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二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摩押王巴勒召請巴蘭】 一、第一次召請巴蘭被拒(1~14節) 二、第二次召請巴蘭允同去(15~21節) 三、巴蘭三次打驢,驢開口說話(22~35節) 四、巴勒迎接巴蘭同上巴力高處觀看以色列營(36~41節) 貳、逐節詳解 【民二十二1】「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但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往前行,在摩押原野紮營、就是在約旦河東邊,耶利哥對面。」 〔原文字義〕「摩押」他父親的;「平原」貧瘠之原;「約但」下降;「耶利哥」它的月亮。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但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摩押平原』位於死海的北面,約但河的東面,以色列人在此停留一段不短的日子,《民數記》二十二章至三十六章全書的末了,都記述在這裡所發生的事;『耶利哥』耶利哥平原就在摩押平原的對面,中間隔著約但河,即約但河的西面。 〔靈意註解〕「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但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以色列人』表徵信徒,奉神呼召,準備投入屬靈的爭戰。 【民二十二2】「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 〔原文字義〕「亞摩利」山居者;「西撥」麻雀;「巴勒」破壞者。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亞摩利人』迦南七族之一(參申七1),疆域位於摩押地的北面(參二十一13);『西撥的兒子巴勒』當時的摩押王,他是米甸人,顯示摩押已經改朝換代,自從摩押人敗給亞摩利人,喪失了亞嫩河以北的國土之後,亞摩利王西宏分派米甸的族長掌管摩押地(參書十三21)。 【民二十二3】「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 〔呂振中譯〕「摩押人極其懼怕以色列民、因為他們眾多;摩押人對以色列人真是憎厭了。」 〔原文字義〕「大大」極度地,非常地;「懼怕」害怕,恐懼;「憂急」感到憎嫌的恐懼。 〔文意註解〕「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當時的亞摩利人和巴珊人都比摩押人強大,但都一一被以色列人擊敗(參二十一30,33~35,難怪憂心忡忡。 【民二十二4】「對米甸的長老說:“現在這眾人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舔盡,就如牛舔盡田間的草一般。”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 〔呂振中譯〕「摩押人對米甸的長老說:『現在這一集團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餂盡、就像牛餂盡田野的青草一般。』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做摩押王;」 〔原文字義〕「米甸」爭鬥;「舔盡」舔。 〔文意註解〕「對米甸的長老說:現在這眾人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舔盡,就如牛舔盡田間的草一般」:『米甸的長老』即摩押王巴勒的同宗各族族長,他們可能有結盟關係;『如牛舔盡田間的草一般』形容以色列人勢如破竹。 「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請參閱2節註解。 〔靈意註解〕「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巴勒』表徵屬肉體的人,對屬靈的信徒似友非友。 【民二十二5】「他差遣使者往大河邊的毗奪去,到比珥的兒子巴蘭本鄉那裡,召巴蘭來,說:“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遮滿地面,與我對居。」 〔呂振中譯〕「他就差遣使者到比珥的兒子巴蘭那裏、到大河那邊的毘奪、亞捫人〔或譯:他本國的子民〕之地那裏、去請巴蘭來,說:『看哪,有一族從埃及出來,遮滿了地面,也住在我的對面。」 〔原文字義〕「毗奪」預言者;「比珥」焚燒;「巴蘭」非我民;「遮滿」遮蓋,淹沒;「對」在前面。 〔文意註解〕「他差遣使者往大河邊的毗奪去,到比珥的兒子巴蘭本鄉那裡,召巴蘭來」:『大河邊的毗奪』指幼發拉底河西岸的一個小鎮(參申二十三4);『比珥的兒子巴蘭』是米所波大米人,一位出名的異教術士,摩押王巴勒慕名差人去邀請他。 「說: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遮滿地面,與我對居」:『有一宗民』指以色列人;『遮滿地面』形容人數眾多;『與我對居』意指對我形成威脅。 【民二十二6】「這民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得勝,攻打他們,趕出此地。