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第四章拾穗 【提后四1】「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 显现(epiphaneia)这字可指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提后一10),也可指他的再来(提前六14;提后四1、8),在此是指耶稣基督再来。国度是指基督耶稣再来施行审判以后所完成的“天国”。凭着的意思是根据这种信念。因着深信基督耶稣必要再来审判世人,建立他的国度,因此保罗郑重嘱咐提摩太要按他以下的指示而行。── 周天和《教牧书信》 「我…凭着祂的显现和祂的国度嘱咐你。」主的显现,就是主的再来;主的国度,就是天国。二者对于信徒,都是极其严重的试验。主再来的时候,要审判祂的仆人和信徒,这该叫我们警惕的活在主面前,预备接应主再来所要带来的审判试验。天国不是主所给信徒的救恩,乃是主所给信徒的奖赏。我们要在国度的警戒和盼望之下,努力奔跑前面的路程。 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 讲述了基督将作为审判的主再临,同时强调了主再临的确实性和紧迫性(罗2:16;帖1:7-9)。基督将在末日再临到这世界进行审判,并建立自己的国度(王权),以信与不信、善与恶来进行分别,那时所有人将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清算自己的生活。保罗此番命令的根据是基督的再临和神的国度,即圣徒的终极盼望。我们可由此认识到传福音事工的重要性和天上的赏赐直接与人在这地上的忠诚与否相联系的事实<启22:12,救恩的赏赐问题>(太16:27;林后5:10;启22: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2】保罗把一个极其重要的命令交付给提摩太,是在神和将来审判世人的主基督面前作这交托。这就是:务要传道,把福音向世人传扬。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或者欢不欢迎你,应用无限的忍耐,照着各人灵性的需要,通过各样途径把真理信息教导人,包括责备、警戒和劝勉。在任何形势下、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要守住岗位,专心传讲。──《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1~8】本书是保罗最末后的一封书信,本章更是他留于后世的最末后一段话语。此时此境,在保罗的感觉里,只剩下一件事,就是主荣耀的『显现』(1,8节)。这一『显现』曾在大马色的路上,把他从马上摔了下来(参徒九章),也就是把他从顽强的天然生命,和没有启示的宗教事奉里摔了下来,使他成为『耶稣基督的囚犯』;这『显现』也促使他,鼓励他,叫他不能不一生之久打那『美好的仗』,跑那『当跑的路』,守那『所信的道』(7节);到了今生路程的末了,就是他将要『被浇奠…离世的时候』,那惟一能安慰他、激励他、吸引他的,仍是他一生所爱这位主荣美的『显现』。因此他也凭着主这『显现』,来嘱咐、交托他属灵职事的继承人提摩太,要他无论在何处境遇中,总要尽忠于主的托付──『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这是他亲身的经历,也是他对提摩太殷切期望!──《读经指引》 【提后四1~22】保罗在前章强调即便是在困难中也要遵行神的话语,从而行在真理中,在本章则对亲爱的同工提摩太进行最后一次训导。尤其是本章叙述关押在罗马监狱等待死亡时,大使徒悲壮的内心和告白,不仅令人肃然起敬,也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本章内容共分四段,包括劝勉及至死忠于传道人的使命(1-5节),对保罗之死的预料(6-8节),说明周围环境(9-18节),问安和祝福(19-22)。本章明确表明了:①若要传正确的福音,圣徒就当首先稳立在真理之中;②传福音是圣徒最重要的首要任务(徒28:31;弗2:17;启1四6)。──《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2】「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专心”表示我们要撇下一些与我们使命无关的事情,也许那些事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得时,」原文就是美时、美好的机会;「不得时,」就是不是机会。―─ 牛述光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我们为主传福音作见证,不应有季节性,更不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断断续续。