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民數記第十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發怨言和神的回應】

   一、他備拉:百姓發怨言引發神的怒火(1~3)

   二、百姓哭號只有嗎哪沒有肉吃(4~10)

   三、摩西埋怨他的責任太重,神分靈給七十長老(11~1724~29)

   四、神應許給百姓吃肉一個月(18~23)

   五、基博羅哈他瓦:吃鵪鶉肉卻有災殃(30~35)

 

貳、逐節詳解

 

【民十一1「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

   〔呂振中譯〕人民發了怨言、將苦處訴給永恆主聽;永恆主聽了,就發怒;永恆主的火便在他們中間燒着,燒燬了營盤一些邊地。

   〔原文字義〕發怨言」抱怨,發牢騷;「惡語」壞的,惡的;「怒氣」鼻孔,怒氣;「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焚燒」燃燒,點火;「邊界」末端,盡頭。

   〔文意註解〕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發怨言』乃是不知足的表現(5~6),發自不信的惡心(參詩七十八18~20;太十二34);『惡語』表示對神的旨意和帶領不滿意,甚至說神壞話;『達到耶和華的耳中』神能聽見竊竊私語,甚至未曾出口的埋怨。

         「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怒氣發作』意指惹動神的怒火;『火在他們中間焚燒』意指神的審判;『營的邊界』意指達到閒雜人所住的地方(4節;出十二38)

   〔靈意註解〕眾百姓發怨言」:表徵信徒因教會荒涼得不到滿足而發怨言。

         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表徵神深知教會和信徒的情況。

         「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表徵信徒因靈與魂的掙扎而焦灼如火,這種情況乃是出於神的。

         直燒到營的邊界」:表徵信徒的焦慮:(1)僅限於教會中;(2)達於臨界點。

   〔話中之光〕()怨言的來歷有三:(1)不知足(5~6)(2)不信主(參詩七十八18~20疑惑主的慈愛和權柄)(3)存噁心(參太十二34末二句)

         ()這事件告訴我們如下真理:(1)人的罪(驕傲和不滿)破壞人與神的關係;(2)意識不到神的的恩典,就容易被世俗的欲望和肉體的欲望所左右;(3)罪不能把人變成追求向上的人,而是把人變成貪戀過去的人。

 

【民十一2「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

   〔呂振中譯〕人民向摩西哀叫,摩西禱告永恆主,火就熄了。

   〔原文字義〕哀求」哭求,喊叫;「祈求」祈禱,求情,仲裁。

   〔文意註解〕百姓向摩西哀求」:意指向摩西懊悔,求他作他們的中保。

         「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由此可知代禱的重要性。

   〔靈意註解〕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表徵禱告乃是平息焦慮的唯一對策。

 

【民十一3「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

   〔呂振中譯〕那地方便名叫他備拉〔即:燒着〕,因為永恆主的火他們中間燒着。

   〔原文字義〕他備拉」燃燒。

   〔文意註解〕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他備拉』是基博羅哈他瓦(34)的別稱,因為他備拉並未記載在站口之中(參三十三16)

   〔靈意註解〕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他備拉』表徵信徒應當提防教會中的怨氣與怒火。

 

【民十一4「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

   〔呂振中譯〕他們中間烏合之眾大起貪慾之心,以色列人也再哭着說:『我們若有肉喫多好呀!

   〔原文字義〕閒雜人」烏合之眾,聚集;「大起貪欲的心(原文雙字)」渴望,欲求(首字);慾望,渴望之事。

   〔文意註解〕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欲的心」:『閒雜人』指加入以色列人隊伍的烏合之眾(參出十二38);『大起貪欲的心』意指超出正常食慾的欲求,不以有衣有食為知足(參提前六8)

         「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又』字有兩個意思:(1)指以色列人加入閒雜人的不滿;(2)指再一次發怨言。『給我們肉吃』表示貪戀肉食,也就是貪戀惡事的意思(參林前十6)

   〔靈意註解〕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欲的心」:『閒雜人』表徵那些又愛神又愛世界的信徒;『貪欲的心』表徵偏向追求肉體的滿足。

   〔話中之光〕()「誰給我們肉吃呢?」以色列人還有從埃及帶出來的牲畜,可以宰吃(22),但聖經中論以色列人貪肉食的事,說他們是貪戀惡事(參林前十6),可見我們若貪神沒有應許我們的,雖是好的,也就變成惡的了。

