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爭戰的禱告(史百克)

迦密山之大戰(181~46(賈玉銘)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八章)(張成)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八章)(劉銳光)

真假不能永遠對峙(王上十八1~15) (臺北靈糧堂)

真假必有爭戰(王上十八16~46) (臺北靈糧堂)

以利亞與亞哈(王上十八1-19) (臺北靈糧堂)

以利亞與巴力先知(王上十八20-46) (臺北靈糧堂)

彰顯主道(王上181-15) (香港讀經會)

迦密之戰(王上1816-40) (香港讀經會)

恩雨沛臨(王上1841-46) (香港讀經會)

以利亞與俄巴底(王上十八1~19)(臺北基督之家)

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20~46)(臺北基督之家)

 

 

爭戰的禱告(史百克)

 

  「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裏來,眾民就到他那裏,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名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幹溝裏的水。‥‥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間,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甚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麼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列上十八30-3236-3842-45)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上生出土產。」(雅五17-18)

  「靠看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六18)

  我們曾注意仇敵在攔阻禱告的這一條陣線上是如何的明顯和實在,照樣的,牠在截斷禱告的這一方面,也如何是實在的。我不只是指著正當你在禱告的時候受了仇敵在外表上的截斷。我乃是指著仇敵用了一種精巧打擾的方法,要來截斷你那連續不斷的禱告的生命,你可以在一個星期或更多的時日,舒暢又勝利地獲得了一段長時間的禱告生活。

  然後,仇敵便引進了一些不相干和騷擾性的事情,把你那連續不斷的禱告生命意外地截斷了。於是,你失去了那連續勝利的禱告生活。並且你將發現你必須打過一場驚人的戰事,才能夠恢復那已失去了的禱告的生命。

  有許多基督人,他們屬靈的歷史祇是一種間歇著的和不連續的(這裏一小塊,那裏一小段)禱告的生命,以致在他們靈命的歷史中,常常充滿了這種的必需--在這時候或那時候--要繼續不斷地設法去恢復他們已喪掉的禱告生活和地位。這都因他們禱告的生命受著一種意料不到的嚴重挫折--仇敵那有計劃性的截斷。

  在這情形下,我們便應當儆醒地戒備看,而設立一個守望者。我們必須設立一個守望者,來護衛我們禱告的生命。特別地是要防範那從緊張時期中所引致的反應,那在松祂而懈怠之情形下並那熱心奮勇工作以後所產生的一種自滿感覺以為現在可以享受一些屬靈的假期了。在上面那些屬靈「真空」的情況裏,常常隱伏著一種很大的危機,正如大衛王所表現的,當列王出戰的時候,他走上王宮的平頂(撒下十一1-2)

  還有,凡仇敵所不能攔阻和截斷的,牠就要設法緊跟在後面去擊毀它。這便是:牠要轉移牠的注意力,從後面來擊毀禱告的生命。我們可以有了一個屬靈穩固性的時期,我們也可以獲得一段強剛勝利的日子。

  然而,仇敵常是盡牠所能的(如果牠不能直接地攻擊我們禱告的生命),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間接地損害我們。這在表面上似乎不是立即與我們禱告的生命發生關係,可是藉些事故,我們竟被迫和間接地受了屬靈的挫折和阻延。我們禱告的生命本來是很剛強,美好和穩固的。

  然而在我們生活上的其他一些部分驟然地發生了一些意外事故--與另外某處發生關係的事件--以致當我們要禱告時,我們發覺那件意外事故對於我們禱告的生命表現出一種迎面的痛擊,叫我們不能繼續地禱告下去,直等到那件事已被我們適妥地對付過。我們必須承認上面所說的一些事實都是仇敵巧妙的破壞活動,且是仇敵一種非常有計劃和組織性的陰謀,為要隱蔽或間接地擊毀我們禱告的生命。有時是要試著來壓制我們禱告的生命。所以我們總發現仇敵一切注意力的焦點都集中在擊毀聖徒禱告的生命。

  當我們真實地在聖靈裏禱告和摔跤,當我們認真地在禱告裏被對付和對付事務,我們便將準確地發現,我們的生命是如何的與我們周圍一切的一物,事物和事變發生著敏感的關係。我們心裏所注重留戀不舍的罪孽,或者沒有任何顯然或直接地干涉我們禱告的生命,但它()卻能隱蔽著而間接地給了我們一個很嚴重的致命打擊。一些在側面所偶發的事件,也會照樣很厲害地影響我們禱告的生命。仇敵常常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煽起這些意外事件,為著來擊毀我們禱告的生命。

  當我們真實地進入禱告生活的時候,在我們周圍的一切人物,事物和事變的狀態便受到了我們禱告力量的影響與注意。我們在當時或看不出這些事情(無論是任何事故)所發出的意義和目的是甚麼呢?--一個被截斷的交通,一種緊張的關係,一個被挫折的計畫,在任何處的一個破口。

  我們或者不能準確地認識這些事情所發生的意義是甚麼,直等到我們進入堅強的禱告的生命,我們才開始發覺這些事故曾有意地來打擊我們禱告的生命,叫我們被阻延而不能繼續地禱告下去。這些飄忽闖蕩的意外,為要干擾我們那通暢的屬靈交通系統,使我們禱告的生命被阻困,被壓制和被約束著。從此以後我們便將發覺一種機巧的邪惡活動,時常窺巡在我們生活環境的周圍,為要打擊我們靈命最中心的部分(禱告的生命)。仇敵是這樣不怠不懈地來圍擊聖徒禱告的生命,牠製造出從外面來的各種事故藉以抑制禱告的生命,而使成功和成熟的禱告成為不可能的。我想,你總會領悟我所指的意思,聖徒的經歷可以把這些警告和提醒證明出來。

  

  禱告的宇宙性質

  現在,我們要把這屬靈爭戰的範圍稍為擴大一點。從上面所念的經文我們看見了一個綜合和廣泛的屬靈地位。

  列王紀上第十八章所記載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的爭戰,無疑地,那是一幅在舊約裏面的圖畫以解釋在新約裏的真理--特別是指以弗所書第六章。

  列紀王上第十八章和以弗所書第六章所記載的兩件事,是「預表」和「預表的本體」,是一件事的正副兩方面。它們爭戰的範圍是在諸天界裏。這乃是這正副兩件事的共同點。雅各所記的,是把這件事的整體指向諸天界裏:開啟和關閉諸天,諸天的政冶與諳天的統轄。諸天界是在這討論範圍裏的主要目的。並且,這爭戰是關乎諸天界和諸天界上的。「原來我們‥‥乃是與‥‥諸天界上屬靈的惡魔摔蛟。」(弗六12新舊庫譯本)

  同時,在實際上,以利亞的爭戰亦是一種在諸天界上和牽涉著屬天勢力的爭戰。我想,這對於我們是很明顯的,這也是上面兩處經文共同的特點。

  當我們進入父神在基督裏的完滿計畫和見證時,我們便將發現我們已進入一種特別的屬靈爭戰。這特別爭戰的最終目的,是關乎諸天的政治。誰要在諸天界裏掌權,在諸天界裏有那些率領者、掌權者、管轄這黑暗世界的霸王,以及在諸天界上的屬靈惡魔。這些屬靈氣的活物偕取了政治的地位--今世的統治者。牠們是處於纂奪的地位,而這但卻不是神永遠的心意,也不是神最終的目的和旨意。

  基督()和祂的教會(祂的身體)在神的心意中是被選召要在諸天裏掌權的,是要從諸天裏來統治宇宙的。所以這件事(屬靈的爭戰)是一個關係到諸天界上的問題,到的諸天屬乎撒但,抑是要在教會裏,並借著教會(身體)來表彰主耶穌()的絕對統治權。這乃是牽涉著諸天界上的事,是關乎宇宙實際上的統治目的。我們爭戰的勝負就是在那裏決定著。諸天界是我們爭戰的範圍,並且是與我們禱告的生命發生關係的。禱告這件事不單是平面的,是祇與我們地上生活的事情發生著關係。

  但禱告的果效和影響勢力也是立體的,是直接的與諸天界發生著緊密的關係。哦:但願神的子民得以認識禱告範圍的廣大。因為多少時候,我們禱告的普通性質祇不過是在平常瑣事的範圍裏,我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去告訴主,一切關乎我們地上日常的瑣事。雖然這些平凡瑣事對於我們也許是重要的,對於我們在地上的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這些平面和過渡性的事務卻不能達到神計畫裏的最終目的。

