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智慧與豐富(三 4~5,10~13;四29~34)(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三16~四34)(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四31~34)(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四章)(劉銳光) 組織•富強•智慧(王上四1~34) (臺北靈糧堂) 在自己的無花果樹下(王上四1~34) (臺北靈糧堂) 豐盛恩福(王上4:1~34) (香港讀經會) 所羅門的內政(王上四1~20)(臺北基督之家) 所羅門的財富與智慧(王上四21~34)(臺北基督之家) 智慧與豐富(胡恩德) 經文:王上三4~5,10~13,四29~34 超凡的智慧 所羅門所得的智慧,可說勝過當代一切所有的,他在神面前所求的是一種可聽訟、審判真假是非的智慧,但他所得的不但如此,是勝過萬人,而且聖經具體地把他的智慧記下來:「他作箴言三千句,又寫詩歌一百零五首」,這些是關乎文學、道德上的智慧。又有植物動物學方面的,由高大的香柏樹直至牆上微小的牛膝草;各類飛禽走獸、昆蟲、水族也有述說,他的智慧使天下列邦都派人去觀看聆聽,神賜他一顆廣大的心,能盛載多物,似乎這些都是超過人所能有,也是超過所羅門向神所求的,正如聖經所說:「神能照凓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不但能聽我們的禱告,而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向我們施恩。 神賜人智慧,而且又豐富地向我們施恩,但可惜現今不少人單單追求科學上的知識,而缺少尋找神與人之間正當的關係。例如把牛角裝上了利刀,牛身裝滿了鐵甲及極利害的釘子,使它亂撞,非徒無益反而有害。人類現在正追求如此的知識,但心靈裏反而貧窮,沒有智慧弄好人與人間的關係,因為根本上人沒有追求與神之間的關係,人雖有很多知識,但這些知識並沒有教人如何成為一個與神聯絡得好的人,反使人成為比野獸更可怕的動物,回復以前森林野獸的生活,只注重科學上的技術,科學上利害的武器。 有一動物園,其中養了些猿類,在門前面寫凓說:「單單這種動物便能使整個世界絕了種。」原來那字後是放了一座鏡,使看的人在鏡的反影中看見自己的樣子,意思表明單單就是人類已能有足夠的能力,把整個世界毀滅。 人是非常可怕的動物,人若失去神的形像、生命、樣式是十分可怕的。今天世界的人只追求屬世的學問知識,偏重一面,使人變成一個十分本事的猛獸。人能殺死世上其他一切的動物,因為人沒有追求更要緊的智慧,甚至現今的科學能把人完全改變、毀滅,使地面一切的事都改變。耶穌曾說在他未回來之前,必有不法之事增多,不法的定義就是沒有秩序的,不認識天地間有一大家應遵守的秩序,否認有永恆的真理,以為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他們想推翻神的律法及他自己,正如但以理書裏所說的,主再來之前有敵基督統治世界,改變律法及節期。人現今有一不法的心,說沒有一永恆的律法,留下地步給敵基督胡作胡為。 人的思想已到混亂不堪的地步,現今世界是極其顛狂、危險,人現今要追求智慧,但卻離開了真正的智慧,不認識「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所羅門所求的智慧,是使能在子民中執行處理國事,他不是為自己求富貴,求長壽,也不是為自己的好處,乃是好好地行使神的旨意,所以他所得的智慧是遠超過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現今我們應藉凓聖經,追求與神和好的智慧,並不是單追求地上的學問。不少人心靈貧乏,沒有智慧,他們只憑地上的智慧行事,結果害了自己,屬神的智慧,是神默示與人,藉聖經寫明出來,我們要迫切尋求這些亮光,使我們到完全的地步,因為神的話能使人有智慧,眼目明亮,人心快樂,我們必因祂的亮光而得幫助及滿足的喜樂。 雅各書一章五節,雅各告訴我們:「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必賜給他。」我們要追求智慧,這並不是指世界學問、處事為人的智慧,乃是從天上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等等。神指明我們世人在祂面前是罪人,沒有明白的,沒有悟性、智慧,我們對神的事及與神的關係均是無知,只要我們在祂面前才能認識神是至聖者,他能使人有平安、有智慧。 現今教會對於聖道的書籍,沒有注重精義,生活上也沒有屬靈的智慧來信靠神,從表面看過去似乎有道理、有信心、也有追求,但實行起來卻缺乏了真正的智慧,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軟弱,來到神面前求教導:「若中間缺少智慧,當求那厚賜眾人的神」。我們要在主面前靠凓聖經的話,追求真正的智慧,又曉得尋找永遠價值的事物,因為惟有遵行神旨意的才永遠長存。 培靈會第一屆在廣州舉行時,「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一百二十九篇十八節),此語成為該會的標語,我們事奉神的人,更應求主賜給我們解經的靈,能按凓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無窮的豐富 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我們從第四章的記載中略知一二,「細麵三十歌珥、粗麵六十歌珥、肥牛十隻、草場的牛十隻、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焾子、並肥禽……各按各月供給所羅門王,並一切與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無所缺。」這些都是表明所羅門除了有智慧外,還有無窮盡的豐富。不但在食物方面如此豐富,在第十章裏我們看到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所以他宮中一切的器皿都是用金製成,銀在耶路撒冷城的價值及份量如石頭一般,全國都能享受這樣的豐富,國泰民安十分太平。 