         ()不信的人只看見眼前,他們的話是含著毒素的糖果,只是叫人看見虛榮的一面,而隱蔽了在埃及的愁苦。屬神的人若不儆醒,聽從了他們的話,就失去了向神單純的心。屬神的人沒有了清心,固然是失去了神的祝福,也得不到屬地的好處,除非神把他們放在「任憑」裡,不然的話,神定然會管教他們使他們回轉。

 

【民十一5「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

   〔呂振中譯〕我們還記得在埃及不花錢所喫的魚呢;也記得那黃瓜、西瓜、韭菜、蔥、蒜呢。

   〔原文字義〕記得」回想,回憶;「不花錢」白白,免費。

   〔文意註解〕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不花錢就吃魚』尼羅河和它的支流盛產魚,隨處可以捕食。

         「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指埃及地的代表性蔬果,滋味鮮美且濃郁。

   〔靈意註解〕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埃及的食物表徵能刺激魂、叫人的心魂感興趣的東西。

   〔話中之光〕()他們雖然出了埃及,但是他們向著埃及的心卻還未死;不免屢屢回顧,想念埃及。他們自然不能忘記在埃及所受的痛苦;但是更不能忘了在埃及所享合乎肉欲的快樂,在埃及有滿鍋的肉,有黃瓜、茄子、韭菜、蔥蒜等物,較比淡薄的嗎哪對於肉體更是合味的。今日已經得救,還未得勝的信徒,不也是常常想念埃及,貪戀世俗嗎?

         ()以色列人最大的問題,是對埃及難以忘情。四百多年的奴性餘毒,深深融存在他們的血液裏面。一遇到艱難困苦考驗,老毛病立刻又出來了,竟然忘記了拯救他們出埃及的主,向著耶和華發起怨言來。

         ()神最不喜悅的,就是人提到埃及。想念埃及,就是忘記了神的恩典,就是埋怨神,背離神。因此,神「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詩一百零六15)。神給了他們鵪鶉吃,成為那些貪慾之人的最後一餐(31~34)

         ()有一件事是定規的,就是當我們厭煩嗎哪的時候,埃及的食物就在我們的面前了。這些韮菜、蔥、蒜,味道都是很濃的。是的,埃及的東西,味道總是濃的。凡味道是濃的東西,都能使你記得,也都是很能叫你回想的。頂希奇,以色列人所記得的,只有埃及這些好吃的東西,而他們在埃及所受的痛苦,他們都忘記了。有許多跌倒的人,把罪中的苦惱、撒但的捆綁、那時的掙扎,一起都忘記了;只記得未信以前,這也能作,那也能作,就以為現在太受束縛,太苦惱了。

 

【民十一6「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

   〔呂振中譯〕現在我們的胃管都枯乾了;除了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甚麼也沒有阿!』

   〔原文字義〕心血」靈魂,自我,心智;「枯竭」枯乾的。

   〔文意註解〕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心血枯竭』意指沒有胃口,但過於誇張。

         「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嗎哪』的意思是『這是什麼呢?』(參出十六15);指隨露水而降的食物(9),預表基督是從天降下來的生命之糧(參約六32~34)

   〔靈意註解〕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表徵在教會中的一切只有索然無味的道理。

         「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嗎哪』表徵基督和神的話是屬天生命的靈糧(參約六3563)

   〔話中之光〕()當我們不再注意自己所有的,而只注意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就會產生不滿。以色列人不去看神賜給他們的自由、眾多的子孫、應許之地,卻埋怨神沒有為他們預備當初在埃及時曾享有的食物,於是向神發怨言。他們忘記脫離為奴的苦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屬靈的真理是愈老愈正確,愈真實,愈對生命有實效。真能造就生命的道理,是愈老愈好,老到原始教會時,才是最好。可是人都喜歡新穎,喜歡趕時髦。其實,凡是趕時髦的道,只不過言詞博眾,意思新奇,至多不過給人一點刺激而已,對造就生命,建立德行,一點也生不出果效來。

         ()以色列人的難處並不是沒有食物,而是嫌惡神所為他們預備的。神把嗎哪賜給他們,在曠野養活他們,這嗎哪是主的預表。他們哭吵的真正原因,乃是嫌棄住在他們中間的主,他們感到苦惱,是因著愛慕外面的事物過於主。人的心一失去了單純,他們不得不落在苦惱裡,也許他們會有一時的快樂,但這種快樂是沒有根的,不能維持長久的,因為滿是肉體的東西,一定引來神的管教。

 

