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八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所羅門行獻殿禮】

   一、搬運並安放約櫃於至聖所(1~11)

   二、所羅門給會眾祝福(12~21)

   三、所羅門獻殿的禱告(22~54)

   四、所羅門再給會眾祝福(55~61)

   五、所羅門獻平安祭(62~66)

 

貳、逐節詳解

 

【王上八1「那時,所羅門將以色列的長老和各支派的首領,並以色列的族長,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大衛城就是錫安運上來。」

   〔呂振中譯〕那時所羅門將以色列長老、各支派首領,以色列人父系家屬的族長、都招集到耶路撒冷所羅門那裏,要把永恆主的約櫃從大衛城、就是錫安、接上來。

   〔原文字義〕招聚」聚集,集合;「錫安」乾枯之地。

   〔文意註解〕那時,所羅門將以色列的長老和各支派的首領,並以色列的族長,招聚到耶路撒冷」:『那時』指完成建殿工程(參王上六38)且完成製作一切聖殿的器具(參王上七51)之後;『招聚到耶路撒冷』指聚集以色列人的眾首領來參加獻殿禮。

         「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大衛城就是錫安運上來」:『約櫃』指摩西在西乃山所製造的法櫃(參出二十五10~22),在大衛時代便已經存放在大衛城的臨時帳幕裡(參撒下六1217);『錫安』指大衛佔領耶路撒冷以前位於該城東南角的南方錫安山,被大衛攻佔後設立王宮稱為大衛城(參撒下五9),後來隨著耶路撒冷城牆的擴建,成為耶路撒冷城的一部分,故聖經有時稱耶路撒冷為錫安。

   〔話中之光〕()獻殿是舊約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隨著獻殿,以色列終於擁有了名副其實的神治王國的特性。雖然獻殿禮是宗教形式,但整個儀式都由王來代表,這是顯明神治王國特徵的典型例子。

 

【王上八2「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節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羅門王那裡。」

   〔呂振中譯〕於是以色列眾人、在以他念月、節期中、就是七月、都聚集到所羅門王那裏。

   〔原文字義〕以他念」永久的。

   〔文意註解〕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節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羅門王那裡」:『以他念月』猶太曆的七月,亦即巴比倫的提斯利月,相當於陽曆的九、十月間;『節前』指住棚節之前,根據律法,住棚節是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守節七日(參利二十三34)

 

【王上八3「以色列長老來到,祭司便抬起約櫃,」

   〔呂振中譯〕以色列眾長老來到了,祭司們便將約櫃抬起來。

   〔原文字義〕抬起」舉起,承擔。

   〔文意註解〕以色列長老來到,祭司便抬起約櫃」:原來約櫃的搬運都由利未人中的哥轄子孫來承擔(參民四5~15),有時亦由祭司扛抬(參書三8)

 

【王上八4「祭司和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運上來,又將會幕和會幕的一切聖器具都帶上來。」

   〔呂振中譯〕他們將永恆主的櫃和會棚以及帳棚中的一切聖的器具都運上來,是祭司們和利未人們把這一切運上來的。

   〔原文字義〕運上來」上升,攀登;「帶上來」(原文與「運上來」同字)

   〔文意註解〕祭司和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運上來」:『祭司和利未人』擔任祭司的亞倫子孫也屬利未人中的哥轄子孫(參代上二十三12~13),故有時稱祭司為「祭司利未人」或「利未人」(參代下五4~5)

         「又將會幕和會幕的一切聖器具都帶上來」:這些原來都放在基遍的邱壇(參代下一3)

   〔話中之光〕()會幕(AV 譯為「帳幕」;NEB 譯為「同在的帳幕」;出三十三7~11)由基遍被帶上來(參王上三4;撒上七1;代下五4~5),在百姓上來過節時,提醒百姓過節的「棚子」及出埃及時的帳幕(參利二十三42)會幕和會幕的一切聖器具,都由新的所代替(15~51),原來的保存在聖殿的旁屋。通過會幕由聖殿所代替的情景,我們看到了在耶穌基督裡逐漸成就救贖史的過程(參來十20)

         ()雖然大衛已經去世,但這些事奉神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是大衛生前親自安排好的(參代上二十三2~二十六32)。大衛的人雖然已經離開,但他向著神的心思卻始終與百姓同在,成為歷代國度君王的標竿。

 

【王上八5「所羅門王和聚集到他那裡的以色列全會眾,一同在約櫃前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

   〔呂振中譯〕所羅門王和那些會集到他那裏的以色列全會眾都同他在約櫃前宰獻牛羊為祭,多到不能計算、不能數點。

   〔原文字義〕多」很多,豐富;「不可勝數(原文雙字)」數點,估計(首字);計算,數算(次字)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和聚集到他那裡的以色列全會眾,一同在約櫃前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在搬運約櫃的過程中伴隨著獻祭(參代上十五25~26);『多得不可勝數』指牛羊祭牲的數目很多,表示感恩不盡。

 

【王上八6「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呂振中譯〕祭司們將永恆主的約櫃抬到它的所在、就是內殿、至聖所、兩個基路伯的翅膀下面。

   〔原文字義〕至聖所(原文雙同字)」分別,神聖。

   〔文意註解〕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內殿,就是至聖所』當安放約櫃之後,平時誰也不能進去,只容許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參來九7);『兩個基路伯』在約櫃上面的施恩座上,原來就有兩個基路伯(參出二十五19),本節的兩個基路伯是在建造聖殿時所特別製作的兩個大基路伯(參王上六23~28)

   〔話中之光〕()約櫃被抬進至聖所,放在象徵神臨格的兩個基路伯之間。這顯示了神律法的神聖性。這律法是神品格的寫真,神是神聖的,祂的律法也是神聖、公義、純潔的。

 

【王上八7「基路伯張著翅膀,在約櫃之上,遮掩約櫃和抬櫃的杠。」

   〔呂振中譯〕基路伯張開它們的翅膀在約櫃的所在之上,以致基路伯在上面將櫃和櫃的杠都遮掩着。

   〔原文字義〕張著」鋪,攤開;「遮掩」掩蔽,遮蓋。

   〔文意註解〕基路伯張著翅膀,在約櫃之上,遮掩約櫃和抬櫃的杠」:意指兩個新製作的基路伯相當龐大,張開的翅膀尖端從挨著內殿的一端牆壁到挨著另一段的牆壁(參王上六27),所以將約櫃和抬櫃的杠都遮蓋了。

 

【王上八8「這杠甚長,杠頭在內殿前的聖所可以看見,在殿外卻不能看見,直到如今還在那裡。」

   〔呂振中譯〕那兩枝杠很長;杠頭從聖所、內殿前面、可以看得見,在殿外卻看不見;直到今日、兩枝杠還在那裏。

   〔原文字義〕甚長」變長。

   〔文意註解〕這杠甚長,杠頭在內殿前的聖所可以看見,在殿外卻不能看見,直到如今還在那裡」:『聖所』就是外殿(參王上六17),內殿與外殿之間有門扇(參王上六21);『可以看見』可能指杠的長度直達門口處;『如今』指《列王紀上下》寫作時間,大約從主前973年起,至主前586年止之間的某一段時候,在本書寫成之前,聖殿已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摧毀,約櫃也失蹤了。

   〔話中之光〕()為要防止在聖所中的人看到約櫃。在聖所中明顯有一分隔的牆(參王上六16),還有一層幔子(參代下三14)。我們都知道希律作王時聖殿中的幔子在耶穌死於十字架上的時候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參太二十七:51;可十五38;路二十三45)幔子表徵基督的身體為我們裂開,使我們得以藉著祂進入至聖所(參來十20)

 

【王上八9「約櫃裡惟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耶和華與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並無別物。」

   〔呂振中譯〕約櫃裏只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永恆主同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安放在那裏的:除此以外、並無別物。

