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預備建殿】 一、向推羅王希蘭提出建殿木料的要求(1~6節) 二、雙方約定以食物交換木料(7~12節) 三、派定伐木、鑿石工人(13~18節) 貳、逐節詳解 【王上五1】「推羅王希蘭,平素愛大衛。他聽見以色列人膏所羅門,接續他父親作王,就差遣臣僕來見他。」 〔呂振中譯〕「推羅王希蘭素日很愛大衛;他一聽見以色列人膏立了所羅門接替他父親做王,就差遣臣僕來見所羅門。」 〔原文字義〕「推羅」巖石;「希蘭」尊貴的;「平素」日子。 〔文意註解〕「推羅王希蘭,平素愛大衛」:『推羅』以色列北部地中海的腓尼基海港,出口香柏木,腓尼基人的建築技術很好;『推羅王希蘭』主前一千年左右脫離西頓,成為一個獨立的邦主,與他父親共同執政,主前969~936年紀為統治推羅,與大衛王關係素來友好,惺惺相惜。 「他聽見以色列人膏所羅門,接續他父親作王,就差遣臣僕來見他」:所羅門王約在主前970年間登基,當時正值推羅王希蘭的父親臨終前不久,不再視事。 【王上五2】「所羅門也差遣人去見希蘭,說:」 〔呂振中譯〕「所羅門也差遣人去見希蘭,說:」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所羅門也差遣人去見希蘭,說」:倆王互派使者(參1節),彼此交好。 〔話中之光〕(一)2~5節要知道自己使命。人作神的工作,不是單憑熱心,看見有需要,就可以自抱奮勇動手作工。顯然的,愛是需要的,但那也不夠。大衛雖然愛主,但不是神命定建殿的人。神也預備推羅王希蘭的心,差人來見所羅門,是神印證所羅門當作建殿的事工。 【王上五3】「“你知道我父親大衛因四圍的爭戰,不能為耶和華他神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華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 〔呂振中譯〕「『你知道我父親大衛、因着四圍的戰爭、不能為永恆主他的神的名建殿,直等到永恆主使仇敵〔原文:他們〕都服在他腳下。」 〔原文字義〕「四圍」環繞,圍繞。 〔文意註解〕「你知道我父親大衛因四圍的爭戰,不能為耶和華他神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華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大衛王本有意建造聖殿,但神未許可。因他不斷征戰,流人的血太多(參代上二十二6~7),建殿的責任便落在「太平的人」(參代上二十二8)所羅門身上。 【王上五4】「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 〔呂振中譯〕「現在永恆主我的神既使我得享平靜,周圍四方沒有騷擾,沒有敵擋的人,沒有壞的遭遇。」 〔原文字義〕「四圍」四方,周圍;「災禍(原文雙字)」超凡的敵人(首字);發生,際遇(次字)。 〔文意註解〕「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現在』所羅門王登基後第四年的春天開始建殿(參王上六1),故此時約在主前966年。 〔話中之光〕(一)「神使我四圍平安」,神賜給我們安息。當祂在四圍保護我們,使我們得著保障,好似在堅固的城堡內,有海水在城四周。這樣仇敵就無法侵入,我們也在完全的平安之中。我們的心常在神面前,藏在祂恩手的掌握之中,敵人必永不站立。 (二)有了平安,才有最好的事奉。所羅門能建造神的殿,馬利亞回坐在耶穌腳前膏祂,都是由於平安的緣故。在寧靜的心靈才有極大的決意,正好似在鄉村的僻靜處能孕育偉大的戰士、政治家與愛國的志士。人們以為最活動的是最剛強的,其實不然。當人真正經受考驗的時候就顯出能量了。我們實在需要有忍耐的能力等候,在要緊關頭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 【王上五5】「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 〔呂振中譯〕「我心裏就要說為永恆主我的神的名建殿,照永恆主對我父親大衛所說過的話,說:”你那兒子、我所要設立來接替你坐你位上的、是他纔要為我的名來建殿。”」 〔原文字義〕「定意」宣告,心裡說。 〔文意註解〕「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所羅門有此心意,一面是出於神的託付與感動(參代上二十二8),一面也是大衛所留的遺命(參代上二十二10)。 「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當大衛想為神建造聖殿時,神差遣先知拿單去阻止他,並預告將由大衛的兒子來完成使命(參撒下七2~17)。 【王上五6】「所以求你吩咐你的僕人,在黎巴嫩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僕人也必幫助他們。我必照你所定的,給你僕人的工價。