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翰叁書全書綜合拾穗

 

【約叁1「作長老的,寫信給親愛的該猶,就是我誠心所愛的。」

    他稱他為親愛的朋友1節),並三次直接用同樣的 agapete摯愛的RSV)或我親愛的朋友NEB),來稱呼他,見第2511節。約翰對他的愛是在真理中。正如約翰二書1節,這個片語也沒有定冠詞。陶德引用主後一一年兩封埃及農夫寫的信,他向所有真正愛你們(或我們)的人問安。不過,RSV NIV都不將這裡譯為以誠心RV),或真誠地,而譯為在真理中,這真理乃是他們彼此相愛的範疇,這份愛在其中生存、發旺。也許他們彼此的關係更不限於此;他們有親密的來往,而我的兒女4節)一語,暗示該猶可能是約翰帶領信主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誠心所愛。」在真理中的愛,是在基督裏的愛,亦是從愛基督而來的愛。── 賈玉銘《聖經要義》

         “長老”:看《約貳》1節注。“該猶”:看<參考資料>中“本書受信人”條。──《啟導本聖經註釋》

         問候語。長老(提前5:17;約壹1:1);該猶: 本書的收信人。 與約翰二書不同,在此以第二人稱來清楚地介紹收信人,有濃厚的私人信件性質。但又象約翰二書,具有教導教會怎 樣接待巡迴傳道人的事務性性質。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115約翰叁書是約翰很老的時候寫的。他寫『作長老的寫信…』他真是老了恐怕已經九十多歲了。在這裏,有一個人在主裏是那麼久、那麼長、那麼老、那麼豐富,他不是站在正正經經的地位上說話,他不說我的孩子們,不說少年人,卻說眾位朋友。他是越過那一個正經的地位上,把許多人都抬高了。就像神作亞伯拉罕的朋友,神把祂自己的地位擺在一邊。人如果在那裏是正經的作人,神如果也是在那裏正經的作神,人和神根本不能作朋友。主耶穌作罪人的朋友,因為祂是離開了祂的地位。我們讀神的話,要覺出那一個味道。你要進入那一個點,才知道那一個意思。── 倪柝聲《初信造就》

 

【約叁2「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這封信開頭的十一個希臘字中,有三個提到愛。長老對該猶的愛是真實的,在此以為他物質方面祝願AV)或祈禱(我禱告)來表達。譯為你凡事都好euodousthai)的動詞,直譯為旅途順利Dodd),可以比喻成功興旺(羅一10;林前十六2)。另一個譯為享受健康hygiainein)的動詞,路加醫生曾用來形容那些健康無病安全完好的人(如:路五31,七10,十五27)。把這些字合起來看,就有進步並旺盛的意思Westcott)。這兩個動詞在書信中是常見的用語。──《丁道爾聖經注釋》

         三方面蒙福:「凡事興盛」社交方面,「身體健壯」身體方面,「靈魂興盛」靈性方面。── 馬有藻《新約信息精要》

         該猶很可能靈性健康,身體卻有疾病。「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健康的身體是營養、運動、整潔、適當休息,以及平衡、規律之生活的結果。屬靈的健康也是相同因素的結果。我們必須以神的話來餵養自己,然後以敬虔將營養「運作」出來(提前四6~7);我們必須保持清潔(林後七1),並且避免這世上的玷污和污染(彼後一4;雅一27)。操練和服事固然重要,但我們亦不可忽視在主裏面並透過與祂相交而重新得力(太十一18~30)。一個平衡的生活是健康而快樂的生活,也是榮耀神的生活。── 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親愛的弟兄啊: 似乎約翰對該猶的愛很深。“親愛的”一詞到目前為止已經重複出現三次。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 是典型的問候語。在這裡倒沒有必要猜測該猶當時是否正患有什麼疾病或正遇到困難,但明確顯明了以下兩點:①聖徒的屬靈狀態與所處狀況常常不一致。沒有屬靈的成功照樣可以享有現實上的,物質上的繁榮,而與此相反的情況也是可能的。②聖徒的日常生活和肉體的健康與屬靈的復興都是重要的祝福的物件。因此應當儘快清除深深滲透到當今教會的兩個誤區:①凡事亨通和身體的健康是屬靈成功的尺度。②靈是神聖的,但肉體是邪惡的,所以只要屬靈上好了,肉體怎樣都可以。第一個謬誤是物質崇拜主義思想。第二個源於錯誤的二元論。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2~4介紹了對該猶個人的問候。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3「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

