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路得記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路得來到波阿斯的田裏】

    一、路得恰巧到波阿斯那塊田裏拾取麥穗(1~7)

    二、波阿斯厚待路得(8~16)

    三、路得晚上回去將所得交給婆婆拿俄米(17~18)

    四、拿俄米指導路得要一直在波阿斯田裏拾取麥穗(19~23)

 

貳、逐節詳解

 

【得二1「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親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是個大財主。」

   〔呂振中譯〕拿俄米有個她丈夫的親人,屬以利米勒的家族,是個大有財力的人;他的名字叫波阿斯。

    ﹝原文字義﹞「親族」相知的人,熟人;「波阿斯」在他那裏有能力,迅速,活潑,敏捷;「大財主」特別強壯、大有能力的豐富者,有地位的人,富裕的人。

    ﹝靈意註解﹞波阿斯豫表主耶穌:

          ()「親族」:豫表祂道成肉身(約一14),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二7),可親可近。

          ()「波阿斯」:形容祂是『大有能力的拯救者』(『波阿斯』原文字義)

          ()「大財主」:象徵祂有測不透的豐富,足以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

    ﹝話中之光﹞()祂親自成了血肉之體,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所以祂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1418;四15)

          ()在人不能,在祂凡事都能(太十九26);我們沒有一樣難處,是主不能解決的;我們沒有一個問題,是主不能作答的。

          ()我們的主是全有、全豐、全足的神,所以我們有任何的需要,都可以來向祂祈求。

          ()神所有的一切豐盛都在基督裏面,你我不管有甚麼難處、缺欠、需要,只要我們與祂發生正常的關係,甚麼問題就都解決了。

 

【得二2「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阿,妳只管去。』」

   〔呂振中譯〕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到田間去,我蒙誰賞臉,就在誰後邊撿麥穗。』拿俄米說:『我女兒阿,你只管去吧。』

    ﹝背景註解﹞摩西的律法給予窮人拾穗的恩情,例如:收割者不能割盡田角,不可拾取遺落的穗,也不可回田裏去取回忘記拿走的禾捆;這些是留給寄居的、孤兒或寡婦(利十九9;廿三22;申廿四19)。不過,並非所有地主都以恩慈對待那些有需要的人,因此路得才說:「我蒙誰的恩」,就在他的田裏拾取麥穗。

    ﹝靈意註解﹞拿俄米豫表聖靈,亦可指在主裏靈命較有長進的信徒;路得是尋求聖靈的帶領,和別人的印證。

   ﹝話中之光﹞()當路得向婆婆提出這樣的要求時,顯然拿俄米曾將神對窮人和寄居的有所應許和預備(參閱﹝背景註解﹞)的話告訴了她。所以路得去田間拾取麥穗,並不是自己想出來的一條活路,乃是表明她是一個明白聖經真理的人。一個基督徒的生活是從神的話開始的。凡在基督裏的人,我們一切的行動都是根據神的話,而且是根據神已經說過的話。

          ()她的裏面也必然篤定地相信神的話是為著她的,因此她就根據神這話往田間去。神的話若沒有活潑的信心與之調和,就與我們無益了(來四2)

          ()路得說:「容我......」她這話說出她是主動自願的出去,可見她的信心是活潑的,一點也不被動。

          ()神的話需要靠著恩典來接受,「我蒙誰的恩」,意即如果神憐憫的話,祂必能在環境上開一條路,讓她可以在那人的後面拾取麥穗。

          ()路得一直活在蒙恩的範圍中;一個時常享受恩典的人,無論何時一開口便叫人碰著恩典。

          ()路得在正當的事上,仍先徵求婆婆的同意,她提供我們一個屬靈的榜樣:凡事應當尋求裏面聖靈的許可與帶領。

          ()對糧食的需要是生命最基本的要求,能產生最大的力量,使我們不顧一切的往前去尋求飽足。今天主的生命在我們裏面,這生命也有個對屬靈糧食的饑渴和需要,使我們對主生命的糧食產生極深的饑渴。對此,聖靈的鼓勵是那樣安定而有能力──「只管去!」

          ()「拾取麥穗」是一種卑微且辛苦的工作,並不是常人所樂意去作的;然而基督徒卻不可只想作『大工』而輕看『小事』,人若不能作好小事,也必不能成就大工。

          ()人若要服事神,不必是藉著大事,就是在小事上(拾取麥穗),只要憑著信心,照神所量給我們的力量,也都能得神的喜悅。

          ()一個真正蒙恩的人,他的裏面必定會有一個願望:我要事奉主,我不能光接受恩典,而不來服事主。

          (十一)「拾取麥穗」是為著生命的需要,是以生命為出發點的工作;服事主的工作,應當是生命的事奉。

          (十二)我們應當照著神叫我們所遇見的境況,和祂安排我們各人所站的地位說話行事,而不可妄求妄想,以致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十二3)

          (十三)「拾取麥穗」等同『收拾碎餅碎魚』,主不願意看到我們『糟蹋』屬靈的恩典(約六12)

