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翰三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約翰三書啟示的基督──聖徒接待中的基督(江守道)

約翰書信研究(巴斯德)

約翰參書精華(漆立平)

約翰三書──愛的接待(張向晨)

約翰三書導讀    約三      (李道生)

約翰三書簡介    約三      (蔡哲民)

 

 

約翰三書    聖徒接待中的基督(江守道)

 

「作長老的寫信給親愛的該猶,就是我誠心所愛的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 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神, 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 ;因他們是為主的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我曾略略的寫信給教會,但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說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 親愛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未曾見過神低米去行善,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你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我原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卻不願意用筆墨寫給你,但盼望快快的見你,我們就當面談論願你平安。眾位朋友都問你安。請你替我按著姓名問眾位朋友安。」(約三

禱吿:親愛的天父,我們等候在禰面前,求禰以禰的臉光照射入我們的心裡我們求禰揭去任何在我們臉上的帕子,叫我們能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使禰的話藉著聖靈,照著禰的形像,把我們改變,榮上加榮我們的父啊,我們只有將這段時刻交托在禰手中,信託禰的聖靈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約翰二和三書有很密切的關係,兩卷書信都是作長老的約翰寫的,就是年紀相當老邁的使徒約翰他認識主多年,是他寫了封私人書信

這兩卷書信都是約在主後九五至九八年間寫的我們不能確實知道,在約翰二書裡那蒙揀選的太太是一位女士呢,還是代表當地的教會,或是一般的教會但對約翰三書而言,我們就沒有這樣要追查的問題,因為是點名道姓寫明是給親愛的該猶

在新約聖經裡出現過幾個名叫該猶的人,因為該猶是個普通的名字例如在使徒行傳十九章馬其頓人該猶。當時在以弗所發生的擾亂中,有人把該猶和亞裡達古推進戲園裡去然後在使徒行傳二十章有另一 個:特庇人該猶,他是與保羅同往亞西亞的人中的一個然後在哥林多前書又提到另一個該猶,是接待使徒保羅那一家的主人,他也接待了全教會,並且是受使徒施浸的少數人之一但很可能作長老的約翰去信的該猶,並不是在這三個人中間的雖然哥林多的該猶很會接待人,就如約翰三書中的該猶一樣,但我們相信他們並不是同一個人,原因是哥林多的該猶和使徒保羅的關係較密切,而這裡的該猶卻是與使徒約翰的關係較密切而且在這卷書信裡,約翰提到他聽見他的兒女們按真理行,就甚喜樂,可見這個該猶必然是因信作約翰的兒子的所以我們相信這位該猶,並不是上述那三個名叫該猶的人當中的但不管他是來自那一個城,這位該猶是主裡的弟兄,非常樂意接待人;又因他愛主,他是神所愛的,也是使徒約翰所愛的。

使徒約翰說該猶是他誠心所愛的;但這不是屬血氣的愛,或是情感上的愛約翰對該猶的愛是屬天的愛,是無私的愛,也是基於真理的愛,因為使徒約翰愛真理,他愛每一個按真理而行的人

魂的救恩

雖然這書信很短,但內涵十分豐富。例如:「親愛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魂興盛一樣。」2,原文直譯這節經文是那些宣揚 「成功神學」福音的人最愛引用的今天在基督教的圈子裡非常流行一種福音,尤其是在美國,稱為「成功神學」。他們認為神是願意人興盛,有財富,有健康,擁有一切誰不想在這幾方面都興盛呢?所以他們常引用這節經文只可惜引用這節經文的人,只引用了上半截:「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但把下一句「正如你的魂興盛一樣」置之不理全節經文的意思應是這樣:使徒約翰願該猶凡事興盛,有財富,也有健康,是因為他的魂興盛健全。如果一個人的魂不健全,你不會向神為他祈求,給他財富和長壽,因為這是很危險的,會使他落入更多試誘中,甚至會毀滅他但對一個在神眼中看為魂興盛健全的人,有了財富和健康的話,他可以為神作大事

 

該猶這個人的魂興盛,他的魂已蒙拯救從聖經我們知道不但有靈的得救,也有魂的得救當我們信耶穌基督是我們救主的時候,我們的靈就得救從靈生的,就是靈當我們相信主耶穌,並接受祂作我們個人的救主,我們就重生,我們的靈得更新這是我們靈的救恩但聖經吿訴我們,救恩是為我們整個人的,不光是為我們的靈,我們的魂——我們的人格, 我的己,我們這個人也需要得救換句話說,我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都必須更新,好讓基督藉著我們得著彰顯

魂怎樣能得興盛呢?那就是說:魂怎樣能得拯救?人失去自己的己,他的魂就得拯救主耶穌說: 「你要捨己,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凡要救他自己的魂生命的,必要喪掉生命;但凡為我和福音喪掉他魂生命的,必能得救到永生。」(參可八34-35)

