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二十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什亭之災】 一、以色列人拜巴力毗珥致遭瘟疫(1~9節) 二、非尼哈忌邪之心蒙神稱讚(10~13節) 三、神命擊殺米甸人(14~18節) 貳、逐節詳解 【民二十五1】「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住在什亭;他們的人民和摩押的女子行起淫亂來。」 〔原文字義〕「什亭」住在,居住;「摩押」他父親的;「行起」玷污,褻瀆;「淫亂」姦淫,做妓女。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什亭』位於死海東北,與約但河西的耶利哥遙遙相對。這是以色列人曠野旅程的最後一站(參書二1);『摩押女子』即住摩押地的女子,也包括與他們聯盟的米甸人(參15節);『行起淫亂』有宗教及情欲雙重的意思:(1)以色列人拜異教的神(參2節);(2)娶外邦女子為妻,均為淫亂的事。 〔靈意註解〕「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行起淫亂』表徵屬靈的淫亂;表面是經不起肉體情慾的引誘,實際上其背後有巴蘭的計謀(參民三十一16)。 〔話中之光〕(一)巴蘭咒詛以色列人的企圖失敗了,但他用詭計誘惑了以色列人,使他們犯罪,好叫自己的計謀得逞。許多時候,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人們沒有屬靈的眼光,就會隨著肉體的情慾而行,並且會群起效尤,形成敗壞的風氣。 (二)拜偶像往往與淫亂的事連結在一起,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拜偶像的節慶活動,加上一些邪淫的節目,竟都習以為常。當人們見怪不怪的時候,證明整個社會都淪陷於那惡者的手下了。 【民二十五2】「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他們的祭物,跪拜他們的神。」 〔呂振中譯〕「那些女子請以色列人民去赴獻與她們的神的祭筵,以色列人民竟喫她們的祭筵,跪拜她們的神。」 〔原文字義〕「祭物」(原文無此字);「跪拜」下拜,俯伏。 〔文意註解〕「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她們的神』即她們所信的偶像假神;『獻祭』指祭拜偶像假神。 「百姓就吃他們的祭物,跪拜他們的神」:『祭物』指獻過祭的祭物;『跪拜』指行崇拜之禮。 〔話中之光〕(一)撒但的詭計是先擄獲無知的女子,然後利用女子去誘惑神的「百姓」。這個模式在一些邪教中屢見不鮮,他們先看準教會中具有影響力的人,誘之以「錢」與「權」,如果不行,就利用「色」來引誘,一旦上鉤,幾乎整個正派教會都被接管。 (二)以色列人起初只為情慾,並未想過拜偶像,但不久就受不住引誘而敬拜巴力。他們很快就習慣了異教的習俗。這種尋樂之心,使他們的屬靈光景一敗塗地。你是否放鬆自己,不去持守聖經的標準,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呢? 【民二十五3】「以色列人與巴力毗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 〔呂振中譯〕「這樣、以色列人委身於毘珥的巴力〔即:主;乃外國人的神〕,永恆主就向以色列人發怒。」 〔原文字義〕「巴力毗珥」鴻溝之主;「連合」束緊,綁在一起;「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與巴力毗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巴力毗珥』在毗珥山上的巴力(參二十三28),巴力是迦南地居民所信奉的繁殖之神;『連合』指獻身參與崇拜活動,包括和廟妓發生性關係;『怒氣…發作』指怒火中燒,極其忿怒。 〔話中之光〕(一)「聯合」有的譯為「負軛」。以色列人受摩押女子誘惑,在縱情歡樂中就上了圈套,負了了惡軛。「所有犯罪的,都是罪的奴僕」(約八34)。酗酒者想擺脫鎖鏈,不再妥協。但是只有理性的控制,結果必愈陷愈深。遊蕩者受罪惡所困,他的內心成為牢獄,良心不住鞭策他。逸樂引誘我們,一旦陷在裡面,就無法自拔。它除去面具與偽裝,暴露惡毒的用心。 【民二十五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著日頭懸掛,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 〔呂振中譯〕「對摩西說:『你把人民所有的首領拘拿、當着永恆主面前、就在日光之下正法示眾,讓永恆主的烈怒得以轉消、不向以色列人發作。』」 〔原文字義〕「懸掛」處死,脫臼;「消了」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著日頭懸掛」:『所有的族長』表示族長沒有嚴禁阻止,導致百姓犯罪,須負起受罰之責,以儆效尤;『對著日頭』有二意:(1)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刑示眾;(2)巴力即象徵日頭之神,含意是對著巴力行刑,連巴力也無法救他們。『懸掛』指處死後掛在木架上示眾,日落之後才能將屍首取下來。 「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意指須借處罰眾族長才能平息神的忿怒。 【民二十五5】「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毗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對以色列的官長們說:『你們各人要把自己的人、就是那些委身於毘珥的巴力〔即:主;乃外國人的神〕的殺掉。』」 