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耶和華神的殿(胡恩德) 神的同在(六23~35)(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五至六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六章)(劉銳光) 聖殿樣式(王上六1~38) (臺北靈糧堂) 所羅門為耶和華建殿(王上六1~38) (臺北靈糧堂) 榮耀之殿(王上6:1-38) (香港讀經會) 所羅門動工建殿(王上六1~13)(臺北基督之家) 聖殿的氣勢(王上六14~38)(臺北基督之家) 耶和華神的殿(胡恩德) 一個蒙大恩的僕人,又是作王的所羅門,我們必能在他的身上看見神許多特別的恩惠。最初神給他一個應許就是:「你要甚麼可以求」,所羅門只求智慧,目的是要服事神,服事人,神所給他的智慧乃是過於他所求的,包括其他種種的智慧。在他建造的事上,也把神的恩典表彰出來,首先在他父親大衛身上,神彰顯能力、福份,但大衛並非作建設的工作,只是負責爭戰,神使他勝過國內國外一切的仇敵,使國的基礎堅固,直至所羅門登基作王,便把殿建起來,他的工作是負責建設,神在這兩個王身上彰顯祂的榮耀及豐富,神要利用這些奇妙的能力、恩典吸引其他的民族歸向祂,神在這兩個王身上彰顯祂的榮耀及豐富,神要利用這些奇妙的能力、恩典吸引其他的民族歸向祂,神使用以色列整個民成為彰顯神榮耀的一個器皿,使別人看見而認識神。 神揀選教會,為要叫他施恩的心得以滿足,他有極大的恩惠,正如啟示錄所寫的,在人子耶穌的右手中手持一書卷,其中有了神一切的榮耀,能力、美德、權柄。在教會屬神的人身上,神要施恩,但卻找不到真正合宜能接受他恩的人。耶穌是教會的元首,基督要把祂充滿萬有的充滿教會,神揀選教會來成就他的計劃,又使教會得凓他的榮耀和豐富,在地面彰顥出來,使不屬教會的人也能相信接受那位救主耶穌基督。 在神的計劃裏,揀選以色列,顯出祂的榮耀、豐富及能力。人不明白便問為何神選以色列民族,以為是神偏心。神愛世人,他選以色列是為要吸引萬民,神曾經應許以色列,他們若肯遵守神的話便得福,不順從便是禍。這些是舊約時代的福,是代表暫時榮耀的福份。新約時代的福,乃是更深一層的,是神最終最高的計劃。我們相信祂,服從祂,我們就會享受來生的福,這是新約時代的福,是深入的,長遠的,將來的,靈界的。 神揀選我們不單用以滿足他施恩的愛心,也要藉教會彰顯祂的榮耀,就是來生的榮耀。神不是藉外表的事物來爭勝,神藉先知耶利米責備約雅敬王:「難道你作王是在乎建宮殿爭勝麼?」現今的教會以為多建禮拜堂便是榮耀神,以外面的體面,外面那一套來榮耀神,這是十分錯誤,難道保羅斬首而死,彼得釘十字架,耶穌受別人恥辱而死這不是榮耀神嗎?真正榮耀神的心,不在乎外表的修飾,乃在乎愛人的心、寬容的態度、確實的信心等,我們在教會中要謙卑、愛人、持守主道、尊重主話、自然外界的人就能看見,把榮耀歸與神。 所羅門所建的殿為要表彰主,這殿與以西結在異象中所看見的殿作比較,便看到以西結所見的殿是表明神的聖潔,使污穢之物與人隔離;所羅門的殿乃是注重神豐富那方面。聖殿製作的材料是最上乘的,木用香柏木,是當時最貴重的木材,聖所及至聖所的器具用精金包上,殿內所用的石頭乃是用鉅鋸鋸齊,是王派幾萬人上山鑿成的,他們揀選又寶貴又大塊的石塊原裝運來,可見工程浩大,國中豐富的情形。 第七章裏我們看見會幕之前面,放有一大銅盤,院門口有一銅祭壇,銅盤不是放正在殿前的門口,乃是放在靠右的那邊,銅盤稱為銅海,外型巨大而重,祭司可在其間沐浴。在聖殿之前放有兩枝銅柱,柱頂有裝飾物稱之為鋼子,聖所內的𠍾不但只有一個,而且每個都是用金製成的,金是反光的物體,所謂金碧煇煌,用以代表榮耀及豐富,由此可見所羅門的豐富是無法計算的。 我們靈性上若有神的恩典,我們必不會貧窮缺乏,我們要追求屬靈的豐富,例如豐富的交通,詩人的經歷,「神若向他閉口不言,他便要與死人一般」,可見與主交不通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又要追求認識神的豐富,我們一切的好處都在於認識神的事上。耶穌死以前向父神禱告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及耶穌基督就有永生」,這認識不是頭腦上的認識,正如以弗所書題到的「真知道」,深入的認識。我們得救以後也要追求有所認識,認識耶穌為至寶。神有很多的豐富,只要我們認識他就有豐富。