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七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會幕建成後行奉獻之禮】 一、膏抹成聖之禮並奉獻會幕辦事用的牛和車(1~9節) 二、以色列十二族長分別按日行奉獻壇之禮(10~83節) 三、行奉獻壇之禮所獻的總數,摩西進會幕聽見神說話(84~89節) 貳、逐節詳解 【民七1】「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 〔呂振中譯〕「摩西立完了帳幕、用膏抹它、把它分別為聖,又把其中的一切器具、祭壇、和祭壇的一切器具、都抹了膏油、分別為聖、那一天、」 〔原文字義〕「立」建立,立起;「完」結束,完成,實現;「膏」(原文無此字);「抹」塗抹,塗油於;「成聖」被分別,被獻。 〔文意註解〕「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立完了帳幕』這事記載在《出埃及記》四十章17~33節;『用膏抹了』本來只有君王、先知、祭司三種職位的人受膏,這裡的會幕是神的居所,當然需要抹膏,使之成聖。 「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其中的器具和壇』包括約櫃、香壇、燈台、陳設餅的桌子、洗濯盆、祭壇等;『壇上的器具』指祭壇的附屬器具,如:盆、鏟子、盤子、肉鍤子、火鼎等(參出三十八3)。 〔靈意註解〕「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帳幕』表徵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膏抹』表徵聖靈的塗抹、分別為聖。 「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器具和壇』表徵教會的事工。 〔話中之光〕(一)帳幕是神榮耀同在的記號,帳幕一立起,神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照著神的吩咐膏抹了帳幕的一切,使它們都成聖。接下去就有奉獻的舉動(參2~3,5節),表示這一個奉獻真是摸到了主的心,供應了神的需要,也作在神的法則中。所有因著神榮耀的吸引而作的奉獻,都是這樣的滿足神的心。 【民七2】「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他們是各支派的首領,管理那些被數的人。」 〔呂振中譯〕「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他們父系家屬的族長、便舉行了奉獻:他們是眾支派的首領,是管理被點閱之人的:」 〔原文字義〕「首領」長官,王子,領導人;「族長」頭,頂;「奉獻」帶來,呈獻。 〔文意註解〕「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當天』即指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參出四十17);『各族的族長』指十二支派的族長(參一4~16);『都來奉獻』指本章內所列舉的車、牛和祭牲。 「他們是各支派的首領,管理那些被數的人」:他們當日在摩西、亞倫的帶領下,參與數點人數(參一17~19)。 〔靈意註解〕「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當天』表徵建立教會之日;『以色列的眾首領』表徵教會領袖。 〔話中之光〕(一)奉獻乃是出於神的感動,他們接受了感動,在神的面前有所獻上,他們獻上自己的供物,也代表著他們自己的支派獻上。求主給我們常有一個蘇醒的靈,來等候祂的感動,不必等別人的吩咐,就跟上祂的心意,免得裡面遲鈍暗淡,失去了祂在我們裡面所作的引導。 【民七3】「他們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就是六輛篷子車和十二隻公牛。每兩個首領奉獻一輛車,每首領奉獻一隻牛。他們把這些都奉到帳幕前。」 〔呂振中譯〕「他們把自己的供物帶到永恆主面前:就是六輛篷子車、和十二隻公牛,每兩個首領獻一輛車,每一個首領獻一隻牛;他們把這些物件都奉到帳幕前。」 〔原文字義〕「供物」奉獻物,禮物;「篷子」轎子;「奉到」帶來,呈獻。 〔文意註解〕「他們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就是六輛篷子車和十二隻公牛」:本句是車和牛的總數,用來給利未人搬運會幕。 「每兩個首領奉獻一輛車,每首領奉獻一隻牛。他們把這些都奉到帳幕前」:本句是說明車和牛的來源。 〔靈意註解〕「他們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表徵奉獻給教會就是奉獻給神。 「每兩個首領奉獻一輛車,每首領奉獻一隻牛」:『車…牛』表徵事奉負載和推動的能力。 「他們把這些都奉到帳幕前。…你要收下這些,好作會幕的使用」(3,5節):表徵這類物件的奉獻是為著教會中的事奉工作之用。 〔話中之光〕(一)這個奉獻是很合宜的配搭,當時會幕的需要是六輛車,兩隻牛拉一輛車,他們照著裡面的引導所作的,正好解決了這個需要。神在人中間所作的正是藉著人合宜的配搭來完成的,在以色列人中是這樣,在教會的建造上更是這樣。 (二)一個人不能作甚麼,少數人也作不了甚麼,因為神要得著的是整體的建立,所以在祂的帶領中,大事是藉著配搭來完成,小事也是藉著配搭來執行。 (三)合宜的配搭,是完成神的計畫的基本原則,在神的工作中,絕不允許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心思。摩西雖是神特別使用的人,但神還是預備了亞倫,戶珥,和約書亞與他一起配搭。領會配搭的原則,人就比較容易去跟上神所要作的事。 【民七4】「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要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神指示摩西將十二支派首領所奉獻的車和牛交給利未人(參5~6節)。 【民七5】「“你要收下這些,好作會幕的使用,都要照利未人所辦的事交給他們。”」 〔呂振中譯〕「『你要從他們手裏收下來,好用來辦會棚的事務;你要將這些物件交給利未人,按照各人所辦的事務給他。』」 〔原文字義〕「收下」接受,獲得;「好作」工作,服事;「使用」勞動,服侍;「所辦的」口,末端,盡頭;「事」(原文與「使用」同字);「交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你要收下這些,好作會幕的使用,都要照利未人所辦的事交給他們」:『好作會幕的使用』指使用來搬運會幕;『照利未人所辦的事』指根據分配給三個家族負責搬運會幕器材的負載重量,重的多給牛車,輕的甚至不給牛車。 