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彼得前书第三章拾穗

 

【彼前三1「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本节显示作妻子的对未信主的丈夫,有责任把他感化过来不信从原文有不肯信从的意思,对待这种丈夫的方法就是用好品行感化他。顺服丈夫,就是感化丈夫好品行之一。

    注意:使徒在此特别注意顺服的结果是把丈夫感化过来,原文感化过来就是得着的意思,在林前七16译作字,也就是得着丈夫归主的意思。圣经不是说妻子的好品行可以把丈夫感化为好人,乃是说因妻子的顺服,可使丈夫受感化而肯来信从基督。――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他们虽然不听道(),还可以不用道(),而因妻子的品行被得过来(被感化过来)(新译)。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但不听道的人也可以有办法,就是用品行去获得他。所以人信主有两个办法:传道与品行。『被感化过』原是被得过来,是获利的意思;妻子出的代价是品行、温柔,但是得过来的是生命,因此是获利的事情。 牛述光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在原文这是一句带命令语态的话,而且在时态上是表示一种经常的态度。这「顺服」一词可译为「服在下」之意或「隶属于」(Subordinate to)。──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顺服」是军事名词,其意是「在职位之下」。──华伦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12本节至7节是家庭中的行为守则(参弗五22∼六4;西三1821;提前二915;多二4),只及夫妇相处之道,且大半为教导作妻子的(16节),不及子女;这可能因为教会中女性较多。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人在家中等同附属物,假如妻子归主而丈夫仍未信,所遇信仰与生活上的困难不难想象,这里提出的劝勉和《提前》二911极相似。

本节教导做妻子可以用好品行来感化不信的丈夫,温柔顺服就是其一,纯洁、朴实、诚恳都属贞洁的品行,还有敬畏神的心。丈夫看见信了主的人确与一般人不同,也愿意接受真道,可见身体力行证道胜过千言万语。──《启导本圣经注释》

         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夫妻虽在人格上平等,但为了维护家庭的秩序,妻子应站在顺从丈夫的位置(5:22;西三18)。不听道……品行被感化过来: 是妻子顺服丈夫的明确的目的(林前7:13,14)。因为妻子可以通过自己好行为感动丈夫接受福音。在此我们认识到:①信徒用行为彰显圣灵的工作(5:22,23);②信徒为了不信者的救恩,应牺牲自己。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7当时的初期教会与当今社会一样,许多女信徒的丈夫都不信主(1:14;17:4),因此信仰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协调成了大问题,有时因妻子没有正确地理解基督教的教导,发生不顺服丈夫的情况。为此彼得讲述了在家庭夫妻间的合宜行为。在此我们认识到:①基督教并不忽视家庭(2:24);②不能以信仰的名义无视对方(林前7:25-38)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2「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

    圣经既注重妻子应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也说明了作丈夫的不应只爱妻子的美貌,更应爱妻子的美德。――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看见,」或译注意的看,凡承认自己是基督徒的,他的行为都该引人注目。因为品行的影响是大过言语的。 牛述光

 

【彼前三3「穿美衣,」原文是穿时髦的衣服。 牛述光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装饰。』『辫头发』这一个字,在原文里是指着把头发作出许多花样来。『戴金饰』就是戴首饰,我们基督徒也不能作。『穿美衣』恐怕与许多颜色有关系,样式也有关系。―― 倪柝声

         圣经并非禁戴饰物(比较传九8),而是要做妻子的注意培养内在美德,勿重外表衣饰。若能做到内心圣洁、温柔、安静,虽布衣粗服,也能容光照人。

从本节可推知,女信徒中有不少家境必十分富裕。──《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3~4彼得在此并不表示不修边幅为属灵美德,他只是要指出一个基督徒女性内在美德要比外在美化装饰更为重要。这是基督徒妇女正确的价值观。──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外在的装饰只是取悦人的,但心灵的装扮能取悦神,并能够深深打动丈夫的心(1:10;提前三11;2:4)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3~5圣经里有许多处说『圣洁的人』Holy Man,好像全部圣经只有这一个地方说『圣洁的妇人』。圣洁的妇人,不应该在衣服、外表上讲究。一个女人穿得非常好看,但是脾气像一只狮子一样,倒不如不穿好看的衣服。如果一个女人又温柔,又顺服,你看见这是很好看的妆饰。── 倪柝声

 

【彼前三4『安静的灵』,不生是非,不起风波,不摸不相干的事,不干豫别人,不被激动而参与过问,卷入漩涡。

 

【彼前三56妳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圣经以那些照亚伯拉罕之信心去行的,称他们为亚伯拉罕的子孙(罗四12),在此则以那些按撒拉之榜样去行的为撒拉的女儿。撒拉为顺服神的旨意而顺服丈夫,与丈夫同心等候神的应许,基督徒妇女也当按相似的原则,作个仰赖神的圣洁妇人,而表现出应有的美德来感化丈夫。