保羅追求認識基督,要效法和祂一同死,他在哥林多傳道時,自己作工,他的賞賜就是傳福音給別人時,能使別人白白得福音,他以別人白白的領受為自己的賞賜。 我們中間不少是心裏貧乏,我們不能愛人,特別那些與我們為敵的,我們也沒有寬容的忍耐及力量,因為真正的力量是從神而來,神的殿是如此豐富,此乃表明神屬靈裏的豐富,我們必因祂聖殿裏肥美的膏油而得飽足。 銅盤是說明得救以後的人,每日生活中的罪惡都要洗淨,祂把我們的罪踏在祂的腳下,又投在深海裏,我們得救以後雖有失敗跌倒,但因有銅盤為我們預備,只要我們肯向主承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神豐富洗罪的恩典,一生的罪,每日的罪祂都能替我們洗淨。──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神的同在(胡恩德) 經文:王上六23-25,29,32-35,八27-30 列王記上第六章,神要在其中顯明祂是豐富的,在所羅門王建殿的事上可見到神有無限的豐富。另有一件可表彰神豐富的,就是殿的本身,殿前所羅門立兩枝銅柱,極其華美,放在殿中,左邊稱為雅斤,右邊稱為波阿斯。雅斤意為「祂必堅立」,波阿斯意為「在祂裏面有能力」,兩銅柱均是堅立之能力的意思,這麼大的銅往以色列人從未見過,用它放在殿前乃是表明堅立的能力,保守的能力。 神表彰他的豐富就是屬祂的能力,很多時候基督徒說他甚軟弱,若我們真的從心裏覺得十分軟弱的話,我們就要在聖殿建築裏得凓安慰;就算我們甚是軟弱,只要我們來到神豐富的能力裏求主幫助,便可克服。最難過的,是我們自己軟弱卻不自知,我們需要發現自己的軟弱,使我們重新得回神的力量。神的力量是可以拿出來的,銅柱不是藏在殿內,乃是放在殿前,只要人肯來到殿前便可以看見,祂能建立保守我們,我們隱藏在祂裏面,神的能力就會包圍我們,又透過我們傾福下來。 所羅門的殿是代表神的豐富,大銅盤代表神洗罪的恩是何等寬大,我們任何一個基督徒都有祭司的身份,可以隨時得到洗淨,祭壇之後有洗濯的海放在那裏,使我們得潔淨。 聖殿內滿了基路伯,至聖所是大祭司每年進去一次獻祭的地方,在內可看見基路伯,在他翼底下是神的約櫃,櫃上有兩金基督伯俯視約櫃的蓋,就是施座,這是摩西時代所造的,那金的基路伯是所羅門時代加製,但也是照神所吩咐的去做,除此以外,其他牆壁上也刻滿了基路伯的形像,甚至會幕內的幕也滙了基路伯。基路伯是一種高級的靈界,比天使的地位更高,他們能親近神到一個相當近的地位,在神的寶座以下及周圍,基路伯之所有乃是表明有神的同在,殿內有基路伯乃是表明殿裏隨處也有神的同在。同時基路伯的形像是提醒人,而不是叫人來敬拜他,基路伯的腳像牛,有四種面:人、鷹、牛、獅等,這些不是人間的東西,因而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神本身威嚴,我們在神前當存教畏的心。聖經一方面強調神是可愛,但我們在神前要存敬畏的心,正如詩篇裏所說的,「存戰兢而快樂」,「因主而樂」。對主的態度是裏面存凓敬畏戰兢的心,因主是可畏嚴肅的,我們作神子民的也應有威嚴。我們在神面前受審判時是戰慄恐懼的,因為審判刑罰要來,使肉體的人不能承受,耶穌作人時把神的威嚴隱藏起來,只剩下一部份屬靈的威嚴,因他在世與人交通,但在他死而復活以後便得回一切屬神的威嚴。 在聖殿裏有如此多雕刻的基路伯,使我們認識到神的威嚴,我們在祂面前不能隨便,因為有神同在。教會也有神同在,聚會也有神同在,我們每一個信徒合起來便成了聖殿,神的靈要住在其中。教會的大團體有主住在當中;我們若有兩三個人奉神的名聚會,祂也必在我們中間。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思想處理教會的行政、事務,乃是遵守聖經所言的去辦理,不可把屬肉體的東西帶進教會裏。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告訴他們他不以其中的信徒為屬靈,乃是屬肉體的,因他們常常分爭結黨,好勝非常,豐不知神的靈住在我們當中,若有人要毀壞神的殿,他也必受毀壞。若我們在教會中弄是非,便是毀壞神的威嚴了。在舊約時代有神同在,新約時代也有神同在,就是在教會聚集中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動機都要非常正確。 神偉大的僕人哥登先生,有一件事是在他傳道生活早期發生的,這事影響他傳道的心志,以成為有名的傳道人。