【民十一7「(這嗎哪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

   〔呂振中譯〕這嗎哪彷彿芫荽子,它的樣子好像珍珠的樣子。

   〔原文字義〕彷佛好像」(原文無此兩字)

   〔文意註解〕這嗎哪彷佛芫荽子」:意指形狀像芫荽子那樣的小圓物(參出十六1431)

         「又好像珍珠」:重複描述嗎哪的形狀小而圓。

   〔靈意註解〕這嗎哪彷佛芫荽子」:表徵含有屬靈生命的籽粒。

         「又好像珍珠」:表徵具有聖靈變化更新的功用。

 

【民十一8「百姓周圍行走,把嗎哪收起來,或用磨推,或用臼搗,煮在鍋中,又做成餅,滋味好像新油。」

   〔呂振中譯〕人民漫處跑、撿嗎哪,或用磨子磨,或用臼子搗,或在鍋裏煮,或作成烙餅,它的滋味就像油炸的佳殽的滋味。

   〔原文字義〕周圍行走」四處走動;「磨」磨石;「推」輾磨,壓碎;「臼」研缽;「搗」搗碎,擊打;「新」多汁。

   〔文意註解〕百姓周圍行走,把嗎哪收起來,或用磨推,或用臼搗」:『周圍』指營地的四周;『或用磨推,或用臼搗』意指將它磨碎或搗碎,使成團狀,像麵團。

         「煮在鍋中,又做成餅」:或分成小塊用水煮,或煎成餅。

         「滋味好像新油」:與聖經別處的描述不同,『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十六31),稍帶甜味如同攙蜜;本節則說『像新油』,意指味道鮮美像剛油炸出來的一樣。兩者的描述並不衝突,只是烹製方法和過程不同,各有千秋。

   〔靈意註解〕百姓周圍行走,把嗎哪收起來」:表徵必須花工夫將神的話存在心裡(參西三16)

         「或用磨推,或用臼搗,煮在鍋中,又做成餅」:表徵反覆默想、領會,並在生活中應用、體驗。

         「滋味好像新油」:表徵新鮮、滋潤,令人舒暢。

 

【民十一9「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

   〔呂振中譯〕夜間露水降在營旁的時候,嗎哪也隨着降下來。)

   〔文意註解〕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曠野中白天和夜間的溫度差別極大,故清晨往往在地面上結有露水;在此,神要在平常的事物(露水)當中,顯出不尋常的作為,僅在四十年間出現嗎哪(參出十六35)

   〔靈意註解〕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表徵如同甘露,隨手可及。

 

【民十一10「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摩西就不喜悅。」

   〔呂振中譯〕摩西聽見人民各人都在帳棚的出入處哭着,永恆主就大大發怒,摩西也不高興。

   〔原文字義〕哭號」哭泣,哀號;「大」極度地,非常地;「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不喜悅(原文雙字)」令人討厭的,悲傷(首字);眼睛,精神(次字)

   〔文意註解〕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暗示百姓事先同謀,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齊聲哭號。

         「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神的怒氣是向百姓大大發作,但可能在懲罰百姓之前,先向摩西表達祂的怒意。

         「摩西就不喜悅」:此處摩西的不喜悅是兩方面的:(1)向著百姓,不喜悅他們同謀哭號;(2)向著神,不喜悅神將如此重大的責任交託給他(11~15)

   〔靈意註解〕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摩西就不喜悅」:表徵傳道人有如夾心餅,兩面不討好。

 

【民十一11「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呂振中譯〕摩西對永恆主說:『為甚麼你苦待你僕人呢?為甚麼我沒有在你面前蒙恩,而你竟把管這眾民的責任都放在我身上呢?

   〔原文字義〕苦待」傷害,做邪惡的事;「重任」重擔,負責;「加在」放置,設立。

   〔文意註解〕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苦待僕人』意指他不能勝任所託。

         「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摩西在此深感自己有如夾心餅乾,一面是神對他的期待,另一面是百姓對他的不滿,兩面都不討好。

   〔靈意註解〕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表徵傳道人感覺負擔太重。

   〔話中之光〕()不少偉大的聖者,在苦難的時刻,也出現過信心的危機。這見於以利亞、施洗約翰,也見於彼得(參王上十九章;太十一章;太二十六69)。神的恩典是大的,對摩西的懷疑並沒有過深的責備。只是百姓一再背約,才受到不能進入迦南的嚴厲處罰。

         ()以色列人發怨言(1),之後摩西也向神訴苦。但是神正面回應摩西,對其餘的百姓則作反面回應。這是甚麼緣故?因為百姓彼此抱怨,一事無成;摩西則把痛苦向那位能解決諸般難題的神傾吐。我們要學習摩西,把自己的困難向能解決問題的神陳述。

 

【民十一12「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

   〔呂振中譯〕我,何曾將這眾民懷胎過?何曾生下他們來呢?而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裏,像養育之父抱喫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他們祖宗的土地阿?