    行在跟隨RSV真理中,不只是同意而已,是指應用在自己的行為上。凡行在真理中的人,就是能整合的信徒,他沒有信仰與實際不一致的問題。相反的,在他裡面,教義與行為能相互呼應。能讓約翰大大喜樂的,莫過於他的兒女在生活上如此符合真理。對他而言,真理最重要。喜樂charan)另外一種讀法是 charin恩寵(意思為從神而來的恩寵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為武加大譯本採用,魏斯考特和賀爾登都接受,也許因為它是在梵諦岡抄本中;但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抄寫的錯誤。喜樂有更多抄本的支持。──《丁道爾聖經注釋》

         這是見證該猶是順服神的話,並「遵行真理」的人(參約貳4)。是甚麼使該猶有這樣的見證?是神的真理。真理「在他裏面」,並使他過著順服神的旨意的生活。該猶讀神的話、默想、以之為樂,然後實踐在他每日的生活之中(參詩一1~3)。很明顯地,該猶個生命都受到真理的包圍。真理的生活來自活出來的真理。──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約叁4「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行在跟隨RSV真理中,不只是同意而已,是指應用在自己的行為上。凡行在真理中的人,就是能整合的信徒,他沒有信仰與實際不一致的問題。相反的,在他裡面,教義與行為能相互呼應。能讓約翰大大喜樂的,莫過於他的兒女在生活上如此符合真理。對他而言,真理最重要。喜樂charan)另外一種讀法是 charin恩寵(意思為從神而來的恩寵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為武加大譯本採用,魏斯考特和賀爾登都接受,也許因為它是在梵諦岡抄本中;但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抄寫的錯誤。喜樂有更多抄本的支持。──《丁道爾聖經注釋》

       「按真理而行」,如心中所存的真理亦相符,是存於中而行於外,表裏相符,行為見證心中所存的真理。── 賈玉銘《聖經要義》

         這種喜樂是屬靈的父親的喜樂,也主的僕人對神的喜樂,因看見神的兒女能實行神的真理,深知此即神的喜樂,因而也就與神一同喜樂。── 賈玉銘《聖經要義》

         “我的兒女”:約翰帶領歸主或在他屬靈教導下的信徒(參提前一2)。──《啟導本聖經註釋》

         表現出真牧者的形象。真牧者最大的關心是“羊”是否真的按真理而行。但假牧人只關心“肥羊和它的油”(34:1-6)。假牧者不關心羊的成長,反而把羊當成滿足自己野心和治富的手段。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5「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

         「都是忠心的」,是行所當行,照其所需,盡其所能,在愛裏快樂的招待。── 賈玉銘《聖經要義》

         古代交通不便,旅行艱苦,許多旅行佈道的人都需要教會和信徒接待,來完成任務。初期教會以接待旅客為美德(來十三2),保羅且對此諄諄訓誨(羅十二13;多一8)。──《啟導本聖經註釋》

         做客旅: 指“為主的名出外”(7)的巡迴傳道人。他們為基督福音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如家庭、工作、甚至自己的生命。教會款待這些人就是等於一同參與福音事工,是理所當然義務。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56長老又稱該猶為親愛的朋友;現在提到的,不是他的真理,而是他的愛。他勤於款待;這個吩咐是給所有基督徒的(羅十二13;來十三2;彼前四9),又特別給寡婦(提前五10)和長老/監督(提前三2;多一8)。在這幾節中,希臘字或是名詞 philoxenia,或是形容詞 philoxenos,字面之意都是指對陌生人的愛。接待這種人,有可能是接待天使而不自知(來十三2),甚至會是接待主耶穌自己(太十4042;二十五3538;參《十二使徒遺訓》十一24接待他,如同接待主)。這種對陌生人的愛,正是該猶所有的,因為他的事奉已經顯在那些弟兄身上,甚至他們(對他)是陌生人弟兄與陌生人不是兩類人,而是同一批人Plummer)。該猶的 philadelphia(對弟兄之愛)和 philoxenia(對陌生人之愛),是相連的。參閱希伯來書十三12,這兩個字在那裡也同時出現。他一定曾接待他們到家中,並自費招待他們。長老稱讚說,他在所作的事上有忠心。這可能表示,該猶的樂意接待,被約翰視為一個標記,顯明他忠於他自己和他的原則。他仍然可靠Dodd);參 RSV你所作的是忠心的事,和 NEB“你顯出美好的忠心。或,如魏斯考特的建議,這個片語應該可以譯為:你使……確定,亦即:這種行為沒有失去應有的價值與賞賜。可是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該猶是忠心於作他的工作ergase)。他的工作是信心的結果;這是忠信的工作RV)。忠心一字似乎與該猶的真理和愛心相連。他對於陌生人實際的事奉,與他的信仰相稱。他的愛與他所信的真理相符。這裡說該猶是忠心於作他的工作ergase)。他的工作是信心的結果;這是忠信的工作RV)。忠心一字似乎與該猶的真理和愛心相連。他對於陌生人實際的事奉,與他的信仰相稱。他的愛與他所信的真理相符。動詞他們已經說是過去式(emartyresan已經見證RSV),這必是指在某一次約翰主領的聚會中,那些回來的旅行者在會眾面前稱讚該猶對他們的愛心,和他的真理(3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約叁5~8稱讚該猶的行為。他的善行也就是按福音真理而行或款待巡迴傳道者的事情。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6「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神,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

