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書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提多書第一章輔讀……………………………多一……………………………陳終道 提多書第一章講義……………………………多一……………………………陳終道 基督徒的生活…………………………………多………………………………吳永華 提多三講(一)………………………………多一………………………………湖南辰 榮耀的福音……………………………………多一l—3……………………… 練光臨 提多書及其作者………………………………多一1;4…………………………李道生 解決哥林多教會問題的人 多一5 林子僕 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多一12~13 李道生 認識神 多一16 提多書第一章輔讀 陳終道 經文:提多書一章 作我真兒子(一1—9) 「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 (多一1) 保羅常以神的僕人自稱,表明他對神完全的順服,亦顯出其身分的尊貴。他稱自己為使徒,表明他工作的性質是傳揚基督耶穌的福音:「這傳揚的責任……交托了我」 (多一3)。 「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 (多一2)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神在萬古之先定下的拯救計畫,藉耶穌的死,透過人的信而賜人永生的恩典(約三16)。保羅在這裡特別提到「信心」和「知識」,很明顯,人得永生不在乎人的道德努力和善行,而是由於他對神絕對的信靠。你也可以單純地用信心試試接受神的救恩,看看有甚麼結果?(弗二8 - 9)我們的信仰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有「敬虔真理的知識」作為基礎與嚮導。我們對神越認識,就越發信祂和愛祂。 「到了日期,借著傳揚的工夫,把祂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多一3) 我們的信仰並非靜態的信仰,一味享受神的恩典;相反,我們的信仰是一行動的信仰,使我們成為君尊的祭司,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使我們的好行為能夠榮耀我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 「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 (多4 ) 我們對提多所知不詳,但他卻被保羅稱為真兒子和兄弟(林後二13),與他同有一個心靈,同有一個腳蹤(林後十二18)。保羅似乎十分重視提多,並且曾經委以重任:(多一5;林後八16;加二1—3)。 「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多一 5—9) 長老和監督在新約是兩個不同的名字,但其實是指同一聖職。長老強調其身分,監督強調其職責。有關長老資格,在提摩太前書三章已詳述了,故在這裡不再重複。不過有二點要提出: 第一,保羅十分重視長老的家庭(多一6); 第二,監督有行使職權的能力,要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和駁倒爭辯的人(多一9)。 祈禱:天父,感謝禰,叫我認識禰的恩典,在基督裡成為禰的兒女。求禰叫我更認識禰、愛禰、事奉禰。 正邪不兩立(一10—16) 「因為有許多人不服約束,說虛空話,欺哄人。那奉割禮的,更是這樣。這些人的口總要堵住。他們因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敗壞人的全家。」 (多一10—11) 煩擾克裡特教會的異端(多一10—11):這裡給我們看見一幅假師傅和異端的圖畫,叫我們認清楚他們的本相,不再受迷惑。這些「奉割禮的」,很明顯是指那些恪守猶太人思想傳統、律法的信徒。他們不能接受簡單的福音資訊——耶穌的死和復活,卻要加入許多人的幻想與揣測。保羅稱之為「虛空話」 (多一10)、「荒渺的言語」(多一14)。另一方面,他們亦不能接受因信稱義,不相信單純地接受神的恩典就可得救,卻要加入人為的律法和諸多的禮儀。保羅形容他們為「不服約束」的(多一10),有如抗命的軍人不服命令一樣。他們罔顧基督的真理,按私意歪曲聖經。「說虛空話」(多一10)的意思是指沒有果效的、對信仰生活和靈性德行沒有幫助的長篇大論。我們也當小心陷入這些無謂的神學爭論之中。「欺哄人」是指引導人離開聖經真理,降低聖經真理的地位,或歪曲聖經的真義。「貪不義之財」,意思是假師傅的教導,動機不是「給」人真理,而是「取」人錢財;並非叫人獲益,而是叫自己得益。「敗壞人的全家」,是指假師傅的教導會引起家庭的紛爭。那些令我們與家人不和,引起家庭糾紛的言論,我們當小心對待。 「有革哩底人中的一個本地先知說,『革埋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的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不聽猶太人荒渺的言語,和離棄真道之人的誡命。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在污穢不信的人,甚麼都不潔淨。連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穢了。他們說是認識神、行事卻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的善事上是可廢棄的。」(多一12 -16) 「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多一15—16):猶太人有許多繁文縟節,如有很多東西不可摸、不可吃、不可做,否則便會沾染污穢,成為不潔。保羅指出這些行為源於人內心的不潔,而非事物本身不潔。