〔靈意註解〕「都要照利未人所辦的事交給他們」:『利未人』表徵投身於事奉的聖徒。 〔話中之光〕(一)「好作會幕的使用,」說出凡教會中奉獻之器物,僅適於指定的用途,不可擅自挪作私用。 (二)他們照著裡面的感動來獻上,結果就是作在神所要的事上,這真是太美的事。獻上不是向神交個任務,反正有所交出就完事,絕對的不是這樣。獻上不單是向神表達心意,也是供應神所要,人所作的正是神所要的,那實在是最好最好的。 (三)人的愚昧是以自己的所要當作神的所要,以自己以為好的作神所看為美的,事實上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真實的獻上是根據神的所要去作,這樣作才是作在神的喜悅中。現今人多不留心這事,只是頂著基督教的名字作工,就算是獻上,就算是給神天大的面子,主若叫我們的靈蘇醒,我們就看出這全然是人的愚昧與無知。 (四)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健康、知識、財富),是為了讓我們能擔當神管家的使命,不是為了讓我們滿足自己的欲望(參彼前四10~11)。 【民七6】「於是摩西收了車和牛,交給利未人,」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把車和牛收下來,交給利未人。」 〔原文字義〕「收了」接受,獲得;「交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於是摩西收了車和牛,交給利未人」:『收了車和牛』就是收了十二支派首領所奉獻的車和牛(參3節)。 【民七7】「把兩輛車,四隻牛,照革順子孫所辦的事交給他們,」 〔呂振中譯〕「他把兩輛車和四隻牛按照革順子孫、所辦的事務交給他們,」 〔原文字義〕「革順」流亡;「所辦的」口,末端,盡頭;「事」勞動,服侍。 〔文意註解〕「把兩輛車,四隻牛,照革順子孫所辦的事交給他們」:『革順子孫所辦的事』他們負責搬運比較輕的幕幔、帷子、門簾等(參四24~26),所以僅給他們兩輛車,每車兩隻牛。 【民七8】「又把四輛車,八隻牛,照米拉利子孫所辦的事交給他們;他們都在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手下。」 〔呂振中譯〕「又把四輛車八隻牛按照米拉利子孫、所辦的事務交給他們:都在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手下。」 〔原文字義〕「米拉利」苦味;「以他瑪」棕櫚岸。 〔文意註解〕「又把四輛車,八隻牛,照米拉利子孫所辦的事交給他們」:『米拉利子孫所辦的事』他們負責搬運比較重的版、閂、柱子和帶卯的座等(參四31~32),所以分配給他們四輛車,每車兩隻牛。 「他們都在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手下」:『他們』指革順子孫和米拉利子孫(參四28,33)。 【民七9】「但車與牛都沒有交給哥轄子孫;因為他們辦的是聖所的事,在肩頭上抬聖物。」 〔呂振中譯〕「惟獨沒有交給哥轄的子孫,因為聖物的事務是他們負責;他們是用肩膀來抬的。」 〔原文字義〕「哥轄」集會;「聖所」分別,神聖;「聖物」(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但車與牛都沒有交給哥轄子孫;因為他們辦的是聖所的事,在肩頭上抬聖物」:哥轄子孫負責搬運聖所內的器具和它們的附件,都可以用肩抬,所以沒有分配給他們車和牛。 〔話中之光〕(一)首領們所獻上的,在會幕的事奉中顯出了功用(參7~9節)。革順和米拉利的子孫的職事是看守和運送帳幕和其中的一切用具,這些東西既多且重,因此事奉的量很沉重,但車輛交給他們使用,他們的服事就變為輕省了。事奉神實在是恩典,在恩典中的事奉是輕省的,因為神自己作事奉上的供應。 (二)從哥轄的子孫所作的,我們也看見了事奉的另—面。他們沒有車子可用,因為他們是用肩頭去抬聖物,辦的是聖所的事。這些都是高舉主的服事,服事的人都要付代價去作,他們所作的都聯在神的榮耀裡,所以雖然是付代價,但他們是甘心而沒有怨言,沒有分配到車子沒有關係,在榮耀的光中服事,心裡的喜樂也一樣的使事奉成為輕省,因為在事奉中靠近了主。 【民七10】「用膏抹壇的日子,首領都來行奉獻壇的禮,眾首領就在壇前獻供物。」 〔呂振中譯〕「當膏油抹祭壇的日子、眾首領也獻上奉獻祭壇的禮物;眾首長把他們的供物獻在祭壇前。」 〔原文字義〕「行奉獻」帶來,呈獻;「壇」祭壇;「禮」奉獻,分別為聖。 〔文意註解〕「用膏抹壇的日子,首領都來行奉獻壇的禮,眾首領就在壇前獻供物」:『用膏抹壇的日子』共用了十二天,每一支派一天(參11節);『行奉獻壇的禮』意指將祭壇分別為聖;『供物』就是供給神的禮物。 〔靈意註解〕「用膏抹壇的日子,首領都來行奉獻壇的禮,眾首領就在壇前獻供物」:『行奉獻壇的禮』表徵我們唯有藉著釘十字架的基督才能與神有正常的交通關係。 〔話中之光〕(一)在當日立帳幕的時候,祭壇的奉獻是最突出的安排,因為祭壇是救恩的表明,必須要有經過祭壇的經歷,然後才能享用神一切的豐富,沒有經過祭壇的經歷,神的一切都是與人無份無關的。所以祭壇是人與神的關係作正常調整的唯一關鍵,遠離神的人在祭壇那裡恢復地位,沒有祭壇,人就沒有恢復的路可走,祭壇是恢復的起點。 (二)祭壇表明了救恩,叫人可以回到神的紀念裡,這一個恩典也是不住的感動人、吸引人。真正認識救恩的人,很自然的把人引到奉獻的路上走。 【民七11】「耶和華對摩西說:“眾首領為行奉獻壇的禮,要每天一個首領來獻供物。”」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他們獻供物做奉獻祭壇的禮物。要一個首長一天、一個首長一天地獻上。」 〔原文字義〕「供物」奉獻物,禮物。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眾首領為行奉獻壇的禮,要每天一個首領來獻供物」:『每天一個首領』這樣鄭重其事、不計其煩的進行獻壇禮,理由大概是:(1)神看重並悅納這事;(2)總共十二天,十二象徵完全,意即完全的奉獻;(3)記錄奉獻的人名,表示神紀念個人所代表的十二支派;(4)神有意教導以色列人重視祭祀,藉以建立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話中之光〕(一)很顯然的,神每天在數算他們所作的,神很具體的提到他們的名字來紀念他們所作的。在為帳幕奉獻上,「各族的族長」就把他們全包括了,但在這裡卻給他們一一的提名數點,這給我們領會到,神不單是紀念人所作的奉獻,並且是很具體的紀念,祂絕不會漏掉人對祂的敬愛。 (二)感謝讚美祂,我們能作的是那麼的微小,在祂的豐富中根本就算不得是甚麼,但是祂卻珍貴的數點,又紀念我們所作的到永遠。