    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这行善广泛地指一切善行,但也指以上把丈夫感化过来及所表现的种种妻子的美德;并不因丈夫的恐吓,而放弃信仰或不再想感化丈夫;这样的妻子,就是与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同一踪迹的。当时可能有些不信主的丈夫本身行为很坏,又威吓妻子,在信仰方面逼迫她们,所以彼得提出这种勉励的话。――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教会刚刚建立,尚无可资钦式的妇女,因此作者引古代圣洁妇人为例。这些属神圣洁子民中的模范女性,以温柔顺服为妆饰。他特别提到撒拉,当作好妻子的榜样,《创世记》十八12记有撒拉称她丈夫亚伯拉罕为“我主”的事。保罗以信徒为亚伯拉罕信心的后裔(四11;加三7,16,29),作者把信主的妇女算为撒拉的女儿(参赛五十一2);鼓励教会中的妇女象撒拉一样一心行善,专心仰望神,不要因为与丈夫信仰不同而担忧害怕(看箴三25)。──《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是装饰自己的内心,顺服丈夫之妇女的榜样。恐吓:指不信主的丈夫可能对妻子施行暴虐行为等。即使面对这种情况,信主的妻子也应向丈夫行善、不惧怕,并持定信仰。便是撒拉的女儿了:如同外邦人因信成为亚伯拉罕属灵的子孙(4:11;加三7),圣洁的妇女也借着效法撒拉,成为应许的子女(17:16)──《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6妇女是温柔的,但柔中有刚,就是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 牛述光

 

【彼前三7「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注:“情理”原文作“知识”),因她比你软弱(注:“比你软弱”原文作“是软弱的器皿”),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按情理即应合乎人情道理与圣经真理。情理又可作“知识”,这意思就是要了解妻子的苦衷;用了解和体谅的态度与妻子相处。

    “因她比你软弱”,“软弱”指体质方面,妻子比丈夫软弱,因而需要丈夫更多的体恤与扶助,也就是需要丈夫用爱心相待。本句原文是“软弱的器皿”,表示妻子也是神的器皿,放在家庭中;既称为软弱的器皿,自当格外小心爱护,不可轻率了。“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即指在神前都一样蒙恩,并无分别。这句话暗示当时信徒多半全家归主,他们对带领家人归主是十分尽力的。

    “礼貌”若流入虚伪则无益(礼貌而无诚意就是虚伪,但礼貌本身并非虚伪),但在夫妻的生活中需要适度之礼貌,要互相尊敬,才能长久相处。在此圣经要丈夫敬重妻子,但弗五33亦叫妻子敬重丈夫;综合来说,圣经认为夫妻相待,应互相敬重。

    “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丈夫没有用爱心对待妻子,会使祷告受阻碍,这是被许多人忽略的。祷告之蒙应允,与我们如何待人,有很密切的关系。而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亏负了我们最亲密、熟识的人,但这种亏欠,同样使我们的祷告不蒙应允。――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按情理」原文为「知识」,意思是按实际的智慧与同情,即说丈夫要以同情心来了解妻子,对妻子需要有敏感,对她的感觉有反应。──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与她同住」不只是住在一起之意,这词原意更含有两方面的意思:(1)在家中与妻子一同分担照料家务之责任;(2)犹太七十士译本将这词译作「认识」、「同房」,特指夫妻性生活关系说的。换言之,丈夫有则任去满足妻子性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基本要求,这是作基督徒丈夫一项重要的责任。──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丈夫…要按知识和妻子同住;…要敬重她。』按知识,就是凭理智,照事理,而不感情用事。作丈夫的人,该一面体贴妻子的软弱,照各方面的实情,照顾她,对待她;一面又敬重妻子,不可因妻子是软弱的,而轻看她。―― 倪柝声

         『妻子…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彼得在这里说,妻子乃是一同承受恩典的器皿。换句话说,神喜欢夫妻一同来事奉祂。不只是一个人受恩,乃是两个人共同受恩。―― 倪柝声

         本节是为教导做丈夫的而写。既说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可见是对夫妻同为信徒而说。丈夫对妻子虽有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参弗五25;帖前四4)。“软弱”不是指智力、道德,而是体力。妻子体力上比丈夫软弱,却是一同承受永生之恩的终身伴侣,应该敬重她、爱她,因为“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做丈夫的若忽略这教训,难免妨碍到与神和信徒间的灵里交通,因为人与神的关系不能独立于他与信徒间的关系之外(参雅四14;约壹四1921)。──《启导本圣经注释》

         按情理与妻子同住:根据圣经教导,不能把妻子视为满足情欲的对象,而应当作荣耀神的属灵同伴。在此我们认识到:①性应在符合神旨意的适当范围内(5:15-19;14)。②只有在基督里才能体现女人的真正价值。软弱的器皿:指妻子的身体相对丈夫而言软弱。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意味着在永生方面妇女与丈夫拥有同等的权利。祷告没有阻碍:  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与邻舍的和睦是祷告蒙神应允的基本条件。②夫妻间的和睦是蒙神喜悦的(5:23,24)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8「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体恤”含有较老练、刚强的人,同情较软弱、幼小的人的意思。“存慈怜谦卑的心”,就是存着仁慈、怜恤和谦卑的心。――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同心,」心有知、情、意三部,本处的心是意的部分,所以可译同意、同志。「体恤,相爱如弟兄」都是情的方面;「有存慈怜、谦卑的心」谦卑这词是当时的哲学家们不肯把它当一个德行的名字,用只有新约采用了,意思是要我们看别人比自己强。 牛述光

