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利未記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神的道路──利未記(江守道)

摩西五經之三、利末記——事奉神(陳希曾)

利未記讀經劄記前言   王國顯

利未記讀經記錄前言   蔣繼書

利未記講義            翟輔民

利未記綱要            佚名

最高的領袖            林證耶

利未記                施達雄

利未記逐章查經課程(譚志陽)

 

 

神的道路──利未記(江守道)

 

綱 要

概說

(一)燔祭

(二)素祭

(三)平安祭

(四)贖罪祭

(五)贖愆祭

獻祭的條例

信徒的祭司職份

聖潔

節期

(一)安息日

(二)逾越節

(三)無酵節

(四)初熟節

(五)五旬節

(六)吹角節

(七)贖罪日

(八)住棚節

奉獻的誓願

 

讀經: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供物。」

(利一: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

(利十九: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

(利廿三: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人還特許的願,被許的人要按你所估的價值歸給耶和華。」

(利廿七:12

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在你面前,求你的聖靈將你的話語向我們開啟,好使我們不僅明白並且被引導進入你的真理。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概說

 

我們來到摩西五經的第三卷。在創世記裡我們看見神的心意乃是人,稱作耶穌基督的那個人和那團體的人——那基督。在出埃及記我們看見神的工作就是救贖。利未記說到神的道路——敬拜。在希伯來文的聖經裡,利未記的第一句話是:按著神呼叫。神從聚會的帳幕裡向他的子民說話,他呼叫他們近前來,敬拜並且事奉他。這本利未記是一本律法的書,但它是決定敬拜的律法。有時候,它被稱作祭司手冊,因為祭司們是敬拜和事奉的一班人。

 

利未記這書名是取自利未一名。他是祭司的支派。利未支派被分別出來在會幕裡,後來在聖殿中事奉神。總而言之,利未記這卷書是說到關乎敬拜和事奉的事。但是我們當知道敬拜和事奉並不是分開的兩件事。羅馬書十二章一節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在有些版本裡它說,「這乃是你們屬靈的敬拜」。因為敬拜和事奉乃是一件事的兩面。當說到敬拜,我們多數想到內在的實際,是靈裡的事;而說到事奉,則多數可能想到外面的活動。但是若沒有裡面的靈,那外面的活動又是什麼呢?若是你有那內在的靈,它很自然的會出來成為外在的活動。所以當我們事奉,也就是我們敬拜;當我們敬拜,也就是我們事奉。二者是一,是相同的事。彼得前書第二章說:我們就是「活石」,被建這在一起成為一個「屬靈的房屋,作聖潔的祭司」。今天每一個相信的人,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是一個祭司。這是神對我們的呼召,賦與我們的使命,就是來敬拜神並且事奉他。

 

利未記是五經中的第三卷。它是出埃及記的延續。因為出埃及記的末尾,是記載會幕或稱作聚會的帳幕被立起來,並且神的榮耀充滿了那地方;而在利未記的起頭,則是記載神已經住進了會幕。他的榮耀已經來了,他進入了他的居所,而如今在利未記裡他從聚會的帳幕中發出言語。

 

就時間來說,利未記所涵蓋的時間並不大長。因為它實際上不是一長段延續的時程。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的頭一天,他們立起了帳幕(會幕)。然後民數記第一章記載,在第二年二月的頭一天,神數點了他的百姓。利未記夾在造兩件事之間。所以,就時間來說,利未記大約涵蓋了一個月,但是就屬靈方面,它所涵蓋的範圍就廣泛得多。

 

出埃及記開始于罪人,因為以色列人那時為奴在捆綁中;但是利未記是從聖徒開始,他們已經蒙拯救並且在這裡要聽神對他們說的話。出埃及記說到救贖,利未記教導人敬拜。出埃及記著重於公義,利未記則著重於聖潔。出埃及記說到拯救,利未記說到奉獻。出埃及記著重于聯合,利未記著重於交通。出埃及記說神是愛,利未記說神是光。出埃及記說神來到人這裡;利未記說人來親近神。出埃及記記載神從西乃山說話,賜下道德的律法,來管治我們與他的關係和人與人彼此的關係;利未記記載神從會幕中說話,賜給我們管治敬拜的律法。

 

因此,實際上利未記是出埃及記的延續和進展。我們被呼召來敬拜神。

 

利未記是一本管治敬拜的律法書。當然,舊約只是預表和影子,在新約裡才能找著實際。以色列人蒙召來敬拜和事奉,但不過是物質方面的;我們乃是蒙召在靈和真實裡來敬拜。你記得在約翰福音四章,說到父正尋找真正的敬拜者,就是那些在靈和真實裡敬拜他的人。它不再是地點的問題——在何處;也不再是時間的問題——在何時。不在耶路撒冷,也不在基利心山;乃是在乎靈和真實。這惟有因為基督已經來了並為我們成就了一切,我們才能成為真實拜父的敬拜者。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研讀利未記?我們不是為了要向神獻上綿羊、山羊和牛作祭物才讀它,乃是因為雖然形式不一樣,但屬靈的原則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能從利未記裡學到許多,因為這本書是為了警誡我們,教導我們如何在靈和真實裡敬拜神。

 

 

這卷書是從祭開始的(利一章至六章七節),一共有五種祭;然後有獻祭的律例(利六章八節至七章卅八節)。這些祭放在這卷書的開頭,是因為我們的神是公義和聖潔的神,任何人要親近神都必須借著這些祭。換句話說,在我們自己的地位上,是不可能來親近神的。神是聖潔的,而我們是有罪的。神是公義的而我們是被玷污的。在我們的地位上,我們不可能來親近神;若是親近,就會立刻被擊殺。人要親近神的惟一道路就是借著這些祭。而所有這些不同的祭都是基督的各方面——基督是什麼和他為我們作成了什麼。惟有在基督的地位上我們才能親近神,來敬拜事奉他。基督是到神那裡的道路。沒有其它的道路。若是我們要敬拜事奉神,我們必須通過基督,在基督裡,與基督一起並且借著基督而來。乃是基督。他就是那祭,借著他我們能夠來並且敬拜。

 

(一)燔祭

 

燔祭說到我們主耶穌借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暇無疵的獻給神,來洗淨我們的良心,除去一切都死行,好使我們事奉那永活的神(參看來凡:14)。燔祭是一完整的祭。它的祭物是整個的、完全的被焚燒歸給神。它是一個甘心的祭,是一個愛的祭。我們的主耶穌,因為他對父的愛和對我們的愛,甘心的為我們捨下他自己成為向著神的燔祭。燔祭的精意(原文作靈)可以在腓立比書第二章裡找到。那裡說,我們的主耶穌,他本是與神同等卻不是強奪的,卻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他就更加的自己卑微,以致於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成為向著神的燔祭。燔祭的意念是悅納多過贖罪。利未記第一章,雖點到了贖罪和罪的遮蓋;但基本上,燔祭是為著蒙悅納,就是我們能在愛子裡蒙神悅納(參看弗一:6)。而蒙悅納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被帶進他的恩惠中。我們被放在他的恩典和寵愛中。我們蒙神悅納都是因為主耶穌。他是我們的燔祭。

 

(二)素祭

 

第二種祭是素祭。它說到我們主耶穌在地上的生活。他是那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參看約十二:24)。他被磨成細面。他生活的每一面都是聖潔的、純淨的、細緻的、無罪的;然而他被作成餅並且被烘烤。換句話說,我們主耶穌經歷了十字架的苦難以致于他能成為神的食物和我們的食物。

 

在素祭裡一定有乳香、鹽和油。乳香簡單的說就是「坦率的香」。它的香氣是顯然的、直率的、是無法抑制的。鹽總是說到永久性,而油說到聖靈。看我們主耶穌的生活,總是有那顯然的香氣。你無法隱藏它。不論他在那裡,不論他與誰接觸,不論他作什麼,都散發出香氣。他不能不如此。在他裡面也充滿永久性——他作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永久的。並且都是在聖靈的能力中。

 

在素祭裡有兩件事是被禁止的:一是酵,另一是蜜。酵說到邪惡和敗壞;無論表現在教導裡,在訓誨裡,在行為上或是態度上。蜜說到天然的甘甜。在基督耶穌裡的是超自然的、神聖的甘甜而不是天然的甘甜。

 

素祭是為著神的喜悅。所以當我們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天是那樣的喜悅以致開了,並且有聲音說這,「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他是為著神的喜悅。當我們主耶穌來到地上成為人,他的整個生活都是神的喜悅。這是多麼奇妙呀!實際上,萬有都是為著神的喜悅而造的(參看啟四:11)。我們是為著神的喜悅而被造的,可是我們帶給神許多的傷痛。但是感謝神!借著基督耶穌,我們再一次成為神的喜悅。這真不可思議,全是神的恩典!