神賜給所羅門有如此的智慧及豐富,他自己也是付上相當代價,在基遍獻祭時把一千的祭牲獻上,又在聖殿落成時向耶和華獻平安祭時,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作為祭品。我們今日站在神面前也應有所獻,然而我們十分感謝神,就是有一位大祭司耶穌已替我們獻與神,他所獻的乃將他自己整個心身靈獻上,不但為我們贖罪而且更是為我們成為一個馨香的禮物送給神,把這一切都歸在我們名下而獻,故比千千萬萬的祭品更寶貴。 我們今天有神寶貝的應許,就是:「你們若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到如今你們求甚麼就必得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到主面前求,他必按他的豐富厚賜與我們,況且在我們未求以前,神已經把他的豐富賜給我們,因為有耶穌已為我們獻上祭物。 神曾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我們在神面前正如一個蒙愛的兒女,保羅寫以弗所書時,寫出神各樣的豐富,又求神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真知道屬神的人有何等大的盼望,神賜給我們的恩是十分豐富,我們應多追求屬天的豐富,不以世上的事物為滿足,因為有不少的人就算得凓世界的事物,心靈仍覺非常空虛。 許多時候,我們心靈感到貧乏,沒有屬靈得勝的力量,又不能感動人來到神面前,不要忘記:神是豐富的一位,他願意向我們施恩,在我們未求以先已賜給我們了,就是在我們相信的時候已接受他各樣豐富的恩惠,而且超過我們所求和所想的。 羅馬書八章三十一節告訴我們,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站在我們一邊,誰能扺擋我們呢?我們一切的貧乏、罪惡、軟弱也包括在內。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死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神願意將他的豐富賜給我們,我們不要自怨貧乏,所羅門王昔日能得凓神舊約方式的豐富,今日我們也能憑凓應許得凓神新約方式的豐富,因為我們已有極大的祭獻上,我們已有極大的應許。──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三16~四34)(張成) 第07講 所羅門的智慧 上一次我們看了列王紀上3章4-15節,就是關於所羅門向神求智慧。所羅門向神求智慧是為了能夠按公義治理神的百姓。他的祈求是出於一顆無私的心,所以神喜悅他的禱告,就賜給他超凡的智慧,普天下沒有人的智慧比得上所羅門王。這一點我們在4章29-31節就可以看到。當所羅門領受智慧的恩賜後,他有些什麼特殊的表現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看的。 我們今天要看的經文比較長,就是從3章16節直到4章34節。因為篇幅太長,我不打算看每一個細節。很多人以為3章16-28節就是在講述所羅門智慧的彰顯,其實不止是3章16-28節,整個第四章還是在講述所羅門的智慧。 3章16-28節是在講述所羅門聽訟的智慧,他如何公正的判決一個案件,令所有的人心服口服,對他肅然起敬、刮目相看。而列王紀上四章是在講述所羅門如何管理以色列國,以及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所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當然跟他的智慧有關。或者我們可以先看3章16-22節: 16一日,有兩個妓女來,站在王面前。17一個說,我主阿,我和這婦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時候,我生了一個男孩。18我生孩子後第三日,這婦人也生了孩子。我們是同住的,除了我們二人之外,房中再沒有別人。19夜間,這婦人睡著的時候,壓死了她的孩子。20她半夜起來,趁我睡著,從我旁邊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她懷裡,將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懷裡。21天要亮的時候,我起來要給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細細地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22那婦人說,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這婦人說,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她們在王面前如此爭論。 所羅門經手的案子很多,聖經只是舉了這個例子來證明所羅門的超凡智慧。這個案子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將人自私的本性描繪得淋漓盡致。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兩個妓女中的其中一個不小心壓死了自己的兒子,她非但沒有為此事檢討自己的疏忽大意,反而將別人的兒子占為己有。儘管她品嘗到喪子的痛苦,但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她不惜將這個痛苦轉加到同伴身上。這個例子反映了人的自私本性。雖然我們沒有做同樣缺德的事,但很多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就將痛苦加在別人身上。這就是罪(不論是偷盜、通姦、譭謗等)的本質——損人利己,在所不惜。 這兩個妓女的案子明顯是非常棘手,因為沒有第三者在場作證,只能任憑他們各執一詞。這個案子在今天就不難審,只要拿孩子和兩個女人的DNA去測試,誰是誰非馬上揭曉。神讓人類發現基因密碼,不是因為我們聰明,而是因為人類犯罪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很多罪案都是天衣無縫,用傳統的偵查方法根本無從破案。所以神允許人類在末世發現基因密碼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用來抵制罪惡的蔓延。 