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從神而來的權柄(5~6;三4~10)(胡恩德)

智慧與豐富( 4~510~13;四29~34)(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1~3)(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4~15)(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三章)(劉銳光)

真智慧(王上三1~28) (臺北靈糧堂)

求你賜我智慧(王上三1~28) (臺北靈糧堂)

智慧人生(王上31-15) (香港讀經會)

屬靈洞見(王上316-28) (香港讀經會)

所羅門求智慧(王上三1~15)(臺北基督之家)

所羅門的智慧判案(王上三16~28)(臺北基督之家)

 

 

從神而來的權柄(胡恩德)

 

經文:王上一5-6,三4-10

  關乎列王紀上卷的結構及分析:全書二十二章完整地分成兩半,內容如下:

  (一)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國度分裂以前,所羅門王國。

  (二)第十二章至第二十二章──國度分裂後,南(猶大國)北(以色列國)諸王的時代。

由第一章至第十一章經文的要旨:

  第一章──所羅門王的王權。

  第二章──所羅門王的公義。

  第三章──所羅門王的智慧。

  第四章──所羅門王的豐富。

  第五章至第九章──所羅門王的建設。

  第十章──所羅門王的聲譽。

  第十一章──所羅門王的失足。

  所羅門作王的權柄是從神而來,從撒母耳記中,我們可以知道神已命定所羅門作王,承繼大衛的王位,在列王紀上第一章中看見所羅門的哥哥亞多尼雅要自尊作王,大宴政府中重要的人物及宗教上最高的領袖,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從拿單口中聞得此事,覲見大衛王與他理論一番,先知拿單也隨同指證這事,大衛因而起誓要立所羅門作王,然後吩咐祭司撒督及其他人等在基訓立所羅門為王,萬民歡呼吹角,所羅門便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為王,大衛在床上敬拜稱謝神,因神使他親眼看到有人坐在他的寶座上。

  所羅門的王權不是出於人乃是出於神,神曾明言他作王,正如昔日大衛作王一樣,現在神已應許所羅門作王,雖然他聽到亞多尼雅自尊作王,但他並沒有用方法,權力為自己奪回王權,乃是等候神的旨意完成,因此他得國的王權非靠己力而得,非靠爭權而來。正如詩篇所言,高舉非從東、從西、從南而來,唯有耶和華定了誰升高,誰降低。恐怕今天不少的基督徒沒有看到這點,倘若我們看到的話,絕不會為自己在教會上的地位、名聲而爭鬥,如果是主所定的,神必叫我們升高,不必自己來爭奪。所羅門之王國如此高,王權如此大,這都不是自己爭回來的,乃是神所安排,我們不要為自己爭取,更不要向神有所強求,否則我們就不認識「高舉」是從神而來,也不認識神是活凓的主,管理天地萬物及我們一切的環境,甚至與我們為敵的,也在他管理之內。

  當然我們不是停下來甚麼也不幹,最重要的還是倚靠神,我們若認識神是管理萬物的主宰,他命所羅門作王,所羅門是不能不作王的;正如大衛作王一樣。神又命耶穌不但作王且作基督,基督的地位、職份比王權更高,是神所賜給人最高的位份,但耶穌作此職份並不是用爭取的方法奪得的,所謂「基督」的位份是有神一切的權柄。所羅門坐在大的寶座上作王,是表明他有大衛作王的一切權柄,照樣耶穌作基督便能行使神一切的權柄。啟示錄描寫那位創造萬物宇宙的神,他的權柄、聖潔、威嚴是極其大,他手中拿凓一書卷,內外都寫滿了字,在天上地底下的沒有一人配得展開這書卷,只有一位,就是大衛的根,猶大的獅子能得勝配展書卷,他就是曾被殺過的羔羊耶穌基督,手裏拿凓的書是代表神所有的權力、國度,藉凓此書授與那接受者的手中,耶穌配受神一切的權柄,豐富,他有這地位及被稱為基督職份,不是靠私人的鬥爭,力量爭取得來的,乃是耶和華所命定,因他完全服在神大能的手中,正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所形容的:耶和華定意將他壓傷,耶和華又以他為贖罪祭,他服在神的手中,任由神處理,因此腓立比書第二章描寫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但他謙卑自己成為人,又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乃是完全服在神手中,直至落到最卑微的地步。神的兒子為人嘗死味,擔當了我們一切的刑罰,但至終神必升他為至高,又把一切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賜給他,使萬民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為主。神把這一個如此尊貴的名字給了基督,不是由於他爭取而來,相反地,正因他是完全服在神的手中。

  所羅門作王與亞多尼雅自立為王兩事完全相反,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而所羅門自始至終卻一言不發,完全讓神藉人為他完成一切的事。

  偉大的使徒保羅,他得能力的源頭,得勝的秘訣,其中有一個是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便剛強了。」保羅他為基督的緣故,以軟弱、凌辱等等為可喜樂的,因他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便剛強了。就是在那些世人以為是軟弱之中,卻顯明了在神前有能力而蒙福,所以得力不在乎我們自己,乃在乎我們肯服在神面前與否?神有旨意叫我們升高,祂就必叫我們升高,我們既是神的兒女,當然有神的旨意使我們升高,因為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神定意施恩與我們如同兒女一般,甚至犧牲自己也把最好的給我們,正如詩篇第八十四篇所說的:神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我們是神的兒子,又是後嗣,羅馬書告訴我們,後嗣是承受一切的產業,神已命定我們與耶穌基督一同作後嗣,預定我們被高舉,我們應當有一種靈裏的高舉,屬靈裏的能力、權柄及榮耀,這並不是世人眼所見的,乃是伏在神前所得到的權柄。

  浸信會有一位被主使用的牧師,他與神甚親近,也有好些著作,雖然一個靈性如此高超的人,但有時也有難處,因為凡婦人所生的就有難處,況且作為基督徒是神命定要受難的;很奇怪,當他有難處時便找一位名叫摩西的黑人交通,談話後心裏便覺得暢快,摩西他有神的榮耀、光彩及能力,就算一個神所使用的大僕人也要從他身上得安慰,這種使人得安慰的恩賜是好的,但也不能自己強求而得,強求時恐怕也要如亞多尼雅一般,自尊說我要作主,不是耶穌那種柔和、謙卑的心腸,唯有柔和、謙卑才是得力量的方法。

