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九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所羅門的神恩和富強】

   一、神向所羅門顯現並應允其禱告(1~9)

   二、所羅門與希蘭互送禮物(10~14)

   三、所羅門徵用奴工服勞役(15~23)

   四、所羅門建造米並每年三次獻祭(24~25)

   五、所羅門造船從事海上貿易(26~28)

 

貳、逐節詳解

 

【王上九1「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並一切所願意建造的都完畢了,」

   〔呂振中譯〕所羅門建造了永恆主的殿和王的宮室以及他所喜歡造的一切愛好建築物都已經造完了,

   〔原文字義〕願意」喜悅,以為樂;「完畢」實現,完成。

   〔文意註解〕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並一切所願意建造的都完畢了」:『所願意建造的』原文是「所渴望建造的」,指在正常的聖殿和王宮建築之外,所渴想戀慕、全力以赴的利巴嫩林宮、柱廊、台階、審判廊和法老女兒的宮等(參王上七2~8),所以才會花了比建造聖殿將近兩倍長的時間。

   〔話中之光〕()所願意建造的」,原文是「所渴想建造的」,指所羅門的王宮。「渴想 חֵשֶׁק」原文源於「戀慕 חָשַׁק」,在聖經中被譯為男人對女人的「戀慕」(創三十四8;申二十一11),也被譯為人對神的「專心愛」(詩九十一14)。所羅門在開始「為自己建造宮室」(王上七1)以後,就深深地「戀慕」上了他的宮室,卻漸漸遠離了值得他「專心愛」的神(王上三3);當建完聖殿以後,所羅門的心就更趨向他「所渴慕建造的」(19)。因此,神此時顯現,也是要提醒他不要偏離神。

         ()1~9是神對所羅門獻殿禱告的應允,與第八章的內容息息相關(參代下七12~22)。所羅門在基遍經歷第一默示(參王上三5~15)的成就,因此懇切希望獻殿禱告也蒙神悅納。本文的默示表露出申命記式的特性,1~5節是向所羅門個人(「我」單數型)6~9節向所有以色列百姓(「你們」複數型)施公義和慈愛的話語。神的應許已在歷史中一一得到成就,但遺憾的是咒詛多於祝福。也就是說,所羅門和他的後裔頑梗背逆神(參王上十一6;十二13~14;十五3)。結果,以色列遭受了屈辱和破滅的災禍(參王下二十五791113~1721)

 

【王上九2「耶和華就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如先前在基遍向他顯現一樣,」

   〔呂振中譯〕永恆主就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如同先前在基遍向他顯現一樣。

   〔原文字義〕顯現」察覺,注意;「基遍」丘陵城市。

   〔文意註解〕耶和華就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如先前在基遍向他顯現一樣」:『顯現』可能與第一次同樣是在夢中向他說話,但信息有所不同;『先前在基遍』指第一次顯現的地點(參王上三4~15)

   〔話中之光〕()在盛大的獻殿禮中,神用「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王上八10),顯明了祂的悅納和同在;但卻等到人群散去、興奮平息,一切都漸歸平淡的時候,才在安靜中提醒所羅門。因為獻殿不是結束,而是事奉與爭戰的開始。我們在興奮的事奉之後,如果不立刻安靜在神面前,不是熱情逐漸消退,越事奉越疲憊;就是肉體日益膨脹,越事奉越驕傲。

 

【王上九3「對他說:“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他說:『你的禱告、你在我面前所懇求的、我都聽見了;我已將你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這裏;我的眼我的心也必日日不斷地在這裏。

   〔原文字義〕應允」聽見,聽到;「分別為聖」使成聖,分別;「常」日子。

   〔文意註解〕對他說: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所禱告祈求的』指所羅門的長篇禱告(參王上八22~54);『應允』原文是「聽見」了,意指原則上接受他的祈禱事項。

         「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首先,神悅納所羅門所建的聖殿:(1)將聖殿分別為聖歸給神自己;(2)使神的聖名就是神自己,永遠與聖殿連結;(3)神的眼目就是神的看顧,以及神的心就是神的關懷,也天天不斷在聖殿裡。

   〔話中之光〕()在王上八29中,所羅門祈求神晝夜看顧聖殿,神也應允說不僅眼目,心也必常在那裡。如此看來,神的應允超過我們的所求所想(參路六38;弗三20;約壹三22)

