提摩太后书第一章拾穗 【提后一1】「奉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奉……命令”而作使徒和“奉……旨意”而作使徒,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但严格地说:“神的命令”和“神的旨意”有别,“命令”是神已发表的旨意,但“旨意”却不一定是神所已发表的命令。
“生命的应许”是指耶稣为我们受死,叫信的人得生命的应许(来九14,15;约三16;五24),主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书开头两节的问候语与《提前》的可说完全一样(参提前一1注),不同的是在前书称提摩太为“我真儿子”,这里为“我亲爱的儿子”;在前书为“奉我们救主神”写信,此处则为“奉神旨意”;前书中“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在本书则为“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保罗奉神的差遣作使徒,是照着神整个救世的计划,要他把福音传扬,凡接受的都能得到永远的生命。这是神的“生命的应许”。 “奉神旨意”:看《以弗所书》一1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1~2】本文提及对提摩太的问安,特别强调保罗的使徒职分的神性起源<提前 绪论,书信中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保罗成为使徒的根据是“神旨意”和“在耶稣基督里的生命的应许”,这表明保罗的使徒职分是以神旨意和呼召为基础,他被拣选为使徒,是为了向人传得救的福音,这是借着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得以显明的<徒6:6,关于使徒职分>。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18】本章特别强调,为了捍卫福音,要与福音一同受苦,并鼓励提摩太不要惧怕周围的各种困难,劝勉他专心做牧会工作,同时叙述了关于得救根据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保罗虽面临死亡,却甘愿为福音受苦的明确心志<约2一19,现代圣徒与殉道>和对福音的热忱(徒20:24;林前4:14;9: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2】「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将“恩惠、怜悯、平安”和“父神、我们、主耶稣”作对照。“恩惠”是神所赐下的,神是恩惠的源头,“怜悯”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的,是借着耶稣基督而临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被赐与世人,就是神怜悯人的最具体表现。“平安”是人信奉耶稣基督的结果,基督耶稣的顺服,成就了神的救赎,神的恩惠和怜悯有了根据,临到人时就成为人的平安。注意保罗所祝福的提摩太并不是没有信主的人,乃是真实的基督徒,且在工厂上也有了经验,但即使这样的人亦仍是需要神的恩惠怜悯和平安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亲爱的儿子,」原文儿子有两个字,一个是保罗常用的,偏重地位和合法的权利;一个是约翰常用的,偏重亲生、亲爱方面;这里是用的第二个,说明提摩太是保罗用福音所重生的,这也就是父亲写给亲爱的儿子的信。―─ 牛述光 关于提摩太的背景,看《提前》<参考资料>。“恩惠怜悯平安”:看《以弗所书》一2注及《提前》一2。──《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3】「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 感谢神就是表示一切好处是出于神,而不是出于我们的能力,当我们感谢一个人时,就是表示我们的成功是由于那人的帮助;照样,我们感谢神,就是表示承认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好处都是神所赐的。 这里“祖先”应指犹太人的列祖,他提到这位神是犹太人列祖的神,表示这位神从古以来就看顾着他,历代以来接受他们列祖的敬拜,是经过长久的历史被证明为信实可靠的神,也是能够保护眷顾他们的神,保罗说他是接续祖先来事奉这位从古以来就看顾他们的神。“接续”使我们看见神的永远长存无始无终,和人生的短促有限。――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感谢神”:看《罗马书》一8及《林前》一4注。作者在写完问候语后,总是献上感谢。他为提摩太过去的一切,以及他记忆所及的往事,一一感谢神。这位就快以身殉道的使徒,为年轻的同工和那尚在襁褓中的教会,日夜祈求。──《启导本圣经注释》 感谢神: 在本文保罗感谢神的理由可分为二:第一,感谢从祖先开始事奉神。