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耶和華神的殿(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五至六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五章)(劉銳光) 建殿之始(王上五1~18) (臺北靈糧堂) 神使我四圍平安(王上五1~18) (臺北靈糧堂) 兩邦互諾(王上5:1-18) (香港讀經會) 預備建殿的材料(王上五1~18)(臺北基督之家) 耶和華神的殿(胡恩德) 一個蒙大恩的僕人,又是作王的所羅門,我們必能在他的身上看見神許多特別的恩惠。最初神給他一個應許就是:「你要甚麼可以求」,所羅門只求智慧,目的是要服事神,服事人,神所給他的智慧乃是過於他所求的,包括其他種種的智慧。在他建造的事上,也把神的恩典表彰出來,首先在他父親大衛身上,神彰顯能力、福份,但大衛並非作建設的工作,只是負責爭戰,神使他勝過國內國外一切的仇敵,使國的基礎堅固,直至所羅門登基作王,便把殿建起來,他的工作是負責建設,神在這兩個王身上彰顯祂的榮耀及豐富,神要利用這些奇妙的能力、恩典吸引其他的民族歸向祂,神在這兩個王身上彰顯祂的榮耀及豐富,神要利用這些奇妙的能力、恩典吸引其他的民族歸向祂,神使用以色列整個民成為彰顯神榮耀的一個器皿,使別人看見而認識神。 神揀選教會,為要叫他施恩的心得以滿足,他有極大的恩惠,正如啟示錄所寫的,在人子耶穌的右手中手持一書卷,其中有了神一切的榮耀,能力、美德、權柄。在教會屬神的人身上,神要施恩,但卻找不到真正合宜能接受他恩的人。耶穌是教會的元首,基督要把祂充滿萬有的充滿教會,神揀選教會來成就他的計劃,又使教會得凓他的榮耀和豐富,在地面彰顥出來,使不屬教會的人也能相信接受那位救主耶穌基督。 在神的計劃裏,揀選以色列,顯出祂的榮耀、豐富及能力。人不明白便問為何神選以色列民族,以為是神偏心。神愛世人,他選以色列是為要吸引萬民,神曾經應許以色列,他們若肯遵守神的話便得福,不順從便是禍。這些是舊約時代的福,是代表暫時榮耀的福份。新約時代的福,乃是更深一層的,是神最終最高的計劃。我們相信祂,服從祂,我們就會享受來生的福,這是新約時代的福,是深入的,長遠的,將來的,靈界的。 神揀選我們不單用以滿足他施恩的愛心,也要藉教會彰顯祂的榮耀,就是來生的榮耀。神不是藉外表的事物來爭勝,神藉先知耶利米責備約雅敬王:「難道你作王是在乎建宮殿爭勝麼?」現今的教會以為多建禮拜堂便是榮耀神,以外面的體面,外面那一套來榮耀神,這是十分錯誤,難道保羅斬首而死,彼得釘十字架,耶穌受別人恥辱而死這不是榮耀神嗎?真正榮耀神的心,不在乎外表的修飾,乃在乎愛人的心、寬容的態度、確實的信心等,我們在教會中要謙卑、愛人、持守主道、尊重主話、自然外界的人就能看見,把榮耀歸與神。 所羅門所建的殿為要表彰主,這殿與以西結在異象中所看見的殿作比較,便看到以西結所見的殿是表明神的聖潔,使污穢之物與人隔離;所羅門的殿乃是注重神豐富那方面。聖殿製作的材料是最上乘的,木用香柏木,是當時最貴重的木材,聖所及至聖所的器具用精金包上,殿內所用的石頭乃是用鉅鋸鋸齊,是王派幾萬人上山鑿成的,他們揀選又寶貴又大塊的石塊原裝運來,可見工程浩大,國中豐富的情形。 第七章裏我們看見會幕之前面,放有一大銅盤,院門口有一銅祭壇,銅盤不是放正在殿前的門口,乃是放在靠右的那邊,銅盤稱為銅海,外型巨大而重,祭司可在其間沐浴。在聖殿之前放有兩枝銅柱,柱頂有裝飾物稱之為鋼子,聖所內的𠍾不但只有一個,而且每個都是用金製成的,金是反光的物體,所謂金碧煇煌,用以代表榮耀及豐富,由此可見所羅門的豐富是無法計算的。 我們靈性上若有神的恩典,我們必不會貧窮缺乏,我們要追求屬靈的豐富,例如豐富的交通,詩人的經歷,「神若向他閉口不言,他便要與死人一般」,可見與主交不通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又要追求認識神的豐富,我們一切的好處都在於認識神的事上。耶穌死以前向父神禱告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及耶穌基督就有永生」,這認識不是頭腦上的認識,正如以弗所書題到的「真知道」,深入的認識。我們得救以後也要追求有所認識,認識耶穌為至寶。神有很多的豐富,只要我們認識他就有豐富。保羅追求認識基督,要效法和祂一同死,他在哥林多傳道時,自己作工,他的賞賜就是傳福音給別人時,能使別人白白得福音,他以別人白白的領受為自己的賞賜。 我們中間不少是心裏貧乏,我們不能愛人,特別那些與我們為敵的,我們也沒有寬容的忍耐及力量,因為真正的力量是從神而來,神的殿是如此豐富,此乃表明神屬靈裏的豐富,我們必因祂聖殿裏肥美的膏油而得飽足。 銅盤是說明得救以後的人,每日生活中的罪惡都要洗淨,祂把我們的罪踏在祂的腳下,又投在深海裏,我們得救以後雖有失敗跌倒,但因有銅盤為我們預備,只要我們肯向主承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神豐富洗罪的恩典,一生的罪,每日的罪祂都能替我們洗淨。