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二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約拿單的真摯友情】

    一、大衛求助於約拿單(1~10)

    二、兩人重申盟約(11~17)

    三、約拿單與大衛約定聯絡暗號(18~23)

    四、約拿單探知掃羅要殺大衛的決心(24~33)

    五、約拿單通知大衛逃亡(34~42)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二十1「大衛從拉瑪的拿約逃跑,來到約拿單那裡,對他說:“我作了什麼,有什麼罪孽呢?在你父親面前犯了什麼罪,他竟尋索我的性命呢?”」

   〔呂振中譯〕大衛從拉瑪的拿約逃跑而來,在約拿單面前說:『我作了甚麼?我有甚麼愆?在你父親面前我犯的甚麼罪,他竟尋索我性命呢?』

   〔原文字義〕「大衛」受鍾愛的;「拉瑪」小山丘;「拿約」居所;「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罪孽」不公正的罪;「罪」不潔淨的罪;「尋索」尋求,渴求。

   〔文意註解〕「大衛從拉瑪的拿約逃跑,來到約拿單那裡」:『從拉瑪的拿約逃跑』因為知道掃羅受感說話,僅能暫時被聖靈控制住(參撒上十九23~24),若繼續留在拿約,不僅自己有危險,且可能連累撒母耳;『來到約拿單那裡』來尋求約拿單的忠告。

         「對他說:我作了什麼,有什麼罪孽呢?在你父親面前犯了什麼罪,他竟尋索我的性命呢?」:大衛向約拿單投訴,他並未得罪掃羅,不知掃羅為何要追殺他。

   〔話中之光〕()神開始藉著掃羅追趕大衛的時候,並沒有讓大衛清楚地知道前面的道路,但也從來沒有讓大衛裡面興起反抗的心思。大衛此時並不瞭解這些苦難在自己身上的目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想確定是否非逃不可,因為他實在捨不得離開「耶和華的產業」(撒上二十六19),不願去「事奉別神」(撒上二十六19)。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順服功課,神要把大衛帶到毫無保留地服神權柄的地步:「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那時,他才能成為真正合神心意的人。

 

【撒上二十2「約拿單回答說:“斷然不是!你必不至死。我父作事,無論大小,沒有不叫我知道的。怎麼獨有這事隱瞞我呢?決不如此。”」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他說:『你絕對不至於死:我父親作的、無論大小事,沒有不向我披露的;為甚麼這事我父親偏要對我隱瞞呢?決無此理。』

   〔原文字義〕「斷然不是」神不致任令發生;「隱瞞」隱藏,遮掩。

   〔文意註解〕「約拿單回答說:斷然不是!你必不至死」:約拿單認為他父親的本意決不至於要置大衛於死地,只不過是被邪靈控制時的失常現象。

         「我父作事,無論大小,沒有不叫我知道的。怎麼獨有這事隱瞞我呢?決不如此」:通常父子倆推心置腹,不會背著他作任何事。

 

【撒上二十3「大衛又起誓說:“你父親准知我在你眼前蒙恩。他心裡說,不如不叫約拿單知道,恐怕他愁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離死不過一步。”」

   〔呂振中譯〕大衛回答〔傳統:又起誓〕說:『你父親準知道你跟我好;故此他心裏說:不如不叫約拿單知道這事,恐怕他擔憂。雖然如此,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也指着你的性命來起誓:我與死之間、只有一步之隔罷了。』

   〔原文字義〕「准知(原文雙同字)」認識,熟識;「蒙」找到,到達;「恩」恩寵,恩惠;「愁煩」傷害,使痛苦。

   〔文意註解〕「大衛又起誓說:你父親准知我在你眼前蒙恩。他心裡說,不如不叫約拿單知道,恐怕他愁煩」:但大衛覺得掃羅察知兩人之間的友誼關係,所以故意不讓約拿單知道他的意圖,免得約拿單難過。

         「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離死不過一步」:大衛將自己目前的情況向約拿單實話實說,乃是九死一生。

 

【撒上二十4「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裡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裏切願〔傳統:說〕着甚麼?我總要為你作成。』