保罗讲明自己对基督的信仰不是瞬息间形成的,而是基于祖先的信仰和扎根于旧约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同时,描绘了提摩太历经三代的信仰,也并非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有坚固的根基(罗1一13-24)。第二,感谢提摩太的无伪之信仰:提摩太的信仰是基于祖母和母亲敬虔的犹太教信仰教育。在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通过家庭教育而继承信仰的重要性<绪论,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4】「纪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 这里“你的眼泪”是指提摩太的眼泪,因为在第3节末了提到保罗不住的想念提摩太,第4节就说“纪念你的眼泪”;所以,中文的语气很容易叫人以为是“保罗纪念提摩太而流眼泪”。按原文,这“你”字是指提摩太,英文圣经可以看出,新旧库译本作,“回想你的眼泪”。这里所说“纪念”的意思是指保罗想起提摩太怎样流眼泪的事,他就昼夜切切的想要见提摩太。――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作者提到提摩太的流泪,极可能是保罗偕他到了以弗所,把他留在那里,自己去欧洲马其顿省,离别之时所洒的泪(提前一3);也有人说,是保罗被捕时提摩太所流之泪;更有人说是提摩太因传道受苦而淌的眼泪(比较徒二十19,31),从《使徒行传》二十37~38,以及东方人惜别的传统,以第一说最为可信。──《启导本圣经注释》 你的眼泪: 指与保罗离别时所洒的眼泪(徒20:37)。想要见你: 保罗之所以如此渴盼与提摩太的再晤,是因为:①被提摩太深情的眼泪深深吸引(徒20:37);②这时保罗是第二次被囚而等候死刑的来临,并且除路加之外追随他的许多人都已弃他而去,在这种孤独的境况下,保罗想借着见到提摩太而恢复自己的喜乐(来5:7)。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5】「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 从本节看来,似乎保罗也认识提摩太的外祖母和他的母亲,并且,知道她们两位信心的情形,这“在”字是“住在”,原文enokeesen是居住的意思,表示这信是恒久的信,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这样的信心曾经住在他的外祖母罗以的心里,后来也住在他母亲心里,保罗相信这信心也在提摩太心里,我们看到罗以的信心怎样影响了友尼基,友尼基又怎样影响了提摩太,可见父母的信心对儿女的影响是何等重要。保罗在此,似乎要故意提起神过去怎样在提摩太的外祖母及母亲身上的恩惠来激发提摩太刚强起来。从以上几节中,我们看到保罗提到他如何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这里再提到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的信心,这都可用历史来证实祂的信实和可靠,故在此提醒提摩太数算神的恩惠。且让我们更多数算神的恩惠,如此我们就能重新得力,能被激发忘掉我们的疲乏和灰心了。 “罗以”这名字的意思是“欢心”,“友尼基”意思是“美好的得胜”,“提摩太”就是“尊重神”的意思,这三个人的名字合起来,也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一生美好之描写,凡有信心的人都是尊重神的,常能打美好的胜仗,心里常有快乐,且能以神的旨意为欢喜。――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话说明,提摩太的信心,乃是他外祖母和母亲传给他的。可见一个基督徒在神面前的光景,实在影响自己的后代,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我们当靠主恩典,好好活在主前,不但本身蒙恩,并能使后代也因此蒙福。──《读经指引》 提摩太的父亲是希腊人(徒十六1~3),母亲友尼基是犹太人。一个犹太妇人嫁给外邦人,可能必须与犹太人脱离信仰上的传统关系。此事或获有她母亲罗以的同意,提摩太因此没有在出生后第八天行割礼。有的解经家认为《使徒行传》十六3所用原文含有保罗见到提摩太全家时,他的父亲已经不在。在这种情形下,提摩太的母亲及祖母得以归信基督。所以本节说:“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这点从三15也可得到左证。提摩太是在保罗第一次布道旅行中带领信主的(徒十四6~23)。──《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以: 只有此处提到了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的名字。当时犹太教徒们彻底禁止与外邦人结婚,若有违者就逐出会堂。从罗以在这种环境下允准女儿嫁给希腊人的事实来看,或是友尼基的丈夫皈依了犹太教,或是在友尼基结婚之前罗以改信了基督教(徒16:1)。