──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五至六章)(張成) 第09講 所羅門建聖殿 如果你熟悉列王紀上和歷代志下,就會留意到這兩卷書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但細心的讀者也會留意到兩者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不打算跟大家探討這些有矛盾的經文,因為我的重點不是文獻考究,而是要借著以色列的歷史,特別透過列王和眾先知的生平,來汲取屬靈教訓和原則。 上一次我們重點看了列王紀上4章29節。那裡說到神給了所羅門一顆廣大的心,使他可以接納不同國家的民族,能夠跟列國建立邦交,和睦共處。所羅門的智慧和他廣大的心,贏得了列王的尊重和信任。他們都樂意派使者來向他學習智慧。所羅門也借著這個機會教導列國敬畏神的道路。可見,神的僕人如果想廣傳福音,就必須有一個廣大的心,願意接納、包容、俯就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 神的心是寬大的,所以他能夠愛世人,甚至愛那些敵對他的人。作為他的兒女,我們也必須彰顯神的廣大心胸。如果我們經常自以為義、獨善其身、分門別類,動不動就大動干戈來捍衛真理,試問世人又如何能體驗神廣大的愛呢?我們從新約裡看到猶太人如何熱心捍衛他們的宗教,甚至用神的名譽去殺害其他人。中世紀的教會也是利用神的名殺人,教會不僅殺害異教徒,也殺害持不同觀點的基督徒。 今天很多伊斯蘭教的恐怖分子也用武力來捍衛他們的信仰,他們也是用神的名譽來殺害那些不同意他們的人,甚至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如果我們以人的血氣捍衛真理,用神的名譽去譭謗、攻擊其他基督徒或者異教徒,我們跟這些宗教狂熱分子沒有兩樣。這種人的熱心非但不能成就神的旨意,反而使神的名字蒙羞。 心胸狹隘的基督徒不能事奉神,神也不會使用這樣的基督徒。神的榮耀、福音的榮耀是要透過那些有廣大心胸的基督徒才能彰顯出來。所羅門的廣大心胸吸引了列國來耶路撒冷學習神的道路。以賽亞書2章3節說:“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這個榮耀的景象在所羅門統治的年代第一次出現了,遺憾的是,這景象不能持久。 我們看5章4-5節: 4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5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 所羅門明白神給他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是為了讓他可以平平安安的履行他父親大衛向神許的願——為神的名建聖殿。所羅門沒有把神賜的平安環境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他趁著這個平安的時期趕緊著手興建神的殿。所以六、七章是重點講述所羅門興建神的殿的過程。 今天我們會看6章。整個6章和7章13-51節都是在描述聖殿的結構和內容。我不打算用很多時間談論6-7章,我只會概括性的談幾個要點。既然6-7章的重點是聖殿,我們就先談一談聖殿的歷史,以及它的屬靈含義。 說到聖殿,有幾點我們必須明白。第一、神從來沒有要求人為他建聖殿。神是個靈,他不需要物質的東西,如食物、衣服、住所。興建聖殿是大衛的心願。神賜給大衛以色列的寶座,讓他安居在華麗的宮殿裡。大衛對此深表感激。當他看到神的約櫃是安放在帳幕裡,沒有一個殿棲息,他深表虧欠,所以他向神提出建聖殿的計畫。但因為大衛多年賓士沙場,殺人流血,所以神不允許他建聖殿。 神是靈,他不需要聖殿作為居所。但當他看到大衛知恩圖報的心,他就應許大衛,他的兒子所羅門可以為神的名建聖殿。所以建聖殿不是神的需要,而是為了讓大衛能夠向神表達他的知恩圖報。神看重的是大衛的心,不是殿本身。 神接納大衛建聖殿的計畫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以色列的屬靈益處。神是個靈,人是屬肉體,所以往往不懂得如何按照神的意思敬拜神。沒有聖殿前,以色列人是在不同的丘壇獻祭給神。百姓沒有一個明確的指示,該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式敬拜神。很多以色列人根本分不清敬拜神和敬拜迦南人的偶像的區別。我們讀士師記就可以感受到以色列屬靈問題的嚴峻。所以聖殿可以成為一個屬靈焦點、一個敬拜中心,幫助以色列人意識到神的同在,可以專心敬拜神。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斷的強調建聖殿不是為了神,而是為了人。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很多傳道人以為神喜歡我們為他建大教堂,於是就疲於奔命,四處籌款,動員教會建教堂,但卻忽略了弟兄姐妹屬靈生命的需要。