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大衛和所羅門(賈玉銘)
南國與北國(賈玉銘)
失敗與希望(胡恩德)
大衛和所羅門(賈玉銘)
第三章 大衛暮年(1章至2章)
聖經記述一個人的事蹟,最詳盡的,莫過於大衛:如撒母耳記上強半,及撒母耳記下全書,並列王紀上首二章,皆是載述他的事蹟。看大衛終身,雖然是個“合神心意的人”;是一個得勝的“仁義王”;是“從上面而來的”;是在許多事情上,可以預表基督的。讀撒母耳記下,我們看見他雖有失敗,卻仍於敗中取勝,不但將國位恢復,民情恢復,連個人的靈德也已恢復,而有最後的勝利。及讀列王紀上,論到他暮年的事,仍未能十分滿人的心意,這多半是以新約恩典下的觀點,與舊約律法下的觀點不同,未能設身處地地去看到他的背景,因而品評的話,不免太嚴苛了。但我們亦不必為大衛辯護,只可從其中得到應得的教訓而已:
一、大衛年邁體弱——罪孽的遺跡(1:1) “大衛王年紀老邁.雖用被遮蓋,仍不覺暖”(1:1)。按大衛當時不過七十歲,何以衰老到這等地步呢?一個義人的晚景,不應當如同落霞晚照,其光華燦爛的景色,更令人欣賞不置嗎?何以大衛暮年,竟為人留此衰老不堪的印象呢?這無非是顯出罪惡的痕跡來:大衛因為犯罪,心靈痛苦,不堪言狀,“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詩32:3~4)。“箭射入我身……我的肉無一完全……骨頭也不安寧……我的傷發臭流膿。我疼痛,大大拳曲,終日哀痛……我心跳動,我力衰微,連我眼中的光也沒有了”(詩38:2~10)。於家庭中的痛苦,更不堪敘說:如宮中淫汙難堪,兄弟同室操戈,正如拿單所說:“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噫!大衛所受罪孽的影響,豈是可以為外人道呢!更有甚者,即因他的罪過.累及全國,因他陷罪失足,以致全國百姓,在道德方面受了極大影響。甚至押沙龍兄弟,前後叛亂,竊奪王位,致令國家多難,百姓多人被殺。大衛對於此類的經過,心身所受痛擊,豈是言語可以形容的呢?其一生既多有動心忍性之事,甚至“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因憂愁眼睛乾癟”(詩6:6~7),焉得不身邁體弱,而表顯罪惡遺跡之可怕呢!
二、從眾議納亞比煞——舊婚姻之罪相(1:2~4) 書念童女亞比煞何以歸體弱多病、奄奄一息的大衛呢?雖曰大衛未如所羅門有妃七百、嬪三百,然既有妻室數人,已經與神造一男一女之旨不合,今竟於年紀老邁時,允從眾議,又納童女亞比煞,足證舊婚姻之罪惡,是在我主基督之真理中所不容許的。所幸亞比煞被帶到王前,僅盡奉養伺候之責,王卻沒有與她親近(1:3~4)。但在名義上,終算與大衛發生婚姻關係,否則亞多尼雅何至因請求亞比煞為妻而被殺呢?
三、亞多尼雅竊王位——自定罪案之結果(1:5~10,2:15~25) 當先知拿單設喻言勸教大衛時,大衛曾自己定了自己的罪案說:“行這事的人……必償還羊羔四倍”(撒下12:6)。此定案日後果然應驗:第一隻小羊,即耶和華擊打拔示巴從罪孽所生的兒子,使他得病而死(撒下12:14~18);第二是暗嫩被他瑪的哥哥押沙龍所殺(撒下13:20~29);第三是押沙龍因反叛,為兵士所殺(撒下18:9~15);第四即亞多尼雅因為謀竊王位,後為所羅門所殺(2:23~25)。按亞多尼雅意即“耶和華是我的主”。大衛如此為他起名,也是在他身上,有極大的希望。他也必是在押沙龍與暗嫩身上,得了極大的警戒,他亦竟然演此慘劇,正是因為大衛的定案必要實驗。在這種種經過中,處處都是帶著罪惡的斑痕。
四、膏所羅門為王——老先知的機警(1:11~53) 當亞多尼雅在瑣希列磐石,大擺筵席,謀奪王位時,其一切經過,大衛王固不知,拔示巴亦不曉,即所羅門亦未得信,幸有老先知拿單深知此中關係,即速叫拔示巴晉見大衛王,隨後拿單自己亦見大衛,證實拔示巴的話。大衛聞訊,遂命祭司撒督,先知拿單等,於基訓;立所羅門為王。亞多尼雅等聞此信息,一般熱心擁護的,立時解散,所羅門遂即位。其即位後之第一聲,即寬恕亞多尼雅說:“他若作忠義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惡,必要死亡”(1:52)。就此一語,亦可表見所羅門的智慧了。
五、病床上的遺命——行公義、除內患(2:1~46) “大衛的死期臨近了,就囑咐他兒子所羅門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2:l~2)。“接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來 9:27)。死是從罪來的,人人皆有死,因為人人皆有罪,死是世人必走的路。大衛雖是一世英雄,也脫不了有一死。可憐哪!終不免走世人必走之路。所幸者人在基督裡,可將死權消滅,死而非死。大衛的死期臨近時,囑咐他兒子的話,固然有一部分是極重要的,即要“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2:2~4)。這實在是最緊要的話,所羅門果能照此遺命,遵行到底,何至國裂族分呢?