         ()神向所羅門保證他懇切祈求的話語已被垂聽了。所羅門已在他力量範圍之內作出最大努力來鼓勵他的百姓忠於耶和華和的誡命。神嘉許他的意願和精神,現在又給他一個神聖恩典的新的保證。耶和華經常從天上將更新的信心給地上的兒女,嘉許他們先前的服務,應許他們將來的日子裡還要再得恩典和祝福。

         ()人建造,而神分別為聖。神與人合作,在一切生命的狀態中。人只能做外面的機械的,但是神的工作是內在的、屬靈的,保羅栽種,亞波羅澆灌,但是神能使一切生長。我們致力於講章的準備,精細的思想與迫切的情意。但是神使用這些,施行拯救、建立靈命,彰顯祂的榮耀。我們必須盡責在敬虔的功夫上,其他我們所無法致力的範圍,讓神來作,因為我們無法成就。

         ()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這樣。建立人格必建造金字塔更有久遠的價值,人格要比身體更為重要。我們不是用金銀寶石,而是我們的身教(以身作則),觀念、照顧以及管教,但必須有神來分別為聖。我們的努力不夠,還要有聖靈親自來補充。

         ()神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分別為聖。聖潔是將祂的聖名放在一處地方,一個日子,一個心靈,祂的聖名就是祂自己,每天都建造之中,從日出到日落,我們一切的行動,都要實現我們的理想,一直到神的殿充滿著神自己。你可以照著願望建造,但是神有祂的眼與祂的心在你身上,每天分別你的生命為聖,歸給祂。

         ()神自己就能分別成聖。的同在使物成聖。這殿之所以成聖是因為神在那裡。這殿外表上只不過是一座人手所造之輝煌壯麗的木石建築,但它由於神的同在而成為聖所,因為神是神聖的。冷酷的人懷著一顆剛硬的心也許看不出聖與俗之間的區別。神聖的神的話語,崇拜的殿,這些在他們眼中和世上平常的事物沒什麼兩樣。天國也許離他們很近,可是他們感覺不到。

 

【王上九4「你若效法你父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

   〔呂振中譯〕至於你呢,你如果以純全的心正正直直地行於我面前,像你父親大衛那樣行:照我一切所吩咐你的去作,謹守我的律例典章,

   〔原文字義〕效法」行走,引導;「誠實」純全,完整;「正直」公正,端正。

   〔文意註解〕你若效法你父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其次,關於所羅門自己,『若』表明神的賜福是有條件的:(1)效法大衛,向神存心純全且正直;(2)遵行神的命令,謹守律法。

   〔話中之光〕()神悅納了聖殿,應許祂的「心」(3)常在聖殿,所以也要求所羅門「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神面前。因為神真正要得著的是人,而不是建築。人只有存著順服神的心來到殿中,神的「心」和人的「心」才能藉著聖殿恢復正常的交通,聖殿才能成為「萬民禱告的殿」(賽五十六7)

         ()神告訴祂所愛的孩子,不僅要有外面的建造,最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心,建造心防:「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二十五28)。失去了向神誠實正直的心,一切的福分也必隨之失去,是最危險的事。可惜,所羅門越建造越不滿足,心離神越遠。

         ()大衛並不是一個完人,一生多次犯罪。但他「內裡誠實」(詩五十一6),一經聖靈光照,就立刻順服、認罪悔改(詩五十一7~9);並且承認自己的不配,「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羅四6)。因此,神仍然稱讚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結果,他蒙了得赦免的恩典,重新確立與神之間的關係。

         ()神悅納了聖殿,也悅納了奉獻聖殿的所羅門,但卻不等於所羅門以後一直能蒙神悅納。所羅門在「為自己建造宮室」(王上七1)的過程中,靈性已經出現了破口。因此,神一再提醒他的欠缺(王上六12~13),第三次向他宣告:大衛之約對於所羅門是有條件的,所羅門只有效法大衛的順服,遵行神的一切吩咐、謹守神的律例典章,神才會向他應驗應許大衛的話(5)。但是,大衛之約對於大衛卻是無條件的(參撒下七16);即使所羅門不能謹守遵行神的誡命,神也照樣成就大衛之約,只是必從所羅門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王上十一12),換成向大衛的另一個子孫應驗。

         ()神應許賜福都是以順從為條件的。自然律和道德律都是神的律法,違背這些律法就是違背神。神所有的律法都是為了人類和這個世界的益處。當人違背這些律法就會不可避免地帶來憂傷、禍患、疾病、痛苦和死亡。這對個人、集體、國家和整個世界都是真實的。順從的道路是保證平安、昌盛、生命和健康之唯一的道路。社會的福利,國家的安寧,世界的希望,這些都有賴於人類學習神的全部誡命,把握其中的智慧並將順從的實際價值牢記心中。

