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腓利門書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在愛中重新做人………………………………門………………………………林子僕

多結果子的人…………………………………門13………………………… 林子僕

與保羅同當兵的人……………………………門13;西四1718………… 林子僕

家的教會………………………………………門2………………………………司布真

亞腓亞、亞基布與腓利門……………………門2………………………………李道生

家中教會的意義………………………………門2………………………………李道生

觀人之長………………………………………門822…………………………桑安柱

關心弟兄姊妹…………………………………門822…………………………麥希真

腓利門書——實踐的相愛兄弟………………門825…………………………………

腓利門書………………………………………門425…………………………潘鼎元

保羅對於奴隸制度的影響……………………門1018……………………… 李道生

在羅馬與保羅一同坐監的人…………………門23…………………………… 李道生

與保羅一同作工的人……………門24;徒十九2341;廿16;廿一17…林子僕

悔改重生的奴僕………………………………門820…………………………林子僕

使保羅大有快樂的人…………………………門6………………………………林子僕

心上的人………………………………………門520…………………………朱建磯

腓利門書中的禱告……………………………門125…………………………林子僕

 

 

在愛中重新做人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

   

    「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腓14

    腓利門書是保羅書信中最短的一封,全部只有一章25節六百零五個字,是一封充滿感情、機智和愛心的私人信函。它文辭優美,在人際關係、兄弟之誼、及人道關懷上,有著特出的屬靈價值。保羅的個性和真情,在這本小書中的字裡行間表露無遺,它真是聖經中一顆精緻小巧的珍珠。

    保羅寫此書時年已六十,那時他為福音的緣故被囚,為了一個悔改的逃奴向他的主人代求。首先他稱讚腓利門的愛心與信心(門17),接著他為阿尼西母代求(817 ),最後保羅答應償還一切阿尼西母所虧負的,並且向他問安及祝福。(門1825

    阿尼西母從前是「沒有益處」的僕人,如今因著悔改信主,成為「有益處」的(門11)。基督能使一個「沒有益處」的人,變成別人的「益處」,福音能改變一個人對別人的價值。

    在腓利門書中,至少讓我們看見四個真理:

    (一)再大的罪人都可以因為基督的緣故有了生命的改變。

    (二)一個真心悔改信主的人,必須面對自己的過去,重新出發。

    (三)主的大能和大愛能釋放一個「奴隸」成為「弟兄」。

    (四)按照律法,奴隸是該死的,但因為朋友的代求、主人的接納,他就能重獲自由。

    這些正是腓利門書寶貴的地方,它指出福音救人的方式,只要人願意回到神的家中,就能與神和好,永遠成為神的家人。

    腓利門書雖短,卻是豐富,滿了智慧的話語。若能仔細默想必能在愛中重新建立自己。

    其實世人就像阿尼西母一樣,我們也偷了神的東西,律法要定我們的罪,恩典卻帶我們向主求助。正如阿尼西母逃到保羅那裡,我們也可以逃到耶穌那裡。祂能成為我們的代求者、代償者、代罪者。只要我們願意,就能重回神的懷抱。

禱告:主啊!寬恕的愛,其力量何等的大,使回轉的人能甘心情願成為「義的奴僕」。哈利路亞!

 

多結果子的人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13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門12

    亞腓亞一般被認為是腓利門的妻子,因為她的名字緊接著出現在腓利門之後,她被保羅稱為「我們所親愛的」與「我們的姊妹」,可見她是一位熱心的女信徒,因為她的家就是教會,正如亞腓亞名字的意思,她是一株「多結果子」的葡萄樹。

    亞腓亞必是一位賢妻良母,因為她不但使她的丈夫腓利門成為一位有愛心有信心的聖徒,她也教養她的兒子亞基布成為愛主熱心服事的傳道人,他後來成為歌羅西或老底嘉教會的牧師(西四7 )。身為女主人的亞腓亞,在決定是否接納逃奴阿尼西母的事上,具有相當關鍵的作用。當她與丈夫一同讀著從保羅寫來的信時,必定被保羅那真摯的情感和大愛所激動,亞腓亞擦著眼淚,看著阿尼西母和腓利門,可能握著他們二人的手,在主裡互相擁抱。她必定忙著為保羅豫備住處,盼望著他的到來。(門22

相傳,腓利門、亞腓亞、亞基布與阿尼西母,在尼祿暴君統治期間,全數遭到迫害,被人用石頭打死,為主殉道。

亞腓亞名字的意思是「那多結果子的」,她的一生,活出基督的樣式,成為一株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但願我們也能成為多結果子的基督徒。  

 亞腓亞把家奉獻成為教會,供信徒聚會之用。她協助腓利門事奉主,她鼓勵腓利門接納阿尼西母,她教導亞基布成為神忠心的僕人,最後她為主殉道。這位忠心愛主的姊妹,值得我們羡慕與學習。

禱告;主啊,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求主保守枝子永遠連結在葡萄上,因為我們離了禰,就不能作什麼了。求主憐憫。阿門! 

 

與保羅同當兵的人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13;歌羅西書四1718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門12

    亞基布是歌羅西教會的信徒,保羅在寫給腓利門的書信後,一同向腓利門、亞腓亞問安,並且指出他們家中有一個教會,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他們可能是一家人。果真如此,腓利門就是他的父親,而亞腓亞則是他的母親。從保羅稱呼他為「同當兵的亞基布」來看,亞基布不只是一般的平信徒,他還是與保羅一同在福音戰場上一同當兵爭戰的同工和同伴,甚至可能是歌羅西或老底嘉教會的牧師。

    在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聖徒的信中,最後一個提到的便是亞基布,他特別提醒亞基布「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受的職份。」(西四17)這職份乃是主交托在他手中的事奉,保羅囑咐他要盡責完成。亞基布可能與以巴弗一起在歌羅西負教會的責任,亞基布在歌羅西附近一帶作宣教及牧養的工作,那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為當時歌羅西這個小鎮,正彌漫在諾斯底主義影響之下,遁世哲學與禁欲主義盛行,因此保羅才會告誠亞基布「務要謹慎」。

    相信亞基布並沒有讓保羅失望,更沒有讓授與他職份的主失望。亞基布這位主的聖徒,一生忠心愛主,沒有忘記捆鎖中的保羅。相傳他在尼祿暴君時,為主殉道。

    保羅稱亞基布為「一同當兵的」,這是一種特別的形容,指明傳福音跟隨主,其實是一種爭戰,所有神呼召的僕人,都在這場爭戰中一同當兵,跟隨大元帥

    耶穌基督,與撒但、世界和罪惡來爭戰。我們當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為主打美好的仗。(弗六1017

    保羅提醒亞基布兩件事:一、務要謹慎。二、盡從主所受的職份。這兩件事,也是每一個神的僕人所當留意的。

禱告:主啊!讓我們明白,人生下來就註定投入屬靈的爭戰,無止無休直到主再來。求主提醒,使我們能把握分分秒秒跟隨大元帥基督,聽候主的指揮,不再天真,以為用自己的理想能改造這紛亂不堪的世界了。

 

的教會    司布真

經文:腓利門書2

 

       「家的教會。」(門2

    你的家裡有設立禱告的祭壇嗎?你全家人包括你的父母、子女、僕人都信主嗎?還是有些人仍未認識耶穌?若從老到少都信靠主,那麼做父母的會多麼欣慰地湧出喜樂的眼淚!若尚未全部認識神,真是求神將這樣的救恩臨到全家!

    或者全家歸主是腓利門的心願。但我們得知有一個不誠實的僕人阿尼西母,曾因欺騙主人而坐監;但因主人不斷為他禱告,阿尼西亞在獄中有機會聽保羅講道,深受感動,悔改後再度回到腓利門身邊,不但成為一個忠心僕人,也成為一個好弟兄。

    你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迷途的羔羊?特別為這孩子迫切禱告,期待他能早日信靠耶穌,好讓這消息安慰全家人的心。若家中設有禱告的祭壇,那更好,全家人可以一起為失喪的靈魂禱告,也把日常生活中各樣的瑣事,帶進禱告中,使信仰與生活打成一片。

家中若有禱告的祭壇、家庭的崇拜,這個家就顯得與眾人同,格外溫馨。不但家人關係和諧,緊密契合,就是外在的行徑,也給人聖潔,基督化的形象。願我們開放家庭,使這個家成為福音的據點,社區的明燈,耶穌的名被高舉,榮耀也歸給天上的父。

 

亞腓亞、亞基布與腓利門    李道生

經文:腓利門書2

 

    「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門2

    亞腓亞Apphia——意即耶和華所留下的,為歌羅西一女信徒,一般人的推測她是腓利門的妻子,保羅在主裡面稱她為妹子。她以一家庭主婦的地位,同心合意,幫助腓利門在家中教會服事神,接待人,行各樣的善事,為基督作美好的見證,受到保羅的敬重。

  亞基布Archippus——意指管馬者,為歌羅西一信徒,據推測是腓利門的兒子,或許是其親密的朋友。保羅在此稱他為「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系指專門為主傳道的同工,可知他在歌羅西的教會責任相當重要。按保羅給歌羅西教會書中,曾經囑咐他說:「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領受的職分。」(西四17),可見亞基布確是一位專職的傳道人,當歌羅西的教會正是異端侵擾的時候,保羅特別提醒他,務要小心謹慎,克盡厥職。

 

家中教會的意義    李道生

經文:腓利門書2

 

    「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門2

    教會(Church)一詞原文是蒙召出來的意思,或稱為召出來的意思,或稱為召會或有譯作聚集的意思assembly(徒十九39)。凡是基督徒奉主的名聚會的集合體,同心合意在一起敬拜事奉神,那就是教會。在新約保羅書信中,曾經題到羅馬信徒百基拉和亞居拉(羅十六35:林前十六19),老底嘉的信徒甯法(西四15),以及此處腓利門(門2)等各人的家中教會。