   〔原文字義〕何烈」沙漠。

   〔文意註解〕約櫃裡惟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耶和華與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摩西在何烈山所放』何烈山即西乃山,摩西在西乃山上領受神手寫的兩塊石版(參出三十四29)

         「除此以外,並無別物」:約櫃裡本來還有嗎哪和亞倫發芽的杖(參來九4),但到了所羅門王的時期,嗎哪和杖均已失蹤,只剩兩塊約版。

   〔話中之光〕()在尊榮兩塊法版的事上給人一種特殊的感動印象。以這樣的方式安置在約櫃中,神就在約櫃施恩座上與的子民相會(參出二十五22),律法與神永遠不能分開。聖殿中最神聖的地方是至聖所,至聖所中最神聖的是裝有神律法的約櫃。神的律法就像神本身一樣,是聖潔和永恆的。凡是能用來將律法的永恆神性深深印在子民心中的努力,神在有關聖殿的規定中都已經作出了。舊約中,這部律法是寫在石版上的;新約中,這律法是寫在義人的心版上(參耶三十一31~33)。感謝主,基督已經滿足了律法的要求,所以新約的信徒只需住在主裡面,而不必再遵行儀文方面律法的字句(道德方面則另當別論)

 

【王上八10「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

   〔呂振中譯〕當祭司們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着永恆主的殿;

   〔原文字義〕雲」雲彩。

   〔文意註解〕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指祭司安放好約櫃後出到殿外。

         「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雲彩表徵神的臨在(參出四十34)

 

【王上八11「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呂振中譯〕因着那雲的緣故,祭司們都不能站着供職,因為永恆主的榮光充滿着永恆主的殿。

   〔原文字義〕供職」伺候,服事;「榮光」光榮,光輝。

   〔文意註解〕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神臨在所發出的榮耀光輝充滿了整個聖殿,以致祭司無法在殿內站立供職(參出四十35)

   〔話中之光〕()使聖殿滿有榮光的是神,而不是建築。聖殿不管如何高大輝煌,如果神不住在裡頭,這殿只不過是建築物。教會不管多麼興旺熱鬧,如果基督還要「站在門外叩門」(啟三20),這教會只不過是人的團體。更危險的是,沒有神的聖殿、沒有基督的教會,還給人帶來虛假的安全感,讓人在自欺欺人中不知不覺地滅亡。所以當本書編撰完成的時候,神大聲向百姓呼喊:「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七4)

         ()神臨格的榮耀如此光輝強烈以至於供職的祭司不得不暫時退去。當會幕第一次建立的時候摩西不能進去因為神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參出四十35)。當以賽亞得異象看見神時神聖的榮耀充滿聖殿,他因為離耶和華的面太近而感到自己就要滅亡了(參賽六1~5)。耶穌的門徒在主登山變相時也因被神榮耀的雲彩所籠罩而驚恐戰慄(參路九34)。為什麼人在神臨格時會有這種反應呢?這是因為神的本性,的偉大和神聖,的莊嚴和崇高,的尊貴和能力。人在自然的強大力量面前還要肅穆敬畏,自然的主宰天上的君王,的神聖何等無限,罪人在面前是不能繼續存活的。神就像焚燒的烈火,一切不聖潔的人靠近都不免要被毀滅。

 

【王上八12「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

   〔呂振中譯〕那時所羅門說:『永恆主把日頭立在天上,但是永恆主曾經說過他要居於暗霧之中。

   〔原文字義〕幽暗之處」烏黑,漆黑。

   〔文意註解〕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幽暗之處』按照原文可另譯「黑雲之中」,用來描述創造的神並非受造的人所能看見。

 

【王上八13「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

   〔呂振中譯〕所以我堅決為你建造了巍峨之殿,一個定所讓你永遠居住。』

   〔原文字義〕居所」輝煌的住所。

   〔文意註解〕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居所』原文形容不同凡響的住處,這是從物質的觀點而說的,其實遠不如天上的住處;『永遠』指與過去的帳幕相比較,顯得比較固定且長遠,但實際上僅存立數百年就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摧毀。

   〔話中之光〕()神並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裡(27),祂說「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8),只是用聖殿來作為神與人同在的記號。「為你永遠的住處」(13),既是指聖殿可以成為約櫃永久的居所,也是盼望神與百姓永遠同在。

 

【王上八14「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

   〔呂振中譯〕於是王轉臉四顧,給以色列全體大眾祝福,以色列全體大眾都站着。

   〔原文字義〕轉」轉動,轉向。

   〔文意註解〕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轉臉』指原來面向聖殿(亦即背向會眾),現在轉過來向著會眾;『祝福』指為人求神賜福。

 

【王上八15「所羅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親口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

   〔呂振中譯〕所羅門說:『永恆主以色列的神是當受祝頌的,因為他對我父親大衛親口說過,也親手作成;他說:

   〔原文字義〕成就」成就,完全。

   〔文意註解〕所羅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親口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親口應許』指先知拿單所傳達神的應許(參撒下七4~13),被視為神親口直接的應許;『親手成就』指所羅門建造的聖殿被視為神親手直接促成的工作。

   〔話中之光〕()15~21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四百八十年間,神並沒有吩咐他們為祂建造聖殿;祂反而要住在他們中間,並重視百姓對屬靈領袖的需要。人很容易認為一座建築物是神親臨並彰顯大能的中心,但神卻是揀選人、使用人去完成祂的工作。祂能使用你,遠勝於木頭石頭所建造的房屋。建築教堂或擴建敬拜的地方固然有其用處,但是絕不可本末倒置,忘卻培訓屬靈的領袖。

 

【王上八16「祂說:‘自從我領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但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

   〔呂振中譯〕自從我領我人民以色列出埃及的日子以來、我都未曾從以色列眾族派中選擇一座城來建殿、讓我的名可以長在那裏,我只揀選了大衛來管理我人民以色列。

   〔原文字義〕殿宇」房屋。

   〔文意註解〕祂說:自從我領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來」:指自從神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迄今五百餘年之間。

         「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但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為我名的居所』原文作「叫我的名可以住在那裡」,指聖殿之建造是為傳揚神的大名,名字代表祂的所是;『但揀選大衛』指未揀選一地,但揀選一人(參撒下七6~8)

   〔話中之光〕()「為我名的居所」,神強調聖殿的自我啟示的作用,神不僅悅納在聖殿中進行的獻祭和禮拜,而且在此也向百姓啟示生命之道。在希伯來文化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我們對的認識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神的名」等同於「神」。

         ()聖經中有耶和華合成的名,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所羅門的禱告,提到這些需要,都可以在神面前祈求:(1)耶和華我們的義(Jehovah~tsidkenu,參耶二十三6):主使人因信祂而得稱為義(32)(2)耶和華是居所(Jehovah~shammah,參結四八35):人犯罪被擄,離開神,悔改後蒙恩歸回(34)(3)耶和華是醫治(Jehovah~rapha,參出十五26):犯罪遭受神的責打管教,悔改得到慈愛的神醫治(37~40)(4)耶和華以勒(Jehovah~jireh,創二十二13~14):神賜一切給祂的子民,更為所愛的人預備救恩(35節;羅八32)(5)耶和華是我的牧者(Jehovah~raah,參詩二十三1):主是好牧人,為羊捨命,並且領圈外另外的羊進入羊圈;神不僅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外邦人的神,在主裏面同歸於一,屬一個牧人(41~43節;約十10~18)(6)耶和華是得勝者(Jehovah~nissi,參出十七8~15):人從早就失敗了,只能靠著愛我們的主可得勝有餘,祂是我們的旌旗,甚麼時候靠自己,就不能得勝(44~45節;羅八37)(7)耶和華賜平安(Jeohovah~Shalom,參士六24):神子民是祂的產業,人犯罪失去與神的交通,離開了平安賜福的泉源,是藉著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與神和好(46~53節;西一20);神一切的豐富恩典,都在耶穌基督十字架上所獻的祭,使人得親近神,所以進入聖殿,必須先經過祭壇;祭壇是聖殿最大的器具,我們要高舉十架。

