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神人和老先知(倪柝聲)
時代的工人(楊紹唐)
老先知與小先知(賈玉銘)
神的見證人(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32~十三10)(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三11~32)(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三章)(劉銳光)
生命、生活、工作相稱(王上十三1~34) (臺北靈糧堂)
神人奉命來伯特利(王上十三1~34) (臺北靈糧堂)
屬靈原則(王上13:1-19) (香港讀經會)
致命試探(王上13:20-34) (香港讀經會)
對伯特利祭壇的預言(王上十三1~10)(臺北基督之家)
神人的悲歌(王上十三11~34)(臺北基督之家)
神人和老先知(倪柝聲)
讀經:列王紀上十三章一至三十二節
「那時,有一個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從猶大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却家裏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丘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當日,神人設個預兆,說:這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撒,這是耶和華說的預兆。耶羅波安王德見神人向伯特利的壇所呼叫的話,就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不能彎回。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所設的預兆。王對神人說:請你為我禱告,求耶和華你神的恩典,使我的手復原。於是神人祈禱耶和華,王的手就復了原,仍如尋常一樣。王對神人說:請你同我回去吃飯,加添心力,我也必給你賞賜。神人對王說:你就是把你的宮一半給我,我也不同你進去,也不在這地方吃飯喝水,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於是神人從別的路回去,不從伯特利來的原路回去。有一個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兒子們來,將神人當日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和向王所說的話,都告訴了父親。父親問他們說:神人從那條路去了呢?兒子們就告訴他。原來他們看見那從猶大來的神人所去的路。老先知就吩咐他兒子們說:你們為我備驢。他們備好了驢,他就騎上,去追趕神人,遇見他坐在橡樹底下,就問他說:你是從猶大來的神人不是?他說:是:老先知對他說:請你同我回家吃飯」。神人說:我不可同你回去,進你的家,也不可在這裏同你吃飯喝水;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你在那裏不可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老先知對他說: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這都是老先知誆哄他。於是神人同老先知回去,在他家裏吃飯喝水。二人坐席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那帶神人回來的先知,他就對那從猶大來的神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既違背耶和華的話,不遵守耶和華你神的命令,反倒回來,在耶和華禁止你吃飯喝水的比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屍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墳墓。吃喝完了,老先知為所帶回來的先知備驢。他就去了,在路上有個獅子遇見他,將他咬死,屍身倒在路上,驢站在屍身旁邊,獅子也站在屍身旁邊。有人從那裏經過,看見屍身倒在路上,獅子站在屍身旁邊,就來到老先知所住的城裏述說這事。那帶神人回來的先知聽見這事,就說:這是那違背了耶和華命令的神人,所以耶和華把他交給獅子;獅子抓傷他,咬死他,是應驗耶和華對他說的話。老先知就吩咐他兒子們說:你們為我備驢。他們就備了驢。他去了,看見神人的屍身倒在路上,驢和獅子站在屍身旁邊,獅子卻沒有吃屍身,也沒有抓傷驢。老先知就把神人的屍身馱在驢上,帶回自己的城裏,要哀哭他,葬埋他。就把他的屍身葬在自己的墳墓裏,哀哭他,說:哀哉!我兄啊!安葬之後,老先知對他兒子們說:我死了,你們要葬我在神人的墳墓裏,使我的屍骨靠近他的屍骨。因為他奉耶和華的命指著伯特利的壇和撒瑪利亞各城有丘壇之殿所說的話,必定應驗。」
列王紀上第十三章所記載的這一段故事,是很嚴肅的一個故事,也是很沉痛的一個故事。我們在這裏看見兩個人──一個是神人,一個是老先知。這兩個人都是曾經被神用過的人,但是他們的結局都是十分可悲的結局;我們從這兩個人身上所得到的教訓,也是十分嚴肅的教訓。
【提{\Section:TopicID=271}防被神棄用】這一個老先知,他是先知,他曾經被神用過,但是神現在不能用他。耶羅波安在伯特利犯了罪,神要警告耶羅波安,可是神沒有叫住在伯特利的老先知來替祂說話,而是從猶大打發這一個神人來替祂說話。這就是說,老先知已經不能為神所用了。老先知的「老」,不是說出他屬靈的老練,不是說出他富有屬靈的經歷,而是說出他已經老舊了,在神手裏已經不中用了。神要對耶羅波安說話,神只能用神人,神不能用老先知。神人的意思就是說,他與神有交通。交通是亮光的根據。甚麼時候交通一停止,甚麼時候亮光就停止。這個老先知,他曾經有過一段屬靈的歷史,因為他是先知;但是,他已經與神失去交通,他已經變作老先知,所以神不能用他。這是太嚴肅的事!
有許多弟兄姊妹,在十年八年以前,他屬靈的情形是那樣,到了今天,他的情形還是那樣,他在神面前沒有甚麼屬靈的進步。有的頭腦好的,像是有進步,但是那一個進步不是屬靈的進步。他們說他們自己所不知道的話,他們說是說了,但是根本莫名其妙。他們只有頭腦的知識,並沒有真的亮光;他們學了許多屬靈的話語,但是,他們在神面前並沒有甚麼真實屬靈的進步。有的人,在前十年,你遇見他的時候,他有一點光,你覺得他在神面前很不錯,但是,過了十年,今天你再去找他的時候,他一點新的亮光都沒有,他一點屬靈的長進都沒有。他是個先知,但是,是一個老先知,是神在現在不能對他說話的先知。神是一位一直作事的神。主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五17)。所以連前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我們所得的亮光,擺在現在還是不夠引導我們的。我們如果停留在過去的經歷裏,在我們前面就沒有路。
所以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能夠不被神擺在一邊,怎樣能夠不被神棄而不用。我們在神面前的新鮮是很大的問題,在神面前的豐富是很大的問題。多少時候,我們在屬靈方面,是太陳舊了,是太貧窮了。
【{\Section:TopicID=272}老先知的可悲】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伯特利在那個時候是甚麼情形呢?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他立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為祭司,他自己在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上邱壇燒香(王上十二28~33)。他這一切的舉動都是得罪神的。耶羅波安怕百姓上耶路撒冷去在聖殿裏獻祭,所以他就在耶路撒冷之外設立了敬拜的地方。他雖然不是去敬拜別神,他還是要敬拜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那位神,但是,他在耶路撒冷之外隨著私意敬拜,這是神所定罪的。耶羅波安不只自己犯了罪,並且引起在他以後的好些王陷在同樣的罪裏(王上十六19、31,廿二52;王下十三2)。耶羅波安在伯特利所犯的罪,實在是一件很大的罪。這一個老先知就住在伯特利,耶羅波安所作的事就在他的眼前,而他卻看不見耶羅波安所作的事是犯罪,這個情形真是太嚴重了!先知所以能替神說話,就是因為他知道神的心意。但是,在這裏有一個老先知竟是不知道神心意的先知!不知道神心意的人,也是不能為神說話的人;神不能差不知道祂心意的人為著祂自己說話,所以神差那個神人來。
老先知看不見在伯特利的敬拜是罪,這是證明他已經出了毛病。弟兄姊妹,你千萬不要以為作濫好人就是有愛心。沒有這件事。你如果看這一個也好,看那一個也好,看在耶路撒冷敬拜是很好的,看在伯特利敬拜也是很好的,這樣就證明你看不見,你有毛病。許多人像老先知一樣,他們的眼睛是迷糊的、有病的,他們沒有看見甚麼是得罪神的,他們以為敬拜神的事總是好事,在伯特利的敬拜有甚麼不可以呢。弟兄姊妹,你能說這樣就是有愛心嗎?一個醫生,他能顧念病人,他能愛病人,但是他不能說那個病人沒有病。如果一個醫生說一個生病的人沒有病,這是證明那個醫生不行,他的眼睛看不見。老先知住在伯特利,而他看不見在伯特利有罪;罪擺在他的面前,而他沒有感覺;哦,這是多麼可悲,多麼可怕的事!
【{\Section:TopicID=273}當相信從神來的啟示】但是,可悲的不只是老先知,更可悲的,那個神人竟也受了老先知的害!耶和華囑咐那個神人說:「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神人記得這個囑咐,所以他拒絕了王的邀請,他也拒絕了老先知第一次的邀請。可是,等到老先知對他說,「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他就被這幾句話蒙蔽了;他以為老先知也是先知,總比我經歷多,我應當聽他,所以就同老先知回去,在老先知家裏吃飯喝水。神人因著老先知的話而違背了神的命令,結果被獅子咬死。神人對於神的命令原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因為受了「我也是先知」這樣的話的影響,他就迷糊了。在這裏,有一個極嚴重的教訓,就是一個事奉主的人,有了神清楚的命令之後,任何老先知所說的話如果與此不合,就千萬不要聽他。
保羅囑咐在加拉太的信徒的話,也有同樣的原則。他說:「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一8)。保羅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一11~12)。可是另外有一些人,卻想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他們向加拉太的信徒傳別的「福音」。保羅勸加拉太的信徒不要受他們的迷惑,他看破那些迷惑人的會假冒神的僕人的名義,假裝一些似乎屬靈的言語來攪擾人,所以他用很厲害的話警戒加拉太人。他說,「無論是我們」,意思就是說:即使是我保羅自己到你們那裏去,如果我今天所傳的福音與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同,你們就不要相信。你們只應當相信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福音,你們不應當相信「保羅」這樣的名字;如果我保羅後來所傳的福音違背了從前神所啟示的,你們就不要相信。保羅知道,許多人容易被人的名望所影響,許多人容易相信人的名望過於相信神的話。所以他在這裏表示一個態度,就是他完全站在神的真理這一邊來說話,他不為人留一點的地位,也不為他自己留一點的地位。他要他們完全信從神的真理,而不是信從人的名望。保羅為著真道竭力爭辯,完全是為著神,絕不是為著他自己。他所維持的是神的真理,他不是維持他自己的名望。他反對那些迷惑人的人,也不是因著別的緣故,而是因著他們混亂主的道,把信徒引到錯謬裏面去。他給我們看見,我們應當站在神的真理一邊,來分別甚麼話是我們所應當接受的,甚麼話是我們所應當拒絕的。如果有人講道是違反神的真理的,那就不管他是甚麼人,我們總不能聽他。保羅在這裏又說,「無論……是天上來的使者」,他提醒他們連天使的話也不可輕信。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十三至十五節論到假使徒的時候,他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牠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光明的天使」帶著一副偽善的面貌,最容易使人失去儆醒。加拉太的信徒聽過了主的福音,怎麼還會受那些人的迷惑呢?因為那些人說他們所傳的也是「福音」,說他們是要熱心遵行神的律法,他們有一套似乎很動聽的話,這樣,就叫聽過真道的加拉太人也受了他們的迷惑。哦,這一類迷惑人的人,常常會混到教會裏面來,敗壞人的信心,引誘人離開主的道,我們真要儆醒防備。他們之所以能迷惑人,就因為他們也會裝作屬靈,裝作愛主,他們也會說些「神的啟示」、「神的旨意」等等的話,他們也會講些似是而非的道,這樣,就叫人真假不分,就叫人受了迷惑。弟兄姊妹,我們真需要有儆醒的心,有分辨的能力,對於神的話絕對忠心,守住我們一次所領受的真道,對於那些混亂主道的「福音」,不管是甚麼人講的,我們都一概拒絕。我們真要求神保守我們在祂的真道上站立得穩。
這一個老先知,他對於耶羅波安犯了那麼大的罪都沒有感覺,卻還拿「先知」這一個稱號來欺騙人;他已經與神失去交通,卻還冒稱「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這一個神人的失敗,就是沒有守住他親自從神那裏所得到的話語,卻被老先知虛浮的名望所搖動,受了老先知謊言的欺哄,以致落到了悲慘的境地。
老先知墮落到一個地步,對於神所差來的人,竟然用謊言騙他。及至一同坐席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老先知,這是不是說,老先知屬靈起來了呢?不是。神是要對付那個違背祂命令的神人。神對於那個老先知已經沒有要求,已經把他擺在一邊了。等到神人被獅子咬死之後,老先知把他葬在自己的墳墓裏;老先知囑咐他的兒子們說,他死後要和神人葬在一起。老先知相信,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指著伯特利的壇和撒瑪利亞各城有邱壇之殿所說的話,必定應驗,但是,老先知不過在那裏等死而已!