当知主的圣道乃是『永远生命之道』(参约六68),本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根本无所谓得时或不得时;所以一直到主再来结束这个世代之前,每天都是我们传道的机会。但愿我们也像提摩太一样,不分时地的,『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寒、劝勉人。』──《读经指引》 列举了传道人当起的作用:第一,总要专心传道。第二,警戒人,就是使其认识到过犯和错误。第三,惩戒人所犯之罪(林后2:6),即要严惩;第四,劝勉人。若圣徒有过犯,不仅要惩罚他,还要以爱心劝勉并安慰(林后7:3;腓四1)。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3】「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时候要到,不单表示即将来临,也表示将来的情形会更趋恶化。纯正的道理是保罗在教牧书信中多次采用的说法(提前一10,六3;提后一13,四3;多一9、13,二8),用以和假师傅所传的“异教”相对。意思是,保罗和提摩太所传的福音真理既是真实无伪的,又是有益于人的灵性健康的。然而,由于人的耳朵发痒,有了一种病态的欲望,喜欢听新奇的东西,结果一方面对保罗和提摩太那有益灵性健康的教训表示厌烦,另一方面又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意思是,喜欢听那些讲自己所喜欢听的话,以及满足自己的幻想和好奇心的假师傅的教训。这实在是十分可哀的事。── 周天和《教牧书信》 「照着自己的私欲,为自己增添许多师傅,以撬撬耳朵」(新译)。他们的耳朵发痒,好听新奇的话,因此以异端邪道来解自己的听欲。―─ 牛述光 耳朵发痒: 这句话在新约中只见于此处,指专喜好悦耳动听之言,喜爱虚假的信息以此满足自身堕落本性之人(耶5:31)。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3~4】保罗指出必须传道的原因。世界上黑暗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传道的机会越来越宝贵,各种异端邪说、主义理论,都会出来争取大家有限的时间和注意;而人心会越来越厌烦神的真理,耳朵只喜欢听新奇和讨好的话,不肯听真话。环绕他们的都是一些取悦人之情欲的信息,包括今天极能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的传播媒介。──《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4】荒渺的言语: 意味着虚妄的神话和悦耳的故事。主要见于诺斯底主义的教导(彼后1: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5】「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凡事谨慎”,表示在凡事上魔鬼都可能向我们攻击,所以我们凡事都要防避他。――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你却要”原文也是 su de,即“但你”(参三10、14)。再次号召提摩太要与众(那些假师傅)不同。── 周天和《教牧书信》 「作传道的工夫,」原文『作传福音者的工作』。神不仅赐给祂的教会有『传福音的』(弗四11),无疑地,祂也对我们每个人说:『作传福音者的工作』。── 倪柝声 「作传道的工夫,」原文是作福音的工作。他们不听,还有别人听,因此要展开工作。―─ 牛述光 提摩太面临异端的迷惑与宗教的逼迫,保罗劝勉他,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完成传道事工,他分四点讲述了主的仆人所当坚持的心志及任务。谨慎: 指自己警醒、控制言谈、保持沉着。苦难: 圣徒们可通过苦难战胜这世界的不义,参与基督的福音事工(太16:24)。传道的工夫: 指传福音事工(罗1:14)。职务: 指工人讲道、教导、侍奉的事工。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6】「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浇奠”一词有非常深的意思。古时献祭时,常用酒浇在上面,使所献的祭更加馨香,称为奠祭。保罗形容他自己怎样甘心乐意地把自己的生命为主的道牺牲,好像馨香的奠祭一样。旧约的奠祭并不是另一种祭,只不过是用酒附加在祭物上,一同献上而已(民十五5,7,10)。保罗知道,并不是他献上自己的生命,就能蒙神悦纳;他这样献上给主、为主舍命,是因为耶稣基督曾为他舍命。他原不配献上自己;只因基督曾为他献上的功劳,他才能倚靠主的功劳,把自己浇奠在其上一同献上,使主的名得着荣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离世,」原文是起锚、拔营、解放。