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四1~18)(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四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四章)(劉銳光) 平時拜偶像,災病求告神(王上十四1~31) (臺北靈糧堂) 災禍臨到耶羅波安家(王上十四1~31) (臺北靈糧堂) 慎思每步(王上14:1-20) (香港讀經會) 可憎之事(王上14:21-31) (香港讀經會) 亞比雅病了(王上十四1~20)(臺北基督之家) 羅波安得罪神(王上十四21~31)(臺北基督之家)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四1~18)(張成) 第19講 耶羅波安喪子 屬靈生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一旦倒退,後果非常可怕。這個原則我們在列王紀裡隨處可見。我們千萬不要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很多基督徒喜歡談論“神的揀選”(或者“神的呼召”)。他們認為一個蒙神揀選的人是有永遠的保障。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即使你悖逆神,神都會保守你。如果一個事奉神的人突然退後、跌倒,離棄了神,普遍的結論就是他沒有蒙神的揀選。 這樣的解釋簡單易懂,似乎很合理。但聖經可不是這樣教導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列王紀上已經看過了幾個蒙神揀選的人——所羅門、耶羅波安、猶大神人、老先知。所羅門是神揀選的王位繼承人。雖然他是神親自揀選的,但最後卻成了一個作惡的人。耶羅波安是神揀選的以色列王,但他最後卻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猶大神人也是神揀選的,因為每一位真先知都是神呼召、揀選的。雖然如此,這位神人最後卻因違背神的吩咐而被獅子咬死。當然老先知肯定也是蒙神揀選的,但他老年的光景真的令人憂傷。 這裡我需要作一點補充。雖然猶大神人被獅子咬死,但這不意味著他是一個作惡的人,我們不能將他和耶羅波安、老先知相提並論。猶大神人是因為一時不警醒而跌倒的。如果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神是恩慈的,他可以給他第二次機會。但列為紀所關注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神子民整體的屬靈安危。所以神必須用這種嚴厲的方法來懲罰猶大先知,因為一個不順服神的先知會給神的子民帶來極深遠,甚至無可挽回的壞影響。為了神子民的益處,神只好“殺一儆百”來警惕其餘的先知——不警醒的代價是可怕的。這例子提醒他們,神子民面臨屬靈災難,匹夫有責,特別是神所揀選的先知們,因為他們是以色列的守望人。所以那些牧養神子民的牧者,他們都身負重任,必須時刻警醒。 所羅門、耶羅波安、老先知、猶大神人,這些人都是神揀選的,為什麼最後都失腳跌倒呢?我們以為神所揀選的,神必然會無條件保守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神揀選或者呼召一個人,是要將一個使命交托給他。神也會賜給他所需的恩典,好幫助他完成使命。但這並不是說,這個人就永遠不會失腳跌倒,甚至離棄神。我曾經說過,神的應許都是有條件的。一個蒙揀選的人必須不斷順服神才能支取神的恩典來完成使命。正因如此,神三番五次提醒所羅門和耶羅波安要謹守神的律法典章。 聖經也用老先知的例子提醒那些年長的傳道人、牧師,要持守對神的起初愛心。不要讓魔鬼借著世界慢慢侵蝕你的信心。如果你向世界、向罪、向肉體妥協,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像老先知一樣,徒有一個屬靈外殼,因為神已經不再使用你了。神不能使用你祝福他的百姓,你惟一能做的就是絆倒、害死年輕的信徒。老先知身在以色列,卻不能帶給以色列屬靈復興,最後還害死了年輕有為的神人。教會不能復興,問題可能不在年輕信徒身上,而是在“老牧師”、“老傳道”身上。我們當重新檢討我們跟神的關係,不要做一個害人害己的“老先知”。 聖經給予耶羅波安的評價是非常、非常的負面。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神要揀選這樣的人做以色列的王呢?難道神不知道他的為人嗎?神豈不是全知的嗎?為什麼他會失誤呢? 其實,在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王之前,他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所羅門非常欣賞他的才幹,所以派他監管一切的工程。耶羅波安不僅能幹,也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我們在11章27節已經看到,他因為不滿所羅門王為了自己的工程勞財傷民,就跟所羅門起了衝突。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敢言的人,即使面對所羅門,他也照樣表達自己的意見,決不妥協。正因如此,他才得罪了所羅門。 所以,從管理的角度看,耶羅波安很有領導的才能。他敢於反對所羅門對其餘支派的不公平政策,證明他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絕對不是一個一無是處、自私自利的人。