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三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兩支派半人得約旦河東之地為業】 一、二支派人求河東雅謝地和基列地(1~5節) 二、摩西警戒勿重犯加低斯巴尼亞的過錯(6~15節) 三、二支派人誓願帶兵器過河打仗(16~27節) 四、摩西分配河東之地給二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28~42節) 貳、逐節詳解 【民三十二1】「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 〔呂振中譯〕「如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又多又極盛;他們看雅謝地和基列地,見那地方是可牧放牲畜的地方。」 〔原文字義〕「流便」看哪一個兒子;「迦得」軍隊;「極其(原文雙字)」非常地,極度地(首字);大量的,眾多的(次字);「眾多」很多,許多;「雅謝」受幫助的;「基列」多岩之地。 〔文意註解〕「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他們同屬第二隊,安營在會幕的南邊,方便彼此商量;『牲畜極其眾多』這是照各支派所擁有的牲畜,比例上較其他支派為多,聖經沒有說明其原因,僅提到現況。 「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雅謝地』指從亞摩利王西宏奪得之地(參33節;二十一32);『基列地』廣義泛指約但河東以色列人所佔領之地(參申三十四1),狹義僅指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區在內;『可牧放牲畜之地』指這一帶地區雨水豐足,土地肥沃,適宜放牧。 〔靈意註解〕「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牲畜』表徵身外之物。 「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可牧放牲畜之地』表徵適合經營身外之物的環境。 〔話中之光〕(一)神要求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3~14),但我們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以致失去了神本來要賜給我們的獎賞。艾米•卡米克爾(Amy Carmichael)有一句名言:「神對我有特別的旨意,在我完成使命之前,我不會停下來顧影自憐,也不會摘取世俗的花朵。」這句話,應該成為所有基督徒的心聲! 【民三十二2】「就來見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會眾的首領,說:」 〔呂振中譯〕「迦得子孫和如便子孫就來,對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跟會眾的首領們說:」 〔原文字義〕「摩西」被拉的;「以利亞撒」神已幫助。 〔文意註解〕「就來見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會眾的首領,說」:『祭司以利亞撒』接續他的父親亞倫作大祭司,是以色列人的宗教最高領袖;『會眾的首領』指十二支派的首領(參一16),可能包括七十長老(參十一16),合起來是以色列人的政治和軍事領袖。 【民三十二3】「“亞大錄、底本、雅謝、寧拉、希實本、以利亞利、示班、尼波、比穩,」 〔呂振中譯〕「『亞大錄、底本、雅謝、寧拉、希實本、以利亞利、示班、尼波、比穩、」 〔原文字義〕「亞大錄」王冠;「底本」荒廢的;「雅謝」受幫助的;「寧拉」清澈,純粹;「希實本」堡壘;「以利亞利」神升起;「示班」香氣;「尼波」先知;「比穩」存在於內心中的。 〔文意註解〕「亞大錄、底本、雅謝、寧拉」:這四個城邑暫時由迦得支派佔居;寧拉又名伯寧拉(參34~36節)。 「希實本、以利亞利、示班、尼波、比穩」:這五個城邑暫時由流便支派佔居;示班又名西比瑪,比穩又名巴力免(參37~38節)。 【民三十二4】「就是耶和華在以色列會眾前面所攻取之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僕人也有牲畜”;」 〔呂振中譯〕「是永恆主在以色列會眾面前所攻取之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僕人也有牲畜。』」 〔原文字義〕「攻取」擊打,殺害。 〔文意註解〕「就是耶和華在以色列會眾前面所攻取之地」:形容敵人聞風喪膽,幾乎未經交戰,便棄械就擒(參三十一49註解)。 「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僕人也有牲畜」:請參閱1節註解。 【民三十二5】「又說:“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呂振中譯〕「他們說:『我們若在你面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你僕人為業產;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原文字義〕「蒙恩(原文雙字)」找到,發現(首字);恩寵,恩惠(次字);「為業」擁有物,財產。 