因為我知道,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 〔呂振中譯〕「這族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族,或者我能擊勝他們,能把他們趕出此地;因為我知道你給誰祝福,誰就得祝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 〔原文字義〕「強盛」強大的,強壯的;「得勝」勝過,克服。 〔文意註解〕「這民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得勝,攻打他們,趕出此地」:『比我強盛』承認無法以武力取勝;『為我咒詛他們』企圖借助鬼魔超自然的能力。 「因為我知道,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一半可能是基於傳言,一半為要取悅對方。 〔話中之光〕(一)巴勒對巴蘭讚賞的話,顯出他受信任之深,人對他寄望之深;這是因為他有效果的記錄。但也有些不對勁的地方,隱示著其人之以沒有原則著名,只要有錢就可辦事。我們今天的世代,也是注重效果,忽略原則的世代。要小心,這樣的土地,最容易產生巴蘭性型的假先知。 (二)摩押人這樣的計謀,把以色列人進迦南這件事的屬靈性質顯出來了。這不是民族間爭奪領土的問題,而是撒但對抗神的問題。人的靈若不夠蘇醒,不少屬靈的事就給人看作人間的恩怨。雖然人可以無知,但神卻是察看一切,祂照看祂的察看去保護屬祂的人,也不容撒但阻擋祂的計畫。 【民二十二7】「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裡拿著卦金,到了巴蘭那裡,將巴勒的話都告訴了他。」 〔呂振中譯〕「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裏拿着占卜禮金,就起身,到了巴蘭那裏,將巴勒的話都告訴了他。」 〔原文字義〕「卦金」占卜(費用)。 〔文意註解〕「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裡拿著卦金,到了巴蘭那裡,將巴勒的話都告訴了他」:『卦金』指求見的禮物。 〔靈意註解〕「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裡拿著卦金,到了巴蘭那裡」:『巴蘭』表徵以敬虔為得利門路的神僕。 〔話中之光〕(一)從屬靈的角度來看,按照血統,以色列人和摩押人並米甸人都是遠房的堂兄弟。主耶穌曾說過:「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十36)。常常阻擋人揀選神的多半不是外人,而是至親近的人,也只有至親近的人中,才會引起人在感情上的激蕩,才會使人在神與人的揀選中感到為難。 (二)肉體的感情常是站到撒但的那一邊的,因此揀選神的人必須注意對付肉體的感情,不叫它在屬神的人身上發生阻力。不要以為稱為基督徒的人一定會給我們有屬靈的幫助,憑外表是不能作出定規的。要緊的是注意人給的幫助的結果,是否叫人得著神,只得著人的方便而失去神,那是出於肉體的感情,我們一定不能有一點點的容讓。 【民二十二8】「巴蘭說:“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我必照耶和華所曉諭我的回報你們。”摩押的使臣就在巴蘭那裡住下了。」 〔呂振中譯〕「巴蘭對他們說:『今夜你們且在這裏過夜,我要照永恆主告訴我的話回報你們』;摩押的首領就在巴蘭那裏過夜。」 〔原文字義〕「回報」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巴蘭說: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我必照耶和華所曉諭我的回報你們」:『照耶和華所曉諭我的』巴蘭是異教徒,可能風聞真神耶和華,把祂當成眾神之一。 「摩押的使臣就在巴蘭那裡住下了」:『摩押的使臣』就是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參7節)。 【民二十二9】「神臨到巴蘭那裡,說:“在你這裡的人都是誰?”」 〔呂振中譯〕「神來找巴蘭說:『在你這裏的那些人是誰?』」 〔原文字義〕「臨到」進來,進入。 〔文意註解〕「神臨到巴蘭那裡,說:在你這裡的人都是誰?」:『神臨到巴蘭』真神不受異教術士的召請,且是無所不知的。這裡神可能有意使用巴蘭為祂傳達訊息。 〔話中之光〕(一)巴蘭雖然認真地執行任務,但他的心術不正。他雖然認識神,但是沒有一心一意地歸向神,還抓住法術不放。他更不能抗拒金錢與拜偶像的誘惑(參民三十一16;彼後二15;猶11)。 【民二十二10】「巴蘭回答說:“是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打發人到我這裡來,說:」 〔呂振中譯〕「巴蘭對神說:『是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他差遣人到我這裏來、說:」 〔原文字義〕「打發」遣送。 〔文意註解〕「巴蘭回答說:是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打發人到我這裡來,說」:『打發人』指打發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參7節)。 【民二十二11】「‘從埃及出來的民遮滿地面,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與他們爭戰,把他們趕出去。’” 」 〔呂振中譯〕「『看哪,有一族從埃及出來的、遮滿了地面;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戰勝他們,把他們趕出去。”』」 〔原文字義〕「遮滿」遮蓋,淹沒;「爭戰」戰鬥,作戰。 〔文意註解〕「從埃及出來的民遮滿地面,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與他們爭戰,把他們趕出去」:請參閱5~6節。 