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6】「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提醒”表示这是提摩太已经知道了,保罗只是再提醒他。――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教会所有的恩赐和工具都是为着团体的,不是为着个人的。这些恩赐只能各在各的关系和地位上,按神所量给各人的界限尽职。若有一个肢体在基督身体里越出神所指定他的界限,他就立刻束缚圣灵所赐他的恩赐。所以要把『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当保守恩赐在自己的地位上掌权,不越分,不退缩,免得失去它――要把恩赐挑旺起来。── 倪柝声 「挑旺,」在原文是搅一搅的意思。但愿我们当初的爱,现在搅一搅,让它挑旺起来。── 倪柝声 「挑旺,」是复燃、复旺的意思,如烧火,因新柴不旺,但内中有火,只要一挑,内中的火就旺起来了。―─ 牛述光 保罗『题醒』提摩太,好使他已得的『恩赐』,再一次『如火挑旺起来』。这是说出:(1)属灵的带领,应根据人所已蒙`之恩,再加以启发、挑旺;并非用人工硬往里塞。(2)我们所已经得到的属灵恩典,还需常藉彼此交通,才能兴旺、加多;若是常久不藉交通加以启发、挑动,也会渐渐枯萎、熄灭。──《读经指引》 神赐人的恩赐(charisma)要不断操练使用才能越来越丰富,象火一样挑旺。圣灵的恩赐藉保罗之手给予了提摩太;圣灵也将各样的恩赐给予信徒,一同建立教会(看林前12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6~14】在本文,保罗向提摩太见证了自己的信仰,同时也劝勉他要为福音受苦。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遭遇的患难是假教师的诽谤和对真理的歪曲,以及自身的年少胆怯与虚弱多病,还有保罗的被囚和罗马大肆展开的迫害(提前一3-7)。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7】「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赐”原文edoken是过去式,英译作gave表示神已经赐给我们。
“仁爱”原文就是“爱”,人的刚强和勇敢常会表现得残忍,没有怜恤和同情的心。――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刚强,」原文是能力、权能。「心,」原文是灵。圣灵是能力的圣灵,圣灵在我们身上彰显,也就是称作神的能力。―─ 牛述光 「谨守的心,」原文是心里明白过来,清明而有纪律的意思。―─ 牛述光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灵,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灵」(原文)。胆怯是记念自己,看环境,退缩,畏首畏尾。神要我们把祂摆在眼前,靠祂的大能大力刚强壮胆往前进。仁爱的灵是爱人,安慰人,缠裹人,以恩待人,不伤害人,不嫉妬人,不践踏人,不定罪人,不幸灾乐祸。灵要仁爱,也要刚强。光有刚强而不仁爱,容易伤人,定罪人,责备人,叫人望而生畏。灵强而不谨守,易生混乱,肉体容易搀杂进来活动。── 张郁岚《灵命追求》 刚强、仁爱、谨守(自制)应该都是圣灵赐给人的美德,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参加五22)。从本节可知提摩太性情温和,但自信心不足;可能教会中有人对他不顺服(林前十六10;提前四12)。保罗勉以勇敢、刚强,行事应凭爱心,但必须辅以坚毅。提摩太也曾为主道被囚(来十三23)。──《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圣徒相信基督时,会从神领受圣灵,圣灵会使圣徒明白他们是神的百姓,并助他们战胜这个世界。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7~12】在荒凉末世,患难重重之中,为主作见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保罗不是仅仅对提摩太说些空洞劝勉的话,他乃是具体的指出,提摩太里面所已得的『灵』是何等『刚强』,他所已蒙的『圣召』是何等超越,他所传的『福音』是何等荣耀,他『所信的』主是何等可靠。提摩太若真看见他已经蒙到的,这四方面的恩典,他就能越过自身天然的怯弱,而放胆作见证,忠心到底。(历史告诉我们,提摩太后来的确为主殉道而死,这原是他凭天然能力绝对无法作到的。)哦,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比提摩太更接近末世了;所以我们更该好好经历里面刚强的灵,看重所蒙的神圣呼召,看见所传的荣耀福音,认识所信的那创始成终的基督,才能作一个够格的见证人!──《读经指引》 【提后一8】「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我们初初为主传福音作见证,常因遭人讥笑反对,不免感到胆怯、羞耻;但若想到这福音的内容是何等荣耀,功效是何等真实,就会感觉荣耀、壮胆,而不以为耻了。