          (十四)「田間」也喻指聖經;新舊約共有六十六卷,即六十六塊田地,其間滿有生命的糧。

          (十五)聖經是給主作見證的;每次我們讀聖經時,要存著到主面前來的生命的態度(約五39~40),如此才能從聖經獲益。

          (十六)路得去拾取麥穗之前,先向拿俄米稟告並得到許可,這也表示我們讀神的話必須借助於聖靈,因為聖靈能引導人進入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原文)

 

【得二3「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裏。」

   〔呂振中譯〕路得就去;既已到了,便跟著收割的人在田間撿穗子;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家族的人波阿斯的一份田地。

    ﹝靈意註解﹞「波阿斯那塊田」:豫表聖經或主的教會,或其他可以獲得屬靈糧食的地方。

        「收割的人」:豫表主的工人。

        「拾取麥穗」:豫表追求屬靈的糧食與供應。

   ﹝話中之光﹞()本節的「恰巧」,連同一22的「正是」和二4的「正從」,好像是環境中的巧遇接二連三的發生在路得的身上,其實這一切的巧遇絕不是偶然的,都是神用祂手中的巧妙來引導她的(詩七十八72)!是神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一個真正有生命的基督徒,有信心跟從主的人,人生當中沒有偶然事件,都不是偶然發生的。

          ()路得是「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我們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五20),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配受我們加倍的敬重(提前五17)

          ()拾取主的恩典和靈糧,千萬不可嫌太零碎、太稀少,就輕忽而不樂意接受;我們應當存著忍耐溫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參雅一21)

 

【得二4「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

   〔呂振中譯〕那時波阿斯剛從伯利恒來,對收割的人說:『願永恆主和你們同在』;他們回答他說:『願永恆主賜福與你。』

    ﹝原文直譯﹞「看哪!波阿斯他自己從伯利恆來了...

    ﹝文意註解﹞「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根據亞蘭文,有的譯詞作:『願耶和華的話幫助你們!』此項意譯似乎特別強調:神的真理成為他們工作的力量,信心是生活的原動力。

   ﹝話中之光﹞()沒有我們的『恰巧』,就沒有法子引來主的「正從」;沒有我們的肯拾取麥穗,誠誠實實的作那微小的工作,那就不可能遇見你的主「正從伯利恆來」。

          ()從波阿斯和他僕人們的對話,可見他們真是敬畏神,並且是以神為生活和工作的中心的人。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乃是建立在「耶和華」的根基上,因此顯得非常祥和愉快。今日教會中人與人的關係,也必須以基督為基礎;切不可憑人的感情,更不應以利害為前提,如此才能在教會生活中顯出同心合意的美好光景。

          ()波阿斯向他僕人們祝福的話,表明他的來臨使他們感到神的同在。主耶穌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我們得著祂,就是得著神。

 

【得二5「波阿斯問監管收割的僕人說:『那是誰家的女子?』」

   〔呂振中譯〕波阿斯問那管理收割人的僮僕說:『那是誰家的女僕阿?』

    ﹝背景註解﹞「監管收割的僕人」:有責任管理田裏一切運作,為收割的工人提供需用的東西,以及在每天完工時支付收割工的工資。

    ﹝靈意註解﹞「監管收割的僕人」:在此豫表聖靈。

    ﹝話中之光﹞()「那是誰家的女子?」這就好像主對聖靈的問話。我們的主是何等關心追求祂的人。

          ()一個真正在生命裏追求主的人,一個在生命裏謙謙卑卑、誠誠實實事奉主的人,主必定會先看見他。

          ()我們常常忙於拾取麥穗,卻忽略了莊稼的主;我們的眼睛常常注意屬靈的糧食,而不注意主自己。

          ()這裏也讓我們看見路得必定有她出眾吸引人的地方,以致波阿斯在田中眾多的女子當中,一眼就看出她來。人是看外貌,但神是看內心;我們作工的心態是否有與常人有別,是敷衍塞責呢?還是忠心、殷勤、歡樂、感謝著作工呢?

          ()主的眼目遍察全地(亞四10;代下十六9);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八3)

 

【得二6「監管收割的僕人回答說:『是那摩押女子,跟隨拿俄米從摩押地回來的。』」

   〔呂振中譯〕那管理收割人的僮僕回答說:『是個摩押少婦,同拿俄米從摩押鄉間回來的。

    ﹝話中之光﹞()「是那...」只提『那』而不提名字,表示她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可見路得的好行為,已經傳遍伯利恆。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人看路得雖然仍舊是「摩押女子」,但實際上,路得因著被拿俄米引導,她已經走在一條不同的路上。今天我們雖然是出身墮落的族類,但我們已蒙了何等大的恩典,領受了聖靈的印證,且是已經跟隨聖靈走在父所應許的美地路上!