【民二十二12】「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 〔呂振中譯〕「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和他們一同去,也不可咒詛那族,因為那族是蒙祝福的。』」 〔原文字義〕「蒙福的」被祝福。 〔文意註解〕「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暗示即使以色列向神犯了罪,行了當咒詛的事,但他們始終是神的百姓,所以並不是被外邦人咒詛滅亡的對象。 〔靈意註解〕「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表徵清楚明白了神的旨意,禁止他去。 〔話中之光〕(一)在以色列全無所覺之中,神為他們阻擋了仇敵的加害,祂暗暗的管理著環境,背負起百姓安全的責任。神從前如何默然的愛祂的百姓(參番三17),今天是更加倍的默然愛著祂的兒女,我們這些作兒女的,實在可以放心的信靠祂。 (二)信心是把人連接上神,而不是把人連接在一件一件的事上,若是信心只是接在事情上,以色列人這一次就會受害了。感謝神,祂叫祂自己接在人的信心上,在信心裡,祂成了人的一切,因為在祂的定意裡,祂就是要作人的一切,祂十分樂意的成為人的一切。 【民二十二13】「巴蘭早晨起來,對巴勒的使臣說:“你們回本地去吧,因為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 〔呂振中譯〕「巴蘭早晨起來,對巴勒的首領說:『回你們本地去吧;因為永恆主不容我和你們一同去。』」 〔原文字義〕「使臣」酋長;「容」允許。 〔文意註解〕「巴蘭早晨起來,對巴勒的使臣說:你們回本地去吧,因為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耶和華不容我』表示巴蘭本人有意要去,但神不容許。 〔靈意註解〕「巴蘭早晨起來,對巴勒的使臣說:你們回本地去吧,因為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表徵口是心非,口裡雖然拒絕,心裡卻嚮往。 〔話中之光〕(一)巴蘭頭一次不肯接受巴勒的雇請,但並不是說他就是一個順服神的人,聖經對他的記載,把他作為一個假先知的典型顯露出來。「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的工價的先知」(彼後二15)。猶大書又題到一些「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4)的人,這些人是外表作先知,實際上是假先知,他們「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猶11)。 (二)「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啟二14)。聖經上題到巴蘭,都在定他的罪,因為他明知故犯的要作神的對頭,要破壞神的計畫。 【民二十二14】「摩押的使臣就起來,回巴勒那裡去,說:“巴蘭不肯和我們同來。”」 〔呂振中譯〕「摩押的首領就起來,往巴勒那裏去、說:『巴蘭不肯和我們一同來。』」 〔原文字義〕「不肯」拒絕。 〔文意註解〕「摩押的使臣就起來,回巴勒那裡去,說:巴蘭不肯和我們同來」:使臣回報巴勒;『巴蘭不肯』沒有說神不淮巴蘭來(參13節)。 【民二十二15】「巴勒又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貴。」 〔呂振中譯〕「巴勒又差遣首領比這些人又多又尊貴。」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使臣」酋長;「尊貴」沉重,有份量,有尊榮。 〔文意註解〕「巴勒又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貴」:『又多又尊貴』多指人數,尊貴指身分;巴勒認為巴蘭勝不過榮譽和物質的誘惑(參17節)。 【民二十二16】「他們到了巴蘭那裡,對他說:“西撥的兒子巴勒這樣說:‘求你不容什麼事攔阻你不到我這裡來,」 〔呂振中譯〕「他們來見巴蘭,對他說:『西撥的兒子巴勒這樣說:”求你別讓甚麼事阻止你不到我這裏來;」 〔原文字義〕「攔阻」阻擋,妨礙。 〔文意註解〕「他們到了巴蘭那裡,對他說:西撥的兒子巴勒這樣說:求你不容什麼事攔阻你不到我這裡來」:『不容什麼事攔阻你』意指不要以任何理由推託。 〔靈意註解〕「求你不容什麼事攔阻你不到我這裡來,因為我必使你得極大的尊榮。你向我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民」(16~17節):表徵更大的誘惑。 【民二十二17】「因為我必使你得極大的尊榮。你向我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民。’”」 〔呂振中譯〕「因為我一定要使你非常榮耀;凡你向我說甚麼,我就作甚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族。”』」 〔原文字義〕「極大的尊榮(原文四字)」極度地,非常地(第一、三字);沉重,有份量,有尊榮(第二、四字)。 〔文意註解〕「因為我必使你得極大的尊榮。你向我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民」:形容咒詛所當得的酬報,也有解經家認為包括咒詛過程中所需要的配合,例如建築祭壇和提供祭牲(參二十三1)。 