 

【王上八17「所羅門說:“我父大衛曾立意,要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殿。」

   〔呂振中譯〕我父親大衛心裏原有意思要為永恆主耶和華以色列之神的名建殿;

   〔原文字義〕立意」心思,決斷。

   〔文意註解〕所羅門說:我父大衛曾立意,要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殿」:『立意』指在心裡有此意念,並且立定志向;『為神的名建殿』指聖殿之建造是為傳揚神的大名,名字代表祂的所是。

 

【王上八18「耶和華卻對我父大衛說:‘你立意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

   〔呂振中譯〕但永恆主卻對我父親親大衛說:你心裏有意思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

   〔原文字義〕立意」心思,決斷;「意思」(原文與「立意「同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卻對我父大衛說:‘你立意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這意思甚好』指人若立志要得神的喜悅(參林後五9),就必蒙神悅納。

 

【王上八19「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兒子必為我名建殿。’」

   〔呂振中譯〕可不是你要建殿,乃是你兒子、從你自己腰腎中生出的、他纔要為我的名建殿。

   〔原文字義〕只是」唯一,確實。

   〔文意註解〕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兒子必為我名建殿」:雖然大衛的心願蒙神悅納,但是神有祂的考量,樂意他讓自己的兒子來把他的心願付諸實行。

   〔話中之光〕()只是你不可建殿」,神表達了對大衛想法的贊許,儘管如此,指示這一工作應由另外一人來完成。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人的心中充滿一個高尚的想法,要為神做些什麼,但由於一些事不一定能被明瞭的原因,比如說缺乏經驗、能力和訓練,神就憑著的智慧指出,這一工作應由別人來做。大衛對這神聖旨意的順從向我們顯示了他的智慧和信仰經驗的深度。

 

【王上八20「現在耶和華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使我接續我父大衛坐以色列的國位,又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

   〔呂振中譯〕現在永恆主已經實行了他所說過的話;我己經起來接替我父親大衛、坐以色列的王位、照永恆主所說過的,我已經為永恆主耶和華以色列之神的名建了殿了。

   〔原文字義〕接續」起立,承受。

   〔文意註解〕現在耶和華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使我接續我父大衛坐以色列的國位」:『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神的應許僅提到大衛的後裔必接續他的王位(參撒下七12),但所羅門從神賜給他另一個名「耶底底亞」(意思是耶和華所愛的),看出神所應許的那位後裔就是他。

         「又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意指神的應許還包括建殿(參撒下七13)

   〔話中之光〕()成就了祂所應許的話」,神的旨意是由所羅門代替他的父親大衛來建造聖殿,並且這計畫現在已經實現了。人可以頑固地反抗神的旨意,隨從自己的心意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神合作才能使神的工作得到最大的進展。在聖殿的建造中,所羅門與神神聖的旨意和諧一致,使自己成為上天傾福的導管。這樣耶和華才會實現的應許。所羅門只是器皿,神才是真正的推動力量。

 

【王上八21「我也在其中為約櫃預備一處。約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祂領我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

   〔呂振中譯〕在殿中〔原文:在那裏〕我也為約櫃立個地方;在櫃中〔原文:在那裏〕並且有永恆主的約、就是他領我們列祖出埃及地時候、同他們立的。』

   〔原文字義〕預備」設立。

   〔文意註解〕我也在其中為約櫃預備一處」:『預備一處』指建造至聖所。

         「約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祂領我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本句經文是說到約櫃與以色列人的密切關係,以凸出建造至聖所的重要性。

   〔話中之光〕()雖然所羅門此時還能提醒百姓「約櫃內有耶和華的約,就是祂領我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但很快他自己就不知道「耶和華的約」為何物,以致「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王上十一10)。人實在是太不可靠了。

 

【王上八22「所羅門當著以色列會眾,站在耶和華的壇前,向天舉手說:」

   〔呂振中譯〕所羅門當着以色列全體大眾、站在永恆主的祭壇前向天伸開雙手禱告,說:

   〔原文字義〕當著」在前的,在之前。

   〔文意註解〕所羅門當著以色列會眾,站在耶和華的壇前,向天舉手說」:『耶和華的壇』指銅祭壇,它的位置是在內院;『壇前』指所羅門建殿之時,在內院的銅祭壇前面,另外建造了一個銅台,所以此刻他是站在壇前的銅台上面(參代下六13);『向天舉手』指禱告的姿態(54)

   〔話中之光〕()在耶和華的壇前」,是一個正確的地位。所羅門不是站在聖殿建造者的地位,而是站在蒙救贖的地位上向神禱告。如果沒有祭壇作為救贖的基礎,人不管為神的名做了多少工,那些工作也不能成為他向神說話的資格。所羅門站在正確的地位上,就說出了正確的話:「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24),他承認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建造了聖殿,而是神自己「親手成就」了祂的應許。

         ()所羅門奉獻聖殿的禱詞優美無比,不只反映他具有認識神的智慧,也見出他此時寬宏的胸襟。他明白:(1)神是信守的,堅守祂與人立的約(23)(2)神乃無可限量,連天上的天都容不下祂(27)(3)神乃無所不在,不局限於聖殿之內(27)(4)但神聽尋求祂的人的祈禱(29)

         ( )22~51節所羅門的獻殿禱告,具有以下特徵:(1)此禱告不是個人的,乃是為會眾的禱告,以色列在神面前莊嚴的信仰告白(代下十四11;二十5~12;三十18~20)(2)所羅門獻殿的禱告是從讚美神是獨一無二的、全能的、信實之神而開始的(2324)(3)本文曉諭人的內容是耶和華必應允懇切祈求祂名的人。並且,這種應允表現在因著悔改而得赦免的基礎上(3033~363950)(4)表明神揀選以色列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以色列使萬民聽到耶和華的聖名(參賽四十二6)(5)關於神的存在及屬性,神是惟一的(23)、無所不在(27)、信守立約的神(23節等)

 

【王上八23「“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呂振中譯〕『永恆主以色列的神阿,上天下地之上沒有神可以比得上你的:你對你僕人、盡心而行於你面前的人、你總是守約並守堅固之愛的;

   〔原文字義〕慈愛」善良,喜愛。

   〔文意註解〕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意指神是獨一的真神。

         「你向那盡心行在你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那盡心行』指本著正直且完全的心行在神面前;『守約』指神必信守祂向人所約定的話;『施慈愛』注意,這裡是守約在先,施慈愛在後,信實公義的神不能不受祂所立之約的約束而施慈愛。

   〔話中之光〕()本節蘊含有與申七9相同的意義,這是出於所羅門親自體會的真實之信仰告白,同時也是現今信徒的信仰告白。神應許說,凡事依靠神的人必蒙神的幫助(參書一9)。數算我們的頭髮,保護我們如同保護眼中瞳人的神,無論過去,現在將來永遠是一樣的(參詩十七8;太十30;來十三8)。因此,信徒不應該被眼前的患難所左右,當依靠神,從而表現出成熟之基督徒的形象(參腓一20)

 

【王上八24「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

   〔呂振中譯〕你對你僕人我父親大衛守了你對他說過的話:你親口說過,你也親手作成,就如今日一樣。

   〔原文字義〕應驗」保守,遵守。

   〔文意註解〕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請參閱15節註解。

 

【王上八25「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

   〔呂振中譯〕永恆主以色列的神阿,你對你僕人我父親大衛曾經應許說:只要你的子孫謹慎他們所行的路,行於我面前、像你行於我面前一樣,那麼你的後裔就必不斷有人在我面前坐以色列的王位,現在求你守這句話的約吧。

