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分裂的國度(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1~17)(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二章)(劉銳光)

血氣情欲人意(王上十二1~19) (臺北靈糧堂)

神的攔阻(王上十二20~33) (臺北靈糧堂)

以色列人各回各家(王上十二1-24) (臺北靈糧堂)

耶羅波安叫百姓陷在罪中(王上十二25-33) (臺北靈糧堂)

警惕提醒(王上121-15) (香港讀經會)

國家分裂(王上1216-24) (香港讀經會)

危機加深(王上1225-33) (香港讀經會)

羅波安的愚妄(王上十二1~24)(臺北基督之家)

耶羅波安陷民於罪(王上十二25~33)(臺北基督之家)

 

 

分裂的國度(胡恩德)

 

經文:王上十二1-33

  列王紀上半題及人的失敗,所羅門開始時有謙卑的心,尋求神的智慧,服事主的百姓,所以神賜給他,遠超他所求。所羅門開始作王時表現很好,但他漸漸失敗,有好的開始,卻以失敗結束。

  所羅門隨從異邦偶像而遭失敗,這失敗乃是由於不照神的教訓而行,與外邦不認識神的女子結合。婚姻使兩人的感情達到火熱的地步。始祖亞當在這情感上失敗,所羅門也是失敗在火熱裏,他如此作並非不明道理,他寫詩篇、箴言、傳道書,還有雅歌書。所羅門有屬靈的實際,也有很好的基礎,一個如此實際的人,到底還是失敗,失敗於異性屬肉體的吸引,這失敗連他自己也是想不到的。他父親大衛也是在這方面失敗,而自己卻步上父親所踐踏的途徑上。

  這條路正是魔鬼的出路,所羅門在此失敗招惹了神的責罰,甚至神要從他手中把國奪回,掃羅以前失敗,是因他不遵照神旨意行事,私自獻祭,又留下當滅絕的牛群羊群,他不是全心全意服主的道,所以神把掃羅的國奪回。所羅門的國神沒有收回,乃是因他父親大衛的原故。

  教會蒙大恩,有主豐富的能力同在,我們應當小心,教會的領袖不可因驕傲而跌倒,否則神的恩典很快便要過去了。所羅門初期肯謙卑在神面前,所以他有神滿足的恩典,後來因為好色出了毛病,就成為他的弱點,給撒但留下地步,甚至國度因此傾覆。在列王紀十二章裏給我們看到,所羅門的國度要受審判。我們個人在神面前也是如此,若自己造成一個破口,撒但便從那裏進來,把整個人都奪去,只剩下一個空殼也不自知,還以為與以前一樣。基督徒蒙恩時也是我們最要防堵之時,常見有人身上帶有神的大能,而他們又是認真地歸向主的,只因小小的毛病造成小小的破口,便失去被主使用的恩典。

  有一西教士勉勵一傳道人,要他在傳道的事工上小心三件事:女色、金錢、名譽。後來這傳道人果真失敗,就是在名譽那方面跌倒。好名和享受,都不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我們乃要追求真正愛主,把我們一生放在更有意義的工作上。一個傳道人若有愛世界的心,那麼他的工作,說話便不能起作用,果效也不能在人心裏。

  當大衛的的國度極其強盛時,他吩咐全國數點百姓,他不知道這是神所不喜悅的,他的元帥約押也勸他不要如此行,結果那次數點百姓死了幾萬人,因為大衛乃是要顯出自己的榮耀。我們若到一個靈性很高的地步中,我們更要謙卑,自以為站立得穩的更當謹守,不可依靠自己的學問、才幹,應隨時隨地求問主,以他為首。

  神許可把刑罰加在大衛家,當然與所羅門王末後所犯的罪惡有極大的關係,但也有第二個因素,就是羅波安自己不好,不體恤民間的苦情;以法蓮人耶羅波安到羅波安面前,求他減輕百姓的工作,因他們甚是困苦,羅波安叫他過了三天再來見王。

  羅波安在此事上顯出他的愚昧,他應利用三天的時間好好求問神,或是想念神施與他父親的一切恩典,好待他的百姓,我們很多時候失敗,恐怕也是因凓缺乏禱告。

  耶羅波安反叛得到北方十個支派,便在示劍作王,稱為以色列國,他作主以後深恐百姓再返南國,因以色列人一年有三個節期必要上到耶路撒冷朝拜神,所以他便造了兩隻金牛,一隻放在國境之北但的地方,一隻放在國境之南伯特利的地方,又自己定下節期命百姓向金牛獻祭。這事使以色列國陷在罪惡中直至國家滅亡,這件罪惡透過了北國的王朝,它的罪甚重,如一條毒根在他們中間。耶羅波安對神有一不信的惡念,神既把國度放在他手中,自然神會保守不讓子民再返南國。

  今天不少人憑著自己的思想製造某些宗教,自稱為基督教,但不是根據聖經而行,這些流行的新派神學使教會失去為神作見證的力量,這些行動正如耶羅波安自金牛一樣,以別樣事物代替了真神,他們如此作,不但害了自己,也是敗壞了教會。──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1~17)(張成)

 

15猶大王羅波安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列王紀上12章。列王紀上111章記載了所羅門一生的事蹟,占了整本書一半的篇幅。所羅門總共作王四十年。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就接續他作王。從政治、經濟的角度看,所羅門是非常的成功。但從屬靈的角度看,他跟神的關係是先盛後衰,從起初的盡心盡意愛神,遵行神的律法典章,變成一個作惡、敵擋神的人。列王紀上116節就是聖經給所羅門一生的評論:“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在所羅門的統治下,以色列國基本上還是安定的。但當所羅門悖逆神時,神就興起了以法蓮人耶羅波安來跟他作對。所羅門王就下令追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只好逃奔埃及。但事情並沒有因此就了結,因為這事是出於神,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推翻神的計畫。所以在所羅門晚年時,以色列國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動盪,所羅門是用武力把事情壓抑著,但當他一死,問題就馬上升級,直接威脅到剛登基的羅波安。我們看列王紀上1215節:

1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2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裡(他聽見這事。)3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來,他就和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對他說,4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5羅波安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去,第三日再來見我。民就去了。