   〔原文字義〕「成就」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裡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心裡所求的』指探查掃羅的本意,是否真的要殺大衛;『為你成就』指查個水落石出。

 

【撒上二十5「大衛對約拿單說:“明日是初一,我當與王同席,求你容我去藏在田野,直到第三日晚上。」

   〔呂振中譯〕大衛對約拿單說:『看哪,明天是初一,我不〔傳統:本該〕和王一同坐席喫飯;但是求你容我去藏在田野裏、到晚上〔傳統:到第三天晚上〕。

   〔原文字義〕「同席」吞噬,吃食;「藏」隱藏,遮掩。

   〔文意註解〕「大衛對約拿單說:明日是初一,我當與王同席,求你容我去藏在田野,直到第三日晚上」:大衛請求約拿單批准他暫時缺席宮中的每月初一節慶活動。

 

【撒上二十6「你父親若見我不在席上,你就說,大衛切求我許他回本城伯利恒去,因為他全家在那裡獻年祭。」

   〔呂振中譯〕你父親若察覺我不在席上,那麼你就說:大衛懇切求我許他跑回他本城伯利恆去;因為在那裏他全家有獻年祭的事。”」

   〔原文字義〕「不在席上(原文雙同字)」造訪,召集;「伯利恒」糧食之家。

   〔文意註解〕「你父親若見我不在席上,你就說,大衛切求我許他回本城伯利恒去,因為他全家在那裡獻年祭」:『回本城伯利恒』伯利恆距離基比亞約13公里,故有可能趕回伯利恆,做短暫停留之後,再於初三日以前回到藏身處;『獻年祭』指家族中的一年一度月朔節慶活動。

 

【撒上二十7「你父親若說好,僕人就平安了;他若發怒,你就知道他決意要害我。」

   〔呂振中譯〕你父親若這樣說:好!僕人就可以平安無事了;他若大大發怒,你就知道他決定要害我了。

   〔原文字義〕「發怒」激怒,怒火中燒;「決意」完成,實現。

   〔文意註解〕「你父親若說好,僕人就平安了;他若發怒,你就知道他決意要害我」:『發怒』不是平常的怒氣,是指非常生氣;『決意要害我』意指定意非殺不可。

 

【撒上二十8「求你施恩與僕人,因你在耶和華面前曾與僕人結盟。我若有罪,不如你自己殺我,何必將我交給你父親呢?”」

   〔呂振中譯〕求你以忠愛待僕人;因為你曾使僕人在永恆主面前同你結約。我若有甚麼罪愆,你自己儘管把我殺死;為甚麼要這樣待我帶交你父親呢?』

   〔原文字義〕「施」製作,完成;「結」進入,進來;「盟」契約,保證。

   〔文意註解〕「求你施恩與僕人,因你在耶和華面前曾與僕人結盟。我若有罪,不如你自己殺我,何必將我交給你父親呢?」:『曾與僕人結盟』指向神誓願彼此推心置腹,成為莫逆之交(參撒上十八3);『你自己殺我』意指寧可死於你的手中。

 

【撒上二十9「約拿單說:“斷無此事!我若知道我父親決意害你,我豈不告訴你呢?”」

   〔呂振中譯〕約拿單說:『你絕對不至於如此。我若準知道我父親決定要加害於你,我還有不告訴你的麼?』

   〔原文字義〕「斷無此事」神不致任令發生;「決意」完成,實現。

   〔文意註解〕「約拿單說:斷無此事!我若知道我父親決意害你,我豈不告訴你呢?」:『斷無此事』約拿單堅信自己的判斷正確,並且不會隱瞞大衛。

 

【撒上二十10「大衛對約拿單說:“你父親若用厲言回答你,誰來告訴我呢?”」

   〔呂振中譯〕大衛對約拿單說:『你父親若嚴厲地回答你,誰來告訴我呢?』

   〔原文字義〕「厲言」艱難,嚴苛。

   〔文意註解〕「大衛對約拿單說:你父親若用厲言回答你,誰來告訴我呢?」:『厲言』指暴躁粗魯地回答;『誰來告訴我』指用甚麼方法讓我知道。

 