  亞多尼雅與所羅門是互相對照的,神揀選所羅門王而棄絕亞多尼雅,其中的原因也有多少人的因素,這事與神揀選大衛及廢棄掃羅相仿。神揀選大衛作王時,事先並沒有告訴撒母耳誰是被選立的王,只吩咐他到耶西家中選立一王,當耶西眾子一個一個在他跟前行過時,首先看到耶西之長子,他的體態非常吸引撒母耳,撒母耳以為這人是王,但耶和華告訴他:人是看外貌,但神是看內心。掃羅作王是神順從百姓的意思,眾民因掃羅的外貌及身材便歡喜他作王,但他並不是神所設立及喜悅的王,神從他手中奪回國權,另立大衛為王,並且為他見證,證明他是合神心意的王,凡事遵照神旨而行。

  亞多尼雅自尊要作王,但所羅門並非如此,神所鑒察的是人的內心。列王紀上第三章記載所羅門獻上一千牲畜,神在夢中向他顯現,問他要求甚麼,他便求神給他智慧可以判斷眾多的民,所羅門並不因自己作了王而驕傲,反而知道自己地位,責任重大,又知道工作不太容易處理及判斷,故求神幫助。自高自大的人是不合乎神所使用的,只能使教會產生更多分爭結黨的事。希伯來書十二章保羅勸勉信徒要謹慎,不可失去主的恩典,又恐怕有毒根生出,這些毒根就是驕傲,當毒根在教會生長時,神的靈便不能作工。神選立所羅門也有多少人的因素在內,就是因為他有謙卑及肯仰賴耶和華的心。

  箴言書第三章第六節如此勸勉我們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假若今天把我們各人的生平研究一番,究竟我們是屬所羅門還是亞多尼雅呢?很多時候,人的作品免不了是隱惡揚善,但聖經是十分誠實的,它會按我們所行的事,一一寫在神的冊子上。我們究竟是高舉自己還是讓神施恩?

  我們得救是本乎恩,「恩」的解釋就是神在愛心中,將好處賜與那些不配受的人,今天我們相信耶穌為我們死,接納他作救主,我們便得到所羅門的地位並不是亞多尼雅的地位。聖經告訴我們: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我們要謙卑在神前,用信心無倚無靠地接受主所成就的救恩,我們從前是死在罪惡過犯之中,行事為人隨從現今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和魔鬼,又隨從自己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包括自己的情慾,本為可怒之子,但今天我們卻得救,這得救是本乎恩,也因凓信,並不是出於自己,免得有人自誇,假若我們自誇,便如亞多尼雅自誇一樣,求主幫助我們不以自己為聰明,肯服從他的旨意,恐怕我們開始得好,肯謙卑,但跑下去時便驕傲失敗。──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智慧與豐富(胡恩德)

 

經文:王上三4-510-13,四29-34

{\Section:TopicID=165}超凡的智慧

  所羅門所得的智慧,可說勝過當代一切所有的,他在神面前所求的是一種可聽訟、審判真假是非的智慧,但他所得的不但如此,是勝過萬人,而且聖經具體地把他的智慧記下來:「他作箴言三千句,又寫詩歌一百零五首」,這些是關乎文學、道德上的智慧。又有植物動物學方面的,由高大的香柏樹直至牆上微小的牛膝草;各類飛禽走獸、昆蟲、水族也有述說,他的智慧使天下列邦都派人去觀看聆聽,神賜他一顆廣大的心,能盛載多物,似乎這些都是超過人所能有,也是超過所羅門向神所求的,正如聖經所說:「神能照凓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不但能聽我們的禱告,而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向我們施恩。

  神賜人智慧,而且又豐富地向我們施恩,但可惜現今不少人單單追求科學上的知識,而缺少尋找神與人之間正當的關係。例如把牛角裝上了利刀,牛身裝滿了鐵甲及極利害的釘子,使它亂撞,非徒無益反而有害。人類現在正追求如此的知識,但心靈裏反而貧窮,沒有智慧弄好人與人間的關係,因為根本上人沒有追求與神之間的關係,人雖有很多知識,但這些知識並沒有教人如何成為一個與神聯絡得好的人,反使人成為比野獸更可怕的動物,回復以前森林野獸的生活,只注重科學上的技術,科學上利害的武器。

  有一動物園,其中養了些猿類,在門前面寫凓說:「單單這種動物便能使整個世界絕了種。」原來那字後是放了一座鏡,使看的人在鏡的反影中看見自己的樣子,意思表明單單就是人類已能有足夠的能力,把整個世界毀滅。

  人是非常可怕的動物,人若失去神的形像、生命、樣式是十分可怕的。今天世界的人只追求屬世的學問知識,偏重一面,使人變成一個十分本事的猛獸。人能殺死世上其他一切的動物,因為人沒有追求更要緊的智慧,甚至現今的科學能把人完全改變、毀滅,使地面一切的事都改變。耶穌曾說在他未回來之前,必有不法之事增多,不法的定義就是沒有秩序的,不認識天地間有一大家應遵守的秩序,否認有永恆的真理,以為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他們想推翻神的律法及他自己,正如但以理書裏所說的,主再來之前有敵基督統治世界,改變律法及節期。人現今有一不法的心,說沒有一永恆的律法,留下地步給敵基督胡作胡為。

  人的思想已到混亂不堪的地步,現今世界是極其顛狂、危險,人現今要追求智慧,但卻離開了真正的智慧,不認識「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所羅門所求的智慧,是使能在子民中執行處理國事,他不是為自己求富貴,求長壽,也不是為自己的好處,乃是好好地行使神的旨意,所以他所得的智慧是遠超過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現今我們應藉凓聖經,追求與神和好的智慧,並不是單追求地上的學問。不少人心靈貧乏,沒有智慧,他們只憑地上的智慧行事,結果害了自己,屬神的智慧,是神默示與人,藉聖經寫明出來,我們要迫切尋求這些亮光,使我們到完全的地步,因為神的話能使人有智慧,眼目明亮,人心快樂,我們必因祂的亮光而得幫助及滿足的喜樂。

  雅各書一章五節,雅各告訴我們:「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必賜給他。」我們要追求智慧,這並不是指世界學問、處事為人的智慧,乃是從天上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等等。神指明我們世人在祂面前是罪人,沒有明白的,沒有悟性、智慧,我們對神的事及與神的關係均是無知,只要我們在祂面前才能認識神是至聖者,他能使人有平安、有智慧。