這一個事實,叫我們更深的體會到,奉獻絕不是造成人所有的減少,而是使人在神面前的所有增加。 【民七12】「頭一日獻供物的是猶大支派的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 〔呂振中譯〕「頭一天獻供物的是猶大支派的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 〔原文字義〕「猶大」讚美的;「亞米拿達」我的親屬是高貴的;「拿順」男巫。 〔文意註解〕「頭一日獻供物的是猶大支派的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猶大支派領先奉獻,因為是按照軍隊起營和紮營的順序:(1)東邊第一隊:猶大、以薩迦、西布倫三支派(參二9);(2)南邊第二隊:流便、西緬、迦得三支派(參二16);(3)西邊第三隊:以法蓮、瑪拿西、便雅憫三支派(參二24);(4)北邊第四隊:但、亞設、拿弗他利三支派(參二31)。 〔話中之光〕(一)十二首領所獻的禮物雖是一樣,神還讓他們每天一個首領來獻,也一一地記錄在聖經裡。這就顯明神重視他們各人和各人的禮物(參來六10)。 (二)從會幕立起的那天開始,一連十二天,每天都有獻上,每個首領所獻的都是一樣,神為甚麼要他們這樣分開來作呢?祂不是要維持屬地的熱鬧,而是要藉著這樣的定規,讓人有屬靈的學習,也知道他們所作的有甚麼屬靈的意義和價值。 (三)以色列人有十二個支派,在聖經中,十二是代表神揀選的數字,所以十二天的獻上,就是在被揀選的見證中獻上。神要祂的百姓知道他們是蒙揀選的,祂就讓他們作了十二天的奉獻。 (四)人的天性都喜歡把自己顯露,因此都不願意與別人相同,絞盡心思也要使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那怕是一點點的差別,也可以滿足人的虛榮心。人都是樂此不疲的,不能作到與別人不一樣,心裡就老大不痛快。 (五)奉獻是人向著神作他所樂意作的,不是要與人作比較,更不是要與人爭強鬬勝,而是向神表明敬愛祂的心。所以在純一清潔的心裡所獻上的都是神所悅納的,若是存著摻雜的意念去獻供物,不管是顯出自己與人不同,或是要藉此沽名釣譽,或是別的…都是神所不紀念的。所以獻上的物相同不是問題,只要是心意更新了,所獻上的就必蒙悅納。 【民七13】「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原文字義〕「聖所」分別,神聖;「平」舍客勒;「盛滿」充滿;「調」混合,混同。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銀盤子』類似陳設餅桌子上的盤子(參出二十五29),但那裡是金盤子,而這裡是銀盤子,大概是用來供祭司承裝歸給他們享用的祭肉;『重一百三十舍客勒』約折合一點五公斤。 「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銀碗』類似祭壇的盆(參出二十七3),但那裡是銅盆,而這裡是銀碗,可能是供祭司承裝奠祭的酒或素祭的細麵;『重七十舍客勒』約折合805公克;『聖所的平』原文是聖所的舍客勒,指當時在聖所內使用的砝碼,在收取奉獻物、贖罪銀時,作為度量的標準,每一舍客勒約折合十一點五公克;『調油的細麵』指將磨細的生麵粉調和橄欖油,揉成生麵團;『素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含有禮物或貢物的意味,是一種自願的獻祭,敬拜者藉此向所敬拜的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也間接供應祭司們生活所需的食物。 〔靈意註解〕「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13,19,25…節):表徵基督完美的人性與救贖是神與人交通的根基。 〔話中之光〕(一)照一般人的作法,各支派相續奉獻,盡可記載「同上」;或籠統寫為:「每支派一件,共十二件」,誰都不會弄錯,卻大大省筆。但聖經的記載,與人的想法不同。把這些禮物和祭物,不厭其煩的重複了十二次。在莊嚴的經文中,出現了流水帳,真夠希奇,真不平常。既然「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參羅十五4),如此逐一詳細複記,也必然是為教訓我們。 (二)這種情形表示我們對神所作的奉獻,神都一一記念,絕不輕忽。同樣的,我們作神的管家,必須忠謹負責,不許有絲毫苟且。教會機構常為世人詬病的,是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理方面不忠實,以至偷漏叢生,弊端百出,不僅使主名蒙羞,更叫人懷疑這些人到底是否真實相信有主。這樣,使人不必要的被絆倒,自己也受咒詛!如果相信神是真的,就該在事務上更認真。 (三)那些在數目上亂作手腳,營私肥己的人,唯利是圖,全不曾想到要向主人交帳,是像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一樣,不認識神,自然也不敬畏神,他們的結局是可怕的。深願在位者知所鑑戒,免蹈惡人的覆轍! (四)他們所獻的供物,是根據他們心裡所受的感動來預備的。神把祂的心意放在他們裡面,他們就作出神的心意,神要藉著祂的所是和所作來顯出祂的榮耀,他們就在他們所獻的供物上來顯明神的榮耀。 (五)銀子是表明救贖。他們用銀子作了一個盤子,又作了一個銀碗。盤子是寬廣的,碗是深的,這兩樣物件說出了神的救恩是又深又寬廣的,把一切的人都包括在其中,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去取用,只要他願意取用就可以享用。銀器皿都盛滿素祭,說明瞭神在救恩中,給人預備了稱義生活的根據,也只有在救恩中,人才有可能活出稱義的生活。 【民七14】「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原文字義〕「盂」手掌,中空的器皿;「盛滿」充滿。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金盂』盂的原文意思是手掌,指一種碟狀勺子,它是金製的,因為用來盛裝貴重的香;『重十舍客勒』約折合115公克;『盛滿了香』可能指淨乳香等供祭司製作香的香料,而非已製成的香,因為平常人嚴禁製作香(參出三十34~38)。 〔靈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14,20,26…節):表徵基督完全的神性成全了聖徒祈禱的功效。 〔話中之光〕(一)金子是說出神的公義,也表明人的信心。他們用金子作了一個金盂,裡面盛滿了香。神以自己的兒子作代價滿足祂的公義來作成救恩,神愛人,但祂不能作不義的事,救恩正是顯出神的義。人用信心去接受救恩,神的義就成全在人的身上。