因為你知道,在我們中間沒有人像西頓人善於砍伐樹木。”」 〔呂振中譯〕「現在求你吩咐人從利巴嫩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僕人也要和你的僕人一同作;我要照你所說定的將你僕人的工價交給你;因為你自己也知道我們中間並沒有人像西頓人那樣精於砍樹木的。』」 〔原文字義〕「西頓」狩獵;「善於」熟識。 〔文意註解〕「所以求你吩咐你的僕人,在黎巴嫩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僕人也必幫助他們」:『黎巴嫩』指位於以色列國境以北的大片土地,那裡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兩山脈之間是貝卡谷,狹義的黎巴嫩單指西邊的黎巴嫩山脈;『香柏木』黎巴嫩盛產香柏樹,木材紋理細緻、經久耐用,高樹脂含量能防止黴菌的生長,適合用來做梁、柱和雕刻工藝。。 「我必照你所定的,給你僕人的工價。因為你知道,在我們中間沒有人像西頓人善於砍伐樹木」:『西頓』位於推羅北方約36公里的地中海岸另一港口,曾一度為腓尼基的主要城市。此處以西頓人代表一切腓尼基人。 〔話中之光〕(一)大衛早就準備建造聖殿,但他不斷征戰,流人的血太多,所以神沒有許可,而是安排「太平的人」所羅門建殿(參代上二十二6~9)。因為神的心意是讓人在祂裡面享用真正的安息,以神為自己的喜樂和滿足。爭戰的得勝是為著進入安息,人若不能享用安息,爭戰就沒有意義。因此,神選定了「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4節)的日子作為建造聖殿的時間,讓神榮耀的同在顯明在平安裡,使聖殿成為神與人同在的記號。 (二)6~7節要認識自己不足。所羅門有空前絕後的智慧,但他沒有狂妄的因為自己甚麼都能作,自己動手伐木採石。魔鬼有時藉民族自尊心作祟,叫人勉強維持虛驕;所羅門的智慧,使他認識自己不行,需要專家幫助。希蘭王從此看出他有智慧,歡喜接受他的請求。 【王上五7】「希蘭聽見所羅門的話,就甚喜悅,說:“今日應當稱頌耶和華,因他賜給大衛一個有智慧的兒子,治理這眾多的民。”」 〔呂振中譯〕「希蘭聽了所羅門的話,就非常高興,說:『今日永恆主正應當受祝頌,因為他將一個有智慧的兒子賜給大衛、來管理這許多的人民。』」 〔原文字義〕「稱頌」祝福,屈膝。 〔文意註解〕「希蘭聽見所羅門的話,就甚喜悅,說」:希蘭和大衛之間的真誠友誼(參1節),此刻轉移到他和所羅門之間,故對所羅門的請求歡然接受。 「今日應當稱頌耶和華,因他賜給大衛一個有智慧的兒子,治理這眾多的民」:『應當稱頌耶和華』這話並非表示希蘭也信仰真神,純粹是基於彼此往來的友誼,而熟知以色列人信仰耶和華。 【王上五8】「希蘭打發人去見所羅門,說:“你差遣人向我所提的那事,我都聽見了。論到香柏木和松木,我必照你的心願而行。」 〔呂振中譯〕「希蘭打發人去見所羅門,說:『你差遣人向我所提的那事、我都聽見了;關於香柏木和松木的事、凡我所心願的、我都要照辦。」 〔原文字義〕「心願」心願,渴望。 〔文意註解〕「希蘭打發人去見所羅門,說:你差遣人向我所提的那事,我都聽見了。論到香柏木和松木,我必照你的心願而行」:希蘭同意派人砍伐香柏木和松木,提供木料給所羅門建殿。 〔話中之光〕(一)「香柏木和松木」,建造之先,須得要預備材料,不論作甚麼工作,都是如此。因此有人說:「失於預備,就是預備失敗。」作神的工作,不能推說隨從聖靈引導,更必須盡力慎重預備,因為是為神作的。主耶穌所說僕人的比喻,為了主人所託的銀子,良善忠心的經營,因他肯作預備,才有好的經營成績(參太二十五14~23)。 (二)有人卻以為神就是愛,愛就是寬容馬虎,特別在宗教改革以後,明顯的趨勢是,在教會事工上,往往以不注重品質出名,這是極嚴重的錯誤,由於不正確的觀念。這是很可悲的事。這不是關於價格的問題,而是在於價值觀念,在於是否存心想要作得好。也就是說,你所信的主是否值得你的服事。 (三)8~12節對人必須公平。有人藉愛主之名,佔人的便宜,叫人心中不舒服,以至使主名蒙羞。神賜所羅門智慧和豐富,他「用智慧與外人交往」,彼此立約,公平相待(參西四:5)。信徒對外邦人不可貪取,以至造成困難,影響彼此關係。因為他們沒有主的應許福分。 【王上五9】「我的僕人必將這木料從黎巴嫩運到海裡,紮成筏子,浮海運到你所指定我的地方,在那裡拆開,你就可以收取。你也要成全我的心願,將食物給我的家。”」 〔呂振中譯〕「我的僕人要從利巴嫩將這木料運下海裏;我要把木料紮成筏子,由海上運到你叫我送到的地方,在那裏拆開,你就可以收起來;你也須要成全我的心願,將食物給我的家。』」 〔原文字義〕「紮成」放置,設立;「成全」製作,完成。 〔文意註解〕「我的僕人必將這木料從黎巴嫩運到海裡,紮成筏子,浮海運到你所指定我的地方,在那裡拆開,你就可以收取」:『紮成筏子』指將木材用繩綁成筏子(即木排),可以漂浮在海面上,拖行到另一個港口。 「你也要成全我的心願,將食物給我的家」:條件是實物交易,以食物換取木材。 【王上五10】「於是希蘭照著所羅門所要的,給他香柏木和松木。」 