  被壓制在劣勢下的禱告,與那些抵擋和突破在宇宙中阻塞著的廣大邪惡勢力並把屬天的救援和答應帶下來的禱告是大有分別的。神的子民真需要使禱告升起。在這立體超越和高升的禱告裏,那些強有力的,屬天的,永遠的和宇宙性的,便將受了影響與干預而被引帶進來。我們多麼的需要在禱告的事奉和工作上,被帶領進入屬天的地位上去。

  在那裏,諸天界背後的屬靈真實事故和演變情況便將因著我們的禱祈而受了影響,當我們祇為屬地生活上的瑣事祈求時,主常常不容讓這種「短視」和「淺見」的禱告立即成為有效的。因主要我們看見在這些屬地的事情背後,有了一些多麼重要的屬靈事物和原則存在著。當你禱告時,你在祈求一件事情的發生,一種改變的實現和一個結果的臨到。

  但是,沒有任何事情發生著。主的目的是要--等到你在你所祈求的事上,儘量地被破碎,被擴張並開拓了你自己的屬靈量度--來指示你在這種學習過程的情形下,存有一個屬靈的原則和關鍵在其中。並且,祂不能也不願在為你成全屬靈地的事。因在那種情形之下,對於你屬靈的聰明、屬靈的悟性、屬靈的知識、屬靈的品格和屬靈的價值不能有任何的增長。如果主僅是為你成全屬地的事,那麼主祇是因著你的祈求而替你辦事了。

  然而主卻是要訓練你,造就你。增益你,並多方面的教導你,好叫你能夠認識,把握並掌管屬靈的形勢。是的,諸天界是我們爭戰和決勝負的範圍。

  

  教會--爭戰的起因

  這屬靈爭戰的起因是為著甚麼?為何必須觸發這一場長期激烈的爭戰呢?是的,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和以弗所書第六章的兩處經文裏,祂可以發現教會是這爭戰的起因。因這爭戰範圍裏直接物件就是教會。自然的;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所指的是神的子民。以利亞禱告的目的和結果,是要帶領以色列子民的心轉回歸向父神。在這裏所看見的對象是神的子民。以利亞的禱告是為著這些蒙選召的百姓。他把所有的百姓都帶到父神的跟前來,讓他們被牽涉而進入這一次禱告的結果裏去。以利亞使以色列子民和他的禱告發生聯繫的關係,因他那一次禱告所產生的結果也就是以色列子民的前途及命運的結果。

  在以弗所書信裏,自始至終我們都知道所討論的事情是指著教會(基督的身體)這就是屬天爭戰的起因。在諸天界裏所進行的一種爭戰是與教會(基督的身體)發生關係的。關乎這屬天的爭戰,有兩難是必須提起的。第一:這不祇是一件屬於個人的事。這乃是一件共同相關的事,是一件屬乎團體的事。這爭戰是關係基督的整個身體。

  因此信徒個別的爭戰,不過只是一種相關的爭戰,是與基督的身體並其他的眾聖徒發生關係的。在基督的身裏面,有這種屬靈的聯繫關係和生命的共通性存在著--如果一個肢體被擊敗,整個身體在屬靈方面因著連瑣感應而受到了損害。雖然整個身體和個別肢體或者未能解釋這損失的原因,也未曾發覺那特別損害的徵兆。

  但是只要有一個肢體陷落在失敗軟弱裏時,頭部便立即受了感覺和影響--整個身體也連帶一起受了損害。這是一種互相關連和團體見證的爭戰。所以仇敵蓄意要孤立並分離身體上的每一個肢體。牠要把重大的壓力和摧殘加在他們個別的身上,好像要把他們永遠壓服下來。因仇敵所重視和估計的,不僅是單獨肢體的個別價值,更加是身體上每一個肢體所共同產生那互相關連的總和價值。

  就是因此,聖靈所給我們的屬靈資訊,是多麼鄭重的注意這一難--為著眾聖徒禱告的迫切需要,為著強化屬靈交通系統的禱告的迫切需要,這也就是神的子民們團體禱告生活的迫切需要。如果沒有忠勤不懈和儆醒不倦地為著眾聖徒恒切代禱,這對於基督︵頭︶是一項無可補救的重大損失啊!

  

  基督在榮耀裏--爭戰的目標

  關乎屬天爭戰所必須提起的第二點,乃是;雖然教會是這爭戰的直接起因,但卻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不可以把教會--基督的身體--置放最首先的地位上。教會基督的身體--是基督見證的器皿和見證的方法。基督的生命,能力和見證是貯存在祂的身體裏。所以,富基督復活以後,在五旬節時祂就把佑得勝的見證,祂升天的見證,祂得榮耀的見證和祂在天上地下所有的宇宙權柄的見證,一統貯存在教會裏。在舊約時代裏的聖殿是父神的榮耀的聖所,正如新約時代的基督的身體(教會)基督的榮耀,基督的見證和基督的名的聖所。仇敵最終的目的是要打擊基督的榮耀,基督的名字在基督的高舉。

  所以牠集中牠的注意力在蒙揀選的器皿--教會--基督的身體。教會因此便成為這宇宙爭戰的起因。雖然,她不是這爭戰的最終目的。但仇敵是要經過和借著基督的身體以打擊基督()並基督的名和基督的榮耀。我們從舊約裏的歷史可以看見這事實是多麼的明顯。

  當以色列子民處於屬靈衰頹的情況中,父神的榮耀和尊貴,父神的名字和父神的莊嚴,便被遮蔽而暗晦不明。當以色列子民的靈命處於優勢的地位上時,耶和華的見證便在最高度和最明確的力量中被充分的維持著。在新約裏,在我們現今的教會時代裏,仇敵的方法也是要借著毀滅神的子民的靈命或借著破壞聖徒的交通來侮辱主耶穌。

  所以教會(基督的身體)因著父神向她所指定的天職、計畫反目的,便成了這爭戰的起因。仇敵殘酷的憎恨和猛烈的反對,是指向著神的子民的團體生活。牠無論採用任何方法,總要盡力設法去毀滅並破壞聖徒的親密交通和聯擊關係,而促使神的子民們,在彼此中間產生了冷淡、隔膜、歧見和敵對。

  因此,便引致生命交流的阻滯而造成身體中的分離和瓦解,團體見證的被削弱和被遮蔽。哦!仇敵挑撥離間的方法是何等的惡毒和狡猾啊!

  

  儆醒的戰略價值

  在此,親愛的弟兄們!我覺得你和我應當效法尼希米的榜樣,並要服從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弗六18)裏的勸勉。要「設立一個守望者」,「並要在此儆醒」。你總可透視這兩處的經文都是論及魔鬼的詭計。這些詭計代表仇敵那多方面的狡猾破壞活動。若要在實際的行動上,設立一個守望者來提防魔鬼的詭計,那麼,在最低限度所指的一方面,是要求我們對於所聽見的謠言和傳述,必須十分準確地加以辨證。

  「凡事察驗。」(帖前五21)我們能夠因著一個謠言而隔離,我們可以憑著一次傳述而破裂,我們也會僅因著一項暗示而發生相爭或不和。在今日的氣氛裏是佈滿著戒懼和猜疑。只要你暗示著任何人有了不穩固和不健全的趨向,在此,你便可能產生一個屬靈交通的破口而造成一個罅隙。如果我們設立一個守望者並準確的察驗一切,我們便會發現許多「莫須有」和不確實的事情。這些虛構和混淆的事物對於主自己和主的子民是一個重大的損害。因當我們切實地嚴謹細查這些事情,我們便將發現其中是毫無問題的。或者,印使有任何問題在其中,也一定有它存在的正當理由。

  而且我們必不會失望的在誠心實意的情形下,承認那些事情的地位是正常的。多少時候那些不確實的事情就是如此的產生和傳播出來。但我們是多麼需要設立一個守望者以提防魔鬼的詭計,因牠破壞神的子巨的團體生活的方法和策略是遠超過我們的精力所能夠列舉計數的。

  就是因此,禱告配合看儆醒是極端重要和必需的。禱告的結果應當使我們能以透亮地瞭解仇敵的詭計和活動。儆醒禱告乃是一邊的儆醒又一邊的禱告--在儆醒裏禱告又在禱告裏儆醒;好叫我們能夠在儆醒和禱告的氣氛裏,準確地發現甚麼是仇敵,在陰謀中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方法。

