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利未記第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利未記第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利未記第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潔淨—得到豐盛的必需品   利十九      安汝慈   

不可割盡田角    利十九9  (佚名)

論當潔於各種事款    利十九20   (佚名)

基督徒與睦鄰       李光堯    

可敬的老人    利十九32      鄭昌國    

敬老和長壽           奉 生

智慧的象徵    利十九32      許隼夫    

敬老   利十九32      蘇天明     

會眾生活的品德——當守條例(譚志陽)

行在聖潔,以孝為先(十九110) (香港讀經會)

行在聖潔,愛人如己(十九1122) (香港讀經會)

行在聖潔,如在神前(十九2337) (香港讀經會)

 

 

利未記第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神子民的生活不是在口裏說說,頭腦裏知道,而是必須有裏面的實質,所以神所要的生活乃是要有裏面實質的生活。這個實質就是一個源頭的問題,而這個源頭就是神自己。到了十九章的時候,我們留意神說話時多用了幾個字,這幾個字就把神的性格和性質表達了出來。

 

活出神的聖潔

 

我們來看看那個質是甚麼?「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12)在神說這話的時候,不僅是給我們看到,祂不單是作源頭的問題,同時叫我們看到祂也是生活的質的問題。神說出祂是聖潔的,所以神名下的人都要聖潔。聖潔就是一個質的問題,生活要聖潔,並不是說那樣式是怎樣,而是說它的質是怎樣。是神自己出來,是神的性情出來,不是只是一個人的拘束,或是人修養的結果。

 

我想我們留意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先要端正對聖潔的觀念或認識。甚麼叫做「聖潔」呢?如果我們按聖經原意說便是「神聖」,或是單用一個字便是「聖」。這樣,我們看這裏怎麼說,「你們要聖,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的。」中文聖經中加上個「潔」,便常常把我們限制在一個比較狹窄的範圍裏,好象只是說到生活上不犯罪,在生活中不體貼肉體,那就是聖潔,特別是指道德上的生活。所以我們平常說到聖潔,馬上就想到在道德上很成熟,很完整的一個人。我們回到神的話來看,我們就看到神在這件事上的要求,比我們一般的領會不曉得要高多少倍,範圍也不曉得要寬廣多少倍。

 

因此我們先要看甚麼是「聖」?最簡單的講法就是擺出聖的對面,那反過來就是「聖」了。只要不是不聖的,那就是「聖」。當然這太籠統了(我們必須要注意,甚麼叫做「聖」呢?「聖」乃是說屬靈上的完全,屬靈上的完整,或者說是屬靈上的純淨。弟兄姊妹,如果我們這樣來領會,我們就看到「聖」這件事不僅是說生活裏沒有污穢,並且還有更具體更實在的一面。神不僅是一位潔淨的神,祂也是一位完全的神,祂沒有任何玷污皺紋等類的事情。我們讀到以弗所書的時候,我們懂得神借著祂兒子在我們身上所作的工,「祂愛教會,為教會舍了自己。又用水借著道,使教會洗淨,成了聖潔沒有瑕疵,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弟兄姊妹細細留意神借著祂兒子作的工,很明顯地看見祂把教會分別出來成為聖,不單只指著他們的罪得赦免,他們不再有罪,因此他們就潔淨。我們必須看到這是最開始的一步,一個不犯罪的人和一個沒有給罪玷染的人,在人眼中看來,說得上是完全的。但在神看來,神還不能說這是祂心意裏所要的,因為神所要的乃是人被帶到一個地步,從祂眼中看來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所以說到「聖」,乃是屬靈上的完整,沒有任何的缺欠,沒有任何不完滿的地方。

 

神說,祂是這樣的一位神,所以你們也要這樣;神是這樣聖的,所以你們也要聖。當然更普遍的說法,聖就是不平凡,不普通,不一般,是一般人所沒有的,普通人沒有的。他們有一些特殊的顯明是別人沒有的。這個別人沒有的便叫做聖。我們拿一個中國人來說,中國有一個孔子,人稱他是聖人。他怎麼算聖人呢?因為他有很多東西,認識很多東西,明白很多東西,發表很多東西,是一般人所沒有的,一般人想都不會想的,但他明白,他發表出來。人承認他是一代宗師,他是一個教育的方向,他給人一個教育的內容,他讓人知道做人的道理。所以一般的人都沒有這些認識時,他有。所以人說,他是聖人,皇帝也給他一個稱號「大成至聖先師」。孟子也是這樣,也是稱為聖人,為什麼呢?因為他領會一些別人所不能領會的,他所有的擺在人的面前,就顯出他是很高超的。所以甚麼叫做聖呢?那就是不平常。

 

回到神的話裏去,我們看到聖經上所說的「聖」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不普通,乃是屬靈上的不普通。那就是在屬靈上能把神表達出來,能把神的性情活出來,能把神性格表達出來,這樣的表達的結果就是「聖」。我們要把這個定義抓得很牢,這樣看下去纔能看到甚麼是聖潔。因為底下說的好多方面的事,這許多的事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提醒神的百姓去操練。我們看一下具體的條例,看一看「聖」的實質是甚麼?

 

聖潔的實際

 

第三節開始,都是一點一點的提到許多好象零零碎碎的點,但是你看那些零碎的點都是能歸納出共同的事實。我們先來留意,「你們當孝敬父母,守安息日。」(3),「當孝敬父母,守安息日。」好象是律法裏兩個不同的內容。但弟兄姊妹把以下整段經文都讀過,我們就看到這裏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甚麼呢?是敬畏神。從人實際的生活開始,你要孝敬父母,這是人的天然。如果不是神憐憫,我們對父母總是有相當的保留。我作過人的兒子,我也作過人的父親。這兩個很不同的經歷,就很明確使我領會到,作父親的怎樣地愛惜自己的兒子,這是你不必去理解的,那是很自然的。但是作兒女的會孝順父母,這一點就不見得沒有難處,在這一點上,我們會發覺我們對父母多多少少會有保留了。

 

但是神的話是這樣說,說的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要孝敬父母,使你們的日子在你神耶和華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二十12)神很重視這一點,能在地上活得好,這要看你用甚麼態度來對待你的父母很有點關係的。為什麼神定規這樣一條誡命呢?如果神要借著人對著自己父母有實際的孝順,然後他纔能有根基去敬畏神,如果他對父母不孝順,他會敬畏神就是假話了。我們把這裏一小段念下來的時候,我們看到這裏提到好幾件事,但這幾件事可以歸納到一個主題上。我們看看是那幾件事,頭一件事是提到孝順父母;第二件事是守安息日;第三件事是不要鑄偶像,神像;第四件是平安祭的祭肉不能留到第三天(參38)。如果我們把這幾件事歸納過來,我們很自然的看到一個主題,就是服神的權柄。

 

服神的權柄

 

為甚麼要孝順父母呢?因為神的吩咐是這樣。為甚麼守安息日呢?因為神的誡命是這樣吩咐。為甚麼不可鑄造偶像呢?因為神是這樣作了宣告。為甚麼不能把平安祭肉留到第三天呢?因為神是這樣作了定規。你不能在那裏說「為甚麼」,為甚麼要守安息日﹕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天不作工也許麥子和穀子都成熟了,成熟的都掉到地裏去了。如果遇到有風雨來,這些就給糟蹋了。但是神說,「守安息日,甚麼工也不要作。」我們也許有我們的理由,但是神說「要守安息日」。如果我們是服神的權柄,我們就不會問為甚麼,我們也不看重我們自己的理由。甚麼樣的人能這樣作?只有敬畏神的人纔能這樣作。不敬畏神的人會有大堆的理由來解釋這裏和那裏的。

 

平安祭的肉到第三天還是很好的啊 !尤其是在冬天,根本就沒有甚麼變化,第一天是怎麼樣,第三天也差不了多少。為甚麼第一天,第二天可以吃,第三天就不可以吃呢?第三天吃了就要受咒詛了。弟兄姊妹如果你問理由的時候,也許我們會有很多的理由,但是神說,那祭肉到了第三天還有保留的,就要把它燒掉,你吃了就不蒙悅納了,要受咒詛了。因為吃了第三天的祭肉的結果,神說﹕「要從民中剪除,」(8)要把他殺掉了。你說神為甚麼這樣厲害?也許我們不太瞭解。但弟兄姊妹稍微瞭解甚麼是平安祭,平安祭就是感恩的祭,我們承認在神面前蒙了恩典,所以我們向神感恩。既然是這樣,那平安祭就顯明了神的恩典臨到了我們。

 

弟兄姊妹必須注意這事,這裏就牽涉到神的性情,如果是牽涉到神的性情,我們就知道神作這樣的定規是有根據的。我們懂或不懂並不影響神作這事的根據。我們留意,「凡吃的人,必擔當他的罪孽,因為他褻瀆了耶和華的聖物。」(8)為甚麼第一天吃不褻瀆聖物,第二天也不褻瀆聖物,同在一個祭牲出來的,到了第三天馬上變了?吃了就褻瀆了聖物?如果我們沒有看見神的性情,我們就不能領會神在這裏說的話。如果一個敬畏神的人,不管懂或不懂,他只看見神這樣說,他便這樣跟隨,這就是敬畏神的人。

 

我稍微提一下為甚麼第三天吃了就不行,為甚麼第三天吃了就是褻瀆聖物?因為一提到聖物,我們不能不注意為甚麼那祭牲能成了聖物。沒有獻祭以前只是一隻羊,獻祭以後便成了聖物,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根據甚麼?弟兄姊妹都瞭解,在開頭讀祭的時候都知道,未獻祭以前,羊就是羊,但它一成為祭物,它就是神兒子的預表,它就是神兒子的表像。如果是神兒子的表明,這裏就有很嚴肅的事在內。最簡單的來說,神的恩典沒有陳舊的,神從來沒有把陳舊的恩典給人。我們在超級市場裏會買到隔天的麵包,但神給人的恩典從來沒有隔天這個字。所以耶利米在哀歌裏說到「神啊,你的恩典每早晨都是新的。」(參耶一2223)神從來都是把新鮮的恩典給人,這是最簡單的從神的所作來說的。

 

如果我們看到神的本身時就要注意了,上一次我們不是看到神很重地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甚麼叫「耶和華」?就是「自有永有」,那就是從永遠到永遠,神就是從永遠到永遠的神。所以對神來說,祂永遠是現在的神,就是我們過去一直都提到的。神永遠是現在的神,現在把肉留到第三天,那就不能說是現在了。第二天已經不是現在了,但還勉強給人一個寬限,到了第三天就絕不可能是現在了。第二天已經不是現在了,但還比較接近現在。第三天就絕對不是現在了。這是關乎神自己的性質,是神所是的問題。如果我們在這裏明白神借著祭物來發表祂的所是,而我們卻看如等閒。你說那些烤出來的祭物,第一天醃上去的味道還沒有進到裏面去,第二天稍微好一點,第三天吃就最好了,如果第三天不吃不是很可惜嗎?