有一次歌登在夢中夢見自己在講道,當時座位差不多快要滿,有一個十分平常的人走進來,找來找去找不到座位,最後他直行上前,找到一個座位坐下,坐下以後他定睛地望凓哥登先生,使哥登感到十分託異,散會後,哥登便走下來希望與這一個人談話,怎料那人已不見了,只找到與他鄰座的那位,哥登從那人的口中知道那遲到的聽者就是拿撒勒人耶穌,而且他不但這一個聚會才來,以後每主日的聚會他都會來,哥登先生聽到這些話,便從夢中醒來。 聖經告訴我們:每一個聚會耶穌都會來參加,且留心聆聽,那麼我們在聚會之中,是否馬馬虎虎隨便就算,還是要尊主為大,討他的喜悅呢! 所羅門殿內滿有基路伯,目的是提醒我們殿內有主的同在,正如教會及教會的聚會有主同在一樣。以前耶穌與門徒一同生活在一起,他們感到異常的快樂。但當主死後他們非常難過,以為失去主的同在,以前一切需用主都知道,為他們安排妥當,使他們一無所缺,但他們卻不明白。雖然耶穌已離開,聖經仍然給我們應許,就是我們可求父,父就另賜給我們一位保惠師與我們同在,「何惠師」的名意是與你並行的,來幫助、安慰、供應你。 神把祂獨生的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後來又賜給我們真理的靈。聖靈接替了耶穌的職任,他與我們同在,但這位聖靈能明白我們一切的苦情,他能在我們裏面幫助我們,不是在旁邊表面上的工作,正如彼得在五旬節聖靈降臨那天所說的:所以你們各人應當悔改,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成為神的殿,神能夠而且是樂意住在我們當中,每當我們信主以後罪得赦免,我們便有基督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生命,他住在我們裏面為要幫助我們,成為有榮耀的盼望。──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五至六章)(張成) 第09講 所羅門建聖殿 如果你熟悉列王紀上和歷代志下,就會留意到這兩卷書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但細心的讀者也會留意到兩者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不打算跟大家探討這些有矛盾的經文,因為我的重點不是文獻考究,而是要借著以色列的歷史,特別透過列王和眾先知的生平,來汲取屬靈教訓和原則。 上一次我們重點看了列王紀上4章29節。那裡說到神給了所羅門一顆廣大的心,使他可以接納不同國家的民族,能夠跟列國建立邦交,和睦共處。所羅門的智慧和他廣大的心,贏得了列王的尊重和信任。他們都樂意派使者來向他學習智慧。所羅門也借著這個機會教導列國敬畏神的道路。可見,神的僕人如果想廣傳福音,就必須有一個廣大的心,願意接納、包容、俯就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 神的心是寬大的,所以他能夠愛世人,甚至愛那些敵對他的人。作為他的兒女,我們也必須彰顯神的廣大心胸。如果我們經常自以為義、獨善其身、分門別類,動不動就大動干戈來捍衛真理,試問世人又如何能體驗神廣大的愛呢?我們從新約裡看到猶太人如何熱心捍衛他們的宗教,甚至用神的名譽去殺害其他人。中世紀的教會也是利用神的名殺人,教會不僅殺害異教徒,也殺害持不同觀點的基督徒。 今天很多伊斯蘭教的恐怖分子也用武力來捍衛他們的信仰,他們也是用神的名譽來殺害那些不同意他們的人,甚至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如果我們以人的血氣捍衛真理,用神的名譽去譭謗、攻擊其他基督徒或者異教徒,我們跟這些宗教狂熱分子沒有兩樣。這種人的熱心非但不能成就神的旨意,反而使神的名字蒙羞。 心胸狹隘的基督徒不能事奉神,神也不會使用這樣的基督徒。神的榮耀、福音的榮耀是要透過那些有廣大心胸的基督徒才能彰顯出來。所羅門的廣大心胸吸引了列國來耶路撒冷學習神的道路。以賽亞書2章3節說:“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這個榮耀的景象在所羅門統治的年代第一次出現了,遺憾的是,這景象不能持久。 我們看5章4-5節: 4現在耶和華我的神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5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 所羅門明白神給他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是為了讓他可以平平安安的履行他父親大衛向神許的願——為神的名建聖殿。