弟兄姊妹,我們從這一個嚴肅的故事裏,從這一個沉痛的故事裏,應當記得幾件事:第一,一個人一失去與神的交通,就陳舊,就不新鮮,就看不見。第二,一個人雖然曾經被神用過,但既已遠離了神,就不能再以「老資格」來誆哄別人。第三,一個人一違背主的話,一停留在不該停留的地方,就遇見死──屬靈的死。第四,關於屬靈的事的發表,必須與神的話相合;不然的話,就是老先知來說,就是天使來說,也應當拒絕。―― 倪柝聲
時代的工人(楊紹唐)
【讀經】:列王記上第十三章。
神在每一個時代中都有祂特別的作為,這作為是藉著祂所特選的人來作成功的;這個真理在全部聖經中都有明證。我們看見在舊約時代的以諾、挪亞、亞伯拉罕和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進迦南的約書亞,建立王國的撒母耳和大衛,挽回人心歸向耶和華的以利亞、以利沙,警告將亡的國家,指明生死禍福道路的耶利米、以西結,被擄歸回的以斯拉,重建聖城的尼希米,保全種族的以斯帖,承接舊約,開啟新約,主耶穌的先鋒約翰,掌管天國的鑰匙,開福音之門的彼得與眾使徒,那一個不是在神的旨意中控制時代,扭轉全域的神的用人。我們為著節省篇幅,就不能一一舉名,但這個真理卻願意向諸位讀者鄭重的提出來。
我所以要提起這個信息來,乃因今日的時代環境方面,令人惆悵悲憤,不知所為。社會的黑暗敗壞、天災人禍、滿目瘡痍,我們姑置不論。教會荒涼,燈光暗淡,實令人痛心疾首;破口太多,需人防堵,莊稼成熟,急待收割,信徒靈性,急待栽培,今日確是一個要緊的關頭,但誰是神所揀選、所差派,起來回應當前急需的時代工人?
我讀經讀到列王紀上第十三章,論到一位無名的神人,來警教耶羅波安王的經過,心中深有所感,願依據此段經訓,與諸位讀者,交通到“時代工人”的問題。
今日的時代
以色列國的歷史,自掃羅至所羅門,經過一百二十年的統一政治,王權鞏固,國勢富強,正在這黃金時代,因著羅波安的少不經事,一篇講詞,弄得人心離散,國家分裂;耶羅波安因利乘便,而建立以色列王國,此時真是躊躇滿志,奠都撒瑪利亞,治理以色列十個支派,而與大衛家猶大國對抗。在這時他作王是沒有問題,然最不放心的是人之心思,再歸故王,平時不打緊,一旦逢到耶和華的節期,百姓都到耶路撒冷去朝拜耶和華,而以色列人與大衛家原沒有什麼深仇大怨,不過因所羅門的賦斂繁重,羅波安幾句大話,激起來的叛亂,倘若羅波安再來個好言撫慰,收買人心,說不定百姓會向他倒戈,驅他下臺,想到這裡,不免使耶羅波安,大傷腦筋。於是便籌畫定妥,鑄了兩個金牛犢,一隻安置在但(以色列之北部),一隻安置在伯特利(以色列之南部),並且伯特利因與猶大接壤,形勢重要,耶羅波安就在此處建造殿宇,安設祭司,另立新的宗教,領導百姓敬拜偶像,這事作得大背神道,惹神震怒,以致使他自己國破家亡,使以色列人陷在拜偶像的罪裡面。
我們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舊約記載選民的歷史,自始至終的一個題目,就是他們的興衰存亡,完全是系於對神的真誠與背逆。何時敬畏耶和華,何時便得順利,何時遠離耶和華,何時便得禍患。就連猶大的分裂,羅波安的國權衰弱,都是因為所羅門年老時的受誘,違背神命所致。而耶羅波安在即位之先,神也藉著先知,清楚的應許他作王,並警戒他萬勿蹈所羅門的覆轍,這是他一清二楚的事。到現在為要保存自己的王位,便又走這違背神命,專靠自己的下策。一人吃虧不要緊,而引導全國百姓走上拜偶像的路,這是何等可憐又可怕的無知!耶羅波安是大有才幹的人,他的這種行為,使以色列的歷史急轉直下,趨於敗亡。所羅門的罪,只使國家分裂為二,減弱了大衛家的榮耀;但耶羅波安的罪,卻使以色列民族陷於神怒,走上受罰被擄的途徑。在這個非常的時期,神就差遣了一位神人,從猶大來警教他。
今日教會的光景,活顯是一個耶羅波安的時代,能有幾個會堂,不是伯特利的殿?(耶路撒冷的殿,是耶和華立為己名的居所,伯特利的殿,是為人留名的居所)能有幾個祭司不是凡民?(工人由於人意)多少教會的節期,全是遺傳(連神聖的復活節也要加上歐美偶像的風俗,要吃個復活蛋。這是歐洲的神話,說他們一位女神是從一個蛋生出來的。)多少教會去拜金牛犢,差會的錢一運來,教會便轟轟烈烈的熱鬧起來,西國教士一走,傳道人便煙消雲散,各奔前程。落下個空的禮拜堂,讓幾位老太太在那裡禮拜。
多少教會的大員,真像耶羅波安,滿有才幹,作事精明,不順從神的旨意、靠神的應許,去作工救人,乃是專靠自己的智慧,籌畫定妥的,為自己圖謀大事。神為我們開了工作的門,這時大員們卻頂有眼光,抓住機會,成全自己作王的心願,卻美其名曰:“神的大恩、神的賜福”。使一般熱心有餘而知識不足的信徒,受其愚弄、供其驅使,自以為虔誠事主,那裡知道是代替耶羅波安捧場,所以我們今日不僅求神打發收莊稼的時代工人,更是求神興起整理神家的工人,使祂的教會,走上真理聖潔之路。
從猶大來的神人
當耶羅波安正在伯特利胡作非為,建聖殿、築祭壇、守節獻祭,一位神人突如其來,大聲呼喊:祭壇哪!祭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刺耶羅波安之耳)他必將邱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第2節)這呼聲真震動了那天群眾的耳鼓,那些穿著伯特利制服的祭司,盔甲鮮明的軍士,擾擾攘攘的百姓,威風凜凜的耶羅波安王,和這一位的神人,衣裝樸素,征塵滿身,雖似鄉愚,卻是面貌發光,有若天使,態度從容,凜然神聖,幾句神言傳布之後,耶羅波安能不心驚?然而為著他王的尊嚴,維持面皮,只好大發其怒的,向侍從說一聲,拿住他罷!誰知侍從尚未下手,而王的手卻枯乾了。好糊塗的耶羅波安,你以為神的僕人,是可以隨便欺侮的麼?君王的權勢在神人的身上,是毫無能力的;哈利路亞!
今日事奉神的弟兄姊妹,你看見麼?只管大膽的傳揚主的話,指明人的罪惡,教會的危機,把生與死、禍與福的道路,擺在人的面前;不要忽是忽非,半吞半吐,為迎合人心,而歪曲真理,為懼怕人的緣故,而閉口不言。使徒保羅說:“我若討人的喜歡,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伯特利的老先知
神為什麼從猶大差這位神人來,以色列中沒有先知麼?有的,不僅是有,而且就住在伯特利,耶羅波安的作為,他一概知曉,他親眼看著犯罪的王在那裡建聖殿、鑄牛犢、守節獻祭,這些是惹神震怒的事,作來何止一日!始終在老先知的眼前,然而他噤若寒蟬,不發一語!
這位老先知曾經受過靈感、得過指示、傳過神的話、作過神的工,為什麼在這全國走向背逆的道路緊要關頭,耶和華的話不臨到他呢!可憐的老先知,是已經被神丟棄不用了,神為什麼不用他,聖經雖未明言,但我們卻仍可看見。
我想當耶羅波安犯罪之初,老先知不能沒有感動、不能沒有神的話,但他卻畏難怕死,膽怯不言。王的勢力那麼大,我已經老了,能作什麼?一輩子平安度日,臨老落個白頭見殺,真不是上算;而且家中是何等舒服,有飯吃、有驢騎,不僅有飯,而且可以供客(第5節),不僅有驢,而且可以奉獻(第23節),老先知也真是不吝嗇、樂善好施、接待遠人,真彀得上一位老牧師的風度!年青時,勞苦傳道,往來奔波,年老時,正應該在家安居,受子女的奉養了(第11節)。
可巧恰逢國家多故,分裂為二,北王耶羅波安背神律、拜偶像,按理說,我蒙神恩作先知,正應老當益壯,膽敢直言,挽此狂瀾,以正人心;但又一轉念,明知說了不好,何必多此一舉,況耶羅波安又不是昏昧無知,乃是明知故犯,不用我說,他盡會知道神的律法明載經典,神的應許曾經宣佈(王上十一37~38)。他自己背道,何用我去多言?老先知想到這裡,聖靈的感動消滅,良心的責備停止,於是把伯特利城外,向神的大叛逆,置諸一旁了。可憐哪!吃飯、騎驢、養尊處優、渾渾噩噩,終此一生!
