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掃羅的逼迫和殘殺】 一、大衛與四百跟從者輾轉到猶大地的哈列(1~5節) 二、掃羅責備臣僕對他不忠(6~8節) 三、多益告發祭司亞希米勒幫助大衛(9~15節) 四、多益奉命殺害祭司全家八十五人(16~19節) 五、僅剩亞比亞他一人投奔大衛(20~23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二十二1】「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 〔呂振中譯〕「大衛就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山寨〔傳統: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那裏去找他。」 〔原文字義〕「亞杜蘭」人的正義。 〔文意註解〕「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亞杜蘭洞』位於希伯崙西北約16公里,伯示麥南方約11公里,以拉谷的南側山區有很多洞穴可容人。 「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全家』他們的處境相當危險,隨時會被牽連殺害;『都下到他那裡』意指都去投靠他,亞杜蘭洞在山谷地帶,地勢較猶大山地為低,故用「下到」一詞。 〔話中之光〕(一)亞杜蘭附近有很多石灰岩山洞,易守難攻。大衛在迦特學到了功課,知道凡事不能倚靠自己的小聰明,必須專心倚靠「為我成全諸事的神」(詩五十七2),倚靠祂的「慈愛和誠實」(詩五十七3),因此,神就藉著環境把他從仇敵那裡帶回到受膏作王的猶大地,繼續把他帶到高處。 (二)大衛到了亞杜闌洞,就是進入了耶和華作他的避難所,這消息傳到他家中,他的全家都下到他那裡求庇護,真是一個人得到恩典,全家業都蒙恩受惠了。 (三)大衛很可能在亞杜蘭洞寫了詩篇五十七篇。大衛狼狽地離開迦特,但他的靈卻因著神的光照而蘇醒,所以能說:「我的靈啊,你當醒起」(詩五十七8)。雖然此時他還躲在洞中,環境還是那麼艱難,但他的靈裡卻能歡唱:「主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禰,在列邦中歌頌禰」(詩五十七9)!因為藏在洞中的大衛,心思早已離開眼前的那點難處,翱翔在「諸天」和「穹蒼」之間(詩五十七10~11)。藉著「獅子」和「烈火」(詩五十七4),他已經經歷了神的「慈愛」和「誠實」(詩五十七10),知道諸天和全地都在祂的權柄之下(參詩五十七5,11),因此能夠脫離個人的難處,專心尋求神的榮耀。 (四)神引導義人走路,有時是藉著聖靈的引導,有時是藉著環境的安排,大衛既然再無他路可走,只好逃到曠野的小洞了,這曠野的小洞,即下文所稱的山寨,按人看並不是最安全地方,但有耶和華的同在,就不怕任何的危險,所以當耶和華救他脫離掃羅之手的日子,他就向耶和華唱這讚美的詩:「耶和華是救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我要求告當讚美的耶和華,這樣我必從仇敵中被救出來」(詩十八2~3)。這些能安慰人加人信心的讚美,都是大衛實際的經歷。 【撒上二十二2】「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 〔呂振中譯〕「凡受窘迫的、凡欠債的、凡心裏有苦恨的人、都集合到大衛那裏;大衛就做他們的頭目;跟從他的約有四百人。」 〔原文字義〕「窘迫」困境,困難,壓力;「苦惱」苦的感受,苦痛;「頭目」首領,領袖。 〔文意註解〕「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受窘迫的』指在人際關係上受有權勢的人苛刻對待;『欠債的』指在錢財上被債務纏住無法脫身;『心裡苦惱的』指在精神上被人事物轄制無法得著釋放。 「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四百人』後來增加到六百人(參撒上二十三13)。 〔話中之光〕(一)在人看,躲在亞杜蘭洞的大衛已經窮途末路,迫切需要得安慰。但聖靈卻沒有記錄大衛在那裡受安慰,而是記錄經過迦特軟弱的大衛,卻在亞杜蘭洞叫別人得安慰。這個安慰不是從大衛自己來的,而是從大衛身上流出的神的供應和扶持。因為大衛經過了迦特的軟弱,在神面前學到了功課,因此能唱出「我心堅定,我心堅定;我要唱詩,我要歌頌」(詩五十七7);當他接受了神的對付之後,就能成為多人的祝福。 (二)受苦難的大衛那裡聚集了受苦的人。苦難使人有深切的意識。