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第九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祭司的職任:使神悅納人】 一、祭司獻祭前的準備(1~7節) 二、先為自己獻贖罪祭(8~11節) 三、次獻燔祭(12~14節) 四、後為百姓獻贖罪祭、素祭、燔祭和平安祭(15~22節) 五、有神的榮光向眾民顯現,降火燒盡燔祭(23~24節) 貳、逐節詳解 【利九1】「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亞倫和他兒子,並以色列的眾長老來,」 〔呂振中譯〕「到了第八天,摩西將亞倫和他兒子們、跟以色列眾長老都召了來;」 〔原文字義〕「召」召喚,召集;「長老」老人,長者。 〔文意註解〕「到了第八天」:就是守七天的承接聖職之禮後翌日。 「摩西召了亞倫和他兒子,並以色列的眾長老來」:意味著要讓剛完成承接聖職之禮的祭司,在以色列的眾長老面前,開始盡職獻祭。 〔靈意註解〕「第八天」:表徵在復活裡事奉。 「摩西召了…以色列的眾長老來」:表徵眾長老作見證。 〔話中之光〕(一)興奮過後,人的稱讚、欣羡過後,人要記得獻祭親近神。 【利九2】「對亞倫說:“你當取牛群中的一隻公牛犢作贖罪祭,一隻公綿羊作燔祭,都要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 〔呂振中譯〕「對亞倫說:『你要取一隻公牛犢、就是小公牛、做解罪祭,一隻公綿羊做燔祭,都要完全沒有殘疾的,牽到永恆主面前。」 〔原文字義〕「取」拿,帶著;「牛犢(原文雙字)」兒子(首字);小牛(次字);「沒有殘疾」完全的,健全的。 〔文意註解〕「對亞倫說:你當取牛群中的一隻公牛犢作贖罪祭,一隻公綿羊作燔祭」:『一隻公牛犢作贖罪祭』為贖大祭司本人的罪(參8節),因他一人的罪,連累眾百姓也陷在罪惡裡(參四3);大祭司須先為他自己贖罪,然後才能為百姓贖罪。『一隻公綿羊作燔祭』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 「都要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沒有殘疾』原文是從頭到底(形容詞),就是完全的意思;『獻在耶和華面前』將無殘疾的祭牲全然焚燒獻給神,目的乃是要蒙神悅納。 〔靈意註解〕「當取…牛...羊」(2~4節):準備祭牲,表徵不可空手前來朝見。 【利九3】「你也要對以色列人說:‘你們當取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又取一隻牛犢和一隻綿羊羔,都要一歲、沒有殘疾的,作燔祭,」 〔呂振中譯〕「對以色列人、你也要說:”你們要取一隻公山羊做解罪祭,又取一隻牛犢和一隻綿羊羔、都要一歲以內、完全沒有殘疾的、做燔祭,」 〔原文字義〕「公山羊(原文雙字)」山羊(首字);毛茸茸的,公山羊(次字)。 〔文意註解〕「你也要對以色列人說:你們當取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以色列人』指眾百姓,這裡的贖罪祭是為全體神的選民。 〔靈意註解〕「又取一隻牛犢和一隻綿羊羔,都要一歲、沒有殘疾的,作燔祭」:『一歲』表徵富有生命力;『沒有殘疾』表爭健全;『作燔祭』表徵為神而活。 【利九4】「又取一隻公牛,一隻公綿羊作平安祭,獻在耶和華面前,並取調油的素祭,因為今天耶和華要向你們顯現。’」 〔呂振中譯〕「又取一隻公牛和一隻公綿羊做平安祭,祭獻在永恆主面前;並取用油調和的素祭;因為今天永恆主要向你們顯現。”』」 〔原文字義〕「獻」宰殺祭牲,獻祭;「面前」臉,面;「調」攙合,混和;「顯現」被看見,顯示。 〔文意註解〕「又取一隻公牛,一隻公綿羊作平安祭,獻在耶和華面前」:『平安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表示「和好」或「福祉」。此祭為一私人的獻祭,所獻的可為感謝、還願或甘心獻的(七15~16),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並藉此顯明神與人及人與鄰舍的和諧關係。 「並取調油的素祭,因為今天耶和華要向你們顯現」:『素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含有禮物或貢物的意味,是一種自願的獻祭,敬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也間接供應祭司們生活所需的食物。 