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可拉黨的背叛與結局】 一、可拉一黨的人攻擊摩西亞倫擅自專權(1~11節) 二、摩西求神為他和亞倫表白(12~19節) 三、地開口吞滅可拉一黨的人(20~34節) 四、火燒滅二百五十人,所留香爐錘作包壇的銅(35~40節) 五、會眾抱怨摩西殺人,多人反遭瘟疫而死(41~50節) 貳、逐節詳解 【民十六1】「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 〔呂振中譯〕「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傲慢倔強,和如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 〔原文字義〕「利未」結合;「哥轄」集會;「以斯哈」光亮的油;「可拉」光禿的;「流便」看哪一個兒子;「以利押」我神為父,神是父;「大坍」泉,從泉而出;「亞比蘭」我父被頌揚;「比勒」敏捷;「安」財富,精力。 〔文意註解〕「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以斯哈的兒子可拉』以斯哈是哥轄的的次子(參出六18),有解經家認為可拉對哥轄的的四子,烏薛的兒子以利撒反,作哥轄宗族家室的首領(參民三30),心生不滿。 「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流便子孫』流便本事以色列的長子,因淫行而失去長子的名分(參創四十九3~4),他的子孫可能因此心生不滿,而流便營與哥轄營相近,都在會幕的南邊(參二10;三29),因此有機會同欣合謀;『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以利押是流便次子法路的兒子(參閱二十六5~10);『比勒的兒子安』聖經僅此一次提到他們的名字,根據猶太人的傳說,『安』因他妻子的勸說,而退出了可拉的黨派。 〔靈意註解〕「可拉和…大坍、亞比蘭,…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1~2節):表徵神子民當中的領袖人物,不甘自居人下。 【民十六2】「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 〔呂振中譯〕「跟以色列人中二百五十個人、就是會眾的首領、會中被選有名望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 〔原文字義〕「會(首字)」會眾;「首領」長官,王子,領導者;「名望」被召喚的;「會(次字)」聚會。 〔文意註解〕「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以色列會中』指以色列全會眾;『首領』指有身分地位的人,例如:家長、宗族族長等;也可指才幹突出,受人歡迎的人。此處比較偏重後者。 「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有名望』指受到眾人擁戴;『會中』原文含有『指定的聚會』的意思,是新約『教會』一詞的前身;『在摩西面前』意指在公眾面前,公開地反對他。 〔靈意註解〕「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表徵結黨,高抬自己,以資分庭抗禮。 〔話中之光〕(一)可拉是這次背叛的領袖(參1節),所以歸咎他。看來,在一大群顯要的人中,他有頗大的影響力:當中有「首領,就是有名望選人會中的人」。換言之,這是一次十分可怕、嚴重的背叛。我們要來詳察事件的起源及其道德特徵。 (二)教會中有不滿的情緒,也就說明這是教會的危急日子。若然不能正確地處理,後果必定堪虞。每個教會也有一些潛伏的東西,只要有人鼓動,就會發現出來,變成烈焰。萬千的群眾多沒力量、勇氣鼓動叛亂,但他們總喜歡擁擠一起,旁觀亂事。 (三)撒但不會假藉多人作它的工具,只需一個精警、聰明、有活力的人——一個對仝人有影響力、有強烈熱心執行他計畫的人。凡撒但利用來行殘暴的人,都被灌輸這些意念。事實上,那些領導背叛的領袖,都是有才具、影響力的人。 【民十六3】「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呂振中譯〕「他們聚集了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過分了;全會眾各人既都是聖別,永恆主又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高抬自己、超過永恆主的大眾呢?』」 〔原文字義〕「聚集」集合;「攻擊」(原文無此字);「擅自專權」(原文無此詞);「聖潔」神聖的;「自高」多於,勝過;「超過」舉起,升起。 〔文意註解〕「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聚集攻擊』他們企圖利用聲勢壓過兩人;『擅自專權』意指忽視眾人的意見,擅自決定由亞倫一家的人擔任祭司的職分。 「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聖潔』指分別出來歸神為聖;『在他們中間』指神也承認他們的身分,與他們同樣有來往。 「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自高』指抬高自己。 〔靈意註解〕「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表徵不承認對方的權柄。 「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強調在神面前人人平等。 〔話中之光〕(一)「你們擅自專權」,這話表明可拉一黨的人以為以色列人的祭司,像埃及的祭司一樣,有很多財富,政治上有權勢和影響力。他們這種以事奉神的職位,當作得利的門路(參提前六5),乃是神所厭惡的。 (二)在可拉黨背叛的事件中,最大的爭論乃是誰是聖潔的?誰能事奉神?他們宣稱所有神的選民都是聖潔的,並且足以事奉神。但神在他們中間行審判。從這裏我們看見有一班人是被神揀選來事奉祂的,但另有一些人,他們並不是神所召卻也來服事神,只因為他們想要或是以為如此作是好的,這樣的人所得的下場只有滅亡。 (三)可拉黨的人,糾集了流便支派二百五十個之多領袖們,照人的看法,流便是長子,而那麼多的人,應該不會錯的;從人的角度來看,不同意多數意見,就是「擅自專權」!