並且在苦難中的聯合更有凝聚力(A.H.Hallam)。在某種意義上這個集體也可以說是大衛王國的開始。神總是眷顧那些在人看來微不足道,但他們全然順服神的人(參伯八9)。 (三)大衛接納投靠自己的流浪人成為他們的首領。大衛雖然是將來統治以色列的王卻不怠慢這少數卑賤的人,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他的人格(參路十六10)。 (四)「洞」應付了屬靈的需要。掃羅居於王位,並有很多的擁護者。那時整個國家都在他手上,神在最高的主權裡也承認他的職位,然而,你不會發現神是與他同在。只有大衛是在聖靈塗抹之下,他必須與神一同到曠野去。因此,那個洞就成了他的總部。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以及不滿現實情況的一大群人,都聚集到他那裡去,他就成了他們的首領。他們在四顧無路中來到亞杜蘭洞投靠大衛,因為他們不能從別的地方解決他們的需要。 (五)大衛是主耶穌現在被棄絕的預表。直至今天,群眾仍不斷的投向主耶穌的裡面尋求蔭庇。他們渴望得著在聖靈管理下那個實際。他們來到主面前,主也接納他們成為忠心的跟隨者。他們所走的是一條孤單的道路,——與人為的系統對峙總是孤單的——但這些在主耶穌被拒絕的日子,而聚集在祂名下的核心小群,當主再來登寶座掌王權時,就會成為主所特別珍愛的同伴。 (六)凡受壓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悶的,都聚集到逃亡的大衛那裡。那些本身飄流無定之人,只有協助大衛作王才有好的前途。大衛統領一班人馬,再次顯出他能駕馭、激勵別人,既有謀略也有才能。把純良的人士組成軍隊已屬不易,但是把跟隨大衛的這班人組成大軍,則需要更大的領導才能。這一批人後來形成大衛軍隊領導的核心,其中產生好幾位「大能的勇士」(參撒下二十三8及以下各節)。 (七)我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遇見受窘迫,欠債,苦惱的一班人,他們因找不到供應,依靠,帶領,所以如同羊沒有牧人流離失所一樣,現在他們聽見大衛到了亞杜闌洞,就一個一個前來找尋大衛了,這又是預表了我們的主耶穌,祂無論到什麼地方,就有許多疾病,痛苦,可憐的罪人前來親近祂一樣,因此祂發出呼聲說:「凡勞苦挑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 (八)大衛此時也是過貧窮的生活,好像他自顧已經來不及,那裡還有什麼可以供應別人呢?但大衛卻經歷了耶和華是祂的產業,耶和華是祂供應的源頭,他在窮乏之地,竟然能供應能供給四百多人的需要,並且後來所供給出去的是比先前更多。 (九)「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不是大衛招募四百人來作他們的部下,乃是這四百人來到大衛面前,因得到供應,心中滿足,自然就接受他的帶領,尊他為頭目,今天許多人爭著要作屬靈的領袖,而不追求在屬靈上作屬靈的器皿,這是何等的愚昧。 (十)哦!過曠野不安定的生活,住山洞過沒有靠枕頭的居處,艱難固然是不用說了,但在苦難中卻訓練出一般勇士來。誰要在屬靈的事上作最有用的器皿,就必須要在世界上最難受的生活中學功課,但願主的恩愛充滿了我們,超過大衛吸引那些跟隨者。叫我們肯付上代價來跟隨祂。 【撒上二十二3】「大衛從那裡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求你容我父母搬來,住在你們這裡,等我知道神要為我怎樣行。”」 〔呂振中譯〕「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即:守望地〕去,對摩押王說:『請容我父親和母親搬出來你們這裏,等我知道神要為我怎樣行。』」 〔原文字義〕「摩押」他父親的;「米斯巴」守望台。 〔文意註解〕「大衛從那裡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求你容我父母搬來,住在你們這裡,等我知道神要為我怎樣行」:『摩押』耶西的祖父波阿斯(參得四21~22)娶摩押人路得(參得四10),故與摩押人有關係;『米斯巴』可能就是摩押王的都城吉珥哈列設,位於死海的東面,其緯度大約與別是巴相等;『求你容我父母搬來』摩押人曾與掃羅王爭戰(參撒上十四47),故任何掃羅王的敵人就是摩押王所接納的人。 〔話中之光〕(一)為把年老的雙親安置在安全的場所研究對策。大衛如此的孝心也是出自他的信仰(參出二十12;弗六1)。 (二)大衛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苦難絕不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只有依靠神的引領和能力才能解決(參詩二十七10)。在外邦人的王面前,尤其在流亡的處境下,之所以能夠如此吐露自己對神的信仰,都是因為他確信只有神才是全宇宙的統治者,也是真神(參詩十六、十八篇)。 (三)「等我知道神要為我怎樣行。」我們若完全將自己交給神,神為我們作的,是沒有窮盡的。大衛看不清楚神對他全盤的計畫,他只有一個概念而已。我們呢?有些的事顯明是神的作為,我們應該數算。 【撒上二十二4】「大衛領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衛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裡多少日子。」 〔呂振中譯〕「大衛把父母安頓在〔傳統:領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儘大衛在山寨的日子,他父母都住在摩押王那裏。」 〔原文字義〕「領」引導,帶領;「山寨」要塞,堡壘。 〔文意註解〕「大衛領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衛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裡多少日子」:『大衛住山寨』山寨的確實地點有不同的猜測,有人說就是亞杜蘭洞(參1節),有人說就是摩押的米斯巴(參3節),有人說是在摩押的某處。 〔話中之光〕(一)大衛和他的跟隨者,年青力壯,可以天天過流動的生活,但大衛的父母年老體弱,怎能隨著阿門到處奔跑呢?因此大衛就商得摩押王的同意,讓父母遷居在他們的國境,這真像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位祂肉身的母親安排,將他交托門徒約翰一樣,我們一面要走十字架的道路,一面卻不能不盡為人子的責任。 (二)大衛的流浪是神為把他培養成領袖的旨意:大衛所面臨的無數的苦難都是神要把大衛立為治理神選民的以色列王之前,磨煉使他謙卑,絕對地順從是在神主權的干預之下發生的。實際上大衛在流浪生活中也確信神會幫助自己,並且當聽到神的聲音,便無條件地順從,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參詩六十六10)。神的百姓應把所有狀況理解為神啟示的一個方面,並且把一切當作神的恩典來接受(參羅八28)。 【撒上二十二5】「先知迦得對大衛說:“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猶大地去。”大衛就離開那裡,進入哈列的樹林。」 〔呂振中譯〕「神言人迦得對大衛說:『你不要住在米斯巴〔傳統:山寨〕了;走吧,往猶大地去吧。』大衛就走,到哈列的森林去。」 〔原文字義〕「先知」發言人;「迦得」軍隊;「猶大」讚美的;「哈列」樹林。 〔文意註解〕「先知迦得對大衛說: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猶大地去」:『先知迦得』大概是撒母耳的先知學校門生,後來是大衛王朝歷史的撰述人之一(參代上二十九29),曾幫助大衛組成聖殿詩班(參代下二十九25),也向大衛宣告過神的懲罰(參撒下二十四11);『要往猶大地去』可見山寨一定不是在猶大地。 「大衛就離開那裡,進入哈列的樹林」:『哈列的樹林』位於猶大山地的一處森林,確實地點不詳,有謂距離亞杜蘭洞(參1節)不太遠。 〔話中之光〕(一)神不允許大衛長久停留在摩押,所以差遣先知迦得催促大衛「往猶大地去」,不必在以色列以外尋求庇護。神的受膏者應該回到猶大,投靠在神「翅膀的蔭下」(詩五十七1)。 (二)神通過先知迦特如此命令的理由是為了使大衛不要考慮人的眼目,而要單單仰望神。神為了熬煉自己百姓的信心,並使其成熟,有時加給很多逆境和困難。大衛不顧掃羅的威脅,遵照先知的忠告移居在這裡,表明他的決心。 (三)大衛愛父母,體貼了父母的軟弱(參3~4節)。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是神所喜悅的,神也體貼大衛的軟弱,就差遣一位先知迦特前來幫助他,並叫他要離開山寨,進入樹林去,大衛有先知在旁,隨時指示當走的路,這是何等大的祝福。 【撒上二十二6】「掃羅在基比亞的拉瑪,坐在垂絲柳樹下,手裡拿著槍,眾臣僕侍立在左右。掃羅聽見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何處,」 〔呂振中譯〕「掃羅聽見大衛和跟從大衛的人被發現了;那時掃羅在基比亞、在高處的垂絲柳樹下坐着,手裏拿着着矛;他的眾臣僕侍立在左右。」 