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所羅門執行大衛遺命】

   一、大衛臨終給所羅門留下遺命(1~12)

   二、亞多尼雅自取滅亡(13~25)

   三、革除亞比亞他祭司職位(26~27)

   四、命比拿雅殺死約押後取代他作元帥(28~35)

   五、示每因違命離開耶路撒冷而被殺(36~46)

 

貳、逐節詳解

 

【王上二1「大衛的死期臨近了,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

   〔呂振中譯〕大衛死的日子臨近了,他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

   〔原文字義〕期」日子;「臨近」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大衛的死期臨近了」:大約所羅門登基後數個月。

         「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指教導所羅門為王之道(2~4)

   〔話中之光〕()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作器皿;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箴二十五4~5)。我們很容易欣賞華美的建築,但往往忽略隱藏根基的重要,那許多辛苦的挖掘泥土,剷鑿石頭,沒有人注意;而且在建築過程中,這些工序極為煩瑣艱苦,未完成時的地貌,還惹人討厭。但堅立根基,對建築的牢固耐久,非常重要。所羅門登王位以後,他父親大衛囑咐他,為求堅定國位,必須遵守神的命令,謹慎行在神面前;同時要剛強,除去國內的危險分子(1~9)

         ()所羅門的王權明顯是出於神,雖有人爭奪,但他仍照神所命定的坐在寶座上。所羅門為王,一方面有人的因素,神要看人的內心是否向他謙卑?亞多尼雅自尊作王,但終失敗,神按他所定的立所羅門為王。另一方面也有神的因素,神命先知拿單用膏油膏立所羅門為王。表明神一切的恩賜、權柄給他。膏油是從神的聖所中取出,證明是從神而來,有了權柄他作王便不能被廢棄。這裏,使我們想到主耶穌基督,祂的職份是神特別給與祂的。祂能行使神一切的權柄,正如希伯來書作者引用舊約的話「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你的國權是正直的」(來一8)。基督作王乃因祂在父神面前存順服謙卑的心,並非如亞多尼雅用手段,他的王權是從神而來,因此他的國,他的寶座是永遠的。

         ()現今世界的人,甚至稱為基督教圈子以內的人,反叛的勢力相當大,他們要把耶穌的王權挪開,特別所謂「神死了」的理論,以為聖經中的那位神已經不存在,這位神可以跟凓我們思想轉變而改變,由於時間改變而思想改變,思想改變則神的觀念也改變。這是信仰上基本的錯誤,因為神並不是我們思想上的產物,如同偶像無神的論調一般。神的名字稱為耶和華,意思表明他有自由又是自顯的,我們不能單靠我們的思想來認識神,況且我們的思想也並不十分可靠,人的思想可以顛倒曲直,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禍哉那些以光為暗,以暗為光,以甜為苦,以苦為甜的人」(賽五20)

 

【王上二2「“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

   〔呂振中譯〕『我現在要走全地上人必走的路了;你要剛強,作大丈夫,

   〔原文字義〕必走的路」道路,旅程;「剛強」強壯,堅固;「大丈夫」人,男人。

   〔文意註解〕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世人必走的路』指生、老、病、死的過程。

         「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指作個英明勇敢的人。

   〔話中之光〕()世人必走的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死亡並無偏私)。世上最偉大的雄主與最卑微的平民都要走向同一個地方──墳墓。屬世的差別惟存片刻,當死亡掌權時君王的榮耀便歸於烏有了。

         ()剛強作大丈夫」跟賓士沙場、衝鋒陷陣毫無關係。因為第3節緊接著就提醒所羅門要謹守耶和華神的吩咐,遵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所以,大衛是在鼓勵所羅門要勇敢的遵守神的命令。大衛不愧是一個蒙神喜悅的人。一般為人父母最關切的就是孩子的事業、成就、婚姻等人生大事。但大衛首要關注的是所羅門能謹守神的律法。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遵守神的命令是要剛強、壯膽的。

         ()「你當剛強」,身為君王一般的頂尖人物,除了神和自己以外,沒有人可供倚靠,因此必須剛強。而屬神的人真正的剛強,乃是對神的信心剛強堅定,唯神是靠,靠神站立得住。

         ()作大丈夫」,能夠獨當一面,抗拒一切消極的人事物,控制自己,治理人民,勇敢無畏,拒絕賄賂,制勝腐敗。一個真正的大丈夫,要能對神所賦予的職責盡心竭力,絕不先考量自己的利益,而以神的榮耀和眾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王上二3「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

   〔呂振中譯〕遵守永恆主你的神所吩咐守的,行他的道路,遵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按所寫在摩西律法上的去守,這樣、你無論作甚麼事,無論面向着哪裏,就得以亨通。

   〔原文字義〕主的道」道路,旅程;「律例」法令,條例;「誡命」命令;「典章」審判,判例;「法度」見證;「亨通」成功,興盛。

   〔文意註解〕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主的道』指合乎神心意的道路,亦即公平、正直的道路(參申三十二4);『誡命』指十條誡;『律例』指律法,是神向人的要求;『典章』指審判,是神對人是否遵行律法的判定;『法度』指律法的證詞,見證神對人的心意。

         「這樣,你無論作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亨通』原文意指因經過思考上的操練而獲得見識和智慧,以致達到成功的果效。

   〔話中之光〕()人立的法和制度不僅不完全,而且稍加不慎就成為只為少數執政階層服務的惡法。但是神的律法和誡命,既聖潔、又良善(參羅七12),因此無論是按照神的旨意進行統治的,還是被統治者,都將過既聖潔又稱義的良善之生活。並且,由耶穌基督而完全成就的神國,就是由神親自治理的充滿和平和公義的國度(參啟十一15)

         ()以色列的王從來都不是法律的來源,而是在律法以下,必須「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祂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作王的人,都有把自己當作法律的傾向,但大衛用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遵行神的話,才是蒙福的唯一道路。

         ()「謹守律法就亨通」也是申命記的主題(參申二十八1~14),同時也是貫穿聖經全文的教訓(參書一7~8;路十28)。但是絕不能把此教訓視為「救恩出於律法」。遵守律法並非為得救,乃是作為蒙恩者當活出與蒙召相稱的生活。

