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書第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提多書第二章講義……………………………多二……………………………陳終道 提多三講(二)………………………………多二1—15………………………湖南辰 豐富的恩典……………………………………多二11—12…………………… 湯約翰 恩典與盼望……………………………………多二11—13…………………………… 活著的殉道者…………………………………多二11—14…………………W.C Moore 敬虔度日………………………………………多二11—15…………………… 戴伯福 有福之盼望……………………………………多二11—15…………………… 龍靈光 完全的拯救……………………………………多二11—15;林前一10………………… 敬虔的生活……………………………………多二12—13…………………………… 提多的經歷……………………………………多二1—15………………………林子僕 提多書第二章輔讀 要不要 陳終道 經文:提多書二章 各盡其分(二1—15 ) 真實的信仰乃源於神的愛,植根於真理的知識,生長於人單純的信心,結實為聖潔的生活。不能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並非真信仰:「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加五6),對克裡特信徒來說,這是最重要不過了。克裡特的社會是以敗壞見稱的:「克裡特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多一12)虛假、兇殘、逸樂是其社會風氣。基督徒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如何活出為鹽為光的生活見證呢?保羅對此提出了具體的指導: 一 、各守本分(二1—10): 老年人當在品行、操守和信仰上顯出其長者風範,影響後輩。老年婦女要行為端正,勿一口二舌,最重要是不要為嗜好所縛,以致能教導青年婦女。青年婦女要以家庭為重,使家庭成為主恩之家,使家人和鄰舍都得益處。少年人要謹守立場、善用光陰,不將精力花在糊塗事上,卻要明白主的旨意,作神所喜悅的事:「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相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五15—21)。傳道人要以身作則,口所講的,自己亦能做到。僕人方面,不單順從主人,而且要忠誠可靠。 若信徒真能如此,神的道理便不會被譭謗:「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譭謗。」(多二5),那些反對我們的人,亦自覺羞愧:「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 (多二8 ),我們神的道亦能得尊榮了:「不可私拿東西。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多二10)。 二、救恩生活的果效(二11—13): (一)消極果效: 除去不敬度的心和世俗的情欲。以前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魔鬼和個人的私欲:「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二1—7),現今卻要將自己奉獻給神作義的器具(羅六章)。 (二)積極果效: 持守聖經的生活規範,如公義——對己對人有同一標準;敬虔度日——按主的旨意生活。未來的果效——等待至大的福,就是主再來時給我們的榮耀,主要按我們所建造的賞賜我們:「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楷,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10—15)。 傳道人的權柄:「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多二15):這裡說到傳道人有三種權柄:1宣講真理的權柄;2勸戒、堅定信徒信仰的權柄;3藉責備使人回頭歸向真理的權柄。 祈禱:神啊!求禰幫助我能盡本分,克盡一己之責,在家庭、教會和社會中為禰作美好的見證。 提多書第二章講義 陳終道 經文:提多書二章 提多書第二章的主旨,是如何傳講純正道理。 一、如何教導老年人(二1—5) (一)純正的道(二1) 「但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多二1) 雖然那些假師傅為著貪圖不義之財,不擇手段地求人的喜歡,講不該講的教訓;但提多「總要」講那合乎純正的道理。雖然在末世的時候,「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四3-4)。但忠心的神僕決不可因為怕被人厭煩,便不傳講純正的道理;必須按照人靈性的益處而傳道。 「純正」原文hugiainousee(i),在此有使人健康( being healthy )之意。此字在路加福音七章10節譯作「好」(已經好了),路加福音十五章27節譯作「無災無病」,在教牧書信中,多半譯作「純正」(提前六3;提後一13;多一9;二1);在提摩太前書一章10節譯作「正道」,提摩太后書四章3節譯作「真道」;提多書一章13節譯作「純正無疵」,下文第2節則譯作「純全無疵」。總之,傳道人應用「純淨靈奶」餵養主的群羊,使他們「因此漸長」而生命成熟。 (二)老年人(二2)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多二2)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勸告的各項品德,似乎都是老年人理當有的。老年人當然比較少年人有節制、端莊、自守;同時在信心、愛心、忍耐上也更為長進。但正因為這樣,可能有些老年人因為自己老了,以為比少年人更有長進了,就忽略了老年人應有之操守;以老賣老,不知節制,以自己所經歷過的為足,停止了長進。所以要在這方面提醒他們,使他們「純全無疵」。 (三)老年婦人(二3 ) 「又勸老年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不說讒言,不給酒作奴僕,用善道教訓人。」(多二3)