但在所羅門的年代,根本沒有什麼測謊機、基因化驗等科技來判斷誰是誰非。民間的審判官面對這個案子根本束手無策,最後只好交給國王來下判決。古代的帝王猶如今天最高法院的法官,民間有什麼難以判斷的案子,都會交給國王來判決。這就是為什麼在使徒行傳,保羅可以要求向羅馬皇帝提出上訴。 這兩個妓女的案子在當時肯定是引起了全國的關注,所以聖經才將它記載了下來。現在,舉國上下都在關注所羅門王會如何判決孩子究竟屬誰。我們繼續看23-28節: 23王說,這婦人說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婦人說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24就吩咐說,拿刀來。人就拿刀來。25王說,將活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那婦人,一半給這婦人。26活孩子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心裡急痛,就說,求我主將活孩子給那婦人吧,萬不可殺他。那婦人說,這孩子也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了吧。27王說,將活孩子給這婦人,萬不可殺他。這婦人實在是他的母親。28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裡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 所羅門的智慧顯明在他對人性的徹底掌握。他利用母親和孩子間的親密關係來分辨誰是孩子的真母親。一測之下,誰是誰非不攻自破。這個案子讓以色列人認識到所羅門王的智慧天下無雙,再難的案子他都可以斷案。結果舉國上下都敬畏他,因為他有神的智慧,凡事都能夠明察秋毫。 28節稱所羅門所擁有的是神的智慧。這並不是說所羅門的智慧與神的智慧相等,而是說,他所擁有的智慧是來自神的。所羅門本身已經是一個聰明人。早在列王紀上2章9節,大衛稱讚他是個聰明人,所以從小他就以智慧見稱。但人的智慧是不足夠治理一個國家,這個案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的智慧根本束手無策。 所羅門是極其有遠見的人。他明白只有靠公義、公平才能贏得國民的信任和尊敬。國家必須以公義為基礎才能穩步成長。但執行公義談何容易。從這個案子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人性的詭詐和可怕。很多是是非非靠人的智慧根本無法判斷,不小心甚至會把好人當惡人處理。所以我說,從所羅門向神求智慧聽訟這件事,就能看到他是一個有遠見的聰明人。 可見一個國家領導必須靠神才能治理好國家,因為人心實在太詭詐了。沒有分辨是非的智慧,怎能管理好國家呢?但管理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所羅門有多大的智慧,也不能單獨一人管理好這個國家。所以4章1-19節就列出了一系列的名單,這些人都是所羅門挑選出來的臣子、官員,幫助他治理國家。名單裡有一部分人是所羅門父親大衛的忠臣的兒子。很多大衛的臣僕都是公義的人,但他們年紀已經老邁,所以所羅門就請他們的兒子來輔助他治國。其餘的人物聖經沒有提過,但我們相信這些人都是所羅門按智慧在國中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沒有這些忠臣的輔佐,他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 接下來我們要看所羅門執政的輝煌成就。我們先看4章7節和27-28節: 7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個官吏,使他們供給王和王家的食物,每年各人供給一月。 27那十二個官吏各按各月供給所羅門王,並一切與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無所缺。28眾人各按各分,將養馬與快馬的大麥和乾草送到官吏那裡。 這節經文看似簡單,但其中有很重要的意思。要明白這節經文的重要,就必須瞭解以色列的歷史。以色列人自從進入迦南地就沒有真正統一過。各支派都是各自為政,這個問題在士師記是最為明顯。在掃羅王的年代,以色列眾支派經歷第一次大統一,但這聯合只是短暫的。當大衛做王時,猶大支派和以色列其他支派間的爭戰綿延不斷,直到大衛晚年時內戰才止息,猶大和以色列總算統一在大衛的王權下。但這只是個開端,惟有到了所羅門的年代,猶大和以色列才是真正的聯合成為一個國家。 第7、27-28節說到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個官吏,使他們供給王和王家的一切需要。既是說,所羅門成立了一個中央政府,每個支派都樂意輪流提供資源給中央政府,支援所羅門和他的臣僕治理國家。這種場面是前所未有的。不要忘記所羅門是屬於猶大支派,以色列其他支派跟猶大支派過往有許多的摩擦,要求其餘支派繳納稅收給猶大支派的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所羅門做到了。他的智慧、公正贏得了其餘支派的信任。在神的幫助下他將各支派聯合成為一個國家。 以色列各支派聯合在所羅門的統領下,效果是如何呢?我們看4章20節: 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 “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這句話是我們想起了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這個應許在所羅門的朝代應驗了(當然,這只是肉身層面的應驗,屬靈層面是在新約應驗的)。以色列的人口增加,這反映了什麼呢?這意味著以色列享有前所未有的安定。在古代,戰爭以及戰爭帶來的疾病、饑荒使到很多國家的人口減少。沒有平安、穩定,國家的人口是不可能增加的。所以20節就總結了所羅門統治下的成果,百姓都安家立業、吃喝快樂、生養眾多,一幅國泰民安的圖畫。我們繼續看21節: 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羅門在世的日子,這些國都進貢服事他。 