         ()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所羅門作為神的僕人來治理他們。大衛這些話不像一位父親對兒子說的,而是作為以色列這個神權國家的首領對他正式指定的王位繼承人說的。我們應該從這個立場出發看待大衛的整段講話。作為以色列的王,所羅門是「坐耶和華的國位」(代上二十八5)。他得國是「坐在耶和華所賜的位上」(代上二十九23)。以色列國中,耶和華是王,屬世的君主不過是天上主宰的僕人和代表而已。

         ()遵守神的律法、誡命是需要剛強壯膽的。那些忠心跟從神的基督徒對這一點就會深有體會。如果你認真遵行聖經的教導,家人、親戚、同事、同學都會給你壓力,覺得你是「聖人」,行為舉止與他們格格不入。他們會拒絕你、嘲笑你、威嚇你,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逼你妥協。很多基督徒就是因為害怕壓力,最後就妥協,不再遵行聖經的教導。所以遵行神的律法、典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上二4「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

   〔呂振中譯〕這樣、永恆主就必堅立他的話、就是他所應許關於我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他們所行的路,全心全意忠誠誠地行於我面前,那麼、你的子孫就不斷有人坐以色列的王位了。

   〔原文字義〕成就」成全,站立;「誠誠實實」忠實,真實;「斷」砍下;「國位」王座。

   〔文意註解〕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神這個應許包括:(1)應許的對象:大衛和他的後裔;(2)應許的內容:大衛的家和他的國必永遠堅立。『向我所應許的話』神起初的應許是藉先知拿單傳給大衛的(參撒下七11~17),之後似乎又直接啟示給大衛了(參詩八十九3~4)

         「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這是應許的前提條件。『盡心盡意』指全心全魂;『誠誠實實』指真心實意。

   〔話中之光〕()大衛曉諭所羅門,必須以神和律法作修身治國之本,國家才可一如神所應許的延續下去(參撒下)。神使他國位堅立的應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有條件的,隨著君王的善惡而定;另一部分是無條件的。神有條件的應許,乃是大衛和他的子孫要尊崇順服祂,才不斷地有人坐在王位上,大衛的後裔若非如此,就失去王位(參王下二十五)。而神無條件的應許,是叫大衛的後裔永遠為王。這個應許藉著他的子孫,也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得以成全(參羅3~4)。大衛的一生是順服神的榜樣,他對下一君王,就是他的兒子所羅門,也有合適的勸導。結果如何就全看所羅門是否遵循了。

         ()大衛怎樣堅強地抓住神的應許,這已深刻在他心靈之上,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神的話,就是應許他有永久繼承的王位!同時他也確實認識這應許也必有條件的應驗。他必須符合那條件。神的兒女只要聽從祂。在祂面前行真理,就必得尊榮的地位。所以他囑咐所羅門聽從神的命令,耶和華必成就向他所應許的話。我們也必須注意三項條件:(1)務要剛強——耶穌基督的力量使我們剛強。在猶大獅子主的支派中,有膽量在仇敵前決不動搖。在逼迫的日子裡怯弱的婦女與孩童卻有驚人的勇氣,甚至不怕死,因為耶穌與他們同在;(2)順服恩主——祂有許多聖工交付給我們,要我們保存,我們也必須向祂交托(參提後一1214)。那是聖潔的福音、安息的主日、信仰的道理,以及神啟示的話語。我們要看守這些,好似在聖殿裡的器皿,由以斯拉交給祭司搬運一般(參拉八33)(3)遵行律法——我們必須敬虔地遵守這最大的律法,就是愛,因為愛是包括其他的一切。這樣我們就將自己放在神應許的話中,祂必成全。

         ()大衛之約對於所羅門是有條件的,所羅門只有「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神面前,才能長久地「坐以色列的國位」。但大衛之約對於大衛卻是無條件的(參撒下七16),因為人倚靠自己沒有辦法做到永遠「謹慎自己的行為」,所以大衛之約並不能倚靠人的熱心來實現,也不能根據人的努力來維持,只能由神自己來親自成就無條件的大衛之約(參撒下七8~16),即使大衛肉體的子孫都失敗了,神也「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摩九11),最終讓大衛之約成就在基督的國度裡(參徒十五16~18)

 

【王上二5「你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他在太平之時流這二人的血,如在爭戰之時一樣,將這血染了腰間束的帶和腳上穿的鞋。」

   〔呂振中譯〕『並且你也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他怎樣待以色列的兩個將軍,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將他們殺死;怎樣在太平之時報戰時所流之血的仇,使我〔傳統:他的〕腰間所束的帶、我腳上所穿的鞋、都染了戰時無辜的血。

   〔原文字義〕太平」平安,和平。

   〔文意註解〕你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向我所行』指在大衛的背後破壞成命;『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請參閱撒下三27;二十14;『押尼珥』掃羅和伊施波設的元帥(參撒下二812),後來投效大衛(參撒下三20);『亞瑪撒』押沙龍的元帥(參撒下十七25),後來大衛立他取代約押(參撒下十九13;二十4)

         「他在太平之時流這二人的血,如在爭戰之時一樣,將這血染了腰間束的帶和腳上穿的鞋」:意指他殺人不眨眼的凶殘。

   〔話中之光〕()根據律法,太平時無故殺人的必被治死(參民三十五31)。約押因私人仇恨和嫉妒,謀殺了兩個元帥押尼珥(參撒下三22~27)和亞瑪撒(參撒下二十4~10),按照公義的原則,必須追討約押所犯的罪行。但正如主耶穌所說的:「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八7) 。大衛因著肉體的軟弱,不止一次地陷在失敗裡,沒有勇氣心裡清潔地執行神的公義。但大衛並沒有放棄神的公義,正如他雖然不能為神建造聖殿,卻竭力地為建造聖殿做好預備;雖然他承認自己不配做個彰顯神公義的人,但他卻把懲治約押和示每的事交代給所羅門,至死仍要滿足神的公義。

         ()很多基督徒就像約押那樣,非常能幹,一生為主做了很多工作,但始終未能蒙主的喜悅。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按自己的意思來事奉,他們行的是自己的旨意,不是天父的旨意。主看的不是我們的工作表現,而是我們有沒有從內心遵行天父的旨意。正如約押在軍事上的表現很出色,但卻得不到大衛的歡心,因為他很多時候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不是按王的意思。你是那一種基督徒呢?

