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十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必按公義審判我們(胡恩德)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1~8)(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9~24)(張成)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五章)(劉銳光) 向神誠誠實實(王上十五1~15) (臺北靈糧堂) 主向神專心(王上十五16~34) (臺北靈糧堂) 猶大王亞比央與亞撒(王上十五1~34) (臺北靈糧堂) 好壞影響(王上15:1~15) (香港讀經會) 南北對照(王上15:16~34) (香港讀經會) 亞比央與亞撒(王上十五1~24)(臺北基督之家) 北國第一次王朝更替(王上十五25~34)(臺北基督之家) 必按公義審判我們(胡恩德) 經文:王上十五29~30,十六1~4,8~12,15~34 列王紀把分國以後的猶大及以色列歷史並行而寫,在這幾段的經文中特別側重北方以色列國的情形。他們越久越得罪神,直至第四朝暗利作王,他得罪神比以前更甚,後來其子亞哈作王,亞哈在神面前行惡尤比列祖更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他們的家及以色列國都得到不良的結局。他們以前三朝,得罪神,神把他們除滅。 亞哈是第四朝,比以前的王更壞,他們效法異族的風俗,本來他們的責任是要吸引別人到主面前,怎料反被別人吸引,以前他們種種的失敗,便成為我們現在的借鏡。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信徒流淚告訴他們:「濫交是敗壞善行的」,隨便與不信的人建立密切的友誼,很可能敗壞自己的善行。信與不信的人不能同負一軛,我們信主的人不是要做隱士,但我們要小心不可向他們同流合污,教會裏很多失敗,就是與世界分得不太清楚。 「教會」這字在新約原文的意義,是被呼召出來的一個團體,是神在世人當中召出來的。我們被召出來,仍要回去作見證,但我們的身份必須要確立,別人以我們為奇怪,是免不了的,因為根本上我們與他們完全不同,我們有主的生命,聖靈,行事當然與他們有分別。 「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在以色列人未進入迦南以前,神曾經吩咐摩西在他們進去以後,把土地好好的分給眾民,又用拈𦾟分地以示公道,神命定地是永不能賣,地界也不能移,成為他們長久的產業,但暗利不重視聖經的話,任憑自己的意思去行,買了撒瑪利亞山地。正如今日教會中有不少領袖,他們不尊重主的話行事。亞哈,貪愛拿伯的葡萄園,欲得此園,但拿伯對他說:我敬畏耶和華,萬不敢以先祖留下來的產業賣給你。 摩西在申命記十八章,傳神的命令說:「若有人作王應把律法書抄寫一份,平生頌讀」,但暗利、亞哈只憑自己的想法去做,因此聖經除了寫明他拜金牛的罪惡外,還以他不遵行神的律法,不聽神的話為大罪,使他不配作神子民的領袖。現今這個世代,人需要尊重神的話。 耶穌也行主的道,遵行神的話,祂認為神的話是不能改變的,「經上的話是不能廢掉」。當魔鬼來試探耶穌時,耶穌對他說「經上記凓說:人活凓不是單靠食物」;「經上記凓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耶穌用聖經的話應付仇敵魔鬼。他也是行在聖經中,以聖經為他生活的原則,完全服在聖經下面。「經上記凓說」,原文只得一字,其意思初時沒有人知曉,直到近二三百年也不知道,考古學家在猶大地發掘到一些古物,就是羅馬時代用希臘文所寫的紙章,其中有一稿件有這「經上記凓說」的字,原來當時的百姓有此習俗,若有兩人到攻府那裏立約,把約寫好以後由政府官員閱讀一遍,兩者同意後便在他們所簽的約上寫上「經上記凓說」這個字,然後將約分成兩半,各執一邊都有這個字作印監,這字是代表政府所確定的,不能更改,神的話有神的權威,也是不能更改的。 今天作為基督徒的應當跟隨主,牢記聖經中的話,照聖經的法則來生活行事為人。有些人讀神的話,只用欣賞的態度,我們讀經聽道,乃是從神面前領受祂寶貴的真理,不能隨便,暗利不讀、不聽、不行聖經的話,這便成了他一生大惡中的一個。 暗利的兒子亞哈作王,他除了敬拜金牛,娶外邦女子為妻,這些惡事外,他還作了一件聖經明載是神所不歡喜的事,他的部下不敬拜神,與亞哈一樣,「……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上面背道,下面也是背道,上面的人不尊重聖經,下面的人也不尊重聖經,結果國家越來越衰退,離主越來越遠。 以色列人輕看神的話語,又違背主的道,神應把他們放在一邊棄絕他們,自古至今,不少的人起來反對神,甚至逼害那些信主的猶太人,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神仍沒有棄絕他們,因為神的揀選是沒有後悔,堅定不移的,他們違背神的約,所以神便照祂所定的法則來刑罰他們,但他卻沒有離棄他們,只是用愛心來干涉他們。 在整個情勢十分惡劣下面,第十七章突然出現了一位人物,聖經並沒有言及他的來歷,只是把他稍作介紹:「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凓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現今神的子民犯罪離棄神,神不丟棄他們,反而興起先知來,藉凓祂的僕人向他們說話,希望他們能如浪子回頭,神對他子民真有極大的恩情。 我們的神現今對待我們也是如此恩愛,他永不離開我們,不斷用祂的僕人傳出祂的信息感動我們得凓復興,我們因凓祂有盼望。我們從以利亞的身上可以得凓無限的安慰,看出神仍然關心我們,為要使我們得凓復興,祂願意在末日的世代裏向我們說話,好像昔日與亞哈王說話一樣。──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1~8)(張成) 第21講 猶大王亞比央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猶大王亞比央。亞比央是羅波安的兒子,他是猶大的第三任王。有關亞比央的事蹟,列王紀上只有很短的記載。我們看列王紀上15章1-8節: 1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王十八年,亞比央登基作猶大王,2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親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3亞比央行他父親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惡,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的心,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4然而耶和華他的神因大衛的緣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燈光,叫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堅立耶路撒冷。5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6羅波安在世的日子常與耶羅波安爭戰。7亞比央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比央常與耶羅波安爭戰。8亞比央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的城裡。他兒子亞撒接續他作王。 這就是所有關於亞比央的記載了。有趣的是,歷代志下13章則用一整章記載了亞比央的事蹟,我們遲些才仔細看。亞比央做王的時間很短,只有三年。列王紀上15章3節是聖經給予亞比央的評價,是非常負面的。聖經指出亞比央的兩個問題:1)他行他父親(羅波安)所行的一切惡;2)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的心,誠誠實實地順服神。 