          ()一個肯殷勤在小事上忠心事奉主的人,連其他的工人也看得出他真是不比尋常。

 

【得二7「『她說:“請你容我跟著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她從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裏坐一會兒,常在這裏。』」

   〔呂振中譯〕她說:『請容我撿麥穗,跟著收割人後面,在禾捆中間拾取。』因此她就來,從早晨一直到現在,竟都沒有歇一會兒呢。』

    ﹝原文直譯﹞...於是她去了,從早晨到現在,除了在棚子裏坐一會兒,一直站在位置上。」

   ﹝背景註解﹞「屋子」:指臨時支搭的有蓋涼棚,供工人休息。

    ﹝文意註解﹞「請你容我跟著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意即『請讓我跟著他們,他們甚麼時候不小心掉下一根麥穗,那一根就是屬我的』。

   ﹝話中之光﹞()我們也要做一個拾取麥穗的人,一根麥穗加上一根麥穗,一點一點的將神的恩典在我們身上儲蓄起來。只有被聖靈帶到自以為無有的人,他才能降卑做一個拾取神恩典的人。聖經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

          ()「她從早晨直到如今,...常在這裏。」這告訴我們,她具備了一個蒙恩的條件:殷勤。路得要把握並使用每一分鐘,以得著主自己的恩典。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們支取神恩典的時候。我們所得的恩典有多少,就在於我們是否善於利用時間盡量多得恩典。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箴十三4)

          ()一個真實事奉主的人,不但人看見他的時候作工,就是人看不見他的時候也作工,從早到晚不停的作工。

          ()「在屋子裏坐一會兒」:工作有時,休息也有時;凡不知安息在主裏面的人,必不能作好主工。讀經須與禱告並重,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故常須退回內室與主交通。

          ()主喜歡我們同祂暗暗的去歇一歇(可六31)

 

【得二8「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裏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裏,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

   〔呂振中譯〕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你聽懂了沒有?你不要往別的田地去撿穗子,也不要離開這裡;總要在這裡同我的女僕們在一起。

    ﹝文意註解﹞波阿斯稱路得為「女兒」,可見二人在年齡上有若干差距。

        「不要離開這裏」:原文是『你要捨不得(14)離開這裏』,或『你應該黏在這裏』,意即這裏是妳應該停留的地方。

    ﹝靈意註解﹞「不要往別人的田裏拾取麥穗」:就是不要愛世界。

        「不要離開這裏」:就是要住在主裏面。

        「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就是要常與信徒們在一起交通分享。

    ﹝話中之光﹞()路得遇見波阿斯,是她一生最大的轉機,是她蒙大福的開始;信徒屬靈的轉機在於遇見基督,人若不遇見基督,就無屬靈前途可言。

          ()你在甚麼地方遇見主,甚麼地方就是你事奉主的範圍;事奉主的範圍不在乎大小,也不在乎人數的多寡,關鍵乃在乎你是不是被主遇見了。

          ()整個對話的開始,是由波阿斯開始的。如果我們在靈的深處遇見主,讓我們記得一件事:不是我們說,乃是主說。祂不是虛無飄渺的說,不是忽然給我們一個毫無憑據的思想,祂乃是藉著我們手中的這本聖經,一句、兩句或者更多地對我們說。

          ()路得必須先聽見波阿斯的話,然後才能照他的話去行;我們也必須有耳朵能聽見主的話,才能遵照主的話去行。

          ()「不要往別人田裏拾取麥穗」:『別人的田』豫表世界或其範圍;主不願意我們信徒進入魔鬼的範圍討食,因為恐怕會拾取到一些異端邪說,或只叫魂有所享受,卻無益於靈命。

          ()不要貪愛現今的世界(提後四10),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6)

          ()「不要離開這裏」:波阿斯為路得量定了作工的行動和範圍──就在波阿斯的田中──只有在主的田裏,我們才能得著糧食的飽足和享受。除主之外,沒有一件事真能滿足我們。

          ()住在主裏面,常與主交通,這是結果子,得主話,蒙主祝福的訣竅(約十五4~7)

          ()「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基督徒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5)

 

【得二9「『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裏喝僕人打來的水。』」

   〔呂振中譯〕你要注目我的僕人在哪塊田地收割,你總要跟著女僕們到哪塊田地去。我不是吩咐了僮僕們不可觸犯著你嗎?你若渴了,盡可以到器皿那裡去喝僮僕們打來的水。』

    ﹝原文直譯﹞「你看我的僕人在那塊田裏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不是已經吩咐男僕們不可摸你嗎?你若渴了,就到水缸那裏去,喝年輕人打來的水。」

   ﹝背景註解﹞水是從村中的井打來的,分量有限;不是人人可用的。

    ﹝靈意註解﹞「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意即要我們依從那些引導我們的,且要順服(來十三17),好得到屬靈的供應。

    ﹝話中之光﹞()從波阿斯的話可以看見,支配路得的是賜恩的寶座,而不是任何人,因為她信神,所以只受神的支配。

          ()「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們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就能享受到主的豐富(歌一8)