 

(三)平安祭

   

第三種祭是平安祭,說到基督是我們的平安。我們因信借著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參看羅五:1)。他不僅在我們和神之間成就了和平,使我們與神和好,並且他在我們中間也成就了和平。他把外邦人和猶大人放在一起,除去了中間隔斷的牆,使我們能被帶進一個新人裡,成就了和睦並且一同來親近神。基督是我們的平安祭。

 

在平安祭裡,那牲畜的脂油要取出並且完全的燒盡,作獻給神為食物的火祭。脂油,在聖經裡是講到內在生活的豐富。如今我們不喜歡脂油,可是脂油實際上的意義是:因為生命是那樣的豐富,以致它變成了脂油而儲藏在你裡面。在基督豐富的內在生命和能力裡,他已經那樣約滿足了神的公義,所以他使我們與神和好了。

 

然後,當然我們知這在平安祭裡,不僅神得著了他 的部份,並且祭司也有他的部份,獻祭的人和他的家人有他們的一份,甚至連外人和鄰舍也能分享一份。它說到交通;它說到共用。但是我們怎能與神有交通而且彼此有交通呢?這樣交通的根基在於基督是我們的平安祭。

 

(四)贖罪祭

 

第四種祭是贖罪祭。我想這是很清楚的。「神使那無罪的(主耶穌)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前二:24

當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是因為他的死,是因為我們主耶穌的血被帶進至聖所為我們贖罪,使我們的罪完全得赦免。基督是我們的贖罪祭。

 

(五)贖愆祭

 

第五種祭是贖愆祭。它說到基督不僅一次到永遠的為我們死,洗淨了我們以往一切的罪,並且他每天都洗淨我們。「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液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

 

我們在父那裡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所以任何時候,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我們落入罪中被玷污了,基督耶穌,我們的贖愆祭,一天又一天的洗淨我們,好使我們與神的交通不被打斷。

 

在這五種祭裡,我們發現敬拜的基礎:乃是借著基督。當我們看見他是我們的祭,當我們像這樣的來得著他的時候,那麼讚美和敬拜會從我們裡面湧流。敬拜實際上就是「配的」之意。換句話說,敬拜簡單的說就是他是配的。因為我們看見他是配的,因此我們敬拜他,我們讚美他,感謝他,並且愛他。敬拜的立場是基督——他所是的一切和他為我們所作成的一切。

 

獻祭的條例

 

從利未記六章八節起至第七章,我們看到獻祭的條例。祭說到敬拜;管治獻祭的條例說到敬拜的人。在祭裡你可找到犧牲;但在獻祭的條例裡,則可找到獻祭的人——他們該如何處理祭物,並且在獻祭中如何參與共用。因此在獻祭的條例裡能找到認同的原則。首先,獻祭者要認同於他的祭物。當某些東西要被獻上,獻祭的人要按手在牲畜的頭上,以表明他已經與那東西認同。

 

弟兄姊妹們!我們是因著認同于基督而成為敬拜者。他是我們敬拜的原因。我們感謝他,我們得著他之於我們所是的一切,才使我們成為敬拜者。

 

然後你發現在這條例裡有參與共用。這些獻祭的人參與共用所獻的祭;除了燔祭是全然歸給神。例如在素祭裡,祭司們燒一部份歸給神,然後他們吃所剩下的。換句話說,我們分享了基督之於我們所是的;其它的祭也是一樣。所以這裡有參與共用,有分享,並且在這些祭裡有交通。

 

信徒的祭司職份

 

利未記八至十章裡有祭司們的分別為聖,在十一至二十二章裡,有百姓的被分別。弟兄姊妹們!要記得我們乃是神的子民同時也是神的祭司。在舊約裡二者是分開的,乃是因為他們的罪。當神拯救了以色列人,帶領他們來到西乃山,在出埃及記十九章裡他說:「若你們遵守我的誡命和我的約,你們要歸我作獨特的子民。你們要作我的子民,為我產業的子民和國度,作祭司的國度。」他們不僅是子民,他們也是祭司。所以如今借著基督所完成的工作,乃是全備、完全的救贖,使我們既是神在子民也是神的祭司。對我們來說再沒有這樣的區分。在舊約時有這樣的區分,祭司是祭司,百姓是百姓;但如今,你無法將子民與祭司區分開來。不再有祭司階段和平信徒的分別。每一個相信的人同時是神的祭司和子民。因此,我們讀這些篇章時,不要試圖去區分他們;我們要把這幾章放在一起。

 

聖潔

 

在這幾章裡,有一件事突出在所有事物之上。不論它是關乎祭司們或是百姓,那個突出的事就是聖潔。神聖的、分別的、聖別的——所有這些詞都給你相同的意念。神在尋找那些在靈和真實中敬拜的真實敬拜者;但是為要敬拜神,必須在你裡面有某一種特性。什麼是神對敬拜他的人所要求的那最高、最完全的特性呢?那就是聖潔、分別。主說:你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在神和敬拜者之間必須有一個共同點,有可相配之處。事實上,你所敬拜的能逐漸塑造你的特性。若你拜一個一個偶像,漸漸的你就像那個偶像;若你敬拜活神,漸漸的你就變得像神,你要得著他的性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在敬拜神的事上,敬拜者的性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若我們要作真實的敬拜者,神要求我們是一個分別的子民,一個聖潔的祭司。

 

要聖潔的原因很簡單。你可在這幾章中一而再的發現。主說,「我是主你的神。」那就是聖潔的理由。因為他是我們的神,他是我們所敬拜的那一位,所以他要求我們在聖潔中敬拜他。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這是作詩的人說的。我們必須以聖潔的妝飾敬拜神。要不然我們的敬拜就不蒙悅納,它反而給神帶來恥辱,是神所不喜悅的。聖潔的反面不是罪。罪的反面是公義。聖潔的反面乃是俗,是平常。神要我們成為特別。他說,「你們是我獨特的子民。」他把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神要求分別。我們需要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我們甚至需要從宗教的世界中分別出來。我們需要從自己裡,從老舊的肉體裡分別出來。我們需要從凡不屬神的事物中分別出來。我們需要從自己裡,從老舊的肉體裡分別出來。我們需要從凡不屬神的事物中分別出來,好使我們能獻給神。分別或聖潔有兩面意義。一面是從其中分別出來,另一面是分別而歸入。我們從一切不屬神的事物中被分開來,並且我們為著全然歸給神,而被分別開來。這就是聖潔。因此,它要求所有敬拜神的人,在他們裡面要有聖潔的特性。我再說,我們必須聖潔的惟一理由乃是因為神是聖潔的。

 

對以色列人來說,它偏重於外面的分別。有某些事時他們不應該作的,有某些事時他們必須作的;而這些使他們有所分別。他們與世界分別開來是因為他們吃什麼和他們不吃什麼。在利未記裡,你發現有不潔淨的東西是他們不應該吃的,這就是為著分別他們。他們所以看外那人像狗,就是因為我們吃不潔淨的食物。對以色列人來說,總是這些外面的事物決定他們是否分別;而如今,我們的分別當然是裡面的事物。乃是在我們裡面基督的生命分別了我們。當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開始生長,我們就變得有更多的分別。它不再是專注於外面的事物的行為。當然它會滿溢都這些外面的事物上;但是毫無疑問的,它必須是從內在生命開始的。逐漸的我們得著了基督的性格。當基督在我們裡面成形時,那把我們從世界和任何不屬神的事物中隔開的牆就越來越高,直到最後,在新耶路撒冷,你要看到全世界從未見過的一堵高牆。它是完全的分別。

 

聖潔對神的家來說是最重要的。

 

節期

 

從利未記二十三章到二十六章,你看見節期的訂定。敬拜不只是一件私人或個別的事;它也是團體的事。因此以色列人有某些季節他們被呼召一同來聚集親近神、敬拜神,並且全國一同來事奉神。這些就是節期。

 

當然,我們並不是推行只要團體敬拜而不要個人的敬拜生活。問題在於今天有許多人把敬拜這件事變成專在主日早晨上禮拜堂的活動,而在一周的其它日子裡卻從不敬拜。那不是敬拜。因為敬拜乃是一種生活。真實的敬拜者是在靈和真實裡敬拜神。換言之,它不再是關乎時間和空間的一件事;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所是無論你是在家裡,或在辦公室,或在工作場所,不論在那裡,你整個的生活必須是對神的敬拜。這才是敬拜。它不再是只限制在某時段和地點。不幸的是,今天許多人仍然如此作,他們想:主日早上,那是敬拜;主日下午,那是休閒活動。你把敬拜分開了;你把敬拜放在一個格子裡。一面來說,你明白敬拜是團體的,那是好的。不幸的是,有一些人不再與其它的人一同敬拜了。他們說:「我敬拜——神與我——我不需要其它的人。」所以他們待在家裡敬拜。而有些人只打開收音機或電視就算敬拜了。他們不再與人們一同聚會。弟兄姊妹們,神的話很清楚。敬拜是個別的,但也是團體的。神的旨意是要我們經常的一同來聚集敬拜神——團體性的。

 

(—)安息日

 

以色列人的這些節期就是,單純的按所定的時候一同來親近神——聖潔的集會(聖會)。當你讀利未記二十三章的時候,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安息日最先被提起,可是它不在接下來節期的名單上。實際上,安息日是一個節期,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它卻不與其它的七個成為一組。這乃是因為安息日是所有其它七個節期的根基,它將其本質分賦在其它上個節期之中。

 