這個事實真的在噴吐著芬香,因為不義的人在救恩中接受了神的義,也成了神的義(參林後五21)。 【民七15】「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 〔靈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15,21,27…節):表徵基督剛強常新的能力是蒙神悅納的因素。 【民七16】「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贖罪祭』贖罪的原文字根有『潔淨』的意思,人犯罪不單得罪神,而且也玷污了自己,所以須獻贖罪祭,滿足神聖潔的要求,恢復神與人之間的交通。 〔靈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16,22,28…節):表徵基督的寶血永遠具有贖罪的功效。 【民七17】「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拿達兒子拿順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拿達兒子拿順的供物」:『平安祭』此名詞在希伯來文表示「和好」或「福祉」。此祭為一私人的獻祭,所獻的可為感謝、還願或甘心獻的(七15~16),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並藉此顯明神與人及人與鄰舍的和諧關係。 〔靈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17,23,29…節):表徵基督成就了和睦,使人得以與神和好。 〔話中之光〕(一)在他們所獻的供物中,包括了獻祭,在獻祭的祭牲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平安祭,因為是用了最多的數量。平安祭是為著感恩的,祭壇為人帶來了平安的恩典,叫人在神面前不再給定罪,與神恢復了和好。 (二)享用了祭壇的人都知道恩典,在神揀選的恩典中,他們天天把感恩的心帶到神的面前。奉獻不是一種交換,更不是交易,而是人在享用恩典的心情中,向神發出感恩的響應。 (三)獻祭在供物中占的比重最大。在原則上看,也是五個祭都—同獻上(參15~17節),一面是說出神所作的是何等的完備,一面又說出人在神裡面所享用的是何等的豐富,這一切全是恩典。神樂意向人施恩,凡到祂面前來的人,都豐豐滿滿的活在祂的恩典裡,正如在上文所提到的平安祭中所說的。 【民七18】「第二日來獻的是以薩迦子孫的首領、蘇押的兒子拿坦業。」 〔呂振中譯〕「第二天獻的、是以薩迦首領蘇押的兒子拿坦業。」 〔原文字義〕「以薩迦」有價值;「蘇押」渺小;「拿坦業」神的賜予。 〔文意註解〕「第二日來獻的是以薩迦子孫的首領、蘇押的兒子拿坦業」: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19】「他獻為供物的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獻為供物的、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獻為供物的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20】「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21】「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22】「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23】「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蘇押兒子拿坦業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蘇押兒子拿坦業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蘇押兒子拿坦業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24】「第三日來獻的是西布倫子孫的首領、希倫的兒子以利押。」 〔呂振中譯〕「第三天是西布倫子孫的首領、希倫的兒子以利押。」 〔原文字義〕「西布倫」高貴的;「希倫」力量;「以利押」神是父。 〔文意註解〕「第三日來獻的是西布倫子孫的首領、希倫的兒子以利押」: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25】「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26】「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27】「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28】「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29】「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希倫兒子以利押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希倫的兒子以利押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希倫兒子以利押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30】「第四日來獻的是流便子孫的首領、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 〔呂振中譯〕「第四天是如便子孫的首領、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 〔原文字義〕「流便」看哪一個兒子;「示丟珥」迅光;「以利蓿」磐石是神。 〔文意註解〕「第四日來獻的是流便子孫的首領、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31】「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32】「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33】「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34】「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35】「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36】「第五日來獻的是西緬子孫的首領、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 〔呂振中譯〕「第五天是西緬子孫的首領、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 〔原文字義〕「西緬」聽見;「蘇利沙代」我的磐石是全能的;「示路蔑」神的朋友。 