   〔原文字義〕生下來」生產;「抱」舉起,承擔;「養育之父」養父,養母;「起誓應許」發誓。

   〔文意註解〕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意指以色列人不是他的親生兒女,卻要負起養育他們的責任。

         「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意指神將養育以色列百姓的重任交託給他,他沒有能力擔當。

   〔靈意註解〕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反面表徵傳道人對待信徒該有的心態:如同父母對待親生子女。

 

【民十一13「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吃吧!’」

   〔呂振中譯〕我從哪裏得肉給這眾民喫呢?他們都向我哭着說:給我們肉喫吧!

   〔原文字義〕哭號」哭泣,哀號。

   〔文意註解〕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吃吧」:意指百姓所求的,不是他所能應付的。

   〔靈意註解〕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表徵傳道人的苦惱之一:苦無(或缺少)屬靈的才幹。

 

【民十一14「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

   〔呂振中譯〕我,管這眾民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

   〔原文字義〕管理責任」(原文無此詞);「太重」沉重的,巨大的;「獨自」單獨,自行;「擔當」舉起,承擔;「不起」不能勝任。

   〔文意註解〕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意指若沒有神親自承擔這個責任,任誰也負擔不起。

   〔靈意註解〕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表徵傳道人的苦惱之二:苦無(或缺少)屬靈的同工。

 

【民十一15「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呂振中譯〕你既這樣待我,我若在你面前蒙恩,求你乾脆將我殺掉,免得我見自己的苦處。』

   〔原文字義〕立時殺了(原文雙同字)」殺害;「苦情」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摩西請求神不要讓他看見這種情況的後果。

 

【民十一16「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從以色列的長老中招聚七十個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到我這裡來,領他們到會幕前,使他們和你一同站立。」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你要從以色列長老中聚集七十個人、就是你所知道做人民的長老和官吏的、到我這裏來,領他們到會棚前,叫他們和你一同站在那裏。

   〔原文字義〕招聚」招聚,聚集;「長老」老人,長者;「領」拿來,帶來。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從以色列的長老中招聚七十個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神要摩西從眾長老和官長中選立七十個人。

         「到我這裡來,領他們到會幕前,使他們和你一同站立」:然後帶領他們到會幕門口,一同站在神面前。

   〔靈意註解〕我要在那裡降臨,與你說話」:表徵對策之一:多禱告與神交通,多得著神的同在與話語。

         「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表徵對策之二:將所得屬靈的恩賜,求神藉聖靈分賜給更多的同工。

         「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表徵對策之三:同工配搭,互相擔當。

 

【民十一17「我要在那裡降臨,與你說話,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

   〔呂振中譯〕我要在那裏降臨,和你說話,也要把你身上的靈分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要和你一同擔當這管理人民的責任,免得你獨自擔當。

   〔原文字義〕降臨」下來,下到;「降於」(原文無此字);「分賜」放置,設立;「同當」舉起,承擔;「重任」責任,重擔;「獨自擔當」舉起,承擔。

   〔文意註解〕我要在那裡降臨,與你說話」:『與你說話』表示摩西仍然是最高領導人。

         「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靈分賜他們』意指使他們身上也有同樣的靈;『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表示彼此分擔,以減輕摩西所承受的壓力。

 

【民十一18「又要對百姓說:‘你們應當自潔,預備明天吃肉,因為你們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很好。這聲音達到了耶和華的耳中,所以祂必給你們肉吃。」

   〔呂振中譯〕你要對人民說:你們要潔淨自己為聖,豫備明天可以喫肉,因為你們哭着給永恆主聽,說:我們若有肉喫多好呀!我們在埃及多好呀!故此永恆主必將肉給你們喫。

   〔原文字義〕自潔」使成聖,分別;「預備」(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又要對百姓說:你們應當自潔,預備明天吃肉,因為你們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很好」:『應當自潔』表示會看見神的臨在;『預備明天吃肉』表示會看見神蹟顯現。

         「這聲音達到了耶和華的耳中,所以祂必給你們肉吃」:表示神對他們的哭號,將會有積極的回應。

   〔靈意註解〕給你們肉吃」:表徵有的傳道人講道能令人聽得津津有味,且看似有屬靈的養分。

 

【民十一19「你們不止吃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

   〔呂振中譯〕你們要喫的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五天十天,也不是二十天,

   〔原文字義〕不止」(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你們不止吃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意指不僅是短期有肉可吃。

 

【民十一20「要吃一個整月,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因為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祂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

   〔呂振中譯〕乃是一整月的工夫,到肉從你們鼻孔裏噴出來、變為你們所厭的東西為止;因為你們棄絕了那在你們中間的永恆主,竟在他面前哭着說:我們幹麼出了埃及呢!