──《读经指引》 “我这为主被囚的”:这是保罗第二次被囚。考据历史,马其顿省的尼哥波立(多三12)是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保罗有意在此停留,照顾四周新设立的教会。当地政府本来就极不喜欢基督徒,现在保罗来到,可能引起政府官员注意,捉拿住他,解去罗马。本书是在罗马监牢里写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本节中,保罗嘱咐提摩太不要以下面三件事为耻:第一,不要以主所作的见证,即基督的生平和他的事工为耻(罗一16)。第二,不要以为主被囚的保罗为耻,若有人以为福音被囚的人为耻,意味着那人的信心和所蒙的恩惠已衰减。第三,不要以与福音一同受苦为耻。在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主降临时会把那以福音为耻的人当作可耻的(可8:38),只有一同承受十字架之苦难的人,才能有份于基督的荣耀(林前9:23;西3:1-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9】「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圣”的“圣召”的“圣”字,表明神的呼召是出于全然圣洁的动机。神的一切作为都是圣的,这个“圣召”的内容包括,得救的恩典、赏赐的恩典、和将来在永世里和祂永远同在的恩惠。――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神救了我们: “救”是指基于基督的救赎事件的,客观的救赎行为本身。圣召: 就是所谓得救的“呼召” ,就是把基督所成就的救赎事工应用在每一个人身上。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9~10】神那『万古之先』的永远『恩典』,都是『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也是藉『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基督耶稣之外,绝无神的恩典;基督耶稣不显现,恩典也不显明。换言之,人若不摸着基督耶稣,就摸不着神的恩典;人若不看见基督耶稣,也不认识神的恩典。甚么时候人的深处真的有了基督耶稣的显现和启示,人才真的觉得神的恩典是何等实际,何等丰盛,因为神的恩典就是基督!──《读经指引》 我们得蒙拯救,是按神的恩典,不靠行为。神救罪人的计划在创世之前便已预备(参罗三24;弗一4及注)。这两节经文可能为初期教会赞美诗或水礼誓词的一部分。保罗援引重申福音真理)。──《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10】「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彰显”原文是photisantos,意思是把光点着了照亮一个地方,使这光能引起人的注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祂已经把死废去,」废去或译下工、使之失去效力。―─ 牛述光 『福音』乃是基督胜过死亡权势的产品──『祂已把死废去』,所以福音所显出的,乃是复活的『生命和不朽性』(末句原文)。复活的生命说出它是超越死亡,永不止息;不朽性说出它是毫无衰败、玷污、腐朽,而永远完美。哦,这是何等荣耀的『福音』!──《读经指引》 把死废去: 论及福音的作用及功能。由于耶稣基督借着十字架的死,败坏了死亡的权势,因此对圣徒来说不再有死亡,肉身之死是来世得永生的保障。(约1一26 ;腓3:7-14)基督的复活保障了圣徒将要得到不被朽坏的永生,此应许会在基督再临之时,即在新天新地最终成就(林前15:42)。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1】「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 “作传道”原文是keerux是有“宣告”的意思(参考太十二11;罗六23;林前一21;十五14;多一3;彼后二5)。
“作使徒”,使徒是主所设立的(太十1),有主所给他们的特别权柄,能叫死人复活,行神迹,他们的使命是传扬基督,为主的复活作见证(徒一23;林前二2),保罗虽然是在十二使徒之后为圣灵所立的,但是他的工作却不在十二使徒之下(参林前十五8;林后十一23)。――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提后一12】「我…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保罗在这里作一件事,就是交托给祂。你如果相信神能保守你,你就应该交托给祂。主只能保守那已经交托祂的人。许多人不能得着神保守能力的好处,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神的手里。── 倪柝声 「保全,」原是军用名词,是岗卫、把守、看守等意思。―─ 牛述光 我们信主之后,到主二次再来以前,可能遭遇许多艰难、痛苦,本身也会有许多软弱、失败。