   〔原文字義〕謹慎」保守,遵守;「行為」做事的方式,人生的過程;「行事」行走。

   〔文意註解〕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本節是大衛臨終時對所羅門說的話(參王上二4)

         「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若謹慎自己的行為』表明神成就祂的應許是有條件的;『像你所行的』意指像大衛那樣敬畏神。

         「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坐以色列的國位』意指王位的傳承;『求你應驗』所羅門自信他已做到符合神的要求。

   〔話中之光〕()24節「現在應驗了」的話,似乎與25節的「求你應驗」和26節的「求你成就」彼此有矛盾。其實,所羅門第一次說神「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24),是宣告神已經應驗了「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撒下七13)的應許。而所羅門第二、第三次說「現在求你應驗這話」(25~26),是求神繼續應驗「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3)的應許。

         ()神曾應許說「必堅固大衛的國度」(撒下七13),但約中也附加了「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王上二4)的條件。後來因著大衛和所羅門悖逆神的律法(參王上十一6;撒下十二13),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由與大衛血統不相關的人統治,而且繼承大衛系統的猶大王國也因著不斷的惡行而被巴比倫國毀滅。如此撒下七13中的約已不存在了,但永恆之神的國度卻要通過大衛子孫基督耶穌而成就(參路一27)。最後,因著祂的榮耀和聖名,因著祂對百姓的慈愛之表現(參詩二十三3;約十三1),與以色列恢復關係。

 

【王上八26「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成就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

   〔呂振中譯〕以色列的神阿,現在求你使你的話、就是你對你僕人我父親大衛所說過的、得證實吧。

   〔原文字義〕成就」確立,確認。

   〔文意註解〕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成就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本節有兩種用法:(1)重複25節求神應驗祂所應許的話;(2)求神成就祂向大衛所作的另一個應許(27~29)。根據整個禱告的內容,本節比較有可能是指第(2)種,亦即作為下一段禱告的開頭。

 

【王上八27「“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

   〔呂振中譯〕『然而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之天尚且容不下你,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

   〔原文字義〕果真」真正地,真實地。

   〔文意註解〕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本節表明了幾種意思:(1)承認神是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2)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作祂的居所;(3)果真這位神樂意住在這個地上的聖殿麼?(4)言下之意,表達了神逾格的恩典,竟然悅納了這個聖殿。

   〔話中之光〕()所羅門在獻祭的禱告之中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神居住,祂卻甘願住在愛祂之人的心裡。那是多麼奇妙啊,創天立地的宇宙真神,竟住在祂所造的人中間。

         ()神對子民的莫大的慈愛:至尊的神使其子民象徵神在世間居住的場所,蘊含了神極大的憐憫。神如此的關懷和愛,通過丟棄天上的寶座,以罪人的形象來到世上的基督耶穌彰顯出來(參羅八3;來一3)

 

【王上八28「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

   〔呂振中譯〕永恆主我的神阿,求你垂顧你僕人的禱告懇求,聽你僕人今天在你面前所發的呼籲和禱告;

   〔原文字義〕垂顧」轉視,回頭看;「俯聽」注意,留心聽;「呼籲」呼喊。

   〔文意註解〕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根據27節所表明聖殿所蒙殊恩,才能被神破格使用,因此求神顧念僕人為這殿的祈禱,垂聽所求。

   〔話中之光〕()人完全不配擁有全宇宙之創造主的友誼。地上的一所殿宇不能賺得至高至聖者的同在,「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賽四十22)。儘管人類是不配的,儘管這所殿宇也是不配的,但神仍會從天上的真居所晝夜查看這地上的聖殿,傾聽人發出的最真誠的禱告。

 

【王上八29「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

   〔呂振中譯〕願你的眼睛睜開着、晝夜看顧這殿,看顧你所說你〔原文:我〕的名要臨在的聖地;願你聽你僕人向這聖地所發的禱告。

   〔原文字義〕看顧(原文雙字)」眼睛(首字);開啟(次字)

   〔文意註解〕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29~30節即為28節「僕人的禱告祈求」的內容:(1)求神不斷看顧這殿;(2)求神垂聽下面為殿禱告的話。

 

【王上八30「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

   〔呂振中譯〕求你聽你僕人和你人民以色列的懇求,就是他們向這聖地所禱告的;求你在〔傳統:向〕天上、你居住之所垂聽,垂聽而赦免。

   〔原文字義〕赦免」赦免,寬恕。

   〔文意註解〕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你僕人』指所羅門王;『你民以色列』指以色列人;『向此處』指向著聖殿。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垂聽而赦免』原文可另譯「垂聽且赦免」,意指:(1)垂聽所求的事項;(2)赦免祈禱者所犯的過錯。

   〔話中之光〕()向著聖殿禱告(29~3035384448)、來到聖殿禱告(3133),都代表回轉歸向神,而不是使禱告靈驗的宗教儀式。人若回轉歸向神,神一定會「垂聽而赦免」,因為「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人若只是把禱告當作宗教形式,就成了自欺欺人,因為「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

 

【王上八31「“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壇前起誓,」

   〔呂振中譯〕『人若得罪他的鄰舍,有人叫他用一種咒語來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祭壇前起誓;

   〔原文字義〕得罪」出錯差,犯罪。

   〔文意註解〕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壇前起誓」:31~51節共有七項特殊情形的祈禱,31~32節是其中的第一項。『得罪鄰舍』指個人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摩擦,鄰居之間有一方控告另一方侵占權益;『起誓』原為表示自己的清白,暗含若違誓言,甘願受罰之意;『這殿』即指聖殿;『你的壇』即指銅祭壇。

   〔話中之光〕()神早已指示:百姓中若有難斷的案件,「你就當起來,往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去見祭司利未人,並當時的審判官,求問他們,他們必將判語指示你」(申十七8~9)。而大祭司處理疑難案件的方法,可能是讓當事人在祭壇前起誓,然後用烏陵土明、讓神來決定。

         ()31~32節所羅門的第一個祈求,是表明君王和百姓都願接受神的審判權柄,好讓公義彰顯在應許之地。因為神「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神,又公義,又正直」(申三十二4)

 

【王上八32「求你在天上垂聽,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垂聽,有所施行,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還報在他頭上;定無罪的人有理,照他的理直賞報他。

   〔原文字義〕判斷」斷定是非,審判;「報應」給,置,放。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垂聽,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判斷你的僕人』此處的「僕人」原文為複數詞,故指發生爭執的雙方;『惡人』指欺負對方的人。

         「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義人』指無辜被欺負的人。

   〔話中之光〕()所羅門在這裡祈求神讓惡人的行為和義人的道路都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公正的結果。超過很多人認識到的,好人壞人都照他們所行的在這世界上結出果子來。「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行為正直的,有公義保守;犯罪的,被邪惡傾覆」(箴十三6;參箴十四34;十一519)。當以色列傾倒時,就有公義的話說,「以色列啊,你自取敗壞」,「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何十三9;十四1)

 

【王上八33「“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你,承認你的名,在這殿裡祈求禱告,」

   〔呂振中譯〕『你人民以色列若犯罪得罪了你,在仇敵面前被擊敗,又回轉過來歸向你,稱讚你的名,在這殿裏向你禱告懇求,

   〔原文字義〕歸向」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敗在仇敵面前」:33~34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二項。『你的民以色列』指團體的以色列人,亦即全民;『敗在仇敵面前』指在爭戰中被敵人擊敗,通常是由於神子民悖逆神,被神懲治而遭擊敗。

         「又歸向你,承認你的名,在這殿裡祈求禱告」:『歸向你,承認你』即指悔改認罪。

   〔話中之光〕()33~34所羅門王朝以後,以色列人繼續偏離神。所羅門在這兩節中所描述的情景,在以後的朝代真的應驗了。由於人民犯罪,神就聽任他們多次被敵人打敗、征服,甚至亡國被擄。後來在患難之中他們呼求神赦免,神又憐憫並使他們歸回。

