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民數記第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不信與不服的惡果】

   一、全會眾拿石頭要打死約書亞和迦勒二人(1~10)

   二、神發怒要擊殺不信的全會眾,摩西替他們求情(11~20)

   三、神命定他們飄流曠野四十年,直到不信的成年人都死光(21~35)

   四、報惡信的十個探子都遭瘟疫而死,唯獨二人仍存活(36~38)

   五、神命會眾轉回曠野但他們不服,結果遭敵人擊殺直到何珥瑪(39~45)

 

貳、逐節詳解

 

【民十四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呂振中譯〕當下全會眾就放聲嚷起來;那一夜人民都哭了。

   〔原文字義〕大聲喧嚷(原文雙字)」聲音,響聲(首字);舉起,承擔(次字);「哭號(原文雙字)」哭泣,哀號(首字);給,置,放(次字)

   〔文意註解〕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全會眾』指聽信惡耗的會眾,他們可能佔大多數,但不是全體會眾;『大聲喧嚷哭號』乃是沒有信心的表示。

   〔話中之光〕()人落在眼見裡,一個人也可以帶動眾人走進絕望中,那十個報惡訊的探子所帶給以色列百姓的只是哀傷。「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看環境的結果就是失去安息,看不見前途,過往在經歷中所享用的神的喜樂和信實,都在眼前消失盡了。這並不是在神那一邊發生變化,而是人的裡面沒有光,全都變成黑暗了。失去了安息還不是最嚴重,可怕的是因此而引動撒但在人心中的鼓動,叫人離開神的道路。

 

【民十四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呂振中譯〕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巴不得我們早死在這曠野!

   〔原文字義〕發怨言」發牢騷,抱怨。

   〔文意註解〕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大概是認為他們存心不良,不顧一般百姓的生死。

         「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意指與其死在那未知之地,不如死在已知的埃及和曠野。

 

【民十四3「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

   〔呂振中譯〕永恆主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這地來倒斃在刀劍之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小孩必被擄掠了。我們回埃及去、不更好麼?』

   〔原文字義〕領到」被帶來;「擄掠」戰利品,搶劫。

   〔文意註解〕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轉而怪罪神,明知那地不可能征服,還要送我們去赴死。

         「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意指他們認為回到埃及地,尚可保全妻子和孩子。

   〔話中之光〕()他們不認識神,多次的看見了神的作為,享用了神作供應,他們還是不認識神,只是活在自己裡面,把神全誤會了。「那地」是神在豐富中賜下的安息地,他們競看作死地,看作是使人絕望之地。人發怨言不是舒張一點擠壓在心裡的悶氣,而是直接的對付神,頂撞神,進而拒絕神。這一種心思的發展是調和著撒但的成份,人的不信已經給撒但留下了地步,把不信的心思發表在怨言上就製作出了破口,破口一出現,就給撒但預備了大大作工的機會。

 

【民十四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呂振中譯〕他們就彼此說:『我們立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原文字義〕立」給,置,放;「首領」領袖,頭,頂。

   〔文意註解〕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他們執意棄絕摩西、亞倫,亦即棄絕神。

   〔話中之光〕()極度沮喪之時,眾百姓都哭號。他們看不到光明的遠景,就陷在當前的迷惘之中,也忘記他們所認識的神。假使他們把重返埃及的勇氣,用來奮勇向前的話,一定能進入美地,不至於在曠野漂流。在前途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把眼光定得高,看得遠,重新想到起初的異象,化怨言為力量,最終必能成功。

         ()事態發展到這一個地步,撒但的意念全顯露了。表面上是人在出主意,實際上是撒但藉著人的動作去代替神,去破壞神的計畫。

         ()出埃及是神作的,是神把人帶回祂的榮耀和權柄下,是神永遠計畫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神的救贖和國度的前奏,沒有出埃及與進迦南,以色列就得不著建立,神的兒子也就沒有條件道成肉身顯出在地上。撒但不能攔住神的百姓出埃及,它還要利用形勢去阻擋神的百姓進迦南,能把百姓牽回埃及就更理想,這些全是撒但的活動。神要作的,撒但就來破壞,不叫神的計畫完成。

 

【民十四5「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呂振中譯〕摩西亞倫就臉俯伏在以色列人會眾全體大眾面前。

   〔原文字義〕俯伏」倒下,伏在地上。

   〔文意註解〕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面對眾多的群眾,雖經安撫(參申一29~31),仍然無效的情況下,可能有兩種結局:(1)他們自己因惹怒暴徒而死於非命(10)(2)大多數會眾因惹神怒,必遭神擊殺而亡(12)。他們別無他策,只有俯伏在地,一面使會眾的情緒冷靜下來,一面默禱求神寬宥。

 

【民十四6「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呂振中譯〕窺探那地的人之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就撕裂衣服,