本節首句原文有「照樣」( ho sautos)未譯出,新舊庫譯本則有兩個字,即「又照樣勸」。這「照樣」把上節勸老年男人與勸老年婦人的話連系起來,表示兩節對老年男人或婦人都同樣適合;不過上節偏重老年男人,本節則較偏重老年婦人。 「舉止行動要恭敬」,恭敬之原文字根hieroprepeis,由hietos「聖」與prepieir「合宜」二字合成,即「宜於聖的」。在英希對照聖經之英譯作holiness,此字全新約只用過這一次,所以此「恭敬」是對神敬虔,對人端莊之態度,不是指晚輩恭敬長輩那種意思。 「讒言」就是一些沒有什麼根據的誹謗話。當時的老年婦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閑來無事,很容易聽信流言,便誹謗中傷他人。 「不給酒作奴僕」,大概當時有些老婦好酒,所以有此吩咐。「將善道教訓人」,「善道」新舊庫譯本作「善德」,英譯作good things。大概不是指道理方面的事,乃是指一般生活上的善行善德。 (四)老婦與少婦(二4-5) 「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譭謗。」(多二4—5) 注意4節開頭「好指教」的「好」字,它的意思表示,老年婦人自己先有了3節的各種品德,這樣才可以指教家中少年的婦女如何愛丈夫、愛兒女,遵守婦道,料理家務,作個賢妻良母。 這兩節聖經所注重的是少年婦人的品德,這些都是屬於家庭方面的責任,至於「順服自己的丈夫」更是聖經一貫之教訓(彼前三l—6;弗五22—23;提前二9—15之註解);因為當時的社會制度如此。福音所到之處,婦女們知道在基督裡不分男女,都是神兒女的真理;因而可能忽略了她們在家庭應負之責任。以為男女的平等是職責的相等,因這種誤解而輕忽了婦女對家庭的責任,以致徒然引起教外人對福音的誤會,使「神的道理被譭謗」。 時至今日,許多婦女同樣誤解男女平等之意義,以平等看為職責的相同。神按男女天賦之特長,給男女各有應盡之本分,不是人的學說所能改變的。世人雖然可以號召婦女離開家庭的崗位,爭取和男人一樣,卻無法使男人和女人分擔生育兒女的責任—也無法使男人像女人那樣溫柔地善於乳養嬰孩,處理家務。女人放棄自己責任的結果,家庭產生了更多沒有教養的孩子,更多不和睦的夫婦,社會也增加了更多的少年罪犯……。世人雖然有自由拒絕遵照神對家庭安排的秩序,卻無法獲得照著聖經的教訓所建立之家庭的和諧與平安。 二、如何勸導少年人(二6—8 ) (一)少年人應有的品德(二6—7) 「又勸少年人要謹守。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多二6—7) 怎樣勸少年人謹守呢?保羅叫提多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來;少年人最留心他們的長輩是否言行一致,所以要勸少年人必須有好榜樣,單憑口頭的教導並不能夠使他們折服。 少年人情感易衝動,缺乏自製力和判斷力,所以要勸他「謹守」,但提多自己必須在「教訓上正直端莊」,不存偏見,公正坦直,不輕浮,才可以領導少年人在靈性上長進。 (二)提多應有的榜樣(二8 ) 「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多二8) 「言語純全」,保羅對提摩太也有相似的教導:「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提多雖然是年輕傳道人,仍不可以自己年輕原諒自己。傳道人主要的職事是為神說話,所以我們的嘴唇必要潔淨。「純全」原文hugiee ,是「健康」的意思。說話怎樣說得健康呢?就是所說的話,不但聲音和意義表達得清楚;話語的內容亦需純正健全、合宜得體、與真理吻合。 「無可指責」,指上句言語上之無可指責,可作為上句「言語純全」之註解。雅各書三章2節說:「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因為在話語上完全的人,也必在生活上完全了。 「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傀」。在此注意: (1)忠心的傳道人和一切敬虔度日的信徒,都必會招惹人的嫉恨反對;所以我們應當隨時準備受人的反對,且要把人的反對看作是分內的事,不以為怪:「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過非常的事)。」(彼前四12) (2)怎樣應付人的反對?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申辯或反擊,乃是用真實而聖潔的生活見證來答覆。對方既發現他們所挑剔的與事實不符,「便自覺羞愧」。 (3)這裡的教訓與使徒彼得的教訓極為相似。彼得勸勉信徒如何應付人的譭謗也說過類似的話——「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譭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三16)。可見使徒們的教訓都是同感一靈的,雖然教訓的物件和背景不同,但應付黑暗權勢攻擊的原則總是一樣。 三、如何勸導作僕人的(二9—10) 「勸僕人要順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討他的喜歡。不可頂撞他。」(多二9) 福音的真道,不但使婦女的地位在基督裡與弟兄相同,也使許多作奴僕的在基督裡享受平等。使徒保羅視腓利門之奴僕阿尼西母如同自己的兒子,又勸腓利門要接納他如弟兄(參《新約書信讀經講義》腓利門書註解);且他又勸導作主人的應善待僕人(弗六9;西四1)。可見福音真道如何使作僕人的得著厚待,那只是主人方面的本分;站在僕人方面,則應當「順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討他的喜歡,不可頂撞他」(彼前二18—19註解)。 「不可私拿東西。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多二10) 「不可私拿東西」,特別提及這一點,因為它是一般作僕人的最易犯的罪。「私拿」表示在主人不見不知的情形下拿了去,這就是不忠誠。基督徒僕人應當顯為忠誠,好叫主的名和主的道得著「尊榮」;這句亦適用於在機關辦事的職員,不應「私拿」公物歸為己用。在今日的世代中,最缺少的是「忠誠」的人,基督徒若能在職責上忠誠,必能叫主的名得著榮耀。 四、如何勸導眾人(二11—15 ) (一)應指明神救人的目的(二11-12) 「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多二11) 「因為」連接上文,解釋信徒們,不論年老長者、家中主婦或僕人,為甚麼都應當「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就是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神的救恩既為救「眾人」,此救眾人的旨意既已顯明,則一切信徒都當各盡本分,將自己已經蒙恩的見證顯在人前,使各階層的眾人也都可以認識神的救恩,這樣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不辜負祂的恩典了。 「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多二12) 試將本節經文與上節比較,可知蒙救贖者在生活上應有的改變是甚麼。這恩典不但不是叫人可以隨意犯罪;反倒是叫我們過敬虔的生活。這種敬虔生活,乃是不論那一階層的信徒(家主或僕人等),都應當有的生活。 「除去不敬虔的心」,在聖經中不敬虔的意思就是不信與不義。如彼得後書二章論挪亞時代,與所多瑪、蛾摩拉之時代,都被稱為「不敬虔的時代」:「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又判定所多瑪、蛾摩拉,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鑒戒。」(彼後二5 — 6);而那位僅僅得救的「義人」羅得卻被稱為「敬虔的人」:「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 (彼後二7—9)。今日的世代正像挪亞的日子那樣:「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廿四37—39),那是不敬虔的世代。神的救恩在這世代顯明出來,是要叫我們蒙恩的人除去不敬虔的心,與不信不義的人分別出來。 「和世俗的情欲」,使徒約翰亦將情欲與世界相提並論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約壹二17 ),情欲的事是屬於這世界的;在此所謂「世俗的情欲」也是同一回事。