离世不是消灭,乃是又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要去一个新的环境。―─ 牛述光 「到了,」原文是忽然临到、突然来到的意思。―─ 牛述光 把酒浇在祭坛的四周是旧约所记献给神的一种祭(民十五1~12;二十八7,24)。保罗说他的殉道是把生命当作祭献在基督前(看腓二17)。──《启导本圣经注释》 浇奠: 指在旧约,献祭时将献给神的羔羊放在祭坛上,在点火之前用葡萄酒浇祭物的仪式(民28:24;腓2:17)。这表明已预知自己死期的保罗,要把自己余剩的生命,当作活祭献在殉道祭坛上的坚定意志(民28:7;罗12:1)。我离世的时候: 指他的受死,即殉道<约21:19,现代圣徒与殉道>。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6~8】保罗预见到自己的死期,回顾自己所度过的一生,充满胜利和欢乐地为信仰作见证。本文教导我们:①一个人的信仰品格反映他所度过的一生;②基督徒的盼望可以胜过死亡 ;③死亡并不能消灭圣徒因基督而得到的通往永生的喜乐(徒2四15;多2:13;彼前1:3)。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7】保罗用战场上的士兵和运动场上的赛跑健儿争胜的比喻,来说明自己怎样竭尽己力保卫真理、传扬福音。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先后三十多年,现在仗已打过,路已跑毕,并且严格遵守真道的规矩(二5)来进行。主基督交托的福音真理他已保卫住。──《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 「公义的冠冕。」这冠冕给人得着,是表明神的公义,不像神的救恩给人得着,是重在表明神的恩典。因为神的救恩是表明神的恩典,所以凡是信的就能得着。但是这冠冕乃是表明神的公义,所以必须是忠心的才能得着。 「爱慕祂显现。」爱慕主的显现和爱慕主自己,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真是爱主,就必爱慕祂的显现。 「爱慕祂显现。」我们的心,该离地上升,先去迎接主,先去与主同在。爱慕主的人,都是活在主的再来跟前的,他们的心,不为地上任何的人事物所系住。 保罗一生受主重托,为主大用,忠心直到路终,他深信主必凭公义为他存留『冠冕』,这当然是无可疑问的。我们虽然不能像保罗一样,也受主那么重的托付,也给主那么多的使用;但我们若是一心『爱慕』主的『显现』,一直以主最终完满的彰显为标竿而行走在其中,就也能和保罗一样领受主那『公义的剜冕』。哦,这是何等的吸引!我们真要像老约翰一样的祷告说,『主耶稣阿,我愿你来!』我愿你向我显现(参启廿二20)!──《读经指引》 保罗舍生忘死走完一生,象赛跑得胜的人,要在主来的日子得到那奖给他的冠冕。“公义的冠冕”可以指奖给有公义生活之人的冠冕;也可以指主赐他冠冕是因主的公义。他因为相信主的公义,甘心忍受各种不公道的对待。现在殉道并无惧怕,因为是去接受为他存留的永生荣耀之冠。他深信这冠冕也赐给热切盼望基督再来、在今生立志度敬虔生活的人(帖前四17~18;启二十二20)。信徒应以他为榜样。──《启导本圣经注释》 公义的冠冕: 以得救为前提,至死顺从神旨意的保罗将要得到的赏赐。其它经文亦称此为“生命的冠冕”(雅1:12;启2:10)或“荣耀冠冕”(彼前5:4)。由此可知:①神必然会补偿圣徒的劳苦,断不会掩面不顾他们(诗19:11);②圣徒在这世上所遭受的短暂困难,将会是永恒赏赐的基础(罗8:36,37);③天国的赏赐取决于在这世界中所度过的的生活(林前3:13;林后5:10)。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9】关于保罗让提摩太速速赶来的理由,请参照绪论及1: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9~18】保罗预见到自己的归期,嘱咐提摩太速速赶来,并具体地谈到了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同时,保罗对周围人的直率讲论,不是出自个人感情或好恶,而是作为使徒站在神国和传福音的立场上对那些人进行评价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前四9,21】「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这里的『赶紧』,在希腊文里与『殷勤』是同一个字。人殷勤就赶紧的来,不殷勤就慢吞吞的人,── 倪柝声《主工人的性格》 【提后四10】「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 「现今的世界,」或译现今的世代。―─ 牛述光 底马的名字见《腓利门书》24节。那时,他是保罗的同工。《歌罗西书》四14也提到此人。底马可能受不了传道人所受的苦,以致灰心失望,离开保罗回到故乡。