〔原文字義〕「基比亞」山谷;「拉瑪」小山丘;「侍立」站立,立定。 〔文意註解〕「掃羅在基比亞的拉瑪,坐在垂絲柳樹下,手裡拿著槍,眾臣僕侍立在左右」:『基比亞的拉瑪』位於基比亞以北約3公里,基遍以東約4公里,與撒母耳的家鄉拉瑪(參撒上一18)不同地點。 「掃羅聽見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何處」:『在何處』可能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哈列的樹林裡暴露了行蹤。 【撒上二十二7】「就對左右侍立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 〔呂振中譯〕「掃羅就對左右侍立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聽吧!耶西的兒子不但要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也要立你們各人做千夫長或百夫長呢!」 〔原文字義〕「便雅憫」右手之子;「耶西」我擁有。 〔文意註解〕「就對左右侍立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便雅憫人哪』可見掃羅的臣僕多為便雅憫支派的人。 「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表示升官封爵、賞賜土地乃是君王的權利(參撒上八14)。 〔話中之光〕(一)作為最高領袖,說這番話,不僅可恥,也是可哀。這樣的精神狀態,是邪靈的工作。狹窄的心,使掃羅畫小圈子,周圍只有本族的便雅憫人還可信任。他像幫派頭目一樣口吻,直接說:只有跟隨我,聽我的話,才可以升官發財。這簡直是把國家名位土地來賄賂人。 【撒上二十二8】「你們竟都結黨害我;我的兒子與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無人告訴我;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無人告訴我,為我憂慮。”」 〔呂振中譯〕「你們竟共謀來害我;我兒子同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也沒有人向我披露;我兒子鼓動我的臣僕做仇敵〔傳統:埋伏〕來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你們中間也沒有人顧惜〔傳統:病〕我、而向我披露!』」 〔原文字義〕「結黨」綁緊,共謀;「結盟」砍下(契約);「挑唆」站起;「謀害」埋伏,潛伏;「憂慮」安撫。 〔文意註解〕「你們竟都結黨害我;我的兒子與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無人告訴我」:約拿單和大衛結盟的事(參撒上二十16),是兩人之間私下的行為,掃羅的臣僕無從知道,乃是約拿單事後主動告訴掃羅的(參撒上二十三17),故掃羅控告他的臣僕都『結黨害我』乃是無中生有的。 「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無人告訴我,為我憂慮」:『我的兒子』指約拿單;『我的臣子』指大衛;『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這是掃羅的妄想症,無人相信。約拿單一直到死,對他父親忠心耿耿(參撒上三十一2),只是不同意他父親對大衛無端猜忌、排斥而已。 〔話中之光〕(一)疑忌別人的苦果,是深陷於感覺危險的泥淖,全是自己幻想造成的。這種自危的心態,使他長久處於自衛的緊張狀態,費盡心力跟自己的黑影搏鬥。掃羅王嫉妒大衛,疑忌大衛,以至失卻理性,到了瘋狂的邊緣。他從前的平靜失去了,鎮日手裏抓著槍,叫護衛人員站在旁邊;他把對付大衛,當作了首要的生活目標。而且他更鼓勵自己人打小報告,連兒子的行動也得監視,向他告密;約拿單與大衛結盟還是事實,誣指兒子挑唆,意圖製造政變,謀害他,純粹是他想像的。越懷疑人,誰都不相信,越加自危,然後自憐:我到了這樣地步,也沒有人為我憂慮。 【撒上二十二9】「那時以東人多益站在掃羅的臣僕中,對他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到了挪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裡。」 