〔文意註解〕「又說: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這地』指約但河東岸之地;『給我們為業』指讓我們在這地定居。 「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這話太過自私,所以引來摩西的責難(參6節)。 〔靈意註解〕「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不要…過約但河』表徵不以追求進入神的國度為人生的目標。 〔話中之光〕(一)「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尤其向不確定的未來前進,倒不如居住在現實的安逸中,這就是人的本性。可是以色列的將來並不是不確定的,那些有信心的人,確實地看見了榮耀的異象。所以,這兩個支派的要求是自動放棄更高層次的盼望的行為,也是在苦難面前軟弱的行為。今天信徒也必須越過橫在面前的高牆,才能過真正平安的生活,維護永遠的真理。 (二)他們的這種要求是不顧神的旨意,只顧自己的利己主義行為。放棄弟兄之間的愛和對神的奉獻,只顧自己安逸的行為不符合神的旨意(參太十37)。當人為神放下自己的一切時,才能得得更豐富(參太十39;十六24~27;十九29)。 (三)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發現:(1)在為神的榮耀聚集在一起的群體中,個人主義會破壞團結;(2)追求肉體的欲望必結出破壞屬靈生命的果子。 (四)神是何等的樂意看到祂的應許完全的作成在人的身上,但是人自從墮落了以後,他們的心思只顧自己,因此也就只看眼前的事物,而不留心神永遠的祝福。人在屬靈的事上的短視,結果是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難處,阻礙了神的應許在地上成全。 (五)神所應許的產業的內容,實質上是神把祂自己賞賜給人,若是以享受一點點對神的經歷去代替得著神的自己,那是十分愚昧的事,因為是以恩典去代替賜恩的主,恩典雖是好,但總不能與賜恩的主相比。揀選恩典或是揀選賜恩的主,長久以來就是神的子民的嚴肅考驗。 【民三十二6】「摩西對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說:“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嗎?」 〔呂振中譯〕「摩西對迦得子孫和如便子孫說:『難道你們的族弟兄去爭戰,你們竟坐在這裏麼?」 〔原文字義〕「打仗」戰爭,戰役;「坐在」居住,留下。 〔文意註解〕「摩西對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說: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去打仗』指過河佔領迦南地,必須用武力奪取。 「你們竟坐在這裡嗎?」:指你們安居在這地,對其他的眾支派說得過去嗎? 〔靈意註解〕「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嗎?」:屬靈的爭戰必須和弟兄同心合意、彼此配搭。 〔話中之光〕(一)在教會中,神同樣問我們每一個信徒:「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服事,你們竟坐在這裡嗎?」在教會中坐享其成,讓別人教導你的孩子,讓別人整潔會所,讓別人準備愛筵,這是應該的嗎? 【民三十二7】「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 〔呂振中譯〕「你們為甚麼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得永恆主所賜給他們的地呢?」 〔原文字義〕「灰心喪膽(原文三字)」妨礙,抑制,挫敗(首、次雙同字);心,情緒(第三字)。 〔文意註解〕「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灰心喪膽』意指這種不公現象,會叫在前方打仗的弟兄們氣餒。 「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摩西責備他們不思過河奪地的心態。 〔靈意註解〕「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退後的信徒會影響全教會的士氣。 〔話中之光〕(一)任何弟兄姊妹消極的態度,總會影響別人的心緒,嚴重的甚至會灰心喪膽。請記得,我們並不是單獨奔跑天路,我們乃是和眾人一同奔跑,因此總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民三十二8】「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先祖去窺探那地,他們也是這樣行。」 〔呂振中譯〕「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的先祖去看那地,他們也這樣行。」 〔原文字義〕「加低斯巴尼亞」神聖的;「窺探」察看,觀察。 〔文意註解〕「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先祖去窺探那地」:『加低斯巴尼亞』指巴蘭曠野的加低斯,摩西從那裡打發十二探子(參十三26);『窺探那地』指探查迦南地。 「他們也是這樣行」:『他們』指包括迦得和流便兩支派已死的首領;『這樣行』指不想過河的心態。 