我們的魂需要得拯救蒙拯救的魂在神眼中才是興盛的若要我們的魂得救,唯一的方式是要喪掉自己的魂生命,需要我們甘願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耶穌,好使我們的魂生命得潔淨;基督就能住在我們心裡,在我們的魂裡掌權這樣,我們的魂就得興盛。

這樣的人無疑可以像該猶一樣,按真理而行該猶可以按真理而行,是因為他的魂在神面前是興盛的為這樣的人,使徒約翰可以祈求神使他在凡事上興盛,使他身體健壯;因為神若更多叫他興盛,他就能更多服事神。魂得拯救的人,不會再為自己活,他活著是為神;因此該猶這個人的一個特性是善於接待人他過無私的生活,所以樂意接待人,服事他們為這樣的人,我相信就可以祈求神使他凡事興盛,身體健壯,好叫他能更多的事奉神,又能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完全為著神的榮耀來使用神實在願意我們興盛的,但我們要記得,根本上我們的魂必須先要健全興 盛這是比任何的事都更重要魂若得了興盛,就願神叫我們凡事興盛,身體健壯

接待

在早期的教會,有許多信徒因各種緣故,要旅遊各地,有的是為了業務;有的是要探望親友,也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就像今天一樣但不僅如此,在早期的日子,有許多服事主的僕人——神賜給教會「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四 11)——這些人蒙神差遣到各地探望教會,為要幫助和成全聖徒所以當年不但有許多聖徒出外,也有許多所謂周遊的傳道人,旅行各地幫助教會在當時好水準的旅館並不多,客店也很少,而且經營也不善, 裡面的氣氛對基督徒並不合宜因此,信徒彼此接待就成為必需,尤其是對旅行的弟兄姊妹提供食宿更為重要這樣的接待,也為過路的弟兄姊妹或服事主的僕人,提供與當地教會交通的機會藉著這些交通,信徒得著建立,並在同一的靈和同一的魂裡彼此聯合所以在早期的時候,接待是件大事,也是神子民中間必須有的活動和操練

樂意接待是神的性格

我們的神是最樂意款待的,祂是一位滿了愛, 又樂意施予和眷顧的神在祂創造人以前,首先創造了其他萬物,好讓人到了地上,就可以享用神早就為他所預備的一切甚至後來人犯罪墮落,神也為人預備救恩我們的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我們的神慷慨好施;祂是那麼滿了恩慈,寬宏大量,樂意款待,這是神的性格你無法想像神是會吝嗇小器,或自私自利。祂不是這樣的祂是忘我無私,慷慨大方,殷勤接待

神的本性既然是如此樂意厚待人,在舊約時期, 有不少例子記述祂如何吩咐以色列的子民,要殷勤厚待人,像祂那樣寬宏大量比方在申命記十五章,神吩咐他們說:「你總要向你的弟兄,困苦窮乏的人, 和寄居的,鬆開手,滿滿的補他們的不足。」在申命記十六章,神又說你們守住棚節的時候,要與住在城裡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並孤兒寡婦和窮苦的人,一齊歡樂。」又在申命記二十四章,神說:「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打橄欖樹,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摘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

在舊約聖經裡,神一切的誡命、律例、典章,都明顯表露神的性格祂就是這樣十分寬厚,總是不忘祂子民的需要祂是那樣完全不自私,祂願意祂的子民也是一樣

來到新約,就有這樣一句話:客要一味的款。」(羅十二 13)這是給神所有的兒女們的命令論到恩賜,各人有不同的恩賜;但論到恩典,每個人所接受的都是一樣接待人不光是個恩賜,同樣是恩典在這裡,我們知道必須要樂意款待人換句話說,要為他人著想,要關心別人,要與別人分享

接待是交通

接待是交通的實際表現,是與人分享神所賜給我們的希伯來書十三章一至二節:「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要忘記用愛心接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接待了天使。」(注:天使有神的使者之意)作長老的資格之一是:樂意接待遠人(提前三2;多一8)。可見神實在願意屬祂的人有這樣的品質,像祂那樣樂意接待人

接待是一種恩惠

創世記十八章記載了接待的典型例子:那時天氣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有三個人突然出現在他面前聖經記著說:亞伯拉罕跑去迎接他們, 俯伏在地,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給你們洗洗腳, 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主說:「很好。」亞伯拉罕就急忙回帳棚,不但預備了餅,還預備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把食物擺在他們面前,自己站在旁邊侍候他們。那時間他們有交通,主問亞伯拉罕:「撒拉在那裡?那天神就應許亞伯拉罕,撒拉會生一個兒子

聖經說:他們吃完以後,亞伯拉罕送他們一程他並沒有接待完了對他們說:「好啦,你們可以上路了。」他與他們同行,要親自送他們去這就是樂意接待的表現因此神向亞伯拉罕透露祂要對所多瑪和蛾摩拉所要作的事,他就有機會為羅得代求由此可見,接待並不是一種重擔,而是一種恩惠