神揀選他正是因為他有這些好的素質。但不要忘記,神不是要揀選完美無缺的人。雖然我們有很多缺點,但神還是願意給我們機會,他願意栽培我們。這就是為什麼在列王紀裡,每當神揀選一個人時,總會提醒他要謹守神的命令。神知道我們的軟弱,所以他用他的律法、典章來保護、引導我們。 猶大神人就是一個好例子。神為了保護他,在他離開猶大前已經囑咐他不可以在伯特利吃飯喝水。這個命令不是要管轄他,不給他自由,而是為了保護他。為了他的屬靈安全,神囑咐他完成任務後就要趕緊離開,不可在那裡逗留。但猶大神人沒有認真的聽從神的吩咐,結果喪了命。 但願這個例子也能夠幫助我們明白神的心腸。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神禁止我們做某些事,而這些事看來也無傷大雅。凡神囑咐我們的事,都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我們的益處。可能現在我們不明白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他的美意。 我們今天要看的經文是列王紀上14章1-18節。這段經文是跟耶羅波安有關的。我們可以先看1-3節: 1那時,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病了。2耶羅波安對他的妻說,你可以起來改裝,使人不知道你是耶羅波安的妻,往示羅去,在那裡有先知亞希雅。他曾告訴我說,你必作這民的王。3現在你要帶十個餅,與幾個薄餅,和一瓶蜜去見他,他必告訴你兒子將要怎樣。 13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耶羅波安沒有因為猶大神人的預言而離開他所行的惡,他繼續立凡民為祭司,鼓勵以色列人在他所設的丘壇上獻祭。耶羅波安不理會神的警告,一意孤行,於是神只好用另一種方法來喚醒他。有一天,他的兒子亞比雅患了重病,連御醫也束手無策。 耶羅波安就像很多基督徒那樣,沒事時就我行我素,完全不聽神的命令,但一旦出了問題就會想起要禱告神。正當兒子病入膏肓時,耶羅波安突然想起了先知亞希雅。先知亞希雅曾經預言耶羅波安會成為以色列王,後來果然應驗了。耶羅波安希望先知亞希雅可以奉神的名宣告孩子的病得痊癒,可他又不敢見先知亞希雅,因為他沒有聽從亞希雅的忠告。但他愛子心切,最後只好建議妻子改裝成平民到示羅找先知亞希雅。 耶羅波安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神不喜悅的,所以他害怕先知亞希雅知道妻子的身份。如果先知知道妻子的身份,他可能會說出不吉祥的話。耶羅波安的心理真是令人費解。他相信神是無所不能的,但自己卻不肯順服神。他相信神是無所不知的,但卻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矇騙神的先知。 這種心理似乎很奇怪,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基督徒就是這樣待神的。他們自稱相信神,但卻我行我素,目中無神。他們自稱神是全知的,但卻經常在暗中犯罪,表裡不一。所謂旁觀者清,當我們看耶羅波安時,都會搖頭歎息,不屑一顧,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卻視而不見。這就是罪的可怕,它令我們陷入自欺。我們繼續看4-6節: 4耶羅波安的妻就這樣行,起身往示羅去,到了亞希雅的家。亞希雅因年紀老邁,眼目發直,不能看見。5耶和華先曉諭亞希雅說,耶羅波安的妻要來問你,因她兒子病了,你當如此如此告訴她。她進來的時候必裝作別的婦人。6她剛進門,亞希雅聽見她腳步的響聲,就說,耶羅波安的妻,進來吧。你為何裝作別的婦人呢?我奉差遣將凶事告訴你。 4節告訴我們亞希雅已經年紀老邁,眼睛失明,即便耶羅波安的妻子不改裝成平民,亞希雅也不會知道她是誰。但奇妙的是,雖然亞希雅的眼睛完全看不見,但他的屬靈眼睛還是明亮的,他對神的聲音依然非常敏銳。神已經事先將一切向他顯明了。亞希雅能夠看見常人看不見的事,因為他敏感神的聲音,不愧為神的先知。 屬靈生命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肉身感官,而是我們的心靈感官。耶羅波安的妻子改裝了自己,即使眼睛正常的人也無法認出他是誰,但靠著神的啟示,亞希雅馬上就能道出她是誰。亞希雅和耶羅波安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耶羅波安身強體健、眼睛明亮、精明能幹,但卻不能被神引導。亞希雅年紀老邁、眼睛失明、行動不便,但他敏感神的聲音,能夠被神帶領。你想成為那一種人呢? 事奉神不是靠我們的才幹、能力、智慧,而是靠神的帶領。要得到神的帶領,我們就必須做一個清心的人。惟有清心的人神才會帶領。如果神不帶領我們,我們又如何能帶領別人呢?最終不是成了瞎子領瞎子嗎? 6節告訴我們,耶羅波安的妻子剛踏進門口,先知已經道出她的身份。我們可以想像,當時耶羅波安的妻子肯定非常吃驚,不知所措。她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才將自己裝扮成一個普通婦女,沒想到一進門,還沒開口,已經被人識破了,真是尷尬。其實這還不是最糟的,亞希雅接著要說的話才真是令她魂不附體。我們看7-12節: 7 你回去告訴耶羅波安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從民中將你高舉,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8將國從大衛家奪回賜給你。