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北國以色列諸王朝之更替】

   一、巴沙王朝(1~7)

   二、以拉王(8~14)

   三、心利王朝(15~20)

   四、暗利王朝(21~28)

   五、亞哈王(29~34)

 

貳、逐節詳解

 

【王上十六1「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耶戶,責備巴沙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哈拿尼的兒子耶戶來責備巴沙說:

   〔原文字義〕哈拿尼」優雅的;「耶戶」耶和華是他;「巴沙」邪惡的。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耶戶,責備巴沙說」:『哈拿尼的兒子耶戶』他是南國猶大的先知(7),曾責備過亞撒王(代下十六7~10),後來又責備約沙法王(代下十九2)

   〔話中之光〕()先知「哈拿尼」曾經奉神差遣責備猶大王亞撒(參代下十六7~10),結果被亞撒囚禁(參代下十六11)。現在他的兒子「耶戶」奉神差遣責備以色列王巴沙,風險更大。這時他還很年輕,因為他在四十年後還責備過約沙法(參代下十九2),但這位年輕的先知並沒有因為父親遭難而退縮,而是繼續勇敢地作神話語的出口,向北國的百姓顯明神的挽回。

         ()「責備巴沙說」,從當時的政治情況來看,猶大的先知耶戶責備以色列王(參王上十五32)是頗例外的事(參王上十三1以下)。耶戶的預言中蘊含著神對立約百姓無限之關愛。也就是說,雖然南北王國已分裂,但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都是神的立約百姓,因此神差遣南國猶大的先知耶戶宣佈了對北國以色列的預言。

 

【王上十六2「“我既從塵埃中提拔你,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竟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我民以色列陷在罪裡,惹我發怒。」

   〔呂振中譯〕『我既從塵土中舉起了你,立你做人君來管理我人民以色列,你竟走耶羅波安所走的路,使我人民以色列犯了罪,用他們的罪來惹我發怒,

   〔原文字義〕塵埃」灰塵,沒有價值;「提拔」升高,高舉;「立」給,置,放;「耶羅波安」百姓會爭論;「道」道路。

   〔文意註解〕我既從塵埃中提拔你,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從塵埃中提拔你』意指巴沙出身卑微。

         「你竟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我民以色列陷在罪裡,惹我發怒」:指耶羅波安以金牛犢代替真神(參王上十二28~29);『陷在罪裡』指教唆百姓敬拜金牛犢(參王上十二30)

 

【王上十六3「我必除盡你和你的家,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一樣。」

   〔呂振中譯〕那你就看吧,我一定燒除巴沙和他的家;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一樣。

   〔原文字義〕除盡」燒毀,燒盡;「尼八」星象。

   〔文意註解〕我必除盡你和你的家,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一樣」:巴沙殺了耶羅波安(參王上十五28),應驗了亞希雅的預言(參王上十四10)。但神要除去的只是「屬耶羅波安的男丁」(王上十四10),使耶羅波安再沒有男丁可以繼承王位;但巴沙卻「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凡有氣息的沒有留下一個,都滅盡了」(王上十五29),越過了神的界限,因此,神照樣要懲罰巴沙(7)

 

【王上十六4「凡屬巴沙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

   〔呂振中譯〕凡屬巴沙的人、死在城中的、狗必喫他;死在田野的、空中的飛鳥必喫他。

   〔原文字義〕城中」城市;「田野」田野,田地。

   〔文意註解〕凡屬巴沙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意指死無葬身之處,暴屍街頭荒野,被野狗猛禽吞噬。

 

【王上十六5「巴沙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呂振中譯〕巴沙其餘的事、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不是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麼?

   〔原文字義〕勇力」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巴沙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其餘的事』指他治理的政績;『他所行的』指他個人的操行;『他的勇力』指他的戰功;『以色列諸王記』是一部記述北國諸王歷史的書,為本書作者所據史料的一部分,因此特別提到它(參代下三十五27)

 

【王上十六6「巴沙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得撒。他兒子以拉接續他作王。」

   〔呂振中譯〕巴沙跟他列祖一同長眠,埋葬在得撒;他兒子以拉接替他作王。

   〔原文字義〕得撒」討人喜歡;「以拉」橡樹。

   〔文意註解〕巴沙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得撒。他兒子以拉接續他作王」:『睡』指正常壽終正寢;『得撒』是當時北國以色列的京城;『以拉接續他作王』在位僅一年多(810)

 

【王上十六7「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先知耶戶,責備巴沙和他的家,因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一切事,以他手所作的惹耶和華發怒,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又因他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

   〔呂振中譯〕同時永恆主的話也由哈拿呢的兒子神言人耶戶經手來責備巴沙和他的家,是因為他在永恆主面前所行的一切壞事:將他的手所製作的去惹永恆主發怒,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並且是因為他擊殺了耶羅波安的家〔原文:他〕。