革勒士之名不见圣经他处,他所去的加拉太(Galatian)有的抄本作Gallian,亦即高卢,为当日罗马帝国在西欧的一区,与西班牙接壤。相信保罗去过西班牙的人以此为证据之一。加拉太为罗马一省,在今土耳其境内(看《加拉太书》<参考资料>)。挞马太为今阿尔巴尼亚及南斯拉夫一部分。有人据此认为提多乃挞马太人。挞马太又名以利哩古,保罗到过其地(罗十五19)。──《启导本圣经注释》 底马: 是曾经帮助保罗作传道事工的同工,在保罗第一次囚禁在罗马时与保罗在一起。保罗第二次被囚时也侍奉过一时,但最终不仅背叛了保罗个人,还贪爱世界,连对神的信仰都离弃了(西四14;门1:24)。在这里我们可得知:①圣徒不能同时侍奉神和世界;②既非此又非彼的灰色信仰等于不信(太7:22,23;启3: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0底马,革勒士是谁?与保罗关系如何?】 答:①底马Demas——意指人民的,在新约圣经中有三次提到他。为保罗在罗马的同工,保罗写信给歌罗西教会信徒及同工腓利门时,皆曾列名与路加等人一同问安(西四14;门24)。当保罗首次在罗马被囚时,底马是与路加一同陪伴,可知底马起初热爱保罗,仍和保罗一同受苦传道;等到保罗被释放之后,再到罗马传道之时,大概底马早已和保罗不常来往;及至保罗再度被捕入狱时候,说到底马因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他而往帖撒罗尼迦去了。甚至当时许多人竟都离弃他,只有路加仍在那里忠心到底呢(提后四10,吗6,11)。 ②革勒士Grescens——意即增添,系一基督徒,在新约圣经中只此一处提到其名字。保罗最后到罗马坐监时,此人亦在罗马,以后就往加拉太去了。相信他的行动不是离弃保罗,而是前去为了传道的工作。 ③尚有几位在别处已有解答的提多(提后四11;参三六三题),路加(提后四11;参七十六题3,4项),马可(提后四11;参五十八题3项),推基古(提后四12;参二九一题),铜匠亚历山大(提后四14;参三四O题),百基拉,亚居拉(提后四19;参一四五题10项),阿尼色弗(提后四19;参三四五题),以拉都,特罗非摩(提后四20;参一四五题12,19项)等人可以按题查考,便能了解。——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后四10底马是何人?何以离弃保罗而到帕撒罗尼迦去?革勤土和提多是否也和他一样而离弃保罗?】
“底马”(DEMAS),意即“闻名者”。新约圣经只有三次提到他。保罗写信给歌罗西人的时候,曾提他的名问候歌罗西信徒(西四章14节),而且把他和路加的名字放在一起。
保罗写信给腓利之时,也把底马和路加的名字放在一起,一同问候腓利门(门24节),在这里保罗称底马为同工。
不要忘记,当时保罗是在监牢里,路加与底马是与保罗一同坐监(陪监)的,证明底马一向是爱护保罗,与他同工,与他一同受苦的传道人。
等到保罗从监狱里被释放之后,再度周游罗马帝国各地布道之时,可能底马自己在各地自由传道,并不常常和保罗在一起。以后底马到帖撒罗尼迦去了,正如保罗为他所叹息的,他因“贪爱现今的世界”所以“离弃保罗”。似乎保罗并不怪他到撒罗尼迦去,乃是怪他离弃保罗而贪爱现今的世界。
当时保罗已再度被捕入狱,人们“竟都离弃他”(16节),只有忠必耿耿的可爱医生路迦仍然陪监。因为保罗这次被捕是由于尼罗皇帝,所以人们不愿受诛连。不过其他传道人都准备为主牺牲,只有底马是例外的,留下臭名,堪为后代传道人的鉴戒,因为可能他以前为主所做的一切圣工,在天上都一笔勾销,前功尽废了。
保罗也提及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相信他两人不像底马那样因贪爱世界而去,乃是为工作而去。
“挞马太”(DALMATIA),圣经地图6把它画在意大利省对面的以利哩古境内。保罗曾到过以利哩古传道(罗十五章19节)。这时打发提多到那里去栽培信徒。
但有解经家谓,挞马太是在革哩底岛境内,革哩底是提多的工厂云。
革勒士(cRESCENS),新约只此一处提及他。中文圣经说他到加拉太去(GALATIA)。但有些圣经古卷以“嘎拉”(GAul亦译为高卢)代替加拉太(看圣经地图6,左下的罗马国地图上,今日法国境内有此地名)。传说革勒土被保罗派往嘎拉传道,并曾建立教会。
嘎拉是在欧洲,加拉太是在亚洲,当然是两个不同的区域,但有解经家谓嘎拉在第1世纪亦被称为加拉太,因为加拉太人即嘎拉人,他们一部分进占以后的加拉太地区,另一部分仍留居欧洲(参阅加拉太书难题研究),如果是,则革勒士乃是到欧洲去,在高卢族人原居地传道了。