〔靈意註解〕「平安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表示「和好」或「福祉」。此祭為一私人的獻祭,所獻的可為感謝、還願或甘心獻的(七15~16),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並藉此顯明神與人及人與鄰舍的和諧關係。 「並取調油的素祭」;表徵聖靈所充滿的神、人二性。「素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含有禮物或貢物的意味,是一種自願的獻祭,敬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也間接供應祭司們生活所需的食物。 【利九5】「於是他們把摩西所吩咐的,帶到會幕前;全會眾都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面前。」 〔呂振中譯〕「於是他們把摩西所吩咐的帶到會棚前;全會眾都走近前來,站在永恆主面前。」 〔原文字義〕「近前來」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於是他們把摩西所吩咐的,帶到會幕前」:指第八天所要獻的祭牲和祭物,當日共有四種祭須獻: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和素祭,其中的贖罪祭,一隻公牛犢是為祭司(參2節),一隻公山羊是為全會眾(參3節)。 「全會眾都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近前來觀禮並作見證。 〔靈意註解〕「全會眾都近前來」:表徵祭司所服事的對象。 【利九6】「摩西說:“這是耶和華吩咐你們所當行的;耶和華的榮光就要向你們顯現。”」 〔呂振中譯〕「摩西說:『這是永恆主所吩咐你們的事;你們要行,永恆主的榮耀就要向你們顯現。』」 〔原文字義〕「當行的」工作,行事,遵行;「榮光」榮耀,尊榮,富足。 〔文意註解〕「摩西說:這是耶和華吩咐你們所當行的」:表明所獻的各種祭,乃是遵行神的吩咐。 「耶和華的榮光就要向你們顯現」:意指只要行所當行的獻祭之後,就蒙神喜悅,且以榮光的顯現為印證。 〔話中之光〕(一)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給我們顯明了獻祭的根本不在於儀式,而在於順服。 (二)祭司不能添加自己的想法、意念或旨意,只能順從神的吩咐。說到摩西,無論是學問、經驗,還是屬靈的經歷都非常突出。但是,他從不按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去做,只順從神的話語。每當遇到困難時,就俯伏在神面前求問神的旨意,並且明白神的旨意就順從,將神的話語視為最高權威。一旦神發命令,順從毫不遲延。 (三)神的話語不需要我們的想法和意思;教會不是借著人的理性和常識,而是因著信進入的。對神的話語以絕對的順從和阿們響應,並遵從,就能理解神的話,看到神的能力,並能得到所應許的。 【利九7】「摩西對亞倫說:“你就近壇前,獻你的贖罪祭和燔祭,為自己與百姓贖罪,又獻上百姓的供物,為他們贖罪,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 」 〔呂振中譯〕「摩西對亞倫說:『你走近祭壇前,獻你的解罪祭和燔祭,為你自己和你的家〔或譯:和人民〕行除罪禮;也獻人民的供物、為他們行除罪禮,照永恆主所吩咐的。』」 〔原文字義〕「就近」靠近,接近;「獻」工作,行事,遵行。 〔文意註解〕「摩西對亞倫說:你就近壇前,獻你的贖罪祭和燔祭」:『你的』表明這個贖罪祭和燔祭是專為大祭司而獻的。 「為自己與百姓贖罪」:意指為大祭司贖罪,也就是為百姓贖罪,因大祭司是百姓的代表,他有罪即表示百姓有罪,他蒙贖罪即表示百姓蒙贖罪。 「又獻上百姓的供物,為他們贖罪,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這裡表示百姓仍須為全會眾獻上贖罪祭和燔祭(參3節)。 〔靈意註解〕「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表徵遵行神的旨意。 「耶和華的榮光就要向你們顯現」:表徵神悅納如此的事奉。 〔話中之光〕(一)一個事奉主的人,一面要將罪對付清楚,一面要奉獻,完全歸給神。 