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列王纪下第二十三章拾穗

 

【王下二十三1「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王下二十三1 长老的作用】长老(族长式的家族首领)是早期的以色列支派组织中的要角,他们到了王国时代显然仍有其功用。得到授权治理地方性社团的长老,在王国的政治领导上依然扮演一定的角色。巴比伦城市的长老,亦同样扮演着维持稳定和在社群中制定法律等有限的角色。但这些人并不主动干预朝政,因为控制国家权力基础、经济、军队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君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1~2关于圣殿的重要性及其中日常运作的详情、敬拜和礼仪等,请参看列王纪上5章至8章,历代志下27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3约西亚召民立约:约西亚招聚百姓来听神的律法,并在神面前立志守约。――《串珠圣经注释》

         听到户勒大的预言之后,约西亚重新确立了以色列百姓与神之间的立约关系,以此作为改革的立足点。因为当时经过玛拿西的55年的统治,神的话因受严重的偶像敬拜和恶政的影响而没能正确地传播,因此以色列人陷入了干渴之中(811)。这一状况与亚他利雅统治犹大的6年时间里,积极拜偶像,并无恶不作时的情况相似(111~3)。当时祭司耶何耶大在推行改革之前,也先确立了犹大百姓之领袖与神之间的立约关系(114)。同样,在推行教会改革时,也要首先确立信徒与神之间的立约关系,从而使信徒对神的话有正确的理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2「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约书”指二十二8的“律法书”。――《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约书:228里翻译为“律法书”。本节使用“约书”一词,是为了强调神与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约”,同时为了说明重新确立立约时的情况(247),这与历代志作者的观点相同(代下3430)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念给他们听」:当时虽然有文字,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所以必须透过公开宣读来传递信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众民都服从这约。」

「王站在柱旁」一如当年的约阿施一样(王下十一14)NEB 作「站在台上」(参:尼八4)。此字(`ammu^d{)可能仅指「站立之处」,为举行仪式之时王站立之处。

「众民都服从(JB)这约」亦即立志(直译为「站立」,NRSV 译为「加入」)遵行申命记的命令顺从耶和华。因此他们都站着,用象征动作(耶三十四18)及口头承诺(说「阿们」,申二十七1126)以示同意。神的子民应当定期从事这种团体式的告白。──《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民都服从这约”。即他们全都发誓要守这约。――《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柱旁”:看十一14注。――《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服从」:原文作「站在上面」:指发誓忠于所立之约。――《串珠圣经注释》

         「站在柱旁」(3),可能是犹大君王与神立约时所站的位置(十一1417)。──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约西亚个人得着了神「平平安安」(二十二20)的应许,但他却不满足于个人在神面前蒙恩、个人在神面前准确,而是带领全体百姓重新与神立约,立志顺服在神话语的权柄下,恢复团体的见证。他是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所以体贴神的心意、以神的喜乐为满足,这个心思在神眼中看为宝贵。──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是「要尽心尽性顺从耶和华」(3),但「众民都服从这约」(3),只是表面跟随王,并不是出于真实的悔改。因此,危机一来,就暴露出他们虚假的信心,正如神所宣告的:「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尽心」:「全部的心」。

         ●「尽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4「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并把门的,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并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溪旁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副祭司应当作「代理大祭司」(NEB,但其希伯来文是复数)或「第二等次的祭司」(RSV),因为没有其他经文可以证明有副祭司这头衔。圣殿中把门的乃古代庙宇中已有的历史悠久的职业,包括阶级较低的祭司在内(参:王下十二9)

「汲沦溪旁的田间」(希伯来文:s%ad[#mo^t[NEB 作「空地」)乃是「平地」或是「阶地」(s%a{d[am),有些解经家属意于七十士译本之「石灰窑」(mis!r#po^t[),但这必须要修改原文才能成立。

将灰拿到伯特利去并非仅是如一些解经家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位后来的编者「怪诞地插入」,因为约西亚计划扩展他的疆域(19),这里可能想要废置金牛犊假崇拜起源地的伯特利(王上十二28~29),这远在亚述或其他征服者(何十5~6)攻取伯特利以前。伯特利同时也是以前的北国、现在亚述撒玛利亚省的南界,因此此举对国势转弱的宗主国亚述而言,不啻是一个明显的挑战。──《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舍拉”。参看第十三章6节的脚注;另参看第67节。――《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汲沦溪旁”:比较二十三612;《代下》十五16;二十九16.这是耶城郊外清除和毁灭偶像的地方。――《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把门的」:见王下129注。

