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所羅門接續大衛作王】

   一、大衛年紀老邁,人使童女亞比煞為他暖身(1~4)

   二、亞多尼雅自尊,宴請眾王子和賓客(5~10)

   三、拔示巴與先知拿單詢問王的真意(11~27)

   四、大衛命即日膏立所羅門為王(28~40)

   五、眾王子和賓客聞訊四散,所羅門寬容亞多尼雅(41~53)

 

貳、逐節詳解

 

【王上一1「大衛王年紀老邁,雖用被遮蓋,仍不覺暖。」

   〔呂振中譯〕大衛王老邁、上了年紀,雖用被蓋着,仍不覺得暖和。

   〔原文字義〕「大衛」受鍾愛的;「老邁」老,變老,顯出年齡;「被」外袍,衣服,覆蓋物;「遮蓋」披上,隱藏,覆蓋;「暖」熱,懷孕。

   〔文意註解〕「大衛王年紀老邁」:此時大衛已經年屆七十(參撒下五4)

         「雖用被遮蓋,仍不覺暖」:表示他身體虛弱,行將就木。

   〔話中之光〕()本節使人感到人生的無常,從在伯利恒作無名牧童到成為以色列的偉大統治者,大衛經歷了崎嶇的人生。他因著擴張以色列的領土,打好建造聖殿建築的根基而揚名為名君,並由此而得到百姓的尊敬和擁戴。但曾經輝煌的歲月也如流水般逝去,最終要面對死亡。

         ()以色列大衛王朝的黃金時代已近尾聲。列王紀上開始於一個統一的王國,光輝燦爛,以神為中心;但結束時國土分裂,情況大不如前,全國上下都拜偶像。以色列人敗落的原因很簡單──他們不順服神,即而產生令國勢衰頹的各種罪──貪心、嫉妒、權力慾及輕視婚姻的盟約,徒具儀文的敬拜等等。今天這些罪同樣會傷害我們。追憶以色列人的歷史,就當以史為鑑,提醒自己免蹈覆轍。

         ()當我們的人生走到盡頭時,我們能否有十足的把握,確信神會喜悅我們呢?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神喜悅的人呢?但願我們能從列王紀這本書學到敬畏神的功課,追隨大衛,以及那些敬畏神的猶大王的榜樣,做一個蒙神喜悅的人。

 

【王上一2「所以臣僕對他說:“不如為我主我王尋找一個處女,使她伺候王,奉養王,睡在王的懷中,好叫我主我王得暖。”」

   〔呂振中譯〕於是臣僕對他說:『請讓人為我主我王尋找個年少的處女,使她伺立在王面前,做王的護士,睡在王懷中,好使我主我王得暖和。』

   〔原文字義〕「尋找」尋求,需求,渴求,堅求,要求;「伺候」站立,侍立,,保留,持續;「奉養」有用,有幫助,有益;「懷」胸懷;「得暖」變暖和,保溫暖。

   〔文意註解〕「所以臣僕對他說:“不如為我主我王尋找一個處女,使她伺候王,奉養王」:意指選定一名童女,叫她隨身照顧王的起居。

         「睡在王的懷中,好叫我主我王得暖」:意指使她貼身而睡,藉以取暖。

 

【王上一3「於是,在以色列全境尋找美貌的童女,尋得書念的一個童女亞比煞,就帶到王那裡。」

   〔呂振中譯〕於是人在以色列全境尋找美麗的少女;找着了一個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就將她帶到王那裏。

   〔原文字義〕「全境」疆域,領土;「書念」倍覺安息之地;「亞比煞」我父是個流浪者;「帶」進入,進來,引進。

   〔文意註解〕「於是,在以色列全境尋找美貌的童女,尋得書念的一個童女亞比煞,就帶到王那裡」:『書念』在以薩迦支派境內,位於耶斯列北方約4公里,米吉多東方約14公里;『亞比煞』有謂就是雅歌中的「書拉密女」(歌六13),不過這種看法缺乏證據,只是一種穿鑿附會。

 

【王上一4「這童女極其美貌,她奉養王,伺候王,王卻沒有與她親近。」

   〔呂振中譯〕這少女非常美麗;她做王的護士,伺候王,王卻沒有和她親近。

   〔原文字義〕「極其」極度地,非常地;「美貌」美好,美麗;「奉養」有用,有幫助,有益;「伺候」服事,供職;「親近」認識,體認,知道。

   〔文意註解〕「這童女極其美貌,她奉養王,伺候王,王卻沒有與她親近」:『親近』指發生性關係。

   〔話中之光〕()聖經沒有在這件事上批評大衛,可見這個安排是有特殊的原因。我們千萬不要以這個例子為藉口包二奶。聖經要我們效法大衛如何盡心盡意愛神、敬畏神,而不是一些表面的行動如娶妾、殺人等。

 

【王上一5「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就為自己預備車輛、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

   〔呂振中譯〕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高抬自己、說:『我要做王』;就為自己豫備車輛、駿馬、和五十個人在他前面奔走。

   〔原文字義〕「哈及」歡慶的;「亞多尼雅」我主是耶和華;「自尊」自我高舉;;「我必作王」成為國王,統治;「預備」製作,製造;「前頭」面,面前;「奔走」奔跑,快跑,迅速移動。

   〔文意註解〕「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亞多尼雅』大衛的第四子(參撒下三4)押沙龍死後,眾子中他的年齡最大;『自尊』指自我高抬地位。

         「就為自己預備車輛、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車輛』指用馬拖行的雙輪轎車,代表尊貴的地位;『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一種顯赫的排場(參撒下十五1)

   〔話中之光〕()亞多尼雅無疑認為該由他來繼承王位。他目中無人,以年長自居,決定採取步驟牟取王位。他既知道父親的打算,就準備不顧神的安排(參代上二十二5~9),在必要時用武力來奪取寶座。弟弟所羅門比他更適合擔任以色列國王。但哥哥決心作王,不管會給國家和追隨他的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當人的思維專注於個人的利益時,起結果總是悲劇性的。

         ()自高自大的人是不合乎神所使用的,只能使教會產生更多分爭結黨的事。希伯來書十二章保羅勸勉信徒要謹慎,不可失去主的恩典,又恐怕有毒根生出,這些毒根就是驕傲,當毒根在教會生長時,神的靈便不能作工。

         ()5~10亞多尼雅謀竊王位的計畫極其周密:(1)預備了車輛、馬兵,並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5)(2)爭取軍隊中的領袖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為舉行儀式的核心人物(7) (3)在隱羅結旁預備了行加冕禮的舉行儀式場所(9)。亞多尼雅如此周密的計畫也未能阻擋神預定的所羅門繼承王位。儘管人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來抵擋神的計畫,神所預定的旨意必照樣成就(參但四35)。如同其他古代王朝那樣,在以色列歷史中屢屢發生篡奪王權的叛離事件(參王上十五27;十六9;撒下十五4~5;代下二十四25~26)