    他們是神的僕人,代表祂,所以必須像接待神一樣接待;這樣用心地打點傳道人上路,不只是一件忠心的事5節,RSV),也是一件事(kalos poieseis你會作得美好)。參馬可福音十四6,那裡也提到一件事,被稱為美事RSV)。

  陶德主張,譯為送他們上路的動詞(propempsas)是類似早期基督教宣教士的術語,意謂對出發的宣教士負起旅途經濟的責任。雖然在使徒行傳二十38和二十一5中,這個字似乎只是指陪伴護送,但在別處和在這裡,都似乎有這個意思,暗示要接待旅人,並為他們的下一程作準備(羅十五24;林前十六611;林後一16),很可能是在他們離開時,供應他們的需要(如:多三13,徒十五3或許也有此意)。──《丁道爾聖經注釋》

         「配得過神」,指配得過神的愛,是因神之愛而愛,照神之愛而愛,在神的愛中而愛,實際說來就是「神的愛」。── 賈玉銘《聖經要義》

         這裏題到供應工人的聖徒,必須有一個『配得過神』的生活。這個『配得過神』,乃是Worthy of God,或者說是after a godly manner(照著敬虔的樣式)。奉獻的人必須過一個配得過神的生活。── 倪柝聲

         「配得過神」的意思是「與神的名相符,於祂有益」;沒有比犧牲自己來事奉他人,更「像神」了。

         「幫助他們往前行」的意思是指「協助他們的旅程」,這可能包括為他們奉獻金錢、食物,並為他們洗衣、補衣等等(參林前十六6;多三13)。──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往前行: 指為福音巡迴的傳道人提供傳道旅途中所需的生活費或配搭同工等等。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7「因他們是為主的名(注:原文作“那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

    這裡異教徒hoi ethnikoi)不是指非猶太人,而是指不信神的人RSV),以與基督徒成對比。──《丁道爾聖經注釋》

         對神僕人的支持是給外邦人的一個見證。要記住在當時有許多四處旅行的教師,向人傳講他們的概念,並懇求金錢。

         「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的意思是這些巡迴的教師不要向未得救者懇求金錢。亞伯拉罕便有這相同的原則(創十四21~24)。──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外邦人”為不信主的人。奉主名傳道的人,不願接受未信主者的食宿供應,免得有人以為要花錢來得到福音(林前九18)。──《啟導本聖經註釋》

         談到福音傳道者們的正確的態度,尤其講述了對沒有信主的人的態度。今日教會的傳道者也不能在傳福音的招牌下收不信主之人的錢。這是為了樹立教會的美好形象,不把福音當作廉價貨的智慧。當時流亡哲學家和敘利亞女神的乞食祭司長誇耀說,每次替女神出去旅行時都裝滿70個缽囊回來。──《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8「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做工。」

    我們是強調語;這一句也含有雙關語,即:我們應該支援RSV NEB hypolambanein 的翻譯)那些沒有接受lambanontes)未信者幫助的人。──《丁道爾聖經注釋》

         「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該猶不僅接受了真理、遵行真理,他本身更是扶助真理向前的「同工」。我們不知道他的屬靈恩賜是甚麼。但我們知道他如何藉著幫助那些教導和傳真理的人護衛真理,並使真理得到彰顯。