底马“贪爱”世界的“贪爱”,原文只有一个“爱”字,亦即“理智的爱”,“不改变的爱”AGAPAO(aYan&…,与上文第8节的“爱慕”同用此字。似乎保罗又在这里运用字技的写作法。有些人用不改变的爱爱主,但底马则用不改变的爱爱现今的世界,似乎底马不能再回头了,何等可惜。――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后四11】马可: 似乎是马可福音的作者(可1:1),也是马可楼的主人(徒12:12)。保罗第一次传道旅行时,与保罗同行,却在中途放弃,因此与保罗的关系僵硬,最后导致了保罗和巴拿巴分开(徒1:13-15;13:13;15:36-40)。但后来他们重归于好,在记录狱中书信之时两人一同坐监(西四10),后来到小亚细亚地区传福音。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1~12】这两节提到三个人。路加和马可分别见《歌罗西书》四14和《腓利门书》24节,推基古的名字也见于《歌罗西书》四7。他旅行频频,为保罗送信往各教会。保罗殉道时,马可大概在罗马。看《使徒行传》十三13有关马可注。马可离开保罗之后与巴拿巴同工。保罗第一次被囚时,有马可伴他(西四10)。马可当日的离开或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保罗已经谅解,并称赞他的传道工作。──《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11,17】「独有路加在我这里,..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 保罗离世以前,两次提到别人「离弃我」,「独有」路加留下来;当保罗在危难中,孤独无援时,「没有人前来帮助」,但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主,却站在他的旁边,救他脱离凶恶。── 桑安柱《这时候》 【提后四13】「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依照依斯敦(Easton)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外衣(phailones),是用一块极厚的衣料制成的“大褛”,没有袖子,只在顶端留一个洞,让头穿过,用以御寒及防风雪。保罗大概在不久以前到过特罗亚,住在加布家中,离开时把那件外衣留下。如今身处囚牢,阴湿寒冷,而且严冬将至(21节),因此嘱咐提摩太把它带来。加布的名字只在此处提及。我们对他的生平毫无所知。不过从保罗曾经在他家中作客,而且把好些东西留下让他保管,可知他是一位得保罗信任的基督徒。── 周天和《教牧书信》
加布”的意思是“果子”,大概是特罗亚的一个信徒。――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事那些皮卷。」我们可看到保罗身体的寒冷,需要外衣;也可看到他形单影只,缺少同伴,因为人都离弃他,但他对主的心仍是热切,虽已面临死亡,他还要书籍,尤其是皮卷(圣经);保罗不但向提摩太介绍圣经,高举圣经,他自己也是殷勤的读圣经。―─ 牛述光 “书”:抄写在蒲草纸上的书卷,可能是保罗的著作。“皮卷”:抄写在羊皮卷上的重要文献,也许是旧约抄本。“外衣”:御寒的斗蓬。那时冬天已近,所囚之地又冷又湿(四21)。“加布”一名不见圣经他处,大约是特罗亚的一位信徒。──《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没有因为死亡临近,监狱生活艰苦,便放弃读书、读经的规律生活。传道人应以他为榜样。──《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13加布是谁?皮卷是什么?】 答:加布Garpus——意即果子,此人仅见于新约此处。他是特罗亚之居民,保罗第二次被捕解往罗马时,因事出突然,在仓猝间不及携带防备,仍将外衣与无价之一些皮卷留在加布家里,足见保罗受他接待到家中,与他同住,为亲密之好友。 当保罗到了罗马于狱中致书提摩太时,特别提到这些要紧的皮卷,要提摩太带去罗马。所谓皮卷就是羊皮卷Parchment,此词希腊文复数式为(),其英文字系由拉丁文之邑名别迦摩的转成。按此地乃为小亚细亚之古城,皮卷始创于此,系取山羊绵羊或小样犊之皮制成的皮卷,古代基督徒在世时,想必他有使用此种材料制成书卷(耶卅六2;诗四十7;赛卅四4),及至亚拉伯人以纸输入后,皮革仍为制订书籍之用者达数世纪。至于保罗在此所说的这些皮卷,对于他非常宝贵,但其究竟为何物,内容是如何,是否为旧约古卷之抄本,无人知晓;不过我们深信保罗忠心传道事主,自知将要离世,必须要将他的言行教训,所传布的福音信息留下记录,所以这些皮卷可能是他的书信草稿,或是他的私人重要文件。——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后四14】铜匠亚力山大敌视教会和保罗,保罗再度被捕可能与此人有关,圣经学者对此人是否即为《提前》一20所说的亚力山大或为《行传》十九33所说的亚力山大颇多讨论。保罗既在本书中冠以“铜匠”二字,似不可能与《提前》那位背离真道的亚力山大为同一人。一般都相信是以弗所群众暴动中出现的那一位。此人当时可能站出来说明犹太人不同于基督徒,保罗的言行与他们无涉。此人或曾出面见证对保罗的控罪,以致保罗在以弗所下狱(参林前十五32)。“害我”的原文含有“告发”之意。──《启导本圣经注释》 铜匠亚力山大: 与提前1:20中的亚力山大是同一个人物,一度信过基督,后又背教,使保罗受到不利的判决,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这种人,保罗没有直接指责或报复,而是全然交托给基督的最后审判。通过保罗的这种态度,我们可以认识到他的忍耐精神,并且还可以领悟到人是没有资格判断别人、定别人之罪的(诗62:12;罗2:6;启20:13)。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4铜匠亚力山大是何人?他如何及为何多多的伤害保罗?】