神不使用的老先知
今日的教會豈在少數,弟兄姊妹捫心自問,你是如何作神的僕人,世界的財貨、肉體的享受,奪去了多少傳道人的能力!那般拜金牛犢、背棄信仰,作耶羅波安祭司的傳道人,不必細說,他們根本談不到事奉神;但是多少曾經為神用的先知,轉眼之間,偃旗息鼓,無聲無息的作老先知,推緣其故,多半是受了金錢享受之累。
當蒙恩之初,感激涕零,全身許主,赴湯蹈火而不辭,只願愛主,不顧享受,素菜白湯,靈中自樂,一旦受信徒之愛戴,得多人之供給,環境順利,衣食豐足,肉體趁機掌權,靈力漸漸消失,不知不覺,安逸、自私、膽怯、徇情、謊言、詭詐、自尊、自傲,長此以往,只添老毛病,不加新能力,只講舊道理,沒有新亮光,不能按時分糧,使人飽足,只可敷衍一生,作老先知了。
今日莊稼多,工人少,到處呼聲,何人應召?感謝主!仍有猶大的神人奉神差派,在人看是無名小卒,在主眼中卻是掌上的珍寶。前些日子我看見一班往西北去傳道的弟兄姊妹,沒有神學的文憑,也沒有博士的方帽,卻是滿腔愛火,跟隨主耶穌,在今日滿地烽煙,交通梗阻,他們卻男女老少,魚貫前行,拉撒路式的基督精兵,正是屬靈戰場上的英雄。
神人的持守
神聽猶大神人的禱告,使耶羅波安的手,僵而複愈,這個明顯的神跡,使他不能不稍受感動,於是請神人回家吃飯,且頒賞賜(第6~7節)。這種不悔改罪惡,只講究面子的好意,神人決不接受。“神人對王說:你就是把你的宮一半給我,我也不同你進去,也不在這地方吃飯喝水,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於是神人從別的路回去......”(第8~10節)。
這種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凜然不可犯的神聖態度,真使我得著莫大的策勵!傳道人的貞操,是今日特別當注意的一件事。我國幾十年前,士大夫尚講品節,今日的社會,道德破產,人格下流,競爭于升官發財,沉緬於酒食聲色,什麼高風亮節,無人過問了。最驚心的,是主的僕人也有此頹風,自然不明目張膽的追逐酒色,卻是對於生活,無節操、無持守,只要善辭令、善交際,頭腦清晰,手段靈活,便是好工人。上了講臺,一片屬靈,頭頭是道,有的還真有恩賜,言語動人,使得聽眾受感,簽名信主,立志奉獻,看起來,真是了不起的時代工人!但你細查他的生活,卻是與常人無異,貪財、嫉妒、污穢、淫亂,有的還假冒為善,外貌敬虔,在你的教會領會十天半月,還像個聖潔的神人,你若到他本鄉、本會去打聽,真叫你驚奇的啼笑皆非。
自然有的沒有如上述的那麼壞,卻是類似的失去聖徒的體統。傳道人奉神的差派,也受神的供給,雖是經過人的手,卻是祭壇上的禮物。今日有些教會、有些傳道的,見錢就要,不問來源,若真有耶羅波安來一筆捐款,那真是無上的厚賜,受寵若驚,那裡管他悔改不悔改,聖潔不聖潔?亞拿尼亞的破產奉獻,那是聖靈充滿的教會,在今日還是少有呢?然而在彼得洞若觀火的屬靈眼光之下,絲毫的罪惡是無法立足的。亞拿尼亞若生在今日,他的大名一定要被刻在教會禮拜堂的基石上。
弟兄姊妹,願我們聽主的話“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廿二11~12)。願我們聖潔、願我們行義、願我們持守純正!忠於神言,大膽傳說,不愛錢財,持守清正,這個神人的風度,正是今日作基督人作傳道人的模範,若沒有這種生命、這種生活,那只好作老先知,不能作時代的神人。
神人的失敗
這位神人向耶羅波安說了以上的話,揚長而去,照著神的吩咐,不從原路歸回猶大,沒有吃飯、沒有喝水,行未幾時,感覺身疲力倦,於是在樹下歇息,不料,即在此時走上了失敗之路,聽從老先知的話,進了老先知的家,受款待、受供給,卻違背神的命令,以致在歸回的路上,被獅子咬死,橫屍路旁,作了耶羅波安和後世人的警戒,這是何等的令人警惕!一個大有能力,大有節操的神人,有了如此悲慘的結果,這實在給我們極大的教訓,以下我們來交通神人失敗的原因。
神人是被獅子咬死了,獅子是代表撒但,彼得說:“我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是的,這件事是由於撒但,它用詭計誘惑了夏娃,來反對神的計畫,它也替耶羅波安拿定主意,使以色列國敗壞,使他自己走上敗亡之路,在這裡它反轉頭來,又咬了神人一口,好可怕呀!聖經囑咐我們,應當儆醒謹守!
讀聖經我們知道神人走錯路,是受了老先知的引誘,他不是自己親口說,我不可同你回去,進你的家麼?但神人如何能受引誘呢?他不是已經有神清楚的話語麼?在此我們看見老先知未曾說話之先,在神人的思想中,已經有了機會,使魔鬼的引誘乘虛而入,疲乏的身體走著崎嶇乏味的山路,前半日興奮的精神,漸漸消失在無聊的情緒中,神為什麼不讓我吃飯、不讓我喝水?我比別人忠心、比別人勇敢,背逆的耶羅波安,固然不當得他的供給;但神為什麼根本不讓我在伯特利吃飯喝水,為什麼不讓比耶羅波安好的人招待我呢?想到這裡,心的深處,不免稍有埋怨,覺得神作的無理,好了,就在此時來了一位先知,滿有殷勤的招呼,那能不入其彀!
當心哪!思想的無聊、肉體的情欲,給撒但作工的地位,使它有機可乘,思想中先發了軟弱,在環境中的門戶一開,極自然中便可進入迷途,因此聖經的話說:“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神人失敗的第二步,是受了老先知的引誘。那天若是一個普通的伯特利人,絕不能成功撒但的詭計,但老先知說:“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第18~19)。今天一位外教人大概不能叫你去犯罪、違背神命,一位冷淡退後的教友,也不能令你改變心志,惟獨一位先知和你一樣。或比你更有資格、閱歷,事主多年的老牧師、老傳道,正是引你走岔路的導師。在前面我提到我們不可作老先知,在此我要特別提醒遵行神旨的弟兄姊妹,要謹守儆醒!不僅慎防魔鬼,也當慎防撒但的差役,不僅慎防世俗中來的差役,更當慎防穿光明衣服的使者,和那在靈性上耳聾、眼花的老先知!
這位老先知究竟為了什麼大發愛心,招待神的僕人?在家安居就是了,何必出來替人惹禍?但無論他的動機是好是歹,我總要說這是撒但的激動。今日青年的蒙召,願意跟從主的弟兄姊妹,我不是要你輕看主的老僕人,志高氣傲,乃是要你謹慎。若在你行走的路上,有人無緣無故的干涉你,替你拿主意,要你如此如彼,或是他看你是可造之材,就拉攏你到他的工廠,再或是憑他一時的思想,不經禱告,沒有主清楚的話,就替你設計、安排,這一切都是你當拒絕不接受的。因為他沒有清楚主的意思,單憑他一己的私意,來替你決定,雖較比是好,也不能正確的視為當行之路,惟獨有一位,從來自己遵行主旨,對於別人決不輕加可否,等到經過禱告,真有主的感動、主的話語,慎重從事,這種人,才可向他請教,他若不清楚,他也決不向你冒失發言。我是看見今天青年的傳道人,向人請教者多,隨便代人定主意的也太多,所以請這樣的人注意!不上老先知的當。
但有人要說,在這裡所說的神人,是受老先知的欺哄,因為老先知清楚的說,他是有耶和華的命令,這怎麼防備呢?他的失敗當完全由老先知負責,為什麼神刑罰他呢?請注意,神是不改變的,祂的話也是不改變的,祂不能是忽是忽非,在祂只有一是(林後一19)。神已經告訴他“在伯特利不可吃飯喝水......。”神說不可,就是不可,決不會中途變卦。在此我們可以明白一個最要緊的屬靈原則,就是“神不改變”,所以神人可以不受欺哄,可以明白老先知是謊言,可以用對付耶羅波安的態度,對付老先知。這個原則用到今天也是一樣的,我也敢說到永遠也是一樣的,神的命令我若尚不清楚,那是一件事,倘若明白了就不可,就不能稍有改變。
吼叫的獅子(保守之道)
在這裡又叫我們學習一個要緊的道理,就是如何保守自己,不受惡者的陷害“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約壹五18)。
撒但雖然各處遊行,但它所吞吃的,是那些可吞吃的人,有些人,它根本不可吞吃。你看見麼?似乎在每一個神兒女的四圍,有一個神定的界限,是撒但不可越界來侵犯的,它最多可以吼叫,但它不可吞吃,這界限就是神的命令。耶羅波安的大怒,伸出手來,叫人拿住神人,他的命令等於廢話,也是一理,他的聲音是獅子的吼叫,卻不能絲毫傷害神人一點,但到老先知的家,神人走出了神吩咐“不可吃飯喝水”的命令,則撒但就可以傷害他。
當心哪!弟兄姊妹!你若不走出神“不可”的界限,那惡者就無法害你,切記“不可”!何等神聖的保障!任它怒目而視,張大血口,神的同在,其奈我何!
獅子、屍身、驢
他就去了,在路上有個獅子遇見他,將他咬死,屍身倒在路上,驢站在屍身旁邊,獅子也站在屍身旁邊,有人從那裡經過,看見屍身...獅子...驢(第24~25節)。
這是一件奇妙的事,獅子咬了他,卻不吃他,也不離開他,驢也站在那裡,一直的站著,直到有人經過,直到老先知和他兒子們來到,足有不少的時間。屍身、獅子、驢,都擺在那裡,一副驚人的圖畫,一個神跡,這事也傳入耶羅波安耳中,因為發生事故的地點,距伯特利耶羅波安敬拜金牛犢的地方不遠,還在以色列的境內。
這是神作的事,是一個見證,一個警告,和神人向耶羅波安的見證,一樣的用處,人若行走在神的旨意中,便是行走在平安穩妥的路上,你若越過神的命令便走在敗亡的路上,可惜耶羅波安經過了神人的警告,又看見了神所行的神跡,仍然不悔改惡行“這事叫耶羅波安的家陷在罪裡,以致他的家從地上除滅了”(第34節)。
何祗耶羅波安一人呢!多少的基督人、多少的傳道人,都聽見了神的話語、都看見了神的見證。屢次的有屍身、獅子、驢,擺在我們的眼前;回轉惡道,走上正路,有幾人呢?仍舊在籌畫、定妥,用自己的智慧、手段,鞏固自己的地盤,擴張自己的事工、傳揚自己的名聲,卻不專心倚靠神、順服神,總覺得自己的手段,較勝於神的應許。可憐哪!到了終局都和耶羅波安一樣的收場。
答覆疑問
多少人在這裡有個疑問,可憐的神人,遵行了神的旨意,只在回家的路上一次失敗,便受了神的懲治,被獅子咬死,那說謊欺騙引誘神人的老先知,反倒平安無事,壽終正寢,什麼緣故呢?我們可從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32節,得著解答:“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在聖經中我們一直看見這個原則,“耶和華在親近祂的人中顯為聖”(利十3)。在一個已經墮落被神廢棄的人,他的審判是在將來“和世人一同定罪”;但在一個神所看為寶貝的器皿,他一沾染污穢,是要立刻被潔淨的。神人雖然死了,但他仍是神人,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
老先知與小先知(13:1~32)
當北國初立時,耶羅波安即率全國百姓陷在罪中,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即領全國百姓敬拜偶像,好像另立一個新宗教。一則,以偶像代神;即鑄了兩個金牛犢,一個安置在但,一個安置在伯特利。“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12:28~29)。二則,立凡民為祭司,而且王自己也可作祭司(12:31.13:1)。三則,另立新節期,以八月十五日為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此時有一小先知,從猶大來,奉神命斥責耶羅波安(13:l~6),竟被一老先知所欺惑,此事對於我們幼年先知大有教訓:
一、小先知之勝於老先知
(一)一個順服的小先知 此小先知究為何人,聖經未記其名,只有十數次言:“神人,神人。”只為神人已足,不管有名無名,作神之工,原不要名。小先知作隱名的人,也是我們的好榜樣。
1.作難工 此小先知奉神命到伯特利來,斥責耶羅波安,原非易事;正如摩西對於法老,以利亞對於亞哈,約翰對於希律王等。但此小先知絕不推辭而來,願意作神叫他作的一件難事,這是很可稱許的。
2.合時機 那時神人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13:1)。“那時’即適合神所命之時,不早亦不遲。假若神人稍稍延誤,如何能適遇耶羅波安站在壇旁,要燒香呢?可見人聽神命,決不可遲緩,錯過神的機會。
3.不畏怯 神人見了耶羅波安,毫不畏怯,一直傳出神的命令。而且“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他這樣大聲呼喊,不畏怕王的權勢,不顧全王的面顏,竟在廣眾之下,大聲呼喊,是何等有膽量。
4.有神能 神人既說明,耶羅波安燒香之壇,必被約西亞將邱壇的祭司殺在上面.將人骨燒在上面。並且說一個項兆說:“壇上的灰必傾撒。……耶羅波安王聽見神人向伯特利的壇所呼叫的話,就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不能彎回;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所設的預兆。王對神人說:‘請你為我禱告,求耶和華你神的恩典,使我的手復原。’於是神人祈禱耶和華,王的手就複了原。”可惜耶羅波安,只為他的“手”祈求,不為他的“心”祈求,若能為心祈求,使心復原就好了。
5.勝試誘 “王對神人說:‘請你同我回去吃飯,加添心力,我也必給你賞賜。”’神人卻勝過試誘,“對王說:‘你就是把你的宮一半給我,我也不同你過去,也不在這地方吃飯喝水。’”看此少年先知,第一次之得勝,誠無愧為神人。
(二)一個背叛的老先知
1.是退後的 既為老先知,想必原來也是熱心宗教,而為神所用之人,今則退後,有其名而無其實。
2.是徒有先知之名的 諒此老先知,是在撒母耳所設的先知學院畢業,受了相當的神學教育,究無先知的信仰能力,不過為假先知而已(耶23:13)。
3.是投降新教的 “有一個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伯特利既為新宗教的範圍,他能在此一言不發.必是已經與新宗教妥協,而屬於新宗教,毫無自正正人的能力。
4,是自欺的 老先知嘗言:“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13:18)。他真是神的先知嗎?他的信仰、靈性,與神的關係如何,還不自知呢?何以言“我和你一樣”呢?豈真一樣嗎?