   〔原文字義〕窺探」搜尋,探索;「撕裂」撕碎,扯裂。

   〔文意註解〕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約書亞和迦勒』他們兩位是在十二探子中持樂觀態度的人(38節;十三30);『撕裂衣服』是憂傷悲哀的表示(參創三十七29)

   〔話中之光〕()屬靈的事不是看人的意思,只是看神的心意,民主的思想使近代的人看重人的意思,以少數服從多數為社會的美德。但屬靈的事不是講民主,講投票,而是單講順服神的權柄,伊甸園的墮落是人不服神的權柄,是人要代替神,產生的效果是人不住的要代替神。真正明白屬靈的事的人,都知道人不該代替神,也不能代替神,而只該讓神坐在人心裡的寶座上,人只要跟隨神就對了。

         ()全會眾的男丁是六十多萬(包括利未人在內),而迦勒和約書亞只有兩個人,雙方的比例太過懸殊,但是真理不是在人多的那一邊,而是在站在神的立場上的少數人的那—邊。人看不見神,人就成了一切,人若看見了神,人就不算得甚麼,只有神才是一切。約書亞和迦勒看見了神,他們就認定神就是一切,沒有別的可以代替神。

 

【民十四7「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呂振中譯〕對以色列人全會眾說:『我們所經過而窺探的地、是極其美好之地。

   〔原文字義〕經過」穿越,穿過;「極(原文雙同字)」極度地,非常地;「美」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極美之地』指土地肥美、物產豐富。

 

【民十四8「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呂振中譯〕永恆主若喜愛我們,他就會領我們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就是流奶與蜜之地。

   〔原文字義〕喜悅」對很喜歡,以為樂;「流」流出,排出。

   〔文意註解〕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意指問題不在敵強我弱,而在是否討神喜悅。

         「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流奶與蜜』形容土地肥美、物產豐富。

   〔話中之光〕()「耶和華若喜悅我們」是一句要緊的話。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除非我們首先學會了過聖潔的生活,否則任何口頭上講論的屬靈爭戰,都是空談而已。迦南地的巨人是高大的,我們卻正如蚱蜢,這絕非虛構。我們與他們同樣的認識這事實。這到底怎樣呢?我們如何才能過著蒙神喜悅的生活呢?只有真實地安息於基督和祂所成功的工作裡,才有可能。否則撒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我們的生活若在基督裡蒙神喜悅,那「他們(迦南人)的保障便被挪遷了。」因為借著基督,我們已經得勝有餘了。

         ()「那地」不是「死地」,而是「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得進那地,不是因為他們強而有力,而在神要作那一件事,他們若在神面前活得對,神一定把他們領進那地,也得那地為業。他們這樣看,不是否認敵人強大,而是相信神比敵人更強更大。

 

【民十四9「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呂振中譯〕只是你們不可背叛永恆主,也不要怕那地的人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所可喫的;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而永恆主卻和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原文字義〕背叛」反叛;「蔭庇」蔭庇,陰影。

   〔文意註解〕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意指應當懼怕的不是敵人,而是背叛神的後果。

         「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我們的食物』意指很容易征服(32節;二十四8;申七16;詩十四4;耶十25);『蔭庇他們的』指他們所拜偶像假神背後的魔鬼。

         「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意指有神同在,無敵不克。

   〔話中之光〕()神以大能奇事領百姓出埃及,免受奴役,經過曠野,到達美地的邊緣。神保護他們,供給他們,應驗祂的應許,但可惜到最後關頭,百姓竟然拒絕神。人目睹神蹟,為何仍然不信呢?入美地是出埃及的最終目的地,為何人會放棄呢?因為懼怕。我們也是一樣,肯信神為我們解決小事,卻懷疑祂能否成就大事,勝過大難處,為我們作重大的決定。不要在目標在望之際輕易放棄,神已長久領你前行,祂必不叫你失望。要數算主恩,你就能依靠祂。

         ()當我們往前享受在基督裡那豐富的產業時,在道路上所面臨的試煉,可能像某些迦南族人那樣的巨大,但神的心意卻要借著這些試煉,使我們得到屬靈的增長。用信心將這些試煉當作食物。如果我們認識這事實,我們便能在困難中興盛而成長。但是,那相反的情形,也是真實的:那十個探子在恐懼中報告說,那迦南地「是個吞吃居民之地」(民十三32)

         ()若放棄信靠神的心,並逃避試煉和難題,那麼,你自己便要落入一個地步,那本來要使你屬靈增長的困難,現在卻反過來要將你吞滅了!有許多人都躲避難處,我們往往在難題的周圍繞圈子,想要尋找一條輕便的出路。我們將難題擱置,而不勇於對付。我們不願意面臨那冒險過約但河的經歷,而對河那邊的一切,又滿懷驚懼。哦!是的,我們逃避試煉,所以我們就只好忍受屬靈的飢餓。