“亚力山大(ALEXANDER),这里称他为铜匠,是否即提摩太前书一章20节与许米乃在一起的那位亚力山大,在前书已详细研究过。有人认为这位亚力山大在前书后书都提过,很可能是同一人。但有人认为在后书“铜匠”一词,以别于前书的亚力山大,也有可能。因为当时以亚力山大为名的人甚多。
至于这位亚力山大与使徒行传十九章33节那位被犹太人推出去发言的亚力山大是否同一人,多数解经家认为是不同人,因他是犹太人(34节),该处并没有说他是保罗的同工,不过亦有人猜想他或者是保罗的朋友与同工。
我们所要研究的乃是这铜匠亚力山大如何及为何伤害保罗呢?圣经中并无迹象使我们能明白。
“多多的害我”一语所指,相信是精神的虐待而非身体的残害,因为在15节说明亚力山大曾“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这句话有两个可能: 一、极力反对保罗所传的道。 二、在保罗申诉时,极力歪曲事实来驳斥他。 假如他是反对保罗所传的道,那么这亚力山大与前书所说的亚力山大可能相同,因为前书所说的亚力山大与许米乃从事谤渎,他们在真道上如同被破坏的船一般。 但假如是后者,那么可能这亚力山大是卖主卖友的那种人,在保罗再度被捕而申诉时,亚力山大被收买去作控诉人或假见证人。
保罗引用诗篇六十二篇12节的话来自慰说:“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似乎上述第二点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根据本章13节所说的话,似乎猜想出,保罗再度被捕是突然的,很仓卒的,防备不及的,所以他在特罗西的一切东西,都未曾携带在身旁。我们相信保罗首次出狱再布道之后不久,因尼罗皇下令拘捕基督徒领袖,所以保罗突然在特罗亚被捕,以致他留在特罗亚信徒加布家中的那件外衣(原文可能指包行李用的布块)和那些书卷与皮卷都未曾带走。同时,我们可以相信,铜匠亚力山大是被敌人收买,与保罗作对,加诸种种罪名。当时所有的朋友大部明白,这次出于皇帝命令的拘捕,是凶多吉少的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在他申诉时为他辩护或作证人(16节),但保罗毫无惧色,反倒利用被控诉的机会,面对一切外邦人,把福音传开。――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后四16】「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初次申诉”大概是指保罗初次在法庭上和亚力山大对质。在法庭初次开审的时候,保罗需要人替他作见证,证明他是传福音的,并不是想要造反,背叛罗马政府革命的人;但竟然“没有人前来帮助”。这话是指保罗身边的同工,如路加等、还是其它人呢?所谓“没有人前来帮助”,是指那些法庭认为有资格,可以为保罗作见证的人。显然这样的人,不会是那些和保罗亲近的同工,像路加那样的人物。既然上文第11节说“独有路加在我这里”,当然路加可以帮助他;但是那些被政府信任,可以出来为保罗作见证的人,竟然都离弃了保罗,恐怕自己受牵连,不敢出来为他作见证。
“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照旧约的律法来说,如果你是见证人而不作见证是有罪的。利五1若有人听见发誓的声音,他本是见证,却不把所看见的,所知道的说出来,这就是罪;要担当他的罪孽。见人发誓而不作见证,尚且要担当他的罪孽;那么明明知道一个人无罪而不肯出来替他作见证,这在神面前也是有罪的。保罗说:“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他希望那些不肯为他作见证的人得到神的赦免,并体念他们的软弱。――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初次申诉”指保罗现在系狱的首次审讯,不是《使徒行传》28章第一次被囚时的出庭辩护。──《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初次申诉: 似乎是指保罗第一次被囚在罗马监狱而受到的第一次预备性审问。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7】「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 这里的“狮子”,原文是单数式,不会是戏院里面的狮子,因为那一定是不止一只的。