   〔原文字義〕噴出來」前往,出來;「厭惡」噁心,嫌惡;「厭棄」鄙視,棄絕。

   〔文意註解〕要吃一個整月」:意指他們將要在基博羅哈他瓦住滿一個月。

         「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這是形容吃到肚子裝不下,反而嘔吐出來,以致因氣味難聞而對它厭惡。

         「因為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祂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這是說明神為甚麼要這樣子給他們肉吃,且吃到反胃,是因為他們激怒了祂。

   〔靈意註解〕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表徵同樣的話聽多了,也會令人覺得厭煩。

 

【民十一21「摩西對耶和華說:“這與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萬,你還說:‘我要把肉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吃一個整月。’」

   〔呂振中譯〕摩西說:『六十萬步行的人民、我在他們中間,而你、你還說:「我須將肉給他們喫一整月工夫」呀!

   〔原文字義〕同住」當中,中間。

   〔文意註解〕摩西對耶和華說:這與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萬」:『步行的男人』指能夠出去打仗的男丁(參二32)

         「你還說:我要把肉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吃一個整月」:意指在這滿目荒涼的曠野中,從哪裡能得到那麼多的肉足夠他們吃呢一整個月呢?

   〔話中之光〕()摩西曾看到神驚天動地的神蹟,顯出祂的大能,但是這一次,他竟然懷疑神的能力,不知道祂能否供應這麼多的肉給飄流的以色列人吃。連摩西都會懷疑神的大能,我們就更容易懷疑神,但不管我們的靈命成熟到甚麼地步,還是要完全倚靠神。當我們開始倚賴自己的才智時,就會忽略神的旨意而招來危險。神是永遠不變的,記住祂過去的作為,就可以放心相信祂,因祂無所不能。

 

【民十一22「難道給他們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魚都聚了來,就夠他們吃嗎?” 」

   〔呂振中譯〕難道羊群牛群都給他們宰了、就彀他們喫麼?難道海裏所有的魚都給他們聚攏來、就彀他們喫麼?』

   〔原文字義〕宰了」屠宰,擊打;「聚了來」招聚,聚集。

   〔文意註解〕難道給他們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魚都聚了來,就夠他們吃嗎?」:『羊群牛群』指以色列人現有的牛羊家畜;『海中所有的魚』指他們所能夠捕捉的魚類。

 

【民十一23「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永恆主的手臂哪裏是短的?現在你要看我的話對你應驗不應驗。』

   〔原文字義〕膀臂」手,腕部;「縮短」縮短,無力;「應驗」見面,臨到。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意指神只要動一動祂的手,便沒有甚麼難成的事。

         「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意指你且拭目以待,看看神所說的是否成就。

   〔靈意註解〕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表徵神能使用任何人為祂說話。

   〔話中之光〕()神有多大的能力?當我們看見祂大能作為的時候,就容易信靠祂。過了些時日,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度日,祂的能力看起來似乎減弱,我們又想靠自己了。其實祂並沒有改變,只是我們對祂的看法常常改變。每天瑣碎的生活,會使我們不知不覺地忘記神的供應和能力乃是無限無量的。

 

【民十一24「摩西出去,將耶和華的話告訴百姓,又招聚百姓的長老中七十個人來,使他們站在會幕的四圍。」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出來,將永恆主的話告訴人民;又把民間的長老中七十個人聚攏來,叫他們站在帳棚的四圍。

   〔原文字義〕招聚」招聚,聚集;「四圍」四方,周圍。

   〔文意註解〕摩西出去,將耶和華的話告訴百姓」:『出去』指從神面前出去。

         「又招聚百姓的長老中七十個人來,使他們站在會幕的四圍」:指從眾長老中選定了七十個人,又帶他們來到神面前。

   〔靈意註解〕招聚百姓的長老中七十個人來」:七十個人表徵完全且完整的程度;亦即使教會中同工配搭的人達於充分足夠的地步。

 