有些時候我們以為接待是個重擔。「弟兄姊妹要來了,我們怎麼辦?我們要為他們作點事。」感覺上成了重擔,但不該是這樣的。亞伯拉罕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如果有人願意接受你的款待,如果有人願意接受你的幫助,這是恩惠,是叫你蒙恩我們不該認為接待是個重擔,那是從神來大大的恩惠我們在這件事上若有這樣的看見,就能照神的樣式去行,就會樂意去作,就能如亞伯拉罕那樣樂意大方起初他是說去拿一點餅,但事實是他擺上了牛犢,這是樂意款待我們不會在客人吃完以後,對他們說: 好啦,你們可以走了,我還有其他的事要作呢。」不該這樣作,我們還會送他們一程,給他們風風光光的送行。這是基督徒應有的接待態度

接待不是社交行為

接待與社交是不一樣的兩回事接待的希臘文是 PHILEOSENIAPHILEO 的意思是「愛」SENIA 的意思是「寄居的人」所以接待的意思,實意是「愛寄居的人」

社交是甚麼?有些人天性喜歡社交,愛宴客款待,但他們只款待跟自己社會地位相當的人這並不是聖經所說的接待,因為接待是「愛寄居的人」所以主耶穌說:「你擺設宴席,不要只請富有的人,他們能報答你 (參路十四你若請人吃飯,希望他回報你的話,那就只是社交。接待是另外一回事,是請那貧窮的瞎眼的,或瘸腿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回報,但神會報答你的

我們的主耶穌厚待人

主耶穌是在地上最樂意厚待人的有一次祂傳道,許多人跟著祂三天之久,渴慕聽祂的教訓。他們的食物吃光了,門徒進前來說:傍晚了,還是叫眾人散去吧,好讓他們去買食物充饑但主說:「不,你們給他們吃吧。祂不容這些人餓著肚子離開主是多麼的厚待人!

在被賣的那一夜,耶穌召聚了祂的門徒祂離席站起來,用手巾束腰,把水倒在盆裡,洗門徒的腳。 這是禮待人的表現主耶穌就是這樣,最樂意厚待人。

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福音,吩咐他們不要走外邦人的路,寧可往以色列人的家;又囑咐他們不要隨身帶任何東西——不要帶金銀銅錢,不要帶兩件褂子, 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供應是應當的他們進城,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裡。他們進這個好人的家,就要請他的安,那家人若配得平安,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平安,所祈求的平安仍歸他們參太十5-13)以色列的子民,是神的選民,神囑咐他們要樂意接待人,所以主吩咐他們到以色列人的家時,不用為自己攜備甚麼在同一章的末了,主耶穌對門徒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這人不不得賞賜。」(太十40-42)但在此同時,主又多說了一句:「你們要預期有人會拒絕接待你們。」

早期教會實踐接待

早期教會年代,並沒有現今基督教的牧師制度現今的教會多有駐堂的牧師,基本上是由他們照料教會裡屬靈的需要但在早期教會的時候,神的子民聚會,是由長老治理監督和牧養他們在某些教會中,例如在安提阿,有先知和教師興起,負起當地教會的職事,負責他們的需要但大部份教會的職事, 是由旅行的傳道人負責,這些是神為教會所設的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會他們並不定居在某地,而是周遊四方,探望各地教會,傳講神的話他們是奉主耶穌的名出去,對於不信的外邦人一無所取;因此各地的弟兄姊妹很自然負責接待和幫助他們。我實在相信,現在我們要回到神的話那裡,要恢復早期教會的樣式,對那些旅行各地服事神的工人的需求會日益加增換句話說,神會更多差遣祂的僕人周遊各地,幫助神的子民,因此接待更是顯得必要

接待的種問題

(一)該接待誰

在接待的事上,當然會有問題發生漸漸增多的人周遊各地時,問題就發生了:誰該受接待?或誰不該受接待?使徒約翰在約翰二書說得非常清楚:若有人到你那裡,他不相信主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 也不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曾來到世上成為人,如此成為我們救主,這樣的人,你不要接待他,甚至不要問他的安,不要把他接到你家裡;因為你若是這樣作,就是在他的惡行上有份。在教會早期的日子,的確有人是持這樣的見解並把它宣揚主的僕人旅行各地為主作工,是享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權。他們到聖徒的家,便會接受款待但當時也有不良無恥之徒, 會趁機利用這個樂意接待的善行,藉此謀生,過輕鬆舒適的生活他們不用作工,只要巡遊各地教會,用這技倆騙取生活所需在當時就有這樣的歹徒,今天還有不少。所以使徒約翰警告他們,說:「若有人到你那裡,是不認耶穌基督成了肉身來,又不相信神的兒子成了人,作我們的救主,那麼你不要接待他你沒有必要接待這樣的外人,因為你若接待他,就是在他的惡行上有份。」換句話說,你會受這種惡行的影響。