這些家中教會是有人主持的,有教會組織的形態,為信徒屬靈神聖的團契聚會。在三世紀以前,那一段時期沒有可供禮拜會堂的存在,信徒為了聚會的需要,許多人就開放家庭房地供為教會聚會場所(徒一1314;二46;十二512;廿一8;路十3842;羅十六510111416),這樣信徒們時常聚集敬拜事奉,彼此相愛,靈裡相通,喜樂滿溢,充滿了初期教會新生命的活力。保羅這裡所說在腓利門家中的教會,會中有主人,有服事男女同工,又加上有益教會新添悔改蒙恩得救的弟兄阿尼西母,教會滿有愛心信心和行善的見證,實可謂是一個模範的家庭教會。

 

與人同有的信心

經文:腓利門書6

 

    「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門6

    顯然,正如保羅寫給他老友腓利門的信所說,他非常敬重,也很喜愛這個人。腓利門一定有他特別的地方,像個家人一樣;每當保羅跟他在一起時,就感到很舒服。他跟腓利門談話,就像兩個老朋友交談一樣,親切到了極點。

    不過,在保羅談到問題之前,他先為腓利門禱告:他的禱告就是這節主要經文。這一禱告中的最有意義的焦點就是「與人同有的信心」與「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兩者之間的關聯。個人佈道本身似乎不祇是一個終結——它也是傳道人的一個學習的經驗。

    個人佈道中的最大的優點之一也許就是「扔出問題」,像擲球一樣。你的朋友、同工、親戚將各種問題朝你扔出來。其中的某些問題如煙幕,有些則要求誠懇答案,但不論動機如何,你們都要提出答案,或說:「我沒有答案,但是我會找到答案」。因此,你不得不去閱讀聖經、跑圖書館、請教牧師,不管用什麼方法,你一定要學習更多的新知識。

    當我回想過去廿年的宣教事工時,我經常對人們說,那個從我證道過程中學習到最多東西的人就是我自己。當我每次準備講道時,我就是在學習。更重要的是,我所做的不祇是學習。學習是有活力的,但是更有活力的事是將你學到的東西告訴別人。一旦你們做到了那一點,你們就是真的學到了東西。

禱告:父啊,禰的話語已為我們的心帶來生命與平安。唯願其他人也能分享禰的良善。祈求禰給我們機會,好有效地分享禰給我們的教訓,若是我們向別人施捨,您就會向我們施捨。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愛心的代求    趙世光

經文:腓利門書821

 

        奴僕與兒子

保羅寫腓利門書的目的,是為了個名叫阿尼西母的弟兄(門10),向他主人腓利門寫的一封代求的信。那時腓利門與妻子亞腓亞及兒子亞基布都歸了主,並在自己的家中成立了教會。倘若保羅年輕的時候,他必定寫不出這封信。我們若仔細讀它,就會發覺這位年老使徒比年輕時所寫書信迥然不同了。他現在美好的仗已經打過。當跑的路快要跑完。在羅馬的監獄中,保羅用福音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阿尼西母。他原是腓利門用錢買來的奴僕,必須終身服事他主人的。雖然經上沒有記載阿尼西母曾經作過甚麼壞事,或因偷竊主人的財物,或因其他原因逃到羅馬,但從腓利門書18節:「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的話來看,他必是曾犯貪心的罪,而遠離主人的。羅馬是當時繁華的商業區,阿尼西母以為逃到羅馬,把卷來的財物來花,就可以過舒適的生活,卻不料又因犯罪,被捉去坐監。在監牢中,他有機會聽到保羅所傳的福音,而開啟了心竅。

 

愛心與信心

我知道在座的弟兄姊妹中,有許多人心裡難過,因為還有家人不肯信主,請他們來聽道總是拒絕,但我們不必灰心,只要為他們代禱,隨時講論主的真理,神所預定的時候終必會來臨的。阿尼西母信主之後,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保羅為他作見證說:「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門11)。保羅說這話,是希望腓利門寬恕他不究既往,由此可見保羅的愛心,他現在站在中保的地位,這語氣是何等的誠懇!

神賜給保羅豐富的智慧,能說合宜的話,他先稱讚腓利門的愛心,但不說「看見你的愛心」,而說:「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或作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門5)。如果腓利門果然收留了阿尼西母,就可以證實所聽見的不是虛傳,而是有實際的愛心。不但如此,保羅還稱讚腓利門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就不會收留這個逃奴,他一定回復保羅:「我不能收留他,因為我已不相信他了。」若是收留了阿尼西母,就可以證明所聽見關乎他的信心也是實在的。

 

暫時永遠

保羅在這封的前半段沒有提到阿尼西母,實在深有智慧的用意,假如他把第十節放在前面,腓利門可能一看見「阿尼西母」的名字,立刻會把信撕毀,可是保羅先要得了腓利門的心,用稱讚的話稱他為「親愛的同工」,提到他的愛心與信心,這樣一來,腓利門如果不答應保羅的請求,那就不能名實相符了。腓利門為了欲符合人的稱讚,更要顯明自己的愛心了,有了這些,再加上阿尼西母的悔改,腓利門就不能不答應了。還有保羅最得力的話是腓利門書22節:「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藉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這一來,如果腓利門不肯收留阿尼西母的話,那就十分難為情了。因為保羅要到腓利門那裡去。在不久面對面的時候,面子更是難過,聰明的保羅要腓利門趁現在的時候對得起自己。並且說他是暫時的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這話是何等的寶貴!

 

提高了地位

保羅在教會中是個有權柄的使徒,他曾對哥林多教會的人說:你們願意我帶著刑仗往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就著屬靈的地位說,保羅本可以吩咐腓利門,命令他接納阿尼西母,照理,腓利門應該尊重使徒,必須聽從他吩咐。但保羅並不如此作,他說:「寧可憑著愛心求你」。由此可見保羅之謙卑了。人的心是不容易謙卑的,景況越順利就越不肯謙卑。所以神有時候准許苦難臨到你,就是為要造就你,使你能謙卑。神賜恩給謙卑的人,而抵擋驕傲的人。

弟兄姊妹,你知道阿尼西母現在居何地位!保羅告訴腓利門,阿尼西母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門16)。一個人當信了主之後,他的地位提高了,阿尼西母不再是奴僕了。主不但拯救人,改變人,還要提高人的地位,從奴僕的地位提高到兄弟的地位。所以保羅在腓利門書20節表示:「你若留阿尼西母,我便快樂,我的心在基督裡暢快。」保羅的意思說,我已能如此看待他了,何況你呢?因為他是我的兄弟了。這樣的寫信法,是我們應當效法的。各位,你們都是我的弟兄,在主裡都是一家人。

 

    萬事互相效力

    阿尼西母后來在歌羅西的教會中很有地位,保羅在歌羅西書中曾特別提到他。當阿尼西母快要出監,保羅給他寫這封代求信的時候,他或者曾對保羅說:「先生,我願意留在監中服事你,不要出去了」。但是保羅不許可,原因是未得腓利門的同意。保羅對腓利門說:「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門1314)。阿尼西母的回去,在保羅方面是割愛,可見他是實在的改變了。他對保羅有益處,後來對腓利門也有益處,讚美主,阿尼西母得益了,並且使人得著益處。

    保羅在腓利門書15節說了很巧妙的話:「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保羅並不說「暫時逃避你」,而是說「暫時離開你」,我們說話要小心,要顧及對方,想清楚再說,切勿在無意中用言語傷人,刺痛人的心。保羅不說阿尼西母逃走,只說暫時離開。凡事都是互相效力,當我讀到這節聖經時,想到雅各家遭遇饑荒的事,他差遣十個兒子下埃及去要糴糧,西緬被扣留起來,為了要便雅憫也下埃及。雅各想這真是不得了,從前失了約瑟,現在失去了西緬,便雅憫又要失去了,這是何等傷痛的事!所以他痛苦地說:「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但幸而這些事都歸到他身上,兒子暫時離開他,卻使他得著兒子。腓利門失去了阿尼西母,是暫時的,卻因暫時的離開,反而永遠得著了他。

    弟兄姊妹,請不要誤會,以為幸而阿尼西母偷東西才能使人得益處。我沒有這樣的意思

如今阿尼西母回來,是決不會再離開了,要更加忠心了。腓利門將是何等的滿足!神所作的都是美好的,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請你記得,當你失去所愛的人或物的時候,不要難過,因為這樣或者叫你永遠的得著。我們無論遭遇甚麼事,先要思想:我是否愛神,若是:則至終必定得益處。不過,要在「互相效力」之後而已。

 

保羅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    嚴秀曾

經文:腓利門書821

 

腓利門書是保羅寫給腓利門個人的書信,為什一封私信竟然能被誠認為聖經呢?乃是因為保羅為了一位犯罪的奴隸阿尼西母向他主人腓利門來求情,雖然主人腓利門從保羅處獲得道理,但是以當時的社會背景與風俗民情而言,保羅要做這樣的事確實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保羅終於達到目的,使得已悔改的阿尼西母回到主人的家,蒙其主人的接納。「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門18),從這句話我們可看出保羅愛惜別人的靈魂的熱情,如同身為罪人的人類,因為基督贖回,罪獲得赦免而歸向神,有同樣原理的表現,因此保羅至腓利門的書信,才有其價值成為聖經的一部分。

 

一、當時羅馬帝國的奴隸  

奴隸制度是希臘羅馬的一大污點,當時羅馬所養的奴隸,其數目比一般的民眾還要多,有人擁有五百奴隸以上。奧古斯督當皇帝期間曾有一位貴族擁有四千一百一十六位奴隸,光是羅馬城內就有六十五萬奴隸。為何擁有如此多的奴隸呢?主要是由於:(一)貧富懸殊。窮人只好賣身為奴。(二)戰爭的結果。每逢戰勝所擄獲的俘虜全部變為奴隸。奴隸中也有受良好的教育的,擔當要職。因戰敗為奴的總必須接受其主人的支配,絕對服從主人的命命。羅馬帝國的法律不承認奴隸的人格,奴隸只是主人的財產而已,其生死操在主人的手裡,奴隸的買賣也是當時的一種生意。對待奴隸完全無人道,非常殘忍,將他們視同活的動物、活的器具一般,在這種殘酷慘無人道制度下的奴隸,實在是夠悲慘的。他們必須服從強制性的勞動。哲學家亞裡斯德、和柏拉圖也視奴隸的本質比一般的人更下賤,如此這般,奴隸備受壓迫,受主人視同動物,自然而然他們也就表現出動物性的行為,如犯罪,復仇,叛亂主人的家庭。Seneca曾說過這樣的話:「一看到奴隸就該想成仇敵」。不過也有好的主人,不僅愛護他們,更進而鼓勵他們念書,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地位和生活。