今天我會將重點放在羅波安身上。羅波安登基不久,就面對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以色列人的叛變(我說的以色列人是指不屬於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以色列人。這些支派就是後來組成以色列北國的以色列人,聖經稱北國為“以色列”,南國為“猶大”)。為什麼以色列人會叛變呢?原來當所羅門在位時,他接二連三的開展不同的工程建設。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苦力。雖然列王紀上9章說所羅門沒有挑選以色列人做苦工,但在513節有說,所羅門從以色列人中挑取3萬人做苦工,可見,不是所有的苦工都是迦南人。

當聖殿的工程完成後,所羅門還有許多工程在進行著,如果迦南人的苦工人數不夠,所羅門就會在以色列人中挑選苦工。另外,各項工程的經費都是來自各支派的稅收,這些沒完沒了的工程開始令以色列人感到厭煩、不滿,在加上所羅門沒有挑選猶大支派的人做苦工,這使問題更加的激化。所以以色列人趁著羅波安剛登基,就向他提出減輕工作量的要求。

以色列人挑選了耶羅波安作為代表來跟羅波安談判。很明顯這件事是出於神。神容許這事發生,好讓耶羅波安可以成為北國的王,治理以色列人,正如先知亞希雅所預言的。留意耶羅波安是非常得以色列人的支持,他們刻意打發人到埃及把他請回來當他們的代表,領導他們。

我們上一次已經看到,耶羅波安是以色列人,是所羅門的臣僕。1128節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很受所羅門重用。所羅門派他監督一切的工程。1127節說,耶羅波安跟所羅門起衝突是跟建造米羅宮和大衛城的破口有關,但具體什麼原因聖經沒有說。但從這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出,所羅門建米羅的工程似乎不得民心。很可能在興建米羅的過程中,他和所羅門意見不和,成了以色列分裂的導火線。

當羅波安作王時,問題已經白熱化。因為從1234節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已經為自己挑選了一個領袖——耶羅波安,他們不是向羅波安提出請求,而是公開的要脅他,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不再事奉他。既是說,如果羅波安不讓步,以色列人就會立耶羅波安為他們的王,從此就不再受羅波安的管轄。所以情況是非常的嚴峻,羅波安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毀了整個江山。面對這麼棘手的局面,羅波安只好採用了緩兵之計,先回去和自己的臣子商討對策,三天后才答覆以色列人。我們繼續看611節:

6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什麼主意,我好回覆這民。7老年人對他說,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8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9說,這民對我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你們給我出個什麼主意,我好回覆他們。10那同他長大的少年人說,這民對王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11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羅波安有兩批臣僕,一批是追隨父親所羅門的老臣僕,另一批是跟他一起長大的同伴(聖經形容他們為年輕人,其實他們都是40左右的人,因為羅波安登基時是41歲)。這些年輕人可能是羅波安一手提拔的親信。羅波安先跟老年人商議該如何回答以色列人的要求。他們就建議他謙卑自己,答應他們的要求,這樣就能化解這個危機。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贏得以色列人的信任和尊敬,將來治理他們就容易多了。歷代志下1123節稱讚羅波安是一個辦事精明的人,所以我認為他不是不知道老年人的建議是正確的,問題是他心高氣傲,吞不下這一口氣,堂堂一國之君,怎麼可以向人低聲下氣呢?

於是他就轉向那些年輕人尋求意見。年輕人給的意見恰恰相反,就是採取鐵腕政策,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好讓他們再也不敢放肆。雖然老年人的意見明顯比較穩重、智慧,但不合羅波安的口味,而年輕人的建議正中他下懷,於是他就採用了年輕人的建議,決定要用嚴厲的話回復以色列人。說不定以色列人只是想乘機爭取更好的待遇,未必真的敢造反。

這裡我們可以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有些基督徒遇到困難時,就會找教會的牧者或者弟兄姐妹諮詢意見。這樣做是明智的,因為教會是一個家庭,神會透過比較成熟的弟兄姐妹提醒我們當如何做決定。當我們向教會的牧者或者弟兄姐妹諮詢意見時,我們的態度必須要正確,千萬不要只聽自己喜歡聽的意見。比如說,如果對方給的意見不合你的口味,於是就找另一個人徵求意見。這樣的態度是不蒙神喜悅的。如果你真的想透過弟兄姐妹幫助你明白神的心意,你就必須有愛真理的心志。凡是合乎仁愛、公義,以及聖經教導的意見我們都當留心聽,絕對不可以只聽自己喜歡聽的意見。如果我們有立志行真理的心,神會非常樂意引導我們。

羅波安明顯是對那些年輕人有偏愛,因為這些都是和他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他會偏向聽他們的意見多於聽老年人的意見。這絕對不是愛真理的態度。結果他就犯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我們繼續看1217節:

12耶羅波安和眾百姓遵著羅波安王所說你們第三日再來見我的那話,第三日他們果然來了。13王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給他所出的主意,14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5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借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16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阿,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裡去了,17惟獨住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

三天后,羅波安見以色列人,他用嚴厲的話威嚇他們說,如果他們不聽從他,他就會用更嚴厲的方法來壓迫他們。以色列人聽了勃然大怒,就背叛了羅波安,從此不再服侍他。羅波安是一個精明的人,為什麼會犯這種愚昧的錯誤呢?我們已經看到,一方面是因為他不肯聽從老年人的意見,另一方面就是15節所說的,因為這一切是出於神,為要成就他向耶羅波安所說的話。這一切都是因為所羅門悖逆神的緣故。我們可以說羅波安是無辜的,剛做王不久就遇到這麼倒楣的事,為什麼神不保守他呢?為什麼神不懲罰所羅門,反而要羅波安擔當所羅門的過犯呢?