【民二十二18】「巴蘭回答巴勒的臣僕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 〔呂振中譯〕「巴蘭回答巴勒的臣僕說:『就使巴勒將他滿屋的金銀都給我,我也不能越過永恆主我的神所吩咐的、來多作少作。」 〔原文字義〕「臣僕」僕人,奴僕;「滿」填滿;「越過」穿越,跨過。 〔文意註解〕「巴蘭回答巴勒的臣僕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巴蘭假裝並不貪財,許多神棍在人前也是這樣說的。 「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耶和華我神』在人前又假裝認識神,有敬虔的外貌,卻無敬虔的實意(參提後三5)。 〔靈意註解〕「巴蘭回答巴勒的臣僕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表徵故意表顯自己清高,但他能說不能行。 〔話中之光〕(一)巴蘭的耶和華前,耶和華後,很容易給人一個錯覺,以為他是一個事奉耶和華的人,事實上全不是那麼一會事,正如猶人書上說的,他所事奉的是人間的名與利。他若是真的認識又事奉真神,他就不會在以後對以色列人含恨,設下計謀使以色列陷在淫亂的罪中。他實在是一位如假包換的假先知。 (二)撒但在歷代神的子民中,都興起不少的假先知來破壞神的工作,在近代也是一樣。不要以為掛上基督教的外殼,喊著事奉神的口號,就是神所用的人,不,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從基督教的新神學到自由派,全是換湯不換藥的不信派,他們所作的對神的計畫只起破壞的作用,使人離棄神的真道,背棄真理的立場,只懂得與世界聯合,尋求人的好處。假無知是神所定罪的,對於他們這些人,我們屬神的人只有一個立場,就是照著神的話與他們分別。 (三)會說屬靈的話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屬靈的,屬靈的人是重在活出來,而不在說出來。說了就要活,說而不活的就是假冒。神的命定不可更改,真正屬靈的人是揀選神的命定,順服神的命定。改變神的命定的結果,一定是人受虧損。持守在神的命定中的人是有福的,但能持守神的命定,必須首先認定神是該受敬畏的,並且不以屬地的事物來代替神作人的滿足。 【民二十二19】「現在我請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等我得知耶和華還要對我說什麼。”」 〔呂振中譯〕「現在請你們今天夜裏也在這裏住宿,等我得知永恆主還要同我說甚麼話。』」 〔原文字義〕「住宿」居住,留下;「得知」認識。 〔文意註解〕「現在我請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等我得知耶和華還要對我說什麼」:去與不去,都假借神的意思。 〔靈意註解〕「現在我請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等我得知耶和華還要對我說什麼」:表徵他明知神的旨意是禁止,卻仍要向神禱告求問。 〔話中之光〕(一)從巴蘭的回話可以看出,巴蘭不是真的先知。首先,他該知道,以色列人既是神的選民,就不該咒詛他們。其次,巴勒和摩押人,原就不必憂,也不用急;因為耶和華早就吩咐祂的僕人:「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參申二9)。 (二)神的僕人要站在神一邊,總不可給魔鬼留地步;當機立斷,立即回絕不合真理的邀約,是得勝的第一步;又可以保守自己,免得夜長夢多,到後來有一時的軟弱,就陷入試探而不能自拔,導致嚴重的失敗。 【民二十二20】「當夜,神臨到巴蘭那裡,說:“這些人若來召你,你就起來同他們去,你只要遵行我對你所說的話。”」 〔呂振中譯〕「當天夜裏、神來找巴蘭、對他說:『這些人既然來請你,你就起來、和他們一同去吧;只是我所吩咐你行的事、你只要那樣行就好啦。』」 〔原文字義〕「臨到」進來,進入;「召」召喚,邀請;「遵行」做,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當夜,神臨到巴蘭那裡,說:這些人若來召你,你就起來同他們去,你只要遵行我對你所說的話」:『若來』意指既然來了;『同他們去』與12節的「與12節的「不可同他們去」互相牴觸,表示神知道巴蘭的存心,所以容許他去,但給他設限:「只要遵行我對你所說的話」。 〔靈意註解〕「當夜,神臨到巴蘭那裡,說:這些人若來召你,你就起來同他們去」:對明知故問的人,神的容許並非神改變心意,乃是表徵神的「任憑」(羅一24,26)。 〔話中之光〕(一)巴蘭的心向著財利,故意忽略神的命定,單方面的盼望神會改變主意,讓他去咒詛以色列民。他的心既是這樣給財利迷住了,神就向他說話,容許他去。 (二)若是不明白神的法則,對於神的心意作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就會覺得希奇,神先不要巴蘭去,現在又讓他去了,巴蘭終競是行在神的旨意中了。我們若是注意的去領會神所作的,一定能看見神的命定並沒有改變,神不叫巴蘭去,是不要他咒詛以色列,神現在讓他去,還是不給他咒詛以色列。 (三)神的命定絲毫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巴蘭的道路,他放棄了神的命定,而接受了神的允許。人既不願意跟上神的命定,神也不勉強人,祂也允許人隨他們自己的意思行,但神允許的旨意絕不能代替神的命定。真正愛慕神的人是不甘心接受神的允許的,他們只要神的命定。 【民二十二21】「巴蘭早晨起來,備上驢,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 〔呂振中譯〕「巴蘭早晨起來,備上驢,和摩押的首領一同去。」 〔原文字義〕「備上」綑綁,包紮;「一同去」啟程,出發。 