耶穌曾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太十五l—20)那些恪守規矩的人,保羅指他們為「可憎惡的」,他們有如偽君子,表面斯文,內心邪惡,為人憎惡。「悖逆的」是指那些自立標準、自以為是的人,他們是與真道相背的。耶穌指摘法利賽人:因遺傳而犯了神的誡命(太十五3),以致「在各樣的善事上是可廢棄的」,是毫無用處的。他們的教導與做法,徒有智慧之名,然而在克制肉體的情欲上,毫無功效(西二23)。 祈禱:天父,幫助我努力查考聖經,叫我曉得怎樣勝過假師傅一切邪惡的道理。 提多書第一章講義 陳終道 經文:提多書一章 第一段 引言(一1—4) 一、發書人(一1—3) 在保羅書信中,從來沒有一封信像本書這樣,在開端的自稱中便用了這麼多的話自薦。在此保羅自稱為「神的僕人」和「耶穌基督的使徒」,這是他書信中一貫通用的自稱。「神的僕人」是普通的身份,「耶穌基督的使徒」是他特殊的身份;奴僕只不過侍候主人,使徒卻代表主人。保羅在蒙召之後,就作了神的僕人,和其他的教師、先知,一同在安提阿教會中忠心事奉神,且從安提阿教會受聖靈差遣之後,就被稱為使徒(徒十三1— 3,8)。 從沒有人譭謗保羅不是「神的僕人」,但對保羅是否為耶穌基督的使徒,卻有教會說譭謗的話(林前九1—3);可是使徒行傳中明明稱保羅為「使徒」(徒十三8;十四4—6,14),且按保羅的靈性、恩賜、工作的經歷而言,亦無不證明他確是一位使徒。他親眼見過主(徒九1—6;林前十五8),忠心作過主復活的見證(徒一22。比較徒廿四14—15;十六8—23;林前十五17-22),在工作中「用百般的忍耐,借著神跡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林後十二12)。寫的書信也是其他使徒承認具有聖經之權威的(彼後三15-16 ),所傳的道更是真理的標輩,是出於神的啟 示和託付(加一12;弗三2-5;帖前二3-4),是不容更改(加一8— 9),絕非人的教訓可比的。 但對提多來說,他既是保羅親密的助手,是他的「真兒子」,為什麼保羅要提到他的使徒職份呢?這和提摩太前後書理由一樣,因為這封信中所論的事並非私事,乃是關乎治理教會和設立教會職員的事,所以保羅理當用使徒的權威來說話。 緊跟著他的自稱之後,保羅用很長的解釋,說明他如何領受神的託付,盡使徒的職份。 (一)其信心(一1上) 1節上:「憑著神選民的信心」,「選民」在舊約,當然是指以色列民說的(詩一O五43;一 O六5;賽四三20;六五9,15,22)。在新約聖經中,雖然信徒也是蒙神揀選的百姓,但「選民」一詞仍多半用於以色列人(太廿四22,24;留意太廿四31,可十三20,22;留意可十三27;提後二10);亦有一處明顯是指著信徒說的,即西三12;路十八7的「選民」相同,可能通指以色列人及信徒。實際上,舊約選民所信的,與新約選民所信的相同,舊約選民的信心集中於那將要來臨,使 萬族得福的「子孫」——基督——身上(加三16
);新約選民之信心亦系集中在基督身上。舊約信徒因信,盼望一個更美天上之家鄉(來十一13—17);新約信徒因信,也盼望天上的家鄉。所以所謂「憑著神選民之信心」,就是憑古今信徒所共有之信心的意思。 (二)其知識(一1下) l節下:「與敬虔真理的知識」,「敬虔」是教牧書信中所常用的字(提前二2 ;三16;四7— 8;六3,5,6,11;提後二16;三5,12;多一1;二12)。「真理的知識」不是普通世俗的知識,乃是神所啟示有關其救贖的計畫、旨意,以及生命之道的各種知識。這等知識雖然遠超過今世的理學,人間的哲學(西二8),但若沒有敬虔的信心與這些知識調和,就只能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保羅不但通達真理的知識,而且有敬虔的信心與經歷。 (三)其盼望(一2) 2節:「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神所賜的永生之恩,是祂在萬古之先預定的美意。既經「萬古」之時間的考驗而終於實現,足證神實在是信實,無謊言之神。保羅對這位神的信心,絕非貿然盲從的信賴;乃是根據自古以來,神眾選民所共信共知之真理知識。總之,保羅肩負使徒之職份,是具有堅定的信心、敬虔的知識、與確實之盼望的。 (四)其受託(一3) 3節:從第—節下半至本節,都是敘述保羅怎樣從神領受託付、傳揚福音;除了以上的敘述之外,本節說明之層次如下: (1)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之奧旨,「到了日期」才顯明出來;即按照神所預定之時間、步驟,顯明出來。(加三23—25;來九10;西一27;弗三4-6) (2)神救贖的真道,是要藉祂所用的人和傳揚的工夫顯明出來的;換言之,神不但按其旨意,完成了救贖之恩,也差遣祂的僕人,把所完成之救恩宣揚給萬世周知。 (3)使徒保羅就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接受了這傳揚的責任。在此,「神我們救主」將神與救主混稱的用法,是表示神與救主之合一;救主就是神,神就是我們的救主(提前二3;四10)。 二、受書人(一4 ) 4節:「真兒子」,提前一2之註解,按林前九5;七8,25—26看來,保羅為基督的緣故沒有成立家室;但他卻把全副心思放在主的群羊身上。雖然被稱為他「真兒子」的,只有提摩太、提多、阿尼西母等;但實際上,不論哥林多教會(林前四15)、加拉太的眾教會(加四19)、或是帖撒羅尼迦教會(帖二7 ),可以說凡他所設立的教會,他都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兒女。年老的保羅,不論對同工或信徒,都存父母的心腸。 問題討論: (一)保羅與提多之關係既親如父子,為什麼在本書開端還要說那麼長的自薦的話? (二)試從保羅之自薦語中,說明保羅怎樣盡其使徒之職份? (三)聖經中被稱為保羅福音兒子的共有幾人? 第二段 長老的設立(一5—9) 一、設立長老的吩咐(一5) 5節:革哩底是地中海之大島。保羅在三次遊行佈道的行程中並未經過革哩底,只在赴羅馬的途中經過該島;但那時保羅是帶著囚犯的身份去的,不可能在革哩底有什麼工作。所以本節所說的「從前」不會是指很久以前,大概是保羅在羅馬第一次下獄獲釋之後,回去亞西亞與馬其頓等地探望教會時(腓二23—24;提前一3;三14;提後四13,20);途中經過革哩底,在那裡作了很好的工作,且留下提多處理善後的事工,並設立長老;他自己則繼續前行。