你卻不效法我僕人大衛,遵守我的誡命,一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9你竟行惡,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為自己立了別神,鑄了偶像,惹我發怒,將我丟在背後。10因此,我必使災禍臨到耶羅波安的家,將屬耶羅波安的男丁,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從以色列中剪除,必除盡耶羅波安的家,如人除盡糞土一般。11凡屬耶羅波安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這是耶和華說的。12所以你起身回家去吧。你的腳一進城,你兒子就必死了。 先知沒有向耶羅波安的妻子說吉祥的話。他不但宣告耶羅波安的兒子會死,而且神會降更多、更大的災禍在耶羅波安的家。什麼樣的災禍呢?就是神會殺死他全家的男丁,而且都是死無葬身之地。為什麼神會待他這麼嚴厲呢?原因就在8-9節——因為耶羅波安藐視先知的話。 耶羅波安不敢見亞希雅是因為他沒有履行先知的囑咐。他以為可以對先知的話充耳不聞,也不會有任何的後果。但是,藐視先知的話就是藐視神,因為先知是神的代言人。現在亞希雅就吩咐耶羅波安的妻子轉告耶羅波安,神會審判他全家,因為他藐視神的命令,沒有遵守神的誡命,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其實,在先知亞希雅初次和耶羅波安見面時,他已經囑咐耶羅波安要聽從神的吩咐,遵行神的道,效法大衛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11章38節)。這是神賜給他以色列十個支派的條件。但是,當耶羅波安掌握大權後,他將神的命令拋在九霄雲外。他隨自己的意思治理以色列,使以色列人陷在拜偶像的罪中。 耶羅波安的惡行使到他全家後繼無人。他的惡行不僅害了他全家,還給以色列國帶來亡國之災。我們看15-16節: 15耶和華必擊打以色列人,使他們搖動,像水中的蘆葦一般。又將他們從耶和華賜給他們列祖的美地上拔出來,分散在大河那邊。因為他們作木偶,惹耶和華發怒。16因耶羅波安所犯的罪,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給仇敵。 神不僅要降禍耶羅波安全家,他還要擊打以色列人。這裡的以色列當然是指北國。神要將以色列人從應許地拔出來,將他們分散在大河那邊。大河就是今天的幼發拉底河,神已經計畫要驅逐以色列人,將他們趕到遙遠的東方人之地。耶羅波安的罪不僅害了他全家,也害了以色列。耶羅波安的惡行為以色列國撒下了亡國的種子。教會牧者的責任何等重大,我們的抉擇會直接影響教會的屬靈前景。我們真的要學習以恐懼戰驚的心來帶領教會,千萬不要步耶羅波安的後塵,成為一個害人害己的牧人。 北國以色列是在西元前722-721年亡國的。耶羅波安作王時大約是西元前931-910年,為什麼神這麼早就預言以色列的亡國呢?這是不是神預定的所以無法更改呢?為什麼神不乾脆讓北國在耶羅波安作王期間亡國呢? 神這麼早就預言北國滅亡,是為了要給以色列機會、時間悔改。如果以色列不想亡國、不想被神棄絕,就要趁早除滅不信、悖逆、拜偶像的惡行。遺憾的是,耶羅波安之後的以色列王,都沒有將先知的預言放在心裡。他們也不把耶羅波安的下場當作借鑒。正因如此,北國以色列“註定”要亡國。 在13章,神透過猶大神人警告了耶羅波安,但他似乎無動於衷,依然故我。耶羅波安的心已經變得非常剛硬,神知道他對先知亞希雅的話也一樣無動於衷,所以這一次神給了他一個不好的預兆,希望透過這個預兆能夠喚醒他。我們看13節: 以色列眾人必為他哀哭,將他葬埋。凡屬耶羅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墳墓。因為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顯出善行。 這個預兆似乎非常殘酷,因為耶羅波安的兒子是一個好人,卻成了一隻代罪羔羊。其實,這個預兆是神的憐憫,目的是要喚醒耶羅波安,懸崖勒馬、回頭是岸。耶羅波安心裡剛硬,神只得用嚴厲的方法來震撼他。可惜他依然無動於衷。雖然耶羅波安的兒子必須死,但這也是神的憐憫,因為“凡屬耶羅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墳墓”。神紀念他的善行,提前讓他離世,不用面對將要臨到耶羅波安家的災難。 我相信大家都認為死亡是不幸的事。如果有年輕人不幸去世,我們都認為對方很不幸。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死也是神對人的憐憫。耶羅波安平平安安的離世,他似乎不需要為他的惡行付任何代價。他的兒子是個善人,卻因他而早逝,從人的角度看,這是很不公平的。但神的道路比我們高,他是絕對公平的。耶羅波安的兒子早逝,不是神不公平,而是神的憐憫。神紀念他的善行,所以救他脫離耶羅波安的家,免得他在耶羅波安的惡行上有分。 17-18節告訴我們,當耶羅波安的妻子回到了得撒,剛進門,兒子就死了。這是神給耶羅波安的預兆。可惜耶羅波安依然無動於衷,繼續行惡,完全漠視神的警告。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四章)(張成) 第20講 反復無常的羅波安 我在第15講曾經介紹過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列王紀上沒有太多關於羅波安的記載,所以原先我想只需要用一講來介紹羅波安就足夠了。