【民三十二9】「他們上以實各谷,去窺探那地回來的時候,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 〔呂振中譯〕「他們上去、到以實各谿谷、去看那地,便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去得永恆主所賜給他們的地。」 〔原文字義〕「以實各」串束;「灰心喪膽(原文雙字)」妨礙,抑制,挫敗(首字);心,情緒((次字)。 〔文意註解〕「他們上以實各谷,去窺探那地回來的時候」:『以實各谷』希伯崙附近的山谷,盛產果實(參十三23);『回來的時候』指回來報告窺探的結果之時。 「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指其中十個探子報惡信(參十三32~33),導致全會眾哭號,寧願死在曠野,也不想進入迦南地(參十四1~3)。 【民三十二10】「當日,耶和華的怒氣發作,就起誓說:」 〔呂振中譯〕「當那一天永恆主發了怒,就起誓說:」 〔原文字義〕「怒氣」怒氣,鼻孔;「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 〔文意註解〕「當日,耶和華的怒氣發作,就起誓說」:『當日』指三十八年前十個探子報惡信的那日;『起誓說』請參閱十四28。 【民三十二11】「‘凡從埃及上來、二十歲以外的人斷不得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 〔呂振中譯〕「”凡由埃及上來、從二十歲和以上的人、斷不得以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的土地,因為他們滿心滿懷地跟從永恆主。”」 〔原文字義〕「專心」充滿,完全;「跟從」在…之後。 〔文意註解〕「凡從埃及上來、二十歲以外的人斷不得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請參閱十四29~30。 「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請參閱12節『專心跟從我』註解。 〔話中之光〕(一) 【民三十二12】「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可以看見,因為他們專心跟從我。’」 〔呂振中譯〕「惟獨基尼洗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可以看見,因為他們滿心滿懷地跟從我。』」 〔原文字義〕「基尼洗」巢被灑;「耶孚尼」他將被面對;「迦勒」有才能的,勇敢,全心的;「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專心」充滿,完全;「跟從」在…之後。 〔文意註解〕「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可以看見」:『迦勒和…約書亞』他們兩人抱持與十個探子相反的態度,鼓勵以色列人信靠神;『可以看見』意指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地。 「因為他們專心跟從我」:『專心跟從我』字面的意思是『完全跟在我後面』,意指一心一意跟從神,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 〔話中之光〕(一)「專心跟從主」是迦勒和約書亞進入基督豐滿,得力的秘訣。「專心跟從主」的屬靈意義,即望斷以及於耶穌。「專心」說明專一、不轉移目標。迦勒「另有一個靈」,纔能進入基督的豐滿。「另有一個靈」就是:不看艱難、不看自己、專心跟從主。一個要進入基督豐滿的人,非但不可看艱難,不看自己,同時更要一直專心跟從主。 (二)迦勒和約書亞與其他以色列人不同的,是他們另有一個心志,要專一跟從神,他們從起初有一個心志,認定了神,揀選了神,決定跟從神的引導,遵行神的命令,要得到神的應許,這就是他們與別人的分別。人都有自己的心志,有人要得今生的名利快樂,地位,幸福,有人要跟從什麼人。但是怎能比神呢?有那一條路比跟從神更好呢?有什麼快樂,利益,能比得上天上更美家鄉和永遠無窮的福氣呢? (三)我們的心究竟在那裡,我們的志向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不是認定神,專一的跟從祂,以祂為唯一的目標,絕不容別的事物分心,引錯路,奪去愛,怕受苦,神是絕不虧負跟從祂的人。 (四)以色列人的不信,使他們失去了承受應許的資格。約書亞和迦勒所以能承受應許,乃是因著他們信。信心實實在在是蒙神悅納的唯一途徑,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人作得越多,就越得神的喜悅,這是人看重人所作的結果,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到目前為止,約書亞和迦勒並沒有作過甚麼,他們只是信神所說的,就因著這個信心,神把他們留在應許裡。承受應許不是接受救恩的問題,而是進入神的豐富的問題,但都同是信的結果。 (五)人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也容易接受人的潮流,特別在感覺上覺得孤立的景況中,非常的容易失去原來的正確立場,而隨從了人潮的傾向。在百姓要回轉埃及的聲浪中,迦勒獨排眾議,堅持要走向神的應許,相信神會掃除—切人眼中的難處,完成祂既定的旨意。這就是專一的跟從神,也是蒙神紀念的要訣。 