〔文意註解〕「巴蘭早晨起來,備上驢,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備上驢』當時中東地區,驢適於短途旅行,駱駝適於長途旅行。 〔靈意註解〕「巴蘭早晨起來,備上驢,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巴蘭同去,表示他為得利益,打定主意不顧神的旨意。 【民二十二22】「神因他去就發了怒;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他騎著驢,有兩個僕人跟隨他。」 〔呂振中譯〕「因了他去、神就發怒;永恆主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他騎着驢,有他的兩個僮僕和他同行。」 〔原文字義〕「發了」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敵擋」敵人,對抗。 〔文意註解〕「神因他去就發了怒」:表示神的本意還是不喜歡巴蘭去。 「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耶和華的使者』有時指基督,有時指天使;『敵擋』意指攔阻他,與他敵對。 「他騎著驢,有兩個僕人跟隨他」:摩押的使臣(參21節)可能走在前面,所以沒有看見所發生的事。 〔靈意註解〕「神因他去就發了怒;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表徵神阻擋他,就是要喚醒他悔改。 〔話中之光〕(一)神容許巴蘭隨巴勒的使者前去(參20節),但是對他的貪財態度甚為惱怒。巴蘭的心受誘動搖,他為了金錢違背神的吩咐。他貪愛巴勒王送的財富,以致眼瞎,看不到神正攔阻他。我們可能知道神的心意,可是因為貪愛金錢、財產、名望等等而眼瞎。惟有拒絕名利的誘惑,定睛在永生國度上,才能避免犯巴蘭的錯誤。 【民二十二23】「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就從路上跨進田間,巴蘭便打驢,要叫牠回轉上路。」 〔呂振中譯〕「驢看見永恆主的使者在路上立着、手裏拿着拔出來的刀,就轉離了路、在田地裏走,巴蘭便擊打驢,要叫牠轉上路來。」 〔原文字義〕「拔出來」脫下,出鞘;「跨進」離開;「回轉」傾斜,折彎。 〔文意註解〕「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就從路上跨進田間」:『拔出來的刀』驢顯然看見而畏懼,故避開而行。 「巴蘭便打驢,要叫牠回轉上路」:巴蘭卻沒有看見,想要轉回道路。 〔靈意註解〕「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就從路上跨進田間,巴蘭便打驢,要叫牠回轉上路」:驢看見,巴蘭卻沒看見,表徵他是瞎眼的,需要買眼藥擦(參啟三17~18)。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作隨時的幫助,但是這裡他卻拔出刀來抵擋他。當我們事奉神,祂的刀是為幫助我們。當我們悖逆祂,走彎曲的路,那刀就抵擋我們了。在表面看,充滿著威脅。但進一步觀察,就知道使者的力量是阻擋我們不致走向毀滅之途。 (二)有時我們身體痛楚,有時我們環境困迫,有時我們心中憂苦,還要注意使者拔出的刀。你想偏行己路得不義之財,結果中途受阻。你若再邁一步,就到了懸崖,突然遭到挫阻。不要埋怨,似乎阻礙重重。在下面有神最溫和的使者托著你,要挽回你不在追求罪惡的目的。他的刀阻撓了你,其實他會保守你,不致使你終生遺憾。 【民二十二24】「耶和華的使者就站在葡萄園的窄路上;這邊有牆,那邊也有牆。」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站在葡萄園的窄路上、這邊有圍牆、那邊也有圍牆。」 〔原文字義〕「窄路」凹陷的路,夾路;「牆」牆壁。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就站在葡萄園的窄路上;這邊有牆,那邊也有牆」:意指兩個葡萄園之間,各有圍牆,中間是通道。 【民二十二25】「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就貼靠牆,將巴蘭的腳擠傷了;巴蘭又打驢。」 〔呂振中譯〕「驢看見永恆主的使者,就擠靠着牆,將巴蘭的腳擠牆撞傷了;巴蘭又擊打驢。」 〔原文字義〕「貼靠」擠,壓;「擠傷」(原文與「貼靠」同字)。 〔文意註解〕「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就貼靠牆,將巴蘭的腳擠傷了」:『貼靠牆』想要讓路;『腳擠傷了』巴蘭的腳被驢肚和圍牆之間壓擠而擦傷。 「巴蘭又打驢」:驢看見巴蘭卻沒有看見。 〔話中之光〕(一)有時我們的眼睛看不清楚,對神最恩慈的安排不能體認。我們好似巴蘭一樣,只責怪那頭驢,其實牠已看見天使,才會沖向牆去。這正是詳細省察內心的機會。你要研究神為什麼使你的計畫受阻,不能進展。你應求神開你的眼目,要知道一切失敗的計畫中有神的恩慈。祂從開始已經看見後果。你要俯伏敬拜,稱頌祂,祂最仁慈的使者往往喬裝得很可怕的樣子。 (二)巴蘭心中堅持要去,神就讓他去,但神要在路上對付他,使他看見自己的愚昧,腳他蒙羞。神的使者在路上阻擋他,他裡面的昏暗使他看不見神的阻擋,神的使者三次擋住他的去路,他一點都不覺得,還狠狠的三次打了他的驢。神叫驢開口責備了巴蘭,但巴蘭還是懵然不覺自己的愚昧。 【民二十二26】「耶和華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狹窄之處,左右都沒有轉折的地方。」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又往前走,去站在狹窄之處,左右都沒有轉折的地方。」 