 

二、腓利門之人物

腓利門是歌羅西人,從保羅處獲得真理,保羅不曾到過歌羅西傳道,乃是當保羅在以弗所這三年當中腓利門在以弗所聽到保羅的講道而獲得信仰的。後來因職務之故,遷移歌羅西,其家人與保羅甚為親密。腓利門很富有,同時又是熱心的基督徒,他將自己的家裡開放做禮拜堂,他是歌羅西教會的有力者,也是教會的柱石。保羅從以巴弗處聽到腓利門熱心事奉主,又以愛心待人。(西78 )。我禱告的時候題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兄弟阿!我為你的信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門7)。在這段聖經裡保羅稱讚腓利門的信仰與愛心。

 

三、保羅之人格   

    保羅為了傳揚主的道理被關在羅馬監獄裡,等候審判的來臨,這時候,腓利門的奴隸阿尼西母因保羅而獲得道理,同時也很樂意服侍他,但是保羅認為不經過腓利門的同意,私自留下阿尼西母服侍他,是不合宜的事。那時適逢歌羅西教會的以巴弗提來探望保羅,談判有些偽教師到歌羅西教會擾亂信徒的信仰,因此保羅就寫了歌羅西、以弗所、腓利門這三封信,托推基古,並帶領阿尼西母回到主人的家。

    當時奴隸犯罪逃脫,主人有權致他於死地,因保羅不知腓利門將如何處置阿尼西母,所以很客氣地寫了一封信至腓利門,以君子態度和禮貌求腓利門寬恕接納阿尼西母。「我雖然靠著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就是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求你,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是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我現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再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於奴僕,是親愛的弟兄,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帳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門819)。

    當代人視奴僕如動物,但是保羅視阿尼西母如同自己的兒子,(靈體的子)保羅向腓利門說阿尼西母是他年老所生的子,來求他的愛心與同情以便接納阿尼西母,待他如親愛的兄弟,不再是奴隸,同時保羅又講腓利門知道阿尼西母的逃走是出於神好的旨意,因為「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是後保羅又讓腓利門無法拒絕阿尼西母,「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同伴的意思就是感情,利益,事業都共同的同事,他的東西也是我的東西,我的東西就是他的東西,有這種的關係。假如腓利門以保羅為同伴,但不接納保羅的心上人阿尼西母,也就等於沒有接納保羅,如接納保羅,就要接納他的心腹阿尼西母,從這裡讓我們看出保羅偉大的戰術,這是從保羅的愛心所發出奇妙的手腕。

保羅又向腓利門說:「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帳上。」阿尼西母偷主人的錢,他要負責,如同主耶穌為了全人類的罪替人擔當罪。我們從保羅給腓利門的書信中,可看出他愛護謙卑的人的靈魂,這種美好的人格,洋溢在全書中,保羅並沒有提到應該解放奴隸等具體建議,他只是提出這項問題,但是我們從此信可看出保羅並沒肯定奴隸制度。

 

四、阿尼西母之本意

    阿尼西母是「有益處」的意思,當時有很多奴隸都取這個名字,也就是希望這位奴隸能替主人帶來利益。阿尼西母起初的行為並不符合他的名字的原意,因為他對主人毫無益處,反而害了主人,麻煩主人。但是他受了保羅的感化,悔改,認罪,歸向主之後,就大大改變,成為新創造的人:「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是如今你我都有益處。」阿尼西母成為基督徒之後,他的生活符合了他的名字,成為主人的利益,「不利於人」就是沒有信仰,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為自己求利,乃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馬丁路德說:「我們基督徒,都是神的奴隸」,但是我們的主神,不像當代羅馬人毫無人道地虐待奴隸,我們的神是滿有恩典的神,祂愛我們,讓我們成為祂的兒女,因此,我們能稱呼神為父,以後與耶穌基督一起成為後嗣,所以我們應該成為有益處的人,以利神,蒙祂之悅納。

 

奴隸與兄弟    林昆財

經文:腓利門書821

 

   奴隸是市場中之高價商品

    羅馬帝國興盛時期,奴隸的數目是無數的。從下面這個例子,我們不難想像而知。在奧古斯督統治時代,有一個人雖然在內戰期間喪失了所有的財富,然而他仍擁有四千一百六十個奴隸供其驅策。比特羅尼奧斯告訴我們根據估計,每天大約三十個男的,四十個女的出生于奴隸的家庭,換句話說,光在一天之中奴隸的數目又增多了七十人(當時的法律是凡出生在奴隸之家者,就是奴隸)由此可知奴隸之數目為何會那樣多了。

    奴隸的數目雖然很多,但是他們的價格仍然很昂貴。一個年輕力壯俊美條件好的奴隸,索價可高達一千英鎊以上。他們就像動物一樣被帶到奴隸市場去陳列拍賣。商人們就像趕牛一樣沿途鞭打他們。等到抵達拍賣市場時,還強迫他們在廣場的擂臺上擺著各種姿勢,甚至要他們仿效牛馬等一樣四肢爬行,以向購買者展示他們的本事,然後經過一番審驗、挑剔、討價、還價,最後由出價最高的人買下之後,其人及一切就完全操縱于新主人之手了。一般的情況是不會好到那裡去的,往往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過錯,可能就會替他招來嚴厲殘酷的刑罰。

   從歷史書中,我們可以略舉數例;奧古斯督曾將一名奴隸判釘十字架之極刑,究其原因,只不過是因為他偶而不慎殺死一隻飼養的鳩鳥而已。可見在當時,奴隸之生命真比豬狗還不如了。又如多米田曾像烤肉一樣地將一個奴隸強置於烤箱之中活生生烤死,為的是這個奴隸一時疏忽將他洗澡用的水燒得太熱了一些吧。再如威丟斯波力曾將他的一名奴隸,丟入魚池中,讓他活活被食人的八目鰻咬咀至死,而他只不過是不小心跌碎了一個水晶杯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而這些都是古代奴隸們所遭遇承受的非人道待遇。

    生為現代人讀這些史事時,除了自我警惕外,只好同情他們生錯了時代。另外尚有些例子,令人讀來會有義憤填膺之感者,例如,傢俱上略現斑點,塵埃未及清除,銀器未完全摩擦光亮,桌椅未按定位置妥,蒼蠅沒有及時驅除,服侍飲食時不克制竟打了個噴嚏,或是一個輕微的咳嗽,或是一聲耳語,酒的溫度不合意,浴水之溫度不適……等,均會惹來主人一頓無情的毒打或更嚴厲的制裁。他們的日子可以說是時刻都生活在惶恐戰兢之狀態中。其情之慘,可想而知。

    再看女僕的待遇,與男僕亦相差無幾,有時女主人的手段反比男主人更狠毒。舉凡,偶一疏忽誤置了女主人之髦發用具,就會招來一陣淒厲的鞭苔或針刺,更慘的是,女僕若不幸稍具姿色,而又不幸地被男主人看上,那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了!

除了上述之情節外,若主人不幸被謀殺了,那也可以說是眾奴僕們的末日矣,例如,培地安納斯瑟克杜斯案件,該事件就導致四百多名奴隸遭到冤殺。身為奴隸,當歎生命何價?

 

不乏善良的主人

  當時社會雖然有許多殘忍兇暴的主人,不過對奴隸們仁慈溫和的主人為數也不少。例如有位名叫色內佳的人,他相信斯多亞學派所主張的教義是真理,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像兄弟一樣。因此他遵循這個原則來對待他的奴隸。日常生活中他會毫不猶豫地請其奴僕們與他進餐。另外布力尼更是一位慈悲為懷的主人,每當他發現他的奴僕中有人病重時,往往他會不計一切花費設法送他到埃及去就醫,甚至當那位僕人治好回來之後,他還將他送到鄉下的別墅裡去靜養一段時期,此外每當他的奴隸們有年近老邁者,他總是恢復他們自由,並供仰其餘年。

    一般來說,奴隸們是無權做任何要求或請托的,然而布力尼卻會竭盡所能去完成實現他們臨時所求托的願望,並將它看成是一件神聖的義務,這二個例子乃在告訴我們,社會雖然充滿冷酷、無情,但是終究還有溫暖的地方。不過,無可諱言地,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一個人既成奴隸,他的一生也就註定遭受非人待遇,被人視同東西。

    對一個奴隸來說,逃走乃是一件最嚴重的罪行。假使不幸他有被抓到,那麼他的下場會有多慘,不言可喻,輕則終生被關在暗無天日的黑牢中,重則受到淩辱處死的慘刑既或不被處死,其一生亦將是暗淡淒慘,同時他的前額更會被主人用灼紅的鐵棒烙上一個「下」的印記,「下」系「逃亡者」的頭一個字母。以此來警戒其他的奴隸,同時這個帶印記的奴隸,在往後的日子裡,就有受不盡的鄙視、唾棄、惡待時時環境繞著他。

    從腓利門書中,很明顯地,我們不難發現保羅曾做一件驚人的冒險,那就是他不僅未將曾是一度為奴隸,現正亡命天涯的阿尼西母,妥為照顧保護,反而要將他在送回給他原來的主人,這無異是在對阿尼西母宣判死刑。按常理來說,我們或許會覺得太殘忍了。阿尼西母本身可能更會後悔不該遇到保羅,尤其當他憶及往日在主人家中所遇著的非人生活,以及逃亡那段日子中所歷盡的艱苦,經過了九死一生的兇險方慶安全,而今剛慶喜獲自由之際,保羅卻決定要送他回到主人處,讀者們心中可能也會覺得,保羅只是一個滿口仁義道德,而實在是一個絕情寡義的人。