〔文意註解〕「第五日來獻的是西緬子孫的首領、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37】「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38】「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39】「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40】「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41】「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蘇利沙代兒子示路蔑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蘇利沙代兒子示路蔑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42】「第六日來獻的是迦得子孫的首領、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 〔呂振中譯〕「第六天是迦得子孫的首領、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 〔原文字義〕「迦得」軍隊;「丟珥」他們認識神;「以利雅薩」神已加添。 〔文意註解〕「第六日來獻的是迦得子孫的首領、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43】「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44】「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45】「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46】「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47】「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48】「第七日來獻的是以法蓮子孫的首領、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 〔呂振中譯〕「第七天是以法蓮子孫的首領、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 〔原文字義〕「以法蓮」雙倍果子;「亞米忽」我的親屬是尊貴的;「以利沙瑪」我的神已經聽到。 〔文意註解〕「第七日來獻的是以法蓮子孫的首領、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49】「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50】「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51】「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52】「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53】「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忽兒子以利沙瑪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忽兒子以利沙瑪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54】「第八日來獻的是瑪拿西子孫的首領、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 〔呂振中譯〕「第八天的是瑪拿西子孫的首領、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 〔原文字義〕「瑪拿西」導致遺忘;「比大蓿」磐石已贖回;「迦瑪列」神的獎勵。 〔文意註解〕「第八日來獻的是瑪拿西子孫的首領、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55】「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56】「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57】「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58】「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59】「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比大蓿兒子迦瑪列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比大蓿兒子迦瑪列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60】「第九日來獻的是便雅憫子孫的首領、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 〔呂振中譯〕「第九天是便雅憫子孫的首領、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 〔原文字義〕「便雅憫」右手之子;「基多尼」我的砍伐者;「亞比但」我父是公義。 