〔原文字義〕「狹窄」緊的,困境;「轉折」傾斜,折彎,伸展,攤開。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狹窄之處,左右都沒有轉折的地方」:『沒有轉折的地方』意指因狹窄不能靠右或靠左,也不能後退。 【民二十二27】「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就臥在巴蘭底下,巴蘭發怒,用杖打驢。」 〔呂振中譯〕「驢看見永恆主的使者,就伏在巴蘭底下;巴蘭一發怒,就用行杖擊打驢。」 〔原文字義〕「臥」躺臥,伸開四肢。 〔文意註解〕「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就臥在巴蘭底下,巴蘭發怒,用杖打驢」:『臥在巴蘭底下』意指巴蘭騎在驢的背上,驢就原狀屈腿平臥地上。 【民二十二28】「耶和華叫驢開口,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 〔呂振中譯〕「永恆主開了驢的口,驢就對巴蘭說:『我到底作了甚麼觸犯着你,你竟擊打了我這三次呢?』」 〔原文字義〕「開口(原文三字)」開,鬆開(第一、三字);口(次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叫驢開口,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耶和華叫驢開口』意指驢說人話,乃出於神顯出神蹟。 〔靈意註解〕「和華叫驢開口,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叫驢開口』表徵神一再藉環境說話阻止,卻因無知而執意前往。 〔話中之光〕(一)神開了驢的口表明:(1)神創造了所有被造世界並統治一切(參詩十九1~6);(2)語言恩賜來自神(參出四11~12)。從這意義上來講,所有的事件、事物和人都是與神有關係的。神是一切的起始,也是一切的結束(參羅十一36;啟一8)。每天靈裡警醒的人,能從自然現象中聽見神的聲音,但是靈裡遲鈍的人,甚至聽不見神直接的警告。屬靈的聾子只能滅亡(參太二十五32~44)。 (二)我們必須記得,在教會正常的時候,聖靈不會引導一個人忽然作一件他所沒有的事。神要對付巴蘭的時候,神才用驢。 【民二十二29】「巴蘭對驢說:“因為你戲弄我,我恨不能手中有刀,把你殺了。”」 〔呂振中譯〕「巴蘭對驢說:『因為你作弄了我,我不巴得手中有刀,即刻將你殺死。』」 〔原文字義〕「戲弄」愚弄,惡意對待;「恨不能」甚願,但願。 〔文意註解〕「巴蘭對驢說:因為你戲弄我,我恨不能手中有刀,把你殺了」:『戲弄我』巴蘭只顧怪罪驢,卻沒有想到驢怎會說出人話。 〔話中之光〕(一)驢為了救巴蘭的性命,三次「戲弄」他,因此被他用杖打了三次。我們有時會錯怪無辜的人,因他們使我們難堪,或傷害了我們的自尊心,但其實他們是為了我們好。 【民二十二30】「驢對巴蘭說:“我不是你從小時直到今日所騎的驢嗎?我素常向你這樣行過嗎?”巴蘭說:“沒有。”」 〔呂振中譯〕「驢對巴蘭說:『我,我不是你從小時到今日所騎的驢麼?我素常曾向你這樣行過麼?』巴蘭說:『沒有。』」 〔原文字義〕「從小時」(原文無此詞);「素常(原文雙同字)」素來,慣常。 〔文意註解〕「驢對巴蘭說:我不是你從小時直到今日所騎的驢嗎?」:意指自從你騎我到如今。 「我素常向你這樣行過嗎?巴蘭說:沒有」:表示今天的情形超乎尋常。 【民二十二31】「當時,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低頭俯伏在地。」 〔呂振中譯〕「當下永恆主開了巴蘭的眼,他就看見永恆主的使者在路上立着,手裏拿着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伏臉下拜。」 〔原文字義〕「使…明亮」揭開,顯露;「俯伏」俯伏,下拜。 〔文意註解〕「當時,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使他能夠看見平常的人眼所看不見的事物。 「他就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低頭俯伏在地」:『低頭俯伏在地』不是心悅誠服,而是心生畏懼。 〔靈意註解〕「當時,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低頭俯伏在地」:表徵神讓他知道此行確實違反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使巴蘭的眼睛明亮,」在這裡所說的眼睛並不是指巴蘭身體的眼睛,而是指他屬靈的眼睛,也就是說指他屬靈的認知能力。神照亮了處在屬靈混沌中的巴蘭的靈。人的靈只能藉著神脫離無知和混沌,才能發現真理(參箴二十27)。 (二)人在神面前的路一走錯,裡面全昏黑了,落到一個地步,比牲口也不如,真的是可憐透了。巴蘭堅持自己的愚昧無知,裡面沒有一點的蘇醒,直到神的使者向他顯明,他才看得見。 【民二十二32】「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你為何這三次打你的驢呢?我出來敵擋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對他說:『你為甚麼這三次擊打了你的驢呢?看哪,是我出來敵擋你的,因為你對着我逆行了路。」 〔原文字義〕「敵擋」敵人,對抗;「偏僻」使突然處於,猛然扔下。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你為何這三次打你的驢呢?」:『三次』意指為何不及早醒悟。 「我出來敵擋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敵擋』意指攔阻他,與他敵對;『偏僻』意指彎曲悖謬,一意孤行。 