 

【王上一6「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作什麼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

   〔呂振中譯〕他父親從來沒有使他難過,沒有問過他說:『你為甚麼這樣作?』他丰姿非常俊美;是在押沙龍之後生的。

   〔原文字義〕「素來」一段日子,一段時間;「憂悶」傷害,使痛苦,使悲痛;「俊美」(原文兩個字)好的,令人愉悅的,可喜的(首字),形狀,樣式,輪廓(次字);「押沙龍」我父是平安。

   〔文意註解〕「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作什麼呢?」:『沒有使他憂悶』指管教不力,任其驕縱

         「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外表天賦造成了他的驕傲和虛妄,自私和野心。

   〔話中之光〕()亞多尼雅生得俊美,舉止極似其兄押沙龍(參撒下十五1)。二人行動囂張,都和大衛管教不力,任其驕縱有關。本節「素來沒有使他憂悶」也有「從未干涉他的行動」之意。大衛未盡嚴父的責任,貽害子女匪淺,自身也受其累。大祭司以利和撒母耳都有此失,為人父母者須高度警惕(參撒上三13;八1~3)

         ()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指他父親從來都沒有管教、懲罰過他。大衛過去體貼肉體的感情,不但沒有好好管教長子暗嫩、三子押沙龍,也沒有好好管教四子亞多尼雅,結果這三個兒子都狂妄自大、不受約束,最後都死於自作自受。所以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箴十三24)

         ()撒母耳與大衛這樣敬虔的人,皆蒙神使用去領導全族,但在家庭關係上卻出現問題。敬畏神的領導人,未必能裁培好兒女的靈命。他們慣於叫別人恪遵毋違,但威嚴不見得能培養子女一心信賴神。道德與靈性的塑造須用許多年日才能見成效,作父母的要不斷地關懷、耐心地管教。

         ()衛作君王服事神卓然有成,但就作父親而論,卻讓神和兒女失望。所以別因為自己是屬靈領袖,只顧花時間與精力事奉神,卻忽略了神所賜的其他責任,特別是對兒女和家庭的責任。

         ()大衛從來沒有干預過兒女的事,既不指引也不查問,以致亞多尼雅不知道如何慎守規矩。結果他常常我行我素,不管別人死活。他任意而行,必然不尊重神的旨意。不受管束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可能視為聰明伶俐,但不守紀律的成年人,既能敗壞自己,又會禍及別人。你若為兒女定出界限,使他們學會自我約束,長大以後就能有節制。要趁兒女年幼的時候留意管教,好使他們長大後成為自律的人。

 

【王上一7「亞多尼雅與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商議,二人就順從他,幫助他。」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商議;二人附從亞多尼雅,幫助他。

   〔原文字義〕「洗魯雅」香膏;「約押」耶和華是父;「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商議」說話,言語,提說事情;「順從」在後面,在背後,後面的;「幫助」支持,援助。

   〔文意註解〕「亞多尼雅與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商議,二人就順從他,幫助他」:『約押』是軍隊的元帥,曾經一度被大衛貶抑;『亞比亞他』曾與大衛一同流亡、同甘共苦,後來卻不如祭司撒督被重用;『二人就順從他』他們對大衛心懷不滿,所以容易被亞多尼雅說服,轉而支持並輔佐他。

   〔話中之光〕()約押這位軍人勇敢善戰,但嫉妒心也很重,先後用詭計殺死威脅他地位的押尼珥和亞瑪撒,現在又受到大衛護衛長比拿雅的威脅,因為大衛疏遠他,起用比拿雅(參王上二5;撒下二十23;二十三20~23)。在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看來,亞多尼雅是王位當然繼承人,一定可獲全民擁護,登上王位。二人很早便跟隨大衛(參撒上二十二20~22;撒下二13),現在參加叛變,後來都為所羅門王所廢。約押被殺(參王上二34),亞比亞他被黜(參王上二26)

 

【王上一8「但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先知拿單、示每、利以,並大衛的勇士,都不順從亞多尼雅。」

   〔呂振中譯〕但是撒督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拿單神言人、示每、利以、和大衛的勇士、都不擁護亞多尼雅。

   〔原文字義〕「撒督」公義;「耶何耶大」耶和華知曉;「比拿雅」耶和華已建造,耶和華已建立;「先知」發言人,說話者,申言者;「拿單」賜予者;「示每」著名的;「利以」友善的;「勇士」強壯的,大能的。

   〔文意註解〕「但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先知拿單」:『祭司撒督』是亞倫的三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的後裔(參代上六4~8),他後來居上,受大衛重用;『比拿雅』大衛外邦人衛隊的護衛長(參撒下二十23),後來代替約押擔任所羅門的元帥(35);『先知拿單』神向他啟示了大衛之約(參撒下七4),也藉著他向大衛宣告了與拔示巴行淫的審判(參撒下十二7)

         「示每、利以,並大衛的勇士,都不順從亞多尼雅」:『示每』有人說他是咒駡大衛的「基拉的兒子示每」(王上二8),因為他害怕捲入是非,也有人說他是後來成為所羅門十二官吏之一的「以拉的兒子示每」(王上四18);『利以』有人說他是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參撒下十六16);『大衛的勇士』指大衛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參撒下二十三8~39)

 

【王上一9「一日,亞多尼雅在隱羅結旁、瑣希列磐石那裡,宰了牛羊、肥犢,請他的諸弟兄,就是王的眾子,並所有作王臣僕的猶大人;」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在隱羅結旁邊、瑣希列石頭附近宰獻了羊、牛、肥畜,請他的眾弟兄,就是王的眾子、就是王的兒子、和所有做王臣僕的猶大人,

   〔原文字義〕「隱羅結」漂洗者的泉源;「旁」附近,結合,之旁;「瑣希列」蛇石;「磐石」石頭,基石(建造之用);「宰」為獻祭宰殺;「肥犢」帶宰的肥畜;「臣僕」奴隸,僕人;「猶大」讚美的。

   〔文意註解〕「一日,亞多尼雅在隱羅結旁、瑣希列磐石那裡」:『隱羅結』位於耶路撒冷東南角,欣嫩谷和汲淪溪匯合處;『瑣希列磐石』位於隱羅結的北方一處突出懸崖。

         「宰了牛羊、肥犢,請他的諸弟兄,就是王的眾子,並所有作王臣僕的猶大人」:大張筵席,牢籠從眾,但他的政治手段遠不及押沙龍,後者籠絡了十二支派的人,而他卻僅邀請猶大人。

 