但摩西不是講「算術就是戰術」,不管甚麼人多勢眾,他知道在神的教會中間,應該順服神的權柄,誰違背神,誰就是「擅自專權」(參7節)! (四)世上最卑鄙可恥的罪,就是嫉妬。因嫉妬人,無異承認自己的學問才幹不能趕上人。世人最愚昧可憐的罪,也莫過於嫉妬。如同這二百五十個首領,因嫉妬而結黨,攻擊摩西亞倫,結果並沒有害別人,只是害了自己, (五)「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約三27)。所以,人若自以為是,或有什麼可恃,就是極其可憐的了,因為一切僭越的事至終必然落空。人們或遲或早會知道自己的光景,除了屬神的東西,沒能存留的。 【民十六4】「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 〔呂振中譯〕「摩西聽見,就臉俯伏於地,」 〔原文字義〕「俯伏」倒下,躺下。 〔文意註解〕「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俯伏在地』是謙卑、溫和的表示,不為自己有所表白。 〔靈意註解〕「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表徵謙卑,不為自己表白。 〔話中之光〕(一)那麼多人站在那裏說話,只有摩西一人俯伏在地。他沒有個人的感覺,他不表白,也不爭執。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倒在地上。俯伏在地,乃是神僕人應有的態度。 【民十六5】「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祂;祂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祂。」 〔呂振中譯〕「告訴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永恆主就要使人知道誰是屬他的、誰是分別為聖的、就叫誰親近他;他揀選誰,就叫誰親近他。」 〔原文字義〕「一黨」會眾,群落;「指示」使知道;「親近」靠近,接近;「揀選」選擇,挑選。 〔文意註解〕「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表示可拉是帶頭說話的人;『到了早晨』這是給他們悔改的機會;『耶和華必指示』讓神親自表白;『誰是屬祂的』意指誰是親近祂的。 「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祂;祂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祂」:意指親近神的兩大條件:(1)在乎神主權的揀選,不在乎人的定意奔跑(參羅九10~11);(2)在乎人自己的分別為聖,不在乎眾人的認定與擁戴。 〔靈意註解〕「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祂」:表徵讓神來表明。 【民十六6】「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 〔呂振中譯〕「你們要這樣行;可拉和可拉一黨的人要拿香爐來;」 〔原文字義〕「行」做,製作,完成;「拿」拿來,握著。 〔文意註解〕「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拿香爐來』香爐是為燒香禱告(參啟八3)。 〔靈意註解〕「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6~7,16~18節):表徵誰的禱告(香爐)蒙神垂聽。 【民十六7】「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 〔呂振中譯〕「明天你們要在永恆主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上面;永恆主揀選誰,誰就為分別為聖。利未子孫哪,你們過分了。』」 〔原文字義〕「盛在」給,置,放;「放在」放置,設立;「擅自專權」強盛,勝過。 〔文意註解〕「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在耶和華面前』指會幕門前(參18節);全句意指看誰的禱告蒙神垂聽。 「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意指不在乎人的認定,乃在乎神地悅納。 〔話中之光〕(一)可拉黨的人,以為全會眾都是「聖潔」的(參3節);但摩西知道,聖潔的定義,是分別出來歸神的,惟有這樣的人,才可以親近神,事奉神。 【民十六8】「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 〔呂振中譯〕「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請聽。」 〔原文字義〕「聽」留心聽,聽從。 〔文意註解〕「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利未的子孫哪』這是因為利未的子孫帶頭背叛(參1節),並且在場的只有利未的子孫(參12節),所以摩西責備他們。 〔靈意註解〕「利未的子孫哪,…使你們親近祂,辦耶和華帳幕的事,…這豈為小事?」(8~10節):表徵能在教會中事奉神,乃是莫大的光榮。 【民十六9】「以色列的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祂,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 〔呂振中譯〕「以色列的神將你們從以色列會眾中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他,來辦理永恆主帳幕的事務,又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供職;」 〔原文字義〕「分別出來」分開,隔開;「當差」伺候,服事,供職。 〔文意註解〕「以色列的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將你們分別出來』指將利未人從以色列人中選出來(參三9)。 