所羅門不僅統一了以色列和猶大,在他的統治下,以色列的版圖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以色列東邊的邊界直達大河。大河就是伯拉大河,就是今天位於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南面(或西南面)的邊界直達埃及的邊界。版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也應驗了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我們看創世記15章18節: 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的舊名字。早在創世記15章神已經給他這個應許:他的後裔(以色列人)會得到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埃及河不是尼羅河,而是埃及小河(約書亞記15章4節),那是埃及東邊的邊界。神給以色列人的地是有界限的,神並沒有吩咐以色列佔領、毀滅其他國家(如埃及),神只是吩咐他們毀滅那些罪惡滿盈的迦南人。自從以色列人進了迦南地後,這個應許一直都未能應驗,直到所羅門的年代。 這個應許之所以久久未能應驗,是因為以色列沒有盡心盡意遵行神的律法、典章。正如我說,神的應許是有條件的。不履行神的條件,就休想在神的應許上有分。所羅門年輕時非常愛神,盡心盡意遵行神的律法、典章,所以神就祝福他手所做的一切事,也借著他祝福了以色列。當所羅門年老時,他的心遠離了神,不再單單敬拜他,謹守他的律法、典章。結果以色列國也開始出現了動盪。他一死,以色列就分裂為南北國,從此就一蹶不振。所以我要再次強調,神給人的應許不是沒有條件的,惟有恒久謹守神定下的條件的人,才能長久住在神的恩典裡。 從21節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版圖擴大並不是指她併吞了其他國家,而是指她周邊的國家都甘心成為她的殖民地,按時向她進貢。所以21節說的“所羅門統管諸國”,這樣的情景是前所未有的,所羅門去世後這樣的景象也不復存在。 可見,所羅門作王是神給以色列的應許的完全應驗。當然我說的是物質層面的應驗。從某種程度上看,年輕的所羅門是基督的預表。在他的治理下,以色列享有大平安、人口多如海邊的沙、各國都向他進貢,各國的國王甚至遠渡重洋來聽他的訓誨。我們繼續看22-25節: 22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細面三十歌珥,粗面六十歌珥,23肥牛十隻,草場的牛二十只,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麅(pao2)子,並肥禽。24所羅門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從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全地,四境盡都平安。25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 22-23節讓我們看到以色列糧食的豐富。所羅門得到的供應反映了百姓生活上一無所缺。24節告訴我們,所羅門所統管的列國都享有平安,難怪他們都樂意讓所羅門統管,並進貢給他。所羅門的政權也給猶太人和以色列人帶來安定、富裕的生活。有一點值得我們留意的,就是25節說的,“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這種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止是富人才能享有。以色列境內不論什麼人都享有這種美好生活。我們繼續看26節: 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 所羅門是一個未雨綢繆的人。他沒有因為國家裡外都穩定就忽略了軍隊的需要。他在平靜安穩的時期,為自己建立了強大的軍備。馬兵和戰車就有如今天的坦克、裝甲部隊,只有大國才有條件擁有,越強大的國家數量就越多。很多聖經學者認為,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國,很可能還超越了埃及。否則法老王是不會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所羅門的。 說到這裡,或者我們嘗試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我們看到所羅門靠神的智慧統一了以色列各支派。當以色列各支派合而為一,順服所羅門的王權,以色列就變得強大、富裕、安定。你可以說,在所羅門領導下的以色列成了各國的祝福,成了世界的光,成了各國的焦點。我們看34節: 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 所羅門王的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天下列國的王都風聞他的智慧,不惜千里迢迢差遣使者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話。這是一幅多麼榮耀的圖畫。所羅門不是靠刀劍制伏列國,而是靠神的智慧征服他們。列國的王都主動來耶路撒冷學習神的智慧——以色列神的道路。 我們傳福音時,往往是要追著對方強迫他聽。什麼時候不信主的人會主動求我們講福音給他們聽呢?有可能嗎?惟有當我們完全服在新約的所羅門——耶穌基督的王權下,並且彼此合一。教會必須完全順服基督,彼此同心,才能強大、才能做光、做鹽吸引不信主的人來歸順基督。 不同的教會猶如以色列不同的支派,如果不順服神,不聽從神的基督,那麼即使教會很多,也不能做光、做鹽。因為我們都是各自為政,只關注自身教會的發展、利益。但如果每一間教會都立志聽從神的基督,以他為元首,那麼教會整體就能成為世界的光,吸引列國歸向神。求神借著列王紀上四章賜給我們一個屬靈的異象。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四31~34)(張成) 第08講 廣大的心 上一次我們看了列王紀上3章16節直到4章34節。這一大段的經文都是在描述所羅門的智慧。他的智慧體現在四方面:1)聽訟、辨別是非(列王紀上3章16~28節);2)國家的行政管理(列王紀上4章1~28節);3)認識神、人生哲學(列王紀上4章29~32節);4)自然科學(列王紀上4章33節)。 