         ()食物是維持我們生命的要素,但在屬靈方面,我們絕不能從假期式的安逸生活中獲取糧食。讓我們不要失去任何見證神的機會。敵人可能會攪擾我們,但是那條試煉的道路,卻堆滿了屬靈的滋養品,能使我們得到屬靈的擴增。

         ()「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食物,就是你所吃的東西。食物是叫你吃下去之後,能增加力氣的。從迦勒的眼光看來,這些人雖然身量高大,但是我們吃得消。他不只看重神的應許,並且還輕看所有的難處。你在那一件事上,如果靠著基督的能力得勝,讓基督得勝的生命顯出來,你就多得一次的滋養,你的力量,又加增一次。請你記得,沒有一個人是能不吃而長大的。我們的食物,不只是神的話,不只是遵行神的旨意,我們的食物也是亞衲人──我們所遇見的難處。撒但所給我們的每一個難處和試探,都是我們的食物。這就是神所給我們長進的辦法。在生活中難處少的人,在他的生活中軟弱卻不少。

         ()約書亞和迦勒所抓著作把握的是神的應許。他們深知神的應許不能廢去,神的能力要使神的應許不落空。他們看見了神的信實和能力,就抓緊神的應許,不計算眾人的反對,也不追隨人的意見。事實證明了是他們這兩個人作得對,只有作在神的應許中的才有可能對。

         ()在不信的人看來是人艱難,但在信的人看來,艱難卻是人得神供應的條件,是人經歷神的大能大力的機會。叫以色列人害怕的亞衲族人,在迦勒和約書亞的眼中成了食物,這並不是他們比別的人強,而是他們認定了神是他們的一切,他們跟著神走,他們就得著神要他們得的—切。在以色列人身上,這經歷是真實的,在我們這些信靠主的人身上,也是衣樣的真實,因為這經歷的基礎是神自己。

 

【民十四10「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呂振中譯〕全會眾都說要扔石頭把這二人砍死。永恆主的榮光卻在會棚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原文字義〕打死」以石擊殺;「榮光」榮耀,尊榮,富足。

   〔文意註解〕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此時會眾聽不進任何勸說的話,反而把他們二人視為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後快。

         「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忽然』就在危急之時;『耶和華的榮光』表示神親自臨在。

   〔話中之光〕()兩位才智之士約書亞與迦勒一同發言,見證那地極美,勸百姓照著神的應許,向應許之地進發;百姓不但不聽,甚至想殺他們。當我們聽到不願意接受的勸告時,要仔細衡量,並查考聖經,看看這勸告是否由神而來。

         ()一位跟隨主的人,能因著情勢的不利而放棄揀選主,跟隨主,不再為主說話麼?不能,絕對的不能。別人雖不高興,但屬主的人卻不能放棄立場,也不能改變地位。要堅持的站在主的—邊,有時是要冒捐棄性命的危險的,雖是這樣,仍是值得。

         ()人有了為著神擺上自己的心,但神不一定讓神的兒女受傷,神的時間沒有到,神兒女的一根頭髮也下會掉在地上,神的時間到了,神的兒女也會從容接受。正當約書亞和迦勒處在極危急的時刻時,「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神及時的來臨,不單是解除了危難,也向眾人印證了誰是信靠祂的,誰是對的,誰是站在祂的一邊的。

 

【民十四11「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這人民藐視我、要到幾時呢?雖有我在他們中間所行的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原文字義〕藐視」蔑視,輕視;「神蹟」神蹟,記號;「信」倚靠,相信。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藐視我』意指不信靠神的大能。

         「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這一切神蹟』指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後,至今神所行過的一切神蹟。

 

【民十四12「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

   〔呂振中譯〕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趕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大國、比他們強盛。』

   〔原文字義〕擊殺」擊打,殺害;「承受」佔有,繼承;「強勝」強大的,為數眾多的。

   〔文意註解〕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瘟疫』往往被神用來懲治、教訓世人的手段(37節;出五3;九15;利二十六25);『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意指將他們滅絕。

         「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這是神第二次提到相同的話(參出三十二10);『他們』指附和十個探子的會眾。

 

【民十四13「摩西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因為你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

   〔呂振中譯〕摩西對永恆主說:『這樣、埃及人一定聽見,一定會對這地的居民說;因為你曾施展你的大能力將這人民從他們中間領上來;

   〔原文字義〕施展」(原文無此字);「大能」能力,力量。

   〔文意註解〕摩西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理由是神若殺滅以色列人,會使神在世人當中成為笑柄。

         「因為你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以色列人是神用大能所拯救的百姓,如果半途而廢,那就表示神沒有能力完成救恩。