我們在列王紀上11章4節已經探討過,“誠誠實實地順服神”的意思。根據希伯來原文的意思,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心對神專一”。關鍵字是“專一”。即是說,亞比央沒有否認神,也沒有改信別的神,他的問題是對神心不專一。 這也是很多基督徒的問題。很多基督徒依然相信神,按時出席聚會,也參與各種事奉,惟一問題是,他們心對神不專一。 “心不專一”是什麼意思呢?主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22-23節用了一個例子幫助我們明白對神專一的重要。他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心不專一”就是指“一心二意”。一心二意的人不能事奉神,因為神不喜悅這樣的人。我們看雅各書4章8節: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 雅各告訴我們有罪的人不能親近神,因為神不喜悅他。留意雅各將有罪的人跟心懷二意的人相提並論,即是說,心懷二意的人在神眼中就是有罪的人。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沒有犯什麼大罪,就不是罪人,可以親近神。不是的,只要我們對神三心二意、心不專一,我們就是一個有罪的人,神是不會親近我們的。 聖經形容亞比央行他父親所行的一切惡。但這並不意味著,亞比央是一個無惡不作,背棄神的人。不要忘記,羅波安沒有幹過什麼明顯惡事,他的問題是對神反復無常、缺乏專心一意。所以,雖然列王紀上沒有詳細介紹亞比央的生平,但只要掌握羅波安的問題,就能明白亞比央的問題了,因為兩者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對神心不專一。 歷代志下13章1-22節很詳細的記載了一場亞比央與耶羅波安的戰役。亞比央在這場爭戰中顯出他對神的信心,以及他的勇氣。我們看歷代志下13章1-3節: 1耶羅波安王十八年,亞比雅登基作猶大王,2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親名叫米該亞(米該亞又作瑪迦),是基比亞人烏列的女兒。亞比雅常與耶羅波安爭戰。3有一次亞比雅率領挑選的兵四十萬擺陣,都是勇敢的戰士。耶羅波安也挑選大能的勇士八十萬,對亞比雅擺陣。 亞比雅就是亞比央,兩個不同的名字,都是指同一個人。為了避免混淆,我還是繼續用亞比央這個名字。亞比央在耶羅波安作王十八年登基,很明顯他的年齡比耶羅波安小得多,治國、作戰等經驗都比不上耶羅波安。亞比央作王不久,耶羅波安就乘機入侵猶大國,想給他一個下馬威。 歷代志下13章記載了一場不尋常的戰役,這場戰役應該是亞比央登基不久後發生的。耶羅波安挑選了八十萬勇士想擊垮軍力比他小一倍的亞比央。他萬萬沒有想到,亞比央雖然年齡、經驗、力量都比不上他,但亞比央對神的信心比他好。我們繼續看亞比央如何面對耶羅波安。我們看4-9節, 4亞比雅站在以法蓮山地中的洗瑪臉山上,說,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哪,要聽我說。5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曾立鹽約(鹽即不廢壞的意思),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6無奈大衛兒子所羅門的臣僕,尼八兒子耶羅波安起來背叛他的主人。7有些無賴的匪徒聚集跟從他,逞強攻擊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那時羅波安還幼弱,不能抵擋他們。8現在你們有意抗拒大衛子孫手下所治耶和華的國,你們的人也甚多,你們那裡又有耶羅波安為你們所造當作神的金牛犢。9你們不是驅逐耶和華的祭司亞倫的後裔和利未人嗎?不是照著外邦人的惡俗為自己立祭司嗎?無論何人牽一隻公牛犢,七隻公綿羊將自己分別出來,就可作虛無之神的祭司。 亞比央在危急時刻非但沒有屈服、退後,反而顯出他的勇氣和他對神的信心。他公開譴責耶羅波安的罪行。他指責耶羅波安行事不是依靠神,而是靠無賴的匪徒來達到他的目的。他責備耶羅波安迷惑以色列人信靠假神,用自己立的祭司來代替耶和華的祭司和利未人。我們繼續看10-12節: 10至於我們,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我們並沒有離棄他。我們有事奉耶和華的祭司,都是亞倫的後裔,並有利未人各盡其職,11每日早晚向耶和華獻燔祭,燒美香,又在精金的桌子上擺陳設餅。又有金燈檯和燈盞,每晚點起,因為我們遵守耶和華我們神的命。惟有你們離棄了他。12率領我們的是神,我們這裡也有神的祭司拿號向你們吹出大聲。以色列人哪,不要與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爭戰,因你們必不能亨通。 他向耶羅波安和以色列人表明他和猶大人堅定不移的事奉耶和華,決不離棄神的律法、誡命。並且還警告耶羅波安,他侵犯猶大國就是在向神宣戰,神必然會敗壞他的計畫。亞比央這番話非常嚴厲,我認為這番話不是出於亞比央,而是神借著他來譴責耶羅波安。這是神給他的最後一次悔改機會,因為之後聖經就沒有再提及耶羅波安了。 遺憾的是,耶羅波安一如既往,對亞比央的責備、警告充耳不聞。這也是意料中的,如果他不聽先知的警告,不害怕神的管教,他怎麼會接受亞比央的責備呢?我們繼續看13-14節: 13耶羅波安卻在猶大人的後頭設伏兵。這樣,以色列人在猶大人的前頭,伏兵在猶大人的後頭。14猶大人回頭觀看,見前後都有敵兵,就呼求耶和華,祭司也吹號。 列王紀上15章6節說,羅波安在世的日子常與耶羅波安爭戰。耶羅波安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肯定比亞比央老練。他趁著亞比央在譴責以色列人的時候,他就設下伏兵,首先出擊,想給亞比央來個措手不及的打擊。 當猶大人發現前後都被以色列人圍困時,他們就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應對。以色列人在數目上占了絕對的優勢,再加上有伏兵,猶大人肯定必敗無疑。即使正面交鋒,猶大人也沒有希望獲勝,現在還中了埋伏,豈不是要全軍覆沒嗎?奇妙的是,猶大人並沒有慌張逃離,反而被逼呼求神的名,祭司也吹號。我們繼續看15-18節: 15於是猶大人呐喊。猶大人呐喊的時候,神就使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敗在亞比雅與猶大人面前。16以色列人在猶大人面前逃跑,神將他們交在猶大人手裡。17亞比雅和他的軍兵大大殺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僕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萬。18那時,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猶大人得勝,是因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15節說,當猶大人向神大聲呐喊時,神就幫助他們打敗了以色列人。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猶大人是如何獲勝的,但明顯這是一個神跡。以色列人的人數比猶大人多出一倍,再加上他們設有埋伏,猶大人得勝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可見猶大人得勝明顯是神的幫助,所以第18節說,猶大人得勝是因為倚靠神。我們繼續看19-21節: 19亞比雅追趕耶羅波安,攻取了他的幾座城,就是伯特利和屬伯特利的鎮市,耶沙拿和屬耶沙拿的鎮市,以法拉音(或作以弗倫)和屬以法拉音的鎮市。20亞比雅在世的時候,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耶和華攻擊他,他就死了。21亞比雅卻漸漸強盛…… 耶羅波安原本想用大軍一次擊垮亞比央,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這場戰役反而令他損兵折將,損失了五十萬精兵和幾座城。神借著剛出道的亞比央擊打了高傲、自信的耶羅波安。 