「情欲」在聖經中的用法有時指舊生命中的壞傾向,如加拉太書五章17節:「……情欲和聖靈相爭」,故又稱為「肉體的情欲」,或「肉體邪情私欲(加五16—24);但有時卻被當作是屬世界的壞事,如上文所引約翰壹書二章17節的話。它一方面指人舊生命的敗壞,因世人既都屬情欲,各種情欲的事成了世人的習慣和風俗,形成一種普通的風氣;於是另一方面,它又成了一種誘惑人的「環境」,使人裡面的壞傾向更容易接受外面的試探,所以「情欲」又被稱為「世俗的情欲」。 「世俗的情欲」包括些什麼事呢?加拉太書五章19-20告訴我們:「情欲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上文是消極方面,應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下半節則指積極方面要留意的事,使徒特別提及三件: (1)「自守」 包括個人的靈性,信仰上的純全,生活上的聖別,能守住自己的崗位,不因試探跌倒。 (2)「公義」 自守注重對己,公義注重待人與處事方面。這不是要我們用嚴厲或審判宮的態度處事待人;乃是要我們不苟且徇情,不屈枉正直,站在真理一邊,不畏人的權勢,公正不偏袒地處事待人。 (3)「敬虔度日」 本節兩次提及「敬虔」,可見敬虔生活是使徒所強調的。在今日教會日趨世俗化的傾向中,譏諷「敬虔」的言論,不但出諸不信者的口中;也常出諸教內人的口中。這是因為假敬虔的人日多,以敬虔為得利之門徑的人也混雜在教會中;以致許多人不明白也不重視敬虔的生活。我們的責任是把「敬虔」生活的真諦活出來,引領已經信主的人,存敬畏神的心生活。 (二)應等候基督的顯現(二13—14) 「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或作無和字)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二13) 本節的主要教訓是要信徒等候主的再來;「所盼望的福」就是主再來時所要帶來的福:「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彼前一13)。因為罪得赦免和生活上得主看顧之福是今生已得著,或繼續享用的;基督再來時我們身體的改變,榮耀的賞賜並與主永遠同在的福則是今生所未得,只是「等候」、「盼望」得著的。 「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注意中文聖經小字「或作無和字」,表示有些古卷是沒有和字的,而再次稱救主基督為神。這裡多次直接將神與救主同稱(一3;二10;三4;提前一1;二3),系本書之特色之一;可見基督與神合一,且證明基督就是神。 「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二14) 本節繼續13節的意思,勸勉信徒等候主來。上節是論等候主來的福,本節則解明所等候的主基督曾為我們作了些甚麼?對我們有甚麼要求? 「他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本句中的「要贖」不是指時間上祂還未贖(贖罪之功祂已作成):乃是指祂「舍了自己」之目的是「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的罪。在此,使徒強調祂救贖之目的,既是要救我們脫離一切罪;這樣,就當潔淨自己作準備,「熱心為善」等候祂的日子,才不致辜負祂的恩典。 (三)小結:應善用屬靈的權柄(二15) 「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多二15) 中文新舊庫譯本:「這些事你要用一切的權柄去講明,勸戒人,責備人,不要讓甚麼人輕看你。」保羅提醒提多不但在責備人的時候,要用權柄;講明各等真理的教訓和勸戒人的時候也要用權柄。 「要用一切的權柄」,就是盡用他所有權柄的意思。這權柄是甚麼權柄?聖經未說明;表示那是無須說明的。神僕人所有的,當然不是今世權位之權柄,乃是屬靈的權柄,真理的權柄。一個人常被所聖靈充滿,順服神的旨意,就有屬靈的權柄(徒十三9—12);若能通達真理,常從神那裡得著真理的資訊,就有真理的權柄。一個教會牧者,在屬靈的事上理當是「專家」,具有權威,若生活上有好見證,這牧者身份的權威就能受到信徒的尊重。保羅在此,叫提多用一切的權柄勸戒人、責備人。一方面固然顯示革哩底信徒之「不服約束」(多一10),已到了必須用權柄來對付的程度;另一方面亦等於提醒提多,怎樣方可以叫人不小看他年輕,而具有屬靈的權柄。就是要常常保持被聖充滿,常常順從神的旨意,常常領受神的資訊,以及常常表現美好的生活見證。 問題討論 (一)為什麼末世時代忠心神僕更當講純正的道理?「純正」原文是什麼意思? (二)怎樣勸告老年男人?勸告老年婦人和男人有何不同之處? (三)聖經要求少年婦人應表現之品德是什麼?是否不合時代? (四)保羅教導提多勸導少年人之主要秘訣是什麼? (五)怎樣應付反對自己的人? (六)僕人應如何對待主人? (七)神救人之恩典既顯明,我等應如何度日? (八)請注意本書及提摩太前書有什麼經文將神與救主合稱? (九)保羅要提多用權柄講解真理,責備人,不叫人看輕,其真正意義是什麼? 提多三講(二) 湖南辰 經文:提多書二章1—15 由提多書二章第—節:「但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可以曉得保羅吩咐提多第二件事情,就是要他講,怎麼講呢,講那純正的道理,不是仗著自己的口才、學識,學會一套,就能講神的道,保羅也不但提醒提多,就是對提摩太也有同樣的話:「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 神的純正道理是什麼呢?有沒有理學、人意在其內呢。我們可以提多書二章第15節「這些事」的這幾個字。就能把神的純正道理形容出來,叫我們知道提多書二章11節至14節:「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或作無和字〕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 以上這一段就是純正的道理,是怎樣說的呢?「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叫我們如何等候盼望,主耶穌為我們捨命,潔淨我們……」這些道理,真是純正的,照這樣講,才是傳神的資訊,可惜現在許多人講道,偏少講這些。講一大套,其中有適合心理的,報告政治的,漫談國事的,還加上新奇的出於人的道理,聽眾到了散會,只說他有口才,講得真好聽,但並未得到耶穌的救恩,唉,那知道真是不過好聽而已。 若是聖靈借著人說話,人就不得不說神的恩言,因為聖靈來了,就是要借著順從祂的人,為主耶穌作見證,所以神要我們所傳的,就是要傳主耶穌捨己救人的事。因為有主耶穌捨己救人,才有福音可傳。不然,神雖然有豐富的慈愛,怎能在十字架之外,稱罪人為義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如果不是主耶穌義的代替不義的,為我們作了挽回祭,世人是沒有一點希望,能夠得救,脫離罪惡死亡的。就是今日我們這因信祂罪得赦免的人,能夠在祂的恩上。站立得穩,天天蒙主的保守,也是專賴主血的潔淨,並不是因著自己的功勞,能使行為聖潔,但願神使信錯了的人能以重回真道。 第二段中間,有一個要緊的字,就是一個「勸字」(多二2,3,6,9 ),「勸老年人……勸少年人……」這又是一步要緊的工作,可惜在教會中,還有忽略這一點的。往往聽見牧師只在臺上講道,至於平日與弟兄來往,在慕道友的家庭內聚會,勸勉他們,引導他們在主的恩上有進步,多認識神,那卻是很少見的,及或是,都不是十分留意的工作。 那知道許多神的兒女,在真道上沒有進步,年年仍是一個老教友,原因在那裡,就是因為沒有時常勸勉他們的牧人,以致不長進。