 

弟兄姊妹,神沒有對我們說那味道該怎麼樣,神是要我們在這些事上看到祂自己。從這一大堆的事上面讓我們歸納出一個主題來-就是敬畏神。我們能領會神的心思就順從,就算是不領會,我們也認定這是神的話,我們還是順從。感謝主,這是敬畏神,是在生活裏操練的第一件事,是生活的操練裏的第一個功課,就是不再看進去,就只看這一點點,已經看到聖潔的範圍是怎樣一回事。所以說聖潔絕不是一個道德的觀念,很清楚地看見聖潔乃是神從人的身上出來。那人給神分別為聖,神用他作為彰顯的器皿,顯明祂自己,這樣的人是聖潔的。

 

弟兄姊妹,我們必須求神提高我們的認識,不叫我們給道德的觀念捆在小範圍裏。這樣我就能看見我們在神面前虧欠神到了甚麼地步。有時候我們可以不犯罪,我們就覺得我們很聖潔,我們比別人都好。但我們回到神的眼中來看聖潔,我們就看見我們在神的面前是何等的殘缺。因為我們裏面的態度並沒有那麼敬畏神,在實際的動作上有許多跟不上神。

 

在學習憐憫人中顯出聖潔

 

我們繼續看第二個主題,就更清楚看見在神面前的缺欠。我們看到我們的殘缺是到了何等深的地步,我們不能不求神的憐憫顯明在我們的身上,叫我們脫離屬靈的缺乏,而進到屬靈的深處。從第九節開始,你可以看到第二個主題出來了。「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910)還有底下沒有讀的,你就看到甚麼叫做聖潔。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這個是聖潔的內容,我們以為這與聖潔沒有關係,但神說這是聖潔的內容之一。

 

以色列那時是農業國家,他們一年內有二、三次的收割。任何一個種地的人都懂,從弄好泥土開始,撒種,灌溉,施肥,除雜草,經過一段不短的時間,這段時間都是流汗的,都是不容易作完的。這樣的勞苦是為了甚麼呢?乃是為了收割。等到收割時,眾人都盼望豐收。在大豐收時,每個人都很開心,把成熟的莊稼都收割回來,沒有一個人會刻意不收割一些莊稼的。如果有人這樣作,別人都認為他是傻瓜。不要說田角的一片不收割,就是收割時掉下的一些麥穗穀粒也好,不把它拾起來,你便會覺得那麼辛勞而得的結果,不可以這樣浪費掉。

 

但神告訴以色列人說,「在你們收割的時候,田角的那一片不要收割,遺落到地裏的不要拾取;摘葡萄的時候,也不要拾取落在地上的葡萄。」為甚麼要這樣?因為你們要紀念在你們中間的貧窮人和寄居的。民中的貧窮人還是自己的弟兄,寄居的是甚麼關係都沒有,但神說,「你們要紀念他們,要憐惜他們,在愛裏為他們預備。」不僅是說恩典,也要把神賞賜的與人共用。人就有理由說了,「這是我們勞苦的結果,他們沒有勞苦卻白白地分享我們的,這我就不幹了。」但神說,「不是這樣!你們要憐憫民中的貧窮人。」

 

像這樣的吩咐還算是小的。如果我們回到律法去看,你們就能看到更大的。甚麼更大的呢?那就是憐惜!提到憐惜的時候,還有更多更多的事。別人用田地、房屋作抵押向你借款,他們償還,當然你把田地還給他;他如不償還,那怎麼辦?按理就接收過來了。不是!到了禧年,就是到了五十年,你就要無償把房屋,田地歸還給原主人。借錢也是這樣,人把自己賣給你作奴婢也是這樣。你說這樣不是太便宜他們了?這樣我不是太吃虧了?本來我可以接過來的,現在要無償還給他了。人看事情是從人的角度來看,但神卻要祂的百姓學習從祂的角度來看事情。祂要求祂的子民這樣生活,「因為我是耶和華,因為我是聖潔的,所以你們也要完全沒有瑕疵。我是憐憫人的神,你們也要顯出你們是憐憫人的人。」

 

活出神是愛的生活

 

弟兄姊妹你看到,這裏的主題就是愛心的操練,愛心生活的操練,就是在這裏提到的,留下一些你所有的給有缺欠的人,叫與你同在的人不受缺乏的威脅。我再多說兩句,說到禧年的時候,神說完禧年的條例,然後說,這樣我要叫「你民中永遠不會有貧窮人」。為甚麼神作這個定規?因為神是豐富的神,並且那些活在祂面前的人都在享用祂作他們的豐富。人有許多的缺欠,失去神的豐富,但在神心裏永遠不願意人失去祂的豐富,祂永遠要作人的豐富,所以有這樣的條例,這些條例可以歸納到愛心的操練上。

 

接著十一節就說不可以偷東西,騙人,不可彼此撒謊,也不可指著神的名起假誓來騙人。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也許這是生活上的表現,但是這些字句的背後,神是把祂是愛這個事實調在神子民的生活中。因為你愛人,所以你不會作損害人的事;你不會偷別人的東西,不會損傷別人的感情,你也不會欺騙人叫你得利。如果你這樣做,就不是活在神的愛裏,因為在愛裏沒有這些東西。

 

我們再往下看,「不要欺壓你的鄰居,不要搶他們的東西,工人的工價,你不要留到過夜,第二天才給人。你怎麼曉得他出來給你做工就是為了賺當天的口糧﹖你說明天才給他,那今天他吃甚麼?」(參13)也許在人看來這是小事,但神說你是祂的百姓,就該從神的愛的角度來看你們所該做的事。你必須體恤人,愛人,紀念他是缺乏的;不要把他該得的留到第二天,當天就要給他。弟兄姊妹們,你再看下去,「不可咒駡聾子,也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14)這是欺負人!他是聾的, 聽不見的,我當面罵他,用許多惡毒的話罵他。罵他時,我是很開心,我罵他,他聽不見,也不知道我在罵他,這是很開心的。我罵人,人回罵我;但我罵他,他一點也不懂,也許還覺得我很有意思,還笑嘻嘻地看著我,我高興極了!

 

弟兄姊妹們,神不是這樣的,這不是在愛裏作的,他看不見前面有塊絆腳石,你搬走也來不及,你還再把另一塊絆腳石放在那裏﹖你說,「我看見他絆倒,我就很喜樂啊!看到他四腳朝天,我就很開心啊!」弟兄姊妹,在人天然裏真的是有這樣的心思,但神說,「祂的子民不可以這樣,因為祂是神,祂是聖潔的,你們也要聖潔。」弟兄姊妹,我們看到那愛心的操練,現在我們便能更大的擴大對聖潔的瞭解了。不是僅僅不犯罪,保守自己在規規矩矩裏就是聖潔。當然那是聖潔裏不可少的,但那不等於完全的聖潔。在這裏我們已經看到了,頭一步敬畏神,下一步是愛心裏的操練。

 

還有第三步。我簡單一點來說。愛心的操練還有一點,從第九節一直到十八節,都是在愛心的操練的範圍裏的,你看到裏面說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一點點,好象沒有關係可以接在一起,但你看到神把它聚攏在一起,便能看見裏面有一個要求-愛心的操練,你要作一個聖潔的人,你不能只是不犯罪,不犯罪那是很消極的,還必須要有積極的一面-把神活出來,把神的性情活出來。

 

分別出來的生活操練

 

從十九節開始一直到二十五節, 這是脫離摻雜,活出分別為聖,活出分別。弟兄姊妹看裏面提到一些事,神造生物時,各從其類,不同其類的都不混亂。這裏提到「不可叫你的牲畜與異類雜交,你種地時,不能在一塊地裏種兩樣的植物,也不用兩種不同的料子來織布。」(參19)我們看這幾樣就好了,你說給牲畜異類配合,也沒有甚麼太了不起,但對中國北方人來說就不一定了。弟兄姊妹你曉得,有馬,有驢,馬是一個類,驢也是一個類;但在中國北方除這兩樣各從其類以外還有一樣叫騾。弟兄姊妹曉得,這個騾子用耕地最好,它有馬的力氣,驢的耐勞,它的胃口也沒有那兩類那樣大。作為農家來說,你看利益有多大啊!但騾子卻不是天然就有的,是馬和驢雜交而生下來的,他們本身是不能傳代的。農家說,如果不能這樣作,每年都要賠一點錢了,怎麼不可以這樣呢?

