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叁書提要 壹、作者 本書和《約翰二書》雖然都很簡短,卻有很多用語相同的地方:(1)都自稱「作長老的寫信」(參1節;約貳1);(2)也都提到受者「就是我誠心所愛的」(參1節;約貳1);(3)又都提到因對方按真理而行,就甚喜樂(參4節;約貳4);(4)並且在結束時,又都提到還有許多事要寫,卻不願意用筆墨,盼望能儘快見到,當面談論(參13~14節;約貳12)。 由此可見,這兩封書信乃出自同一個人手筆。大多數聖經學者均同意,本書和《約翰二書》一樣,也是使徒約翰所寫。 關於使徒約翰的詳細資料,請參閱《約翰一書提要》。 貳、寫作時地 本書的寫作時間和地點,大致與《約翰二書》相同,也就是大約在主後90~99年,寫於以弗所。 叁、本書受者 本書的受書人名叫「該猶」(1節)。從本書的內容可知:(1)他是作者使徒約翰在真理中所親愛的一位弟兄(1節原文);(2)他的身體可能不怎麼健壯(2節);(3)他的靈魂(原文「魂」)卻相當興盛(2節),對人滿有愛心(6節);(4)他不但心裏存有真理,且按真理而行(3節);(4)他經常接待出外為真理作工的客旅弟兄們(5節),被多人在教會面前為他作見證(6節)。 「該猶」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境內是很通俗的名字,在新約聖經中除本書之外,另有三名該猶:(1)馬其頓人該猶(徒十九29);(2)特庇人該猶(徒二十4);(3)哥林多人該猶,他曾接待過使徒保羅,很可能哥林多教會就在他的家裏聚會(參羅十六23;林前一14)。本書的受者或許是這三人中的一位。 根據一份教父著作《聖徒合縱錄》,曾提及有一位特庇人該猶,他原是使徒保羅傳福音所結的果子(參徒十四20~21),在保羅去世以後,轉為使徒約翰的屬靈兒女(約叁4)。就在《約翰三書》成書之後,使徒約翰到該猶當時所在的地方,親自解決了丟特腓的問題,並革除其教會的牧職,而以該猶取代。 肆、寫本書的動機 在教會時代初期,使徒們和自由傳道人受聖靈和教會的差遣,出外巡行傳道並建立新教會,又在所建立的教會中,選立長老們(複數),以監督各地教會的牧養和治理,並在眾教會間維持交通來往。不久,眾教會即面臨兩種危機,一種是由外部而來的異端假教師(參徒二十29;約壹二18~19;約貳7~11),另一種是從內部簒起的野心領袖(參徒二十30;約叁9),造成初期教會的重大問題。 欲對付外來異端假教師所造成的問題,就必須拒絕接納他們,也就是必須對他們關閉教會的門;但若完全關閉教會的門,則又易招來另一種問題,即縱容內部的領袖,不受節制。所以教會之門的開或關,必須拿捏得準。《約翰三書》就是針對《約翰二書》的「不接待」而有所調整,亦即凡動機純正的信徒,應予「接待」(註:接待他們,不一定須提供講壇給他們)。 有解經家根據本書內容,將寫書的動機推論如下,雖不一定準確,但可提供吾人參考:在本書之前,使徒約翰曾寫了一封簡短的書信,給當地的教會,但為丟特腓所拒絕(9節)。丟特腓本人,大概不是異端份子,或者僅出於他「好為首」的領袖慾(9節),而不順服約翰的權威,故約翰並未對他立即採取斷然措施,而予容忍,將來會當面「題說他所行的事」(10節)。丟特腓基於他對使徒約翰的誤解,不但「用惡言妄論」約翰和他的同工們,並且禁止本地信徒接待約翰的同工,違者「趕出教會」(10節)。使徒約翰被迫必須解決此問題,乃寫此書,並託素有好名聲的低米丟攜帶此書(12節),送給熱心接待信徒的該猶(5~6節),他可能也是當地教會的另一領袖人物,故未遭丟特腓趕出教會。使徒約翰的用意,或許是先穩住當地教會一部分信徒,以免全體一面倒的支持丟特腓,然後親自前往,當面解決問題(13~14節)。 伍、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提供寶貴的資料,使我們明白三種教牧職分之間的潛在危機:(1)使徒職分──約翰所代表的;(2)本地教牧──該猶和丟特腓所代表的;(3)訪問教牧──低米丟所代表的。 本書雖僅就事論事,而未多陳明真理原則,但字裏行間流露出因生命成熟而有的屬靈智慧,使我們看見當初和歷代教會所共有的難題,以及妥善處理之道。歷代教會的難題為屬靈權柄的誤用與濫用(例如丟特腓),而解決之道乃為:(1)更高權柄者(例如使徒約翰本人)須正確地善用權柄;(2)鼓勵其他信徒(例如該猶、低米丟)積極以正面的行動協助錯用權柄者改正過來(注意,使徒約翰並未要求該猶介入他和丟特腓之間的矛盾)。 陸、主旨要義 鼓勵信徒行善,以愛心接待為真理出外作工的客旅;禁戒信徒行惡,有權柄者不可在教會中專權。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本書按希臘原文共有218個字,是全部聖經中最短的一卷;但其篇幅雖短,內中卻包含了許多寶貴的教訓。 二、本書以三個人物為活教材,教導讀者棄惡行善,在愛中實行真理。 三、本書給我們看見身體須與靈魂並重,操練敬虔也須操練身體。 四、本書也給我們看見不但自己要按真理而行,並且也要以愛心幫助為真理作工的人。 五、本書一面勸勉我們要效法行善的榜樣,另一面也警戒我們不要效法行惡的人。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約翰一書》的主題是相交和彼此相愛,但同時又指出當時的眾教會中間,存在著異端假教師的嚴重問題。如何能有正確的相交和彼此相愛,與巡行各地的傳道人如何交接來往,《約翰二書》指明應當有所拒絕(約二10~11),本書則指明應當有所接納(參5~10節)。所以本書和約翰二書》可視為《約翰一書》的補充說明,門戶的開放和關閉,宜有遵行的準則。