什麼是安息?安息就是休息。你怎能休息?因為工作已經完成了。基督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我們都在基督那已完成工作的好處中。所以我們可以一同來慶祝,那就是聚集在一起。在一起聚會不僅是為要得著一些東西,好使我們安定下來或是使我們能歇息。實際上,當我們都以安息的靈來到一起,我們已經在基督裡得著了安息,所以我們都來慶祝並且歸榮耀給神。因此,安息日是所有節期的根基,而這一切節期都說到基督和他所為我們作成的一切。

 

(一)逾越節

 

基督是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參看林前五:7)因為基督的血已經流出,他的血已經灑了,並且我們已經接受了主耶穌的血,所以滅命的天使就越過了我們。我們已經出死亡而進入了生命;都是因為基督是我們的逾越節。我們為此感謝神。

 

(二)無酵節

 

與逾越節連在一起的乃是無酵節,我們要用無酵餅來慶祝這個節期——誠實真正的;而不是有酵餅——惡毒、邪惡的。弟兄姊妹們!我們一旦接受基督作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我們就開始了這七日的無酵節。七乃是說到豐滿。我們蒙羔羊的血拯救之時開始,我們的整個人生乃是活在無酵節裡。我們慶祝,我們活著,我們也工作。自那時開始,我們整個生命,無論個別的或團體的,都該是一個無酵節。其中不該有惡毒,不該有邪惡,而應該是全然誠實和實在的。這是我們應該活在神面前的方式。

 

(三)初熟節

 

第三個節期是初熟節,搖動的禾捆。猶大人的年頭是大麥收成的時節。他們收成了大麥,就拿一捆到聖殿裡獻給神,以此慶祝這初熟節。應用在新約時代,它說到復活——我們主耶穌的復活(參看林前十五:2023)。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他是復活初熟的果子,在他以後是那些信他的人。我們主耶穌不僅過了純淨生活的一生,也不僅死在十字架上成了我們的逾越節,並且他從死裡復活了,所以有一天,我們都要復活。

 

(四)五旬節

 

初熟節之後跟著就是五旬節,當然五旬節特別是說到行傳二章。那裡有一百二十人在樓上聚集禱告,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那屋子。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那就是教會的起頭。那一百二十人成為一個身體的一百二十個肢體。並且這個身體一直在生長,直到有一天,當她完全長成,基督就要回來迎娶她作為他的新婦。

 

這頭四個節期是在一年的年頭,然後中間有一段空擋,直到年尾。對猶大人來說,七月是一年的年尾。到了年尾,又有三個節期。

 

(五)吹角節

 

首先有吹角節。在七月初一祭司要吹角。當然這是以色列國的一種應用,但是我們願意把它應用在基督和我們身上。因此,我們感覺吹角可能是說到更正改教。教會自第一世紀的上旬節以後,她就持續往前,但是逐漸的,教會失去了她的見證,而沉淪在世界中了;然後開始覺醒。所以按歷史來說,可能吹角節是指著十六世紀的更正改教。那時,神的子民中有極大的覺醒,並且這個覺醒一直持續往前。

 

(六)贖罪日

 

七月的初十日有贖罪日,是一個大日子。它是一個在神面前悔改、克苦己心的日子,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這是贖罪的日子。我們能夠把什麼應用在自己身上呢?可能它是指著在末期的時候,神的子民們愈更認識並感謝我們主耶穌的工作;他們越過越多的看見神在他子民們身上那永遠的目的。這個認識和看見,使他們何等自卑,並且在神面前悔改。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越看見神的目的,就越發自卑下來,因為發現我們自己不在對的地位上。

我們何等需要在神面前悔改!因著這個悔改,借著神的恩典,他要興起一班餘民,一班得勝的子民,來回應他的心意。所以,這可能就是贖罪日的意義。

 

(七)住棚節

 

當神的兒女們開始住在棚裡時,那就是最後一個節期——住棚節。這是大大歡樂的時刻,因為他們想起了神在年歲中所為他們成就的。可能,那是指著國度時期。有一日,國度要降臨,神的子民能真正的歡樂,如今是我們刻苦已身的日子,但有一日要成為榮耀的日子;那日,基督要得榮耀,並要領眾子進入榮耀。所以這裡所有的節期都是指團體的敬拜。我們應該來一同感謝主,一同稱頌敬拜他。

 

奉獻的誓願

 

二十七章是利未記的一個很合適的結束。它記載關乎神子民奉獻的誓願。利未記開始於一個祭——那說到基督;而結束於神的子民們因被神的恩慈所感動,被神在基督耶穌裡為他們成就的工作所影響,以致許了奉獻的誓願。換句話說,他們要把自己奉獻給神;不只是他們的東西,他們的房屋,並且是他們自己。這樣作確實是一件對的事。

 

弟兄姊妹們!當我們明白神為我們成就了何等大的事,也明白基督對我們是何等的意義,而且我們在主裡逐漸成熟,就必然會把自己奉獻給他。這乃是最自發、最自然的事。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我們就都死了;如今我們是為他而活。因他為我們死,為我們活著,所以人們要把他們的生命奉獻給主,把他們自己交給主。

 

事實上,敬拜乃是奉獻的生活,敬拜就是將你的生命奉獻給主。你為他活,你讓他活在你裡面,你容許他在你身上作他所要作的,你放棄你對自己的權利而讓他有權來管理你。不是你要如何來服事或是你要為他作生命。不!乃是他要在你身上作什麼。那才是敬拜。常我們要作我們自己要作的事時,我們怎能說是在敬拜他呢?我們又怎能說是在服事他,卻照著自己以為好的事來作呢?惟有在奉獻的生活中,他才在我們身上有完全的權利。任何奉獻給神的東西,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權利。那權利是屬於神的。他可以作任何他喜歡的事。若他要把它丟掉,可以;若他要使用它,好的!完全取決於他。它是奉獻給神的。

 

然而我們發現即便是把他們的生命奉獻給神,仍然有估定的價值。當我奉獻我自己給神,祭司要調查我,問我的年齡。當他得知我已經超過六十歲,那麼我的價值就減低了。換句話說,那用處減少了。但是當你正在二十或三十歲,你就得著最高的估價。那是照著聖所的秤所估定的。我們都需要奉獻給神,但不是所有的奉獻都有相同的價值,必須照著聖所的秤。這是說到屬靈的成長。我們何等需要在主裡長大!保羅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

 

我們怎樣成長呢?當然,要借著神的恩典才能成長。若是把恩典拿開,我們就是零。但神的恩典總是夠用的,是豐富的,它從來不會停止。神的恩典每天都向著我們,而我們應該不斷的成長。很不幸的,我們時常浪費神的恩典,輕看神的恩典,甚至離開神的恩典。如果這樣,我們就夠不上那度量,我們的奉獻就低於那估價。神沒能照著他應該得著的來得著我們。這是我們應該在神面前多多思量的。我在神面前有價值嗎?他對我的每一件事,都有無比價值,這使我來敬拜他。可是在他為我成就了一切之後,我對他有何價值呢?對他的國度有些價值嗎?對他的目的有些價值嗎?這乃是神在他子民中所要尋找的,他盼望我們對他是極有價值的。但是記住,任何我們的價值都是因著他的恩典;沒有我們可誇口的。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這就是利未記。

 

禱告:

 

    親愛的天父!你在尋找真實的敬拜者,就是在靈和真實裡淨白的人。哦,我們何等的感謝讚美你!為著你在基督耶穌裡所為我們作成的,所為我們預備和供應的,使得我們今天能成為敬拜者;並且誒我們也真渴慕能成為真實淨白的人。所以父啊!我們懇求你,若是你喜悅 ,你能使用這些話來感動我們的心,並且帶我們進入能真正敬拜你的地位中,而成為真實敬拜的人。哦,我們何等的讚美並感謝你,因我們能認識你的價值,我們也真盼望能對你成為有些價值,並完全為著你的榮耀。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江守道《神說話了──舊約各卷精華》

 

 

摩西五經之三、利末記——事奉神(陳希曾)

 

以色列人當初要離開埃及的時候,神籍著摩西告訴法老說:“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在這裡很清楚的,神呼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目的並不只是拯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地,神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就是要以色列人來事奉祂。事奉祂就是侍立在祂的面前。所以整本的利未記就是告訴我們要怎樣來事奉神——侍立在祂面前。

利未人乃是一班事奉神的人,他們要注意聖殿裡面、會幕裡面一切的事務。比方說,怎樣獻祭、怎麼過節……這些事都是活在神面前的事。而神呼召以色列人的目的,就是要叫他們像所有的利未人那樣,每一個人都來事奉神。但是後來因為他們拜了偶像,所以只有利來人有特權侍立在神面前。當我們得救、離開埃及(世界)以後,神對我們的目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像利未人一樣的事奉神——活在神面前。利未記的前面部份給我們看見獻祭——我們怎麼樣活在神的面前,而蒙神悅納: 第—、藉著五種祭物所預表的,主耶穌怎樣是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第二、藉著祭司,說明主怎樣作我們的大祭司。

到了利未記後面,你就看見有七個不同的節期,就是以色列人一年有三次要到耶路撒冷來過節。這又是活在神面前:而且不只個人活在神面前,更是團體活在神面前。利未記還有一個重點:神再三的說:“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十九2)所以利未記裡講到許多這個可以吃、那個不可以吃:這是潔淨的、那是不潔淨的等等事情。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在神面前要過聖潔的生活。人如果沒有信就不能來到神面前,而人來到神面前必須聖潔才可以。