我就親眼見到這樣的實例。傳道人四處籌款蓋教堂,沒有時間牧養弟兄姐妹。幾年後教堂終於蓋好了,但教會的素質、人數都大大的倒退,真令人痛心。 我們看6章1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所羅門登基後的頭三年,他專心處理國事以及和鄰國的關係。當一切都穩定後,第四年他就趕緊著手興建聖殿。很多基督徒不清楚聖殿的歷史和進程。我就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從聖殿的歷史學到一些重要的屬靈原則。 所羅門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480年動工建聖殿的。在此之前,神的約櫃是放在帳幕裡。這帳幕是在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搭起來的,所以整整479年神的約櫃都是在帳幕裡。神一直都以帳幕為他象徵式的居所。這帳幕是流動的,以色列人在曠野走到那裡,神的帳幕就跟到那裡。這象徵著神與他子民同在,和他們同甘共苦。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各支派安家落戶後,神依然以帳幕為他的居所。後來當大衛的國穩定後,他為神的約櫃依然安放在帳幕裡內心感到虧欠,於是就想要為神建一個永久的居所。這就是整個建聖殿的緣由。 建聖殿的年份大約是在西元前967年。這是第一個聖殿。5章38節告訴我們,這殿總共用了七年的時間才完成的。這殿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豪華壯觀。所羅門蓋的聖殿有多大呢?6章2節說,“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殿,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三十肘。”按照今天的尺寸大概是長30米,寬10米,高15米。可見所羅門建的聖殿不是很大,他為自己蓋的黎巴嫩林宮比聖殿大將近一倍。 到了西元前587年,巴比倫人攻陷耶路撒冷,把聖殿給毀了,以色列人也被放逐到巴比倫。這是神給予以色列的審判,因為他們藐視先知的警告。其實在6章11-13節,神已經提醒了以色列人,聖殿不能用來代替對神的順服: 11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12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13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 這是神給所羅門的應許,這應許也是給以色列人的。這應許就是:神會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不丟棄他們。正如我以前說過,神的應許永遠是有條件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神對所羅門說,如果他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誡命,神就會履行他給大衛的應許——他會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不丟棄他們。 神是在所羅門忙著建殿的期間對他說了這番話,仿佛是在提醒他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聖殿的工程上,而忽略了他跟神的關係。這番話也是神給每個傳道人的提醒。我們手所做的工若想蒙神的喜悅,就必須按照他的旨意事奉。千萬不要讓工作代替了我們跟神的關係。 所以11-13節是神給所羅門以及以色列王的提醒。以色列民是否蒙神祝福就在乎他們的王是否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誡命。如果以色列王離棄神的律法,神就會離棄他們。這個原則也一樣應用在教會牧者身上。如果教會牧者順服神,神就會透過他祝福教會;如果教會牧者悖逆神,神也會離棄教會。 我們從先知書裡就能看到,以色列人把聖殿看成是神同在的保障。他們把保障建立在一座建築物上,而不是建立在跟神的關係上。他們以為有了聖殿,即使不守神的律法、典章,他們依然平安大吉。我們看耶利米書7章3-8節: 3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改正行動作為,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4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5你們若實在改正行動作為,在人和鄰舍中間誠然施行公平,6不欺壓寄居的和孤兒寡婦。在這地方不流無辜人的血,也不隨從別神陷害自己。