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七章拾穗 【撒上二十七1】「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掃羅見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內,就必絕望,不再尋索我,這樣我可以脫離他的手。”」 大衛不相信掃羅的祝福(二六25),於是在以色列地以外躲避掃羅。――《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在掃羅親自率軍追殺下,被迫第二次逃出國境,求非利士人庇護。――《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我死在: 大衛雖然得到掃羅不再害自己的誓言(26:21),但回想到掃羅的人性(24:16~22),絕對不能相信他的誓言。因此,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還是決定到非利士去避難。這不是出於信仰的決定,表明大衛沒有牢固地信靠,曾搭救自己親身體驗過的神。從本節到(31:13)為止是大衛第三個時期的旅程,大衛(22:2)路程如下圖所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掃羅從此不會在外面追趕大衛了(二十六21),但仇敵卻開始從裡面追趕大衛。這次大衛外面沒有問題,裡面卻出了問題。神在大衛身上的旨意還沒有成就,所以神絕不會讓大衛死,但大衛卻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1節)。神告訴大衛「要往猶大地去」(二十二5),在他受膏的地方作見證,但現在大衛卻對自己說:「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1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當環境危急的時候,我們常常不太容易跌倒,因為危急的環境會讓我們緊緊抓住神。但環境平靜的時候,我們卻常常靈裡鬆懈、肉體出頭,問題就出來了。──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死」在掃羅手裡:與 26:10 的「陣亡」同一個字,就是在戰場上被殺死。 ●「逃奔」:原文是「逃走」、「逃走」。――《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1~12】大衛定居非利士地: 經過約10年之久的流亡生活,大衛迫切地需要安定的生活,現在他終於結束了寄居的生活,在洗革拉預備了自己的居住地。這裡我們應注意到,大衛離開自己的祖國以色列,在外邦非利士地避難,完全是違背神旨意的行為。其原因為:①大衛已從先知迦得受過要居住猶大地的命令(22:5);②非利士地是盛行神嚴格禁止的偶像崇拜(申5:7~9)的地方(5:1~5)。大衛居住這種地方有很多被宗教混合主義迷惑的可能性。這樣,大衛為了暫時的肉身安全(1節),行違背神旨意受到神的管教:①處於與同族相戰的危機(28:1,2;29:1~5)②大衛的居住地洗革拉被亞瑪力人掠奪(30:1~6)。這裡我們可以學到的①當作屬靈的事工時,不能追求肉身的安逸②為神聖的旨意所蒙召的信徒,不應放鬆面臨屬靈戰爭的緊張感,直到勝利的那一天(彼前5:8)。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七2】「於是大衛起身,和跟隨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去了。」 大衛返回迦特王亞吉那裏(比較二一10~15);亞吉歡迎他,無疑是由於他已聽聞大衛與掃羅決裂,並且意欲以大衛那六百名戰士加強自己的兵力。“迦特”。參看第五章8節。――《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此處的亞吉和二十一11~16及《王上》二39的亞吉應是同一人。亞吉不但沒有拒絕他,反優禮有加,希望藉大衛助他擴充勢力(12節)。――《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大衛逃離王宮的初期曾闖進迦特城,見過亞吉,備受懷疑。(21:10~15) 這次亞吉信任大衛,願意收留他,大概是知道他與掃羅決裂的事,認為這樣做正好削弱以色列的勢力。――《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剛剛開始逃亡的時候,曾經躲到迦特,結果被人認出、裝瘋離開(二十一10~15)。這次他帶著六百人一起來,掃羅追殺大衛的事也已經眾所周知了,所以亞吉相信大衛可以被他收服,成為他的雇傭軍。──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實際上,是神允許亞吉收留大衛。大衛如果不投奔迦特王,不久掃羅死了,大衛坐上王位,就會以為自己的生命已經成熟,所以神才把自己放在寶座上。但在神的眼中,大衛還差得很遠。所以神沒有攔阻他,而是允許他按著自己的主意「投奔迦特王」(2節),讓他的肉體有更多的機會顯露,才能更深地認識自己、接受更深的破碎。──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瑪俄」:字義是「壓迫」。 ●「亞吉」:字義是「僅有一人」,和 21:11~15 中的亞吉是同一人。 ◎聖經沒有對這件事情的好壞下什麼評論,我們也應該避免很快的套上「沒有信心」或「靈巧像蛇」一類的評語。事實上大衛也是不得已的,因為六百戰士或許還沒有問題,但是加上家眷的拖累,要逃離掃羅的追殺簡直是不可能。但是大衛一投奔亞吉,立刻就面對可能與自己的同胞正面為敵的危險。――《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2~3】個人的眷屬: 大衛和他的追隨者們流亡非利士地的原因是:①躲避掃羅的迫害(1節);②為了使自己的家屬過安定的生活。這些事實表明無論誰,遇到逼迫都有離棄應走的道路,追求安逸生活的傾向。但基督徒的一生是每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的一生(太10:38),神的旨意的一生(創12:1)。追求眼前的小利的大衛的這種行為,使他在後來付出昂貴的代價(30:1~6)。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七3】「大衛和他的兩個妻,就是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並跟隨他的人,連各人的眷屬,都住在迦特的亞吉那裡。」 大衛決定投靠迦特王最終可能是為著這群家眷,因他們不能隨軍終日顛沛流離。――《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決定「逃奔非利士地去」(1節),很可能是想讓自己和部下的家眷們不再顛沛流離(3節)。當人光棍一條的時候,可以很剛強、很追求、很屬靈,但有了妻子兒女的牽掛以後,軟弱馬上就顯露出來了。因此,我們永遠也沒有資格在神面前自誇,那只不過是我們暫時的剛強,因為神為我們預備的那款試煉還沒有到。──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二十七4】「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逃到迦特。”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 【撒上二十七5】「大衛對亞吉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京外的城邑中賜我一個地方居住。僕人何必與王同住京都呢?”」 大衛要住在京外的理由看似謙卑,實際上是想與非利士人分開,免受他們的異教風俗感染,並擺脫他們嚴密的監視。――《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要求獨立的居住地有下列實際理由:①如果居住偶像崇拜盛行的迦特,有墮落成混合主義信仰的危險性;②擔心自己頻繁出入亞吉的宮殿,成為亞吉的其他部下妒忌的對象(29:4,5)。大衛流亡外邦人之地,屬靈方面遭到很大的挑戰。如同居住所多瑪的羅得一樣,信徒如果為肉身的安逸而自己選擇與信仰相背的環境時,必然要遭受心靈的矛盾和痛苦(彼後2:8)。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大衛到了非利士地,環境是平安了,但裡面卻沒有平安,外面是安全了,但裡面卻沒有安全感。大衛不願「與王同住京都」(5節),實際上是因為裡面沒有平安。──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二十七5~7】亞吉和大衛的結合: 迦特王亞吉親切地迎接了流亡的大衛,把洗革拉
賜給他。亞吉款待大衛是出於他的政治打算,他的目的個人與掃羅處於敵對關係的大衛和他的一行人作為自己的心腹(12節)。大衛和亞吉這樣的結盟是屬神的人為了世上的利益,與不敬虔之人結締不必要關係(林後6:14~16)。開始會得到有些益處,但最後必然付出痛苦的代價。 聖潔和罪惡絕不相融。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七6】「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 “洗革拉”。一個位於別是巴以北約十二英里(19公里)的城。大衛的遷居可能由於他想擺脫非利士人的監視,並且避免異教的影響。――《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洗革拉在南地,位於迦特東南約12公里,距別是巴北約20公里。此城原屬猶大及西緬支派(書十五31;十九5),但落入非利士人手中。這是第一個由大衛管治的城邑。直到掃羅死後,他才離開。他要求遷往洗革拉,大概是為了二十一11~12所說的原因。有人根據本節“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一語,認為《撒母耳記》當寫于以色列國分裂之後(看<參考資料>“寫作時期”)。 ――《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洗革拉」:在迦特的南面,距別是巴北部約十九公里(十二英里),屬西緬支派,但這時已為非利士人所霸佔。――《串珠聖經注釋》 「洗革拉」(6節)位於南地,在迦特以南約12公里、別是巴西北約20公里。「洗革拉」在猶大支派境內(書十五31),雖然現在落入非利士人手中,但仍然是神賜給猶大支派的產業。