 

弟兄姊妹們留意了,神在這裏說這些事,乃是讓人來注意一些功課,固然是敬畏神,服神的權柄,但還有進一步生活的操練,這生活的操練乃是叫我們有分別出來的實際。從哪里分別出來?從罪裏分別出來,從肉體裏分別出來,從拜偶像的風氣裏分別出來,從世界裏分別出來,從一切與神無關的事物裏分別出來。弟兄姊妹,這個分別是很嚴肅的屬靈操練,所以不要著眼在眼前的好處。你說,這只是一塊地,種兩樣不同的植物,真是物盡其用啊!並且種兩種植物在那裏,它們收割的時間不同,它們更有不同的好處,它們對地力有彼此調節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不這樣作不是很浪費嗎?

 

弟兄姊妹們,不是這樣!神說在一塊地裏不可種兩樣不同的植物,又不能用摻雜的物料來作衣服。弟兄姊妹們,你說幸虧不是活在舊約的定規裏,若是活在舊約裏,我們今天沒有一個人有衣服穿了。因為現在的衣服沒有幾件是純料的,多半是百分之八十棉,百分之十人造纖維,百分之十尼龍,或許百分之二十五這樣,百分之二十五是那樣,你說這一些都是摻雜啊!幸虧我們不是活在舊約裏。如果我們活在舊約裏真的很糟糕了,我們都沒有衣服穿了!

 

感謝神!在新約裏,當然不給這些字句來局限人,但裏面的原則仍然是在指導著我們。我們今天可以穿摻雜料子的衣服,但不等於我們可以放棄那分別的法則,那分別的法則仍明顯的放在新約裏,一點沒有過去。弟兄姊妹要是讀一讀哥林多後書六章,就能看見分別在新約裏的要求還是那麼高的。我們讀到約翰一書,說到不要愛世界,就能看到那分別的原則還是那麼確定的。我們感謝讚美神!新約的書信一直給我們提醒,我們的舊人已經和基督同被釘死了,我們活是活在新人裏,那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而被造的。這就是一個分別!每次施浸,我們就知道了,從水裏上來乃是叫你們有新生的樣式,不再是舊人的樣式,不再是跟隨世界,不再是跟隨自己,乃是一個新生的樣子,凡在舊造裏的都給分別出來,單一地生活在神的生命裏。施浸,雖然在我們活在新約裏,不再給舊約裏的字句約束我們,但律法裏的精意仍然是那樣明確地在新約裏引領著我們。

 

所以在底下還有許許多多的話都給我們看到「分別」。我們在院子裏都種一些果樹,我家裏就有幾棵。你看看在種植時,神也有定規,你種的果樹總要有二、三年才會結果子。但神說,「第一年的果子不要吃,第二年的也不要吃,第三年的也不可吃,第四年就可以吃了,但不是你吃,你要獻給神,完全獻給神,那就是先讓祭司吃,第五年的你自己纔能吃。」你說怎麼會這樣呢?我們會說,凡種過果樹的弟兄姊妹都知道,頭一年的果子又酸又不甜;第二年的也差不多;第三年的稍微有些進步,但還是不理想;第四年的就差不多了,到了第五年的就是真正成熟的果子。我們就說,那樹不好,不要了,砍掉算了。我們是這樣講,但神不是這樣說,神怎麼說?神說,「你要知道,這地是被玷污的,所以在它還受玷污時,它所結的果子都不要。」

 

你說難道到了第五年,那地就不給玷污了?我們讀神的話時,實在需要主給很蘇醒很敏銳的心思,到了第五年,雖然這樹還沒有完全成熟,但它已經是長成了。等它長成,在屬靈的角度來看,它就能有分別了,它就有那分別的能力了。所以當它有分別的能力時所結出來的果子,這個果子可以接受。弟兄姊妹們,你看到神說,「我是聖潔的,你們也要聖潔。」這是第三個操練,分別,學習分別出來。

 

不能說得太細了,底下還有一個我漏掉的,但從字句上就可以曉得是說甚麼,抓住主題,你便能領會。然後剩下還有兩點﹕頭一點是不能與偶像有交通,絕對不能與偶像有交通。再有一點,要紀念人,為甚麼要紀念人?不單是因為神是聖潔的,同時也是你們有的經驗,「因為你們在埃及作過寄居的。」(34)所以弟兄姊妹,我們細心看到這些話時,當然我們現在並不是很細地看,弟兄姊妹已經抓到主題了,生活操練的主題。神先給我們看到,我們在生活上的操練,目的是為了表達神的性情,叫我們像祂,彰顯祂,因此神就給我們一些具體的操練的方向。在十九章裏,我們看到了幾樣,愛人,脫離摻雜,進入分別,在分別中讓人看到神,不與偶像有交通,要體恤人。

 

我們感謝主,雖然我們每句話都讀過,但我盼望弟兄姊妹留意,回去好好的把十九章重要的字用紅筆把字圈起來,或者用透明的螢光筆把它劃出來。「我是耶和華」這句話,看看出現了多少次?次數出現多固然需要注意,要緊的要看到一點﹕神所要求人一切的生活全是根據「我是耶和華」。求主給我們看得更透徹,更完滿。── 王國顯《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利未記讀經劄記》

 

 

利未記第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利未記十九章廿章是要以色列入過聖潔的生活你們 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神為以色列 入定了律法,律法中又分為律例和典章,因此,這兩章的條 文可以分成這兩方面,律法的總綱是誠命,誠命前四條是典 章後六條是律例。

一、有關典章方面,有以下經節: 十九章3節,孝敬父母,守安息曰(30) (出二十81 2) 4節,不可徧向虛無的神,也不可為自己鑄造神。 (出二十一20) 5節,獻平安祭的條例 30節,守安息日,敬神的聖所。 3l節,不可偏向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利二十6)(出 二十一l8) 二十章2節,不可把兒女經火獻給摩洛(亞捫人的神, 王上十一7) 6節,不可徧向交鬼的和行巫術的,這是邪淫,神要向 他變臉。 27節,治死交鬼的或行巫術的。

二、有關律例的有以下經節: 十九章9節,莊稼的田角不可割盡,不可拾取遺落的,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0(出二十三儿) 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紀念窮人。 十九章11l314l5l6l7l83234 3536節對人公平,愛人如己。 十九章2029,二十章1021,是婚姻上的聖潔。 十九章19,律例中不可摻雜,異類配合,兩樣摻雜的 柿種地,這些是生命的摻雜。(太十三19,麥子稗子的比 喻) 。 兩樣摻雜的料作衣服是行為的摻雜(義與不義有什麼 相交呢? 林後六l4)。 十九章23節,到迦南地三年之久要以這些果子,如未 受割禮的,是不可吃了。第四年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 讚美耶和華,第五年的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好叫樹給你 們結果子更多。 迦南地是外邦之地,地是受過咒詛的(創三17),因 此有三年的分別為聖的時間(三是神的數字)。第四年, 是被造向神發出讚美的時間,第五年是人負責享用的時間。 十九章26節的吃帶血的物,不可用法術,也不可觀 兆,不可剃頭的周圍鬍鬚的周圍也不可損壞,不可為死人用 刀劃身和身上刺花紋,這些都是外邦人的行為。 十九章和廿章,着重解釋十誡和出埃及記二十一至二十 三章的典章和律例。要求以色列入在行為上要聖潔,要愛人 如己。但新約的要求,乃是從裏面的改變,裏面的聖潔。有 了裏面,才能有外面,神給以色列的誠命,律法都是善的 (羅七1 3)公義的,聖潔的,屬靈的(羅七1 4),無奈 以色列入因為沒有神的生命,只能從行為上遵守,少數的人 (如大衛,但以理等)能在心的深處有公義的良心的感覺 (詩五十一1 0)。 以色列入如果不遵守神的典章和律例,對個人來講是被 剪除(十九8,二十5l4),對全體來講是被地吐出。 從利未記十八章到二十章,至少有20多次,神向以色 列入宣告他是耶和華”“他是耶和華你們的神,表 明每次的宣告是出於神,是出於自有永有的至高者,全能 者,以色列入必須敬畏他(十九1432)

── 蔣繼書《利未記讀經劄記》

 

 

潔淨—得到豐盛的必需品   安汝慈

 

  利十九

     『神召我們,不是要我們污穢乃是要我們聖潔。』我們若是想一想我們聖徒的稱呼,一切污穢都應當除去。我們必須先潔淨我們的生命,然後才能被聖靈充滿。開于信徒與聖靈的關係,兩個吩咐對於這事有很切實的表示。

    以弗所書四30:『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侯救贖的日子來到。』

    擔憂這個字含有愛的意思。你不能為一個你不愛的人擔憂,你只能說他的壞話,對他發怒氣,但是你決不能為他擔憂。聖靈愛我們,但我們卻使他擔憂。那麼,在我們裡面使聖靈擔憂的是什麼呢?