(二)薦信

因這個緣故,早期教會就實行要人提交推薦信,或介紹信弟兄姊妹如果要去陌生的地方,通常要帶備介紹信比方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他就藉此機會舉薦非比,她是堅革哩教會的姊妹,要到羅馬辦事, 但她在羅馬並不認識人,然而保羅認識那裡教會中幾位元聖徒,因此他寫信介紹她:「非比曾經幫助過我, 也幫助過不少人她若需要幫助,請你們幫助她。」 (參羅十六1-2)

亞波羅也曾得百基拉和亞居拉的舉薦他有豐富的聖經知識,到了以弗所傳講耶穌,但他單曉得約翰的浸禮百基拉和亞居拉在這方面給他講解幫助他他想要去哥林多,這對夫婦就寫信向哥林多的弟兄們介紹他;因此他在那裡受到接待,給當地聖徒很大的幫助

在哥林多後書,我們又看見保羅推薦提多可見在早期的人普遍採用介紹信,原因是有些假師傅濫用聖徒的接待雖然有這樣濫用的情況,我們不能因此就不樂意接待有善行就會有人妄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受到禁制,仍要堅持行在真理和愛心上任何人願遵真理和愛心的原則而行,這人是神所愛的

在約翰二書,約翰談到接待的負面方面若有人來到聖徒們中間,他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又若傳這樣謬妄的教義,那就不要接待他但在約翰三書,他是論到接待的正面實踐他稱讚該猶, 因為該猶樂意接待聖徒約翰明顯寫過一封信給這個教會,因為在第九節他說他曾寫信給教會,他寫那封信的目的,可能是介紹一些當時旅行到該地傳福音的一些弟兄但很遺憾的,他們沒有給接待然而在當地教會遵行真理的該猶,卻接待了這幾位弟兄;他款待他們,所以約翰就寫這封信讚揚和鼓勵他,說: 「你作了所該作的;不僅如此,還幫助他們往前行因為他們對那些不信的外邦人一無所取。」參約三 5-7) °

人人都該樂意接待聖徒

我們都必須活出接待人這個美德,不在乎你能作多少,是在乎你是否有愛心;也不在乎你是否擅長社交,而是看你能否按真理行。就是這樣,在這封書信裡就看見在接待的事上所顯明的基督,因為神的子民實行接待人的時候,基督就得著彰顯不是為了任何原因要接待人,只因為是基督的愛愛不認識的人, 只因為你愛主基督,而你這樣作,就能叫基督得著彰顯。

我深信這是我們必須更多學習的功課,不是只依賴少數人去接待他人,而是所有的人都該這樣行;也不是只限於供應住宿,因為也許你的房子太細,不能接待人住宿我記得在中國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弟兄到了某地,當地一個弟兄接待他到家裡住;他的家只有一個房間和一張床晚上他招待到訪的弟兄睡在他的床上這位弟兄睡到半夜醒過來,聽見好像有人打鼾的聲音,就起床查看鼾聲的來源,這才發現那位接待他的弟兄睡在他床底下這位弟兄能接待人的能力很有限,但他已經盡了所能作的了

我還記得另一個故事,是關於達秘弟兄的。達秘是弟兄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員有一回,一位貧苦的弟兄邀請達秘到他家作客達秘為人謙和,就答應去了這個弟兄沒有甚麼可以饗客,但他兒子有一隻兔子為了款待這位屬靈偉人達秘,他把兔子宰了達秘來到他家裡,到了用餐的時候,烹煮好的兔子放在餐桌上達秘留意到作兒子的哭起來他為了知道真相,就和那兒子攀談,這才發現那只兔子原來是他的寵物達秘就沒有吃那些肉

我用這兩個故事舉例說明接待的事這並不在乎你有多大能力接待人,全是要看你的心意我們需要有神的性格;神的子民要樂意接待人不錯,有人會乘機利用這些愛心的款待,但這些陋習是有方法可以禁制的例如有人傳新奇的教義,我們不要接待他。 還有,在讀下去時,在這書信裡還提示另一個準則,那就是我們可以查察來人的品格不光要分辨他所教導的,還要細心察看他的為人,因為世上實在太多欺詐的事。讀教會歷史,我們會讀到很多這類可笑又可憎的不當行為。教會以往甚至有這樣的說法:「來你那裡住宿的傳道人,如果逗留三天以上,他就是假先知。」我不同意這樣的定論,卻顯示欺詐層出不窮就如主曾說過:「在末了的日子,不法的事增多,神能在祂子民中找到愛麼?我們很容易把心剛硬起來,不再敞開心懷接待人但神的性格是樂意接待人的,神的子民需要有神性格的特色