那我們怎麽才能站立在神的面前?祭司要怎樣站立在神面前?乃是要過聖潔的生活:因為我們整個的生活都是侍立在神的面前,這就是事奉。今天一般講的事奉,都以為是到了禮拜天,或是什麼時候去聚會的地方擦凳子、掃地或作這事、作那事。

其實聖經裡面的事奉是每一個得救蒙恩的人都應該生活在主的腳前。在主的腳前就是在約櫃的面前,因為約櫃乃是神的腳凳,你來到約櫃那裡,就是來到主的腳前。所以,主耶穌說馬利亞揀選了上好的福分(參路十3842)。因為她一直在主的腳前。

這就是整本的利未記。很清楚的講到事奉,講到我們怎樣侍立在神的面前來事奉祂。── 陳希曾《毗斯迦山——舊約》

 

 

利未記讀經劄記前言   王國顯

 

我考慮了很久很久要不要讀利未記,結果因著裏面的催促,還是決定要讀利未記。因為從字句上來說,利未記是枯燥得不得了。但是利未記裏所啟示的事物,卻是今天我們新約裏所享用的一切。如果能在利未記裏看到神在創世以前所作的定規,我們看今天我們所享用的救恩,就會非常的有滋味。因著這個原因,我還是決定要與弟兄們讀利未記。

 

神呼召人

 

我先給弟兄姊妹介紹一下利未記,使你們可以看到枯燥裏的寶貝。利未記是說到利未人怎樣去作工,或者是怎樣去帶領人。但是,這卷聖經原本不叫利未記,這是以後的人,因著它是說到利未人服事的範圍,而把它叫作利未記。事實上這卷書原來的名字叫作「神呼召」。我們碰到神呼召的時候,我們就接觸到利未記的內容。

 

利未記是緊接著出埃及記。在出埃及記最末了是會幕給支搭好。會幕支搭好,就是說在至聖所裏的約櫃已經安置好。如果約櫃安置好了,施恩座在那裏當然也沒有問題。弟兄姊妹記得,神啟示約櫃的時候,神說﹕「我要在那地方與你相會。我要在那地方與你說話。然後,你就把我跟你說的話告訴百姓。」現在會幕已經支搭好了,也就是說神要在會幕裏與人說話,所以在利未記一開始,你就看見這個事實﹕「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一1)所以利未記原本是叫作「神呼召」。神在那裏呼召人。

 

神呼召人作什麼呢?我們曉得,在建造會幕的時候,神的啟示是這樣說﹕「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8)神要借著會幕來住在人的中間,乃是祂要與人親近,也是讓人來親近祂。現在神在會幕裏呼召了,呼召人來到祂的面前,呼召人來與祂親近。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利未記的內容是甚麼,就是神把人呼召到祂面前來。人怎麼去呢?是不是因為神已經呼召了,人就可以大搖大擺的去呢?就好象神已經向我們發出請柬了,我們就可以大搖大擺的去了。並不是那麼簡單。如果是那麼的簡單,就不會有利未記。利未記是關於神呼召人到祂那裏去的時候,神告訴人怎麼可以來到祂那裏,人怎麼可以活在祂的面前,人怎麼可以把祂的心意活出來。這就是利未記,也就是神呼召人帶出來的結果。

 

我們感謝讚美主,我們這樣來注意利未記的時候,我們曉得它主要的內容有兩點。第一,神呼召人來親近祂。第二,神解決人親近祂的一切難處。這就是利未記濃縮的內容,或者是中心的內容。

 

人能親近神的道路—基督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一1)我們要留心,神現在是在地上呼召人。從前神是在山上呼召人,神對摩西說話的時候,摩西必須上到山上去,因為神不能到地上來向人說話。說清楚一點,神是不能到人中間來。因為若是神到人中間來,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所以那時神是在山上向人說話。現在,神在會幕裏呼召人,在會幕裏向人說話。神說話的地點就從山上轉移到地上,轉移到人的中間來了。這一個轉移的關鍵在哪里呢?為什麼神能從山上到地上來?又到人中間向人說話呢?那個關鍵就是會幕。我們留意神在地上甚麼地方向人呼召,是在會幕裏。我們應當還很清楚的記得,會幕是基督的預表,會幕就是從各方面來表明基督的所是和所作。現在神在會幕中呼召摩西。用新約的話來說,弟兄姊妹都知道神在基督裏向人說話,神在基督裏呼召人。我們感謝讚美主,神和人中間的關係的轉變,完全是根據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有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神和人就能直接的面對面,這是何等大的一個轉變( 雖然在利未記的轉變仍然是在一個預表的光景中,但是這一個光景也就是我們今天與基督面對面的光景。

 

我們感謝讚美主,利未記一開始就說出神的心願和人的需要。神的心願是人到祂那裏去,人的需要是除掉一切與神中間的阻隔。所以我們看到在會幕裏,神開始說話的時候說的是甚麼話。「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一2)一開始神說的就是人要來到神面前獻供物。也就是說,人被帶到一個地步,不僅是承認神,並且也是很實際的去尋求神。不停留在祈求神的地步,而是進一步的去敬拜事奉神。這是神在人中間要作成的一件大事。神說﹕「人到我面前來,他首先要作的主要就是獻供物。」從下文我們可以看見,這裏所說的「獻供物」乃是指著下面的五個祭來說的。我們必須看見這五個祭乃是神給人指出人在神面前解決難處的道路。人怎樣可以尋找到道路可以來到神面前呢?人原本是沒有路到神面前,現在神就指出了一條路。人按著這條道路走就可以來到神的面前,神的呼召就成就在人的身上。

 

這條道路到底是甚麼呢?就是那五個祭,第一個是燔祭,第二個是素祭,第三個是平安祭,第四個是贖罪祭,第五個是贖愆祭,在預表裏面就是一位基督。在救恩還沒有顯明的時候,人要到神面前去的程式是很複雜的,因為那時候是在預表裏來接受神所給的道路。但是感謝主,到了新約的時候,五個祭就成了一位基督。因為五個祭裏面都是說出基督幾方面的所是和所作。我們瞭解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更能夠體會希伯來書所說的,「律法乃是將來美事的影兒」。現在實體已經來了,所以我們不再在影兒的裏面摸索,我們是直接在實際裏享用祂所作成的。

 

神所要的供物

 

現在我們來注意,「如果你們中間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2)供物是指著祭牲。獻供物的目的乃是要與神親近。那人是怎麼能與神親近呢?就是借著獻供物。我再說,供物是指著祭牲來說的。意思就是說,人要獻上對的祭物,人在神面前纔可以是對的。神不是看人有沒有供物獻上,神是看人所獻上的供物是甚麼。你可以獻一隻老虎給神,你獻一隻獅子給神。轟動是可以大大的轟動一下,我們用一隻獅子來獻祭,從來都沒有人用獅子來獻祭,也沒有人有資格來把獅子獻祭,因為獅子的價值太高了。現在我用獅子來作祭物,神一定悅納我到最高的地步。這只是人的想法,這是宗教的觀念,但這卻不是神所要的。神不是看人作甚麼,神乃是看人有沒有作在祂心意裏。所以,在獻供物的事上面,供物對了,人就對,如果供物不對,人怎樣作也不會對。

 

這些供物是甚麼呢?是神所指定的,是牛群羊群中的牲畜。如果不是在牛群羊群中選出來,就不是神所要的,神要的是祂所指定的。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們如果由舊約一直讀到新約,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是人跟上神,而不是要求神來遷就人。有關在牛群羊群裏取出來的牲畜的詳細說明,我們在以後才細細的去讀。現在我們只要掌握住一點,就是人必定要按著神所指定的去給神獻上。正如建造會幕的時候,人若有所獻便是獻上神所要的,不要獻上神不要的。

 

我們感謝讚美主,神給人的道路是從來沒有含糊的。就是在舊約預表階段裏的事物,神也是說得清清楚楚的。

 

生命是生活的根源

 

現在我們來籠統的看那五個祭。弟兄姊妹會不會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說到祭呢?我們讀利未記一直到末了的時候,會發覺利未記的下半段都是很具體的生活內容,就是說出遇上這種光景人應該怎麼活,遇上那種光景人又是應該怎麼活。我們會問﹕「神啊,  為甚麼先說一些人不大懂的事呢?人所能懂的事卻放在後面。」我們會提議神應該先說那些我們容易懂的,然後才說那些我們不太容易懂的,這樣我們就沒有那麼多心思上的困擾了。我們承認這的確是人的想法,因為人以為只要列舉出生活的內容,我們就能跟得上去。這是人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好多時候,我們真是不夠認識自己。我們以為只要有實際的東西擺在面前,我們就能活得上來。

 