【民三十二13】「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使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等到在耶和華眼前行惡的那一代人都消滅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向以色列人發怒,就使他們在曠野流離四十年,等到在永恆主眼前行壞事的那一代人都滅盡了。」 〔原文字義〕「怒氣」怒氣,鼻孔;「發作」怒火中燒,被激怒;「飄流」蹣跚移動,拋來拋去;「消滅」終結,耗盡。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使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四十年』是一個概數,包括出埃及以後的前兩年(參申一3),實際上在轉向之後約有三十八年(參申二14)。 「等到在耶和華眼前行惡的那一代人都消滅了」:『行惡的那一代人』指二十歲以上沒有專心跟從神的人(參11節)。 【民三十二14】「誰知,你們起來接續先祖,增添罪人的數目,使耶和華向以色列大發烈怒。」 〔呂振中譯〕「如今你看,你們倒起來接替你們的先祖,成了罪人的族類,使永恆主向以色列更加發烈怒!」 〔原文字義〕「接續」(原文無此字);「增添」增加,一窩;「大發」收集,追上;「烈怒(原文雙字)」忿怒,中燒(首字);怒氣,鼻孔(次字)。 〔文意註解〕「誰知,你們起來接續先祖,增添罪人的數目,使耶和華向以色列大發烈怒」:『接續先祖』指上一代的人都死光了,下一代的人卻未曾改變;『增添罪人的數目』指惹動神忿怒的人數不減反增。 【民三十二15】「你們若退後不跟從祂,祂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你們使這眾民滅亡。”」 〔呂振中譯〕「你們若轉離、不跟從他,他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那你們就把這人民都毀滅了。』」 〔原文字義〕「退後」返回,轉回;「撇在」遺棄,離開;「滅亡」毀滅,敗壞。 〔文意註解〕「們若退後不跟從祂,祂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你們使這眾民滅亡」:『退後不跟從』指留在約但河東,不進迦南地;『撇在曠野』指再轉回去在曠野中飄流(參13節);『使這眾民滅亡』指其結果會令以色列人滅族。 【民三十二16】「兩支派的人挨近摩西,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 〔呂振中譯〕「兩支派的人就湊上前去、挨近摩西,對他說:『我們要在這裏給我們的牲畜壘圈,給我們的婦女孩子造城。」 〔原文字義〕「挨近」接近,靠近;「壘圈(原文三字)」建造,建立(首字);墻,欄(次字);群畜(第三字)。 〔文意註解〕「兩支派的人挨近摩西,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壘圈』指用田間的石頭壘起石牆,是沒有頂棚的,用以夜間保護牲畜,並防止牲畜走失;『造城』指修復團聚的民房,和其周圍的防禦工事(參17節)。 【民三十二17】「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但我們的婦人孩子,因這地居民的緣故,要住在堅固的城內。」 〔呂振中譯〕「我們自己呢、卻要武裝起來,在以色列人前面進軍,直到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而我們的婦女小孩卻要因這地居民的緣故住在堡壘城內。」 〔原文字義〕「領到」帶進,被安置;「堅固」堡壘,要塞。 〔文意註解〕「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我們自己』指20歲以上的男丁;『前頭』指先鋒(參書四12~13)。 「但我們的婦人孩子,因這地居民的緣故,要住在堅固的城內」:『這地居民』指四周那些充滿敵意的異族人。 【民三十二18】「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 〔呂振中譯〕「非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我們是不回家的。」 〔原文字義〕「承受」得到,取得產業;「產業」基業,地業。 〔文意註解〕「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意指等到戰爭結束才回來。 【民三十二19】「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 〔呂振中譯〕「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西邊再去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落到我們身上、是在東面、約但河這邊。』」 〔原文字義〕「坐落」帶進,被安置。 〔文意註解〕「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意指放棄在迦南地的財產權,明白違背神應許的話。 〔話中之光〕(一)看得見的好不一定是神的應許,神的應許也不一定叫人得著眼前的滿足,人常常在這一件事上迷失,古今都是一樣。河東之地再好也不是神的應許,雖然流便和迦得支派至終還是留在河東地,但他們實在不是活在神所命定的應許中,他們所得到的只能說是神的允許。神的允許就不是神的最好。 (二)以人的肉眼自認為好的,在神看來並不一定是好,羅得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二兄弟分產都要看為好的奪去甚至不擇手段爭取,殊不知若沒有神的意思,不合乎信仰,違背道德的最後是腐敗滅亡,流便與迦得二支派雖然自己選擇好的地方,並沒有好結果!因為約但河東四圍都是頑強的鄰國交戰之時那地當為戰場,而流便與迦得的子孫永受兵刀之苦! (三)基督徒不應該太著重自我的名利,而侵害他人的利益,更不可一味致力事業過於教會,或羡慕好的機會不上顧帝國的事情,如此終必受神譴責,流便迦得羅得他們以自己肉眼看為好的,結果並不好,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卻貽害子孫無窮! 【民三十二20】「摩西對他們說:“你們若這樣行,在耶和華面前帶著兵器出去打仗,」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對他們說:『你們若這樣行,若在永恆主面前武裝起來、去爭戰,」 〔原文字義〕「打仗」戰爭,戰役。 〔文意註解〕「摩西對他們說:你們若這樣行,在耶和華面前帶著兵器出去打仗」:摩西的回話顯然沒有先求問神;『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被認為是他們的戰神,為以色列人開路(參二十一14;書四5,11~13;六8~9;士五23)。 【民三十二21】「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但河,等祂趕出祂的仇敵,」 〔呂振中譯〕「那你們所有武裝的人、就都要在永恆主面前過約但河,等到他把他的仇敵都從他面前趕上去了,」 〔原文字義〕「趕出」佔有,繼承。 〔文意註解〕「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但河,等祂趕出祂的仇敵」:『祂的仇敵』指迦南人。 【民三十二22】「那地被耶和華制伏了,然後你們可以回來,向耶和華和以色列才為無罪,這地也必在耶和華面前歸你們為業。」 〔呂振中譯〕「而那地都在永恆主面前被征服了,然後你們纔可以回來,向永恆主和以色列卸下責任,那麼這地就可以在永恆主面前歸你們為業產。」 〔原文字義〕「制伏」制服,使受奴役;「無罪」免除處罰,無辜的。 〔文意註解〕「那地被耶和華制伏了,然後你們可以回來」:『制伏』指整塊地受以色列的轄管和支配。 「向耶和華和以色列才為無罪,這地也必在耶和華面前歸你們為業」:『才為無罪』指不被追究。 【民三十二23】「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 〔呂振中譯〕「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是犯罪得罪了永恆主;你們總要認清你們的罪罰,罪罰是會把你們找出來的。」 〔原文字義〕「得罪」犯罪,錯過目標;「追上」找到,到達。 〔文意註解〕「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 〔話中之光〕(一)「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這句話,英文聖經翻譯得更清楚,如下:「要確實知道你的罪,必將你找著!」還有人用中國的成語,翻譯這句聖經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保羅說道:「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神對於世界定了這樣的原則律例,是不能更改的。 (二)「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如果他們不按自己所說的去行,他們自己的話必成為他們的束縛,他們也必受到神的報應。人在神面前所起的誓,與自己的意志無關,是必須要執行的。如果不這樣,就免不了神的懲罰。 (三)人若得罪了神,認罪是必須的。一個罪若不認,這個罪要終身跟著你。罪不是老坐著的,不是離你老遠的,罪是追上你的,跟著你的。 (四)征服迦南的戰爭,不是按人的意志可打可不打的戰爭,是必須要打的。神的命令就是這樣,不管人的意志如何、環境是否逆順,都要必須絕對地遵行。神的祝福與咒詛取決於人是否順服神的命令(參創二十六4~5)。 (五)罪好似野人的追趕,在後面緊跟著,鍥而不捨。約瑟的兄弟們將他扔在坑裡,結果他們也被關在監獄中。大衛王犯姦淫與謀殺的罪,結果押沙龍使他遭受這些威脅。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的木頭上,結果耶路撒冷重建時,連建築用的木材都發生短缺的情況。 (六)罪好似獵犬一般追蹤而來,一直追到基督面前。若不是基督的義與血,罪的刑罰是無可逃避的。如果你信靠基督,主就擋在前面,罪就無法追究你的罪,也不能施以刑罰。主的血可向天地見證,除去罪惡的蹤跡。 【民三十二24】「如今你們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為你們的婦人孩子造城,為你們的羊群壘圈。” 」 〔呂振中譯〕「如今你們只管照你們口中所說出的話去行,給你們的婦女小孩造城,給你們的羊群壘圈。』」 〔原文字義〕「造」建造,建立;「壘圈」墻,欄。 〔文意註解〕「如今你們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為你們的婦人孩子造城,為你們的羊群壘圈」:意指按照你們口中所應許的話(參16~17節)去作吧。 【民三十二25】「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對摩西說:“僕人要照我主所吩咐的去行。」 