4章30節告訴我們,神賜給所羅門的智慧是超過了東方人和埃及人。東方人和埃及人是當時文明、發達國家的象徵。所有的智者都是來自這些文明古國,但所羅門的智慧遠遠超越他們。即是說,他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我們看4章31~33節: 31他的智慧勝過萬人,勝過以斯拉人以探,並瑪曷的兒子希幔,甲各,達大的智慧。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32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33他講論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 31節提到了幾個人名:以探、希幔、甲各、達大。這幾個都是以色列人,是以色列人公認的智者,就像中國的孔子、老子這類的智者一樣。聖經其他地方沒有提到甲各、達大,但以探、希幔的名字有出現在詩篇裡。詩篇89篇是以斯拉人以探的訓誨詩,而詩篇88篇則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可見這幾個人不僅是智者,也是愛神、敬畏神的人,所以他們肯定也有屬靈智慧。但聖經告訴我們,所羅門的屬靈智慧願超過這些人,或者說,他比這些人還要認識神。在以色列國內——神的子民當中,沒有人比所羅門更認識神、更有屬靈智慧。 我們從32-33節可以看到所羅門也透過箴言、詩歌傳講他的智慧。所羅門寫箴言是為要教導人敬畏神。神給他智慧是為要透過他教導列國敬畏神的道路,這是其他國家的智者所沒有的智慧。除此之外,神也賜給所羅門智慧明白他所創造的一切事物——無論是空中、海裡、地上的,他都頗有心得。可能所羅門是以色列第一個自然科學家,他教導人認識神的創造。我們可以回到4章29節: 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 神賜給所羅門智慧聰明,這一點上一次我們已經看過了。這裡的“智慧”和“聰明”是兩個不同的希伯來字。“智慧”普遍是指內心的智慧,“聰明”可以是指行動上體現出來的智慧,如行事為人、待人接物、行政策劃。在舊約,這兩個字可以相互交替使用,因為基本意思很接近。 這裡還提到了另一樣恩賜就是“廣大的心”。這是指什麼呢?有人說這也是指智慧——所羅門的智慧非常的廣闊。所以29節可以理解為:神賜給所羅門智慧、聰明、廣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測量。這樣的理解似乎合情合理,但就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了,因為所羅門的智慧是眾所周知的,這節經文只不過是再次強調這一點而已。今天我們就是要探討這“廣大的心”是指什麼? “廣大”是指開闊的意思。這個字通常是指地方、環境的廣闊。那麼“廣大的心”是指什麼呢?一個有廣大的心的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如何才能有一個廣大的心呢?我們可以看一節經文,詩篇119篇32節: 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 這裡我們看到“開廣的心”是跟神和他的命令有密切的關係。詩人求神開廣他的心,因為他知道沒有廣大的心就不能在神的道路上奔跑。即是說他不懂得如何行神的道路。所以,神賜給所羅門廣大的心,意思是神使他能夠明白他的旨意,凡事按照他的旨意行。真正的智慧(屬靈的智慧)跟神的旨意、神的命令是分不開的。不明白神的旨意,如何能行在神的道路上呢?更別說成為屬靈的聰明人了。 聖經說的智慧不是世人所追求的知識。世人喜歡以學問、知識誇口,因為世人是以學問、知識的多少來衡量智慧的。但聖經所說的智慧是跟敬畏神、認識神有關,這跟世上的智慧有著天淵之別。神的律例、典章就是要教導我們敬畏他。當我們學習敬畏神,他就會開廣我們的心使我們明白他的心意。詩人這樣求,可見他非常有屬靈眼光。那麼,一個有廣大的心的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他肯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但他的智慧是在那些方面體現出來呢?我們看箴言11章12節: 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明哲人卻靜默不言。 為什麼要看箴言11章12節呢?因為“智慧”和“明哲”這兩個字跟列王紀上4章29節的“智慧”和“聰明”是同樣的希伯來字。箴言11章12節的“明哲”這個字跟列王紀上4章29節的“聰明”是同一個希伯來字。這節經文告訴我們有屬靈智慧的人的一個重要特徵。什麼特徵呢?就是能夠包容、接納別人,與不同的人和睦共處。 我相信很少人留意到這個重要的特徵。箴言說,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為什麼你會藐視鄰舍呢?很明顯是因為你瞧不起他,覺得自己比他聖潔、公義、聰明。但箴言說,如果你這樣想就證明你毫無智慧。可能你的鄰舍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你,從世俗的角度看,他確實是一個沒有智慧的人。但你這藐視他的態度證明你比他更沒有智慧。 下半節說到,明哲人卻靜默不言。明哲人就是聰明人。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會如何待他愚昧的鄰舍呢?他會靜默不言。就是說,他不會藐視對方,他會一笑置之,用一個寬大的心胸接納對方。可見有沒有屬靈智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是一個有屬靈智慧的人,你跟眾人的關係就會和睦。反之,如果你經常藐視這個、輕看那個,不能跟人和睦共處,這證明你是一個愚昧人。 所以,神不但賜給所羅門智慧聰明,還給他一個廣大的心。這廣大的心是指什麼呢?就是有一個寬大的心胸,能夠接納不同的人,跟他們和睦共處。這一點我們在4章和5章就能看見。 我們看4章34節: 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 列國的國王都風聞所羅門的智慧,他們都派使者千里迢迢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話。