    他是真理的聖靈(約十四17),所以凡是假的,欺人的,法利賽式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信仰的聖靈(歌後四13),所以疑惑,不信,煩悶,焦急,都使他擔憂。

    他是恩惠的聖靈(希十20),所以凡強硬,毒辣,忘恩負義,怨恨,不肯饒怨,無愛心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聖靈的聖靈(羅一4),所以污穢,不聖潔,降低人格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智慧與啟示的聖靈(以一17),所以愚蠢,隱藏,傲慢,無理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剛強,仁愛,謹守的聖靈(提後一7)所以空虛,無果實,無次序,無頭緒,無節制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生命的聖靈(羅八2),所以冷淡,靈性的遲鈍,無生氣,都能使他擔憂。

    他是榮耀的聖靈(彼前四14),所以世俗的,地上的,肉欲的事,都能使他擔憂。

    他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凡事長進(以四13),使我們日近於基督的模型(哥後三18),一直到我們滿有基督的身量的時日(以四13);所以凡在我裡面阻擋他施行這種計畫的,都能使他擔憂。故意或是情願容許那與聖靈相反的生命裡面,纂奪聖薑的地位。這是你愛罪勝過愛聖靈。這樣的不忠心足以他擔憂。不遵守主的誡命,不順從神明顯的旨意,即是反叛神而贊助敵人,這也要使聖靈擔憂。

    真正的靈性與我們的保惠師有融洽的,快樂的聯合。罪能破壞這種關係,而阻礙那真的靈性。我們若縱容我們所知道的罪,那住在我們裡面擔憂的聖靈,就不能藉著我們而顯現了。所以,這是很清楚的事:若是一個人被聖靈充滿了。他對於罪不致明知而故犯。『神不尋求金的器具,也不尋求銀的器具,但他只尋求潔淨的器具』。人若是要被聖靈充滿,必須潔淨自己。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9:「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當撒但引誘我們犯罪,我們向他說「是」的時候,我們就使聖靈擔憂。當神召我們成聖,我們卻向他說「否」的時候,我們便消滅聖靈的感動。引導信徒使他願意讓神的旨意成全在他的身上,是聖靈的一部分工作,恐怕這是他的最難的工作。私意是隱藏在我們裡面的東西,牠口中不敢公然與神敵對,私下卻甚活動。醫治私意唯一的,徹底的,仔細的,堅決的方法,莫過於選擇遵行神的旨意,不論是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有什麼犧牲,都得聽他指揮。換一句話說,就是要全心全力以遵行神的旨意,並以他的旨意為日常生活的原則,永不容許對這原則

有什麼例外。所以,遵行神的旨意並不是要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只要以神的旨意為一生的原則就得了。遵行神的旨意是願意神所願意的,不問神所選擇的是什麼。惟以神的旨意為最後的依據,甚至在我們曉得他要我們作什麼事以前。所以,這是不願意做一件什麼事的問題,卻是願意做任何事的問題,不管在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如何去做,只要知道神的愛裡是最好的,那就夠了。

    亞當有意志的自由,並有使意志歸向神的能力。但是,他選擇把自己的意志向撒但。耶穌有意志的自由,也有意志傾向神的能力,並且他毫不遲疑地順從神的意旨,準備做神所選擇要他去做的任何事工。若是你是一個基督徒,是在基督的神的新人,你便有意志的自由,聖靈住在你的裡面,使你的意旨常常向著神。但是,你若在無論什麼事上對神說「否」,你就選擇了那向著撒但的途徑,與反對「靈性的他」的惡勢力相結合,這樣的反抗與背叛就是罪,而聖靈便完全不能住在你的生命裡,一直到你潔淨的日子。

    聖靈常常盼望充滿他所居住在裡面的每個人。所以他是不住的工作去潔淨人的生命,為的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灰塵佈滿在黑暗的室裡:人們走過亦不注意,但是太陽照了進來,牠們就都在光下顯明了,房屋越發充滿著太陽,灰塵就越發顯明。聖靈居在信徒裡面,把生命裡的罪映照出來,他越居住得充滿,罪就越不容易躲藏。神離我越近,我們對罪的認識越清楚。在五年前,或者一年前,一月前,你不以為是罪的事,現在你承認是罪了。居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在那兒潔淨我們的心和我們的生命。「賜他們聖靈,以信仰來潔淨他們的心。」

  約翰一書一7,『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刃的罪。』

    耶穌的血洗淨罪惡,為罪人洗滌,也為聖人洗滌。他為沒有救的罪人解救,而自己卻不犯罪;牠為犯罪的聖人解救,而自己不受罪的沾汙。基督常常遇見罪,在上節所用「洗淨』這個字,就可明白。

  潔淨的方法

    擔憂的聖靈將使我們知道他在擔憂,並說明使他擔憂的是什麼。他使我們明白阻擋他的罪,他指示我們基督的洗罪寶血。他將約翰一書一章九節所說的道啟發我們,並告訴我們什麼是我們的本分,此時,我的責任心自然要起來了。神只要我們一件東西,一個真實悔改的心所激起的誠實,完全公開的認罪。

    約翰一書一6;『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潔淨我們的一仞不義。』

    但是,他一方面要這樣間單的,誠實的認罪,一方面又要不接受其他任何的代替物。

    因為罪的懲罰而憂傷悔恨,這不是認罪,因為犯罪被人察覺,在勢不能不承認,這不過是犯過的承認,並不是因犯過而承認其罪惡的意思,故不能算為認罪。簡單的,草率的,半吞半吐的認罪,隨著眾人,嘮嘮叨叨說了大篇文過飾非的禱辭,在神面前不算為從心裡出來的誠實的認罪。認罪大半是向著神而認的,並且常常只向著他而認。但是,人若得罪了人,使他們之間發生隔膜,在這一個人面前認罪,可以移去這種隔膜。神有時要等我們向弟兄認了罪之後才潔淨我們。這種應許是有確實的擔保,就是當我們向神誠實的認了罪,他必即刻赦免我們,潔淨我們,這樣,我們才得與那不擔憂,不被消滅的聖靈合作,舉凡使他不能充滿我們的阻礙物概被撤除。

  潔淨的程度

    潔淨的程度是要使身體與靈魂不受淫穢,與污穢的事絕對分開,是被聖靈充滿的一個先決問題。

    哥林多後書七1:『親愛的弟兄啊,我們即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靈身體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

    神要一種發於內而顯于外的行為上的潔淨,從內部到外邊的潔淨,他要我們領悟他對罪的觀念,在他看來,以為情欲所激起的希望與情欲所表現的動作是相等的,心中隱藏著的恨毒,和用手殺人的事是一樣地有罪;他視精神上的刺激為發怒的根源,神要他所居住的廟宇的內部與外部都潔淨,聖靈為要充滿我們的生命,要我們各部都潔淨,以便他的居住。甚至在我們潔淨了自己,從我們心裡除去我們知過的罪惡以後,聖靈還能指示我們許多不潔和污穢的事在我們生命裡面。

    從神懲罰亞的幹罪惡,就可證明神不願顯現給他的兒女們看,直等到他們把罪除掉了,他們在耶利哥歌得了勝利,神把這城輿城裡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了他們。神早就告訴他們說:在城裡的各物是被咒詛的,並且不許他們拿取贓物,不然,他也必被咒詛,亞幹性貪,拿了金銀和巴比倫的衣服,藏在他的帳幕中。除了無所不見的神以外,沒有人看見他信這事。以色列人因為得勝了耶利歌,歡喜非常,再向前進,以為一樣有得勝的把握,卻不料得了一個大敗仗。約書亞在神面前祈禱。並責備神不該使他們吃敵人的虧。但是,神吩咐他停止祈禱。告訴他說;在他們未除去那被咒詛的物件以前,神不與以色列人同在。等到那貪心,偷盜,欺騙的人查出,在神面前認罪以後,神始在勝利與能力中和以色列人同在。

    或者,你已經為為求聖靈的充滿而熱心祈禱,但是你仍沉溺在你所明白知道的罪中,而不願服神的誠命,抗拒他的意旨。若是如此:神正在向你說:『起來,不要自己欺哄自己。你已經犯了罪,我將不與你同在,直等到除去你的被咒詛的罪惡。起來,潔淨你們自己不除波那可咒詛的事物,在仇敵面前必站立不住。』約書亞七1013)你若今住在你裡面,你們若的聖靈擔憂,甚至被你消滅,你必不能被充滿。人若要被聖靈充滿,必須潔淨。

    有一日我望見被雪蓋著的那Silderhorn山的山頂,正在日光下閃爍著。牠是聖潔的奇妙的象徵。牠所以以不受沾汙的原因,是因為在天與地之間沒有別的東西隔開著,牠只接受從天落下來那無瑕疵的雪。啊,惟願你我的心與他一樣的潔淨:你我的心也許白潔像牠一樣,若是在神與我們中間沒有隔著可知的罪,若是我們的心時常被聖靈充滿。

 

 

不可割盡田角(佚名)

 

  利十九:9

      這是最有趣味最有教訓的一章聖經。開頭,神宣佈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這是我們要聖潔的最大理由。然後,神曉諭各種處世為人,對神對人的原則,條例。有一句話,本章用了不下十四次就是:「我是耶和華。」凡我們各種的行為,都與神有關係。命令我們,而且感動我們:要孝敬父母;要忠厚待人;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意思說:待人固然應當公道,卻也不可忘記厚道。割盡田角,拾取所遺落的,是應該的。但是,須要紀念窮人。其實這一章,不必加甚麼註解,只要我們一條一條恭敬誦讀。並且省察自己,勉勵自己,說:我們注意幾條,是我們平常容易疏忽的。即如:不可彼此說謊。顧工的人得工便,不可在你那裡過夜。(要體恤工人)不可咒駡聾子。(背後咒駡人,也在其內。)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要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秤公道。

    聖潔的生活,是快樂的生活。我們許多痛苦煩惱,是自作自受。

 

 

論當潔於各種事欵(佚名)

 

    利十九:20

    茲二章所載之教訓。無非為使選民成聖者。十九章一二節0二十章七八節或可分數層以略論之。

一、當敬畏父母崇拜上主等事。主曰。我乃主爾之上主為聖。爾亦當為聖。爾曹各人當敬畏父母。守我安息日云云。十九章一至八節論敬畏父母之誠命。看本章三節。且于二十章九節再提之曰。凡詛父母者。必置之於死。其緊要為何郊乎。至於崇拜上主之事。即守安息日。勿拜偶像。獻平安祭之規等事。可看本章匹至八節。

一、當贍濟貧民。主曰。爾獲田之所產。毋獲至田隅。獲時所遺者毋斂。爾摘葡萄園之果。有所遺者毋複摘。隕於。地者毋拾之。當舍于貧民與外邦旅客云云。十九章九節十節此誠所命者。即後有波阿斯所行。路得記二章十四至十六節至於新約所論如此之教訓。可看雅各書一章廿七節。約翰一書三章十七至十九節。