三12;保羅囑咐他要「趕緊往尼哥波立去見我」,尼哥波立是在馬其頓西南端的一座城。此時保羅可能正在往馬其頓途中,其後;在保羅寫提摩太后書時,提多又從羅馬被打發到撻馬太去(提後四10)。 「在各城設立長老」,可見長老是屬「各城」、「各教會」的(徒十四23)。但「在各城設立長老」這話,不夠作為「長老」只許屬「各城」的根據,因這話也可解作那些長老無法兼顧各城。「照我所吩咐的設立長老」,可見如何設立長老,使徒已有原則給了提多。下文就是這些原則的重提。可能保羅已在口頭上指導過提多,但恐怕教會眾信徒或有對提鄉選立長老之資格嫌過嚴的,所以保羅特在書信中重申他已吩咐的,以為提多設立長老的根據。 二、長老的家庭(一6) 6節:「無可指責」並非絕對完全,毫無過失之意;乃是指一般而論,沒有什麼可被人指責的把柄(提前三2註解)。 「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即只有一位妻子,沒有立妾。有人以為本句表示作長老的,妻子死了不可續娶,此解釋牽強而錯誤;夫妻關係只在生前,死後不論按靈性方面、或身體方面,都不再受約束。主耶穌回答撒都該人有關死後之夫妻關係時,明言在天上已無嫁娶之夫妻關係(太廿二23—30),而使徒保羅也明說:「丈夫若死了,她就脫離了丈夫的律法」(羅七3 )。且按當時社會制度而言,男人多妻是很普通的事,所以「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很自然的應指一夫一妻而言。 「兒女也信主」,可見作長老的理應全家歸主。 「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這「他們」可指長老的兒女,也可指長老本身。前者表示長老的兒女,也當有好見證;後者表示長老本身要有好見證,與上文無可指責之意相合。 三、長老的性格與品德(一7
—8) 7節之「監督」epikopov ,英譯作bishop
,上文5節之長老原文presbuterous,英譯作elders。主張長老與監督不同的人,多根據此二字之不同;但本釋義認為,更重要的不是這兩個字的不同,乃是這兩個字同在一段經文中,被當作互相通用的。如5,7;徒廿17,28,足證這是同一的職份,卻有不同的名稱而已。其實名稱既不同,當然不同字了,就如一個人若有兩個名,這兩個名當然是兩個不同的字,但卻不能說是兩個人。 「既是神的管家」有以下數要義: (一)「管家」不是東家,是受託代理者。 (二)管家不可利用職權求自己的好處,亦不當「浪費」主人的財物(路十六1—7);應準備向主人交帳。 (三)管家應忠心而有見識,按時分糧(太廿四45)。 (四)管家應通曉神的奧秘事,不怕人的論斷,亦不論斷人。(林前四1—5 ) 「不任性」,即不任憑自己喜歡什麼,想什麼,便作什麼;乃是凡事遵從真理的約束,尋求神的喜悅。 「不暴躁」,即不容易發怒,能自製。 「不因酒滋事」,就是不可因飲酒而滋生事端;換言之,若飲酒至微醉,因而生事的,就不可作長老。 「不打人」,就是連一次也沒有打人之意(提前三3
)。 「不貪無義之財」,作長老的一有貪財之心,就必不顧真理,不主持公正。這句話不是說,作長老的不可以有錢財;乃是說不可貪財,乃因財而行不義。 「樂意接待遠人」(提前三2)。 「好善」,與行善不同。行善者未必好善,好善者不但行善、且喜好而行;行善已成為其愛好之一。 「莊重」,與提前三2之「端正」,及提前三4之「端莊」意思相近。 「公平」,長老既是教會領袖,必須公平待人。不偏心,不存成見,對待自己好的人和對待自己冷淡的人,都應秉公處理所發生的問題。 「聖潔」,這是一切信徒應有之生活(提前二15);長老更應當有聖潔的生活,作信徒的榜樣。「自持」,意即能自製,不易衝動或搖動。 四、長老的真理造詣(一9 ) 本節提及長老在真理方面之造詣應到何等程度,有三層要義: (一)第一層:能堅守真理—— 「真實的道理」就是指神的話是真實可信的(提前一15;四9)。長老自己應有清楚的認識,知道其真實可信,而能堅守所信,不致輕易被奇異的教訓引動,才不致影響信徒的信心。 (二)第二層: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 長老要有純正的信仰又能把純正的教訓教導人。換言之,不但明白純正之道;且十分熟練,可以教訓人,使別人也能堅守所信之道。 (三)第三層:能駁倒爭辯的人—— 所指之「爭辯」大概指不服長老所教訓之純正真道而有的爭辯,或對長老秉公處理的事不肯服從。長老應有真理的智慧與口才,把錯誤的人駁倒,免得其餘的信徒受影響;這「駁倒」亦有能使對方折服之意,因真正之「駁倒」能使人心悅誠服。 問題討論 (1)保羅大概在什麼時候把提多留在革哩底? (2)長老應具備何種資格(包括其家庭、品德、真理造詣)? 第三段 認識假傳道的危險(一10—16) 一、 不服約束說虛空話(一10) 10節:「許多人」,指下文那些假傳道和他們的附從者;「不服約束」,指不服真理的約束;「虛空的話」,指沒有真理根據的教訓(提前一6 - 7註解)。初時教會使徒們勇敢傳道的結果,雖然遭受不少反對,但顯然也得著不少人歸服基督。他們的工作,難免引起某些另有貪圖之人的羡慕,而摹仿或假冒使徒的工作;但他們自己既沒有真理的啟示和資訊,只好引用世俗「虛空的話」來「欺哄人」了。本書是與提摩太前書同時寫的,二書都提到這方面的警語,可見這種假傳道欺哄人的情形,在當時頗為普遍。 「那奉割禮的,更是這樣」。幾乎保羅所到之處,「割禮派」也跟到那裡;保羅的書信中,幾乎凡在有關教義方面之辯證時,都提到割禮派之錯誤,並且有時用相當重的語氣加以斥責(羅二25—29;加二3-5,11—14;五2;腓三2-3;西二11)。在此說「那奉割禮的,更是這樣」。其所以「更是這樣」,因為割禮派的人多半知曉舊約律法(卻不明福音原理),比較一般假師傅講的更使信徒陷於迷惑。 二、錯誤的教導(一11) 本節指出割禮派之錯誤動機及其影響,他們所以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乃「因貪不義之財」。人有了貪財之心,就不會真心尋求真理,只尋求可以圖利的「真理」;不顧惜聽道的人是否會得造就或受虧損,只求得人喜悅,對他自己有利;其結果便「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 「敗壞人的全家」原文及英譯聖經均無「人的」二字,而「家」卻是多數式的,此節N.A.S.B.譯作:who must