當然,聖經不是在教導父母犯罪,兒子承擔。聖經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強調。聖經強調的是:父母犯罪,兒女要受苦。兒女受苦並不是擔當父母的罪,好讓父母可以逍遙法外。神這樣做是要教導他的子民,父母犯罪將會影響兒女,如果你愛兒女,就當盡心盡意愛神、敬畏神。很多人以為犯罪是“一人做事一人擔”,他們以為自己犯了罪,就讓神懲罰我吧。但很多時候,神並沒有在今生懲罰犯罪的人,他們甚至還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所羅門悖逆神,他在今生沒有得到報應,但他在來生肯定要摘他所種的惡果。所羅門的惡行影響到了他的兒子羅波安,使他不能承受神的祝福。

所以在列王紀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父親順服神,兒子蒙福,就如所羅門蒙福,是因為大衛盡心盡意愛神;父親不順服神,兒子失去神的祝福;就如所羅門悖逆神,羅波安就遭殃。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原則依然真實。那些敬畏神的父母,兒女會因他們的榜樣較容易認識神;那些藐視神的父母,兒女長大後也會像他們那樣。所以,每當你做選擇前,不要只是考慮自己,更要考慮你的決定會給下一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會因你蒙福,還是因你而受苦呢?

於是,羅波安就這樣一句話丟了10個支派,或者說丟了十個省。他完全低估了以色列人的反應。原來老年人的話才是大智慧,可惜一切已經太遲了。羅波安沒想到自己剛登基不久,就遇到這麼丟人的事。他當然不會輕易讓以色列人脫離他的管轄。我們繼續看2124節:

21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家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22但神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23你去告訴所羅門的兒子猶大王羅波安和猶大,便雅憫全家,並其餘的民說,24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

羅波安回到耶路撒冷後,越想越氣,於是就招聚了18萬精兵,預備跟以色列北方支派拼個你死我活。眼看以色列就要暴發一場激烈的內戰,但就在這關鍵時刻,神的先知示瑪雅就出現,及時阻止了這場戰爭。示瑪雅是一個舉國公認的先知,所以眾人都願意聽他的話。當羅波安和以色列人知道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意思,他們都順服神的話。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以色列整體的屬靈情況還是不錯的,因為他們都願意順從神的先知,按照神的意思行事。遺憾的是,當以色列國分裂後,以色列的屬靈情況就每況愈下,特別是北方支派。這一點我們下一次就會看到。

每當讀列王紀時,我都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真正對以色列有影響力的不是君王,而是神的先知。每每在關鍵時刻,神都會派他的先知來傳達他的旨意,借此來引導以色列人。如果不是這些先知在背後影響以色列的局勢,以色列早就亡國了。可惜的是,當以色列人偏離神後,他們不但不尊重神的先知,甚至還逼迫、殺害他們。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了三位先知:拿單、亞希雅、示瑪雅。以後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先知,希望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如何與神同行。

如果要更全面的認識羅波安一生的作為,我們得參考歷代志下。歷代志下1112章提供了一些關於羅波安的額外資料。我們看歷代志下111317節:

13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14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15耶羅波安為丘壇,為鬼魔(原文作公山羊),為自己所鑄造的牛犢設立祭司。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7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當以色列南北分裂後,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投靠羅波安,因為耶羅波安不許他們事奉神。為什麼耶羅波安會膽敢這樣做呢?這一點我今天暫且不談,下一次我們談論耶羅波安時才探討。16節還告訴我們,不但祭司和利未人來耶路撒冷,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神的,都來耶路撒冷敬拜神。

即使國家已經分裂,耶路撒冷作為一個敬拜神的中心,依然被以色列人看為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那些敬畏神的以色列人長途跋涉從四面八方來耶路撒冷敬拜神。所以羅波安依然對北方各支派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也穩固了猶大國的地位。

17節特別提到羅波安做王的頭三年,他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就是效法他們盡心盡意愛神、敬畏神。所以神也讓他的國強盛三年。可能因著北方各支派聯合背叛他,羅波安就學習依靠神,遵行神的律法。神也使猶大國強盛起來。那麼三年之後又如何呢?我們繼續看歷代志下1212節:

1羅波安的國堅立,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2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

羅波安對神的認真僅維持了三年。當猶大國一強盛,他就離棄神的律法,連他的百姓也隨從了他。於是神就興起仇敵——埃及法老上來攻打耶路撒冷。有好的開始未必一定有好的結局。正如所羅門、羅波安一樣,很多基督徒有非常好的開始,但卻不能堅持到底。能夠靠神的恩典堅忍到底,比有一個轟轟烈烈的開始,卻不能持續到底來得重要。聖經最後給予羅波安什麼樣的評論呢?我們看歷代志下1214節:

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

羅波安對神的心不堅定,不能持續尋求神,結果就偏離了正路,像他父親所羅門那樣成為作惡的人。是什麼令到他的心不堅定呢?是他的自我和驕傲。當國一堅定他就離棄神。神只好用埃及法老來管教他,結果他在神面前再次謙卑。但這自卑似乎不能維持很久,因為聖經最終還是形容他為行惡的人。不但如此,正如121節所說,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離棄神的律法。

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只能很簡單的介紹羅波安。下一次我們會談論羅波安的對頭——耶羅波安。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章)(張成)

 

16以色列王耶羅波安

 

從列王紀上12章開始,以色列就分裂為南北國,那是西元前930年左右。南國就是猶大國。之所以稱為猶大,因為在南國的大部分以色列人都是屬於猶大支派,有一小部分是屬於便雅憫支派。北國就是以色列國,是由其餘的十個支派組成。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區分猶大和以色列。每當我說“猶大人”,就是指南國的人;而“以色列人”就是指北國的人。同樣,當我說以色列,就是指北國。

列王紀就是以色列南北國的歷史。透過南北國的歷史——特別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的生平,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屬靈功課。查考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的生平,我們也必須參考歷代志下,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一個全面的圖畫,因為歷代志下和列王紀可以產生相互補充的作用。今天我們會繼續看列王紀上12章。我們會重點談論耶羅波安這個人物。

如果你做一個統計,就會發現耶羅波安的名字在列王紀上、下總共出現了69次。他的名字不只是出現在列王紀上1114章,在列王紀其餘地方也經常出現。比如,在這69次中,有24次是出現在列王紀下。所羅門的名字在列王紀下只出現了4次。相比下,就能看見耶羅波安是一個重要人物,否則聖經就不會經常提到他。耶羅波安是如何重要呢?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列王紀上162526節:

25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26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