【利九8】「於是,亞倫就近壇前,宰了為自己作贖罪祭的牛犢。」 〔呂振中譯〕「於是亞倫走近祭壇前,宰了為自己做解罪祭的牛犢。」 〔原文字義〕「壇」祭壇;「宰」屠宰,擊打。 〔文意註解〕「於是,亞倫就近壇前,宰了為自己作贖罪祭的牛犢」:這是指為大祭司自己獻贖罪祭。 〔靈意註解〕「為自己作贖罪祭的牛犢」(8~11節):表徵先為自己贖罪。 〔話中之光〕(一)作為屬靈領袖的,實在要自己先親近神,保持與神良好關係,才能幫助他人。 (二)先獻贖罪祭。雖然過去七天,已作過了,但是就職過後,更是不可忘記。要儆醒在神面前,省察自己,保守自己不失腳,這樣作祭司才與身份相稱。 (三)祭司在擔當這尊貴的事工之前,必須先為自己獻贖罪祭和燔祭,即與神的關係是首位的,然後是事工。這是我們通過利未記得到的寶貴教訓。主的工人中有太多的人因過分忙於事工,而忘記鑒察自己的時候太多了。無論如何,建立與神的正確關係比什麼都更重要,與主的關係永遠先於事工。 【利九9】「亞倫的兒子把血奉給他,他就把指頭蘸在血中,抹在壇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壇腳那裡。 」 〔呂振中譯〕「亞倫的兒子們把血遞給他,他就把指頭蘸在血裏,抹在祭壇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祭壇腳那裏;」 〔原文字義〕「奉給」靠近,接近;「蘸在」蘸,浸入;「抹在」給,置,放;「倒在」澆灌,倒出。 〔文意註解〕「亞倫的兒子把血奉給他,他就把指頭蘸在血中,抹在壇的四角上」:先潔淨壇,才能在壇上獻祭;而壇的四角表徵救贖的能力(參出二十七2)。 「又把血倒在壇腳那裡」:抹血後所剩下的血,倒在壇的腳那裡,表示整座祭壇分別為聖。 【利九10】「惟有贖罪祭的脂油和腰子,並肝上取的網子,都燒在壇上,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呂振中譯〕「至於解罪祭中的脂肪跟腰子、和肝上的附屬物、他都燻在祭壇上:照永恆主所吩咐摩西的。」 〔原文字義〕「網子」肝開口處的肥脂;「燒」使冒煙。 〔文意註解〕「惟有贖罪祭的脂油和腰子,並肝上取的網子,都燒在壇上」:『脂油』即指肥肉,是牲畜體內最肥美上好的部分,要燒在壇上歸神享用;『腰子』雖非脂油,但要和脂油同燒;『肝上的網子』或作「肝葉」,乃指肝上的脂油,其狀似網。 「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意指上述這一切獻祭的程序,都是遵照神吩咐摩西的話而行。 【利九11】「又用火將肉和皮燒在營外。」 〔呂振中譯〕「那肉和皮、他卻在營外用火去燒。」 〔原文字義〕「營」營地,營盤。 〔文意註解〕「又用火將肉和皮燒在營外」:本來祭司可以享用贖罪祭牲的皮(參七8),又可以在聖處吃祭肉(參七6);然而為祭司自己所獻的,必須完全燒掉。 【利九12】「亞倫宰了燔祭牲,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 〔呂振中譯〕「亞倫宰了燔祭牲,亞倫的兒子們將血遞給他,他就潑在祭壇的四圍。」 〔原文字義〕「燔祭牲」燔祭;「遞給」找到,到達;「灑在」投,擲。 〔文意註解〕「亞倫宰了燔祭牲」:繼獻贖罪祭之後,就是為他自己獻燔祭(參2節)。 「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燔祭牲須先放掉血,才能切塊;而血則須灑在壇的周圍(參一5)。 〔靈意註解〕「把燔祭…燒在壇上」(12~14節):表徵為神而活。 〔話中之光〕(一)祭司開始正式工作,他要再獻上自己,完全的把自己獻在壇上,這樣在神面前才能成為馨香的火祭,被神悅納。事奉神到底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祭司時時記得獻上自己,不然,他的事奉在神面前難以成為馨香。 【利九13】「又把燔祭一塊一塊地、連頭遞給他,他都燒在壇上;」 〔呂振中譯〕「他們又把燔祭一塊一塊地連頭遞給他,他都燻在祭壇上。」 〔原文字義〕「一塊一塊」一塊,一片;「遞給」找到,到達。 〔文意註解〕「又把燔祭一塊一塊地、連頭遞給他,他都燒在壇上」:祭肉切塊是為方便全然焚燒。 【利九14】「又洗了臟腑和腿,燒在壇上的燔祭上。」 〔呂振中譯〕「又洗了臟腑和腿,燻在祭壇上燔祭品上面。」 〔原文字義〕「臟腑」內臟,當中,內部。 〔文意註解〕「又洗了臟腑和腿,燒在壇上的燔祭上」:燔祭牲的內臟和腿部在焚燒之前,必須先用水洗過(參一9)。 