【撒上二十11「約拿單對大衛說:“你我且往田野去。”二人就往田野去了。」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大衛說:『來,我們出去到田野去吧!』二人就出去到田野去。

   〔原文字義〕「往」前往,出來。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大衛說:你我且往田野去。二人就往田野去了」:『田野』指城外僻靜的地方(4042)

 

【撒上二十12「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證。明日約在這時候,或第三日,我探我父親的意思,若向你有好意,我豈不打發人告訴你嗎?」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大衛說:『願永恆主以色列的神作證。明天大約這時候,就是第三天,我窺察我父親的意思;若見他對你有好意,那時、我還有不打發人來找你、向你披露的麼?

   〔原文字義〕「好意」好的,愉悅的。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證。明日約在這時候,或第三日,我探我父親的意思,若向你有好意,我豈不打發人告訴你嗎?」:『願神為證』表示自己在神面前誠實說話;『我豈不告訴你』意指我一定會告訴你實情。

 

【撒上二十13「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

   〔呂振中譯〕我父親若有意要加害於你,而我若不向你披露、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開,願永恆主這樣懲罰我,並且加倍地懲罰。願永恆主和你同在,如同從前和我父親同在一樣。

   〔原文字義〕「有意」滿意,高興;「害」壞的,惡的;「重重地」增加。

   〔文意註解〕「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不告訴你』指向你隱瞞實情;『平平安安地走』指使你避開危險。

         「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與你同在』約拿單在此將大衛與掃羅相提並論,是因確信大衛在將來必要作以色列國的王;『從前與我父親同在』指掃羅作王初期,神曾賜福給他,與他同在。

 

【撒上二十14「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

   〔呂振中譯〕假使我還活着,那麼就求你將永恆主那樣的忠愛待我。假使我死了,

   〔原文字義〕「恩待」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恩待我』意指當你作王之後,求你以恩慈待我。

   〔話中之光〕()約拿單明明知道,神膏立大衛代替他的父親為王,從大衛要開始另一個王統,但他絕不想為了自己利益阻擋神的旨意。他知道,神的旨意必然成就,所以重提與大衛所結的盟約,要大衛恩待他家。愛自己的家,為了家人打算並沒有錯。但掃羅是為了家天下,不管神的旨意,不管國家人民,只要維護家天下;約拿單卻是尊重神,願神的旨意成就,然後求神的恩惠及於家人。掃羅是自私的愛;約拿單是無私的愛。

 

【撒上二十15「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

   〔呂振中譯〕求你也永不向我家剪斷忠愛。但假使永恆主從地上剪滅了大衛每一個仇敵,

   〔原文字義〕「剪除」除去,砍掉;「永(原文雙字)」直到(首字);永遠(次字;「絕了」(原文和「剪除」同字)

   〔文意註解〕「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剪除你仇敵』意指除滅所有反對你的人;『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意指求你恩待我的後裔子孫。

   〔話中之光〕()在人的眼中,此時的大衛只是一個絕望無助的落魄之人;但約拿單在靈裡卻看到,神必將國度交在大衛的手中,所以他不但沒有輕看大衛,反而把大衛當作未來的君王看待,要求大衛將來遵守盟約、保護他和他的家人(14~15)。約拿單的話不是可憐大衛,而是向得勝君王的降服,這是神借著約拿單給大衛極大的安慰和鼓勵。同樣,我們對軟弱的弟兄姊妹最好的安慰,是幫助他們看到神在自己身上的旨意,才能脫離自憐、自怨的捆綁。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愈來愈深厚,或許會要求我們以行動來展現出我們在意的程度。下面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所組成的關心(care),來幫助我們記住友誼的四大要素:(1)挑戰(challenge)――要你的朋友向自己靈命成長挑戰。好朋友知道將話題轉向信心方面的重要性;(2)肯定(affirmation)――肯定你朋友的價值。一個電話或一張紙條可以讓你的朋友知道他或她對你有多重要,而且可以使你們之間的友誼不褪色;(3)尊重(respect)――尊重朋友的情感和願望。沒有人願意和一個無心聆聽的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夢想和關切的事。一個好朋友是個絕佳的共鳴板;(4)鼓勵(encouragement)――通過讚美的語言和關切的行動來鼓勵朋友,讓朋友覺得,每天都是神的禮物。