   〔原文字義〕先知」發言人;「看為惡」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先知耶戶,責備巴沙和他的家」:『先知耶戶』請參閱1節註解。

         「因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一切事,以他手所作的惹耶和華發怒,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指他也照樣拜偶像假神。

         「又因他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指他殺死耶羅波安全家大小(參王上十五29),超越過神藉先知亞希雅預言的除滅「男丁」(王上十四10)

   〔話中之光〕()巴沙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是應驗了神先知的預言,既是說,巴沙所行的合乎神的意思。為什麼這裡又說神惱怒巴沙,因為他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呢?如果他所行的合乎神的心意,為什麼神要惱怒他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你可以行合乎神心意的事,但你未必蒙神的喜悅,因為你對神的態度不正確。這就如很多有錢人喜歡捐助慈善機構,他們所做的的確造福了很多人,也是神看為好的事;但與此同時這些有錢人也用不道德的方法得到很多錢財。你說神會喜悅他們嗎?

         ()神使用巴沙消除罪惡,巴沙也在同樣的罪上被消除。神因耶羅波安罪惡昭彰而剪除他的後裔,巴沙竟然明知故犯加以效尤,他沒有從前人的鑑戒汲取教訓,也沒有冷靜地思考自己犯罪也必受懲罰。我們應當從聖經中的人物和前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王上十六8「猶大王亞撒二十六年,巴沙的兒子以拉在得撒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呂振中譯〕猶大王亞撒二十六年、巴沙的兒子以拉在得撒登極來管理以色列;他作王共兩年。

   〔原文字義〕亞撒」醫治者;「登基」作王,統治。

   〔文意註解〕猶大王亞撒二十六年,巴沙的兒子以拉在得撒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亞撒二十六年』《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87年;『以拉』北國以色列第四位王;『共二年』實則僅一年多,亦即主前887~886年。

   〔話中之光〕()8~28在短短的12年內,北國以色列一共換了四位王。邦國因有罪過,君王就多更換。因有聰明知識的人,國必長存」(箴二十八2)。這句箴言何等真實。有些國家經常更換領導,因為人民覺得他們無能、腐敗,所以就發起運動,要求更換領導。但是新的領導上任沒多久,人民就開始不滿,於是又來一場運動推翻現有的領導。但是經過幾次折騰,國家情況也沒有好轉,不論是政治、經濟、治安都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實國家不穩定的真正根源就是箴言282節所說的「邦國因有罪過,君王就多更換。」如果領導和人民有罪,國家就會不穩定,這不穩定就是體現在「君王就多更換」,結果就是民不聊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就是北國以色列的情況。北國的君王不斷更換,國家依然一片混亂,因為國內罪惡滔天,所以不蒙神的祝福。

 

【王上十六9「有管理他一半戰車的臣子心利背叛他。當他在得撒家宰亞雜家裡喝醉的時候,」

   〔呂振中譯〕他的臣僕心利、就是管他半數戰車的長官、謀害了他;那時他在得撒,在管理得撒那裏的王家事務者亞雜家裏喝醉了;

   〔原文字義〕管理」統領;「心利」我的音樂;「亞雜」地土的。

   〔文意註解〕有管理他一半戰車的臣子心利背叛他」:『戰車』指用馬拉動的車子,當時的重要作戰裝備;『一半戰車』指當時戰車隊的一半配置在京城,歸心利指揮。

         「當他在得撒家宰亞雜家裡喝醉的時候」:『家宰亞雜』指亞雜當時主管皇宮事務的官員,可能與心利勾結謀叛。

   〔話中之光〕()醉酒是一種邪惡,導致國家的滅亡。當執政者沉溺其中時便將國事拋擲一邊,人民就要遭受痛苦。「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說,濃酒在那裡也不相宜。恐怕喝了就忘記律例,顛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箴三十一4~5)

 

【王上十六10「心利就進去殺了他,篡了他的位。這是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的事。」

   〔呂振中譯〕心利進去擊殺了他,將他殺死,接替他作王;這是在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的事。

   〔原文字義〕位」作王,統治。

   〔文意註解〕心利就進去殺了他,篡了他的位」:『心利』北國以色列第五位王;『殺了他』趁王酒醉(9)不省人事時,進去殺他。

         「這是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的事」:『亞撒二十七年』相當於主前886年。

   〔話中之光〕()這種篡位奪權的風氣是神不喜悅的。聖經教導我們要敬畏神,尊敬在位掌權者。很多人以為,如果國家領導無能、敗壞,就馬上推翻他,以為這樣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這樣的想法是絕對錯誤的。神允許人篡位成功,並不意味著神贊同我們這樣做。從屬靈的角度看,篡位奪權是一種以惡治惡的政治方法,但不是神處理問題的方法。以惡治惡的結果就是更多的惡。你必須用一個更強大的惡才能制伏一個惡,也就是說,惡的勢力會越來越強大,而最終的贏家是魔鬼。當人不願意依靠神,他只好依靠惡的勢力,最終會被惡所摧毀。

