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素祭的條例】 一、用生細麵獻的素祭(1~3節) 二、用爐烤的素祭(4節) 三、用鐵鏊做的素祭(5~6節) 四、用煎盤做的素祭(7~10節) 五、獻素祭的一般總則(11~13節) 六、獻初熟之物的素祭(14~16節) 貳、逐節詳解 【利二1】「“若有人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要用細麵澆上油,加上乳香,」 〔呂振中譯〕「『若有人以素祭為供物獻與永恆主,他的供物應該是細麵;他要澆上油,加上乳香,」 〔原文字義〕「獻」靠近,接近,到達;「素祭」素祭,禮物,貢物;「供物」奉獻,奉獻物;「澆上」澆灌,倒上;「加上」給,置,放。 〔文意註解〕「若有人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素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含有禮物或貢物的意味,是一種自願的獻祭,敬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也間接供應祭司們生活所需的食物。『供物』供物有三種:(1)細麵;(2)烹熟的穀類食品;(3)禾穗子;按獻祭者的能力及需要而定。 「要用細麵澆上油」:『細麵』是將麥子去皮、軋碎、磨末而成的。麵粉磨好了,篩一篩,漏下來第一次的是粗麵,再來篩一篩,還不算是細麵,真正的細麵要篩三次,如果現代你照著盒子上說明來作蛋糕,還要有個小的篩再篩一次,第四次可能那是更精細,最上等的。『澆上油』細麵要與油調勻,才能作成餅。 「加上乳香」:『乳香』作聖香的四種原料之一(參出三十34),聖香是每日兩次由祭司在禱告時獻在金壇上的,目的是要把崇拜的人帶到神的面前,蒙神紀念。 麵、油及乳香是供物的主要材料。當中的麵、油及奠祭用的酒是以色列民的主要食糧(參申十二17);然而,絕不可將酵與蜜燒在壇上作火祭,只可作為初熟的供物獻上。 〔靈意註解〕「素祭」:不需流血,不是預表贖罪,而是預表耶穌在世為人的生活,將身體當作活祭為我們獻上。 「細麵」:預表基督的清潔,精細和無過與不及的品格,也預表基督作我們的糧食。 「澆上油」:油是表明聖靈;澆上油預表耶穌是童貞女馬利亞從聖靈而懷孕的。 「乳香」:預表基督受苦後發出的香氣;表示耶穌的生活,不但滿足了神的心,並且榮耀神。 〔話中之光〕(一)素祭是向神表示感恩、敬拜及樂意遵命的禮物。信徒在生活上也應有這種「素祭」。 (二)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林前一30)。我們因著祂住在我們裡面那生命的能力,叫我們有順服的信心,得以「在義上活」(彼前二24)。 (三)「作餅的糧食是用磨磨碎」的(賽廿八28)。我們沒有在主的手裡被摔碎以前,主不能用我們來做世人的糧食。聖經上最光榮的人物,都是先被磨碎、壓傷,然後纔成為他人的糧食。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是因為他的苦難與順服最多。 (四)耶穌在人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尋常的人,以賽亞說:祂「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但祂是神的心所喜愛的,是神的「愛子」,為神所「喜悅」的。 (五)細麵團必須沒有粗糙的硬塊,十分均勻與潤滑。任何壓力在我們身上,我們的反應只有恩慈與柔順。耶穌就是這樣,被罵不還口,祂好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非洲宣教士李文斯敦說:基督的應許是十足君子的言行。我們的品德也要這樣。 (六)細麵必須澆上油。油是表徵聖靈,進入我們生命的深處,有聖靈膏油,才可為主工作。聖靈若不領先,我們的事奉也無永存的價值可言,更不會榮神益人。 (七)我們生活中每個動作必須向著神,有馨香之氣(乳香)。在基督凱旋的行列中,我們要持著香——在思想言行上都充滿著愛與頌贊。 (八)乳香說明禱告,「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言語。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思想你的話語」(詩一一九147~ 148)。 (九)乳香也說明復活,「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十五20~22)。 【利二2】「帶到亞倫子孫作祭司的那裡;祭司就要從細麵中取出一把來,並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然後要把所取的這些作為紀念,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呂振中譯〕「帶到亞倫子孫做祭司的那裏;祭司要從細麵中取出一把來,也取它的一些油、連它所有的乳香,都燻在祭壇上做它的表樣、做怡神的香氣之火祭、獻與永恆主。」 