 

【王上九5「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遠,正如我應許你父大衛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

   〔呂振中譯〕那麼我就立定你國的王位、來管理以色列到永遠;正如我在關於〔有古卷:對〕你父親大衛的事上曾應許說:你的子孫必總不斷有人在以色列的王位上。

   〔原文字義〕堅固」固定,豎立;「位」王座,寶座。

   〔文意註解〕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遠」:倘若所羅門履行了神所要求的條件,神就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事實上,所羅門後來被妃嬪誘惑,轉去敬拜偶像假神(參王上十一4~5),故他的國位到他兒子羅波安時便分裂成南北兩國(參王上十二19)

         「正如我應許你父大衛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你的子孫』這個應許通過屬靈的以色列,就是教會中的得勝者,而應驗在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參太一1)身上,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參啟十一15)

   〔話中之光〕()神揀選以色列的兒女不是為了將來除滅他們。同樣,揀選大衛也不是為了以後棄絕他的後裔。神每項選擇都是充滿智慧的,每項選擇後面都有證實為良善的基本原因。的計畫是要讓大衛的寶座和以色列國堅立直到永遠。儘管大衛的後裔和屬肉體的以色列失敗了,神的旨意仍會通過屬靈的以色列(參羅二28~29;四16;加三29)和大衛的子孫耶穌(參彌五2;徒二34~36;羅一3)來完成。

 

【王上九6「倘若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轉去不跟從我,不守我指示你們的誡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別神,」

   〔呂振中譯〕但是你們或你們的子孫若轉離了我,不守我的誡命、律例、就是我所擺在你們面前的,反而去服事敬拜別的神,

   〔原文字義〕轉去」返回,轉回;「守」保守,看守;「指示」給,置,放。

   〔文意註解〕倘若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轉去不跟從我,不守我指示你們的誡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別神」:『你們』指所羅門和當代以色列民;『你們的子孫』指以色列人以後的世飾帶帶;『轉去不跟從』單是南北國時期,南國一半好王,一半壞王,北國則全都是壞王,這些壞王都轉去敬拜偶像假神。

   〔話中之光〕()盡心、盡性、盡意愛神是最大的誡命(參太二十二37~38),相反拜偶像是最大的罪惡(參出二十3)。於是,神再三警戒不要拜偶像(參出二十3;申五7;結十四4~6)。儘管如此,在以色列歷史中棄絕偶像的時期極少。尤其諸王拜偶像是南北王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參王下十七16~18;二十三26~27)。通過以色列所表露的這種弊端反映了人類的普遍心理。拜偶像在本質上就是把不朽的神之榮耀,轉換為將腐爛的人和禽獸的形象。

         ()不守神誡命的人就是轉臉背向神了。「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15)。「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了」(約壹五3)。神的真兒女必定遵守的誡命,不是因為勉強,而是心裡渴望,不是由於懼怕,而是出於對神的愛。

 

【王上九7「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以色列人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

   〔呂振中譯〕那麼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所賜給他們的土地上剪滅掉,而我為自己的名所分別為聖的這殿、我也必從我面前丟出,使以色列人在萬族之民中、成為令人談笑令人譏刺的對象。

   〔原文字義〕剪除」砍掉,砍下;「捨棄不顧」打發,送走;「笑談」笑柄;「譏誚」刻薄的話,譏笑的言詞。

   〔文意註解〕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他們的地上』即指迦南第;『剪除』指被擄分散到各國。

         「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捨棄不顧』聖殿後來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壞(參代下三十六1018~19)

         「使以色列人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以色列人』指歷代尚存活在試上的人;『作笑談,被譏誚』意指成為被歧視的對象。

   〔話中之光〕()聖殿所象徵的就是神的居住(參王上八13),如果沒有神的同在,那麼聖殿也不過是一般建築。並且,主耶穌曾指出真正意義上的聖殿,是指自己的身體(參約二19~21;林前三16)。對現今的信徒而言,這種教導具有更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新約聖徒的生活比舊約時代的生活更簡單,但要求內心的完全更新(參太五27~48)

         ()神是聖潔的,罪惡在的面前不能存留。當人犯罪時他就是自絕于神、自絕於生命和幸福了。耶和華通過的先知一次又一次地將犯罪的悲慘結果警告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和猶大滅國前夕,罪孽和過犯就要使百姓面臨厄運之際,這神聖的警告大大地增多了(參賽一19~2428;耶七9~15;結二十7~24;但九9~17;何四1~9;摩二4~6;四1~12;彌一3~5;番三1~8)