這場戰役至關重要,因為這是神給耶羅波安的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神借著年輕的亞比央狠狠的教訓了耶羅波安,使他不能再強盛起來。以色列國的軍事力量被大大的削弱,再也不能威脅猶大國。幾年後,神擊打了耶羅波安,他就死了。我們知道他到死也沒有悔改歸向神。 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到亞比央是一個非常英勇的王。這場戰役除了體現出他的英勇外,也顯出了他對神的信心。當然,聖經最終給於他的評價是負面的。可能經過這場戰役後,他漸漸強盛,變得心不專一,不再全心依靠神。羅波安的問題就是對神心不專一,在危急的時刻他就會想到尋求神,當一切平靜安穩時,就忘記了神。既然聖經形容亞比央像他父親那樣對神心不專一,那麼他的問題跟羅波安應該是大同小異,八九不離十了。 可能你會問,不論是羅波安還是亞比央,他們都比耶羅波安好,為什麼聖經還是批評他們是作惡的呢?這樣一來,他們跟耶羅波安就沒有區別了,都是神看為惡的人。但事實證明,亞比央遠比耶羅波安好多了,為什麼聖經還是看他為作惡的人呢? 大家必須明白,聖經是以神的標準來評價列王的屬靈表現。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相對的好壞。當我們說羅波安和亞比央都比耶羅波安好,我們是說他們相對比耶羅波安好。這是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已經達到神的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會犯這種愚昧的錯誤:如果周圍的基督徒行事為人比我差,人們就會稱讚我,認為我是一個好基督徒,結果我就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已經達到了神的要求。但事實並非如此,人們稱讚我不是因為我已經達到神的要求,而是因為我相對比大部分基督徒好。 有些基督徒對我說,很多非基督徒的生命比基督徒還要好,為什麼他們必須信耶穌才能得救呢?這樣問的人明顯還不認識神的標準。我們都是以人的標準看人、看自己。基督徒必須學習以神的標準看自己,惟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自以為義,屬靈生命停滯不前。難怪保羅勸勉基督徒要恐懼戰兢,作成我們得救的功夫,因為神的標準非常的高。 從人的角度看,羅波安和亞比央確實比耶羅波安好。我們覺得,信神的人對神心不專一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基督徒都是這樣的,所以基督徒只要不幹明顯的壞事就行了,神不會在意我們對他心不專一的。這種心裡是出於以人的標準來看自己,這會令我們自滿,失去警醒。我們必須以聖經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決不能因為很多基督徒認為對神心不專一不是大問題,就不追求對神專一。不論人如何稱讚你,只要你對神心不專一,神會看你為惡人。這就是聖經的標準了。 另一個極端就是,覺得自己總比不上別人,於是就自暴自棄。這種心裡也是出於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造成的。這種心裡妨礙基督徒生命的成長。我們應該積極效法好的榜樣,但不要總是跟弟兄姐妹比較,這是神不喜悅的。如果要比較,就當以聖經的標準、神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我們看哥林多前書4章3-5節: 3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5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 保羅說,他不在意別人如何論斷他,因為這並不重要。當然這並不是說,保羅不肯接受人家的批評,他是以神的標準來論斷自己。他沒有因別人論斷他而灰心喪志,也沒有因自己覺得沒有錯而自高自大。他知道最終神如何評價他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立志專心一意事奉神,討神的喜悅。但願我們也效法他的榜樣,不以人標準來衡量自己,而是追求達到神對我們的要求。 說到神對我們的要求,很多基督徒心裡都會有壓力,因為覺得神的要求非常高,他喜歡強人所難,對我們非常苛刻。事實並非如此。我在列王紀上15章5節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5節說,“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 聖經說,大衛一生只做了一件神不喜悅的事,就是得罪了赫人烏利亞(他謀殺了烏利亞,佔有了他的妻子)。大衛的一生真的只做過一件壞事而已嗎?我想我們隨時都可以列出大衛一生所行的惡事,比如他自大,數算自己軍隊的數目;沒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娶太多的妻子等等。 我們都是挑刺的專家,即使在雞蛋裡也能挑出刺來。如果我們是神,大衛恐怕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因為在我們眼中,大衛有太多的毛病和軟弱了。令人驚訝的是,聖經只譴責大衛一件事,就是赫人烏利亞的事。 可見神不像我們想像那樣喜歡在我們身上挑毛病。如果他要挑我們的毛病,簡直是輕而易舉,但他沒有這樣做。神對大衛的寬容真是出乎我們意料。可見神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恩慈。神知道大衛的心,雖然他有軟弱,但他對神始終專心一意。同樣,如果我們追求對神專一,神也會恩待我們。神才是真正的恩慈、公義,人(包括我們自己)才是苛刻、嚴厲。如果你想經歷神的恩慈,就要效法大衛,以一顆專一的心跟從神。 亞比央作王的時間很短,只有三年。他的父親羅波安做王17年。兩個人加起來的時間還比不上耶羅波安。耶羅波安總共做王22年。聖經沒有說為什麼亞比央這麼早就去世。他去世後三年,耶羅波安也相繼去世。下一次我們要看的是亞比央的兒子亞撒。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9~24)(張成) 第22講 猶大王亞撒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猶大王亞撒。他是猶大的第四任王,他是猶大國的其中一位好王,在耶路撒冷作王41年。聖經有不少關於亞撒的記載,除了列王紀上15章9-24節,歷代志下14-16章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可見亞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們可以先從列王紀上15章9-15節開始: 9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十年,亞撒登基作猶大王,10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一年。他祖母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11亞撒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12從國中除去孌童,又除掉他列祖所造的一切偶像。13並且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亞撒砍下她的偶像,燒在汲淪溪邊,14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亞撒一生卻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15亞撒將他父親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耶和華的殿裡。 短短幾節經文總結了亞撒一生的屬靈成就。12節提到他從國中除去孌童;除掉所有的偶像。我們在13節可以看到亞撒要復興猶大國的決心,他甚至廢掉他祖母太后的名分,因為她離棄神轉而去拜偶像。很明顯他祖母是屢勸不改,所以亞撒才逼不得已這樣做。 聖經給予亞撒的評價是積極、正面的。