 

【撒上二十16「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

   〔呂振中譯〕而約拿單也和掃羅家〔傳統:大衛家〕同被剪除了,那麼願永恆主從大衛家〔傳統:大衛仇敵〕手裏追討這背約的罪。』

   〔原文字義〕「結盟」砍掉,剪除;「追討」尋求,渴求。

   〔文意註解〕「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意指倘若大衛本人或他的子孫背約,但願神藉著大衛的仇敵追討其罪。

 

【撒上二十17「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

   〔呂振中譯〕於是約拿單憑着愛大衛的心、又對〔傳統:叫〕大衛起誓,因為他愛他如同自己的性命。

   〔原文字義〕「愛(首字)」親情的愛;「愛(次字)」友愛。

   〔文意註解〕「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使他再起誓』意指約拿單使大衛也再一次發同樣的誓,亦即倘若約拿單或或他的子孫背約,但願神藉著約拿單的仇敵追討其罪。

   〔話中之光〕()約拿單是一位敬畏神、順服神的人,他相信神的心意是讓大衛作王,卻沒有落井下石,趁機除掉競爭者。因為他愛神,也愛大衛,「愛是不嫉妒」(林前十三4),愛也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十三6)

 

【撒上二十18「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裡。」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他說:『明天是初一;你座位空着、人一定察覺到。

   〔原文字義〕「空設」造訪,召集;「理會」(原文無此字);「不在」(原文和「空設」同字)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裡」:『初一』即指每月的月朔,宮中照例會有節慶;『座位空設』顯得醒目;『人必理會』意指坐席的人們必會察覺缺席。

   〔話中之光〕()「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大衛的空位予我們屬靈的功課。我們家中有不少的空位,以前這位置佔據過,但是現在卻空出來。他們再沒有回來,我們也實在懷念,我們確實不可讓座位無故的騰空,母親應該在家中陪著兒女,與他們一起晚禱,就不要出去應酬。父親也要常在家,不要出去而離開家人,除非清楚神的帶領。我們每個人不要輕易離去我們的座位,使親愛的家人懸念。如果神呼召我們為事奉祂而離去,祂就必進來,坐在我們的位置。這樣家人就意識主的同在,補充那缺陷,在困倦中因此得力。

         ()最要緊的不要在神的家中讓位置空著,無論是普通的位置,或是主餐的桌邊。我們常為一點點小事而離開了座位。這樣的空位必指證我們的不是,我們沒有歌唱與禱告,失去事奉的能力,這與忠信的人們比較起來,就顯出虧欠了。但願在羔羊婚筵上,我們的位置不因我們的不忠而空著!

 

【撒上二十19「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裡等候。」

   〔呂振中譯〕第三天尤甚;那麼你要迅速下去,到你遇事時候藏身的地方,在那石頭堆旁邊等着。

   〔原文字義〕「速速」極度地,非常地;「遇事」行為,工作;「以色」離開,出發。

   〔文意註解〕「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裡等候」:『等三日』意指在野外等候直到初三;『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就是大衛第一次藏身的僻靜地方(參撒上十九2);『以色磐石』意指其中有一塊大磐石叫做以色,是兩人彼此都熟識的。

 

【撒上二十20「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

   〔呂振中譯〕我呢、要向石頭堆旁邊射三枝箭,如同射箭靶一樣。

   〔原文字義〕「箭靶」目標,標靶。

   〔文意註解〕「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如同射箭靶』意指如同以磐石為射箭的目標一樣。

 

【撒上二十21「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

   〔呂振中譯〕看吧,我要打發僮僕,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僮僕說:「看哪,箭在你後頭呢;把箭拿來。』那麼、你就可以回來;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來起誓,你一定平安無事。