         ()5~7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約押是為了私利殘酷擊殺。他的勇力是他惟一的長處,戰勝沙場是他惟一的心願。他想攫取權力,緊握不放,而巴西萊卻與他迥異。巴西萊代表所有忠於神、按照祂的律法生活的人。例如大衛要賜他尊榮,他就毫無私心地要求王將之賜給他的兒子。你作領導是服事自己,還是事奉神呢?

         ()5~9節大衛嚴肅地囑咐所羅門對付仇敵,是為幫助年輕的君王建立堅固的王位。大衛僅僅是針對罪惡昭彰的仇敵──約押和示每──他們藉反對神所立之王來反對神。按照律法,大衛吩咐所羅門向他的仇敵施以應得的懲罰。示每咒詛君王,既違背民事法,又違背神的律法(參出二十二28)

 

【王上二6「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

   〔呂振中譯〕所以你要憑你的智慧而行,不要容他白髮蒼蒼安安然地下陰間。

   〔原文字義〕安然」平安,和平。

   〔文意註解〕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指想出合適的辦法與時機,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會引起百姓的反感。

         「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意指不可讓他壽終正寢,必須在他生前受到刑罰。

   〔話中之光〕()智慧是辨別是非及判斷的能力(參王上三9),以對世界廣泛的認知為基礎(參王上四29~34),有見識地、適時地採取行動。「照你的智慧行」意味不必煽動民心,按照律法的正當根據和秩序行事。讓約押付出流血之罪的代價,也正符合於神的公義(參耶二19;來十二11~13)

         ()此時約押也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大衛還是吩咐「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不是因為他頂撞自己,也不是因為他殺了押沙龍,而是因為他「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5)。此時大衛已經完全脫離了肉體的轄制,不再介意約押的頂撞和殺子之仇,單單注意自己不要虧欠神的公義,好回去向神交帳。

         ()公義的原則必要追討約押所犯的罪行。因此,大衛現在不是以個人的身份說話,來詛咒這個多年對他忠心耿耿殷勤服務的人,而是作為國家的君主來指示罪行必須受到懲罰,但執行人必須是手裡清潔不欠約押人情的。

 

【王上二7「你當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拿食物來迎接我。」

   〔呂振中譯〕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呢、你要以厚愛待他們,使他們列在你席上喫飯者中間,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是這樣忠愛地迎接我。

   〔原文字義〕躲避」逃脫,逃走;「迎接」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你當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恩待』意指施恩善待;『同席吃飯』意指享受朝廷的長期俸祿。

         「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拿食物來迎接我」:相較於受自己兒子的逼迫,他們非親非故,卻熱情接待,大衛對此感受良深。

   〔話中之光〕()當大衛逃難到瑪哈念的時候,巴西萊帶領眾子帶著食物來供應大衛一行(參撒下十七27~29),成為神恩典和安慰的出口,因此,大衛囑咐所羅門報答他們。將來天國的君王也要這樣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太二十五34~35),「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巴西萊在患難中支助大衛王,到王得勝還都,卻功成不居,寧願在家鄉安居養老,顯出高風亮節,值得記念效法。所以大衛吩咐善待他,並尊重他的眾子。

         ()大衛叮囑所羅門一定要恩待對巴西萊的後代(可能當時巴西萊已經過世了)。可見大衛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沒有因為做了王就忘記了別人給他的恩惠。他不但自己尋求回報巴西萊(參撒下十九33),還叮囑自己的兒子不要忘記巴西萊的恩惠。從他如何對待約押我們也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賞罰分明的君王。他沒有因為約押曾經幫助他得到王位,就對他留無辜人的血的罪視而不見。

         ()「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這裡表明一個應許,即在基督裡的所有信徒無論外貌的美與醜,身份的高與低,都被邀請參加羔羊的筵席,必同吃新酒和新果實(參太二十六:29;路時三29;啟十九7)

 

【王上二8「在你這裡有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我往瑪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語咒駡我,後來卻下約河迎接我,我就指著耶和華向他起誓,說:‘我必不用刀殺你。’」

   〔呂振中譯〕看哪,在你這裏有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我往瑪哈念去那一天、他用狠毒的咒罵咒罵我,後來他又下約但河來迎接我;我就指着永恆主向他起誓說:我不用刀殺死你。

   〔原文字義〕狠毒」致病,令人哀傷。

   〔文意註解〕在你這裡有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我往瑪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語咒駡我」:『狠毒的言語』指令人深感難受的話。

         「後來卻下約河迎接我,我就指著耶和華向他起誓,說:我必不用刀殺你」:後來因為示每見風轉舵反應迅速,率先迎接大衛返京,而大衛不僅「不打笑臉人」,且故作大方,輕率地起誓應許不殺他,卻心不甘情不願。

   〔話中之光〕()示每沒有原則,見風駛舵,只注重世界的權勢。他看到大衛逃難出都,認定他勢窮力盡了,就狠毒的咒罵大衛;等大衛得勝回京了,他又趕緊領大群人來歡迎,講言不由衷的好話奉承。他的政治哲學,只有世界權勢。這樣的人,留下必然成為後患。後來示每刻薄凌虐,兩個僕人逃亡迦特,他竟違背誓言追逋,給所羅門藉口除滅(36~46)

 

【王上二9「現在你不要以他為無罪,你是聰明人,必知道怎樣待他,使他白頭見殺,流血下到陰間。”」

   〔呂振中譯〕現在你不要以他為無罪,因為你是個聰明人;你總知道該怎樣待他,使他白髮蒼蒼流血下陰間。』

   〔原文字義〕白頭」白髮,老年。

   〔文意註解〕現在你不要以他為無罪,你是聰明人,必知道怎樣待他」:大衛囑咐所羅門想出好計策替他報仇。

         「使他白頭見殺,流血下到陰間」:『白頭見殺』與「白頭安然」(6)的意思剛好相反。

   〔話中之光〕()「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二十7),所以大衛囑咐所羅門「不要以他為無罪」,必須尋找合適的方法和時機,執行神公義的刑罰。