「使你們親近祂,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辦耶和華帳幕的事』指看守並搬運會幕和其中器具的事(參三7~8);『替他們當差』指替他們處理祭牲和祭物。 【民十六10】「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祂,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又使你和你所有的族弟兄、利未的子孫、和你一同親近他,這在你們看是小事麼?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麼?」 〔原文字義〕「小事」渺小,少量;「祭司的職任」祭司的職分。 〔文意註解〕「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祂」:『一同親近祂』指利未的子孫安營在會幕的內圈,又辦理有關會幕的一切事。 「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豈為小事』意指怎麼還不滿足呢?『祭司的職任』神指定亞倫和他的子孫擔任祭司(參出二十八1)。 〔靈意註解〕「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是要攻擊耶和華」(10~11節):表徵不滿神的安排,是對神不尊敬。 〔話中之光〕(一)在神家的事工上,根本不是爭「地位」的問題,而是人對於神所安排職事與功能的看法如何;歸根結柢,是對於神權柄的態度問題。這兩方面看來相差不遠,卻是一看地位,一看天權,那會一樣嗎?真是有天壤之別。 (二)作祭司一定是根據神的揀選與定現,不是亞倫家族的人都不能作祭司,這就是神的權柄的執行,不顧這個事實的,就是拒絕神的權柄。事奉神是神給人的恩典,利末支派能在會幕中服侍就是恩典,既是恩典,就不在乎人原來的所有和所是,而在乎那發憐憫的神。 (三)神賜予我們的服侍崗位,絕非「小事」,不能漠視,我們所要做的,是「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彼前四10)。任何時候,都不要覬覦他人的恩賜和地位。保羅提醒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四)人為自己求取不該得的位,是十分沒意思的,至終必陷在失望、迷亂中。至要緊的,是人人站在所指派的位置,作所任命的工夫:能謙卑、安靜、不僭越地作工,是最好不過的。 【民十六11】「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什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 〔呂振中譯〕「所以你和你一黨的人會集了來,是在攻擊永恆主;亞倫算甚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阿!』」 〔原文字義〕「聚集」約定集合;「攻擊」(原文無此字);「發怨言(原文雙同字)」發牢騷,抱怨。 〔文意註解〕「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意指你們聚集攻擊摩西、亞倫(參3節),就是攻擊神。 「亞倫算什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意指決定由誰擔任祭司,並不是亞倫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一切人自己的出頭,都是不服神的權柄,結果不是對付人,而是直接的對付神。 【民十六12】「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 〔呂振中譯〕「摩西打發人去把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叫來。他們說:『我們不上去。」 〔原文字義〕「打發」差遣,送走;「召」召喚。 〔文意註解〕「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兩人是流便的子孫,參與同謀(參1節)。 「他們說:我們不上去」:意指他們不屑去見摩西,含有不承認摩西的領袖地位的意思。 【民十六13】「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 〔呂振中譯〕「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害死我們,這是小事麼?你還要自立為王子來管理我們麼?」 〔原文字義〕「領上來」上升,攀登;「小事」渺小,少量;「自立為王轄管(原文三同字)」統治,治理,支配。 〔文意註解〕「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流奶與蜜之地』此處指的是埃及地,在他們看,埃及物產豐富,卻忘了他們在那裡作奴隸。 「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意指摩西居心不良,不顧我們的性命,還一味地作威作福,指揮眾人。 【民十六14】「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 〔呂振中譯〕「況且你也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做產業。難道連我們這些人的眼睛你也要剜出來?我們不上去。』」 〔原文字義〕「為業」基業,產業,地業;「剜」挖,掘。 〔文意註解〕「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流奶與蜜之地』此處指迦南美地。本句意指摩西並沒有實踐諾言。 「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剜這些人的眼睛』意指使人矇住眼看不見真實情況。 【民十六15】「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我並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 〔呂振中譯〕「摩西非常惱怒,對永恆主說:『求你不要顧到他們的供物;我並沒有拿走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呀。』」 