         「接待」和供養的服事(6),不僅是個機會,也是個義務。──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同為真理作工: 用物質幫助福音事工也是一種福音事工上的同工(1:7)。如此的幫助:①有獎賞的應許(10:40-42);②在天上積攢財寶(6:20,12:21)──《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9「我曾略略地寫信給教會,但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

    丟特腓好為首,或(RSV喜歡把自己放在前面philoproteuon)。他不認同父的旨意,即在一切事上應當以基督為首(西一18proteuon)。他也不願意向長老叩頭,他自己要作頭。他貪求地位與權勢Findlay),沒有聽從耶穌的警告:不要存管理人的野心(如可十4245;參彼前五3)。──《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教會中好為首」似乎許多教會都有堅持要作「老闆」並任意而為的會友。我必須承認有些牧師有霸權的傾向,並忘記了牧師這個字的意思是「僕人」;但有時某個職員,或教會老資格的會友會認為他有「長輩的特權」。

         丟特腓為何拒絕約翰?一個明顯的理由是約翰責備這個人在教會的獨裁與權力。約翰對丟特腓來說是個威脅,因為約翰有作使徒的權柄。──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教會”:有人認為乃指《約貳》1節所稱的“蒙揀選的太太”(參該節注)。丟特腓為教會中一位領袖,似與諾斯底派有來往,受其影響,不接待約翰派去的傳道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約叁9~10責備丟特腓的惡行。對他的錯誤請參考緒論的“綜覽”部分。他的驕傲和表裡不一的行為象耶穌時期的法利賽人和文士(23:14)。應特別留意驕傲位於眾多惡行中的首位。驕傲是萬惡之根,“驕傲在敗壞以先”(16:18)──《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9~10丟特腓為誰?何以約翰要宣佈他的惡行?

    丟特腓DIOTREPHES)是一個很普通的古老家族名字,意即丟斯假神所撫養的,約翰三書本身並未解釋渠為何人,只稱他為在教會中好為首的。原文此句並無教會一詞,原文乃是說在他們中間好為首的

    當時教會中有幾種不同的人物,他們的言論、主張與作風,都會影響教會,這些人物乃是:使徒、遊行傳道人(他們稱之為先知)和長老。使徒們是主耶穌聖工的承繼人,所以人人對他們十分尊敬。至於先知們,因為已有真假之分,所以有些先知受人尊敬和接待,有些則被人懷疑、考驗和拒絕。那些當長老的,是當地教會的人物,所以在當地教會中有相當勢力。

    丟特腓可能是地方教會的長老,但這位長老天性自大,好為首領,甚至橫行霸道,竟然不接待使徒約翰和約翰的同工(9節用我們二字)。

    解經家們於是根據當時教會情形臆測如下:

    一、有人猜想約翰,曾作某一教會為長老(l節,約翰自稱為長老),以後離開該教會到別處傳道,當地教會即公推丟特腓為長老,丟特腓有了權勢後,即拒絕約翰再回到該教會,以免影響他的權勢,該教會可能是別迦摩教會。

    二、有人猜想丟特腓是約翰所按立作別迦摩教會監督的人,時在第一世紀之末,約翰已老態龍鍾,丟特腓為監督後,依照他自己的方法處理教會事務,改變了約翰以前所指示的教會行政方針,所以約翰在此書信斥責他。

    三、有人猜想,該猶與丟特腓兩人,是在不同的教會內為長老,該猶是一個好客的信徒,當時各地均為他作見證。但是丟特腓則相反,可能因為約翰要到丟特腓的教會內宣傳真理,被他拒絕,此人不但拒絕信徒約翰,也拒絕一切遊行傳道的人,而且反對其他信徒接待那些遊行傳道人。約翰認為丟特腓最大的錯誤為缺乏愛心,而宣傳彼此相愛乃是使徒約翰的多年使命。所以約翰不客氣地宣佈他的罪狀。

    丟特腓不幸,在聖經中有臭名。但這是神所准許的,適足以警戒每一時代的教會領袖。那就是權柄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曾如此宣佈他那偉大的領袖守則(林後十三10)。── 蘇佐揚《聖經難題》

 