大衛於此重要的遺命以外,又提起數人,令所羅門處理,這顯然與新約的教訓不符。如耶穌所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太5:44~55)。保羅說:“不要以惡報惡……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7~19)。“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大衛既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想必更要寬容他們,何不寬容到底呢?按大衛留此遺命,不是從個人恩怨角度考慮,而是依律法而‘行公義’。一則,可以免得公義的神,向猶大國討流血的罪(2:31)。二則,恐此數人既然曾有不服老王權柄行為,對小王權柄恐更難服從,必須加以限制、管束、處理。所以在他們服法後,國權才鞏固。“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2:46)。
第四章 最有智慧之王
(3:4~28,4:29至9:25)
自古最智慧之人,莫過於所羅門,聖經記載,神賜他聰明智慧,在他以前沒有像他的,在他以後也沒有像他的。他的智慧,真可說是超前越後,是智慧中之智慧人。在他一生的經過中,處處都表顯了智慧的效用與價值。
一、智慧的揀擇——先求神國神義(3:4~16) 所羅門初立為王時,年尚幼沖,曾自稱為幼童(3:7),或謂不過十二歲,亦有言十五歲。但看他兒子羅波安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14:21),所羅門既為王四十年,可見羅波安必是生在所羅門登國位之前,所羅門於未登位時已生子,諒此時或在二十歲左右。當時所羅門雖年輕,對於宗教卻甚熱誠,曾在基遍的大邱壇,一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人當熱誠事主時,往往得到靈界之經驗,神即在基遍,夢中向他顯現說:你無論求什麼,必賜給你。所羅門說:“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所以求你賜我智慧。”此誠堪為少年人揀擇事業之模範,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神喜悅說:你既不求富、不求貴、不求滅敵、單求智慧,我必允你所求,賜你智慧,在你以前以後,皆沒有像你的。這正如耶穌所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二、智慧的判斷(3:16~28) 有二妓女同住一房中,各生一子,一于睡覺時,將己子壓死,趁人不知,以死兒換活兒;因此同到法庭,求王判決:(1)案之離奇——人生命之燭,方點著時,易於熄滅;母親睡覺的時候,不留意將嬰兒壓死,亦不為奇。所奇異的,是人往往不喜歡私生子,或遺棄或殺死,何以竟然有二妓女,同時各生一子.且各愛惜其私生子,甚至為此到法庭呢?(2)案之難斷——既為妓女所生,即為無父之子,既無庸役,又無護士,只有二妓女,各言生兒為己子,此外一無證據,究竟誰是誰非呢?(3)案之定讞——此案既無證據,如何判斷,須全憑審判者有機智,得到案之真情。所羅門為明此案之真相,即命人拿刀來,將活孩子劈成兩半,當時人必笑王殘忍,殊不知此正利用人的心理,于二妓女不及思索時,即各露真情。活兒之母因愛子心切,情願將活兒相讓,如此即顯出誰為活兒之母。人民因此對王更起敬畏之心。
三、智慧之著作(4:29~34) “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他的智慧勝過萬人…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最著名者,即“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論草木……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他所寫的詩書,傳至今日者,有箴言、傳道書、雅歌三卷。教中解經家,每稱之為智慧書或靈修書。箴言可為人生哲學,傳道書可為超世生活。雅歌可為靈交秘語。讀此三書,不但文學優美,詩詞妙絕,形容活潑,喻言恰當,而且意義緊要。其中雅歌一書,藉夫婦的愛情,形容基督與教會的靈交,尤覺意旨奧妙;感力深切,歷代信徒獲益良多。其詩歌中最有價值的,即詩篇第22篇,為預言基督的詩歌。
四、智慧的建築(5:7)所羅門最大最美的建築有二,即聖殿與王宮。
(一)建殿之來源 當大衛在世時,曾立志為神建造聖殿,只因大衛流人血太多(代上22:7),不堪為神建和平之殿;即應許他兒子,必要建造聖殿,以為神人交通之所。神人交通雖是屬靈的事,但未嘗不憑藉有形之所:(1)在古時即專憑祭壇。(創8:20,12:7,13:18,22:9,26:25,33:20,35:7;出17:15,24:4;書8:30;士6:26;撒上14:35;撒下24:25;王上18:32)(2)以後摩西在曠野,即照著“山上的樣式”,建造會幕(來8:5)。(3)再後在迦南即建造聖殿。按過去聖殿前後共建三次:一即所羅門的聖殿(撒下7:13;王上5:5,6:1,8:13;王下12:5,22:5,24:13,25:9;代下36:19)。二即以斯拉重建之聖殿(拉2:68,4:1,6:8,7:16、17;該1:2)。三即希律複建之聖殿(太24:1;可11:15;路2:27,21:5;約2:20;徒3:10)(4)以後猶太人在各地建造會堂,以為拜神講經之地。耶穌與使徒傳道時,曾屢進猶太人的會堂祈禱講道。(5)在新約時代,則於各地修建教堂,以為信徒拜神之所。今所羅門按照其父大衛的心願,照著靈的指示,建造聖殿,這可說是他一生最大的事工了。