【利九15】「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給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宰了,為罪獻上,和先獻的一樣;」 〔呂振中譯〕「他把人民的供物獻上,把那給人民做解罪祭的公山羊宰了,獻為解罪祭,和首先的一樣。」 〔原文字義〕「供物」奉獻,奉獻物;「為罪」錯過目標,未中的,犯罪;「獻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給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供物』即祭牲;獻完燔祭之後,接著獻為全會眾贖罪的贖罪祭。 「為罪獻上,和先獻的一樣」:意指跟為祭司自己的罪而獻的贖罪祭(參8~11節)一模一樣。 〔靈意註解〕「給百姓作贖罪祭…,為罪獻上,也奉上燔祭」(15~16節):表徵次為眾人贖罪,帶領眾人為神而活。 〔話中之光〕(一)祭司要為百姓獻祭,也要提醒他們獻祭,好叫百姓記得常與神親近,保持與神良好關係。 【利九16】「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獻。」 〔呂振中譯〕「他也燔祭,按照典章而行。」 〔原文字義〕「照例」慣例,規矩,合宜。 〔文意註解〕「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獻」:接著,是為全會眾獻燔祭,按照現燔祭的條例而行(參一章)。 【利九17】「他又奉上素祭,從其中取一滿把,燒在壇上;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 〔呂振中譯〕「又把素祭獻上,從其中取一滿把來、燻在祭壇上: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的。」 〔原文字義〕「素祭」禮物,貢物;「一滿把」手掌;「以外」除…之外,分開。 〔文意註解〕「他又奉上素祭,從其中取一滿把,燒在壇上」:再接下去,就是獻素祭;『一滿把』指用手抓取滿滿的一把細麵(參二2)。 「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意指獻完燔祭之後,便接著獻素祭。 〔靈意註解〕「他又奉上素祭」:表徵供應靈糧,使神和人都得著滿足。 〔話中之光〕(一)獻素祭講到神兒女屬靈生命的情形,到底他們在神面前屬靈生命是否真正有長進,生命是否越來越像主自己? (二)領袖的職分是自然顯明出來的,不是輪流公平擔當的。可以說領袖是掙來的,絕不是按立來的。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生命就該活出什麼樣子的領袖度量來。 【利九18】「亞倫宰了那給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綿羊。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 」 〔呂振中譯〕「亞倫宰了那給人民做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綿羊,亞倫的兒子們把血遞給他,他就潑在祭壇的四圍;」 〔原文字義〕「遞給」找到,到達;「灑在」投,擲。 〔文意註解〕「亞倫宰了那給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綿羊」:再接下去,就是獻平安祭(參4節)。 「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獻平安祭先宰殺祭牲,灑血在壇的周圍。 〔靈意註解〕「那給百姓作平安祭,…把脂油燒在壇上,胸和右腿…當作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18~21節):表徵將最好的(脂油)獻給神,使眾人在基督的愛心(胸)和力量(腿)裡享受神與人的平安(平安祭)。 〔話中之光〕(一)獻平安祭,特別講到神兒女和主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不是正常、是不是活在和好、平安的裡面。當我們去看望弟兄姊妹或是他們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怎樣服事他們,把他們帶回到跟主之間那個和平、和睦的關係裡面。 