〔呂振中譯〕「那時以東人多益侍立在掃羅的臣僕們左右、應聲地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往挪伯去、到了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裏。」 〔原文字義〕「以東」紅;「多益」害怕;「挪伯」高地;「亞希突」我的兄弟是美善的;「亞希米勒」我兄弟是王,王的兄弟。 〔文意註解〕「那時以東人多益站在掃羅的臣僕中,對他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到了挪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裡」:『以東人多益』他是掃羅的司牧長,在大衛逃到挪伯時他正在場目睹(參撒上二十一7)。 〔話中之光〕(一)掃羅王鼓勵告密(參8節),讒謗的小人就來了。多益就前來述說祭司亞希米勒與大衛之間的來往,硬把二人說成共謀,還捏造祭司為大衛求問耶和華,連神也牽涉在陰謀集團裏。這引得掃羅進一步而殺人;多益是熱心的幫凶。不敬畏神的人,別人不敢作的事,他作得出來,是公然與神為敵了(參撒上二十二6~19)。 (二)以東就是以掃,是雅各的哥哥(參創二十七41),代表不蒙揀選而屬肉體的人,自古以來,屬肉體的人總是迫害屬靈的人,這是不變的原則。 【撒上二十二10】「亞希米勒為他求問耶和華,又給他食物,並給他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刀。”」 〔呂振中譯〕「亞希米勒為他求問永恆主,將乾糧給他,並將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刀也給了他。』」 〔原文字義〕「非利士人」移居者;「歌利亞」光彩燦爛。 〔文意註解〕「亞希米勒為他求問耶和華,又給他食物,並給他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刀」:『求問耶和華』後來祭司證實大衛確曾求問過神(參閱15節),可能是求問他此行平安與否;『給他食物』指給大衛撤下來的陳設餅;『歌利亞的刀』那是大衛的戰利品。 【撒上二十二11】「王就打發人將祭司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和他父親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來,他們就來見王。」 〔呂振中譯〕「王就打發人將祭司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和他父親全家、在挪伯的祭司們、都召了來;他們就都來見王。」 〔原文字義〕「全家」家族,家庭。 〔文意註解〕「王就打發人將祭司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和他父親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來,他們就來見王」:『亞希米勒和他父親的全家』指當時擔任祭司的家族。 【撒上二十二12】「掃羅說:“亞希突的兒子,要聽我的話。”他回答說:“主啊,我在這裡。”」 〔呂振中譯〕「掃羅說:『亞希突的兒子,你聽!』亞希米勒說:『主上阿,我在這裏。』」 〔原文字義〕「要聽我的話」聽從,順從。 〔文意註解〕「掃羅說:亞希突的兒子,要聽我的話」:既不稱呼大祭司的頭銜,也不稱呼他的名,是非常不禮貌的。 「他回答說:主啊,我在這裡」:亞希米勒的答話給予掃羅應有的尊敬。 【撒上二十二13】「掃羅對他說:“你為什麼與耶西的兒子結党害我,將食物和刀給他,又為他求問神,使他起來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 〔呂振中譯〕「掃羅對他說:『你為甚麼和耶西的兒子共謀來害我,將食物和刀給他,又為他求問神,鼓動他做仇敵〔傳統:埋伏〕來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呢?』」 〔原文字義〕「結党」綁緊,共謀。 〔文意註解〕「掃羅對他說:你為什麼與耶西的兒子結党害我,將食物和刀給他」:『結党害我』是莫須有的控告。 「又為他求問神,使他起來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為他求問神』大祭司對任何正當的請求,可以向神求問,例如:是否平安往前行,有無犯罪等。 【撒上二十二14】「亞希米勒回答王說:“王的臣僕中有誰比大衛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參謀,並且在王家中是尊貴的。」 