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因为知道我们所信的这位主,乃是信实、可靠的,祂必负责保守我们的一切,直到祂再来的那日,这是何等的安慰!──《读经指引》 保罗深深『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所以他就能深深的交托而安息。哦,这个丰满无限的『谁』,真需要我们竭力的来『知道』祂!我们知道祂更多,就能安息于祂更多。我们感到挣扎之困,流荡之苦吗?惟一蒙拯救的路,就是更多来认识,来『知道』我们所信的这一位奥秘的『谁』!──《读经指引》 保罗不以传福音而作囚徒为耻。“那日”指主再来审判的日子。保罗深信神的大能可以保全他所作的一切事工,直到主来。“我所交付他的”指保罗所作的工夫;小注中“他所交托我的”也是指神所托付保罗的 。无论从哪方面说,保罗都已完成了神交给他的使命。──《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12我所交付祂的和祂所交托我的有何不同?】 答:在这一节经文内「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托祂的」一句话下面,有小字或作「祂所交托我的」,其原文字(),意思是所托付之物,或译为交托(a Deposit提后一12,14;提前六20),乃是指为一种使命和工作的任务而言,则凡是我所交托与主的,或主所托付与我的,都深信你能保守。例如保罗所交托与主的,是自知他离世的日子即将来临,就是要把他在世上所作的一切圣工,受苦的生命,身心灵都要交托与主,求主保守(参路廿三46;徒十四23,廿32;帖前五23;彼前四19)。而主所托付与保罗或提摩太的,是主的话语,就是祂的生命之道,要他们去竭力传扬,完成使命(提后一3,11,二15,四2,5,7;提前六12)。凡此合于主的启示,而高尚重要的交托,主能保全,直到祂的再临之日。——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后一12 “他能保全我所支付他的”(大字)和“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小字)有何不同?如何解释?】
新约圣经译文中如在大字之下另有小字,表示早年译经长者们曾对该处经文有过争辩,争辩到无结果时,便在大字下加注小字。时至今日,我们觉得有许多“小字”的译文实在比“大字”所译,不只在文字上,也在神学上更合原文的意义。
这里的经文也是如此,若照原文字义重译一次,l2节最后的两句是揭露保罗在12节与14节之间曾运用写作的“字技”。
12节:也深信他能“保守”我的“受托之物”,直到那日。 14节:你要“保守”那“美好的受托之物”。
保罗在12节与14节曾两次用“保守”,FULASS O(*叉aoa‘tJ)及“受托之物”pARATHEKE(napae和…。12节是说“主能保守保罗的受托之物”,但14节则劝提摩太要“保守他的受托之物”,而且在“受托之物”一词之前加一个“美好”(中文译为善道,变成名词,不合原文,因为这个美好是指受托之物而言)。
这就表示,那“受托之物”有两份。保罗有一份,提摩太也有一份。保罗劝提摩太要靠着圣灵去“保守”该“受托之物”,保罗则相信自己那份“受托之物”,主能保守。
“受托之物”又译为“托付”,是指一种工作,一种使命而言,是抽象的,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宝物。这种“受托”无疑地是上主所交与保罗与提摩太,要他们去完成的。
所以12节的小字译得对,是“他所交托我的”,不是保罗交付与主的。
在提前六章20节,保罗已用这样的句子说:“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原文也是用这两个字,即上文FULAsS O与PARATHEKE。
“受托之物”一词原文是指一个家主出门远行时,将一道“密封的信件”或一包“重要物品”交与他的管家。这管家必须到庙里去向他们的假神起誓,为主人保守秘密和忠心保守主人所交托与他的“受托之物”。
根据这背景,我们便有充份理由相信“小宇”所译的合乎原文。
不过,圣经“大字”所说的“我所交托他的”一语,仍然有人坚持那是保罗的原意,他们所提出的理由如下:
①保罗写信给提摩太时,自知快将离世返天家,所以他在世上所作的一切工作,要交付与主,求主保守他在世上所做的。 ②主那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时,曾将自己灵魂交在天父手中,保罗快要离开世界,也将自己的一切圣工交与主,与主那稣的做法相同(路二十三章46节)。彼得也有同样的态度,劝勉凡为主受苦的人,要将自己的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前四章19节)。
③保罗与巴拿巴在教会中选立了长老之后,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十四章23节)。
④保罗在米利都与以弗所众长老辞别时,曾把他们交托神(徒二十章32节)。
凡此种种,表示保罗是对主“有所交付”。那些“受托之物”是保罗的,也是他要交与主保守的。