    其實事實並不知我們想像這樣,假使我們能詳讀全篇腓利門書,就可以瞭解到保羅會做那個決定的苦衷了。事實上正如前面提過的,保羅並不願那樣做,他期望能將阿尼西母永遠留在身旁。我們不難想像當保羅要做此定時,一定心如刀割,柔腸寸斷。然而他卻有不得不為的苦衷。在當時一個收留逃走的奴隸的人,若沒有得到原主人的同意,將被叛為窩藏逃犯,而被定罪,這是保羅深知的。因此他才決定將阿尼西母遣回到腓利門處。

    為了怕腓利門惡待阿尼西母,保羅還另修一書——也就是這本腓利門書——交給阿尼西母,托他帶給腓利門,在信中,他懇求腓利門能秉著愛心,不究既往地再收納阿尼西母,如同收納保羅一樣。同時懇求腓利門不再以對待奴隸的態度,對待阿尼西母,而能視他高過奴隸,像一個親愛的弟兄一般善待他(門1617)。至於腓利門以後是否接受保羅的勸告懇求,而善待阿尼西母。由於聖經本身沒有說明,無法得知。不過我們相信,腓利門一定不忍心拒絕保羅那種充滿愛心的請求。況且根據聖經考古學家研究所得,阿尼西母后來成為以弗所教區的主教呢,此事後文再做詳細說明。

    在我們繼續對這個故事做進一步的探討之前,有幾件事我們必須先做說明,好讓我們更能瞭解書信的意思。

()有很多人不解,為何保羅當時沒有利用這個機會,起而反抗那種無人道的奴隸制度?至少也該指責它是不合基督教的倫理。

 

生命的真義

      對於這點,我們可以做到一個假設,可能保羅本身亦接受「奴隸制度」為既成事實的生活現象之一。也就是說奴隸的存在,已是當時社會制度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那段時期裡(保羅的年代),光是在羅馬帝國統治的境域中,大約就有六千萬個奴隸。因此可以知道,在這種既已根深蒂固,且又普遍的情況之下,若一下子隻主張解放所有的奴隸,取消奴隸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其後果不僅會使當時的社會生活發生混亂、停滯,就是奴隸本身的生活與就業也會產生問題。

    另者,假使保羅真的起而提倡並領導人反對奴隸制度的話,或是教會當局真的鼓舞奴隸們起而革命的話,則所會產生的唯一結果,將是一個血流成渠的大屠殺局面。果真如此,不知將有多少人的生命會因而犧牲。這絕不是教會當局及保羅所願意做的事。當然保羅及當時的教會當局,絕不致短視到那種地步,而做出那種蠢舉。其實果真做了,也不見得每個教會人士均會回應,因為許多教會人士也擁有不少奴隸,他們又豈肯平白損失這些寶貴的財產乎!

    不過,這並不在說他們對此事就毫不關心、置之不理。相反地,他們確曾更加努力地希望能夠藉著基督的愛,來改進這個人間的污點。他們所做的,就是在當時的社會中撒播一顆「愛」的種子,期待這顆種子能發芽,成長而結果,最後果能帶給奴隸們真正的自由。

   (二)保羅在當時雖不見有任何積極的行動,但至少他會試著要幫助奴隸們除去身上的枷鎖。比如說,當他打發阿尼西母再回到其主人處時,雖然阿尼西母仍舊未改變他是一個奴隸的身分,不過卻已可得到如兄弟般的對待!或許當保羅決定如何解決阿尼西母的問題之同時,他亦曾想道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當時那些身為主人或是奴隸們,給予一些教訓與勸勉: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並不偏待人。」(弗六5-9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西三22;四1

    另外在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中保羅亦曾對當時的人做如下的勉勵:「凡在軛下作僕人的,當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褻瀆。僕人有通道的主人,不可因為與他是弟兄就輕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為得服事之益處的,是通道蒙愛的。你要以此教訓人、勸勉人。」

保羅不管是對做奴僕的,或是對做主人的,他的勸勉都是一樣,他要兩者都能紀念著在他們之上有一位相同的主宰,也就是曾經為他們犧牲的基督耶穌。因此人若能以弟兄般之親愛相互對待,那麼稱他做主人或是奴隸這件事,也就變成無關緊要了,要緊的是他們在基督的愛裡,已建立一個新的關係。既能以弟兄之情相待、相愛,那麼其他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主教乎?  

    現在讓我們對本書信做更深一層的探討。從書信的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猜測到,當腓利門接到保羅這封信及阿尼西母時,他一定又會將阿尼西母送回到保羅身邊的,因為在信中我們會讀到保羅所說的:「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門1314)按人情及常理來臆測,這種請求是很難置之不理的,何況保羅同腓利門還是好友。基於這個可能性,我們可以假設,阿尼西母后來真又回到保羅身旁,一方面服侍保羅,幫助他的工作,一方面向保羅學習。

    依據許多解經學研究的結果,認為很有可能,保羅所有書信的收集,編輯與發行都是集中在以弗所這個地方,而主編者就是阿尼西母,時在主後一百年左右。而依據史載,在主後一百年後不久,安提阿的大主教以葛那丟由於身為基督徒,被俘到羅馬去受焚刑。在他啟程前,他曾寄了許多書信給凡在小亞細亞地區,他所熟悉的教會,其中在他寫給以弗所教會信中,他特別強調並提醒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善待敬重他們的主教,因為他確是一位優越的主教。其文如下:「我以難以言喻,無比的愛心,懇求你們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能誠心地敬愛你們的主教聽從、仿效他。因為這是你們美好的福分,獲得了這麼好的一位主教來牧養你們。」他所指的這位主教是誰呢?他就是阿尼西母也。

    或許我們會覺得奇怪,一個一度是在逃的奴隸,怎有可能成為以弗所教區的大主教呢?另外,保羅一切書信的收集與編訂的主編人真是阿尼西母嗎?若然,他真是保羅書信的總編輯,是否有可能在從事編輯之際,阿尼西母特意將「達腓利門書」這封有關他本身背景的短箋,放入選集之中,以向世人見證說:「看吧!我阿尼西母過去是一個什麼身份的人——一個奴隸、逃亡者、賊、罪犯——然而神仍恩待看顧我,使我有機會為祂做見證。」

上述之猜測極近可能(我們希望它是正確)。假使果然如我們所假設的,那麼「達腓利門」這封短箋,很明顯地就是要向世人見證,耶穌基督的愛之偉大及力量了。願世人都能同在基督的寶血裡同沐主恩,共用歡樂。

 

  幾個待思考的問題

    (一)奴僕與勞工之間的主要不同點是什麼?

    (二)哲學家曾主張說人的身份職責是與生俱來,有些人是生為伐木者,有些人則生為汲水者,有些人生為奴者,你認為或同意其說法是真理嗎?假使一個人終其一生只能從事低賤平凡工作時,他該怎樣做才能從既成的工作得到滿足呢?

   (三)您是否認為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面對及處理?或是您覺得一切都得有合宜的時機才可為之,因此我們只能待機會來臨才為之?

   (四)您是否認為任何法律及社會變遷,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態度沒有改變時(也就是沒有人加以理睬時)仍然具有影響力?我們該如何教導我們自己去對待我們自己親愛的弟兄呢?

 

不再是罪奴  李耀先

經文:腓利門書821

 

敬愛的弟兄姊妹們平安!請讀腓利門書全卷—本書雖短,可是具有極深的主愛和人情味,信徒得到美滿的享受。保羅與腓利門的愛心,屬靈的力量關係改變了阿尼西母!深摯的情感,神的正義美旨,阿尼西母得著新資格。保羅親筆求赦免接收納同伴之誼,使保羅快樂暢快。

 

  一個罪奴的悔改

    感謝恩主耶穌的大愛!使罪奴成為弟兄。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門家中的一個奴隸。按名他是有益處的,這也是他主人對他的期望,然而名與實違!他不僅與人無益,反而與人有損,偷了主人的錢,或者監守自盜遠走他方,到了京都羅馬。可是在神默默的安排下引領下,遇見了被囚獄中的保羅,得聽基督福音真理,結果悔改歸正,成為一個名實相符的大有益處的人。這位悔改歸正的的逃奴對保羅心存感激,甘心樂意留在保羅身邊伺候保羅。保羅本人原也有意把他留下,因為他的主人腓利門是保羅親愛的同工之一,而且腓利門的得救歸主,也可能是借著保羅的幫助。

如今保羅被囚獄中,假若可能,腓利門本人必然願意前來陪伴保羅,而今可由他的奴隸代為效勞,內心決不會有所不滿。不過保羅在未曾獲知腓利門本人的意思以前,不願意這樣行,因為他要叫腓利門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於是保羅勸告阿尼西母回到他的主人那裡去。同時寫了一封信給腓利門,證明阿尼西母確已改變過來,成為一個有益於人的人。要求腓利門收納這個逃奴待他如弟兄,並且答應阿尼西母的欠項,歸在保羅本人的賬上,容後如數清還。

保羅此舉似乎與舊約誡命相違,那處記著說:「若有奴隸脫了主人的手,逃到你那裡,你不可將他交付他的主人」。我們相信,假如腓利門是一個異教徒,或者是一位普通的主人,會用當時流行的殘酷方法,對待一位背主逃亡的奴隸,那麼保羅必然不會勸告阿尼西母回到他主人那裡去。然而事實上腓利門並非這一類的人,他是一位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保羅深信他會以基督的愛,對待這位曾卷款潛逃,悔改歸正的奴隸,接他回家,看他如弟兄,因此才決意差遣阿尼西母回去。

 

奴隸制度慘絕人寰

    假如我們瞭解當時羅馬帝國境內奴隸制度的慘絕人寰、毫無人道的情形,可能對這個逃奴的故事有更深的瞭解。對基督福音改變人本質的力量,也會有更活潑的體驗。由於羅馬帝國東征西討,消滅無數國家,擄掠了無數的俘虜,這些俘虜多半做了他們的征服者的奴隸。當時一切勞力的工作,都由這些可憐的奴隸擔任。有些用鐵鍊鎖著在大門口充當「看門狗」,有些則給予劍術的訓練,準備圓形戲場上絞鬥以娛觀眾。女子除充作奴俾外,還有許多被賣進妓院,度那供人淫辱的非人生活。