          ()按表面看來,路得是跟在人的後邊,但她是跟在寶座要她跟的人,她沒有自己的揀選,所以實際上,她所跟的乃是神。

          ()「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同工』最忌變成『同攻』;主的僕人最惹主憤怒的,就是『動手打他的同伴』(太廿四48~51)

          ()「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主的僕人無論他是怎樣的有才幹、有功用,都不配得著我們的敬拜,也都不配騎在平信徒的頭上,作威作福。

          ()各人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十二3);倒要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1~25)

          ()只有在主的田中才有生命的糧,只有在主的器皿中才有聖靈的水,使饑餓困乏的人得著飽足的歡欣和暢飲的喜樂。主的自己就是那一個田和那一個器皿,只有當我們住在主裏面,和主聯合時,我們屬靈需要,才能得著豐盛的供應!

          ()饑與渴是人生兩項基本的需求──我們不只需要吃糧得飽,也需要喝水解渴(參詩卅六8;約六35;七37);吃飽使我們得力,喝足使我們振奮,主的供應兩面兼顧。

          ()這段話實在充滿了豐富的愛,一面有鼓勵,一面也有命令,並且這命令是為著保護我們的。這裏「打來的水」,通常是為著莊稼的主。我們若和主進入真正親密的交通裏,你看見主是極樂意將祂特有的那一份和我們分享的。

 

【得二10「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對他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

   〔呂振中譯〕路得就臉伏於地而叩拜,對他說:『我憑什麼蒙你賞臉,使得你注意到我這外籍人呢?』

    ﹝原文直譯﹞「她就向他下拜,面伏於地,說,我是一個外國人,為甚麼竟能在你的眼裏找到關愛呢?」

   ﹝文意註解﹞「俯伏在地叩拜」:是常用來指對國王或上級之臣服,這也是對主的敬拜(撒上十五25),原文就是整個人俯伏敬拜在主的腳前。這裏是強調路得的謙卑(撒上廿五23;撒下一2)

        路得在道謝的話中,很巧妙地用了「外邦人」和「顧恤」兩個詞,它們在希伯來發音幾乎完全相同。

    ﹝話中之光﹞()路得一直不忘記自己是一個「外邦人」,所以即使是像『拾取麥穗』這樣卑微的工作,也是因著『蒙恩』,是不配得的。我們本是外邦罪人,是地獄裏的材料,是不配蒙恩的,然而卻蒙了逾格的恩典。

          ()在屬靈的追求上,一旦經歷了一點點主的恩典,我們往往會落入自以為蒙主殊恩,而自高自大的情形中。因此,我們須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們如此享恩,並非我們配得的,應當從心裏把感謝和愛戴獻給那賜恩者──「俯伏在地叩拜!」

 

【得二11「波阿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

   〔呂振中譯〕波阿斯回答她說:『自從你丈夫死後,你怎樣待你婆婆,怎樣離開你父母以及你出生之地,到這素不認識的族民中來:這一切事,人都一一告訴我了。

    ﹝靈意註解﹞「離開父母和本地」:父母代表己生命的源頭,本地(摩押地)指罪惡的世界。

   ﹝話中之光﹞()「凡你向婆婆所行的」:無論是信徒或是主的工人,從他們的家庭生活,和他們對待家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的信心和虔誠是否實在。

          ()「離開父母和本地」:神呼召亞伯拉罕,要他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創十二1);我們若要跟從主,就當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路九23)

          ()路得的每一件隱藏的行徑都活在波阿斯的心中。所有我們為主擺上的,為主流過的眼淚,為主受過的打擊,所有受人的誤會,沒有一點主不知道的,不寶貴的!

          ()「到素不認識的民中」:按人天然的觀念,實在相當的為難;但只要有真實的信心,就能處之泰然,因為人雖不認識我,神卻認識我,我的幫助必從神而來。

          ()「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路得的生活見證,真是有口皆碑,傳遍四方。我們行事為人也當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人不只聽見福音,也能看見福音(腓一27)

          ()「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我們應當時常關心別的聖徒,彼此代禱,把他們的事告訴恩主。

 

【得二12「『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

   〔呂振中譯〕願永恆主照你所行的賞報你;你來避難于永恆主以色列之上帝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

    ﹝原文直譯﹞「你來託庇在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耶和華照你所作的回報你,願你所作的從祂得著十足的工價。」

   ﹝原文字義﹞「賞賜」工價(包括工作的代價和信心的後果)

   ﹝文意註解﹞把神形容為有翅膀是表示神的保護。這是擬人化語法(申卅二11;詩卅六7;五十七1;九十一4);描繪人之於神,如同一隻小鷹在牠母親的翅膀下尋求安全庇護。

    ﹝話中之光﹞()「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凡我們暗中作在神面前的,都必得著神的賞賜(太六1~4)

          ()路得為著跟隨主而撇下了一切,現在神親自以祂的同在來報答她;並且不是一點點的報賞,而是「滿得祂的賞賜」。若主說是滿的,那定規是何等的豐滿!