be silenced because they are upsetting whole families teaching……,注意“whole families”必是指神的各教會的全家;所以這裡不是特指他們的教導敗壞某一個家庭,乃是指全教會的各家。 「這些人的口總要堵住」,就是要用真理確切地指出其錯誤與動機,使他們不能再有什麼機會用錯誤的教訓敗壞人。 三、如何教導革哩底信徒(一12—14) (一)認識革哩底人的性格(一12) 12節:革哩底人在性格上的軟弱就是「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這是革哩底本地一個先知的見證;保羅又證明「這個見證是真的」。人類犯罪之後,在「性格」或習慣上,常與聖經真道的要求相反,各地方的人又各有其特別的性格,使他們在真道上受阻礙。神的工人應當認識各種不同民族的性格,和各種不同個人的性格,然後才知道如何引導他們。 (二)要嚴嚴責備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一13) 13節:注意保羅不是叫提多瞭解革哩底人常說謊,又懶惰的性格之後,便遷就他們的習慣,容許他們繼續說謊、懶隋;乃是要他「嚴嚴的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我們要瞭解人的性格,並非要包庇姑息罪惡;我們的目的是要從瞭解人的性格上著手,使他們離開惡習,歸服真道。為什麼保羅要提多「嚴嚴的責備」那些信徒?為什麼不叫他溫溫和和的教導他們,像他教導提摩太那樣,「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呢(提後二24)?顯然以弗所教會與革哩底教會情形不同, 他們的情形已經到了需要「嚴嚴責備」的程度;也可能這些人的性格,「溫溫和和」地勸告不發生效用,「嚴嚴責備」卻很有效果。總之,傳道人在不同的環境對付不同的人物,隨時都要靠主用適當的方法引人離開罪惡,以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三)要使信徒知道拒絕異端(一14) 14節:防止異端擾亂教會最有效的方法,是使信徒根本不聽他們的講論。在此所指的「不聽」,不是指不跑到傳異端之人那裡去聽,乃是指當有傳異端的人潛入教會,在信徒之間講說他們的教訓時「不聽」。換言之,各個信徒應知道拒絕傳異端者的教訓,不讓他們有機會「說服」自己。 「猶太人荒渺的言語」,參提前一4註解。 「離棄真道之人的誡命」,這等離棄真道之人,就是那些離棄了救恩真理的人。他們可能就是上文10節所提,「那奉割禮的」人;或是他們的同路人。他們不但自己不接受救贖之恩,還大膽地自行編訂誡命,叫人遵守;似乎是模仿使徒們所作的(徒十五29;十六4)。在此保羅教導提多,要使信徒拒絕這些人的誡命。 四、天良的污穢與悖逆(一15—16) 15節:為什麼保羅提起「凡物」的潔淨問題呢?相信與上句的「離棄真道之人的誡命」有關。 大概那些人所教導信徒守的誡命與食物之潔淨與否有關。他們不明白律法與恩典之關係;又沒有真理的資訊可傳;卻又想在信徒中貪圖利益(見一11),只好把舊約的律法搬出來,叫信徒遵守。正如上文所說的:「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 「凡物都潔淨」(此「物」應是指食物),這點與主耶穌的教訓相合(太十五11,17—19;可七15—23);又與彼得在異象中,神對他所說的話亦相合——「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十14—16;十一4 —10)。 真正叫人污穢的不是「物」,乃是人邪惡的心,和不肯信賴神恩典的心。所以保羅說:「在污穢和不信的人,甚麼都不潔淨,連心地和天良都污穢了」。為著貪圖自己的利益,便不理會所教訓人的是否會敗壞人的靈性;這就是貪圖不義之財,喪盡天良的心。 16節:本節很清楚地說明,教會中的假師傅只有知識和口頭上的承認,卻沒有生命;在此所說:「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是可廢棄的」,證明他們沒有生命。聖經中「可憎的」與「悖逆的」都是指滅亡的罪人(太廿四15;啟廿1—8;弗二2;五6;西三6);所有的假師傅、假傳道也都是只有屬靈真理的知識,卻沒有真正的重生得救(拙作《新約書信讀經講義》彼得後書2章註解)。 雖然這些人自己「說是認識神」,但我們卻並非無法辨認出來;因為他們的「行事卻和祂相背」。這「他們」指這些假師傅自己,他們行事否定了自己所說的,且裝滿了各樣偽裝的善義,其實證明他們是「可廢棄的」。 問題討論 (一)什麼是一章10節所說的「虛空話」? (二)提摩太前書有無相似的教訓? (三)與割禮派之教訓有無關係? (四)試按一章11節指出割禮派之錯誤及其影響? (五)為什麼保羅要提多嚴嚴責備革哩底人? (六)防阻異端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七)為什麼保羅在一章15節忽然論及食物之潔與不潔的問題? (八)按一章16節看來,當時的假師傅是否已經得救的人? 基督徒的生活 吳永華 經文:提多書 提多書是保羅寫給他的學生提多的書信,通常我們很少念這本書信,然而這本書信對於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卻有許多提示,實在值得我們去鑽研,本書第一章講起做為教會監督的長老,必須是一妻之夫而且全家都要信主。第二章更講起少年婦人應該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料理家務。由此可見基督徒在地面上的生活,最要緊的是要有基督化的家庭生活。 究竟完整的基督徒生活有什麼作用呢?該分述於後: 一、基督徒生活是基督教教理的辯證: 所謂「天倫之樂」,家庭是神所賞賜人類的禮物,所以家庭是神聖的,是社會國家的基礎。對基督教來說,基督徒家庭是基督教教理的最好辨證。世人往往以顯微鏡來看基督徒的家庭生活,他們喜歡吹毛求疵,如果我們不謹慎,就會玷污神的名。試觀今日評多非基督徒,他們所攻擊的並非基督教教理,而是在不斷地批評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許多敗壞腐化的地方。