  現今教會對於聖道的書籍,沒有注重精義,生活上也沒有屬靈的智慧來信靠神,從表面看過去似乎有道理、有信心、也有追求,但實行起來卻缺乏了真正的智慧,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軟弱,來到神面前求教導:「若中間缺少智慧,當求那厚賜眾人的神」。我們要在主面前靠凓聖經的話,追求真正的智慧,又曉得尋找永遠價值的事物,因為惟有遵行神旨意的才永遠長存。

  培靈會第一屆在廣州舉行時,「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一百二十九篇十八節),此語成為該會的標語,我們事奉神的人,更應求主賜給我們解經的靈,能按凓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Section:TopicID=166}無窮的豐富

  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我們從第四章的記載中略知一二,「細麵三十歌珥、粗麵六十歌珥、肥牛十隻、草場的牛十隻、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焾子、並肥禽……各按各月供給所羅門王,並一切與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無所缺。」這些都是表明所羅門除了有智慧外,還有無窮盡的豐富。不但在食物方面如此豐富,在第十章裏我們看到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所以他宮中一切的器皿都是用金製成,銀在耶路撒冷城的價值及份量如石頭一般,全國都能享受這樣的豐富,國泰民安十分太平。

  神賜給所羅門有如此的智慧及豐富,他自己也是付上相當代價,在基遍獻祭時把一千的祭牲獻上,又在聖殿落成時向耶和華獻平安祭時,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作為祭品。我們今日站在神面前也應有所獻,然而我們十分感謝神,就是有一位大祭司耶穌已替我們獻與神,他所獻的乃將他自己整個心身靈獻上,不但為我們贖罪而且更是為我們成為一個馨香的禮物送給神,把這一切都歸在我們名下而獻,故比千千萬萬的祭品更寶貴。

  我們今天有神寶貝的應許,就是:「你們若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到如今你們求甚麼就必得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到主面前求,他必按他的豐富厚賜與我們,況且在我們未求以前,神已經把他的豐富賜給我們,因為有耶穌已為我們獻上祭物。

  神曾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我們在神面前正如一個蒙愛的兒女,保羅寫以弗所書時,寫出神各樣的豐富,又求神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真知道屬神的人有何等大的盼望,神賜給我們的恩是十分豐富,我們應多追求屬天的豐富,不以世上的事物為滿足,因為有不少的人就算得凓世界的事物,心靈仍覺非常空虛。

  許多時候,我們心靈感到貧乏,沒有屬靈得勝的力量,又不能感動人來到神面前,不要忘記:神是豐富的一位,他願意向我們施恩,在我們未求以先已賜給我們了,就是在我們相信的時候已接受他各樣豐富的恩惠,而且超過我們所求和所想的。

  羅馬書八章三十一節告訴我們,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站在我們一邊,誰能扺擋我們呢?我們一切的貧乏、罪惡、軟弱也包括在內。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死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神願意將他的豐富賜給我們,我們不要自怨貧乏,所羅門王昔日能得凓神舊約方式的豐富,今日我們也能憑凓應許得凓神新約方式的豐富,因為我們已有極大的祭獻上,我們已有極大的應許。──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1~3)(張成)

 

05講 所羅門娶埃及公主

 

我們繼續查考列王紀上。我們已經看了12章。今天我們會看列王紀上3章。第一和二章我們看到亞多尼雅和他的支持者幾度嘗試篡權奪但都不成功,最後神幫助了所羅門,給他智慧和機會除去了亞多尼雅和他的同黨。當這些惡人被除去後,以色列國的政治局勢就穩定了,所羅門的國位也堅定了。正如所羅門在箴言裡說到:“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作器皿。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所羅門按照父親大衛王的囑咐,剛強壯膽遵行神的律法,以公義治理國家,神就使他所做的一切盡都亨通。在他英明的治理下,國家欣欣向榮,日益強大。我們看列王紀313節:

1所羅門與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接她進入大衛城,直等到造完了自己的宮和耶和華的殿,並耶路撒冷周圍的城牆。2當那些日子,百姓仍在丘壇獻祭,因為還沒有為耶和華的名建殿。3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只是還在丘壇獻祭燒香。

第一節說到了所羅門和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很多基督徒讀到這節經文都會大惑不解,為什麼神會允許他跟外邦人通婚呢?他這樣做豈不是違背了律法嗎?我知道大家都非常關注這個問題,我遲一點才回到這個問題上。到底第一節想告訴我們什麼呢?1節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所羅門以公義、正直治理以色列國,幾年後以色列已經成為一個強國,到一個地步,甚至連埃及法老王也願意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所羅門。

埃及是當時的世界超級強國,一般情況是弱小的國家將自己的公主獻給霸主。這樣做當然是為了討好對方,好得到對方的保護和關照。但當所羅門統治以色列時,埃及法老王竟然將自己的女兒賜給所羅門。以色列當時的國際地位如何我們可想而知。甚至連法老也對以色列國是刮目相看,願意跟所羅門結親。很明顯,所羅門這樣做是出於政治原因——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國家如果想穩定,就必須跟鄰邦和睦共處,這是所羅門的外交原則。

很多基督徒認為埃及是一個神厭惡的國家,所羅門不應該跟法老王結親。不錯,埃及是一個不敬畏以色列的神的國家,但我們不能將她跟迦南地的諸國等同。神只吩咐以色列除滅迦南地的國家,但沒有吩咐以色列除滅埃及。因為迦南地的外邦人的罪孽已經滿盈,所以神要除滅他們。在以色列出埃及時,神嚴厲的懲罰了埃及(但沒有毀滅她),因為法老王忘恩負義,沒有恩待以色列人。神借著約瑟在饑荒的年代拯救了埃及,不但拯救了埃及,還使埃及變得強大,因為周邊的國家都因饑荒而衰敗了。但後來的法老王非但沒有恩待以色列人,還奴役他們,殺害他們的男嬰。為此,神極其憤怒,所以才嚴嚴的懲罰了埃及。儘管如此,在懲罰埃及前,神也透過摩西給法老王機會悔改,但法老王不肯接受。

所以我們必須正確掌握這些歷史背景,才能正確明白聖經。我們不可將埃及等同與迦南地的亞摩利人、迦南人。這些國家罪惡滿盈,所以神定意要毀滅他們,但埃及還沒有到這個地步。神沒有禁止以色列跟迦南地以外的國家有邦交,神旨意是要以色列成為這些國家的光,帶領他們認識以色列的神。我們來看一節新約的經文,或許能幫助我們明白這個原則。我們看哥林多前書5911節:

9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10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11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駡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很多基督徒以為信了主之後就與世隔絕,不再跟不信主的人來往。這種理解是錯誤。聖經從來沒有教導我們與世界隔離,神將我們留在世界就是要我們做世界的光,帶領世人認識神。我們的任務是做神的光,吸引世人來認識神,而不是隨從世界,受他們影響。我們惟一要遠離的是那些自稱認識神,但又不肯離開犯罪生活的“基督徒”,這種人我們要與他隔離。

所以我們必須掌握這個原則:神呼召以色列不是要她與其他國家隔離,而是要她成為世界的光,見證神的公義、憐憫、美善,帶領世界歸向亞伯拉罕的神。這個原則到了新約依然不變。以色列沒有成為世界的光,他們徹底失敗了,現在神將這使命交托了給教會。

聖經沒有禁止以色列跟埃及有邦交,但這是否意味著以色列人就可以跟外邦人通婚呢?我們怎麼看所羅門跟埃及公主結婚呢?舊約不是教導以色列人不可跟外邦人通婚嗎?聖經在這件事上沒有加以評論,背後肯定很多的詳情、細節,我恐怕我們很難作出一個中肯的結論。但有一點是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3節)。大衛的律例就是大衛臨終前給所羅門的叮囑——要謹守神的律法。如果所羅門愛神,謹守神的律法,那麼他的這個決定肯定是符合神的心意。

這個結論可能令你大吃一驚。為什麼我這麼說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聖經是在所羅門娶了埃及公主後,稱讚他“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跟著在第415節,神還在夢中向他顯現。可見所羅門當時的屬靈生命非常好,非常得神的疼愛和喜悅。如果他行事為人違背神的心意,就不會蒙神的喜悅了。

第二,神沒有消滅埃及,他也沒有要求以色列除滅埃及,也就是說以色列必須跟埃及並存。每當以色列偏離神的道路,埃及就成了神的鞭子用來管教以色列。如果以色列謹守神的誡命,她就可以享平安,與鄰邦——特別是埃及和睦共處。我不排除神感動埃及法老主動和以色列結為盟邦(結親就是當時國與國結盟的一個政治途徑),這樣以色列全地就可以大享平安。

第三、聖經不允許以色列人跟外邦女子通婚,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以色列人被誘惑,去順從她們的神。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有外邦女子願意歸順以色列的神,也不可以嫁給以色列人。聖經有極少數這樣的例子如:喇合、路得等。這些外邦女子對以色列有極大的屬靈貢獻。所羅門願意娶法老王的女兒,我們可以假設埃及公主願意歸順以色列的神。雖然這個假設沒有聖經的依據,但根據猶太人的傳統,法老的女兒已經皈依以色列的神。

第四、很多人以為是法老王的女兒誘惑所羅門離棄神。這樣的假設是毫無聖經根據的。我們可以看列王紀上1114節:

1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2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她們往來相通,因為她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她們的神。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3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4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這裡說到,所羅門除了法老的女兒外,還娶了很多外邦女子。這些都是迦南地的女子。神已經警告以色列人不可和她們通婚,因為她們會誘惑以色列人去順從她們的神。而所羅門偏偏就喜歡她們。結果這些迦南女子就誘惑他的心去順從別的神。所以聖經從來沒有說是法老的女兒誘惑所羅門拜偶像,因為他很年輕時就娶了法老的女兒,而拜偶像是在他老年的時候。

所羅門年輕時有一顆謙卑、敬畏神的心,他非常謹慎謹守神的律法。神因此也祝福、保守了他。可惜當他年老的時後,他開始自信、自大,不再依靠神。結果就陷在網羅中。一個英明的君主,最後竟然成了一個糊塗人,真是可惜。關於這一點等我們到了十一章才探討。

我相信有些人會問:“如果所羅門可以娶外邦女子為妻,那麼基督徒可不可以和不信主的人通婚呢?”大家必須明白,讀聖經時我們必須掌握它的精神,而不是它的字義。究竟這段經文想教導我們什麼呢?總結來說,有兩點:1)神使所羅門亨通,無往不利;2)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這兩點是緊密相連的。神使所羅門亨通是因為他愛神,遵守神的律法,正如我剛才說過,大衛的律例就是要他盡心盡意愛神,謹守神的律法、典章。

很明顯,這裡的重點不是教導我們跟不信主的人通婚。這段經文是要教導我們效法年輕時的所羅門如何盡心盡意愛神,遵守神的律法。我可以大膽說,如果你是一個盡心盡意愛神、遵守神的命令的人,那麼無論你做什麼神都會喜悅。你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一個愛神的人決不會做神不喜悅的事,也不會做傷害鄰舍的事。

在列王紀上11章我們已經看到,所羅門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好色。當他屬靈生命強壯,跟神的關係密切時,這個弱點就不會造成任何威脅,因為靠神的能力他可以勝過。但是,當他開始自信、自大,偏離神時,這個軟弱就是致命的。為什麼盡心盡意愛神這麼重要呢?因為這能夠保護我們,救我們脫離試探。縱然我們有軟弱,只要我們盡心盡意愛神,順服他,他就會保守我們。我們不知道所羅門什麼時候跨越了這條界限,進入了試探。但我們這肯定不是一天一夜的事,一切的大罪都是從小方面開始的。如果你不盡心盡意愛神,也不留心聖經的教導,但卻想效法所羅門的“自由”,那麼你的屬靈前景就毫無希望了。

我再次強調,這段經文是要教導我們兩點:1)神使所羅門亨通,無往不利;2)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這兩點是緊密相連的。神使所羅門亨通是因為他聽從父親的囑咐,盡心盡意愛神,謹守神的律法、典章。

我們回到列王紀上323節:“當那些日子,百姓仍在丘壇獻祭,因為還沒有為耶和華的名建殿。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只是還在丘壇獻祭燒香。”這裡兩次提到“丘壇”,當時百姓是在丘壇獻祭,而所羅門也一樣在丘壇獻祭燒香。留意3節的“只是”兩字,這意味著在丘壇獻祭燒香是有問題的。所羅門所行的一切都蒙神的喜悅,但在丘壇獻祭燒香是有問題的。什麼問題呢?這裡的丘壇是指什麼呢?我們看第4節:

所羅門王上基遍去獻祭。因為在那裡有極大的丘壇(極大或作出名),他在那壇上獻一千犧牲作燔祭。

這個丘壇是在基遍,是一個極大又出名的丘壇。迦南人喜歡在高處或者空曠的地方設丘壇,這是他們的宗教傳統。當以色列人除滅迦南人後,他們就會在這些丘壇上獻祭給神。這樣做是違反了摩西的律法。因為律法吩咐以色列人只能在神指定的地方獻祭給神。但在士師記的年代,根本沒有人守摩西的律法,各人都隨己意獻祭給神,所以百姓很容易不知不覺就隨從了迦南人的宗教習俗,成了拜偶像。