〔呂振中譯〕「亞希米勒回答王說:『在王的眾臣僕中有誰像大衛那麼忠信可靠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衛隊長〔傳統:並且轉離去聽從你〕,在王的家中又是受尊重的。」 〔原文字義〕「忠心」可靠的,可信任的;「參謀(原文雙字)」轉變方向,出發(首字);順服者,臣服的人(次字);「尊貴」沉重,有份量,有尊榮。 〔文意註解〕「亞希米勒回答王說:“王的臣僕中有誰比大衛忠心呢?」:『有誰比大衛忠心』指他冒死爭戰,作事精明,得眾人喜愛(參撒上十七45;十八16,30)。 「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參謀,並且在王家中是尊貴的」:『王的參謀』指王的親信;『尊貴的』指受人尊重的。 【撒上二十二15】「我豈是從今日才為他求問神呢?斷不是這樣!王不要將罪歸我和我父的全家,因為這事,無論大小,僕人都不知道。”」 〔呂振中譯〕「我哪裏是今天纔開始為他求問神呢?絕對不是:王不要將罪歸僕人和僕人父親全家;因為這一切事、無論大小、僕人全不知道。』」 〔原文字義〕「這事」事情,事件;「大」巨大的;「小」細微的,不重要的。 〔文意註解〕「我豈是從今日才為他求問神呢?斷不是這樣!」:『斷不是這樣』指不是第一次為他求問神。 「王不要將罪歸我和我父的全家,因為這事,無論大小,僕人都不知道」:『這事,無論大小』指掃羅所指控的「結党害我,…起來謀害我」(參13節)之事。 【撒上二十二16】「王說:“亞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該死的!”」 〔呂振中譯〕「王說:『亞希米勒阿,你是該死的,你和你父全家。』」 〔原文字義〕「該死(原文雙同字)」死,死亡。 〔文意註解〕「王說:亞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該死的」:掃羅聽不進亞希米勒的自我辯護(參14~15節),判定所有的祭司家族都該死,這是公然與神為敵。 〔話中之光〕(一)掃羅王做出錯誤的裁判而破壞公義,濫用職權:(1)按照不充分的證據裁判:律法上規定必須有兩人以上的證人(參申十九15),但掃羅只靠一人,也是自己的心腹多益的證詞而執行判決,藐視明顯的證據,掃羅藐視亞希米勒用簡潔明瞭的陳述申辯自己無罪的證詞(參14~15節) ;(2)下不當的判決:掃羅給亞希米勒和其家族的死刑的判決只不過是暴君的橫行。權力應該是代行神統治的機關(參羅十三1~7)。如果把權力當作實現個人的利益或欲望的工具,其使用者肯定是離棄神的罪人。 【撒上二十二17】「王就吩咐左右的侍衛說:“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因為他們幫助大衛,又知道大衛逃跑,竟沒有告訴我。”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 〔呂振中譯〕「王就對侍立左右的衛兵說:『你們轉身去把永恆主的祭司殺死;因為他們也和大衛攜手;他們知道大衛逃跑,也沒有向我披露。』掃羅的臣僕卻不情願伸手把永恆主的祭司殺掉。」 〔原文字義〕「左右的侍衛」奔跑,跑步者;「幫助」手,力量;「伸」伸展,打發。 〔文意註解〕「王就吩咐左右的侍衛說: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因為他們幫助大衛,又知道大衛逃跑,竟沒有告訴我」:掃羅判定祭司死罪的理由有二:(1)幫助大衛;(2)知情不報。 「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因為不敢得罪神。 【撒上二十二18】「王吩咐多益說:“你去殺祭司吧!”以東人多益就去殺祭司,那日殺了穿細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 〔呂振中譯〕「於是王對多益說:『你轉身去把祭司殺掉。』以東人多益就轉身去把祭司殺掉;那一天他殺死了八十五個人、都是帶着神諭像的。」 〔原文字義〕「穿」帶,承擔,舉起;「以弗得」祭司服。 〔文意註解〕「王吩咐多益說:你去殺祭司吧。以東人多益就去殺祭司,那日殺了穿細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多益就去殺祭司』以東人多益表面上雖然皈依猶太教,但他不認識真神,所以不害怕殺害神的祭司;『八十五個人』是當場奉王的召命來見王(參11節)的祭司總數。 〔話中之光〕(一)哦!掃羅的剛硬,多益的殘忍,不只沒有敬畏神,連人道天良也已喪失淨盡,一個人悖逆了神,就到了這個地步,這就給我們看見天使長變為撒旦,立刻就變為神的仇敵;亞當一悖逆,立刻不敢見神的面,這實在是可怕的光景,求主救我們的腳步脫離悖逆的路。 (二)以掃的這個後代看來像一個合掃羅心意的人──妒忌、怨恨、惡毒、不安地等候著任何可以實現其邪惡本性之意圖的淺薄藉口。既然獲得了以色列王的許可,多益就毫不猶豫地舉手攻擊神的僕人,甚至不顧亞希米勒和他的同伴們的莊嚴聖服。那天有八十五人倒在了自私的貪欲面前。掃羅保留亞甲性命時自稱的宗教熱心(參撒上十五20)與他的狂暴形成了怎樣的對比啊,這狂暴使他犯下了以色列歷史中無與倫比的殘忍暴行。 (三)掃羅為甚麼要殺害屬於自己的祭司?因為他疑忌在約拿單、大衛與眾祭司之間有串謀。他聽到多益的報告,說大衛與大祭司亞希米勒談話,從他得到食物和武器,就生出疑忌之心(參9~10節)。他的行動顯出精神和情緒的不安已走向偏離神的地步。 (四)祭司的死向人民顯明血淋淋的事實,君王可以變成邪惡的暴君。事奉神並不保證功成利就,也不保證健康長壽,神並未應許保護義人善人在這個世界不受惡人攻擊,但祂確實應許到末後必然將一切的邪惡清除。在試煉中忠心到底之人,將來必得極大的賞賜(參太五11~12;啟二十一1~7;二十二1~21)。 【撒上二十二19】「又用刀將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盡都殺滅。」 〔呂振中譯〕「他又將祭司城挪伯的人都用刀擊殺:無論是男人女人、是孩童或喫奶的、是牛、驢、或羊、都用刀殺死。」 〔原文字義〕「吃奶的」乳兒;「殺滅」殺害,擊打。 〔文意註解〕「又用刀將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盡都殺滅」:『祭司城挪伯』指主要以大祭司為中心人物,在他周圍集結的祭司們和他們的家族為居民的城,通常還包括他們的僕人們,以及可能有其他平民。 〔話中之光〕(一)掃羅他下令將挪伯城中的人畜完全殺滅,就是下屠城令(宣佈把城中所有的盡行毀滅),在申命記中說明,只有對拜偶像以及悖逆神之城才可以這樣行(參申十三12~17)。而實際上悖逆神的是他自己,並不是那些祭司。 (二)這件挪伯祭司的屠殺事件有兩方面意義:(1)對以利家族審判預言的成就(參撒上二31~36;三11~14):祭司長亞希米勒為向神犯罪的以利的曾孫(參撒上十四3),因祖先的過犯而受審判,神的審判宣言雖拖延時間,但必然實現;(2)掃羅對神的叛逆行為:無辜的懷疑擔負屬神的祭司職務的祭司長,並殘酷地施行屠殺是藐視神褻瀆神的行為,行如此叛逆之事的結局就是滅亡。 【撒上二十二20】「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 〔呂振中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比亞他溜走了,逃到大衛那裏。」 〔原文字義〕「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 〔文意註解〕「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亞比亞他』奉父命留守會幕,大概多益屠殺眾祭司的消息走漏,使他得以逃脫到大衛那裡。 〔話中之光〕(一)神能使用好事,也能使用壞事。雖然八十五個無辜的祭司被殺(參18節),但劫後餘生的亞比亞他卻帶著以弗得投奔大衛(參撒上二十三6),從此所有的祭司都離開了掃羅、跟隨大衛,大衛可以隨時求問神了(參撒上二十三9~11)。 【撒上二十二21】「亞比亞他將掃羅殺耶和華祭司的事告訴大衛。」 〔呂振中譯〕「亞比亞他將掃羅殺害永恆主祭司的事告訴大衛。」 〔原文字義〕「殺」殺,殺害。 〔文意註解〕「亞比亞他將掃羅殺耶和華祭司的事告訴大衛」:顯然在這之前,大衛尚未知道慘事。 【撒上二十二22】「大衛對亞比亞他說:“那日我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裡,就知道他必告訴掃羅。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 〔呂振中譯〕「大衛就對亞比亞他說:『那一天多益在那裏、我就知道他一定會告訴掃羅的:哎,你父系全家族的性命都是我害死的。」 〔原文字義〕「緣故」轉向,翻轉。 〔文意註解〕「大衛對亞比亞他說:那日我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裡,就知道他必告訴掃羅」:大衛知道多益並不敬虔。 「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大衛承認亞希米勒全家之死,他自己負有責任。 