〔呂振中譯〕「於是希蘭照所羅門所心願的將香柏木和松木給他。」 〔原文字義〕「所要的」喜悅,歡愉。 〔文意註解〕「於是希蘭照著所羅門所要的,給他香柏木和松木」:指雙方達致交易協定。 【王上五11】「所羅門給希蘭麥子二萬歌珥,清油二十歌珥,作他家的食物。所羅門每年都是這樣給希蘭。」 〔呂振中譯〕「所羅門也將麥子二萬歌珥、搗成的油二萬罷特〔傳統:二十歌珥〕給希蘭,仗他家的食物:所羅門年年都這樣給希蘭。」 〔原文字義〕「清」搗成的。 〔文意註解〕「所羅門給希蘭麥子二萬歌珥,清油二十歌珥,作他家的食物」:『二萬歌珥』約折合440萬公升;『清油』指純橄欖油;『二十歌珥』約折合4,400公升。 「所羅門每年都是這樣給希蘭」:『每年』所羅門共花了七年建聖殿(參王上六38),另花了十三年建王宮(參王上七1)。 【王上五12】「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智慧賜給所羅門、照他所應許的。希蘭與所羅門之間都和平無事,二人相與立約。」 〔原文字義〕「和好」和睦,友好。 〔文意註解〕「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所羅門的智慧詳載於王上四章。 「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立約』指訂立友好合作契約。 【王上五13】「所羅門王從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萬。」 〔呂振中譯〕「所羅門王從以色列人中徵派了作苦工的人;這一批作苦工的共有三萬。」 〔原文字義〕「挑取」上升,攀登;「服苦的人」勞工,被迫勞動的人。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從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萬」:『服苦的人』意指服勞役的人或勞工,泰半從事建築工程。 〔話中之光〕(一)13~18節要建立責任制度。許多工作的失敗,不是因為不肯出錢出力,而是在於沒有監督協調。紀律鬆弛馬虎,不是寬大,更不是愛心,而是失責對主不忠心。所羅門知道人的缺欠,建立良好的監督制度,使工作沒有荒廢錯誤,認真保持品質。這是我們極當效法的。 【王上五14】「派他們輪流,每月一萬人上黎巴嫩去。一個月在黎巴嫩,兩個月在家裡,亞多尼蘭掌管他們。」 〔呂振中譯〕「他打發他們上利巴嫩,輪流更換,每月一萬人:一個月在利巴嫩,兩個月在家裏;由亞多尼蘭去管理他們。」 〔原文字義〕「輪流」變化,改變;「黎巴嫩」潔白。 〔文意註解〕「派他們輪流,每月一萬人上黎巴嫩去」:『上黎巴嫩去』指到山上伐木。 「一個月在黎巴嫩,兩個月在家裡,亞多尼蘭掌管他們」:『在家裡』指在國內耕種養家。 〔話中之光〕(一)因為「所羅門不使他們作奴僕」(王上九22),所以這三萬以色列工人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服勞役,在農業社會中的負擔並不重。因此,神的百姓是在安息中建造聖殿。一切不能叫人享用安息的工作,一定不是合神心意的事奉,因為神在人身上所做的一切工,都是為了使人進入安息:聖殿是神在地上的居所(參王上八13),神在聖殿裡得安息,人也在神裡面得安息。 (二)所羅門為建造聖殿徵募工人,是所需之數的三倍,然後訂出工作的時間,使他們不用長期離家,這件事顯出他關心工人的生活,重視家庭幸福。一個國家的富強,與人民的家庭安康息息相關。所羅門很有見地,知道應當把家庭放在首位。你辦理自己的事務或安排別人的時間時,要留意你的計劃對家庭的影響。 【王上五15】「所羅門用七萬扛抬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 〔呂振中譯〕「所羅門用了七萬扛抬重物的人,八萬在山上砍鑿。」 〔原文字義〕「扛抬」承擔,背負;「鑿」劈開。 〔文意註解〕「所羅門用七萬扛抬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扛抬的』指搬運建築材料的工人;『鑿石頭的』指切割石材的石匠。這十五萬工人應該是雜居境內的外族奴工,所以沒有輪休制度(參14節)。 【王上五16】「此外所羅門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監管工人。」 〔呂振中譯〕「此外所羅門還用了三千三百個監管工作的官長、就是管理作工之眾民的。」 〔原文字義〕「督工」職業,工作;「監管」統治,管轄。 〔文意註解〕「此外所羅門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監管工人」:『三千三百督工的』指監管十五萬工人(參15節),另有五百五十名督工(參王上九23),可能是監管三萬個自家伐木勞工(參13節)。 【王上五17】「王下令,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 〔呂振中譯〕「王吩咐人開出大石頭和寶貴的石頭來,用砍削好了的石頭做殿的根基。」 