7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就是我古時所賜給你們列祖的地,直到永遠。8看哪,你們倚靠虛謊無益的話。 這就是以色列亡國前的屬靈光景。他們不再依靠神,不再順服神的命令。他們依靠的是“耶和華的殿”,不是耶和華。他們以為有聖殿在他們中間就萬事大吉。即使他們殺人、欺壓人、拜偶像,神也不會審判他們。當時,巴比倫國日益強大,征服了很多國家,但以色列人依然堅信神會保護他們,因為神的殿就在他們中間。先知耶利米苦口婆心的勸他們回轉,否則神的審判就會臨到。但他們聽而不聞,甚至還逼迫他,不許他說不吉祥的話。先知彌迦也是如此責備他們。我們看彌迦書3章11節: 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他們卻倚賴耶和華,說,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們。 “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以色列人憑什麼這麼自信呢?為什麼他們的領袖、祭司、先知行賄賂,還深信神在他們中間,災禍永不臨到呢?他們憑什麼確信神在他們中間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聖殿就在他們中間,他們所依賴的是聖殿,不是神。他們跟永生神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以聖殿為保障的心理是非常的普遍。這種心裡跟拜偶像沒有兩樣。聖殿成了他們的偶像和依靠。難怪先知們都異口同聲譴責以色列人拜偶像,因為他們已經離棄了永生神,但他們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再加上當時有很多假先知乘虛而入,不斷傳講“平安”的信息,這使他們更加執迷不悟、心裡剛硬。 最後真先知們的話都應驗了,巴比倫人攻陷了耶路撒冷,毀了聖殿,把聖殿裡的所有器皿都運到巴比倫。以色列人都成了亡國奴。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神已經離棄了他們,他們所依賴的聖殿只是一個虛幻的保障。列王紀上6章12-13節說:你若不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不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必要丟棄我民以色列。這句話最終也應驗了 這段歷史不僅是以色列的借鑒,也是教會的借鑒。如果我們不依靠永生神,不全心遵行他的例律、典章,我們就沒有救恩的保障。我們不能靠相信純正的教義得救,也不能靠加入正統教會得救,這一切都是外在的東西,神看的不是這一切。如果你是教會牧者,就必須謹記列王紀上6章12-13節的話,神關注的是我們有沒有遵行他的旨意,而不是教堂有多輝煌,信徒人數有多少,奉獻是否可觀,敬拜儀式是否壯觀。 神關注的不是聖殿,也不是教堂。他關注的是我們對他的信靠和順服。所以神在列王紀上6章11-13節提醒所羅門和以色列的王,聖殿不能用來代替以色列對神的順服。惟有順服神、遵行他的律例、典章,神才會與他們同住。千萬不要把聖殿當偶像或保障,如果神的子民犯罪,神是不會因聖殿而顧惜他們的。所以當以色列人悖逆神,在西元前587年,神就差遣巴比倫人來掠奪、拆毀、焚燒聖殿。結果所羅門所建的聖殿只維持了381年。 一直到了西元前515年,那些從巴比倫回歸以色列的人,重建了耶和華的殿。重建的聖殿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所羅門建的殿。這第二座卑微的聖殿提醒以色列人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要全心依靠、順服神。 一直到了西元前20-19年,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就著手建設一座輝煌的聖殿。這座聖殿總共用了46年才完成。聖殿之大可想而知。這就是主耶穌年代的聖殿。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的統治下,雖然是殖民地,但國民的生活非常富裕。這座聖殿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安定、繁榮。主耶穌在他的教導裡多次批評這聖殿不蒙神的喜悅,因為這殿只有華麗的外表。 主耶穌也預言這聖殿會被羅馬人拆毀,他說,“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聖殿被羅馬人摧毀前,神已經差派耶穌來提醒猶太人,神看的不是他們的聖殿有多輝煌,而是看他們有沒有一顆順服神的心。可惜猶太人對主耶穌的責備、提醒充耳不聞,最後還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結果,正如耶穌所預言,這座聖殿在西元後70年被羅馬人完全拆毀。