〔原文字義〕「甚」極度地,非常地;「發怒」怒火中燒,被激怒;「不要享受」轉向,拒絕;「供物」貢物,禮物;「奪過」帶走,拿走;「害過」傷害,作邪惡的事。 〔文意註解〕「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這是求神給他申冤。 「我並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申訴他的冤情。 〔靈意註解〕「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表徵求神跟他表同情。 【民十六16】「摩西對可拉說:“明天,你和你一黨的人,並亞倫,都要站在耶和華面前;」 〔呂振中譯〕「摩西對可拉說:『你和你一黨的人──你和他們──以及亞倫、明天都要永恆主面前。」 〔原文字義〕「一黨的人」會眾,群落。 〔文意註解〕「摩西對可拉說:明天,你和你一黨的人,並亞倫,都要站在耶和華面前」:意指原告與被告雙方都來到神面前。 【民十六17】「各人要拿一個香爐,共二百五十個,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華面前。你和亞倫也各拿自己的香爐。”」 〔呂振中譯〕「你們各人要拿自己的香爐,把香盛在上面,帶到永恆主面前:各人拿着自己的香爐,共二百五十個,你和亞倫也各人拿着自己的香爐。』」 〔原文字義〕「拿」拿來,帶著;「放在」給,置,放。 〔文意註解〕「各人要拿一個香爐,共二百五十個,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華面前」:『到耶和華面前』指站在會幕門前(參18節)。 「你和亞倫也各拿自己的香爐」:『你』指可拉。 【民十六18】「於是他們各人拿一個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亞倫站在會幕門前。」 〔呂振中譯〕「於是他們各人就拿着自己的香爐,盛上火,放上香,去站在會棚的出入處;摩西亞倫也這樣作。」 〔原文字義〕「盛上」給,置,放;「加上」放置,設立。 〔文意註解〕「於是他們各人拿一個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亞倫站在會幕門前」:請參閱7節註解。 【民十六19】「可拉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前,要攻擊摩西、亞倫;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 〔呂振中譯〕「可拉召集了全會眾到會棚出入處要攻擊摩西亞倫;永恆主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榮光」榮耀,尊榮,富足;「顯現」顯示,使看見。 〔文意註解〕「可拉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前,要攻擊摩西、亞倫」:『招聚全會眾』指煽動以色列全會眾作他的後盾。 「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耶和華的榮光』指神的臨在;全句意指神要在他們中間施行審判。 【民十六20】「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亞倫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神先警告摩西、亞倫(參21節)。 【民十六21】「“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 〔呂振中譯〕「『你們要從這會眾中自己分別出來,我好在眨眼之間吞滅他們。』」 〔原文字義〕「離開」分開,隔開;「轉眼之間」一瞬間;「滅絕」結束,消滅。 〔文意註解〕「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他們』指全會眾。 〔靈意註解〕「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表徵神要為他申冤。 【民十六22】「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 〔呂振中譯〕「摩西亞倫就臉伏於地說:『神阿,萬人之靈的神阿,一個人犯罪、你就要惱怒全會眾麼?』」 〔原文字義〕「俯伏」倒下,躺下;「萬人」人類;「發怒」怒氣沖沖。 〔文意註解〕「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萬人之靈的神』提到這個詞有兩個意思:(1)神深知萬人裡面的存心,他們只不過因為無知而被人利用;(2)求神以憐憫為懷,千萬不要輕易滅族。 「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意指求神只懲罰罪魁禍首,不要叫無知的人受連帶處罰。 〔靈意註解〕「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表徵為無知的會眾求情。 【民十六2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意指神同意摩西的請求(參22節)。 【民十六24】「“你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 」 〔呂振中譯〕「『你要告訴會眾說:”你們要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 〔原文字義〕「離開」被帶走,被領出;「四圍」周圍。 〔文意註解〕「你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他們三人的帳棚可能接連在一塊。 【民十六25】「摩西起來,往大坍、亞比蘭那裡去;以色列的長老也隨著他去。」 〔呂振中譯〕「摩西起來,往大坍亞比蘭那裏去;以色列的長老也跟着他去。」 〔原文字義〕「起來」起身,起立;「往」去,行走;「隨著」(原文與「往」同字)。 〔文意註解〕「摩西起來,往大坍、亞比蘭那裡去」:他們拒絕前來摩西這裡(參12節)。 「以色列的長老也隨著他去」:表示長老們與摩西同心一致行動。 【民十六26】「他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棚吧,他們的物件,什麼都不可摸,恐怕你們陷在他們的罪中,與他們一同消滅。”」 