〔原文字義〕「寶貴的」珍貴的,貴重的;「根基」堅固,創立。 〔文意註解〕「王下令,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殿的根基』聖殿的所在地摩利亞山的山頂很不規則,很多石頭都用在建設一個平整穩固的聖殿基址上。 〔話中之光〕(一)殿的地基原來並不平整,必須先在摩利亞山頂建造一個平整穩固的平臺,然後才能在上面建造聖殿,否則再宏偉的聖殿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建造教會、造就信徒,也要首先立好根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三11)。不肯在基要真理上花功夫的信徒,信仰只是建立在理性、感情和意志上,很容易被各種異端和謬誤所吸引、搖擺不定。 【王上五18】「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並迦巴勒人,都將石頭鑿好,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 〔呂振中譯〕「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以及迦巴勒人都將石頭鑿好,豫備木料和石頭來建殿。」 〔原文字義〕「匠人」建造,建立;「迦巴勒人」界線。 〔文意註解〕「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並迦巴勒人,都將石頭鑿好,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迦巴勒人』迦巴勒位於西頓北方約67公里,居民中不少是技巧嫺熟的石匠。 〔話中之光〕(一)表面上,是所羅門「定意」(5節)要為神建造聖殿:實際上,建造聖殿所需要的環境(4節)、糧食(11節)、木料(10節)、石頭(17節)、工匠(18節)和金銀銅鐵(參代上二十二13~15),全部都是神自己預備的。神所要的工程,一定是神自己預備材料:神要什麼,就會先給我們什麼。在神的眼中,只有從基督出來的,帶著基督生命性質的,才是貴重的「金、銀、寶石」(林前三12):而一切從人出來的,不管聲勢如何浩大、看上去多麼漂亮,在神的眼中都是卑賤的「草、木、禾秸」(林前三12)。事奉神的人要付上代價,先接受十字架的對付,讓神借著環境裡的一切人、事、物,把「金、銀、寶石」先做成在我們裡面,然後我們才能用這「金、銀、寶石」來建造弟兄、建造教會。 叁、靈訓要義 【建造聖殿的準備】 一、等待適當的時機與環境: 1.征服四圍敵國:「我父親大衛因四圍的爭戰,不能為耶和華他神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華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3節)。 2.天下太平:「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4~5節)。 二、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 1.大衛王預先準備的:「我在困難之中為耶和華的殿預備了金子十萬他連得、銀子一百萬他連得,銅和鐵多得無法可稱。我也預備了木頭、石頭,你還可以增添」(代上二十二13)。 2.所羅門王增添的:「所羅門也差遣人去見希蘭,說:…求你吩咐你的僕人,在黎巴嫩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僕人也必幫助他們。我必照你所定的,給你僕人的工價。因為你知道,在我們中間沒有人像西頓人善於砍伐樹。…於是希蘭照著所羅門所要的,給他香柏木和松木」(2,6,10節)。 3.立殿根基的大塊石頭:「王下令,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17節)。 三、派定建造聖殿的工人: 1.伐木工人:「所羅門王從以色列人中挑取服苦的人共有三萬。派他們輪流,每月一萬人上黎巴嫩去。一個月在黎巴嫩,兩個月在家裡,亞多尼蘭掌管他們」(13~14節)。 2.扛抬、鑿石工人:「所羅門用七萬扛抬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王下令,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並迦巴勒人,都將石頭鑿好,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15,17~18節)。 3.督工的:「此外所羅門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監管工人」(1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