神允許這一切災難臨到,轉眼不顧惜他的聖殿,再次征實了神對所羅門的提醒:聖殿不能代替我們對神的順服,神看的是我們的心,不是表面的奉獻。這正是司提反臨終前給我們的提醒:“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因為他喜歡住在我們中間。 什麼樣的人可以與神同住呢?列王紀上六章提到了幾樣建聖殿的主要材料:1)石頭;2)香柏木;3)金子;4)橄欖木。 這些材料是象徵了神喜悅的人。聖殿所用的石頭不是一般的石頭,而是已經加工過的石頭(7節)。這象徵著罪得赦免、經歷了重生,有神性情的人。聖殿裡的石頭必須用香柏木遮蓋(18節)。香柏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木的質地非常堅韌、耐久。詩篇92篇12節將香柏樹比喻為義人。香柏木是要用金子包裹的(22節)。金子在新約是象徵了經過試煉的信心。橄欖樹是豐滿,果實累累的象徵。這也象徵著那些依靠神、親近神的人常常為神多結果子榮耀他(詩52篇8節)。 但願我們都能成為那種神喜歡與我們同住的人。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五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五章 所羅門始建聖殿 在所羅門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莫過於建聖殿。這偉大的工程從開始籌備就可以看得出來。 二.所羅門動員 (v.13-18) 建殿之始(王上五1~18) (臺北靈糧堂) 一、建會幕是神主動,人被動;建聖殿是人主動,神被動─人的心願,蒙神悅納,得神幫助。前者是神所喜悅,後者似乎更是神所喜悅的,「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是我安息的地方呢?」(徒七49)會幕及聖殿都不是神真正安息之地,祂仍在尋安息之地,祂要住在人心,才能得到安息(參弗三17)。舊約所羅門建聖殿的原則,可作為新約基督徒建造生命及教會的參考。 二、大衛爭戰得勝之後,所羅門才建聖殿;基督徒每一次爭戰得勝之後,生命就得到更多的建造。 三、希蘭供給所羅門建殿材料及人材─物質及人材;所羅門供給希蘭的食物─生命的供應。基督徒若對人有生命的供應,神會借著人對他有物質、人材的供應。 四、香柏木是建殿主要的建材之一,香柏木是高大而直立的樹,向上追求、生命長進、正直的基督徒,是建立教會主要的建材。 五、作工的一萬人,工作一個月,在家休養兩個月,工作是消耗,沒有補充,必致枯竭;基督徒固然要竭力多作主工,但更要單獨個人安靜在主面前靈修! 默想 我有否因信使基督住(或可譯為安家)在我心? 回應 我將全人獻給你,使我的身體成為你的殿。 神使我四圍平安(王上五1~18) (臺北靈糧堂) 現在所羅門開始了他最重要的一項建築,就是聖殿的建造。他的父親已經為建殿「將被靈感動所得的樣式…都指示他」,又「盡力預備金子…銀子…銅…鐵…木…紅瑪瑙…寶石…漢白玉」,也呼籲領袖與百姓一同奉獻(代上二九),如今只等所羅門開始建造。 一、所羅門差人見希蘭 首先所羅門尋求泰爾(推羅)王「希蘭」的協助。由於「黎巴嫩的香柏樹」是上等的建材,因此當大衛建造宮殿時「泰爾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木匠、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撒下五11)現在所羅門照著父親與希蘭王的好交情,再一次尋求他的協助。他首先對希蘭說明,他乃承繼父業之君「你知道我父親大衛因四圍的爭戰,不能為耶和華他神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華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之後再說明建殿乃父親大衛的遺命,也是神的旨意「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他同時也盛讚泰爾西頓的木材與木作的人才「求你吩咐你的僕人在黎巴嫩為我砍伐香柏木,我的僕人也必幫助他們…因為…沒有人像西頓人善於砍伐樹木。」 二、木料從黎巴嫩浮海運來 希蘭也作出善意的回應,當然這對泰爾而言,也是筆大好的生意。他先稱讚所羅門繼承父業有成「今日應當稱頌耶和華;因他賜給大衛一個有智慧的兒子,治理這眾多的民。」另一方面也承諾供應木料「我的僕人必將這木料從黎巴嫩運到海裡,紮成筏子,浮海運到你所指定我的地方」,這是筆長期交易「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所羅門則以糧食「麥子、清油」作為工價。 三、所羅門的匠人預備建殿 此時所羅門也召聚大批的工人與工匠「服苦的人共有三萬…七萬扛抬…八萬在山上鑿石頭…三千三百督工」。同時「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都參與建造。