所羅門沒有把神賜的平安環境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他趁著這個平安的時期趕緊著手興建神的殿。所以六、七章是重點講述所羅門興建神的殿的過程。 今天我們會看6章。整個6章和7章13-51節都是在描述聖殿的結構和內容。我不打算用很多時間談論6-7章,我只會概括性的談幾個要點。既然6-7章的重點是聖殿,我們就先談一談聖殿的歷史,以及它的屬靈含義。 說到聖殿,有幾點我們必須明白。第一、神從來沒有要求人為他建聖殿。神是個靈,他不需要物質的東西,如食物、衣服、住所。興建聖殿是大衛的心願。神賜給大衛以色列的寶座,讓他安居在華麗的宮殿裡。大衛對此深表感激。當他看到神的約櫃是安放在帳幕裡,沒有一個殿棲息,他深表虧欠,所以他向神提出建聖殿的計畫。但因為大衛多年賓士沙場,殺人流血,所以神不允許他建聖殿。 神是靈,他不需要聖殿作為居所。但當他看到大衛知恩圖報的心,他就應許大衛,他的兒子所羅門可以為神的名建聖殿。所以建聖殿不是神的需要,而是為了讓大衛能夠向神表達他的知恩圖報。神看重的是大衛的心,不是殿本身。 神接納大衛建聖殿的計畫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以色列的屬靈益處。神是個靈,人是屬肉體,所以往往不懂得如何按照神的意思敬拜神。沒有聖殿前,以色列人是在不同的丘壇獻祭給神。百姓沒有一個明確的指示,該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式敬拜神。很多以色列人根本分不清敬拜神和敬拜迦南人的偶像的區別。我們讀士師記就可以感受到以色列屬靈問題的嚴峻。所以聖殿可以成為一個屬靈焦點、一個敬拜中心,幫助以色列人意識到神的同在,可以專心敬拜神。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斷的強調建聖殿不是為了神,而是為了人。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很多傳道人以為神喜歡我們為他建大教堂,於是就疲於奔命,四處籌款,動員教會建教堂,但卻忽略了弟兄姐妹屬靈生命的需要。我就親眼見到這樣的實例。傳道人四處籌款蓋教堂,沒有時間牧養弟兄姐妹。幾年後教堂終於蓋好了,但教會的素質、人數都大大的倒退,真令人痛心。 我們看6章1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所羅門登基後的頭三年,他專心處理國事以及和鄰國的關係。當一切都穩定後,第四年他就趕緊著手興建聖殿。很多基督徒不清楚聖殿的歷史和進程。我就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從聖殿的歷史學到一些重要的屬靈原則。 所羅門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480年動工建聖殿的。在此之前,神的約櫃是放在帳幕裡。這帳幕是在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搭起來的,所以整整479年神的約櫃都是在帳幕裡。神一直都以帳幕為他象徵式的居所。這帳幕是流動的,以色列人在曠野走到那裡,神的帳幕就跟到那裡。這象徵著神與他子民同在,和他們同甘共苦。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各支派安家落戶後,神依然以帳幕為他的居所。後來當大衛的國穩定後,他為神的約櫃依然安放在帳幕裡內心感到虧欠,於是就想要為神建一個永久的居所。這就是整個建聖殿的緣由。 建聖殿的年份大約是在西元前967年。這是第一個聖殿。5章38節告訴我們,這殿總共用了七年的時間才完成的。這殿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豪華壯觀。所羅門蓋的聖殿有多大呢?6章2節說,“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殿,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三十肘。”