甚至許多神的兒女,因此離開真道,弄得一家黑暗,如地獄的。父母、妻子彼此為仇,失去了信主的愛心,在外邦人看起來,就要指著他們這些墮落,以藉口譭謗神的真道,以致他們成了不信之人的絆腳石,攔阻別人得救,這是何等可惜的事情。推本追源,就是教會中的領袖,沒有把主的愛多加在信徒身上,不常作勸導的工夫,輔助信心軟弱的人。 照聖經明言:「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但用強暴嚴嚴的轄制。」(結三十四4)勸勉人,不但叫別人得益處。更是叫自己得益處,因著勸勉別人,自己從神得教訓,從人得經驗,彼此同得安慰。因此在各樣的事上,多認識神,曉得神的作為是無限量的,在人不能的,神無不能。就是有時因勸勉人而發生誤會,以致忍受冤屈的苦楚,不得別人的諒解,但不要因此灰心,要知道神正是要借著這樣的事,鍛煉造就你,增長你的耐心,叫你學會謙卑的功課。忍耐到底,讓神在他身上最後得勝,為你伸冤。 末了一段請注意「榜樣」二字,「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多二7)這是最要緊的。假若一傳道人,能夠講道,也能勸勉人,就是在自己行為上有虧欠,叫人不心服,以致主的真道受攔阻。俗話說:「不能正己,焉能正人」。所以保羅懇切的勉勵提多,在凡事上作信徒的榜樣,可見這是何等要緊的事,往往傳道人在讀經、祈禱和講臺上能作信徒的榜樣,可是平常處世接物,許多地方就不免顯出自己的虧欠來。這實在是可惜,求神復興祂的教會,先復興祂的僕人。阿們。 豐富的恩典 湯約翰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2節 神救人的恩典,無論傳到什麼地方,都受人的歡迎,並且那裡的人都蒙恩得救。 從前我們在韓國傳道。那地方是從來不曾聽過福音的;我們在那裡開了講道所;講說神救人的恩典;使我們見了神的榮耀,心中有說不出的快樂。 「恩典」這句話,在需要救恩的人聽來,實在好聽。在新約中至少要有一百四十次提到「恩典」兩個字。聖經中多次提到這樣的話:「施恩的寶座」、「豐富的恩典」、「神恩惠的福音」。雖然人的罪大,但主的恩典更大。只因罪在那裡照常顯多,因此主的恩典就更顯多了。 有一個大城裡的傳道人,非常的愛主。用好多工夫查考聖經中關於恩典的題目,因為愛主的原故,便出去為主尋找那些失喪的人。有一次他問一個不信的人說:「你認識恩典嗎?」那人回答說:「什麼是恩典?」傳道的人便告訴他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叫他明白。 人若要明白恩典的價值,必須查看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律法上說:「犯罪的人必要死亡。」但因了恩典,主耶穌替我們死了。正如以賽亞五十三章6節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我們得救不是本乎信,乃是本乎恩,卻是因著信」。可見救恩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恩典原是罪人的贖罪祭,白白的賜給世人,並不分貧富貴賤,因為是出於神的大愛,為要挽回世人。 主看世人犯罪而敗壞,便動了慈心。因此將救恩白白賜下來。要知道人得救,並不是因為悔改時痛哭流涕的眼淚;也不是因為人的行為,或有錢,或有名譽,或有尊貴等;乃是因為神的大恩典。 主恩籌盡開通一路
引人歸邪歸正途 由於恩惠前行進步
全憑救主之繪圖 恩典是要尋找那些被咒詛,陷在罪惡中,軟弱的,可憐的,貧窮的,和富足的人;那好牧人因為失去了一隻羊,便竭力去找,直致找著了。我們的主耶穌也是如此。 恩典的功用;顯明在撒馬利亞人所行的一件善事上。他一見了那被強盜打傷的人,便動了慈心,用盡心思去幫忙他。我們便是那受傷的人;當我們被罪壓傷的時候,幾乎要死;但恩典忽然臨到了我們,向我們施恩,用油和酒倒在傷口上,又用布包起來,並把我們帶到主的殿中,費心照顧我們。 恩典又顯明在那浪子的慈父身上。那位父親終日望眼欲穿的等他的小兒子回來,當他回來了。便跑去迎接他,抱著他,與他親嘴,那兒子去認罪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親哪,從今以後我再不配作你的兒子,只把我當作雇工吧。」你想這位慈愛的父親肯那樣作嗎?卻叫僕人把那上好的衣服給他穿上,又給他穿上鞋,戴上戒指,並且請朋友來慶賀他這失而又得,死而復活的兒子。這是何等大的愛呢?照樣我們的天父是如此。他善待我們這悔改的罪人,並救我們脫離的一切刑罰;還清我們一切的罪債。有一首詩,說得很對; 軟弱有罪可憐世人
只要來信服救恩 救主等候將你救濟
滿有愛人的能力 良心發現令人醒悟
就救主不可耽誤 救恩必須只要覺悟
你本人有主照顧 恩典不但能使人脫去罪惡;更能使人脫去罪權。罪惡如繩,將我們捆綁;使我們不得自由而作他的奴隸。但:「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八36)這並不是幻想的自由,而是真自由。有一次我在韓國,被抓到監獄裡去,但一夜的工夫便得了釋放,自由了,讚美主!恩典好像我們的教師一樣,帶我們入學,教我們學會兩樣事: 第一、除去我們裡面一些有礙於靈性的東西,就是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 第二、教訓我們在今日回首,敬虔度日。 恩典更能使我們成為聖潔.保守我們不受魔鬼的引誘,脫離一切罪的權勢,並不為他所奪。 主的方法就是清潔。用祂的血來潔淨我們,使我們作祂的子民。人若要聖靈的充滿,必須先要求主的潔淨。 恩典也能使我們預備等候主來。提多書二章13節:「等候至大的神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恩典能使我們穿上潔白的禮服。只有這一位能幫助我們,預備好了,去入羔羊的婚筵。因為羔羊娶親的時候到了;信徒要穿上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使徒所行的義。 聖徒的希望是光明無比。將來的福氣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我們將要看見所親愛的在天家等待我們,我們也要看見神的大榮耀。到那日我們要看萬物為最小;世上的一切虛榮浮華,財寶等,也成為過去的泡影。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上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和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祂要擦去他們的眼淚。他們不再有死亡,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恩典與盼望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3節 「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日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 (多二11—14)。 在這一段裡,有幾個主要的字,如:「恩典……救恩……盼望……救贖……潔淨……為善」。「恩典」這個字告訴我們,神已經為人做了一些事,是人不配得的——祂借著耶穌的寶血「拯救」了我們。當天使在伯利恒城外,向牧羊人高唱宣佈好消息時,這一救恩先「向所有的人顯現」,接著它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富人的空墓中,及耶穌復活升天的橄欖山上,再三「顯現」。