  我們不願意被仇敵過分地因惑著。我們也不願意常常把我們的視線專一集中在牠的身上。但我們必須認識歷史事實的真確情況。這些事實乃是:在這幾乎二千年以來,仇敵曾不休止地盡牠最大的努力來破壞神的子民的團契和交通。這豈不是事實嗎?教會歷史的記錄豈不是如此嗎?如果這是真實的,那麼,這是表示著甚麼呢?這所表示的乃是:你永不能獲得一些實實在在地對主耶穌基督保存著那滿有屬靈分量的任何寶貴事物--出自屬靈的性質並具體地表現著主耶穌的豐滿見證的一些寶貴成分--而不成為撒但那種惡意,狡猾和不斷的攻擊目標。

  撒但存心要分裂和破壞這些寶貴的成分(主耶穌的豐滿見證)。牠要用任何方法--或是借著真理,或是借著謊言來產生不和睦與派別。這是教會歷史所告訴我們的。並且,確實無疑地,仇敵全部的悉心計畫都在設法破壞聖徒的合--一教會的團體生活和見證。因為仇敵知道一個含有聖徒那屬靈密切交通的團契,一個調整在正當適宜的生命關係中的基督身體。共同一致在神的旨意裏攜手邁進著,這種在身體裏的生活和見證對於宇宙中那些執政者及掌權者的屬天統治確是一個極大無比的威脅。

  所以保守基督的團結,穩固和合一是信徒所應當時刻傾力追求的,同時,這也是信徒所應當不斷縈注關懷的。讓我們存著誠懇的心在謙卑和敝開的靈裏--去謀求和建設屬靈的交通。這不是指著和那些違反神的話語的事情彼此妥協m同時也不是指著我們須從任何屬靈的地位上(這屬靈的地位是主借著相當的代價才帶領我們達到的)貶降下來。我們必須效法尼希米站牢地位。

  當仇敵說:「請你來,與我們彼此商議‥‥。」(尼六7)尼希米即回答說:「我現在辦理大工,不能下去‥‥。」(尼六3)我們切不可降低自己屬靈的地位去討論那些越過屬靈需要以外的事情。

  但是,親愛的弟兄!任何屬靈的地位(借著十字架內在深入的工作與代價所達到的)只能夠在與眾聖徒的互相關係中被維繫而繼續保持著。我們切不可站在一種與眾聖徒脫離關係的孤立狀態中去保持我們屬靈的地位,以為我們已完全佔有了它(屬靈的地位)。我們也不可以在一種單獨隔離的狀態中去持守它,好像它(屬靈的地位)是一些從其他屬靈事物中分割出來的。不!切切不可如此!無論我們屬靈地位的程度,容量和差別是如何的不同,與眾聖徒交通這一件事(團體的生活和見證)是我們所必須盡智竭力去切實遵行的。

  關於與眾聖徒交通的這一件事,我真願意更懇切地多多勸勉你們,正如同在我的心靈裏被這一件事所驅策著一樣。因主所賜給我們的亮光和真理的目的可能變成無效的,如果那些接受並保持這些亮光和真理的基督人,構成了與其他眾聖徒的隔離和獨立。主是要把這些亮光和真理賜給整個基督的身體(父神一切的眾兒女們)

  如果這些亮光和真理是在隔離和獨立的情形中被維持著,那麼,主所賜給的這些亮光和真理的最終目的便不可能達到了。讓我們很確定地把這事銘記在心裏。所以,教會因著她屬天的呼召,使命和基督身體的見證便成了屬靈爭戰的起因。這不是一件屬乎個人的事,也不是屬乎地方性的事,這是關乎整個宇宙的事。因為基督的身體是一個宇宙性的具體實際行政核心。

  

  得勝的根基

  現在我們要稍為提起一些關乎屬靈爭戰的得勝根基。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裏,那得勝的根基,無疑地是在乎祭壇。在以弗所書裏的記載也是同樣的。當你尚未升達諸天界裏的地位去參加屬靈的摔跤並獲得行政上的勝利時,你必須預先經歷以弗所書裏的開端幾章,承認你曾經死過了(一個祭壇是已在那裏)。你既然與基督同死(也已將一切舊造的人,事物等等,完全埋葬掉了),便也與祂一同復活過來。

  在以弗所書的開始包括了祭壇和十字架的一切要點。所以得勝根基的記號並在得勝根基裏所表現的就是十字架--祭壇。以利亞取了十二塊石頭,這十二塊石頭所構成的祭壇直接地引進屬靈行政上的特徵(父神的行政是與祭壇發生關係的)。「十二」是「行政」的數目。那包含著十二塊石頭的祭壇在這屬天的爭戰裏便成為父神手中行政的器皿--父神的政治的實行原則。父神政治的原則是在於十字架並借著十字架的。

  在十字架上基督既奪去諸率領者與掌權者的軍裝,就把他們擄來,公然示眾(西二15)。我很願意知道當你們讀到列王紀上十八章那一段的經文,你有沒有注意這些話語:「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王上十八31)這隱含著甚麼意思呢?是的,以色列--在父神面前是一位王子。在父神面前的一位王子的子孫,在祭壇(十字架)上被標示表達出來。

  所以這十二塊石頭所構成的祭壇,在象徵上很清楚地宣佈這乃是得勝的根基。藉此我們得以進入我們的王子裏--在基督裏--的政治地位。基督在父神面前是那位比以色列更加偉大的王子。我們是在祂裏面的子孫,有分于祂邢王子高貴的超凡品格。這祭壇所代表的意義帶領我們進入在諸天界上那在基督裏政治權柄的地位。

  但這屬天政治的權柄和地位是與祭壇發生緊聯的關係,也是直接地與十字架發生關係的。十字架是得勝的根基。這不祇在天上有神的話語為這件事做見證,甚至連撒但本身也是一位罕有的十字架真理的見證人--雖然這不是牠所願意的。我想,有時候,或者是牠自己所不感覺到的。因這是十分顯然的事實,牠痛恨十字架。牠首先試看要阻止主耶穌,使牠離開十字架:「就拉著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的身上。耶穌轉過: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太十六22-23)這是撒但試著要主耶穌離開十字架。

  撒但既然不能阻止主耶穌離開十字架,牠便再試著要將主耶穌從十字架上哄騙下來:「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太二十七40)何等狡猾的提議啊!「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叫我們看見就信了。」(可十五32)但主耶穌降世的目的,就是要在十字架上成功神的救贖,好叫世人可以相信祂。於是仇敵第二次的方法同樣的沒有效果,並沒有得著成功。

  仇敵既然在上面所用的兩種方法都遭遇失敗,而且十字架救贖的工作亦已完成了(雖然撒但竭力地反對它)。現在,撒但便要設法更換並改變十字架的道理,使十字架成為無效的。撒但讓人宣傳十字架的道理而在宣傳之中使十字架落空了。異常的狡猾啊:對於撒但工作的方法,我們應當認識得越透澈越好。撒但鼓勵人宣傳十字架,在這種情形下,十字架的宣傳是被牠所煽動和影響的,於是,這種十字架的宣傳便成為徒勞無效的。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告訴我們:以人的智慧來宣傳十字架會使十字架的能力落了空,以致成為無效的。人憑著自己的智慧來宣傳十字架,不過將十字架真實的意義和拯救的大能丟掉了。

  哦!是的,你可以聽見許多關乎十字架的道理,但這卻不是基督的十字架的道理。十字架的真正能力是在乎它那反對著仇敵反仇敵的一切工作--罪和死的律以及人類邪惡的天性。當世人談論十字架的英勇事蹟時,竟用一種屬地的觀點來評論它。他們以為世人如果否認自己並為著自己的國家捨棄生命,這樣的犧牲與主耶穌的捨命是同等同類的。他們以為主耶穌的捨棄生命,也不過好像任何兵士為國家捨命一樣。這樣的占評和說法就把十字架的拯救大能丟掉了。這是摩登的十字架。

  撒但試著干涉十字架的另一方法,就是促使基督徒對於十字架全部意義的認識,產生了蒙蔽,愚昧和無知。當一個基督徒突然開朗地進入迦略山完全意義的啟示裏去時,這新的經歷對於主是一個偉大收穫的日子,但對於仇敵卻是一個可怕悲哀的日子。那個日子便開始了你在靈戰範圍裏的一段新的歷史。