列王派使者來耶路撒冷朝見所羅門,足見所羅門跟其他國家有良好的邦交,能夠和睦共處。如果國與國之間存有芥蒂,就如今天的美國和俄羅斯,關係動不動就會緊張,就很難和睦共處。所羅門除了有超凡的智慧,他跟列國領導的關係處得非常好,所以得到列王的尊重。在這個良好的關係基礎上,他們都樂意派使者來向所羅門學習。 有些基督徒會認為,這樣做豈不是一種妥協嗎?外邦人不認識以色列的神,是不聖潔的。如果允許他們跟以色列有邦交、有來往,他們不敬畏神的習俗豈不會影響以色列民嗎?如果你是這麼想,可見你還不明白什麼是真聖潔,什麼是神的旨意。留意,列王派使者來朝見所羅門的用意是要向他學習智慧。那麼,所羅門會教導他們什麼呢?我們從箴言書裡大約可以知道所羅門教導列國什麼——就是敬畏神的道路。所羅門是利用這種和諧的關係,教導列王神的道路。所以,不是列國在影響以色列,而是以色列成為一個國際主導,帶領列國認識神的道路。 你可以說,這是以色列惟一一次在國際社會上發揮出屬靈的主導作用,成為世界的光。以色列能夠成為列國的光,主要是因為所羅門盡心盡意敬畏神、遵行神的律例,所以神喜悅他,賜他超凡的智慧,幫助他建立以色列國;神也給他一個廣大的心,能夠與列王和睦共處,帶領他們認識神的道路。當然,這種美好的屬靈景象不是理所當然的。當所羅門年老時,他的心偏離了神,以色列國就開始衰退,因為神不再幫助她。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就是列王紀上5章12節: 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 這節經文很有意思。上半節說到神賜給所羅門智慧,緊接著下半節就說到所羅門和希蘭和好,彼此立約。聖經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神賜智慧給所羅門,以致他可以跟列國建立和睦的關係。沒有這種和睦關係,所羅門根本不能建神的殿。所羅門在5章4節就意識到這一點。 所羅門愛神,所以神賜他一顆廣大的心,能夠按照神的心意跟列國建立邦交,彼此和睦共處。不但如此,所羅門也贏得列王的信任和尊重。有了這樣的和諧環境,所羅門才可以專心建神的殿。列王紀上五章告訴我們,以色列當時不僅享有和平,列王也支援所羅門建聖殿的計畫。推羅王希蘭就是一個例子,他不僅支援所羅門,還願意為他提供建聖殿的木料。因著所羅門的智慧和廣大的心,列王也尊重、稱讚以色列的神。雖然他們沒有離棄自己的偶像,但尊重以色列的神和他所揀選的王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強調“廣大的心”,因為這是屬靈智慧的具體體現。一個有屬靈智慧的人,不但與神和睦,也能夠與人和睦。如果處處與人為敵,又如何能做光、做鹽呢?我們看雅各書3章17-18節: 17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18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有屬靈智慧的人不僅生命清潔,而且能夠使人和平,他善於用和平來栽種義果。很多基督徒渴慕屬靈智慧,他們以為屬靈智慧就是熟悉聖經道理、神學知識。當他們學了一些聖經知識、神學知識後,就用這些知識來跟人辯論,以為辯贏了就證明自己比對方有智慧。所以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屬靈智慧就是指聖經、神學知識,是用來教導人或者跟人辯論的。但這不是聖經所說的智慧。我們看雅各書3章13-16節: 13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14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分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15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16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14-15節是用一個反面例子來幫助我們明白沒有智慧的特徵,就是忌妒、紛爭、擾亂。可見屬靈智慧的特徵就是能夠與人和睦,也使人彼此和睦。難怪13節說,有屬靈智慧的人,生命就會彰顯出溫柔的素質。這種溫柔的素質能夠包容、接納別人,與人和睦共處。這就是屬靈智慧所彰顯出的善行。我們繼續看智慧和與人和睦的關係。我們看歌羅西書4章5-6節: 5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這裡說的外人就是非基督徒。聖經要我們用智慧和他們交往。如何用智慧跟非基督徒交往呢?6節就給了我們答案:我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我們知道鹽在新約代表了智慧,言語用鹽調和意思就是言語要帶有和氣。很多基督徒在非基督徒面前顯得自以為義,經常用聖經的話來壓他們、責備他們。保羅提醒我們,屬靈的智慧應該帶給人和睦、和平。求神給我們這種智慧,這種廣大的心去跟外人相處。如果我們有一個廣大的心,我們對人的說話態度就會充滿和氣、溫柔。我們所說的話就能夠造就對方,使他們的心得暢快。如果每一次非基督徒跟你談完話後,心靈感到暢快、平安,他們肯定很想再跟你見面交通。這樣你就可以進一步帶領他們認識神。我們看提摩太后書2章24-26節: 24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25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保羅是一個屬靈人,非常有智慧。這是他給傳道人的忠告: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這裡說的“爭競”是指“好爭論”。你認為保羅這番話有智慧嗎?很多基督徒以為捍衛真理的方法就是靠爭辯,將持不同觀點的人辯倒了,我們就成功捍衛了真理。所以很多基督徒動不動就跟人爭辯得面紅耳赤,以為靠爭辯就能夠說服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如果你是這麼想,可見你還沒有屬靈的智慧。 保羅說,傳福音不是靠爭辯,而是以溫和的心勸那敵擋福音的人回轉。有屬靈智慧的人會用溫和的態度待那些反對他的人。如果你用一個溫柔的態度待神、待人,神就會借著你來工作。