〔原文字義〕「審判官」法官,官長;「巴力毗珥」鴻溝之主;「連合」束緊,綁在一起。 〔文意註解〕「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以色列的審判官』指經摩西授權審判屬下的各級審判官(參出十八21~22)。 「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毗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與巴力毗珥連合』請參閱3節註解。 【民二十五6】「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正在會幕門前哭泣的時候,誰知,有以色列中的一個人,當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裡去。」 〔呂振中譯〕「摩西和以色列人全會眾正在會棚出入處哭的時候,以色列人中忽然來了一個人,就在他們眼前、帶着一個米甸女人、來到他的族弟兄那裏。」 〔原文字義〕「誰知」(原文無此字);「米甸」爭競。 〔文意註解〕「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正在會幕門前哭泣的時候」:『會幕門前』是集合眾人,發號司令的地方;『哭泣的時候』表示全民上下都為此哀傷之際。 「誰知,有以色列中的一個人,當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裡去」:『誰知』意指出乎意外;『米甸女人』指和摩押人混居的米甸女人。 〔話中之光〕(一)什亭的罪(參1節)就是肉體的淫亂,或是靈性的淫亂。是今日社會常見的,基督徒也經常發現的。這樣可憎惡,被咒詛的罪之影響,非常重大,所以摩西和會眾哭。沒有旁的經文記載摩西哭。 【民二十五7】「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 〔呂振中譯〕「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眾中起來,手裏拿着槍,」 〔原文字義〕「以利亞撒」神已幫助;「非尼哈」銅管樂器的口。 〔文意註解〕「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非尼哈』他後來接任大祭司(參士二十27;代上九20);『手裡拿著槍』槍是刺殺人的武器。 〔話中之光〕(一)非尼哈出來干預。他是亞倫的孫子,有聖職的膏油。這正說明:「他的軛必離開你的頸項,那軛也必因膏油的緣故毀壞」(賽十27小字)。惟有藉著聖靈我們才得以自由,成為神的兒女,在祂裡面才有自由。當靠聖靈行事,不隨從肉體的情欲。肉體是與聖靈為敵,聖靈也與肉體為敵。 (二)說到祭司,給人的印象總是溫文爾雅,道貌岸然。不錯,不過那只是假冒為善的人。神的祭司是非分明,絕不是沒有原則的好好先生,臨事畏怯的軟骨蟲,只知道妥協以求存。祭司有他剛勇的一面。 (三)「非尼哈手裡拿著槍。」槍與劍均為武器,相差不多。弗六17說到我們的軍裝是「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道。」易而言之就是聖經。非尼哈將那對犯罪的男女由腹中刺透(參8節)。我們今日要用聖經的道,才能把罪人的心刺透(參來四12)。 【民二十五8】「跟隨那以色列人進亭子裡去,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 〔呂振中譯〕「跟着那以色列人進圓拱帳幕,把他們兩個人刺死,就是刺死那以色列人和那女人,槍由肚子裏透過去。這樣、疫症就從以色列人中制止了。」 〔原文字義〕「亭子」帳棚;「瘟疫」疫病,傳染病;「止息」限制,阻礙。 〔文意註解〕「跟隨那以色列人進亭子裡去,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亭子』指供休息的帳棚;『由腹中刺透』將兩人一起刺死。 「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瘟疫』是耶和華的刀(參代上二十一12),神藉瘟疫懲罰以色列人;『就止息了』意指非尼哈的舉動,平息了神的忿怒。 〔話中之光〕(一)非尼哈的忠心行為,目的是神的榮耀和以色列人的好處。那時是危急時刻,他覺得要最強硬的行動,不容他優柔寡斷。在神百姓歷史中,多次人的寡斷,成為對神的不忠。信徒必須分辨這些時刻。非尼哈的果斷行動救了全會眾,叫耶和華在百姓中得著榮耀,並全面粉碎仇敵的惡計。 (二)現在的教會,很多在信仰上妥協,以混合為愛心,不分別為聖。非尼哈的行動,贖了以色列人全族的罪,使神不再懲罰他們。 (三)「瘟疫」乃是「耶和華的刀」(代上二十一12),為著懲治悖逆的子民。當教會中有人與神的義怒表同情,阻止墮落敗壞,瘟疫自然就會止息。 【民二十五9】「那時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 〔呂振中譯〕「那時因疫症而死的、有二萬四千人。」 〔原文字義〕「瘟疫」疫病,傳染病。 〔文意註解〕「那時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二萬四千人』林前十8說一天倒斃了二萬三千人,相差一千人,大概是指:(1)加上審判官處死的(參5節)有一千人;(2)或者,第二天以後因這次瘟疫而死的另有一千人。 【民二十五10】「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神稱讚非尼哈忌邪之心(參11~13節)。 【民二十五11】「“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 〔呂振中譯〕「『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烈怒轉消,因他在他們中間以忌愛熱情愛我,使我因妒愛熱情不把以色列人滅盡。」 