         「体恤」原文是「同情心」,意思是彼此分享其感受,不论这些感受是喜悦或忧愁的(参罗十二15)。──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本节至12节为信徒生活的一条通则,适合全体信徒,勉励大家在五方面培养与人圆满相处的美德:1,同心(罗十五5);2,体恤(罗十二15);3,相爱如弟兄(罗十二10);4,慈怜(弗四32);5,谦卑(弗四2)。这是基督徒新生命的美质,是教会内信徒间相处之道。──《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此体恤:基督亲自成为人的样式,切身体验了人的软弱,因此他对人的同情是出于由衷的爱,是真实的(4:15;10:34)。在这里我们认识到:①只有体恤别人时,才会有真正的同情心。②同情弟兄是一同参与基督之爱。相爱如弟兄:基督徒是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的弟兄,因此有责任彼此相爱,并且这样的爱应超越爱肉身的弟兄(12:40;帖前4:9)。存慈怜:遮掩对方的错误(11:29)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8~12彼得提出基督早已作为榜样彰显了信徒之间应采取的五种行为。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9「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为此蒙召,本句指上文,亦可指下文(参二21)。指上文即为义受逼迫、为彼此体恤、存慈怜谦卑的心待人、为受辱骂时反倒祝福……而蒙召。主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活出这样的见证来。但同时本句亦指下文,即为使我们承受福气而召我们。我们如何得以蒙神选召来承受福气?都是因祂的慈爱和饶恕。所以我们也应当饶恕弟兄,存慈怜相爱的心,一同享受神所赐的福。因为神召我们,不但要我们与祂和好,也要我们带领许多人与祂和好,要我们与一切弟兄和睦相处。――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恶……辱骂……倒要祝福:基督徒不能以恶报恶,或者诅咒向自己行恶的人,应以爱他们的心为他们祷告,使他们早日悔改(5:44;12:17)。从中我们认识到:①只有爱灵魂的心;②只有深深体会神对自己的爱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9~12有一种的话,是基督徒不能出口的,就是恶言。甚么叫作恶言呢?就是辱骂的话、咒诅的话。神的儿女不能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许多人都是说:他这样说,所以我也这样说。人是问谁先说谁后说,但主乃是问你说了没有。不是谁先说谁后说的问题,乃是我们有没有说的问题。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脾气,才能约束自己的话语。不然的话,有许多的恶言就要说出去。神的儿女稍微不小心,连辱骂的话也会说的。我们如果说出辱骂的话来,既不荣耀神,也叫自己得不着神的祝福。── 倪柝声

         主耶稣的教训在这里回响(路六27),保罗书信中也以此谆谆告诫信徒(罗十二14;帖前五15)。“祝福”唇骂的人,不止于说好话 ,还要为他祷告,求神施恩给他。信徒蒙召不是去以恶报恶,而是以善报恶,接上的两节更引用《七十士译本》中的《诗篇》三十四1216来加强这教训。凡遵守的,生活一定美满;主会一直看顾他 ,并且听他的祈求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10~12使徒彼得为了教导信徒面对别人的毁谤应持有的态度,引用了受过苦难的大卫的告白。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1「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原文有避开之意,在罗十六17译作躲避离恶是消极方面避开罪恶。信徒若想不被罪恶缠累,就不要去接近罪恶。人若与试探接近则难免不陷于试探,所以信徒当避开试探,不给魔鬼留地步。

    但以上只是消极的方面,积极方面还要行善。这行善直接指上文的与弟兄相爱和睦,不以恶报恶。注意:本大段中几乎每一个小分段都提到行善(二15,20;6),而所谓行善的直接意思,就是指在各种岗位上所表现的基督徒美德。而这一切的行善也都是行神的旨意。――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彼前三13本节至四19是为受到逼迫的教会而写的教训,神的子女应在苦难中学习功课。

神厌恶行恶的人,行恶的人也不能真正加害信徒。基督徒更新了的生命,决不会因受到逼迫而改变以善报恶的立场;神所应许的天家的产业(一4),也决不会失去,因此谁也不能害他。──《启导本圣经注释》

         热心行善……害你们呢:耶稣说不要惧怕那些伤害肉体,却无法伤害我们灵魂的人(50:9;12:4)。信徒在行善过程中得不到回报,也不要灰心(6:9),应仰望神赐给我们的奖赏,更加努力行善。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3~22作者指出受逼迫的信徒,对迫害者应采取的正确态度<2:7,关于苦难>──《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4「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注:“的威吓”或作“所怕的”),」

    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这是根据赛八1213的话劝勉信徒。既然是为义受害,当然不必怕人,因为人的逼害至多不过使我们今生受亏损,但是主的话使我们知道,今世为主所受的损失,将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收获(参罗八18;林后四17;路十八2930;提后二1213;启二10)。――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要怕人的威吓,」原文是不要怕人所怕的;人怕甚么,人就拿甚么来威吓基督徒。他们怕死,以为基督徒也怕死,所以就以死来威吓基督徒,其实基督徒是不怕死的。 牛述光

 

【彼前三1416为义受苦是绝少的事,但却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在世上度正当的生活,做正直的人,不同流合污,因而受到威吓,已是许多信徒的经历。神的恩佑随着受逼迫的人,保守看顾他;他也最有资格成为神国的子女(太五10)。