這是聖經給予以色列王暗利的評價:他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甚至比以前的列王還要惡。暗利行了什麼樣的惡事呢?留意26節,聖經用“他行了耶羅波安所行的”來形容暗利所行的惡。原來耶羅波安成了大衛的相反。大衛是神喜悅的人,聖經以他為以色列諸王的模範。而耶羅波安則是相反,他是那些作惡,惹神發怒的以色列王的代表。所以我們必須認清楚耶羅波安的問題,免得我們不知不覺跟從了他的榜樣。我們要效法大衛的榜樣——盡心盡意愛神,與神同行;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懂得回避耶羅波安所行的惡。不懂得遠離惡事,就不可能成為像大衛那樣蒙神喜悅的人。到底耶羅波安行了什麼大惡,以致聖經會用他來比喻作惡的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當以色列人背叛了羅波安後,耶羅波安就成了他們的王。他做了以色列王之後,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呢?我們看歷代志下111315節:

13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14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15耶羅波安為丘壇,為鬼魔(原文作公山羊),為自己所鑄造的牛犢設立祭司。

耶羅波安做了以色列王不久,就行了兩件惡事:1)他不許祭司和利未人事奉神;2)他為自己鑄造牛犢,建造丘壇,隨己意設立祭司;他還立自己為大祭司。為什麼一個蒙神揀選的人會變得如此糊塗,這麼快就離棄神,轉而去拜偶像?耶羅波安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以色列的王,完全是神的恩典。為什麼他膽敢違背神的律法,自己設立新的祭司制度?難道他如此無知,不知道惟有祭司和利未人才可以事奉神嗎?要明白耶羅波安為什麼這樣做,我們必須看列王紀上122631節:

26耶羅波安心裡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27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28耶羅波安王就籌畫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29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30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31耶羅波安在丘壇那裡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

原來耶羅波安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出於無知,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以色列人看耶路撒冷為聖地,因為神的殿在那裡。當以色列分裂後,北國各支派的以色列人還是照常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和獻祭給神。以色列人如此嚮往耶路撒冷和聖殿,這令耶羅波安感到不安。他擔心以色列人會重新和猶大人聯合,這樣他的王位就會泡湯,甚至性命不保,因為他背叛了羅波安。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耶羅波安就開展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目的是想阻止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於是他就鑄造了兩個金牛犢,一個放在伯特利(北國最南面的城鎮);一個放在但(北國北面靠近黑門山的城鎮)。他為金牛犢建殿,設立丘壇,還私自將那些不是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

耶羅波安稱那兩隻金牛犢為“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神”。他不是想教導以色列人拜偶像,在他心目中,這兩隻牛犢就是以色列的神。可能他認為反正神是無所不在的,既然以色列已經分裂了,北國也可以為神建聖殿,這樣以色列人就可以在北國敬拜神,反正大家拜的都是同一位神。

他這樣做是為了阻止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既然可以在伯特利和但敬拜神,為什麼還要長途跋涉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呢?耶羅波安就這樣迷惑了百姓,用他的金牛犢代替了神,使百姓不知不覺的離棄了永生神,轉而敬拜偶像。當然,耶羅波安的原意不是要帶領百姓離棄神,這只是一個政治手段,為要隔離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問題是,他的宗教改革最終使以色列人離棄神,陷入罪中。因為他是用人的智慧治理以色列人,不是按照神的旨意帶領他們。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引起了祭司和利未人的不滿和反對,他們都拒絕事奉耶羅波安所設立的金牛犢,而耶羅波安也不允許他們按照律法的傳統敬拜神。這就是為什麼歷代志下111314節說,耶羅波安不許祭司和利未人事奉神。於是祭司和利未人別無選擇,只好離開以色列到耶路撒冷定居。

第二,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削弱羅波安的勢力,誰知弄巧成拙,反而給猶大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祝福。我們看歷代志下111617節:

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7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迫使許多敬虔的以色列人隨從祭司和利未人遷移到耶路撒冷。這些敬虔的以色列人雲集耶路撒冷,給猶大國帶來了屬靈復興,因為他們都立定心意尋求神,同心合意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教導。結果神就使猶大國強盛起來。這是耶羅波安萬萬沒有想到的。可惜的是,南國的屬靈復興是短暫的,只持續了三年。

第三,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給以色列國(北國)帶來了深遠的屬靈災難。當所有敬畏神的人都離開了以色列,北國的屬靈情況就一落千丈,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猶大國的屬靈狀況也不好,但整體情況還是比以色列國強。猶大國時不時還有一、兩個敬畏神的王冒起來。而以色列王卻一個不如一個,他們的惡行也一個比一個甚。這就是為什麼北國要比南國提早136年亡國,因為神對他們已經忍無可忍

第四,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那些不熟悉神的律法的老百姓,被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誤導,轉而去敬拜金牛犢。耶羅波安成了一個假祭司,帶領以色列人走迷了路,所以每當列王紀提到耶羅波安,都會譴責他使以色列人陷入罪中。可見這宗教改革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何等的深遠。

第五,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使南北國的關係惡化。神將十個支派給了耶羅波安,這並不意味著神要南北兩地的百姓動干戈。先知示瑪雅出面阻止羅波安出兵攻打北國就顯明了神的旨意。神從大衛的後裔手裡奪走了十個支派是因為所羅門沒有聽從神的命令。神要教導以色列王國家是靠順服神才能堅定、強盛。所以神的用意不是要南北兩國彼此仇恨,相互殘殺。而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使南北兩國的百姓互不往來,撒下了仇恨的種子,以致兩國的戰爭綿延不斷。

透過宗教改革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到耶羅波安的為人。他不敬畏神,也不遵行神的律法典章,他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所事奉的是自己,不是永生神。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既不盡心盡意愛神,也不關心他的百姓,所以神非常厭惡他。列王紀經常用耶羅波安來比喻那些行惡的以色列王,因為那些行惡的以色列王都像耶羅波安那樣不敬畏神,自私自利,濫用神賜的權柄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耶羅波安的例子是每個傳道人的借鑒。他是蒙神揀選的,如果沒有神的幫助,他根本不可能成為以色列王。神賜給他以色列的十個支派,給他權柄治理以色列人。但當他成為以色列王之後,為什麼他不繼續依靠神呢?既然神賜給他這一切,難道神不能為他保守嗎?為什麼他要放棄依靠神,轉而依靠人的智慧呢?為什麼他會這麼愚昧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事奉的是自己,他的自我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造金牛犢,目的是要以色列民留在北國,不再想念耶路撒冷,也不要跟南國的人來往。他這樣做完全是出於自私的動機,但他卻用宗教為理由來遮蓋自己的真正動機。這就如一些美國政客,經常用基督教、用神的名譽來推銷自己的政策,但背地裡的真正動機是完全為了自己。