   〔原文字義〕「後頭」(原文無此字);「無事」主題,故事。

   〔文意註解〕「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把箭找來』意指靶射出去的箭拾取回來。

         「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箭在後頭』指彼此約定的暗號,表示平安無事,可以回來。

 

【撒上二十22「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

   〔呂振中譯〕但我若對童子說:看哪,箭在你前頭呢。那麼你就可以往前走;因為是永恆主打發你去的。

   〔原文字義〕「前頭」在那邊,向前;「打發」送走,放走。

   〔文意註解〕「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箭在前頭』另一個暗號,表示不能回來,是神的旨意讓你暫時逃避。

   〔話中之光〕()「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這句恩惠的言語給即將逃亡的大衛帶來了極大的安慰。即使大衛被冤枉而逃亡,也是在神的旨意安排之中,因此,大衛注意的不是求神趕快挪去難處,而是如何學到神借著難處要他學習的功課,所以大衛此時為仇敵向神的禱告是:「不要殺他們,恐怕我的民忘記」(詩五十九8)

 

【撒上二十23「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呂振中譯〕至於你我今天所說的話,看哪,有永恆主在你我之間作證、直到永遠。』

   〔原文字義〕「說」說話;「話」話語,言論。

   〔文意註解〕「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今日所說的話』指兩人結盟彼此約定的話(參閱16~17);『在你我中間為證』意指神是誓約的見證人,故彼此都要堅定地持守。

 

【撒上二十24「大衛就去藏在田野。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吃飯。」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去藏在田間。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喫飯。

   〔原文字義〕「坐席」坐,居住,留下。

   〔文意註解〕「大衛就去藏在田野。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吃飯」:『初一日』就是「明日」(5),即第二天。

 

【撒上二十25「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座位空設。」

   〔呂振中譯〕王照常坐在他的座位上、就是靠墻的座位;約拿單在對面〔傳統:侍立着〕;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席位空着。

   〔原文字義〕「照常」事件,腳步;「靠墻」牆壁,牆邊;「押尼珥」我父是燈;「掃羅」所想望的。

   〔文意註解〕「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座位空設」:『靠牆的位』即指面對出入口最尊貴的座位;『約拿單侍立』當王入座時,約拿單起立表示恭敬的姿態;『押尼珥』掃羅的堂兄弟,擔任軍隊的統帥;『大衛的座位空設』王、王子、元帥、駙馬四個座位,是當時以色列的統治核心。

 

【撒上二十26「然而這日掃羅沒有說什麼,他想大衛遇事,偶染不潔,他必定是不潔。」

   〔呂振中譯〕然而這一天掃羅沒有說甚麼,因為他心裏說:這是偶然的事,或者他不潔淨,因為還沒有得潔淨〔傳統:他不潔淨〕。”」

   〔原文字義〕「偶染」(原文無次字);「不潔」不潔淨的,不純正的。

   〔文意註解〕「然而這日掃羅沒有說什麼,他想大衛遇事,偶染不潔,他必定是不潔」:『不潔』指禮儀上被玷污,不潔的要到當天晚上才潔淨(參利十五16;申二十三10)

   〔話中之光〕()在他所有的邪惡品性之外,掃羅顯然還是一個拘泥形式的人。他明白任何儀文上的不潔都是大衛不能出席這種特別宴席的充足理由(見利15;撒上213~5;等等)。然而,他此刻主要關心的並不是侍奉的形式,而是那個膽敢接受平民喝彩超過王的年輕人的下落。

 

【撒上二十27「初二日大衛的座位還空設。掃羅問他兒子約拿單說:“耶西的兒子為何昨日今日沒有來吃飯呢?”」

   〔呂振中譯〕第二天、就是初二日、大衛的席位還是空着;掃羅就問他兒子約拿單說:『為甚麼耶西的兒子昨天今天都沒有來喫飯呢?』

   〔原文字義〕「耶西」我擁有。

   〔文意註解〕「初二日大衛的座位還空設。掃羅問他兒子約拿單說:耶西的兒子為何昨日今日沒有來吃飯呢?」:『初二日』若是初一日偶染不潔(26),禮儀上的不潔在當天晚上便已經潔淨了;『耶西的兒子』不直呼大衛的名字,而用「耶西的兒子」來稱呼他,可能是有輕蔑的意思。