(二)建殿之時地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四百八十年(6:1),聖殿始興工建造(人對於神的聖事,最易怠忽),即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第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6:l)。所羅門於登基第四年第二月即開工建殿,可見所羅門對於神殿是何等熱心。其建殿之地,即在“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代下3:1)。按摩利亞山,即亞伯拉罕獻以撒之處(創22:2)。阿珥楠即亞勞拿或亞勞拿之兄,就是大衛築壇獻祭,止息神怒之地。可見建殿的地點,是由於神預先指定的。所羅門即遵照神旨,在神預先的計畫裡,建造聖殿。建殿前後共用七年之久(6:38),七是屬神的完全數,建殿用七年工夫,正是表明我們當用上完全的心力光陰,為神的教會。
(三)建殿之方法 建造聖殿按一定的樣式(6:38),與會幕樣式大致相同。此樣式並其中的器具等所含靈意,於出埃及要義內已詳細說明,不再重述,只略提幾點,從其中得著教訓:(1)建殿人須有神賜的智慧(7:14)不但所羅門有智慧,建殿人亦有智慧,必須有屬靈的智慧,方能作屬靈的事工。(2)建殿材料皆甚寶貴 所用材料或香柏木,或寶貴的石頭(5:17,7:9~11),以及金銀等物,皆是極寶貴的。我們信徒雖屬卑賤,但在基督裡,也都成為寶貴的材料,被建造在靈宮上(彼前2:5;弗2:20~22)。(3)建殿時不聞錘斧聲音(6:7)。 建殿所用石頭等物,皆是預先在“山中鑿成的”。“建殿的時候,錘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這其中實在有最深的教訓,因為神的工是在極安靜之中作成了。有時在許多丁丁鏘鏘的聲音中,恐怕此屬靈事工,倒作不成呢!(4)聖殿內牆及器具皆有精金包裹“殿裡一點石頭都不顯露,一概用香柏木遮蔽,…… 用金包裹”,表明信徒掩藏在基督裡面。(5)建造聖殿于建王宮之前 這是把神的事放在前頭。正合耶穌所說,先求神國和神義的教訓。此殿用三萬四千人在黎巴嫩伐木,七萬扛抬的,八萬鑿石頭的,三千三百督工的,用七年之久才造成,這工程不算不大。
五、智慧的獻奉與祈禱(7:51至8:66) 所羅門王“作完了耶和華殿的一切工”——多人對於神工未作完——(1)就將殿與殿內的一切器皿分別為聖。(2)同會眾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獻這樣多的牛羊,正是表明他感謝並榮耀神的心。當祭司將神的約櫃抬進內殿時,就“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著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雲是聖靈的表像,所羅門才把殿奉獻與神,殿即被雲充滿了,這正是表明我們幾時肯將自己完全奉獻,幾時也就得到聖靈的充滿。(3)即宣述建殿的經過(8:12~22)。(4)即舉手大聲祈禱(8;22~61)。此祈禱大可以為我們祈禱的模範:一則,抓住神的應許——“神啊,……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以色列的神啊,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現在求你應驗這話。……求你成就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祈禱時抓住神的應許,是最要緊的事。二則,述說神之偉大——所建之殿,自不堪為神的居所,不過會眾以此為憑藉,朝拜神而已。三則,縷述所求之事——所禱告的,不外求神垂顧、保佑、伸冤,以及為民祝福等事(8:31~61)。(5)即守節筵二個七日(8:62~66)。當時所有“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在耶和華我們的神面前守節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眾民,他們都為王祝福;因見耶和華向他僕人大衛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
所羅門獻殿已畢,“耶和華就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如先前在基遍向他顯現一樣,對他說:‘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哦!這是何等喜樂的事,所獻之殿神已悅納,所求之事神已垂允,並願親自在其中,為眾民的居所,神的名真是應當稱頌。
第五章 最榮耀之王
——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太6:29)。
所羅門是自古最榮耀的王,他作王時,即猶太國的黃金時代,且是遠超世界各國所稱之黃金時代。我主耶穌亦曾論到所羅門的榮華(太6:29),茲略言此全盛時代的榮耀:
一、宮殿之華麗 所羅門為神建造聖殿以外,又“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才造成”(7:1)。是建造王宮所用的時間,超過聖殿一倍,這無奈太過分了。又建造黎巴嫩林宮,以香柏木與極寶貴之石頭建造(7:2~7)。又為法老女兒建造一宮,其建築法,與黎巴嫩林宮相同(7:8)。並“用象牙製造一個大寶座,用精金包裹。寶座有六層臺階……上有十二個獅子站立……在列國中沒有這樣作的……一切的飲器都是金的。”哦!所羅門宮殿之華麗,真是遠超阿房宮以上了。
二、百官之賢貴 在所羅門的朝庭上,百官皆為賢才,可極一時之盛(4:1~6)。不但有“約沙法作史官;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撒督和亞比亞他作祭司長;拿單的兒子亞撒利雅作眾吏長;王的朋友拿單的兒子撒布得作領袖……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個官吏,使他們供給王和王家的食物”(4:1~16)。“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10:5),得聽所羅門智慧的話,與所羅門共理國政,秉公行義,是何等福樂啊!