簡單舉個例子﹕在美國這個地方,特別是在人聚居的地方,到處都看到停車的標誌。不單只有一個「停」字告訴你要那裏停車,在地上還劃有一條界線叫你不要越過。這是非常的清楚,非常的具體。但是我們自己有數,我們常常沒有辦法活出那實際的要求。我們很多時候是把車停了,可是並不是依照法律規定把車子完全停下來,然後才再開動車子。從這樣簡單的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人的本相。我們以為有具體的東西在面前,我們就一定能跟上去。這是傳律法的時候以色列人答應神的原則﹕「凡神所吩咐我們的,我們都必遵行。」但是事實上我們都沒有辦法遵行。神是知道我們的,所以祂沒有預先告訴我們要怎麼活,神是告訴我們先要改變身份和地位。你的身份和地位改變了,你就有條件活了。要是你的身份和地位不改變,你是沒有辦法活出神所要的,就是很具體的告訴你要怎麼活,你也是活不來的。感謝讚美主,這就是主把五個祭放在前頭的意思。

 

祭解決了人在神面前的地位。人在神面前有了對的地位,人纔能親近神。這是第一點。人能夠親近神以後,纔能進入生活。這是第二點。就是這麼簡單。地位對了就可以親近神,可以親近神才有力量去實際的活。在新約裏,我們常常說,甚麼樣的樹就結甚麼樣的果子,這就是說出甚麼樣的生命就帶出甚麼樣的生活。如果我們能瞭解新約所說的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甚麼神先把五個祭放在利未記的前頭。

 

五個祭

 

我們感謝神,五個祭就說明了獻祭的意義。從人這方面的需要來說,你跟神之間的交通就沒有問題。從祭的本身來說,乃是說出主在五方面作了人的供應。也就是說,不管人在神面前的需要有多大,有多少方面的需要,我們的主就是那唯一的供應。並且祂的供應能完全的解決人各方面的需要。我們感謝主,因為神所預備給人的道路,乃是祂自己的兒子。而祂自己的兒子,乃是包羅萬有的基督。祂是在萬有之上為元首的,祂是充滿在萬有的當中,祂也是維持萬有正常運作的那一位。我們實在感謝讚美神,祂是這樣的把祂的兒子賞賜給我們。在舊約的時候,我們的主還沒有來到人的中間,神就借著這五個祭來向人啟示祂要借著祂兒子來作成甚麼樣的工。

 

現在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留意這五個祭的次序。在神的啟示裏,在會幕也好,在利未記也好,都有一個很清楚的次序。神一切的工作,都是根據祂的自己來作起頭,祂並不是根據人的需要來作起頭的,這一點是我們在神的面前很需要受光照的。因為按著我們人的傾向,我們總是強調我們的需要,然後才對神說﹕「神啊!你是豐富的神,現在我有這樣的需要,請你來給我供應。」這是人一般的光景。但是我們細細的讀聖經就看見,神願意滿足人的需要,但是祂所作的並不是根據人的需要。

 

弟兄姊妹記得,在以弗所書第三章裏有一個禱告﹕「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借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裏面的人剛強起來)。」弟兄姊妹注意到那個次序嗎?人需要裏面的力量(裏面的人)剛強起來。但是裏面的力量(人)剛強起來是根據甚麼呢?是根據神榮耀的豐富。就是說神那榮耀的豐富要從人身上現出來,這是神的需要。神要作成這件事的時候,祂就叫人裏面的力量(人)剛強起來,然後神就解決人的需要,是先根據神的需要。這是聖經裏很重要的原則,也就是主教導門徒禱告時所說的﹕「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要加給你們。」就是說出神是根源,啟示是神心意的表達,而神的啟示和工作,是為了解決人的難處。

 

我們感覺非常寶貝,我們承認我們是有難處,所以祂就來對付我們的難處。祂對付我們的難處的時候,祂就把祂的旨意作成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會幕的啟示是從約櫃開始的,然後是陳設餅的桌子,然後是金燈檯,然後是帳幕的本身,差不多到了末了的時候才說到祭壇。按照人的需要,我們會要求神先把祭壇給我們,然後叫我們看見燈檯上的亮光,好叫我們可以去取用桌子上的陳設餅,我們有了這一切就可以進到至聖所去敬拜神。這是按照人需要的次序。但是,按著神的啟示,祂並不是按著這個次序。神是先說約櫃,先擺出了神的需要,然後就擺出神的供應,然後才吸引人到神的面前去。

 

五個祭也是一樣。先是燔祭。燔祭從心思上來說,是人要尋求神的喜悅。從實際行動來說,是人要獻上自己,這是神在人中間所要得的。我們的想法卻不是這樣,我們在得救了多少的日子以後,我們才會有一點點的感覺要討神的喜悅。我們不曉得經歷了多少的恩待,然後裏面才有一點點的反應說願意獻自己給神。但是在神的啟示裏並不是這樣,神開始就很清楚的說﹕「你要討我的喜悅。你要獻上你自己。」

 

人是這樣的討神喜悅的時候,就碰到第二個祭,第二個祭是素祭。素祭就是生活聖潔的顯明。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神。」你既然願意討神的喜悅,你就必須要維持著活在聖潔裏。怎樣能維持活在聖潔裏呢?我們是沒有辦法,但是神說獻上素祭。在新約來說,就是支取基督來作我們的聖潔。事實上神也是的確用基督來作我們的聖潔,這都是屬靈的恩典。

 

等到我們領會到神為我們所作的竟然是這樣的廣大,我們才有一點感恩的心。但是怎樣去表達感恩呢?要是你憑著自己去表達,這個感恩並不能到神的面前。神就告訴以色列人可以獻上平安祭。平安祭就是一個感恩祭,人要獻上感恩必須要借著平安祭。嚴格的來說,我們這些人的確是一無所有。我們也許會想﹕「如果我要向神感恩,那是我高舉神。是我給神面子,神應該是很高興的。」但是,神在平安祭上給我們看到,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高,我們就是要感恩也要借著平安祭。沒有祭牲,你要感恩也沒有資格。用新約的話來說,就更清楚了,你要感恩也要奉主的名。你要是不奉主的名,你就連感恩的資格也沒有,你千萬不要以為感恩就是給神光彩。

 

我們感謝主,主的帶領是沒有錯的。祂是這樣叫我們經歷祂為我們所作的,我們也真的是要到了這個地步,我們才會比較嚴肅來看我們在神面前的罪。我們能從我們得救的經歷來看這一件事。我們不能說我們不知道罪,如果不知道罪,我們就不會接受主作救主。所以或多或少我們是知道罪的,最起碼我們知道自己是罪人。但是對於實際的罪和罪的性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並不太嚴肅。好些時候我們覺得馬馬虎虎就可以了,反正神有赦免的恩典。但是感謝神,神真的把我們帶進恩典裏叫我們真實的知道,領會和享用恩典,我們就發覺一件事,就是罪的問題是很嚴肅的。因為罪是隔斷了我們和神的交通,罪是叫我們與神之間產生間隔。如果我們和神中間有了間隔,那麼神的豐富跟我們之間就有了阻擋了,神榮耀的旨意向著我們就閉塞了。因此我們裏面就有一個比較嚴肅的心思﹕「我不能容讓罪來轄制我。我必須很嚴肅的去對付罪。」所以,贖罪祭就出來了。

 

然後,人對罪的敏感度愈來愈提高,慢慢的對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也不肯放過了。你就是要維持自己在素祭的光景裏,所以你不會放過一點輕微的過犯。你會都很嚴肅的去對付,這就是贖愆祭。

 

弟兄姊妹我們看到,神在啟示這五個祭的時候,不是根據人的需要來一步一步的展開。神就是一下子的把人帶到高處,然後叫我們看到自己的缺欠。因此,我們就到主的面前來支取祂為我們作成的。我們感謝讚美神,這是在五個祭的啟示的次序上叫我們所體會到的。

 

從實行的方面也是這樣。在這裏我必須先說明,利未記是在以色列人中間發表的,是在神的百姓當中發表的。他們先是神的百姓,然後纔能接受神的發表。這些並不是讓以色列人以外的人來看的,如果是這樣,他的經歷就應該從贖罪祭開始,就是從祭壇開始。感謝主,利未記是給神的百姓的。用新約的話來說,就是給神的兒女的。說得清楚一點,利未記的字句是給神的百姓的,而利未記的精意是給神的兒女的。

我為甚麼要提到這一點呢?這是因為我們常常會站在自己的經歷上來看神的啟示。因著我們是從不信的外邦人那裏開始,我們並不是已經在主裏面的人,所以我們的經歷是從祭壇開始,也就是從贖罪祭那裏開始。但是現在利未記是在神的百姓中間要求,所以神是先把祂的百姓放在高處,你要看到你的身份是這樣的尊貴,你所承受的應許是那樣的榮耀,你所擔負的見證是那樣的偉大,所以你當看見你在神面前應當怎樣活,你是從滿足神心意那裏開始,然後就是追求在神的面前進到完全。這是利未記的五個祭所給我們的體會。

 

祭牲是祭的主體

 

我們看五祭的時候,五祭沒有很詳細的說到該怎樣的獻祭,祭的處理方法是在說完五祭以後才補充說的。所以我們看到,在五祭裏所提到的每一個主要的點都是在祭牲身上。我們感謝讚美主,因為神是要我們注意祭牲,不是注意祭的外表。如果你要看祭牲,你會覺得何必那樣麻煩呢?燔祭是牛囉裏囉嗦的說一大堆呢?但是我們細細的看,提到祭物也就是祭牲的時候,是用了很多的話。也就是說,要我們去注意祭牲。因為那個祭所以能產生果效,不是因著那個祭的本身,乃是因著那祭裏面的祭牲。