在大衛的時代,基遍的丘壇是以色列人主要的獻祭地方。為什麼呢?我們看歷代志下134節:

3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丘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4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

為什麼百姓和所羅門選擇了在基遍的丘壇獻祭呢?原來神的會幕是設在了基遍。但有趣的是,會幕裡沒有神的約櫃。神的約櫃卻是在基列耶琳,後來被大衛搬到了耶路撒冷,因為他計畫為神建聖殿。這就是當時以色列的屬靈情況——各人隨己意敬拜、獻祭,完全偏離了摩西的律法。

所以列王紀上323節想說的是,以色列在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已經發達、強盛、進步,但國民的屬靈意識還沒有改善,表面上是敬拜以色列的神,實際上是隨從迦南人拜偶像的習俗(儘管有些人是無意的)。神允許大衛的請求為他建聖殿,因為這是以色列人的需要不是神的需要。神希望借著建聖殿來教導以色列民如何按神的意思敬拜他、親近他。既是說,建聖殿意味著以色列的屬靈復興——脫離偶像的年代,敬拜獨一的真神。

所羅門意識到以色列人的屬靈需要,所以當國家安定下來後,他首要的任務就是全力以赴為神建聖殿。所以我希望大家明白建聖殿背後的真正用意。很多人看建聖殿為蓋一座雄偉、豪華的建築物,以為這樣就會蒙神的喜悅。其實神關注的不是建築物本身,而是他子民的屬靈情況。這正是司提反在使徒行傳74653節所強調的:“至高者並不住人手做造的。”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4~15)(張成)

 

06講 所羅門求智慧

 

我們今天要繼續看列王紀上第三章。上一次我們從13節看到,所羅門因為謹守大衛的囑咐,專心遵行神的律法、典章,神就祝福他,使他所行的一切事都亨通。他的國也因此堅定、強大,甚至連埃及的法老王也對所羅門刮目相看,願意將女兒許配給他,和他結親。

雖然以色列在經濟、軍事上逐漸強大,但是國民的屬靈情況還是處於一片混亂。當然,在大衛的統治下,以色列的屬靈情況是遠比士師記的年代好多了,但人民對神的律法是一竅不通,很多以色列人是在迦南人的丘壇上獻祭給神,各人是隨自己的意思、方式敬拜神。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設立一個合乎神心意的敬拜、獻祭方式,教導百姓按照摩西的律法敬拜神,獻祭給神。這就是建聖殿的意義所在。聖殿不是為了神,因為神不需要聖殿。聖殿是為了提供給以色列人一個固定的敬拜神的地點。這一點我們到了第六章就可以看到。

所羅門是智慧的象徵。聖經說,所羅門的智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他的著作,如箴言、傳道書就可以看到他的智慧。他的智慧是怎麼得來的呢?列王紀上三章給我們非常詳細的交待。我們先看4節:

4所羅門王上基遍去獻祭。因為在那裡有極大的丘壇(極大或作出名),他在那壇上獻一千犧牲作燔祭。

這裡說到所羅門王上基遍去獻祭給神他在基遍的丘壇上獻了一千犧牲作燔祭。燔祭是向神表示知恩圖報的祭,正如羅馬書12章說,基督徒當將身體當作活祭獻上給神,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神救贖了我們,我們也當將自己獻給他。所以,所羅門獻燔祭是為了感謝神使以色列國安定、繁榮、強盛。他不是以個人名義獻這個燔祭,這燔祭是代表以色列民獻給神的。這一點我們在歷代志下116節就可以看到:

1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2所羅門吩咐以色列眾人,就是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來。3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丘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4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5並且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也在基遍耶和華的會幕前。所羅門和會眾都就近壇前。6所羅門上到耶和華面前會幕的銅壇那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

列王紀和歷代志有很多相似的內容,也有不同之處,可供我們互作參考,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全面的圖畫。第一節總結了所羅門的屬靈情況和他的成就:

1)他的國位非常穩固,既是說國家內部非常穩定,和諧。這是以色列國很少見的,即使在大衛王的時代,以色列也經常發生內戰和動盪。

2)他和神的關係非常親密、和諧,所以1節說,神與他的同在。

3)神使他的地位在列國中得到提升,受到了各國君王的尊重。

這一切都是因為所羅門盡心盡意愛神、遵守神的命令,所以神使他所做的一切盡都順利、亨通。以色列國也因所羅門王敬畏神、順服神而蒙神祝福。所以,不論是父母、教會牧者、國家領導,如果想別人因你蒙福,就必須敬畏神。這一點我們從大衛身上就可以看到。大衛是以身作則教導所羅門敬畏神,當所羅門順服大衛的囑咐,效法大衛敬畏神的榜樣,神的福氣也臨到他。

從第二節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燔祭不是所羅門個人向神獻的祭,而是以色列全國百姓向神獻的燔祭。留意,所羅門不僅治理好國家的經濟、軍事,他也非常關注以色列人跟神的關係。所以他吩咐以色列的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代表百姓獻燔祭給神,借此提醒他們國泰民安不是人的功勞,而是神賜的福。當國民享受神賜的平安時,必須飲水思源,紀念、回應神對以色列的愛。

我們回到列王紀上三章,我們繼續看第5節:

5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

就在獻祭後的當天晚上,神就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神的顯現意義重大,因為這表示他已經接納了所羅門代表以色列民所獻的燔祭。不但如此,神還給了所羅門一個驚喜,神允許他求他所需要的任何東西。神之所以這樣應允所羅門,因為他要鼓勵所羅門做一個公義、正直的王。這份禮物太大、太好了!如果你是所羅門,你會向神求什麼呢?求神賜一個好配偶、一份好工作、長命百歲、事業騰飛?我們想求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真的不知道該求怎麼。我們繼續看68節,看看所羅門會求些什麼?