  當你站在主耶穌「代替」的工作(指主代替我們受死)的地位上時,你可以遇見相當程度的反對。但當你站在主耶穌「代表」的工作的地位上時--即當你在屬靈這一方面站在和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同升天的地位上時(請你相信我所說的)你就要遇見比以前增加了十倍以上的反對,從今以後你便展開了一頁在靈界裏的爭戰和衝突的新歷史,同時也開始了一個反抗撒但的新桐爭。

  並且你亦已進入一個新的範圍內去,站在一個新的地位上並有新的能力被你所支配和運用看。仇敵亦將同時,同樣的喪掉牠的非法地位和權柄。許多人只相信主耶穌「代替」的工作並在其中享受赦罪的平安和喜樂。但他們對於主耶穌「代表」的工作(與主同死、同復活、同升天)的這一方面,仍然是陌生的,以致他們仍然靠著天然的力量來作基督徒。他們在那些更高層的諸天區域裏不能成為仇敵的致命威脅。只有當我們在經捧上接受了十字架並讓十字架的功用栽進我們日常的生活裏,我們天然的生命被勾消廢置。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二20)。這樣,我們對於主耶穌這一邊就具有了一種新的擴展和新的收穫的意義。同時,對於仇敵那一邊,我們也將向牠產生一種新的威脅的意義。

  所以,我們便立即進入一個新範圍的爭戰,衝突和爭戰裏去。仇敵是何等的盡心竭力要使基督徒對於十字架的「代表」這一方面的工作發生了蒙昧和無知。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而且是真實的。當你接受了十字架的「代表」的工作時,你所遇見的那從基督徒而來的反對是比任何方面的反對為更多。這是一件多麼奇異的事!當你與主同行而進入迦略山一切的完全意義時,立刻地,你將發現你的主要困難是在基督教的範圍裏,經常是那些有職位的基督教領袖們。因為他們不接受和不領悟十字架完全的意義。

  同時,你要發現你的道路是無限量的艱難。仇敵極端痛恨十字架完全的意義,這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實。牠要借著任何方法來破壞十字架對於信徒的價值。牠要把十字架的真實意義向信徒蒙蔽起來。如果可能的話,牠要叫信徒們放棄十字架裏的得勝地位--將他們從那地位上拉拖下來。或者,牠要多力地慫愚信徒們不要接受十字架。是的,確實無疑的,這是仇敵對於十字架價值的反面見證。仇敵常常是十字架意義的反面見證人。因為十字架是得勝的根基--是神的智慧,能力和行政工具。關乎這一點仇敵是很熟悉的。

  我想,現在我不必比上面所說過的再多說了。我們必須接受上面所說過的(十字架完全的意義和能力),思想上面所說過的,並在生活工作上,切實應用上面所說過的。但我們還要記年這個偉大決定性的事實--對於一切真實地與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聯合為一的人,撒但已是一個被擊敗的敵人。因為迦略山上表現著牠那澈的覆沒的失敗。

  並且,當我們被栽接進入基督「那包羅萬有,埋葬舊造的死裏面去時,我們便與祂一同站在仇敵被擊敗的地位上與祂--一同站在主耶穌那遠超一切的得勝裏。而且對於我們那些在基督的十字架上。與祂溶塑而成為一體的基督人--仇敵無論如何的攪擾和如何的怒吼,這仍然是一件屹立不變的榮耀事實--撒但是一個澈的地已被擊敗的敵人。 ── 史百克《在寶座前的學習》

 

 

迦密山之大戰(181~46(賈玉銘)

 

——以利亞明顯之工作——
以利亞在基立溪旁,約一年之久,在撒勒法寡婦家,或兩年有餘。過了許久,到第三年,神的時候已到,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遵神命,在迦密山頂,大顯神榮,甚至從天上取下火來,取下水來,作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工,領國民回轉,歸向耶和華。
一、戰勝亞哈王——斥責亞哈的以利亞(181~19
(一)有膽量 當時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亞哈並於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警說:實在是找不著你18410)。亞哈、耶洗別既要尋索以利亞的命,以利亞怎敢顯然去見亞哈呢?但以利亞不但親自去見他,且是指責其罪。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1816~18)。如此指責君王的罪,就是要尋索他命的亞哈王的罪,其膽量真是勝於拿單責大衛(撒下12章),約翰責希律(太14章)。在人看來亞哈有全國的兵力,以利亞只獨自一人站在亞哈面前。其實不是以利亞一人站在亞哈面前,乃是有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
(二)有智慧 以利亞如此責亞哈,並非由於自己憨大膽,乃是先聽到了神的聲音,受了神的差遣,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若不清楚主的旨意,怎敢如此冒險呢?而且責備亞哈的話,雖是極忠實,也是極有智慧。而清楚顯明三年半不下雨,不是因為別事,全是因為罪的緣故。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即一切苦難的來源,世間沒有罪,也就沒有苦難了。
(三)有能力 亞哈既處處尋找以利亞要殺他.何以見了以利亞不動手呢?又何以被以利亞痛痛地責備,而又不回言呢?並何以聽以利亞的話,按以利亞的意思替他把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四百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呢?這自然是因為以利亞的態度並言語中,皆帶著能力;且是叫他知道下雨的盼望,即關係在以利亞身上,所以亞哈對於以利亞究無可如何。
二、戰勝民眾——挽回民眾的以利亞(1824~2930~40 欲求天降雨,必須先領民眾悔改。
(一)詰責民眾的謬妄——心持兩意到幾時 以利亞當民眾面前,大聲詰責他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1821)。但民眾一言不答,不知如何回答,亦不敢顯然回答。
(二)征得民眾的同意——降火顯應的是神 民眾既不敢顯然回答,但亦必須得到民眾的同情,所以就出一主意,藉求火降自天,焚燒祭肉的事,證明那是活神。眾民皆一致贊成說:甚好1822~24)。眾民既都表同意,巴力祭司等,亦只得照民意而行。
(三)挽回民眾的信仰(1837~40 民眾看見耶和華果然顯出靈驗時,就都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於是全國民眾的信仰,藉以挽回,領全國人歸向耶和華。
三、戰勝巴力先知——殺滅巴力先知的以利亞(1822~40
其求火降自天的經過如下:阻礙天不降雨的,就是拜巴力的罪,非把阻礙除去,決不能降雨;以利亞戰勝巴力先知的事,足以表顯他的勇敢與信心。
(一)戰攻之信心
1
.人數之不同 巴力先知計四百五十人,以利亞僅一人而已。以一人與四百五十人交戰,壯哉其心,勇矣其行!
2
.祭牲之不同 曾藉牛犢二隻,以利亞先任巴力先知揀選一隻,後餘一隻,始取為己用。
3
.祭壇之不同 巴力先知所築祭壇必甚完備適用,且能在上面跳舞。以利亞僅重修已壞的祭壇。惟欲求十二支派合而為一,即循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數目,取十二塊石頭,以表明此祭壇乃為神民而築。
4
.祭柴燥濕之不同 以利亞命人以十二桶取水傾於祭壇、祭肉並燔柴等,一連三次,直至水流滿壇之四周,雙溝中亦滿了水。此固暗含潔淨被毀已汙的祭壇之意;卻更為藉以表彰神榮,因在於神事無難易之分。
5
.祈禱時間之不同 巴力先知自晨刻至日午,又至日夕,終日祈禱。以利亞之祈禱,僅數分鐘而已。
6
.所發禱詞之不同 巴力先知多說重複的話,而以利亞則不過寥寥數語(1837)。
7
.所具態度之不同 巴力先知之祈禱如瘋如狂,或在壇上舞蹈,或自割其體直至流血,不可謂不虔誠。以利亞則以極鎮靜謙卑的態度,僅禱數語,即蒙神垂聽,莫非信心的效力。
(二)交戰之得勝
1
.榮耀歸耶和華 以利亞在迦密山頂,真是顯出神的榮耀來。信心多大,所顯的神榮有多大。在伯和侖山岡,沒有約書亞的信心,決然看不見神令日月停留的大奇跡。在迦密山,無以利亞的信心,如何能表顯神的作為,令所有民眾傾心回轉呢?
2
.除滅巴力先知 眾民既已回心轉意,承認耶和華是神,以利亞就發令“‘拿住巴力先知,不容一人逃脫。眾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裡殺了他們。如此就把罪孽的攔阻除去,藉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了(士521)。
四、戰勝天然界——求神降雨的以利亞 以利亞既已獻上燔祭,蒙神悅納,並殺盡巴力先知,盡除阻礙,然後才去求雨;實為我們求靈雨沛降的最好模範。茲言其求雨的態度。
(一)已聞雨聲 求雨之前,已聽見雨聲,這是信心的效力。我們今日求靈雨降下,是否祈求之先,也用信心的耳朵,聽見有雨聲呢?
(二)上到山頂 以利亞何以要上迦密山頂呢?這是表明他的靈性,所站的地位,須在神前升到高處,才更能與神接近。猶如摩西當日上到山頂,進入雲中似的(出17102418)。
(三)極其懇切屈身在他,將臉伏在兩膝之中1842;雅517)。
(四)專為一事 惟求降雨。他無所求。
(五)心存希望 每祈禱一次即遣僕人向海觀看,雖然僕人用極灰心的話回答說:沒有什麼!以利亞仍不失望,如此七次,可見他希望之堅誠。
(六)恒心到底 非但一連七次,祈禱不懈,縱須七十個七次,亦必不灰心。
(七)善識效驗 只見如人手那樣大的片雲,即如神已聽他的禱告,再不疑惑地叫亞哈快快套車下去,免被大雨阻擋。果然霎時間即降下大雨來了,榮耀歸神。
此事可以大大教訓我們:(1)靈雨沛降,多賴信徒祈禱。(2)祈禱有力,須先除去阻礙。(3)天降恩雨,地下方能有結果(雅518)。(4)祈禱即給神一機會。(5)神已定旨仍須人祈禱(181)。(6)祈禱能勝天然界。(7)祈禱能勝陰間權柄——勝過巴力祭司。(8)祈禱能改變國族的信仰。(9)祈禱能挽回時代。(10)祈禱是靈界的大戰。
詩曰 靈恩大降猶如普雨 枯者榮死者復蘇
主曾屢屢應許門徒 賜靈雨心得滿足
靈雨降靈雨 求主成就你應許
幾陣小雨略得滋潤 還渴望滂沱大雨