按照今天的尺寸大概是長30米,寬10米,高15米。可見所羅門建的聖殿不是很大,他為自己蓋的黎巴嫩林宮比聖殿大將近一倍。 到了西元前587年,巴比倫人攻陷耶路撒冷,把聖殿給毀了,以色列人也被放逐到巴比倫。這是神給予以色列的審判,因為他們藐視先知的警告。其實在6章11-13節,神已經提醒了以色列人,聖殿不能用來代替對神的順服: 11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12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13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 這是神給所羅門的應許,這應許也是給以色列人的。這應許就是:神會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不丟棄他們。正如我以前說過,神的應許永遠是有條件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神對所羅門說,如果他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誡命,神就會履行他給大衛的應許——他會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不丟棄他們。 神是在所羅門忙著建殿的期間對他說了這番話,仿佛是在提醒他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聖殿的工程上,而忽略了他跟神的關係。這番話也是神給每個傳道人的提醒。我們手所做的工若想蒙神的喜悅,就必須按照他的旨意事奉。千萬不要讓工作代替了我們跟神的關係。 所以11-13節是神給所羅門以及以色列王的提醒。以色列民是否蒙神祝福就在乎他們的王是否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誡命。如果以色列王離棄神的律法,神就會離棄他們。這個原則也一樣應用在教會牧者身上。如果教會牧者順服神,神就會透過他祝福教會;如果教會牧者悖逆神,神也會離棄教會。 我們從先知書裡就能看到,以色列人把聖殿看成是神同在的保障。他們把保障建立在一座建築物上,而不是建立在跟神的關係上。他們以為有了聖殿,即使不守神的律法、典章,他們依然平安大吉。我們看耶利米書7章3-8節: 3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改正行動作為,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4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5你們若實在改正行動作為,在人和鄰舍中間誠然施行公平,6不欺壓寄居的和孤兒寡婦。在這地方不流無辜人的血,也不隨從別神陷害自己。7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就是我古時所賜給你們列祖的地,直到永遠。8看哪,你們倚靠虛謊無益的話。 這就是以色列亡國前的屬靈光景。他們不再依靠神,不再順服神的命令。他們依靠的是“耶和華的殿”,不是耶和華。他們以為有聖殿在他們中間就萬事大吉。即使他們殺人、欺壓人、拜偶像,神也不會審判他們。當時,巴比倫國日益強大,征服了很多國家,但以色列人依然堅信神會保護他們,因為神的殿就在他們中間。先知耶利米苦口婆心的勸他們回轉,否則神的審判就會臨到。但他們聽而不聞,甚至還逼迫他,不許他說不吉祥的話。先知彌迦也是如此責備他們。我們看彌迦書3章11節: 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他們卻倚賴耶和華,說,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們。 “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以色列人憑什麼這麼自信呢?為什麼他們的領袖、祭司、先知行賄賂,還深信神在他們中間,災禍永不臨到呢?他們憑什麼確信神在他們中間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聖殿就在他們中間,他們所依賴的是聖殿,不是神。