“不要怕人的威吓”也可作“不要怕人所怕的”,因为神的子女对事物的看法与一般人不同。当年神告诉先知以赛亚,不可象以色列人那样畏惧人;应该畏惧的是神,祂才是信靠者的保障(赛八1213)。作者要求信徒放下畏惧,不因逼迫而惊慌,让心里充满主,作好真理的装备;到了必须为所信的而说话,为信仰作出辩护时,有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一回答。但回答时,不问对方如何凶狠,仍须出乎爱心,发乎谦卑,这是敬畏神的人应有的态度。能如此,态度一定温柔;这样反教对方觉得惭愧。──《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15「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温柔,是一种谦卑、柔和的态度,不因自己有好见证而轻视别人。这种态度使人易于接近,又使圣灵易于动工。敬畏,是对神方面,不敢窃取神荣。在人们看见自己的敬虔生活而追问缘由时,要将一切荣耀归神,承认一切表现都是出于神的恩典。――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心里尊主基督为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要在你们里面尊基督为圣,像尊祂为主一样。── 倪柝声

         「缘由」原文”logon”可译作「理智的道」。「回答」这词原文“apology”含有辩护、解答之意义;在古点希腊文是指法庭上作上诉、辩明证实之行动。──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指无论是平安,还是遭受逼迫,都不要惧怕,应把自己完全献给神(8:13)。盼望的缘由……温柔、敬畏:当时不信主的人不理解信徒在极其恶劣的逼迫中仍不放弃信仰,甘愿殉教的态度。要解答他们的疑问,信徒需要时刻具备爱灵魂的心和敬畏神的谦卑的态度<21:19,现代圣徒和殉教>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6按正规来说,基督徒不「制造」问题;他们是「表明」问题。── 华伦韦尔斯比《盼望》

         存着无亏的良心……自觉羞愧:无亏的良心”指在神面前正确分辨真理和虚假的属灵分辨力(24:16 ;提前1:19)。信徒受逼迫时不应隐藏自己的基督徒身份(10:26,32,33),或试图以歪曲基督教真理或卑鄙的态度逃脱危机(236;10:28;110)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7信徒宁可现在因行善而受苦,好过将来(在审判的日子)因偏离神的道而受苦;何况现在受苦也有神的旨意(可十四36)。──《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注:“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表示祂曾经走过我们所要走的路,祂已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十20),又在前面引领我们走这条路,为我们解决走这条路的一切疑难。我们这些被引导的人,对于引导我们的主最重要的本分,是全心信赖祂、跟随祂。

    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在此按着灵性原文是toi pneumatiby The Spirit藉那灵(指圣灵)的意思。下节第一句祂藉这灵原文是en hoi)即in which在那灵里。所以这按着灵性绝非表示基督只不过灵性复活,而没有身体复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复活了,」原文有振兴、活泼有能力、能使别人活的意思,与一般用的复活不同。 牛述光

         「一次」原文是「一」字(hapax),是过去式,表示一次过完成,不在重复的行动,实在,耶稣基督的死是一次过的决定性行动,将自己呈献给神为牺牲代赎的祭物,这与大祭司在赎罪日年复一年地献上赎罪祭是何等的不同阿!── 曾立华《在盼望中儆醒》

         自本节至四6为本书较难明白的一部分。1822节为17节的注脚,作者用基督的受死作榜样,勉励信徒学祂,预备为行善受苦;同时提到基督对世人的救赎。可是基督受难是一个历程,须从这过程中去明白其意义,作者于是用1822节的经文来说明,顺便提到洗礼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一次:指耶稣一次性成就的永远的代赎事工。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得告诉信徒,借着基督的救赎之死得救的信徒,应该为义受逼迫(5:10)。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 ;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在当前的危难之中,信徒更加刚强壮胆,如同基督受死却因着圣灵的能力复活一样,信徒也有复活的盼望<9:28-36,耶稣生平的五大事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8-20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一语,是否指主耶稣曾到过阴间去传道?使徒信经中有一句指基督曾下阴间,是否根据此处经文?

    任何解经人士都承认这是新约圣经中最难解释的一处经文。当我准备为这条难题下笔时,也曾头痛,因为没有一个解释能使我自己满意,我相信彼得是得圣灵启示而写下这些话,但他自己可能也未必完全了解其中奥秘,正如旧约先知们代神说预言,但他们自己也寻求了解预言的奥秘一般。

    在此,我将细心地将不同解释列出,而以最后的解释为作者本人认为最适宜的、作本难题的结束。

    一、使徒信经之说。使徒信经是使徒们所制定为初期基督徒所熟悉,该信经是帮助当时的信徒明白基督福音的大纲而设。该信经有两种,一种是有下阴间一语,表示主耶稣死后曾到阴间去。另一种是没有下阴间一语的。那种有下阴间一语的使徒信经,据说是东方教会(指希拉教又称东正教而言)所加,原来使徒信经并无该语。

    那些东正教教徒,认为彼得在这里所说的,基督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很清楚地足以表示基督曾到阴间去向那些在阴间(即彼得所说的监狱)的灵魂传福音。

    在说英语的教会中,对阴间一语也有争辩,因为有些英文的使徒信经,把阴间HADES)改为地狱HELL)。但阴间地狱的意义应有显著的分别。地狱在犹太人传统的意念中,是人死后灵魂受痛苦与刑罚之处。但阴间意即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一切死去的人,不论善人恶人,都是要到那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去。因此阴间应包括善人的阴间恶人的阴间。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说那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中清楚告诉我们,那财主与拉撒路之间有深渊限定(26节)。深渊使两者不能来往,是深渊把阴间分成平面的两部分,不是财主在下面,拉撒路在上面