【約叁9~12丟特腓和低米丟是何等人?】

答:①丟特腓Diotrephes——意即被丟斯所撫養的(叁一六二題),是古時外邦人通常所用家族的名字,在聖經中只有這裡提到此人,但並沒有記載他為何人,只稱他為「在教會中好為首的」,原文此句並無「教會」一詞,乃是說「在他們中間好為首的」。丟特腓可能是地方教會中的一個長老,他的罪行就是自高自大,好為首領,不接待使徒約翰和約翰的同工(約三9節的我們),並且用惡言妄論使徒,禁止別人行善。他在教會中擅自攬權,專橫獨斷,逼迫良善的弟兄,受到約翰的指責。有人猜想約翰曾作某一個教會長老(約三1節作長老的),以後離開教會去別處傳道,由當地教會公推丟特腓為長老。他在教會中佔有相當的權勢後,竟然公開反抗約翰,並攔阻約翰及其同工返回教會講道。

②低米丟Demetrius——意即得勝的,可能是以弗所城內的人,他以行善聞名,因有眾人為他見證,又有聖經真理為他作見證,可見他是為主發光,內外一致,言行合一的良善信徒。使徒約翰在該猶面前稱讚他,以他為丟特腓作一強烈的對比,為的是要勉勵慷慨好客的該猶,不要受丟特腓的狂妄而行所影響而灰心。特別提醒他,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足以加強激發他的愛心,繼續行善,接待為主名除外傳道客旅的弟兄。有人認為低米丟可能是藉著這信,把他向該猶作一番介紹。又有人認為這位低米丟,就是那位原先作銀匠的低米丟,此人是以製造亞底米神出售(徒十九24;叁一六九題),為業圖利的,後來歸主,成為一位良好行善的信徒,為在以弗所傳道很久的約翰同工。——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叁10「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說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

         「用惡言妄論我們」的意思是「以錯謬虛妄的話來控告我們」。丟特腓所說關於約翰的話純屬胡說,但有人愛聽,也有人相信!基督徒必須謹慎,不要隨意相信所讀或所聽到有關神僕人的一切事,尤其是那些有許多服事且知名的牧者。

         丟特腓甚至不接受約翰的同伴,他的想法認為「交往便是罪」。我們不可徹底作到與朋友「劃清界限」,因為沒有人能對他的弟兄有瞭若指掌的認識。不認同某個弟兄的交往圈子而與之斷絕來往是不合聖經的。

         丟特腓也責罰那些不同意他的人。新約中的確有教會懲戒的教導,我們必須遵從這些教導。但教會懲戒並不是獨裁者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器,乃是要會友們藉著它來彰顯神的聖潔與榮耀。

         教會的「獨裁者」是危險人物,幸運的是,他們很容易被認出來。他們喜歡談論自己,以及「他們曾為主作過的事」,並且習慣於去論斷與他們意見不同的人。他們擅於為其他基督徒冠上一個名稱或按他們的意圖將他們分門別類。他們以人格作為他們與人交往的基礎,而非以信仰的基本教義。──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約叁11使徒約翰具體勸勉聖徒,其內容是遠離惡,效法善。愛自然使人效法自己的仰慕和效法的物件。當然,我們的偉大的榜樣是耶穌基督(4:1,2),但是我們的信仰前輩也是很好的榜樣(林前4:16)。現在約翰作為善行的榜樣介紹低米丟。 ──《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12「低米丟行善,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你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

    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完成式 memartyretai 的意思是:眾人為低米丟的見證仍然有效。──《丁道爾聖經注釋》

         低米丟善行的三大見證:(1)有眾人作見證;(2)有真理作見證;(3)約翰自己也為他作見證。── 馬有藻《新約信息精要》

         「所有的人都說你好」是件危險的事,但當教會中所有的信徒都一致讚賞你的生活和見證卻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所有的人──得救與未得救、好與壞人──都說我們的好話,這意味著我們是妥協和偽裝的。──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

         低米丟: 他的身份並不清楚,可能是悔改的銀匠低米丟(19:24)或是與保羅同工過的底馬(低米丟的縮寫)。但能確定低米丟是一名卓越的行善之人,而且無疑是該猶不十分瞭解的人。據推測低米丟可能是一名巡迴傳道人之一。他有可能拿此信去找該猶。見證: 本文中,約翰用三個見證介紹低米丟的信實和忠誠(19:15):①眾人的見證。意味著與約翰和低米丟有關的眾教會對低米丟的稱讚。②真理的見證。低米丟通過活出與誡命相稱的生活,得到大家的信賴。③使徒約翰的見證。雖然用了“我們”這一詞,但可能指約翰自己。信徒自己的善行應受到“外人的見證”(提前3:7)。信徒有兩種行善的理由:第一,為其他信徒得益處。第二,使敵對教會的人抓不到教會的把柄(2:7,8)──《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12 “低米丟為誰?何以約翰在此提及他的事?