可能權力就是試驗一個人的真正人格的最好試金石。當一個人擁有無限的權力時,他的真正本性就會流露出來。耶羅波安是很多傳道人的寫照。作為傳道人,我們要小心使用神賜給我們的權柄,這權柄是給我們用來建立教會的,千萬不要用來謀取私利。很多傳道人確實是蒙神揀選的,神也祝福他們手所做的工。但一旦事奉工作有果效,教會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對神的信心就開始改變。他們的注意力就轉移到權力、地位上。就如耶羅波安那樣,他們開始用人的智慧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他們將神的教會占為己有,自己成了教會的主人,弟兄姐妹成了他們私有產業。他們隨自己的意思管理教會,完全不理會神的心意。為了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們不惜用世俗的手段排擠、譭謗、攻擊其他同工。很多教會的分裂追根究底都是出於權力鬥爭。而權力鬥爭的結果就是教會的屬靈生命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傳道人要小心使用神所賜給我們的權柄,必須按照他的心意帶領他的子民,千萬不要將神的子民占為己有。既然是神賜給我們權柄服侍他的教會,我們就要無時無刻依靠他,按照他的意思事奉。惟有依靠神我們所做的工才會蒙他喜悅。

耶羅波安的所作所為不是出於無知,他是明知故犯。在列王紀上1133節,先知亞希雅已經告訴耶羅波安神將以色列的十個支派給他,是因為所羅門沒有遵從神的道,守神的律例典章,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我們看113738節:

37我必揀選你,使你照心裡一切所願的,作王治理以色列。38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謹守我的律例誡命,像我僕人大衛所行的,我就與你同在,為你立堅固的家,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將以色列人賜給你。

37節,神應許耶羅波安,他可以按照自己心裡所願的,作王治理以色列。這是何等大的權柄!但這權柄是有附加條件的,耶羅波安必須效法大衛,聽從神的吩咐,謹守神的律例誡命,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才配使用這權柄。神也提醒他,惟有順服神,神才會與他同在,堅固他的王位。耶羅波安的失敗是沒有藉口的,因為神老早已經警告了他,但他沒有謹記神的話。

耶羅波安忘記了他的權柄、地位都是神賜的。當他登上了以色列的寶座後,他就用人的智慧來鞏固自己的權柄。面對權力和地位的考驗,耶羅波安失敗了,因為他沒有謹記神的囑咐。列王紀三番五次提到他,就是要提醒我們千萬不要步他的後塵。但願我們不要忘記耶羅波安的例子。聖經是如何評價耶羅波安的一生呢?我們看列王紀上133334節:

33這事以後,耶羅波安仍不離開他的惡道,將凡民立為丘壇的祭司。凡願意的,他都分別為聖,立為丘壇的祭司。34這事叫耶羅波安的家陷在罪裡,甚至他的家從地上除滅了。

“這事以後”是指一位不知名的先知奉神的名警告和懲罰了耶羅波安。我們下一次會談到這一位不知名的先知。這兩節經文讓我們看到,耶羅波安由始至終都沒有悔改自己的惡行。雖然他知道神不喜悅他所行的,但為了自己的權勢、利益,他不惜一意孤行,繼續自己的“宗教改革”,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神和以色列民之上。耶羅波安千辛萬苦想用人的方法鞏固自己的國,沒想到最後他全家都滅亡,後繼無人。這使我想起詩篇1271節的話:“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但願我們都做一個依靠神的聰明人。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二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十二章   國的分裂
   
以色列國是由十二支派組成,是同屬一家,但現在竟然分裂成為二國,從此以後紛爭不斷,直至二國俱亡。好好的一個國家怎會弄成這個樣子﹖
一.少不更事的羅波安    (v.1-19)
   
羅波安登基時雖已四十一歲,可是因為生於皇室,安舒慣了,不知天高地厚,不明人間疾苦,口出狂言,成為國家之分裂最大原因。
   
不聽老年人的勸告(v.1-7)。所羅門的建造本是有名的,是一大成就。可是後來因為貪戀女子,荒廢朝政,沒有顧到百姓的艱苦,使建造事工成為人民的重擔。朝中老臣雖給與忠告,羅波安卻充耳不聞。
   
誤信年輕人的狂言(v.8-15)。與羅波安一同在宮中長大的年輕人,因生活安逸,閱歷膚淺,經驗缺乏,不體恤民困,以致口出狂言。
   
因為處理不當,以色列十個支派的人就叛離王室,與猶大分家,造成分裂(v.16-19)
   
年輕不是罪,經驗缺乏也不是問題,但口出狂言,不理別人死活,就大有問題,往往構成分爭,造成敵對。人要有自知之明,肯謙卑向人請教,人與人之間才能和平相處。

二.耶羅波安的野心   (v.20-33)
   
羅波安不好,但如果沒有耶羅波安的野心,以色列國也許還未致於分裂。耶羅波安的野心加速了以色列國分裂的災禍。
   
耶羅波安因羅波安不聽他們的請求,於是聳動以色列人與猶大家分裂(v.16-19),若不是神人的攔阻,一場流血內戰一觸即發,數十萬人的混戰(v.21),有多少死傷實不敢想像。神人的勸阻才免了流血,實不幸中之大幸。
   
然而,耶羅波安稍得安寧就顯出他的野心來。為了徹底的與猶大決裂,並確保他的王座,他不惜製造偶像(v.27),任意立祭司(v.31),又擅自更改節期 (v.33),使以色列人陷在偶像的敬拜中,影響後來的世代,招惹神怒。為了滿足他政治上得益的野心,他不惜在信仰上下手,使以色列人不但在地域上分離,更在信仰上分離。
   
