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全書綜合靈訓要義 【《利未記》書中的基督】 一、五祭所預表的基督: 1.燔祭(一章):基督為我們樂意的、將自己無瑕疪的身體完整無保留的獻給神,甘自順服以至於死,使神滿足,如同馨香之氣。 2.素祭(二章):不需流血,不是預表贖罪,而是預表耶穌在世為人的生活,將身體當作活祭為我們獻上。 3.平安祭(三章):預表基督成就和睦,使人得與神和好。 4.贖罪祭(四章):預表基督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人的罪(單數指罪性),使人在神面前得以稱義。 5.贖愆祭(五至六章):預表基督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人的罪(複數指罪行),使人在神面前得以成聖。 二、各種祭物(一至六章)所預表的基督: 1.牲畜:牛羊牲畜乃代表受造之物中的馴服者,預表基督是順服的(參賽五十三7;腓二8)。 2.牛:預表基督是在神面前又忍耐、又勞苦、又忠心的一位僕人。 3.綿羊:預表基督的柔馴和良善。 4.山羊:預表罪人,指基督『被列在罪犯之中』,為我們『成為罪』。 5.班鳩與雛鴿:預表基督的溫柔、天真,同時也豫表基督為我們成為卑賤、貧窮,因為班鳩、雛鴿都是窮人的祭牲。 6.細麵:預表基督的清潔,精細和無過與不及的品格,也預表基督作我們的糧食。 7.澆上油:油表徵聖靈;澆上油預表耶穌是童貞女馬利亞從聖靈而懷孕的。 8.乳香:預表基督受苦後發出的香氣;表示耶穌的生活,不但滿足了神的心,並且榮耀神。 9.不可有一點蜜:蜜是天然發甜的,無蜜預表基督只有神的美好而沒有自己天然的美好。 10.用鹽調和:鹽不會廢壞,預表基督代贖的功效永遠長存。 三、七個節期(二十三章): 1.逾越節:預表基督是神的羔羊,信徒取用祂的血和肉,得蒙救贖並得著生命之糧的供應。 2.除酵節:預表基督全然聖潔無罪,教會靠著祂成為無酵的新團。 3.初熟節:預表基督從死裏復活作教會初熟的果子。 4.五旬節:預表基督復活帶進聖靈降臨,教會得著能力傳福音並事奉神。 5.吹角節:預表基督再臨時神的號角吹響,已死的信徒復活,還活著的信徒與他們一同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 6.贖罪日:預表基督再臨時,以色列全家悔改得救。 7.住棚節:預表千年國度,得勝的信徒得與基督一同作王掌權,以色列人在彌賽亞國裡享受主的安息。 【五祭的分別】 一、以「祭物」分: 1.獻牛、羊、鳥等祭牲:燔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 2.獻細麵餅供物:素祭。 二、以「目的」分: 1.為討神喜悅:燔祭、素祭、平安祭。 2.為贖罪:贖罪祭、贖愆祭。 三、以「流血與否」分: 1.流血:燔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 2.不流血:素祭。 四、以「享受」分: 1.完全獻給神:燔祭(但祭司可分得皮)。 2.神與祭司分享:素祭、贖罪祭、贖愆祭。 3.獻祭的人也可分享:平安祭。 五、以「馨香」分: 1.馨香的火祭:燔祭、素祭、平安祭。 2.非馨香祭:贖罪祭、贖愆祭。 【從神的觀點看五祭的順序】 一、燔祭:基督受神差遣。 二、素祭:基督在世為人。 三、平安祭:基督成就神人和睦。 四、贖罪祭:基督解決人的罪性。 五、贖愆祭:基督解決人的罪行。 【從人的觀點看五祭的順序】 一、贖愆祭:看見自己的罪行。 二、贖罪祭:看見自己生在罪中。 三、平安祭:看見神與人中間有隔斷的牆。 四、素祭:看見自己遠離了神。 五、燔祭:看見自己是活著的中心。 【從神與人的關係看《利未記》】 一、確立神與人正常的關係(1~7章) 二、分別出來事奉神(8~10章) 三、過聖潔的生活(11~22章) 四、作討神喜悅的人(23~27章)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利未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利未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