         ()6~9節是神從反面回應所羅門的獻殿禱告(參王上八25~26),也是給全體百姓的提醒。神在重複給所羅門的應許(參王上六12~13)之後,又增加了一番警告,表明所羅門和百姓已經暴露了屬靈的危機。所以神嚴肅地勸誡他們:雖然神已經把聖殿「分別為聖」(3),但並不表明百姓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神所看重的不是聖殿,而是來到殿中尋求祂的人。不管聖殿建得多麼「高大輝煌」(代上二十二5),如果百姓「去事奉敬拜別神」(6),神照樣會按著早已宣告的咒詛管教他們(參申二十八37);即使是神「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祂「也必捨棄不顧」、斷絕關係,好讓世人認識神做工的法則(9)

 

【王上九8「這殿雖然甚高,將來經過的人必驚訝、嗤笑,說:‘耶和華為何向這地和這殿如此行呢?’」

   〔呂振中譯〕這殿必成為荒堆〔傳統:高〕,凡從這裏經過的人都必驚訝嗤笑、說:永恆主為甚麼辦這地和這殿到這樣呢?

   〔原文字義〕驚訝」驚駭,詫異;「嗤笑」嘲笑,吹口哨。

   〔文意註解〕這殿雖然甚高,將來經過的人必驚訝、嗤笑,說:耶和華為何向這地和這殿如此行呢?」:『這殿』指聖殿;『雖然甚高』也可譯為「將成為廢墟高堆」(英文ESVNASB譯本);『經過的人』指看到聖殿遺址的人;『這地』指迦南第(即今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

   〔話中之光〕()使聖殿「高大輝煌」的是神,使聖殿成為「廢墟高堆」的也是神。人若順服神,「高大輝煌」的建造才能榮耀神;人若不順服神,「高大輝煌」的建造必然成為「廢墟高堆」。

 

【王上九9「人必回答說:‘是因此地的人離棄領他們列祖出埃及地之耶和華他們的神,去親近別神,侍奉敬拜牠,所以耶和華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

   〔呂振中譯〕人必回答說:是因為這地的人離棄了那領他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永恆主他們的神,去依附着別的神、而敬拜服事他們;所以永恆主纔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呀。

   〔原文字義〕離棄」離去,棄絕;「親近」堅定,加強。

   〔文意註解〕人必回答說:是因此地的人離棄領他們列祖出埃及地之耶和華他們的神」:『此地的人』即指以色列人或稱猶太人;『離棄』在下一句詳加說明。

         「去親近別神,侍奉敬拜牠,所以耶和華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意指聖殿的荒涼,是因以色列人背道。

   〔話中之光〕()儘管神再三警告百姓不可敬拜偶像(參出二十3;申五7),宣告「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5)是最大的誡命(參太二十二37~38),而「事奉敬拜別神」則是最大的罪(出二十3),但百姓卻始終不能徹底棄絕偶像、專心跟從神。因為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明明知道神的旨意,也沒有辦法倚靠自己來順服、遵行。當本書最後編撰完成的時候,南北兩國已經因著拜偶像而滅亡(王下十七16~18;二十三26~27),聖殿果然已經被神「捨棄不顧」,神果然已經「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9)

         ()神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的恩典應該為他們對神保持忠誠提供最強大的動力。很難想像一個民族怎麼會對為之行了如此大事的神這般忘恩負義。以色列辜負了神的恩典,離棄他而轉去敬拜偶像,全世界都認識到,他們的愚蠢是神降罰的真正原因。

 

【王上九10「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這兩所二十年才完畢了。」

   〔呂振中譯〕二十年之間、所羅門建造了永恆主的殿和王的宮室這兩座建築物;

   〔原文字義〕完畢」末端,盡頭。

   〔文意註解〕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這兩所二十年才完畢了」:『二十年』聖殿花了七年(參王上六38),王宮花了十三年(參王上七1)

 

【王上九11(推羅王希蘭曾照所羅門所要的,資助他香柏木、松木和金子,)所羅門王就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

   〔呂振中譯〕二十年以後,所羅門王就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因為推羅王希蘭曾經照所羅門所喜愛的將香柏木、松木和金子支助他。