          ()若我們真正進入幔內,在深處與主有密切的交通時,主就要安慰我們,為我們祝福,好像大祭司在天上為我們代禱一樣。「願你滿得祂的賞賜」:這是主的願望;而這個賞賜,不只是「一伊法大麥」(17)那滿懷的收穫,並且是主將祂自己給了我們──這乃是最大的賞賜。

          ()凡信靠神的,必蒙受祂的看顧與祝福(詩卅六7~8)

 

【得二13「路得說:『我主阿!願在你眼前蒙恩;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

   〔呂振中譯〕路得說:『我主阿,但願蒙你賞臉;我雖不及你的一個婢女,你還安慰我,還和你婢女談心。』

    ﹝原文直譯﹞「她說,我主阿,我在你的眼裏找到關愛,因為你的話安慰了你婢女的心──雖然我連你的婢女都不如。」

   ﹝原文字義﹞「安慰」心被摸著,深長地呼吸(詩廿三4)

   ﹝文意註解﹞「願在你眼前蒙恩」:這句話一方面表達出她的感謝,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她對自己的前途滿有信心。

        本節最末一句的原意是:『你以慈愛的話語對()使女(的心)說話。』意即波阿斯的說話觸動了路得的心。

    ﹝話中之光﹞()主開她的心眼,看見在波阿斯的那塊田裏所有的人都比她大,所有的人都能幫助她,她實在不及任何一個使女,因為那些使女只要把麥穗留點在地上,就足以成全她脫離貧乏。主今天也要讓我們看見,我們比眾聖徒最小的還要小(弗三8),每一個弟兄姊妹都能夠幫助我們。今天我們之所以豐富,乃因為基督的身體(教會)是豐富的,神的兒女是豐富的。

          ()「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十二3),而要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得二14「到了喫飯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裏來喫餅,將餅蘸在醋裏。』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她。她吃飽了,還有餘剩的。」

   〔呂振中譯〕到了吃飯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走進前到這裡來吃飯,將你所擘的一點蘸在醋裡。』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波阿斯把焙了的穀子遞給她;她吃飽了,還有剩餘的。

    ﹝原文字義﹞「到這裏來」走近。

    ﹝背景註解﹞這裏的「醋」是農家自己用穀物發酵製成的酸酒,是希伯來人日常的飲料。據謂麵包蘸這種酸酒的吃法,既刺激胃口,增進食慾,又具有解渴的效用。

          「烘了的穗子」:將剛割下的麥穗用小火烘熟,剝去外殼便可吃。這種吃法,一方面是感恩,吃初熟的果子;一方面也是方便,新麥穗未曬乾,烤來吃特別香甜(撒上廿五18)

    ﹝靈意註解﹞「你到這裏來喫餅,將餅蘸在醋裏」:『餅』是指主自己和主的話(約六48原文,63;太四4);『醋』是經歷苦難的象徵物(太廿七48)。將餅蘸在醋裏吃,意思是要把主和主的話調進實際的生活經歷中來享用。

    ﹝話中之光﹞()吃飯的桌子是為著那些工人和僕人們的,在這筵席裏有酒(醋酒)、有餅。路得是外邦人,在主的桌子上本來是沒有份的,但是主把她帶到桌子面前,讓她吃餅,並且用餅沾醋。餅代表基督的身體,杯代表基督的血,餅和杯分開了,代表死;主把祂的死陳列在這裏,讓所有蒙恩的人一同有分於這桌子,彼此有交通,一同認識並經歷神的愛。

          ()『喫』特別說到交通和聯合,惟有我們『喫』下去的食物,才消化在我們裏面成為我們的生命。這裏不僅說喫餅,乃是說喫烘了的穗子,特別說到主經過火煉和審判而顯出成熟馨香的生命。「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她」:原文『他們』是『他』,乃中文誤譯。那烘了的麥穗是從主手中接過來的。主自己就是那烘了的麥穗,是經過十字架的火煉的。

          ()「她吃飽了,還有餘剩的」:主的供應真是綽綽有餘。

 

【得二15「她起來又拾取麥穗,波阿斯吩咐僕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

   〔呂振中譯〕她起來去撿麥穗,波阿斯吩咐僮僕們說:『就使她在禾捆中撿,你們也要容她,不可侮辱她。

    ﹝原文字義﹞「羞辱」受傷,可指任何公開的羞辱,也可指因不正當的佔便宜而引起的難堪。

    ﹝話中之光﹞()這裏說她「喫飽....起來又拾取麥穗」;只要一次嘗到和主交通甘美的經歷,必會引起我們更大的饑渴,促使我們更迫切的尋求和主中間的甜美交通。

          ()吃飽是為著作工,只吃不作的人,必不蒙主悅納(帖後三10)

          ()「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捆中的麥穗乃是別人勞苦的成果,只要我們肯殷勤作工,祂常讓我們白白享受別人所勞苦的(約四38)

 