         ()看起來所羅門的智慧很特出,連大衛都注意到所羅門的智慧(通常家人反而看不出家人的特點)。有人認為大衛是故意要所羅門報仇,不過更多學者注意到這是大衛為了鞏固王朝、順利轉移政權的交代。約押的權勢與能力連大衛都無法完全控制,約押的野心也讓他不擇手段殺人。示每權勢甚大 撒下 19:17 說「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而且住在首都附近。又懂得落井下石、見風轉舵。如果哪一天所羅門又遭遇危機,恐怕這兩個人也不會放過好機會的。因此大衛囑咐所羅門除掉王朝的威脅。

 

【王上二10「大衛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

   〔呂振中譯〕大衛跟他列祖一同長眠,埋葬在大衛城。

   〔原文字義〕同睡」躺下。

   〔文意註解〕大衛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同睡』聖經用「睡」形容死(參徒十三36),因為死的人都要復活受神審判(參啟二十512);『大衛城』有二意:(1)緊接耶路撒冷城南的一座山頭,又名錫安山,大衛在此建王城;(2)耶路撒冷城的另一稱呼。

 

【王上二11「大衛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在希伯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

   〔呂振中譯〕大衛作王管理以色列的年日共有四十年:他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

   〔原文字義〕作王」統治。

   〔文意註解〕大衛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在希伯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請參閱撒下五5;代上二十九27。『大衛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大衛三十歲登基,作王四十年,享年七十歲。

 

【王上二12「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位,他的國甚是堅固。」

   〔呂振中譯〕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王位;他的國非常堅固。

   〔原文字義〕堅固」權力,活力。

   〔文意註解〕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位,他的國甚是堅固」:『甚是堅固』指掃除一切反對者,臣民上下一體擁戴。

 

【王上二13「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去見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拔示巴問他說:“你來是為平安嗎?”回答說:“是為平安。”」

   〔呂振中譯〕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去見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拔示巴問他說:『你是存着和平的意思來麼?』他回答說:『是存着和平的意思。』

   〔原文字義〕平安」平安,和平。

   〔文意註解〕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去見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亞多尼雅』大衛的第四子,企圖自立為王失敗,獲所羅門王寬容(參王上一553)

         「拔示巴問他說:你來是為平安嗎?回答說:是為平安」:拔示巴對亞多尼雅的來訪的動機懷有疑慮。

   〔話中之光〕()13~25節亞多尼雅注意肉體情慾。他因為得父親大衛溺愛,卻自以為應該得國。及至所羅門作了王,他竟然要求服侍過大衛的書念女子亞比煞為妻,那是繼承王國的象徵(參撒下十二8;十六22~23)。其貪慾無知,以至如此!所羅門以為他仍然表現僭妄自大,留下必為後患;他真是自速其死,招致所羅門王差遣比拿雅去殺死他。

         ()信徒的心裏,如果有自我,世界,肉體,就不能讓基督在裏面作王。所以必須靠聖靈治死心中的惡行,不像約押的自我中心,沒有示每的貪愛世界,除去亞多尼雅的肉體情慾,才可以清心,讓基督在心中掌權作王,堅定國位。願我們靠聖靈大能,除盡裏面的渣滓,作主合用的器皿。

 

【王上二14「又說:“我有話對你說。”拔示巴說:“你說吧。”」

   〔呂振中譯〕他又說:『我有事要對你說。』拔示巴說:『你說吧。』

   〔原文字義〕有話」請求。

   〔文意註解〕又說:我有話對你說。拔示巴說:你說吧」:『我有話對你說』意指「我有個請求想請你幫忙」。

 

【王上二15「亞多尼雅說:“你知道國原是歸我的,以色列眾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不料,國反歸了我兄弟,因他得國是出乎耶和華。」

   〔呂振中譯〕亞多尼雅說:『你知道王位原是屬我的;以色列眾人也都意向着我來作王;不料王位反而歸了我兄弟;因為歸他原是是於永恆主。

   〔原文字義〕國」王座;「作王」統治;「反歸」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亞多尼雅說:你知道國原是歸我的,以色列眾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亞多尼雅是大衛尚存活的眾子中最年長的,按照立王儲的慣例,應當以他為優先考慮,況且大衛本人一向對他寵愛有加(參王上一6),而他外表俊美,又得元帥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二人的輔佐(參王上一6~7),王位似乎垂手可得,這是實情。

         「不料,國反歸了我兄弟,因他得國是出乎耶和華」:『出乎耶和華』亞多尼雅承認所羅門得以封王乃出於神的旨意,他這話的用意乃在博取拔示巴的好感。

 

【王上二16「現在,我有一件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辭。”拔示巴說:“你說吧!”」

   〔呂振中譯〕現在我有一件事請求你;請不要拒絕。』拔示巴對他說:『你說吧。』

   〔原文字義〕推辭」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現在,我有一件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辭。拔示巴說:你說吧」:『一件事』這件事在拔示巴眼中認為是「一件小事」(20),但在所羅門看來,卻是關乎王位的大事(22)

 

【王上二17「他說:“求你請所羅門王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我為妻,因他必不推辭你。”」

   〔呂振中譯〕他說:『求你對所羅門王說,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我為妻;他不會拒絕你的。』

   〔原文字義〕推辭」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他說:求你請所羅門王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我為妻,因他必不推辭你」:『亞比煞』是大衛臨終前的侍寢妃嬪,按照古例,前王的妃嬪乃屬繼位者接收的權利(參撒下三7;十二8)

 

【王上二18「拔示巴說:“好,我必為你對王提說。”」

   〔呂振中譯〕拔示巴說:『好,我為你對王提說吧。』

   〔原文字義〕提說」說話。

   〔文意註解〕拔示巴說:好,我必為你對王提說」:拔示巴的答話表示她缺少政治敏感度。

   〔話中之光〕()拔示巴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女人,她完全不察覺亞多尼雅背後的陰謀。既然他是善意來的,丟了王位已經夠可憐的,如果連這個小小的請求也拒絕他,真的太殘酷了。如果答應他的請求能夠息事寧人,那豈不是件好事嗎?於是,出於她善良的性格,馬上就答應了亞多尼雅。要明白,做屬靈人跟做好人完全是兩碼事。屬靈人必須凡事分辨何為神的旨意,而不是一味的對人好。拔示巴是一個「好人」,但她肯定不是一個屬靈人。