    多数英语教会有识之士,均认为把阴间译为地狱,乃是十分错误的。他们认为,如果主耶稣真的曾到阴间去,也不会到地狱去的。我们可以说,恶人受苦的阴间,才能称为地狱,善人休息之处的阴间,应与乐园相同(路廿三43,参阅圣经难题第一集路加廿三章的研究)。

    这些东正教信徒相信,主耶稣死后,他的灵曾到善人的阴间里去对他们传道,告诉他们,在耶稣以前的信徒,也因他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恩而得救。

    二、恶人有机会悔改说。第二派解经人士认为东正教徒所解释的与彼得的原意并不符合。因为彼得说那些在监狱里的灵,乃是在挪亚时代的不信从的人。称那些人为不信从的人,已经是相当客气了。在创世纪六章告诉我们,挪亚时代的人乃是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5节)。他们应被称为恶人。这些恶人虽然曾听挪亚劝导,彼得后书二章5节说挪亚是传义道的人,但他们并不悔改。因此主耶稣死后曾下阴间,在阴间对那些因不听挪亚劝勉的恶人传讲他自己所完成的救恩。这样,那些在地狱里的恶人仍有一次悔改的机会。至于他们是否悔改,则不得而知云。

    三、对天使传道说。第三个说法是主耶稣死后曾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里向那些被神监禁的犯罪天使传道,宣告神的救恩,信者得救,不信者灭亡,天使亦不例外。假如这些曾犯罪的天使肯相信耶稣而悔改,亦可得释放。

    这一说是以几处经文为根据的,即:

    不守本位的天使,被锁在黑暗里(犹6节)。

    天使犯了罪,被丢在地狱里(彼后二4)。

    这些天使,与集体跟从魔鬼背叛神的那许多天使是不同的,许多解经家认为这些天使并不在起初跟从魔鬼背叛神的天使群中,乃是后来因犯罪(犯何罪,则不得而知,因为是属￿天上的秘密)而受处罚的,这些天使可能因听主耶稣在阴间宣传救恩而得释放云。

    可是,作者认为这一说法与希伯来书二章16节的经文有冲突,因为神并不救拔天使(指犯罪的天使),乃是要救亚伯拉罕后裔

    四、以诺传道说。这是莫辉德博士DRJAMES  MORFATT)的英文新约圣经译本所译的,是根据圣经外传以诺书所记载来推想的一种经文译法;

    莫辉德博士的译本如此说:

    借着这灵,以诺也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

    以诺一名会无中生有,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认为早年抄经者,曾因视觉错误而抄错(或说抄漏)以诺的名字。根据希拉文圣经经文的次序如下:

    按着灵性说复活(原文为他却在灵里复活了)。

    他藉这里(原文只有ENHOKAI),意即在此,也但这个ENHOKAI“可能是ENOCH的抄经错误”ENOCH以诺

    因此,莫辉德博士说原文不是在此,也(或中文的他藉这灵),乃是以诺,也,于是变成:

    以诺也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根据犹太人传说,以诺乃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是神的代表,他每日与神同行。等到他被神取到天上去之后,又差遣他从天上下到阴间对那些犯罪的天使宣布他们犯罪的刑罚,永远不得赦免,也永远没有平安:

    莫辉德博士因此以为彼得前书三章19节的话乃是指以诺,而非指耶稣而言。

    不过,这个使人甚觉有趣的说法,并不能被正统解经家及译经人士所接受,而莫博士的圣经译本还有其它不少的特殊译法。

    (五)根据原文字义的说法。根据圣经原文,19曾去传道字,与22耶稣已经进入天堂进入同字,原文为POREU OMAI3)。这字的原意为由一处到别处的进行,并非降下,因此使徒信经如果是根据19节而加上一句下阴间,便是错误,因为这个字不是下去乃是走路的进行。中文译为,是很合原文的。

    同时,耶稣已经进入天堂进入也是这个字,一般人的印象认为耶稣升天是上升到天堂会的,那就更不能作字解了。

    这一派人士认为19节与22节乃是耶稣复活后所做的同一事件的两阶段。

    第一,他复活后升天,升天后,地上的人已不能再看见他升天后作什么。其实他在升天之时,一边上升一边向灵界宣传他的胜利,其中包括犯罪被囚的灵在内,这些被囚的灵,包括天使与人们。

    第二,他宣传胜利之后,便进入天堂胜利地坐在神的右边,天上的灵界便都服从了他(参阅以弗以书四章8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的难题研究)。

    六、从前传道说。这说为较多人所愿意接纳者。此说认为曾去二字并非主耶稣死后或复活的曾去,乃是挪亚时代的曾去,意即主耶稣是因圣灵而复活,这位圣灵,从前,在挪亚时代曾对那些不信的人传道,或说清楚一点,圣灵借着挪亚去传道,但他们不信。那些人现在已成为被囚禁的灵,因为他们老早已经死了,不再是、乃是,而且被囚在阴间了。彼得再说下去就说:当时只有八个人借着方舟得救。

    因此第18-20节照原意应该这样安排:

    在肉体里,他是被治死了,但在灵里,他是复活了。

    借着他(指圣灵),他在挪亚预备方舟时曾去传道给那些现在已经在监狱里的灵界听。

    至于以上各种说法,均有人采用,不过以之为参考则无不可,但如果盲目坚持某一种说法为绝对的,则未免有划地自限之讥了。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彼前三18~22本文阐明了耶稣基督的救赎行为和洗礼的真正含义。本文中基督的十字架之死,具有代赎人的罪、自我牺牲的爱,恢复神和人之间的关系等救赎性意义(7)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19「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祂藉这灵,上文己经讲过原文在此没有字,仅是在这里面,英文圣经译作in which,就是在上节那使祂从死里复活的灵里的意思。