 

【王上十六11「心利一坐王位,就殺了巴沙的全家,連他的親屬、朋友也沒有留下一個男丁。」

   〔呂振中譯〕心利一登極坐了王位,就擊殺巴沙全家,沒有給他留下一個男丁,連他的贖業至親和朋友也都被殺。

   〔原文字義〕親屬」家屬,贖回;「朋友」朋友,同伴。

   〔文意註解〕心利一坐王位,就殺了巴沙的全家」:正如巴沙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心利也照樣殺了巴沙的全家。

         「連他的親屬、朋友也沒有留下一個男丁」:心利更加殘酷,連親屬和朋友也不放過。

   〔話中之光〕()耶羅波安王朝和巴沙王朝都是在以色列圍攻非利士的基比頓時被推翻的(15節;王上十五27)。不同的是,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是在攻城時被殺,而巴沙的兒子以拉卻是在與家宰喝醉時被殺(9);耶羅波安是全家被殺(王上十五29),巴沙不但全家被殺,「連他的親屬、朋友也沒有留下一個男丁」。君王越來越失職,政變越來越殘酷。北國一次又一次血腥的改朝換代,是因為君王和百姓心中完全沒有神,偏行己路,結果自然誰有實力誰當王,「槍桿子裡出政權」。

         ()連他的親屬、朋友」,這話表明了事件的極端嚴重性。不只是皇家的成員全部滅絕,包括朋友,可能連先王大臣和謀士也都被殺了。也難怪民眾如此殘酷地攻擊這樣一位王,特別是心利,作為先王的一位軍事官長,他更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那些威脅別人生命的人同時也在威脅自己的生命。

 

【王上十六12「心利這樣滅絕巴沙的全家,正如耶和華藉先知耶戶責備巴沙的話。」

   〔呂振中譯〕心利這樣消滅巴沙全家,正如永恆主的話、就是他由神言人耶戶經手所說責備巴沙的話。

   〔原文字義〕滅絕」消滅;「責備」說話,講論。

   〔文意註解〕「心利這樣滅絕巴沙的全家,正如耶和華藉先知耶戶責備巴沙的話」:請參閱3節。

   〔話中之光〕()巴沙跟耶羅波安一樣,雖然一生行神看為惡的事,但卻一生平平安安,沒有相對的報應臨到他。當他死後,神的審判就臨到他全家。值得留意的是,巴沙如何待耶羅波安,神也如何待他。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做王兩年就被巴沙篡位殺了。現在,巴沙的兒子以拉剛繼位兩年,就被他的臣子心利背叛殺了。不但如此,心利一登上寶座就殺了巴沙的全家,正如巴沙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一樣。這一切都不是巧合,是神藉著心利審判了巴沙和他全家。神給了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兩年的時間悔改,不要效法他父親行惡,可是他不肯。同樣,神也給了以拉兩年的時間,但他選擇效法巴沙行惡,不肯行神的道路,所以12~13節說:「心利這樣滅絕巴沙的全家,正如耶和華借先知耶戶責備巴沙的話。這是因巴沙和他兒子以拉的一切罪。」

 

【王上十六13「這是因巴沙和他兒子以拉的一切罪,就是他們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

   〔呂振中譯〕這是因為巴沙一切的罪、和他兒子以拉的罪,就是他們自己所犯、又使以色列人犯的那罪:即是用虛無的神來惹永恆主以色列之神發怒。

   〔原文字義〕陷在罪裡」錯過目標;「那罪」罪,贖罪祭;「虛無的」虛空。

   〔文意註解〕這是因巴沙和他兒子以拉的一切罪」:意指以拉登基之後也與巴沙一樣犯了拜偶像假神的罪。

         「就是他們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虛無的神』原文僅「虛無」一詞,意指偶像原本就不是神,而是人手所造的,一無是處。

   〔話中之光〕()虛無」一詞是指他們崇拜偶像(參申三十二1621;撒上十二1021;耶八19)。再沒有什麼事比人在己手所造的偶像面前屈身下拜更加愚蠢的了。神的話一再強調了這種行為的愚妄(參詩一百十五4~8;賽四十一21~29;耶十3~8)

         ()罪使人真假混亂,是非顛倒,「巴沙和他兒子以拉...使以色列人…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世人以假神作真神,但信徒若以真神作假神,就比世人更可憐,「我們若靠著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王上十六14「以拉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呂振中譯〕以拉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不是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麼?