         ()如果所羅門為了討好哥哥,為了息事寧人,將亞比煞賜給亞多尼雅,他就是明明的違反了摩西的律法,因為律法不允許父子同妻。所羅門登基不久,王位還沒有牢固,這樣做會損害自己的聲譽,那些原本支持他的人會因此轉而支持亞多尼雅。我認為這才是亞多尼雅想真正達到的目標。

 

【王上二19「於是拔示巴去見所羅門王,要為亞多尼雅提說。王起來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為王母設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邊。」

   〔呂振中譯〕於是拔示巴去見所羅門王,要為亞多尼雅對王提說;王起來迎接她,向她下拜,然後坐在王位上,吩咐人為王母設個座位;她便坐在王右邊。

   〔原文字義〕迎接」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於是拔示巴去見所羅門王,要為亞多尼雅提說」:拔示巴以母后的身分去見所羅門王。

         「王起來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為王母設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邊」:『向她下拜』表示所羅門王尊重母后;『坐在王的右邊』指最尊貴的位置。

 

【王上二20「拔示巴說:“我有一件小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辭。”王說:“請母親說,我必不推辭。”」

   〔呂振中譯〕拔示巴說:『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你,請不要拒絕。』王對她說:『母親,儘管求吧,我決不拒絕你。』

   〔原文字義〕小」小的,低微的。

   〔文意註解〕拔示巴說:我有一件小事求你,望你不要推辭。王說:請母親說,我必不推辭」:『我必不推辭』所羅門王以為母后的請求不至於關乎國家大事,所以對她有此回答。

 

【王上二21「拔示巴說:“求你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你哥哥亞多尼雅為妻。”」

   〔呂振中譯〕拔示巴說:『請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你哥哥亞多尼雅做妻子。』

   〔原文字義〕賜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拔示巴說:求你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你哥哥亞多尼雅為妻」:『書念的女子亞比煞』拔示巴可能認為亞比煞不是大衛正式的妃嬪,所以作此請求。

   〔話中之光〕()這裡拔示巴對所羅門說「求你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你哥哥亞多尼雅為妻。」她沒有說這是亞多尼雅的請求,她是以母后的名譽請所羅門將亞比煞賜給亞多尼雅為妻。如果所羅門答應了,這就是所羅門自己的決定,與亞多尼雅無關。試想,如果所羅門宣佈將亞比煞賜給亞多尼雅,而亞多尼雅以摩西的律法為理由拒絕接受,他豈不是在以色列人面前顯得更為公義嗎?

 

【王上二22「所羅門王對他母親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他是我的哥哥,他有祭司亞比亞他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為輔佐。”」

   〔呂振中譯〕所羅門王回答他母親說:『你為甚麼單替亞多尼雅求要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你也為他求王位吧!因為他是我的哥哥;而且他也有祭司亞比亞他擁護他,又有洗魯雅的兒子約押擁護他呀!〔傳統:為他,為祭司亞比亞他,為洗魯雅的兒子約押〕』

   〔原文字義〕輔佐」(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對他母親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所羅門王認為茲事體大,不僅牽涉到一個女子,更是與王位有關連。如果亞比煞就是某些聖經學者所推測雅歌書中的書拉密女(參歌六13)的話,那就難怪會令所羅門醋勁大發。

         「他是我的哥哥」:按照慣例,年長的王子有優先王位繼承權。

         「他有祭司亞比亞他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為輔佐」:加上祭司和軍隊元帥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令所羅門感到大權隨時可能旁落。

   〔話中之光〕()所羅門是個明察秋毫的人,儘管母后沒有提到這是亞多尼雅的請求,他已經知道這是亞多尼雅篡位的陰謀,所以他對拔示巴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所羅門怒火中燒,決定藉著這個機會殺了亞多尼雅,免得後患無窮。亞多尼雅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來無傷大雅的請求,竟然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王上二23「所羅門王就指著耶和華起誓說:“亞多尼雅這話是自己送命,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

   〔呂振中譯〕所羅門王就指着永恆主來起誓、說:『亞多尼雅說了這話、是自己送命的;不然,願神這樣懲罰我,並且加倍地懲罰。

   〔原文字義〕重重地」加倍地。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就指著耶和華起誓說:亞多尼雅這話是自己送命,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所羅門定意賜死亞多尼雅,免得夜長夢多,不知何時會發生宮廷政變。

 

【王上二24「耶和華堅立我,使我坐在父親大衛的位上,照著所應許的話為我建立家室。現在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亞多尼雅今日必被治死。”」

   〔呂振中譯〕永恆主堅立了我,使我坐我父親大衛的王位,照所應許的話為我建立了王室;現在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來起誓;就在今天、亞多尼雅就必須被處死。』

   〔原文字義〕堅立」堅定,牢固;「建立」做,製作。

   〔文意註解〕耶和華堅立我,使我坐在父親大衛的位上,照著所應許的話為我建立家室」:所羅門深信自己贏得王位,乃是神在眾弟兄中選定了他,不容他人覬覦。

         「現在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亞多尼雅今日必被治死」:所羅門發誓即日處死亞多尼雅。

 

【王上二25「於是,所羅門王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將亞多尼雅殺死。」

   〔呂振中譯〕於是所羅門王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經手打發人去擊殺亞多尼雅,亞多尼雅就死了。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於是,所羅門王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將亞多尼雅殺死」:『比拿雅』他是王室近衛軍的統帥(參撒下八18),後來取代約押作軍隊元帥(35)

 

【王上二26「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

   〔呂振中譯〕王也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往亞拿突、到你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人。但今天我不將你殺死,因為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帶過神諭像〔傳統:抬過主永恆主的櫃〕,又在我父親所受的一切苦難中同受過苦難。』