一、當勿偷竊。誑言。刻薄等事。十九章十一至十五節此等誡命。于信徒甚為緊要。若信徒犯有偷竊。證言等罪。非大辱主命者乎。至勿刻薄傭人及聾者謦者。斯亦大有道理在內、雅各書五章四節

一、當愛人如己。十九章十六至十八節此數節有曰。毋心中憎爾兄弟。毋復仇。毋怨憾。當愛人如己又曰。毋與民間往來讒毀人。毋圖謀害人。我乃主雲。

一、當勿使異者相雜等事。十九章十九至廿二節盞主之旨。必須凡事分清。此即可表將新約信徒區別于惡世之道。可看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至十八節有曰。勿與不信者偶。蓋義與不義。何侶之有。光與暗。何交之有。又曰。爾當出於其中。而自區別。勿蒙污穢。我則納爾云云。

一、當居迦南時。其地所結之果。至第三年以之為不潔。則不可食。第四年可歸於主。而第五年方許選民食之。何則。因其地之惡俗。斯為污穢矣。十九章廿三至廿五節

一、當勿效異族之習俗。十九章廿六至三十一節其最要者。惟勿食血。勿為巫術。勿從交鬼。蓋此皆為惡魔所設之事也。

一、當敬白髮之老者。並愛及寄居爾中之外邦客旅。因爾以色列民於埃及地。亦曾為客旅也。十九章三十二至三十四節然今時代。如世俗之年少者。每貧自主乏權。恒有褻瀆尊長之事。是亦為世末之預兆也哉。

一、當於交易常用之尺丈權衡升鬥。悉以公平。十九章三十五至三十七節,此亦可為信徒交易之規則也。倘信徒存心欺騙。焉能獲主之喜悅。而堪為人世之模範哉。

一、當遠離獻子女於摩洛。及為邪術之事。二十章一至八節因主必向彼等之人震怒。以滅絕之於民中。蓋十八章與本章九至廿一節所言之污穢習俗。多與拜魔之事相連無何今世仍然有加死等之不潔。可知愈近主臨。此事亦必日增。若衣聖經以治之死罪。不亦宜乎。

一、當謹防諸等羞恥之淫亂。二十章九至廿一節此即保羅所稱為不可言之羞恥。以弗所五章三節

  一、當知以色列民為特別被選召之民二十章廿二至廿六蓋主因迦南惡俗之大罪。故將其人而逐之於其地焉。以此美地賜于於教會。豈淺鮮哉。

   一論祭司之家人。必須聖潔。昔日之祭司。要有聖潔合式之匹配。方為主所悅納者。斯可預表主耶穌臨世。為尋其教會。即所稱為其新婦者也。惟此教會。非成聖潔不可。保羅論教會為新婦有曰。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以水之洗與道而潔之。使之成聖。俾立于己前為榮耀之教會。無瑕垢縐容等類之疵。乃聖潔純全無玷雲。以弗所五章廿二至三十節又曰,教會為新婦。將來得衣光明潔白之細麻衣。此細麻衣乃聖徒乏義雲。啟示錄十九章七幾節

    至論新約信徒為祭司者.。既然彼為聖潔之輩。其於嫁娶之事。亦當符合主之旨意。惟可惜教會中有為其家人之故。致生種種阻礙。或因僑與不信者相偶。行與不義者相類。光者與暗者相交 。如是。家道之不寧。其所由來矣。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至十八節若我儕家中果有此事。理之雖難。而尤不可不忍耐以祈禱之也。如幸其無有斯弊之先。則凡為信徒者。切望其謹慎預防。免致有此不合之相偶。恐礙於為主任職也。

    論此題。或有多一言當提以論之曰耶穌教中之職員。因嫁娶之事。有時所見得者。亦或有之。何況舊教(即天主教)有反對聖經之命令。禁止其職員之嫁娶乎。是以其害甚大。犯罪者亦多、蓋禁人嫁娶。保羅曾斥之為背道邪說鬼魔之教訓歟。提摩太前書四章一至三節

 

 

基督徒與睦鄰    李光堯

 

    我們先賢勉勸後輩,睦鄰之道以「和」為貴,耶穌教導門徒要「愛」鄰舍。一般人只求達勁「和睦」,基督徒更加要重視「愛心」。現代的人已不是獨居生存,必須有鄰舍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群體生活,才可以安居樂業。今日香港人對鄰舍是漠不關心,具有「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因此形成動亂不安,搶劫兇殺,日有所聞。政府首長,社會領袖,對香潛治安,提出很多治標輿治本之善策。大度有互助組織,街坊有睦鄰運動。新聞、廣播輿馬路標語,都宣揚「和睦鄰里」。這不過病危就醫,挖肉補瘡之計,並非釜底抽薪,剪草除根之良策。

   我們基督徒對於和睦鄰里,實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我們知道世上一切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包括不認識和敵視我們的人,尊從主道,我們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毫不疑懼主動的同情他人的憂傷,解除他人的苦難,幫助他人的缺乏,這完全不是求自己益處,乃是彰顯主愛。

    近幾年來中國學人在歐美提倡「愛能」  ( LoveEnergy ),頗受西方學者所推崇。他們認為「愛能」是社會學的實在,它在杜會上最明顯的表現是「互助」的形態。從社會、歷史、生物、文化上,證明「互助」不但是道德的淵源,而且也是自然的法則。吾人應以「愛能」去引導並使用「物能」 ( Phy-sical -Energy ),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們相信,唯有基督徒才可以推進「愛能」的動力,因為他所信靠的神是「愛」的泉源,神教訓我們人與人之間要彼此相愛。世人都重視「物能」 ,大者迷信科學武器威脅世界和平,小者玩弄刀棒暴力掠奪百姓錢財。他們本身沒有愛心,也不知曉神的大能大愛。

    基督徒在愛心與信心中順從神,舊約聖經中神再三的吩咐以色列人說:「不可欺壓你們的鄰舍,也不可搶奪他的物:……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於死。」(利十九:1316)這知是我們睦鄰的最好法則。我們要用行動之光於射「愛能」,感動鄰舍來與我們和睦。我們也有作鹽調和的功用對待左鄰右舍。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要是能行,總要盡力輿眾人和睦(羅十二:1718)。香港居民若有半數是基督徒,很自然會成愛的社會,當可節省很多人力財力推行「睦鄰運動」。由此可見,傳揚福音,領人歸主,這是一項最需要的事工。維持社會的安寧,我們實有極大的責任不論在工作或禱告中,都不可輕忽佈道的時機。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 )

    主禱文中有一項禱告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並不單是衣食住行,我們向神求日用飲食也包括有「良善的朋友與忠信的鄰居等等」。不僅是保養身體,也要有安適愉快的環境,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主耶穌教導門徒要常常為日用的飲食祈求,當我們使用這禱告時,應該想到自己正需要有良善與忠信的朋友和鄰舍,同時自己的鄰舍不也是希望你同樣的對待他嗎?萬事都要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因為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

    基督徒欲睦鄰就要「和」與「愛」,但基督徒仍有軟弱的肉體和敗壞的本性。假若遇到橫蠻無理性的鄰舍,很難單方面和睦,那就要忍耐;或者會生怒氣的話,卻千萬不可發作,要治化它。不可含怒到日落,饒恕人到七十個七次。求神的引導,最後必會化憤怒為和愛。我們要切慕屬靈的恩賜,要追求愛。因為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愛能完成一切,我們要與鄰舍和睦,愛鄰舍如同自己。

 

 

可敬的老人    鄭昌國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利十九:32

    「敬老」是聖經中寶貴的教訓之一。許多老年的信徒,不但是主耶穌的寶貝,也是教會的寶貝。他們在信仰輿生活方面的經驗與閱歷,是許多人的幫助與激勵。

    聖經中,有許多位可敬的老人——

    一、迦勒

    「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011

    「至於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欖樹。我永永遠遠倚靠神的慈愛。」(詩五二8 )迦勒就像一棵青橄欖樹,當冬天,花木凋零,百樹衰殘,唯有這棵橄欖樹歲寒不凋,永遠常青。

    迦勒老當益壯,神讚揚他「有一個心志,專一跟隨我……。」(民十四24)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青年學生步出校門,進入社會工作,就要選擇一位上司,跟隨他學習。跟隨好上司,一生受用不盡;反之,則可能身敗名裂。尼克森總統閃電辭職,樹倒猢玀散,他的部屬都受影響。「投靠耶和華,強似依賴人。投靠耶和華,強似依賴王子。」(詩一一八89)「你們不要依靠君主,不要依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日當就消滅了。」(詩一四六34)迦勒選對了跟隨的對象。他跟隨耶和華,到年老時,仍身體強壯,能征善戰。

    迦勒不但身體好,他的靈性也好。在屬靈的戰場上許多的中道而衰,堅持到底的,沒有幾個。迦勒八十五歲了,仍像一名老兵,有著「趁夕陽尚未西下,我們還可以再打一我勝仗」的雄心壯志。

    二、摩西

    「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三十四7)

    「健康是不必繳稅的財富。」百齡人瑞,以高加索山區最多,據一九七0年的人口統計,約有四千五百人至五千人。有人走訪他們,探尋長壽的秘訣,發現運動及無憂無慮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基督徒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因為神交托我們傳福音的工作一生都做不完,祂又教導我們將一切憂慮卸給神,凡事交托仰望祂。另一長壽的秘訣是,高加索人都有長壽的欲望,該區的青年人都希望能活到一百歲。

    聖經中所提及長壽的原因:「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弗六l3)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有位老先生在未信主前喜歡算命,信主後將三部相書投入火壇:「他們都說我活六十八歲,現在我已幾十一歲了,誰還會信那些鬼話!