在臺灣,基督徒常紀念已經去世的祖先,而是注重以實際的行動來孝敬還在世的父母,我們必須完全做到的這點,不然,我們就正如非基督徒所批評的,不重孝道了。 二、基督徒生活是教會的守望台: 有人說:「父母的懷抱是子女最安全的地帶」,誠哉是言!對於基督徒來說,父母的懷抱就是致勝的所在。數百年前,日本社會重男輕女,是時,有個天聖做出一樁革命性的舉動——創辦女子學校,大倡女學,他認為女性是國家社會的棟樑,他們所撫育的子女,對國家命運有直接間接的影響!天下所有母親是勞苦功高的無名英雄,她們配受世人的諶歌稱讚。然而在另一方面,做母親的,責任也是非常重大,她們具有「相夫教子」的雙重任務,在信仰生活方面,做母親的更有義務教導子女從幼小時就認識神,保守子女一生一世敬奉神。 三、基督徒生活是教會的前線: 教會跟社會接觸的第一線,就是信徒家庭,信徒的家庭生活,必須是要很完滿,和樂融融,為一般社會人士所稱道,為神所悅納,這道防線如果被衝破,那麼教會也就會腐化敗壞,漸趨衰弱。際此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緬懷母愛之餘,讓我們再次反省檢討,我們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所有的言行,一舉一動,是否真能發出基督的香氣,榮耀神,造就他人。 提多三講(一) 湖南辰 經文:提多書一章 讀提多書叫我先想起兩個人,自然就是提多和保羅,保羅是一個老年人,提多是一個少年人,一老一少,保羅這個老年人真好,自從大馬色悔改,認識神以後,一生完全信靠神,為基督的福音,不遺餘力盡其宣揚之責,可以從本書看出他的幾點長處。 (一)他說明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的救主之命交托了我。(多三1) 這是他一生不辭艱辛,為福音是不得已的,不管甘心不甘心,盡責任已經交托他了,可憐現在在教會中有不少的人。為利混亂主的真道。何嘗是出於神的交托而傳道,何等卑陋。 (二)保羅認識人,不但認識人,而且信任人,自從他在大馬色路上看見了神,悔改信主之後,他的認人眼光,前後二人。 這是因為他認識了神的原故,所以凡是真正認識神的人。一定也認識人。我們從保羅自己口中也可以看出來。他在哥林多後書五章16—17節提到:「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作內體本節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祂了。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這裡明明的說他從前怎樣。現在又是怎樣,可以拿一個例子,看出保羅如何認人來。當他第二次出外佈道時,同工巴拿巴,因為與馬可有戚友之誼,堅決的要他作伴,但是保羅認識馬可在當時還沒有與他同勞之能,所以自己與同工爭端,甚至彼此分開亦在所不計,後來我們看保羅與西拉的結果,是多麼可敬(徒十六)。這都是二人同心的果效,那巴拿巴與馬可在居比路的工作是如何呢,聖經則付之闕如了。所以在這裡保羅寫信給提多,說他是他真兒子,這是名符其實的。 (三)保羅為教會擔心,他雖然自己不能在革哩底多停留,因為要往羅馬去,所以留下提多在那裡完成教會的建立。 在這信中提到:「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多一5 )由此可見保羅雖然離開革哩底,而他的心還是仍然在主的工作上——教會,在他別的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在腓利比二章20—21節說:「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可見保羅是多麼為教會關懷呢。但願今日在教會中的前輩老者,效法保羅,那就是我們的盼望了。 我們再想到提多這個人,在聖經查不出他有什麼言論。然而從保羅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何等為主的工作盡忠。人雖是希利尼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他與保羅同勞共苦,雖然彼此年歲不合,可是他仍不失尊卑之分,稱保羅猶如生父,這是保羅親口說明的,可見提多是一個年青而且謙卑持重的人。並且在哥林多後書曾八次說到提多,論到他如何在哥林多教會辦事,得人的欽佩,辦事怎樣殷勤,不辭勞苦,這樣的青年人正是今日教會的需要,從提多可得三個教訓: (一)做事不但殷勤,還要不辭勞苦,任勞任怨。曾文正公說的,紮硬寨,打死仗。 (二)少說話多做事,提多足跡遍天下。聖經上沒有他的言論,一個年青的人,實在要少說多做,尤其是青年的傳道人,更不宜高談闊論。 (三)自己不張揚自己的長處,只要神知道,神稱讚就夠了,就是要得人的稱讚,也要得前輩老者的稱讚,如同提多得保羅的稱讚一樣。 現在我們看提多一章,保羅吩咐提多頭一件要緊的事,並且刻不容緩的就是告訴他在革哩底教會中如何設立長老,要有如何的資格,才配為教會的領袖,先要認清楚那個人,至於學識,才幹,口才,那是餘事。 認人要怎樣認法呢?有一個法子,就是主耶穌教訓我們的:「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6—20) 真正是一個重生,活在主裡的人,必定有新人的行為,這是必然的道理,荊棘裡是不能摘葡萄的。蒺藜裡也摘不出無花果來,好樹才結好果子。保羅他深知教會的興衰,不是關乎人數多寡、教會的貧富,乃是在乎有無真正的悔改重生,活在主裡面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教會的根基。如果教會中負責任的人,長老或監督,自己還沒有悔改重生,怎樣傳神的道,引導別人得救呢。濁其源而揚其波,斧其根而溉其葉,毋乎可。所以在本章15節告訴提多,神認識人的一個原則:「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在污穢不信的人,甚麼都不潔淨,連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穢了。」但願今日在教會中的傳道者,三複斯言。 