   〔話中之光〕()摩西關切怎樣榮耀神的事。他有極大的機會。當時以色列人因反復犯罪而遭神的審判,整個民族要被剪除。摩西知道神的怒氣,因為神說:「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其實神沒有放棄他們,這不是神固定的目的。祂是要試驗祂的僕人,看他怎樣反應。摩西的心中只重視神的榮耀。他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以為神不能這百姓領進應許之地。」

         ()埃及人常在我們周圍,觀察與聽聞。他們只能憑我們的行為來判斷,以我們的經驗來猜測這位神。他們也專找我們的錯失來論斷永生的神。所以我們要謹慎,在言行上不要失敗,使那些不敬虔的人不致辱沒神。

         ()每當我們受試探,可能作些不大高尚的事;每當我們想埋怨神對待我們的事;每當我們可能利用機會作損人利己的事;我們就該記得神的聖名,看見緊急的需要不可羞辱神。心中就應有所警惕:第一不可使神的心擔憂,第二不可使埃及人有把柄抵擋神,或存偏見反對。

 

【民十四14「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那民已經聽見你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你面對面被人看見,有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你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

   〔呂振中譯〕他們早已聽見永恆主你在這人民中間、永恆主你親眼相對地看見,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上頭,你在他們前面領路、日間在雲柱中、而夜間在火柱中。

   〔原文字義〕傳給」說,講;「聽見」聽到,留意。

   〔文意註解〕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這事』指神殺滅以色列人的消息。

         「那民已經聽見你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你面對面被人看見,有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面對面被人看見』面對面的原文是『眼對眼』,意思是彼此之間有交通來往;『雲彩停在他們以上』即指雲彩停在會幕以上。

         「你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參出十三21~22

 

【民十四15「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

   〔呂振中譯〕如今你若把這人民殺死,如同殺死一人,那麼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外國人就會議論說:

   〔原文字義〕殺了」殺死,治死;「名聲」報告,聽訊;「議論說(原文雙同字)」說,講。

   〔文意註解〕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如殺一人』意指像殺一個人般的簡單。

         「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名聲』指有關神作為的傳說;『議論』指批評論斷。

 

【民十四16「‘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

   〔呂振中譯〕這是因為永恆主不能把這人民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故此在曠野把他們宰殺掉了。

   〔原文字義〕應許」(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起誓應許之地』即指迦南美地。

         「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意指藉著除滅以色列人來掩蓋神自己的失敗。

 

【民十四17「現在求主大顯能力,照你所說過的話說:」

   〔呂振中譯〕現在求主大顯能力,照你所說過的話說:

   〔原文字義〕大顯」顯為大,尊大;「能力」能力,力量。

   〔文意註解〕現在求主大顯能力」:『大顯能力』指大能的作為。

         「照你所說過的話說」:指求神顧念祂的信實。

 

【民十四18「‘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呂振中譯〕永恆主不輕易發怒,乃有豐盛的堅愛;他饒赦罪愆、過犯;萬不以有罪為無罪,乃是要察罰罪愆,從父親到兒子、到三四代。

   〔原文字義〕不輕易發怒(原文雙字)」忍耐的,慢慢發怒的(首字);怒氣,鼻孔(次字);「豐盛」許多,大量;「赦免」舉起,承擔;「罪孽」罪惡,不公正;「過犯」罪過;「追討」照料,造訪。

   〔文意註解〕本節表明神的一些特性: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意指祂樂意饒恕人的過犯。

         「並有豐盛的慈愛」:意指祂的慈愛多過祂公義的要求。

         「赦免罪孽和過犯」:意指祂赦罪之恩,包括:(1)罪孽(iniquity)重在指因傲慢和自義所犯的罪行;(2)過犯(transgression)重在指因疏忽和無知所犯的罪行。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意指公義是祂審判的原則,必須滿足神公義的要求,祂才能赦免人的罪行。

         「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本句似乎與神公義的原則『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結十八20)相牴觸,也與可拉一黨人的實例不符(參民二十六11)。神審判的原則是『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啟二十12~13),因此這裡的意思應當另有所指。所謂『禍延子孫』正是本句的意思。按照常理,兒女和子孫難免受到父母、祖父母的連累,譬如疾病的遺傳、家境的貧困、觀念的傳遞、行為的模仿等,都會令子孫受到不良影響。

 

【民十四19「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 」

   〔呂振中譯〕求你照你堅愛之宏大、照你從埃及到如今常饒赦這人民的樣子、赦免這人民的罪愆。』

   〔原文字義〕大」偉大,高大;「赦免(首字)」赦免,寬恕;「罪孽」罪惡,不公正;「赦免(次字)」舉起,承擔。

   〔文意註解〕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注意,十八節的後半,摩西先承認神的公義,然後在這裡祈求神慈愛的赦免。

         「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摩西在這裡也承認多次蒙神開恩赦罪。

 

【民十四20「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

   〔呂振中譯〕永恆主說:『照你的話、我赦免他們了;