聖經中記載神為希西家增壽十五年,一點不假。」摩西是神的管家。管家貴乎忠心,要會精打細算。摩西曾向神祈禱:「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詩九十12)當時他約有七八十歲,他知道自己年日無多,應當「精打細算」,豈知那時神才開始重用他,在以後的四十年中,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橫過長路漫漫的曠野,進入迦南美地。

  三、西面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他得了聖靈的啟示……,他受了聖靈的感動。」(路二2527)西面是一位敬虔的長者,在論及他的經文中,三次提到聖靈,他真是個屬靈的人。當他看見孩童耶穌時,「就用手接過他來,稱頌神說:主啊,如今可以照禰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路二2830)他思慕天家。「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禰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七十三25

    有一條船在狂風駭浪中航行,人心惶惶之中,一位老太太安靜的祈禱:「神啊,禰若讓我平安過海去看我的二女兒,我感謝你。禰要我去天家看我的大女兒,我也感謝禰。這兩樣,我都願意。」這是珍惜今生的機會,但不貪戀今生,老太太已經看透了世上的滄海桑田、悲歡離合,不再貪戀,不再眷念,唯獨一心仰望神。西面也是這樣,神是他生命中的至寶。基督以外,別無所求。

  四、彼得

    「神啊,我到老年發白的時候,永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七一18)這是彼得去世前的寫照。。在他殉道前夕,曾提筆寫信:「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紀念這些事。」(彼後一1315)他在即將離世時,愛主事主之心仍不倦怠,仍然盡心竭力於主所託付的事工。

    主耶穌曾稱讚伯大尼的馬利亞說、:「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可十四8 )彼得亦配得這樣的稱許。他深深領悟到主耶穌當年的啟示:「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

    主耶穌復活後曾在提比哩亞海邊告訴彼得,「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廿一18)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老彼得人生未了的一段何等光彩,最後他以倒釘十字架來榮耀救贖他的主。

  五、撒母耳

    撒母耳自幼即奉獻給神,終生事奉,直到老年。聖經上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這話正應驗在撒母耳身上。他年老時作了一個見證:『我已年老發白,我的兒子都在你們這裡,我從幼年直到今日,

「都在你們前面行。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睹呢?若有我必償還。』眾人說:,你未曾欺負我們,虐待我們,也未曾從誰手裡受過什麼」』(撒上十二24

    撒母耳一生潔身自愛,他雖是以色列人中一位德高望重極傑出的領袖,立過兩個國君,有不少撈取錢財的機會。但他一生任勞任怨地服事人,未貪不義之財。錢財是老年人最大試探之一,然而撒母耳是清白的。

    「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二十29)「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十31缸)年老發白的撒母耳是位可敬的老人。

  六、保羅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 )這是保羅年老時的名言。那年嚴冬將屆,他孤零地棲身囚牢之中。他對提摩太說:「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裡來。

」(9)他需要伴侶;「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天寒地凍,他需要暖衣禦寒;「那些書也要帶來。」他活到老,學到老;「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10)皮卷就是保羅時代的舊約聖經。保羅的靈性雖已登峯造極,他仍然不斷追求長進。

    蘇俄作家索忍尼辛得到一九七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當他得到這文學界最高榮譽時,寫了以下的詩句:

    主啊,與你生活何等安樂,

    信靠你何等快慰!

    何時我的心靈受壓,

    四面黑暗無光,

    未來的遭遇叫我惶惶,

    那時你就給我確據……。

他希望用所得的獎金七萬九千元建造一所禮拜堂。

    中國在五十年前正值屬靈大奮興時期,有位謬紹訓弟兄熱心主工,他見一位弟兄悄悄地在廚房把三張畢業文憑付之一炬,以示一生矢志事主,破釜沉舟的決心,命他深受感動。但他仍然擔心家裡會反對,猶豫不決。後來這方面的攔阻也消失了,他乃與主立約,內容如下:

    一九二四年,五月十六日晨,禁食祈禱時,蒙主引領立此字據。耶和華聖父垂鑒:我應許主,我必作主之傳道人,一直至終,到主再來,到見主面。倘若違背主命而作他事者,求主大降刑罰,阿們。主阿,父阿,求你保守我。

    蒙召作聖工之侯人,謬紹訓立  十時四十分書

    從那時起,在漫長五十年中,無論遇何風波試煉,他一直面如堅石,心如古井,未有一次有退後的念頭。

    這些年老的聖徒,餘我們大得勉勵。所以聖經告訴我們:「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

 

 

敬老和長壽    奉生

 

    尊敬老人是聖經的教訓。經雲:「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神;我是耶和華。」(利一九32)。可見,尊敬老人是神的命令,並與敬畏神同樣重要。

    以利戶雖有滿腹的話要說,且是聖靈在他心中激動,仍忍耐等待比自己年長的說完,才敘述自己的意見(伯三二4101822)。

    保羅曾吩咐提摩太說:「不可嚴賣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提前五l2)。提摩太是傳道人,可以站在神的代言者之地位,責備任何人;但保羅仍勸他,對老人要抱著尊敬的態度。

    在家庭裡,晚輩對長輩也應持尊敬的態度。經雲:「你要聽從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箴二三22)。

      如上所述,古來敬老尊賢的教劃,是完全與聖經的教訓一致的。故年輕人不可被今世的腐敗的新思想所迷惑。

    一、白髮是老人的尊榮

    經雲:「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二029)。尊榮,英文譯為beauty (美麗),日文譯為美。白髮是老人之美,第一、因長壽是神的賜福;第二、因老人經歷豐富,有智慧、功積、涵養。

    l有智慧

經雲:「年老的有智慧,燾高的有知識。」(伯一二12)。因為老人學識高深,經驗豐富,而且作事不像年輕人輕佻、妄動,而有深謀遠慮,作事謹慎。

所羅門死後,其兒子耶波安繼位作王。羅波安不接受老人們的建議,而採納年輕人的建議,以至喪失大半的國土和人民(王上一二l20)。這就是老人比年輕人見識高的證據。

    然而,真正的智慧是神的恩賜。因此,應向神祈求,凡是蒙神喜悅的,都可獲得它。所羅門(王上三514)、約瑟(創四一3840),但以理(但一1720;二23;四9;五11)的智慧,無一不是神的賜予。此外,研究聖經也是得智慧的途徑之一(詩一一九98100. 130,提後三15)

    2有功績

    雙親把子女撫養長大,使之成器的功績極大。在教會裡年老的長老、執事、傳道者,對教會所樹立的功績,也不可抹殺(提前五17)。因而,對家庭或教會有功勞的老人,他們的白髮確是美麗的。

    3有涵養

    人的涵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登峯遙極,臻于完全的境地,乃須經歷長久歲月的鍛煉。舉例說,摩西十四歲時,血氣方剛,脾氣暴躁,曾殺死過埃及人(出二1115)。但以後在米甸受了四十年的熬煉,便變成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眾人之人了(民一二3)。是故,白髮應成為老人涵養的象徵)若徒有白髮而無涵養,則毫無美麗可言。

    二、長壽的秘訣

    長壽是神的賜輻,如下三種人將可獲得。

    1行公義

    經雲「: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一六31)。

    2孝敬父母

    經雲:「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願許的誡命。」(弗六l2

    3對神忠心

    摩西對神忠心(來三25 ) 。於是,神讓他完遂使命之後,才使他辭世。經雲:「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花,精神沒有衰敗。」(申三四7)。當時一般人的壽命是七十歲,若是強壯才可到八十歲(詩九010)

    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活到一百一十歲才逝世(書二四29)。他年紀老邁時,神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書一三l )。意謂:你雖老邁,但工作尚未完成,不得休息。

    迦勒曾與約書亞一同去窺探迦南地,歸來時以信心的話向摩西覆命,以致蒙神喜悅(民二一三133;一四138)。他八十五歲時,來見約書亞說: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話,你都知道了。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當日摩西起誓,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注:從那時迄進入迦南地,共三十八年—申二14);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山地(注:指西伯侖的高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注:巨人—民一三33),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侖給他為業。所以希伯侖作了基尼洗族(注:基尼洗族是以東人之一族,故迦勒本來是外族,以後被編入猶大支派的)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希伯侖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注:即巨人中最優秀者);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書一四615)。至此,迦南地可謂已告平定。

    可見,若沒有迦勒奮勇挺身,承擔這艱巨的任務,佔領迦南地之戰將無法結束,而獲得最後勝利。他是老當益壯的老戰士,他的壯志是年輕人所望塵不及的。當時與他和約書亞一同去窺探迦南地的另外十個使者(都是由各支派的首領中選出來的各支派的代表),都因報惡信而遭瘟疫,死在神的面前。又當時二十歲以上的所有男丁,也因向神發怨言,在曠野飄流的四十年中相繼去世,而消失於無影無蹤。惟有迦勒和約書亞能健在,而進入迦南地,並享受長壽的健康。這是他們對神忠心所致。

    但願我們都效法摩西、約書亞和迦勒,忠心事奉神,使我們都蒙神賜福,老當益壯。

 

 

智慧的象徵    許隼失

 

利十九:32

中國古來就是一個尊敬老人的國家,社會上以老人為尊長,時至今日老人仍然是有權威的仲裁者。證之古先賢的經史子集都有記載關於老人的偉大,和教訓對老人要敬重的態度。

以色列人雖然是中東的一個國家,但對老人的尊敬,輿我國的思想相差不遠。從神頒給他們的十誠,以至於出埃及記、利未記、箴言,甚至新約聖經,對老人的溢美之詞,以及教訓人要敬重老人的經文不勝枚舉。他們也是一個敬老的民族。時至今日,老人問題已成為社會上一個重大的問題,根據美國的統計,到西元二千年時,全美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年齡超過六十五歲。這是由於營養改善及醫藥發達的結果。老人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老人自以為「廢」了,事實上,只要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人生到黃昏的時刻,仍然能發出燦爛的光輝。