   〔原文字義〕其餘的」剩餘。

   〔文意註解〕以拉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其餘的事』指他治理的政績;『他所行的』指他個人的操行;『以色列諸王記』是一部記述北國諸王歷史的書,為本書作者所據史料的一部分,因此特別提到它(參代下三十五27)

 

【王上十六15「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心利在得撒作王七日。那時民正安營圍攻非利士的基比頓。」

   〔呂振中譯〕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心利在得撒作王七天。那時兵眾正在紮營圍攻非利士的基比頓。

   〔原文字義〕安營」紮營;「基比頓」土墩。

   〔文意註解〕猶大王亞撒二十七年,心利在得撒作王七日」:『亞撒二十七年』《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86年;『作王七日』統治時間少於一年的,通常都以月或日標明(參王下十五813;二十三31;二十四8;代下三十六29)

         「那時民正安營圍攻非利士的基比頓」:『民』指大軍(參撒上十四25);『圍攻非利士的基比頓』以色列軍在亞撒三年時便已將基比頓圍城(參王上十五27~28)

   〔話中之光〕()15~28節簡略地介紹了暗利王朝的興起過程及有關暗利統治的事件。當時,因著北國以色列無止境篡奪王位的爭戰,失去了對神聖王權的敬畏,從而使百姓對中央政府產生不滿,而且在高階層中助長了根深蒂固的派別(參何七3~7)。在這種情況下,暗利因著強大的軍事力結束兵慌馬亂的局面,對內通過擊敗提比尼的對抗,定撒瑪利亞為皇城,鞏固了其統治基礎,對外抵擋亞蘭的侵入。但是,人多麼費心地努力,若沒有神的幫助,也不過是一種徒勞。暗利王朝直到耶戶的謀叛,共持續了四十四年,其中出現了四位王。

 

【王上十六16「民在營中聽說心利背叛,又殺了王,故此以色列眾人當日在營中立元帥暗利作以色列王。」

   〔呂振中譯〕那些紮營的兵眾聽說心利已經反叛,並且擊殺了王,於是以色列眾人就在那一天、就在營中、立了軍長暗利做王來管理以色列。

   〔原文字義〕元帥(原文雙字)」統治者,首領(首字);軍隊(次字);「暗利」耶和華的門徒。

   〔文意註解〕民在營中聽說心利背叛,又殺了王」:在得撒所發生的事(10),消息很快就傳到基比頓。

         「故此以色列眾人當日在營中立元帥暗利作以色列王」:『元帥暗利』暗利統帥全軍,其軍階高於心利,因此不服心利稱王。

 

【王上十六17「暗利率領以色列眾人從基比頓上去,圍困得撒。」

   〔呂振中譯〕暗利和跟從的以色列眾人就從基比頓上去、圍攻得撒。

   〔原文字義〕圍困」圍攻,限制。

   〔文意註解〕暗利率領以色列眾人從基比頓上去,圍困得撒」:率軍回師圍困京城,人數遠超心利的部屬,且戰車不利巷戰,故戰果呈一面倒。

   〔話中之光〕()心利以為自己掌握「一半戰車」(9),所以趁以色列大軍出發圍攻基比頓,用暴力推翻了以拉。不料,「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十六52),暴力必然會遭遇更大的暴力,暗利立刻回師「圍困得撒」,用暴力推翻了心利。因此,聖經從來不主張暴力革命,而是主張天國臨到人的心中(參路十七21)。人的裡面若不接受神的權柄,無論什麼政治體制,都不能解決人的根本問題:罪性。

 

【王上十六18「心利見城破失,就進了王宮的衛所,放火焚燒宮殿,自焚而死。」

   〔呂振中譯〕心利見城已被攻取,就進了王宮的衛所,放火焚燒王宮,自焚而死;

   〔原文字義〕破失」捕捉,取得;「衛所」城堡,要塞。

   〔文意註解〕心利見城破失,就進了王宮的衛所,放火焚燒宮殿,自焚而死」:『城破失』指城被攻取;『王宮的衛所』宮內的小型堡壘。

   〔話中之光〕()得撒城被淪陷,心利就到衛所避難,目睹勢如破竹的暗利軍隊後痛不欲生地自焚而死。如此看來,惡人在患難之日,求避難所卻得不到,最終因著自身的奸詐而毀滅(箴十一6~8),但是把耶和華作為避難所的人,在任何苦難中也不致膽怯(參詩十四6;耶十七17)

         ()罪不僅害別人,更害犯罪之人自己,「心利見城破失,就進了王宮的衛所,放火焚燒宮殿,自焚而死。」人犯罪本欲損人利己,但無法逃脫神公義的定律,害了別人更害了自己;人若不斷犯罪,就等於慢性自殺。

         ()這次的朝代更替,不但宮廷內血流成河、戰慄驚恐,而且以色列人對以色列人築壘攻城,城外的以色列軍隊與城內的以色列軍隊,互相投以刀槍劍戟、火箭木石,無辜百姓也陷在生靈塗炭之中。羅馬書清楚的說明了這種悲劇的原因為何:「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28~32)