這一「顯現」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基督臨世就是要從「罪的工價」中「買回」人類——凡信靠耶穌的人,死亡都必須向祂讓步。 救贖就是要「潔淨」人,作基督「自己」的子民,「熱心向善」。保羅稱之為「福氣與榮耀」的「盼望」是指將來還會有再一次的「顯現」:基督要再來要接祂自己的百姓,並建立王座,直到永遠。「基督再來」就是教會最大的盼望。 禱告:父啊,感謝禰,禰的恩典打開我們堅硬的心屝,使我們能高呼感謝和讚美。禰的恩典使我們有力量向所有的邪惡說「不!」,且加添我們的力量,使我們能一天又一天過著正直聖潔的生活。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活著的殉道者 W.CMoore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4節 每個基督徒都應當時時刻刻過著殉道者的生活,在世上面前做一個活著的殉道者。我們若過殉道者的生活,我們就當熱烈地愛主耶穌基督。將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的願望,我們自己的嗜好,我們自己的主意完全看作糞土,惟獨為祂的緣故就將我們的生命時刻地傾倒出來! 倘若我的眼睛,我的思想,我的期望都屬於耶穌基督,不屬於我自己個人的利益,當失望臨到之時,我怎會灰心失意呢? 倘若我天天過著殉道者的生活。我豈不是就必定隨時將每一件事失望的事,每一個試煉,每一件傷心的事,都放在祂的釘痕的雙足之前嗎?因為祂時刻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 如果我全心全意地跟隨耶穌。又做一切祂所喜歡的事。我就自然而然地不再看重我的利益,不再看看有什麼事情發生影響我的利益;我的眼睛時刻注視著祂。祂知道我愛祂,因此,我所關心的,絕對不是別的什麼了;我時刻所最關心的乃是;那位愛我的神,神聖的主是否悅納我的事奉?祂是否喜悅?祂是否賜給我這個可憐,不完全的卑微的人呢? 如果我要天天過著殉道者的生活。我那個盛著香膏的玉瓶,就必須被打破。好讓在裡面的非常寶貝的香膏傾倒出來—如果我真能這樣地顯出我對耶穌的愛心,膏油的香氣就必充滿整個屋子了。(太廿六6-13;約十二1—3)我不能不時常要自省;我是否正在為主做一些要我犧牲才能成就的事情?我是否因為我要樂意地,熱烈地事奉祂,正在將我自己的生命。我的一切都傾倒出來。 感謝神,我們有寶貝的權利去過殉道者的生活!我們完全不須等到真的為道殉難時,才能顯出我們愛神和祂兒子耶穌基督的心!我們天天時時刻刻地都有榮耀的權利去過殉道者的生活! 敬虔度日 戴伯福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5節 神賜人在世的年日,不長的人生,僅有一條的生命,我們應當如何,有意義的度日?保羅勸勉我們,必須守己,公義,敬虔度日。關於敬虔度日,今早略述下列三點: 「第一點」敬虔度日的要緊: 為何基督徒要敬虔度日?提多書二章14節:「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其中至少有三項的理由: (一)因現世邪惡: 現今的世代是黑暗邪惡。主訓我們當做光和鹽。世界越黑暗,基督徒的光,越要顯明;世界越腐敗,基督徒的鹽質,越要顯其果效。 (二)為神子民: 神是天父,我們是祂的兒女,兒女向父親必要敬畏虔誠。神是我們的主,我們是祂的僑民。 (三)要熱心行善: 基督徒當做效法基督愛人的美德。人要熱心行善,他的生活必須敬虔。 「第二點」敬虔度日的榜樣: 先知以西結說,神以挪亞、但以理、約伯三個為義人:(結十四14)。 (一)挪亞的敬虔: 兩周前,我們從挪亞的生活而證實,解釋「何謂敬虔?」 (1)他是「敬畏虔誠」, (2)「深度的信仰」,
(3)「靈裡健全」的人。 (二)但以理的敬虔: 但以理六章10節:「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由此可以明白,他敬虔度日的榜樣。他雖知道禁令,不怕被扔獅子坑喪命,他照常一日三次在神的面前,跪下禱告感謝。我曾聽見韓國的牧師見證,韓戰中有數百名南韓的傳道士,雖被北韓無神的共產主義所殺害,他們的子弟,仍然不怕死,立志投考神學院,效法但以理,保守敬虔的生活。 (三)約伯的敬虔: 約伯記一章20—21節:「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約伯記二章10節:「約伯卻對他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這讓我們清楚約伯是個敬虔的人。 他受空前的試煉,他向神伏地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甚至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他的妻子迫他棄掉神,他責備他的妻子,並說,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他在一切的事上,仍然保守敬虔,並不犯罪,實在難能可貴。俗語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各位兄姐,當你過著各樣苦難的時候,你能夠效法約伯的敬虔麼? (四)約書亞的敬虔: 約書亞是領全家,敬虔事奉神,敬虔度日的好榜樣。他向以色列百姓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祂。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四14—15)。 「第三點」敬虔度日的存心: 我們應當如何過敬虔的生活?敬虔的生活當如何存心?我們應知下列五句話。 (一)免得主道被譭謗(多二5):保羅勸勉,老年人,老婦女,少婦,少年人當敬虔度日,免得主道被譭謗(多二l-8 )。 (二)凡事尊榮主的道(多二10):保羅勸僕人對主人要忠誠盡職,我們敬虔過日,才能凡事尊榮主的道理。 (三)除去不虔和情欲(多二12):基督徒在言語,行為,思想上,必要除去一切的不虔和世上的情欲,才能敬虔度日。 (四)自守公義度日子(多二12):基督徒自守公義過日子才好。 (五)渴望基督的再臨(多二13):誰能敬虔度日?他是時刻儆醒渴望基督再臨的人。在那邊點名的時候,我也必在其內。各位兄姐,基督再臨,將要帶來給你大福,我們需敬虔度日! 有福之盼望 龍靈光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5節 「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或作無和字〕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多二11—15) 因為主來的日子已經迫切,我們應當容易學習神在這裡面給我們知道的事由,祂所啟示的真理,我們知道神的兒子要再臨,接屬於祂的人到祂那裡去。我們必要深識這個真理,好叫我們用喜樂的心盼望祂,不至於羞恥。 保羅在提多書二章11—15節,說這真理是有福的盼望,借著神的恩典賜給信徒的。我們在這盼望的亮光下過每日的生活,向前渴望它的實現。這真理是這麼的重要,以致神應許把公義的冠冕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8 )。所有基督徒都有可能贏得這冠冕。 一個信徒不一定有特別的恩賜,他也不一定在教會裡有名望,只要他愛慕他的救主耶穌顯現,便有這寶貝的應許。不少基督徒想及主的再臨,不禁懼怕起來,但那些為主而活的盼望那個時刻的到來。 基督再臨的真理,在人的死亡方面,給予信徒有極大的安慰,在基督裡死了的人,是離世與主同在,並等候祂顯現的日子,與祂一同再臨,迎接活著留在世的信徒。 