【得二16「『並要從捆裏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她。』」

   〔呂振中譯〕總要從捆把中給她抽出些來,留給她撿,不可叱嚇她。』

    ﹝文意註解﹞「不可叱嚇她」:這是十分嚴重的警告,目的在使那些收割的工人不致阻止路得得著波阿斯的供應。

   ﹝話中之光﹞()路得所得到的麥穗,其實不是路得憑自己拾得的;她雖然殷勤,但並不是殷勤使她能得著這麼多。人需要殷勤,人需要追求,但殷勤追求不一定得著,乃是追求又蒙憐憫的才能得著。如果我們得著了恩典,那是主故意把麥穗丟下來讓我們得著的。

          ()路得在遇見波阿斯之前,是一穗一穗的拾取;在遇見波阿斯之後,是一把一把的大量拾取。一個人在遇見主之後,他所吸收屬靈的豐富,遠勝過先前。

          ()主的工人應當彼此分享工作的成果(從捆裏抽出來任由路得拾取),因為主喜歡祂的工人們能夠互相看顧。

 

【得二17「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將所拾取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

   〔呂振中譯〕路得就這樣在田間撿麥穗,直到晚上;她將所撿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

    ﹝背景註解﹞打穀是用一枝彎的木棍,大力打在小撮麥穗上,以收取淨穀。

          「一伊法」:約合22公升。

    ﹝話中之光﹞()「直到晚上」:我們當趁著白日,竭力多作主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

          ()「將所拾取的打了」:打麥穗使穀粒脫離麥梗、殼皮,意即精煉所拾取靈糧;外面的字句往往是叫人死,裏面的精意()是叫人得生命(林後三6)

          ()「一伊法大麥」,滿滿一袋是當時一個女子所能拿得動的份量。我們來到主面前時,主總是照著我們各人的度量,使我們充充滿滿的滿載而歸。

 

【得二18「她就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她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

   〔呂振中譯〕她就背起來進城去,好讓婆婆看她所撿的;她又把吃飽了所餘剩的拿出來給婆婆。

    ﹝靈意註解﹞本節的意思是把工作的成果都呈獻給聖靈。

    ﹝話中之光﹞()波阿斯的供應超過路得所需的,而她也何等樂意與拿俄米分享所得的豐盛。與別人分享主恩,是蒙更深恩典的訣竅。

          ()許多時候,我們失敗不是在環境艱難的時候,而是在當主給我們恩典之後,我們卻離開了主自己,以致主不能再向我們施更深的恩典。

 

【得二19「婆婆問她說:『你今日在那裏拾取麥穗,在那裏工作呢?願那顧恤你的得福。』路得就告訴婆婆說:『我今日在一個名叫波阿斯的人那裏作工。』」

   〔呂振中譯〕婆婆問她說:『你今天在哪裡撿麥穗?在哪裡作工阿?願那注意你的蒙祝福。』路得就告訴婆婆她在誰那裡作工,又說:『我今天在那裡作工的那人,他名叫波阿斯。』

    ﹝原文字義﹞「顧恤」關愛,照顧(10);「得福」願得著神的臨在、恩惠、和大能的保護。

   ﹝話中之光﹞()拿俄米的問話告訴我們應當飲水思源。享受恩典之餘,不但要感謝賜恩者,且要更多認識這位賜恩的主。

          ()作父母的人,應該留心詢問他們的孩子,每天如何度過光陰?在何處與何人作伴?學校的功課作好了沒?如此,或可防止兒童的許多放縱行為。

          ()也許人看「拾取麥穗」算不得是工作,但是從拿俄米和路得的問答中,她們兩個人都認為是「作工」;這給我們看見,工作不分大小,無論尊貴或卑賤,都是主量給我們的一份,所以都應當盡心竭力地去作。

 

【得二20「拿俄米對兒婦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的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

   〔呂振中譯〕拿俄米對她的兒媳婦說:『願那人蒙永恆主賜福,就是那位曾放棄以堅愛待活人死人的永恆主。』拿俄米又說:『那人是我們的近親,他是我們的一個贖業至親。』

    ﹝原文直譯﹞「拿俄米對她的兒婦說,願不斷施慈愛給活人和死人的耶和華賜福給他。拿俄米又對她說,這個人是我們的近親,是具有買贖權的親屬。」

   ﹝原文字義﹞「至近的親屬」:贖業至親,救贖主,意即『握有為我們救贖權利的一位』。

   ﹝背景註解﹞「至近的親屬」:是一個近親,例如:兄弟、叔伯、表兄弟等,他們負有雙重的責任:1.代贖回遺孀前夫的產業;2.娶遺孀為妻,所生長子,歸她前夫名下,承受所代為贖回的產業。

   ﹝文意註解﹞活人指拿俄米及路得,死人指拿俄米已死去的丈夫及兒子。雖然大麥的供應是對路得及拿俄米的立時恩典,但拿俄米也有可能明白「贖業至親」的律法終將實行,以致死人的名得以保存。