此外還有更多奴隸身系鎖煉,白天在烈日下辛勤作工,晚上睡在陰濕的地窖裡。最悲慘的是那些擔任飄洋貨船的搖櫓工作奴隸,他們通常身系重枷,光著背脊飽受鞭笞,日以繼夜,工作不息!許多時候因工作不息,因工作過勞,營養不足,加上塵埃和濃煙的侵襲,很容易便雙目失明!那些奴隸的主人,多半極其兇暴,甚至女主人時常以虐待女奴為樂。而一般奴隸,因受這慘絕人寰的待遇,促使他們變得懶惰,奸詐卑鄙。人的生命極不值錢!主人可以任意對待奴隸,對他們有絕對的生殺之權。一個奴隸只要有些微地方觸怒了主人,便隨時會遭遇殺身之禍。

 

在主愛中沒有奴隸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羅對腓利門提出重新收納這個卷款私逃的奴隸的要求,似乎有點過分。特別是要求腓利門不再看阿尼西母為奴隸,「乃是高過奴隸,看他是弟兄」,這委實是一個極不平凡的要求!在腓利門書中,並無跡像表明阿尼西母卷款私逃,乃是因為經受不起他主人的虐待的緣故,反依本書內容看來,阿尼西母這次的行為,應由他本人全然負責。因此保羅才答應願意替他歸還一切的欠項。

    假如腓利門不是一位基督徒,他必然不能擺脫得下,對於主奴之間的關係觀念,因此也不能接受保羅上述的要求。他所以能夠這樣做,乃是因為他已蒙恩得救的緣故。可見基督福音不僅改變了阿尼西母,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有益於人的人。而且也改變了腓利門,能夠作出符合他的名字的涵義之行為,對一位逃奴實施「朋友的情誼」,而且超過了「朋友的情誼」,以弟兄之愛愛阿尼西母!

    保羅在此雖然並非討論奴隸制度的是非問題,可是他所標榜的愛奴隸之愛的精神,便在根本上使奴隸制度失其意義。如果將本書所強調的赦免之愛,與尊重人格的主張付諸實行,則奴隸制度終必消滅。在阿尼西母方面,我們也可以相信他這次回到主人身邊,必然不會重蹈故轍,虧負主人,反而必然會按保羅的訓示:「僕人有通道的主人,不可因為他是弟兄就輕看他,更要加意的服事他,因為得服事之益處的,是通道蒙愛的」。而專心、謙卑、樂意的服事他的主人。

儘管在基督裡各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同,可是這種身份和地位的相同,並不取消各人在功用和職責上的分別。這乃是基督倫理的一條重要原則。阿尼西母被人看做廢物,感謝救主耶穌的福音大能,將他改變成為名符其實的有益於人的人。其實何止阿尼西母為然,我們眾人在神和人面前豈不都是名符其實的「阿尼西母」?基督恩主的來臨,就是要改變我們成為名副其實的「阿尼西母」!親愛的朋友!你願否接受基督的福音真理,求恩主開我們心靈的眼睛,認識耶穌是救世主,使我像那位逃奴阿尼西母一樣蒙基督改變,成為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榮耀歸主名,阿們!

 

不再是奴僕  高金田

經文:腓利門書821

 

    在新約中有許多卷僅有一章,如腓利門書、約翰二書、三書、猶大書。舊約的俄巴底亞書亦同。而在保羅書信中,大部分是寫給地方的教會,小部份寫給個人,腓利門書即是寫給個人的一封短信。從此信中可知腓利門為保羅所帶領的一位熱心之基督徒,因其僕阿尼西母逃離,而保羅凝將之送回之勸慰信。

    從此書信中我們可推測出,阿尼西母並非一忠實之僕,可能工作亦不力,但因他逃離後進入監獄,保羅才有機會傳福音給他。腓利門書10節保羅說:「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

    腓利門書信常被認為是基督徒對待人(奴僕)的態度,在人的眼光看,為何保羅不留阿尼西母身邊使其自由?為何聖經容許奴隸制度存在?基督徒需要有奴隸服事?但我們忽略了聖經是在古代背景下完成的,當時奴隸制度並非大問題,保羅雖然反對奴隸制度,但他要求腓利門要待阿尼西母如兄弟,他呼籲主人看重奴隸之身份與人格,腓利門書16節說:「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這節實在是此書信的主體,按肉體說,他也是人,也有靈魂;按信仰神說,他乜屬神所選,在主內皆為弟兄姊妹。

    腓利門書16節,亦說出了教會的本質。教會為神所呼召出來,跟隨主耶穌的一群人。保羅曾多次描述教會與信徒之關係,基督徒在教會中是互為肢體,神賦與人各有恩賜,士、農、工、商各盡其職,正如身體中有百體互為功用。因此在主裡,信徒之間不論為主、為僕,都是親愛的弟兄。

「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正道出了基督教所釋放的福音。以色列百姓為奴于埃及,後因神的拯救,由摩西帶離為奴之地,這是屬外在的壓迫。另外有一種內在的壓迫,就是靈性的捆綁。在新約中常強調此種內在壓迫的釋放,新約書實在是一本新的、靈性上的出埃及記。現在的人活于自由之中,人不再被人以物視之,但在實際的生活中,人卻常常將自己視之為物,在這工業化的社會,人就有如機器上的零件一般。為求名利、為私欲、權勢……等等而使自己又陷入為奴、為物當中。腓利門書「不再為奴」,再次提醒我們重新認識,人在神眼中的價值,和人與人間密切的關係,以及教會真實的意義。

 

奴僕變成兄弟    鄭泉聲

經文:腓利門書822

 

    腓利門書只有短短的一章,且是保羅寫給一個人的信,如何能成為聖經中的一卷,一定有它獨特的內容和價值。第一它充份包含基督教重要的教義,在每個世代都發出啟示的亮光,明顯且極大的教訓:腓利門是保羅要好的朋友,他是基督徒,也是大富翁。阿尼西母是他所蓄養的奴隸,偷了主人的東西逃跑,剛好來到保羅的地方,聽了道就悔改了,所以保羅就寫給腓利門,勸他、求他在主裡所當持有的正確態度。

    羅馬帝國當時差不多有六千萬個的奴隸,他們被任意款待,祇比牲畜高一等而已。主人對他們有生殺的大權,他們一生註定了悲慘的命運,保羅寫這封信,一定思考過這種淒慘的不平等關係。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人格,人的成長期比一般的牲畜來得長久,須要多年的養育、教育才能形成獨立人格,如沒有盡心的培養,只怕像畜牲一樣,只是個欲望的動物而已。

    今日國內外的人際關係,是一種畸形的發展,充滿了許多令人心悸的事故,人的尊嚴蕩然無存,人的整體性破壞不全。人們物質化,卑下的只求個人欲望的滿足。人們對於物質的浪費破壞,還覺得是萬物之靈的榮耀,人類真是短視、膚淺,目光如豆。

    當日阿尼西母就是受到如此不平的對待,保羅一提筆就觸到這個矛盾,保羅要求腓利門赦免阿尼西母,這實在太難了。主人如何找出些許理由,來原諒一個又偷又逃的奴隸?但保羅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不是理由,沒有理由,只是在基督裡的赦免,不是是非的問題,而是愛心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無條件的赦免。

    如此可以看出保羅執筆寫信的理由,也可看出此信成為聖經一部份的理由,不是我們有理由能得神的赦免,成為神兒女,而是神無條件的赦免。

    其次保羅勸腓利門不只是赦免他,而且要對待他像兄弟一樣,我們知道赦免容易,但是要愛他,對待他如弟兄,這實在太難了。但保羅指出了完全赦免的憑據,就是對待他如兄弟一般。試想主人如何把畜般的奴才視為同等?如何變換頤指氣使的態度,為虛心溫柔的款待?太難了,只有自己本身降卑低下才有辦法,才能愛人如己,待人如兄弟一樣。不只是如此,保羅甚至看出別人比自己強,一定要有很大很大的愛心才能降卑,才能屈己。

    基督耶穌本有神的形像,卻不以為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隸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今日我們都是主的學生,能否學主的樣式,柔和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

今日教會之成為教會,乃是以此為出發點,各人不管地位、財富、權勢,在主裡一律平等,相提相攜,互為肢體。腓利門書清楚的告訴了我們,保羅的出發點及主張,求主不讓我們誇口地上所擁有的一切。謹記住,奴才在主裡也要如兄弟一樣的相親相愛,我們若不接納我們的弟兄,主也不會接納我們。

 

觀人之長    桑安柱

經文:腓利門書822

 

    誰都有弱點,但都會有他的長處,如祇看人的短處,則人與人之間就無法融洽相處。

    取人之長,從別人的好處著眼,這是得勝屬靈的一種看法,使人的心境健康快樂得多。

    人若戴著顏色眼鏡看人,就會看見什麼人都帶著顏色。以偏見態度對人的,固執主觀,不可理喻,認為順我者就是同志,逆我者就給他戴上各種帽子,必須鬥爭打倒不可,老子所說的就是原則,就是真理,他喜歡怎樣行就怎樣行,有時還美其名,稱為「擇善而固執之」,實際上,完全是他個人的偏見而已。

    有一個小孩子學習寫字,他把寫錯的字,用黑墨塗了。當他的祖父走近他身邊時,就用小手將那些黑點都蓋住了,說「祖父!不要黑點!」

    對!不要去找人的「黑點」。

    如果在桌上同時放著九個白扣,一個黑扣。然後用厚紙卷成一筒,從筒的一端專對著黑扣注視,則他祇能見到黑扣,不會見到其他白扣的。若只注意一個人的短處,我們也一定會覺得他一無是處。

    有些做婆婆的,也專看媳婦不好的一面;媳婦看婆婆也是如此。有人對傳道人有了成見,甚至對他的講道,也都起反感。

    我們對人要抱著不失望的心腸,一個人雖然可惡,但他還有一個寶貴的靈魂,需要拯救。人看撒該是一個大罪人,應受社會的唾棄;但主耶穌知道撒該的內心,予以友情,接納鼓勵他。