他們跟永生神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以聖殿為保障的心理是非常的普遍。這種心裡跟拜偶像沒有兩樣。聖殿成了他們的偶像和依靠。難怪先知們都異口同聲譴責以色列人拜偶像,因為他們已經離棄了永生神,但他們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再加上當時有很多假先知乘虛而入,不斷傳講“平安”的信息,這使他們更加執迷不悟、心裡剛硬。 最後真先知們的話都應驗了,巴比倫人攻陷了耶路撒冷,毀了聖殿,把聖殿裡的所有器皿都運到巴比倫。以色列人都成了亡國奴。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神已經離棄了他們,他們所依賴的聖殿只是一個虛幻的保障。列王紀上6章12-13節說:你若不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不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必要丟棄我民以色列。這句話最終也應驗了 這段歷史不僅是以色列的借鑒,也是教會的借鑒。如果我們不依靠永生神,不全心遵行他的例律、典章,我們就沒有救恩的保障。我們不能靠相信純正的教義得救,也不能靠加入正統教會得救,這一切都是外在的東西,神看的不是這一切。如果你是教會牧者,就必須謹記列王紀上6章12-13節的話,神關注的是我們有沒有遵行他的旨意,而不是教堂有多輝煌,信徒人數有多少,奉獻是否可觀,敬拜儀式是否壯觀。 神關注的不是聖殿,也不是教堂。他關注的是我們對他的信靠和順服。所以神在列王紀上6章11-13節提醒所羅門和以色列的王,聖殿不能用來代替以色列對神的順服。惟有順服神、遵行他的律例、典章,神才會與他們同住。千萬不要把聖殿當偶像或保障,如果神的子民犯罪,神是不會因聖殿而顧惜他們的。所以當以色列人悖逆神,在西元前587年,神就差遣巴比倫人來掠奪、拆毀、焚燒聖殿。結果所羅門所建的聖殿只維持了381年。 一直到了西元前515年,那些從巴比倫回歸以色列的人,重建了耶和華的殿。重建的聖殿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所羅門建的殿。這第二座卑微的聖殿提醒以色列人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要全心依靠、順服神。 一直到了西元前20-19年,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就著手建設一座輝煌的聖殿。這座聖殿總共用了46年才完成。聖殿之大可想而知。這就是主耶穌年代的聖殿。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的統治下,雖然是殖民地,但國民的生活非常富裕。這座聖殿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安定、繁榮。主耶穌在他的教導裡多次批評這聖殿不蒙神的喜悅,因為這殿只有華麗的外表。 主耶穌也預言這聖殿會被羅馬人拆毀,他說,“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聖殿被羅馬人摧毀前,神已經差派耶穌來提醒猶太人,神看的不是他們的聖殿有多輝煌,而是看他們有沒有一顆順服神的心。可惜猶太人對主耶穌的責備、提醒充耳不聞,最後還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結果,正如耶穌所預言,這座聖殿在西元後70年被羅馬人完全拆毀。神允許這一切災難臨到,轉眼不顧惜他的聖殿,再次征實了神對所羅門的提醒:聖殿不能代替我們對神的順服,神看的是我們的心,不是表面的奉獻。這正是司提反臨終前給我們的提醒:“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因為他喜歡住在我們中間。 什麼樣的人可以與神同住呢?列王紀上六章提到了幾樣建聖殿的主要材料:1)石頭;2)香柏木;3)金子;4)橄欖木。 這些材料是象徵了神喜悅的人。聖殿所用的石頭不是一般的石頭,而是已經加工過的石頭(7節)。這象徵著罪得赦免、經歷了重生,有神性情的人。聖殿裡的石頭必須用香柏木遮蓋(18節)。香柏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木的質地非常堅韌、耐久。