         ()想到華人歷史中的古往今來,豈不是也充滿了類似烽火連天、百姓顛沛流離、生靈塗炭的故事嗎?然而就現今的情況而言,我們的百姓是故意不認識神呢,還是教會沒有盡力去作見證呢?另一件值得我們警戒的就是,我們這些已經認識神的人,要常提醒自己不要故意不認識神,做不認識神的人所做的事!親愛的弟兄姊妹,「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三十三12)!這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但是如何讓我們的百姓、國家經歷這福氣呢?就要看你我並整體教會是否認真並努力的説明人認識神,救我們的百姓脫離顛沛流離的命運!

 

【王上十六19「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呂振中譯〕這是因為他所犯的罪──他行永恆主所看為壞的事,走耶羅波安所走的路──犯他所犯的罪、使以色列人犯了罪。

   〔原文字義〕犯」錯過目標;「罪」罪,贖罪祭;「陷在罪裡」(原文與「犯」同字);「那罪」(原文與「罪」同字)

   〔文意註解〕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看為惡的事』即指敬拜偶像假神;『耶羅波安所行的』指耶羅波安以金牛犢代替真神(參王上十二28~29);『陷在罪裡的那罪』指教唆百姓敬拜金牛犢(參王上十二30)

   〔話中之光〕()本節的評論頗讓許多人覺得困擾,因為心利僅僅作王七天,大概除了清除前朝勢力、準備登基之外,也沒空做什麼事。但是當時的人事事跟宗教信仰結合,應該在整個準備登基的過程中也足以看出心利的信仰狀態與信仰政策。當然,一般都會是蕭規曹隨,心利也是用出自耶羅波安的「修改版耶和華信仰」。

         ()因他犯罪」,心利作王僅七日,但他和那些統治時間長久的王卻是同樣的下場。他的死顯明了《列王紀》的作者從以色列王朝歷史中描述的道德狀況,君王、人民都頑固隨從耶羅波安的罪行,咒詛一直在他們身上,以至於每個王朝都以血腥和羞恥而告終。

 

【王上十六20「心利其餘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呂振中譯〕心利其餘的事、和他陰謀反叛的情形、不是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麼?

   〔原文字義〕背叛」策謀。

   〔文意註解〕心利其餘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心利僅作王七日(15),沒有甚麼事蹟可述,充其量不過是背信忘義的弒君典型人物(參王下九31)

         「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以色列諸王記』是一部記述北國諸王歷史的書,為本書作者所據史料的一部分,因此特別提到它(參代下三十五27)

 

【王上十六21「那時,以色列民分為兩半:一半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要立他作王;一半隨從暗利。」

   〔呂振中譯〕那時以色列民分為兩半:一半的人民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要立他做王;一半隨從暗利。

   〔原文字義〕基納」保護;「提比尼」聰明的。

   〔文意註解〕那時,以色列民分為兩半:一半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要立他作王;一半隨從暗利」:『那時』指心利敗亡之後,有一段無法確定的時日,可能長達四年之久;『基納的兒子提比尼』其確實身分不詳,可能統領另一半戰車和一部分軍隊,其實力足以和元帥暗利(16)分庭抗禮,且長達數年。

   〔話中之光〕()罪使人不斷的分裂,「那時,以色列民分為兩半:一半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要立他作王;一半隨從暗利。」以色列與猶大分裂,現在以色列內部又分裂,不斷的分裂,到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罪使每一個人的心及人格、精神也是分裂的。

 

【王上十六22「但隨從暗利的民,勝過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的民。提比尼死了,暗利就作了王。」

   〔呂振中譯〕但隨從暗利的人民勝過隨從基納兒子提比尼的人民;提比尼死了,暗利就作了王。

   〔原文字義〕勝過(原文雙字)」強壯,加強(首字);與一起(次字);「隨從」在之後。

   〔文意註解〕但隨從暗利的民,勝過隨從基納的兒子提比尼的民。提比尼死了,暗利就作了王」:『勝過』意指強過;『提比尼死了』他可能被殺死;『暗利就作了王』指暗利得以實際統管全部北國以色列。

 

【王上十六23「猶大王亞撒三十一年,暗利登基作以色列王共十二年,在得撒作王六年。」

   〔呂振中譯〕猶大王亞撒三十一年、暗利登極來管理以色列;他作王十二年;在得撒作王六年。

   〔文意註解〕猶大王亞撒三十一年,暗利登基作以色列王共十二年」:『亞撒三十一年』《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86年;『暗利』北國以色列第六位王;『共十二年』暗利這十二年應從推翻心利算起,即約主前886~875年。