【王上一10「惟獨先知拿單和比拿雅,並勇士,與他的兄弟所羅門,他都沒有請。」

   〔呂振中譯〕惟獨拿單神言人、比拿雅、和勇士們、跟他的兄弟所羅門、他沒有請。

   〔原文字義〕「兄弟」同父異母的兄弟;「所羅門」平安;「請」召喚,朗讀,宣告。

   〔文意註解〕「惟獨先知拿單和比拿雅,並勇士,與他的兄弟所羅門,他都沒有請」:在眾王子中單單沒有邀請所羅門赴宴,表明他知道所羅門是王位的競爭對手。

   〔話中之光〕()「所羅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平安」,是大衛與拔示巴所生的第四個兒子(參撒下五14),神「借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下十二24)。神愛他,不是因為他特別可愛、敬虔,而是因為神將使用他來承受大衛之約、建造聖殿,以顯明神對罪人的愛。「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羅九11),無論所羅門將來的行為是得勝還是失敗,都將在神的管理之下(參撒下七12~15)

 

【王上一11「拿單對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說:“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作王了,你沒有聽見嗎?我們的主大衛卻不知道。」

   〔呂振中譯〕拿單對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說:『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作了王、而我們的主上大衛不知道:這件事你還沒有聽見麼?

   〔原文字義〕「拔示巴」誓約之女;「作王」成為國王;「聽見」聽到,留意;「知道」認識,察覺,承認。

   〔文意註解〕「拿單對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說: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作王了」:『作王了』原文是過去完成式,指他雖有透過拉攏手段自立為王的意圖,但未正式宣告。

         「你沒有聽見嗎?我們的主大衛卻不知道」:亞多尼雅的行動應該是相當隱密的,拿單身為先知,覺得必須聯合大衛所寵愛的拔示巴,一同向王揭發。

   〔話中之光〕()11~14拿單聽到亞多尼雅的陰謀就立刻設法阻止,他既有忠心,又坐言起行。他知道所羅門應當名正言順地作王,所以看到別人想篡奪王位,就迅速採取行動。我們常常知道何事該做卻沒有行動,也許我們不願意被牽涉在其中,或者懼怕情勢。不要單單以禱告、忿怒和期望來阻止惡事,更應採取必要的行動去糾正錯誤的舉動。

         ()11~31在鎮壓亞多尼雅的叛亂中,可以看見先知拿單的作用。拿單粉碎亞多尼雅的陰謀不僅為了自己的政治性命,更是為了實踐神的旨意。本文明確表明了拿單慎密的智慧。拿單極智慧而慎重地行事,即:(1)先叫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去找大衛王,從而作些心理準備(11~21)(2)之後親自在王面前強而有力地指出(22~31)神對所羅門的立約(131730節;代上229)

 

【王上一12「現在我可以給你出個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兒子所羅門的性命。」

   〔呂振中譯〕現在我給你出個主意,好搭救你自己的性命、和你兒子所羅門的性命。

   〔原文字義〕「主意(原文雙字)」給人忠告,提議(首字);商議,勸告(次字);「保全」拯救,逃脫。

   〔文意註解〕「現在我可以給你出個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兒子所羅門的性命」:倘若亞多尼雅成功自行登上王位,首先必要除掉對他王位有威脅的所羅門和拔示巴。

 

【王上一13「你進去見大衛王,對他說:‘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現在亞多尼雅怎麼作了王呢?’」

   〔呂振中譯〕你進去見大衛王,對他說:我主我王阿,你不是曾經向使女起過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我的位麼?』為甚麼亞多尼雅作了王呢?

   〔原文字義〕「接續」在之後。

   〔文意註解〕「你進去見大衛王,對他說: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大衛起誓立所羅門為王儲的事,聖經雖未記載,但不僅拔示巴知道,連先知拿單也知道。

         「現在亞多尼雅怎麼作了王呢?」:借此反問話,襯托出亞多尼雅作王的意圖。

   〔話中之光〕()在所羅門出生之前,大衛為建造聖殿禱告時,已得到立所羅門為繼承人的神之話語(參代上二十二9),而且生所羅門之後也向拔示巴起誓立所羅門為繼承人(1730)。拿單指示拔示巴使信仰之人大衛重新紀念與神立的約是極其有效的方法。我們向神祈禱時,得神之應允的最佳之路就是抓住他的應許和話語呼求(參創三十二912;出三十二13~14)

 

【王上一14「你還與王說話的時候,我也隨後進去,證實你的話。”」

   〔呂振中譯〕看吧,你還在那裏同王說話的時候,我便跟着進去、來證實你的話。

   〔原文字義〕「隨後」在之後;「證實」確認,充滿。

   〔文意註解〕「你還與王說話的時候,我也隨後進去,證實你的話」:拿單要證實的不是大衛所起的誓,而是亞多尼雅作王的事(22~27)

   〔話中之光〕()拿單是被神使用的先知,他曾經譴責大衛與拔示巴行淫的罪,但卻沒有因此對拔示巴有偏見,而是在關鍵時刻幫助拔示巴母子。因為他知道耶和華喜愛所羅門(參撒下十二24),所以以神的心為心,而不是以自己的經驗和成見來論斷人。

         ()在這關鍵的時刻,神卻沒有說任何話,而是由體貼神心意的拿單與神同工、推動此事。如果拿單是出於私心,他本可以假借神的名義向大衛說話。但拿單是一位敬畏神的先知,雖然他早已知道神揀選了所羅門作王(13節;撒下十二25),但神現在沒有說話,他就絕不編造神的話,而是設法提醒大衛遵行神的旨意、果斷做出決定。事奉神的人,絕不能用不合神心意的手段來成就神的旨意,也不能假傳「神的話」來幫神的忙。

 

【王上一15「拔示巴進入內室見王,王甚老邁,書念的童女亞比煞正伺候王。」

   〔呂振中譯〕拔示巴進臥房見王;王很老邁;書念的女子亞比煞正伺候着王。

   〔原文字義〕「老邁」老,變老。

   〔文意註解〕「拔示巴進入內室見王,王甚老邁,書念的童女亞比煞正伺候王」:『內室』指寢室;『亞比煞正伺候王』暗示亞比煞聽見拔示巴和王的對話,是王曾起誓船位給所羅門(17)的見證人。

 

【王上一16「拔示巴向王屈身下拜。王說:“你要什麼?”」

   〔呂振中譯〕拔示巴俯伏,向王下拜;王說:『你要甚麼?』

   〔原文字義〕「屈身」低頭。

   〔文意註解〕「拔示巴向王屈身下拜。王說:你要什麼?」:『你要什麼』意指「你有何要求」。

 

【王上一17「她說:“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著耶和華你的神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

   〔呂振中譯〕她對王說:『我主阿,你曾經指着永恆主你的神向你使女起過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我的位。』