接待的事屬於交通一部份,每個人都可以參予在其中,並不限於少數人我們要仰望主激發我們的愛心許多時候有外人來到我們中間,完了聚會以後, 我們就讓他自行離去,也不曉得他是否餓著肚子離開我們樂意接待的美德那裡去了 ?不錯,為了操練或實踐接待的事,我們有必要作出犧牲但我們的神是樂意犧牲的神,祂從來不退縮,總是樂意施予,祂期望我們這些裡面有祂生命的人,要學效祂這樣作為了該猶,我們感謝神他可能家境頗富裕,因為他能接待相當多的人。因為他有這樣準確的用心,約翰就求神使他更興盛,好叫他能為主作更多的事沒有人是為自己活的,我們都要為神而活

野心帶來教會難處

在該猶的教會裡(我們並不知道是那一個教會),還有另一個難處。有一個人名叫丟特腓,他顯然是長老中之一,是負責帶領的弟兄中的一位,但他為人滿有野心;只作帶領弟兄中的一個,他還不感到滿足神滿有智慧,所以在新約裡提到長老,總是以多數式出現神在教會裡所要的,是集體帶領,因為基督自己是頭,沒有一個人可以代表祂作教會的頭, 需要長老們集體代表祂,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控制教會但教會歷史二千年以來,甚至早在第一世紀末期,就有人野心勃勃在政治舞臺上多有野心政客, 甚至在宗教界裡也有不少人存有野心

這個丟特腓要在當地教會居首位,滿了野心要操縱教會他不甘心只作帶領弟兄中的一位他藉著一些花招策略,成功把教會控制在他手中,使神的羊群成了他自己的產業他弄成這樣的局面,結果使徒約翰向教會寫信舉薦幾個可以幫助教會的弟兄,竟遭拒絕丟特腓不接納那封薦信,也拒絕接待那幾位弟兄,甚至用惡言妄論約翰和那幾位弟兄。有些其他的弟兄姊妹願意接待那些弟兄,他也禁止;並且威嚇把要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我們不曉得這樣作是否就是正式的停止交通?但的確有人會濫用權柄,把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逐出教會當時教會就有這樣一個人,剝奪了神為祂子民安排服事教會的機會總而言之,丟特腓是那個教會的獨裁者

真正的屬靈權柄

我們該怎樣處理這樣的問題呢?我們都該樂意接待人,按真理而行但這裡有一個人想操縱教會,不許弟兄姊妹接待那些該受接待的人那麼我們要怎樣應付這樣的局面呢?首先,約翰說:我來的時候, 就要當面處理他的行為。」換句話說,那就是運用屬靈的權柄來應付濫用權柄的惡行權柄若被濫用,那就只有用真正的屬靈權柄去對付然後約翰接下去 說:「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惡的不屬於神, 行善的卻屬於神。」(參約三11)

當時該猶的處境可能極其困難,因為丟特腓不允許人去接待弟兄,而該猶愛接待人不曉得當時他有沒有因此給趕出教會門外,很可能他受到這樣的遭遇,所以約翰鼓勵他,說了這樣的話:「你落到這樣的處境,仍要效法善,不要效法惡。」(參約三11)

在權柄給人妄用的情勢下,你的責任是要順服神,不順從人你是要順服,但不能順從人,只能絕對百分之一百順服神,也要這樣實行出來我們若是在人的權柄下,在態度上可以順服,但是在某種必須絕對順服神的處境下,我們並沒有必要順從人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要誤會,以為只因自己不喜歡,就可以說:「我沒有必要順服。這是有關順服神還是要順從人的問題。該猶堅持順服神,以致可能給驅趕出去,但他只要順服神,不順從人這是當時教會的另一個問題為了這卷書信,我們實在感謝神不然的話,遇上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就不知道該怎樣作

這卷書信還提及第三個人——低米丟顯然他是當時神差遣出去眾教會的旅行傳道人之一,他或許是先知,或許是傳福音的,或許是牧師,或許是教師也可能是他把這封信帶給該猶,不是把信帶給該教會,因為在丟特腓的操縱下,該教會拒絕接待他留意一下這位主的僕人的性格:他有眾人給他作見證, 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約翰也給他作見證。有這麼多為他作見證的,低米丟若要受教會接待,理應不會有問題

一方面說,接待聖徒是我們的責任權利和榮幸另一方面,對來人所宣揚的教義和他的為人品質,我們都需要慎思明辨如果那些教義和那人的品格都沒有問題的話,對這些來人,我們都該表示歡迎

實踐中的交通

這卷書信說明在實踐中的交通交通不是一個理論;交通是一種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我們都能實踐出來的當然我們不把接待宥限於只提供食宿。只要我們把一杯涼水給小子中的一個,那也包括在款待的廣義裡主說過:我們若探望病人,實際上我們是探望主;我們若探訪關在牢獄中的人,我們是探訪主 ;我們若給窮人衣服穿,也就是服事主接待是有廣泛的涵意,可以有許多形式不同的表達,就像我們當中早就已經實行的為此感謝神!也許有人家有困難, 或是有人生病(作太太的或作母親的病倒了),一些姊妹就可以為那家人預備食物;又或有人生病住醫 院,我們可以送東西去;我們也可以代人照管嬰孩, 或為年老的姊妹修剪草地這也是表達接待的方式, 這一切都可以包括在接待的範圍裡面這樣接待的機會到處都有,問題只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心志?如果有像神的心那樣的心志,樂意接待人的機會比比皆是。所以求主幫助我們