         「在得撒作王六年」:『得撒』是耶羅波安所建的京城(參王上十五33),暗利登基後的前半時間仍在得撒作王;『六年』即指主前886~881年,前後約五年多。

 

【王上十六24「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就按著山的原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

   〔呂振中譯〕暗利用兩擔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把山加以建造,就按山的原主撒瑪的名字給所建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

   〔原文字義〕他連得」秤金銀的圓形砝碼;「撒瑪」被保守的;「撒瑪利亞」看山。

   〔文意註解〕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二他連得』約折合68公斤;『撒瑪』撒瑪利亞山的原地主,可能是以法蓮支派的子孫;『撒瑪利亞山』地勢易守難攻,水源充足,山下的平原肥沃豐饒,是一優良的建都地點。

         「就按著山的原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撒瑪利亞』位於示劍西北約12公里,得撒西方約16公里,是北國以色列繼示劍(參王上十二25)得撒(參王上十五33)之後的第三個都城,此後長達150年、歷經十四位王,未曾遷都。

 

【王上十六25「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

   〔呂振中譯〕暗利行永恆主所看為壞的事;比以前所有的王行的更壞。

   〔原文字義〕眼中」眼目。

   〔文意註解〕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看為惡的事』意指拜偶像假神;『作惡更甚』雖然暗利擁有軍事長才,先後打敗心利(18)、提比尼(22),又使摩押人降服直到他兒子亞哈死後才再度背叛(參王下一1),其後150年之久,雖換了許多王朝(耶戶、沙龍、米拿現、比加等諸王朝),北國以色列仍被亞述人稱作「暗利之家」,他的名聲由此可見一斑。但在神眼中他的惡行卻比以前的列王更甚。

   〔話中之光〕()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25),罪不會自行退後而萎縮消失,也不會停止不動不長大;它是不斷前行,質與量不斷增長的,暗利犯罪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質長,人會精密犯罪和智慧犯罪,即是質的增進。「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路三19)─量增;今天全世界社會犯罪的數目,直線上升也是量的增加。

         ()北國接二連三以色列國經歷了多次王朝的更替,這反映了她在政治上的動盪。在充滿變幻和不安的日子裡,我們或會因生活的困擾而感到掙扎,甚至陷入困惑與迷惘中,因而犯罪離開神。每一次人生的變幻,都是生命的挑戰。今天,我們是否正處身在動盪困惑的處境裡,需要慎思抉擇的取向?我們是否正陷入屬靈的低谷,需要靠著神來面對?

 

【王上十六26「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

   〔呂振中譯〕他走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走的路,犯了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犯的那罪,用虛無的神來惹永恆主以色列之神的發怒。

   〔原文字義〕怒氣」生氣,苦惱。

   〔文意註解〕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看為惡的事』即指敬拜偶像假神;『耶羅波安所行的』指耶羅波安以金牛犢代替真神(參王上十二28~29);『陷在罪裡的那罪』指教唆百姓敬拜金牛犢(參王上十二30)

         「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虛無的神』原文僅「虛無」一詞,意指偶像原本就不是神,而是人手所造的,一無是處。

   〔話中之光〕()暗利雖然遷都,離開耶羅波安所建的示撒,但仍沒有矯正耶羅波安的罪,繼續讓百姓陷在金牛犢的罪中。這是歷代以色列王都有的政治考量,不讓百姓去南國耶路撒冷守節敬拜。但是這樣在信仰上的混淆,導致日後巴力崇拜入侵時,百姓毫無招架之力。因此暗利也「惹耶和華的怒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暗利是個傑出的君王,他不但遷移京都到撒瑪利亞,將其建設成北國固若金湯的都城,而且採取與南國猶大和睦的政策,建立堅固的軍事防禦工事,有效的控制北方摩押地,是當時國際知名的君王。由此,我們就可以瞭解,神並不在意人在地上的豐功偉業,只注意人是否遵行真理。

 

【王上十六27「暗利其餘的事,和他所顯出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呂振中譯〕暗利其餘的事、他所行的、和他所顯的勇力、不是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麼?

   〔原文字義〕勇力」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暗利其餘的事,和他所顯出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其餘的事』指他治理的政績;『他的勇力』指他的戰功;『以色列諸王記』是一部記述北國諸王歷史的書,為本書作者所據史料的一部分,因此特別提到它(參代下三十五27)

 

【王上十六28「暗利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他兒子亞哈接續他作王。」

   〔呂振中譯〕暗利跟他列祖一同長眠,埋葬在撒瑪利亞;他兒子亞哈接替他作王。

   〔原文字義〕亞哈」父親的兄弟。

   〔文意註解〕暗利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睡』指正常壽終正寢;『撒瑪利亞』暗利所建(24),一直到150年後亡國,為北國以色列的首都(參王下十七16)