【利九19】「又把公牛和公綿羊的脂油、肥尾巴,並蓋臟的脂油與腰子,和肝上的網子,都遞給他;」 〔呂振中譯〕「又把公牛的脂肪和公綿羊的脂肪、肥尾巴、蓋臟腑的脂肪、兩個腰子、和肝的附屬物、都遞給他;」 〔原文字義〕「蓋」覆蓋物。 〔文意註解〕「又把公牛和公綿羊的脂油、肥尾巴」:這是指靠近脊骨處的脂油和整條肥尾巴(參三9)。 「並蓋臟的脂油與腰子,和肝上的網子,都遞給他」:『網子』是脂油的一種:其他請參閱10節註解。 【利九20】「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燒在壇上。」 〔呂振中譯〕「他們把脂肪放在胸上,亞倫就把脂肪燻在祭壇上;」 〔原文字義〕「放在」放置,設立。 〔文意註解〕「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燒在壇上」:在燒脂油以前,先把脂油放在胸上。 【利九21】「胸和右腿,亞倫當作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呂振中譯〕「至於胸和右腿、他卻當作搖獻物,搖在永恆主面前:照摩西所吩咐的。」 〔原文字義〕「搖祭」搖祭,搖擺,揮動;「搖一搖」(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胸和右腿,亞倫當作搖祭」:平安祭中有搖祭和舉祭,胸是為搖祭,右腿是為舉祭(參出二十九27),此處不知何故,僅提搖祭。 「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搖一搖』指按水平方向前後擺動。 【利九22】「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他獻了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了。」 〔呂振中譯〕「亞倫向人民舉手,給他們祝福;他舉行了解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 〔原文字義〕「舉」舉起,高舉;「祝福」祝福,屈膝。 〔文意註解〕「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舉手』是禱告的手勢(參出九29),亞倫為百姓求神賜福給他們。 「他獻了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了」:這三種祭是為全會眾所獻的(參15~21節)。 〔靈意註解〕「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為眾人代禱,求神賜福。 〔話中之光〕(一)主召我們作他的兒女,是為了賜福給我們。聖徒是叫別人因你得福的人,聖徒身上只有福,沒有咒詛,因此,我們作為有君尊的祭司要祝福別人。 (二)我們尤其要為我們的鄰舍獻上祝福和代求,因為神借著禱告進行祂的救贖事工;借著禱告行神蹟。若沒有禱告就看不到神能力的彰顯。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我們越是要為我們的家庭、教會、社會、國家獻上祝福的禱告和中保的禱告。 (三)為別人祈求祝福是聖徒的特權,因此聖徒不能有咒詛、辱駡和惡毒。即使別人辱駡我,誹謗我,忌恨我,我也要為他們祝福,聖徒即使到了怒不可揭、傷心至極的地步,也不能咒詛別人,即使那人是當受咒詛的,也要給他祝福。 【利九23】「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 〔呂振中譯〕「摩西亞倫進了會棚,又出來給人民祝福;永恆主的榮耀向眾民顯現。」 〔原文字義〕「榮光」(原文無此字);「眾民(原文雙同字)」百姓,人民。 〔文意註解〕「摩西、亞倫進入會幕」:『進入會幕』就是進入聖所,而不是至聖所;據猶太人的傳說,這是摩西最後一次進入會幕,也是亞倫首次進入會幕,在那裡摩西交代亞倫有關大祭司在會幕內的事宜,並且在香壇上點香禱告,求神顯出榮光給以色列會中看見。 「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耶和華的榮光』指神臨在所發出的榮耀光輝(參來一3;出四十34)。 〔靈意註解〕「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表徵神的臨在。 〔話中之光〕(一)神的僕人,不論先知或祭司,都沒有權柄賜人祝福,除非他們從與神直接的交通中領受這一權柄。