榮耀的福音 練光臨 經文:提多書一章l—3節 「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到了日期,借著傳揚的工夫,把祂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多一1-3) 這傳揚的責任,以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給了使徒保羅,也交給了我們,因此保羅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這樣一代傳一代,一直傳給了我們各人。神也叫我們「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二7)保羅稱做榮耀的福音:「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後四4)「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提後一11) 神借著保羅傳福音召了許多人歸祂。好得著主耶穌基督的榮光:「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祂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帖後二13—14)這是和耶穌同榮的福音,神在這個世代和世界借著傳福音召人,不是借著神跡奇事,因此耶穌在世時,不將自己交托那些看見祂所行的神跡而信的人。我們傳福音應多麼忠心認真呢!因為是代神召人啊! 什麼是保羅所傳的榮耀福音呢?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 23節說:「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乃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祂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保羅在羅馬書十章9節又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這樣有信心的人,便可以十足自信已經得救。因為保羅說:「就必得救」。因此保羅定意在哥林多不傳自己,只傳耶穌基督為主,並祂釘十字架:「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2)「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林後四5)。我們看見現在有許多人為利、為名混亂了神的福音。我們更當如何誠實忠心,在神面前,憑著耶穌基督傳這榮耀的福音呢? 提多書及其作者 李道生 經文:提多書一章1,4 (1)提多書乃保羅寫給提多的一封書信,為保羅書信第十二卷(羅,林前,林後,加,弗,腓,西,帖前,帖後,提前,提後,多),其內容要義系論到神應許的盼望,設立長老的資格,斥責傳異教的,規勸各等人的善行,順服作工掌權的,無知私欲常存的惡毒,聖靈的更新,留心作正經的事業,遠避無知的,辯論的,家譜的空談,分門結黨之人的背道,以及個人差遣與離別的問安語等事。本書主要資訊,是在注重傳道人的品格與教會的事工。 (2)提多Titus——意即心悅者,是一個希利尼人,可能住在安提阿,系由保羅引領歸主。他曾偕同保羅作安提阿教會代表,上耶路撒冷出席大會,見證神在外邦人身上的恩典(多一4;加二1—3);且於數年後受保羅之差遣為代表,去處理哥林多教會一些事務問題,往返于馬其頓與哥林多之間,顯示提多是保羅重要助手之一,是一位有智慧能幹,有機警的教會領袖。 關於提多的行事,是過了七、八年以後寫提多書時(約在主後六十六年),他此時已在革哩底的第二年。據解經家的意見,認為保羅是在羅馬第一次坐監得釋放之後,曾回到東方去,在行程中與提多同往革哩底傳道,並為該地教會之需要,就將提多留在那裡(多一5 )。據傳說,提多本是革哩底島方伯的侄子,他在本島擔任聖識,最為適宜,受人尊敬。現在保羅已派亞提馬或推基古來代替了提多,而提多又奉命趕緊要往尼哥波立,與保羅會面(多三12)。當保羅第二次被捕解往羅馬坐監時,提多亦與他同在一起,並被派往撻馬太去工作(提後四10)。據外傳告訴我們說,提多最後又回到革哩底去治理教會,曾經作過革哩底教會的監督,直到高齡壽數滿足,才安然世。 (3)革哩底Crete——意指肉體的,即今名克里特島kriti ,屬希臘領土之一部份,此島位於愛琴海之南端,即介乎愛琴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邊境上,為地中海的第三大島嶼,乃一狹長而多山的海島,其面積長達一五六哩,寬約七至卅五哩。該地山谷極其肥沃豐饒,人煙稠密,有百餘城市與鄉鎮,素有百城之島的綽號。那裡聞名的以達山lda ,在古代的稗史上傳為希臘丟斯神的誕生地,其島上的民族似非利士人,性好騷動,許多人是英勇的水手並著名的划船夫,他們道德名譽非常惡劣(多一12),在新約時代有許多人僑居於此。 該島為古代歐州文化之發源地,紀元前六十七年歸於羅馬版圖,但給予居民有很高的自治權力。此處教會的核心,可能就是在五旬節時代,去耶路撒冷的那一班革哩底人所創始的(徒二11)。在新約裡,只有提及保羅第一次坐船在羅馬途中,曾經路過此地(徒廿七12—13);以及第二次與提多同來此地傳道,繼有亞提馬、推基古等人接替工作以外(多一5;三12),其他對於該島傳道活動並無記載。但我們看到保羅行蹤,既然曾經到過此島,又有權柄差遣工人教訓管理,堅固那裡信徒,則那裡的眾教會,相信可能全是他所建工作的結果。 (4)本書與提摩太前書,大約寫於相同的時間,即在主後六十五年至六十七年之間,可能是于馬其頓寫成的,大概是由律師西納和亞波羅帶去革哩底交給提多的(多三13)。這兩本書的內容教訓,所討論的問題大致相同。當時提摩太仍留在以弗所(提前一3),提多留在革哩底(多一5),負起當地牧養教會的工作。或許由於保羅相當器重提多,稱他為「共信之道作保羅兒子的」(多一4),對他有相當的信任(林後二13;七6— 7),因此寫了這封書信給他,將革哩底這地方不少困難的事,要他去處理。他的工作方向就是設立長老,並且組織和訓練教會裡的信徒,建立美好的德行和純正信仰的根基。 (5)本書與提摩太前後兩書之教訓相連,有三提書之稱3T.Epistles,因這三卷書信,多系論到教會方面的組織,工人的培養,以及純正真理信仰,作傳道的工夫,故被人稱為教牧書信,或宣教師書信。這三卷書,可說是一部全備教牧學的範本。 等候所盼望的福 經文:提多書一章1—4節;提摩太前書一 2—20節 研究聖經預言的學者,對於基督再來的時間。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不能不承認,信徒所等候所盼望的福,就是基督自己。保羅寫給提摩太書上明明說:「我們救主神,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提前一1)。也在寫給提多的信上說:「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到了日期,借著傳揚的工夫,把他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多一1-4 )我們的盼望,並非基督與天堂,或基督與天使,或基督與祂的國度,卻是基督本身。基督是我們所愛的;我們愛祂是因為祂為我們所成就的;我們愛祂是因為祂自己。祂與我們有極密切的愛情,所以我們不禁而呼籲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我們常羡慕新耶路撒冷的榮光,在那裡有精金街,碧玉牆,和珍珠門,又有神的寶座和生命河,生命樹。我們又羡慕與歷代聖徒和已去世的親友唔面會聚。我們也羡慕那榮耀的永生冠冕和寶座上的王權。但是如果不是有我們所最親愛的耶穌,天上和永世的榮耀與賞賜豈能滿足我們的心呢?所以我們最愛慕,最盼望的,是基督自己。祂為我們被釘十字架,祂復活是為我叫我們稱義,祂又應許我們說:「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 主耶穌是我們所等候、所盼望的福。祂必親自從天降臨在空中迎接我們(帖前四16—17),領我們進入祂在父的家裡,所為我們預備的住處(約十四3),又叫我們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裡(西三4;帖前二12)。 這位耶穌,曾走在耶路撒冷街上和加利利海邊。祂曾活在地上,死而復活,從橄欖山上當著門徒的面前升天。祂要再來,這是我們的盼望。但願一切相信祂要再來的人,高唱,哈利路亞! 在一切等候主再來的人心中最難明白的問題,就是祂會不會今天來。有人相信被提是在大災難的末了。那麼,我們就不用盼望主耶穌再來直到敵基督顯現,和啟示錄所預言的災難都應驗了之後。有這種看法的人,極不喜歡聽見那些時刻,等候主再來之信徒的禱告說:「主啊,願禰今日來!」 但是我們不能承認,這盼望對於我們格外寶貝,格外有能力,是因為聖經吩咐我們要儆醒等候,盼望主耶穌再來。可見主耶穌可能忽然來到,但是又沒有堅定的時候。祂可能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再來。因此,我們就必儆醒等候。若不是因為不能確定祂再來的時候,我們豈不隨時儆醒呢?恐怕我們只能羡慕等候而不能儆醒了。 聖經一切關於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最顯著的,就是祂的再來已迫近了。「迫切」二字包括必定再來,然而又不知道其固定時候。一件迫近的事,是必然來到而隨時可以來到的事。 當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要再來叫死人復活,又叫活著的人變化,我們不能不想到審判的主已站在門前,祂的手可能已在開門,就要再來了,所以我們今日必須預備好。原來我們不能知道祂何時再來,因為聖經告訴,連天使也不知道。 然而我們所盼望所等候的,是基督自己。新婦所盼望的就是新郎。教會,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所盼望的就是羔羊婚娶的時候(啟十九7 )。不論我們相信災難前,或災難後,我們都是在那一大群被救贖的人中,要獻給基督,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弗五25—27)。 神中意的人 林子僕 經文:提多書一4;加拉太書二1—8 「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提多書一4) 提多是希臘人,由保羅帶領歸主的(多一4),由於他忠誠、能幹又可靠,因此日後成為保羅最信任和珍愛的得力助手。提多名字的意思是「中意者」,他是神和保羅所中意的同伴和同工。雖然
使徒行傳中沒有提到提多的名字,但保羅卻在他的書信中,提到他十三次之多,可見保羅對他的信賴和依靠了。 聖經第一次介紹提多,是他與保羅和巴拿巴同上耶路撒冷去,為外邦人免受割禮的自由竭力爭辯(加二l—4),由於提多外邦人的身份,使保羅決定以提多作為一個實際的案例,會議最後接受保羅的申論,否定了堅持猶太化的派別,提多也成為第一位從猶太教條束縛中得著釋放的外邦信徒了。 提多很可能從這時起,就一直與保羅一起同工同行,他也成為保羅最親近和重要的幫手。有趣的是,使徒行傳中為什麼沒有提過他的名字呢?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提多乃是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的兄弟,但這種說法缺乏實際的證據,只能作為參考。無論如何,提多,這位外邦的基督徒,成為保羅共信之道的真兒子是不爭的事實。 提多雖是希臘人,卻成為神和保羅所中意的同工,是因為他在信仰上表現出忠誠、可靠的特質。這是每一個服事主的人所應具備的。忠心、熱誠、可靠是事奉的基本條件。 提多和保羅之間親密的關係,乃是建立在「共信之道」上。人間所有的關係,無論是夫妻、朋友、同工等等,若沒有這「共信之道」,肯定這些關係的基礎是脆弱的。若有聖靈在我們中間,這個關係才能持久、甜蜜而真實。 禱告:主啊!毫無條件地愛世人,然而,人若不具備信心和順服,就無法跟隨,事奉:求主揀選使用我們。 解決哥林多教會問題的人 林子僕 經文:提多書一5;哥林多後書二12,13;七5—7;八1—6,16—24;十二18 提多不但是保羅的同工,更是與保羅一同勞碌的同伴(林後八23)。