〔呂振中譯〕「迦得子孫和如便子孫對摩西說:『你僕人要照我主所吩咐的去行。」 〔原文字義〕「吩咐」命令,指示。 〔文意註解〕「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對摩西說:僕人要照我主所吩咐的去行」:『照我主所吩咐的』其實是他們自己的話(參16~17節),這種說法是東方人的典型語氣。 【民三十二26】「我們的妻子、孩子、羊群,和所有的牲畜都要留在基列的各城。」 〔呂振中譯〕「我們的小孩和妻子、我們的畜群和所有的牲口都要留在基列的城市裏;」 〔原文字義〕「基列」多岩之地。 〔文意註解〕「我們的妻子、孩子、羊群,和所有的牲畜都要留在基列的各城」:『基列』指廣義的基列,泛指約但河東以色列人所佔領之地(參1節註解;申三十四1)。 【民三十二27】「但你的僕人,凡帶兵器的,都要照我主所說的話,在耶和華面前過去打仗。”」 〔呂振中譯〕「至於你僕人、凡武裝好了準備打仗的、都要照我主所說的、在永恆主面前過去爭戰。』」 〔原文字義〕「過去」經過,通過。 〔文意註解〕「但你的僕人,凡帶兵器的,都要照我主所說的話,在耶和華面前過去打仗」:『凡帶兵器的』指二十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人;但事實上,兩個支派加上瑪拿西半個支派的戰士總數超過十一萬人(參二十六7,18,34),而過約但河的總人數僅約有四萬人(參書四13)。 【民三十二28】「於是,摩西為他們囑咐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眾支派的族長,說:」 〔呂振中譯〕「摩西就為了他們而吩咐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跟以色列人支派父系家屬的首領,」 〔原文字義〕「囑咐」命令,指示。 〔文意註解〕「於是,摩西為他們囑咐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眾支派的族長,說」:意指摩西向以色列人的政教和軍事領袖交代他的判定。 【民三十二29】「“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凡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去打仗的,若與你們一同過約但河,那地被你們制伏了,你們就要把基列地給他們為業。」 〔呂振中譯〕「說:『迦得子孫和如便子孫若和你們一同過約但可,各人武裝好好,在永恆主面前去爭戰,而那地又在你們面前被征服了,那麼你們就要把基列地給他們做業產。」 〔原文字義〕「制伏」制服,使受奴役。 〔文意註解〕「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凡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去打仗的,若與你們一同過約但河」:這是指條件,倘若履行了這個條件。 「那地被你們制伏了,你們就要把基列地給他們為業」:這是指應許,一旦對方滿足了要求,便須照應許執行。 【民三十二30】「倘若他們不帶兵器和你們一同過去,就要在迦南地你們中間得產業。”」 〔呂振中譯〕「倘若他們不武裝好好、和你們一同過去,他們就要在迦南地你們中間置業產。』」 〔原文字義〕「迦南」低地;「中間」當中。 〔文意註解〕「倘若他們不帶兵器和你們一同過去」:意指倘若違背他們所做的承諾。 「就要在迦南地你們中間得產業」:意指他們便須全部定居在迦南地。 【民三十二31】「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回答說:“耶和華怎樣吩咐僕人,僕人就怎樣行。」 〔呂振中譯〕「迦得子孫和如便子孫回答說:『永恆主怎樣吩咐你僕人,你僕人就怎樣行好啦。」 〔原文字義〕「吩咐」說話,講論。 〔文意註解〕「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回答說:耶和華怎樣吩咐僕人,僕人就怎樣行」:意指願意一一遵行摩西所吩咐的話。 【民三十二32】「我們要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過去,進入迦南地,只是約但河這邊、我們所得為業之地仍歸我們。”」 〔呂振中譯〕「我們、我們人要武裝好好、在永恆主面前過去、到迦南地,只是約但河東邊、我們所承受為業產之地、仍然要歸我們。』」 〔原文字義〕「這邊」對面,彼方。 〔文意註解〕「我們要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過去,進入迦南地」:『在耶和華面前過去』意指擔任開路先鋒。 「只是約但河這邊、我們所得為業之地仍歸我們」:意指請把約但河東岸之地分配給我們。 〔話中之光〕(一)兩個支派的人安頓好家人和財物在基列地,便準備與以色列的弟兄們渡河去作戰。他們像是為著神的應許去爭戰,他們在爭戰中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但是卻不享用神的應許。從表面上來看,他們有著崇高的品格,因為他們是為弟兄去爭戰,然而在實質上他們是為自己,是要滿足自己的欲望。 (二)神讓人經歷爭戰,或是經過重大的急難,目的是要讓人在經歷神當中脫離自己,好進入祂榮耀的豐富。人若在爭戰中得不著神,在爭戰中所忍受的就是白受苦。不少人是活在這種白受苦的光景中,這不是神的心意,神不要人經過艱苦而得不著祂,但人要堅持己見,他們也只好留在白白受苦當中。 (三)他們明知道神的應許之地是在河的那邊,但他們所要的是河的這邊。