圣经“大字”被采用为正文,其理由在此。――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后一12什么叫做信心?】 「信心」这两个字几乎在今日成了一般人的口头禅,但真正了解信心是什么的人,我敢大胆地说实在不多。总括说来,一般人说到信心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也只不过是在这不安及恐慌的时候讲一些自我解嘲的话。人对权力的最终胜利、人对自身的尊严、人对本身等方面有信心。针对人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信就好」。但我们要来问个问题。究竟是信什么呢?究竟是信谁呢?也可能有人要说:「放松你的信仰」,但那是要命的!我们不但不能放松信仰,反而要牢牢地抓紧它,要把它寄讬在一个不会动摇的,立于不败的权威上。信心必须寄托并固定在一个「基础」上。 人应该要有信仰!不错,但信什么呢?信仰换句话说就是信赖,但什么是你所信赖的呢?你的朋友?你的情感?你的情绪?但唯一能使你得救的就是去相信上帝和一切出于他的话。只相信有上帝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去信赖他(罗马书四章三节)——相信他所说有关他的儿子的话(参看约翰一书五章九至十二节)「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一)信有上帝,且(二)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保罗没有说:「我认识我相信的」;但他说:「我知道我信的是谁。」 真实的信仰必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权威之上,同时它必须是一个行动的信心——假如在你需要的时候,你的信仰不能帮助你,那还有用吗? 朋友,你的信心到底怎样?在你需要的时候,它能有助于你吗? 今天请你背记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思想那救你的并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的信仰所赖以建立的那一位。——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提后一13】「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
“规模”原文hupotuposin,这字有“模范”或“榜样”的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勉励提摩太守住福音的规范,不可偏离他从保罗听到的纯正信仰的纲领(参《提多书》一9);并且要他实行在信心和爱心上。──《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13~14】13节“常常守着”,这是指时间方面,14节“牢牢的守着”,形容守得很坚固。有各样的异端、说法、毁谤、各样叫人灰心丧志的事情,当它们临到的时候,我们靠着圣灵,将完全不受这一切的影响。牢牢的守住,不是一时能站立不受影响,乃是一直不受影响,这才是“常常守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在本文中,保罗劝勉提摩太应遵守两件事。纯正话语: 与假教师的教导相对比,指使人拥有正确的生活与正确的信仰的真理(提前一10)。所交托你的善道: 指赐下永生并使生命丰盛的福音(林前4:14)。福音是拯救接受之人的神之大能,因此是丰盛而美好的(林前一18;罗一16;来10:9;12:22)。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4】「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 “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的“住”字,在原文有搬进去“长住”的意思,希腊文是 enoikountos,英文译作dwell,不是临时的住,乃是继续的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翻译作交托的希腊文是parathe{ke{。Parathe{ke{的原意就是交托给银行或某人一笔存款,凓妥为保管。在原则上就是将来必须原物归还,或原封不动的交回物主。这句话就是强调正统的信仰(orthodoxy)。──《每日研经丛书》 “善道”指福音真理,看《提前》六20。──《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一15】「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离弃”这动词在多一14采用过,那儿是指“离弃真道”;不过,在此处则是指离弃保罗,不一定表示连信仰也丢弃了。凡字也不一定表示“全部”亚西亚的信徒都离弃保罗。这显然是保罗在失望痛苦中过甚其词的说法,正如我们在极端痛苦时喊着说:“痛死我了!”事实上,在下一节保罗便提到在小亚西亚有阿尼色弗和他一家人都忠心服事保罗,可见这个凡字应作“许多”解,而不应按其字面的意义直解。