    以利亞有一個時候心灰絕望,怨天尤人,覺得只有他一個人是正直的,是敬畏神的。他覺得孤單寂寞,想自殺,沒有勇氣再奮鬥下去了。但神叫他看見,當時拜偶像的雖多,但仍然有良善正直的人。神對以利亞說:「還有七幹人,沒有向巴力屈膝。」所以不要消極,以為自己的命運比人不好,其實還有許多人比自己更苦,但他們在神面前,毫無慍色。也不要自負,以為自己比別人了得;要記得那個稅吏,比那個喃喃自語的法利賽人,更為有義。

    保羅寫了歌羅西書後,不僅請推基古將書信送往歌羅西教會,他還差遣阿尼西母同去。「我又打發一位親愛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他也是你們那裡的人。他們要把這裡一切的事都告訴你們。」(西四9 )

    阿尼西母原是從歌羅西教會領袖腓利門家中出走的一位逃奴,他偷了主人家裡的財物,就遠走高飛。但到了羅馬,因從保羅那裡得聞福音,而歸信了主。

    阿尼西母與推墓古攜歌羅西書,重返歌羅西——這是一件動人的事!這是福音的力量!這是生命的見證!阿尼西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不再顧到自己的榮辱。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把自己交在主人手中,由主人對他作任何處置。保羅寄往歌羅西教會的兩封書信:一封是寫在紙上的書信,另一封是活的書信,就是阿尼西母本人。保羅的目的,是希望歌羅西教會都能親眼目睹這封活的書信。

    阿尼西母過去雖是一個逃奴,但保羅要歌羅西教會的信徒,與腓利門一家的人,不要只看阿尼西母以往的短處,要看他現在的改變。

只看人的短處,只看人的過去,我們的心腸,就永遠會是那麼狹窄的;我們對於許多事,也永遠無法忘懷,永遠不讓心頭這個結解開,永遠過不去,永遠那麼緊張!其實,這又是何苦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另一個角度看人?試一試!欣賞對方的長處,且忘了他的缺點!

 

關心弟兄姊妹    麥希真

經文:腓利門書822

 

    阿尼西母之名是「有益」的意思,但他未信主之前對主人腓利門無益,也對保羅無益。按羅馬的法律,必須把逃走的奴隸處死,若果腓利門不處死阿尼西母,社會輿論會攻擊他放縱奴隸,擾亂社會秩序。現在腓利門與阿尼西母都是基督徒,應如何處理此事?保羅叫推基古把阿尼西母帶返歌羅西,並寫給腓利門,叫腓利門收回阿尼西母,雖然他從前對主人無益,但現在對主人及保羅也有益處了。解決一社會問題並不容易,社會是複雜的,各方面彼此牽制。彼此利益衝突,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解決,有時要容忍;有時要改革,並非示威、遊行便可解決的。

保羅保證阿尼西母,求腓利門收回他。替他作保最艱難,很少人肯負全責地全心去保證人。保羅明知阿尼西母從前並非好人,可是現在他信主,要重新回頭之時,最需要人去説明他,故保羅盡心為他作保。腓利門是一位有信心有愛心的人,弟兄姊妹都因他大有安慰、大有快樂、大得暢快。不單牧師、傳道人要有愛心,弟兄姊妹都要有愛心。另外更要有信心,有信心便大有功效。有信心、愛心教會便會興旺、增長,因為有更多的人重生得救。帶領人信主不單用口去傳、去講,更要有愛心,因愛心去關心他、引領、幫肋他,往往這是最有效的。保羅對阿尼西母就是如此,現提出幾方面來一起勉勵。

 

一、有父母愛子女的心腸—

保羅稱阿尼西母為:「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門10)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躺能有此心,自然引領他們信主。有些父母愛其子女過甚,甚至使其子女害怕,把愛完全集中在一人身上,這愛便成為負擔,使人害怕。把愛心分一些給別人吧!分一點愛給那些需要的人,而不是完全集中在兒女或丈夫身上,或許這樣家庭會更快樂,更融洽。

 

二、把對方放在心上—

保羅稱阿尼西母為:「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門12),把他放在心中,為他代禱,設法幫助他,這樣主就能永遠得著他。

 

三、肯付代價—

    保羅願阿尼西母的賬歸在他身上,他寧願代阿尼西母償還債務,付代價得著他。拯救人必須要付代價,犧牲一些金錢、時間去改變他的生命。這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弟兄姊妹,把一些人放在心上,去愛他像愛兒女一樣,付些代價,你將會永遠得著他。這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也是最有價值,最暢快、滿足、快樂的事。一生不用幫很多,幫三個,五個,這樣做便有意義。

阿尼西母本來無益,現在于你、于我都有益,他就在你的附近,他就是你的弟兄姊妹、鄰舍,求天父讓我們用愛心去幫助他們。

 

腓利門書——實踐的相愛兄弟

經文:腓利門書825

 

腓利門書是保羅書信中唯一屬於私人性質的書,其中沒有討論教義問題,然而,全書卻充滿基督徒愛心的馨香之氣,說明了基督崇高的愛是可以實踐出來的。

 

(一)代求;參九、十節

為悔改信主的逃奴阿尼西母代求:是保羅寫本書的目的。他認為人一悔改,必須對以往的過失應有清楚的交代、不單是「心」的回轉,也應有「行為」的表現(注意是應有的態度,而不是得救的代價),這顯出保羅對事情的清白、嚴正的態度。但另一方面,他不是冷酷地讓阿尼西母空手而去,而是交以愛心代求的書信。他情詞迫切地希望腓利門收納他,甚至願意承擔阿尼西母一切的虧欠:「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門9101819)但願行公義的弟兄姊妹,莫忘在實踐你靈命的嚴正態度時,加上一點愛心。

 

(二)忘我:參一節

解經佳認為保羅寫這書時是主後62年。那時保羅正為基督耶穌被囚,他本身在被囚中,身體雖被捆鎖,保羅不是待自己安舒一點時才去愛,相反的,愛心激勵就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假如我們必須等到生活美滿、事情辦妥以後才去愛兄弟,那就永遠不能愛了,因為我們自己的事都辦不完,我們的生活也永遠都不會最美滿。今日大多數的人的情形都是這樣,不是沒有願意愛弟兄的心,只是無暇去想、無暇去愛,如果我們要愛、就讓我們先將自己忘記一點吧。

 

(三)親愛:參四—廿節

腓利門的意思是親愛的,事實上他也是人如其名,他是一位像主耶穌和眾聖徒都有愛心的人:「我禱告的時候題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門4)他的愛心值得感謝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或作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門一5)他的愛心遠近馳名。連保羅在羅馬也聽見他的愛心:「兄弟阿,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門7)他的愛心使人大有快榮、大得安慰,又使人得到暢快(原有休息之意)。但現在擺在他面前的不是主耶穌、不是眾「聖徒」,保羅要他的愛心進入一新範圍,是愛一個曾經得罪他的奴隸,這要求是:「不再是奴隸、乃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在我實在是如此」——這是很重要的一句,保羅自己就是這樣地愛、不但愛神,不單愛眾聖徒,也愛地位卑微的奴僕阿尼西母。他是如何去愛:

 

    看為心上人

    「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門12

    意思是將他放在心中,時刻紀念他,阿尼西母是沒有地位的人,按當時的法律,一個奴隸連生存權利都沒有、何況他還是一位逃奴呢?他雖沒有地位,保羅自己卻在自己的心中為他留一個位置。

在呂振中牧師的聖經譯本裡,「他是我心上人,」這一句譯作「他是我自己的心腸」,可見保羅是如何愛他,從所用的字句也可以看出來,他不單讓他在自己的心中有位置,根本他已經看他成為自己的一部份。他的需要就是保羅自己的需要,他的苦難也就是保羅自己的苦難,他的快樂也成為保羅自己的快樂。

 

    願承擔虧欠

    「他若虧付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賬上。」(門18

保羅願意將別人的擔子放在自己的肩頭上。我以為赦免別人,已經是最偉大不過的事了。許多時候我們連赦免也做不到,人家欠了我們什麼人情,得罪我什麼,都全部記得,有人記恨一世,臨死也肯把這筆舊帳忘掉。連主內的兄弟姊妹也是如此,對人的過失不肯勾消,這實在是弟兄相愛的很大攔阻,假如保羅今日仍能向我們說話,他一定會對我們說:「他若虧付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們的賬上吧」。

 

(四)交流:參廿三—廿五節

    我們不知以巴弗、馬可、亞裡達古、底馬、路加等、腓利門是否認識,也許是不認識,因為保羅要為他們介紹——與我們同做監的,與我們同工的;但,他們在信的末後聯合的向腓利門問安,這問安是告訴腓利門,他正為弟兄們所紀念,他自己是蒙愛的人。

    我們也許不能全部認識每個教會的弟兄姊妹,因此不能有深入的交通,但總有這一種感情,有機會的時候,將問候帶給別人。要知道,我們在基督裡是互相為肢體,有同一位主,有同一的生命,更有同一的負擔與任務。在生活上,我們更應以愛相系,顯出我們同是弟兄姐妹,卻見面如陌路人是不應該的。

但願主的恩典與愛流過我們的心,被我們飽嘗過後,我們也想自己的弟兄姊妹,將這些恩惠分享與他們。

 

腓利門書  潘鼎元

經文:腓利門書425

 

   這麼一樁故事始末

    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猶太國有一個十分富有的人,他的名字叫腓利門,他很愛主,在他家裡就設著一個教會,帶領當地的人歸向主。

    每次集會的時候,腓利門總得要帶領了家中所有奴隸,熱情的招待著到來的會眾。因此那些奴隸們單單為著主人招待做禮拜的人就夠忙碌了,尤其是當保羅到腓利門家講道的時候,到的會眾特別多;而腓利門的家也就成了保羅時常為主做見證的場所。

    為了這個緣故,那些奴隸們對保羅簡直有些不大歡迎,特別是其中一位叫阿尼西母的,竟敢常常在保羅面前公然表示:「這傢伙又來講道了!」可是保羅並沒有跟他計較,相反的卻常常閃著慈愛眼光望著他,想要在他身上找出什麼希望似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阿尼西母在腓利門家裡委實有些耽不下去了。有一天他偷了主人所有的金銀財寶,離開了猶太國逃向羅馬城去。

    那時的羅馬是一個十分繁榮的城市,到處有引人墮落得紙醉金迷的場所,阿尼西母帶了在他主人家偷來的錢,住在羅馬一家最豪華的大飯店裡,過著十分放浪的生活。他充分的享受了所有肉體的快樂——女人、美酒、遊樂……,人世間的樂事,他都享受到了。

    可是好景不常,不多幾時,他在主人家偷來的金銀財寶揮霍盡了。怎麼辦呢?回主人家去吧!那是一條死路,因為在當時,在羅馬帝國的法律規定,奴隸盜竊主人的財物是應處死的。這樣他當然不敢再回去了。可是他漂泊在異國,生活總是要過下去的呀!