 

《列王紀上查經信息》(十八章)(張成)

 

27以利亞挑戰巴力先知

 

列王紀上16章的下半章直到22章,都是關乎以色列王亞哈王的記載。要查考亞哈的生平,就免不了要談論先知以利亞。上一次我們看到,北國以色列的屬靈情況不斷倒退,到了亞哈作王時,國民已經離棄神,轉而去事奉、敬拜迦南人的神。縱然如此,神還是非常忍耐以色列,他差遣先知以利亞來責備、引導亞哈和以色列人,免得他們沉淪。

遺憾的是,亞哈是一個屬靈瞎子,因為他是一個不愛真理的人。神差派以利亞來幫助亞哈,但亞哈卻看以利亞為以色列的敵人,不但不信任他,還對他充滿敵意。相反的,亞哈的妻子耶洗別,經常指使他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亞哈卻看她為朋友,非常樂意聽取她的意見。

亞哈的例子提醒我們,必須做一個愛真理的人。如果不愛真理,神就不會賜給我們屬靈分辨力。不管我們的智商有多高,學問有多淵博,沒有屬靈分辨力我們就會黑白不分,就像亞哈那樣,將神的僕人看成是敵人,卻接納魔鬼的使者為知心朋友。缺乏屬靈分辨力的後果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列王紀上18章。上一次我們看到,先知以利亞向亞哈宣告,以色列將會有幾年的旱災。果不其然,以色列就有了旱災,而且旱情非常嚴峻。列王紀上181節告訴我們,旱災持續了三年(聖經其他地方說是三年六個月)。這三年以色列人是靠庫裡存的糧食和地底下的水生存的。撒瑪利亞的旱情特別嚴重,因為亞哈的王宮就在那裡。

亞哈和他的家宰俄巴底得分頭往不同的地方找青草,因為地已經寸草不生,很快牲畜就要滅絕了。俄巴底是以色列中極少數敬畏神的人。當王后下令殺死所有耶和華的先知時,他冒生命危險保護了一百個神的先知,將他們藏起來,每天暗中提供食物和水給他們。雖然他沒有向亞哈或耶洗別表明自己的立場,但他是以行動來敬畏神,就是保護神的先知。可能正因如此,神給他這個福分見到先知以利亞。我們看712節:

7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8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9俄巴底說,僕人有什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10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11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12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

俄巴底在路上遇見了以利亞。留意,以利亞沒有主動去見亞哈,而是要俄巴底叫亞哈來見他。很多教會一見到有錢有勢力的人,就會特別的尊重;那些沒錢、沒地位的人就不屑一顧。但神的先知做事情的方法跟我們全然不同,因為他們凡事都是按照神的意思行。以利亞沒有因為亞哈是王,就對他畢恭畢敬,他反而要俄巴底去“傳召”亞哈來見他。

俄巴底聽到以利亞要他“傳召”亞哈,就非常害怕。原來亞哈曾打發人四處尋找以利亞,但都沒有找到,亞哈為此非常不高興。俄巴底擔心,如果他告訴亞哈以利亞在某某地方等他,神突然將以利亞帶走,那麼俄巴底就犯了欺君之罪,死罪難逃了。

俄巴底是一個敬畏神的人,對神的作為是有一定的認識。留意他說,“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他對屬靈事物的洞察力。他擔心如果向亞哈傳達以利亞的話之後,神卻要以利亞往別的地方去,那麼他就性命不保了。可見他明白先知是完全被神的靈引導的。所以在15節,以利亞就奉神的名向俄巴底起誓,他一定會見亞哈,因為這是神的指示。我們繼續看1520節:

15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16於是俄巴底去迎著亞哈,告訴他。亞哈就去迎著以利亞。17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18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19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20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

得到以利亞的承諾後,俄巴底就放膽向亞哈轉達以利亞的話。於是,亞哈就去見以利亞。留意亞哈見到以利亞時,他指控以利亞是“使以色列遭災的”元兇。即是說,亞哈看以色列的旱災是以利亞的錯。為什麼這麼奇怪呢?以利亞不是事先已經向亞哈宣告旱災的來臨了嗎?為什麼他還沒有意識到以利亞是神的先知,反而指責他是旱災的元兇呢?

由此可見,亞哈的屬靈分辨力是何等槽糕。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是神給予他和以色列人的管教。現在他還理直氣壯的向以利亞興師問罪,指責他使以色列遭災。可能是那些巴力的先知告訴亞哈,因為以利亞和一些以色列人不肯敬拜巴力,所以巴力就降災以色列。在亞哈的心中,巴力才是真神,耶和華在以色列已經成了假神,而以利亞是這假神的先知,所以他是這場災害的禍首。

在耶羅波安的年代,耶羅波安用金牛犢來代替了神耶和華,但百姓的心目中,耶和華依然是他們的神,百姓敬拜耶羅波安的金牛犢是出於無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亞哈的年代,以色列人已經公然接納巴力為他們的神。這就是為什麼聖經經常譴責耶羅波安的罪,因為他的罪給以色列帶來的屬靈危害是非常嚴重和深遠的。現在亞哈更進一步將這個問題激化。所以以利亞在18節就反駁亞哈,責備他和他父家,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以致神要降災以色列。

但是,對亞哈和以色列人來說,真理不是那麼明顯。如何才能向以色列人證明耶和華是真神,以利亞是他的先知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公開較量。於是以利亞就向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下戰書,在迦密山上公開在以色列人面前較量。對缺乏屬靈分辨力的亞哈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主意,總之誰勝出,誰就是神,就這麼簡單。我們繼續看2024節:

20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21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22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23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24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

於是亞哈就按照以利亞的意思招聚以色列人和眾先知到迦密上。以利亞指出以色列人的問題就是心持兩意——他們既敬拜巴力又敬拜耶和華,沒有一個明確的立場。以利亞不允許他們腳踏兩船,事奉兩個主。留意以色列民的反應,他們一言不答。他們都是聰明人,都是現實主義者,總之誰能夠給他們好處,誰就是他們的神。