〔呂振中譯〕「他告訴會眾說:『你們離開這些惡人的帳棚吧!一切屬於他們的、甚麼都不可觸着,恐怕你們也被掃滅於他們的罪中。』」 〔原文字義〕「離開」離開,轉變方向;「惡」邪惡的;「物件」(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他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棚吧」:『這惡人』指可拉、大坍、亞比蘭(參27節)。 「他們的物件,什麼都不可摸,恐怕你們陷在他們的罪中,與他們一同消滅」:表示立場必須劃分清楚,免得被罪惡沾染。 【民十六27】「於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大坍、亞比蘭帶著妻子、兒女、小孩子,都出來,站在自己的帳棚門口。」 〔呂振中譯〕「於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幕的四圍;大坍亞比蘭就出來,站在自己的帳棚出入處,他們的妻子、兒女、和小孩、也都站着。」 〔原文字義〕「離開」被帶走,被領出;「帶著」(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於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眾人』其中包括可拉的眾子,他們沒有參加叛逆行動,所以才有『可拉的後裔』存留於世(參二十六11;詩四十二篇詩題)。 「大坍、亞比蘭帶著妻子、兒女、小孩子,都出來,站在自己的帳棚門口」:意指他們沒有隨眾人離開。 【民十六28】「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 〔呂振中譯〕「摩西說:『由以下這個試驗、你們就可以知道:我行這一切事乃是永恆主差遣我行的,並不是憑着我自己的心意的。」 〔原文字義〕「心意」心思,意志,喜好之所在;「打發」差遣,送走;「證據」(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這一切事』指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使利未人代替以色利人的長子,立亞倫和他的兒子為祭司等事。 「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證據』指地開口吞滅叛逆者和其家屬及財物(參31~32節)。 〔靈意註解〕「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28~30節):表徵自己確實受神差遣,有從神來的證據。 【民十六29】「這些人死若與世人無異,或是他們所遭的與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華打發我來的。」 〔呂振中譯〕「假如這些人死、正像一切人死的樣子,或是他們所受的察罰、和一切人所受的察罰一樣,那麼就不是永恆主差遣我了。」 〔原文字義〕「無異」死亡狀態;「所遭的」照料,造訪;「相同」訪問,召集。 〔文意註解〕「這些人死若與世人無異,或是他們所遭的與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華打發我來的」:『死若與世人無異』指因病或衰老而逝世;『所遭的與世人相同』指不是超自然現象。 【民十六30】「倘若耶和華創作一件新事,使地開口,把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叫他們活活地墜落陰間,你們就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了。”」 〔呂振中譯〕「倘若永恆主創作出一件創舉,而土地開了口,把他們和一切屬於他們的都吞下去,而他們都活活地下到陰間,那你們就知道這些人藐視了永恆主的。』」 〔原文字義〕「創作」創造,塑造;「開」分開,打開;「吞下去」吞嚥,吞噬;「活活地」活著的,有生命的;「墜落」下降,下到;「藐視」蔑視,輕視。 〔文意註解〕「倘若耶和華創作一件新事,使地開口,把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創作一件新事』即指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使地開口』不是地震時所發生的地裂現象,而是:(1)巨大的口;(2)剛好就在背叛者和其帳棚的正下方。 「叫他們活活地墜落陰間,你們就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了」:『墜落陰間』陰間是暫時收容死人靈魂的地方,位於地底下,故聖經用『墜落』、『下到』、『推下』等詞來形容(參羅十7;路十15)。 【民十六31】「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 〔呂振中譯〕「摩西講完了這一切話,那些人腳下的土地就裂開;」 〔原文字義〕「完了」結束,完成;「開了口」劈開,裂開。 〔文意註解〕「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剛說完』表示沒有時間容讓叛逆者逃跑躲避。 〔靈意註解〕「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31~32節):表徵這樣的人沒有繼續存活的價值。 【民十六32】「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 〔呂振中譯〕「地敞開了口,就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跟屬可拉的一切人和財物、都吞下去。」 〔原文字義〕「家眷」家族,家人;「人丁」人;「吞下去」吞嚥,吞噬。 〔文意註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屬可拉的人丁』不包括可拉的眾子(參閱二十六11)。 【民十六33】「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 〔呂振中譯〕「於是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下到陰間;地掩蓋着他們,他們就從大眾中滅亡了。