特別除了木料,還有石料「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將石頭鑿好」。這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默想 我是否在明白主的心意之後,懂得在我的工作之中尋求適當的協助?我是否懂得取得資源與善用人力?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賜福我們手中的工作,求主指教我們當從何處取得資源,該與誰訂立合約,該如何召聚人才、分配工作,好叫我們手中的工作完成時,榮耀你自己的名。阿們! 兩邦互諾(王上5:1-18)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讓我珍惜與人共渡的每一段珍貴友情,在其中彰顯你的恩惠。 大衛從一個平民百姓,建功立業成為君主,可是他一直為著自己住在宮殿中、而神的約櫃卻沒有聖殿可置而感到歉疚。因此,即使神告訴大衛不可為祂建造聖殿,但他仍一直為建殿的工程作準備,而且他期望兒子所羅門可以繼承父業,建造聖殿,把神的約櫃安置在其中。 大衛是一個勇猛的戰士,同時也是一個重視友情的人。他建立了許多深厚的友誼,甚至延及外邦,泰爾王希蘭就是大衛的摯友之一。在大衛逝世之後,希蘭與所羅門延續了那份深厚的情誼。由於泰爾地區有許多可供建築的材料,故此希蘭可以為所羅門的建築工程幫上一把。所羅門的各項建築工程(5:1-9:9,其中當然包括聖殿的建造)均需要在以色列境內所沒有的建築材料及技術,尤其是黎巴嫩的香柏木,後者常被古代近東王族用作建造大型廟宇的棟樑。所羅門向希蘭提出用料的需求,得到希蘭的答允。希蘭按照所羅門的需求給予香柏木和松木,而所羅門也給希蘭兩千公噸麥子和四十萬公升清油(歷代志下2:10提到的「二萬罷特」應為誤載,那是等於十一萬五千加侖)。此外,所羅門王從以色列民中挑選數以萬計的勞工,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古代近東所有的王朝都以興建和維修宗教或公眾行政的大型建築物為己任,而這正標誌著一個新的王朝的開始。 所羅門的建築事業,是以色列前所未有的新事,特別是建造聖殿,因為聖殿象徵神在人民中間的同在。大衛為建殿作準備,而所羅門則竭力完成這任務。這重大的工程,至終是要讓以色列民知道,神在他們中間。 人生在世,總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有些只能成為泛泛之交,有些卻可以建立深厚的友情,甚至福延下一代。今天,在我們所認識的人之中,特別是在弟兄姊妹之間,有否深交摯友,可以與我們一同分享,共渡困境?我們又會如何珍惜所擁有的友情? 預備建殿的材料(王上五1~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當一切內政、外交等國事安定下來,所羅門就開始進行建造聖殿的籌備。對他而言,這不但是大衛的交代,也是以色列宗教革新的重要一環,將原先分散各地的丘壇敬拜,統一集中到耶路撒冷。推羅王希蘭與大衛的關係良好,曾經提供木料和工匠給大衛建造宮殿(撒下五11);因此當所羅門面對建造聖殿,需要大量建材的時候,便與希蘭王再次攜手合作,以糧食換得利巴嫩的木料。 新約時代,不再需要建造有形的聖殿,因為神不再以聖殿作為「立名的居所」,而以教會作為祂的家。其實新約聖經中,也曾不止一次的將教會類比舊約的聖殿;哥林多前書三章指稱基督徒就是神的殿,哥林多後書、以弗所書也都指教會是神的殿,彼得前書二章五節則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借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換言之,今日雖然不必再建造有形的聖殿,但是卻要完成教會的建造。如同舊約聖殿的建造一樣,教會的建造也一樣需要材料,只是我們無法像所羅門一樣,跟希蘭王立約之後,就有源源不絕的建殿材料運來。 建造教會的材料是人才。這些人才,有些還在教會外面,等著我們去收割;有些則在教會裡面等著我們去栽培。親愛的弟兄姊妹,今日建造教會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的困難,而非錢財的困難,一方面是教會不肯委身傳福音,所以教會外面的人才不會進來;一方面是基督徒不肯委身,所以教會內也缺少肯被主用之才。這些基本人才,就是你、就是我,只有當我們真正委身神、委身教會的時候,才能變成建造教會的材料;除非你和我願意委身去收割莊稼,人才不會自動進入教會。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一直保留生命的主權,沒有完全委身於禰、委身於教會,也沒有委身于傳福音;今天我在禰面前,重新立志獻身於禰,願意成為建造教會的材料。阿們! 禱讀:以弗所書二章19~22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