可能你會奇怪為什麼沒有提到亞舍拉的先知呢?“巴力”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主人”或“丈夫”。敬拜巴力的人,就是承認巴力是他們主人。有趣的是,耶和華也是以色列的“主人”或“丈夫”,所以巴力很容易就魚目混珠,取代了耶和華的地位。那些惟利是圖的以色列人,就特別容易被巴力所矇騙。

亞舍拉是迦南人的女神。在亞哈的年代,亞舍拉是被視為是巴力的“同伴”,是他的“愛人”。所以以利亞要面對的主要是巴力的先知,擊敗了巴力的先知,亞舍拉的跟隨者自然會瓦解。所以列王紀把巴力和亞舍拉視為一體,是以巴力為首的。

留意以利亞的話,他說,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根據聖經的定義,你跟從、聽從誰,誰就是你的神。這不是相信的問題,而是行動的問題。如果你相信耶和華是神,就必須順從他。如果你不肯順從他,即便你說你相信他,他也不是你的神。

以利亞這番話也是針對我們說的。基督徒也可以自稱相信耶穌是主,卻沒有順從他;相信天父是獨一的真神,卻不聽從他。如果我們只是頭腦“相信”卻沒有任何行動,最終我們會發現,天父不是我們的神,耶穌也不是我們的主。因為我們心持兩意,雖然口裡承認,卻沒有相稱的行動來配合。要記住,如果耶和華是神,就當專心順從耶和華。

迦密山上惟有以利亞是耶和華的先知,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一共有850人之多。以利亞是處於敵眾我寡的形勢,但他靠著神毫不懼怕。他定下了這場擂臺賽的規矩,誰能降火焚燒祭牲的肉,誰就是真神。規矩簡單明瞭,結果一目了然,聚集看熱鬧的以色列人都興高采烈的支持以利亞的提議。

於是以利亞就讓巴力的先知先開始。他們就將祭牲預備好,然後就求告巴力的名。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從早上到正午,不斷求告巴力的名,卻沒有任何回應。2829節說,他們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從午後直到傍晚,他們就狂呼亂叫,但依然沒有任何回應。我們看3034節:

30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裡來。眾民就到他那裡。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31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32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33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34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35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

巴力的先知們忙了一整天,巴力也沒有任何反應。於是就輪到以利亞來求告神。以利亞招聚以色列人來到他那邊,然後就重修已經毀壞了的耶和華的壇。以利亞沒有用巴力先知築的壇,因為不是事奉同一個主。他也沒有另築一座壇,因為這是神的律法不允許的。他就重修一座古時遺留下來,已經被百姓遺棄了的耶和華的祭壇。他取了十二塊石頭,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借此象徵著帶領以色列人歸回到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跟著,以利亞就預備了祭牲,然後他還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就是命令眾人用水澆灌燔祭和木材,直到整個祭壇都滿了水,甚至流到地面。以利亞這樣做似乎很不明智,巴力的先知忙了一天,都沒有火降下焚燒燔祭,將燔祭和木材濕透,豈不是更不可能嗎?問題是,如果耶和華是大能的神,沒有事情可以難倒他的。以利亞這樣做,是要向以色列人證明誰才是真神。我們繼續看3639節:

36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37耶和華阿,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38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幹溝裡的水。39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一切就緒後,以利亞就禱告神,他沒有求神降火焚燒燔祭,他只向神求三件事:1)求神向眾人顯明自己是以色列的神;2)求神向眾人征實以利亞是他的先知;3)求神使以色列民回轉。神垂聽了以利亞的禱告,他降下大火燒盡了燔祭以及壇上的一切,甚至連溝裡的水也燒幹了。

眾人的反應可想而知,他們都俯伏在地,大聲疾呼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神終於向以色列人顯明自己。以利亞就吩咐眾人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眾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裡殺了他們。神借著以利亞除滅了這些假先知。

之後以利亞才上山為以色列求雨。神也垂聽了他的禱告。當以色列人回轉,承認耶和華是神時,神就降下豪雨。透過這一系列的神跡,亞哈和以色列人都清楚知道是以色列的神用旱災來管教他們,因為他們離棄了神。神也借著這些神跡來征實以利亞是他的先知,以色列人當留心聽他的話。

迦密山事件表面上看來是以色列人的屬靈復興,其實這個所謂的“復興”根本維持不了多久。因為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問題根深蒂固,再加上有王后耶洗別的影響,想要根治拜偶像的風氣談何容易。

可能你會想,要是我也能夠看見這麼偉大的神跡,我就會堅定不移的相信神。其實,這個神跡不是一件可喜的事,因為整個事件反映出神的子民有眼無珠,忘恩負義,棄絕了救他們的神,轉而敬拜魔鬼為他們的主人。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基督徒,卻還需要神跡來驗證神是否真實的,你跟以色列人的處境是一樣的可憐。

但願我們記住以利亞的話: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不要心持兩意,要做一個立場明確的基督徒,專心順從耶和華。心持兩意的基督徒也是一個不愛真理的人,他們會像亞哈那樣,成為屬靈瞎眼,無法分辨真偽,因為神不會,也無法幫助這樣的人。

 

 

從列王紀上看政治的興衰(十八章)(劉銳光)

 

列王記上十八章   唯耶和華是神

    神興起以利亞先知,不是要表演神跡,乃是要借著他向以色列人證明,唯有耶和華是真神。
一.見俄巴底     (v.1-15)
   
聖經特別記載亞哈王的家宰俄巴底,似乎是要告訴人,只要人對神有心,雖然在極惡劣的環境底下,仍可以愛神,敬畏神,事奉祂。
   
他是敬畏神的 (v.1-6)。經文告訴我們,在耶洗別殺耶和華的先知時,他救了其中一百人,並供應他們的需要。聖經為他作見證(v.3-4),以後他自己也如此作證 (v.12-13),說明神紀念他所作的。他的主人是行惡的,到處搜尋以利亞,要殺他 (v.9-12)。他的主母更是帶頭拜偶像的。他處的環境實在惡劣,然而在這種情景下,他仍然敬畏神,愛神。那就是說,人能否愛神,不在乎環境,乃在乎自己是否有心了。
   
弟兄姊妹,你所處的環境是否很惡劣﹖是否敵視神﹖是否罪惡滿盈﹖只要你有心,仍可在那裡見證「耶和華是神」。
二.見亞哈     (v.16-19)
   
以利亞見到亞哈這壞王,一點不畏懼,反而顯出神的權勢來。
   
他等待亞哈,沒有逃避(v.16)﹔直指亞哈是使以色列遭災難的罪魁禍首(v.17-18)﹔直指禍患的根源是離棄神 (v.18)。他一點都不留情,不畏懼權勢,甚至叫亞哈要那些拜偶像的先知上迦密山去見他 (v.19)。他這樣指揮亞哈,亞哈也對他唯命是從,因為他是神的代表,神才是真正的王。
三.見巴力先知     (v.20-46)
   
以利亞見這些先知,為的是要向以色列人證明「唯有耶和華是神」(v.39)
   
他警戒以色列人不應心持兩意,以色列人不敢回應(v.21-22),因他們自知理虧。
    
獻祭證明唯耶和華是神。巴力的先知在獻祭的事上無能為力,因為在真神面前他們不能顯出能力來。以利亞呼求神,神就把祭物,連水全都燒幹,顯祂的威榮。以色列人親眼看見了,不能不承認「耶和華是神」。
   
降雨證明唯耶和華是神(v.41-46)。三年前不降雨是以利亞禱告的結果。現在以利亞再禱告,雨就沛然下降,證明他的話是真的。更證明耶和華是真神。
   
以利亞這麼勇敢,這麼有能力見證神,完全是因為他相信神,信祂是唯一的真神。

 

 

真假不能永遠對峙(王上十八1~15) (臺北靈糧堂)

 

一、亞哈帶領以色列人犯罪,引起神忿怒,撒瑪利亞遭遇大旱災第三年,神命以利亞去見亞哈王,王不信旱災是出於神的刑罰,不向神悔改認罪,求神降雨,王命家宰俄巴底,分頭去在地上尋找水草,「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降下來的…」(雅一17),「然而神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十四17)人的缺乏不向天上的神求,只盼在地上去找,因此災禍及缺乏就愈來愈多,今天社會如此,連教會也如此,不向天上的神求,只靠人在地上去尋找。

 