         ()懲戒常常帶來悔改,因為當神「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賽二十六9)。所羅門沒有祈求神饒恕並施恩典給那些繼續悖逆犯罪的人,而是懇求他憐憫那些認識到自己的過犯轉而歸向神的人。對於這些悔改的人,神是信實的,赦免也是確定的(約壹一9)

         ()以色列百姓是神特別的護理物件,也就是說,以色列的戰敗只能理解為神的懲罰(參利二十六17)。以色列脫離埃及的奴隸生活之後,經歷了長達40年的流浪生活,直到所羅門時代才開始和平的生活,經歷了許多的坎坷、慘敗。儘管如此,因著百姓的悔改和神的幫助,以色列逐漸成為強盛之國(參詩二十四8)

 

【王上八34「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人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返回到你所賜給他們列祖的土地。

   〔原文字義〕賜給」給,置,放。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使他們歸回』暗示被擄離開原居地;『列祖之地』即指迦南地。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百姓若違反誡命,「耶和華必使你敗在仇敵面前,你從一條路去攻擊他們,必從七條路逃跑。你必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申二十八25)。因此,所羅門的第二個祈求,是若百姓因得罪神而戰敗,求神赦免在失敗中悔改的百姓,領他們平安回家(33~34)。因為神曾經應許「雖是這樣,他們在仇敵之地,我卻不厭棄他們,也不厭惡他們,將他們盡行滅絕,也不背棄我與他們所立的約」(利二十六44)

 

【王上八35「“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

   〔呂振中譯〕『你人民〔原文:他們〕因犯罪得罪了你,天便被制住而沒有雨水;你這樣懲罰他們,他們若向這聖地禱告,稱讚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而回轉過來,

   〔原文字義〕懲罰」苦待;「閉塞」關閉,阻礙。

   〔文意註解〕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35~36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三項。『你的民』指團體的以色列人,亦即全民;『使天閉塞不下雨』乾旱導致農產歉收。

         「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離開他們的罪』意指不僅口裡認罪,並且在行為上離開自己所犯的罪過。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事奉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速速滅亡」(申十一17)。因此,所羅門王的第三個祈求,是若百姓「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申十一16),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好「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36),重新降下時雨(35~36)。因為百姓若「愛耶和華——你們的神,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申十一13~14)

 

【王上八36「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和你人民以色列的罪,將他們應當行的好道路指教他們,賜雨水在你的地上、就是你賜給你人民做產業之地。

   〔原文字義〕道」道路;「指教」教導,引導。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當行的善道』進一步積極地行善,亦即遵行律法中所定的規範;『指教』避免因無知而誤犯。

         「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為業之地』指產業之地,亦即迦南地。

   〔話中之光〕()神的百姓因「我們有律法」(約十九7)而自豪,他們的問題不是不知道「當行的善道」,而是不肯「離開他們的罪」(35)。人若不肯離開自己的罪,神就是差派先知「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他們也不會悔改,正如主耶穌所說的:「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太二十三37)。因此神宣告:「我所陳明在你面前的這一切咒詛都臨到你身上;你在耶和華——你神追趕你到的萬國中必心裡追念祝福的話」(申三十1),百姓只有經歷了「一切祝福和咒詛」之後,才會「心裡追念」,這正是神領人回轉的方法。

 

【王上八37「“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黴爛、蝗蟲、螞蚱,或有仇敵犯境圍困城邑,無論遭遇什麼災禍疾病,」

   〔呂振中譯〕『此地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霉爛、蝗蟲、螞蚱,若有仇敵圍困城市之地〔原文:城門之地〕,無論甚麼災病、甚麼病痛,

   〔原文字義〕黴爛」黴菌,蒼白。

   〔文意註解〕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黴爛、蝗蟲、螞蚱」:37~40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四項。『國中』即指迦南地;『饑荒、瘟疫、旱風、黴爛、蝗蟲、螞蚱』這些都屬天災,往往出自神的懲罰,「旱風」指從沙漠吹來的炙熱東風,「黴爛」指發生在植物上的病變。

         「或有仇敵犯境圍困城邑,無論遭遇什麼災禍疾病」:『仇敵犯境』指人禍;『災禍疾病』指天災。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行惡離棄神,「耶和華要用癆病、熱病、火症、瘧疾、刀劍、旱風、黴爛攻擊你。這都要追趕你,直到你滅亡」(申二十八22)。因此,所羅門的第四個祈求,是若百姓不遵行律法,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35~36),好讓他們一生一世敬畏神。因為「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詩一百三十4)

 

【王上八38「你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原文作“災”),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

   〔呂振中譯〕你人民以色列、或是任何一人、或是眾人、自覺心有內疚〔同詞:災病〕,向這殿伸開雙手,或是禱告,或是懇求,

   〔原文字義〕自覺」認識。

   〔文意註解〕你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自覺有罪』原文是「知道這災」,意思是「知道這災是神的懲罰」

         「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舉手』是禱告的姿態;本句意指無論祈求甚麼,只要向聖殿舉手禱告。

   〔話中之光〕()這裡提及個人(38節,呂譯:任何一人;和合「或是一人」)及其良心(「自覺有罪()」;NEB 譯為「自責」),並不表示這是後來添加的。惟有神知道人的心(39節,參耶十七10)。懲罰的目標之一是使人蒙赦免後能夠帶著敬愛的心順服(詩一百三十4)

         ()當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心中的瘟疫」時,他才能認識到由於自己的罪以及這罪是如何給世界帶來禍患並使地土荒涼。地上的瘟疫起源于人心的疫病。除非認識到罪的邪惡,除非將罪剷除淨盡,否則解決困擾這世界並使其徹底荒涼毀壞的疫病都是沒有希望的。

 

【王上八39「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你居住的定所垂聽而赦免,而有所施行;你是知道人心的;你必照各人所行的路而施報應;因為只有你知道全人類的心;

   〔原文字義〕待」給,置,放。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赦免』是針對「自覺有罪」(38)

         「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知道人心』暗示神對人的回應,不僅根據人禱告的行為,也根據人禱告的動機。

   〔話中之光〕()只有神真正瞭解人心。許多人對自己內心的邪惡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瞭解,罪帶給他們和世界的惡果就在那裡潛伏隱藏著。神知道人心,他知道如何改變人心,如何為人造一顆「清潔的心」,如何使他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十一10)

 

【王上八40「使他們在你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呂振中譯〕你施報應、是要使他們在你賜給我們列祖的土地上儘他們一生的日子敬畏你。

   〔原文字義〕一生一世(原文雙字)」日子(首字);活著的(次字)

   〔文意註解〕使他們在你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意指不僅求神垂聽禱告,除去天災人禍(37),並且因著真心認罪悔改(38~39),得以生活在迦南地,終身敬畏神,活得有意義。

 

【王上八41「“論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你名從遠方而來,」

   〔呂振中譯〕『至於外族人、不屬於你人民以色列的,他們也為了你的名從遠地而來,

   〔原文字義〕為」為了,由於。

   〔文意註解〕論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你名從遠方而來」:41~43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五項。本節是說到寄居的外邦人。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若有外人和你們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們中間,願意將馨香的火祭獻給耶和華,你們怎樣辦理,他也要照樣辦理」(民十五14),顯明神的恩典不僅給以色列人,也要給凡願意認識祂的人。因此,所羅門的第五個祈求,是求神讓外邦人能敬畏祂、認識祂的名(41~43),「好叫世界得知禰的道路,萬國得知禰的救恩」(詩六十七2)。因為「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徒十一18)