但後來當我看了歷代志下後,覺得有必要再談一談羅波安,因為羅波安其實是很多基督徒的寫照。 很多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是反復無常、時好時壞,一時很熱心、很愛主,但隔不久就變得冷淡、退後。我相信很多弟兄姐妹都有同樣的經歷,這樣的經歷似乎很正常。如果我們的屬靈生命是起伏不定,時好時壞,究竟神會如何看我們呢? 很多基督徒認為屬靈生命起伏不定是很正常的,因為人都是軟弱的,不要忘記大衛也曾經軟弱過。所以神會體諒我們的軟弱,他是不會在意的。就好像大學生的期考一樣,有時好,有時壞,如果第一個學期考得很好,第二個學期考不及格,那麼我們還是可以靠兩個學期的平均分數及格。問題是,神會如何看我們呢? 就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羅波安的生平。相對耶羅波安而言,羅波安是一個好王。惟一的問題是,他對神的順服是反復無常的。讓我們再次重溫羅波安的一生。今天我們會重點看歷代志下11-12章。我們看歷代志下11章11-12節: 11羅波安又堅固各處的保障,在其中安置軍長,又預備下糧食,油,酒。12他在各城裡預備盾牌和槍,且使城極其堅固。猶大和便雅憫都歸了他。 當以色列國分裂後,羅波安就著手堅固猶大各城,以防耶羅波安襲擊猶大的城邑。有趣的是,耶羅波安並沒有從事軍事發展,而是著手宗教改革,他想用宗教來克制羅波安。不論如何,以色列國分裂後,羅波安在各方面都提高了警惕。他不但提高了猶大的防衛能力,在屬靈上,他也帶領猶大人專心尋求神。我們看歷代志下11章16-17節: 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7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 上一次我們看到,當北國的祭司、利未人和敬虔人都遷移到耶路撒冷後,耶路撒冷就經歷了屬靈復興,他們都同心合意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效法他們盡心盡意愛神。猶大國因此就得到堅固,羅波安的國就強盛了三年。為什麼羅波安只強盛了三年呢?我們看12章1-2節: 1羅波安的國堅立,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2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 原來當他的國堅立、強盛的時候,他就離棄神的律法。當以色列國分裂後,羅波安就非常積極的尋求神,所以頭三年神使猶大國堅立、強盛。可是當國一堅立,到了第四年,他就忘記了神,離棄了神的律法。羅波安對神的心就是這樣反反復複,這就是他的特徵。 羅波安離棄神的律法給南國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首先,猶大人也都隨從了他,不再謹守神的律法,所以2節說,王和民得罪了神;第二,在羅波安在位的第五年,神感動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神不再讓南國享有安定、強盛。 羅波安的父親所羅門跟埃及法老有很好的邦交,為什麼埃及會突然攻打以色列呢?留意埃及王示撒只是攻打南國,他沒有侵犯北國。凡是聰明人都會意識到這是神的作為。所以我說,所羅門能夠跟埃及的法老有良好的邦交是神的作為。以色列國能夠享有平安,不是理所當然的。以色列國的安定、強盛不是在乎軍事或者外交,而是遵行神的律法。當羅波安和猶大人專心尋求神,神就使他的國堅固。當羅波安和他的百姓離棄神的律法時,神就用埃及作為鞭子來管教他們。這也是神對羅波安的愛和憐憫。當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時,羅波安是如何應對呢?我們看3-5節: 3示撒帶戰車一千二百輛,馬兵六萬,並且跟從他出埃及的路比人,蘇基人,和古實人,多得不可勝數。4他攻取了猶大的堅固城,就來到耶路撒冷。5那時,猶大的首領因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瑪雅去見羅波安和眾首領,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離棄了我,所以我使你們落在示撒手裡。 埃及王示撒來勢洶洶,如狂風掃落葉般攻佔了猶大的堅固城,直達耶路撒冷城下。不要忘記,羅波安花了不少人力、財力鞏固了這些城邑,卻不堪一擊,因為這是出於神的意思。 當埃及王示撒圍困耶路撒冷時,羅波安和猶大的眾領袖就聚集商討對策。在這關鍵時刻,先知示瑪雅就來見羅波安和猶大領袖。示瑪雅就是阻止了南北兩國開戰的先知。在這重要時刻,他又出現了。他責備羅波安和猶大的首領離棄了神,所以神要用埃及王示撒來懲罰他們。這裡我們又再次看見先知的重要。每每關鍵時刻,神就會使用他的先知來傳達他的旨意。當羅波安和猶大的首領聽了先知的話後,他們又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繼續看6-8節: 6於是王和以色列的眾首領都自卑說,耶和華是公義的。耶和華見他們自卑,7耶和華的話就臨到示瑪雅說,他們既自卑,我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借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8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 當羅波安和猶大的眾首領聽了先知的話後,他們都在神面前謙卑,承認自己的過犯,以神為公義。羅波安願意接受先知的責備,順服神的旨意,降服埃及王示撒,這是明智之舉。