【民十一2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對摩西說話,把降與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說話,以後卻沒有再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在雲中降臨,對摩西說話,將在摩西身上的靈分與做長老的七十個人身上;當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動而發神言狂。以後卻沒有再發。

   〔原文字義〕降臨」下降,下到;「降與」(原文無此字);「分賜」給,置,放;「停在」休息;「受感說話」預言。

   〔文意註解〕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對摩西說話,把降與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請參閱17節註解。

         「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說話,以後卻沒有再說」:『受感說話』指因神靈的澆灌,說出他們原本不會說的預言(26);『以後卻沒有再說』表示那次的受感說話,僅為了證明他們的確得到了聖靈的分賜。

   〔靈意註解〕把降與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說話」:表徵同得屬靈的恩賜,使人能夠為神說話。

 

【民十一26「但有兩個人仍在營裡,一個名叫伊利達,一個名叫米達。他們本是在那些被錄的人中,卻沒有到會幕那裡去。靈停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在營裡說預言。」

   〔呂振中譯〕當時留在營裏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名叫伊利達,另一個名叫米達;靈也居然停在他們身上了。這兩個人本是在被記錄者之中,卻沒有出來到帳棚裏;他們就在營中受感動而發神言狂。

   〔原文字義〕伊利達」神已經喜愛;「米達」愛;「被錄」書寫;「停在」休息。

   〔文意註解〕但有兩個人仍在營裡,一個名叫伊利達,一個名叫米達」:他們是摩西所選定的七十個長老中的兩位。

         「他們本是在那些被錄的人中,卻沒有到會幕那裡去」:他們可能臨時有事,來不及跟其他的人們一同聚集會幕前。

         「靈停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在營裡說預言」:『靈停在他們身上』表明:(1)聖靈印證摩西的選定;(2)聖靈無所不在。『說預言』就是受感說話(25)

   〔靈意註解〕但有兩個人仍在營裡,靈停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在營裡說預言」:表徵雖有人的腳步不同,但只要在教會中(營裡),且受聖靈感動,便可為神說話。

 

【民十一27「有個少年人跑來告訴摩西說:“伊利達、米達在營裡說預言。”」

   〔呂振中譯〕有個青年人跑來告訴摩西說:『伊利達和米達在營中受感動而發神言狂呢。

   〔原文字義〕少年人」男孩,青少年,侍從。

   〔文意註解〕有個少年人跑來告訴摩西說:伊利達、米達在營裡說預言」:『有個少年人』指目擊者。

 

【民十一28「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就是摩西所揀選的一個人,說:“請我主摩西禁止他們。” 」

   〔呂振中譯〕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摩西所揀選的一個人、應時地說:『我主摩西,請制止他。』

   〔原文字義〕幫手」伺候,服事,供職;「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揀選」(原文無此字);「禁止」限制,抑制。

   〔文意註解〕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就是摩西所揀選的一個人」:『摩西所揀選的』指約書亞列在七十個長老之中。這時約書亞的年紀大約在五、六十歲。

         「說:請我主摩西禁止他們」:約書亞可能認為他們沒有奉召前來,不配領受聖靈。

 

【民十一29「摩西對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祂的靈降在他們身上!”」

   〔呂振中譯〕摩西對他說:『你為了我的緣故而生妒愛熱情麼?但願永恆主使他的人民都做神言人阿!但願永恆主將他的靈賜在他們身上阿!』

   〔原文字義〕嫉妒」忌羨,發熱心;「受感說話」發言人,先知。

   〔文意註解〕摩西對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意指不應當為別人也領受聖靈的恩賜而心生不平。

         「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祂的靈降在他們身上」:表示摩西的心胸寬大,只要神願意,任何人都能受感說話。

   〔靈意註解〕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表徵要有寬大的心胸,同工不可相妒,惟願信徒都能受感說話。

   〔話中之光〕()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我們不可因別人所得的恩賜生嫉妒(參約三27;林前十二1518);就是不與我們一夥的,也不可隨意攔阻(參可九38)

         ()「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這句話表明摩西性格無比的偉大。小器的心地很單調,他們要有才幹,比別人強。他們不喜歡看見別人好像伊利達、米達那樣,大家都均等。

         ()如果一個人真正偉大,他盼望人人都與他一樣,甚至要比他強。他因人們有敬虔的心而歡喜,別人有更大的恩賜而高興。別人能更有效地傳揚福音,就更興奮。他必衰微,讓別人興旺。只要基督得尊大,自己更願受苦。他盼望神的靈在眾人身上,我們不會有這大量,但聖靈要使我們有這種感受,以榮耀神為我們人生的目標。願聖靈趕緊在我身上成全這事。