   〔原文字義〕「位」王座,座位。

   〔文意註解〕「她說: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著耶和華你的神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提醒大衛曾經向拔示巴起誓立王儲的事(30)

 

【王上一18「現在亞多尼雅作王了,我主我王卻不知道。」

   〔呂振中譯〕現在你看,亞多尼雅作了王,到現在我主我王還不知道呢。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察覺。

   〔文意註解〕「現在亞多尼雅作王了,我主我王卻不知道」:意指亞多尼雅暗中自立為王。

 

【王上一19「他宰了許多牛羊、肥犢,請了王的眾子和祭司亞比亞他,並元帥約押;惟獨王的僕人所羅門,他沒有請。」

   〔呂振中譯〕他宰獻了許多公牛肥畜和羊,請了王的眾兒子、和祭司亞比亞他、軍長約押,惟獨王的僕人所羅門、他沒有請。

   〔原文字義〕「元帥(原文雙字)」首領,統帥(首字);軍隊(次字)

   〔文意註解〕「他宰了許多牛羊、肥犢,請了王的眾子和祭司亞比亞他,並元帥約押;惟獨王的僕人所羅門,他沒有請」:請參閱79~10節。

 

【王上一20「我主我王啊,以色列眾人的眼目都仰望你,等你曉諭他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

   〔呂振中譯〕然而我主我王阿,以色列眾人都眼巴巴望着你、等你曉諭他們誰要接續我主我王坐他的位。

   〔原文字義〕「眼目」眼睛,泉源。

   〔文意註解〕「我主我王啊,以色列眾人的眼目都仰望你,等你曉諭他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表示王位繼承的問題是全以色列所關心的問題。

 

【王上一21「若不然,到我主我王與列祖同睡以後,我和我兒子所羅門必算為罪人了。”」

   〔呂振中譯〕若不然,到我主我王跟列祖一同長眠了以後,我和我兒子所羅門就算為罪人了。』

   〔原文字義〕算為罪人」被判罪,看作罪犯。

   〔文意註解〕「若不然,到我主我王與列祖同睡以後,我和我兒子所羅門必算為罪人了」:『算為罪人』指亞多尼雅一旦登位便會降罪於所羅門和他的母親。

 

【王上一22「拔示巴還與王說話的時候,先知拿單也進來了。」

   〔呂振中譯〕拔示巴還同王說話的時候,神言人拿單也進來了。

   〔原文字義〕「進來」進入,進去。

   〔文意註解〕「拔示巴還與王說話的時候,先知拿單也進來了」:本節的原文在開頭有「看哪」一詞,表示在關鍵時刻先知拿單也來正式求見。

 

【王上一23「有人奏告王說:“先知拿單來了。”拿單進到王前,臉伏於地。」

   〔呂振中譯〕有人奏告王說:『看哪,神言人拿單來了』;拿單進到王面前,面伏於地、向王下拜。

   〔原文字義〕「伏」下拜,俯伏。

   〔文意註解〕「有人奏告王說:先知拿單來了。拿單進到王前,臉伏於地」:在王與先知拿單會面時,可能談到國家大事,故拔示巴迴避(28)

 

【王上一24「拿單說:“我主我王果然應許亞多尼雅說:‘你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

   〔呂振中譯〕拿單說:『我主我王阿,你曾經說:亞多尼雅必接續我作王,坐我的位吧?

   〔原文字義〕「果然」(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拿單說:我主我王果然應許亞多尼雅說:你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拿單是用疑問的方式來證實亞多尼雅已經自立為王。

 

【王上一25「他今日下去,宰了許多牛羊、肥犢,請了王的眾子和軍長,並祭司亞比亞他,他們正在亞多尼雅面前吃喝,說:‘願亞多尼雅王萬歲!’」

   〔呂振中譯〕因為他今天已經下去,宰獻了許多公牛、肥畜、和羊,請了王的眾兒子、和軍長、以及祭司亞比亞他;看哪,他們正在亞多尼雅面前喫喝,說:願亞多尼雅王萬歲!呢。

   〔原文字義〕「萬歲」活著。

   〔文意註解〕「他今日下去,宰了許多牛羊、肥犢,請了王的眾子和軍長,並祭司亞比亞他」:『軍長』意指約押和他手下一干將領。

         「他們正在亞多尼雅面前吃喝,說:願亞多尼雅王萬歲」:『願亞多尼雅王萬歲』是新王登基時的歡呼口號。

 

【王上一26「惟獨我,就是你的僕人和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並王的僕人所羅門,他都沒有請。」

   〔呂振中譯〕惟獨我,就是你的僕人和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跟王的僕人所羅門,他都沒有請。

   〔原文字義〕「撒督」公義;「耶何耶大」耶和華知曉;「比拿雅」耶和華已建造。

   〔文意註解〕「惟獨我,就是你的僕人和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並王的僕人所羅門,他都沒有請」:請參閱810節註解。

 

【王上一27「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嗎?王卻沒有告訴僕人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

   〔呂振中譯〕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麼?王卻沒有告訴僕人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

   〔原文字義〕「出乎」存在,發生。

   〔文意註解〕「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嗎?」:意指難道這事果真是王的旨意麽?

         「王卻沒有告訴僕人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意指王遲遲不宣布王儲的人選,是造成目前混亂局勢的主要原因。這句將當前局勢歸咎給王的話非常有效,引起大衛立即的反應(28)

 

【王上一28「大衛王吩咐說:“叫拔示巴來。”拔示巴就進來站在王面前。」

   〔呂振中譯〕大衛應聲地說:『請將拔示巴給我叫來』;拔示巴就來到王面前,在王面前站着。

   〔原文字義〕「站在」站立,侍立。

   〔文意註解〕「大衛王吩咐說:叫拔示巴來。拔示巴就進來站在王面前」:拔示巴暫時迴避,現在要當面宣布重大且明確的決定了。

 

【王上一29「王起誓說:“我指著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起誓。」

   〔呂振中譯〕王便起誓說:『我指着那贖救我性命脫離一切患難的永活永恆主來起誓;

   〔原文字義〕「苦難」困境,危難。

   〔文意註解〕「王起誓說:我指著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起誓』這是以新的起誓來確定舊的誓言;『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意指我今天還能活著,完全是因著神的救恩;『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意指在活神的面前確認此事永不改變。

   〔話中之光〕()在苦難中我呼求耶和華,求告我的神,在苦難中我們必須呼求主,祂在祂的住處必然聽見你的聲音,在祂面前的禱告也必達到祂的耳中。祂必應允你,將你安置在寬闊之地,所以苦難是有益的,因為它將你帶到主救恩的新境地。