6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7耶和華我的神阿,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8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9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從所羅門向神說的這番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謙卑:

第一,他清楚知道自己能坐在寶座上,不是自己的功勞,而是神對他父親的信實、慈愛。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一生跟從神,神也信實地履行了他向大衛的一切承諾。這就是我剛才說的,大衛是以身作則教導所羅門盡心盡意愛神。

第二,他認識到以色列是神的選民,是神的子民。是神將他的選民交給所羅門管理,所以他決不可以隨己意治理神的子民,必須按照神的意思帶領、牧養神的百姓。

第三,他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治理神的百姓,所以求神賜給他智慧,教導他如何按公義、正直管理神的百姓。所羅門只求一件事,就是有分辨是非的智慧。

所羅門的祈求是否出乎你的意料呢?如果你是他,你會求智慧嗎?神聽了所羅門的祈求後有什麼反應呢?第10節說:“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留意這四個字“蒙主喜悅”,神喜歡所羅門的祈求。這也意味著有些禱告會令神失望、傷心。但願我們的禱告能常常令神開心。為什麼神會這麼高興呢?我們看1112節:

11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12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

什麼樣的禱告會令神開心呢?就是那些無私、不為自己的禱告。所羅門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仇敵的性命,他只求智慧可以聽訟。他是為了神的百姓的福利求智慧,因為他要以公正、公義來治理國家,使百姓蒙福。你平時是怎麼禱告的呢?你向神求些什麼呢?有些基督徒喜歡請人為他們代禱,代禱的內容永遠離不開他們的個人需要,如考試合格、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身強體鍵。如果我們的禱告永遠離不開自己的需要,我們的祈求就不會蒙神的喜悅,我們的屬靈生命也不會有進步,因為我們還是自己為中心。

有些基督徒不求物質的需要,他們求的是屬靈需要,如屬靈的恩賜。他們求神給他們屬靈恩賜,能醫病、趕鬼、行神跡、說方言等。表面看來他們所求的是屬靈需要,是為了事奉神。但要小心,因為你求的最終目的可能還是為了自己,因為你關注的不是教會的需要,而是自己的“屬靈需要”,你以為恩賜越多就會顯得比其他人屬靈。

我們的禱告內容反映出我們的屬靈身量。神喜悅所羅門的禱告因為他的禱告是無私的,是為了以色列的屬靈益處。但願我們都效法他,不要整天只關注自己的需要,要學習為神的百姓的需要禱告。如果我們這樣禱告,肯定會令天父非常開心。其實主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已經教導了我們這個重要的原則。我們看馬太福音678節:

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天父不是禁止我們說重複的話,他也不是禁止我們為同一件事情重複的禱告。他是厭煩我們沒完沒了的為自己的需要禱告。留意,主耶穌說,這是外邦人的禱告特徵。什麼意思呢?既是說,這是未重生的人的特徵。未重生的人只懂得關注自己的需要,他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基督徒也是這樣行事為人,天父怎能開心呢?

主耶穌還說,你們還沒有祈求,天父已經知道你們的需要了。你相信嗎?為什麼不要為自己的需要禱告呢?因為天父已經知道了。你的責任就是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就是關心神的事、神的旨意、神國的需要、弟兄姐妹的需要。你當為這些事情禱告、祈求。你的需要神會紀念,可能他會感動別人為你禱告,甚至幫助你。

關心弟兄姐妹的需要就是愛人如己了。你為對方的需要禱告,當神滿足對方的需要時,不僅對方充滿喜樂,你自己也會經歷到一份說不出來的喜樂。你經歷過這種為人代禱的喜樂了嗎?學習忘記自己,關心別人的需要,為別人的需要禱告,這是神給我們的福氣。惟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這是何等的福氣。

所以希望借著所羅門的例子,我們可以學習一個全新的禱告態度。我們不再為自己的需要禱告(因為已經交托給天父了),而是為神國的需要、弟兄姐妹的需要禱告。這樣的禱告肯定會令天父高興的。如果我們常常這樣禱告,這證明我們的屬靈生命正在逐步長大了。

我們回到列王紀上312節。神喜悅所羅門的祈求,他不僅賜給他智慧,而且還是豐豐富富的給他,使他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智者。神不但滿足他的祈求,甚至連他沒有求的也賜給他。我們繼續看1314節:

13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14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

神不僅賜給所羅門天下無雙的智慧,他還賜給所羅門富足、尊榮、長壽。神的慷慨遠遠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神是非常樂意祝福我們,但因著人性的自私,他不敢隨便賜下這些福氣。人往往將神的祝福占為已有,不但不懂得知恩圖報,甚至還用神的祝福(如錢財、地位、權力)去欺壓人。要知道,神祝福我們是為了幫助我們去祝福別人。當神看見所羅門的謙卑、無私,以及他對百姓的關愛,神不僅答應他的祈求,還賜給所羅門超過他所想所求的福氣。

不過,神的祝福、應許是有條件的。所羅門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在第6節他對神說,“因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所羅門知道,神之所以祝福大衛,施恩給他,是因為大衛一生對神誠實、正直。同樣在第14節,神也再次提醒所羅門,“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所羅門不是很長壽,聖經沒有說他臨終時是幾歲,但估計不會超過70歲。很明顯這是因為他老年時偏離了神的道路,不再遵守神的律例、典章,他失去了對神起初的愛心,所以他得不到這個福氣。我們看15節:

15所羅門醒了,不料是個夢。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華的約櫃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又為他眾臣僕設擺筵席。

當所羅門從夢中醒來後,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神的約櫃前獻上燔祭和平安祭,感謝神對他的慈愛。這裡我們再次看到以色列人當時是如何獻祭的。他們可以在基遍的丘壇上(可能還有其他的丘壇)獻祭給神,也可以在耶路撒冷的約櫃前獻祭給神,或者在基遍的丘壇上獻了祭,再去耶路撒冷獻祭。這樣的做法完全違背了摩西的吩咐。神的會幕和神的約櫃竟然分隔兩地,使百姓無所適從——不知該在那裡獻祭。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設立一個合乎神心意的敬拜中心,教導百姓按照摩西的律法敬拜神。可見建聖殿是義不容辭的事。

今天我們看了所羅門如何得到智慧的恩賜。所羅門領受了智慧的恩賜後,又有什麼特出的表現呢?我們下一次會看所羅門智慧的彰顯。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三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三章   智慧的王

    所羅門是個智慧的王,他的王朝是以色列最強盛時代,是歷史的巔峰。這樣的政績,多少和他的智慧有關。
一.智慧的祈求    (v.1-15)
   
所羅門的智慧來自他智慧的祈求。他懂得求什麼已顯出他有智慧。
   
娶法老女兒是錯誤的決定,百姓還在丘壇獻祭不是最合神的心意 (v.1-3),正是他作王時的背境,多少顯示出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壓力。
   