   〔原文字義〕赦免」赦免,寬恕。

   〔文意註解〕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照著你的話』含有兩個意思:(1)代禱已經蒙神垂聽,不再『如殺人』(15)殺滅全體以色列人;(2)照摩西所禱告的話,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18),還得追究們不信的罪。

   〔話中之光〕()基督徒要祈禱,懇切的祈禱,祈禱是挽回神怒氣的唯一方法,祈禱是討神喜悅的唯一秘訣;惟有祈禱,才能得勝一切,惟有祈禱才能達到成功。摩西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回事,乃是經過神的對付,特別在祈禱上下了功夫,在西乃山的四十晝夜,與神面對面,就是摩西祈禱成功的憑據。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所作的工沒有效果,多少時候,我們感覺到前途是荊棘叢叢,真不知何適何從?尤其對於神,好像產生了懼怕,格格不入;對人則好似完全失望,患得患失。這些前因後果,追根究底,皆因祈禱不夠,如果祈禱成功了,雖然好像山窮水盡疑無路,也會成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民十四21「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

   〔呂振中譯〕雖然如此,我指着永活的的起誓,也指着全地必充滿永恆主之榮耀來起誓,

   〔原文字義〕起誓」(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意指神所起誓的話,將來都必應驗;神是自有永有的,所以指著神的永生,就是以祂自己為保證,必定會成就所起誓的。

         「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意指赦免以色列人的罪,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神還要照祂永遠的計劃,在地上完滿地實現神的國度,使神的榮耀充滿遍地。

 

【民十四22「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

   〔呂振中譯〕這些看見我的榮耀、我的神蹟、我在埃及和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這樣十次八次試探我、不聽我聲音的人、

   〔原文字義〕蹟」蹟,記號;「試探」測驗,試驗。

   〔文意註解〕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這些人』指以色列全會眾;『看見我的榮耀』指看見神的臨在。

         「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試探我這十次』意指多次試探神,實際上也達十次之多:(1)在紅海(參出十四11~12)(2)在瑪拉(參出十五22~23)(3)在汛的曠野(參出十六2)(4)嗎哪留到次日早晨(參出十六20)(5)安息日出去收嗎哪(參出十六27)(6)在利非訂(參出十七2)(7)在西乃山下拜金牛犢(參出三十二7)(8)在他備拉(參民十一1~3)(9)基博羅哈他瓦(參民十一4~6)(10)在加低斯巴尼亞(參民十四1~4)

 

【民十四23「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呂振中譯〕這些人也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祖宗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原文字義〕起誓」發誓;「應許」(原文無此字);「藐視」蔑視,輕視。

   〔文意註解〕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他們』指十個探子和聽信噩耗的會眾;『所起誓應許之地』指迦南美地。

         「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藐視我的』指不信靠神的。

 

【民十四24「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

   〔呂振中譯〕但是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種精神、他滿心滿意地跟從我,我就要領他進他所去過的地;他的後裔也必取得那地為業產。

   〔原文字義〕僕人」奴僕;「心志」靈;「專一」完全,充滿;「跟從」在背後。

   〔文意註解〕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另有一個心志』原文是『另有一個靈』,指敬畏並信靠神的靈,與其他的人們不一樣;『專一跟從我』字面的意思是『完全跟在我後面』,意指一心一意跟從神,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

         「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他』應當包括迦勒和約書亞(30);本句話是神回應他們二人憑信心當眾所說的話(8)

   〔話中之光〕()「專心跟從主」是迦勒進入基督豐滿,得力的秘訣。「專心跟從主」的屬靈意義,即望斷以及於耶穌。「專心」說明專一、不轉移目標。迦勒「另有一個靈」,纔能進入基督的豐滿。「另有一個靈」就是:不看艱難、不看自己、專心跟從主。一個要進入基督豐滿的人,非但不可看艱難,不看自己,同時更要一直專心跟從主。

         ()迦勒與其他以色列人不同的,是他另有一個心志,要專一跟從神,他從起初有一個心志,認定了神,揀選了神,決定跟從神的引導,遵行神的命令,要得到神的應許,這就是他與別人的分別。人都有自己的心志,有人要得今生的名利快樂,地位,幸福,有人要跟從什麼人。但是怎能比神呢?有那一條路比跟從神更好呢?有什麼快樂,利益,能比得上天上更美家鄉和永遠無窮的福氣呢?