三、資財之豐裕 所羅門求智慧的時候,耶和華神答應他說,不但賜你智慧,連“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3:13)。所以所羅門王極其豐富,他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代下9:22,27)。“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另外還有商人所進的金子,”並列國所進貢的金銀等物(代下9:13~14)。在“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什麼。因為王的船隻與希蘭的僕人一同往他施去,他施船隻三年一次裝載金、銀、象牙、猿猴、孔雀回來”(代下9:21)。所羅門每日所用食物極多(王上4:22~26),那在以色列地所設立的“十二官吏,各按各月供給所羅門王,並一切與他同席之人的食物,一無所缺”(王上4:27~28)。神真是賜他資財豐富,在他以前以後的列王,沒有堪與他相比的(代下1:12)。
四、國權之強大 所羅門王在世時,不但猶大與以色列南北統一,“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且極其強盛,曾用金子打成擋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又用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彌那,當時所羅門王統轄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境,又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各地。所以所羅門為王時,猶太國不但是世界的強國,也是世界的大國。
五、四境之平安 所羅門號稱平安皇帝,其名叫所羅門,亦平安之意。“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都吃喝快樂”(王上4:20,25;參賽65:21)。因為神使其“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王上5:4)。這正是預表我們的主耶穌,將來在千禧年中為平安王。
六、列國之臣服 當時不但臨近的各國,都進貢服事所羅門(王上4:21)。連“南方的女王…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太12:42;王上10:1~13)。她看見王的榮耀與尊貴,即“詫異得神不守舍,對王說:‘我在本國裡所聽見論到你的事……我先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見了,才知道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10:5~7)。(傳言當示巴女王晉見所羅門時,要試驗王的智慧,即以左右手各持同樣之花一朵,但一朵是真的,一朵是假的,即遠遠站立,問王哪是真的,哪是假的。王即回答說:你右手中是真的,左手中是假的;女王甚為詫異,問王憑何而知?王說是蜜蜂告訴我的。此亦可見王於小事上,如何表顯出他的智慧來。)
七、聲譽之榮美 因為“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王上4:31,34)。因“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智慧的話。他們各帶貢物”奉獻給他(代下9:22.24)。
統觀所羅門宮殿之華美,國家之強盛,服飾器用之優裕,固無不奇其榮華之震今爍古,無以復加。但我主耶穌,獨言:他極榮華之時,還不如百合花之一朵;乃因他的榮華,多是屬地的,不是屬天的;是屬於形式的,不是屬於靈性的;是屬於暫時的,不是屬於永久的,是出於人智人力的,不是由於天工自然的。似此屬世界,屬物質,轉瞬即過的榮華,連百合花之一朵尚不堪相比,又何足令人豔羨呢?
第六章 最愚拙之王
我們于前二章已經說到所羅門王的智慧與榮耀,由智慧而得榮耀,這是當然的事。不料于他的智慧榮耀中,又顯出他的愚拙來。天下最有智慧的人,往往即最愚拙之人;最榮耀之人,往往是最羞辱之人;甚至人的智慧榮耀,也成了人之愚拙羞辱。所羅門于他的智慧榮耀中,又顯出愚拙來,亦何足怪呢?
一、奢糜過甚 所居之宮殿,異常華麗——是榮耀亦羞辱——日用食物,過於奢侈。“所羅門每日所用的食物:細面三十歌珥,粗面六十歌珥,肥牛十隻,草場的牛二十只,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麅子並肥禽”(王上4:22~23)。所用一切飲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宮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甚至以象牙製造寶座,用精金制盾牌。因而全國百姓,如海邊沙那樣多,皆仿效他的樣子,“吃喝快樂”(王上4:20)。他的父親大衛是領導百姓與神靈交,得到屬靈的安樂。他是領導百姓,貪圖屬世的,暫時荒淫之樂。這是何等愚昧啊;
二、異族聯婚 所羅門登位時,首先娶法老女兒為妻(王上3:1)。以後“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他們往來相通,因為他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他們的神’”(王上11:1~2)。當尼希米時代,凡娶外邦女子為妻的,連妻帶子一併擯棄(尼13:23~26)。此時所羅門竟敢故意違背神命,娶外邦女子為妻,領全國百姓陷在網羅當中,是多麼糊塗呢!
三、多納嬪妃 所羅門不但娶外邦女子為妻,且是多納嬪妃,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所羅門就戀愛這些女子——這些妃嬪就誘惑他的心(王上11:2~3)。哦!有這樣多的妃嬪,這是何等可憐的人生!所有精神、力量、愛情等,終日消費在無謂的荒淫之樂中,這真是愚不可及,是愚中之愚,他的智慧真是變成愚拙了。
四、崇拜偶像 可憐哪!所羅門幼年時,何嘗不熱心敬畏神,並為神建造聖殿。其日後何至離棄神,把宗教信仰改變了呢?不但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為耶和華建殿的,又為邪神築邱壇。——而且自己亦親身去事奉邪神,“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他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王上11:4~8)。所羅門如此被妃嬪誘惑,去事奉別神,所以耶和華向他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兩次向他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王上11:4,9~12)。一個與神有交通的所羅門,遽然墮落到崇拜偶像的地步,這是何等失敗的事!此時他縱然不拜有形的偶像,也必敬拜無形的偶像,以法老女兒等,早已成為所羅門心中的偶像了。如此可見與異邦聯婚,是何等危險的事!