祂現在給我們預備地方 主耶穌要親自降臨接他的教會到榮耀裡,祂不會差別的人或天使代替祂作這事。「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3)。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7) 祂已應許再來接我們到祂那裡去,好叫我們永遠與祂同在。現在祂在天上給我們預備地方。當祂再臨的時候,祂便把我們從這個敗壞,多苦多難的世界提出來,到祂那裡去。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0—21)。 凡相信認識基督是他的救主的人就是天上的國民,祂是屬天的,他一天仍活在地上,他一天仍然是客旅寄居在異鄉的。他必須等候他的主來,把他的卑賤身體改變,以便進入更美的家鄉。因為進入更美的家鄉,必須要有不同的身體,所以主要用寶血買贖洗淨他們,好叫他能改變形狀,和祂自己的身體相似。這樣的身體,才可以長遠活著。在天上的家鄉沒有執業的醫生,無病無痛也用不著醫院。所以說這是有福的盼望是很適合的。 倘若我們是真切的渴望著那日子的來臨,我們就應該過著我們所當過的生活。我們應這盼望為念,我們應該仰望祂,愛慕祂得顯現,並要潔淨自己。「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約壹三2 — 3) 要知道自己沒有重生 或者你再思想中有一個問題:「假如主基督要在今天降臨,我將要有怎樣的遭遇呢?」倘若你相信聖經所說的,你就得著確實的答案。假如你是一個很重要的人,你就可以毫無疑問的確信,你一定有份被接到祂那裡去。主耶穌曾三次對尼哥底母說:「你們必須重生。」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也不能進神的國。一個人必須接納基督是他自己的救主,聖靈才進入他裡面,給他有神的生命。這樣他才有神國的資格。只有這樣,基督再臨才是他有福的盼望。 「小子們哪,你們要住在主裡面。這樣,祂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約壹二28)。使徒約翰叫信徒「住在祂裡面。」所謂住在祂裡面就是與祂相交無阻,正如枝子與葡萄樹聯合一起,像祂在約翰福音十五章4節所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祂是光,我們與祂相交無阻,就要離開一切黑暗、不潔、可恥的事,同樣約翰壹書二章3節說:「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祂。」的意思。「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資訊。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壹一5 -6)。 每次當我們在主的桌前,就是給我記起祂的再臨。「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林前十一26)。當我們拿起餅和杯,為的是紀念祂。我們宣揚祂的死,並由祂的死所獲得的一切勝利,然後給人知道祂的再臨。我們要慶祝這樣的真理,祂要來接我們,不但如此,祂要帶著勝利降臨,一步一步的建立祂的國,並作主統治,叫祂的一切仇敵,都在祂的腳下。 我們要為這有福的盼望而喜樂,並要潔淨自己,好叫與祂相遇之時,我們不至於差愧。 完全的拯救 經文:提多書二章11—14節;哥林多後書一章10節 有人要問,耶穌基督,究竟那是名?那是姓?我們答之,「耶穌」是「救世主」的意思。「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一21)「耶穌」是「救主」,果然名副其實。兩周前我,從前我在台南,曾有個已除偶像初信的老姊妹問我說:「牧師阿,耶穌會救我嗎?」我答她說:「你不要害怕,耶穌救你,必定救你到完全。」各位兄姐,今早我們所讀提多書二章11至14節及哥林多後書一章10節的聖經,是提及耶穌三層的拯救。實是完全無比。 一、過去拯救: 「祂會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林後一10) 耶穌在二千餘年前,在各各他的山上,為擔當世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而拯救我們。 (一)祂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刑罰: 人犯罪必定有審判,定罪與刑罰,但主耶穌救我們脫離罪惡的刑罰。從前有個鐵路工人,清早巡邏路線,發現前面鐵橋,橋墩部分流失,特別快車將要來臨,他毅然打破母指,血流如注,將白手帕染紅,擬要攔阻列車,當列車發現剎車,時已過晚,將他輾斃,司機下車才知何故,這個工人舍己流血,而拯救車內幾百人的生命免受刑罰。 (二)祂拯救我們脫離始祖的墜落: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麼。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麼。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罪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借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羅五12-21) 歐洲曾有20個人的登山隊,他們為防萬一,每人連縛一條大繩在各腰間,第一個人不慎失足,連累到第2,第3及第9個,第20個因有時間,急中生智,緊將腰間大繩縛在大石,攔阻全員覆滅,然後再將一個,一個救起來。始祖,第一的亞當,因一人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基督,第二的亞當,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人了。 (三)祂拯救我們除去一切的罪孽: 猶太人大贖罪節,有兩隻羔羊,一隻獻與耶和華為贖罪祭,一隻則皈于阿撒瀉勒,把這只羔羊送到曠野,這羊要擔當他們的罪,帶到無人之地去。(利十六8—10;20—22)這是預表人的罪孽不但耶穌贖回,也要除去,永不再見。(約一29;詩一O三12 ) (四)祂拯救我們可以使罪身滅絕: 罪與主同死,同葬,使罪身滅絕:「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麼。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祂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祂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祂活是向神活著。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六3 —11) 二、現在的拯救: 「現在仍要救我們」(林後一10) (一)祂拯救我們脫離罪魔的權柄: 人犯罪則為罪奴,被罪的鎖鏈捆綁,主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權柄,且也要救我們勝過魔鬼的權柄,因主從死裡復活,主現在救我們離暗就明、棄邪歸正,歸惡從善。(多二12) (二)祂拯救我們勝過舊人的苦楚: 保羅體驗被稱義的基督徒要成聖,勝罪他必須與基督聯合,將舊人釘死,獻己為義奴,叫新人順服主。