   〔原文字義〕資助」舉起,承擔。

   〔文意註解〕(推羅王希蘭曾照所羅門所要的,資助他香柏木、松木和金子)」:『香柏木、松木和金子』這些都是所羅門建築聖殿和王宮所需的材料,而推羅王希蘭境內利巴嫩山脈盛產香柏木和松木,其推羅海港又是當時重要貿易港口,為他累積許多黃金,故有能力供應所羅門『所要的』(原文是「所喜愛的」,意指他所亟需的)

         「所羅門王就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加利利地』位於以色列國和推羅交界地方;『二十座城給了希蘭』兩王之間可能訂有合約,以邊界二十座城作為代價劃歸推羅。

   〔話中之光〕()11~13節,神早已宣告:「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二十五23)。因此,這二十座城可能是抵押品,後來又被所羅門贖回「重新修築」(代下八2)。在做這些交易的時候,所羅門完全倚靠自己的智慧,並沒有求問神。他不但沒有在恩典之中認識神,反而開始用自己的生意頭腦來代替神的旨意,事業是天天向上,屬靈的光景卻天天向下。

 

【王上九12「希蘭從推羅出來,察看所羅門給他的城邑,就不喜悅,說:」

   〔呂振中譯〕希蘭從推羅出來、看看所羅門所給他的城市,就不滿意,

   〔原文字義〕察看」覺察,注意;「喜悅」滿意,平坦的。

   〔文意註解〕希蘭從推羅出來,察看所羅門給他的城邑,就不喜悅,說」:『就不喜悅』意指對二十座城邑的情況很不滿意。

 

【王上九13「“我兄啊,你給我的是什麼城邑呢?”他就給這城邑之地起名叫迦步勒,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說:『大哥阿,你給我的這些城市是些甚麼城市呢?』於是這些城直到今日還叫做迦步勒〔即:如同無物〕地。

   〔原文字義〕迦步勒」結合。

   〔文意註解〕我兄啊,你給我的是什麼城邑呢?他就給這城邑之地起名叫迦步勒,直到今日」:『我兄』即指所羅門王;『什麼城邑』意指其中有些城可能根本就沒有城牆,只不過是當時腓尼基人所住的地方;『迦步勒』這名字的發音與希伯來文的「如同無物」相似,但有學者認為這詞來自阿拉伯文,意思是「抵押」。後來所羅門取回這些地方(參代下八2),故抵押的性質大於物物交易。

   〔話中之光〕()剛開始建造聖殿的時候,「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王上五12),雙方互惠互利,現在最後的一筆交易卻結束在不愉快中,以致希蘭挖苦所羅門:雖然耶路撒冷的王宮被建造得富麗堂皇,但這些城邑卻破破爛爛。可見所羅門的繁榮只是面子工程,並沒有惠及全體百姓。

         ()這二十年的建造過程,從所羅門定意為神的名建造聖殿開始(參王上五5),以「所羅門為自己建造宮室」(王上七1)結束;從推羅王希蘭稱頌神開始(參王上五7),又以希蘭挖苦所羅門結束(13)。事奉神的人若不夠謹慎,任憑肉體出頭,也會落到所羅門虎頭蛇尾的光景。

 

【王上九14「希蘭給所羅門一百二十他連得金子。」

   〔呂振中譯〕當時希蘭也將一百二十擔金子運送給所羅門。

   〔原文字義〕他連得」圓形砝碼。

   〔文意註解〕希蘭給所羅門一百二十他連得金子」:『一百二十他連得』約折合4,080公斤。

 

【王上九15「所羅門王挑取服苦的人,是為建造耶和華的殿、自己的宮、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

   〔呂振中譯〕以下這一段是記載所羅門王為了建造永恆主的殿、和王自己的宮室、跟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和基色、而徵派苦工人的事。

   〔原文字義〕挑取」上升,攀登;「米羅」壁壘,土墩;「夏瑣」城堡;「米吉多」群眾之處;「基色」部分。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挑取服苦的人,是為建造耶和華的殿、自己的宮、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服苦的人』指住在迦南地的外勞;『米羅』字義是「壁壘」或「土墩」,是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之一,位於俄斐勒山東邊的一個梯形斜坡;『夏瑣』是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堅固的大城,位於加利利海以北16公里,扼守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埃及的國際貿易路線「沿海大道 Via Maris」,是古代迦南的政治、經濟中心;『米吉多』位於米及多平原的西緣,有兩條大道在此交叉,扼守迦密山由南至北的隘道之一,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西北西方約31公里,有兩條大道通過此地,一是沿海大道,一是由約帕到耶路撒冷,極具軍事和經濟重要性。

 