他們有一定的知識,知道神是他們的神,也知道神帶領他們的目的是進迦南,還知道一些神作工的法則,他們有許多屬靈的知道,但是卻缺乏對神的愛慕,所以才造成不重視神的應許的結果。 (四)知識若不能使人更多的受吸引到神的光中,知識就失去它應有的功用,甚至還會引起相反的作用,使人離開神更遠。我們需要有真知識,但更需要有愛慕神自己的心,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享用神。 【民三十二33】「摩西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連那地和周圍的城邑,都給了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並約瑟的兒子瑪拿西半個支派。」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那地、和屬那地的城市、在境界裏、連四圍之地的城市、都給了他們,就是給了迦得子孫、如便子孫、和約瑟子孫瑪拿西半個族派。」 〔原文字義〕「亞摩利」山中居民;「西宏」勇士;「巴珊」多結果實的;「噩」長頸的;「約瑟」耶和華已增添;「瑪拿西」導致遺忘。 〔文意註解〕「摩西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連那地和周圍的城邑」:『西宏的國』在南邊(參二十一24~25);『噩的國』在北邊(參二十一33~35)。 「都給了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並約瑟的兒子瑪拿西半個支派」:尚未正式劃定地區,後來由約書亞給流便支派分配在最南邊,迦得支派在中間,瑪拿西半個支派在最北邊。 〔靈意註解〕「摩西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連那地和周圍的城邑,都給了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並約瑟的兒子瑪拿西半個支派」:那二支派半的人表徵半路基督徒,又想屬天又要屬地。 〔話中之光〕(一)二支派半所得之地,與其餘九支派半相埒。但是,這地雖大雖好,究是何等的危險(參王下十33;代上五26)!在神旨之外,在世界之中,並無安息阿! 【民三十二34】「迦得子孫建造底本、亞他錄、亞羅珥、」 〔呂振中譯〕「迦得子孫就修建了底本、亞他錄、亞羅珥、」 〔原文字義〕「底本」荒廢的;「亞他錄」王冠;「亞羅珥」毀滅。 〔文意註解〕「迦得子孫建造底本、亞他錄、亞羅珥」:『建造』不是新建,而是修建;『底本、亞他錄』請參閱3節;『亞羅珥』位於亞嫩河旁,底本以南。 【民三十二35】「亞他錄朔反、雅謝、約比哈、」 〔呂振中譯〕「亞他錄朔反、雅謝、約比哈、」 〔原文字義〕「亞他錄朔反」他們強奪的王冠;「雅謝」受幫助的;「約比哈」高聳的。 〔文意註解〕「亞他錄朔反、雅謝、約比哈」:『亞他錄朔反』確實地點不詳;『雅謝、約比哈』彼此相近。 【民三十二36】「伯甯拉、伯哈蘭,都是堅固城。他們又壘羊圈。」 〔呂振中譯〕「伯寧拉、伯哈蘭、這些堡壘城和羊壘圈。」 〔原文字義〕「伯甯拉」豹之家;「伯哈蘭」他們山丘的家,歡呼者之家。 〔文意註解〕「伯甯拉、伯哈蘭,都是堅固城。他們又壘羊圈」:『伯甯拉、伯哈蘭』這兩個城邑位於摩押平原。 【民三十二37】「流便子孫建造希實本、以利亞利、基列亭、」 〔呂振中譯〕「如便子孫修建了希實本、以利亞利、基列亭、」 〔原文字義〕「希實本」堡壘;「以利亞利」神升起;「基列亭」雙城。 〔文意註解〕「流便子孫建造希實本、以利亞利、基列亭」:『建造』仍指修復;『希實本』原屬亞摩利王西宏的都城;『以利亞利』靠近希實本;『基列亭』位於死海的東邊。 【民三十二38】「尼波、巴力免、西比瑪(尼波、巴力免,名字是改了的),又給他們所建造的城另起別名。」 〔呂振中譯〕「尼波、巴力免(以上的兩個名字有改了的)、西比瑪,又給他們所修建的城市另起了別名。」 〔原文字義〕「尼波」先知;「巴力免」住處之主;「西比瑪」香氣;「別名(原文雙同字)」名字。 〔文意註解〕「尼波、巴力免、西比瑪(尼波、巴力免,名字是改了的),又給他們所建造的城另起別名」:『尼波』位於摩西臨死所登的尼波山(參申三十四1)不遠處;『巴力免』又名比穩(參3節)、伯巴力免(參書十三17)、和白米恩(參耶四十八23);『西比瑪』又名示班(參3節);『名字是改了的』因為原名是異教神祇的名字,佔據之後改名。 【民三十二39】「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的子孫往基列去,占了那地,趕出那裡的亞摩利人。」 〔呂振中譯〕「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的子孫往基列去,攻取了那地,把在那裏的亞摩利人趕出。」 〔原文字義〕「瑪吉」賣出;「基列」多岩之地;「占了」捕捉,抓獲;「趕出」佔有,繼承。 〔文意註解〕「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的子孫往基列去,占了那地,趕出那裡的亞摩利人」:『基列』指狹義的基列地,雅博河以北包括巴珊地區在內。 〔靈意註解〕「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的子孫往基列去,占了那地,趕出那裡的亞摩利人」:瑪吉的子孫和猶大支派有關(參閱41節註解),表徵半剛強半軟弱的基督徒。 【民三十二40】「摩西將基列賜給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子孫就住在那裡。」 〔呂振中譯〕「摩西把基列給了瑪拿西的兒子瑪吉,瑪吉就住在那裏。」 