二、老先知之誘惑小先知
(一)老先知的試誘 此老先知何以追趕小先知呢?又為何請他吃飯呢?諒來是以廣交遊為目的,已有此顯然行大神跡的先知到家中,也是莫大的榮耀。此先知不肯與王同餐,卻肯到自己家中同餐,這豈不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嗎?其存心固不對,其所用手段更不對,即用欺騙的方法,把一個小先知騙到家中,說:“我也是先知……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哦!可憐啊!人怎敢假藉神言,欺騙人呢?
(二)小先知之受騙
1.由成功後之懈怠——坐在橡樹下此“坐下”二字,即其受騙極大的原因。人于成功後最易懈怠,所以就坐在橡樹下。他若不坐下,老先知如何能趕上他?他是坐在樹下,坐著並非祈禱,假若他能坐在樹下祈禱.就決不至受誘惑了。今日有多少信徒,在靈道上不前進,竟敢在危險地帶坐下,須知這是極可惜的事。
2.因忽略神的警告——三個不可 在本章第九節,原文有三個不可:即“不可在伯特利吃飯”,“不可在伯特利喝水”,也“不可從原路回去”。此三個“不可”好像三層保障,可以保護先知,不在此危險地帶受誘惑。不料先知未能儆醒到底——“不可——不可——不可”。
3.以相信人的詐語 神的旨意,決沒有朝令夕改的,也沒有說是又不是的,神既已清楚囑咐他,不可,不可;他何以輕信別人之言,遽敢違背神的話呢?如果應該同老先知回去,何不於回去之前,自己再問問主呢?自己既未得到主的指示,怎敢遽然輕信人言呢?
4.以貪圖口腹之欲 人類第一次犯罪,即因口腹之欲(創3章)。撒但來試探耶穌,其第一次試誘,也是藉口腹之欲。歷來信徒因口腹跌倒的,真不在少數。假若此小先知不聽老先知的話,同他回去吃喝,諒來也可得到耶穌勝過試誘以後,天使來伺候的福氣。想必神藉天使所預備的食物,比老先知所預備的,必強勝多多了。此小先知之失敗,不在廣眾之下.而在個人獨坐立時。不在直接的違命,而在個人間接的試誘。撒但亦有時裝作光明天使,焉得不時刻儆醒呢?
三、老小二先知的結局
(一)小先知 此小先知因為違背神命,立即受了神的刑罰,所受刑罰有三步:
1.靈交隔斷 小先知原是直接與神交通的,只因違背神命,立即將靈路隔斷,神的言語,即藉用老先知傳述。正如巴蘭違命時,神才肯藉用愚蠢的驢發言,亦不願直接顯示于先知。
2.身體死亡 神人回去時.在路上即被獅子咬死了。或言耶羅波安之罪,不比神人更深重嗎?何以僅令其手枯,且又立時使之復原;對此小先知,就如此嚴苛呢?須知神在親近他的人身上,是更顯為聖。先知既背神命,即失了先知資格,可藉此以為後世之鑒戒。
3.葬於外鄉 最可惜的,是此先知既非得勝之死,亦未葬于得勝之墓,假若他死後被葬在耶路撒冷城外,到主自墓中複生時,不是要首先復活嗎(太26:51~53)?既葬身于外鄉,即于此榮耀的復活無分了。
(二)老先知
1.哀哭此神人遭慘死 老先知見神人被獅咬死,屍首倒在路上,驢與獅子仍站在旁邊,可以作證據。明知此神人慘死,是因為受了自己的欺騙,他縱然心如鐵石,能不自責自恨嗎?所以就為神人哀哭說:“哀哉!我兄啊。”
2.盼望與神人同葬埋 老先知將小先知的屍首,安葬在自己的墳墓裡,並囑咐兒子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把我葬在神人的墳墓裡,把我的屍首。靠近他的屍首。因為神人指著邱壇所說的話,必要應驗,到那時,自己的屍首,可以因此神人的屍首被保全。正如日後,約西亞所行的(王下23:18)。
可惜啊!此小先知覺出聽從老先知的話而失敗。今日教中有多少青年,被那些未受靈感而自以為是老先知的人所迷惑,去走了錯路呢?須知人的話,可聽不可聽,不在乎是老是少,乃在他是否屬靈。小心啊!老先知自以為老有閱歷,即常常把人領錯了。小先知以經驗太少,凡事不加思索、考慮、禱告,即冒然行去,因而最易中人的詭計。這雙方都可作我們的鑒戒。
神的見證人(胡恩德)
經文:王上十三1-34
在主看來全世界的人都沒有希望。挪亞洪水的刑罰,雖然如此重,但人不肯轉回;洪水以後,他們便集體行動,處事與神旨意相違,神要他們分散,神也承認人集團的力量大,他們就用這力量來反對神,迅速展開拜偶像的事。現今考古學已發現亞拉伯罕時代拜偶像極其利害,製出種種假神、假道理,雖然他們知道掌管洪水是一位真正創造萬物之主,但他們的心仍未歸向神。但無論如何,神不會因人的悖逆而離棄人類,他對我們有一個愛的心腸,正如他對以法蓮說:「我怎能棄絕你們呢」?神愛他們,如果他們肯順服主,神便賜給他們豐盛榮耀的福氣,使他們在列邦中為神作見證,引領他們歸向神。
然而撒但卻要在這事上作破壞的工作,他把以色列民與世人的界線抹去,引誘以色列人,使他們與異邦沒有分別,以致外邦人不能從他們身上看見神的作為。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便違背神旨,與迦南人混雜在一起,彼此結親,因此拜偶像之物便進入他們家中。士師時代幾次的大墮落,神又施恩使他們幾次得凓復興,這便反映當時他們的情形。後來他們還效法鄰邦要求立王,不以神為他們的王,但神仍然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行事,使祂的目的達到。所以在他們立第二任王時,神選出合祂心意的大衛王,他是一位遵行神旨蒙福的王,他在惡劣的民族中及其他非常凶悍的民族裏,表明他是順服主,依靠主的。所羅門初期,他能依靠主得到主豐富的智慧,神在他當中顯出祂莫大的恩惠,使他的名聲傳至中東各國,但魔鬼在身上作工,使極多外邦女子進到他宮中,又把他們所事奉的假神偶像帶進去,因而他的國便分裂。他離開神,因而招致失敗,一方面是神刑罰他;另一方面也是與他本身有關,天地間有因果的定律存在,所羅門是自吃其果。
國分裂以後,他兒子羅波安繼位,國家的命運可謂每下愈況,直至國家亡。特別北國,他們沒有出過一位賢君,每一位君王都拜耶羅波安所立的那金牛,這金牛從始至終沒有倒下來,魔鬼放這件東西在那裏,一直緊抓人心,直至他們滅亡為止。這十個支派分散各地,不知所蹤,神報應他們,因為他們破壞了神在他們身上作見證的祈望。列王紀給我們看見人失敗,把神的見證破壞,但實際上神並不失敗,這也是神的計劃、神的智慧。
神的子民好像被消滅,不能為祂作見證,但我們從保羅的解釋裏便看見神的計劃,原來亞伯拉罕肉體所生的子孫不都是真以色列人,神另外揀選了一個小團體,要他們個人在神面前作個別忠心的見證。
列王紀上卷可見人的失敗,他們不能站在異邦地為神作見證,反而在異邦的假神面前低頭下拜燒香,築祭壇。雖然滿篇都是失敗,但其中仍可看見神的作為。在列王紀上十二章以後,便特別看見「神人」出現,這些是先知,那時代特別給他們起名叫「神人」,神人就是在這人身上有神的作為,說話帶有神能力的表現,他在人面前可以代表神。從這些神人裏我們便可知道神並沒有完全離開這個民族,神沒有完全撇下祂的見證,正如保羅所說:凡事都為你們,神每一件事目的都是要使我們得福。
在這些失敗的歷史中,神人的出現便成了書卷中非常突出的一個主題。在列王紀上第十三章有一個不知名的神人他是一個與神關係失敗的神人,然而他已完成神托負他的工作。在大背道時,失去見證的能力,圈內的圈便突出來,那些真正為神作見證的人,雖然數目微小,但他們要起來代替整個民族的見證。整體的見證打破,小數的見證仍然存在。現今教會的情形也相仿,教會離開聖經的真理,使我們感到異常失望,雖然如此,罪惡滿盈,在其中仍有人起來為神作見證。
最近印度前途非常暗淡,本年印度政府的措施,其中通過一件大案件;就是任何人不得改變其宗教,此案件目的是要對付天主教及基督教,免至印度教的人,改變其信仰,凡改變別人宗教信仰者要受處罰或罰款,已有浸會的牧師及傳道人被政府控訴,又有天主教神父被囚預備處分。而且在一兩年之內,印度的傳教士要完全離開印度。如此看來,印度仍否有希望?神的見證是否完畢?雖然外表看來人要離開那裏,但神的工作仍會存留,正如神在中古時代保守了那些地下教會的情形一樣。
列王紀第十三章開始,我們便看見神的先知如何起來為主作見證,這對我們今日教會甚有意思,按表面看,現今的教會似乎被外面勢力掩蓋,另一方面教會裏有發酵的東西,錯誤離教的道理,使人無心向主,藐視聖經,但神仍有他奇妙的作為。
神的心意是要在以色列中作王,又要在王的身上作工,使眾民都能認識神。以色列諸王應作神的僕人帶領子民,但他們失敗,直至亡國,也不能達到神的心意,所以神要在王室以外另立一些見證人,神永不失敗,祂必須維持祂的見證,人雖離開祂但祂沒有退出。神可以指凓約伯向撒但誇口,雖然撒但攻擊約伯,約伯仍不犯罪咒詛神;神也可以用指頭指凓但以理,使但以理成為他的見證,因為他能謹守神的律法,行在神的道中不偏左右;現在這大背道黑暗的時代中,並非整個民族失敗,神仍然可以指凓以利亞向撒但誇口,而且除了以利亞一人以外,祂仍留下七個千人未向巴力屈膝,我們是否能成為神的據點,給神的指頭指凓我們向撒但誇口。我們不但要在信仰上嚴格,甚至生活也需要嚴謹地合乎神的標準,遵照神的旨意而行。
第十三章裏所記載的神人要到伯特利去,因為耶羅波安替他的偶像獻祭,神把當說的話交託與神人,這些話甚難出口,但他仍要傳講。作為一個神人,是要為神作見證,不能隨從今世的風俗,潮流,要站在神面前作見證,使人認識神,世界的人輕看我們,藐視我們,正如保羅說:「猶大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保羅傳講神的道,靠神勝過一切。神人靠凓主大膽把一切當說的講出來:「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家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邱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有人行事與十字架為敵,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告訴你們,這些人的結局是沉淪」。我們能否像這神人一樣,在反對基督的人面前宣佈刑罰,給他們一個實在的警告。神驗中我們,將福音托付我們,我們便要向神有忠心的表現,作為一個神人,忠心是重要素質之一。
神人宣佈刑罰以後,耶羅波安便伸手命人把他捉下來,怎他伸出的手枯乾了,神人為他禱告後才復原,王請他吃飯,他不肯進去,以後城裏有一個老先知,說假話欺騙他,使他進城吃飯。這神人又不自己求問神,便順老先知的命進城去了,結果他失敗見噬於獅,這神人的失敗有神的作用在他身上,原來神要在以色列民中,藉凓多方面的教導,表明神是活的神,叫他們能順服神。
在大背道墮落時,神給他們有重要的神磧、作為,希望挽回他們,但耶羅波安仍然犯罪,把自己的家及以色列家陷在罪惡滅亡中。我們應尊重主的話,聽祂的道而行,新約時代比較少用威嚴的方法來教導我們,乃用基督替死的大愛來激勵我們,我們應更加行在其中,持守神的道,叫祂能向撒但指明我們是屬他的人,榮耀祂的聖名。──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二32~十三10)(張成)
第17講 猶大神人
今天我們要繼續看列王紀上。我們要看的經文比較長,就是從12章32節到13章10節。上一次我們看到,耶羅波安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他就開展了一個全國性的“宗教改革”。他在以色列的但和伯特利建了殿,擺設了金牛犢,設立丘壇,並鼓勵百姓在以色列境內敬拜神。他真正的用意當然不是為了敬拜神,這只是一個政治手段,用意是要隔離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好鞏固自己的王位。
我們也看到,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得不到祭司和利未人的支持。祭司和利未人堅持耶路撒冷的聖殿為神指定的敬拜和獻祭的地點,所以他們不願意跟耶羅波安的計畫配合。耶羅波安害怕祭司和利未人會鼓勵以色列人繼續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所以他就禁止祭司和利未人事奉神。耶羅波安擔心如果南北國百姓的頻密來往最終會導致兩國重新合併,這會威脅到他的政治地位。所以宗教改革真正用意就是為了保住他的王位。