   〔話中之光〕()

 

【撒上二十28「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恒去。」

   〔呂振中譯〕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懇切地求我讓他到伯利恆去;

   〔原文字義〕「切求(原文雙同字)」要求,詢問。

   〔文意註解〕「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恒去」:意指他不在宮中,故缺席。

 

【撒上二十29「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家在城裡有獻祭的事,我長兄吩咐我去。如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容我去見我的弟兄。’所以大衛沒有赴王的席。”」

   〔呂振中譯〕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們家在城裏有獻祭的事;我哥哥吩咐我去。如今我若得到你顧愛,求你容我溜走去見我哥哥。因此大衛就沒有來赴王的筵席。』

   〔原文字義〕「容我去(首字)」打發,送走;「容我去(次字)」逃出,被拯救。

   〔文意註解〕「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家在城裡有獻祭的事,我長兄吩咐我去」:『我家在城裡有獻祭的事』指一年一度的家祭,相當重要;『長兄』原文意思是哥哥(單數詞),不過只有長兄才有權命令。

         「如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容我去見我的弟兄。所以大衛沒有赴王的席」:『我的弟兄』複數詞,指眾弟兄,大衛共有七位兄長(參撒上十六10)

 

【撒上二十30「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

   〔呂振中譯〕掃羅便向約拿單發怒,說:『邪曲背逆的婦人生的!難道我不知道你取悅了耶西的兒子、而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的下體蒙羞辱麼?

   〔原文字義〕「頑梗」彎曲,扭曲;「背逆」謀反,叛逆;「喜悅」選擇,挑選;「自取羞辱」羞恥,混亂;「露體」暴露下體;「蒙羞」原文和「自取羞辱」同字)

   〔文意註解〕「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是希伯來俗話,原文意指「邪惡、叛逆之婦人的兒子」,表示極端憎惡和憤怒的感情,對兒子的表現非常不滿。

         「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自取羞辱』原文含有「分不清對錯,以致自取其辱」的意思;『以致你母親露體』意指連累你母親為你蒙羞。

   〔話中之光〕()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這樣的辱罵赤裸裸地表明:(1)掃羅對大衛的極端敵對心理;(2)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同。人邪惡的感情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破壞自己的人格。

 

【撒上二十31「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現在你要打發人去,將他捉拿交給我。他是該死的。”」

   〔呂振中譯〕耶西的兒子活在地上一天,你和你的王位就一天不能堅立。現在你要打發人將他拿來交給我;因為他是該死的。』

   〔原文字義〕「國位」王位,王權;「站立」堅定,牢固。

   〔文意註解〕「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你和你的國位』掃羅早已指定約拿單為他的王位繼承人;『站立不住』掃羅認定大衛就是撒母耳所說「將這國賜與比你更好的人」(撒上十五28)

         「現在你要打發人去,將他捉拿交給我。他是該死的」:在掃羅看來,唯一能避免使前述預言成為事實的方法,就是斬草除根,將大衛殺死,防患於未然。

   〔話中之光〕()掃羅心裡明白,王位必將為大衛所得,但他仍然對撒母耳的預言(參撒上十三14)置若罔聞,拒絕順服神的旨意,一心堅持自己的後代世襲王位。屬肉體的人雖然在外面還會遵守律法(26),但裡面早已失去了順服神的實際。

         ()他是該死的」,這可以看作是對神的主權(參撒上十六12~13)的正面挑戰。現在掃羅邪惡的感情把自己變成敵對神的人。凡敵對神之人的結局是滅亡(參鴻一2)

         ()自私的人,常想別人也跟他一樣的自私,所以就想利用這人性的弱點,使別人站在自己一邊。掃羅和約拿單父子二人,在某些事上有溝通的困難,因為他們的想法不止差距很大,而是迥然不同:掃羅一腦袋是自己的榮耀,為維持他自己和他一家的特權,不妨犧牲別人;約拿單想到別人,有信義,有愛心,最重要的是神的旨意和國家。

 