五、苛待百姓 于所羅門去世後,百姓代表去見羅波安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王上12:4)。于此可見所羅門在位時,曾如何苛待百姓。想所羅門時,既然甚是豐富,“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何須增高賦稅,加重百姓的擔負呢?既有許多異邦人樂為服役(王上9:20~22),又何必使百姓作苦工呢?但所羅門既奢糜過甚,自不能不多求百姓的供給(王上4:3~19,22~28)。既是崇事異邦的邪神;自不能不把從神來的愛心,漸漸消失於不知不覺之中。其苛待百姓,加重百姓擔負,使百姓作苦工,是勢所必然的。“民為邦本”,從來天下最愚之王,即苛待百姓之王。所羅門雖極有智慧,仍行此愚拙的道途,莫非因其奢侈、亂婚,崇事偶像而有的結果。愚哉!所羅門!
所可幸者,是所羅門於老年,又悔悟;以飽嘗世味,洞悉人情,於罪途之險惡,人生之究竟,皆親嘗熟思;故本其經歷,筆之於書,以為後世之箴規。曾作箴言三千句,詩一千零五首。其垂於後世者,有箴言書、傳道書、雅歌書三卷,此亦失敗中之勝利,是深可為他慶賀的。總觀所羅門生平,可以令人取法的有二:一即求智慧;二即建聖殿。所可惜的有二:一即富而貧;二即榮而辱。可以為戒的有二,一即與列國交通;二即與異邦聯婚。所可慰的有二:一即暮年時之悔悟;二即失敗中之勝利。讀者對此最智而最愚,最富而最貧,最榮而最辱的所羅門的生平,作何感想呢?
南國與北國(賈玉銘)
猶太國原為神權政治之王國,人在神的政治之下,可喜亦可畏,第一個受膏君掃羅,只以不遵神命而見棄。雖賢如大衛,智如所羅門,神亦決不看情面,宜興則興,宜廢則廢。一個極榮耀鞏固之大國,遽然傾覆分裂,這是何等驚人的事啊!
一、二國之分立——這事是出乎主 猶大國之分裂,在猶大歷史上是一件最大的事,此事的經過,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人一方面 在人一方面看,有遠因亦有近因:
1.遠因——在所羅門離棄主 “一日,耶羅波安出了耶路撒冷,示羅人先知亞希雅在路上遇見他……亞希雅將自己穿的那件新衣撕成十二片,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裡奪回,將十個支派賜給你。因為他離棄我,敬拜西頓人的女神亞斯他錄、摩押的神基抹和亞捫人的神米勒公,沒有遵從我的道’”(王上11:29~33)。
2.近因——以羅波安聽惡友之言 當所羅門與列祖同睡以後,會眾代表來見羅波安,請他減輕百姓的擔負與苦工。“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少年人商議,”用極嚴厲極愚拙的話回答百姓:“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王上12:1~14)。會眾遂宣言說:以色列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眾人即各回各家去了。羅波安如此失敗,是在於結交的朋友不好,輕信朋友的惡謀,誤了國家大事,可見交朋友不可不慎。
(二)神一方面 羅波安見國已分裂,即遣兵調將,出去征討。但有神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你去告訴羅波安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去與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是出於我”(王上 12:21~24)。眾人既知這事出於主,“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王上12:24)。這事原是出於主,因他們的一切行事,都在神的管治之下。眾人既知事情出於主,也只好在神前謙心順服。“這事出於主”,即信徒在一切患難、憂苦、失意、灰心、懷疑、顛連,或處惡劣環境,或遇意外事體,或受人逼迫,或遭人反對,以及種種之經過時,令我們最得安慰的話,因為這事是出於主。有多少憂傷的心,以此慰藉;有多少流淚的眼,以此擦乾;有多少困憊的頭,以此當安枕而得休息;有多少酸軟的腿,以此為磐石而得堅立,因這事是出於主。
二、二國之比較
(一)北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1.優點——北國比南朝,原有許多優點:
(1)人數眾多 北國有十支派,南國僅一支派半,較比北國不過為剩下的餘數。
(2)地土廣大 北國不但占十支派的地,且是地土肥美,出產豐盛,如同神的園囿,豈是那多有山嶺的猶太地所能相比的呢!