11節說,亞撒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就是杜絕一切神不喜悅的事。14節又說,亞撒一生向耶和華存誠實的心。這裡的“誠實的心”就是我們上一次談的“專一的心”。這個“專一的心”只有極少數的猶大王才有的。所以不論是亞撒對神的心,還是他在神面前的行為,聖經給予他的評價是積極、肯定的。 列王紀上15章9-15節其實是亞撒一生的總結。這幾節經文代表了他做王41年裡的幾個階段。要更詳盡瞭解亞撒的一生,我們就必須參考歷代志下14-16章。歷代志下14章1-7節告訴我們,亞撒一作王就立志行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他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外邦神的丘壇,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吩咐猶大人尋求神,遵行神的律法、誡命。因為亞撒全心遵行神的旨意,神就賜給猶大國太平十年。這是亞撒作王的頭十年。 有一次,古實王謝拉率領一百萬大軍入侵猶大,而猶大的軍兵只有五十八萬。這種以寡敵眾的形勢對猶大人非常不利。亞撒對神的信心第一次面對了考驗。我們看歷代志下14章9-13節: 9有古實王謝拉率領軍兵一百萬,戰車三百輛,出來攻擊猶大人,到了瑪利沙。10於是亞撒出去與他迎敵,就在瑪利沙的洗法穀彼此擺陣。11亞撒呼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阿,惟有你能幫助軟弱的,勝過強盛的。耶和華我們的神阿,求你幫助我們。因為我們仰賴你,奉你的名來攻擊這大軍。耶和華阿,你是我們的神,不要容人勝過你。12於是耶和華使古實人敗在亞撒和猶大人面前,古實人就逃跑了。13亞撒和跟隨他的軍兵追趕他們,直到基拉耳。古實人被殺的甚多,不能再強盛,因為敗在耶和華與他軍兵面前。猶大人就奪了許多財物。 亞撒熱心推廣宗教改革不是太難的事,面對古實人的一百萬大軍才是真正的考驗,因為這就試驗到他對神的信心如何。雖然敵軍的陣容強大,亞撒沒有因此就害怕、退後。他呼求神的名,求神幫助他們打敗敵軍。神果然幫助了猶大人,使他們以少勝多、大獲全勝。所以從這場戰役我們可以看到亞撒對神的信心。 這場戰役是神給予亞撒的考驗,因為當亞撒打敗古實大軍後,神就差遣他的先知來迎接他。我們看歷代志下15章1-7節: 1神的靈感動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2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和猶大,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3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好久了。4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尋求他,他就被他們尋見。5那時,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國的居民都遭大亂。6這國攻擊那國,這城攻擊那城,互相破壞,因為神用各樣災難擾亂他們。7現在你們要剛強,不要手軟,因你們所行的必得賞賜。 亞撒打敗古實人後,就返回耶路撒冷。神差遣了先知亞撒利雅來迎接他。先知鼓勵猶大和便雅憫人(即猶大國的人)要順從神,如果他們專心尋求神,神就會與他們同在。這話首先當然是對亞撒說的,因為他是一國之君。先知特意提醒他要尋求神、順服神,這樣猶大國才會興旺,才會享有平安,因為神與他們同在。這是神給亞撒,猶大和便雅憫人的應許和鼓勵。 與此同時,先知也警告他們,如果他們離棄神,神也必離棄他們。在3-5節,先知特別提到以色列人在士師的年代,國內極度混亂,沒有平安,因為他們忘記了神的律法,不順服、敬拜真神。神就用周邊的國家來攪擾、奴役他們。但當他們呼求神,歸向他,神就憐憫他們,被他們尋見。可見神是滿有憐憫的,只要我們肯尋求他,他就會被我們尋見。但是,如果他的子民離棄他,他就會以各樣災難擾亂他們。 神是在提醒亞撒要忠心帶領神的子民,不要讓猶大人回到士師年代的光景。士師年代的以色列人都是目中無神,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結果招來神的忿怒。猶大人就像北國的以色列人那樣正一步步朝著士師年代的風氣走,因為拜偶像的風氣已經開始在蔓延。這樣下去神就會用各樣的災難來擾亂他們,使他們沒有平安。 神喜悅亞撒所行的一切事,所以特意借著先知來鼓勵亞撒要帶領人民尋求神,順服神的律法、誡命。惟有這樣猶大國才會得到神的同在,國家才能享有平安、興旺。在7節,先知鼓勵亞撒繼續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不要害怕,因為神會賞賜他和猶大人。先知的話給亞撒帶來什麼衝擊呢?我們繼續看8-9節: 8亞撒聽見這話和俄德兒子先知亞撒利雅的預言,就壯起膽來,在猶大,便雅憫全地,並以法蓮山地所奪的各城,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又在耶和華殿的廊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9又招聚猶大,便雅憫的眾人,並他們中間寄居的以法蓮人,瑪拿西人,西緬人。有許多以色列人歸降亞撒,因見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 當亞撒聽完先知的話後,他就更加積極著手杜絕國內拜偶像的事,將國內一切可憎之物盡都除去。先知的話令亞撒剛強壯膽,他更加堅定,大膽的帶領猶大人歸向神。其實他一直以來都非常熱心帶領百姓離棄偶像,敬拜獨一真神。但是,要按照神的心意進行宗教改革,談何容易,因為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和反對。所以神就透過先知鼓勵亞撒不要害怕人的反對,要堅持到底。 亞撒首先將全國的可憎之物除掉,跟著就重新修築日久失修的耶和華的壇。亞撒決心帶領猶大人歸向神的行動,不僅激勵了猶大人,甚至還吸引了一些饑渴慕義的以色列人來耶路撒冷定居,歸服亞撒(當中有些是在耶羅波安年代遷移猶大的)。這些人是因為看見神與亞撒同在,所以離開北國來歸附亞撒的。很明顯猶大國正在經歷一場屬靈復興。 9節說到亞撒招聚了猶大和便雅憫人,以及在猶大國寄居的以法蓮人,瑪拿西人和西緬人。為什麼他要招聚所有的國民呢?我們繼續看10-15節: 10亞撒十五年三月,他們都聚集在耶路撒冷。11當日他們從所取的擄物中,將牛七百隻,羊七千隻獻給耶和華。12他們就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13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14他們就大聲歡呼,吹號吹角,向耶和華起誓。15猶大眾人為所起的誓歡喜。因他們是盡心起誓,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 這場屬靈復興是在亞撒作王15年間發生的。就在三月份,亞撒招聚猶大和便雅憫人,以及在猶大國寄居的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他帶領猶大人獻祭給神,與神立約。他們向神起誓要盡心盡意尋求他,凡不尋求神的都要被治死。既是說,凡拜偶像的猶大人,都要被治死。先知的話提醒了亞撒拜偶像的後果,於是他就大刀闊斧的,甚至以非常嚴厲的手法來根絕拜偶像的風氣。 猶大全國上下都支持亞撒的決定(當中還是有人反對,我們遲些就會看到),他們都甘心樂意與神立約,並起誓要盡心盡意尋求神。猶大人之所以這麼積極向應,是因為他們看見了亞撒的榜樣,亞撒對神的熱心激勵了他們。 可見教會領導的榜樣是何等重要,如果牧者立志尋求神,弟兄姐妹自然會被激發跟隨。如果我們不冷不熱,就休想弟兄姐妹會有任何的屬靈突破,教會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復興。所以,如果弟兄姐妹不冷不熱,不盡心盡意尋求神,教會牧者就應當好好檢討自己了。 留意第15節,當猶大眾人順服先知和亞撒,同心合意與神立約,起誓盡心盡意尋求神,神就被他們尋見,並賜給他們四境平安。在舊約,國家享有平安是象徵了神特別的同在。每當以色列人悖逆神,國家就會有動亂、戰爭。