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 〔原文字義〕「合閉」遮蓋,披上;「滅亡」消失,消滅。 〔文意註解〕「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當時他們都站在自己的帳棚門口(參27節),故連同自己的帳棚一起墜落地底下的陰間。 「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照舊合閉』指地面像平常一樣不留痕跡;『從會中滅亡』指從會眾眼前消失無蹤。 〔靈意註解〕「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表徵他們只配在陰間等候末日的審判。 「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表徵這個結局是出於神的手。 【民十六34】「在他們四圍的以色列眾人聽他們呼號,就都逃跑,說:“恐怕地也把我們吞下去。”」 〔呂振中譯〕「在他們四圍的以色列眾人一聽見他們的號聲,就都逃跑,說:『恐怕地也把我們吞下去呀!』」 〔原文字義〕「呼號」聲音,響聲;「逃跑」奔逃,逃離。 〔文意註解〕「在他們四圍的以色列眾人聽他們呼號,就都逃跑,說:恐怕地也把我們吞下去」:這些人都是親耳聽見、親眼目賭的見證人,其驚恐情狀可想而知。 【民十六35】「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 〔呂振中譯〕「當下又有火從永恆主那裏出來,把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也燒滅了。」 〔原文字義〕「出來」出來,前往;「燒滅」吞噬,燒毀。 〔文意註解〕「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意指神的降罰(參利十2);『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他們都是叛逆的會眾首領(參2節)。 〔靈意註解〕「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表徵神乃是烈火(來十二29),以怒火回應了他們的禱告。 【民十六36】「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指示摩西收拾並處理銅香爐(參閱37~38節)。 【民十六37】「“你吩咐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中撿起那些香爐來,把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 〔呂振中譯〕「『你要告訴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叫他把那些香爐從被燒的之中撿出來,將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己經成了聖別;」 〔原文字義〕「撿起」升高,舉起;「撒在」分散,散置。 〔文意註解〕「你吩咐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中撿起那些香爐來」:『那些香爐』是銅香爐(參39節)。 「把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火』指爐中的香火;『別處』大概指營外焚燒死屍和不潔之物的地方,因為神不能收納叛逆者所獻的香;『香爐是聖的』人雖有罪,但香爐卻是經過分別為聖的(參38節)。 〔靈意註解〕「你吩咐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中撿起那些香爐來,把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表徵人雖有罪,但凡是聖別的仍有其價值。 【民十六38】「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爐,叫人錘成片子,用以包壇。那些香爐本是他們在耶和華面前獻過的,所以是聖的,並且可以給以色列人作記號。”」 〔呂振中譯〕「叫他把那些犯罪而賣掉自己性命的人的香爐錘成片子、來包祭壇;那些香爐是他們在永恆主面前獻過的,故此已經成了聖別;並且可以給以色列人做鑑戒。』」 〔原文字義〕「錘成」做,製作,完成;「片子」(金屬)片;「包」鍍金;「記號」神蹟,紀念。 〔文意註解〕「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爐,叫人錘成片子,用以包壇」:『犯罪、自害己命之人』指付出自己性命的代價所犯的罪;『包壇』是指包銅祭壇(參出二十七2),而非香壇,因為香壇是金包的(參出三十七26)。 「那些香爐本是他們在耶和華面前獻過的,所以是聖的,並且可以給以色列人作記號」:『給以色列人作記號』指每當以色列人獻祭時,可以睹物生情,想起可拉一黨人的悲慘結局,作為他們的警戒。 【民十六39】「於是祭司以利亞撒將被燒之人所獻的銅香爐拿來,人就錘出來,用以包壇,」 〔呂振中譯〕「於是祭司以利亞撒將被燒的人所獻過的銅香爐拿起來,人就給錘出來、去包祭壇,」 〔原文字義〕「被燒之人」燃燒,被燒盡;「錘出來」錘打,錘薄,延伸;「包」鍍金。 〔文意註解〕「於是祭司以利亞撒將被燒之人所獻的銅香爐拿來,人就錘出來,用以包壇」:『錘出來』指錘出銅片來。 〔靈意註解〕「將被燒的人所獻過的銅香爐拿起來,人就給錘出來、去包祭壇,給以色列人作紀念」(39~40節):表徵屬神的人該受警惕。 【民十六40】「給以色列人作紀念,使亞倫後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來在耶和華面前燒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黨所遭的。這乃是照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吩咐的。」 〔呂振中譯〕「給以色列人做紀念物,叫那不是亞倫後裔的平常人不至於走近前來、在永恆主面前燒香,免得像可拉和他一黨的人那樣子:這是照永恆主由摩西經手所告訴以利亞撒的。」 