這樣的野心對他沒有好處,得益不多,反使他留下萬世臭名,並使國家分裂,成為千古罪人。這真是今天的政客們的鑒戒。

 

 

血氣情欲人意(王上十二1~19) (臺北靈糧堂)

 

一、耶羅波安利用群眾心理,要求羅波安王減輕他們的苦工重軛,羅波安王年輕氣盛,不聽他父親作王時老年臣僕的話,來對百姓說同情安慰的話,並應許減少他們的苦工重軛,反而聽了與他同時長大少年人屬血氣、情欲、人意的話,「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011節),說話時充滿霸氣,也因此失掉人心,造成國家分裂。照世俗眼光看,老年人代表落後、保守、陳腐,少年人代表先進、開放、新潮,其實老人有知識加上經驗,其看法較合乎客觀事實,少年有知識加上意氣,其看法較主觀、多幻想。

二、以色列人對羅波安失望,就對耶羅波安寄以厚望,人老我的天性,對這人失望,不自覺的就對另一人寄有盼望,但那另一人不一定比這人好,甚至更不好,羅波安及耶羅波安即是如此。

三、王手中有權柄,這權柄是用來造就人,不是用來敗壞人,羅波安意氣用事,以弗所書四章27節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但羅波安亂用權柄,就給敵人留地步了。

默想

血氣、情欲、人意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製造並加增問題。

回應

如果我對人失望,使我在無可指望之中,對主仍有指望。

 

 

神的攔阻(王上十二20~33) (臺北靈糧堂)

 

一、耶羅波安作王,以色列國分裂為以色列及猶大兩國。猶大王羅波安聚集軍隊,要去與耶羅波安打仗,但神用神人示瑪雅去攔阻他:「『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24節)基督徒只看重神為人開路開門,卻忽略了神的攔阻,兩者同樣重要。神攔阻巴蘭勿走貪財之路,攔阻約拿不走逃避神之路,甚至攔阻保羅不去亞西亞講道,不去庇推尼傳福音,卻為他開路去馬其頓,使保羅成為第一個進入歐洲傳福音的使徒(徒十六6)。很多時候,神的攔阻並非用銅牆鐵壁,卻像臺灣鐵路平交道,攔阻你的只是一條輕而小的木棍,甚至只有警鈴及紅燈,你要衝過去是可以作的,結果非傷即死!注意聖所及至聖所中間只隔了一層幔子,人要擅自進入是輕而易舉的,但後果是被神擊打死亡!

二、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王,京城在撒瑪利亞,他怕百姓上耶路撒泠聖殿去敬拜神,必又將歸向羅波安;就在自己國中立了兩個金牛犢,說這是領你們出埃及的神,又私自立祭司,立節日,使百姓敬拜金牛犢,以假神代替真神。政治輕看宗教,卻又要利用宗教;其他商業、學術、文藝,甚至娛樂,都想利用宗教,至今如此。

默想

我工作、生活,甚至服事中,有些不如意的事,很可能是神的攔阻,使我免於犯大錯、犯大罪。

回應

勿准許我用私意崇拜、用私意解經(彼後一21;西二23)

 

 

以色列人各回各家(王上十二1-24) (臺北靈糧堂)

 

所羅門的時代終於結束了,他「作王共四十年」,他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就在羅波安手中,大衛家族失去了大好江山。

一、羅波安聽從少年人之議

所羅門的時代,因為太多的建設,百姓服役甚苦,因此當羅波安登基之後,百姓由埃及請回「耶羅波安」,請求羅波安予以寬待「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羅波安表示要考慮一下,百姓就回去了。現在羅波安要作出重大的決策,他首先問他父的臣僕,老年的臣僕都勸他說「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但是他也問那些「與他一同長大的少年人」,他們卻年輕氣盛的說「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王選擇了少年人的立場,宣示自己的威勢。

二、耶羅波安與北方支派叛離

於是北方的眾支派非常憤怒「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當年大衛以恩慈與眾支派聯盟的關係就此破裂。北方支派回到北方,與南方支派斷裂,最後羅波安就僅剩下猶大與便雅憫兩個支派。

三、不可與弟兄爭戰

羅波安心有不甘,「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要與以色列家爭戰」。但是神興起先知「示瑪雅」,告知「這事出於我」,要求羅波安「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羅波安只能黯然歸去。

這就是南北國的分裂,自此之後,北國稱為以色列,擁有十個支派,以以法蓮支派為首,雖然王位經常改朝換代,首都也屢屢遷移,但自此沒有歸回南國。南國稱為猶大,繼續以耶路撒冷為首都,有猶大與便雅憫兩個支派,仍以大衛的家族為君王。

默想

我是否能夠在作決定時,尋求主的智慧與引導,聽取別人的意見,也以慈愛持誠實作為引導的原則,好叫我們不倚靠自己的聰明,不以自己的血氣作為決定的依據。好叫我們能經歷箴言所言「 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三3-6)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樂意引導我們的人生,求主將屬天的智慧賜與我們,也將明達的人放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使我們作出正確的決定。阿們!

 

 

耶羅波安叫百姓陷在罪中(王上十二25-33) (臺北靈糧堂)

 

南北國的分裂固然是出於神,但是分裂後的北國卻也偏離了神的心意,並且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君王行在神的心意中,而最關鍵的是第一位君王耶羅波安本人就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一、耶羅波安鑄造金牛犢

耶羅波安最早以「示劍」為都,這在瑪拿西支派境內,是北國置中之所在,也是交通要道。之後他又將國都遷往「毗努伊勒」,此處在約旦河東。但是耶羅波安並沒有信任神藉先知亞希雅給他的應許,他心中存著懼怕「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他發現由於聖殿在耶路撒冷,百姓仍每年到耶路撒冷去守節期,因此他想「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這個恐懼與政治考量,讓他作出一連串的不智之舉。

首先,他在北國最北的「但」,以及最南與南國交界的「伯特利」各立一隻「金牛犢」,並且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 神。」在出埃及時,亞倫即曾以金牛犢陷百姓于偶像崇拜,是神所厭惡的。金牛犢同時也是中東一帶追求富裕生殖的神明,耶羅波安陷百姓于偶像之中,還以為自己敬拜的是耶和華。這使得日後其它偶像如巴力進入以色列時,百姓毫無防備之心。