〔原文字義〕「帶到」進入,進來;「取」用手包住或抓住;「一把(原文雙字)」手掌,拳頭(首字);充滿(次字);「所有的」(原文無此字);「馨」安靜,舒坦;「香」香氣,氣味;「火祭」用火獻的祭。 〔文意註解〕「帶到亞倫子孫作祭司的那裡」:舊約時代,任何祭物都不能私自獻上,都必須帶到祭司那裡。新約時代,所有的信徒都是君尊的祭司(參彼前二9)。 「祭司就要從細麵中取出一把來」:『取出一把』意指充滿手掌。這一把細麵作為全部細麵的代表,獻上給神,所餘的則供給祭司做食物(參3節)。 「然後要把所取的這些作為紀念,燒在壇上」:若獻祭者本身為祭司,所有供物都要全然燒在壇上(參六23);其他的人則要從細麵(穀物磨成的麵粉)中取一部分,加上所有的乳香,獻上作為『紀念』(參2節),剩下的則作為祭司們的食物(參2~3,9~10,15~16節)。 「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馨香』指聞起來會覺得心曠神怡、心平氣和的氣味。『火祭』指經過火燒的一種獻祭;在任何的獻祭中,凡把全部或一部分供物燒在壇上的,都稱為火祭。 〔靈意註解〕「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表徵耶穌基督一生全然為神而活,是神所喜悅的愛子(太三17)。 〔話中之光〕(一)要讓基督的柔細生命和性情(細麵),充滿我們手中的作為(取出一把),又讓聖靈(由)調和在其中,再加上基督死而復活的馨香(乳香),就必蒙神的悅納和眾人的喜悅。 (二)主耶穌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 【利二3】「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 〔呂振中譯〕「素祭中的餘留部分要歸於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永恆主的火祭中之至聖的。」 〔原文字義〕「所剩的」剩下,留下來;「歸給」(原文無此字);「至聖(原文雙同字)」分別,神聖。 〔文意註解〕「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亞倫和他的子孫』祭司是世襲制度,大祭司和祭司都出自亞倫的後代家族。 「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供物中有『聖的』,如平安祭的供物;有的是『至聖的』,如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和陳設餅。『至聖的』意指分別出來歸於神;素祭所餘的雖歸給祭司享用,但它們仍為『至聖的』,故只可在聖所吃,不能攙酵和雜物,也不能給祭司的家屬吃(參民十八9~10)。 〔靈意註解〕「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3,10節):亞倫和他的子孫表徵愛神、事神的信徒;全句表徵基督是信徒的生命之糧(約六35)。 「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3,10節):表徵信徒不可將享受基督視為平凡。 〔話中之光〕(一)「火祭中為至聖」說出唯有經過火的焚燒才算為至聖;火的焚燒雖然叫人覺得痛苦難受,卻能使人發出芳香的氣味,討神喜悅。 【利二4】「“若用爐中烤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餅,或是抹油的無酵薄餅。」 〔呂振中譯〕「『若獻手提爐子裏烤的素祭為供物,你就要用無酵的細麵將油調和的哈拉餅,或是抹上油的無酵薄餅。」 〔原文字義〕「爐」火爐;「烤的物」火烤的東西;「調」攙和,混合;「抹」塗抹。 〔文意註解〕「若用爐中烤的物為素祭」:『用爐中烤』以生麵粉為材料作素祭,有三種不同的廚具,第一種乃是本節的爐子。它是用泥土製作的罐形瓦爐,可以移動,先將爐子燒熱,再將揉成型的生麵餅放在爐中,蓋上蓋子,烤成脆餅。 「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餅」:這是上述用爐烤成脆餅的材料作法,將磨細的生麵粉調和橄欖油,揉成生麵餅,再放入爐中烘烤。 「或是抹油的無酵薄餅」:這另一種烤餅,將揉好的生麵餅,攤開成薄餅狀,在外層抹上橄欖油,貼在爐上烤。 以上兩種餅均不可放進酵粉,故稱無酵細麵餅或無酵薄餅。 〔靈意註解〕「爐中烤的物…鐵鏊上做的…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4,5,7節):表徵耶穌基督一生受盡各種各樣的苦難,都是為著神的。 「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餅,或是抹油的無酵薄餅」(4,15節):調油和抹油表徵聖靈的調和與塗抹,無酵表徵聖潔無罪污,細麵餅表徵生命的供應,薄餅易碎,表徵同情體恤。 〔話中之光〕(一)天父往往讓祂的兒女受到嚴厲的考驗,因為這是造就人最好的方法,讓我們能更有效的服事祂。 (二)「祂如煉金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祂必坐下如煉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瑪三2~3)。 (三)金屬越貴重,化煉越費力;老練的化煉者是一直坐在爐鍋旁邊,從不走開的,惟恐熱度一高就會叫金屬受損。他把最後的渣滓從面上撇去;一看見他自己的臉從其上反照出來,他就立刻把爐火熄滅。 (四)主曾警戒祂的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太十六6)。法利賽人的酵乃是假冒為善,缺乏生命的儀文。撒都該人的酵乃是物質主義,或世俗的情慾,它一向排斥超然的事。 (五)保羅說到「惡毒與邪惡的酵」,它與「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恰好相反(林前五8)。這類酵都含有腐敗的影響,我們要嚴加排斥。 【利二5】「若用鐵鏊上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 〔呂振中譯〕「你的的供物若是在煎盤上作的為素祭,那就該是用油調和的無酵細麵。」 〔原文字義〕「鐵鏊」煎東西的盤或平底鍋。 〔文意註解〕「若用鐵鏊上做的物為素祭」:第二種以生麵粉為材料作素祭的廚具是本節的鐵鏊,它是烙餅用的鐵板。 「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將磨細的生麵粉調和橄欖油,揉成生麵團(不可有酵),再放在鐵鏊上烙成一大塊較厚的烙餅。 〔靈意註解〕「鐵鏊烙的」:用的是中火,表明從人來的難處。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曾經從高天降世為人,取了奴僕的樣式。「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且被稱為「憂患之子」。雅各的兒子們因嫉妒賣了約瑟,同心騙了他廿二年(創卅七章;四十五25~28)。這是鏊上鏊。 (二)人在天然的狀況,是不能發出香氣的。雅各要經過試驗,神說:「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你」(賽四十八10)。 【利二6】「分成塊子,澆上油;這是素祭。」 〔呂振中譯〕「你要把它擘成塊子,澆上油:這是素祭。」 〔原文字義〕「分成」破開,弄碎;「塊子」碎片,少許。 〔文意註解〕「分成塊子,澆上油;這是素祭」:意指將5節所烙成的大塊餅,切成小塊,澆上橄欖油,就是獻祭用的素祭。 〔靈意註解〕「分成塊子,澆上油」:表徵耶穌基督受十字架的破碎,被聖靈稱義。 〔話中之光〕(一)「分成塊子」是主要將你擘開,一塊一塊擘開。我們未接受主作過工的人,都是「完整的」,就是說七稜八角,有鱗有剌的。說話不小心就傷了人,態度上無意中也會傷人。兩三個未受過主對付的人在一起,總是合不來的。 (二)所獻的素祭,不能用生的東西。獻祭的過程,是把細麵加上油,表明聖靈感動的工作;加上乳香,是榮耀歸神,在壇上焚燒,發出馨香之氣,蒙神悅納記念。或作成餅,用爐烤,鏊烘,盤煎,都是要經過火焰的試驗,才可以發出香氣。不成熟的信徒,不能發出蒙神悅納的香氣。 【利二7】「若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油與細麵做成。」 〔呂振中譯〕「你的供物若是淺鍋裏煮的素祭,那就該是細麵合油作的。」 〔原文字義〕「煎盤」燉鍋,平底燉鍋;「做成」做,製作。 〔文意註解〕「若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第三種以生麵粉為材料作素祭的廚具是本節的煎盤,用來煎餅。 「就要用油與細麵做成」:將磨細的生麵粉調和橄欖油,揉成生麵團(不可有酵),再放在煎盤上煎成細麵餅。 〔靈意註解〕「煎盤作的」:用的是大火,表明從魔鬼來的試探。 〔話中之光〕(一)無論爐中烤的,鐵鏊烙的,煎盤作的,都離不了油,都離不了火,而且吃起來各有其不同的味道。施浸約翰見證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祂要用聖靈(油)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 (二)爐中烤的時候人眼看不到,鐵鏊烙和煎盤作則可以看到;主耶穌所受的苦有隱藏的一面,也有顯明的一面。外面有敵人的拒絕、反對、攻擊,和最後的棄絕;靈裏有撒但的試探和磨折;心裏更為被罪壓傷的人憂傷,又為將要背負的十字架所受痛苦如同煎灼一般充滿了祂整個的生活,直到被釘在十字架上,氣絕而死。 【利二8】「要把這些東西做的素祭帶到耶和華面前,並奉給祭司,帶到壇前。」 〔呂振中譯〕「你要將這些東西作的素祭帶到永恆主面前,交〔或譯:供獻〕給祭司,讓他拿到祭壇前。」 〔原文字義〕「帶到」進入,進來;「奉給」靠近,接近,到達。 〔文意註解〕「要把這些東西做的素祭帶到耶和華面前」:意指無論是爐子、鐵鏊或煎盤所製成的細麵餅,都要帶到聖所內神面前。 「並奉給祭司,帶到壇前」:意指奉上交給祭司,帶到祭壇前。 