〔原文字義〕「紀念」紀念物,記憶;「近前來」靠近,接近;「遭」(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給以色列人作紀念,使亞倫後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來在耶和華面前燒香」:意指只有祭司才能到會幕中在神面前燒香。 「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黨所遭的。這乃是照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吩咐的」:請參閱33,35節)。 【民十六41】「第二天,以色列全會眾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你們殺了耶和華的百姓了。”」 〔呂振中譯〕「第二天、以色列全會眾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是你們二人把永恆主的人民害死了的。』」 〔原文字義〕「發怨言」發牢騷,抱怨。 〔文意註解〕「第二天,以色列全會眾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你們殺了耶和華的百姓了」:會眾並沒有得到教訓,反而認為是摩西、亞倫假借神的名陷害人命。 【民十六42】「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不料,有雲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 〔呂振中譯〕「當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他們望着會棚,阿,竟有雲彩遮蓋着呢;永恆主的榮光顯現了。」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觀看」轉視,注視;「遮蓋」披上,隱藏;「顯現」顯示,被看見。 〔文意註解〕「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攻擊』意指發怨言(參41節)、反對;『向會幕觀看』他們是從會幕的外圍面向會幕。 「不料,有雲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有雲彩遮蓋』指雲彩從會幕的上頭(參出四十38),降下來充滿會幕(參出四十34~35)。 〔靈意註解〕「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不料,有雲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表徵神親自顯現,為愛神的人表白。 【民十六43】「摩西、亞倫就來到會幕前。」 〔呂振中譯〕「摩西亞倫就來到會棚前面。」 〔文意註解〕「摩西、亞倫就來到會幕前」:即指摩西、亞倫來到神面前。 【民十六4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摩西說」:指示摩西、亞倫與會眾分開(參45節)。 【民十六45】「“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他們二人就俯伏於地。」 〔呂振中譯〕「『你要從這會眾中起來,我好在眨眼之間消滅他們。』二人就臉伏於地。」 〔原文字義〕「離開」高舉;「轉眼之間」一瞬間;「滅絕」消耗,結束,消滅。 〔文意註解〕「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神立意懲治會眾。 「他們二人就俯伏於地」:表示謙卑地為會眾求情。 【民十六46】「摩西對亞倫說:“拿你的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因為有忿怒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瘟疫已經發作了。”」 〔呂振中譯〕「摩西對亞倫說:『拿那香爐,把祭壇上取的火盛在那裏頭,又放上香,趕快走到會眾那裏,為他們行除罪禮,因為有神的震怒從永恆主面前發出,疫病已經發作了。』」 〔原文字義〕「盛在」給,置,放;「加上」放置,設立;「快快」快速,匆促;「贖罪」贖罪,遮蓋,平息;「忿怒」憤怒,暴怒;「發作」開始。 〔文意註解〕「摩西對亞倫說:拿你的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你的香爐』指大祭司的金香爐(參利十六12;來九4);『為他們贖罪』表徵基督作大祭司為百姓祈求(參來七25)。 「因為有忿怒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瘟疫已經發作了」:『瘟疫』往往是從神來的懲罰(參十四12)。 【民十六47】「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會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 〔呂振中譯〕「亞倫照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大眾中,哎呀,疫病已經在民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人民行除罪禮。」 〔原文字義〕「發作」開始;「加上」給,置,放;「贖罪」贖罪,遮蓋,平息。 〔文意註解〕「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會中」:『跑到會中』此時亞倫已經是九十歲左右高齡的人,可以想像他的急切之情。 「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已經發作』意指『耶和華的刀』(參代上二十一12)已經出鞘,開始擊殺人了。 〔靈意註解〕「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會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47~48節):表徵大祭司作神與人之間的中保,平息神的忿怒。 【民十六48】「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 〔呂振中譯〕「他站死人與活人之間,疫症就被制住了。」 〔原文字義〕「止住」被限制住,阻礙,保留。 