    曾去传道,就是借着那使祂从死里复活的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中的灵听。换言之,此句主要意思在于说明,祂曾藉以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中之灵听的,和那使祂从死里复活的是同一个灵。

    亦有解经者认为上节的按着灵性说,应译为在灵性里,这就是说,上节的灵性是指一种灵性的状态,而不是指圣灵,这对于我们以上的解释并无妨碍。因为本节中的既是in which的意思,指上节的灵性,则基督在灵性的状态中曾去传道……”和藉这灵曾去传道……”并无冲突之处。

    监狱是甚么地方?按原文phulakei)是一种拘禁的地方,绝非如天主教所讲的炼狱。该字亦与太四1;二十五36;徒五19,22;3;十二5等处经文所提及的同字,所以在此译作监狱不能说不合。不过这里完全未提这监狱的情形如何,它是否像阴间或黑暗哀哭之所,我们无从知道。但按下节说这些在监狱的诸灵乃是不信从的人,这些人在未正式进入火湖之前(启二十14),是在有火烧的阴间中的(路十六1931)。有解经者推想这里可能是一个临时拘禁灭亡之灵的所在(参彼后二4;6;启二十7)。――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传道,」原是『传报』,没有道字,大致主是在阴间夸胜。 牛述光

19节有好些解释,综合起来大意是说,基督死后与复活之间曾向已死的人传道。(经文中特别提到挪亚时代洪水中死去的人,据圣经记载,这些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六5),都是罪大恶极的人。这些灵被囚在地狱中。)

“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也可译为“借着灵他复活了”。基督的复活包括肉身,但祂复活以后不再在肉体里活着,而是在灵里活着。“灵性”指的是基督的灵,也是藉这灵,祂向受监禁的那些灵传道。──《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19祂藉这灵,会去传道给监狱里的灵听何意?】

答:关于这一节的话语,解经家曾作颇多的辩论,各有不同的说法,但迄无绝对性的答案,因为隐秘的事是属于耶和华(参申廿九29),我们在此不必赘言哓舌,只有根据上下经文(彼前三18-20),加以研究,来对本题作重要的解释:

祂藉这灵——在原文上没有这个「灵」字,乃是「在这里面」,但即引指上一节末句祂复活的灵说的,意即「在灵里」(参提前三16),「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这样本节的意思,就是说,基督肉体被治死,灵性复活后,祂在灵性的状态中,向那些从前在挪亚时代不信从者的灵传道;但有些人却以为是基督的灵,在祂未道成肉身之前,曾在挪亚里面,借着挪亚的口,向那些洪水以前时代的人传道(参彼后二5;彼前一11)。在「监狱里的灵」——灵与监狱,乃指那些在无形世界中,脱离躯壳的灵魂受审判的情况而言(参彼后二4-9),但这监狱究竟是什么地方,是一个牢狱(太十四10,廿五36;徒五19;林后十一23prison),在罗马天主教有译作「炼狱」者,实无语言学的根据,他们幻想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有个居间的所在,名叫炼狱,为人们最初的去处,只是无稽之谈,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参路十22,廿三43;徒七59)。至于监狱的情形如何,彼得在此没有提说,它可能是指像阴间hades或是地狱hell的所在景况一样(路十六23;太五29;参九五及十八两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彼前三19人死后还有第二次机会吗?】

     彼得前书三19指基督向阴间监狱里的灵传道,这话何解?是否指基督向阴间已死者传福音?读者详究此段经文,当知道其含意并非如上文所述,否则这节经文便与希伯来书九27有抵触,而后者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彼前三18-20这样说:「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确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上文翻译为「传道」一词的,其希腊原文并非evangelizomai,却是ekeryxenevangelizomai意即「传好信息、福音」,若上文用evangelizomai,其含意便是基督钉十字架死后,他果真往阴间向失丧的灵魂传扬救赎之道。然而,上文使用ekeryxen,此字源于kerysso,意即「君王所宣布的信息」。因此,彼得前书三19乃指基督向阴间监狱里的灵魂一个信息。

    至于该信息内容如何,经文并未清楚指明,但只有两个可能:(1)钉十字架后的基督下到阴间告诉已死者,他已经付了罪的代价,生前信靠神的灵魂都得准备离开阴间上天堂——复活节清晨,他们可离阴间了。(2)基督也可能引述挪亚当日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挪亚的警告既严厉又紧急,要他那世代的人悔改,在灭世洪水来临前进入方舟。上述两种可能,前者无疑是基督当时所说的(参弗四8);基督向阴间所有灵魂(或者特别告诉那班得救赎的灵魂)宣布这项消息。然而,后一个可能性似乎是彼得前书所指的,因为文中提及听众只是挪亚那世代的人;基督下到阴间时,他们仍在那里,等候最后审判。彼得前书三1920的含意是,基督曾透过圣灵,借着挪亚严重警告他那世代的人(可见于彼后二5,挪亚被称为「传义道的」,此处原文亦是(keryka,与彼前三19ekerynen的字根相同)。