在我們能以出來祝福百姓之先,必須進入與神相會的所在。只有當我們在聖所裏,藉著敬拜、安靜,以及在神的悅納裏事奉,我們纔能在營裏,藉著工作、話語來供應人,來服事人。 (二)然而,我們常會陷入一種危險中,就是容讓服事人的熱切,干擾我們與神之間的交通,終致遭遇不幸的失敗。 (三)當祭司與百姓都照神心意獻祭時,神的榮耀就會顯現,人就會更認識神,更敬愛神。 【利九24】「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 〔呂振中譯〕「有火從永恆主面前出來,在祭壇上燒盡了燔祭和脂肪;眾民看見、就大聲歡呼,臉伏於地。」 〔原文字義〕「燒盡」吃,吞噬;「俯伏」仆倒。 〔文意註解〕「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意指神悅納大祭司所獻的燔祭和各種祭的肥美部位。 「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第八天大祭司正式執行獻祭職責,就以全會眾的歡呼敬拜結束。 〔靈意註解〕「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表徵神的悅納。 〔話中之光〕(一)神使火從天上降下,燒盡亞倫所獻的燔祭,顯出祂的大能。以色列百姓看到,就都俯伏敬拜。有人因為未親睹神蹟奇事,就以為世上沒有神;事實上,神在現今的世界動工,跟在摩西的時代一樣。 (二)當眾多信徒積極地事奉祂的時候,祂就不用以超自然的大能,來彰顯祂的權能,祂可以藉著信徒的工作,改變這個世界。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就能領會某些人有信心與愛心的工作,同樣顯示了神超自然的大能。 (三)祭壇上第一次的火是神點的,是從神出來的聖火,又是一道火流(參但七9~10原文)。 (四)水流是神生命的供應,火流是神聖潔性情的要求。神的生命與性情是相連的。凡與神性情相合的,火就來燒──神來悅納。凡與神性情不合的,火也來燒──神來審判。 (五)從這時候起,自天上有一道火流出來,代表神自己,一直把愛神、體貼神、合神心意的人燒了,吃了,成為馨香之氣,而蒙神悅納。 叁、靈訓要義 【祭司的職任:使神悅納人】 一、祭司盡職前的準備(1~7節): 1.「第八天」(1節):表徵在復活裡事奉。 2.「摩西召了…以色列的眾長老來」(1節):表徵眾長老作見證。 3.「當取…牛...羊」(2~4節):準備祭牲,表徵不可空手前來朝見。 4.「並取調油的素祭」(4節);表徵聖靈所充滿的神、人二性。 5.「全會眾都近前來」(5節):表徵祭司所服事的對象。 6.「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7節):表徵遵行神的旨意。 7.「耶和華的榮光就要向你們顯現」(6節):表徵神悅納如此的事奉。 二、祭司當行的事(8~21節): 1.「為自己作贖罪祭的牛犢」(8~11節):表徵先為自己贖罪。 2.「把燔祭…燒在壇上」(12~14節):表徵為神而活。 3.「給百姓作贖罪祭…,為罪獻上,也奉上燔祭」(15~16節):表徵次為眾人贖罪,帶領眾人為神而活。 4.「他又奉上素祭」(17節):表徵供應靈糧,使神和人都得著滿足。 5.「那給百姓作平安祭,…把脂油燒在壇上,胸和右腿…當作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18~21節):表徵將最好的(脂油)獻給神,使眾人在基督的愛心(胸)和力量(腿)裡享受神與人的平安(平安祭)。 6.「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22節):為眾人代禱,求神賜福。 三、神的悅納(23~24節): 1.「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23節):表徵神的臨在。 2.「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24節):表徵神的悅納。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利未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利未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