老年人他們的經驗可以供年青人的借鏡,雖然他們已經沒有年青人那份動勁,卻有年輕人所沒有穩重,所謂老謀深算是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俗語說:老人過橋比年輕人走路更長,吃鹽比年輕人吃米更多,就是表示老人權威的鐵證。

    最讓老人擔心的是健康問題,但是老年人的體力並不一定比年輕人差到那裡去,我們都知道:老年人容易犯慢性病,這是無可諱言的,但是他們卻不像年輕人容易犯急性病,而且一發就不可收拾,也是事實,如此說來,老年人與年青人實不分軒輊。

    再就記憶力而言,老年人常以為記憶力衰退,但醫學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人的腦子可以用九十年,之所以會有記憶力差的原因,是因為人們不學習,運用腦子自然就退化了。

    以往我們都以為年老就要退休,吃閒飯,實則如此適足以使老人「休」去,老人要退而不休,不斷的工作,不斷服務是青春永保的秘訣。

    我國和聖經的教訓,都告訴我們老人受神的祝福,而我們對這些曾經貢獻他們的一生給社會,教會的老人,不但要給以美食,待以尊禮,更要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神眷顧的,他們也是我們的指標。

 

  

敬老    蘇天明

 

    利十九:32

    老人問題今天逐漸被重視,儘管如此老人問題仍是教會的新的問題,我們看見教會中有種種團契,惟獨沒有老人團契,我們該就聖經來學習老人問題。

    一、神對老人問題的條例

    以色列民出埃及在西乃山時,神吩咐摩西傳律法、典章、律例。許多規律中都提到老人問題,因為這是一定會發生的,除了夭折以外,人人都向衰老邁進,有一天人人都要走上老人之路

    在老人心理上老是一種可怕的負擔,因為不重用了,老人總是叫人討厭,叫「老度仔」,因此輕視老人,但是在神看來,老人有其價值,如果老人存在沒有價值,神就設法不使人活到老,可見若是合乎神創造價值的。

    二、對待老人的態度

    就信仰說,老人生存在世上,是神的恩典,對人類是有益的,所以必以信心來對待這些老人。

    不可嚴責—保羅對青年提摩太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提前51),不可在言語上冒犯老人,更不可攻擊老人,因為他的一生有豐富的經驗。

   (二)在白髮人面前你要站起來(利1932),站起來是表示歡迎、看順。如司提反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徒755),激勸將殉道之司提反,並且歡迎司提反回到主懷裡去。

   也要尊敬老人(利搏1932),沒有人尊敬嬰孩,因為他沒有可資尊敬的資歷,但是老人,他不但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而且累積了許多寶貴的資歷,他們是配受尊敬的。

  三、老年的尊榮

    聖經說,老人的尊榮是什麼呢?不是人人羡慕的富貴財子壽樣樣全部擁有,乃是白髮。「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1631)又說:「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2029)。這些看法實在非常寶貴,按照人的看法白髮縱不可怕,亦甚可悲,因為悲見白

發,所以不得不藉化學藥品染黑,但是聖經卻以白髮為榮耀。

    白髮證明經歷了許多年月,有寶貴的人生經驗,有過燦爛的昨日,才有今日的白髮,這是惟有經歷過的人才配得的尊榮,所以神賜老人以白髮,作為他的榮耀。我們應尊敬白髮老人。

 

 

會眾生活的品德——當守條例(譚志陽)

 

利未記第十九章

 

    本章記載了 神對會眾在生活上、信仰上、交往上等等的品德要求——當守條例,成為聖潔(2節)。本章特別強調“我是耶和華”這個語句,一共出現15次之多,說明書中的條例禁令是何等重要,會眾不可不聽。在每一條條例中,都體現和證實了 神是聖潔之 神,對他的子民的要求也是要聖潔。

 

.誡命生活條例  1-8

 

1.要成為聖潔 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基督徒一定要聖潔,非聖潔就不能見的主面(12:14)。聖潔必須在敬畏 神的事上表現出來(林後7:1),這就是每日都要把 神擺在面前(39:7-12,16:7-8,帖前1:15)。為什麼要聖潔呢?因為我們所信靠的 神是聖潔的!

 

2.要孝敬父母 3

你們各人都當孝敬父母。

這是十誡當中的第五條: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20:12)

在新約中也非常注重孝敬父母的條例,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6:3)

孝敬父母的最大福分就是——在世長壽。這也是長壽的密決!

 

3.要守安息日 3

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這是十誡中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8-11

守安息日的主要目的就是——紀念 神的創造(2:1-2,12:1)。 神也在安息日特別賜福與這日,因此基督徒在安息日或主日紀念主是最有福的。

 

4.要不拜假神 4

你們不可偏向虛無的神,也不可為自己鑄造神像。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這是十誡中的第二條: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20:4-6)

拜偶像是人類最愚昧、最無知的舉動。俗語說:人為萬物之靈。為什麼人類倒反去敬拜那些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有口不能言的虛無偶像呢?其實,這是魔鬼迷惑人類去敬拜它的一種方式,拜偶像其實就是拜魔鬼。

 

5.要向神獻祭 5-8

你們獻平安祭給耶和華的時候,要獻得可蒙悅納。這祭物要在獻的那一天和第二天吃,若有剩到第三天的,就必用火焚燒。第三天若再吃,這就為可憎惡的,必不蒙悅納。凡吃的人,必擔當他的罪孽,因為他褻瀆了耶和華的聖物,那人必從民中剪除。

這一段經文,是 神要求會眾要向他獻上平安祭,就可得蒙悅納。平安祭的祭物在頭兩天要吃完,不可留到第三天。這是表明新約中聖餐筵席的先影(林前11:27-30);同時也是提示我們當趁早接受“平安的福音”(6:16),不可耽誤救恩的時期(55:6,12:35-36)

 

應用:基督徒要嚴守十誡嗎?特別是十誡中的第四條當守安息日,基督徒當如何對待?試解釋安息日和主日有何區別?今天有許多基督徒都沒有守息日,是否犯了“當守安息日守為聖日”的誡命?

經文: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太5:17-19

 

.品行生活條例  9-14

 

1.憐憫窮人的表現  9-10

A.不割盡田角莊稼: 9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

這是 神對他的兒女們要求,又是對窮人們憐憫。不可割盡田角莊稼,目的是要留給那些窮人救饑,如路得拾取麥穗就是一例(2)

B.不摘盡葡萄果子: 10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這也是如同以上所指的——要愛那些窮人,不使他們饑餓,因他們沒有田地產業。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19:17)

 

2.不得罪人的表現  11-14

A.不偷盜、不欺騙、不說謊  11節,出20:15,4:25,28,9:3-5

B.不假誓、不褻瀆  12節,出20:7,5:11,5:33

C.不欺壓、不搶奪  13節,出2221-27,詩62:10

D.不咒駡、不絆腳  14節,林前4:12,14:13

 

應用: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眷顧窮人,不可割盡田地角落的莊稼,要留一些給客旅及窮人作食物。人很容易忽略忘記比自己貧窮的人,但是神要人人心存慷慨。你用甚麼方法,可以將你田地角落的莊稼,留給窮人享用呢?

經文: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 神。(林後9:8-11)

 

.犯罪生活條例  15-22

 

1.關於審判的條例  15-18

    本段記載了有關於審判的五項條例。以色列民的審判都是村中的長老執行的,如有循私不義之出現,必致影響了司法的不公正。

A、不可行不義:15節,箴24:23

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只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舍。

這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可偏護窮人;二是不可重重有勢力的人,無論審判什麼事都要公義。

B、不搬弄是非:16節,箴6:16,19

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于死(原文作“流他的血”)。我是耶和華。

這裡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二是不可與鄰舍為敵,甚至把人家置於死地。這些都是 神所恨惡的。

C、不心恨弟兄:17節,約一3:15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恨是心中的毒瘤,耶穌指出:恨就是殺人(5:21-22)

D、不報仇埋怨:18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2.關於禁雜的條例  19

    你們要守我的律例。不可叫你的牲畜與異類配合;不可用兩樣攙雜的種種你的地,也不可用兩樣攙雜的料作衣服穿在身上。

A、牲畜不可雜配

    牲畜包括牛羊與馬驢等,這裡是禁止騾子的繁殖,後來的騾也是國外來的(撒下13:29,王上10:25)。因雜配有導致絕種的危險(19:5,彼後2:6-7)

B、植物不可雜種

    因 神所造的生物是“各從其類”的(1:11,24,25),因些不可雜種免致各類之雜配而合併。

D、衣料不可雜攙

    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料作的衣服。(22:11)

3.關於性德的條例  20-22

A、行淫者受刑罰:20

婢女許配了丈夫,還沒有被贖得釋放,人若與她行淫,二人要受刑罰,卻不把他們治死,因為婢女還沒有得自由。

婢女是作奴僕的女子,雖然地位低也受法律的保護。與之行淫有損于婢女的丈夫,所以要受刑罰。

B、受罰者要獻祭:21-22

那人要把贖愆祭,就是一隻公綿羊牽到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祭司要用贖愆祭的羊在耶和華面前贖他所犯的罪,他的罪就必蒙赦免。

悔改後,還要獻上贖愆祭為要贖罪,這樣他的罪就必蒙赦免。

 

應用: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提醒自己——不可犯罪。即使在無意中犯罪了,也要在 神面前獻上“贖愆祭”(認罪禱告),方可得赦免,成為聖潔。

經文: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太5:22-24

 

.信仰生活條例  23-31

    這一段是關於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後的信仰問題,在信仰上一定要保持純正聖潔。這是必須的,且是首要的。

 

1.在生活上要聖潔  23-26

A、有關吃果的問題:23-25

    你們到了迦南地,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就要以所結的果子如未受割禮的一樣。三年之久,你們要以這些果子如未受割禮的,是不可吃的。但第四年所結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讚美耶和華。第五年,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好叫樹給你們結果子更多。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第一,頭三年不可吃。在這裡 神規定他的子民到了迦南地後,當地的果樹頭三年不可吃果子。為什麼呢?看來目的是為了使果樹長大利。“如未受割禮”:意即視為不潔淨。