    这样看来,彼得前书三18-20已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在基督以道成肉身到这世界前,他已经非常关心罪人得赎。因此,挪亚全家藉方舟避过灭世洪水乃是一个预表,直指向十字架的代赎事件——神本着自己的恩慈,以他的儿子身死十字架代赎人类罪孽——除却十字架,并无其他救赎方法。无论上古的挪亚,或者现今世代,唯独凭信心接纳神救赎的,才能避过毁灭性的审判。

    上述预表与实体的关系,彼得前书三21已陈明:「这水所表明(antitypon)的洗礼,现今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并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eperotema)有无亏的良心。」人类为己罪悔改,接受耶稣作救赎主,相信他在十字架上代赎人类的罪孽,后又复活。罪人若持如此信心,深信基督所流的血已代他付了罪的工价,就可以「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鉴于彼得前书将挪亚世代与彼得那时候(并以后世代)的人相比,我们就只能归纳。彼前三19提及宣布信息,不只在基督钉十字架后一下到阴间之时,却在远古时候,挪亚做方舟之际,圣灵已藉挪亚传讲上述信息(20节)。罪人生前拒绝基督,他们没有第二次机会,彼得前书三19拒绝了他们的盼望。──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彼前三19{\Section:TopicID=333}监狱里的灵

       问: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和四章六节:「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如何解释?

       答:欲明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和四章六节,当知创世记第六章之「神子」是谁。

神子是天使,因为:()全旧约用神子,只有数次(约伯记,但以理书),除本处未明言外,其他都是指着天使或超凡者说的。()有的弟兄以神子为塞特之裔,女子是该隐之裔;若是这样,那有该隐生的都是女,塞特生的都是男之理?()塞特逃不出第二节「人」之一字。()「神子」是与「人」相对;则他们不是人可知。()若谓第二节之「人」是该隐之裔,则第一节之「人」,亦将作是解乎?()原文(英译亦然在第三节的「人既」之下,有「也」字。「也」字说明属血气者,不只人而已。人「也」属乎血气,则可知已有不是人者,已先属乎血气了。

         更有弟兄以为天使无男女之分,不嫁不娶。殊不知()马太福音二十二章三十节并不明说天使是无男女之分的。但他经究无明文,故其有男女性分别与否,究不能定论。即云其无;经中岂不常以「他」(非她)为代名词称天使么?此证明他最少也是偏于男性的;则娶世人女,无难了。并且天使无体,他必须借体于人,故更无难处。()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三十节,如果只说天使不嫁不娶,则以神子为天使,尚是难些;然而祂岂不是说「天上的使者」么?意即谨守本位不敢离开的(6),才是不嫁不娶的,其他则否。并且许多古卷,都有「属神」字样加在「天上」之后。此更指明,不属神的,则非如此。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本题。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及四章三节,并不是教训死后人尚有第二次悔改机会。人非现今得救,就是永不得救。三章十九节的「监狱里的灵」,并不是人。「灵」字在经文中,并不单用以指人。灵的用法只有二:()邪鬼;()人灵。此处是两下兼用的,这些灵是在挪亚时不信从的(原文无人字)。所以我们的断案是:这些灵,是犯罪的天使。他们离开本位,来往世界,与人联婚。不信从神,被洪水除灭,灵下他他拉,等候审判。(彼后二4~5节所见证的,真是与我们所解的相合。地狱译错,希腊文他他拉是指地中极深的所在。)他他拉就是本处的「监狱」。主耶稣死了,祂的灵就下他他拉去传福音,给这些天使讲解(19)。这些天使是照着人的样子而犯罪。人得罪神,有主耶稣的救赎。所以,他们既像人(取人体,娶人女),而犯人所犯的罪,他们也就得着救赎,如人一般。

         彼得前书四章六节的翻译不对。应译作:「为此,就是死的(原文无人字),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原文无性字),却靠神活着。」照上文(彼前三19)所说的来解,真是明白。(我们断不可灵然解「死人」以为是灵性死的。因为()没有凭据容许人灵然解;()「就是」与「也」三字,不许如此解法。「就是」与「也」三字的语气是特别的;如果传福音给灵性死的人,那是自然的、平常的,有何特别?既说:「就是死的,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意即这些死的是特别的,不是平常死在罪恶中的人。)这里说「死的」,不说「死人」,就是(前章)那些犯罪的天使。就是他们,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所以是特别的。传福音给天使,真是特别!「曾」字意即前传述过,今已无了。基督只一次到他他拉传福音给他们。结果:他们的肉体(与创六3血气同字)就是他们犯罪时所凭附的,按着人受审判灭去。(这里的「人」字,更证明他们不是人,不过照人受审而已。)他们的灵,就是关在「监狱里的灵」,却靠神而活。所以,基督传道给他们之后,他们已经相信得救了,不过尚留在他他拉,以等来日(彼后二4)―― 倪柝声

 

彼前三19{\Section:TopicID=334}变化山上的题目

         问:彼得前书三章十九节:「祂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二十节:「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又四章六节:「福音亦曾传与死者,为要使其身虽按人而受审,其魂则与上主同生。」或言耶稣登山变像,与摩西、以利亚,即商议此事,未知是否?