〔文意註解〕「摩西將基列賜給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子孫就住在那裡」:『瑪吉』是瑪拿西唯一的兒子,瑪吉又僅有一個兒子基列,而基列生了六個兒子,這樣,瑪拿西的子孫共有八個家族,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六個曾孫組成(參二十六29~32),這裡是指瑪吉家族,不同於其他七個家族。 【民三十二41】「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去占了基列的村莊,就稱這些村莊為哈倭特睚珥。」 〔呂振中譯〕「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去攻取亞摩利人的帳篷村,就把這些村子叫做哈倭特睚珥。」 〔原文字義〕「睚珥」儆醒,守望;「哈倭特睚珥」儆醒者的村落,守望者的村落。 〔文意註解〕「瑪拿西的子孫睚珥去占了基列的村莊,就稱這些村莊為哈倭特睚珥」:『睚珥』是猶大支派希斯崙的兒子西割和瑪吉的女兒結婚所生的兒子,歸屬母親家族,故稱瑪拿西的子孫;『哈倭特睚珥』直譯為「睚珥的一切城邑」(參書十三30;士十4;王上四13),是一些沒有城牆的村落。 【民三十二42】「挪巴去占了基納和基納的鄉村,就按自己的名稱基納為挪巴。」 〔呂振中譯〕「挪巴去攻取基納和基納的眾廂鎮,就用自己的名字給叫做挪巴。」 〔原文字義〕「挪巴」吠叫;「基納」財產。 〔文意註解〕「挪巴去占了基納和基納的鄉村,就按自己的名稱基納為挪巴」:『挪巴』顯然是一個出名的首領,但無法推查其家世,後又從人名延伸為地名(參士八11)。 叁、靈訓要義 【求約旦河東之地為業】 一、提出要求的人和理由(1~5節): 1.「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1節):『牲畜』表徵身外之物。 2.「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1節):『可牧放牲畜之地』表徵適合經營身外之物的環境。 3.「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5節):『不要…過約但河』表徵不以追求進入神的國度為人生的目標。 二、摩西的拒絕(6~15節): 1.「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嗎?」(6節):屬靈的爭戰必須和弟兄同心合意、彼此配搭。 2.「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7節):退後的信徒會影響全教會的士氣。 3.「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先祖去窺探那地,…回來的時候,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8~9節):要記取從前失敗的教訓。 4.「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使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等到在耶和華眼前行惡的那一代人都消滅了」(13節):灰心喪膽會導致浪費一生。 5.「你們若退後不跟從祂,祂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你們使這眾民滅亡」(15節):最終會影響全教會。 三、妥協的方案(16~27節): 1.「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17~18節):願意與弟兄們一同爭戰。 2.「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19節):雖然有分於屬靈的爭戰,卻不求進入神的國度。 3.「摩西對他們說:…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但河,等祂趕出祂的仇敵」(20~21節):表徵降低要求,只要參與屬靈的爭戰。 4.「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23節):倘若食言,必會被神問罪。 5.「如今你們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為你們的婦人孩子造城,為你們的羊群壘圈」(24節):要作好出征前的準備。 四、給二支派半的人分配河東之地(28~42節): 1.「摩西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連那地和周圍的城邑,都給了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並約瑟的兒子瑪拿西半個支派」(33節):那二支派半的人表徵半路基督徒,又想屬天又要屬地。 2.「瑪拿西的兒子瑪吉,他的子孫往基列去,占了那地,趕出那裡的亞摩利人」(39節):瑪吉的子孫和猶大支派有關(參閱41節註解),表徵半剛強半軟弱的基督徒。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民數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民數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