所以这“狮子”是用来形容那些敌挡他的人,好像狮子那样残暴可怕;虽然如此,他却从这些人的手中被救出来了。这初次受审的情形虽然非常恶劣,但是他并没有在那时就被定死罪;可见虽然是到了非常紧急,靠近殉道的时候,但是还不到神许可祂仆人应该死的时刻,主还是要救他脱离一切患难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保罗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境遇已经极其恶劣;然而因他感觉主站在他旁边,加给他力量,他就能坚定、安然。同样的,当我们遭遇逆境,身处危险之时,主也会站在我们旁边,加给我们力量,叫我们得着安慰与鼓励。──《读经指引》 “从狮子口被救出来”:保罗是罗马公民,依法不可以抛进圆形剧场中受狮子撕噬之刑。此处当指他在首次审讯中未立即判罪。他的处境虽如此不利,仍利用机会传扬福音;象他过去一样,连审讯时也作见证,让外邦人有机会听到主道。──《启导本圣经注释》 面对死亡,保罗回想第一次被关在罗马时发生的事件,即通过回顾神的保护和释放以及福音的扩张,充满确信地见证必经历神永远的保守和天国的荣耀(帖前1:10)。狮子口: 指保罗第一次被囚罗马的事件,广义上是指尼罗皇帝对基督徒的逼迫<徒8:1,初期教会所受的逼迫>。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17 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一语何意?】 答:保罗说:「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这句话或许是一句成语,从下文更可以看出,是表明他在极端凶恶危险的处境中被主救拔出来(提后四18)。保罗在此以兽中之王的狮子,来形容他自身所遇的危险性,此时他的遭遇,好像先知但以理被仍在狮子坑中的景况一样(但六16-23),但都能相信蒙神拯救脱离了牠的伤害。这狮子在保罗的心目中,可能就是指着罗马斗兽团剧场中实在的野兽而言。解经家认为这是对过去在以弗所斗兽场中的一段回忆(林前十五32;参二三O题);但一般人认为这狮子乃是暗指当时逼迫保罗残害教会的尼罗皇Nero。或许这狮子是指魔鬼而言(彼前五8)。保罗虽在尼罗皇的手下被害了,但他的灵魂被主所拯救,进入了天国,得那永不朽坏公义的冠冕(提后四18,8;林前九25)。——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提后四17 “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一语何所指?】
“狮子”,可能保罗想到当时处境的危险,正像但以理被扔在狮子坑中的处境一般,但他相信神能救他脱离狮子的口,正如但以理被天使救护,脱离狮子的伤害一般。
“狮子,在保罗的想象中无疑地是暗指残杀基督徒的疯子尼罗皇帝而言,保罗相信主会救他脱离尼罗皇的手重获自由。
不过,这句话的原文是用“已往”口气,即“我从狮子口中被救出来”。是“已往”的,不是“将来”的或“希望”的。因此,有解经家谓这是保罗回忆他在以弗所斗兽场中的一件过去的事实(参哥林多前书九章的难题研究)。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2节这样说:“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保罗可能参加过这种一年一度惊人的残忍运动会,许多人与野兽搏斗,胜者得荣,败者丧生。但保罗在该运动中曾与狮子搏斗,几乎丧生,但被主用奇妙方法救他脱离狮子的口,所以保罗以此为信心的根据,表示主必救他脱离诸般的凶恶,和救他进入天国。
这里三次提到“救”字,原文是用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从狮子口中被“救”和“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两次救字,原文是RUOMAL(一而tLat),指“救拔”人脱离危险而言。
二、“救”我进他的天国一语的“救”字则指“拯救”的救,是用在救恩上的,原文是SOZO(o呐…。
当保罗写完提摩太后书之后,正如他自己所宣布的——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7一8节)
他果然完成他在世一切的神圣任务,他很安详地等候“被浇奠”(6节),毫不畏惧,亦毫无怨言。他为后世每一个为主工作的神仆,留下最佳的传道模范。
当保罗在尼罗皇手下被斩首时,许多不信那稣的罗马人因为毁灭了这位传那稣的人而欢呼,但同时在天上,千万天使也因这位忠心耿耿的传道人为主牺牲而欢呼。当他的首级被斩下之后,一向服事他的天使(或天使们)出现在他灵魂眼前,带领他愉快而胜利地往天家去,拜见他一生所事奉的主那稣。
主那稣可能从他宝座上走下来,热烈地欢迎他,微笑着用温和的声音对他说:
“保罗,你回来了, 你是一位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罢!”