第二,第四年獻給神。果樹到了第四年,就要將其成熟的果子首先要奉獻給 神,這意思就是要把它當作初熟的果子獻給 神。

第三,到五年才可吃。迦南地的果子,到了第五年開始,其樹上的果子也增多了,也是最成熟的果子了,這時候就可以作百姓的食物了。

 

B、有關吃血的問題:26

你們不可吃帶血的物……

這裡禁止不可隨外邦異教一樣吃帶血的物,其實在第1710-14節裡已經論到不可吃血的問題了。後來,在新約中也有論其禁止吃血的規定,如使徒行傳第1528-29節裡同樣提到不可吃血的事。因此,基督徒是不可吃血的。

 

2.在信仰上要聖潔  2631

A、不可用法術,也不可觀兆:26

    用法術、觀兆都是屬於異教迷信活動的, 神的子民在敬拜獨一真 神的團體裡是不允許那些迷信存在的(撒上28:3)

B、不可交鬼術,也不可巫術:31

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不可求問他們,以致被他們玷污了。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這裡提到交鬼的、行巫術的,都是迦南地異教徒的錯誤信仰,作為 神的子民除了敬拜真 神之外,絕不可求問這些搞迷信活動的人,否則就會玷染他們的污穢,以致不能聖潔歸主。

 

3.在喪事上要聖潔  27-28

頭的周圍不可剃(“周圍”或作“兩鬢”),鬍鬚的周圍也不可損壞。不可為死人用刀劃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紋。我是耶和華。

迦南地喪禮的風俗中,往往會攙雜與外邦偶像有的一些迷信,例如用刀劃身,這些都是外邦之迷信(2:1-3),但 神的子民卻不可如此。

 

應用:基督徒在信仰上,一定要保守自己的信仰,建立穩固根基,紮根于基督的磐石上。無論在哪裡,都不能夠在信仰上與世界妥協,否則就失去了信仰的意義。

經文:亞撒將他父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 神的殿裡。(代下15:18

 

.交往生活條例  32-37

 

1.尊敬老人  32,20:29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 神。我是耶和華。

人常常輕易把長者的意見當作耳邊風,不加理會,也不想花時間去探望他們。但是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敬重年長的人,表明應當尊敬長者,他們人生經驗豐富,滿有智慧,能使後輩免犯錯誤。

 

2.不欺外人  33-34,22:21,24:17-18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遇到外國人,尤其是言語不同的人,你會怎樣待他們?是不耐煩,想趕他們走,還是想占他們的便宜? 神說,你對待外來人,應當像對待本地人一樣,應當愛他們如己。實際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外來人,因為這裡只是我們暫時的家。我們要把握機會,把陌生人、外人、別國的人,全當作可以顯明 神大愛的對象。

 

3.買賣公平 35-37,申25:13-15,20:10,23

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在尺、秤、升、鬥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升鬥、公道秤。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華。

做買賣的人一定要精心細讀這一段經文,在這段經文中買賣要公平公道。這裡提出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升鬥、公道秤。

 

應用:基督徒交往生活中,要做眾人的榜樣,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互相尊敬,互相愛護,互相照顧;在買賣上一定公平公道。這是基督徒生活中見證 神。

經文: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5-6

 

 

行在聖潔,以孝為先(十九11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助我更多明白你聖潔的內涵,加深我渴想「屬於你」的意念。

 

今天的經文開宗明義地說明:屬神的子民要行在聖潔中,背後的原因十分簡單直接:「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2)神的聖潔屬性跟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越多瞭解神的聖潔,生活上就越多與聖潔的屬性有分。要回應這位聖潔的主,從消極看我們要遠離淫行,潔身自愛;從積極一面看,有以下的提示:

1.聖潔生活見於孝敬父母:中國在人倫的秩序上,提出百行以孝為先,這十分吻合聖經原則。十誡有關人際關係的部分,同樣以「當孝敬父母」為先,可見神對家庭秩序的重視。尊神為聖的人,心中有尊卑之分,有念恩之情,有敬重之義,這些都延伸在孝敬父母的行動中,聖潔生活是家庭秩序的根基。

2.聖潔生活見於敬拜相交:神吩咐人「當守安息日」,並非單叫人放下任何工作不做,享受悠閒的生活,更是要從工作中出來參與集體敬拜。惟有沒有止息的集體敬拜,生命才會聚焦在獨一的真神上,不致偏向虛無的神和敬拜偶像(4)。可見聖潔生活並非個人退隱修行之舉,乃有信徒團契生活在其中,彼此學習守望和互相鼓勵。

3.聖潔生活見於同享恩典:這裡重申獻平安祭時,祭肉要在兩天內吃完。平安祭是感恩的祭,祭肉大部分歸獻祭者,若是獨吃,很難在兩天內吃盡,因此乃鼓勵與人分享,同享恩典(參申1218-19)。同樣,在種植上(或工作上)有所收成,也是神的恩典,在享受收成之餘,不要忘記那些貧苦的人,跟他們同享神所賜的恩典,正如新約雅各書所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127

聖潔並非抽象的神學名詞,是可見於具體生活環節中的,而且維繫於一個重要的關係--「我是耶和華你的神」裡,在十九章內這句話共出現了十五次。今天除了知道活出聖潔的指引外,請撫心自問:我立志行在聖潔中,是出於「我屬於祂,祂屬於我」的關係中嗎?

 

 

行在聖潔,愛人如己(十九1122)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你是愛的根源,因著明白你對我的愛,我懂得去愛人如己。

 

「愛人如己」是最大誡命中的其中一條(參可1230-31)。聖潔生活絕非單單獨善其身,還要落實在人際生活的層面,今天的經文,顯示「愛人如己」有下列五方面表現:

1.看顧他人利益(11-1220-22):每一個人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念,「愛人如己」就當將心比心,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也要以他人的利益為念。偷盜,欺騙,說謊,發假誓,都是損人利己的行為,易地而處,己所不欲,請勿施於人。另外,若有人跟已許配了丈夫的婢女發生性關係,婢女的未婚夫會因此不肯為她贖身,這樣,主人的利益就會受到虧損,因此這人就要獻贖愆祭,還要按贖愆祭的規例給主人作出賠償。

2.愛護弱勢社群(13-14):有財有勢的人不可恃勢欺壓鄰舍、侵奪鄰舍的財物、或以手段扣押雇工的工資;對於傷殘者,不可以他們身體的弱點而施以欺負。

3.守護司法公正(15):司法公平公義是社群平安生活的根基,公平的司法審判是人人平等,不因人的身分地位而有所差異。

4.維護睦鄰關係(16-18):睦鄰首要是斷絕一切引起爭端的行為:不搬弄是非,不與人為敵,不懷恨在心,不記仇報復。除此之外,睦鄰也包括言責,例如:勇敢指出鄰舍的錯失,免得對方因沒有人提醒而誤入歧途。

5.保護自然生態(19):這一點似乎跟愛人如己沒有直接關係,然而亂種錯配、混種耕植、雜料作衣,均有違創造物各從其類的原則,會破壞自然生態,受影響的不只是自己,整個社會都要承擔惡果,因此保持以純一的眼光來看待自然生態,是利己也利人的。

試在具體生活中把愛己的天性易轉,先看別人的利益、別人的需要,才考慮自己的益處!試想想,今天的活動中,有多少是為己,有多少是為人的?你願意每天都起碼做一件愛人如己的事情嗎?

 

 

行在聖潔,如在神前(十九2337)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謝謝你樂意與屬於你的子民同行,助我常察驗你的同在。

 

聖潔的生活表面上與道德人倫有關,但其精髓卻是心靈上的操練,視每天生活如活在神面前一樣,尊祂為聖,生活就有不一樣的表現:

1.先神後己(23-25):神借著果樹收成的規例來加深人們對割禮意義的瞭解。割禮是神跟亞伯拉罕子孫定立的,表示他們歸屬於神。樹上首三年的果子小而不甘,要看待如未受割禮一樣,絕不吃用,到第四年,為果樹行「割禮」,果子收成先歸神為聖,到第五年的收成才歸自己享用。這裡有一個寶貴的應許:「好叫樹給你們結果子更多。」這個規定提示我們今天在錢財處理上,同樣要有先神後己的精神,把神當得之分先獻上,並以感謝的心去享用神的賞賜。

2.慎防陋俗(26-31):外邦人的社會有許多陋俗,包括占卜觀兆、戴符紋身、交鬼巫術,在迦南地的巴力廟,甚至有送女兒去當廟妓的事,聖潔的子民絕不可以跟這些事沾上關係。要抗衡這些敬拜假神和邪風陋俗,出路在「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聖所」(30)。恒常的敬拜生活,有助我們把焦點放回神那裡去。

3.尊敬長輩(32):經文把尊敬老人和敬畏神平行排在一起,顯然敬老的背後,還要有敬畏神的情操在其中。

4.善待外人(33-34):以色列人曾經在埃及寄居,異鄉為奴,飽受欺淩,生活充滿辛酸。因此神提醒他們,因著紀念為奴受苦的日子,當善待外人,要以感同身受的心懷去照顧那些寄居者。苦難的經歷,往往成為我們愛人和助人的力量。

5.誠信交易(35-36):經濟交易場所是充滿詐騙的地方,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屬神的人在一切的交易賣買中,當以誠實的態度來進行,才可以反映神信實無欺的本性。

行在聖潔中,其實是讓我們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上體現神的同在,正如詩人大衛所說:「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811)今天經文五方面的提示,哪一方面是你需要有「如在神前」的體驗,以致可以得著上主的引導、享受祂同在的福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