詩篇92篇12節將香柏樹比喻為義人。香柏木是要用金子包裹的(22節)。金子在新約是象徵了經過試煉的信心。橄欖樹是豐滿,果實累累的象徵。這也象徵著那些依靠神、親近神的人常常為神多結果子榮耀他(詩52篇8節)。 但願我們都能成為那種神喜歡與我們同住的人。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六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六章 聖殿的建造 聖殿樣式(王上六1~38) (臺北靈糧堂) 一、聖殿的長闊高深有一定的規格,這不是大衛及所羅門決定的,乃是神決定的(代上廿八11〜12,19);摩西造會幕的樣式,也是神決定的(出廿五40);今天我們建立教會也應照著神決定的樣式,這樣式的原則在聖經,細節在聖靈的感動! 二、建殿正在進行時,神將曾對大衛說過的話再次提醒所羅門,就是人心比物質的殿重要,人若對祂信靠順服,祂必住在以色列人中,(注意:並未說「住在物質的殿中」),人若離棄祂,祂也離棄以色列人,殿也必毀掉,人心比一切重要! 三、內殿即至聖所,是整個殿的中心所在,先造內殿,後造外殿,內殿不大,陳設物不多,但有神同在;今天信徒的心即至聖所,基督就是約櫃,基督徒必需經奉獻,使基督在我心作主、作王,我每一天、每一事學習信靠順服,你的生命、生活、服事,必進入嶄新的境界─至聖所的境界! 四、至聖所中的約櫃外有基路伯─靈界高級受造之物,今天信徒建造生命及教會,不僅是看得見的人及物有關,也有看不見的靈界之物參與,抵擋反對的撒但,也是靈界之物。 五、所羅門在位第四年立了殿的根基,根基是整個殿的基礎;今天信徒建造生命,眾信徒建立教會,基督是唯一的根基(參林前三10〜11) 默想 我的行事為人是否學習符合神的樣式? 回應 吸引我使我快跑跟隨你,自己生命得造就,也在建立教會事上有份。 所羅門為耶和華建殿(王上六1~38) (臺北靈糧堂) 於是這個劃時代的建築就開工了,所羅門雖然依據的是父親大衛規劃的藍圖,使用的是父親所預備的財力,也得著大衛人脈的資源,但是他自己本身的態度與魄力同樣重要。他是一個有能力完成先人遺命的承繼者。 一、出埃及後四百八十年 在這裡,特別記載了聖殿開工的年代,這也使日後以色列的年代有一個清楚的依據。作者以「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作為起算點,那是一個跨越的時代,他們出離為奴,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也是會幕搭建的開始。就在立國「四百八十年」之後,聖殿開工。 接著本章多是描述殿的規模,首先是整個殿的尺寸「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三十肘」,聖所「外殿長四十肘」,至聖所「長二十肘,寬二十肘,高二十肘」。 其次是殿的建材「山中鑿成的石頭…香柏木的棟樑…香柏木板貼牆…松木板鋪地…用精金貼了殿內的牆;內殿…橄欖木製造內殿的門扇…牆面都貼上精金」。 再次是殿中的器物「香柏木做壇,包上精金…橄欖木做兩個基路伯,各高十肘,安在內殿。…又用金子包裹二基路伯。…安放耶和華的約櫃。」 最後是殿的裝飾「內殿、外殿周圍的牆上都刻著基路伯、棕樹,和初開的花。…門扇上刻著基路伯、棕樹,和初開的花,都貼上金子…」。 二、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 就在施工的過程中「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神告知祂揀選悅納此殿的原則是「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神看重的不是金銀裝飾,而是一顆尋求祂的心,以及順命的生命。 三、建殿的工夫共有七年 所羅門建殿「共有七年」,從「第四年西弗月,立了耶和華殿的根基。到十一年布勒月,就是八月」,並且「殿和一切屬殿的都按著樣式造成」。 默想 我是否能夠承繼前人的基礎,專心完成使命?我是否明白自己手中工作的真義,並竭力作到最好?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樂意與愛你、敬畏你,遵行你話語的人同住,讓我的生命就是你的居所。雖然我的生命是如此簡單,但歡迎你來入住,彰顯你的榮美。阿們! 