〔文意註解〕「第九日來獻的是便雅憫子孫的首領、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61】「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62】「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63】「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64】「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65】「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基多尼兒子亞比但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基多尼兒子亞比但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66】「第十日來獻的是但子孫的首領、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 〔呂振中譯〕「第十天是但子孫的首領、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 〔原文字義〕「但」審判;「亞米沙代」我的親屬是大有能力的;「亞希以謝」我兄弟是幫助。 〔文意註解〕「第十日來獻的是但子孫的首領、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67】「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68】「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話中之光〕(一)「盛滿了香,」獻祭前須先在香壇上點香(參出三十1~10, 34~38);
這是貴重的禮物,上升的煙和馨香之氣,使人的心靈集中在天上的神身上;因此香代表禱告(參啟五8),奉獻須連同真誠的禱告,才能蒙神悅納。 【民七69】「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70】「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71】「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沙代兒子亞希以謝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亞米沙代兒子亞希以謝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72】「第十一日來獻的是亞設子孫的首領、俄蘭的兒子帕結。」 〔呂振中譯〕「第十一天是亞設子孫的首領、俄蘭的兒子帕結。」 〔原文字義〕「亞設」快樂的;「俄蘭」憂慮的;「帕結」神的事件。 〔文意註解〕「第十一日來獻的是亞設子孫的首領、俄蘭的兒子帕結」: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73】「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74】「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75】「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76】「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77】「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俄蘭兒子帕結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俄蘭的兒子帕結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俄蘭兒子帕結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78】「第十二日來獻的是拿弗他利子孫的首領、以南兒子亞希拉。」 〔呂振中譯〕「第十二天是拿弗他利子孫的首領、以南兒子亞希拉。」 〔原文字義〕「拿弗他利」摔角;「以南」有眼睛;「亞希拉」我兄弟是惡毒的。 〔文意註解〕「第十二日來獻的是拿弗他利子孫的首領、以南兒子亞希拉」:請參閱12節註解。 【民七79】「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 〔呂振中譯〕「他的供物是銀盤子一個、重一百三十,銀碗一個、七十舍客勒、按聖所的平;這兩個都滿着用油調和的細麵做素祭麵做素祭;」 〔文意註解〕「他的供物是: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請參閱13節註解。 【民七80】「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 〔呂振中譯〕「金碟子一個、十舍客勒、滿着香;」 〔文意註解〕「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請參閱14節註解。 【民七81】「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 〔呂振中譯〕「牛一隻、是小公牛、公綿羊一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一隻、做燔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請參閱15節註解。 【民七82】「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 〔呂振中譯〕「多毛公山羊一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請參閱16節註解。 【民七83】「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這是以南兒子亞希拉的供物。」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是公牛兩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五隻:這是以南兒子亞希拉的供物。」 〔文意註解〕「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 「這是以南兒子亞希拉的供物」:請參閱17節註解。 【民七84】「用膏抹壇的日子,以色列的眾首領為行獻壇之禮所獻的是:銀盤子十二個,銀碗十二個,金盂十二個;」 〔呂振中譯〕「以下是奉獻祭壇的禮物,是膏油抹祭壇的日子、由以色列眾首領所獻的:共有銀盤子十二個、銀碗十二個、金碟子十二個,」 〔文意註解〕「用膏抹壇的日子,以色列的眾首領為行獻壇之禮所獻的是:銀盤子十二個,銀碗十二個,金盂十二個」:意即十二支派,每支派每種各獻一個。 