從這個角度看,羅波安確實比耶羅波安好,因為耶羅波安是一個屢勸不改的人,他連先知的話也不放在眼裡。當然,羅波安只是相對比耶羅波安好,他也有自己的問題,就是容易得意忘形。形勢好的時候,他就忘記了神;被神責打、管教時他就乖乖的謙卑在神面前。他缺乏一個堅定的心志,所以他的屬靈生命經常起伏,非常不穩定。 不論如何,神接納了羅波安和猶大眾首領的悔改。但神沒有因此就取消對他們的管教。他允許埃及王佔領耶路撒冷,掠奪聖殿和王宮裡的財富。神只是減輕了他對羅波安的管教,沒有讓埃及王摧毀耶路撒冷。 這一點提醒我們,當我們被神管教時,不要以為只要認罪悔改,一切就會風平浪靜。不是的,當神決定管教我們時,他一定會進行到底。如果我們及時回轉,神會出於憐憫,減輕管教的力度,但他不會完全撤回他的管教,因為管教對我們的靈命非常有益處。如果我們以一顆順服的心接受神的管教,神的管教就會成了我們的祝福。大衛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神雖然減輕了他對羅波安和他的百姓的懲罰,但他給予他們的管教還是很嚴厲的。我們繼續看9節: 9於是,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 雖然北國沒有經歷國破家亡,但神的管教令他們蒙羞。國內的黃金、寶物都被埃及王盡都帶走;神的殿也被埃及王洗劫一空。對猶大人來說,聖殿被埃及人踐踏是最大的羞辱。但神就是要用這種方法來提醒他們不要迷信聖殿,而是要順服永生神。不要以為有了聖殿,神就會無條件的保護他們。神借著埃及王示撒來提醒他們悖逆神的後果。從此猶大國就失去了原有的安定、財富和自由。這一切都是因為猶大人不肯專心事奉神。這使我聯想到,這件事很可能令以色列王耶羅波安更加剛硬、自欺,因為以色列國沒有被任何國家侵略,這是否意味著神是在祝福北國?很可能南國的遭遇令耶羅波安更加自欺、驕傲。 羅波安和猶大的首領經歷了神的管教後,他們又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看12節: 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 羅波安在神面前謙卑自己,神就憐憫了他,不將南國滅盡。但透過這一次的管教,猶大國內開始有善益的事。什麼是善益的事呢?就是指神看為好的事(參考王上14章13節)。具體是什麼聖經沒有說。很明顯透過埃及王的管教,猶大國的人民開始回轉,行神看為好的事。 整體上羅波安是一個好王,特別是相對耶羅波安而言。惟一問題是,他對神的順服是時好時壞。那麼聖經是如何評論他的一生呢?我們看歷代志下12章14節: 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 看了羅波安的生平,我們都同意,雖然他的表現時好時壞,但相對耶羅波安他是一個不錯的王,至少聖經沒有提到他行了什麼大惡。但是14節給予羅波安的評價出乎我們意料,聖經稱他是一個“行惡”的人。他行了什麼惡呢?為什麼他行惡呢?因為他不立定心意尋求神。什麼是“立定心意”?如何才能立定心意呢? “立定心意”原文的意思是指“預備”、“堅定”,或者“牢固”。我們可以參考這個詞的用法。一個例子是歷代志下26章14節: 烏西雅為全軍預備盾牌,槍,盔,甲,弓,和甩石的機弦。 歷代志下26章14節的“預備”這個詞跟12章14節的“立定心意”是同一個希伯來字。可見立定心意尋求神是需要預備的。就如猶大王烏西雅為了加強軍隊的作戰能力,他就為全軍預備了各種的武器。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一個長時間的裝備和訓練。同樣的道理,尋求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我們一生的目標。如果我們沒有預備好我們的心,就很難堅定不移的尋求神。 很多人尋求神是出於有需要,比如,患了重病、沒有工作、家庭問題等。當問題解決後,他們就將神拋到九霄雲外。下一次再遇到問題時,他們又再認真尋求神。這樣的基督徒是起伏不定的,因為他們是被問題逼使他們尋求神,他們根本沒有預備自己的心。 這就是羅波安的問題。當以色列國分裂後,他害怕耶羅波安會進一步威脅他的王位,就熱心尋求神。當國家強盛後,他就離棄了神。於是神只好借著埃及王示撒來管教他,他就謙卑下來,再次認真尋求神。很可能當局勢穩定後,他又再次離棄神,所以聖經最後形容他是一個行惡的人,因為他總是不肯立定心意尋求神。 尋求神是我們一生的目標,決不可以看風使舵或者敷衍了事。所以主耶穌屢次呼籲人要計算代價才做基督徒。我們看路加福音14章25-29節: 25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26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27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28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29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30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14章用了兩個比喻來幫助我們明白計算代價的重要。第一個是蓋房子的比喻,另一個是打仗的比喻。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只能看第一個比喻,就是蓋房子的比喻。主耶穌知道尋求神是需要決心的,如果不預備我們的心,就不可能堅持到底。