為了抵制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祭司和利未人就紛紛離開以色列,移居耶路撒冷,好能履行神給他們的呼召。有了殿,金牛犢和丘壇,但沒有祭司和利未人,宗教改革的計畫就功虧一簣。耶羅波安如何繼續他的宗教改革呢?我們看12章28-31節:
28耶羅波安王就籌畫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29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30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31耶羅波安在丘壇那裡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
耶羅波安沒有因為得不到祭司和利未人的支持就放棄他的宗教改革。31節說,他將那不屬於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這些被耶羅波安立為祭司的凡民是些什麼樣的人呢?上一次我們已經看到,不但祭司和利未人離開以色列,連那些敬虔的以色列人也隨從祭司和利未人遷移到耶路撒冷。可想而知,剩下的以色列人要麼是那些無知的老百姓,要麼就是那些表面熱心敬拜神,但內心是敬拜迦南人偶像的以色列人。後者是那些有宗教熱心,卻不敬畏神的人,耶羅波安明顯是找這些人來代替祭司和利未人。
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給以色列帶來了屬靈災難。他逼走了國內的敬虔人,邀請那些只有表面敬虔的人來取代祭司和利未人。結果很多假先知、假教師乘虛而入,成為以色列人的屬靈牧者,後果可想而知。當你讀列王紀時,就會發現北國的假先知特別活躍、倡狂,其實這一切都是耶羅波安一手造成的。這就是耶羅波安所行的惡。我們看12章32-33節:
32耶羅波安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自己上壇獻祭。他在伯特利也這樣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又將立為丘壇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33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壇燒香。
當一切就緒後,耶羅波安選擇了八月十五日作為獻祭的大節日。這節日可能是模仿猶大人的住棚節,但日期卻不是根據摩西的律法,而是他自己定的。不但如此,他還擔起大祭司的職分,親自上祭壇獻祭、燒香。他這樣做可能是想模仿所羅門獻殿的場面。問題是,所羅門是按照神的律法敬拜神,而耶羅波安則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敬拜神。耶羅波安所行的一切真是令人難以置信。雖然他如此悖逆神,但神還是願意給他悔改的機會,神差遣了一位先知來責備他。我們看13章1-3節:
1那時,有一個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從猶大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2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丘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3當日,神人設個預兆,說,這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撒,這是耶和華說的預兆。
當耶羅波安登上了祭壇,正預備燒香時,有一個不速之客突然出現,破壞了耶羅波安的好事。這人是從猶大來的,聖經稱他為神人。聖經所說的神人就是神的先知。以前我有說過,查考列王紀不僅是看猶大王和以色列王的生平,我們還要留意列王紀所提到的先知們。先知在以色列歷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以色列的存活全靠神的先知。所以每當列王紀提到某個先知時,我們都會花點時間觀察他們,希望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如何與神同行。
關於這位神秘的先知,我們要留意幾點:第一,他是來自猶大。自從祭司、利未人和敬虔的人都離開以色列後,以色列境內敬畏神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神在以色列找不到可以差遣的人,只好從猶大差遣一位先知來警告耶羅波安。雖然耶羅波安偏離了神的道路,而且越偏越遠,但神沒有輕易放棄他。為了以色列人的益處,他還是差遣先知從猶大來警告他不要一意孤行。
第二,他是單槍匹馬從南國來到北國。神給他的任務就是責備耶羅波安,指出他的罪,宣佈神對他的審判。這項任務吃力不討好,因為向以色列王說這麼難聽的話,肯定是自討苦吃,甚至還性命不保。但這位神人為了忠於神給他使命,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對神的信心可見一斑。先知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譴責罪。這是非常重要而且艱巨的工作。要成為神的先知,我們就必須捨己,一往無前,只求神的喜悅。那些即想討好人,又想討好神的基督徒是不可能成為神的先知的。
第三,最特別的是,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的名字,連耶羅波安也不曉得他是神的先知。可見神所使用的人,不一定是有名氣的大人物。只要我們願意完全順服神,願意讓他完全得著我們,他肯定會非常樂意使用我們。
這位神人奉神的名向耶羅波安宣佈三件事。第一,大衛家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這個預言非常的具體,甚至連名字也具體的道出來,決不含糊。約西亞是在耶羅波安300年後才出生的。既是說,耶羅波安所行的惡影響了以色列人整整300年,這惡是何等根深蒂固。關於約西亞的事蹟,我們到了列王紀下23章才談論。第二,約西亞必將耶羅波安所立的祭司殺死,並且污穢那丘壇。第三,為了證明這預言是來自神的,神人還給了一個預兆,就是耶羅波安所設的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撤。
神人的出現真是出人意外。他單槍匹馬來到伯特利,向以色列的王說出這麼難聽的話,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可見他真是一個順服神的先知。他將自己的安危交托給神,只求完成神交托給他的任務。當耶羅波安聽了這番話之後,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繼續看4-5節:
4耶羅波安王聽見神人向伯特利的壇所呼叫的話,就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不能彎回。5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華的命所設的預兆。
耶羅波安身為一國之君,在這麼重要的場合竟然被一個無名小卒咒駡,他那裡咽得下這一口氣。於是就伸手命令部下拿住那神人。但就在那一刻,他伸出來的手突然枯乾了,壇也突然破裂,壇上的灰傾撒了,正如神人所說的。這時耶羅波安才意識到在自己面前的這個無名小卒是神的先知。雖然他是一國之君,有千軍萬馬,但卻抵擋不住神人的一句話。耶羅波安的手突然僵硬了,四平八穩的祭壇也莫名其妙的傾撒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神。我們繼續看6節:
王對神人說,請你為我禱告,求耶和華你神的恩典使我的手復原。於是神人祈禱耶和華,王的手就複了原,仍如尋常一樣。
耶羅波安目睹眼前發生的事,他知道這陌生人是神的先知。於是只好低聲下氣的求神人為他禱告。耶羅波安沒有向神承認自己的過犯,他只求先知為他禱告神使他的手可以恢復正常。儘管如此,神還是聽了先知的禱告,醫治了他的手。雖然耶羅波安三番五次得罪神,神還是忍耐他,還差遣先知來警告他。當他對先知無禮,神也管教了他。當他向神求醫治時,神就醫治了他。可見神是多麼的忍耐耶羅波安。當然神這樣做不只是為了耶羅波安,更是為了以色列人。如果耶羅波安經歷了這個神跡後還不肯悔改,以色列國的屬靈前景真是非常的黯淡。我們繼續往下看,7-10節:
7王對神人說,請你同我回去吃飯,加添心力,我也必給你賞賜。8神人對王說,你就是把你的宮一半給我,我也不同你進去,也不在這地方吃飯喝水。9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10於是神人從別的路回去,不從伯特利來的原路回去。
目睹神人的能力後,耶羅波安終於謙卑自己,低聲下氣的請求神人留下來吃飯,並且他還答應要賞賜神人。如果你是神人,你會如何回應呢?能夠跟一國之君一起吃飯,這是何等的榮耀。不要忘記還有金銀的賞賜呢!雖然神的僕人不可以貪財,但我們可以將這些賞賜用在神的工作上,這豈不是兩全其美嗎?這位無名的先知是如何回答耶羅波安呢?他對以色列王說,“即使你將王宮的一半給我,我也不會跟你一起吃飯。”
這裡我們又看到做先知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不能向財富妥協。不論是先知還是傳道人,都要小心錢財的誘惑。每當你的事奉有果效,很多人都願意在錢財上支持你,給你奉獻。你要非常小心,因為不是所有的錢財奉獻都是出於神的意思,千萬不要為了錢財而妥協,以致忘記了神的呼召。
7節說的“吃飯”不是吃東西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友誼、交情。神人不肯跟以色列王“吃飯”,既是說他不肯跟他有任何交往。為什麼呢?9節告訴我們,因為這是神的吩咐。原來在神人離開猶大前,神已經囑咐他不可以在伯特利吃飯喝水。神給他的使命是明確的,就是到伯特利向耶羅波安傳達神的信息,然後趕緊離開,連吃飯喝水都不可以。不但如此,神也吩咐他不可從原路回猶大。可見這位無名的先知是多麼小心翼翼的遵行神的命令,一點也不敢放鬆,更不敢有任何妥協。
為什麼神要給他這麼多無關緊要的囑咐呢?其實這些命令都是為了保護他的。如果我們繼續往下看,就能明白為什麼了。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神為什麼給我們一些無關緊要的命令,於是就私自更改了神的吩咐。這就是妥協的心理——自以為比神還要精明。神不會給我們無關緊要的命令,如果神吩咐我們什麼,都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如果我們輕看他的命令,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受虧損。下一次我們會看這位神人如何因為忽略了神的囑咐而喪失生命。
耶羅波安經歷了這件事後,我們假設他應該汲取教訓,不敢再繼續他的宗教改革。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看33-34節:
33這事以後,耶羅波安仍不離開他的惡道,將凡民立為丘壇的祭司。凡願意的,他都分別為聖,立為丘壇的祭司。34這事叫耶羅波安的家陷在罪裡,甚至他的家從地上除滅了。