【王上九16「先前埃及王法老上來攻取基色,用火焚燒,殺了城內居住的迦南人,將城賜給他女兒所羅門的妻作妝奩。」

   〔呂振中譯〕先前埃及王法老上來攻取基色,放火燒城,殺了住在城裏的迦南人,將城賜給他女兒所羅門的妻子做妝奩;

   〔原文字義〕妝奩」臨別贈品。

   〔文意註解〕先前埃及王法老上來攻取基色,用火焚燒,殺了城內居住的迦南人」:此事發生在何時,無史蹟可考,僅知基色原屬非利士人,後被法老攻佔。

         「將城賜給他女兒所羅門的妻作妝奩」:請參閱王上三1

 

【王上九17「所羅門建造基色、下伯和、」

   〔呂振中譯〕故此所羅門建造了基色,下伯和崙、

   〔原文字義〕下」較低的;「伯和崙」空虛之家。

   〔文意註解〕所羅門建造基色、下伯和」:『下伯和崙』位於耶路撒冷西北18公里處,俯瞰亞雅崙谷往西部的通路。

 

【王上九18「巴拉,並國中曠野裡的達莫;」

   〔呂振中譯〕巴拉、和他瑪、在猶大國中曠野裏;

   〔原文字義〕巴拉」女主人;「達莫」棕櫚數。

   〔文意註解〕巴拉,並國中曠野裡的達莫」:『巴拉』可能位於基色西南(書十九44),在靠近非利士的邊界上;『達莫』原文是「他瑪」,可能是位於猶大曠野的「他瑪」(結四十八28),控制從「以旬·迦別」(26)到希伯崙的商道。

 

【王上九19「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與耶路撒冷、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

   〔呂振中譯〕又建造所羅門所有的一切貯藏城、屯車城、駿馬城、和所羅門愛好的建築物、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和利巴嫩、他統治的各地所愛建造的。

   〔原文字義〕積貨」儲藏室,倉庫;「巴嫩」潔白。

   〔文意註解〕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積貨城』是用來存儲糧食的;『屯車』的城是用來存放戰車的;『馬兵的城』是飼養戰馬的。

         「與耶路撒冷、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巴嫩』指貝卡谷以東包括安替巴嫩山脈,屬於以色列轄境;『自己治理的全國』指迦南地和約但河東岸轄境;『所願建造的』原文是「所渴慕建造的」,顯示所羅門好大喜功,熱衷於建築工事。

   〔話中之光〕()所願建造的」,在繁榮昌盛的驕傲中所羅門進行了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傳道書》二4~10節描述了他雄偉的建築工程,包括,房屋,園囿,果園,水池──「凡我眼所求的。」所羅門想要超過從前所有君王的榮耀和功績,他的野心使其行為與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完全相反。壓在人民身上的重擔很快導致了不滿、抱怨和苦毒的仇恨並最終引發叛亂。

         ()所羅門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不但建造聖殿和王宮,也建造國防工事(參代下八4~6)。但實際上,當時以色列周圍的列國都陷入青銅時代崩潰時期(Bronze Age Collapse,主前1200~900),神已經使他「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王上五4)。所羅門的大興土木,既沒有軍事上的需要,也不能促進國家的統一,反而最終導致了國度的分裂。

 

【王上九20「至於國中所剩下不屬以色列人的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呂振中譯〕至於所剩下的眾民、屬於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而不是屬於以色列人的──

   〔原文字義〕亞摩利人」山居者;「赫」恐懼,恐怖;「比利洗人」屬於某一村莊;「希未人」村民;「耶布斯」被踐踏。

   〔文意註解〕至於國中所剩下不屬以色列人的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是含子孫中很強大的一支(參創十16),多居住在山地(原文字義);『赫人』他們比亞伯拉罕較早定居於迦南地,故亞伯拉罕在他們中間算是寄居的(參創二十三3~4);他們人多勢大,擁有大片土地(參書一4);『比利洗人』居住在迦南地中部的一族,與迦南人相鄰(參創十三7);『希未人』相信也是含的兒子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7);『耶布斯人』也是迦南的子孫中的一族(參創十16),是耶路撒冷的原住民(參書十五63)

 

【王上九21「就是以色列人不能滅盡的,所羅門挑取他們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他們的子孫於他們過往之後在此地剩下來、以色列人不能盡行毀滅歸神的──這些人、所羅門都徵派下來、充作苦工奴隸;直到今日還是如此。