【撒上二十32「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什麼該死呢?他作了什麼呢?”」

   〔呂振中譯〕約拿單回答他父親掃羅說:『他為甚麼必須死?他作了甚麼?』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什麼該死呢?他作了什麼呢?」:約拿單是站在公義的觀點,不能同意他父親掃羅亂殺無辜的人。

   〔話中之光〕()掃羅要殺大衛,表面上是為了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國位(31);但約拿單為大衛辯護的時候,掃羅卻「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一個屬肉體的人,即使是以家庭、孩子的名義做事,實際上真正愛的還是自己,完全活在自我中心裡。

 

【撒上二十33「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

   〔呂振中譯〕掃羅把矛拿起〔傳統:擲〕,向着約拿單、要擊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定要殺死大衛。

   〔原文字義〕「掄」拋,擲;「決意」完成,結束。

   〔文意註解〕「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應當不是真的要殺死約拿單,故意偏失方向,發洩怒氣而已。

         「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由掃羅舉動知道他的決心。

 

【撒上二十34「於是約拿單氣忿忿地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

   〔呂振中譯〕於是約拿單氣忿忿地從席間起來;在這初二日他沒有喫飯;因為見他父親侮辱了大衛,他就為大衛擔憂。

   〔原文字義〕「氣」怒氣,燃燒;「忿忿地」鼻孔,怒氣;「羞辱」侮辱,使羞愧;「愁煩」傷害,折磨。

   〔文意註解〕「於是約拿單氣忿忿地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意指還沒進餐就站起來離開坐席。

         「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羞辱大衛』根據John Gill註解,意指為大衛的緣故咒罵約拿單(30),並掄槍刺他(33);『為大衛愁煩』約拿單夾在父親和大衛中間,一方堅決要處死對方,另一方照神的旨意沒有理由受死,因此覺得愁煩。

   〔話中之光〕()氣忿忿地」,約拿單的這種義憤與掃羅不義的憤怒(30)相對照。約拿單的憤怒來自愛,但掃羅卻出自嫉妒。對信徒來說沉默和謙虛是美德,同時也需要持守真理,實踐愛。

         ()掃羅為殺害大衛而擺設御前宴席,但因大衛的缺席而計畫落空。這裡出現的兩種人,即要殺害屬神的人大衛的掃羅和要破壞這計畫的義人約拿單,暴露了善和惡,在神的國和世上的國度中日益緊張的狀態。善與惡不能相容,在爭戰的緊張狀態中,必有一方取勝。當然在耶穌基督裡面,所有的鬥爭都將終結,最終成就善的完全的實現(參羅七21~25)

 

【撒上二十35「次日早晨,約拿單按著與大衛約會的時候出到田野,有一個童子跟隨。」

   〔呂振中譯〕次日早晨、約拿單按着他和大衛所約會的出去到田野間,有一個小僮僕跟着他。

   〔原文字義〕「約會」指定的地點和時間。

   〔文意註解〕「次日早晨,約拿單按著與大衛約會的時候出到田野,有一個童子跟隨」:『次日』即指照約定的第三日(19);『田野間』指大衛藏身處。

 

【撒上二十36「約拿單對童子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童子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僮僕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僮僕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僮僕前頭。

   〔原文字義〕「找來」找到,到達;「前頭」往前,上路。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童子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童子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射在童子前頭』即指射在童子與大衛所藏身的磐石(20)之間

 

【撒上二十37「童子到了約拿單落箭之地,約拿單呼叫童子說:“箭不是在你前頭嗎?”」

   〔呂振中譯〕僮僕到了約拿單所射的第一枝箭的地方,約拿單就在僮僕後面喊着說:『箭不是在你前頭麼?』

   〔原文字義〕「呼叫」召換,呼喚;「在你前頭嗎」在那邊,向前。

   〔文意註解〕「童子到了約拿單落箭之地,約拿單呼叫童子說:箭不是在你前頭嗎?」:『箭在你前頭』即指通知大衛逃亡的暗號(22)

 

【撒上二十38「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地去,不要遲延。”童子就拾起箭來,回到主人那裡。」