\        ()我們的心究竟在那裡,我們的志向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不是認定神,專一的跟從祂,以祂為唯一的目標,絕不容別的事物分心,引錯路,奪去愛,怕受苦,神是絕不虧負跟從祂的人。

         ()以色列人的不信,使他們失去了承受應許的資格。約書亞和迦勒所以能承受應許,乃是因著他們信。信心實實在在是蒙神悅納的唯一途徑,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人作得越多,就越得神的喜悅,這是人看重人所作的結果,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到目前為止,約書亞和迦勒並沒有作過甚麼,他們只是信神所說的,就因著這個信心,神把他們留在應許裡。承受應許不是接受救恩的問題,而是進入神的豐富的問題,但都同是信的結果。

         ()人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也容易接受人的潮流,特別在感覺上覺得孤立的景況中,非常的容易失去原來的正確立場,而隨從了人潮的傾向。在百姓要回轉埃及的聲浪中,迦勒獨排眾議,堅持要走向神的應許,相信神會掃除—切人眼中的難處,完成祂既定的旨意。這就是專一的跟從神,也是蒙神紀念的要訣。

 

【民十四25「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呂振中譯〕如今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既住在山谷中,明天你們要轉身,按到蘆葦海的路向往前行、到曠野去。』

   〔原文字義〕亞瑪力」好戰,谷中居民;「迦南」熱心的,商人;「轉回」轉向。

   〔文意註解〕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指以色列人的仇敵;『住在谷中』指他們所住的地方,擋住以色列人從加低斯巴尼亞上到南地的去路(參十三17)

         「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紅海』原文是『蘆葦海』,指的是亞拉巴灣,而不是出埃及時所過的紅海(參出十五4)

 

【民十四26「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亞倫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前面20~25節是神對摩西禱告的回答;後面27~35節是神通過摩西、亞倫對以色列全會眾的審判。

 

【民十四27「“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

   〔呂振中譯〕『這些向我發怨言的壞會眾、我容忍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哀怨我的牢騷話、我都聽見了。

   〔原文字義〕惡」壞的,惡的;「發怨言」發牢騷,抱怨;「忍耐」(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惡會眾』指不信靠神的以色列全會眾(1~2)

         「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意指我()不再忍耐他們了。

         「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向我所發的怨言』表面上他們是向摩西、亞倫發怨言(2),實際上他們是向神發怨言。

 

【民十四28「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

   〔呂振中譯〕你要告訴他們說:「永恆主發神諭說:我指着永活的我來起誓,你們既說給我親耳聽見了,我就一定要照你們所說的話待你們。

   〔原文字義〕待」做,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意指神所起誓的話,將來都必應驗;神是自有永有的,所以指著神的永生,就是以祂自己為保證,必定會成就所起誓的。

         「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意指照他們所發的怨言──寧願『死在這曠野』(2)的話來對待他們。

   〔話中之光〕()語言的功能,是傳達心中的意念。如果口裏所說的,不是心中所想的,就失去了語言表達的意義。言語的花,發自心底的根,會結出一定的果子。因此,聖經說:「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

         ()很希奇,神對於人口中的話,極為認真。在主耶穌所講的比喻中,那懶惰不肯作工的惡僕,把銀子埋藏起來,主人對他說:「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路十九22)。其實,誰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對主人的貶辭,只是不作一事的藉口,他的存心是惡的。

         ()耶穌也說過:「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路六45)

 

【民十四29「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

   〔呂振中譯〕你們的屍身必倒斃在這曠野;你們凡被點閱過的、按你們的總數、從二十歲和以上的、向我發怨言的、

   〔原文字義〕屍首」屍體,殘骸;「數點」照料,造訪。

   〔文意註解〕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意指都要死在這曠野。

         「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指當時年齡在二十歲以上,可以出去打仗的以色列人(參一3);『向我發怨言的』這句話將迦勒和約書亞(30),以及祭司以利亞撒(參書十四1)等沒有發怨言的三個人除外。

 

【民十四30「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

   〔呂振中譯〕都一定不得進入我所舉手起誓許叫你們居住的地;惟獨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纔以進去。

   〔原文字義〕耶孚尼」他將被面對;「迦勒」有才能的,勇敢,全心的,猛烈,狗;「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那地』指迦南美地。

         「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他們二人不僅沒發怨言,而且設法說服全會眾不要怕那地的居民(6~9)

 

【民十四31「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

   〔呂振中譯〕但你們的小孩、你們所說必被擄掠的、我卻要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以認識你們所棄絕的地。

   〔原文字義〕擄掠」戰利品,搶劫;「得知」認識;「厭棄」鄙視,拒絕。

   〔文意註解〕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婦人』不論其年齡;『孩子』指當時二十歲以下的男孩。

         「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請參閱3節。

         「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你們所厭棄的』其實是他們自我貶低,不敢進去攻取那地。

 

【民十四32「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

   〔呂振中譯〕至於你們呢、你們的屍身總要倒斃在這曠野的。

   〔原文字義〕倒在」倒下,躺下。

   〔文意註解〕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神重述前面的宣判(29)

 

【民十四33「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

   〔呂振中譯〕你們的子孫必在曠野做游牧四十年、擔當你們變節〔原文:淫行〕的罪罰,直到你們的屍身在曠野都滅盡了。

   〔原文字義〕飄流」牧放;「擔當」舉起,承擔;「淫行的罪」通姦;「消滅」耗盡,結束。

   〔文意註解〕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四十年是指從出埃及開始算起,直到進入迦南地(參三十三38;書五6)