「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這是神給他機會,而他也掌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求了令神喜悅的事。如果神也給你我一次機會求,你我可懂得求什麼嗎﹖你我會求些什麼﹖
   
所羅門求智慧可以管理百姓(v.9)。人是最難管理的,作為領袖的責任就是去管理百姓,這最需要智慧。今天國家,社會,教會,公司,家庭管得好不好,在乎作領導的是否有智慧。領袖們阿,你有沒有智慧﹖你可曾為這事向神求﹖
   
不為自己的好處求,甚至求智慧也不是為榮耀自己,乃是為服事國家,服事人民,這就是神喜悅的原因。可惜多少時候,我們的禱告,祈求都是圍繞著自己,為著自己。

二.智慧的運用    (v.16-28)
   
所羅門在基遍的祈求蒙神的應允。神將智慧賜給他,他也運用出來。他以智慧判斷出真假母親。
   
真假難分(v.16-22)。兩個母親各執一詞,不在場的人,很難分清事實。人間的爭執就是這樣,各有各的理,紏纏不清。旁人加入,不但幫不了忙,反而使事情更混亂,有時甚至連自己也陷入其中,因為人缺乏智慧。
   
找出真相(v.23-27)。知識讓所羅門知道,凡親生母親必定珍愛她孩子的性命。知識也告訴他,「失」的人常會有「一拍兩散」,「兩敗俱傷」的敗壞心性。智慧讓所羅門假裝要用刀剖開孩子,使真假母親的本性顯露,順利找出真相。
   
所羅門初試啼聲,一鳴驚人,從此,百姓知道他裡頭有神賜的智慧,也知道這智慧是從神而來,因此都敬畏他。
   
弟兄姊妹,我們若缺少智慧,可以向那不斥責人的神求,祂就必賜給我們。讓我們來求吧﹗

 

 

真智慧(王上三1~28) (臺北靈糧堂)

 

一、所羅門愛神,遵行大衛的律例,但他並不完全,因娶了法老女兒為妻,是年老寵愛外邦妃嬪,去拜偶像的起頭(王上十一1),並且百姓及他仍在丘壇獻祭燒香。丘壇是會幕及聖殿以外的敬拜,有偶像的陰影,是假神的前身。

二、在基遍,夜間夢中,神向所羅門顯現,向他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5節)這時所羅門面臨考驗及選擇,一方面神是全宇宙的主,祂手中有萬有,另一方面人生複雜,欲望甚多,他應該求甚麼呢?他很快決定求智慧,因此蒙神喜悅、稱讚,賜給他所求的。為何求智慧才能得神的喜悅呢?因宇宙中有兩種智慧,一種是屬地、屬情欲、屬鬼魔的智慧,也就是吃了善惡樹果子,得到的虛假的智慧(雅三1318;參創三6);另一種是神賜的從上頭來的真智慧,所羅門求真智慧,不求壽、不求富、不求報仇,他求那重要的、根本的,神連那次要的也賜給他了。「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3),吃的、喝的、穿的,也必加給你了。禱告求甚麼也是一種很深的功課,要知本末、重輕、先後,求代表人的需要,需要代表人的生命及心態。

三、所羅門應用神賜的真智慧所作的判斷,表明一個重要的原則,神要的是完整的、活的;撒但要的是分裂的、死的。

默想

如果神問我,你要向我求甚麼,我會求甚麼呢?

回應

求主給我追求完全的心,渴慕智慧的心。

 

 

求你賜我智慧(王上三1~28) (臺北靈糧堂)

 

接著以色列就進入了所羅門統治的全盛時代。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建造耶和華的殿」,之後他也為自己建造宮殿,以及許多軍事設施,成為盛世之君。惟一讓人扼腕的是,他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政治聯姻「與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不但破壞了不與外邦聯姻的摩西律法,同時也種下日後因政治因素婚娶許多異國公主,導致以色列步入偶像崇拜的肇因。

一、所羅門夜間作夢

在所羅門登基之初「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由於聖殿尚未完工,因此他「上基遍去獻祭」。大衛時代雖然將約櫃抬至耶路撒冷,但是摩西的會幕與祭壇都放在離耶路撒冷不遠之處的丘陵基遍(代上二一29)

所羅門的獻祭蒙了悅納,因此「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問他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這真是一個蒙恩的機會,神好像開出空白支票,然而所羅門所求的卻是神真正的心意「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回到原來的文字,所羅門所求的是一個「能聽的心」,之後神才主動說要賜他「智慧」。

二、所羅門蒙主喜悅

「能聽的心」其實是為了以公義聽訟與判斷所須的能力,也就是說,所羅門敬重神給予他的職份,只求能滿足此職份的能力。因此「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神大大滿意所羅門之所求,因此就「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之後的所羅門就以智慧之君著稱。同時神還附贈他所沒有求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長壽」,所以所羅門成了全方位蒙恩寵的君王,智慧、財富、尊貴、長壽,都臨到他。後面的經文讓我們看到,神所應許的都一一應驗。

三、所羅門智慧的判決

之後記載的一個案例,是來說明所羅門真的以神所賜的智慧聽訟:有兩個妓女,同時生子,其中一人的孩子夜間被母親壓死,因此二婦同爭活著的孩子,所羅門無從由外觀判定,當時也沒有DNA檢測,因此所羅門說要將孩子砍了,一分為二。當然他是在測試人心,果然真正的母親,寧可放棄孩子,也不願讓孩子死了。「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裡有 神的智慧,能以斷案。」

默想

我是否照著主的心意禱告,尋求祂所樂意賜我的美物?