神雖然允許大衛在環境中顯露本相,但卻不允許祂的受膏者越過界線,所以神引導亞吉王把「洗革拉」賜給大衛,讓大衛管治的第一個城邑是猶大支派的產業。──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猶大王」(6節)原文是複數,南北國分裂以後,許多猶大王都擁有洗革拉。因此,第6節可能證明撒母耳記的成書時間是南北國分裂以後,也可能這句話是南北分裂以後的文士加注進去的。──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洗革拉」:位於迦特東南約12公里,原屬於西緬支派。大衛要求遷往洗革拉,可能是因為大衛身為敵軍將領,且以前殺過歌利亞,因此還是離開亞吉王以避嫌。此城也是猶太人被擄歸回後定居的城邑之一 尼 11:28 。 ●「猶大王」:原文的「君王」是複數,所以應該是南北國分裂以後,許多猶大王都擁有洗革拉。此節可能證明撒母耳記是南北國分裂以後寫成,或者這句話是分裂以後的文士加註進去的。 ◎上次大衛去投奔亞吉,下場是裝瘋離開。這次他帶著六百人一起來,再加上掃羅追殺大衛的事,應該也是眾所周知了,亞吉當然會相信大衛可能被他收服,成為他的助力。 ◎當時的習慣是臣僕有重大戰功,君王才會賞賜土地,我們不知道大衛有何重要功勞,但是亞吉已經行分封的賞賜。――《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6 洗革拉】洗革拉的確實位置仍有爭議。學者提出的地點有好幾個。但可能性最高的則是沙裡亞遺址(Tell esh~Shari'a;位於尼革西北部,迦特東南約十五哩),和是巴遺址(最常被視為古別是巴的遺址,在現代別是巴市四哩外;見:創二十二19注釋)。爭論的原因是沙裡亞遺址鐵器時代(王國時代初期)的遺跡可能有些斷續之處,以及別是巴的原址可能在是巴遺址西面。是巴遺址的定居歷史雖與洗革拉的現有資料相符,這看法卻將洗革拉定在迦特南面超過三十哩之處。這兩個理論都是將大衛的山寨考據在尼革之內,他在此地很容易就能向南面的西乃半島發動攻勢,或東侵以東、米甸。這些地方和非利士地有足夠的距離,使他能夠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活動。──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二十七7】「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 ●「一年零四個月」:七十士譯本作「四個月」。看起來一年四個月比較可能。――《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8】「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去,侵奪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之地。這幾族歷來住在那地,從書珥直到埃及。」 大衛以洗革拉為基地,攻打時常與以色列人為敵的民族,以保護猶大支派。在亞吉看來,大衛是在侵佔以色列南邊的土地,助他擴展(10~12節),因此對大衛十分信任。――《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大衛攻擊的民族都在猶大的南方,他這樣做無疑為以色列開拓邊界。――《串珠聖經注釋》 「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8節)都是猶大支派的敵人。──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可能都靠劫掠、遊牧為生,大衛奪取的戰利品可能是「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從以色列人那裡搶來的,所以可以裝作是從猶大地奪來的帶去見亞吉。大衛又擊殺了所有的俘虜,使真相不被揭穿,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小聰明。──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侵奪」:「剝去」、「猛衝」、「侵襲」。 ●「基述人」: 書 13:1~3 ,住在非利士南方,西乃半島北部。 ●「基色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處,和合本其他地方的「基色」與此字不同。七十士譯本此處則根本沒有「基色人」。 ●「書珥」:字義是「牆」,是一片曠野。位於西乃半島北部,是迦南地和埃及邊界之間的地區。――《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8~10】大衛以洗革拉為基地去突襲西乃曠野北部的部落,他們都是猶大的仇敵,但大衛卻假裝是為了亞吉的利益去做。――《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這幾個“南方”(Negev)指的是同一個區域的不同部分,《和合本》通常譯作“南地”,概指猶大山地以南的土地直到沙漠,中心點是別是巴。基述在西奈半島北方(書十三2)。“基色人”只見此處。“耶拉篾”:看代上二9,25。書珥在以色列和埃及的交界處(創十六7)。――《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撒上二十七8~12】大衛的侵略戰爭: 大衛侵略這些民族的原因,估計是因為他們時常入侵以色列領土進行掠奪。