    於是他索興在羅馬幹盜賊的生涯了。每天出外偷得到金銀財寶數字相當的多,因此他依然天天過著想過的生活。他滿以為有了這一套盜竊的本領,可以永遠的快樂下去。

    誰知有一天,他犯的許多盜竊案件一齊被破獲了,他被判處了徒刑,送進了羅馬的大監獄。

    在監獄裡,他一進門便看見了一個慈祥的年老者的背影,他覺得這個背影是很熟悉似的,因此,他頓時沉思在回憶裡,想在一連串的往事中,找出這個背影的記憶。

當他正在呆呆的出神時候,年老者掉過頭來,眼睛裡閃出慈祥的光芒不注的望著他:

「你不是腓利門家的阿尼西母嗎?」

    「是,保羅先生!」阿尼西母跪下來了。頓時伏在地上泣不成聲。

    「阿尼西母,」保羅接著說:「我是為了主耶穌基督被囚在這監獄裡的,你是為了什麼才來的呀?」

    「啊……我!我做了盜賊,偷了主人的金銀財寶……,逃到了這人世間最繁華的羅馬城了,我滿以為有了這些金銀財寶,可以一輩子吃不完,想不到經過沒有多少日子,便揮霍得乾乾淨淨了。那時我回主人家去既不可能,在羅馬躭下去又沒有錢,我只得經常幹強盜,來維自己的生活。」然後放聲大哭起來。

    「阿尼西母!」保羅很感慨的說,「你的罪不但會使你的身體被處死,就是你的靈魂也將永死……你,除了主耶穌基督,誰也不會來憐憫你,拯救你!」

    「是啊!我此刻很沉重的懺悔我的罪,我祇有祈求主耶穌基督,用祂的寶血來洗清我一切的罪。」阿尼西母接著,又閉著眼睛做祈禱狀:「我的主耶穌基督,我是一個滿身是罪的罪人,我實在不配跪在禰的腳前,我配受著永遠的死刑……可是禰是人類的救主,罪人的救贖者,禰曾為了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著鮮紅的寶血,啊,主!我怎對得起禰呀?我祇有懇求禰賜憐憫……阿們。」

    「親愛的阿尼西母弟兄,你能夠在主耶穌面前這樣悔改,真是使我心裡感到暢快的,可見主的靈已經感動了你……」年老的保羅拖著蹣跚的步子走到阿尼西母跟前把他扶起,然後緊緊的抱住他,彷佛慈母撫慰著回頭的浪子一般。

阿尼西母的刑期滿了,保羅吩咐他回腓利門那裡去,並且為他寫了一封信,希望腓利門繼續收納他。以下便是保羅達腓利門的信:

 

保羅致腓利門書原文

    「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種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兄弟啊,我為了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

    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就是為我在捆綁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求你,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不再是奴隸,乃是高過奴隸,是親愛的弟兄,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虧欠於我。

    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裡因為你得快樂,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裡面暢快。

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借著你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哪裡去。……」(門422

 

保羅對於奴隸制度的影響    李道生

經文:腓利門書818

 

    在古時候,不論東西方都盛行奴隸制度,即如希臘,羅馬時代的社會,經濟並一切的制度,是完全建立在奴隸制度上面,往往一個自由人可有四個奴隸,許多大地主就擁有一兩萬奴隸。原來這些奴隸是被異族征服俘擄來的,或因貧窮而被買來的,他們沒有法律保障,要完全被強制服從主人,去做耕種或低下的勞苦工作,如有抗命,即受鞭打,傷害,釘死,或為猛獸所噬食。

當時做了腓利門的奴隸阿尼西母,因虧負主人逃到羅馬,與保羅相遇,得聽道而歸主,受到保羅的愛護,稱「他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是我心上的人」,乃為他向腓利門求情收留他,就打他回主人那裡去,懇求腓利門善待他,從此以後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主內親愛的弟兄了。

保羅對於阿尼西母這種友愛的態度,雖未涉及當時社會奴隸制度問題,但在他心中那種全階級觀念,以及尊重人格與博愛平等的表現,本著福音真理待人之道,使阿尼西母得著釋放,已使整個黑暗社會奴隸制度,黯然失色而了無意義。基督教為以後提倡解放罪惡的奴隸制度之先驅,于社會改革投下了深遠的影響。

 

在羅馬與保羅一同坐監的人    李道生

經文:腓利門書23

 

    在本書第2324節與歌羅西書四1014節問安語中,所題到的同工名字都是相同的,如有以巴弗,馬可,亞裡達古,底馬,路加等人,不過本書少題了一位耶數又稱為猶士都的名字,這或許是因為腓利門不認識此人的關係。

    在這些人當中,被保羅直接說到他一同坐監的名字,只有以巴弗(門23)和亞裡達古(西四10)兩人;另外在羅馬書中也說到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兩人(羅十六7),事實上這些人並非因犯法而坐監,而是他們同作保羅的陪伴,一同過著監獄的生活,這種愛護保羅為主同受苦難的心志,是令人欽敬的。

    此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保羅在歌羅西書中,稱亞裡達古與他一同坐監(西四10) ,而在本書中卻將這稱呼用在以巴弗身上(門23),因此有人推斷以為此系表示他們自願輪流陪監的,乃為有份於分擔監禁的時間。同時我們根據保羅所寫提摩太后書一封最後的書信看來,相信路加也是陪伴保羅坐監,而是時間最後又是最久的一位(提後四11)。

從此可想而知,其他同工雖未被直接提到一同坐監的話,但大多是在羅馬作過陪伴保羅監禁生活的,不過僅有底馬一人中途變節離他而去罷了(提後四10)。

 

與保羅一同作工的人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24;使徒行傳十九2341;廿16;廿一17

  

    「與我同工的亞裡達古問你安。」(門24

    亞裡達古是住在帖撒羅尼迦的馬其頓人,他是保羅眾多同工之一。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來到以弗所時,亞裡達古便和他在一起。這是聖經首次提到他,當以弗所的銀匠底米丟挑撥拜偶像的人鬧事時,這群怒氣填胸的暴徒,竟拿住亞裡達古推進戲園裡去,後來是以弗所的自治行政官吏出面安撫眾人,才使亞裡達古脫離險境(徒十九2441)。這是亞裡達古第一次為主受逼迫,雖然如此,他並未因此退縮,反而繼續與保羅同工傳福音。

    其後亞裡達古隨保羅到了希臘。那時保羅想經過馬其頓去耶路撒冷時,亞裡達古等人便先到特羅亞去等他,後來亞裡達古陪保羅由哥林多到耶路撒冷。(徒廿1    6;廿一17)相信在一路上,亞裡達古成為保羅最好的同工同伴和幫助。難怪保羅在監獄中寫信給腓利門時,特別強調:「與我同工的亞裡達古問你安。」(門24)這對亞裡達古是極大的肯定,能與保羅同工,就是與基督同工。

    亞裡達古為了福音與保羅同工,那表示他預備接受一切的逼迫,一切的苦難。為了福音的緣故他要遠離家鄉、離棄親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亞裡達古真是保羅忠心的好同工。

亞裡達古雖然遭受逼迫,並未退縮,反而繼續勇敢地與保羅到各地傳福音。他的信心必定是經過試煉的,他的忠心也是可預期的,他對主的愛更是不可動搖的。基督徒當有隨時預備為主受苦的心志,若苦難來到,你能站立得住嗎? 

保羅稱呼亞裡達古為:「與我同工的」,這是何等大的肯定。同工的真義就是:同心、同行、同苦、同樂、同禱告、同讚美、同事奉、同交通、同擔當、同安慰、同鼓勵、同相愛。你是否也願成為別人的同工?