    一、解經家們的猜想:

    1.低米丟可能是約翰的一位同工,也是將本書信帶給該猶的人,該猶可能以前未曾見過他,所以約翰為他作介紹。

    2.低米丟也可能是一位遊行傳道人,在各處已有良好聲譽,不久他要到該猶的教會去傳道,所以約翰為他介紹,好讓該猶在心理上有一準備,招待他如接待約翰一樣。可能他曾遭丟特腓所拒絕,所以約翰要向該猶為他保證他是好人。

    3.有人認為這位低米丟即以弗所的銀匠低米丟(徒十九24)這人起先製造亞底米假神神像出售,並圖大利,後來信了耶穌,成為一位良好的信徒,而且以行善著名。約翰是在以弗所傳道很久的,所以低米丟後來成了他的同工。

    但這一猜想也被不少解經家所採納。

    4.有人解釋說,低米丟一名,與底馬相同,底馬(DEMUS)是低米丟(DEMETRIUS)一名的短稱,這樣的短稱在歐洲是很普遍的。底馬曾與保羅同工,保羅曾題他的名向歌羅西教會請安(西四14),也曾向腓利門請安(門24)。但後來因一度貪愛世界而離開保羅到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四10)。之後,再度獻身事主,與老約翰同工,而且立志行善,將功補過,為約翰所賞識。

    但這一說法只為少數解經家所接受。

    低米丟是一位以行善聞名,則是事實,約翰誇獎他,以與丟特腓作一強烈對照,目的是鼓勵好客的該猶,不要因丟特腓的惡行而灰心。這位低米丟也是屬￿愛主愛人的信徒,足以加強該猶繼續行善及善待旅客的良好習慣。

    二、歷史上的低米丟。

    低米丟是古時的有名家族名字:

    1.敘利亞王低米丟(DEMETRIUS ISOTER)。是在紀元前162-151年為王,曾殺有名的安提阿庫·以比反斯王ANTIOCHRS EPIPHANES)。後曾與猶太人作戰,一度擊敗猶太馬客比的猶太軍。

    2.低米丟二世尼加多(NICATOR),即上述敘利亞王低米丟之子,在紀元前146-139年為王,曾與有名統治埃及的希拉人多利買王(PTOLEMY)聯盟。但曾用詭詐方法對付馬客比族的領袖約拿單和西緬,以後曾因與波斯人作戰而被擄到波斯。

3.低米丟三世優世魯(EUCERUS),曾因法利賽黨徒的協助在紀元前88年進入耶路撒冷。在死海古卷中曾提及此事。

法利林(PHALERUM)的低米丟,是埃及北部猶太僑民集中地亞力山大城的圖書館長,曾介紹多利買王二世將舊約聖經的希拉文譯本帶往埃及博物院中保存。

── 蘇佐揚《聖經難題》

 

【約叁13參《約貳》12節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約叁1314請將這段與約翰二書12節和該處的注釋比較。約翰第二與第三封信的結語,用字稍有不同,如動詞的時態,和筆墨kalamos,古代用蘆葦作筆)與紙墨之別。但是大致的意思可說一模一樣。約翰有許多事要寫,一張蒲草紙不夠,但是這些事他寧可用口來溝通,因為他打算很快就要去拜訪該猶;他說,那時我們就當面談論──《丁道爾聖經注釋》

 

【約叁13~15最後的問侯語。按著姓名問眾位朋友的安。 意思是要個別問安。好牧人“按著名叫自己的羊”(10:3)。牧會者應當瞭解每個信徒,而且信徒之間也必須建立個人之間的相交關係。──《聖經精讀本註解》

 

【約叁15「願你平安。眾位朋友都問你安。請你替我按著姓名問眾位朋友安。」

         格拉斯哥(Glasgow)的喬治摩里遜(George Morrison)曾寫道:「擁有平安就是擁有充足的資源」,信徒可以享受「神的平安」,因為耶穌基督裏有充足的資源(腓四6~71319)

         「眾位朋友都問你安!」丟特腓因為獨裁的作風,朋友愈來愈少,而約翰卻有極多可以分享基督的愛的朋友。─華倫魏斯比《作個分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