所羅門動工建殿(王上六1~1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聖殿工程終於開動。聖殿的樣式與會幕相仿,尺寸大約是會幕的兩倍,所以面積約為會幕的四倍。在建殿的過程中,神的話再度臨到所羅門:「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王上六12~13)說明了神與所羅門或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並不根據聖殿,乃是根據所羅門或以色列民是否遵守神的命令。這個原則,其實從舊約到新約一直都沒有改變,只可惜罪人都只習慣抓住看得見的。舊約時代的選民依賴聖殿,新約的選民則習慣依賴傳統、禮儀、或教條;而忽略了「遵行神命令」的原則才是經營神人關係的根據。 約翰福音十五章九至十一節:「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主耶穌的這段教訓,也十分清楚的闡述了「神人關係」與「遵守主的命令」之間關連。主耶穌說,祂與天父之間,之所以存在愛的關係,是因為他遵守天父的命令;因此主耶穌以自己為榜樣,教訓門徒要遵守祂的命令,如此就能住在主耶穌的愛裡。主耶穌活在這真理中,是喜樂的;主耶穌也期待,門徒可以經歷祂所經歷的喜樂。 今天的教會也會教導信徒要愛主耶穌,所以我們唱「愛主」的詩歌、聽「愛主」的信息。這些都是好的,不過我們還需要過愛主的生活,那就是遵守主命令的生活。詩歌唱出「我愛主」容易,但是活出「孝、敬父母」才是真正愛主;查經研究「愛主」容易,但是活出「為妻子捨己」才是真的愛主;在禮拜堂內「表現愛主」容易,但是在生活中「順服丈夫」,才真是愛主。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教導我,真實的在生活中愛禰,也就是遵守禰給我的,生活中的命令;求禰幫助教會,不再只是唱高調、或緊抓表面的東西,真實地將愛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阿們! 禱讀:約翰福音十五章9~10節 9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 聖殿的氣勢(王上六14~3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經文約略的記載了聖殿裡的陳設、裝飾,就已經足以讓我們揣摩到,聖殿的金碧輝煌、氣勢磅礡。比較令我們注意的是,經文以較多的篇幅來描寫內殿,就是至聖所,因為這是安放約櫃的地方。這所在對以色列人而言,是個神秘的所在,因為不是任何人都能進入;但是對大衛而言,這卻是他呼籲神的所在:「耶和華啊,我要求告禰!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緘默!倘若禰向我閉口,我就如將死的人一樣。我呼求禰,向禰至聖所舉手的時候,求禰垂聽我懇求的聲音!」(詩二十八1~2) 至聖所的確是整個聖殿的核心,因為那是神人相會的所在,也是人敬拜神最終的目的地。新約希伯來書宣稱:「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借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來十19~20)對於今日的基督徒而言,一切進入至聖所的攔阻,已經被主耶穌的救恩挪去,隨時我們都可以坦然無懼的進入心靈的至聖所,來到神面前,與天父神相會。 基督十字架功勞的代價,就是要除去進入至聖所的一切攔阻,將過去大祭司一年只能一次進入的至聖所,置入我們的心靈,使我們隨時都能與神面對面。遺憾的是,這個舊約聖殿的中心,被聖經作者多所著墨的所在,在今日基督徒的心目中,卻似乎沒有什麼價值;大部分的基督徒並不珍惜「與神面對面」的特權,「禱告」反而變成基督徒的重擔。親愛的基督徒,我們可曾想過,今日我們隨時都方便到神面前禱告的權利,乃是主耶穌用祂的鮮血所換來的;可曾想過,今日我們對「禱告」的漠視和忽略,乃是對基督十字架恩典最嚴重的虧欠。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過去對「禱告」的輕忽,增強我對「親近禰」的渴慕;求禰幫助教會的領袖以身教和言教,親身帶領全會眾,常常操練與神面對面。阿們! 禱讀:希伯來書十章19~22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