這就如蓋房子一樣,如果沒有坐下來好好計畫、計算代價,就會半途而廢。 主耶穌在這裡給了我們很多事情去考慮代價:如果家人反對、性命受威脅、面對苦難,我們還會繼續尋求神嗎?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些人因為有需要就匆忙尋求神,根本沒有坐下來計算代價,當他們的需要得到解決後,他們就忘記了神,就如羅波安那樣。難怪很多人做了基督徒一、兩年後就放棄了。 計算代價就是預備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的心預備好,屬靈生命就會穩定。我們看歷代志上28章7節: 他若恒久遵行我的誡命典章如今日一樣,我就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堅定”這個詞的原文跟“立定心意”是一樣的。所以“立定心意”這詞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堅定”、“牢固”。其實,“預備”和“堅定”這兩個意思是相關的。沒有預備好我們的心,屬靈生命就不可能穩定。可見屬靈生命的穩定不是僥倖的。 留意這節經文的下半句,神答應大衛,如果他的兒子所羅門恒久遵行神的誡命、典章,神就會使他的國堅定。我們已經看到,以色列國能堅定不是靠人的本事,而是靠神。大衛的後裔只要肯立定心意尋求神,神就會堅定他們的國位,因為這是神給大衛的應許。同樣,作基督徒不是靠自己的決心和能力,而是靠神。要得到神的幫助,我們就必須預備我們的心,堅定的遵行他的旨意。如果我們預備自己的心,神就會幫助我們,他會賜恩典來堅定我們的心。 羅波安對神反復無常有什麼問題呢?問題是他糟蹋了神給他的恩典。神用不同的方法提醒他要立定心意尋求神,但他經歷了神的恩典後,很快又離棄了神的律法。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12節說,“凡有的,還有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如果我們不斷回應神的恩典,屬靈生命就會節節得勝,因為凡有的,還有加給他,叫他有餘。如果你容許自己的屬靈生命起伏不定,你就沒有回應神的恩典,總有一天,連你所有的,神也要奪去。既是說,那些不立定心意尋求神的基督徒,他們會越來越軟弱、退後。 羅波安的表現相對耶羅波安好得多,這是勿庸置疑的。但這是相對性而已,因為聖經最後也稱他是一個行惡的人。可能羅波安的悔改是真誠的,但卻維持不了多久。可能當一切都穩定後,他很快又離棄神的律法了。如果他的悔改能夠堅持到底,聖經就不會指責他行惡了。 羅波安的例子提醒我們不要做一個漂浮不定的基督徒。一定要預備我們的心,立定心意尋求神。如果我們恒久遵行神的旨意,他一定會賜下恩典使我們的屬靈生命堅定,得勝有餘。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四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十四章 南北二王的下場 一.耶羅波安的下場
(v.1-20) 二.羅波安的下場 (v.21-31) 平時拜偶像,災病求告神(王上十四1~31) (臺北靈糧堂) 一、耶羅波安兒子病重了,叫妻子改裝去求問先知,亞希雅先知豫言他兒子必定死,且全家都必遭災除滅。 病死的兒子亞比雅是耶羅波安全家唯一向神顯出善行的人,為何好人會早死?「義人死亡,無人放在心上;虔誠人被收去,無人思念。這義人被收去是免了將來的禍患…。」(賽五十七1〜2)死從罪來,但神的作為超越,在大災難中,痛苦的人要求死,決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遠避他們(參啟九6);有時死,也是神拯救義人的手段。 二、耶羅波安的妻改裝而來,先知亞希雅年老眼瞎看不見,神先告訴他:「她是王的妻子」;世人看見比聽見重要,信徒聽見(神的聲音)比看見(外貌)重要,先知撒母耳也有此經驗(撒上十六6〜13)。 三、猶大王羅波安在國中遍立偶像,為何人喜歡拜偶像?因人都以自我為中心,撒但就迷惑人照自己的需要及喜好,自造偶像,人能命令利用它。 四、埃及王攻打聖城奪走殿中、宮中寶物,也奪走了利巴嫩林宮的金盾牌,羅波安製造銅盾牌以代替金盾牌,這表明一個重要的原則,人失去從神來的事物,人就用人工製造來代替,雖然形式及數位一樣,但質卻差距極大。 默想 我是否每一天、每一事學習信靠順服神,抑是有急難時才求告主? 回應 使我不再欣賞自己的手作的工,來代替你的工作。 災禍臨到耶羅波安家(王上十四1~31) (臺北靈糧堂) 因著耶羅波安一意孤行,不肯從金牛犢的罪中悔改,終於神的刑罰臨到他的全家。 一、耶羅波安的兒子病了 首先我們看到「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病了」,這使得耶羅波安想到當年向他發預言的先知「亞希雅」,他要他的妻化裝去見先知,想要求問兒子的病會如何。耶羅波安的妻去到「示羅」,先知早已知道她要來,並且告訴她「我奉差遣將凶事告訴你」。這個「凶事」不僅關乎她的兒子,也關乎耶羅波安整個家族。 二、神必剪除耶羅波安的家 先知傳達神的旨意給耶羅波安,首先指責他背離神「我從民中將你高舉,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將國從大衛家奪回賜給你;你卻不效法我僕人大衛,遵守我的誡命,一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你竟行惡,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這惡就是「為自己立了別神,鑄了偶像,惹我發怒,將我丟在背後。」 