   〔呂振中譯〕約拿單又在僮僕後面喊着說:『加快趕緊吧,不要耽擱。』僮僕就把箭撿起來,回到他主人那裏。

   〔原文字義〕「速速地(原文雙字)匆促,快速(首字);急忙,趕快(次字)

   〔文意註解〕「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地去,不要遲延。童子就拾起箭來,回到主人那裡」:『速速地去,不要遲延』這是雙關語,表面上是命令童子動作要快,實際上是通知大衛要趕快逃亡。

 

【撒上二十39「童子卻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

   〔呂振中譯〕僮僕卻不知道甚麼意思;只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體認;「什麼意思」任何事物。

   〔文意註解〕「童子卻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童子卻不知道』意指童子不知道「速速地去,不要遲延」(參閱38)這句話背後的含意。

 

【撒上二十40「約拿單將弓箭交給童子,吩咐說:“你拿到城裡去。”」

   〔呂振中譯〕約拿單將他的軍器交給僮僕,對僮僕說:『你去吧,帶進城去。』

   〔原文字義〕「弓箭」器械,戰具;「城」城市。

   〔文意註解〕「約拿單將弓箭交給童子,吩咐說:你拿到城裡去」:意指命童子先回城內的王宮。

 

【撒上二十41「童子一去,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

   〔呂振中譯〕僮僕一去,大衛就從石頭堆南邊起來,面伏於地,連拜三次;二人互相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的更悲慘。

   〔原文字義〕「俯伏(原文雙字)」鼻孔,怒氣(首字);躺下,拜倒;「更慟」長大,變大。

   〔文意註解〕「童子一去,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俯伏在地,拜了三拜』對約拿單的救命之恩表示衷心銘感。

         「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哭得更慟』意指顯示悲情更大更重。

 

【撒上二十42「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大衛就起身走了;約拿單也回城裡去了。」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着永恆主的名而起誓說:願永恆主在你我之間、也在你後裔跟我後裔之間作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安心去吧。』大衛就起身走;約拿單也進城去。

   〔原文字義〕「後裔(原文雙同字)」子孫;「平平安安」平安,和平,健全。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請參閱23節註解;關於後裔的部分,請參閱14~15節。

         「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大衛就起身走了;約拿單也回城裡去了」:『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約拿單堅守誓約,放走大衛。

   〔話中之光〕()大衛從此開始了十多年被掃羅追趕的生涯,一直被追趕到王位上。雖然他起初並不明白這些遭遇的目的,但神將藉著各樣的經歷,讓他的心中越來越明亮,知道神的工作永遠都有積極目的和榮耀的結局,祂的受膏者要經歷苦難而得著榮耀,正如基督要經過十字架而到達寶座。今天,神也是藉著環境、際遇中的各種難處和試煉,叫我們生命能長大成熟,「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因為神的目的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

         ()約拿單不惜犧牲自己的富貴前程,救助處於死亡危機中的朋友大衛,他的代價不可謂不大,所顯的友情彌足珍貴。我們也有更好的朋友耶穌基督(參約十五13~15),不管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境遇,祂不會離棄我們,永遠愛我們(參約十三1)。因此聖徒首先要享受主的愛和安慰,其次要全力以赴傳播主的愛和安慰(參約十三34~35)

 

叁、靈訓要義

 

【勝過一切的愛──基督大愛的預影】

   一、排除萬難的愛:「約拿單對大衛說:你心裡所求的,我必為你成就」(4)

   二、誠信真摯的愛:「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13)

   三、為人求福的愛:「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13)

   四、犧牲自己的愛:「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14)

   五、顧念後代的愛:「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15)

   六、自願受綁的愛:「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16)

   七、愛人如己的愛:「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17)

   八、神作見證的愛:「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23)

   九、勝過親情的愛:「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30)

   十、甘下寶座的愛:「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31)

   十一、主持公義的愛:「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什麼該死呢?他作了什麼呢?」(32)

   十二、親歷險境的愛:「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33)

   十三、為人擔憂的愛:「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34)

   十四、助人脫險的愛:「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大衛就起身走了」(42)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