所以猶大國享有平安,證明了神被他們尋見,因為他樂意住在他們中間。我們看19節: 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 神大大的祝福亞撒和猶大人,從亞撒15年到35年,南國享有20年的平安,沒有任何戰事。這20年的平安不是理所當然。不要忘記,北國是南國的死對頭,兩國從前經常發生爭戰。再加上南國周邊有很多國家隨時會侵略猶大,猶大國享有平安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這20年的平安明顯是出於神的保守,因為亞撒和猶大人守與神立的約,專心尋求神。還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留意的,我們看16節: 16亞撒王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亞撒砍下她的偶像,搗得粉碎,燒在汲淪溪邊。 為了順服神,遵行神的律法、誡命,亞撒不惜大義滅親,廢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亞撒的祖母反對他所作的一切改革,可能還嘗試利用她的身份、地位來阻止亞撒。亞撒可能一直都在回避來自祖母的反對和壓力,但是當先知亞撒利雅用神的話鼓勵他之後,他就大膽的廢了祖母瑪迦太后的位,毀了她的偶像。這個決定讓全國上下看到亞撒遵行神律法、誡命的認真和決心。 正如我們以前看到,教會屬靈生命成長的阻礙,很多時候是來自信主時日已久的基督徒。這些人都是教會裡比較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因著信主時間長就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也不敏感聖靈的帶領。他們甚至會用自己的影響力來逼迫那些跟他們意見不同的人。我們要小心,千萬不要成為這種人,自己屬靈生命敗壞,卻還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去妨礙別人遵行神的旨意。我們繼續看17節: 只是丘壇還沒有從以色列中廢去,然而亞撒的心一生誠實。 亞撒所行的一切都蒙神的喜悅,惟有一件事他沒有做的就是沒有將丘壇廢除。這丘壇是所羅門建聖殿前百姓用來獻祭的地方。這一點我們在列王紀上3章2節已經看到。所羅門建了聖殿后,猶大人就按照律法的教導到聖殿獻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又回到舊日的傳統,開始在丘壇上獻祭。 這個丘壇因為歷史悠久,被猶大人看為是神聖之地,慢慢就成了一種迷信。這種迷信的心態導致他們偏離神的律法,因為律法要求他們在神指定的地方敬拜神。這種迷信的觀念令很多人又返回到他們祖宗拜偶像的傳統。 這個丘壇象徵了人的傳統,我們今天也會有同樣的問題。這些人的傳統根深蒂固,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教會的傳統,被我們看為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其實都是人的傳統,不是神的旨意。這些教會傳統可能是一些教義,或者禮儀,是歷代相傳,被視為至高無上,再加上被很多大教會、大牧師極力推廣,從來沒有人敢質問是否合乎聖經教導,所以要擺脫這些宗教傳統實在不容易。 猶大的丘壇是歷代看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所以亞撒也沒有懷疑這丘壇的存在是否合乎神的心意。雖然他忽略了這件事,但無論如何,聖經給他的評價是非常正面的——他對神的心一生誠實。這裡的“誠實”希伯來原文是指“完全”,既是說,亞撒對神的心是完全的,不是三心二意。這個評價跟列王紀上15章14節是一致的。 雖然聖經給於亞撒的評價是積極、正面的,但他也不是沒有失敗的地方。在亞撒晚年的時候,神又給了他一次信心的考驗,但亞撒未能通過考驗。神給了他什麼樣的考驗呢?關於這一點我們下一次再談。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五章)(張成) 第23講 神考驗亞撒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猶大王亞撒。他在耶路撒冷作王41年(西元前911-870)。聖經有不少關於亞撒的記載,列王紀上15章9-24節概括性的記載了亞撒的生平,而歷代志下14-16章則非常詳盡的記載了亞撒的生平。我們今天會集中看歷代志下16章1-14節。根據歷代志下,這是亞撒作王的最後6年。 亞撒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記載在歷代志下14章1-8,是亞撒做王的頭10年。在這十年,亞撒猶如初生牛犢,無所懼怕,他很積極的行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他除掉外邦神的壇和丘壇,打碎柱像,砍下木偶。他也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誡命。 亞撒全心尋求神,神就賜給猶大國平安。亞撒也趁著國泰民安,著手建造堅固的城邑和建立強大的軍隊。這就是亞撒做王頭十年的成就。 第二個階段是記載在歷代志下14章9節到15章19節,就是亞撒做王的11到35年。在他做王的第11年,神給了他一個信心的考驗。當時古實王率領一百萬大軍侵犯猶大,猶大軍根本無法敵擋古實的大軍。雖然形勢非常嚴峻,亞撒臨危不亂,他選擇呼求神,神就幫助猶大人大獲全勝。 擊退了古實的大軍後,亞撒對神的信心更上一層樓。他帶領猶大人聚集耶路撒冷獻祭給神,並且宣誓效忠神。為了向神表示他的決心,他甚至大義滅親,貶了他祖母太后的位,因為她敬拜偶像不敬拜神。 因著亞撒對神的順服、忠心,神賜給猶大國平安直到亞撒35年——整整二十四年的平安。再次看到,平安不是靠人的本事,而是神的恩賜。如果國家領導敬畏神,行神的道路,國家就會有真平安。 第三個階段是記載在歷代志下16章1-14節,就是亞撒36到41年。這是我們今天要看的經文。正如許多神的僕人那樣,亞撒也是先盛後衰,晚年的屬靈情況非常不好。雖然他經歷了神的幫助,但他晚年時卻不能持守住對神的信心。可見我們對神的信心跟經歷神跡未必是成正比。經歷神跡固然是好事,因為能鼓勵我們更加信靠神,但神跡絕對不能代替我們的信心,如果我們不進一步跟神建立關係,信靠、順服他,我們的屬靈生命還是會退後的。 我們跟神的關係不是在乎經歷多少神跡,而是在乎我們對他的信靠和順服。失去了對神的信靠和順服,我們的信心肯定會倒退,就如亞撒晚年那樣。亞撒在晚年時是如何呢?我們看歷代志下16章1-6節: 1亞撒三十六年,以色列王巴沙上來攻擊猶大,修築拉瑪,不許人從猶大王亞撒那裡出入。2於是亞撒從耶和華殿和王宮的府庫裡拿出金銀來,送與住大馬色的亞蘭王便哈達,說,3你父曾與我父立約,我與你也要立約。現在我將金銀送給你,求你廢掉你與以色列王巴沙所立的約,使他離開我。4便哈達聽從亞撒王的話,派軍長去攻擊以色列的城邑。他們就攻破以雲,但,亞伯瑪音,和拿弗他利一切的積貨城。5巴沙聽見就停工,不修築拉瑪了。6於是亞撒王率領猶大眾人,將巴沙修築拉瑪所用的石頭,木頭都運去,用以修築迦巴和米斯巴。 首先我必須做一點的補充。這裡說到在亞撒36年,以色列王巴沙上來攻擊猶大。這跟列王紀上15章33節的記載有出入,因為列王紀上15章33節說到巴沙是在亞撒做王第三年登基,他在以色列做王24年。既是說,巴沙在亞撒27年已經去世,所以他不可能在亞撒36年上來攻擊猶大。因著這年份上的出入,我們很難確認究竟巴沙是在那一年上來攻擊猶大。 剛才我說到,歷代志下16章1-14節是亞撒作王的最後6年。這當然是根據歷代志下的記載所得出的結論。如果比較列王紀上,這個結論就未必正確。不論如何,既然我們看的是歷代志下,我就按照歷代志下的內容講解。 我們在歷代志下15章9節看到,猶大國的屬靈興旺吸引了很多以色列人來歸服亞撒。可能以色列王巴沙見亞撒日益強大,出於忌妒才上來攻打猶大。巴沙修築了耶路撒冷以北大約六公里的拉瑪,這是通往以色列的必經之道。巴沙佔據了拉瑪,借此來封鎖猶大的北面,跟著才一步步的進軍南面。 面對來自以色列王的威脅,亞撒如何反應呢?亞撒沒有像從前面對古實王時那樣,呼求神的名,尋求神的幫助。他將耶和華殿和王宮的府庫裡的金銀拿出來,送給大馬色的亞蘭王,跟他立約,求他出兵攻打以色列。亞撒在這件事上沒有依靠神,而是用他自己的小聰明嘗試化解這場危機。 雖然亞撒沒有依靠神,但他的方法似乎也奏效。