因此神要「使災禍臨到耶羅波安的家」,包括「屬耶羅波安的男丁…都從以色列中剪除,必除盡耶羅波安的家,如人除盡糞土一般」,而耶羅波安的兒子「必死」。雖然如此,他還是耶羅波安家中唯一「得入墳墓」的人,因為惟有他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向耶和華顯出善行。不但耶羅波安全家被除滅,以色列全國也因「陷在罪裡,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給仇敵。」領袖的錯誤將導致群體的受苦。耶羅波安作王一共「二十二年」,之後他的兒子「拿答」接續作王。 三、羅波安時猶大人行惡 此處再回到南國的王「羅波安」身上。此處特別記載他的母親是「亞捫人」,應該也是將偶像引進的所羅門妃嬪之一,這使得不但君王,同時百姓也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他們「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築壇,立柱像和木偶。…國中也有孌童」。這導致「埃及王示撒」來攻打耶路撒冷,並且把「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羅波安只好以銅盾牌來代替原本的金盾牌。羅波安也與耶羅波安時常爭戰。他最終作王「十七年」,死後由他的兒子「亞比央」接續作王。 默想 我是否因著錯誤的價值觀,而把我所帶領的人,引入歧途?我是否與主對我最好的計畫擦身而過,只因我沒有敬畏遵循祂的旨意? 回應 親愛的主:你對我的生命有計劃,求主幫助我全心跟隨,走進這個計畫,好叫我自己蒙福,我所引導的人,包括家人、部屬也都蒙福。阿們! 慎思每步(王上14:1-2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謹慎生活中的每一步,以你的心意為我的指引。 神給予北國以色列的評語,是她並沒有像大衛一樣遵守神的誡命、順從祂、行祂眼中看為正的事。在這段經文中,列王紀作者繼續預言耶羅波安家的結局,以此顯出他由於背道而失去了神所應許的地位。 經文以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害病作為開始。亞比雅可能是耶羅波安的長子,而在當時,兒子的死通常被視為是父親犯罪的懲罰(這一點後來由神借著先知亞希雅所傳的信息得到印證)。耶羅波安要求妻子往示羅去,求問亞希雅。耶羅波安一生建立了輝煌的事業,然而直至他的兒子病危,才想起那位預言他事業崛起的先知(11:29-39),並相信他可預示亞比雅的命運。不過由於亞希雅住在南方的示羅,故此耶羅波安要妻子改裝前往,以避人耳目。耶羅波安的妻帶著十個餅、幾個薄餅和一瓶蜜去見亞希雅,這些東西在當時而言已是較珍貴的禮物,通常只有達官貴人才有能力饋贈這些東西給別人。 雖然亞希雅因年老而眼目昏花,但神早已向他啟示了耶羅波安的妻之真正身分和來意。亞希雅嚴正地提醒耶羅波安,他必須尊崇那位使他從卑微升高,成為以色列君主的神。可惜的是,他沒有效法大衛的榜樣,反倒行惡,引誘以色列民敬拜偶像,故此,神的審判將臨到耶羅波安一家,只有他的兒子亞比雅可免於落入羞辱及災禍中。列王紀作者沒有指明亞比雅做過甚麼事,只提及「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顯出善行」(13);或許他是一個守約信靠神的人,因此他是家族中唯一能入土安葬的人。 最後,列王紀作者以一個常用的結束公式來概括耶羅波安的境況(19-20),以此顯示他的其他事蹟都不值一哂。 究竟神要我們在生命中建立的,是自己的事業和一己的名聲,抑或是神心意的彰顯?縱然在艱難之中,我們會否仍以神的旨意作為抉擇前路的根據?我們應當如何預備自己的人生,以致不會落入耶羅波安相同的困局中? 可憎之事(王上14:21-31)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謹慎自己的生命,不行你所憎惡的事。 耶羅波安的王朝歷史,以亞希雅預言神揀選他作王開始(11:29-40),又以亞希雅對他的斥責作為結束。至於與耶羅波安同時期作南國猶大王的羅波安也「不遑多讓」,因為在列王紀內有關他的敘述,也是在嚴厲的責備聲中結束的。 羅波安並沒有從國家的分裂中得到教訓,反之,他在統治國家期間繼續偏離神,犯了極大的罪。他在各地擴展敬拜偶像的中心,增建丘壇、柱像(神像)和木偶,由此反映他從來沒有尋求耶和華的意向。一直以來,神都清晰地禁止祂的百姓敬拜其他神明,但羅波安卻對神的命令視若無睹。此外,猶大也陷入道德衰落的困境中,因為羅波安容許國內有孌童(這是指男性廟妓)的性行為。在敬拜迦南神祇的儀式中行淫,向來都被聖經視為邪惡之行,因此列王紀作者就稱這是「可憎惡的事」(24,另參王下14:24),顯示出真正屬神的人必須抗拒這些事。 列王紀作者記載,在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攻取了耶路撒冷(25-28;另參代下12章,後者對示撒攻擊耶路撒冷有較詳盡的描述),在城內大肆進行搜括劫掠,聖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被奪去。羅波安只能製造銅盾牌以代替被搶去的金盾牌,這反映出猶大的國力已日漸衰微。最後,列王紀作者又一次以其常用的公式用語結束對羅波安王朝的描述(29-31),由此顯示在列王紀作者的眼中,羅波安王朝只是另一個離棄神的例子。 有時候,人喜歡以表面的風光來掩飾內裡的罪惡,就如羅波安以銅盾牌代替金盾牌一樣,雖然兩者看似同樣美麗,但內裡卻已變了質。聖經不斷提醒我們,要謹慎我們在內室時的生命。