   〔原文字義〕滅盡」毀壞,滅絕;「挑取」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就是以色列人不能滅盡的,所羅門挑取他們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直到今日」:『不能滅盡的』指頑強定意居住在迦南弟的外邦人;『服苦的奴僕』與「服苦的人」(15)同義,指外邦人役。

 

【王上九22「惟有以色列人,所羅門不使他們作奴僕,乃是作他的戰士、臣僕、統領、軍長、車兵長、馬兵長。」

   〔呂振中譯〕但是以色列人呢、所羅門卻沒有使他們當奴隸;他們乃是戰士,乃是他的臣僕、軍長、軍官、和車兵長馬兵長。

   〔原文字義〕戰士(原文雙字)」人(首字);戰役,戰爭(次字)

   〔文意註解〕惟有以色列人,所羅門不使他們作奴僕,乃是作他的戰士、臣僕、統領、軍長、車兵長、馬兵長」:『戰士』指一般軍人;『臣僕』狹義指士兵之上的低階軍官;『統領』指較高級軍官;『軍長』原文「第三位」,指戰車上的第三位戰士;『車兵長』指戰車長;『馬兵長』指騎兵長。

   〔話中之光〕()總體說來所羅門是將以色列人在國內作為一個優越的可支配的族群。他們做王的戰士和官長,在各種工程中做監督的,並做車兵長和馬兵長。但隨著絕對王權的增長,所羅門逐漸變成一個殘酷無情的壓迫者,他寵愛的人變得驕傲狂妄,而那些劣等公民的處境無論是在名義上還是在實際上更是比奴隸好不到哪去。結果,不滿和仇恨變得更加深廣了。

 

【王上九23「所羅門有五百五十督工的,監管工人。」

   〔呂振中譯〕以下這些人是監管所羅門的工作的官長,五百五十個,就是管理作工的人的。

   〔原文字義〕督工」職業,工作;「監管」管轄,支配。

   〔文意註解〕所羅門有五百五十督工的,監管工人」:『督工的』指高級督工長,指揮並監管三千三百名低級督工(參王上五16)

 

【王上九24「法老的女兒,從大衛城搬到所羅門為她建造的宮裡,那時所羅門才建造米羅。」

   〔呂振中譯〕只是法老的女兒從大衛城搬上所羅門為她建造的宮裏以後,那時所羅門纔重建米羅。

   〔原文字義〕法老」宏偉的房子;「米羅」壁壘。

   〔文意註解〕法老的女兒,從大衛城搬到所羅門為她建造的宮裡」:請參閱王上七8

         「那時所羅門才建造米羅」:『那時』指法老的女兒遷居以後;『米羅』字義是「壁壘」或「土墩」,是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之一,位於俄斐勒山東邊的一個梯形斜坡。

   〔話中之光〕()米羅」是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之一,位於大衛城東邊的梯形斜坡上。所羅門很體貼法老的女兒,等造完王宮、妻子搬家了,「才建造米羅」。而耶羅波安正是在建造米羅的時候,被神揀選成為所羅門的敵人(參王上十一27)。也就是說,所羅門獻殿之後,靈命急劇下滑,神從這時開始預備管教他。

 

【王上九25「所羅門每年三次在他為耶和華所築的壇上獻燔祭和平安祭,又在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燒香。這樣,他建造殿的工程完畢了。」

   〔呂振中譯〕每年三次、所羅門總獻上燔祭和平安祭在他為永恆主所築的祭壇上,用永恆主面前的壇燒香〔或譯:燻祭〕。這樣、他就把殿都造完了。

   〔原文字義〕完畢」完滿,和諧。

   〔文意註解〕所羅門每年三次在他為耶和華所築的壇上獻燔祭和平安祭,又在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燒」:『每年三次』指在以色列人的三大節期,即無酵節、五旬節和住棚節(參出二十三14~17)

         「這樣,他建造殿的工程完畢了」:本句不是指物質上的建殿工程,而是指人事上藉由「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們各供己事,又使利未人各盡其職」(代下八14),而完成了整個聖殿的建造與功能安排。

 

【王上九26「所羅門王在以東地紅海邊,靠近以祿的以旬迦別製造船隻。」

   〔呂振中譯〕所羅門王在以東地、蘆葦海邊、靠近以祿的以旬迦別造了船隻。

   〔原文字義〕以祿」高聳的樹叢;「以旬迦別」人的骨幹。

   〔文意註解〕所羅門王在以東地紅海邊,靠近以祿的以旬迦別製造船隻」:『以東地』指摩押以南,死海東岸到紅海之間的地方;『紅海』此處的紅海是指阿卡巴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西乃半島之間的狹長海灣;『以祿』位於阿卡巴灣東北角的以拉他;『以旬迦別』位於阿卡巴灣北端,以祿的西方約4公里。