         ()神救贖大衛,脫離一切的冤屈。在許多的詩篇中,他常提到不義與仇恨。但是神為他伸冤,當他將案件向神呈明,神的公義必如亮光照明,祂的判斷好似正午的日光。別人無論怎樣將一切災害堆在你門口,最後不得不承認你的無辜。只要將你的事交給神,然後安靜等候。

         ()神救贖大衛,脫離早年的困苦。他曾在曠野流浪,在洞穴中逃離,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我們難以想像,神怎樣差使者搭救我們,在我們四圍,在我們旁邊,保護我們,使罪惡不能臨近我們,或欄杆在我們腳邊。我們的道途上滿有危險,旅行者必經死蔭的幽谷。但是我們可以有出路,在早晨會驚奇我們怎麼逃脫。

 

【王上一30「我既然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這話而行。”」

   〔呂振中譯〕我既指着永恆主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必接替我坐我的位,那麼我今天就要照這話行了。』

   〔原文字義〕「行」做,製作。

   〔文意註解〕「我既然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這是確認從前有過這樣的誓言。

         「我今日就必照這話而行」:這是將從前的誓言付諸實行。

   〔話中之光〕()所羅門的王權不是出於人乃是出於神,神曾明言他作王,正如昔日大衛作王一樣,現在神已應許所羅門作王,雖然他聽到亞多尼雅自尊作王,但他並沒有用方法,權力為自己奪回王權,乃是等候神的旨意完成,因此他得國的王權非靠己力而得,非靠爭權而來。正如詩篇所言,高舉非從東、從西、從南而來,唯有耶和華定了誰升高,誰降低。恐怕今天不少的基督徒沒有看到這點,倘若我們看到的話,絕不會為自己在教會上的地位、名聲而爭鬥,如果是主所定的,神必叫我們升高,不必自己來爭奪。

         ()當然我們不是停下來甚麼也不幹,最重要的還是倚靠神,我們若認識神是管理萬物的主宰,他命所羅門作王,所羅門是不能不作王的;正如大衛作王一樣。神又命耶穌不但作王且作基督,基督的地位、職份比王權更高,是神所賜給人最高的位份,但耶穌作此職份並不是用爭取的方法奪得的,所謂「基督」的位份是有神一切的權柄。所羅門坐在大的寶座上作王,是表明他有大衛作王的一切權柄,照樣耶穌作基督便能行使神一切的權柄。

 

【王上一31「於是拔示巴臉伏于地,向王下拜,說:“願我主大衛王萬歲!”」

   〔呂振中譯〕於是拔示巴俯伏,面伏於地,向王下拜,說:『願我主我王大衛萬歲長生!』

   〔原文字義〕「萬歲(原文雙字)」長期,永遠(首字);活著(次字)

   〔文意註解〕「於是拔示巴臉伏于地,向王下拜,說:願我主大衛王萬歲」:拔示巴對於大衛信守誓言表達感恩和敬佩。

 

【王上一32「大衛王又吩咐說:“將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召來。”他們就都來到王面前。」

   〔呂振中譯〕大衛王又說:『把祭司撒督、神言人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給我召來』;他們就都來到王面前。

   〔原文字義〕「拿單」賜予者。

   〔文意註解〕「大衛王又吩咐說:將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召來。他們就都來到王面前」:『祭司撒督』是要膏立新王的人;『先知拿單』是要宣布新王乃合乎神旨意的人;『比拿雅』是要護衛新王的加冕儀式平安無事的統帥。

   〔話中之光〕()大衛雖然年紀老邁,但靈裡卻越來越清醒,所以沒有像過去一樣憐恤兒子、姑息縱容,而是立即行動、運籌帷幄。這種光景與他當年聽到押沙龍叛亂時的表現判若兩人(參撒下十五14)。因為那時大衛知道自己是落在神的管教之中,現在卻知道自己是行在神的旨意裡,所以有勇氣雷厲風行地遵行神的旨意。

         ()大衛思維清晰,行動敏捷,簡要地佈置了各人的任務。這種果斷與堅決同他當年在聽到押沙龍叛變的消息時所表現的懦弱和沮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參撒下十五14)。那時大衛知道自己已犯下了大罪,正在接受神的懲罰。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他知道神站在他一邊。

 

【王上一33「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

   〔呂振中譯〕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上的僕人們,使我兒子所羅門騎上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

   〔原文字義〕「帶領」引導,領導;「基訓」爆發。

   〔文意註解〕「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你們主的僕人』指文武大臣和侍衛對;『我的騾子』指王的座騎;『基訓』基訓泉是耶路撒冷的主要水源,位於大衛城南面的山谷裡,與亞多尼雅宴會地點·羅結(17)相距不遠,用意在使他們一夥人立刻知道新王登基,兵不血刃地瓦解他們的勢力。大衛此時雖然身體虛弱,但頭腦卻相當清楚、精明。

 

【王上一34「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呂振中譯〕在那裏、祭司撒督和神言人拿單要膏立他為王來管理以色列;你們也要吹號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原文字義〕「膏」塗抹,膏立。

   〔文意註解〕「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祭司撒督』膏立新王;『先知拿單』見證膏抹。

         「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吹角和歡呼使聲音遠送到·羅結(17)

 

【王上一35「然後要跟隨他上來,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續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

   〔呂振中譯〕然後你們要跟隨他上來;使他來坐在我的位;是他要接替我作王的;我已經委任他做人君來管理以色列和猶大。

   〔原文字義〕「立」命令,指示。

   〔文意註解〕「然後要跟隨他上來,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續我作王」:『上來』指從基訓回到大衛城;『坐在我的位上』指正式登基。

         「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以色列』指北方十個支派;『猶大』指南方兩個支派。後來分裂成南北兩國,也是按照這個分法(參王上十一30~36)

 

【王上一36「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對王說:“阿們!願耶和華我主我王的神,也這樣命定。」

   〔呂振中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應聲對王說:『阿們;願永恆主我主我王的神也這樣吩咐。

   〔原文字義〕「阿們」真正地,確實地;「命定」說,吩咐。

   〔文意註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對王說:阿們!願耶和華我主我王的神,也這樣命定」:『比拿雅』後來所羅門王任命他作元帥(參王上二35);『阿們』原文意思是「誠信真實」,含有誠心贊同之意;『這樣命定』指此事乃出乎神的意旨。

 

【王上一37「耶和華怎樣與我主我王同在,願祂照樣與所羅門同在,使他的國位比我主大衛王的國位更大。”」

   〔呂振中譯〕永恆主怎樣和我主我王同在,願他也怎樣和所羅門同在,使他的王位比我主我王大衛的王位更尊大。』

   〔原文字義〕「同在」(原文無此字);「國位」王座,座位。

   〔文意註解〕「耶和華怎樣與我主我王同在,願祂照樣與所羅門同在」:意指神如何賜福給大衛王,也如何賜福給所羅門王。

         「使他的國位比我主大衛王的國位更大」:國位』原文是「王座」,意指國權;『更大』意指更加繁榮、興盛與壯大。

   〔話中之光〕()所羅門的王位並不是自己爭取來的,面臨危機,還要靠先知拿單和母親拔示巴向大衛報告。因此,這是神賜給他的王位。神允許亞多尼雅的愚昧在神的百姓中間製造難處,借著這難處把人催進神的旨意裡,好把神所揀選的所羅門顯明出來。