亞蘭王受了他的金銀,就發兵攻打以色列北面的城鎮,結果巴沙只好放棄攻打猶大。亞撒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這場危機。雖然要花錢請外人幫忙,但錢終歸是身外物,國泰民安,王位牢固才是最重要的。況且亞撒還可以利用以色列人修築拉瑪的材料來修築迦巴和米斯巴。 所以亞撒的這個決定似乎非常明智,全國上下肯定都稱讚他聰明。但神是怎麼看的呢?我們繼續看7-9節: 7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8古實人,路比人的軍隊不是甚大嗎?戰車馬兵不是極多嗎?只因你仰賴耶和華,他便將他們交在你手裡。9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 亞撒以為靠自己多年的政治經驗,救猶大國脫離了一場浩劫。正當他在沾沾自喜之餘,一位神的先知突然來見他。這位先知奉神的名責備他沒有依靠神行事,反而是仰賴外邦人亞蘭王。先知提醒他,從前他仰賴神,神就拯救猶大人脫離古實王的大軍。神既然能夠幫助他打敗古實的大軍,難道不能幫助他擊退以色列人嗎?為什麼他不仰賴神,反而去仰賴亞蘭王呢? 如果亞撒從來沒有經歷神的能力,他這樣做是情有可原的,但他的確經歷過神的拯救,按道理他對神的信心應該更堅定,為什麼他老年時反而仰賴人呢?亞撒的做法實在是令人困惑。你能明白為什麼嗎? 亞撒是用政治手法來化解了這場危機。從人的角度看,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但從屬靈的角度看,則是一個非常愚昧的行動。第一,他沒有依靠神,反而把亞蘭王看成是神,將奉獻給神的金銀拿去奉獻給亞蘭王。這就如教會遇到困難,牧師非但沒有依靠、等候神,反而拿聖徒的奉獻送禮給有權勢的人尋求幫助。這樣做就是盜用神的錢,羞辱了神的名字。亞撒的舉動等於是告訴人,亞蘭王比神還有能力,神不能幫助我們,但亞蘭王卻能拯救我們。亞撒的政治手法絕頂聰明,但對自己的信心和國民的信心有百害而無益處。 第二,亞蘭人是猶大和以色列人的共同敵人,亞撒是在尋求神子民的敵人的幫助,後果可想而知。亞撒的決定等於是引狼入室,亞蘭人從此就經常侵犯以色列國。雖然北國以色列的屬靈光景非常槽糕,以色列王也一個不如一個,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神要審判他們。神看猶大和以色列為兩姐妹,雖然姐姐以色列行為可恥,但妹妹猶大還是需要按照神的意思待她。但猶大王亞撒沒有依靠神、等候神,也沒有按照神的意思待以色列,反而找外人來侵略她,這是神不喜悅的。 這使我想起了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責備哥林多信徒不該彼此相爭,他們不但彼此相爭,甚至還到外邦人面前彼此告狀,神的名因此大受羞辱。所以我們要小心,基督徒千萬不要彼此攻擊、告狀。如果有基督徒或其他教會攻擊我們,千萬不要尋求世俗的方法回應對方,一定要等候神,尋求神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留意先知哈拿尼的話,他對亞撒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為什麼先知這樣說呢?為什麼他不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以色列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為什麼是亞蘭王的軍兵而不是以色列王的軍兵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亞蘭人是猶大和以色列的共同敵人。神的心意是要猶大和以色列除滅亞蘭,但他們非但不能聯手除滅亞蘭,現在猶大還跟亞蘭結盟對付以色列!亞撒是在助長了他的敵人,削弱了以色列和猶大的力量。這就如信徒彼此相爭、彼此告狀,這就削弱了教會的能力,助長了撒旦的勢力。所謂唇亡齒寒,以色列如果被亞蘭侵略,遲早會波及猶大。所以亞撒的決定是短視的,他沒有考慮到這個決定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正因如此,神必須差遣先知來責備他。 先知還警告亞撒,從此猶大國會有戰爭的事。亞撒做王期間,猶大國基本上是平安的。習慣了太平盛世,亞撒不想跟北國開戰,只好千方百計回避。可惜他用的方法是神不喜悅的,雖然這次成功地回避了戰爭,但有更多的戰爭等候著他,因為他沒有按照神的意思處理問題。列王紀上15章16節告訴我們,亞撒和以色列王巴沙在世的日子常常爭戰。不靠神處理問題,只能治標不治本,之後問題會變本加厲。亞撒聽了先知的責備後,又有什麼反應呢?我們繼續看10節: 亞撒因此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那時亞撒也虐待一些人民。 先知早期是被稱為先見,因為神賜異象他們,讓他們能預先看見好轉告神的百姓。這裡我們看到,當亞撒聽了先知哈拿尼的話後,他非但沒有感激先知的提醒,反而惱怒他,將他囚在監獄裡。可能亞撒覺得跟亞蘭王結盟是明智之舉,猶大國也因此免了一場戰爭,舉國上下都稱讚他英明,先知的話真是大煞風景。 亞撒本來有一個悔改的機會,請求先知代禱,求神赦免他的過犯,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反而進一步犯罪得罪神,就是囚禁神的先知。不但如此,亞撒還虐待一些人民。聖經沒有說這些人為什麼被亞撒虐待,既然是跟先知哈拿尼並提,肯定是跟這件事有關。或許這些人應同先知的話,反對亞撒囚禁先知哈拿尼,結果就被亞撒整頓。 先知哈拿尼只出現了一次。可能向亞撒傳達神的話之後,他的餘生就在監獄裡度過。這就是做神的先知的代價。保羅要基督徒追求聖靈的恩賜,特別是先知的恩賜。因為教會需要先知傳達神的旨意,才不會偏離神的心意。但做先知的代價非常高。如果你傳講一些鼓勵人的話,眾人都會愛戴你,如果你像先知哈拿尼那樣,說一些別人不愛聽的話,你就會遭人厭惡,甚至性命不保。 哈拿尼為了傳達神的話而被下在監裡,可能永遠都出不來;也可能被虐待,甚至性命不保,但神會紀念他的。相反,亞撒似乎大權在手,可以隨心所欲,但如果他不悔改,神也一定會審判他的。我們繼續看12-14節: 12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13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與他列祖同睡,14葬在大衛城自己所鑿的墳墓裡,放在床上,其床堆滿各樣馨香的香料,就是按作香的作法調和的香料,又為他燒了許多的物件。 亞撒年老時腳上患了病,病情非常嚴重,兩年後就去世了。遺憾的是,他沒有求神,只求醫生。可見自從巴沙的事後,他跟神的關係一直沒有改善。可能他自覺自己的屬靈情況,知道這病是來自神的管教,所以沒有求神,轉而去求醫生。一個年輕時“行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的人,年老時竟然落到這種光景,實在令人費解。 雖然亞撒的晚年非常不好,但縱觀他的一生,他對猶大的貢獻,相對其他的王,還是正面的。亞撒死時全國為他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禮,可見他是非常受百姓的愛戴。雖然他晚年時,對神的信心大大的倒退,但他沒有像其他王那樣,使百姓陷入拜偶像的罪中。他年輕時所做的宗教改革還是蒙神喜悅的。可能正因如此,聖經給予他的評價還是正面的。 一開始我說到亞撒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頭10年;2)和古實王爭戰直到巴沙王侵略猶大;3)與亞蘭王立約直到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考驗呢?當亞撒登基時,他馬上就面對一個考驗:選擇神的道路還是自己的道路?年輕的亞撒做了明智的選擇,他選擇行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事。神因此就祝福他,賜猶大國平安10年。 十年後,神就借著古實王的大軍來考驗亞撒的信心。猶大人雖然以寡敵眾,但亞撒毫無懼怕,他選擇呼求神,仰賴神的幫助。神就幫助了猶大人,使他們大獲全勝。亞撒經過了這個考驗後,神就差遣先知亞撒利雅來勉勵他繼續尋求、順服神。 幾年後,神用以色列王巴沙來考驗亞撒,這一次亞撒失敗了。可能是他做王時間長了,政治經驗豐富了,所以不再仰賴神,反而選擇用世俗的方法處理問題。他選擇了跟神所厭惡的亞蘭人立約,想借用亞蘭王來削弱以色列王的勢力。因此神就差遣先知哈拿尼責備他,並宣告從此猶大國會有許許多多的戰爭。神也借著疾病來管教亞撒。 你會留意到每一個考驗都會有相應的後果。勝過考驗,信心就成長,神也會祝福我們。面對考驗失敗了,信心就會倒退,我們跟神的關係就會受影響。亞撒所經歷的三個階段提醒我們,不論在什麼階段我們都會面對信心的考驗。不論是得時不得時,我們都要仰賴神,靠著他的恩典繼續跟從他。我們別無選擇,因為屬靈生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五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十五章 南北的分野 以色列分成南北二國,這章聖經是記載他們分裂的開頭。聖經的記載給我們看見,有紛亂也有太平,明顯的,是因為君王對神的心態不同,以至做成這差別。 一。乏善可陳的亞比央