         「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意指此後大約近三十九年之間,當時二十歲以上的男丁都會死在曠野,只有約書亞、迦勒、祭司以利亞撒除外(29節註解)

 

【民十四34「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

   〔呂振中譯〕按你們窺探那地的日數四十天、一天頂一年,你們必擔當你們的罪罰四十年,你們就知道我跟你們作對是甚麼樣子。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疏遠」反對。

   〔文意註解〕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一年頂一日』意指以色列人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但把以前已經在曠野裡所渡的年日也算進去了。

         「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我與你們疏遠』表示聖潔的神不能容忍他們的罪孽,所以他們必須自己擔當。

   〔話中之光〕()神用百姓最懼怕的方式懲罰他們,他們害怕死在曠野,神就懲罰他們在曠野飄流直至死去。現在他們倒寧願去面對應許之地的巨人以及攻下堅固城邑的攔阻。小信的人所要面對的,往往是比以前更大的困難。我們逃避神,必然會跳入困難重重的陷阱裡。

 

【民十四35「我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 」

   〔呂振中譯〕我永恆主已經說過,我總要這樣對待這一切會集來敵我的壞會眾;他們就一定在這曠野滅盡,在這裏死亡。』

   〔原文字義〕聚集」集合;「敵我」(原文無此詞);「惡」壞的,惡的;「消滅」耗盡,結束。

   〔文意註解〕我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惡會眾』指不信靠神的以色列全會眾,他們聚集反對進取迦南地(1~2)

         「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神第三次宣判他們必死在曠野(2933)

 

【民十四36「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的人回來,報那地的惡信,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

   〔呂振中譯〕摩西所打發去窺探那地的人回來、發表關於那地的惡報告、以致全會眾都向摩西發怨言:

   〔原文字義〕惡信」耳語,毀謗,罪惡的報導。

   〔文意註解〕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的人回來」:『窺探那地的人』指十二個探子。

         「報那地的惡信,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惡信』指令人沮喪的消息。

 

【民十四37「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

   〔呂振中譯〕這些發表那地的惡報告的人、都因患疫症而死在永恆主面前。

   〔原文字義〕惡信(原文雙字)」壞的,惡的(首字);耳語,毀謗,罪惡的報導(次字)

   〔文意註解〕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瘟疫』往往被神用來懲治、教訓世人的手段(12節;出五3;九15;利二十六25);『死在耶和華面前』指他們立即死亡。

 

【民十四38「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

   〔呂振中譯〕惟獨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在那些去窺探那地的人之中的、仍然活着。

   〔原文字義〕存活」活著。

   〔文意註解〕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在十二探子中,他們二人除外。

 

【民十四39「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他們就甚悲哀。」

   〔呂振中譯〕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人民就極其悲哀。

   〔原文字義〕甚」極度地,非常地;「悲哀」哀哭,哀輓。

   〔文意註解〕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他們就甚悲哀」:『甚悲哀』意指極度地後悔悲哀。

 

【民十四40「清早起來,上山頂去,說:“我們在這裡,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

   〔呂振中譯〕他們清早起來,上山地上頭去、說:『看哪,我們在這裏;我們上永恆主所說到的那地方去吧!我們犯了罪。』

   〔原文字義〕情願上」上去,攀登;「應許」說,斷言。

   〔文意註解〕清早起來,上山頂去,說」:『山頂』指從那裡可以直接進去迦南地的山地,這是違背神所說『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25)的話。

         「我們在這裡,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他們雖然口裡認罪,但他們的行動卻違背神的命令(41)

   〔話中之光〕()進迦南是神在百姓身上的目的,百姓不願去就惹動神的震怒,現在願意去了,要順服神的旨意了,但是神卻沒有祝福。我們若看清楚整件事情,我們就能確定他們並不是順服,連一點順服的心意都沒有,他們只是想在神審判的權柄下脫出神的懲治。但是沒有用處,他們不要進迦南還好,要進迦南就已經不再是順服神的旨意,而是又一次對神的背逆。

         ()人以為是順服的事,反倒成了悖逆神,表面上是跟神走,實際上還是跟隨自己走。這一種錯綜的屬靈光景,在我們身上也常會發生,人若不及時的順服,情形起了變化再去「順服」,這時的「順服」已經不再是順服,而是不服了,因為實質上是頂著「順服」的幌子的叛逆,這種「順服」只不過是另—種的叛逆。

 

【民十四41「摩西說:“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

   〔呂振中譯〕摩西說:『你們為甚麼這樣越犯永恆主所吩咐的呢?這事不能成功的。

   〔原文字義〕違背」越過,始無效;「順利」昌盛,成功。

   〔文意註解〕摩西說: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指沒有轉回,而要向前進攻;『這事不能順利』指將必失敗。