         ()我主大衛王的國位」,以色列民滿了情感的來稱呼:「我王大衛」。這是因為大衛全人的每一部份都滿有王的氣質。當他在曠野牧養他父親羊群的時候,他奉耶和華的名趕逐獅子和熊,這表現說出他在曠野時已經是王了。以後歌利亞前來罵陣,恐嚇以色列民,甚至連掃羅也驚惶失措,百姓則更不用說了(參撒上十七11);但大衛卻仍然毫無恐懼,一個君王的心,該是沒有懼怕的。他還有更超越的表現,就是當他在曠野逃難的時候,忽然發現那追趕他的掃羅落在他的手裡,但他卻堅決的拒絕殺害他,而寧願犧牲一個可能獲得迅速自救的機會。這實在是作王的表現。因凡不能管治自己之靈的人,就不能作王。一個真正的王,乃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有王者的表現。他無論在何處,都是掌權的。

 

【王上一38「於是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下去使所羅門騎大衛王的騾子,將他送到基訓。」

   〔呂振中譯〕於是祭司撒督、神言人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做衛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下去,使所羅門騎上大衛王的騾子,將他送到基訓。

   〔原文字義〕「基利提人」行刑者;「比利提人」僕從。

   〔文意註解〕「於是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是大衛的王室近衛軍(參撒下八18;十五18;二十723;代上十八17)。這些可能是來自非利士人的雇傭兵,由比拿雅統率(參撒下二十三22)

         「都下去使所羅門騎大衛王的騾子,將他送到基訓」:『基訓』是大衛所指示給所羅門膏立的地方(33),離開亞多尼雅宴會地點·羅結(17)不遠。

 

【王上一39「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用膏膏所羅門。人就吹角,眾民都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呂振中譯〕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膏立了所羅門;人就吹號角,眾民都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原文字義〕「膏油」油脂,油。

   〔文意註解〕「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用膏膏所羅門」:『帳幕』指安放約櫃的帳幕;『角』尖端沒有切除,不是用來吹角,而是用來盛聖膏油(參撒上十六1);『用膏膏所羅門』指用聖膏油膏抹所羅門。

         「人就吹角,眾民都說:願所羅門王萬歲」:『吹角』向遠處送出祝賀的訊號。

   〔話中之光〕()大衛的慎密計畫立即得到有效的執行。新國王接受會幕聖油的膏立,說明他的任職得到了神的認可和祝福,吹角以後,願所羅門王萬歲的呼聲表明所羅門已為國王,且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正式的宣告首先來自大衛所指派的使者(34),然後百姓齊聲歡呼(40)

 

【王上一40「眾民跟隨他上來,且吹笛,大大歡呼,聲音震地。」

   〔呂振中譯〕眾民跟隨他上來,一直吹笛,大大歡喜;地都因他們的聲音而震裂了!

   〔原文字義〕「大大」巨大的;「震」劈開,破開。

   〔文意註解〕「眾民跟隨他上來,且吹笛,大大歡呼,聲音震地」:膏立典禮結束之後,回大衛城途中,一路吹笛奏樂,眾民大聲歡呼,聲音傳送到遠處。

 

【王上一41「亞多尼雅和所請的眾客筵宴方畢,聽見這聲音。約押聽見角聲,就說:“城中為何有這響聲呢?”」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和同在的眾賓客剛喫完了飯,聽見這聲音;約押聽見號角的聲音,就說:『為甚麼有城市喧嚷的聲音呢?』

   〔原文字義〕「方畢」結束,完成。

   〔文意註解〕「亞多尼雅和所請的眾客筵宴方畢,聽見這聲音」:『這聲音』指歡呼聲。

         「約押聽見角聲,就說:城中為何有這響聲呢?」:『角聲』代表各種不同的訊號:(1)過節(參利二十三24)(2)特殊事件(參書六4)(3)號召人民投入爭戰(參士六34)(4)收兵(參撒下二28)(5)慶祝(參撒下六15)等。

   〔話中之光〕()41~48節從本文記載的事件中可得到以下的教訓:(1)末世來時,人們會吃喝玩樂,男婚女嫁(參路十七27)。這些事都是尋常的家事,並非是受禁止的,但被這些事奪去一切心思,不迫切求神的旨意,那麼必然面臨威嚴的審判。在本文,眾人陷於享樂中,公然抵抗神的旨意,表明他們麻木的信仰;(2)吹角聲對所羅門而言是救恩和歡喜的聲音,相反對亞多尼雅則是破滅和悲傷之聲。如此,基督的馨香對行惡者而言是死亡的氣息,對信徒而言則是走向生命的氣息(參林後二16)

 

【王上一42「他正說話的時候,祭司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來了。亞多尼雅對他說:“進來吧!你是個忠義的人,必是報好信息。”」

   〔呂振中譯〕他還說話的時候,祭司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來了;亞多尼雅對他說:『進來吧;你是個有才德的人;你必是報好消息的。』

   〔原文字義〕「忠義」力量,能力;「好」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他正說話的時候,祭司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來了」:『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亞比亞他雖然加入亞多尼雅的陣營(7),但的兒子約拿單有正反兩種可能:(1)正面,留在大衛身邊繼續擔任傳令(參撒下十五36),奉差遣傳達所羅門已登王位的消息;(2)反面,被故意留在大衛身邊充當探子,現在前來報告最新消息。

         從約拿單的出現時機、傳話內容、以及所產生的效果看來,較有可能是經授意的正面傳達消息。

         「亞多尼雅對他說:進來吧!你是個忠義的人,必是報好信息」:『忠義的人』原文意思是「有力量的人」、「有才能的人」、「有財富的人」,含意「勇士」或「有價值的人」。

 

【王上一43「約拿單對亞多尼雅說:“我們的主大衛王,誠然立所羅門為王了。」

   〔呂振中譯〕約拿單對亞多尼雅說:『我們的主上大衛王真地立了所羅門為王了。

   〔原文字義〕「誠然」真正地,確信地。

   〔文意註解〕「約拿單對亞多尼雅說:我們的主大衛王,誠然立所羅門為王了」:這是證實所羅門已經登基作王了。

 

【王上一44「王差遣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去使所羅門騎王的騾子。」

   〔呂振中譯〕王差遣祭司撒督、神言人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做衛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跟他一同去;他們讓所羅門騎上王的騾子。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