         「他兒子亞哈接續他作王」:『亞哈』北國以色列第七位王,因娶了瘋狂敬拜巴力出名的耶洗別為妻(31節;王下九7),而成了以色列歷史上惡名昭彰的邪惡之王。

 

【王上十六29「猶大王亞撒三十八年,暗利的兒子亞哈登基作了以色列王。暗利的兒子亞哈,在撒瑪利亞作以色列王二十二年。」

   〔呂振中譯〕猶大王亞撒三十八年、暗利的兒子亞哈登極來管理以色列王;暗利的兒子亞哈在撒瑪利亞作王管理以色列、有二十二年。

   〔原文字義〕王」統治,管理。

   〔文意註解〕猶大王亞撒三十八年,暗利的兒子亞哈登基作了以色列王」:『亞撒三十八年』相當於主前875年。

         「暗利的兒子亞哈,在撒瑪利亞作以色列王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75~854年,在位約二十一年多。

   〔話中之光〕()暗利作王十二年,亞哈作王二十二年,暗利王朝總共四十年,他們父子占了大部分,縱然史學家甚至當時的國際社會對他們都有極高的評價,但是在神面前,卻是一文不值;這使我們不得不儆醒,究竟我們的已過的年日,在神眼中有多少是值得紀念的,究竟我們期待未來的日子,有多少是被神所稱讚、喜悅的?

 

【王上十六30「暗利的兒子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

   〔呂振中譯〕暗利的兒子亞哈行永恆主所看為壞的事,比他以前所有的王行的更壞。

   〔原文字義〕以前」面,面前。

   〔文意註解〕暗利的兒子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看為惡的事』意指拜偶像假神。

         「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除了拜金牛犢之外,又加上拜諸巴力和亞舍拉。

 

【王上十六31「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還以為輕,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侍奉敬拜巴力。」

   〔呂振中譯〕他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還以為輕,竟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子,去服事敬拜巴力;

   〔原文字義〕以為輕」少量,微不足道;「西頓」狩獵;「謁巴力」與巴力同在;「耶洗別」頌揚巴力,我願嫁巴力;「巴力」主。

   〔文意註解〕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指耶羅波安以金牛犢代替真神(參王上十二28~29)

         「他還以為輕,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侍奉敬拜巴力」:『還以為輕』意指「以為是小事」;『西頓王謁巴力』原為外邦假神的大祭司,篡位稱王,將推羅和西頓合併為一個腓尼基王國;『耶洗別為妻』按照本節的語氣,看起來好像亞哈早就喜歡敬拜偶像,但他不以此為滿足,因此藉著婚姻關係,娶那出了名的巴力敬拜者耶洗別,使她成為正宗敬拜巴力的主導者,夫妻二人在政教兩方面同心協力推展巴力信仰。

   〔話中之光〕()亞哈的罪大部分受他年青美麗的妻子耶洗別的影響。她介紹腓尼基敬拜偶像的罪惡。結果他的罪惡比以前以色列諸王更甚。他們拜牛犢,當作敬奉耶和華,違背了第二條誡命。他們也選了其他的神明,如太陽神巴力及月亮神亞施他錄。也違反第一條誡命。敬拜偶像也與其他淫亂的罪有關。無怪那地充滿敗壞,因為宗教生活的本源已經污染了。

         ()靈命一經污染,必會退後低沉。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一章說到人墮落的過程。他先拒絕認識神,就容情欲發展,結果必然對真理模糊,不會再有這樣的愛好,也更遠離基督。這些事必接踵而至,受情欲引誘,而致腐化。所以我們務要追求聖潔,使生活潔白無瑕。如果你無法行出善來,至少也要遠離一切的惡,不讓你的衣袍玷污,受世俗的影響,有清潔的心,順服的生活,才可看見神。

         ()行義(例如傳道)需要同工,犯罪者也會抓同工,撒但會為人預備耶洗別嫁給亞哈,真是助紂為虐,人在行善的事上不易同心,但在犯罪的事上反易同心。

 

【王上十六32「在撒瑪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

   〔呂振中譯〕在他於撒瑪利亞所建造的巴力廟裏、他竟為巴力立起了一座祭壇。

   〔原文字義〕建造」建築;「築」使直立,立起。

   〔文意註解〕在撒瑪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巴力的廟』指專門敬拜巴力的神殿;『壇』指向巴力獻祭的祭壇。

         這樣,整個北國以色列就從「拜金牛犢」(王上十二30)墮落成「敬拜巴力」(31),從用偶像代替神,到全然離棄真神,而敬拜偶像假神。

 

【王上十六33「亞哈又作亞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

   〔呂振中譯〕亞哈又立了亞舍拉神木;更加行惡來惹永恆主以色列之神的發怒,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壞。

   〔原文字義〕亞舍拉」樹叢;「更甚」加,增加。

   〔文意註解〕亞哈又作亞舍拉」:『亞舍拉』迦南司生育之女神名。

         「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亞哈背離神的行徑,「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30),當然他惹動神的忿怒,也就「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了。