〔話中之光〕(一)亞比亞他得以逃脫到大衛面前,這是出乎神的安排,因為大衛需要亞比亞他作祭司,可以在神面前代求,另一方面亞比亞他也需要大衛的保護,當亞比亞他將一切遭遇告訴大衛的時候,他是何等懼怕傷心,大衛卻安慰他說:『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為大衛(基督)捨命,這是何等光榮,何等有價值! (二)大衛坦誠地承認以亞希米勒為首的祭司們死的原因是在於自己(參詩三十二5),大衛為自己犯罪(因撒謊)悔改,像這樣,大衛雖然因自己的過犯使很多人受害,但通過在神和人面前的真正的悔改恢復了信仰,這才是使大衛不愧被稱為合乎神心意的人的原因(參撒下十二13)。 (三)在這場悲劇面前,屬聖靈的大衛不是和屬肉體的掃羅一樣推諉責任、或者文過飾非,而是立刻反省自己,把整個事情的責任承擔過來。他承認是自己的詭詐連累了別人,祭司遭到屠殺,固然是因為多益的讒言(參9~10節),但也是因為大衛的謊言(參撒上二十一1~2)。因此,大衛寫下詩篇五十二篇,既是在譴責多益的「舌頭」,也是在責備自己的「舌頭」:「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詩五十二2)、「詭詐的舌頭啊,你愛說一切毀滅的話」(詩五十二4)。 【撒上二十二23】「你可以住在我這裡,不要懼怕。因為尋索你命的就是尋索我的命。你在我這裡可得保全。”」 〔呂振中譯〕「你住在我這裏吧;不要懼怕;因為尋索你〔原文:我〕性命的正在尋索我〔原文:你〕性命呢;在我這裏、你就可得保全。』」 〔原文字義〕「尋索」尋求,渴求;「保全」保存,守衛。 〔文意註解〕「你可以住在我這裡,不要懼怕」:『不要懼怕』意指我會負責保護你。 「因為尋索你命的就是尋索我的命。你在我這裡可得保全」:意指你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彼此安危與共。 〔話中之光〕(一)我們是住在主裡面,主是我們的避難所,「堅心依靠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依靠你」(賽二十六3)。 叁、靈訓要義 【民心背向】 一、各種人投奔大衛: 1.「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1節):他的骨肉之親。 2.「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2節):各種受壓迫的人。 3.「先知迦得」(5節):神的發言人,可以通過他求問神。 4.「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20節):大祭司為人獻祭,可以通過他蒙神赦罪,得享平安。 二、對掃羅眾叛親離: 1.「就對左右侍立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7節):依靠升官封爵、賞賜土地來攏絡臣僕。 2.「你們竟都結黨害我;我的兒子與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無人告訴我;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無人告訴我,為我憂慮」(8節):卻沒有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3.「那時以東人多益站在掃羅的臣僕中,對他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到了挪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裡」(9節):僅剩那靠諂媚打小報告博取主子歡心的小人。 4.「亞希米勒回答王說:王的臣僕中有誰比大衛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參謀,並且在王家中是尊貴的」(14節):誣良為盜,盡失忠良。 5.「王就吩咐左右的侍衛說: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17節):稍具良心的,不肯聽命行事。 6.「王吩咐多益說:你去殺祭司吧!以東人多益就去殺祭司,那日殺了穿細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又用刀將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盡都殺滅」(18~19節):放縱奸臣,殺害忠良,慘絕人寰。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