禱吿:親愛的天父,我們實在願意禰的性格成為我們的性格主啊,我們承認自己實在氣量狹隘,需要禰來擴充我們的度量,使我們對人多有恩慈慷慨樂意款待,像禰那樣寬宏大量。哦,主啊!求禰在我們裡面創造像禰的心一樣的心懷,也給我們分辨的能力,曉得該做甚麼,和不該做甚麼,使我們不單認識真理,也按真理而行,使榮耀歸於神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約翰書信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四十六課 約翰書信

 

約翰三書

 

  這約翰參書是寫給「該猶」的,這名稱在當時的羅馬世界中是十分普遍的,正如約翰或史密斯這樣的名稱在英國一樣普遍。所以在我們未曾得到足夠資料之前,我們是無法肯定他到底是新約聖經裡那一個該猶(徒十九29,廿4;羅十六23;林前一14)

 

  但願所有慷慨接待神僕人到自己家裡的人,能從這封給該猶的信中,認識到神自己也何等的欣賞他們的愛心,他們是「一同為真理作工」的(8)。慷慨接待人的事有時也會叫人漸漸厭煩,但是該猶卻沒有厭煩過,而且可能因為太忙於接待人的緣故,以致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約翰也表示十分關懷(2)

 

  與這位不自私的該猶相反的,這封信又提及一個自私的丟特腓,這兩個人成了很大的對比。丟特腓這個人的言語和脾氣都在第十節那裡表露出來。摩根博士(Dr. Campbell Morgan)說得好:「這一節經文把這個人的性格揭露出來。『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好為首就是愛心的大敵,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而且這也是異端的精神,不是值得嘉許的智慧。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他是傳異端教訓的,但卻有證據證明他是不服使徒權柄的。一般來說,不順服的人總有一天會變成大獨裁者的。丟特腓因為不順服,所以他就失去愛。」

 

約 翰 三 書

 

真理和愛心比對驕傲和爭競

 

慷慨解囊—是忠心的行為(5)

 

       問安(1)

  該猶—在真理和愛中服事人(28)

 

「有弟兄……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3)

 

「有弟兄……證明了你的愛」(6)

 

  丟特腓—因驕傲和爭競而行惡(911)

 

「他是好為首的」(9)

 

「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10)

 

推薦底米丟(12)

 

道別的話—(1314)

 

  再看第七節:「他們是為那名出外」。這句話真叫人注目。對基督徒來說,「那名」使他們的內心產生共鳴。對猶太人來說,「那名」就是耶和華。所以無論對外邦或猶太基督徒來說,「那名」就是最寶貴、最榮耀的名。伊格那丟(Ignatius)在稍後的時間寫信給以弗所教會說:「我決心為那名的緣故……」;又說:「有些習慣了惡意批評那名」。使徒行傳記載那些受了鞭打的使徒們,離開公會的時候,並沒有懼怕,也沒有感到羞恥,反過來,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啊!這是何等的謙卑,何等的忠心,何等的愛!主啊!但願我也能為你的名受苦!

 

約翰參書精華(漆立平)

 

伍、約翰參書的主旨與要點

約翰參書的主旨,乃是「要按真理接待,與傳基督的人同工」。恰恰與貳書的主旨相對,使徒約翰是勉勵該猶,要按真理接待那忠心傳基督福音的人,就是與他們同工,一同為真理作工,才是好的。不接待他們就是一種惡行。禁止別人去接待他們,更是惡上加惡。

我們可以從下列的經節,明白其主旨與要點: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親愛的兄弟阿、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 神、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約參456

「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

「親愛的兄弟阿、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 神.行惡的未曾見過 神。」(約參811

 

約翰三書──愛的接待(張向晨)

 

本卷書信受信人該猶,是魂興盛的弟兄。

  魂先興盛,凡事才興盛,身體也健壯。魂興盛的祕訣是喪失魂,就是交出自己的主權,不為自己而活,意志決定與神同行,感情愛慕主,心思晝夜思想神的話,思念天上的事。

  先求神在我們裏面掌權,基督擴展在我們裏面,其他問題神必眷顧,因為神顧念到我們落一根頭髮。(參太六33)

  所羅門為神的國度祈求,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仇敵,蒙神垂聽賜給他空前絕後的智慧,治理神的國度,並加給他沒有求的富足和尊榮。

  該猶魂興盛的祕訣:

    是遵行神的真理,用真理朿腰,不任意妄為,在聖靈管治下事奉神,忠心接待外出作主工的弟兄。

  使徒提出丟特腓好為首領,壟斷權柄,不尊重基督為元首的地位,不接待神所接待的人,控制別人的善行。

  底米丟的善行,是薦於眾聖徒的良心,又符合神的真理,得到使徒們的贊同,他卻被丟特腓趕出教會。

  基督徒接待的工作不是社交,友情來往,乃是接待神所接待的人,共同交通與生活。

  大綱:一,該猶魂興盛的祕訣    18

      二,丟特腓的惡行     910

      三,低米丟的善行       1115

 

          約翰三書導讀    李道生

                   經文:約翰三書

 

一、內容要義

    本書系列為普通書信第六卷(雅,彼前,彼後,約壹,貳,三),其內容要義,系論到使徒的愛心,祝福的話語,按真理而行的喜樂,對該猶愛心接待客旅的稱許,對丟特腓不接待弟兄,好自為首,惡言妄論的指責,並且表揚底米丟的善行,以及使徒最後的願望,和代替問安等事,全書僅15節,按原文只有一千一百二十四個字母,為全部聖經中最短的一卷,書中總以愛心接待客旅,去惡行善,遵行真理為目的,信徒讀之必得更大的勉勵。

 

二、本書著者

    系與貳書一樣,皆自稱為長老(1),也未具姓名,且兩書的筆法語氣相似,是以屬靈的長者自居,可知是年老的使徒約翰所寫的第三封書信,可無疑議。

 

三、時地對象

    本書約在主後九十年以後,寫於以弗所地方,其物件是寫給親愛的兄弟該猶一封個人私函(l2),該猶,意即主,是初期教會時代普通的名字,此人樂意接待客旅,滿有愛心服事信徒,或成為當時的教會中極有名望好客之士,正如哥林多的該猶一樣,因此有人認為這二位是同一人(約三1;林前一14;羅十六23),此外尚有兩處同名的該猶,希讀者注意(徒十九29;廿4)。

 

四、著作原因

    在當時的教會中,出現一位好自為首的丟特腓,此人獨攬大權,拒絕使徒的書信,不接待旅行佈道的弟兄們,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將那人趕出教會,且用惡言妄論使徒,該猶或因接待弟兄們而被逐出教會;故此約翰寫了這封信來安慰他,稱讚他能按真理而行,忠心愛主,訓勉他繼續接待和幫助傳道的弟兄們,並且斥責丟特腓的惡行;又舉出一位行善的低米丟,有眾人,有真理,有使徒給他作見證。約翰是用簡潔的文筆,將這三樣不同的人物描寫出來,使讀者領受其教訓與效法之所在。

 

五、主要信息

    在本書中愛字出現六次(1二次,25611),真理出現五次(二次34812),可知本書是以愛心接待客旅,按真理而行,為其主要的信息。是以教導信徒去惡效善,心存真理,用真理來作見證,以遵行真理、榮神益人為目的。

 

六、分段綱要

    本書僅15節,篇幅最短,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四段如下:

    1)稱讚該猶的忠心18

    2)斥責丟特腓的高傲  911

    3)表揚低米丟的善行  12

     (4)盼望與問安 1315

 

七、關係書卷

    本書論到有惡首領者在教會中,有敵擋者反對使徒的權威,勸勉信徒要接待作客旅的傳道弟兄。約翰貳書則論到有假師傅要出來,有敵基督者反對道成肉身的事,勸勉信徒不可接待異端的人。兩書前後呼應,使徒針對不同的需要,將真理兩方面的實踐,訓勉信徒領受,而顯出了本書與貳書密切的關係。

 

八、研讀提要

    本書是全部聖經最短的一篇,易於研讀,書中論到該猶心存真理,按真理而行,用愛心接待作客旅的傳道弟兄,最為感人,乃為今日信徒之榜樣,而足以效法。除讀習本書外,同時需要連讀約翰壹、貳書,才能完全汲取其中寶貴之教訓(參羅十二913;約一12;太十八5)。

 

九、注意要點

    本書雖然篇幅最短,但對於善惡是非之論,特別突出,由於書中所舉三種人物之行為表現,最為顯明。

  (1)論到該猶(意主)弟兄,心存真理,按真理而行,用愛心接待作客旅的傳道弟兄,有弟兄們來作證明(18)。

  2)論到丟特腓(意被丟斯所撫養的),此人可能是地方教會中一個長老,在教會中好自為首,他不接待使徒約翰和同工,並且用惡言妄論使徒,禁止別人接待弟兄,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911)。

  3)論到低米丟(意得勝的),可能是以弗所城的人,他以行善聞名,因有眾人為他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使徒約翰和同工們也給他作證,可見他是為主發光,內外一致,信行合一的良善信徒(12)。

    4)由上可知該猶和低米丟的愛心善行,與丟特腓的惡言惡行,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乃為今日信徒之鑒戒,讀者注意及之。

 

         約翰三書簡介    蔡哲民

                           經文:約翰三書

 

背景

一、作者:

    約翰壹、貳、三書本身未指明作者與受書人,但教會歷來認為這三卷書都是使徒約翰寫的。另外此書信的內容、措辭、觀念與約翰福音相似,學者多同意這三卷書信與約翰福音是由同一作者寫成。

    約翰三書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長老」的自稱顯示作者是有名望的長者,本書的內容和風格與約翰壹書相似,應該是出自同一手筆。另外使徒自稱長老見於彼得書信中(彼前五1)。

    約翰是耶穌的親表弟(母親撒羅米是馬利亞的姊妹,可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七章56節、馬可福音十六章1節、約翰福音十九章25節)。約翰早年家境不錯,雇有工人(可一20),其母親還資助過耶穌的佈道工作(可十五4041),約翰還認得大祭司(約十八15)。約翰後半生大概生活在以弗所城附近,他在羅馬皇帝豆米先( Domitian )大迫害中,被放逐到「拔摩島」,後來回到以弗所,死於第一世紀結束之際。

二、寫作地點與時間:

    由書信的內容看起來,本書與約翰的其他書信大約是同時期寫的,約在西元九十年前後。而且可能寫於同一地點——以弗所。

三、受信人:

    該猶,本書並無顯示他屬於哪一間教會,只形容他是一位熱心接待客旅的弟兄。該猶是一個很普通的羅馬人名字,雖然在使徒行傳、羅馬書、哥林多前書都出現過該猶這個名字,但是本書的受信人到底是誰並無人知道。

四、寫作目的:

    由於該猶所屬教會的一位領袖丟特腓譭謗使徒,拒絕接待使徒代表,甚至逼迫接待客旅的弟兄,作者乃運用使徒的權柄責備他,並勉勵該猶繼續用愛心接待作客旅的傳道者。

五、接待客旅:

    在約翰時代,傳道人或教師旅行傳講信息時,無今天旅社的便利,要靠信徒愛心的接待,並安排下一程的旅行。初期教會以接待旅客為美德(來十三2),保羅且對此諄諄教誨(羅十二13;多一8)。

 

問安(12

一、寫信人:作長老的。(1

    「長老」:使徒自稱長老見於彼得書信中(彼前五1),或者彼得和約翰都擔任過長老的職務。

二、收信人:該猶,寫信者誠心所愛的。(1

    「誠心所愛」:原文也可以表示「因真理而愛」或「在真理中去愛」。

三、祝福:凡事興盛、身體健壯,如同靈魂興盛一樣。  2

    「願」:原文直譯是「祈求」,但可以用來表達「願望」。

    「身體健壯」:也許該猶抱病在身。

 

贊許該猶(38

一、約翰聽到該猶心裡存真理,並且按照真理而行,就甚喜樂。

  因為約翰最大的喜樂就是聽見基督徒按真理而行。(34

  「弟兄」:原文是複數,可能是指一群巡迴傳教的基督徒,他們見證該猶的愛心。

  「按真理而行」:應譯為「行在真理之中」。

二、該猶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出於忠心的,並且得到弟兄們的肯定。

  這樣的事也是神所喜悅的。  ( 56 )

  「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應該譯為「凡你向弟兄(尤其是作客旅者)所行的」。

  「配得過神」:直譯是「配合神的工作而做適宜的事」,或是「請以對得起神的態度」。

  「幫助」:可以包括金錢上、食物上、交通工具上的資助。

  「這就好了」:原文是慣用語,表示「請」、「多謝」。

三、因為所接待的人是為神的名出外,並沒有由外邦人中間接受什麼。

  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讓我們也為了真理成為同工。  ( 78 )

  「主的名」:原文作「那名」,指「神」。

  「外邦人」:一般指「非猶太人」,在此指不信主的人。

 

責備丟特腓(910)

一、約翰曾寫信給當地的教會,但丟特腓不接待約翰。(9)

    「曾略略的寫信」:指另一封信,現在已經遺失。

二、約翰若到當地的教會必提起他所行的事:

    用惡言中傷我們,不接待弟兄,並阻止那些想要接待的人。(10)

 

鼓勵該猶(11

一、鼓勵該猶不要效法惡,要效法善。  11

二、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不曾見過神。(11

    「行善的」:繼續不斷的行善,而不單是指偶然的一些善行。

    「行惡的」:繼續不斷的行惡,而不單是指偶然的一些惡行。

 

低米丟的榜樣(12

一、低米丟行善,有眾人、真理、作者為他作見證,該猶也知道作者的見證是真的。

 

結論(1315 )

一、原有許多事情要寫給收信人,卻不願意用筆墨寫給收信人。(13

    「筆」:蘆葦筆,用來在蒲草紙上寫字。

二、作者希望快快的見到收信人,可以當面談論。(14

三、願收信人平安,眾朋友都問收信人安,請收信人代為問安。(15

    「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義是一種「健全的狀態」,亦即全人在一終極和末世性的意義上獲得拯救的狀態。其次(次要的意義),平安指人因進入了健全的狀態而享受心中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