 

我們感謝讚美主,這些都是一些律法上的定規。希伯來書第十章第一節告訴我們,「律法是將來美事的影兒。」這話實在是太好了,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希伯來書,我們就讀不進利未記。希伯來書好象是一把鑰匙給我們打開了利未記。因著希伯來書這樣的提醒了我們,律法本是將來美事的影兒,所以這裏的祭牲就表達出一件非常寶貝的事實。其實,當年的祭牲是不能滿足神的,但是我們感謝主,那些祭牲所表明的,就是神的兒子,只有神的兒子纔能完全的滿足神。

 

感謝讚美主,我們讀利未記不是要我們回到猶太人的中間去明白他們怎麼處理敬拜和事奉的事,我們乃是回到他們的條例裏面,去尋求在新約裏的實際。不單五祭是這樣,整個利未記都是這樣。整本的利未記,從不同的許多方面向我們來顯明神的兒子。祂的所是,祂的所作,祂的心思,祂的性情和祂與人中間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在利未記裏面是很豐富的向我們解開。在當時來說,是指著將來要來的主;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從從前的預表裏面來看我們的主。這樣叫我們更確實的領會神的信實,權能,智能和神對人的體恤。如果聖靈幫助我們這樣摸進利未記裏面去,你就會發覺利未記裏那些很枯燥的字句,都成了活的話向我們解開,並且是帶著神的榮耀和豐富來向我們解開。我願意弟兄姊妹有一個禱告﹕「主啊!求你把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更多的賞賜給我們,照明我們裏面的眼睛,叫我們可以真知道祂。」── 王國顯《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利未記讀經劄記》

 

 

利未記讀經記錄前言   蔣繼書

 

本卷書希伯來文原名的意思是並且神呼召,而不是利未記,表徵神親自在會幕中向以色列人説話,出埃及記是神在西奈山上說話,現在耶和華神是住在會幕的至聖所説話。本書屬靈的意義是聖潔。神是聖潔的,和神同住的以色列也該是聖潔的,本書就是要解決以色列人聖潔的事。 本書只包括了一個多月的歷史,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立起帳幕(出四十2)到第二年二月二十日離開西奈曠野為止(民十11)。

── 蔣繼書《利未記讀經劄記》

 

 

利未記講義    翟輔民

 

開端

    夫舊新兩約聖經。查其宗旨與目的。非載世人之歷史也。非載各等之科學也。惟其所載者。乃祇證明天父藉其愛子。以成就救贖人罪之福道而已。是則創世記與出埃及記二書曾用多種方法。而顯彰夫救贖之大道。至利未記全書之大旨亦然。

    有謂舊約之中。其足以顯彰福音大道之根本者。莫若利未記一書也。蓋新約所論救贖之道。其或言及罪惡。或言及罪赦。或言及罪之洗滌。或言及主耶穌救贖之祭品等事。乃多用利未記所載外禮之意而言之也。

    然利未記一書。在聖經之內。恐為信徒所最少研究者。何則。因研究利未記。必須格外留心。而後可明其義。且或以為舊約以色列民所守諸等之外禮。似乎於我輩新約之人。無甚關係。不知非也。蓋利未記內之所載。是聖靈特先默示。為預示新約十字架之大道者也。又恐有人疑惑。誤會利未記為不載上主言語之書。其實不然。如利未記一章一節所載「主耶和華諭摩西曰」之。言乃有五十餘次之多。如是。查舊新兩約聖經。無有一書。是多載天父親口之言語。過於利未記者。由此觀之。吾儕信徒。豈不當歡然研究之乎。

    雖有世智之人。妄謂利未記一書。是以色列民被擄掠於巴比倫之後。為猶太人之祭司。用假借神權。欺騙眾民之手段而作之也云云。殊知並非如此。蓋自著作此書直至我主耶穌降生以來。未有疑及此書。為非摩西得聖靈所默示而作之書也。

    昔我主耶穌在世時。亦曾證明利未記為摩西律法之書。可看馬太五章十八節。路加廿四章四十四節。約翰五章四十六七節。況且主亦屢引利未記書而傳其道。可有四次。

    一主提及發癩者之例。看馬太八章四節。乃引利未記十四章三至十節之意。

    一主提及陳設餅之例。看馬太十二章四節。乃引利未記廿四章九節之意。

    一主提及割禮之例。看約翰七章廿二節。乃引利未記十二章三節之意。

    一主提及咒詛父母之事。看馬太十四章三至六節。乃引利未記二十章九節之意。

    是則可見作利未記之摩西。真為非常之偉人也。因舊約聖經約有四分之一。為此摩西所作者。故可曰為舊約中最大之人物。舍摩西其誰。然約翰以舊約之摩西。與新約之耶穌。而比較之曰。律法授自摩西。恩寵及真理。則由耶穌基督而至。(約翰一章十七節)雖然。經曰。主當受榮。過於摩西。猶建家者之尊於其家。蓋耶穌乃為子。摩西乃為僕也。(希伯來三章一至六節)。至於此利未記全書之如何分段。可看本書之利未記一覽表。自可一目了然矣。蓋利未記可分為兩大段。

    第一大段。即第一章起。至第十六章止。乃論如何可親近於上主之前。或謂是論信徒如何得稱義之法也。

    第二大段。即自第十七章起。至第廿七章止。乃論如何可常立於上主之前。或謂是論信徒如何得成聖之法也。

其第一大段。又可分之為四。

一、第一至七章……論有五種之祭品。

二、八章至十章……論祭司之法等事。

三、十一至十五……論潔與不潔之法。

四、第一十六章……論贖罪之大節期。

    其第二大段。又可分之為四。

一、十七至廿二……論選民成聖之事。

二、第二十三章……論一年之七大節。

三、第二十四章……論會幕之物等事。

四、第二十五章……論安息年及禱年。

    及至利未記最末之二章。即第廿六廿七兩章。乃作為附篇也。

 

 

利未記綱要(佚名)

  

 「利未記」這一名稱,系七十譯土所定。「七十譯士」就是將舊約希伯來文譯為希臘文的人,譯者人數共有七十位,所以稱為「七十譯士」。本書希伯來原文Va Yiech-rah意即「神在那裡呼召你」。當然,原名要比人所起的名稱更好。

    舊約中有三卷書的開頭是一樣的,就是民數記,約書亞記和利未記。神呼召人的目的,是要人和祂親近。出埃及記論神救贖人,利未記乃是論得救贖的人親近敬拜神。親近敬拜神不但是人的福份和權利,而且是神所喜悅的。

    神在本書開頭的呼召,和主在馬太福音的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其意義不同。因神在本書呼召的物件,乃是沒有勞苦重擔的人。值呼召摩西,叫他吩附以色列人親近祂;神呼召摩西的地點是在會幕中,會幕乃是神與人親近的地方。

     新約的馬可福音以短短十六章的篇幅來記載主的一生,乃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本書將短短五十天經歷的事寫成一卷書,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本書自猶太曆正月一日豎立會幕之日寫起(見出四十章十七節),至離開曠野時止。猶太曆的正月一日即西曆的四月一日,離開曠野為西曆五月二十日,故其間所經過的日子正是五十天。本書的靈意比創世記出埃及記更為深進,所以我們必須加以注意,用功研究。

    本書全卷共廿七章,鑰節為一章一節。全卷書中,從未提到「聖靈」一次,創世記出埃及記等書,均有提到,而本書獨無,這是特別的一點。本書所載五祭,律例,會幕等,皆是見證基督。聖靈在見證主的時候,總是把自己隱藏起來。人若被聖靈充滿而為主作見證時,也必然會隱藏自己,高舉基督。聖靈在世唯一的工作和目的,就是見證主。三位一體的神當中,聖靈好比是母親,父愛是嚴厲的,母愛是慈愛的。神對於人的身體亦非常注意,所以本書第十一章是論到食的問題。靈性要強健,身體也要強健,因為身體的強弱能影鄉人的靈性。基督徒如有強健的身體,

就可以多作主工。新約時代。除了血和勒死的牲畜以及祭偶像之物以外,我們都可以吃。(徒十五29

    本書可分為二大段:

    第一段自一章至十章,論親近神必須要藉祭牲和祭牲所流的血:本段詳述五祭。

    第二段自十一章至廿七章。論親近神的人必須內心肉體完全完全聖潔。

    從創世記我們看到人的敗壞,出埃及記說到人的被救贖,現在利未記是說被救贖的人如何親近敬拜神。

    本卷書的「鑰字」是「聖潔」,記載有八十七次之多。「救贖」兩字的記載也有四十五次。其他如「耶和華說」,「耶和華吩咐」計有五十六次,「我是耶和華」,「我是耶和華你的神」凡四十二次。

    本書首五章之五種祭是我們所注意的,五種祭的名稱如左

    (一)燔祭      一章三至十七節。

    (二)素祭      二章一至十六節。

    (三)平安祭    三章一至十七節。

    (四)贖罪祭    四章一至卅五節。

    (五)贖愆祭    五章一至十九節。

  現在我們要大略講論五祭的意義:

    一、燔祭:意即火燒之祭。預表主耶穌捨身流血贖人的罪,並且還榮耀了神,所以這祭稱為馨香的祭,燔祭牲的頭要被燒,表明主對十字架的痛苦是早已清楚知道的,但祂卻完全忍受了這痛苦。燔祭牲的脂油要被燒,表明主的身體是強壯健康的。燔祭牲的心臟要被燒,表明主在十字架上內心的痛苦;最後燔祭牲的腿也要被燒,表明主一生跑盡了十字架的路。

    二、素祭:素祭的祭物是細面和油加上乳香,表明主在肉身中所過聖潔優美的生活。

    三、平安祭:表明主使人和神之間複歸和好。

    四、贖罪祭。

    五、贖愆祭。以上兩種之不同點英文SinSins來分別。前者指原罪,所以是單數字;後者擼指本罪,所以是多數字。主不但擔當我們的原罪,並且也擔當我們的本罪,由此也可見主救法的完備了。

本書五章八箭至六章三十節是論到敝祭的條例。

本書對於祭司的條例也是非常嚴格的:

    (甲)祭司的蒙召。八章一至五節。

    (乙)祭司的瀑淨。八章六節。

    (丙)祭司的服裝。幾章七至十三節。

    (丁)祭司之贖罪。八章十四至二十九個。

    (戊)祭司的受膏。八章三十節。

    (己)祭司的食物。八章卅一節至卅六節。

    (庚)祭司的職司。第九章。

    (辛)祭司之幹罪。第十章。

    神雖要人親近祂,但親近祂的人必須完全潔淨,因為神是聖潔的。本書十九章二節神說:「你曉論以色列全會聚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聖潔的條例如下:聖潔的人必須吃潔淨之物(第十一章),潔淨的身體(十二章至十

四章卅二節);聖潔的家(十四章卅三節至五十七箭);聖潔的習慣(第十五章)。本書第十六章是論到血的救贖和潔淨需要繼續不斷的實行著。

    聖潔之民需要虔誠地敬拜神(十七章一至九個)。禁止食血(十七章十至十六個)。勿亂骨肉(第十八章)。遵守各種律例典章(十九章至廿六章)。本書之廿三章是論到七個節期,廿七章是論到許願之例。

    現在將本書廿三章的七個節期抄錄如左:

    (一)逾越節。(五節)預表基督的死。

    (二)無酵節。(六節)預表基督的埋葬。

    (三)初熟節。(十至十四個)預表基督的復活。

    (四)五旬節。(十五至廿一節)預表聖靈降臨。

    (五)吹角節。(廿四個)預表基督再來。

    (六)贖罪節。(廿六至卅二節)預表以色列全家歸向主。

    (七)住棚節。(三十四節)預表基督作主。

    最後,我講一段真實的故事:

    臺灣有一位中國英雄叫胡生,在高山的土旗中很得土人的信仰。土人不信神,但有一種風俗,就是常要殺人的頭作祭品獻祭,所以有許多人無故的被殺。一次他們殺了幾個人的頭,想要一次獻上,但這位中國英雄勸他們要留存人頭,每年獻一個就夠了,那就間接攔阻了殺人之事。遇了幾年,人頭已經獻完。土人去問胡生,胡生勸他們不要隨便殺人。最後,他說,明天太陽下山的時候,你們若看見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就可以殺他。到了明天,土人一同聚集,正在太陽下山的時候,果然看見一個穿紅衣的人。他們立刻把他殺了,取了頭去獻祭。誰知這個死者,正是他

們所尊敬的胡生—土人大受感動,從此就廢除這殺人之事。這位無名英雄,今日仍受當地人的景仰和紀念。由此我們就想到主耶穌,祂為我們捨身流血,為的是要贖我們的罪,使我們免去那永遠死亡,並且我們可以借著祂所流的寶血得到完全的潔淨。

    神今日正在那裡呼喊著你們,希望你們本來背逆神的心轉過來。神是你們的父,祂正在等著你們,並且伸出慈愛的手,要接受你到他的胸懷裹。回頭罷!何必死亡呢!

 

     

最高的領袖    林證耶

   

利未記剪影

    西乃集訓,為時十個月又五天,計分四個時期:一、從開始安營直至會幕興工,恰是三個整月,是為首次集訓期。二、從會幕興工至會幕落成,共花了五個半月,是為建立中樞期。這兩件事概載於出埃及記。三、從會幕落成至初核民數,剛好整整一個月,是為二次集訓期,就是本書所記的事實。四、從初核民數至啟程遠征,盡只二十天,是為準備行軍期·記載於民數記首十章裡。

    為要完成建國大業,不能不有個偉大的領袖。為要統一行軍法令,不能不有個最高統帥。以色列人這次得從法老高壓的手中擺脫出來,而爭取得整個民族的自由,自然摩西是他們的救星,是他們偉大的領袖。但策動這事和負起完全責任的,都是耶和華神。雖然在困苦中,盼望得救的是以色列人自己,但發動和推行這次偉大而神聖的民族革命事業的,耶和華卻是主動者。四百多年的奴隸生涯,已經把他們自由自主的希望消滅淨盡,他們只曉得自悲命苦,似乎對求生的出路已窮盡。但神所以發動這次民族革命,是完全基於祂欲拯救人類的愛心,並紀念祂與他們列祖所立的聖約。祂為要履行祂的聖約,完成祂拯救人類的神聖任務,是故以色列人無論如何頑梗悖逆,祂總是以堅忍之心,保持其一貫作風,向著完成此約的大道邁進。祂亦明瞭當時以色列人知識的幼稚和際遇之可憐,祂對於這群頑皮的孩子總是抱著極大寬容諒解的態度,並像幼稚園教師似地教導他們,而且無微不至地教導他們。利未記便是那些訓諭的一段記錄。

    利未記所載耶和華這次訓諭的目的,是要引導選民到祂的跟前來,絕對的降服在祂的手下。這是對的,一個民族或國家,若其民眾沒有一個賢明的最高領袖,或雖有而不以領袖尊重之,敬愛之,擁戴之,則勢必陷於無政府狀態,而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爭權奪利,紛亂不已,亦勢難得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民族或國家,正如以色列人昔日在埃及的時候一樣。是故「領袖第二,「民族至上」,現在是他們唯一的口號。時至於今,他們應該明白,只有耶和華才是他們唯一的領袖,只有他們才是耶和華特選的民族。他們有接受耶和華施恩賜福的權利,他們有絕對服從最高領袖的義務。

    這次既是一種側重于暗示選民要推祟擁護領袖的精神訓話,所以其中心題目乃是「耶和華」。計利未記全書二十七章,幾百五十八個,二萬六千餘書(根據和合譯本),除了第八至第十章和二十四章一部是帶有命令的四件史實外,其餘完全是神的訓詞。在這二萬餘言的訓詞中,曾不住地提到耶和華名字。計提到耶和華的有三百一十次,提到神(神)的有五十次,提到神自稱「我」字的有一百七十五次,「主」字一次。分開來說,「耶和華曉論摩西一其有三十六次。「獻給耶和華」有七十次。「是耶和華的」共有五次,皆有不同的物件,即指祭品中的脂油、地、以色列人頭生的、和地上所有的十分之一。於七十一次之中,「在耶和華面前獻」五十八次,「從耶和華面前取」二次,另有「從耶和華面前出」二次。在五十四次「我是………」中,計「我是聖潔的」五次,「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二十三次,「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為要作你們的神」七次,「我是叫你們成聖的耶和華」七次,「我是耶和華」二十次。總之凡有「我是耶和華」一語的,共有四十九次。就是在那四件史實中,也有「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一語四次:一次指摩西;一次搶亞倫和他的兒子;一次單指亞倫;又一次指以色列人。全書以「耶和華」始,亦以「耶和華」終。這正如啟示錄三章八節所記的:「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耶和華是創始成終的神,我們要仰望祂、信靠祂、尊崇祂、高舉祂,我們要以耶和華為至大,讓耶和華居首泣!耶和華永遠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主,我們的最高領袖!