       答:主耶稣和摩西、以利亚在变化山上,并非商议此事。路加福音九章三十一节说:「他们(摩西、以利亚)在荣耀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主耶稣去世所成的事,就是救恩。变化山上的题目,就是主耶稣替死赎罪的事。赞美主!―― 倪柝声

 

【彼前三19~20这段圣经的原意应该是:『祂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他们的灵魂现在都在监狱里。』──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关于这节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如同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从耶稣被钉死到复活,他下到死人居住的阴间,传福音给旧约时代被咒诅的人;②耶稣下到堕落天使所在的地方,向他们宣告审判;③耶稣把在各各他完成的救赎事件传给在乐园中的旧约圣徒;④从前耶稣用灵(彼前1:11)向生活在挪亚时代的不顺从之人宣布已临近的审判;⑤耶稣复活升天的事件本身,向地狱的灵魂宣告自己就是基督。其中⑤的解释最恰当,其理由:第一,“去”这个词在22节中表示升天 ;第二,“传”没使用具有“传福音”之意的希腊语,而使用了只有单纯的传播之意的希腊语。罗马天主教会把本节作为“炼狱说”的圣经依据,这是错误的观点。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20「藉,」原文是经过。水是灭人的,不是救人的。所以经过水还能得救,是因为在方舟里。这是我们在基督里的一个预表。 牛述光

         『挪亚…的时候,经过水得救…只有八个人』(原文)。这话给我们看见,受浸叫我们这些人得救了。挪亚时代的人个个都受了浸,但是出来的只有八个人。换一句话说,水在他们身上变作死亡的水,但在我们身上乃是得救的水。受浸,一边是下去,另一边是上来。受浸是说经过水『出来』了。能够『出来』,就是作见证给其他的人看,我们和世人不一样。―― 倪柝声

 

【彼前三20~21「洗礼,」原文是『浸』。这句话的主词是『水表明的浸』,动词是『拯救』。即受浸能拯救我们。你若不受浸,就不能得救。彼得也这样说,洪水所表明的浸也拯救我们,不过是借着主耶稣的复活。受浸得救的意思是指着我们今天脱离世界。每个基督徒,在神面前的第一个行为是相信,在人面前的第一个行为是受浸。受浸就是从世界里出来,进入基督里。── 倪柝声

         受浸是『经过水得救』。经不过水的人,那一个不叫作得救。经不过水的人,都浸死了。挪亚时代的人个个都受了浸,但是出来的,只有八个。换一句话说,水在世人身上变作死亡的水,水在我们身上乃是得救的水。他们经水一淹,都在水底下了;但是我们经过水却出来了。受浸,一边是下去,另一边是上来。你没有相信主耶稣,你若去受浸,你就出不来。但我下去,能够出来。受浸乃是作见证给其他的人看,我和你们不一样。── 倪柝声

         『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受浸,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原文)。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里经过洪水的豫表,不只说明受浸的方式该如何,也说出受浸的功效是甚么。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里经过洪水,被上下的水淹没,表明我们在基督里受浸,该如何被浸水埋没;洪水是叫他们在方舟里的人,与他们从前所在的世界分开,使他们脱离了那败坏的世代,表明浸水是叫我们在基督里的人,与我们从前所活在其中的世界分开,使我们脱离了这弯曲悖谬的世代。

 

【彼前三21「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无亏的良心包括信徒在信仰礼仪方面的遵从;虽然它们不是最重要的事,但会使我们在良心上感到有亏欠,为求良心的无亏,信徒亦当遵从一些外表方面的礼仪。――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水洗礼,现在是借着耶稣基督复活拯救你们的一个表样」(新译) 牛述光

         『这水所表明的受浸,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原文)。洪水怎样叫挪亚一家人在方舟里,脱离了那顶撞神的败坏世代,受浸也照样叫我们因信而在基督里的人,得蒙拯救,脱离这弯曲悖谬的世代,而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这受浸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良心的见证』(达秘译本)。受浸是得着主救恩的方法,也是得着主救恩的见证。一个人受浸,一面是接受主的救恩,一面是见证自己已经得着主的救恩。这是他从他无亏的良心,就是得救的良心里,以行动所作出的无声见证。

         根椐罪人溺死在水里,义人浮出水面幸存的事实,彼得视挪亚洪水为浸礼的预表(6:3,10,11;林前10:1,2)。求……无亏的良心:指因信受洗,在灵性上已成为完全的新人,得到站在神面前的资格。 ──《圣经精读本注解》

 

【彼前三2122“洗礼”表明与耶稣同死、同埋、同复活(罗六13)。洗礼不能救人,拯救人的是耶稣受苦、受死和复活的救赎工作(罗四25)。“除掉肉体的污秽“指旧约洁净条例中的洗濯(来九10),洗礼的作用与此不同 ──《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前三22「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天堂指神所在之处,原文无字,加上字是按中文方面的习惯,比较顺口,新旧库译本只译作。其实天堂更清楚显出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天空,乃是神所在之处。但也有解经者厌恶天堂有佛教的背景,而不想加上字。总之,不论是天堂,这里所指的就是神所在之处,因下句明说:“……在神的右边

    右边,表示其尊荣(参王上二19;诗二十6;太二十21)。圣经中亦曾多次提及主是在神右边(徒七56;罗八34;弗一20;西三1;来一3;1;1112……)。――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众天使”、“有权柄的”、“有能力的”都是指能影响人生命的超人力量。新约时代以前,相信天体影响人生命运之说盛行。可能信徒中有的认为在偶像敬拜背后的那些超自然的力量也是让他们受逼害的来源。作者要信徒明白,这一切的力量都已伏在基督的脚下,信徒若热心行善,无物能害他们(三13)。──《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