    ﹝靈意註解﹞「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豫表主耶穌的身位是神而人者(God-Man)。祂道成了肉身,成為人類的一分子,有分於我們的性情和生活,所以祂才能成為滿有憐憫的救贖主。

          「恩待活人」:意即神是使無變為有的神。

          「恩待死人」:意即神是使人從死裏復活的神。

    ﹝話中之光﹞路得所注意不過是麥穗──主的糧食和賞賜,但拿俄米(聖靈)卻引我們注意那位賜恩者──波阿斯。聖靈的工作,永遠是要使我們的眼睛,從一切屬靈的恩賜轉向主耶穌這個人身上。

 

【得二21「摩押女子路得說:『他對我說:“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直等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

   〔呂振中譯〕摩押的女子路得說:『他並且對我說:你要緊跟著我的僮僕,直等到他們收完了我所有的莊稼為止。』

    ﹝原文字義﹞「緊隨」捨不得(14),黏住。

    ﹝話中之光﹞()「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在主這個麥田裏面,有許許多多基督的僕人和使女;換言之,基督有一個身體,我們都是這身體中的肢體,我們有許多的弟兄姊妹,就像波阿斯的那些僕人和使女們;當我們與主聯合的時候,我們就和所有神的兒女聯合,我們不只捨不得我們的主,我們也捨不得我們的弟兄姊妹。

          ()「直等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在追求主的事上,絕不可自滿,不要以為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是要竭力的追求,直到主再來。

 

【得二22「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阿,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

   〔呂振中譯〕拿俄米對她的兒媳婦路得說:『我女兒阿,最好你要跟著他的女僕們出去,不要讓人在別的田地襲擊你才好呢。』

    ﹝原文直譯﹞...女兒阿,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這是好的,免得在別人的田裏被人羞辱。」

   ﹝話中之光﹞()我們試比較本章第八、九兩節波阿斯的話與第二十一節路得的話,並第二十二節拿俄米的話,就會發現路得所注意的是工作與收割,而拿俄米所注意的乃是「不要往別人田裏」。我們也需要聖靈常常校正、提醒我們對主的話的認識。我們蒙恩的秘訣:積極的一面是一直跟隨主,殷勤的追求主;另一面是再不以別的來代替主,再不從世界裏去尋求我們的滿足。

          ()「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按原文有『以免受他人傷害』的意思。信徒若貪愛世俗,難免受傷害。

 

【得二23「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路得仍與婆婆同住。」

   〔呂振中譯〕於是路得緊跟著波阿斯的女僕們去撿麥穗,直到大麥莊稼和小麥莊稼都收完了為止;路得都和婆婆同住。

    ﹝原文字義﹞「常在一處」彼此捨不得(14)

   ﹝背景註解﹞收割季節開始於收割大麥的時候(撒下廿一9),整個收割季節持續七個星期,直至七七節(利廿三15~21;申十六9~12),收割完小麥。

    ﹝話中之光﹞()路得一直持守在卑微的地位中(「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聖靈的水只向低處流,神永遠只能賜恩給謙卑的人。並且路得最美麗的地方是一直不離開主的同在(「仍與婆婆同住」);當我們有一點屬靈的經歷,嘗到一點甘美滋味時,永遠不可停在那裏,必須一直與主同住,受主教導,我們才能被引進到更深的經歷中去,直到完全。

          ()一面我們住在基督裏,另一面我們則離不開弟兄姊妹。沒有主,我們不能過日子,沒有弟兄姊妹,我們也不能過日子;我們應當和他們一起追求,彼此勉勵,清心愛主。

          ()本節說出路得遵從波阿斯和拿俄米的吩咐。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叁、靈訓要義

 

【主耶穌是屬靈供應的源頭】

   一、波阿斯豫表主耶穌:

        1.祂是『大能的拯救者』:「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1)──『波阿斯』的字義是『大能的拯救者』。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10);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來七25)

          2.祂是全有、全豐、全足的神:「是個大財主」:(1)──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我們在祂裏面也得了豐盛(西二9~10)

          3.祂是莊稼的主:「波阿斯那塊田」:(3)──這說出祂是屬靈糧食供應的源頭;祂是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林後九10)

          4.祂是神而人的救贖主:「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20)──祂是神來成為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祂成為罪身的形狀(羅八3),只是祂沒有犯罪(來五15),因此祂能夠救贖我們,使我們免受罪和肉體的苦害。

   二、祂的同在帶來恩典的供應:

        1.祂帶來神的同在與祝福:「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4)──祂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我們得著祂,就是得著神。

          2.祂的眼目察看遍察全地:「波阿斯問監管收割的僕人說,那是誰家的女子?」(5)──主的眼目察看遍察全地(亞四10;代下十六9)。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林前八3)

          3.祂樂意供給我們:「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阿,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裏拾取麥穗...(8)──祂是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4.祂常用慈愛的話安慰我們:「路得說,我主阿,....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13)──祂也是那安慰喪氣之的神(林後七6),祂的聲音使我們有滿足的喜樂(約三29)