今將《約翰二書》和《約翰三書》相對的點列述於後: 一、(約貳)真理生發愛心;(約叁)遵行真理顯明愛。 二、(約貳)要在真理中相愛;(約叁)要以愛來實行真理。 三、(約貳)按真理拒絕接待異端假教師;(約叁)按真理接待為主名出外的弟兄。 四、(約貳)接待異端假教師就有分於他的惡行;(約叁)接待主工人的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 五、(約貳)要小心防備那迷惑人的;(約叁)不要效法那阻擋真理的人。 六、(約貳)揭發那敵基督者的教訓;(約叁)揭發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行為。 玖、鑰節 「親愛的兄弟阿,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未曾見過神。」(11節) 拾、鑰字 「真理」(1節「誠心」原文是「真理」,3,3,4,8,12節)。 「接待」(8,9,10,10,10節)。 「見證」(3,6節「證明」原文是「見證」,12,12,12,12節)。 拾壹、內容大綱 【榜樣與鑑戒】 一、該猶愛心接待的榜樣(1~8節) 二、丟特腓不肯接待的鑑戒(9~11節) 三、低米丟行善的見證(12節) 四、結語和問安(13~15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翰三書註解》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註解》參考書目 于中旻《聖經研究》 王國顯《讀經劄記》晨星出版社 李保羅《約翰書信結構式研經註釋》天道書樓 李既岸《約翰一書信息》 李常受《生命讀經》臺灣福音書房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校園書房 彭德歌《願與你相交》種籽出版社 斯托得《聖經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楊紹唐《約翰一書講台記錄》福音團契書局 楊東川《中文聖經註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楊濬哲《猶大書講義》靈水出版社 滕近輝《愛徒的叮嚀——約翰書信研究》宣道出版社 蔡哲民等《研經資料》 白基著・張群娣譯《約翰一二三書》漢語聖經協會 巴克萊著・周郁晞譯《約翰書信、猶大書注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Baptist編・周冬冬譯《約翰一二三書》浸信會出版社 弗萊明著・Angus Tang譯《彼得後書及猶大書》以馬忤思聖經函授 Julian Love著・林鴻祐譯《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啟示錄注釋》人光出版社 凱沙著・陸秀雲譯《約翰一二三書》道聲出版社 麥當奴著・朱驥榮譯《約翰一二三書》以馬忤斯聖經函授 馮國泰等著・梁海倫譯《彼得前後書、猶大書》天道書樓 華倫魏斯比著・幸貞德譯《作個分辨者》中國學園傳道會 于力工《聖經助讀本》聖書書房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串珠註解》浸宣出版社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浸宣出版社 牛述光‧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晨星出版社 朱德峻等《新約釋義全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吳羅瑜等《聖經──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 呂振中譯《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封志理‧馬健源《原文編號新約全書》生命樹出版社 唐佑之等《中文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 陳瑞庭《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少年歸主社 賈玉銘《聖經要義》晨星出版社 詹正義等編《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美國活泉出版社 鮑會園等《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G.C.D. Howley, etc.《現代中文聖經註釋》種籽出版社 G.A. Lint, etc.《The Complete Biblical Library》World Library Press A.M. Stibbs, etc.《聖經新釋》福音證主協會 Leadership
Ministries Worldwide《The
Preacher‘s Outline & Sermon Bible》 W. Bauer著‧戴德理譯《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浸宣出版社 凌納格‧羅傑思《新約希臘文精華》角石出版社 馬唐納著‧角石翻譯組《新約聖經註釋》角石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