〔靈意註解〕「要把…素祭帶到耶和華面前,…取出作為紀念的,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8~9,16節):表徵耶穌基督至終為世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蒙神悅納。 〔話中之光〕(一)細麵在經過或烤,或貼,或煎(4~7節)之後,性質就會完全改變。同樣,神的子女從母腹中帶來的品性也要因神的恩惠而完全更新變化。屬神的人要經過被烤、被貼、被煎之後而成為完全。 (二)基督徒的人格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要不斷地棄掉自己的血氣,在各方面不斷地長進,這樣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覺察到自己已經是耶穌的門徒,已經開始成熟起來。 【利二9】「祭司要從素祭中取出作為紀念的,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呂振中譯〕「祭司要從這素祭中把它的表樣部分取出來、燻在祭壇上、做怡神香氣之火祭、獻與永恆主。」 〔原文字義〕「取出」升高,高舉;「馨」安靜,舒坦;「香」香氣,氣味;「火祭」用火獻的祭。 〔文意註解〕「祭司要從素祭中取出作為紀念的,燒在壇上」:『作為紀念』指不是供祭司享用的,而是獻上給神享用的那一部分(參2節);『燒在壇上』指在祭壇上完全焚燒。 「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請參閱2節末句註解。 【利二10】「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 〔呂振中譯〕「素祭中的餘留部分要歸於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永恆主的火祭中之至聖的。」 〔原文字義〕「所剩的」剩下,留下來;「歸給」(原文無此字);「至聖(原文雙同字)」分別,神聖。 〔文意註解〕「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意指素祭所剩餘的部份歸給祭司享用。 「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請參閱3節末句註解。 〔靈意註解〕「 〔話中之光〕(一)素祭只焚燒一部份,所剩下的作為祭司的日用食糧,這表明神顧念祂的僕人。主耶穌經歷了十字架的苦難,以致於祂能成為神的食物和我們的食物。 【利二11】「“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因為你們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當作火祭獻給耶和華。」 〔呂振中譯〕「『凡你們獻與永恆主的素祭、都不可用發酵物作的,因為一點酵、一點蜜、你們都不可燻做火祭來獻與永恆主。」 〔原文字義〕「獻給」靠近,接近,到達;「有酵」帶酵;「一點酵」酵母。 〔文意註解〕「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都不可有酵」:『不可有酵』除了有特殊意義的感謝祭和七七節搖祭(參七13;二十三17)可以加酵之外,其他一切的素祭都不可有酵。 「因為你們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當作火祭獻給耶和華」:『一點蜜』古時有用蜜做酵素,故它和酵同樣當為不潔;這裡不是說不可將酵和蜜混起來焚燒,而是說不可有一點點的酵和蜜。 〔靈意註解〕「不可燒…一點蜜」:蜜是天然發甜的,無蜜預表基督只有神的美好而沒有自己天然的美好。 〔話中之光〕(一)素祭為甚麼不可用酵呢?酵是一種真菌,能使麵團發起來,亦會使它發霉變壞,所以預表罪。酵在麵團裡發起來,有如罪在生命中漸長。一點點的酵怎樣使全團麵發起來,照樣,一點點的罪也能敗壞人的一生。 (二)主耶穌用比喻說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警戒門徒(參太十六6;可八15),要提防這些人的有害教導。 (三)「素祭」乃是出自人手的操作,田園的結實,其間經過耕耘、碾磨與調製,都是預表我們在神面前擺上的事奉。神要求完全的事奉,因此,不容有酵摻入。何以故?因為「酵」本身含有腐敗的性質,它所產生的影響,就是腐敗。無論何時任其介入,就會引致分解與潰爛。不僅是禮物,即使是行動,也不可摻入腐敗的成分。 (四)蜜是天然的甜,出於人的甜蜜,不能發生屬天的香氣;酵在麵中,會使麵膨脹,無論是受苦發怨言,或在另一方面,誇張自己,都是神所不喜悅的。 (五)「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酵表徵驕傲與自我。蜜只是外表的虛榮與意欲,所以這兩樣不可放在素祭上。 (六)蜜卻是因熱度便發酵而變酸。這表明天然的人雖有愛心,但經不起試驗。