(v.1~8) 二。敬畏神的亞撒
(v.9~24) 三。敗壞的拿答
(v.25~32) 向神誠誠實實(王上十五1~15) (臺北靈糧堂) 一、猶大王亞比央不像他祖大衛的心,誠誠實實的順服神;神要人向他誠實,神看人的真假比人的好壞更重要(參約一44〜47)。 二、「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人一生所行的善惡,都被神看見,被神紀念,別人及自己會忽略或忘記,但神不會忘記! 三、「亞比央常與耶羅波安爭戰」(7節),「亞撒和以色列王巴沙在世的日子常常爭戰」(16節)。罪的工價就是死,罪還有許多副作用,一個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使人與神分裂,人心自我分裂,人與人分裂,人與自然分裂;人與人分裂之後,彼此站在對立的立場,充滿矛盾衝突、爭戰;只有神的救恩才能使從各種分裂中重新統一。所以以弗所書二章17節稱耶穌十字架的福音為和平的福音,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福音使各樣人與人的分裂,重新合一。 四、從大衛作王,到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猶大王有十多位,其中好的少,壞的多,第四代的亞撒王是好的,他登基後,立即除孌童、貶祖母太后的位、毀偶像,並將分別之物歸入聖殿;方今末世神需要有信徒向神有誠誠實實的心被神使用,對教會作潔淨重建的工作。 默想 人與神合—,是人與人和好的開始。 回應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箴卅8)。 主向神專心(王上十五16~34) (臺北靈糧堂) 一、亞撒雖然效法大衛向神誠實,但並未效法大衛向神專心,「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王上十一6),當以色列王巴沙來攻擊他,他不依靠神,卻去依靠亞蘭王便哈達。 二、人都不完全,且是多變而複雜的,信徒切勿以「完全」來衡量別人,卻要以「完全」來激勵自己;神定的完全標準是高的,「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六1)。我們都不完全,要竭力渴慕,並勸勉別人一同追求完全。 三、亞蘭王曾與以色列王立約,現在猶大王亞撒送他金銀要求他廢掉與以色列王立的約,他因利益就廢約,轉而攻擊以色列王。人與人立的約都是建立在利害上,利害是隨時改變的,因此人與人立的約是不可靠,唯有神與人立的約是建立在神的慈愛及信實上,是永久可靠的;因此,要靠神,不要靠人,「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著他也都是實在的…。」(林後一20) 默想 今天我靠神的心多,抑是靠人的心多呢? 回應 求使我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追求,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六1)。 猶大王亞比央與亞撒(王上十五1~34) (臺北靈糧堂) 接下去的記載,就以南國與北國交互記載的方式,來記錄這些王的作為。北國的王都「陷在耶羅波安的罪裡」,十九個王之中無一好王。南國的王都是大衛的子孫,所以以大衛作為楷模,如果「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他就是好王;反之則是惡王。南國有二十個王,其中只有八位被稱為好王,其他都是惡王。 一、亞比央行他父親的惡 首先南國羅波安的兒子是「亞比央」,他一共「作王三年」。 猶大的王室往往記錄母親是誰「他母親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這位瑪迦太后行了許多的惡事,由日後她的孫兒亞撒「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可知,她影響她的兒子亞比央「行他父親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惡」,母親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雖然亞比央行惡,但是「耶和華…因大衛的緣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燈光,叫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堅立耶路撒冷。」因為神與大衛立了約(參撒下七章),因此神紀念大衛的王朝。 二、亞撒效法他祖大衛 亞比央之後,由他的兒子「亞撒」登基作王,他一共「作王四十一年」。亞撒「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如前所說,他廢了祖母瑪迦太后的位,除去她立的偶像,也從國中除去孌童,這是偶像崇拜中的遺留的問題。 亞撒任內,北國的君王「巴沙」來與他爭戰,亞撒尋求「大馬士革的亞蘭王…便哈達」的協助,要便哈達廢去與北國的約,轉而與他立約。歷代志的作者指責亞撒此舉「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代下十七7~9)亞撒年老時「腳上有病」歷代志也說「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他與神的關係漸漸疏離。 三、以色列王拿答 此外北國也有兩位王,一是「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他共「作王二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之後「亞希雅的兒子巴沙」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篡了他的位」。自此北國以色列共經歷八次篡位。巴沙「在得撒登基作王共二十四年」,他也「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默想 我是否找到人生的典範,追尋他們的腳蹤行?我自己是否能成為他人的典範,讓他人也來跟隨主?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賜下機會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學習真理,效法領袖,幫助我一生走在真理之中,傳承信仰給下一代,讓下一代認識你的榮耀與能力。阿們! 好壞影響(王上15:1~15)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的生命成為別人的激勵,對你存更大的信心。 自從耶羅波安被立「作以色列眾人的王」(12:20)之後,列王紀的歷史便開始進入南北兩國並存的局面,這局面一直延續至兩國滅亡為止。總括而言,北國以色列的所有君王都行神所憎惡的事,而南國的君王卻時有好壞,他們當中的一些君王是敬畏神的人,但另一些統治者則行在邪道之中。列王紀作者清晰地表明,神對君王的評價標準,就是以他們是否遵行神的心意為依據,並且惟有當他們與神有良好的關係時,神才會實現祂的應許,讓他們的兒子繼承王位。 