二、在那充滿罪惡的時代,俄巴底自幼敬畏神沒有改變,並暗中隱藏、保護將被殺的先知,在壞環境中仍有好人,在好環境中也有壞人,不在乎環境,乃在乎人向神的心。

三、神要以利亞去見亞哈,俄巴底在尋水草的路上恰遇以利亞,這並非偶然的巧合,乃是神的安排;神引導人走祂的路,連一些極細微的事,祂都預備安排好了,我們的神真是奇妙的神!信徒每天遭遇的人事物,都要神有准許才發生,這些都是神叫我們學功課的方式,對我們有益,包括意外、災禍、疾病、苦難、逼迫…。

默想

憑信心向神求,不向人討;向天上要,不在地上找。

回應

神照顧我的一生,也引導我每一天的腳步。

 

 

真假必有爭戰(王上十八16~46) (臺北靈糧堂)

 

一、當亞哈與以利亞相見時,亞哈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跟隨巴力…。」(1719節)真與假的爭戰,先從道理開始。

二、然後從禱告是否蒙應允,獻祭是否蒙悅納繼續爭戰,不用拳腳,不動刀,這是屬靈的爭戰,要用屬靈的方法來打。先知以利亞只有一人,假先知有八百五十人,照人看,先知輸定了,但與以利沙同在的比敵人的車馬軍兵更多(王下六1518),「…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四4),最後是以利亞靠神得勝。

三、假先知們求告巴力狂呼亂叫,並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直到今天,人造宗教邪術巫術仍然如此,粗野的是用刀槍自刺,傷害己身,文明的是刻苦修行,苦待己身,「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欲上是毫無功效」(西二23)。

四、以利亞禱告時,心中感覺神快降雨,叫僕人七次上山觀看,只有如人手大的一片雲,但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信心的應驗,常是由內而外,由隱而顯,由小而大的。

默想

世界多混亂,教會多是非,都是來勢洶洶,但我可以放心,因在我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多更大。

回應

救我脫離心持兩意,使我專心對神信靠順服。

 

 

以利亞與亞哈(王上十八1-19) (臺北靈糧堂)

 

究竟「使以色列遭災的」是誰呢?亞哈指責以利亞使全國遭災,以利亞告知真正使國家遭災的乃是亞哈。

一、我要降雨在地上

自從以利亞宣告「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以來,已經過了「三年」。全地不但無雨乾旱,而且「撒馬利亞有大饑荒」,以利亞卻按兵不動,他在等候耶和華的指示。終於神主動對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這段時間的等候,對以利亞而言,也是嚴厲的考驗,直到他能準確的知道神的心意。因為這場爭戰是神自己的爭戰,輕舉妄動是無法得勝的。

二、必使亞哈得見我

因著饑荒,亞哈與家宰「俄巴底」一同出來找水。俄巴底在路上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俯伏問他「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以利亞要俄巴底去告訴亞哈「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說「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表明自己在信仰上的持守。同時他也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時候到了,這是以利亞與亞哈正面對決,也是耶和華與巴力正面對決的時刻。

三、招聚巴力的先知

終於以利亞與亞哈面對面了,此時亞哈指責以利亞「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可見亞哈也承認天不下雨,與以利亞的禱告有關。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接著以利亞要亞哈「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巴力的先知與亞舍拉的先知共八百五十人,而耶和華的先知只有以利亞一人,要在「迦密山」展開一場對決。這是神要顯出祂威榮的時刻。

默想

我是否尋求主作事的方式與時間,準確的走在祂的心意中,經歷祂的得勝?我是否在艱難的環境中,仍持守自己的信仰?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得勝的主,幫助我與你同工,在你的時間,以你的方式,支取你的得勝,讓周圍的黑暗得以轉化。阿們!

 

 

以利亞與巴力先知(王上十八20-46) (臺北靈糧堂)

 

這是一場在「迦密山」上的靈界對抗。巴力的先知與亞舍拉的先知共八百五十位,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一位。亞哈王與眾百姓都圍繞著他們,要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一、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

以利亞首先挑戰百姓「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現在以利亞作出挑戰的方式,雙方築壇,放上祭物,卻不點火,各自祈求自己的神「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

二、巴力的先知大聲求告自刺流血

於是,巴力的先知先築壇,「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求你應允我們!」卻毫無動靜,這些假先知「壇四圍踴跳」,到了午正,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他們「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這是一種異教召喚邪靈附身的作法,然而依然沒有發生任何事。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任何回應。

三、以利亞重修耶和華的壇

此時已快到以色列「獻晚祭的時候」,以利亞「取了十二塊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 又在壇上擺好了柴與祭物,吩咐人用四桶水,倒在燔祭和柴上,並且倒了三次。此時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就在「獻晚祭的時候」,以利亞禱告「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百姓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以利亞趁勝追擊,帶領百姓在基順河邊,殺了巴力的先知。

此時,神就要顯明,真正降雨乃是這位創造之主。以利亞來到迦密山頂,俯伏屈身,迫切禱告,從僕人觀看海上一無所有,一直到「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以利亞要僕人告訴亞哈快快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當百姓回轉,以利亞禱告時,三年多乾旱的咒詛被打破,耶和華賜下降雨的祝福。

默想

我是否清楚靈界的對抗,知道要分別為聖不再沾染偶像異教的一切事務,並且以禱告來經歷聖靈的大能?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賜福的主,我們為我們百姓無知的罪,求主赦免。求主垂聽我們的禱告,除去大地所受的咒詛,賜福我們的自然界,恢復次序與生機。阿們!

 

 

彰顯主道(王上181-15)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學習如何彰顯你的心意,在人前見證你的作為。

 

以利亞在旱地和外邦經過了沉靜的三年之後,神再次呼召他,並差遣他去見以色列王亞哈,宣告神即將降下雨露。以利亞為真正的神作見證,他的預言將要得到應驗,禱告亦將蒙應允。只有屬於真神的人,才可以預告雨露的降下。

當時,由於撒馬利亞正值饑荒,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差往以色列各地,找尋青草和水源,以救活軍隊的騾馬。在饑荒的處境中,亞哈最重視的竟是軍隊的糧草,而不是百姓的生計!相比之下,俄巴底卻是一個敬畏神的人,他曾經暗地裡將一百個神的先知藏在洞裡,拯救了他們的性命,而這些得到俄巴底幫助的先知,便成為了對抗巴力的重要力量。或許,俄巴底並不敢正面對抗亞哈,但他卻盡力救助屬神的先知。

俄巴底和亞哈各自在路上尋找糧草期間,前者恰好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顯然很快便認出以利亞,不過這對俄巴底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他要決定是否把他對真神的信仰向以利亞顯露出來。以利亞要俄巴底前去告訴亞哈:「以利亞在這裡」(11),但俄巴底卻擔心以利亞會在他離開後被神接去,到時若亞哈真的跟隨俄巴底來到,卻找不著以利亞的話,俄巴底知道自己將要受到亞哈的責難,甚至可能性命不保。為了回應俄巴底的憂慮,以利亞清楚表明,亞哈必得見他的面,俄巴底可以安心前去把消息告知亞哈。

或許是由於害羞,或許是出於軟弱,有時候,我們可能會不大願意向別人作見證,甚至會把自己的信仰隱藏起來。然而,正如光不可以放在斗底下,我們的生命特質也是不可以隱藏的(參太513-16)。請反省: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信仰?我們會選擇作一個「隱藏」的基督徒,抑或是作一個彰顯神心意的人?