惟有耶穌藉著聖靈住在人裡面,而叫人發生的愛,乃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利二12】「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只是不可在壇上獻為馨香的祭。」 〔呂振中譯〕「做上好的供物、倒可以將這東西獻與永恆主;但要上祭壇燔燒、做怡神之香氣嘛,這種東西是不用的。」 〔原文字義〕「獻給」靠近,接近,到達;「初熟的」最先的,最好的;「供物」奉獻,奉獻物。 〔文意註解〕「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這些物』指酵和蜜;『初熟的供物』指收割時最先成熟的麥子和果實等農產物,包括蜜在內(參代下三十一5)。 「只是不可在壇上獻為馨香的祭」:意指不可作為『馨香的火祭』。關於『馨香的火祭』可參閱2節註解。 〔靈意註解〕「不可有酵…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11~12節):表徵耶穌基督全然無罪(無酵),全然沒有天然(蜜)的成分。 「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酵和蜜表徵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人天然分辨的能力必須先經過神的對付,然後才可使用。 【利二13】「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 〔呂振中譯〕「凡你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你的素祭上、你的神立約之鹽、是不可讓它缺少的;你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着鹽而獻上。」 〔原文字義〕「調和」加鹽,調味;「立約」契約,結盟,保證。 〔文意註解〕「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鹽』有防腐作用,所有祭品都要加上鹽,表示神與以色列人的盟約是永恆不渝的。 「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配鹽的理由如上句的註解。 〔靈意註解〕「用鹽調和」:鹽不會廢壞,預表永遠之約(民十八19;代下十三5)。 「要用鹽調和…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13節):鹽表徵持久不變的能力,配鹽而獻表徵基督十字架的功效歷久彌新。 〔話中之光〕(一)你們的言語常帶著和氣,如同有鹽調和。耶穌的話滿有恩慈與誠實,完全純淨,永遠不朽,阻止世上的罪惡。我們要將口舌奉獻給祂。 (二)獻上素祭要用鹽調和,是要他們記住自己與神所立的約。鹽是神在人的生命之中運行的美好標誌,因為它滲入、保存人的生命,亦有助醫治疾病。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積極的參與,你要讓祂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充滿你的生命,保守你不受邪惡世界所傷害,醫治你的罪惡與軟弱。 【利二14】「若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當作初熟之物的素祭。」 〔呂振中譯〕「若將首熟物做素祭獻與永恆主,你要獻上火焙了的青穗子、軋了的新穀子、做首熟物的素祭。」 〔原文字義〕「初熟之物」初熟的果子;「烘了」烘,烤;「禾穗子」初熟青嫩的大麥穀穗;「軋了」壓碎;「新穗子」新穀,園裡的產物。 〔文意註解〕「若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獻初熟之物』指在收割節當獻之物(參二十三10)。 「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當作初熟之物的素祭」:『烘了的禾穗子』指初熟的青嫩禾穗子要先烘烤,然後才能磨成粉;『軋了的新穗子』指經烘烤過的禾穗子,用手磋成分開的穀粒。 〔靈意註解〕「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14,16節):初熟之物表徵基督復活成了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23)。 「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烘和軋表徵十字架的對付;全句表徵信徒須經過十字架的對付,使復活的生命達於成熟,方能為神所用。 〔話中之光〕(一)如烘了或軋了的新穗子──勞苦的果效。神使之長成的,您該先獻上。經上說:「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箴三9 )。 【利二15】「並要抹上油,加上乳香;這是素祭。」 〔呂振中譯〕「你要加上油,放上乳香;這是素祭。」 〔原文字義〕「抹上」給,置,放;「加上」放,設立。 