   〔話中之光〕()亞哈不僅自己敬拜巴力,他還鼓勵百姓敬拜、事奉迦南人的偶像。他的心已經離棄了神,他的神是巴力,不是耶和華。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問題是源自耶羅波安,而亞哈將問題激化,使以色列人公開否認、離棄他們列祖的神。

 

【王上十六34「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

   〔呂振中譯〕當亞哈在位的日子、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建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他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他喪了幼子西割,正如永恆主的話、就是他由嫩的兒子約書亞經手所說過的。

   〔原文字義〕伯特利」神的家;「希伊勒」神活著;「耶利哥」它的根基;「亞比蘭」我父親被頌揚;「西割」被高舉的;「嫩」魚,後裔;「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伯特利人希伊勒』伯特利位於耶利哥的西方約21公里,地處以法蓮支派和便雅憫支派交界,希伊勒除重修耶利哥城外,並無其他事蹟可考;『耶利哥城』是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入迦南地時第一個佔領的城邑(參書六20~21),且放火焚毀(參王上六24)

         「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本句所述是重修耶利哥城時所發生的事實,希伊勒的長子和幼子分別於立根基和安門時喪亡。

         「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本句是提到約書亞於毀城時叫眾人起誓所說的話:「有興起重修這耶利哥城的人,當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他立根基的時候,必喪長子;安門的時候,必喪幼子」(書六26)

   〔話中之光〕()上行下效。亞哈不敬畏神(31~33),他的子民也不敬畏神;上面背道,下面也是背道;上面的人不尊重聖經,下面的人也不尊重聖經,結果國家越來越衰退,離主越來越遠。

         ()以色列人輕看神的話語,又違背主的道,神本應把他們放在一邊棄絕他們。自古至今,不少的人起來反對神,甚至逼害那些信主的猶太人,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神仍沒有棄絕他們,因為神的揀選是沒有後悔,堅定不移的,他們違背神的約,所以神便照祂所定的法則來刑罰他們,但他卻沒有離棄他們,只是用愛心來干涉他們。

         ()約書亞的用意是要用耶利哥城的廢墟,提醒以色列人不要效法迦南人的罪行,因為神厭惡他們。所以根據這個誓言,誰重修耶利哥城,就會被神咒詛。而且這咒詛是非常具體的:立根基時喪長子,安門時喪幼子。在亞哈之前的以色列人都害怕神的咒詛,所以沒有人敢重修耶利哥城。但是到了亞哈做王時,伯特利人希伊勒不理會祖先所起的誓,著手重修耶利哥城。他的決定反映了當時的以色列人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神的敬畏。

         ()在一個以政治或經濟利益掛帥的時代中,個人的得失成為行事的原則,而屬靈上的要求和提醒卻被忽略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我有否受到影響,以短暫的利益作為行事的標準?抑或我仍然重視聖經的教誨,在生活中以神的心意為最重要的原則?

 

叁、靈訓要義

 

【北國諸王一代比一代行惡更甚】

   一、巴沙王行惡(1~7)

         1.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先知耶戶,責備巴沙和他的家,因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一切事,以他手所作的惹耶和華發怒,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7):巴沙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一切事,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

         2.「又因他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7):另外越過神的命定,殺害耶羅波安的全家。

   二、以拉王行惡(8~14)

         1.巴沙的兒子以拉在得撒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他在得撒家宰亞雜家裡喝醉」(8~9)以拉王在臣僕家裡醉酒,放縱形還。

         2.心利就進去殺了他,篡了他的位。這是因巴沙和他兒子以拉的一切罪,就是他們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1013):以拉行惡,一如他父親巴沙。

   三、心利王行惡(15~20)

         1.心利一坐王位,就殺了巴沙的全家,連他的親屬、朋友也沒有留下一個男丁」(11):心利弒君,比巴沙更加殘酷,連親屬和朋友也不放過。

         2.「心利在得撒作王七日。暗利率領以色列眾人從基比頓上去,圍困得撒。心利見城破失,就進了王宮的衛所,放火焚燒宮殿,自焚而死」(15~18):心利僅作王七日,兵敗自焚而死。

         3.「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19):他犯罪行惡一如前朝。

   四、暗利王行惡(21~28)

         1.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25):暗利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這是聖經的評價。

         2.「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26):暗利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罪。

   五、亞哈王行惡(29~34)

         1.暗利的兒子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30):亞哈行惡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

         2.「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還以為輕,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侍奉敬拜巴力」(31):他娶耶洗別為妻,去侍奉敬拜巴力。

         3.「在撒瑪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裡為巴力築壇。亞哈又作亞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32~33):他拜偶像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

         4.「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34):他放縱手下子民違背耶利哥的誓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