于是,保罗在天家开始享受那不为人所了解的荣耀与快乐,等候他的同工们一个一个地也回来永远相聚。
保罗也等候着你、我和一切忠心事主的人,回到天家去,一同分亭我主的荣耀与快乐。――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提后四18】「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这诸般的凶恶,可能指着保罗为主殉道前所遭遇的各种凶恶,如不合理的刑罚或恐吓。另一方面,这“凶恶”也不一定指他所遭遇的危险,可能指着他自己在心思上所遭遇的试探;正如主耶稣教门徒祷告的时候:“救我们脱离凶恶”。凶恶原文ponerou和太六13的“凶恶”原文同字。――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常遇诸般的凶恶,这都是从那恶者魔鬼来的。因此我们当常常照主亲自教导的,祷告说,求主『救我们脱离凶恶』(太六13);也当有保罗一样的信心,相信说──『主必救我(们)脱离诸般的凶恶。』──《读经指引》 保罗在这里献上他的祷告。死期已近,他知道主必救他的灵魂,接他进天家。──《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19】保罗在函末问候之外,还提到一两件事。特别再要求提摩太去罗马见他(参9节)。百基拉与亚居拉的事见《使徒行传》十八1~3。“阿尼色弗一家“见一16注;只问候家人,大概阿尼色弗此时已死。──《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19~22】本文是整卷书信的结语,记录了问候语和祝福。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20】“以拉都”:保罗曾差他与提摩太往马其顿去(徒十九22)。此人为哥林多城城管银库的(罗十六24)。特罗亚摩曾偕保罗从马其顿去到小亚细亚,后来又偕保罗去过耶路撒冷。他是归信基督的外邦人(徒二十4;二十一29)。圣经称他为“以弗所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拉都: 出身于哥林多,与提摩太一起牧养以弗所牧会(徒19:22),曾在保罗的传道事工中任职的同工。特罗非摩: 以弗所出身,是保罗忠实的同工,他曾将以弗所圣徒为救济耶路撒冷教会而募捐的奉献带到耶路撒冷(徒19:4;21:29)。 ──《圣经精读本注解》 【提后四21】本节所提的友布罗、布田、利奴和革老底亚均不见于他处。传统说,利奴在保罗死后曾担任罗马教会的监督,但无充分证据。──《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22】「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在这末后祝福的话中。保罗将它分作两部份:一部份是为提摩太,愿主与他的灵同在;另一部份是为和提摩太在一起的弟兄姊妹,“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这样看来,本书虽是写给提摩太个人,但其中的信息,也是关系与提摩太在一起的众信徒及以弗所的教会。保罗既然为“你们”祝福,可见保罗在执笔写这封给私人的信时,是预算到其它信徒会和提摩太一起看这封信的;所以他也为他们祝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的祝福,上半给提摩太,下半留给教会全体信徒,所以用“你们”。此信虽为私函,一定会念给全教会听。──《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后四章】司提反在临终殉道之时,看见『人子站在神的右边』的异象,因而能有那样从容、荣耀的就难,显出了羔羊的见证──为仇敌求赦免(参徒七54~60)。这幅景象在那当时在场帮凶的少年人扫罗(就是后来的保罗)心里,种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保罗自己将要为主殉道之时,他的遭遇实在比司提反更加为难;他原来殷勤服事的教会──『凡亚西亚的人』,都『离弃』他(一15),同工『底马因贪爱现今的世界』,也变节『离弃』他,连他所最爱的属灵的儿子提摩太和提多,也不能和他在一起陪伴他(10节),而他本身正被关在罗马的牢狱之中,死亡的阴影已经越过越重的笼罩着他(6节),并且恶人亚力山大还蓄意加害于他(14节),虽经申诉,也『没有人前来帮助』他(16节)。处此四面楚歌的情境中,那一位曾为司提反站起来过的人子,此刻也『站在他(我)的旁边』;换句话说,在灵的深处,他也看见了那站在神右边的人子的异象。就是这,使他也能像司提反一样的从容就义,一样的满有荣耀的盼望──『主…必救我进祂的天国』(18节),并且也一样的显出羔羊的灵,就是为那些离弃他的人求赦免──『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16节)。哦,但愿从宝座上站起来的人子的异象,多多向我们显现,好叫我们带着殉道者的灵,在此荒凉末世,为祂忠心到死!──《读经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