這兩節經文總結了聖經對耶羅波安一生的評價。經歷了先知的責備以及神的管教後,耶羅波安依然我行我素(應該說是變本加厲),完全沒有絲毫悔改的跡象。為什麼這麼大的神跡也不能改變他呢?這就是罪的可怕,罪會使人的心變得麻木、剛硬。很多人以為,只要能經歷神跡,他們就會對神有信心,也願意完全順服神。這只是我們的假設,事實上,很多人經歷神跡後,心會變得更加的剛硬(出埃及的法老就是一個例子)。經歷神或者經歷神跡固然好,但如果我們不及時悔改歸向神,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剛硬,我們會更加悖逆神。耶羅波安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個長時間悖逆神的人,他的心已經變得非常剛硬,再大的神跡恐怕也改變不了他。
不過,耶羅波安之所以不肯悔改,可能還有另一個解釋:因為那位神人在回猶大的途中被獅子咬死了。當耶羅波安聽聞神人被獅子咬死的消息後,他可能會自我安慰說,如果他真是神的先知,怎麼會在半路上被獅子咬死呢?神豈不是會保守他的先知嗎?既然神沒有保守他,那麼他就不是神的先知了,我也不需要對他說的話太認真了。
這個解釋是有聖經根據的。因為33-34節並不是緊接著第1-10節。10節和32節中間插了神人如何被獅子咬死的過程。而33節是以“這事以後”來連接前文的,所以33-34節有可能是在告訴我們當耶羅波安聽聞神人被獅子咬死後的反應。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耶羅波安最終就是沒有悔改,他還是繼續他的宗教改革。對他來說,他的寶座比任何東西(包括神)還來得重要。即使他所行的不蒙神喜悅,他也在所不惜。34節告訴我們,這“宗教改革”使他全家陷在罪裡,甚至他的家從地上除滅了。屢勸不改的人的結局是何等可怕!
下一次我們會看11-32節。這一段經文記載了神人被獅子咬死的過程。當中有很多重要的屬靈功課有待我們汲取。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三11~32)(張成)
第18講 先知的考驗
我們今天要看列王紀上13章11-32節。上一次我們在1-10節看到一個來自猶大的年輕先知(聖經稱他為神人),他勇敢的譴責耶羅波安的惡行。聖經沒有告訴我們這位先知的名字,但從他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順服神的先知。他不害怕人的威嚇,不求人的榮耀,也不向財富妥協,惟獨追求完成神交托給他的使命。這位神人的榜樣實在值得我們效法。
當這位神人完成了他的使命後,他就按照神的囑咐,匆忙離開伯特利。但事情還沒有結束,正當他在慶倖自己能夠平安完成使命時,他萬萬沒有想到,以色列是一個屬靈危機四伏的地方,前面還有一個更大的危險在等著他。
神人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在場的以色列人都有目共睹。這是一件極其轟動的事,有誰敢這樣跟以色列王說話呢?所以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當神人正在趕路回猶大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他遇上了一個來自伯特利的老人。我們看13章11-15節:
11有一個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兒子們來,將神人當日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和向王所說的話都告訴了父親。12父親問他們說,神人從哪條路去了呢?兒子們就告訴他。原來他們看見那從猶大來的神人所去的路。13老先知就吩咐他兒子們說,你們為我備驢。他們備好了驢,他就騎上,14去追趕神人,遇見他坐在橡樹底下,就問他說,你是從猶大來的神人不是。他說,是。15老先知對他說,請你同我回家吃飯。
聖經稱這個老人為先知。他究竟是誰呢?留意這個老先知沒有參加耶羅波安的獻祭典禮。是他的兒子們將他們所見所聞的轉告了他,所以他才追趕這位神人,想一睹他的風采。為什麼這個老先知沒有出席這麼重要的宗教典禮呢?他是不是行動不方便,所以未能出席呢?既然他可以騎著驢追趕神人,可見他不是因為健康問題不能參加耶羅波安的典禮。
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他不贊同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所以他不願意參加。問題是,如果他反對耶羅波安的宗教改革,為什麼他不像祭司、利未人以及以色列的虔誠人那樣遷移到耶路撒冷呢?還有一個問題是,聖經稱他為先知,既然是先知,為什麼他不奉神的名譴責耶羅波安的惡行呢?神是明顯不喜悅耶羅波安的惡行,所以才差遣猶大神人來譴責耶羅波安,為什麼神不差遣這個老先知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老先知已經向環境妥協了。雖然他知道耶羅波安所行的不蒙神喜悅,但他沒有勇氣站起來反對他。他已經失去了先知應有的素質。所以神也不再使用他了。老先知可能為了可以安安樂樂的度過晚年,他選擇了妥協。但妥協的代價實在太高了,因為神不再使用他了。
當他從兒子們口中知道猶大神人所行的一切事後,他就非常景仰他,很想和他見面交通。於是他就馬上叫兒子為他備驢,好追趕神人。後來他在橡樹底下遇見了神人,於是就請他回家吃飯。上一次我們已經看到,神囑咐神人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這位神人長途跋涉,肯定已經非常疲累,巴不得馬上有得吃、有得喝。面對老先知的邀請,他怎麼回答呢?我們看16-17節:
16神人說,我不可同你回去進你的家,也不可在這裡同你吃飯喝水。17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你在那裡不可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
神人對老先知說,神不允許他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他去伯特利的原路回猶大。他還是堅持聽從神的命令。當耶羅波安邀請神人留下吃飯時,神人也是這樣回答他的。看來神人的意志非常堅定,他一心只想遵行神的吩咐,完成神給他的使命。老先知肯定非常失望。難得遇上一位神的先知,怎麼可以隨便放他走呢?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來欺哄神人留下。我們看18-19節:
18老先知對他說,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這都是老先知誆哄他。19於是神人同老先知回去,在他家裡吃飯喝水。
看見這位年輕先知對神的命令如此執著,老先知就告訴他,他也是先知,是同路人,都是事奉同一位神。老先知還欺哄他說,有天使奉神的名要他請神人回家吃飯喝水。當神人聽見原來這老人也是先知,是神差派他來的,他心裡的戒備馬上就解除了,於是就跟著老先知回家吃飯。老先知用屬靈的理由終於成功的欺哄了神人。
問題是,既然年輕人是神人,是一個先知,為什麼他看不出老先知是在說謊呢?一個解釋就是神沒有向他啟示,可能是為了要考驗他的順服。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當神人聽見老人也是先知,他就解除了警惕,沒有想到要求問神。既然不求問神,神也不會給他答案。但無論如何,神也沒有必要向他啟示什麼,因為在他離開猶大前神已經囑咐他不可在伯特利逗留。
可能神人以為神只是不允許他跟不敬虔的以色列人(如耶羅波安)吃飯。老人既然也是先知,是資深的同道,神應該不會禁止吧?說不定神是借著這個老先知來提供飲食給他補充體力。就這樣,神人就被老先知欺騙了。我們繼續看20-22節:
20二人坐席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那帶神人回來的先知,21他就對那從猶大來的神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既違背耶和華的話,不遵守耶和華你神的命令,22反倒回來,在耶和華禁止你吃飯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屍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墳墓。
可能你心裡會有一個疑問,我們怎麼知道這個老頭確實是神的先知(或者曾經是神的先知)呢?請你留心看20節,這裡說到,神的話臨到老先知。跟著他就責備神人違背了神的命令,不應該在神禁止他吃飯喝水的地方又吃又喝。他還預言神人會因此而客死異鄉。如果我們往下看,就知道老先知所說話後來都一一應驗了。可見老先知寶刀未老,他還能奉神的名說預言。
現在你可能更困惑了。如果他真是神的先知,為什麼他會奉神的名撒謊害死神人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老人年輕時確實是神的先知,但出於某些原因,神後來就不再使用他了。正如我以前說過,屬靈生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神不再使用老先知是因為他的屬靈生命倒退了。當一個人的屬靈生命倒退時,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就如使徒彼得在彼得後書2章20節說,那些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後來又在其中被纏住制伏,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老先知的屬靈光景非常不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敢奉神的名撒謊。這就是屬靈生命倒退的可怕。
可能你會問,既然老先知的屬靈情況這麼槽糕,為什麼神還會借著他說預言呢?這裡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屬靈原則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如果神願意,他可以透過任何人(包括罪人)行神跡、說預言,因為這是神的主權和自由。我們都知道神借著一頭驢向先知巴蘭說話。如果神可以借著一頭驢傳達他的旨意,他也可以透過任何人傳達他的旨意,或者說預言。我想強調的是,能夠行神跡、說預言並不能證明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沒有問題。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很多基督徒以為只要能行神跡、說方言,就證明自己的屬靈生命非常好。這樣的理解可以誤導我們,以為行神跡、說方言就是屬靈生命最重要的東西。
老先知的例子就是要提醒我們,屬靈生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曾經一度是神所重用的人。但他不能持守自己的信心,結果被神遺棄了。當他聽見猶大神人的激發人心的見證,以及他那堅定順服神的心志時,他是多麼景仰這個年輕的先知啊!他不禁想起自己當年對神的熱心,可惜這熱心今天已經蕩然無存。弟兄姐妹,如果我們不為神發光,神就會興起其他的人來取代我們。屬靈倒退的代價太高,太可怕了。老先知不僅不能造福以色列人,他還害死了一個神人。這是多麼可悲啊!