(3)多有名人 如著名的約書亞、底波拉、巴拉、耶弗他、基甸、亞比米勒、第一個王掃羅等,皆是出自北國。南國中僅有大衛、所羅門而已。
(4)新立政府 南國已有大衛、所羅門失敗之經過,未免有種種棘手之事。北國是新立政府,此新政府的人物,盡可發展鴻圖,立新政治,創新事業。
2.缺點
(1)歷代君王皆拜金牛 自耶羅波安製造金牛以後,無有一王,不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即犯耶羅波安使民陷在罪裡的那罪。
(2)朝代屢更多次變亂 北國僅傳269年,換了九個朝代,自不免多有兵禍,屢次變亂。
(3)始終無一有道賢君 北國僅二百餘年,即曆九朝,前後有十九個王,其中無一個不行惡在主前。
(4)親附異邦遠離上主 親近異邦,不敬拜上主,雖有先知諄諄勸教,仍是敬拜偶像,背棄真神。
(二)南朝——在神前長有燈光(王上11:36)。
1.優點
(1)以耶路撒冷為京師 按耶路撒冷四圍環山,天然關鎖,與異邦少有交通,此乃地勢之優勝。
(2)以聖殿為拜神中樞 既有聖殿為拜神之中心地點,不至如北國于初立國時,即陷於拜偶像的重罪,此乃宗教之優勝。
(3)始終一朝世世相繼 以大衛子孫世代相繼為王,不同北國,朝代屢更,多有兵禍,此乃政治之優勝。
(4)國內賢君歷代迭興 猶大國之列王,無道者固不乏人。而有道者亦歷代迭出,其中至少有六個王,堪稱賢君,此乃兼政者之優勝。
(5)有先知與祭司掌權 先知與祭司,在律法時代不但於宗教中極有權炳,於政治上亦大有勢力;而且其勢力不但行於民間,亦且行于君王,如君王無道,即奉神命,當面斥責。以色列國,雖有先知,卻無祭司,故而南國之宗教領袖,亦占優勝。
2.特點
(1)大衛之約不能廢 神曾與大衛立約說:“必為你建立家室……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直到永遠……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1~17)此約亦關於基督。
(2)神殿之燈須長明 耶路撒冷乃神殿之所在,亦即神之所在,神如何輕易肯讓他殿中的燈光熄滅呢?“還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使我僕人大衛在我所選擇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裡,在我面前長有燈光。”大衛之約既不能廢,神殿之光亦不宜滅,南國有此特殊情形,當然更加勝利了。
三、二國之經過 茲論二朝列王之經過,不限於列王紀上卷:
(一)北國歷朝列王 北國共曆九朝
1.第一朝始自西元前880年共有二王(本書年錄系按照考盼仰之聖經年代表)。
(1)耶羅波安系北國開國之君,在位二十二年。
(2)拿答耶羅波安之子,在位二年。
2.第二朝
(l)巴沙 系第二朝創業之君,滅耶羅波安家而代之(王上15:28~34),在位十四年。
(2)以拉 巴沙之子(王上16:8),在位二年。
3.第三朝 即心利,叛以拉而滅其家,僅在位七日,即自焚而亡(王上16:8)。
4.第四朝
(1)暗利(王上16:21,22)曾遷都至撒瑪利亞(王上16:24),其在位時,同時亦有提比尼為王,民心一半傾向暗利,故二王相持互攻。曆四年之久,終以暗利得勝,在位十二年。
(2)亞哈 乃暗利之子,其後為耶洗別,為西頓王之女,蠱惑亞哈多行無道,在位二十二年。
(3)亞哈謝 亞哈之子,在位二年(王上22:25,53)。
(4)約蘭 亞哈謝之弟(王下1:17至3:l~3),在位十二年。
5.第五朝 共有五王,曆126年,乃北國國祚最長之朝。
(1)耶戶 乃以色列國第一有為之君,力除種種陋俗,及拜偶像之惡風。惜未離去拜金牛之罪;但以奉行神旨,得神歡心,故耶和華特許其子孫,繼續至第四代(王下10:29,39)。在位二十八年。
(2)約哈斯 耶戶之子(王下10:35),在位十七年。
(3)約阿施(王下13:10~14,14:8~16)在位十六年。
(4)耶羅波安 約阿施之子(王下14:16),在位四十一年。
(5)撒迦利亞 耶羅波安之子(王下14:29),在位僅六月而卒(王下15:8)。
6.第六朝 有沙龍為王,殺撒迦利亞而代之。惜其在位僅一月而已(王下15:13~16)。
7.第七朝
(1)米那現 篡沙龍之位.而立為王,在位十年。
(2)比加轄 米那現之子,在位二年。
8.第八朝 有比加為王,篡比加轄之位,在位二十年。
9.第九朝 有何西亞為王,系殺比加而篡其位(王下15:30)。在位九年,即為亞述所滅(王下17章)。
總言:以色列國始自西元前880年,終於西元前611年,共269年,曆九朝,有十九個王,其國家之擾亂,政治之腐敗,可想而知。
(二)南朝列王一覽 掃羅為王,系始自西元前1000年。
1.大衛 登位時西元前960年,在位40年。
2.所羅門 登位時西元前920年,在位40年。
3.羅波安 登位時西元前880年。
4.亞比央 登位時西元前863年,即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十八年(王上15:12)。
5.亞撒 登位時西元前860年,即耶羅波安第二十年(王上15:9),在位四十一年。
6.約沙法 登位時西元前819年(代下17:1~9).在位二十三年。
7.約蘭 登位時西元前796年,在位八年。
8.亞哈謝 登位時西元前788年,在位三年。
9.亞他利雅 登位時西元前785年,在位六年。
10.約阿施 登位時西元前781年,即耶戶第七年(王下12:1),在位三十九年。
11.亞瑪謝 登位時西元前742年,在位二十九年。