不然,大衛就不會發動那種引起亞吉懷疑的,並使自己危險的戰爭(10,11節)。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七9】「大衛擊殺那地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留下一個;又奪獲牛、羊、駱駝、驢並衣服,回來見亞吉。」 【撒上二十七10】「亞吉說:“你們今日侵奪了什麼地方呢?”大衛說:“侵奪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 “南方”。猶大山區以南的地理區域,其中心在別是巴。――《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猶大的南方」:這是地理上的用詞,指巴勒斯坦南部沙漠邊緣的乾旱地區。 「耶拉篾」:猶大支派希斯侖的後裔。(參代上2:9)「基尼」:摩西岳父的後裔。大衛籠統含糊的回答導致亞吉王相信大衛與以色列作了死對頭(參12)。 ──《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隱瞞事實,用謊言回答。耶拉蔑,基尼人是迦南族的一派。雖然大衛攻擊掠奪猶大的外邦民族是可以稱讚的,但向亞吉撒謊的事表明當時居住外邦的他的信仰處於軟弱狀態。他的回答是出於為保全自己性命,人軟弱的本性,是在神面前的犯罪。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猶大的南方」(10節)是猶大山區以南的區域。「耶拉篾」(10節)是猶大支派希斯侖的後裔。「基尼」(10節)是摩西岳父的後裔。當大衛襲擊這些地方的時候,並不是與猶大支派作戰,而是與侵入猶大領土的仇敵作戰。但他的話模棱兩可(10節),雖然沒有撒謊,卻也沒說實話。──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耶拉篾」:字義是「願神憐憫」,可參考 代上 2:9,25 。 ●「基尼」: 15:6 30:29 ,顯示此民族與以色列人關係很好。――《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七10~11】大衛將他攻擊的民族全部殺死,免得留下證人讓迦特王知道他真正攻擊的物件。――《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七11】「無論男女,大衛沒有留下一個帶到迦特來。他說:“恐怕他們將我們的事告訴人,說大衛住在非利士地的時候,常常這樣行。”」 【撒上二十七11~12】大衛把所有人都殺了,以致亞吉不能揭發他侵奪猶大的謊話。這次欺騙使亞吉相信大衛會永遠效忠於他。――《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撒上二十七12】「亞吉信了大衛,心裡說:“大衛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惡他,所以他必永遠作我的僕人了。”」 神的受膏者在非利士地裝作亞吉王的「僕人」(12節),來交換虛假的平安,但裡面卻從來沒有平安過。神允許大衛「一年零四個月」(7節)活在這種沒有真平安的日子,使他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愚昧,不敢誇口自己生命的成熟。此時大衛還沒有力量去勝過自己的愚昧,還沒有力量脫離這困境:回以色列有掃羅,留在非利士天天要裝假。但神在大衛身上所要的,就是讓他認識自己的愚昧。只要他認識到了,神就不會永遠讓他陷在這種光景裡;時候到了,神的拯救的手也就伸出來了。──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第27~28章)】 1 試比較大衛在17:37與27章所說的。這兩段話帶給你什麽思想?你認為他對神的信心是否已減弱? 2 大衛被撒母耳膏立以後,安逸的時候甚少,流離顛沛的日子則甚多,這對他日後為王有什麽重要性?你認為神是怎樣訓練一個合用的器皿? ──《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七1~二十八2】大衛假意投奔迦特王:非利士人向來是以色列的敵人,大衛這次尋求敵人的庇護,實在走投無路才出此下策。因著神的保守,大衛雖住在非利士人當中卻沒有沾染異教的風俗習慣,他們為自己的國家攻打鄰近的敵人也沒有引起迦特王的懷疑。――《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七1~三十31】大衛投奔非利士人:掃羅雖然答允不再追殺大衛,但他反覆無常的性格使他常常食言。大衛既有前車可監,不再信任掃羅,決定假意投奔非利士人尋求政治庇護。此舉不獨使掃羅停止追殺他,更贏得迦特王亞吉的信任,將洗革拉城賜他與跟隨者居住。這期間非利士人再次向以色列挑釁,大舉東來犯境的時候,大衛因未獲某些非利士人的信任得免參戰,逃過要殘殺自己同胞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大衛與他的軍隊在外之際,洗革拉被亞瑪力人洗劫一空,所有婦孺也被擄去。大衛得悉後奮力追上,將所有財物及婦孺奪回。――《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