 

【民十一30「於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長老都回到營裡去。」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又移步到營裏,他和以色列長老們都去。

   〔原文字義〕營」營地,營盤。

   〔文意註解〕於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長老都回到營裡去」:『回到營裡』意指從會幕回到各自所住的營地。

 

【民十一31「有風從耶和華那裡刮起,把鵪鶉由海面刮來,飛散在營邊和營的四圍;這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那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離地面約有二肘。」

   〔呂振中譯〕有風〔或譯:靈〕從永恆主那裏往前吹〔或譯:行〕,把鵪鶉由海面颳來,使牠們橫臥在營旁,這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那邊約有一天的路程,就在營的四圍,離地面約有二肘。

   〔原文字義〕刮起」出發,旅行;「刮來」帶來;「飛散」擴散,拋棄;「肘」腕尺。

   〔文意註解〕有風從耶和華那裡刮起」:表示這不是平常的風,因為風向和風速特別;指從亞克巴海灣吹來的東南大風(參詩七十八26)

         「把鵪鶉由海面刮來,飛散在營邊和營的四圍」:『鵪鶉』是一種候鳥,在南歐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移棲,中途經過西乃半島;『海面』指亞克巴海灣。

         「這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那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離地面約有二肘」:『一天的路程』按當時在曠野沙漠地的路程估計,從何烈山到加低斯巴尼亞約250公里,有十一天的路程(參申一2),折合每天約二十餘公里;『二肘』大約一公尺高。

   〔靈意註解〕有風從耶和華那裡刮起」:表徵哪裡有聖靈的運行,那裡就有感動人的能力。

 

【民十一32「百姓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為自己擺列在營的四圍。」

   〔呂振中譯〕人民起來,就那一天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收取鵪鶉,至少的也收取了十賀梅珥〔或譯:堆〕;各自漫處擺在營的四圍。

   〔原文字義〕賀梅珥」乾物計量單位,約合300公升;「擺列(原文雙同字)」散播,伸展。

   〔文意註解〕百姓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共計約三十六小時。

         「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為自己擺列在營的四圍」:『十賀梅珥』約折合二千二百公升;『擺列在營的四圍』指殺死後擺列在地面上曬乾保存。

 

【民十一33「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

   〔呂振中譯〕肉在他們的牙齒間還沒嚼爛,永恆主就向人民發怒;用極重的疫災擊打他們。

   〔原文字義〕嚼爛」嚼碎;「怒氣」怒氣,鼻孔;「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最重(原文雙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大量,很多(次字);「災殃」災害。

   〔文意註解〕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尚未嚼爛』形容狼吞虎嚥,來不及細細品嚐之際;『怒氣就向他們發作』指食物中毒。

         「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最重的災殃』大概是瘟疫。

   〔靈意註解〕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表徵信徒若僅注重聽那些動人的『道』,而忽略了話裡的基督與生命,就會令神不悅。

         「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33~34):『基博羅哈他瓦』表徵在教會中不宜太過滿足發癢的耳朵,叫聽得人感覺興趣的話,結果反而對靈命無益。

   〔話中之光〕()對百姓吃肉的要求,神答應供應,讓他們吃到不想再吃(參閱18~20),口福後來成為懲罰。你不要用不滿的態度向神祈求任何事物,或許祂會應允你,但是你要付上很大的代價。

 

【民十一34「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欲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欲之心的人。」

   〔呂振中譯〕那地方便名叫基博羅哈他瓦〔即:貪慾之墳墓〕,因為他們埋葬了起貪慾心的人就是在那裏。

   〔原文字義〕基博羅哈他瓦」情慾之墓;「葬埋」掩埋(集體的);「貪欲之心」渴望,欲求。

   〔文意註解〕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欲之人的墳墓)」:『基博羅哈他瓦』正如小字的意思。

         「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欲之心的人」:表示當日死了很多人,匆匆將死者屍體埋葬,以防疫病擴散。

   〔話中之光〕()貪慾是指人不適當或貪得無厭的情慾,可以是性慾,也可以是對知識、財物、權勢過分地追求。神處罰了貪戀美食的以色列人。他們的願望並非錯誤,但罪在容許願望變成貪心。當你全神貫注追求某種事物,使你不再考慮其他事的時候,你的願望就變為貪慾了。

 