至于这是你知道的,这词组在希腊文是:“你晓得这事”,而且摆在全句话的开头,表示特别强调提摩太晓得这一切。── 周天和《教牧书信》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许多人读圣经照字面囫囵包吞,就以为凡是在亚西亚的信徒都背了道,凡在亚西亚的教会都失去了见证。其实,这里是指当铜匠亚力山大在那里抵挡保罗的时候,没有人前来帮助保罗,为他申诉(提后四14~16)。顶多,我们可以说,保罗在亚西亚好像连一个同工都没有,觉得很孤单。这是在工作上的孤单,不是在生命上的孤单。保罗过世几十年后,老约翰写给亚西亚七个教会的书信,至少还有士每拿、非拉铁非两地教会,不曾被主责备。── 倪柝声 “凡在亚西亚(小亚细亚)的人”就是曾和保罗到罗马而现在回到亚西亚的信徒。提摩太牧养的以弗所教会也在亚西亚省(今土耳其西部)。这些人“离弃”的不是信仰,而是害怕株连而离开保罗,各返本乡。 腓吉路和黑摩其尼当为两个在保罗需要时离弃他的人,圣经别处没有提过他们。──《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在本节中所说的“所有的人”并非如字面所示指在亚细亚的所有圣徒都背叛了他,只是强调了他因亚细亚圣徒中不少人离弃他而感到伤心。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因圣经并没有进一步提及此二人的身份,故无从查起,似乎是指以弗所的信徒。──《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5,16腓吉路,黑摩其尼,阿尼色弗是谁?与保罗关系如何?】 答:①腓吉路phygellus——意思是流犯,逃走者。黑摩其尼Hermogenes——意思是买卖神所生的。当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时,大概凡是居住在罗马之亚西亚的信徒,都离弃了他(参四16),其中就有此二人在这行列。因自尼罗皇逼迫基督徒时起,一时情况极为可怖,故有许多信者,每舍弃基督徒之名义,以翼保全身家性命,只须说一声不承认救主,便可免受虐待,不会失去家产,不受残酷的死刑,是以意志不坚,见风使舵,信心肤浅之徒,不但不援助保罗,反而都不敢亲近保罗而背弃他桃之夭夭了。 ②阿尼色弗Onesiphorus——意思是带利益者,这人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徒,极爱保罗,为保罗之友,因他在以弗所时,多多服事保罗,屡次使保罗畅快,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此次保罗在罗马被捕入狱时,众人都因惧怕而去,惟独他长途跋涉,自以弗所至罗马,殷勤探访,几经周折,冒生命之危险,才找到了保罗。这种善行的表现,使他得到保罗的称赞和纪念(提后一16-18)。阿尼色弗虽然远赴罗马,其家族仍是留在以弗所。保罗在预备离世,最后的问安语中,尚念念不忘阿尼色弗的一家人问安,并为他们祷告祝福(提后四19,22),其亲切之感情足以流露出来,他们之间的爱心关系,至为密切。——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后一15~16腓吉路与黑摩其尼及阿尼色弗为谁?他们如何对待保罗?】
一、“腓吉路”(PHYGELLUS)意即“逃走者”,“黑摩其尼”(HERMOGENS)意即“希耳米所生者”(徒十四章12节,提及希耳米)。此二人是在亚西亚与保罗一同传道的。后来因为尼罗皇开始逼迫基督徒,许多基督徒因怕为主受苦,只说一声“我不相信那 稣”,便可免受逼迫。当时在罗马及在亚西亚各地,有不少人离经叛道,不再承认主名。连传道人也有背道或不再敢传道的,腓吉路与黑摩其尼即其中二人。他们二人可能在亚西亚各地曾为主做过许多圣工。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此二人不信那稣,只说他们“离弃”保罗;所谓“离弃”,可能是指本书四章16节所说的“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而言。
因此,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并不一定指当时住在亚西亚所有的基督徒,可能是指旅居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而言。保罗在罗马被捕受审,那些旅居在罗马的亚西亚基督徒因惧怕尼罗皇的逼迫,所以都不敢亲近保罗,更不敢在保罗为自己申诉时,与保罗站在一起,或为保罗作证人,因此保罗说:“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四章17节)。
二、“阿尼色弗”(oNESIPTORUS)意即“带着利益者”,与“阿尼西母”(oNESIMUS)意思近似。保罗在此盛赞他的行动,说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炼为耻”,“在罗马的时候,殷勤的找我,并且找着了”,“他在以弗所多多的服事我”等。
阿尼色弗果真是名副其实的“带着利益的人”。有一本圣经外传“保罗行传”说阿尼色弗是以哥念第一个信耶稣的人,非常爱保罗,以后在以弗所多多服事保罗,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所以使保罗觉得畅快。