〔靈意註解〕「銀盤子十二個,銀碗十二個,金盂十二個」:『十二』表徵永世裡的完全;『銀』表徵救贖;『金』表徵神性。 〔話中之光〕(一)十二支派奉獻的次序是按編營的次序,所獻供物的總數也有詳細記載(參84~88節),可見神不但重視個別支派的奉獻,也重視整個以色列的奉獻。因此奉獻一方面是個人的敬拜行動,也是整體向神敬拜的行動,兩方面均須重視。 【民七85】「每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銀子,按聖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 〔呂振中譯〕「每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每一個碗重七十;這些器皿的銀子按聖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 〔文意註解〕「每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銀子,按聖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二千四百舍客勒』約折合二十七公斤又六百公克的銀子。 〔靈意註解〕「每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銀子,按聖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一百三十』是十乘十加三十,表徵人達到生命中的完全;『七十』是七乘十,表徵人今世的完全;『二千四百』是十乘十乘二十四,表徵事奉的完全。 【民七86】「十二個金盂盛滿了香,按聖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
」 〔呂振中譯〕「金碟子十二個、滿着香,按聖所的平每一個碟子是十舍客勒十舍客勒的;這些碟子的金子共有一百二十舍客勒;」 〔文意註解〕「十二個金盂盛滿了香,按聖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一百二十舍客勒』約折合一公斤又三百八十公克的金子。 〔靈意註解〕「十二個金盂盛滿了香,按聖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香』表徵眾聖徒的祈禱(參啟五8);『一百二十』表徵眾聖徒祈禱的完全(參徒一14~15)。 〔話中之光〕(一) 香可能是指乳香,象徵信徒的禱告(參利二1)。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首領們把香加在素祭上獻給神,象徵著他們的事奉昇華為向神的禱告。神喜悅通過我們的生活所作的禱告(參羅十二1)。 【民七87】「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隻,公羊十二隻,一歲的公羊羔十二隻,並同獻的素祭,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十二隻;」 〔呂振中譯〕「做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隻、公綿羊十二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十二隻,以及跟這些祭牲一並獻的素祭;又有多毛公山羊十二隻做解罪祭;」 〔文意註解〕「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隻,公羊十二隻,一歲的公羊羔十二隻,並同獻的素祭,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十二隻」:『同獻的素祭』即指銀碗內所裝調油的細麵(參13節);『作贖罪祭的公山羊』行奉獻壇之禮,僅獻贖罪祭而未獻贖愆祭,這是因為他們作為各支派的首領,不是為個人的罪行獻祭,而是代表全支派之人在神面前乃是罪人,故僅獻贖罪祭;『公山羊』是官長犯罪所獻的祭牲(參利四23)。 〔靈意註解〕「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隻,公羊十二隻,一歲的公羊羔十二隻,並同獻的素祭,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十二隻」:『十二』表徵永世裡的完全。 【民七88】「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六十隻,公山羊六十隻,一歲的公羊羔六十隻。這就是用膏抹壇之後,為行奉獻壇之禮所獻的。」 〔呂振中譯〕「做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六十隻、公山羊六十隻、一歲以內的公綿羊羔六十隻:這是奉獻祭壇的禮物、膏油抹祭壇以後所收的。」 〔文意註解〕「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六十隻,公山羊六十隻,一歲的公羊羔六十隻」:平安祭是一種甘心奉獻的祭,故所獻的祭牲數目較多。 「這就是用膏抹壇之後,為行奉獻壇之禮所獻的」:以上所列舉的祭牲和祭物,是為行奉獻壇之禮時用的,而且必須等到用膏抹壇以後,才能行奉獻壇之禮。 〔靈意註解〕「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六十隻,公山羊六十隻,一歲的公羊羔六十隻」:『二十四…六十』十二的倍數,表徵永世裡的完全。 【民七89】「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 〔呂振中譯〕「摩西進會棚要和永恆主〔原文:他〕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上的除罪蓋上、兩個基路伯中間、有聲音和他說話,是這樣對他說的。」 〔原文字義〕「法」見證;「櫃」箱子,櫃子;「基路伯」有翅翼的使者。 〔文意註解〕「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法櫃』指約櫃(參十33),裡面存放兩塊法版(參出二十五16)、嗎哪(參出十六34)、亞倫發過芽的杖(參來九4);『施恩座』英文名叫「憐恤座或慈悲座」(Mercy Seat),希伯來原文字根有「遮蓋」的意思,因此,它是約櫃上面的一塊精金做的厚蓋板,具有「遮蓋罪或贖罪」的功用;『基路伯』是一種有長翅翼的活物,與撒拉弗相似的特別使者(參創三24;王上六23~28;結九3),意即「那些被緊握著的」。