【民十一35「百姓從基博羅哈他瓦走到哈洗錄,就住在哈洗錄。」

   〔呂振中譯〕從基博羅哈他瓦〔即:貪慾之墳墓〕,人民往前行到哈洗錄,就住在哈洗錄。

   〔原文字義〕哈洗錄」駐紮。

   〔文意註解〕百姓從基博羅哈他瓦走到哈洗錄,就住在哈洗錄」:『哈洗錄』即指離開西乃的曠野後的第二站(參三十三17)

 

叁、靈訓要義

 

【信徒與靈糧】

   一、信徒在曠野中的需求(1~6節上)

         1.眾百姓發怨言」(1):表徵信徒因教會荒涼得不到滿足而發怨言。

         2.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1):表徵神深知教會和信徒的情況。

         3.「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1):表徵信徒因靈與魂的掙扎而焦灼如火,這種情況乃是出於神的。

         4.直燒到營的邊界」(1):表徵信徒的焦慮:(1)僅限於教會中;(2)達於臨界點。

         5.「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2):表徵禱告乃是平息焦慮的唯一對策。

         6.「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3):『他備拉』表徵信徒應當提防教會中的怨氣與怒火。

         7.「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欲的心」(4):『閒雜人』表徵那些又愛神又愛世界的信徒;『貪欲的心』表徵偏向追求肉體的滿足。

         8.「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5):埃及的食物表徵能刺激魂、叫人的心魂感興趣的東西。

         9.「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6):表徵在教會中的一切只有索然無味的道理。

   二、唯有基督能滿足信徒深處的需要(6節下~10)

         1.「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6):『嗎哪』表徵基督和神的話是屬天生命的靈糧(參約六3563)

         2.「這嗎哪彷佛芫荽子」(7):表徵含有屬靈生命的籽粒。

         3.「又好像珍珠」(7):表徵具有聖靈變化更新的功用。

         4.「百姓周圍行走,把嗎哪收起來」(8):表徵必須花工夫將神的話存在心裡(參西三16)

         5.「或用磨推,或用臼搗,煮在鍋中,又做成餅」(8):表徵反覆默想、領會,並在生活中應用、體驗。

         6.「滋味好像新油」(8):表徵新鮮、滋潤,令人舒暢。

         7.「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9):表徵如同甘露,隨手可及。

   三、傳道人須配搭並受感說話(10~1724~29)

         1.「摩西聽見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摩西就不喜悅」(10):表徵傳道人有如夾心餅,兩面不討好。

         2.「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11):表徵傳道人感覺負擔太重。

         3.「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12):反面表徵傳道人對待信徒該有的心態:如同父母對待親生子女。

         4.「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13):表徵傳道人的苦惱之一:苦無(或缺少)屬靈的才幹。

         5.「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14):表徵傳道人的苦惱之二:苦無(或缺少)屬靈的同工。

         6.「我要在那裡降臨,與你說話」(17):表徵對策之一:多禱告與神交通,多得著神的同在與話語。

         7.「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17):表徵對策之二:將所得屬靈的恩賜,求神藉聖靈分賜給更多的同工。

         8.「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17):表徵對策之三:同工配搭,互相擔當。

         9.「招聚百姓的長老中七十個人來」(24):七十個人表徵完全且完整的程度;亦即使教會中同工配搭的人達於充分足夠的地步。

         10.「把降與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說話」(25):表徵同得屬靈的恩賜,使人能夠為神說話。

         11.「但有兩個人仍在營裡,靈停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在營裡說預言」(26):表徵雖有人的腳步不同,但只要在教會中(營裡),且受聖靈感動,便可為神說話。

         12.「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29):表徵要有寬大的心胸,同工不可相妒,惟願信徒都能受感說話。

   四、正確看待傳道人屬靈的才幹(18~2330~35)

         1.給你們肉吃」(18):表徵有的傳道人講道能令人聽得津津有味,且看似有屬靈的養分。

         2.「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20):表徵同樣的話聽多了,也會令人覺得厭煩。

         3.「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23):表徵神能使用任何人為祂說話。

         4.「有風從耶和華那裡刮起」(31):表徵哪裡有聖靈的運行,那裡就有感動人的能力。

         5.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33):表徵信徒若僅注重聽那些動人的『道』,而忽略了話裡的基督與生命,就會令神不悅。

         6.「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33~34):『基博羅哈他瓦』表徵在教會中不宜太過滿足發癢的耳朵,叫聽得人感覺興趣的話,結果反而對靈命無益。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