請反省:當我獨自面對神時,祂會如何看我的生命?當我褪去表面的裝飾時,我的生命本質又是怎樣的? 亞比雅病了(王上十四1~2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亞比雅是耶羅波安一世的兒子,也是耶羅波安家族中,唯一能夠善終的人,理由是因為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神顯出善行。當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是否能夠體會到,聖經對「死亡」的看法,和華人文化對死亡的看法,有很大的差異。耶羅波安一家都不敬畏神,但是他們可以繼續活著,亞比雅是這家中唯一向神顯出善行的人,結果他病了,而且病死了。詩篇一百十六篇十五節:「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因此按聖經的看法,亞比雅之死並不是歹命,而是極為寶貴的;他活著的時候是向神行善的人,他死的時候還成為一個預兆,為神再度向耶羅波安傳出信息,只可惜耶羅波安仍舊沒有覺悟到,神審判的步伐已經到了家門口。因為耶羅波安堅持不肯悔改,審判毀滅的火焰,將不可避免的由耶羅波安家延燒整個北國以色列。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述,當耶穌聽見拉撒路重病的時候,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約十一4)其實每個基督徒的結局,都應該跟拉撒路一樣,不但生命不至於終結,而且我們的身體死亡也應該要榮耀神。所以保羅認為無論生死,基督徒都是為了要彰顯神的榮耀:「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 親愛的基督徒,在你我的內心中,是怎樣看待「死亡」這件事呢?有些基督徒雖然已經信主多年,但是仍然活在對死亡的恐懼裡;有些基督徒則是從來不曾想過這個題目,也不曾將自己「生死」的主權奉獻給神。雖然聖經對亞比雅的生平並沒有太多的著墨,不過我們單由推測也能夠瞭解,亞比雅在一個普遍不敬虔的環境中,還能持守向神的善行,的確難能可貴。也許在他的心目中,就是期待神能夠使用他的「死」再次對自己的父親說話,或者也是引領耶羅波安回轉的一線機會。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願意在此時此刻,第一次或再一次將「生死」的主權奉獻給主,讓我們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今天我請求禰來成為我「生死」主權的主宰,我不但渴望為禰而活,也切望為禰而死;求禰幫助教會不但知道如何效法禰的受苦,也知道如何效法禰的死,使禰的生命活力常常充滿在基督徒中間。阿們! 禱讀:腓立比書一20 20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羅波安得罪神(王上十四21~31)(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前文已經讀到,耶羅波安一世主政的北國以色列是惹神憤怒的;今日的經文描述,羅波安所治理的南國猶大,同樣是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羅波安治下的猶大已經是充滿了異教的偶像,甚至觸犯道德禁忌的戀童(男廟妓)也開始存在國內。羅波安作王才第五年,埃及王示撒就攻取了耶路撒冷,埃及的歷史文獻紀錄,示撒攻取了巴勒斯坦一百五十多個城邑,拆毀很多防禦工事,使猶大國受到重創,並且奪去了聖殿和王宮中的寶物。前文所敘述的,所羅門時代的四射光芒、彪炳輝煌,剎時間就黯淡褪色了。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是因為示撒的軍事掠奪,使得以色列失去了光輝,其實早在所羅門的晚年,神的榮耀就已經離開;只因為所羅門硬著頸項,行神看為惡的事。 士師末期的以利時代,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以利的孫子正好出生,取名叫以迦博(意思是無榮耀),表示神的榮耀離開以色列了!以色列的榮耀乃是根據神的同在,神同在才有榮耀,沒有神的同在,即便是有金碧輝煌的聖殿,也是稍縱即逝。這個屬靈的原則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因為縮小可以應用在個人身上,放大可以應用在整體教會。有些基督徒以為自己擁有的事業成就,或光鮮體面的外表可以用來榮耀神;有些教會以為宏偉壯麗的教堂可以用來榮耀神,其實神的榮耀並不根據這些。主耶穌來到世界上,沒有顯赫家世、或佳形美容,但卻是神榮耀最完全的彰顯。一個教會若不火熱的活在真理中、以及肢體相愛裡,即便擁有富麗堂皇的教堂仍然使人感到冰冷、黯淡。 親愛的基督徒,所羅門四十年的經營,羅波安五年之內就可以弄得家徒四壁;這證明沒有什麼物質的經營能夠持久,當然就更不必說永恆了。神的榮耀根據神的同在,神的同在根據我們是否遵守他的真理;如果我們向神存著一顆火熱的心,並且持守在真理以及相愛裡,聖靈就自由的在教會中工作,我們的教會就滿有神的榮耀了。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用禰的榮耀充滿我的生命,我何等渴望禰的同在;求禰借著教會彰顯禰的同在,使任何人走進教會的時候,都能感受到真裡的聖潔與愛的溫暖。阿們! 禱讀:羅馬書一章21~22節 21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