〔原文字義〕「所發的怒」列怒,熱氣;「消了(原文雙同字)」返回,轉回;「忌邪(首字)」嫉妒,發熱心;「心」(原文無此字);「忌邪(次字)」狂熱,妒忌;「除滅」消滅,消失。 〔文意註解〕「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 請參閱8節註解。 「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我的忌邪』指神妒忌祂的子民轉去敬拜偶像假神。 〔話中之光〕(一)人的心一偏於邪,心思就只有自己而沒有神,這是最惹動神忌邪之心的。神看到有人以他的忌邪為心,神公義的性情得了滿足,她的怒氣也就止住了。神樂意向人顯明豐盛的恩慈,但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就是祂的公義不能受損傷,只要祂公義的要求得到滿足,祂的恩慈定然向人湧流。 (二)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會「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參腓二5),一定會「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參腓一8)。因此,我們也要以神的忌邪為心。「與罪惡相爭」,我們要「抵擋到流血的地步」(參來十二4)。 【民二十五12】「因此,你要說:‘我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 〔呂振中譯〕「故此你要說:”看哪,我將我和平之約給他,」 〔原文字義〕「平安」完全,健全,和平;「賜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因此,你要說:我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平安的約』指神應許非尼哈和他的子孫永遠繼承大祭司的職分(參13節),為神的百姓獻祭贖罪,平息神的忿怒,使神與人和睦相安。 〔話中之光〕(一)將賜給祭司職務之約,稱之為「平安的約」。在新約中,神僕也應擁有使神與人和好的義務。保羅說:「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五18)。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民二十五13】「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因他為神有忌邪的心,為以色列人贖罪。’”」 〔呂振中譯〕「要做他和他以後的苗裔永遠擔當祭司職任的約,因為他對他的神有妒愛熱情,並且為以色列人除罪。”』」 〔原文字義〕「祭司職任」祭司職分;「約」契約,結盟;「忌邪」嫉妒,發熱心;「心」(原文無此字);「贖罪」遮蓋,平息。 〔文意註解〕「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永遠當祭司職任』意指大祭司的職任將歸給非尼哈和他的子孫;這個約後來除了一度短暫由以利父子接任外,後來轉回到非尼哈的後裔,一直到主耶穌降生(參撒上一9;王上二27;代上六4~8,24~38),祂才是真正永遠的大祭司(參來七20,24)。 「因他為神有忌邪的心,為以色列人贖罪」:『有忌邪的心』意指對敬拜偶像假神深惡痛絕。 【民二十五14】「那與米甸女人一同被殺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一個宗族的首領。」 〔呂振中譯〕「那被擊殺的以色列人、就是那和米甸女人一同被擊殺的、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人之中一個父系家屬的首領。」 〔原文字義〕「心利」我的音樂;「撒路」有重量的;「西緬」聽從。 〔文意註解〕「那與米甸女人一同被殺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一個宗族的首領」:『一個宗族的首領』由他的身分可知:(1)證明非尼哈為神有忌邪的心(參13節);(2)說明西緬支派受首領誤導之害極深,以致兩次數點人數相差很多,從五萬九千三百人,減少到二萬二千二百人(參二13;二十六14),可見此次因瘟疫被殺的人中(參9節),可能大部分屬西緬支派的人。 〔靈意註解〕「那與米甸女人一同被殺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一個宗族的首領」:表徵領袖人物往往帶頭失敗。 【民二十五15】「那被殺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蘇珥的女兒;這蘇珥是米甸一個宗族的首領。」 〔呂振中譯〕「那個被擊殺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蘇珥的女兒;這蘇珥是米甸那裏一個父系家屬的族長。」 〔原文字義〕「哥斯比」虛假的;「蘇珥」磐石。 〔文意註解〕「那被殺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蘇珥的女兒;這蘇珥是米甸一個宗族的首領」:『蘇珥是米甸一個宗族的首領』蘇珥是米甸五王中的一位(參三十一8),由此可見那女人的身分尊貴。 【民二十五16】「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告訴摩西說:」 〔文意註解〕「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神命令擊殺米甸人(參17~18節)。 