   〔文意註解〕「王差遣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去使所羅門騎王的騾子」:這是重述膏立所羅門的過程(38)

 

【王上一45「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在基訓已經膏他作王。眾人都從那裡歡呼著上來,聲音使城震動,這就是你們所聽見的聲音;」

   〔呂振中譯〕祭司撒督和神言人拿單已經在基訓膏立了他為王;眾人都從那裏歡呼着上來;那聲音把城都震動了:這就是你們所聽見的聲音哪。

   〔原文字義〕「歡呼」喜樂的,愉快的。

   〔文意註解〕「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在基訓已經膏他作王;眾人都從那裏歡呼着上來;那聲音把城都震動了:這就是你們所聽見的聲音哪」:請參閱39~40節。

 

【王上一46「並且所羅門登了國位。」

   〔呂振中譯〕並且所羅門也已經坐了王位了。

   〔原文字義〕「登」坐下,居留。

   〔文意註解〕「並且所羅門登了國位」:指他已經登上王座掌握王權了。

   〔話中之光〕()無論是在順序上,還是在年齡上,所羅門都不能繼承王位,但是因著神的主權之護理(參撒下十二24~25),最終成了以色列王。也就是說所羅門的登基乃是靠著掌管歷史和生命的神之護理。我們通過本事件可知道:(1)神不看人的外表,乃鑒察人的內心(參撒上十六6~7)。神未選大衛的長子暗嫩(參撒下三2)、俊美的押沙龍(參撒下十四25)、自尊的亞多尼雅(6),惟一喜愛所羅門信實而敬畏神的姿態;(2)雖然到了晚年,所羅門也陷於墮落,但在政治、宗教等許多方面仍留下了光輝之業績。充滿和平的所羅門王國,預表因著耶穌而成就的永遠的天國;(3)赤裸裸地描述了篡奪王權的陰謀,是神對無故流烏利亞血的懲罰(參撒下十三1228~29;十六22)

         ()事實就是事實,不管陰謀家們是何等的不歡迎。重要的是所羅門,而不是亞多尼雅登上了國位。所羅門被大衛正式指定為繼承人,奉命騎著國王的騾子前往加冕的地點,莊嚴地接受了膏立。有王室的侍衛保護著他,撒督,拿單和比拿雅都站在他的邊,民心也倒向了他。一切都按照大衛的旨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且有神悅納的明顯憑據。整個過程完全公開。背叛者不得不承認所羅門為王。

 

【王上一47「王的臣僕也來為我們的主大衛王祝福,說:‘願王的神使所羅門的名比王的名更尊榮,使他的國位比王的國位更大。’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

   〔呂振中譯〕並且王的臣僕也已經來向我們的主上大衛王祝頌,說:願你的神使所羅門的名聲比你的名聲更好,使他的王位比你的王位更尊大。王就在床上跪拜神。

   〔原文字義〕「尊榮」美好,滿意。

   〔文意註解〕「王的臣僕也來為我們的主大衛王祝福,說:願王的神使所羅門的名比王的名更尊榮,使他的國位比王的國位更大。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約拿單描述這些,表示大勢已去,已經成為事實,無法再改變了。

   〔話中之光〕()所羅門坐上了王位,聖殿的建造才能開始,才能帶進神與人更榮耀的同在。大衛離世前能親眼看見所羅門按著神的心意坐上王位,心裡歡喜,「就在床上屈身下拜」,就像當年雅各「在床頭上敬拜神」(創四十七31)一樣。

         ()這是大衛一生靈裡最明亮的時候,他不但順利移交了王位,還設立了敬拜的制度(參代上二十三~二十六),交代了建殿的一切事項(參代上二十八~二十九),然後才安然向神交帳。

         ()地上的君主不可能萬壽無疆。大衛知道自己即將離世。權杖必須交在另一個人的手中。他不可能不悲傷。但他安靜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床上屈身下拜,謙卑地承認他的繼承人已登上了王位。他不是向新王下拜,而是向神下拜,感謝祂的祝福和眷顧。

 

【王上一48「王又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賜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親眼看見了。’”」

   〔呂振中譯〕王並且也這樣說:永恆主以色列的神是當受祝頌的,因為他今天立了一個坐我位上的人,而我也親眼看見了。

   〔原文字義〕「稱頌」祝福,屈膝。

   〔文意註解〕「王又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賜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親眼看見了」:意指大衛本人對於能親眼目睹所羅門繼承王位深感欣慰,可見此事已成定局,不能再寄望大衛改變心意了。

   〔話中之光〕()大部分的王直到臨終仍控制著其統治權。直等到先王死後,新的繼承人才能登基。所以大衛死前目睹所羅門登基,真是較特殊的事。所以說,大衛把榮耀歸於神,並表明王權最終來於神並謙卑地告白信仰,這是大衛的可愛之處。

 

【王上一49「亞多尼雅的眾客聽見這話就都驚懼,起來四散。」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的眾賓客嚇得發抖,大家都起來,各走各路去了。

   〔原文字義〕「驚懼」戰兢,害怕。

   〔文意註解〕「亞多尼雅的眾客聽見這話就都驚懼,起來四散」:『眾客』指眾王子和應邀前來助陣的眾賓客;『驚懼』指恐懼戰兢。

 

【王上一50「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就起來,去抓住祭壇的角。」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本人、也因為懼怕所羅門,就起來,去抓緊祭壇的角。

   〔原文字義〕「懼怕」敬畏,害怕。

   〔文意註解〕「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就起來,去抓住祭壇的角」:『懼怕所羅門』一面熟悉所羅門精明幹練,另一面更因為如今所羅門執掌實權;『抓住祭壇的角』祭壇的四角在獻祭過程中抹上祭牲的血(參利四30),表徵具有寶血贖罪的功效,故抓住祭壇的角含有求神庇護的意思。

   〔話中之光〕()人常在陰謀敗露以後才肯放棄。亞多尼雅知道計謀失敗了,就倉皇逃到祭壇,指望神的憐憫與赦免。但他是在篡位之心暴露之後,才到祭壇那裡去,假使他先尋求神的旨意,就不會招此大禍。別讓自己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去尋求神的幫助;在你行事以前,先要尋求祂的引導。

 

【王上一51「有人告訴所羅門說:“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王,現在抓住祭壇的角,說:‘願所羅門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殺僕人。’”」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所羅門說:『看哪,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王呢;你看,他正抓住祭壇的角,說:願所羅門王先向我起誓絕不用刀殺死他僕人。

   〔原文字義〕「抓住」抓牢,握住。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所羅門說: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王,現在抓住祭壇的角」:請參閱50節註解。

         「說:願所羅門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殺僕人」:這是踰矩的要求,所羅門可以不殺他,但不會隨便起誓。