二、耶羅波安立凡民為祭司

除此之外,耶羅波安為了設置完整的獻祭儀式,所以「在丘壇那裡建殿」。也因為耶路撒冷的利未支派與祭司都不會來此事奉,所以他「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這些凡民並未被神選召,也不明白分別為聖,更可能用異教之舉帶領百姓獻祭。耶羅波安至此完全偏離了神的心意,雖號稱敬拜耶和華,其實以行偶像崇拜之實。

三、耶羅波安私定節期

最後耶羅波安為了防止百姓去南國守節,甚至「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這必定是針對以色列最大的節期住棚節。以色列每年秋天有盛大的節期,七月初一是吹角節,七月十日贖罪日,是國家性的悔罪之日,大祭司獻上贖罪祭為全國贖罪。七月十五是住棚節,住棚節是全國歡慶的日子,百姓聚集耶路撒冷搭棚,並歡唱舞蹈,共守七日到八日。耶羅波安以八月十五取代七月十五的節期。

默想

我是否因為懼怕,而一方面敬拜主,一方面仍倚靠偶像、倚靠自己的手段,以致大大得罪主?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聖潔之主,求主賜力量讓我全心倚靠,不在偶像之事上留餘地,也不倚靠自己的手段與屬地的法則求勝。阿們!

 

 

警惕提醒(王上121-15)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我謹慎聆聽你的教誨,按你的心意行事。

 

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的聯合王國就面臨解體的危機。在掃羅作王之前,以色列各支派一直各自為政,在士師時代甚至互有衝突和戰爭。在經歷大衛和所羅門的統治之後,雖然以色列眾支派已經建立為一個統一的王國,但他們彼此之間仍然有許多的不和。

羅波安在其父王所羅門逝世後,繼位成為猶大王。他在登基後會見了以色列的百姓(1-5),尋求民眾的支持。以色列的百姓在耶羅波安的領導下,要求羅波安減免稅收、苦工及兵役,因為他們在所羅門的治下深受其苦。于即位之初便要面對百姓訴求的羅波安,首先諮詢長老的意見,然後再詢問與他一同成長的少年人。長老們建議羅波安以較寬容的方式對待民眾,而與羅波安一同成長的少年人卻主張採用高壓政策。時年四十一歲的羅波安(1421)較認同與他一同成長之少年人的意見,結果,他絲毫不留餘地的答覆百姓(10-11),會把更重的負擔加在他們的身上。

羅波安的惡言,使本已岌岌可危的國家邁向分裂的地步。雖然以色列國的分裂,顯然是有人為的因素及性格的衝突牽涉在其中,不過列王紀作者指出,這一切的背後是有神的干預,為要實現祂的旨意,特別是先知對耶羅波安的預言。

羅波安諮詢長老和少年人的心態,反映了他在尋找意見時,只是希望聽到自己喜歡的想法,而不是真正尋求暮鼓晨鐘。今天,我們如何看待別人的提醒?即使我們所聽到的是難以入耳的建議,但只要那是合乎真理的提醒,我們又是否甘願順服?

 

 

國家分裂(王上1216-2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導我按照你的心意,處理生命中的種種危機。

 

羅波安企圖以強硬的手段管理以色列,但他看不見國家已陷於分裂的邊緣。他的愚昧促使以色列民抗拒大衛家的統治。

以色列眾民(不論是以色列全民或是他們的代表)在無法說服羅波安減免稅役之後,便以嚴肅的語調宣告,他們要脫離大衛家的統治,而只剩下住在猶大城邑的以色列民仍然順從羅波安。這結果正實現了先知亞希雅曾向耶羅波安所發出的預言(1131-39)。

顯然,羅波安並不明白這次危機的嚴重性。他派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前往以色列民那裡,想以強硬的手段令他們屈服,但這做法卻再次顯示他在面對國家危機時,是何等缺乏政治智慧。最後,亞多蘭不但未能完成羅波安給他的任務,更被以色列民用石頭打死,而羅波安則只有逃亡的份兒。

為了挽救局勢,羅波安轉而動員大批猶大人備戰,希望能重奪整個國家的治權(21-24)。然而,先知示瑪雅在戰禍爆發的前夕,再次介入這場一觸即發的危難中。示瑪雅向羅波安等人傳揚神的話,宣告神不想以色列民發生內戰,結果,他們放棄了各支派間彼此殘殺的行動。當然,除了先知的宣告外,埃及王示撒(1425-26)當時入侵耶路撒冷的威脅,也可能有助於羅波安打消內戰的念頭。

自此,以色列一分為二,北方的以色列國是由十個支派所組成,存在了約兩個世紀,直至西元前八世紀初才亡國。北國經歷了多個朝代的權力變動,國勢有盛有衰,甚至弒君篡位的事情時有發生。相對之下,主要由猶大支派延續的南國,歷經十九個君主的治理,除了期間有一段短時期是由約蘭王的妻子亞他利雅奪位之外,其餘時間一直都是由大衛一系所統治,直至西元前六世紀才亡於巴比倫之手。雖然以色列分裂了,但神卻仍然是歷史的主宰。

許多時候,人以為用激烈的手段,就可以把一些困難作出妥善的處理,但問題是,並非每一個困難都可用激烈的方式來解決的。反之,只有神以祂的方式介入,把祂的心意彰顯,危機才能得以化解。今天,我有否倚靠神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危機,以祂的方式來行事?