所以保羅說,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保羅沒有擔保每一次都會有果效,因為最終還是在乎對方肯不肯回應神。但有一點保羅很肯定的是,爭辯是不會有任何果效的,只會給魔鬼有機可乘。 如果你曾經跟人爭辯過,就知道爭論只會影響我們的情緒,一不小心就會在言語上得罪神、得罪人。很多時候,一個討論會演變成辯論,跟著就演變成爭論。即使你贏了這場爭論,你可能會永遠失去一個朋友,說不準對方會因為你而成為福音的敵人。如果你以一個溫柔的心勸對方,即使對方堅持己見,但大家還是朋友,將來還有機會向他傳福音。這樣做你就會贏得對方的尊重,即使他不同意,或許他會願意思想你所說的話。 我信主後就經常向同學傳福音。記得有一個同學,他是香港人,喜歡用各種聖經難題來為難我。我覺得他的態度不好,不是真的想認識神,所以有時真的想和他爭辯,但我都忍住了,繼續用溫和的態度待他。有一次,他來電話向我提出一個聖經難題,我不懂得回答,只好告訴他我不知道答案。他當時沉默了一陣子,然後對我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向你提問題嗎?因為你不像其他基督徒,你敢於承認自己不懂。很多基督徒自以為什麼都懂,總是喜歡跟人辯論。我所提出的問題我知道是沒有答案的,但他們就是不肯承認自己不懂,反而生搬硬套、強詞奪理跟我爭辯。我是故意要令他們難堪的。”我溫柔的對他說,如果他真的對聖經感興趣,我們可以一起看聖經,一起探討問題。我以為他是不會接受我的邀請的。沒想到他馬上就答應了。於是我就跟他每個星期在校園裡一起查經。 所羅門有一個廣大的心,他能夠接納列國的王。他沒有因自己的智慧和成就而輕看列王。他願意和各國有邦交,彼此和睦。借著這種平安的環境,傳講神的智慧,興建神的殿,傳揚神的名。聖經說的和睦不是與世俗為友的妥協,而是用神的智慧、用一個廣大的心胸接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利用這種和諧的關係來廣傳福音,帶領他們認識神。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四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四章 所羅門的富強 二.豐富 (v.20~28) 三.才智 (v.29~34) 組織•富強•智慧(王上四1~34) (臺北靈糧堂) 一、所羅門的政權有祭司、史官;有勞工主管、生產補給官;有軍隊(20節)、有組織,職權清楚,分工合作,團隊事奉,值得注意的是祭司名列第一─尊神為大,實在就是今天建立教會的藍圖;有替人辦理屬神事物的人,有明白聖經的人,有供應別人需要的,有管理行政者,有對外傳福音的人。 二、因所羅門敬畏神、愛神,以色列百姓有快樂、有供應、有平安、有富足,由此可見領袖的重要。神的工作以「人」為物件,且作在人的心(腓一6);以「人」作工具,人之好壞決定神工作的成敗,尤以領袖最為重要。 三、我們只注意神賜給所羅門空前絕後的智慧(王上三12),而忽視了神也賜給他廣大的心(心胸寬廣、氣量寬宏、注意力集中、眼光遠大),只有智慧沒有廣大的心配合,智慧也會錯用;所羅門是政治家、神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博物學家、哲學家,基督徒若真從神得到真智慧,他能用神的智慧,對政治、經濟、科學、哲學、藝術、自然、人文…,作分析、作判斷,知道真偽、善惡、是非,知道何去何從。 默想 神對人存的意願是平安的意念,我必需對祂信靠順服。 回應 求主賜我智慧,能用你的眼光來看萬事、萬物、萬人。 在自己的無花果樹下(王上四1~34) (臺北靈糧堂) 第四章整章,就在描述所羅門的盛世,而這盛世最好的描述就是一句話「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從但到別是巴」是指由以色列的最北直到最南,「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是指盛世的太平歲月,不受任何仇敵的驚擾。而這盛世正是出於神對所羅門的應許與賜福。 一、所羅門的臣僕 所羅門善於用人,因此他將權柄下放給中央與地方的首長。中央的首長包括「書記…史官…元帥…祭司長…眾吏長…領袖…家宰…掌管服苦的人」,這儼然是一個內閣的局面,這些人分權而治。此外也有地方首長,他「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個官吏」,由河西到河東,我們看見以色列國土的擴張,也看到強而有力的地方官員,以及清楚的稅收「他們供給王和王家的食物,每年各人供給一月」。 二、所羅門時代四境平安 所羅門的統治也擴及外邦「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羅門在世的日子,這些國都進貢服事他」,他成了多國的共主。治下的百姓因著太平盛世而繁多興盛「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無論境內百姓與境外列國,都享受著「四境盡都平安」,「平安」就是shalom,包括和好、和平的意味,也就是說沒有戰爭與紛爭。 三、所羅門智慧勝過萬人 所羅門時代也是人文薈萃的時代,由於「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勝過以斯拉人以探…希幔、甲各、達大」,這是指他在以色列國內智慧勝過當時有名望的智慧人,同時也導致當時智慧文學的興盛,他自己就「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講論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成了最早的Discovery。同時他的智慧也盛名遠播「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神應許所羅門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 默想 我是否願意領受主所賜的智慧,勝於自己的聰明才幹?我是否以主賜的智慧祝福我所授權的人們,讓他們也能治理得當,好叫萬事順遂,眾人蒙恩?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智慧的源頭,幫助我信靠你屬天的智慧治理地上的事;你是平安的源頭,幫助我帶下屬天的平安,在你賜予我管理的領域之中。阿們! 