禱告:主啊!當人陷入險境時,他的禱告必定是情詞迫切,這樣的禱告是幔內的禱告,必能深刻經歷禰的愛。

 

悔改重生的奴僕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820

 

    「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門16

    阿尼西母原是歌羅西城基督徒腓利門的家奴,他偷取了主人的財物,逃跑到羅馬城,按照羅馬的律法是該判死刑的。保羅當時正被囚禁於自己所租來的房子,雖然不能隨意外出,卻可以接待來訪的人,向他們傳講福音(徒廿八3031)。阿尼西母因為遇到保羅,蒙其帶領而成為基督徒。所以保羅稱他為  「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門10)。可能為此保羅似乎特別憐愛阿尼西母,甚至說『他是我心上的人」(門12),可見保羅為主的緣故愛阿尼西母尤勝骨肉。保羅如此作實冒極大的風險,當時對於一個逃奴,有隨時被處死的可能,而保羅也需負一切賠償的責任。

    阿尼西母悔改信主後,生活為人有了極明顯的改變。在身心靈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成為保羅極大的幫助。保羅原本可以將他留在羅馬伺候自己,但考慮到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門的奴僕,按當時的主僕關係,便打發他回到腓利門那裡去,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人在什麼地方跌倒,便要在什麼地方爬起來,對付罪的最好方法,就是去面對承認並且悔過。

    阿尼西母遵照保羅的指示回去了,腓利門也遵照保羅所求的,看他如同弟兄(16)。阿尼西母因著福音歸向基督,他的生命成為眾人的益處(門11),而這也正是阿尼西母名字的意思。(門10

    阿尼西母由奴隸的身份,成為弟兄的身份,乃是藉福音與基督的愛。唯有主的愛和真理,能叫人得自由、心靈得釋放、生命得更新。

    阿尼西母所犯的罪,按羅馬法律,本該處死的,但因著保羅甘心的代求和代償,他得著主人的赦免和接納。其實我們不也都像阿尼西母一樣嗎?是基督用寶血的重價將我們買贖回來,使我們由奴僕成為兒子的身份。

    禱告;主啊!我感謝禰,因為從此,我們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

 

使保羅大有快樂的人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6

  

「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6 )

    腓利門是居住在歌羅西的一位熱心的基督徒,他的家境富裕,因此家中養了許多奴隸,這在當時羅馬帝國的上流社會是相當平常而普遍的。從保羅寫給他的私人信函中,我們可以知道,腓利門家中有一個教會,他本身就是教會中重要的同工。腓利門身為基督徒,既有愛心又有信心。他對患難中的主內弟兄是以樂善好施聞名的。保羅為此一再的稱讚腓利門,因他大有怏樂、大得安慰,心得暢快。

    腓利門是保羅帶領信主的,雖然保羅沒有到過歌羅西,但在以弗所三年之久,腓利門可能在那裡聽保羅的講道而歸主,兩人結為知己的密友。後來他的妻子亞腓亞,和兒子亞基布也相繼信主,全家人一起事奉神。

    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門家中的奴隸,因為偷竊逃跑成了罪犯。然而神的恩典臨到他,在羅馬遇見保羅,接受基督作救主。這位悔改的奴隸,保羅差遣他回主人那裡,並代向腓利門請求收留原諒他。保羅用極為罕見的語氣,來說服腓利門用基督的愛重新接納阿尼西母。因為在當時,要將一位曾經偷東西又逃跑的奴隸,當「親愛的弟兄」看待,是需要何等崇高的度量和大愛。感謝主,腓利門做到了,他真是一位有愛心、有信心,並且順服的基督徒。

    腓利門名字的意思是「朋友之情」,他對待有恩於他的保羅,或對待曾虧欠他的阿尼西母,都顯出神的愛,朋友之情。他照著保羅的吩咐,收納阿尼西母,不再看他是奴僕,乃是親愛的兄弟。多麼盼望在我們周圍有更多像腓利門的基督徒。

    保羅為阿尼西母所做的,正是主為罪人所做的,那十字架上的代贖,正是福音的全部。腓利門對阿尼西母的饒恕和赦免,也讓我們想到天父因基督代償一切世人的罪債,寬恕赦免接納我們成為祂的兒子,何等奇妙的救恩!

  禱告:主啊!腓利門尊重主的僕人,就是敬畏主,求主教導我們懂得敬重教會的牧長。

 

心上的人  朱建磯

經文:腓利門書一章520

 

    今天我們要看腓利門書,這書祇有一章。保羅寫很多的信給教會,但只有這封是給私人的信件,收信人是富翁腓利門。保羅曾去歌羅西傳道。腓利門家中有妻子,兒子,又有家財。這家本應該很快樂的。但有錢的人,未必會有平安,喜樂。反而常會有憂愁,常想到死後的事,將來審判歸宿的問題。腓利門偶然有一次聽保羅講道,知道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並且死後罪的工價乃是死。但有一位耶穌基督,神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十架上,埋葬而復活。使我們可以靠祂重生得救,不至滅亡,凡得永生。主的話感動了腓利門的心,這正答覆了他的問題,合他的需要。所以決心信了主,他的妻子看見他的改變,也看見他的內心有快樂和平安。所以他的妻子,也去聽道信主,而且在家中建立教會,帶領許多人信主。主的道入他的家及個人的心中,發生功效,叫他們大大改變。

    保羅寫信給他,稱他為親愛的同工,及稱他的妻子為妹子。這表明與他有非常親密的關係。又稱他的兒子亞基布,為同當兵的及基督的精兵,為基督的緣故傳福音。保羅先問他們的安,在口中常提到他,因他的愛心,並他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及這信心所顯出的功效,各樣為基督所作的善事感謝主。

    從前的羅馬人,將征服之國的百姓,帶到羅馬賣給人做奴隸。凡是身體健康,年青的人,就比較值錢。他們被賣出後,就要終身在主人的家中工作,不但沒有支薪,反常受到鞭打。

    腓利門家中,有一個僕人,名叫阿尼西母,這名字是與人有益的意思。可惜他的名雖好,但為人卻不好。做出的事,是對人沒有益處。他在腓利門的家中,偷了主人的財物逃到羅馬去,使主人沒有辦法追究。羅馬是一個大城市,要看、吃、聽,各種享受樣樣都有。但他很快就將所有的錢用完,在街上徘徊。

當時保羅在羅馬坐監,他得到特別的准許,可在城中租了一間房子居住,祇有一個羅馬兵看守他。因此保羅在坐監的時候,仍然可以傳福音,阿尼西母也去聽道。福音能使罪人悔改,阿尼西母聽了之後,主光照他,他認自己是罪人。散會後,他留下來,保羅與他談道。他就對保羅說:自己是個逃走的奴隸,偷了主人腓利門的財物。保羅就為他祈禱,想起腓利門是自己所認識的,就留下他,叫他服侍自己。保羅看見他有改變,與以前完全不同,就打發他回主人腓利門的家去。但又怕腓利門不肯收納他,所以寫了這封信,叫他帶去見主人。腓利門接到信大受感動,覺得保羅實在有愛心,不但講道,而且行道。  

在腓利門書1719節那裡保羅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保羅本來是有權柄的,但卻用懇求的態度。

    在這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保羅愛心之大,愛一個不配愛的人,把他改變過來。

    今天許多人,也像阿尼西母一樣。有一個好名字,卻是名不符實。從前在廣州嶺南大學,有一位文人,名叫高冠天,卻是非常矮小。在中華基督教會惠愛堂,有一位牧師名叫鄒觀海,卻是單眼的。所以他們見面時,常常說笑。鄒觀海笑高冠天說:「你是矮子焉能高冠天。」高冠天指鄒觀海說:「難道獨眼能觀大海呢?」

    當阿尼西母信主之後,他就改變,將以前的敗壞生活除去。所以保羅不單稱他為弟兄,且叫腓利門不要再當他為奴隸。因他已信了主,在主內成了弟兄。他從前雖然離開了腓利門,現在卻要繼續忠心服侍自己的主人。

    在腓利門書十二節那裡,保羅稱阿尼西母為「心上人」。他本是個敗壞不堪的僕人,保羅卻不念前惡,稱他為「心上人」。

    今天我們在主面前,為何會蒙恩呢?我們有什麼好處?主為什麼要愛我們,為我們償還一切的罪債呢?福音使人變為有用,我們在主手中,也都像阿尼西母,從無用變成有用。

    這書充滿了基督的愛。福音為我們帶來快樂,幸福,改變人的身份了。人改變了,自然對神、對人也都改變,福音不但解決人屬靈的關係,也解決人屬世的生命。這信雖是私人的,卻解決了社會間許多的問題。

親愛的兄姐們!犯罪的奴隸阿尼西母,信了主,變為保羅的「心上人」。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在主的家中,也成為和主耶穌的「心上人」。阿們

 

利門書中的禱告    林子僕

     經文:腓利門書125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我禱告的時候題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兄弟阿!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門3 7

    「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借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門22

    「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裡。阿們。」(門25

    在保羅的禱告事奉中,不僅為眾信徒「感謝神」,他也常常為個人感恩禱告,腓利門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腓利門乃是歌羅西的一位富商,保羅引他歸主,並且與他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在保羅的傳道旅程中常住在他家。

    腓利門歸主後,給了他的僕人阿尼西母自由之身,但他卻偷了腓利門的錢財逃到羅馬,就在那裡被捕入獄,而與保羅相識,保羅乃引領他歸入基督,這封信正是他獲釋後回到腓利門身邊,保羅托他帶去的,保羅在信中特別為他們的信心和愛心感謝神(門4-7)。若你能進一步去思想保羅是如何為這兩人禱告的,將會發現禱告的功效是何等大。

    保羅的禱告,使這位犯罪的奴僕阿尼西母甘心悔改,成為主內的弟兄(門16);保羅的禱告,也使腓利門能恩慈的接納這位忘恩負義的奴僕。相信保羅為他們花了相當禱告的代價,我們能夠確定,是保羅的代禱使得腓利門與阿尼西母和解了,並且從主僕的關係,成為弟兄的關係了(門1520)。親愛的,若你是腓利門,或者是阿尼西母,更或者你是保羅,你會如何作呢?深信是借著禱告、藉聖靈的能力、借著基督的愛,使他們重新合一了。

    在腓利門書中另有一個祈禱,就是保羅盼望借著他們的禱告,能再次到他們那裡去,保羅可能預期自己不久能獲得釋放,也由於他深刻瞭解代禱的能力,因此要求腓利門作兩件事:為保羅祈禱,並預備住處,使他出獄時能得著照應(門22)。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一再讓我們看到,不只他不斷地為各地的聖徒禱告,他也謙卑地要求各地的聖徒為他禱告。這件事實,是否也提醒我們,信徒之間彼此代禱,互相關懷的重要性;固然,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個人與神的關係最重要,但也不要忽略,其他信徒的友誼、關懷、熱忱、安慰的支援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親愛的,在你的禱告中,不要忘了將你的牧師、傳道、同工,其他的弟兄姊妹,和你的家人列入代禱的名單中,主必紀念你的禱告。

    在腓利門書中,我們再次看見保羅問安和祝福的祈禱(門325),這是他所盼望和祈禱的,就是每一位聖徒能在父神和耶穌基督裡面,得著祂所賜的恩典和平安。這也能成為我們為自己和別人禱告的方向,我們若能活在神和耶穌基督的恩惠平安中,我們就能過一個得勝聖潔,在地如天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