〔話中之光〕(一)「敵擋」意指作仇敵。凡不順服神旨意的所有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與神為敵的。 【民二十二33】「驢看見我就三次從我面前偏過去;驢若沒有偏過去,我早把你殺了,留牠存活。”」 〔呂振中譯〕「驢看見我就在我面前偏轉了這三次。假使驢沒有從我面前偏轉着,我早已把你殺死、而讓牠活着。』」 〔原文字義〕「偏過去」傾斜,折彎,伸展,攤開。 〔文意註解〕「驢看見我就三次從我面前偏過去」:『偏過去』意指躲閃。 「驢若沒有偏過去,我早把你殺了,留牠存活」:『留牠存活』表示神不殺無辜。 【民二十二34】「巴蘭對耶和華的使者說:“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擋我;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 〔呂振中譯〕「巴蘭對永恆主的使者說:『我有罪了;我不知道是你在路上站着來對付我;現在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回去得啦。』」 〔原文字義〕「有罪」錯過目標,犯罪;「阻擋」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巴蘭對耶和華的使者說:我有罪了」:『我有罪了』這是口是心非的認罪。 「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擋我;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若不喜歡』其實巴蘭早知神不喜歡他去(參12節);『我就轉回』這是故意作態,毫無悔意。 〔靈意註解〕「巴蘭對耶和華的使者說: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擋我;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表徵他認罪,即承認自己動機不良。 【民二十二35】「耶和華的使者對巴蘭說:“你同這些人去吧!你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於是巴蘭同著巴勒的使臣去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對巴蘭說:『你同這些人去吧;不過我所吩咐你說的話、你只要那樣說就好啦。』於是巴蘭和巴勒的首領一同去。」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對巴蘭說:你同這些人去吧」:神深知巴蘭的存心,所以容許他去,為要教訓他。 「你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於是巴蘭同著巴勒的使臣去了」:『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這是神第二次設限;第一次是要他遵行(參20節),第二次是要他照說。 〔靈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對巴蘭說:你同這些人去吧!你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於是巴蘭同著巴勒的使臣去了」:表徵神有條件地允許他同去。 〔話中之光〕(一)人可以在暗中作事,神卻在天上察看,沒有一件事可以躲過祂的鑒察,祂要照著祂所看見的, 給祂的子民作保護。儘管撒但的詭計多端,但神的至大至高的能力和智慧,使仇敵所作的一切都落空。 【民二十二36】「巴勒聽見巴蘭來了,就往摩押京城去迎接他;這城是在邊界上,在亞嫩河旁。」 〔呂振中譯〕「巴勒聽見巴蘭來了,就出去到摩押的京城迎接他:這城在亞嫩河地界、就在邊界上。」 〔原文字義〕「京城」城市;「迎接」遭遇,降臨;「邊界(原文雙字)」末端,盡頭(首字);邊界,界線(次字);「亞嫩」湍急的溪流。 〔文意註解〕「巴勒聽見巴蘭來了,就往摩押京城去迎接他」:『摩押京城』這京城大概是亞珥(參二十一15)。 「這城是在邊界上,在亞嫩河旁」:『亞嫩河』是摩押和亞摩利的邊界(參二十一13)。 〔靈意註解〕「巴勒聽見巴蘭來了,就往摩押京城去迎接他」:表徵世界的榮華富貴(參路四6),乃是魔鬼的試探。 【民二十二37】「巴勒對巴蘭說:“我不是急急地打發人到你那裡去召你嗎?你為何不到我這裡來呢?我豈不能使你得尊榮嗎?”」 〔呂振中譯〕「巴勒對巴蘭說:『我不是迫切打發人到你那裏去請你麼?你為甚麼你不到我這裏來呢?難道我果真不能使你得榮顯麼?』」 〔原文字義〕「急急地打發(原文雙同字)」打發,送走;「得尊榮」沉重,有份量,有尊榮。 〔文意註解〕「巴勒對巴蘭說:我不是急急地打發人到你那裡去召你嗎?你為何不到我這裡來呢?」:『急急地』表明迫切之心。 「我豈不能使你得尊榮嗎?」:魔鬼也說類似的話(參太四8~9)。 〔靈意註解〕「巴勒對巴蘭說:…我豈不能使你得尊榮嗎?」:表徵世上的尊榮乃是變相的咒詛。 【民二十二38】「巴蘭說:“我已經到你這裡來了!現在我豈能擅自說甚麼呢?神將甚麼話傳給我,我就說甚麼。」 〔呂振中譯〕「巴蘭對巴勒說:『看哪,我已經到你這裏來了;現在我哪能說甚麼呢?神將甚麼話放在我口中,我就說甚麼罷了。』」 〔原文字義〕「擅自」(原文無此字);「傳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巴蘭說:我已經到你這裡來了」:意指不要再講過去的事了。 「現在我豈能擅自說甚麼呢?神將甚麼話傳給我,我就說甚麼」:這是暗示『我若說甚麼不如你意的話,可不能怪我。』玩弄法術的人,常說這一類模稜兩可的推託話。 〔靈意註解〕「巴蘭說:我已經到你這裡來了!