每當你讀這段經文時,心裡肯定會有很多疑問。比如,既然神人對神那麼忠心,為什麼神不保守他呢?神這樣待這位年輕的先知公平嗎?其實神老早已經警告了他,這次的任務極其危險,他必須時刻保持警醒。神囑咐他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這提醒不僅是針對耶羅波安,也是針對老先知。可惜當他任務完成後,他就解除了警戒,結果被老先知迷惑了。
神允許老先知誘惑他,因為神要考驗他的心。作為神人、先知,他的責任就是要按照神的意思帶領神的百姓。一個不順服、不警醒,或者不懂得分辨神旨意的先知如何能帶領神的百姓呢?他最後豈不就成了害人的假先知嗎?這正是老先知的問題了。
神已經預知猶大國和以色列國的屬靈情況是每況愈下,迷惑人的假先知會越來越多。所以神要興起忠心的僕人來挽救他的子民。如果年輕人經不起這次的考驗,即使這次他保住了性命,將來恐怕也會成為像老先知這種害人的“先知”。神要借著這個可怕的例子來向所有的先知傳達一個嚴厲的信息:屬靈的爭戰極其兇險,稍微不警醒,性命難保。這個信息不僅是給當時的先知們,也是給我們這些身處在末世的信徒。我們要留心聽、留心思想。我們繼續往下看,23-25節:
23吃喝完了,老先知為所帶回來的先知備驢。24他就去了,在路上有個獅子遇見他,將他咬死,屍身倒在路上,驢站在屍身旁邊,獅子也站在屍身旁邊。25有人從那裡經過,看見屍身倒在路上,獅子站在屍身旁邊,就來到老先知所住的城裡述說這事。
一切就如老先知所預言的應驗了。神人離開老先知後,就在回猶大的路上被獅子咬死了。有趣的是,28節告訴我們,獅子非但沒有把屍首吃了,還站在屍首旁守護著。獅子也沒有襲擊驢,驢也乖乖的站在屍首旁邊。為什麼這麼奇怪呢?正如我剛才說,神就是要借著這個奇怪的現象來向他的先知們傳達這個嚴厲的信息。所以25節說,從那裡經過的人,都向人述說這件奇怪的事。可想而知,這個件事很快就傳遍了猶大和以色列。凡是敬畏神的人都能領悟這件事背後的信息。
我覺得獅子和驢的表現非常特出。它們沒有按照自己的本性作出反應,它們是完全順服神的指示。但願我們也能學習它們對神的順服。我們不需要好高騖遠,只要學習獅子和驢那種順服神的態度,神一定會使用我們。不要忘記先知巴蘭的故事。神不能使用巴蘭,因為他不順服神。神無奈只好借著巴蘭的驢來責備他。可見動物比人還要順服神!如果你自稱是神的僕人,神真的能夠隨心所欲的使用你嗎?我們繼續看29-32節:
29老先知就把神人的屍身馱在驢上,帶回自己的城裡,要哀哭他,葬埋他。30就把他的屍身葬在自己的墳墓裡,哀哭他,說,哀哉。我兄阿。31安葬之後,老先知對他兒子們說,我死了,你們要葬我在神人的墳墓裡,使我的屍骨靠近他的屍骨,32因為他奉耶和華的命,指著伯特利的壇,和撒瑪利亞各城有丘壇之殿所說的話必定應驗。
當老先知知道神人遇害後,他就趕緊備了驢,趕到現場,把神人的屍體運回自己的城裡。當老先知將神人的屍體運回城裡後,他就將神人的屍體埋葬在自己的墳墓裡,跟著就為神人哀哭。真奇怪,神人遇害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為什麼還要貓哭老鼠呢?可能是他良心自責,自己不能被神使用,最後還害死了一個年輕有為的先知。還是說,他是在惋惜以色列又少了一位先知?雖然神已經不再使用老先知,但他終歸還是一個先知,對神的作為有一定的認識,所以他確信神人的預言一定會應驗。他吩咐他的兒子們,當他死後一定要將他埋葬在神人的墳墓裡,這樣他或許可以托神人的福,逃避將要臨到的審判(參看列王紀下23章15-18節)。
老先知非常明白神做事情的原則,所以他確信神人的話一定會應驗。雖然他明白很多真理、奧秘,但他除了哀哭神人以外,什麼也沒有做。可見明白聖經道理,甚至明白神的啟示,也不一定對我們有幫助,除非我們向神作出回應。雖然老先知明白神的心意,但他沒有向神作出回應,他也沒有擔負起先知的職責向以色列人宣告這個信息,他也沒有像其他敬虔人那樣離開以色列。這一點確實令人大惑不解。
聖經借著這個例子特別要提醒那些年長的傳道人、牧師,要持守對神起初的愛心。不要讓魔鬼借著權勢、地位、金錢慢慢侵蝕你的信心。如果你向世界、向罪、向肉體妥協,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像老先知一樣,徒有一個屬靈外殼,因為神已經不再使用你了。神不能使用你祝福他的百姓,你惟一能做的就是絆倒、害死年輕的信徒。老先知身在以色列,卻不能帶給以色列人屬靈復興,最後還害死了年輕有為的神人。教會不能復興,問題可能不在年輕信徒身上,而是在“老牧師”、“老傳道”身上。我們當重新檢討我們跟神的關係,不要做一個害人害己的“老先知”。
這個例子也提醒年輕的信徒:我們要尊重屬靈長輩,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是神喜悅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學習凡事分辨何為神的旨意,即使你不能分辨,你也當學習求問神,因為這是你的責任。如果你有一顆愛真理、順服真理的心,神必然會帶領你。如果你想做一個合乎神心意的僕人,就必須學習分辨神的旨意,免得你一不小心就被屬靈的獅子——魔鬼吃掉。
可能你會問,既然神對猶大神人這麼嚴厲,為什麼神不殺死老先知呢?神對猶大神人嚴厲是因為他違背了神的吩咐。神是要用猶大神人作為其他先知的借鑒,他未必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那些不順服的先知。神要借著猶大神人的死來傳達一個嚴肅的警告,至於其他的先知留不留心聽就在乎他們了。總之神是會按照他們(包括老先知)所行的來審判他們。
使徒行傳裡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因為對神不誠實,神就擊殺了他們。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我們對神不誠實,我們也會像他們那樣突然倒斃。不會的。神是要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作為我們的借鑒,至於我們留不留心聽就在乎我們了。但神一定會按照我們所行的來審判我們。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三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十三章 糊塗的神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也許可以改為「神僕有責」。以色列分裂的初期,南北二王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能得神的喜悅,使國家走下坡,那是可以預料的事。聖經在這裡記載兩個神的僕人的糊塗事,就是告訴我們,連宗教領袖也如此,國焉能不衰弱﹗
一.糊塗的神人
(v.1-19)
這個無名的神人本非泛泛之輩,在惡劣的世代,廷身而出,實在難能可貴。
1.勇敢 (v.1-3)
耶羅波安統治北方,權重一時,誰敢向他說「不」。神人卻單槍匹馬,警告耶羅波安,直指他的不是。
勇敢似乎是神人們的共同特性。有了神的命令,就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將自己的生命置諸度外。這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但願我們也有這樣的心志。
2.能力 (v.4-6)
神人的話有能力,他的預言和預兆句句都定準,一一應驗。沒有多餘的話,字字鏗鏘,神要他說什麼,他就照樣直說,顯出無比的能力。大概照神的心意說話,就自然有能力,不必太多花樣,雖不好聽,卻帶著能力。
神人的禱告也有能力。耶羅波安的手經神人的禱告,立刻就復原,顯出能力來。
他有神的話,與神有密切的交通和關係,能力就由此而來。願所有神的僕人都有能力﹗
3.清廉 (v.7-10)
耶羅波安盛意拳拳的要報答神人醫治之恩,他郤沒有半點貪念,一口拒絕,守住神給他的吩咐。
他沒有和王室打交道,沒有和政要結連,以抬升自己的身價和聲望。對於這送到面前的機會,他沒有動心,沒有被污染。
4.被騙 (v.11-19)
可惜,神人被老先知所騙,回到老先知的家中,飲水吃飯,違背了神的吩咐。
他被騙,固然是他不會想到老先知會騙他。但他被騙也是難辭其咎,與人無尤。作為神人,他應該知道,神作事是不改變的,祂不會忽是忽非,更不會是而又非的。一致性和一貫性是我們認識和判別神心意的重要準則。
二.糊塗的老先知
(v.20-34)
我們對這位老先知真是百思不解。
他為什麼要叫這位神人回來﹖為什麼用謊話騙他回來﹖
是欣賞他,想和他做朋友﹖是試煉他,看看他是否堅守神的話﹖是神叫他如此作﹖還是他自己要這樣作﹖從他的表現,我只能說,他是個糊塗的老先知。
老先知明知神人不可以在伯特利吃喝,這事他兒子們都告訴他了(v.11),他不該叫他回來。他身為先知,不該用謊言來欺騙人。不知動機如何,又作了先知不應該作的事,我只能說這是糊塗。
先知的糊塗使神人受責(v.20-22)﹔他的糊塗更使神人受罰,死於獅子的口。糊塗會害了別人。
求主保守我們不作糊塗人,免得害己害人。
生命、生活、工作相稱(王上十三1~34) (臺北靈糧堂)
一、神差一位神人從猶大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王正在壇旁要燒香,神人指責他,他發怒伸手命拿住神人,伸出的手立刻枯乾了。「枯乾」兩字常出現在全本聖經中,何謂枯乾?本來有水,但只有消耗,沒有供應,就會枯乾;神是一切良善的源頭,人有罪與神隔絕,人在一切良善的事(最重要的是生命)上就枯乾了。王請神人為他禱告後,他的手就復原了。神差神人時曾囑咐他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神人拒絕了王的邀請,不隨王去王宮吃飯,這一次神人的工作成功,生活也得勝了,生命也成長了!
二、在伯特利有一位老先知誆哄神人說,有天使奉耶和華神的命,叫他帶神人去他家吃飯;神人不查真假,就隨老先知去他家吃飯,在回家的路上就被獅子咬死了。這第二次,神人工作雖成功,但生活失敗,生命也失喪了!
照世俗看: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生命第三;照神看則剛好顛倒,信徒若在這件事看法不正確,就必失敗跌倒。全本聖經中,工作最成功的約拿,不看重生命(不順服神),只看重生活(拿四5〜8),成功的工作反而帶給他愁苦怒氣,甚至求死。生命、生活、工作要相稱,一致和諧;主耶穌不要門徒因鬼服了他們而歡喜(工作),要為自己的名記錄在天上而歡喜(生命)」(路十20)。
默想
我每天是否坐在主腳前聽道而心滿意足,抑是忙碌工作,而心中愁煩,甚至以工作忙亂來掩飾生命的虛空?