 

 

危機加深(王上1225-33)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我以你的心意來衡量得失,按你的原則處事。

 

有時候,在現實重重壓力之下,我們會忽略了解決問題的最佳出路並不是靠人的力量拼命掙扎,而是我們能垂下手來,把自己交托給神。

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在耶羅波安的帶領下,原本可以建立一個合神心意的國度,然而,由於耶羅波安害怕以色列民會重新接受大衛家的統治,於是他利用宗教的手段,引誘以色列民犯罪,而這罪更一直存在於日後的以色列國歷史中,可謂揮之不去。

耶羅波安首先重建示劍(121),此城成為了北國的第一個首都。他又在邊境加強防禦,減少眾支派對耶路撒冷的倚賴,目的是拉遠南北兩國之間的關係。此外,耶羅波安不但不相信神藉亞希雅給他的應許(1138),他更想以宗教的手段為以色列另立疆界,於是他引誘以色列民敬拜金牛犢。以色列民在出埃及時,曾陷入敬拜象徵多產的金牛犢的罪惡中,此刻他竟然再一次叫以色列民把金牛犢當作以色列的神,令他們重蹈昔日陷在罪裡的覆轍。耶羅波安把一隻金牛犢安放在伯特利,另一隻則安放在但。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以北,向來為敬拜的聖地;但位於以色列北部的中心,在約旦河上源近黑門山處。以色列的帝國中心,一開始就陷入偶像崇拜的困境之中。

除了安放金牛犢之外,耶羅波安還在丘壇建殿,又從利未支派以外的家族選立祭司,以及私自訂立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為宗教節期。他要以色列民把人手所造的像視為國家的神祇來敬拜。這一切都違反了神在律法中的規定,顯示出耶羅波安重視政務多於宗教的原則和實踐。事實上,即使到了今天,仍有許多政治家把宗教信仰視為一種管治的手段,但他們卻忘記了,國家的危機很多時候都是由於人民忽視了自己的信仰而起的。

現實的利益和需要,許多時候會成為人們衡量做或不做某件事的標準,甚至宗教信仰有時也會變為人們藉以得到現實利益的工具。我們會如何衡量今天的得失?宗教信仰對我們而言,究竟只是為要幫助我們得到利益的一種手段,還是衡量一切的原則?

 

 

羅波安的愚妄(王上十二1~2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所羅門死後,羅波安接續作王;北方支派請回耶羅波安成為代表,央求羅波安減輕過去所羅門給百姓的負荷。可惜,羅波安沒有聽從長老們(和合本譯作:老年人)的建議,反而採納同儕的主意,表示自己比所羅門更嚴苛;結果北方支派便與羅波安分離,支持耶羅波安作王,終於造成國家的南北分裂。原本羅波安計畫大興兵戎,討伐耶羅波安,結果神人示瑪雅傳達神旨,要求休兵,也印證了先前的先知亞希雅的預言。

羅波安的愚蠢不僅顯在他的出言狂妄,也顯在他的缺乏分辨力。其實,羅波安的抉擇並不關鍵于聽長輩的,或聽同儕的;而是關鍵于抉擇作領導,或作僕人。這豈不也是今日「世界潮流」與「聖經原則」之間的抉擇嗎?世界的潮流是鼓勵並教導人作領導,而聖經則是教導人作僕人。主耶穌教導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5~28)羅波安既然是決定要作操權管束百姓的領導,當然與神的原則大相徑庭,無法成為神群羊的牧人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日教會的組織與管理,總是喜歡向世界的方法取經,而忽略了教會的目標是要服事人,而非管理人;以至於當我們在安排教會中人、事、物的時候,常常是管理氣息的顯露多於服事精神的表達。因此我們要祈求主來恢復教會裡的全民服事、彼此服事的氣氛;使得每一個組織單位間的互動,都是服事,每個工作計畫的目標也是服事,推動每個事工的動力也是服事。因為教會原本就是要效法基督耶穌的榜樣,為了服事人而存在。我們深深的相信,只有當每個基督徒都覺醒到,「服事人」是教會存在價值的時候;當每個基督徒都動起來服事人的時候,教會才是真的抉擇了「聖經原則」!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禰成為我服事人的榜樣;求禰保守我裡面永遠有顆火熱服事的心,也求禰恢復所有基督徒服事人的動力,不再是被動的等著被人服事。阿們!

禱讀:馬太福音二十章26~27

26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27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耶羅波安陷民於罪(王上十二25~3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耶羅波安是一個聰明的人,他擔心百姓因為固定上耶路撒冷聖殿獻祭,就會回心轉意歸向南方猶大國;所以就自創一套宗教系統,包括禮拜的物件、地點、節期、聖職人員等等,讓百姓不必回耶路撒冷敬拜神。當然,耶羅波安如此行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王朝能夠世世代代的承傳,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拿答接續作王才兩年就被篡位,甚至遭遇了屠族之禍(王上十五章);更嚴重的是,「耶羅波安」這個名字成為「陷百姓于拜偶像之罪」的代名詞,在列王紀中不斷的被提出、被定罪;到頭來,耶羅波安一世儼然就是「犯罪君王的宗師和代表」。耶羅波安的人生,豈不正好應驗了一句俗語:「聰明反被聰明誤」。

神曾藉先知亞希雅,向耶羅波安應許:只要耶羅波安效法大衛對神的忠誠,神就要為他堅固王位,如同神為大衛所做的。我們若回想到這些話,就不能瞭解,為什麼耶羅波安要自作聰明、大費周章地自創一套觸怒神的宗教體系,親手摧毀了神的美意,好像打了神一巴掌,叫神不必多管閒事。然而回到現實環境,這樣可笑的蠢事,豈不是也常常發生在我們周圍嗎?有基督徒為了退休後的生活發愁,拼命賺錢,沒時間服事神;有基督徒怕教不好孩子,而不敢生孩子;有基督徒怕婚姻適應的困難,而拒絕結婚;形形色色的恐懼、稀奇古怪的自力救濟方法;真不禁讓人質疑,基督徒真的有神嗎?

親愛的基督徒,「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27, 34)更何況「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 二十九25)耶羅波安以為靠自己的辦法才能保住王位,卻忘記了「他的王位乃是神所賜」;他的懼怕不但使他陷入網羅,更使全國百姓、世世代代都陷入罪的網羅。懼怕是仇敵的武器,使人喪失對神的信心。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求主光照我們,不允許任何恐懼的權勢盤據在我們心裡,我們心裡只允許耶穌基督來作主。「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箴三26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我承認自己已經習慣於依靠自己的方法、聰明、人脈,逐漸忘記了信靠、等候、堅持相信,這些屬靈的秘訣,求禰赦免我;求禰除去我裡面一些莫名的恐懼、沒有理由的擔憂,幫助我每天依靠禰的應許而活,以禰的信實為糧。阿們!

禱讀:箴言三章25~26

25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
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