12.烏西雅 登位時西元前701年,在位五十二年。(亞瑪謝與烏西雅之間,遺去十三年。)
13.約坦 登位時西元前648年,在位十五年。
14.亞哈斯 登位時西元前632年.在位十五年。
15.希西家 登位時西元前617年,在位二十九年。
16.瑪拿西 登位時西元前588年,在位五十五年。
17.亞們 登位時西元前533年,在位二年。
18.約西亞 登位時西元前531年,在位三十一年。
19.約哈斯 登位時西元前500年,在位三個月。
20.約亞敬 登位時西元前499年,在位十一年。
在約亞敬第四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陷耶路撒冷。自掃羅立國至被擄,共504年,即尼布甲尼撒元年。
21.約亞斤 登位時西元前488年,在位三個月。
此時耶路撒冷二次被擄,即尼布甲尼撒第八年。
22.西底家 登位時西元前488年,在位十一年。
此時耶路撒冷第三次被擄。
以一國而分為二國,以一族而互相攻擊,終至先後敗亡,以色列國亡於亞述,猶大國亡於巴比倫,此皆罪孽之結果,而顯出人治之失敗。但於人的失敗中,仍有神治之勝利,竟因此使以色列民,多受最深的造就,以為將來彌賽亞國度之預備。神的旨意與作為,真是應當稱頌的。
失敗與希望(胡恩德)
經文:列王紀上下
本書命名列王紀,內容乃是論及關乎以色列猶大諸王的史事,有些人以為這些歷史事實非常瑣碎乏味,使人有不耐煩之感!然而我們要從這些歷史書中找出中心教訓,因而得凓幫助。列王紀上下明顯地告訴我們關乎兩方面的教訓:
(1)人與人的方法永遠是失敗的。
(2)神一直作主,並沒有離棄以色列子民,神對他們仍有盼望。
{\Section:TopicID=159}人是失敗:
從所羅門王往下閱讀,直至本書之末,均看到人的失敗,雖然以色列在萬國中被選作神的百姓,我們也明顯地看見有神的教導,同在及律法在他們中間。「會幕」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會幕內有約櫃,其上有神的榮光,表明神與他們相近,又聖殿建成時,神的榮耀充滿聖殿,也清楚顯明了神的同在。除此以外,他們有神的律法,指示他們處理一切的事,甚至對待雀巢的愛心,何謂聖潔或污穢?衛生的問題,在律法內神一一詳言。神教導他們為使他們蒙福。他們有神的同在,可以隨時尋求祂,可惜他們仍是失敗,從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的記載中,可清楚看見他們的失敗,十次試探神,惹動神怒。士師時代也是如此背逆,就是那被稱為特別的士師參孫,雖有神特別的能力但仍終失敗。
列王紀告訴我們:人性就是人性,失敗總是失敗,當我們細察列王紀歷史時,雖然某些王似乎不錯,但仍有失敗。例如:烏雅王,他驕倣自大,這驕倣不是向人,乃是向神,神劃定了作王的界限,不許王在聖殿內處理聖事,因這些事另有先知祭司處理,但他竟不遵照神的命令,私自進入聖殿,以致做成嚴重的後果,在以後的日子中,無法再恢復他的王族。
又如希西家王,聖經明言在以色列中沒有一個王像他如此盡心依靠神,他靠凓神的能力不用一箭一刀,亞述軍隊,一晚間死了十八萬五千人,希西家倚靠神在聖殿中禱告,盡心歸向神,又領導百姓盡心歸向神,雖然他父親阿哈斯是猶大王中最壞的一個,但他卻不受他父親的影響,他如此盡心倚靠主,真是難能可貴。怎料當我們往下閱讀時,我們曉得他仍舊是失敗,原來他得到一病,神說他這病必要死,要他立遺囑,但他卻在神前強求,因而多得十五年壽命,這消息還遠播四方,甚至巴比倫國,差派使者到耶路撒冷把禮物送與希西家,聖經記載希西家喜歡見使者,為何喜歡?此乃驕傲之心,當別人稱頌,送禮物時驕傲便發作了,使者要求觀看國中寶藏,希西家王便把他自有的,國有的,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他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其後先知以賽亞代表神斥責希西家說為何如此作?並向他宣告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將到,這一切都要被擄到巴比倫,連他所生的後裔都要到巴比倫,這位專心靠主的希西家王也遭失敗,也是因凓他的驕倣。
希西家王多十五年壽命所生的兒子瑪拿西,完全不行父親的教訓,把外來的罪惡帶進子民中,耶和華清楚指明,就是因凓瑪拿西及其子亞們的罪孽,使猶大國位無從挽回,神必定要除淨耶路撒冷的一切罪惡,將罪孽倒出去。直至亞們作王兩年,便有人起來把他殺死。
約西亞王八歲登基作王,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不偏左右,約西亞可算是一空前的王,他空前盡心盡性歸向神,在父親亞們,祖父瑪拿西大背道後作王,光景在是敗壞不堪,但他仍是盡心去做,除去一切的偶像,殺盡一切異端的祭司,甚至進到以色列國中除去偶像,這王可算是有希望吧!總算能達到神的旨意及目的吧!但他不到四十歲便死了,耶利米為他作哀歌,他死乃因法老王尼哥從埃及上來要攻擊靠近伯拉河的迦基米施,約西亞王出去干涉,法老王派使者見約西亞王說:這次他們是要攻擊與他爭戰之家,而且此事又有神的吩咐,神的同在,約西亞不聽,便改裝上陣,但被弓箭手射中受重傷而死,耶利米先知當時為他作哀歌,為何神不保守他?此也是顯明他的失敗,有些人以為約西亞既聽聞法老王出去爭戰是得神的旨意,他應先到聖殿求問神,昔日神既能使用騾說話,現在也能用異邦王向他表明祂的旨意。一個屬神的人,非靠自己政治的認識,政治的想法,乃是凡事要謙卑求求問主。約書亞也是如此失敗,有些人曾假裝從遠方來,用方法欺騙約書亞,其實他們來自近鄰,是神命定要滅的民族,但約書亞憑自己的見識、眼光來判斷這事,並沒有求問耶和華,因而有錯誤的做法。箴言書明言「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一切的事上都要認識祂,他必指引你的路。」