   〔原文字義〕亞拿突」禱告蒙應允;「苦難」苦待,壓迫。

   〔文意註解〕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歸自己的田地』意指退休還鄉。本句指所羅門革除亞比亞他的祭司職位。

         「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所羅門沒有殺死祭司亞比亞他,乃因顧念他曾經:(1)抬過神的約櫃;(2)大衛王逃亡期間,與他同受苦難。

   〔話中之光〕()所羅門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他紀念亞比亞他是神的祭司,一生對大衛忠心,跟他同受一切苦難,就免他一死。亞比亞他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沒有按照神的心意行事,他是用人的智慧來判斷事情。他看見亞多尼雅的勢力浩大,做王也合情合理,所以就支持他。他不是按照神的心意來判斷事情,這樣的人如何能當神的祭司呢?所以所羅門罷免了他祭司的職分,因為他沒有按神的意思當祭司,他也藐視了神的受膏者。

 

【王上二27「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這樣,便應驗耶和華在示羅論以利家所說的話。」

   〔呂振中譯〕於是所羅門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做永恆主的祭司;這便應驗了永恆主的話、就是他對以利家在示羅的事上所說的。

   〔原文字義〕革除」趕走,驅逐;「應驗」成就,充滿。

   〔文意註解〕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這是亞比亞他自作自受,擅自輔佐亞多尼雅(22),企圖幫助奪取王位。

         「這樣,便應驗耶和華在示羅論以利家所說的話」:指有神人來見以利,預言以利家必將敗落,不能永續祭司職位(參撒上二27~36)

   〔話中之光〕()罷黜亞比亞他祭司職分表明了今日教會中制度所具有的重要性。因著教會良好的措施,就可事先防止分裂和背教等問題(參路十二1;加五912)。當然,教會並非是批判,定他人罪的審判(參太七1~3),而是在履行珍惜聖徒屬靈的健康的責任。

 

【王上二28「約押雖然沒有歸從押沙龍,卻歸從了亞多尼雅。他聽見這風聲,就逃到耶和華的帳幕,抓住祭壇的角。」

   〔呂振中譯〕約押雖然沒有歸向押沙龍,卻歸向了亞多尼雅;這風聲傳到約押那裏,約押就逃到永恆主的帳棚,抓緊祭壇的角。

   〔原文字義〕歸從(原文雙字)」傾協,轉向(首字);在之後;「風聲」消息。

   〔文意註解〕約押雖然沒有歸從押沙龍,卻歸從了亞多尼雅」:約押身為軍隊的元帥,卻公開地參與亞多尼雅的宴會,並給他幫助。

         「他聽見這風聲,就逃到耶和華的帳幕,抓住祭壇的角」:『這風聲』指亞多尼雅被殺和亞比亞他被革職;『抓住祭壇的角』祭壇的四角在獻祭過程中抹上祭牲的血(參利四30),表徵具有寶血贖罪的功效,故抓住祭壇的角含有求神庇護的意思(參王上一50)

 

【王上二29「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永恆主的帳棚呢;看哪,他在祭壇旁邊呢。』所羅門就打發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掉。』

   〔原文字義〕旁邊」附近,之旁。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王獲悉約押企圖尋求神的庇護。

         「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你去將他殺死』表明祭壇不能庇護故意殺人的罪犯,因為約押曾經殺害兩位元帥(32)

 

【王上二30「比拿雅來到耶和華的帳幕,對約押說:“王吩咐說,你出來吧!”他說:“我不出去,我要死在這裡。”比拿雅就去回覆王說約押如此如此回答我。」

   〔呂振中譯〕比拿雅來到永恆主的帳棚,對約押說:『王這樣說:「你出來。」』約押說:『我不出去;我要死在這裏。』比拿雅就去向王回答說:約押這樣說,這樣回答我。

   〔原文字義〕回覆」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比拿雅來到耶和華的帳幕,對約押說:王吩咐說,你出來吧」:『你出來吧』比拿雅所不能確定的疑問,乃是可否在祭壇上將他殺死,故要他「出來」。

         「他說:我不出去,我要死在這裡。比拿雅就去回覆王說約押如此如此回答我」:約押堅持不離開祭壇,比拿雅只好回去向所羅門呈報情況。

 

【王上二31「王說:“你可以照著他的話行,殺死他,將他葬埋,好叫約押流無辜人血的罪不歸我和我的父家了。」

   〔呂振中譯〕王對比拿雅說:『你照他的話行,將他殺掉,將他埋葬,好叫約押流無辜人之血的罪不歸於我和我父的家。

   〔原文字義〕無辜」平白,無故。

   〔文意註解〕王說:你可以照著他的話行,殺死他,將他葬埋」:『殺死他』王批准就地行刑;『將他葬埋』可能顧念到他:(1)曾經為王國立下汗馬功勞;(2)他是大衛的外甥,王室的親屬。

         「好叫約押流無辜人血的罪不歸我和我的父家了」:但他流無辜人血的罪必須對付,否則就會被認為縱容無故殺人,反需承擔其罪。

   〔話中之光〕()約押一生嫉賢妒能,千方百計想保住元帥的地位。大衛有兩次想立別人代替他,都被他以奸詐的手法先發制人地將對手殺死,使他們不能接替元帥職位(參撒下17~30十九13二十4~10)。大衛未先把約押免職,致使兩位將軍枉死,也難辭其咎;不過,基於政治與軍事的考慮,大衛沒有公開處罰他,只咒詛約押和他的家族(參撒下29)。所羅門處罰約押,公佈大衛與兩位將軍的死無關,除去大衛的罪嫌,將這罪全歸於約押。

 

【王上二32「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

   〔呂振中譯〕永恆主要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頭上,因為他用刀殺掉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的軍長、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的軍長、益帖的兒子亞瑪撒,將他們殺死,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

   〔原文字義〕義」公義的,公正的;「好」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又義又好的人』指他們雖然曾經公開和大衛對抗,但過後便與大衛和解,故他們的過犯已經蒙赦免。

         就是以色列的軍長、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的軍長、益帖的兒子亞瑪撒,將他們殺死,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大衛卻不知道』指約押殺人之舉未經授權,背後故意違反王意。