在南國猶大,亞比央繼承了其父羅波安的王位(1~8;在歷代志下13章,他的名字是「亞比雅」,而列王紀作者所載的名字「亞比央」則可能有迦南神名的含意),並經常與當時的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爭戰。由於亞比央沒有專一跟隨神,因而受到列王紀作者的譴責。然而,經文亦指出,神由於大衛的緣故,一直保守猶大,以致猶大得以在以色列人的攻擊下支持下來。 亞比央作王只有三年,繼他之後的猶大君王是亞撒(9~15)。亞撒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只不過他仍沒有廢去丘壇,這是以後許多猶大君王一再重複的錯誤。亞撒大概是年幼登基,故此他的祖母瑪迦能在他即位初年操縱大權。但亞撒並沒有受其祖母的壞影響,當他踏入成年階段,便貶了瑪迦的位,並砍下她所崇拜的亞舍拉柱像(這是迦南人的崇拜物件),從而擺脫了她的干政和背道行為(13)。亞撒又將他父親與他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聖殿。相對於他的父輩,亞撒對神存誠實的心。雖然猶大的國力已大不如前,但這位信靠神的君王,卻仍能使猶大的燈火燃點下去。 今日,在我們的親人摯友當中,可以有不同的宗教和信仰,以致各人對我們所信的神也可以有不同的態度和回應。我們會如何持守對神的信靠,避免別人的不良影響,並以積極的態度,鼓勵身旁的人對神存積極的信心?我們可否鼓勵別人,以積極的態度來回應神的愛? 南北對照(王上15:16~34)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使我按照你的心意行事,莫讓生活中的困難攔阻我對你的信靠。 列王紀作者繼續把猶大王與以色列王的事蹟作並列的敘述:他在本段經文先記載猶大王亞撒的事蹟,然後再闡述有關以色列王拿答和巴沙的歷史。 在亞撒作王時,猶大再次與以色列爭戰起來(16~22)。以色列王巴沙攻擊猶大、修築拉瑪,而猶大王亞撒就向亞蘭王便.哈達致送厚禮,把聖殿和王宮中剩下的金銀都送給對方,以便能聯手攻擊以色列的城邑。其實,從亞撒要動用聖殿及王宮的財寶可見,猶大的財力已陷入困境。 猶大和亞蘭人所攻擊的城邑極多,其中後者攻下了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基尼烈)和東部的拿弗他利。亞撒的攻擊行動,顯然是想叫以色列民停止封鎖耶路撒冷以北的交通要道。結果,亞撒等人的攻勢迫使巴沙「停工不修築拉瑪了,仍住在得撒」(21)。得撒是當時以色列國的首都(33),其位置後來被撒馬利亞所取代(16:23~24)。雖然列王紀作者在本段經文中,頗為強調亞撒的功業和良善的一面,但他也特別提及亞撒的腳有病患(歷代志下16:12更說他在患病時只倚靠醫生的醫治,而不倚靠神)。解經家一般認為這病患是指痛風症,或是由血管問題而引發的病,甚至是壞疽。 列王紀作者又記載了耶羅波安兒子拿答的事蹟,這個邪惡的君王最終被巴沙殺死篡位。巴沙登位後,立即著手清除前朝家族,結果耶羅波安全家至此被滅絕了(25~32)。從列王紀的記載可見,不論是拿答或巴沙都沒有得到正面的評價,而拿達作王的時間甚至可能少於兩年。經文只是簡略地介紹拿答和巴沙的統治概況,以及說明拿答死在巴沙的手中,是應驗了神藉亞希雅的預言(14:10~16),指耶羅波安家族將要被滅絕。 昔日,亞撒因著面對軍事上的敵人和他自己的病患,而忽略了對神的信靠,甚至違背神的心意行事;今天,我們也可能會由於事業、健康,甚至其他壓力,因而尋求其他幫助,忘記了對神的倚靠。請反省:我們現在有沒有面對哪方面的危機?我們應如何作出回應? 亞比央與亞撒(王上十五1~2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亞比央作猶大王只有三年,經文提到他的篇幅總共只有八節,僅簡單提及他與耶羅波安的邊界戰爭,以及他的心不像大衛那樣誠實順服神,事實上聖經給他的蓋棺論定很清楚,亞比央是個惡王,行羅波安所行的一切惡。亞撒作王四十一年,他的人生前面三十五年都表現得相當不錯,不但糾正了許多前輩先祖宗教上的錯誤,而且將金銀器皿分別為聖歸到聖殿裡,恢復了聖殿的事奉,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但是後來因為北國以色列王巴沙犯境,為了求助於亞蘭王的軍事協助,他將聖殿中已經分別歸神的金銀器皿拿去給亞蘭王當禮物,自此靈性一蹶不振,與神的關係就逐漸疏離了。(參考代下十五、六章) 丘壇的祭祀對以耶路撒冷為敬拜中心宗教系統而言,不算是個大惡;因為在聖殿敬拜還未建立以前,以色列人都是去丘壇祭祀的。話雖如此,丘壇祭祀仍然存有一些危險、試探,一則是無法管制敬拜的水準,一則是容易受外邦異教的影響而變質;另外還有,相對於中央聖所的敬拜,丘壇敬拜的骨子裡就是分離主義。我們不知道亞撒不徹底廢去丘壇的原因為何,然而至少我們可以推測到的是,亞撒不認為「廢去丘壇」有絕對的必要性。其實綜觀亞撒的一生,就可以發現他個性裡的不徹底與不絕對,不但是宗教改革得不徹底,對神的敬畏尊崇也沒有到底,看樣子,「不徹底、不絕對」畢竟成了他的致命傷。 親愛的弟兄姊妹,亞撒的「不徹底、不絕對」豈不也常常是我們的寫照嗎?有些基督徒就是害怕,自己會因為信耶穌而失去了一些世界的好處,所以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讓信仰的影響超越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其實這些基督徒為自己所保留的底線,正是仇敵權勢可以侵入的門戶。事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徹底委身的基督徒,就無法作徹底的基督徒,也無法跟從基督到底。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幫助我、改變我馬虎不徹底的個性,幫助我對真理的要求永遠是絕對的、是不馬虎的;求禰幫助教會除惡務盡,教導真理的態度也是積極的、徹底的、絕對的。阿們! 禱讀:希伯來書三章6節 6 但基督為兒子,治理 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北國第一次王朝更替(王上十五25~3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耶羅波安一世的兒子拿答作王二年,仍然跟從父親得罪神的腳步;拿答的軍事將領巴沙,在圍困非利士之基比頓城的時候,殺了拿答,篡奪了王位,並且立刻將耶羅波安的全家殺光,應驗了先知亞希雅的預言。不過很可惜的,自此以後,以色列國的王朝,就持續在這種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的情況下迴圈、更替。然而稀奇的是這些北國的君王,卻沒有一個想要離開耶羅波安一世的罪惡,因此朝代的替換也就理所當然的變成了血腥與殺戮的迴圈。 不知道你我讀到這裡,是否已經對選民的素質深感憂心?是否甚至懷疑北國以色列,是否有資格稱之為神的選民?何西阿是北國的先知,事奉時間大約是北國亡於亞述(主前七二二年)之前,當時的以色列國已經在信仰上一塌糊塗了,然而何西阿先知還是傳達神盼望的信息:「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何二19~20)所以保羅很清楚的表達:「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8~10)成為神的選民,不是憑著我們原來擁有何種資格,沒有一個人擁有作神選民的資格,全然是神的恩典。北國以色列雖然在信仰的路上,一路都不成材,神仍然給了二百多年的悔改機會。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論我們現在的光景如何,如今仍然是神悅納人的禧年。蒙受神的恩寵,不是憑藉我們的才幹、貢獻,全然都是神的恩典;我們只要謙卑的來到神的面前,真誠悔改我們的行為,天父神仍然要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 回應:親愛的天父!謝謝禰總是給我悔改的機會,求禰常提醒我依靠禰的恩典,不再陷入「自我膨脹」的網羅;求禰幫助所有的基督徒,珍惜禰的恩典,把握今日悔改的機會,天天活在禰的愛裡。阿們! 禱讀:何西阿書二章19~20節 19 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