〔文意註解〕「並要抹上油,加上乳香;這是素祭」:『抹上油』指在經過烘烤並磋開的穀粒上抹油;『加上乳香』使焚燒時發出馨香之氣。 〔靈意註解〕「抹油」表徵聖靈的塗抹;「加上乳香」表徵耶穌基督受苦所發的香氣。 【利二16】「祭司要把其中作為紀念的,就是一些軋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並所有的乳香,都焚燒,是向耶和華獻的火祭。”」 〔呂振中譯〕「祭司要將其中的表樣部分、就是其中一些軋了的穀子和一些油、連所有的乳香、都燻做火祭獻與永恆主。」 〔原文字義〕「焚燒」燒祭物。使冒煙。 〔文意註解〕「祭司要把其中作為紀念的」:『作為紀念』請參閱9節首句註解。 「就是一些軋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並所有的乳香,都焚燒」:『軋了的禾穗子』請參閱14節『軋了的新穗子』註解;『油…乳香』請參閱15節註解。 「是向耶和華獻的火祭」:『火祭』指經火焚燒的祭。 〔靈意註解〕「把其中作為紀念的,就是一些軋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並所有的乳香,都焚燒,是向耶和華獻的火祭」:表徵耶穌基督至終為世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蒙神悅納。 叁、靈訓要義 【獻素祭】 一、「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1節):素祭預表耶穌基督無罪的人性,完美無瑕疵的活在神面前。 二、「要用細麵澆上油」(1節):細麵表徵純潔、柔細的性格,油預表聖靈;細麵澆上油耶穌基督被聖靈所膏,滿有神、人二性。 三、「加上乳香」(1,15節):表徵耶穌基督受苦所發的香氣。 四、「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2節):表徵耶穌基督一生全然為神而活,是神所喜悅的愛子(太三17)。 五、「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3,10節):亞倫和他的子孫表徵愛神、事神的信徒;全句表徵基督是信徒的生命之糧(約六35)。 六、「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3,10節):表徵信徒不可將享受基督視為平凡。 七、「爐中烤的物…鐵鏊上做的…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4,5,7節):表徵耶穌基督一生受盡各種各樣的苦難,都是為著神的。 八、「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餅,或是抹油的無酵薄餅」(4,15節):調油和抹油表徵聖靈的調和與塗抹,無酵表徵聖潔無罪污,細麵餅表徵生命的供應,薄餅易碎,表徵同情體恤。 九、「分成塊子,澆上油」(6節):表徵耶穌基督受十字架的破碎,被聖靈稱義。 十、「要把…素祭帶到耶和華面前,…取出作為紀念的,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8~9,16節):表徵耶穌基督至終為世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蒙神悅納。 十一、「不可有酵…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11~12節):表徵耶穌基督全然無罪(無酵),全然沒有天然(蜜)的成分。 十二、「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12節):酵和蜜表徵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人天然分辨的能力必須先經過神的對付,然後才可使用。 十三、「要用鹽調和…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13節):鹽表徵持久不變的能力,配鹽而獻表徵基督十字架的功效歷久彌新。 十四、「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14,16節):初熟之物表徵基督復活成了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23)。 十五、「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14節):烘和軋表徵十字架的對付;全句表徵信徒須經過十字架的對付,使復活的生命達於成熟,方能為神所用。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利未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利未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