         ()41~43神揀選以色列族要使全世界得福(參創十二1~3),這種福分在主耶穌身上實現了──祂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大衛的後裔(參加3:8~9),祂成為全人類的彌賽亞,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以色列人初入應許之地時,神曾吩咐他們肅清當地的邪惡民族,因此舊約記載了許多戰事。但是戰爭不是以色列人的第一要務,他們制伏邪惡的民族後,要作周圍列國之光;可惜他們本身犯罪,屬靈的心眼盲目,不能以神的愛感化普世各族。主耶穌來才完成了他們未完的工作。

 

【王上八42「(他們聽人論說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向這殿禱告,」

   〔呂振中譯〕他們聽到你大的名、你大力的手、和伸出的膀臂、就來,向這殿禱告,

   〔原文字義〕大」巨大的;「大能的」強壯的,強力的。

   〔文意註解〕(他們聽人論說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並伸出來的膀臂),向這殿禱告」:『大名』關乎神的所是;『大能的手』關乎神的所作;『伸出來的膀臂』特指神的拯救。

 

【王上八43「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你名下的。」

   〔呂振中譯〕那麼求你在天上、你居住的定所垂聽,照外族人一切所向你呼求的而行,好使地上萬族之民都認識你的名,而敬畏你,像你人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所建的這殿是用你的名而稱呼的。

   〔原文字義〕稱為」稱呼,宣告。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樣」:『認識』意指經由體驗而認識。

         「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你名下的」:『稱為你名下的』意指聖殿被稱為「耶和華的殿」。

 

【王上八44「“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與仇敵爭戰,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

   〔呂振中譯〕『你人民若在你所差遣他們走的路上出戰攻敵,而向你所選擇的這城、和我為你的名所建的這殿對你〔原文:永恆主〕禱告,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與仇敵爭戰」:44~45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六項。本句是指為神的旨意而爭戰。

         「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所選擇的城』即指耶路撒冷城;『為你名所建造的殿』指耶和華的殿,亦即聖殿。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謹守遵行神的律法,神必然會賜下得勝:「你們要追趕仇敵,他們必倒在你們刀下。你們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趕一萬人;仇敵必倒在你們刀下」(利二十六7~8)。因此,所羅門的第六個祈求,是求神向奉神的名爭戰的百姓賜下得勝(44~45),「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七47)

 

【王上八45「求你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懇求,維護他們權利、使他們得勝。

   〔原文字義〕祈求」懇求恩惠;「得勝(原文雙字)」做,製作(首字);公義,公正(次字)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使他們得勝』原文意思是「向他們施行公義」,即指「使他們得以伸張公義」,亦即使他們得勝。

 

【王上八46「“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或遠或近,」

   〔呂振中譯〕『你人民〔原文:他們〕若犯罪得罪了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把他們交在仇敵面前,以致仇敵將他們擄到仇敵之地,或遠或近;

   〔原文字義〕發怒」生氣。

   〔文意註解〕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46~51節是本段所列舉七項特殊祈禱事項的第七項。得罪了神難免受神的懲罰。

         「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或遠或近」:『交給仇敵』意指使仇敵得勝。

   〔話中之光〕()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不肯遵行誡命,屢教不改,「耶和華必使你們分散在萬民中,從地這邊到地那邊,你必在那裡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認識、木頭石頭的神」(申二十八64)。因此,所羅門的第七個祈求,是求神赦免悔改的被擄百姓,使他們在被擄之地蒙憐恤(46~51)。因為神曾經應許:「你和你的子孫若盡心盡性歸向耶和華——你的神,照著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聽從祂的話;那時,耶和華——你的神必憐恤你」(申三十2~3)

         ()所羅門求神赦免的根據,並不是根據百姓的屬靈光景,因為「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46);也不是因為百姓的悔改或禱告(47~48),因為人常常在罪中而不自知;而是根據神的應許:「因為他們是禰的子民,禰的產業,是禰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的」(51)

         ()46~51所羅門似乎有先知的眼光,洞悉以色列民未來會被擄(參王下十七25),所以求神在人民向祂呼求的時候,向他們施憐憫,赦免他們、領他們歸回本土。在以斯拉記一、二兩章與尼希米記一、二兩章中,都提到被擄與歸回。

         ()46~51節所羅門的預言性祈求:本文使人聯想到以色列在巴比倫被擄時所唱哀歌(參詩137),此詩篇是所羅門向神的呼求,反映了他對歷史的尖銳之洞察力。有些人因著此詩篇的生動性,主張本文是被擄之後寫的。但是這種主張被以下的根據而推翻:(1)因為所羅門已深刻認識到人類的腐敗性(46),所以可充分預料到以色列的墮落和以後的被擄;(2)被擄是神對以色列不斷犯罪的懲罰,摩西也曾警告過以色列(參利二十六3344;申二十八2536)(3)所羅門回顧過去以色列的頑梗背逆,表現出對將來的憂慮。

 

【王上八47「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你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 」

   〔呂振中譯〕他們若在被擄到之地心裏回想起、而回心轉意,在擄了他們者之地懇求你說:我們犯了罪了,我們作了孽了,我們行了惡了

   〔原文字義〕想起罪來」返回,轉回;「回心轉意(原文雙字)」返回,轉回(首字);心思,意念(次字)

   〔文意註解〕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想起罪來』意指回頭看見自己的罪,因而有犯了罪的感覺;『回心轉意』意指心意的回轉,亦即悔改。

         「懇求你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有罪了』指不中標的;『悖逆了』指故意違背;『作惡了』指行事邪惡。

 

【王上八48「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

   〔呂振中譯〕他們若在擄了他們去的仇敵之地全心全意地回轉過來歸向你,又向他們自己的地、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向你所選擇的這城、和我為你的名所建的這殿、對你禱告,

   〔原文字義〕盡心」心思;「盡性」心智。

   〔文意註解〕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盡心盡性』意指全心全意。

         「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意指向著迦南地的耶路撒冷並聖殿。

 

【王上八49「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

   〔呂振中譯〕求你在天上你居住的定所垂聽他們的禱告懇求,維護他們的權利,

   〔原文字義〕伸冤(原文雙字)」做,製作(首字);公義,公正(次字)

   〔文意註解〕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為他們伸冤』原文與45節的「使他們得勝」相同,意思是「向他們施行公義」,即指「使他們得以伸張公義」。

 

【王上八50「饒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們的一切過犯,使他們在擄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

   〔呂振中譯〕赦免你的人民、就是那些犯罪得罪了你的,赦免他們一切的背叛行為、就是他們背叛你的罪,使他們在擄了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憫,叫擄了他們的人憐憫他們;

   〔原文字義〕饒恕」寬恕,赦免;「過犯」罪過;「憐恤」憐憫。

   〔文意註解〕饒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們的一切過犯」:『饒恕赦免』原文只有一個字,表示不再追究:(1)犯過罪的人;(2)所犯的罪過。

         「使他們在擄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擄他們的人』即指在他們身上擁有生殺大權的人。

 

【王上八51「因為他們是你的子民,你的產業,是你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的。」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是你的子民、你的產業、你從埃及、從鑄鐵爐子旁領出來的。

   〔原文字義〕產業」財產,地業;「爐」熔爐。

   〔文意註解〕因為他們是你的子民,你的產業,是你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的」:『你的子民』指神在萬民中揀選專屬於祂的人(參出十九5);『你的產業』指神所特別關注並經營的人;『鐵爐』原文意思是「鐵的鎔爐」鐵的熔點比銅高,形容極大的苦難,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埃及法老王的摧殘虐待,猶如在「鐵爐」中一般。

 

【王上八52「願你的眼目看顧僕人,聽你民以色列的祈求,無論何時向你祈求,願你垂聽。」

   〔呂振中譯〕願你的眼睜開着、顧到你僕人的懇求、和你人民以色列的懇求,凡他們所向你呼求的、你都垂聽他們。

   〔原文字義〕祈求(首字)」懇求;「祈求(次字)」呼求,哭泣(次字)