这次保罗在罗马被捕,众人都怕死而离弃保罗,只有阿尼色弗的行动正相反,他可能由亚西亚赶到罗马去,几经困难才找到保罗住牢狱的那一个房间,保罗所说“殷勤的找我”便是指此而言。
罗马监狱中的锁链,一条链锁着
囚犯左手,一条链锁着士兵右手。 SO that my bonds in
Christ
are manifest in all the palace。
假如仔细研究保罗在这里所提及阿尼色弗的事,似乎阿尼色弗在罗马看见保罗之后,也不幸被捕而被害,为主殉道了。所以保罗在本书四章19节说“问候阿尼色弗一家人”而一章18节也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显然地这是安慰阿尼色弗所遗下的家人而言。但保罗在此不便说出阿尼色弗殉道的事,因为他在监牢里写这信,而且写信的时候,是有最少一个或两个罗马兵在身旁监视着,那罗马兵右手与保罗左手是有锁炼相连的。
保罗在18节有一祝祷语说:“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那日”指将来的日子,即主再来的日子。显然地暗示阿尼色弗已经离世,等主再来时必定有重大赏赐。――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后一15~18】保罗对提摩太进行私人性劝勉之后,提及自己周围的环境,告诉提摩太背叛自己的人和自始至终忠于自己的人。由此可知,传扬福音的事工伴随诸般逼迫与苦难(彼前3:14)。在患难和逼迫中,更能体现真假。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6】「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在本书四19再次提到阿尼色弗的名字,从那节问候经文我们晓得,他的家人(一家的人原文作“家人”或“家属”)住在以弗所。依照一卷“新约旁经”(保罗和德拉行传)记载,他原籍以哥念,他的妻子名莉杜蕾。当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因听保罗讲道而归主,热心款待保罗和巴拿巴。保罗在此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的家人,在四19又只问候其家人,同时在本章十八节又以祷告的语气说:“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这一切都似乎暗示阿尼色弗当时已经去世。── 周天和《教牧书信》 【提后一16~18】阿尼色弗为以弗所一信徒。保罗第二次被囚,与外界隔离;阿尼色弗不避嫌疑,不顾性命,到罗马四处寻找保罗下落,终于把他找到。他不只照顾保罗;在以弗所教会中也有美好的服侍(一18)。他的家人一定也住在以弗所。保罗写此信时,阿尼色弗或已去世,故此处只提他的家人 ;并在18节有“那日”(主再来的日子)得主怜悯的话。他明白保罗被囚是为了福音,故不以此为耻;他的美名长留人间。──《启导本圣经注释》 阿尼色弗: 此名意指“带来帮助的人”。他是以弗所人,听保罗所传的道皈依基督教后,在以弗所给过保罗很大的帮助,并且保罗被囚在罗马监狱之后,也曾多次拜访他,安慰、鼓励他(门1章)。他不以保罗被囚为耻,反以为荣。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真正的信仰不惧怕困难和逼迫(彼前4:16;太5:44);②对圣徒的关爱和善举,必被神和邻舍所纪念。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一17】「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并且找着了。」 这句话暗示,当时在罗马城的基督徒已经与保罗失去联系,否则阿尼色弗不会在花了极大的工夫以后(殷勤的找我表示不容易找,花了很大的工夫)才找到保罗。这节经文也间接显示,这是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因为按照使徒行传所记,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有相当的自由,也可以和当地信徒联络(徒廿八16~30)。如果是那次被囚,阿尼色弗必然极容易找到保罗,不必像这里所说的,费了那么大的工夫才找到。── 周天和《教牧书信》 【提后一18】「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多地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 “得主的怜悯”原文是“从主找到怜悯”,所以,这句话依原文直译是:“愿主使他在那日从主找到怜悯”。这种句法有点生硬,因此新约学者耶利米亚(J. Jeremias)认为,这句是由两句话合并而成的:第一句是“愿主使他找到怜悯”;第二句是“愿他从主找到怜悯”。这未尝没有可能。── 周天和《教牧书信》
“那日”,指主耶稣再来,众信徒得奖赏、快乐、荣耀的日子。――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