回應
使我堅定信你的話,你的話怎樣說,事就必怎樣成就。
神人奉命來伯特利(王上十三1~34) (臺北靈糧堂)
北國分裂出去後,第一任君王耶羅波安出於政治的考量,在但與伯特利安置金牛犢,深深的得罪了神,也讓百姓陷入罪中。此時,神差遣一位先知,此處稱「神人」前往指責此罪,目的是要警戒北國,也盼望有人因此不陷入偶像的罪中。
一、向伯特利的祭壇呼叫
這位「神人」來到「伯特利」的祭壇邊,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這位先知開始對壇發出預言「壇哪,壇哪!…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丘壇的祭司…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同時先知也設了一個預兆「這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撒」,耶羅波安王從壇上伸手要人拿住他,他的手立刻枯乾了,同時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撒了。當神人為王禱告之後,王的手復原,他要求神人留下吃飯,並要賜下賞賜。但神人說「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不可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從你去的原路回來。」神人忠於他的呼召,並不是任何人可以買通的。神人預言關於約西亞的事,也在三百年後,完全應驗(參王下二三15-20)
二、伯特利的老先知
但此時,有一個「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卻跑去攔下這位神人,並且誆哄他「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樣。有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我說:你去把他帶回你的家,叫他吃飯喝水。」神人不查,以為是出於神的帶領,就與他回家吃飯,誰知坐席的時候,耶和華的話忽然臨到那位老先知,他就對那神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既違背耶和華的話…在耶和華禁止你吃飯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屍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墳墓。」這真讓人愕然。究竟這位老先知是在什麼樣的心態中作這事呢?許多解經家提到,他既是住在伯特利的先知,神為何不就近用他對耶羅波安說話?可見他已與神疏遠,但是他憑己意介入此事,反倒使這位真正的神人受害。我們的確要善用恩賜,但也要凡事查驗。
三、神人倒在路旁
果然在神人回去的路上,他被「獅子…咬死」,老先知趕來埋葬了他,也要求兒子日後要把他與神人埋在一起。因為他知道「他奉耶和華的命指著伯特利的壇和撒馬利亞各城有丘壇之殿所說的話必定應驗。」這些事之後,耶羅波安仍然沒有悔改,他一意孤行,不但讓百姓陷入罪中,最後他的家也被除滅了。
默想
我是否謹守主的引導,不偏離左右,好叫我在完成主的旨意時,得以蒙保守?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準確的主,你所說的你一定成就,求主幫助我們存敬畏的心,讓我們謹慎在你面前,準確的完成託付。阿們!
屬靈原則(王上13:1-19)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在細微的生活處境中,都能跟隨你的心意行事。
在神的子民面臨緊急關頭時,屬神的神人會顯出更多的作為,為的是要使人對神的話提高警覺,並清楚知道棄絕神的話會有甚麼後果。這些神人不一定有名聲和地位,但他們所宣講的都是神的話語,並且擁有從神而來的權威。
縱然耶羅波安聽到從猶大來的神人(1-10)的警告,但他仍然執迷不悟。當神人出現時,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要燒香,他當時站在壇旁的位置可能與昔日所羅門在聖殿啟用禮時所站的位置相若(參王上8:62-64),然而不同的是,耶羅波安的獻祭和祭壇均是無效的。
神人向耶羅波安發出警告,預言大衛家未來的君主約西亞,將會除滅丘壇的祭司,而耶羅波安用作獻祭的壇也會破裂。耶羅波安不信對方的預言,而且顯然怒氣填膺,於是他下令捉拿神人,直至他所伸出的指責之手遭受肌肉痙攣或神經硬化之苦,加上目睹祭壇突然破裂,其上的灰撒滿一地,他才驚覺與他說話的是一位神人。枯乾的手常被視為神不喜悅的象徵(參亞11:17),而若有人能醫治枯乾的手,則那人便是神所印證的使者,是神人的象徵。
耶羅波安知道對方是神人,於是以賄賂的方式邀請對方留下,希望他收回咒詛。然而,神早已警告神人不可留下吃飯喝水,因為若神人與王妥協或交往密切,便等於收回神的審判成命。結果,神人拒絕了耶羅波安的要求,從別的路離開。
這時候,有一個老先知追上神人,要留他吃飯。當神人推辭之時,老先知便訛稱是神吩咐他接待神人。神人不虞有詐,於是跟隨老先知回去。我們不知道老先知欺瞞神人的原因,但神人的不察,卻使他付上極大的代價。
我們應該竭力理解神的心意,遵行祂的指引,甚至在微小的地方,也要尋問神的心意,因為我們往往更容易在微小的地方失足跌倒。請反省:我們是否在生活的每一部分都會尋問神的心意,期望祂的心意能在我們的人生中彰顯出來?
致命試探(王上13:20-3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慎防生活中的試探,不要落在背棄你心意的陷阱中。
神人在以色列的經歷,代表了北國對神所宣告的審判持反抗的態度。
當時有一個以色列的老先知,前來邀請神人到他的家中吃飯。這位老先知從未宣稱自己直接得到神的命令(他只說是「天使奉耶和華的命」對他說話,參13:18),而且他所說的都是謊言,與神告訴神人的說話相矛盾(13:9)。雖然神人曾得神的吩咐,不要在以色列吃喝,但神人在聽到老先知的謊言後,卻沒有仔細求問神的心意,而輕易相信老先知的說話,結果,神借著這個老先知來譴責神人的不順服,並透過獅子在他吃飯之後、回猶大的路上把他咬死。
假預言乃出於人的想像,而真預言則是出自神。因著神人聽從了假預言,違背神的命令,神使他死後的屍身不得入其列祖的墳墓(22)。在當時的以色列,死無葬身之地是極大的咒詛,而神人離鄉背井而死,死後的屍身又不得入其列祖的墳墓,更是極大的羞辱。老先知十分明白這一點,於是他找到了神人的屍身,然後把屍身馱在驢上,帶回自己的城裡葬埋,並且為他哀哭。這位老先知的態度,或許反映了他覺得對神人的死有責任,也可能他是想借著葬埋和哀哭的行動來安撫自己的良心。事實上,獅子既不吃神人的屍身,也沒有抓傷驢,這就證明了神人的身分。
可惜的是,經過這一切的事情後,耶羅波安仍然不離開他的惡道,甚至隨意選立丘壇的祭司。耶羅波安完全忘記了神人的勸戒和預兆,甚至神人遭害對他的意義和提醒都一併忘掉。列王紀作者強調,耶羅波安家的罪孽,至終成為他的家被除滅的原因。
我們蒙召作事奉的,必須採取謹慎的態度,時刻細察自己是否有順服神的心意,並祈求神讓我們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參提後2:21),因為當面對生活的許多誘惑時,我們或會不自覺地遠離了神的旨意的。今天有甚麼會成為我的困擾?我又可以怎樣勝過它們?
對伯特利祭壇的預言(王上十三1~1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裡出現了一個無名的猶大神人,來到伯特利的非法祭壇前,預言將來必有猶大王約西亞前來糾正這個非法的祭祀行為,並以祭壇立刻的、非自然的自行破裂作為預兆,結果祭壇果真立刻破裂。耶羅波安見狀下令捉拿神人,立刻手就枯乾,神人代求後才恢復。這明顯是個神跡,要證實神厭惡在伯特利的宗教行為,相信在現場一定還有其他目擊者,親愛的基督徒,如果你當時也在現場,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也許你我的心裡會打算,既然知道神這麼不喜歡這裡的宗教行為,即便我個人無力扭轉大環境,至少我自己一定不會再參與了,也會告訴我能影響的人,叫他們也不要參與了。沒有錯!我們的理性會告訴自己,如果那是神不喜悅的,我一定不會再去作了!不過,這是事實嗎?基督徒一定不再做明知神不喜悅的事嗎?如此明顯的神跡並沒有讓耶羅波安轉回,歷史證實耶羅波安繼續帶著百姓向滅亡裡直奔;歷史也證實,許多人與耶羅波安一樣,向著明明知道的、神憤怒的火焰裡直奔。有基督徒明知神厭惡「婚姻外的性關係」,仍持續的在此罪中;有基督徒明知神厭惡貪得無厭,仍持續滿足自己的欲望;有基督徒明知神厭惡淫亂思想,仍沈溺在色情的圖片影像中;有基督徒明知神厭惡說謊,仍以說謊作為經營生意的方式;有基督徒明知神厭惡投機取巧,仍以投機取巧的態度工作。
親愛的基督徒,「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所以那棄絕的,不是棄絕人,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帖前四7~8)如果我們明知神恨惡的事,卻執迷不悟地持續犯罪,那就已經不是「軟弱」的問題,而是故意棄絕那賜聖靈的神,如同耶羅波安的執迷不悟一樣。「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個見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來十26~29)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我今天才發現,自己也有落入執迷不悟的危機;求禰幫助我持守一顆柔軟的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極經營討禰喜悅的生活。阿們!
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7~8節
7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8 所以,那棄絕的,不是棄絕人,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
神人的悲歌(王上十三11~3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整段敘事可以看成一齣悲劇。歸納起來至少有七項可悲之處:(一)伯特利的老先知竟然不能為神所用,去指責耶羅波安的錯誤;需要神從猶大差遣神人完成使命。(二)當伯特利的老先知聽見神人的信息之後,還不能確定信息是從神而來,需要親自前往求證。(三)伯特利的老先知居然用謊言誆哄神人。(四)猶大神人居然不查驗老先知的話是否屬實,是否真的從神而來。(五)猶大神人居然需要透過老先知來傳遞神給他的信息。(六)猶大神人死于沒有順服神的旨意。(七)種種證據歷歷在目,耶羅波安仍不離開他的罪。
讀到此處,讀者是否能夠感受到,整篇敘事所不斷傳達出的,信仰的無力感,以及耶和華信仰在當時的悲情。神在原本是耶和華信仰的宗教重鎮伯特利,居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傳達信息的僕人;於是從猶大差遣一位神人,傳達了一篇沉重無比的審判信息,結果信息居然如同石沈大海,毫無反應;被差遣的神人也因為違背神的吩咐而客死異鄉。整篇敘事可以用兩個字「枉然」來描寫:不但神沉重、嚴厲的審判信息,沒有使得耶羅波安幡然悔改,伯特利的宗教氣氛也絲毫沒有更新,而且還損兵折將的死了一位神人。或許,這就是經文敘事所要傳達的信息,要告訴讀者,一個不肯悔改的氛圍是多麼令人絕望。
這種令人絕望的、死氣沉沉的氣氛到底是誰造成的?到底應該如何突破此種信仰的無力感呢?或許伯特利的百姓也在期待一位大有能力的神人來到,而這位神人果真來了,也帶來了偉大的信息和精彩的神跡,不過很快的,一切又歸於沈寂,一切又歸於原來的樣子。親愛的基督徒,從舊約到新約,除了「悔改」一途,神並未設立其他的救法;如果我們不肯悔改,我們所經營的氛圍就是絕望、無奈,是我們自己把信仰弄死的。反省一下,我們可曾因為神的信息,而為「聚會遲到」悔改?而為「不代禱」悔改?而為「不探訪」悔改?而為「不傳福音」悔改?而為「不穩定靈修」悔改嗎?如果我們堅持不肯悔改,還會有什麼更新的可能性呢?我們豈不是與伯特利的百姓無異,正在營造絕望的氣氛嗎?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常常悔而不改,成為絕望氣氛的營造者;求禰幫助教會真實悔改,為教會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也就是聖靈生命的氣息。阿們!
禱讀:以賽亞書五十九章1~2節
1 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
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