 

【王上九27「希蘭差遣他的僕人,就是熟悉泛海的船家,與所羅門的僕人一同坐船航海。」

   〔呂振中譯〕希蘭差遣他的僕人、熟悉海上生活的航船人、和所羅門的僕人一同坐船放洋。

   〔原文字義〕熟悉」熟練,擅長;「船家(原文雙字)」人(首字);船(次字)

   〔文意註解〕希蘭差遣他的僕人,就是熟悉泛海的船家,與所羅門的僕人一同坐船航海」:『船家』指有航海經驗的水手;『一同坐船航海』指雙方人手同船出航。

 

【王上九28「他們到了俄斐,從那裡得了四百二十他連得金子,運到所羅門王那裡。」

   〔呂振中譯〕他們到了俄斐,從那裏取得了四百二十擔金子,運到所羅門王那裏。

   〔原文字義〕俄斐」變成灰燼。

   〔文意註解〕他們到了俄斐,從那裡得了四百二十他連得金子,運到所羅門王那裡」:『俄斐』以出產金子著稱(參伯二十八16;詩四十五9;賽十三12),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東非或印度或阿拉伯半島;『四百二十他連得』約折合14,280公斤。

   〔話中之光〕()所羅門靠著自己的智慧,又建造、又經營,到了年老時卻說:「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二11)。神很幽默,所羅門既然認為自己只需要聽訟的智慧(王上三9),神就賜給他「聰明智慧」(王上三12)和「富足、尊榮」(王上三13),讓他經歷了一切、擁有了一切,最後才發現這些全是「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一2),然後才總結出真正的智慧:「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

 

叁、靈訓要義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從神應許他的話看(1~9)

         1.聖殿:「耶和華就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2~3):神的名表徵神自己,不在乎殿,乃在乎神是否住在其中。

         2.存心:「你若效法你父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遠」(4~5):要緊的是向著神存誠實正直的心,而不是為著作甚麼事工。

         3.偶像:「倘若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轉去不跟從我,不守我指示你們的誡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別神,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以色列人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6~7):倘若敬拜偶像假神,就必遭神棄決而被擄,聖殿也必被毀。

   二、從他自己的治理看(10~28)

         1工程:「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這兩所二十年才完畢了」(10):建造王宮費時將近聖殿的一倍,存心不正,看重自己過於神。

         2.外交:「希蘭從推羅出來,察看所羅門給他的城邑,就不喜悅,說:我兄啊,你給我的是什麼城邑呢?他就給這城邑之地起名叫迦步勒,直到今日」(12~13):推羅王希蘭不滿所羅門所給的城邑,表示所羅門沒有誠實履行合約。

         3.建設:「所羅門王挑取服苦的人,是為建造耶和華的殿、自己的宮、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又建造所有的積貨城,並屯車和馬兵的城,與耶路撒冷、巴嫩,以及自己治理的全國中所願建造的」(1519):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4.婚姻:「先前埃及王法老上來攻取基色,用火焚燒,殺了城內居住的迦南人,將城賜給他女兒所羅門的妻作妝奩。法老的女兒,從大衛城搬到所羅門為她建造的宮裡,那時所羅門才建造米羅」(1624):政治聯姻,被誘惑轉向偶像假神。

         5.奴工:「至於國中所剩下不屬以色列人的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以色列人不能滅盡的,所羅門挑取他們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直到今日」(20~21):歧視寄居的外邦人,奴役他們,加深仇恨。

         6.優遇:「惟有以色列人,所羅門不使他們作奴僕,乃是作他的戰士、臣僕、統領、軍長、車兵長、馬兵長。所羅門有五百五十督工的,監管工人」(22~23):驕縱族人,養成桀驁不訓的心態,自視不凡,反而不能謙遜遵行神旨。

         7.獻祭:「所羅門每年三次在他為耶和華所築的壇上獻燔祭和平安祭,又在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燒香」(25):每年三次,行禮如儀,以外表的敬拜代替內心的敬畏。

         8.貿易:「希蘭差遣他的僕人,就是熟悉泛海的船家,與所羅門的僕人一同坐船航海。他們到了俄斐,從那裡得了四百二十他連得金子,運到所羅門王那裡」(27~28):增加財富,反而靠瑪們不靠神。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