列王紀上下兩卷,從所羅門王開始至西底家作王,均凓重地表明一件事,就是「人是失敗」的,特別在西底家被擄以後,其侄約雅斤作王,神命定耶利米先知寫明他是沒有子孫,沒有後人,雖然他作王只是幾個月的時間,但神極其不滿意他。
{\Section:TopicID=160}神是希望
從諸王的史事中,我們看到沒有一個王是合神的心意,可以帶領以色列民達到神的水準,正如耶利米書中所言的:「耶和華要得凓萬民的尊敬」,但感謝神,在羅馬書十五12約我們看見神是希望:「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凓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使人有盼望的神」,在英譯本解作「希望的神」,神本身便是希望的神,事情雖至破碎不堪,在人及天使眼中看為沒有希望,但在神仍有希望。
我們從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中可常見這些情形,當他們行至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時,已到絕望的境界,沒有盼望;但神卻說向前行,向海行,神蹟便出現了。甚至耶穌基督的降世也是使沒有希望的人來到主的面前,因凓主有希望。耶穌能使死人復活,乃是表明他是有希望的主。有一次,有一個少年的官,問主應作何事才有永生,「做何事得永生」?問題根本便是錯,此不是主的主張,舊的眼光是憑自己守律法,新的方法是靠信,這人守了一切的律法,便以為自己是好人,但主向他解釋得永生是要變賣一切來跟從主,那人貪戀財物,便憂憂愁愁地走了。律法本身沒有希望,唯有認識耶穌才有希望。所以主跟凓對他們說,財主進入天國比駱駝穿過針更難,其實財主不能得救,窮人也是不能,得救是在律法以外,故主又說:「在人不能,在神卻凡事都能」。
羅馬書告訴我們:「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顯明出來,因信耶穌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在人是不能,在神卻沒有不能,只要我們有信心,祂便把自己的兒子白白的賜給我們,所以神是使人有盼望。人是絕望的,但神卻有希望。
我們不要單因列王紀題及人的失敗而灰心,因為當我們再往下閱讀歷代志及其他經文時,我們便得凓希望。雖然大衛本身的子孫沒有希望,但耶西的根必另發生一條枝條,舊約聖經不但一次兩次把樹枝苗裔來形容耶穌;他是大衛的後人生的,但卻不是屬大衛血統的男子所生的,神為大衛興起一位特別的後裔,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如此使大衛的家有希望,以色列人有希望,世界的人也得凓希望。
{\Section:TopicID=161}概論
以色列人君王的制度是屬人的方法,從撒母耳記上便可見百姓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一王,撒母耳知道這事不是神所喜悅的就非常難過,但神告訴撒母耳,以色列民從出埃及開始便不要他,他們立王的原因是要有一人領導他們,正如列國一樣,其實在神的百姓,國度中間就是世人的行列,他們把人的方法搬進去,要使以色列國變成列國一樣。
這事是神所許可的意旨,不是神所命定的旨意,神要在他們有王的地方中顯出神的作為,他們要求一眼見的王,如列國一般,但他們的方法並不成功,反而亡在異國外邦人的手中,今天的教會也是如此,胡作胡為,神在聖經中把原則、真理、方法、無論是教會行政,個人生活都告訴我們,但人不願意遵照而行,反而越覺乏味,想引用外面世人的方法幫助教會向外人作見證,但這是註定失敗的,唯有用聖經的方法、原則,專心依靠主才有能力。今天香港的教會用外面的方法吸引青年人,其實若用世界的方法一定不能與之敵對,當你用世界方法的時候,世界是主人,那麼一定不能勝過他,例如用跳舞、打麻雀,這些人的方法來,吸引別人到禮拜堂是沒有可能的。
今天教會若再用人的方法,不用神的方法,難怪傳福音的「能」就不見了,必遭失敗,因為一切「能」的來源是在乎神,只要把世界的事加進去,「能」便不存在,反而使教會的信仰沖淡。例如英國有一對夫婦到訪某教會,到門前只見寫凓:「本教會因XX太太死了便關門。」把聖經的信仰與外面事物相混和,正如砂、穀與米混在一起,不是純正的,教會若不以主的能力,主的靈奶為滿足,把外面的事搬進去,教會的能力必定消失。正如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信徒說:「不在乎言語,乃在乎聖靈的權能及充足的信。」又對哥林多教會那些引誘信徒離開真道的人說:「我願意知道他們的權能,不是言語。」
若教會所用的方法不是神聖靈的方法,聖經的方法,是人的方法,便失去能力,難怪教會無力,信徒軟弱,我們的方法失敗,不少的教會仿照一主教所寫「對神誠實」這書的見解,願意向世人看齊。向世人看齊,為的是怕世人不接納而反對,但如此向他們看齊,世人也是不得滿足,因為世人向我們所要求的,不是稍為有一些妥協便夠,乃是要我們的信仰改至零度。
求主幫助我們站立得穩,人是失敗,教會也是失敗,但主永不失敗,我們要行祂的路,用祂的方法。──
胡恩德《列王紀上靈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