 

 

迦密之戰(王上1816-4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讓我看見你的真實臨在,順服在你的心意之下。

 

以利亞與亞哈終於到了面對面的時刻。他們之間不只存在著個人的恩怨,更因為在價值觀和信仰上出現了矛盾而互相抗衡。亞哈認為以利亞是使以色列遭災的人(17)。以利亞對此無理指控作出否認,並指出以色列的問題在於百姓沒有忠於神的約。以色列民不肯在信仰上作出抉擇,而寧願作一個旁觀者。在這情況下,以利亞向事奉巴力和亞舍拉的眾先知、並以色列眾人(這可能是指以色列民的代表)發出挑戰,要求他們與他一同上迦密山。

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再次挑戰以色列民(21),提醒他們不可再在信仰上搖擺不定,而必須在耶和華或巴力之間作出選擇。可惜以色列民仍不願意作出決定,他們站在那兒,一言不發,這令以利亞哀歎,在當時的以色列中,只餘下他一人事奉神(當然,這是不正確的判斷,參1918)。

以利亞決定以由神降火在祭物上的方式,顯出誰是真神。為避免別人指他欺詐,他先讓巴力先知選擇祭壇和要獻祭的牛。挑戰開始時,不論巴力先知如何賣力地圍繞著祭壇呼喊跳舞,甚至自殘,祭壇上都沒有出現絲毫異樣,並因此引來以利亞的嘲笑(27)。巴力先知的徒勞無功,顯示了巴力只是不真實或毫無能力的偶像。

當在場的人都看到巴力先知無計可施後,以利亞便開始工作了。他首先重修祭壇,以十二塊石頭,代表真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重新回復劃一的敬拜。他又挖掘壕溝,叫人在溝中倒水,證明這不是欺詐的手段。以利亞簡單明瞭的禱告,與巴力先知咆哮式的狂呼禱求截然不同,他不僅要求耶和華行神跡以顯明祂是神,更要求以色列民悔改歸向神。結果,「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幹溝裡的水。」(38)眾民看見此情此境,無不伏地敬拜耶和華,然後捉拿在場的巴力先知,把他們殺了。

以利亞與巴力先知的對決,是聖經中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這故事要我們認真思考,今天我們是否會隨波逐流,選擇敬拜現代的「巴力」,而對從神而來的真理之聲置若罔聞?我們能否看見神的真實並選擇緊緊地跟從祂呢?

 

 

恩雨沛臨(王上1841-46)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我看見在恩雨的祝福背後,有你的美善心意。

 

當初神對以色列國施行旱災的目的,是要讓以色列民知道誰是神,現在,既然他們已在迦密山上認出誰是真正的神,神便終止以色列民所要面對的乾旱之苦了。由於災殃即將過去,以利亞於是鼓勵亞哈任意吃喝(41)。以利亞要讓亞哈和所有以色列民知道,耶和華是創造天地、掌管風雲雨露的主宰。

其後,以利亞開始為天雨禱告。他「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42)這樣的姿勢顯示了以利亞以謙卑的態度來哀哭禱告。以利亞在禱告期間,多次吩咐僕人走到高崗觀望。僕人在前六次都沒有看見甚麼,只有在第七次回到以利亞的身邊時,才提及看見天上多了一小片雲。僕人形容該片雲只有人手那樣大,顯示他並不認為這片小雲可以帶來雨水。然而,僕人所看見的一小片雲,在以利亞看來,卻是神的能力彰顯的先兆。以利亞憑信心認定這個微小的徵兆,是神實現應許的前奏。他知道大雨將至,於是叫亞哈趕快上路,免被雨勢阻擋回家的路程。接著霎時間,大雨就降下了。一個微小的徵兆,成為神沛降恩典的前奏。

以利亞奔在亞哈的前頭,搶先到達耶斯列(46)。列王紀作者指出,以利亞之所以能跑許多裡路,快速地到達耶斯列的城門,乃是由於神的靈降在他的身上。不論是天上的雨,或是在地上奔走的人,都是因著神的靈而充滿力量。

在以利亞的僕人眼中,那片從海裡上來的雨雲,只是小雲一片,似乎未能為以色列的旱災帶來甚麼幫助;然而,他卻忽略了這一小片雲背後所代表的恩雨。我們要謹記:儘管生活中滿有崎嶇,但我們的身邊總不乏一片又一片的小雲彩,隱藏著神的雨露祝福,問題是我們能否看得見它們的出現。今天,我們見到這些雲彩嗎?

 

 

以利亞與俄巴底(王上十八1~19)(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以利亞是神人,有超自然的能力,有超人一等的信心,有令亞哈無法捉摸的本事,是我們羡慕的物件;俄巴底是個看似平凡的人,聽他與以利亞的對話,似乎也有許多顧忌、害怕,不是什麼信心勇士之類的人。然而,這個看似平凡的俄巴底,卻居然敢跟自己的主人亞哈王作對,在王后耶洗別殺神先知的時候,藏匿一百個神的先知,並且用餅和水供養他們。難道他這麼做沒有危險?難道他不害怕殺人不眨眼的耶洗別?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俄巴底之所以冒著生命的危險藏匿神先知,只是因為他敬畏神;因此他雖然貴為宮廷高官,有別人沒有的榮華富貴,但是為了忠於神,他把自己的性命和所擁有的一切都放在屠刀鋒口上,將對神的忠誠看得比這一切都昂貴、重要。

俄巴底是與以利亞不同的,另一類神忠心僕人的代表。他們沒有呼風喚雨的權能、沒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信心、沒有鶴立雞群的屬靈恩賜;他們只是看似平凡的神的百姓,但卻有不平凡的敬虔、和比金銀更精純的「對神的忠誠」。在以色列國屬靈最黑暗的時候,神說「還有七千位這樣忠心的僕人」(王上十九18),其實在歷世歷代中,總不缺乏這一類的神僕,而且這群神的僕人總是神國最寶貝的產業。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以利亞的榜樣是個高不可攀的目標,也許我們一生努力都達不到如此的標準。神把俄巴底放在我們面前,就是要鼓勵我們,即便我們學不會以利亞,也可以效法俄巴底的對主忠誠。聖經評估施洗約翰的時候說:「約翰一件神跡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這人(耶穌)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約十41)施洗約翰的生命特質就是對真裡的執著,即便要付上性命作代價,他仍堅持神所託付的真理。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群另類僕人,他們的勇氣究竟從何而來?耶穌說:「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做什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祂。」(路十二4~5)這群神的僕人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勇氣,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應該怕那當怕的,不必怕那只能殺身體的。

回應:親愛的天父!謝謝禰賜給我們俄巴底的榜樣,求主保守我們向主忠誠、以性命相許的心;謝謝主總是在曆世歷代擺放如此忠誠為主的見證人,求主在今日的教會中,也多多興起向主忠誠的人。阿們!

禱讀:路加福音十二章4~5

「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做甚麼的,不要怕他們。
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祂。

 

 

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20~46)(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常常是基督徒所津津樂道的,而且尤其容易用這段經文來描述以利亞的蓋世氣魄;的確,以隻身一人對抗八百五十位異教先知的信心勇氣,很容易讓我們誤以為以利亞是這段經文的主角。也有人認為這是迦密山的大復興,因為除掉了八百五十位異教先知,不過歷史卻告訴我們,以色列國並未因此離開他們所犯的罪。那麼究竟這段經文的主旨是什麼呢?請聽以利亞的禱告:「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禰今日使人知道禰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禰的僕人,又是奉禰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禰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禰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禰叫這民的心回轉。」(王上十八36~37)親愛的弟兄姊妹,此時你是否已經能夠體悟,神叫天三年多不下雨、不降露,又叫以利亞招聚百姓到迦密山,展現超自然的神跡,為的就是期待以色列的百姓認識,創山造海、下雨降露的不是巴力、亞舍拉,乃是耶和華,耶和華才是神。這段經文的主旨是「耶和華是神」。

「神期待祂的百姓認識,祂才是神。」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奇怪;難道創造宇宙萬有的神,會在意我們認識不認識祂嗎?當然,假如神不在乎我們認識不認識祂的話,為什麼要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彰顯神的榮耀呢?「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借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約一9~11)其實整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神將人找尋回來的歷史。迦密山的故事也是這歷史的一部份,也證明人棄絕神的事實。

親愛的弟兄姊妹,其實照著神的心意,以利亞的禱告也應該成為你我的禱告。也許我們可以將他的禱告修改成這樣:「主耶穌的神,天父神啊,求禰今日使人知道禰是萬民的神,也知道教會是禰的僕人,又是奉禰的命行這一切事。天父神啊,求禰應允我,應允我!使萬民知道禰是神,又知道是禰叫萬民的心回轉。」神的心意是願意每一次教會的見證行動,都有迦密山的祭壇火焰,神也願意每個神的兒女,都有像以利亞一樣的心志和使命感,祈求神今日自我證實,也見證我們是祂的僕人。

回應:親愛的天父!謝謝禰如此愛我們罪人,也如此在乎我們這些罪人,求主興起神跡奇事見證我們所傳之道;求主借著今日教會的宣教行動,使萬民的心回轉。阿們!

禱讀:歌羅西書四章2~4

你們要恒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
也要為我們禱告,求 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我為此被捆鎖),
叫我按著所該說的話將這奧秘發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