   〔文意註解〕願你的眼目看顧僕人,聽你民以色列的祈求,無論何時向你祈求,願你垂聽」:『僕人』原文單數,指所羅門自己;『你民以色列』指團體的以色列人;『祈求』指專一懇切的禱告;『無論何時』包括現在和將來任何時刻;『看顧垂聽』指特別的關注並答應所求。

 

【王上八53「主耶和華啊,你將他們從地上的萬民中分別出來作你的產業,是照你領我們列祖出埃及的時候,藉你僕人摩西所應許的話。”」

   〔呂振中譯〕主永恆主阿,你將他們從地上萬族之民中分別出來、做你的產業,是照你領我們列祖出埃及的時候,由你僕人摩西經手所說過的話。』

   〔原文字義〕分別出來」分開,隔開。

   〔文意註解〕主耶和華啊,你將他們從地上的萬民中分別出來作你的產業」:『分別出來』指分別為聖歸給神;『你的產業』指神所特別關注並經營的人。

         「是照你領我們列祖出埃及的時候,藉你僕人摩西所應許的話」:請參閱申四20

 

【王上八54「所羅門在耶和華的壇前屈膝跪著,向天舉手,在耶和華面前禱告祈求已畢,就起來,」

   〔呂振中譯〕所羅門在永恆主的祭壇前屈膝跪着,雙手向天伸開着,向永恆主發了這一切禱告懇求、已經完畢,就起來,

   〔原文字義〕屈膝」膝蓋;「跪著」鞠躬,屈膝。

   〔文意註解〕所羅門在耶和華的壇前屈膝跪著,向天舉手,在耶和華面前禱告祈求已畢,就起來」:『屈膝跪著』意指態度謙恭;『向天舉手』形容禱告的姿態。

   〔話中之光〕()54~61所羅門為以色列全會眾的兩個祝福是:(1)願人聽從神的話:但人是全然敗壞的,沒有辦法倚靠肉體跟定神。因此,必須求神「與我們同在」(57),「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57),才能「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謹守祂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58)(2)願神垂聽人的話:但百姓生活的目的是為了見證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因此,求神「晝夜垂念」(59)百姓的禱告,並不是圍著人轉、幫人解決問題,而是為了「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60)

 

【王上八55「站著,大聲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說:」

   〔呂振中譯〕站着,給以色列全體大眾大聲祝福,說:

   〔原文字義〕大」巨大的。

   〔文意註解〕站著,大聲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說」:『祝福』指為人求神賜福。

 

【王上八56「“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祂的民以色列人,凡藉祂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

   〔呂振中譯〕『永恆主是當受祝頌的,因為他照他一切所說過的將安居地賜給他人民以色列;凡由他僕人摩西經手說過一切賜福的應許、一句都沒有落空。

   〔原文字義〕稱頌」祝福,屈膝;「賜福的」好的,令人愉悅的;「落空」倒下,失敗。

   〔文意註解〕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祂的民以色列人」:『稱頌』原文與「祝福」同一個字,但用在對神時,則解作「稱頌」;『賜平安』指所羅門王執政時的太平盛世。

         「凡藉祂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賜福的話』指賜平安給以色列人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意指全然應驗。

   〔話中之光〕()「平安」原文又被譯為「安息」(詩九十五11)、「安息之所」(詩一百三十二14)、「安歇」(詩二十三2)。神並不倚靠人來成就自己的應許,所以祂的應許才能「一句都沒有落空」,人才能靠著祂的應許進入安息。

         ()神的話決不落空。神向的子民作出過很多應許並且全部實現(參來十23)。如果人沒有得到耶和華所應許賜給他們的福那原因一定是在人這方面。耶和華曾應許將巴勒斯坦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作為永遠的產業(參創十二7;十三15;十七8),但亞伯拉罕屬肉體的後裔因為悖逆耶和華干犯他的誡命而放棄了這應許的產業(參王下十七7~23;耶七3~15;二十五4~9)

         ()信心的投資是否可靠,端賴所相信之對象的價值。一個異教徒可能篤信他的偶像,但是他的偶像卻不能為他作甚麼。我有一個朋友,他將他的信心投注於某一個投資計劃中,而幾乎失去了一切。他的信心很強,但這個公思很弱。當你把信心放在耶穌基督身上,祂必會使事情成就,因神總是信守承諾(參王上八56)

         ()56~60所羅門讚美耶和華,並為人民禱告。他的禱告可以作我們的榜樣。他有五項基本要求:(1)求神與人民同在(57)(2)渴望凡事遵行神的旨意(使我們的心歸向祂58)(3)使人民有心願與能力去遵行神的律例誡命(58)(4)求神晝夜垂念祂的民的每日所需(59)(5)將神的國度擴展到全世界(60)。這些懇求事項,今日也同樣重要。在你為自己的教會、家庭禱告的時候,你也可求神賜下這幾件事。

 

【王上八57「願耶和華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

   〔呂振中譯〕願永恆主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

   〔原文字義〕撇下」離去,放開;「丟棄」拋棄。

   〔文意註解〕願耶和華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神與我們同在』就是「以馬內利」(太一23),神的同在是祂賜福的根源。

         「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不撇下』與『不丟棄』意思相同,用來強調神的同在。

   〔話中之光〕()神是慈愛的,渴望與的百姓同在。聖殿的建造使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參出二十五8;王上六12~13)。耶穌到這世上來被稱作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當離開時,應許要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神真子民心中最高的願望最深的期待就是得見神的面(參詩四十二1~2;啟二十二20~21)

 

【王上八58「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謹守祂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

   〔呂振中譯〕願他使我們的心傾向於他,行他一切道路,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就是他所吩咐我們的列祖的。

   〔原文字義〕道」道路;「謹守」保守,遵守;「誡命」命令;「律例」條例,規定;「典章」判決,判例。

   〔文意註解〕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心歸向』指同心;『行祂的道』指同行。同在(57)是同心並同行的起頭。

         「謹守祂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謹守』原意「圍上荊棘籬笆」,形容小心看守;『誡命』指十條誡;『律例』指律法,是神向人的要求;『典章』指審判,是神對人是否遵行律法的判定。

   〔話中之光〕()神的聖靈不斷地工作,引領人走真理和順從的道路。一個人越接近耶和華,他就越想完全拋棄地上罪惡的事情,越想準備好去做神要求的一切事。神的靈引領人順從並使他傾向於遵行神的旨意,但決不強迫人的意志。什麼時候人願意順從,神就會引導他學會順從。人越靠近耶和華神的思想就會越變成他的想法,神的道路就變成他的道路。

         ()當一個人心存謙卑自願來到神面前,渴望學習的道並行在其中(參詩一百十九26~273032~36)時,他就開始發現順從神不是一項義務而是一件喜樂的事,並且發現神的誡命不是重軛而是使人得真自由的律法(參詩一百十九454797;雅一25;二12)

 

【王上八59「我在耶和華面前祈求的這些話,願耶和華我們的神晝夜垂念,每日為祂僕人與祂民以色列伸冤,」

   〔呂振中譯〕願我在永恆主面前所懇求的這些話晝夜近於永恆主我們的神;他好日日情形為他僕人維護權利,為他人民以色列維護權利;

   〔原文字義〕垂念」接近的;「伸冤(原文雙字)」做,製作(首字);公義,公正(次字)

   〔文意註解〕我在耶和華面前祈求的這些話,願耶和華我們的神晝夜垂念,每日為祂僕人與祂民以色列伸冤」:『為祂民伸冤』原文意思是「祂民施行公義」,即指「使祂民得以伸張公義」。

   〔話中之光〕()每日為祂僕人與祂民以色列伸冤」,這是每日的事。如果我們真正相信神維護祂的僕人,生活中其他的事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人可能會恨你,說些不和善與不真實的話,你也許會承認確有過錯之處。但是要緊的是作神的僕人,動機純正,手潔心清。你不必擔憂,神必每日為祂僕人伸冤。