【民二十五17】「“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 〔呂振中譯〕「『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 〔原文字義〕「擾害」綁住,繫住,使陷困境。 〔文意註解〕「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擾害』意指不可再跟他們友好相處,阻止他們繼續引誘以色列人;『擊殺』意指斷絕引誘的根源。 〔靈意註解〕「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17~18節):表徵要設法阻止引誘的源頭,應用在新約的信徒身上,不是擊殺對方,而是將自己和肉體的邪情私慾釘在十字架上(參加五24)。 〔話中之光〕(一)神知道那些人是敵擋神的,也知道他們踐踏屬神的人,祂要為祂的子民伸冤,祂要出頭去對付敵擋神的人。神不是要神的子民去報復,而是要把撒但的工具撤除,好讓神的子民在地上去完成祂的計畫。 【民二十五18】「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在毗珥的事上和他們的姐妹、米甸首領的女兒哥斯比的事上,用這詭計誘惑了你們;這哥斯比,當瘟疫流行的日子,因毗珥的事被殺了。”」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在毘珥的事情上、和他們的姊妹、米甸首領的女兒哥斯比的事情上、用詭計騙了你們:這哥斯比是當疫症流行的日子、因毘珥的事而被擊殺的。』」 〔原文字義〕「詭計」狡猾,手段;「擾害」綁住,繫住,使陷困境;「毗珥」裂縫。 〔文意註解〕「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在毗珥的事上和他們的姐妹、米甸首領的女兒哥斯比的事上,用這詭計誘惑了你們」:『用詭計擾害…用這詭計誘惑』出自巴蘭的教訓,他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參啟二14);『毗珥的事』指引誘以色列人與巴力毗珥連合,導致神用瘟疫殺死二萬多以色列人(參3,9節)。 「這哥斯比,當瘟疫流行的日子,因毗珥的事被殺了」:請參閱7~8,15節。 叁、靈訓要義 【什亭事件的屬靈教訓】 一、什亭事件及其前因後果(1~5,9節): 1.「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1節):『行起淫亂』表徵屬靈的淫亂;表面是經不起肉體情慾的引誘,實際上其背後有巴蘭的計謀(參民三十一16)。 2.「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他們的祭物,跪拜他們的神」(2節):跪拜偶像假神就是犯了屬靈的淫亂。 3.「以色列人與巴力毗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3節):忌邪的神不能忍受祂的子民與偶像假神連合。 4.「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著日頭懸掛,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4節):表示百姓的官長沒有盡責,所以當受懲罰。 5.「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毗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5節):先將拜偶像假神的人處死。 6.「那時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9節):神用瘟疫攻擊拜偶像假神的人。 二、非尼哈為神大發熱心(6~8,10~13節): 1.「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正在會幕門前哭泣的時候,誰知,有以色列中的一個人,當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裡去」(6節):面對神的懲治,有人悲傷,但有人仍不以為意,公然淫行。 2.「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跟隨那以色列人進亭子裡去,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7~8節):非尼哈奮起為神執行審判。 3.「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8,11節):非尼哈以神的忌邪為心,止息神的怒氣。 4.「我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12~13節):非尼哈獲得神特殊的獎賞。 三、神命消除根源(14~18節): 1.「那與米甸女人一同被殺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一個宗族的首領」(14節):表徵領袖人物往往帶頭失敗。 2.「那被殺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蘇珥的女兒;這蘇珥是米甸一個宗族的首領」(15節):表徵外邦人的上流人物也被魔鬼所利用。 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擾害米甸人,擊殺他們;因為他們用詭計擾害你們」(16~18節):表徵要設法阻止引誘的源頭,應用在新約的信徒身上,不是擊殺對方,而是將自己和肉體的邪情私慾釘在十字架上(參加五24)。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