(羅六全) 三、將來的拯救: 「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林後一10;多二13—14) 主第二次再臨要拯救我們免過大災難(啟三10);聖徒復活(帖前四15—16);教會被提(帖前四17);與主永偕,受造的得贖(羅八18—25)等,哈利路亞,實在奇妙。 敬虔的生活 經文:提多書二章12—13節 敬虔的生活,是每一個屬靈基督的人所應有的生活,也是必須有的。「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8)。因此,我們必須「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或作無和字〕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二12—13)。 行為不是得救的成因,卻是信心之果。同樣地,敬虔也不是勉強扮演的,為要得人的稱讚;因為察看內心的神的眼中,勉強表現于外在的行為,不算有價值,心中懷著惡念,而竭力避免顯露,也並不叫有義。用嘴唇尊敬主,心卻遠離主的人,是主所不喜悅的;在心裡向弟兄動怒,或在心裡動淫念的,在主看也就是殺人與姦淫了(太五22,28)並且他們更多了一樣的罪,就是謊言,欺騙聖靈。儘管這在世上的道德觀念和法律中,並沒有禁止或制裁。 我們這些蒙召為天上國民(腓三20)的人,因為「不屬這個世界」,所以在寄居和客旅的生活中,常容易受人的注意,並且苟刻的批評著我們的舉止言行,而更是按著他們偏狹而不公正的觀念。記得有一個故事,說到一個外國人,進到內地風氣不開化的地方,當客店的主人知道他每天早晚洗浴的習慣之後,他不禁驚歎地說這人每天要洗澡,真不知他身上有多少污穢呢!我們每一個作神子民的,也極易受到此類的注視與批評。 誠然,行律法不能使人得救,但僅僅知律法而不行是否更好?若是,行律法的困難就沒有了。凡是信主的人,都知道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的道理;但我們也不能忽略:「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二26 ) 主耶穌所說: 「那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太七24)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十六27)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五20) 這是什麼意思呢?主耶穌豈不是注重那律法上更重的「公義、憐憫、信實」麼?(太二三23)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既生出愛(提前一5),那麼,這出於信心的行為,豈不是愛最自然表露麼? 同時,在聖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以聖潔的妝飾(的或作為)敬拜耶和華」(代上十六29;詩九六9)唯有手潔心清的人的敬拜,才蒙神悅納,這也是敬虔生活的本義.並且我們必須知道神說:「我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拋棄眼所喜愛那可憎之物,不可因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結二十7)禁戒私欲,端正品行,使主名在地上被尊崇,得榮耀(彼前二9 -12)。 現在的基督徒,雖然是不在律法之下,得以自由了,但卻不應視為放縱情欲的機會。並且除了獻祭的律例和典章,因為形體基督已經顯明,可以廢止這事物的影兒之外,那屬於道德律的誡命,是不能廢去的。每一個生在新約之下的信徒,都深曉得靠行律法不能稱義;但對於誡命是不能廢去的,也沒有可以違背的理由,更非是不行律法就可稱義。因為律法的鏡子,是使人知罪,像窺鏡自照的人,發現他自己的污穢,求主寶血潔淨。雖然,我們這樣信,也是為主的工作。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是要直到將來基督顯明榮耀的日子,徹底成全律法。守安息日為聖日,已經成全,不必再守安息日。現在的「安息日會」是異端——基督在世的言語,甚至主禱文中,也是如此。如「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遵行神的話;「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找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是祈求、信靠、安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邪惡者」,則是求神保守我們不陷在罪中,使我們能平安敬虔度日。石版的律法與救恩—生命律法的關係,正如會幕銅洗濯盆,是用會幕門口伺候的婦人之鏡子作的(出三八8 ),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的。不是靠己力行律法,是另有意義,是生命的律法在支配著人的行為。 總之,敬虔不僅是勉強的行為;假的敬虔,是使人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是對神的不信與欺騙。並且惟有內心單純的順從,才是真正的敬虔。我們更應該知道,屬靈的生活是隱密的生活,不當以別人看得見的熱心表現為滿足。正如一顆樹,若是根節都露在地面上,織悉畢呈,它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所以,敬虔的生活不是吹號行善,乃是進深、隱藏;不能像病癒的希西家王,把所有的寶庫和軍器打開對巴比倫王的使者說:你來看啊!結果神卻把祂一切所有的並列祖積蓄的,都交給巴比倫王擄去。我們若是自己剛強,那也就是我們的軟弱;妄冀行律法憑己利稱義是愚昧,不知因自己的軟弱歸向基督,尤為愚昧之甚。 我們舉目斯世,不難看到極多的不敬虔的人,以誇耀自己的知識,炫示自己的才能,嘩眾取寵,為其得利之手段;言語、行為、思想、作風、全不帶半點對神的敬畏和虔誠的態度,這正是到地獄的捷徑。有些人,講的頭頭是道,信仰和德行,卻是千夫非指,無事不糟糟。一場漂漂亮亮的講道,卻被他們自己行為的見證,乾乾淨淨徹底否定了。 更有些人他們拿救恩作擋箭牌,以放縱情欲為真正目的:「人干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個見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他的百姓。』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28—31) 「何況」……「該怎樣加重」……這豈是可以忽視的?但我們要知道:神所悅納的敬拜,不是要我們出於奴性的懼怕,乃是出於清潔的心靈,和對誠實的愛心與信心;並且時有為罪憂傷痛悔的心。做成得救的工夫,是戰戰兢兢,而不是輕輕忽忽的態度。我們若肯留意這最要緊的事——聖潔、敬虔、存心作尊貴的器皿,把自己完全獻在神的手裡,「耶和華你神必將你心裡,和你後裔心裡的污穢除掉,好叫你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申三十6)。「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我們為那不朽壞的冠冕奔跑的,又該怎樣呢? 一千個信徒的教會,不可能負擔一百位傳道人的薪給和生活費用,但若每一信徒都有敬虔的生活,美好的行為見證,就是一千個福音的使者;反之,聖徒不聖潔,卻有最大的力量,能攔阻人到神面前來,我們應該怎樣順服神,不使聖靈擔憂,在地作美好的見證,發光榮耀神呢?