 

【王上八60「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

   〔呂振中譯〕使地上萬族之民都知道惟獨永恆主是神,並沒有別的神。

   〔原文字義〕神」獨一的真神。

   〔文意註解〕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使』說出最終目的是為傳揚獨一的真神,叫萬民都知道除祂以外,別無真神。

 

【王上八61「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神存誠實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謹守他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

   〔呂振中譯〕所以你們的心總要純純全全地歸向永恆主我們的神,遵行他的律例,謹守他的誡命,像今日一樣。』

   〔原文字義〕誠實的」完全的,完美的。

   〔文意註解〕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神存誠實的心」:『存誠實的心』意指存著純全、專一的心,絕不三心二億。

         「遵行他的律例,謹守他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請參閱58節註解。

   〔話中之光〕()「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神存誠實的心」,原文是「所以你們的心向耶和華——我們的神要完全」。因為人心全然歸向神,才能全然蒙福;人若把心一部分給神,一部分留給偶像,就阻擋了自己蒙福的道路。人心全然歸向神的表現,就是「遵行祂的律例,謹守祂的誡命」。

         ()在此,我們可領悟到:(1)當注意不要成為給別人傳真理,自己反而被遺棄的人(參林前九27)(2)人具有軟弱的本性,因此應時刻警醒(參彼前五8)

 

【王上八62「王和以色列眾民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獻祭。」

   〔呂振中譯〕王和以色列眾人都同他在一起在永恆主面前宰獻了祭牲。

   〔原文字義〕獻祭(原文雙字)」為獻祭而宰殺(首字);祭物,祭牲(次字)

   〔文意註解〕王和以色列眾民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獻祭」:『獻祭』指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63~64)

 

【王上八63「所羅門向耶和華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這樣,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

   〔呂振中譯〕所羅門宰獻了他所獻與永恆主的平安祭:是牛二萬二千隻,羊十二萬隻:這樣,王和以色列眾人就為永恆主的殿行了奉獻禮。

   〔原文字義〕平安祭」平安的祭,友誼的祭,聯盟的祭。

   〔文意註解〕所羅門向耶和華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平安祭』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

         「這樣,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行奉獻之禮』即指行獻殿之禮。

 

【王上八64「當日王因耶和華殿前的銅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裡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呂振中譯〕那一天王將永恆主殿前的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裏獻了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肪,因為永恆主面前的銅祭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肪。

   〔原文字義〕容」容納,支持。

   〔文意註解〕當日王因耶和華殿前的銅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銅壇』指銅燔祭壇;『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素祭』指獻上不須流血的祭物如細麵、穀類食品等,向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

         「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裡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分別為聖』指將場所、器物經過聖別的手續,使其合乎神聖的用途。

 

【王上八65「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就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守節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呂振中譯〕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同他在一起、從哈馬口直到埃及谿谷、一群很大的大眾、都在永恆主我們的神面前過了節七天、又七天、共十四天。

   〔原文字義〕哈馬」堡壘。

   〔文意註解〕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就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哈馬口是最北國境,埃及小河是最南國境,故指從北至南、全國各地。

         「都聚集成為大會,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守節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守節七日』指守住棚節七日,律法原訂每年七月十五日開始守住棚節七天,但這次是在七月的節前就聚集(2),究竟如本節所述先守節七日,然後行獻殿禮七日,或如《歷代志下》所述先行獻殿禮七日,然後守住棚節七日(參代下七9),尚難定論。

 

【王上八66「第八日,王遣散眾民,他們都為王祝福;因見耶和華向他僕人大衛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

   〔呂振中譯〕第八天遣散了眾民,眾民都向王祝福辭別,各回各家〔原文:帳棚〕而去;因為看見永恆主向他僕人大衛和他人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他們心裏都很歡喜快樂。

   〔原文字義〕喜樂(原文雙字)」喜樂的,愉快的(首字);好的,令人愉悅的(次字)

   〔文意註解〕第八日,王遣散眾民,他們都為王祝福」:『第八日』指七月二十三日(參代下七10);『祝福』指說好話。

         「因見耶和華向祂僕人大衛和祂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大衛和祂民以色列』《歷代志下》則為「大衛和所羅門與祂民以色列」(代下七10)

   〔話中之光〕()所羅門為那些神揀選在他的聖工上做領袖的人提供了一個屬靈的榜樣。不幸的是,這種榜樣只持續了很短的一個時期。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屬世和屬靈的尊榮上,那麼他不久就要落入自我崇拜的試探之中了。謙卑,獻身,順從很快就會被驕傲,野心和放縱代替,曾經一度用於尊榮神的恩賜被用於自私的目的和世俗的野心,他曾那麼明顯地被神神聖的恩典高舉,現在竟墮落為一個十足的暴君,並且他的國家在他死後即刻陷入四分五裂之中。以色列國也隨從他的榜樣,丟掉了在地上尋求安寧和富足的秘訣,一個曾經繁榮昌盛的神權國家竟變成腐敗和荒涼的廢墟。

 

叁、靈訓要義

 

【所羅門的獻祭、祝福、禱告】

   一、獻祭:

         1.所羅門王和聚集到他那裡的以色列全會眾,一同在約櫃前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5):在搬運約櫃的過程中伴隨著獻祭(參代上十五25~26)

         2.「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10~11)神臨在所發出的榮耀光輝充滿了整個聖殿,以致祭司無法在殿內站立供職(參出四十35)

         3.「王和以色列眾民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獻祭。所羅門向耶和華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這樣,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62~63):行獻殿之禮,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

         4.「當日王因耶和華殿前的銅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裡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64):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向神表明忠貞與感恩的心意。

   二、祝福:

         1.「王轉臉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以色列會眾就都站立。所羅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親口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也親手成就了」(14~1524):為神成就的應許,順利建成聖殿而稱頌神。

         2.「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25~26)求神繼續應驗「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3)的應許。

         3.「站著,大聲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祂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祂的民以色列人,凡藉祂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55~56):為神藉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而稱頌神。

         4.「願耶和華我們的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使我們的心歸向祂,遵行祂的道,謹守祂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57~58):祝願神的同在使有能力遵行祂的道。

         5.「我在耶和華面前祈求的這些話,願耶和華我們的神晝夜垂念,每日為祂僕人與祂民以色列伸冤,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59~60):祝願神為祂民以色列伸冤,使萬民知道唯獨祂是真神。

   三、禱告:

         1.「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28~30):求神垂聽祂民以色列向著聖殿的祈禱,而施赦免。

         2.「人若得罪鄰舍,有人叫他起誓,他來到這殿在你的壇前起誓,求你在天上垂聽,判斷你的僕人,定惡人有罪,照他所行的報應在他頭上;定義人有理,照他的義賞賜他」(31~32):求神幫助施行公義的審判。

         3.「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你,承認你的名,在這殿裡祈求禱告,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們歸回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33~34):求神赦免祂民以色列悖逆之罪,始能從被擄之地回歸故土。

         4.「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35~36):求神赦免祂民以色列的過犯,得以風調雨順、物產豐收。

         5.「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黴爛、蝗蟲、螞蚱,或有仇敵犯境圍困城邑,無論遭遇什麼災禍疾病,你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37~40):求神赦免祂民以色列因自覺有罪所獻的祈禱,除去國中的天災人禍。

         6.「論到不屬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你名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樣」(41~43):求神垂聽外邦人向著聖殿的祈禱,使萬民認識聖名。

         7.「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無論往何處去與仇敵爭戰,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44~45):求神垂聽祂民以色列爭戰時向著聖殿的祈禱,使他們得勝。

         8.「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或遠或近,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你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他們若在擄到之地盡心盡性歸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和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46~51):求神垂聽祂民以色列在被擄之地認罪的祈禱,為他們伸冤。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