他可能于保羅在特羅亞見到馬其頓人的異象之前,就與提摩太參與保羅同工。(林後二12—13)並在保羅第三次宣教旅程中,在以弗所與保羅同工一個長時期。在多年的同工配搭中,保羅發現提多是一位能幹難得的領袖人才。 因此當保羅在以弗所擴展事工時,他得知哥林多教會對他有所誤會,甚至懷疑保羅使徒的權柄。所以保羅便差派提多前往哥林多修補這道裂痕。這是一個相當艱困的任務,但提多高超的靈性、真誠的愛心,和嫺熟的人際關係,有效地化解了他們之間的誤會,並且解決哥林多教會的困難。當提多在馬其頓與保羅會面時,帶來哥林多信徒的態度已經改變的好消息,他們的想念、哀慟和熱心都安慰了保羅,使他更加歡喜,他們之間的愛心和友情完全恢復了。(林後七6-7) 後來提多再次返回哥林多,把哥林多後書帶給當地的信徒,並且繼續在當地工作。他和哥林多人建立了信任和親摯的關係,並且鼓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踴躍捐獻,來賑濟猶太地的基督徒(林後八16—17)。可見提多是一位殷勤熱心忠心愛主的傳道人。 提多與保羅不單是同工還是同伴,這二種關係說明了他們在事奉和生活上的一致,他們一同勞碌勞心,為主也為所有的信徒。求主也能賜給你更多的提多,成為你事奉和生活上的同工與同件。 提多能臨危受命,並且完滿解決困難達成任務,在於他不但擁有高超的靈性、真實的愛心,並且有嫺熟的人際關係。其實對每一位信徒來說,屬靈的智慧和能力固然重要,屬世的知識和常識也是必須的,求主讓我們在身、心、靈三方面都得健壯。 禱告:主啊!信仰的真諦,不就是該落實于生活的平衡和健康嗎?求您時刻提醒我們。 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李道生 經文:提多書一章12 —13節 「有革哩底人中的一個本地先知說,『革埋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的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多一12—13) 這是一個革哩底本地的先知,名叫伊皮麥尼德Epimenides ,他生於主前六百年,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其出生地是克羅素絲Gnossus,即今新首都伊拉克裡安Iraklion。關於此人事蹟,多是屬於神話故事性質,傳說他曾在一個山洞睡了五十七年,醒後就被雅典人請到本地除去該城的災害。他的著作甚豐,有倫理學、神學、潔淨之禮、以及革哩底的歷史奧秘等類。希臘人稱他為詩人、聖人,但革哩底人稱他為先知。 保羅在此寫信給提多時,是引用革哩底人稱呼這位先知的韻詩說:「革哩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同時也稱讚他的見證是真的(多一13)。這可以讓我們看見,革哩底人的道德品格是相當的低劣,他們是非常驍勇,喜歡航海,許多水手們的行為甚為腐敗,所以詩人給與如此的描述,乃是他們被人藐視,名譽不佳的一種評價。 保羅引用此詩,藉為警戒,為要吩咐提多,嚴厲地責備那些信徒,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庇,不受污穢不潔離棄真道之人的影響,因之在此將那些假師傅和假教訓之人錯誤的道理,一一提出,揭露無遺。這些人不僅是革哩底,也是猶太人奉割禮的人(多一10,16 ;三9—10)。 認識神 經文:提多書一章16節 「他們說是認識神,行事卻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善事上是可廢棄的。」(多一16) 正如在導論中所指出的,教牧書信的目的是要在小亞細亞教會的發展過程中,建立及解釋正統派的基督教教義。當基督教快速向各地發展時,異端(假教訓)也隨之快速傳佈,就像野草快速侵佔剛犁過的田一樣。在本章中,使徒保羅鼓勵提多要「堵住」假教師的口:「這些人的口總要堵住。他們因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敗壞人的全家。」(多一11)。 促使假教訓侵入革哩底教會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將受造之物分成屬靈與屬世的兩個層次——靈被視為聖潔的,物質則被視為邪惡的。對假教師而言,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是不潔的。因此,他們鄙視受造之物,認為每一種物質都會敗壞——那就是為什麼保羅指責他們那些人(他們是敗壞的),而且對他們而言,「什麼都是不潔的」:「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在污穢不信的人,甚麼都不潔淨。連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穢了。」(多一15)。不過,保羅的話明白指出:「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也就是說,潔淨是指思想與良心的功能。物質在道德上是中立的。換句話說,一根火柴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那要看你用它做什麼。你可以用它在壁爐裡起火,享受它的溫暖,你也可以用它點火,燒毀一幢公寓,使無辜的人葬身火窟。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要說,祇說不做的基督教一定是空虛的。一個人的行為可以顯示出他是信神,或是不信神:「他們說是認識神,行事卻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的善事上是可廢棄的。」 (多一16)。神不需要我們的「選票」(如果神願意,祂可以使樹木和石頭向祂歡呼讚美)。祂所看重的是我們順服遵從基督愛的律法的行為。 禱告:父啊,我們今天衷心地想不僅口裡承認禰,而且還要以行為來承認禰。當我們每天以坦白與順服的心閱讀禰的話語時,我們就會讚美禰,因為我們越來越認識禰對我們的絕對的良善與慈愛。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