豐盛恩福(王上4:1~3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我享受你所賜予的一切。 列王紀作者在強調所羅門的智慧是源自神,並可以為孤苦無依者伸冤之後,繼而在本章經文指出所羅門如何在王國的行政經濟(1~19)、社會軍事(20~28)和學識文化(29~34)上善用神給他的智慧。經文仔細列出所羅門所委任的人選,除了有保留歷史記錄的目的之外,也暗示了所羅門知人善任的優點。不論是處理國內的行政或國外的事務,所羅門都有充分的智慧和學識,甚至為當時天下所知。 所羅門起用撒督家族的人擔當祭司的職務,由撒督和亞比亞他作祭司長,又委派以利何烈、亞希亞作書記,約沙法作史官,並設立軍隊的元帥、眾吏長、家宰等職務(1~6)。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設立官吏,掌管王室的財政。 所羅門在全國劃分了十二個行政區(7~19),設立官吏,以助統一收稅及徵召勞工。基本上,這個行政區的劃分一直沿用至分裂王國時期結束為止。經文又闡述了以色列的宮廷需用(20~28),強調當時社會及經濟的良好環境。所羅門的宮廷每天也得到大量的膳食供應,而在以色列的四境(25,傳統上「從但到別是巴」是指巴勒斯坦全地)都經歷繁榮、富庶和平安,一無所缺。 經文也強調所羅門的學識(29~34),他的作品包括箴言、謎語和詩歌等,顯示出一位元智者應有的才幹和風範。所羅門的學識天下無雙,甚至其他地區的王也差人前來恭聽他的教導,由此可見神賜予他的智慧是何等豐盛。 神在所羅門的王國中賜下了富強,包括政治上的平安、物質上的財富、以及學識上的豐足。所羅門的富裕全是神的恩賜,即使我們沒有所羅門的富裕,但神卻一直在我們身旁,賜給我們所需。今天我們所享受的一切,豈不都是神豐盛的祝福嗎? 所羅門的內政(王上四1~2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列出一長串的名單,記錄了王朝的內閣以及地方政府的組織。這樣的清單,一方面公開了所羅門的國勢,一方面也證明所羅門的智慧,足以治理整個國家。雖然,如此梗概的清單並不能提供足夠的資訊,使我們清楚瞭解所羅門政府的內閣分工,或者是地方政府與中央的關係、互動;不過,這樣的資料卻可以讓我們瞭解所羅門的智慧、才幹包括了他組織、行政、治理的能力。 今日教會中的人才栽培,大多會注重教導的恩賜、講道的恩賜;有些教會可能會注重醫病的恩賜、說方言的恩賜;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治理的恩賜。這或許是因為「治理」的能力不像是什麼超自然的能力,運作的環境又常常不在台前而在幕後,所以才容易被人忽略。然而,從所羅門的治國看來,治理(組織行政)的智慧、能力,卻是不可或缺的要件,甚至可以說是國泰民安的關鍵之一。因此同理,我們若期待教會能夠按部就班、肢體各盡其職,整體發揮教會應有的功能,就需要神挑旺教會中的「治理」恩賜。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曾否渴望擁有服事神的恩賜?聖經鼓勵我們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要羡慕先知講道的恩賜;不過不要忘記,神所賜的每種恩賜都是必需的,教會也需要治理的恩賜,雖然這種恩賜的運作常常是躲在幕後,卻也是神所賜的,更是教會必需的。從所羅門治理國家可見,治理的智慧是何等重要,我們就需要求主,或者將這治理恩賜賜給我,或者賜給其他的肢體;總之,我們需要神挑旺教會中的「治理」恩賜,來發揮教會整體應有的功能。 回應:親愛的天父!求禰將治理的恩賜賜給我,或者是賜給教會其他的肢體;親愛的天父,求禰赦免教會忽視禰所賜的治理恩賜,並沒有積極幫助弟兄姊妹發現、並且發展這種恩賜,求主挑旺教會的治理恩賜,使得教會整體功能得以發揮。阿們! 禱讀:彼得前書四章9~10節 9 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所羅門的財富與智慧(王上四21~3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我們可以從經文所記錄的,所羅門每天消耗的食物,推測他皇宮裡所使用的官員、僕役之龐大數量。當然經文並不只是要記錄食物的消耗量,乃是要藉此顯示所羅門的國力、財富。馬和馬兵的數字則是表達所羅門的軍事力量、軍事科技的進步。回想當初掃羅剛作王的時候,只有約拿單和他有刀、槍,短短幾十年,以色列已經從遊擊部隊變成軍事大國;也正因為如此,所羅門時期的國土疆域之寬闊,在以色列王國歷史中,也是空前絕後的。經文的後半段,則是描述所羅門不但開創了以色列國政經、軍事的超級強盛時期,並且擁有學貫自然、人文領域的知識和智慧。從經文的描述可見,所羅門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 然而,主耶穌怎麼說呢?路加福音十一章三十一節:「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他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南方的示巴女王因為風聞神賜給所羅門的智慧,都不辭辛苦、千里迢迢的前來求問智慧;然而今天有一位比所羅門更崇高、更有智慧的神之子說話,這世代的人卻不渴慕。更遺憾的是,連進出禮拜堂的基督徒,也不全都渴慕神的道。 親愛的弟兄姊妹,以色列國因為他們的王:所羅門擁有神所賜的智慧,而就成為強盛的大國,由此我們便知道,教會積弱不振的真正原因,就是不讓基督作王;有的教會好像啟示錄中的老底嘉教會,以為自己很富足、一無所缺,就把基督關在門外;有的教會則是寧可讓傳統掛帥、讓經濟掛帥、讓經驗掛帥、讓安全感掛帥等等,就是不讓基督掛帥。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歡迎基督來教會作王之前,求主基督耶穌先來到我的每天生活中作王。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教會過去已經習慣依賴傳統、依賴金錢、依賴經驗,已經習慣不依靠禰;求禰先教導我除去這些依賴,學會讓禰在生活中作王,也再次歡迎禰在教會中作王。阿們! 禱讀:啟示錄十一章16~17節 16 在 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 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