誠然「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但請勿刪除「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弗二8—10)! 我們若靠自己,甚麼都不能做;惟有靠神,才可進到愛神,清心、敬虔的地步。 提多的經歷 林子僕 經文:提多書二章1—15節 提多和提摩太一樣是保羅的得力助手和同工,保羅稱他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多一4)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乃是建立在「共信之道」 (in our common faith),這種屬靈的關係,因有聖靈居中,使得這種關係能持久、甜蜜而真實。提多雖為外邦人,但在主裡卻成為保羅的真兒子,可見屬靈的關係,有時強過屬世的關係。 提多和保羅不單是同工,還是同件(林後二23),這種關係說明了他們在事奉和生活上的一致,也讓我們看見保羅對提多的影響。從保羅對他的倚重和付於他的使命,可以看見提多在牧會上的恩賜,是一位能幹難得的領袖人才。他曾憑著高超的靈性、真誠的愛心,和嫺熟的人際關係,有效地化解了哥林多教會對保羅所產生的誤會(林後七6—7 )。他也同時解決了哥林多教會許多困難,這一切都說明了提多是一位忠心、殷勤、愛主的牧者。 保羅在寫信給提多的私人書信中,對他的事奉給予鼓勵,指導他關於教會的管理,並且提醒他要留意當時日益嚴重的異端。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章,其中卻隱藏著牧會者的寶藏。提摩太前後書較著重於教義,而提多書則偏重于行為。保羅在信中清楚而慎重地提醒他,純正的信仰必需有好的行為,教義則需行動來配合。雖然我們不是靠行善而得救,但我們得救,是為了要行善。 我們若仔細研讀提多書,會發現它是以「留心行善」作為主題。在三章8節和14節中的小字,都強調行善是得救的明證。保羅對提多有很深的期許,也明白它在革哩底教會牧會所遇到的困難,因此在書中特別強調,信徒如何在生活中見證所信之道,身為教會領袖應具備什麼資格。他為提多勾勒出基督徒的生活守則,並且讓他明白應該效法耶穌柔和、謙卑、服事人的熱心。因為真正的信仰,是表現在敬虔的生活,和尊榮神之道。 提多是位好牧者,他的謙卑和順服,他的幹練和魄力,還有他的愛心和耐心,以及對主的忠心和信心,使他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 他是保羅親自帶領信主的,由於他希臘裔背景,使得他在外邦人的服事上顯得更為順手。他在真道上的追求,在信仰上的認真,以及他性格上的忠誠、可靠,加深了保羅對他的信賴和倚重。日後逐漸展現他各方面的恩賜,成為初代教會中一位出色的領袖和難得的好「教師」。 從保羅所寫給提多個人的書信中,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談到如何在教會中,對不同的人作教導的工作(多一9;二1—15)。首先保羅提到作長老(或監督)的人,必須「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 didaskalia)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多一9)。這裡強調能盡教導職責的教師,是必須堅守聖經的真理,以純正的教訓來教導信徒。提多書第二章,保羅再次對提多強調:「但你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 didaskalia)』」 (多二1)。何謂「純正的教訓(道理)」?英文聖經譯為「sound doctrine」原文「hugiainO」,意思是「健全的,完好的,健康的」。換言之,身為教師的,絕不能按著自己的好惡或私意來解經,更不能擅自加添或刪減聖經的內容,總要按著正意來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三15)。 接著,他又提到:「在『教訓』( didaskalia )上,要正直端莊」(多二7)。英文聖經譯為「in doctrine showing uncorruptness, gravity, sincerity. -KJV」,意思是教導時不腐化,要莊重、真實。「不腐化」指的是,所教導的內容必須是健康的,純淨的,未被世俗小學所污染。「莊重」指的是教導的人的態度,及對聖經的解釋,必須以端莊的態度,存著敬畏的心。「真實」指的是在教導上要單純、真實、誠摯,使用純全的言語,達到無可指摘、無可挑剔的地步。 最後,他強調:「凡事尊崇我們救主的道( adorn the doctrine of God
our Savior in all thing.)」(多二10)。這是正確教導所帶來的結果,我們卑賤的生命,經過主恩典的拯救,借著祂話語的能力,祂教訓的更新,使我們能活出基督神聖的生命。使三一神得著尊榮,而這也是主創造我們,拯救我們的目的:「榮耀祂,以祂為樂」。 保羅得知哥林多教會對他有所誤會,他最想差派的人,就是提多。因為提多擁有「勸化」的恩賜,他不但愛心充足,靈性高超,並且具有嫺熟的人際關係。果然提多不負所托,有效地化解了保羅與哥林多教會之間的誤會;並且為他們解決了許多困難。後來,提多在馬其頓與保羅會面時,帶回這個好消息。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特別提到此事說:「但那『安慰』( parakale0)喪氣之人的神,借著提多來『安慰』( parakale0)了我們」(林後七6 )。提多成了「勸化」和「安慰」的使者及橋樑。保羅接著說:「不但借著他來,也借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 parakale0) ,『安慰』( parakale0)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林後七7)。可見「勸化」和「安慰」是會相互影響的,提多所散發出去的光和鹽,同樣照亮了保羅的心,並調和了他憂傷的靈。 在保羅寫給提多的信中,也再三提醒他,要忠心使用這項「勸化」的恩賜。在設立長老的條件中,保羅特別強調:「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 parakale0)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多一9 )。這裡提到「真實的道理,純正的教訓」,是借著「勸化」來辯明的,也就是說「勸化」也是維護真理的一種恩賜。 在提多書第二章,保羅教導提多,要如何來規勸老年人、老年婦人、少年婦人、少年人及作僕人的,當如何持守主的教訓,敬虔度日(多二1—13)。保羅也特別提醒提多:「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多二l7)。這些正是執行「勸化」這項恩賜時,所應有的條件、方法和態度。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末了,保羅交代提多說:「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 parakale0)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多二15)。「勸化」這項恩賜是來自聖靈,是帶有權柄的,並且是需要講明真理,說該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