現在我豈能擅自說甚麼呢?神將甚麼話傳給我,我就說甚麼」:表徵他確實醒悟過來,看萬事如糞土(參腓三8)。 【民二十二39】「巴蘭和巴勒同行,來到基列胡瑣。」 〔呂振中譯〕「巴蘭和巴勒同行,來到基列胡瑣。」 〔原文字義〕「基列胡瑣(原文雙字)」外頭,向外,街道(首字);街城(次字)。 〔文意註解〕「巴蘭和巴勒同行,來到基列胡瑣」:『基列胡瑣』是一處街道上人潮熙攘的城市,似乎有意博取巴蘭的同情心。 【民二十二40】「巴勒宰了(原文作獻)牛羊,送給巴蘭和陪伴的使臣。」 〔呂振中譯〕「巴勒宰獻了牛羊,送給巴蘭和陪伴着他的首領們。」 〔原文字義〕「宰」為獻祭宰殺。 〔文意註解〕「巴勒宰了牛羊,送給巴蘭和陪伴的使臣」:異教徒也宰殺牛羊獻祭。根據他們的習慣,通常在獻祭之後,眾人享用祭肉,一起宴樂。 【民二十二41】「到了早晨,巴勒領巴蘭到巴力的高處;巴蘭從那裡觀看以色列營的邊界。」 〔呂振中譯〕「到了早晨,巴勒領巴蘭上巴力〔即:主;乃外國人的神〕的山邱;巴蘭就從那裏觀看以色列民的邊界。」 〔原文字義〕「巴力」高處,極高處;「高處」高地,山脊;「觀看」觀察,凝視;「邊界」末端,盡頭。 〔文意註解〕「到了早晨,巴勒領巴蘭到巴力的高處」:『巴力的高處』指山丘上拜巴力的地方,巴力是摩押人所拜的偶像假神,又名巴力毗珥(參二十五5)。 「巴蘭從那裡觀看以色列營的邊界」:有兩種解釋:(1)意指從山丘上可以觀看到以色列營最遠處的營盤;(2)僅能觀看到以色列營最近處的營盤。 叁、靈訓要義 【以敬虔為得利門路的巴蘭】 一、不該求問而求問──明知故問(1~20節): 1.「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但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1節):『以色列人』表徵信徒,奉神呼召,準備投入屬靈的爭戰。 2.「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4節):『巴勒』表徵屬肉體的人,對屬靈的信徒似友非友。 3.「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手裡拿著卦金,到了巴蘭那裡」(7節):『巴蘭』表徵以敬虔為得利門路的神僕。 4.「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12節):表徵清楚明白了神的旨意,禁止他去。 5.「巴蘭早晨起來,對巴勒的使臣說:你們回本地去吧,因為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13節):表徵口是心非,口裡雖然拒絕,心裡卻嚮往。 6.「求你不容什麼事攔阻你不到我這裡來,因為我必使你得極大的尊榮。你向我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民」(16~17節):表徵更大的誘惑。 7.「巴蘭回答巴勒的臣僕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18節):表徵故意表顯自己清高,但他能說不能行。 8.「現在我請你們今夜在這裡住宿,等我得知耶和華還要對我說什麼」(19節):表徵他明知神的旨意是禁止,卻仍要向神禱告求問。 9.「當夜,神臨到巴蘭那裡,說:這些人若來召你,你就起來同他們去」(20節):對明知故問的人,神的容許並非神改變心意,乃是表徵神的「任憑」(羅一24,26)。 二、不該同去卻同去──畜牲不如(21~35節): 1.「巴蘭早晨起來,備上驢,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21節):巴蘭同去,表示他為得利益,打定主意不顧神的旨意。 2.「神因他去就發了怒;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22節):表徵神阻擋他,就是要喚醒他悔改。 3.「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就從路上跨進田間,巴蘭便打驢,要叫牠回轉上路」(23節):驢看見,巴蘭卻沒看見,表徵他是瞎眼的,需要買眼藥擦(參啟三17~18)。 4.「耶和華叫驢開口,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28節):『叫驢開口』表徵神一再藉環境說話阻止,卻因無知而執意前往。 5.「當時,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低頭俯伏在地」(31節):表徵神讓他知道此行確實違反神的旨意。 6.「巴蘭對耶和華的使者說: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擋我;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34節):表徵他認罪,即承認自己動機不良。 7.「耶和華的使者對巴蘭說:你同這些人去吧!你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於是巴蘭同著巴勒的使臣去了」(35節):表徵神有條件地允許他同去。 三、不該受迎反受迎──似尊反卑(36~41節): 1.「巴勒聽見巴蘭來了,就往摩押京城去迎接他」(36節):表徵世界的榮華富貴(參路四6),乃是魔鬼的試探。 2.「巴勒對巴蘭說:…我豈不能使你得尊榮嗎?」(37節):表徵世上的尊榮乃是變相的咒詛。 3.「巴蘭說:我已經到你這裡來了!現在我豈能擅自說甚麼呢?神將甚麼話傳給我,我就說甚麼」(38節):表徵他確實醒悟過來,看萬事如糞土(參腓三8)。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