聖經特別稱呼他們是「榮耀的基路伯」(來九5),大概是因為他們特別與神相近,神的榮耀照射在他們身上,使他們返照而成為神榮耀的象徵;神在二基路伯中間,表徵人必須滿足神公義和公平的要求,才能憑神的恩典來朝見神。 「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神在二基路伯中間與摩西『相會』,並且『說話』(參出二十五22),也就是在那裡『交通』和『啟示』的意思。 〔靈意註解〕「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表徵人進到神面前與神交通。 「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表徵人得以領受神恩典中的話語。 〔話中之光〕(一)奉獻的高峰是神對人說話,摩西是神與以色列人之間的代表,所以只有他聽得到神的話,但以色列民以此為滿足了,因為神與他們同在。今日若我們過一個奉獻的人生,神也會清楚向我們說話,藉聖經的話語及聖靈的聲音訓導我們;但奉獻給神是與神相交的先決條件。 (二)摩西進到聖所向神說話,他就意識神的聲音。這就使他體會神的心意與目的,以致他就完全浸在神的能力中,親近神。這就是本節的含義。 (三)我們常常帶著自己的思念到神面前,稟告之後就走開了。我們沒有許久等候,瞻仰神的榮光與基路伯的光輝,再聆聽神的聲音。結果我們的禱告沒有應允。我們沒有照著天父的旨意祈求,天完全與我們隔絕。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或妄求。我們必須有信心,不可動搖。 (四)真正的禱告是由神的心意出發,由父至子,祂是人的代表、教會的頭。聖靈降基督帶到我們的內心,使主身子的肢體與頭相合,於是再從眾聖徒回到神的本源。 (五)我們要禱告得對,必須等候神,直到聖靈向我們指示該怎樣禱告,也知道怎樣為眾聖徒代求。安靜默然地等候神,體會神的心意,凡主的心有負擔的,我們也要負荷,這才是最珍貴的禱告。凡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必不困倦,行走也不疲乏(參賽四十31)。 叁、靈訓要義 【全民奉獻】 一、奉獻的基礎──被聖靈分別為聖(1節): 1.「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帳幕』表徵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膏抹』表徵聖靈的塗抹、分別為聖。 2.「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器具和壇』表徵教會的事工。 二、為會幕(事奉)的奉獻(2~9節): 1.「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2節):『當天』表徵建立教會之日;『以色列的眾首領』表徵教會領袖。 2.「他們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3節):表徵奉獻給教會就是奉獻給神。 3.「每兩個首領奉獻一輛車,每首領奉獻一隻牛」(3節):『車…牛』表徵事奉負載和推動的能力。 4.「他們把這些都奉到帳幕前。…你要收下這些,好作會幕的使用」(3,5節):表徵這類物件的奉獻是為著教會中的事奉工作之用。 5.「都要照利未人所辦的事交給他們」(5節):『利未人』表徵投身於事奉的聖徒。 三、為獻祭(交通)的奉獻(10~83節) 1.「用膏抹壇的日子,首領都來行奉獻壇的禮,眾首領就在壇前獻供物」(10節):『行奉獻壇的禮』表徵我們唯有藉著釘十字架的基督才能與神有正常的交通關係。 2.「一個銀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個銀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聖所的平,也都盛滿了調油的細麵作素祭」(13,19,25…節):表徵基督完美的人性與救贖是神與人交通的根基。 3.「一個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滿了香」(14,20,26…節):表徵基督完全的神性成全了聖徒祈禱的功效。 4.「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一隻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15,21,27…節):表徵基督剛強常新的能力是蒙神悅納的因素。 5.「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16,22,28…節):表徵基督的寶血永遠具有贖罪的功效。 6.「兩隻公牛,五隻公綿羊,五隻公山羊,五隻一歲的公羊羔作平安祭」(17,23,29…節):表徵基督成就了和睦,使人得以與神和好。 四、奉獻的總數(84~88節): 1.「銀盤子十二個,銀碗十二個,金盂十二個」(84節):『十二』表徵永世裡的完全;『銀』表徵救贖;『金』表徵神性。 2.「每盤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銀子,按聖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85節):『一百三十』是十乘十加三十,表徵人達到生命中的完全;『七十』是七乘十,表徵人今世的完全;『二千四百』是十乘十乘二十四,表徵事奉的完全。 3.「十二個金盂盛滿了香,按聖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86節):『香』表徵眾聖徒的祈禱(參啟五8);『一百二十』表徵眾聖徒祈禱的完全(參徒一14~15)。 4.「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隻,公羊十二隻,一歲的公羊羔十二隻,並同獻的素祭,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十二隻」(87節):『十二』表徵永世裡的完全。 5.「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隻,公綿羊六十隻,公山羊六十隻,一歲的公羊羔六十隻」(88節):『二十四…六十』十二的倍數,表徵永世裡的完全。 五、奉獻的結果(89節): 1.「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表徵人進到神面前與神交通。 2.「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表徵人得以領受神恩典中的話語。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