          5.祂供給我們吃喝享受,靈裏飽足:「她吃飽了,還有餘剩的。」(14)──祂的供給總是綽綽有餘(太十四20),也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如何尋求屬靈生命的供應】

   一、藉著尋求裏面聖靈的帶領:「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2)──她尋求聖靈(拿俄米)的帶領。聖靈要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實際(約十六13原文)

    二、藉著讀神的話:「往田裏去...拾取麥穗」(2)──她勤讀聖經(),因為人活著,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三、藉著接受主僕話語的供應:「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3)──她接受主僕(收割的人)話語的供應。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帖前五20~21)

    四、藉著殷勤追求:「從早晨直到如今」(7)──她殷勤追求,殷勤的人必得豐裕(箴十三4)

    五、藉著內室禱告安息:「在屋子裏坐一會兒」(7)──她進內室裏禱告(太六6),安息在主前。

    六、藉著離棄肉體、世界、罪惡:「離開父母和本地」(11)──她離棄肉體(父母)、罪惡的世界(本地,即摩押地)

    七、藉著聖徒彼此代禱:「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11)──她得著聖徒彼此代禱的幫助(林後一11;腓一19)

 

【尋求屬靈的供應該有的認識】

    一、不要與世俗為友:「不要往別人田裏」(8)──不要與世俗為友,不要貪愛現今的世界(提後四10),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6)

    二、要常住在主裏面:「也不要離開這裏」(8)──要常住在主裏面,常與主交通,這是結果子,得主話,蒙神祝福的訣竅(約十五4~7)

    三、要與聖徒交通團契:「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起」(8)──要與聖徒交通團契。所以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來十25)

    四、要跟隨羊群的腳蹤:「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9)──要依從那些引導我們的,且要順服(來十三17);並要跟隨羊群的腳蹤(歌一8)

    五、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9)──信徒之間不可相咬相吞(加五15),倒要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1~25)

    六、要常領受生命活水的供應:「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裏喝僕人打來的水。」(9)──要常領受生命活水的供應。喝水能復甦我們的心靈。

    七、要知道神是鑒察我們的神:「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12)──要知道神是鑒察我們的神;我們所有屬靈的追求,乃是作在神的面前。

    八、凡信靠神的,必蒙受祂的看顧與祝福:「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12)──凡信靠神的,必蒙受祂的看顧與祝福。

    九、要把主和主的話,調進生活經歷中來享受:「你到這裏來吃餅,將餅蘸在醋裏。」(14)──要把主的話應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

    十、要不停地享受屬靈的供應,直到見主面:「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直等到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21)──要不停享受生命的供應,直到見主面。我們不要以為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是要竭力的追求(腓三12)

      

【尋求屬靈的供應該有的態度】

    一、以感謝和敬拜的態度來領受:「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10)──她感謝著領受主的恩典。感恩會使我們所領受的更有屬靈的價值(提前四3~5;帖前五18)

    二、自覺不配蒙此厚恩:「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呢?」(10)──她認識自己原不配如此蒙恩。本章一再的題說「摩押女子路得」(2621),就是提醒我們蒙恩者原來的身分(林前十五10),免得我們自高自大(林前四6~7)

    三、自認是聖徒中最小的:「我...不及你的一個使女」(13)──她認識自己在眾蒙恩者中,比最小的還小(弗三8)

    四、謙卑地從主的僕人們領受生命的供應:「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她。」(14)──她謙卑地從主的僕人們領受經過他們在生活環境中被主加工變化的生命的供應。許多時候,主的供應是經過別人遞給我們的(太十四19)

    五、吃飽是為著工作:「她吃飽了,...她起來又拾取麥穗。」(14~15)──吃飽是為著工作。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

    六、竭力追求,不稍懈怠:「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17)──她竭力追求,不稍懈怠。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九4)

    七、精煉所拾取的靈糧:「將所拾取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17)──她要的不是外面的字句,乃是內裏的生命(林後三6)。要從有關基督的事物中,取得復活基督的實際。

 

【信徒如何得著聖靈的幫助以尋求屬靈的供應】

    一、凡事求問聖靈:「拿俄米說,女兒阿,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裏。」(2~3)──表面上看,路得是碰巧到了波阿斯的田裏,得著祂的顧恤;實際上,乃是她求問拿俄米的結果。

    二、善待聖靈,不叫聖靈擔憂:「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人全都告訴我了。」(11)──我們是否蒙恩,端視我們如何對待那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

    三、把追求的成果都呈獻給聖靈:「她就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她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18)──她把工作的果效都呈獻給聖靈,並且不蹧蹋主的恩典。

    四、謹遵聖靈的提醒與囑咐:「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阿,...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22~23)──她謹遵聖靈的提醒與囑咐。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22)

    五、始終與聖靈同住:「路得仍與婆婆同住」(23)──她始終與聖靈同住。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路得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路得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