 

【民十四42「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

   〔呂振中譯〕你們不要上去,免得你們在仇敵面前被擊敗,因為永恆主不在你們中間。

   〔原文字義〕殺敗」擊打。

   〔文意註解〕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表示勝敗在乎有沒有神的同在。

   〔話中之光〕()在屬靈的道路上,常會有一種嚴重的可能,就是神改變了祂的心意。這事實,應該使我們常有敬畏,不住謙卑俯伏在神面前,因為如果在我們裡面有什麼東西抗拒神的旨意,神可能迫不得已向我們改變了祂的命令,正如祂當日向以色列人所行的。雖然以色列人實在承認過他們所犯的罪,但他們妄自以為還可以依照神原來的計劃行事,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若仍然盲目的持定神在二十年前(甚至在去年)所給我們的指引,那是極愚蠢的!我們必須活在今天的命令中,所以必須在今天與父神維持著最活潑和最新鮮的親密關系。

 

【民十四43「亞瑪力人和迦人都在你們面前,你們必倒在刀下;因你們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所以祂必不與你們同在。”」

   〔呂振中譯〕因為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在那裏、在你們前面、你們一定會倒斃在刀劍之下的;你們既然轉離、不跟從永恆主,永恆主就不和你們同在。』

   〔原文字義〕退回」返回,轉回;「跟從」在背後。

   〔文意註解〕亞瑪力人和迦人都在你們面前,你們必倒在刀下」:『都在你們面前』意指亞瑪力人和迦人擋住去路(25)

         「因你們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所以祂必不與你們同在」:『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指膽怯發怨言,就是退縮不跟從神,這是失去神同在的主要原因;而失去神的同在,結局只有倒在敵人的刀下。

 

【民十四44「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

   〔呂振中譯〕他們卻鹵莽地上山地上頭去,只是永恆主的約櫃和摩西並沒有離開營中。

   〔原文字義〕擅敢」膨脹,輕率疏忽。

   〔文意註解〕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擅敢』表示他們擅自行動;他們不聽摩西的勸阻(41~43),當然也就沒有約櫃和摩西的隨行。

 

【民十四45「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把他們殺退了,直到何珥瑪。」

   〔呂振中譯〕於是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那山地上的、就下來、擊敗他們,粉碎他們、直到何珥瑪。

   〔原文字義〕何珥瑪」庇護所,完全毀滅。

   〔文意註解〕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意指他們在上山途中遭受敵人的阻擊。

         擊敗他們,粉碎他們、直到何珥瑪」:『何珥瑪』是雙關語,原本是可以得到『庇護』的地理用詞,現在轉用來成為『完全毀滅』的所在。

 

叁、靈訓要義

 

【信心的榜樣vs不信的惡心】

   一、不信的表現(1~410)

         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1)聽信大多數探子(十人)的惡信息,以大聲喧嚷和號表達不滿。

         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2):向領袖發怨言。

         3.「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3):對於前程感到悲觀。

         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4):不服帶領,企圖改弦易轍,走回頭路。

         5.「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10):不聽少數人(二人)的信心宣告,甚至要除滅他們。

   二、濁流中的清流──信心的榜樣(5~9)

         1.「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5):謙卑,不為自己表白。

         2.「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6):不顧體面,敢於表明立場。

         3.「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7~8):強調信心的美麗遠景。

         4.「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8):信心的對象乃是神自己。

         5.「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9):宣告信心的五原則:

               (1)不可背叛耶和華──順服神。

               (2)不要怕那地的居民──不懼怕仇敵和困難。

               (3)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以仇敵和困難為食物。

               (4)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撒但不敢與神對抗。

               (5)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有神同在。

   三、不信的結局(11~37)

         1.神為著祂自己的名,不立刻以瘟疫擊殺不信的人(11~16)

         2.因神有大慈愛,不信的人蒙神赦免(17~20)

         3.但為著彰顯神的榮耀,不信的人須受懲罰(21~37)

               (1)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23):不信的人不得進入應許之地。

               (2)「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罪孽四十年」(33~34):四十表徵試煉。

               (3)「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2932~3335):死在曠野之地。

               (4)「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37):報惡信者遭受立即處死。

   四、信心的道路與獎賞(243038)

         1.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24):抱持敬畏並信靠神的靈(原文),一心一意跟從神。

         2.「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2430):信的人必得應許之地。

         3.「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38):得免瘟疫之害,仍然存活。

   五、不信的人不能得到神的庇護(39~45)

         1.「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40):知錯悔罪。

         2.「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41):但未能順服神叫他們不要上去的命令(42)

         3.「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44):得不到神的同在。

         4.「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把他們殺退了,直到何珥瑪」(44~45):『何珥瑪』雙關語原本應受到神庇護的地方卻變成了完全的毀滅。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