 

 

智慧人生(王上31-15)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洞悉你的心意,讓我的人生活出屬靈的智慧。

 

列王紀作者在接下來的經文中,概述了所羅門的統治,包括其政治、經濟和宗教政策。這些統治概況,都顯出了所羅門過人的智慧。另一方面,經文又提及所羅門借著與法老的女兒結親,從而與埃及組成外交聯盟(1-3);雖然與外族元首的親屬通婚是當時印證國際條約的常見方式,但這卻為所羅門日後屬靈生命走下坡埋下伏筆,因為他在婚姻中容許異教的侵入。此後,列王紀作者在多處指出以政治利益為基礎的婚姻是危險的,因為其中會包括接納異教的神祇。

列王紀作者坦誠地評價所羅門,在稱讚他信實守約和效法父親所行的同時,亦指出他有失敗之處。例如他容許丘壇的存在,並在其上獻祭燒香。丘壇本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以色列民曾被嚴禁設立丘壇,因為這些地方會對敬拜耶和華構成威脅。然而,自所羅門王朝開始對丘壇的容忍態度,卻導致以色列民的信仰有與異教混合的危機。

不過在這時候,所羅門仍然被描述為一位明君,他在許多方面都彰顯出不凡的智慧。當所羅門在基遍獻祭後,他在夜間的夢中得見神。祂問所羅門:「你願我賜你甚麼?」並允諾必把他所求的賜給他(5)。所羅門於禱告中承認神在過去的作為;他求神繼續施恩,並求取智慧的能力治理百姓(6-9)。屬神的人擁有從神而來的智慧,是倫理道德生活的基礎。神回應了所羅門的祈求,除了加增他的智慧外,又應允把長壽、富足和尊榮賜給他,並為他滅絕仇敵,超過所羅門的所想所求(10-15)。所羅門夢醒後,便回耶路撒冷,在約櫃前敬拜和獻祭,又設擺筵席,公開見證他在神裡的經歷。

所羅門對真智慧的祈求,成為他以後人生的最大祝福。事實上,聖經中有不少地方論及智慧的本質和影響,尤其在箴言中,更表明對神的聆聽和順服是真正智慧的基礎。不少現代人傾向努力進修,期望得到更多知識應用於生活和工作中,可是我們有否追求屬靈的真智慧,尋求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心意?

 

 

屬靈洞見(王上316-28)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充滿從你而來的智慧,洞悉四周人群的屬靈需要。

 

列王紀以一個千古傳誦的故事,彰顯出神賜予所羅門的智慧。在不少古代近東的歷史文獻中,記載了諸王就疑難案件所作的法律判決,以顯示他們的智慧。然而,列王紀的這個故事除了讓人看出君王的智慧外,更使人敬畏那讓君王有智慧的神,從而洞悉其中的屬靈意義。

故事的開始是兩個有孩子的妓女來到所羅門王面前申訴,因為她們其中一人的孩子死了,於是死了孩子的那個妓女就在夜間起來,偷去另一個妓女所生的孩子。在這案件中,由於訴訟雙方都沒有第三者作證,而當時又沒有現代社會的鑒證技術,故此實在不容易判決誰在說謊。結果,所羅門運用神所賜的智慧,以殺死仍然存活的孩子為誘因,促使那真正的母親在看到孩子受死亡的威脅時流露愛心。借著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所羅門找出了孩子的親生母親,然後宣告他的判決。

我們或許會感到奇怪:兩個妓女豈能輕易來到王的面前作出申訴?其實,從古代近東的故事中可見,當時的受欺壓者似乎是有機會覲見君王或高級官員的(尤其是當他們所牽涉的是與產業有關的事情,參王下83),而君王在當中的判決是有著與神同等的權威(參箴1610)。事實上,以色列民可以從所羅門的判斷中,看出他的心裡有神的智慧。

不論是以領袖的身分帶領國家,或是以審判者的身分為孤苦無依的人伸冤,君王都需要有神所賜的智慧。今天當我們在世生活時,不論是在工作中,或是在事奉裡,有甚麼地方是要從神而來的智慧,以致可以彰顯出祂的心意呢?

 

 

所羅門求智慧(王上三1~15)(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一起頭,就提到所羅門娶埃及公主一事,這是使以色列陷入拜偶像陷阱的伏筆,顯然經文敘事相當在意此事;接著就記敘所羅門上基遍獻祭,在異夢中向顯現的神求智慧一事;經文也清楚表明,神喜悅所羅門向祂祈求智慧。然而,將前後兩件事情並陳於一處,就十分耐人尋味;因為與盟邦政治聯姻,是所羅門既訂的外交政策,與埃及法老結親只不過是個起頭,所羅門另外還娶了不少外邦的公主(王上十一1~3),這項外交政策的確給以色列帶來了不少軍事、經濟上的利益,似乎是很聰明的決定。不過同時,這些外邦公主也將異教崇拜帶進了以色列。因此,我們發現經文敘事一方面盛讚所羅門的智慧,一方面又直言不諱的指出所羅門「不智慧」的錯誤決定。

究竟,神有沒有將智慧賜給所羅門呢?這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那麼為什麼一個擁有超級智慧的人,還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呢?究竟「智慧」是什麼呢?其實,「智慧」就是大衛囑咐所羅門的:「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祂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二3)除了神的智慧以外,世界上還有哪種智慧能夠使人「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擁有智慧的所羅門,為什麼還會決定錯誤?其實他是犯了聰明人的通病:自以為有智慧。箴言三章七節:「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但是聰明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更有辦法、能力,夠本事可以趨吉避凶,所以常常容讓自己游走於「惡事」的邊緣;沒想到終究被罪的毒鉤鉤牢,而無法自拔。所羅門真是我們的鑒誡。

回應: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敬畏禰、遠離惡事;也求禰賜下明白、遵行禰旨意,遠離惡事的智慧,使禰的兒女人人凡事盡都亨通。阿們!

禱讀:箴言三章7~8

7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8 
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所羅門的智慧判案(王上三16~2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敘事講到一件所羅門斷案的實例,用來證實耶和華神真的將智慧賜給了他。若在今天,這個案例運用科學辦案、DNA判定,很快就能水落石出;不過在三千年前的當時,的確需要高度智慧,因為就是今天也有從醫院抱錯孩子回家的烏龍事件發生。所羅門洞悉人的心理,瞭解母親對孩子情感,斷案於察言觀色之間,的確屬於高層次的智慧斷案。

在箴言書中,「得智慧」和「認識耶和華」之間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件事。箴言書二章一至十節:「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祂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這段經文清楚說明,專心尋求智慧的人就能認識神,因為智慧乃是神所賞賜的,而且神所賜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才能引導人走神所命定的善道。

親愛的弟兄姊妹,聖經肯定所羅門求智慧的態度,神也答應了所羅門的禱告;同樣的,如果我們是為了服事神、認識神而向神求智慧,這也是神所喜悅的態度,神同樣會應允我們的祈求。所羅門的智慧不但使他能夠知人、識人,處理複雜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也引導他認識萬物的結局和神;今日的教會豈不也是急切地需要這樣的智慧,來説明人、來認識神嗎?

回應:親愛的天父!求禰賜給我智慧來服事人、服事禰;也求禰在教會中多多興起智慧人,來幫助人解開人生中的困擾和糾結,進入安息的生活。阿們!

禱讀:箴言二章6~8

6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7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8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