 

【王上一52「所羅門說:“他若作忠義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惡,必要死亡。”」

   〔呂振中譯〕所羅門說:『他若是個有才德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於落地;但若發現他有甚麼壞行動,他就必須死。』

   〔原文字義〕「忠義」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所羅門說:他若作忠義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落在地上」:『忠義的人』原文意思是「有力量的人」、「有才能的人」、「有財富的人」,含意「勇士」或「有價值的人」。

         「他若行惡,必要死亡」:『行惡』意指背叛或惡意踰矩。

   〔話中之光〕()雖然所羅門寬宏大量地饒恕了亞多尼雅,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即亞多尼雅對政權不得再懷有貪圖之心。然而,未過多久,亞多尼雅又一次圖謀篡奪王權,最終喪了性命(參王上二13~25)。這事件讓我們思考以下兩個方面:(1)陷於罪之深淵中的人不可能輕易徹底放棄犯罪的生活,就如同狗吃自己吐出來的那樣,必重新陷入罪惡(參箴二十六11) (2)亞多尼雅根本未曾從內心痛改前非,而是為了保存性命而祈求饒恕,所以只要有叛逆和報復的機會就會隨時採取行動。

 

【王上一53「於是,所羅門王差遣人,使亞多尼雅從壇上下來,他就來向所羅門王下拜。所羅門對他說:“你回家去吧!”」

   〔呂振中譯〕於是所羅門王打發人使亞多尼雅從祭壇那裏下來;亞多尼雅就來、向所羅門王下拜;所羅門對他說:『你回家去吧。』

   〔原文字義〕「壇」祭壇。

   〔文意註解〕「於是,所羅門王差遣人,使亞多尼雅從壇上下來」:大概是將所羅門在52節所講的話說給他聽,使他放棄先前的無理要求,自願從壇上下來。

         「他就來向所羅門王下拜。所羅門對他說:你回家去吧」:『向所羅門王下拜』表示臣服;『回家去吧』一場醞釀中的風暴,終於和平落幕。

   〔話中之光〕()亞多尼雅以為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而喪失性命,所羅門卻只是吩咐他離開,並打發他回家。所羅門既登上王位,就有權柄除去強敵,因為假使亞多尼雅篡位成功的話也會這樣行;但是所羅門心中坦然,知道沒有必要殺死他以壯自己的權勢。饒恕別人的攻擊,有時比施加報復更為高明。人企圖證實自己的權威與能力,常會流露出恐懼與自我懷疑。

         ()所羅門承諾饒亞多尼雅的命,亞多尼雅也承認所羅門的王權。事實上這是有智慧的作法,如果所羅門一味的趕盡殺絕,恐怕立刻引起內戰,因為擁護亞多尼雅的一方,實力也相當堅強。

         ()亞多尼雅的篡位之舉得到了和平的解決。大衛顯示了他的智慧,讓所羅門順理成章地登基就位,而沒有派兵去鎮壓篡位者。所羅門同樣以智慧和仁慈寬恕了亞多尼雅,但他在同時宣佈其條件是今後必須有好行為。如果亞多尼雅表現良好,安分守己,規規矩矩地服從新的國王,就會相安無事。否則他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亞多尼雅向國王叩拜,承認自己的失敗。

 

叁、靈訓要義

 

【大衛王晚年景況和最後明斷】

   一、大衛王晚年景況(1~27)

         1.大衛王年紀老邁,雖用被遮蓋,仍不覺暖。尋得書念的一個童女亞比煞,她奉養王,伺候王」(1~4):年高體衰,覓得童女亞比煞暖身。

         2.「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作什麼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5~6):寵壞亞多尼雅,以致他自尊覬覦王位。

         3.「亞多尼雅與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商議,二人就順從他,幫助他。但祭司撒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先知拿單、示每、利以,並大衛的勇士,都不順從亞多尼雅」(7~8):亞多尼雅拉攏元帥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

         4.「一日,亞多尼雅在隱羅結旁、瑣希列磐石那裡,宰了牛羊、肥犢,請他的諸弟兄,就是王的眾子,並所有作王臣僕的猶大人;惟獨先知拿單和比拿雅,並勇士,與他的兄弟所羅門,他都沒有請」(9~10):在隱羅結宴請眾首領。

         5.「拿單對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說: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作王了,你沒有聽見嗎?我們的主大衛卻不知道。現在我可以給你出個主意,好保全你和你兒子所羅門的性命」(11~12):先知拿單商請拔示巴一同向大衛揭發陰謀。

         6.「拔示巴進入內室見王,她說: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著耶和華你的神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現在亞多尼雅作王了,我主我王卻不知道」(15~18):拔示巴覲見大衛,告知亞多尼雅作王,有違從前誓言。

         7.「拔示巴還與王說話的時候,先知拿單也進來了。拿單說:我主我王果然應許亞多尼雅說:你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22~24):先知拿單證實亞多尼雅作王的消息。

         8.「這事果然出乎我主我王嗎?王卻沒有告訴僕人們,在我主我王之後,誰坐你的位」(27):詢問此事是否出於大衛的本意。

   二、大衛最後的明斷(28~53)

         1.大衛王吩咐說:叫拔示巴來。拔示巴就進來站在王面前。王起誓說:我指著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既然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這話而行」(28~30):大衛向拔示巴重申誓言,應許今日必照誓言而行。

         2.「大衛王又吩咐說:將祭司撒督、先知拿單、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召來。他們就都來到王面前。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32~33):吩咐三要員擁戴所羅門到基訓。

         3.「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然後要跟隨他上來,使他坐在我的位上,接續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34~35):在基訓膏立所羅門王作王。

         4.「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用膏膏所羅門。人就吹角,眾民都說:願所羅門王萬歲!眾民跟隨他上來,且吹笛,大大歡呼,聲音震地」(39~40):膏所羅門之後,吹角、吹笛,眾民大聲歡呼。

         5.「亞多尼雅和所請的眾客筵宴方畢,聽見這聲音。他正說話的時候,祭司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來了。約拿單對亞多尼雅說:我們的主大衛王,誠然立所羅門為王了。並且所羅門登了國位」(41~46):亞多尼雅和眾賓客聞聲猜疑,約拿單前來告知大衛已立所羅門為王。

         6.「亞多尼雅的眾客聽見這話就都驚懼,起來四散。亞多尼雅懼怕所羅門,就起來,去抓住祭壇的角」(49~50):眾賓客驚懼四散,亞多尼雅跑去抓住祭壇的角。

         7.「於是,所羅門王差遣人,使亞多尼雅從壇上下來,他就來向所羅門王下拜。所羅門對他說:你回家去吧」(53):亞多尼雅臣服,和平化解一場風波。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