    在提示「我是耶和華」一語中,根據二十二章二十九至三十三節,計包含有四個意義:第一祂是耶和華,是施行拯救的。耶和華曾多次提醒選民,叫他們思念得蒙救贖的往事。他們昔日為何等樣人,今日又為何等樣人,他們應該明白,這全是耶和華的大恩大愛所致。為了這救恩,他們就絕對沒有辜負、背棄、或忘記耶和華的理由。第二、祂是耶和華,是叫人成聖的。耶和華是聖潔忌邪之神,在祂面前是絕對不容罪汙的存在。「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並叫你們輿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為了這緣故,所以在會幕的至聖所中,法櫃上特製一贖罪蓋。又在祭例中特設贖罪祭和贖愆祭,而其他祭例中亦必有贖罪而獻的祭品。又在節期中每年必有一個贖罪日,作全民族集體的自省。此外複為他們頒行祭司職務,規定利未制度,宣告聖潔條文,和訂立禮拜儀式等等,無非使他們有隨時隨地檢討自己的機會。神所宣告聖潔的條例,有關於宗教道德的,有關於個人靈性的,有關於法律的,有關於倫理的,亦有關於衛生的。總之 ,無論對神、對人、對己,無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心理上或生理上,都要以聖潔白持,以清淨自守。是故全書中提到「聖潔」二字的,共有八十七次。「不潔」、「罪惡」等一類字樣,亦有一百九十四次之多。第三、祂是耶和華,是要人遵命的,選民不但不可褻瀆神的聖名,而要尊主為聖,並且更要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我們一個國家或民族中,隨時可以見到危機是常常埋伏在不守紀律,違背命令的人民背後,是以在這次訓話中,神特別莊重地告訴祂的選民,凡遵命者賜之以福,凡逆命者就必降之以災。第四、祂是耶和華,是鑒察祭物的。獻祭不過是宗教上一種義節,如果一個人不從心裡做起,作事本乎良知,則獻祭禮拜,不過是一種虛妄的行為,這在神面前仍是可咒可詛的。但獻祭禮拜,究是一種維繫人心最好的辦法,因為健忘和下墜是人性的弱點,非有形式的禮儀,以作他們靈性的暖爐,則他們的天良,勢將冰冷下去,所以天天的奉獻,也就是選民維持屬靈生命的最好辦法。

 

  

利未記    施達雄

 

    考「利未記,」其並非原始之卷名;乃約在壬前二百八十五年 ,有七十譯士將聖經由希伯來文譯為希臘文時,因覺得本卷書內所論述的,包括了有關利未人之禮義,所以將書名改稱為「利未記」,其實若能依希伯來原文而譯之,則本卷名應以「神呼叫」較為妥善,也才能襯托出本卷之信息與內容,在本卷中「神呼叫」凡被救贖者,應來到祂的面前崇拜祂,並與祂交往,藉此求得身心之健全和聖潔。

    本卷之主旨是「神呼叫」他的百姓過一聖潔的生活,因為祂是聖潔的主(十九章二節),被救贖者也應當聖潔。按天父所召示的訓詞中,祂深知若追究人之罪過,就無人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祂愛人且願拯救罪人,祂願與人同在,使人有心靈上的滿足,然而罪卻成為神與人之間的障礙,人無法獲得神的恩愛。因此在本書中討論一個挺重要的問題:「一個罪人如何才能親近聖潔的神?」神在此為人開一條新的道路—藉祭牲的流血(其實祭牲的血,並無法洗淨人的罪,當時人蒙神的悅納並非祭物的本質,而是因祭物預表基督所將成就的救贖。)使人可得赦罪,蒙救贖與恩惠。

    從第三章至十章闡述「人應如何進到神的面前?」它昭示我們,「獻祭」才是有罪的人與聖潔的神來往之重要憑據,也是罪人通往神面前的媒介。但贖罪祭、贖愆祭、平安祭、燔祭、素祭……這些只是基督工作之預表,如今祂在十字架上成全了「利未記」 一切獻祭之果效,而不再需要任何祭牲的血,只要信仰基督,我們就能獲得神所要求的聖潔,成為神的兒女了。

    進一步的作者從第十一章至廿七章的篇幅中,討論一人應如何立於神面前?」它昭示人要過一聖潔的生活,神的兒女不但在地位上需被「稱義」,而且也需要在實質上「成聖」,因為神不但是有慈愛、憐憫的神,祂更具有公義,聖潔的神性。因此,凡被救牘者,必須使身體和心靈聖潔。才配得站在祂的面前。本段不但含有宗教的條例,也是強調社會生活的法律,它解決了勞資問題,土地所有權問題,結婚與離婚,以及社會問題,因此從本段經文提示的一個蒙恩得救的人,不能以「稱義」得救為滿足,乃是以追求「成聖」為最大之責任,藉以求得在其品德上產生更新的功用,不單是在禮儀上,而是在實際上,追求生活方面的聖潔與完美。

    「利未記」被安排於第三卷,似含著極有價值及深刻的意義 ,它不是「恰巧」而是有特殊的目的:從「創世記」中,我們可看見人的墮落,罪由個人進入家庭,而蔓延于全地面上,「出埃及」記述人由為奴之地蒙救贖之經過,「利未記」則勸勉被救贖者應如何具有聖潔的生活……或許我們可以將這三卷的教訓聯貫,鑄成一屬靈方面的教訓—我們本來是墮落的罪人(創世記),如今蒙天父救贖脫離魔鬼的權勢(出埃及),因此「天父呼叫」(利未記)我們應有正確聖潔的宗教信仰與生活。—聖經每卷次序的按排,實值得我們去揣摩,思想,以獲取更多的真理教訓。

    今日有許多人認為讀「利未記」,毫無益處,況且它又是為利未人而寫的,他們所以如此想,乃是未能員正領悟其內容所隱藏的教訓與目的,雖然祭物並無赦罪之功能,但都是基督工作之影像,借著它,我們更能明白基督耶穌在逾越節被殺害之真諦了,由此可見「利未記」對於信徒們仍舊有極密切之關係。

 

 

利未記逐章查經課程(譚志陽)

 

利未記是一部教導人如何過聖潔生活的書。書中講到敬拜聖潔的 神(1-17),又講到敬畏的人要過一個聖潔的生活(18-27)

利未記的主題是 神的聖潔, 神說:“你們要聖潔,因為主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19:2)。利未記是以獻祭、祭司和神聖的贖罪日為以色列民開通了通往 神的道路。利示記最後提到節期,指示人們如何守節期。百姓按時守這些特別的節期,經紀念 神為他們所做的大事,感謝他,並再獻身事奉他。

讀利未記的時候,讓你再決心追求聖潔,在個人的認信、公開的崇拜和集體的節日慶典中敬拜主你的 神。

本書是摩西五經的第三卷,它的靈程排列:創世記論人的敗壞,出埃及記論 神的救贖,而利未論卻論聖徒的事奉,這就表示蒙救贖的人當事奉 神。本書是救恩之道的淵源,也是福音之根本。因此,基督徒要能多研讀查經本書,則能更獲得基督豐富的救恩,更明白靈交的意義,更懂得如何去親近 神。

我們查考本書時,首先把全書分成四個部分:一是獻奉——獻祭的條例(1-7章)。二是聖別——事奉的職分(8-10章)。三是潔淨——日常的生活(11-15章)。四是聖潔——聖徒的品德(16-27章)。

 

1. 獻馨香燔祭——自己獻給神     2. 獻無酵素祭——工作獻與神

3. 獻平安心祭——與上帝和好     4. 獻贖罪血祭——悔罪求赦免

5. 獻贖愆之祭——認罪得償罪     6. 燔素贖罪祭——神曉諭摩西

7. 贖愆平安祭——感恩與甘心

 

8. 祭司受膏與任職    9. 祭司獻祭與祝福    10.祭司犯罪與贖罪

 

11.動物要潔淨       12.婦人要潔淨         13.皮病要潔淨

14.麻風要潔淨       15.漏症要潔淨

 

16.神僕生命的品德——獻贖罪祭 17.眾民生命的品德——不可吃血

18.家庭生活的品德——拒絕惡俗 19.會眾生活的品德——當守條例

20.百姓靈性的品德——潔淨歸主 21.有關祭司的規矩——聖潔無瑕

22.有關聖物的規矩——供獻給神 23.有關節期的規矩——當有聖會

24.有關聖名的規矩——尊崇聖名 25.有關禧年的規矩——贖回所有

26.有關禍福的規矩——任你選擇 27.有關許願的規矩——歸主為聖

 

書中的基督:他是我們的救贖之主,是我們的大祭司。在祭祀中隱藏著十種預表。

1.      公牛(1:3)——預表基督是耐苦而順服到底的忠僕,力大的服役(12:2-3,10:45,52:13-15,2:5-8,林前9:9-10)

2.      綿羊­(1:10)——預表基督的溫柔、順服、良善、毫無自己的選擇,完全順父的旨意,死於十字架(53:7-8)

3.      山羊(1:10)——預表基督代替我們罪人死,被列在罪犯之中(53:12),因山羊是罪人的代表(25:32-33)

4.      細面(2:1)——預表基督的清潔破碎(22:28“磨練”)

5.      乳香(2:1)——預表基督為 神而活,與受苦而發出的香氣(林後2:14:15)

6.      無酵(2:4)——預表基督無罪的品格(林前5:7-8)

7.      澆油(2:6)——預表基督愛聖靈澆灌(3:16,3:34)

8.      無蜜(2:11)——預表基督只有 神性之美而無外體之美(52:14)

9.      配鹽(2:12)——預表基督有調味和防腐的永生之道(6:68)

10.五祭(7:37)——預表基督帶給我們救恩,親身成為祭物(5:2,10:5-7),蒙恩者當向 神上感恩的心(西3:16)

11.七節(23:2)——,預表基督全備的救恩經歷,給我們在基督裡享受新的日子(26:29)

 

本書中對於基督徒有何意義呢?

其實,在利未記所論到的,都是為美事的先影,自然對於我們基督徒有著莫大的關係。讀聖經的人,若無屬靈的眼光,往往對於書中所論到會幕中的祭禮等而感到乏味。但在救恩上有經驗的人,一經念誦,莫不覺得逐章逐句,都可以領我們進入基督救恩的豐富裡。而且書中所論關於食品等,不但有屬靈的深意,于衛生上也有最大的教益。所論潔淨與成聖之要道,固然關於靈性生活,也關於到社會生活問題。主為我們開闢了一又新又活的路通往天國,坦然地往前走去吧,向著標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