〔文意註解〕「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亞倫所站之處,阻止了瘟疫的前進。 【民十六49】「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 〔呂振中譯〕「除了因可拉的事而死的以外,患疫症而死的、有一萬四千七百人。」 〔原文字義〕「事情」事件,案子;「遭瘟疫」瘟疫,屠殺,重擊。 〔文意註解〕「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因可拉事情死的』意第一天地開口所吞滅的人(參32~33節),以及神的火所燒死的二百五十個人(參35節),總共大約有三百個人。這樣,全部事件約有一萬五千人死於非命。 〔靈意註解〕「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表徵神雖接受基督的救贖功效,赦免絕大多數無知的跟隨者,但對那些死硬份子仍予懲治。 【民十六50】「亞倫回到會幕門口,到摩西那裡,瘟疫已經止住了。」 〔呂振中譯〕「亞倫回到會棚出入處、摩西那裏,疫症已經被抑制住了。」 〔原文字義〕「止住」被限制住,阻礙,保留。 〔文意註解〕「亞倫回到會幕門口,到摩西那裡,瘟疫已經止住了」:意指不再有人因這次的瘟疫而死。 叁、靈訓要義 【可拉黨的背叛與結局】 一、可拉一黨人批評、攻擊摩西(1~3,12~14節): 1.「可拉和…大坍、亞比蘭,…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1~2節):表徵神子民當中的領袖人物,不甘自居人下。 2.「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2節):表徵結黨,高抬自己,以資分庭抗禮。 3.「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3節):表徵不承認對方的權柄。 4.「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3節):強調在神面前人人平等。 5.「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12節):表徵驕傲,不理會對方。 6.「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13節):表徵沒有理性的謾罵。 7.「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14節):表徵指責對方失職。 二、摩西求神為他表明(4~11,15,21~22節): 1.「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4節):表徵謙卑,不為自己表白。 2.「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祂」(5節):表徵讓神來表明。 3.「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6~7,16~18節):表徵誰的禱告(香爐)蒙神垂聽。 4.「利未的子孫哪,…使你們親近祂,辦耶和華帳幕的事,…這豈為小事?」(8~10節):表徵能在教會中事奉神,乃是莫大的光榮。 5.「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是要攻擊耶和華」(10~11節):表徵不滿神的安排,是對神不尊敬。 6.「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15節):表徵求神跟他表同情。 7.「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21節):表徵神要為他申冤。 8.「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22節):表徵為無知的會眾求情。 9.「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28~30節):表徵自己確實受神差遣,有從神來的證據。 三、神懲治可拉一黨人(31~50節): 1.「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31~32節):表徵這樣的人沒有繼續存活的價值。 2.「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33節):表徵他們只配在陰間等候末日的審判。 3.「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33節):表徵這個結局是出於神的手。 4.「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35節):表徵神乃是烈火(來十二29),以怒火回應了他們的禱告。 5.「你吩咐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中撿起那些香爐來,把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37節):表徵人雖有罪,但凡是聖別的仍有其價值。 6.「將被燒的人所獻過的銅香爐拿起來,人就給錘出來、去包祭壇,給以色列人作紀念」(39~40節):表徵屬神的人該受警惕。 7.「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不料,有雲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42節):表徵神親自顯現,為愛神的人表白。 8.「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會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47~48節):表徵大祭司作神與人之間的中保,平息神的忿怒。 9.「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49節):表徵神雖接受基督的救贖功效,赦免絕大多數無知的跟隨者,但對那些死硬份子仍予懲治。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