 

【王上二33「故此流這二人血的罪必歸到約押和他後裔的頭上,直到永遠。惟有大衛和他的後裔,並他的家與國,必從耶和華那裡得平安,直到永遠。”」

   〔呂振中譯〕故此流這二人之血的罪總要歸到約押頭上、和他後裔頭上直到永遠;而大衛和他的後裔、他的家和他的王位、卻要從永恆主那裏得平安到永遠。』

   〔原文字義〕直到」到達,一直到。

   〔文意註解〕故此流這二人血的罪必歸到約押和他後裔的頭上,直到永遠」:意指約押和他的後裔必須承擔殺人流血的罪責(參撒下三29)

         「惟有大衛和他的後裔,並他的家與國,必從耶和華那裡得平安,直到永遠」:意指神所應許的大衛之約(參撒下七8~17),必不受此事的影響。

 

【王上二34「於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上去,將約押殺死,葬在曠野約押自己的墳墓裡(“墳墓”原文作“房屋”)。 」

   〔呂振中譯〕於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上去,擊殺了約押,將他殺死,給埋葬在曠野約押自己的宅地裏。

   〔原文字義〕墳墓」房屋。

   〔文意註解〕於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上去,將約押殺死,葬在曠野約押自己的墳墓裡」:『曠野約押自己的墳墓』指伯利恆郊外約押家的牧場中(參撒下二32)

 

【王上二35「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代替約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

   〔呂振中譯〕王就立了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領着軍隊來代替約押;王也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

   〔原文字義〕立」給,置,放;「代替」(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代替約押」:比拿雅由近衛軍統帥升遷為全軍的元帥。

         「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由原來的雙頭大祭司改為單頭大祭司。

 

【王上二36「王差遣人將示每召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來往別處去。」

   〔呂振中譯〕王打發人將示每召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住在那裏;不可出那裏、到任何別的地方去。

   〔原文字義〕出來」出來,離開,前往。

   〔文意註解〕王差遣人將示每召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來往別處去」:『不可出來往別處去』限制他居住地區的命令,其用意如下:(1)防止他擴大勢力,因為他在便雅憫支派中的影響力頗大(參撒下十九17)(2)就地居住,方便監視;(3)伺機抓住他的把柄,可以治死他。

 

【王上二37「你當確實地知道,你何日出來過汲淪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原文作“血”)必歸到自己的頭上。”」

   〔呂振中譯〕你要確實知道:你哪一天出來、過汲淪谿谷,你哪一天就必須死;流你血的罪就歸到你自己頭上。』

   〔原文字義〕確實地知道(原文雙同字)」認識,熟識。

   〔文意註解〕你當確實地知道,你何日出來過汲淪溪,何日必死」:『汲淪溪』位於耶路撒冷的東側,越過汲淪溪便是橄欖山,示每的原居地巴戶琳就在橄欖山的東邊。

         「你的罪必歸到自己的頭上」:意指屆時就要跟你清算從前所犯的罪過。

 

【王上二38「示每對王說:“這話甚好,我主我王怎樣說,僕人必怎樣行。”於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示每對王說:『這話很好;我主我王怎麼說,你僕人就怎麼作好啦。』於是示每住在耶路撒冷許多日子。

   〔原文字義〕多」許多,大量。

   〔文意註解〕示每對王說:這話甚好,我主我王怎樣說,僕人必怎樣行。於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示每同意接受王給的限制。

 

【王上二39「過了三年,示每的兩個僕人逃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那裡去。有人告訴示每說:“你的僕人在迦特。”」

   〔呂振中譯〕過了三年、示每有兩個僕人逃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那裏;有人告訴示每說:『看哪,你的僕人在迦特呢。』

   〔原文字義〕過了」結局,盡頭。

   〔文意註解〕過了三年,示每的兩個僕人逃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那裡去。有人告訴示每說:你的僕人在迦特」:『迦特』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方約38公里,遠遠超過不可離開耶路撒冷的限制。

 

【王上二40「示每起來,備上驢,往迦特到亞吉那裡去找他的僕人,就從迦特帶他僕人回來。」

   〔呂振中譯〕示每就起來,把驢豫備好了,往迦特到亞吉那裏去找他的僕人;示每竟然去了,又從迦特將他僕人帶回來。

   〔原文字義〕備上」綑綁,包紮。

   〔文意註解〕示每起來,備上驢,往迦特到亞吉那裡去找他的僕人,就從迦特帶他僕人回來」:示每一心想要抓回逃僕,可能一時忘了三年前的規定,或者以為只是短暫離開,不至於洩漏消息。

   〔話中之光〕()示每的這種行為公然違背了所羅門的命令,也等於廢棄了指著神起誓的約(42)。結果,他死在比拿雅的手中。從這裡我們可查看到以下的事實:(1)世俗的罪惡,像似永遠存在,但等到時機一到必連根拔起(參瑪四1;帖前五3)(2)惡人對無罪者的定罪和淩辱,必歸到自己身上(參伯三十四11;詩一百四十一10)

 

【王上二41「有人告訴所羅門說:“示每出耶路撒冷往迦特去回來了。”」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所羅門說:示每從耶路撒冷往迦特去,又回來呢。』

   〔原文字義〕回來」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所羅門說:示每出耶路撒冷往迦特去回來了」:『有人』可能是所羅門王所派的監視員。

 

【王上二42「王就差遣人將示每召了來,對他說:“我豈不是叫你指著耶和華起誓,並且警戒你說‘你當確實地知道,你哪日出來往別處去,那日必死’嗎?你也對我說:‘這話甚好,我必聽從。’」

   〔呂振中譯〕王就打發人將示每召了來,對他說:『我豈不是叫你指着永恆主來起誓,我並且警告你說:你要切實知道你哪一天出去到任何別的地方,你哪一天就必須死,而你也對我說過:這話很好,我聽從就是麼?

   〔原文字義〕警戒」警戒,禁止;「確實地知道(原文雙同字)」認識,熟識。

   〔文意註解〕王就差遣人將示每召了來,對他說:我豈不是叫你指著耶和華起誓,並且警戒你說:你當確實地知道,你哪日出來往別處去,那日必死嗎?」:『將示每召了來』除了質問他之外,可能叫他與監視員對質,使他口服心服。

         「你也對我說:這話甚好,我必聽從」:所羅門讓示每明白他的罪責是無可推諉的。

 

【王上二43「現在你為何不遵守你指著耶和華起的誓和我所吩咐你的命令呢?”」

   〔呂振中譯〕你為甚麼不遵守你對永恆主所起的誓,也不遵守我所吩咐關於你的命令呢?』

   〔原文字義〕遵守」保守,看守。

   〔文意註解〕現在你為何不遵守你指著耶和華起的誓和我所吩咐你的命令呢?」:表示他的罪責有二:(1)違背他自己向神所起的誓言;(2)違背王的命令。

 

【王上二44「王又對示每說:“你向我父親大衛所行的一切惡事,你自己心裡也知道,所以耶和華必使你的罪惡歸到自己的頭上。」

   〔呂振中譯〕王又對示每說:『你自己知道你對我父親大衛所行過的一切壞事、你心裏知道永恆主必使你作的壞事都歸到你自己的頭上。

   〔原文字義〕惡」壞的,惡的;「罪惡」(原文與「惡」同字);「歸到」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王又對示每說:你向我父親大衛所行的一切惡事,你自己心裡也知道」:『你自己心裡也知道』表示對自己從前所犯的惡事,遲早必要得到報應,應當心裡有數。

         「所以耶和華必使你的罪惡歸到自己的頭上」:公義的神不會隨便入人於罪。

 

【王上二45「惟有所羅門王必得福,並且大衛的國位必在耶和華面前堅定,直到永遠。”」

   〔呂振中譯〕但是所羅門王卻必蒙祝福,大衛的王位必在永恆主面前得堅立到永遠。』

   〔原文字義〕堅定」堅定,牢固。

   〔文意註解〕惟有所羅門王必得福,並且大衛的國位必在耶和華面前堅定,直到永遠」:正好與你當日的咒詛相反,大衛和他後裔的國必要永遠堅定。

 

【王上二46「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

   〔呂振中譯〕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比拿雅就出去、把示每殺掉,示每就死了。這樣、國權就在所羅門手中得堅立了。

   〔原文字義〕堅定」堅定,牢固。

   〔文意註解〕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就這樣,經過三年之後,所羅門王終於解決了令大衛至死仍梗於心中的不平之氣。

   〔話中之光〕()所羅門殺死亞多尼雅、約押、示每,不是報私仇,而是除去攔阻神計畫的因素。經過這一連串列動,「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成就了神的應許:「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3)

         ()所羅門雖然年輕,卻有膽有識,快刀斬亂麻地除掉了威脅國度安定的因素,從此得享四十年太平。我們如果在那些攔阻基督在生命中掌權的因素面前猶豫不決、拖拖拉拉,短痛也會變成長痛,甚至一生也不能享用基督裡的平安。「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

 

叁、靈訓要義

 

【遺命的執行與國位的鞏固】

   一、大衛臨終給所羅門留下遺命(1~12)

         1.關乎治國理念(1~4)

               (1)大衛的死期臨近了,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1~3):當剛強作大丈夫,遵行律法。

               (2)「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4):盡心盡意切實遵行主話。

         2.關乎賞善罰惡(5~12)

               (1)你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5~6):不容約押壽終正寢,因他殺了兩個元帥。

               (2)「你當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拿食物來迎接我」(7):恩待巴西萊的眾子,回報其善行。

               (3)「在你這裡有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我往瑪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語咒駡我,後來卻下約河迎接我,我就指著耶和華向他起誓,說:我必不用刀殺你。現在你不要以他為無罪,你是聰明人,必知道怎樣待他,使他白頭見殺,流血下到陰間」(8~9):智慧處裡示每,不容他安然去世。

   二、所羅門執行大衛遺命與鞏固國位(13~46)

         1.亞多尼雅自取滅亡(13~25)

               (1)「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去見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求你請所羅門王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我為妻,因他必不推辭你。拔示巴說:好,我必為你對王提說」(13~18):亞多尼雅求賜大位的妃嬪亞比煞為妻。

               (2)「於是拔示巴去見所羅門王,要為亞多尼雅提說。拔示巴說:求你將書念的女子亞比煞賜給你哥哥亞多尼雅為妻」(19~21):拔示巴向所羅門王提說。

               (3)「所羅門王對他母親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於是,所羅門王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將亞多尼雅殺死」(22~25):所羅門王看出亞多尼雅背後不良動機,因此將他殺死。

         2.革除亞比亞他的祭司職(26~27)

               (1)「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26):未殺亞比亞他,因他曾與大衛同甘共苦。

               (2)「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這樣,便應驗耶和華在示羅論以利家所說的話」(27):革除亞比亞他祭司職,應驗神的預言。

         3.殺死約押並由比拿雅取代其元帥職(28~35)

               (1)「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28~29):約押畏罪逃到神的帳幕。

               (2)「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30~33):所羅門判決他必須受死。

               (3)「於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上去,將約押殺死,葬在曠野約押自己的墳墓裡。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代替約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34~35):比拿雅將他殺死後葬在家墳,並取代其元帥職。

         4.處死示每,智慧地清算他向大衛所行惡事(36~46)

               (1)「王差遣人將示每召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來往別處去。示每對王說:這話甚好,我主我王怎樣說,僕人必怎樣行。於是示每多日住在耶路撒冷」(36~38):現制示每居住在耶路撒冷。

               (2)「過了三年,示每的兩個僕人逃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那裡去。示每起來,備上驢,往迦特到亞吉那裡去找他的僕人,就從迦特帶他僕人回來」(39~40):三年後示每離開耶城到迦特抓回逃僕。

               (3)「王就差遣人將示每召了來,對他說:現在你為何不遵守你指著耶和華起的誓和我所吩咐你的命令呢?」(41~42):明顯違反王命和自己的誓言。

               (4)「王又對示每說:你向我父親大衛所行的一切惡事,你自己心裡也知道,所以耶和華必使你的罪惡歸到自己的頭上。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43~46):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而將他治死,如此便堅定了國位。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