          「汲沦溪」:见王上1513注。――《串珠圣经注释》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伯特利”是“神殿”的意思,是雅各与神见面的地方(2810~19)。后来南北王朝分裂之后,此地竟成了北以色列人事奉金牛犊偶像的场所(王上1227~33)。约西亚拆毁偶像并焚烧之后,将其灰拿到北以色列拜偶像之摇篮的伯特利,这一举动象征着约西亚决意将永远终止致使北以色列灭亡的拜偶像的习俗。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4节是洁净圣殿,第5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4~14节记录约西亚洁净犹大的模式,都是先记录洁净圣殿,再记录洁净犹大的城邑。表明犹大百姓陷于偶像崇拜如此之深,约西亚要根除偶像痕迹,必须从圣殿开始,直到全地。──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4),可能为了污秽伯特利的祭坛(15~16)。「伯特利」位于北国以法莲支派境内,一百年前就已沦为亚述行省。但现在亚述帝国疲于应对东方的反叛,已经无力控制北国,所以约西亚的复兴行动可以遍及南北两国。──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副祭司」:「第二级祭司」,原文是复数型态,表明是多个副祭司。

         ●「汲沦溪」:字义是「黑暗」,位于耶路撒冷东面。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位于北国以色列的南部。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大概是指 2315~16 去拆毁、污秽伯特利祭坛的事。此处没有提及「但」,大概是因为「但」太北边,已经被亚兰的势力占领,不再扮演宗教中心的角色。――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4 天上万象】敬拜天上万象所指的,是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都占了首要地位,对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的崇拜。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编纂完成的天兆大全《埃努玛、亚奴、恩里勒》共有七十块泥版,作为参考典籍几达一千年之久。这时期的以色列封缄印章显示天体神祇十分普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家已经设定了很多星座(其中不少经希腊传入西方之后,今日依然沿用),但黄道十二宫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三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4 汲沦溪到伯特利】汲沦溪是在大卫城的东面。伯特利则在耶路撒冷沿大道北行十哩之处。截至一个世纪前,北国亡于亚述之时为止,伯特利一直是金牛犊神庙的所在地。约西亚又污秽了当地的坛(1516),因此把这些污秽宗教对象的灰倒在这里最是合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4~14清除国中异教:约西亚彻底执行宗教改革,包括除掉圣殿里的偶像和废去拜偶像的圣职人员(4~7),以及拆毁国中的邱坛(8~9)和为假神而设的祭坛(10~14)――《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5「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邑的邱坛和耶路撒冷的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又废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行星”或作“十二宫”),并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同样的,这次的整肃延及犹大邻近各城,王「废去那些拜偶像的祭司」。这种主祭(希伯来文:k#ma{ri^m,亚喀得文 kumru)432的存在显示敬拜外邦神祇的存在(参:番一4;何十5)。这些祭司并未被带进耶路撒冷,与在圣城内工作的祭司不同(8)。行星并天上万象(希伯来文:mazza{lo^t[,亚喀得文 manzaltu)乃指用偶像来代表的天体及其立座。当时并无证据显示有黄道十二宫的存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拜偶像的祭司”。这“祭司”在希伯来文是指异教的祭司。――《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行星」:指星座,是亚述及巴比伦人所敬拜的神只。――《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5 拜偶像的祭司】「异教或拜偶像的祭司」(希伯来语 komer「科默尔」)在古代近东──特别是亚述──有很多对应的案例。来自加帕多家的旧亚述档(主前20001800),以及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一世年间(主前18141781年在位)的一篇马里档,都曾经提及「孔卢」(kumirtu)祭司。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主前668631)的一个碑文中,一位阿拉伯王后被冠以「孔米尔图」(kumirtu)女祭司的尊号。此外,主前第一千年纪时亚兰语也是称祭司为「孔拉」(kumra')。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节所提的,是在崇拜巴力、亚舍拉等西闪族神明之神庙中服务的祭司。然而也有学者相信这些人是叛教的耶和华祭司。──《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6「又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这些象征的木偶可以被焚烧,打碎成灰(希伯来文:dqq),因此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便表示对假神及敬拜假神之人的轻视(参:耶二十六23)。这些亚舍拉象征乃是玛拿西于希西家早期的洁净(十八4)之后再次引入的(二十一7)。当他悔改时(代下三十三15)可能并未完全废去。亚们似乎也有引进别神(二十一21;代下三十三22)。──《丁道尔圣经注释》

         平民的坟:平民不能葬在上流阶层的岩石洞里,而在平地土葬(2623)。坟墓一般象征不洁的地方(1916),所以可以扔偶像的残骸或厌恶的东西。即把不洁的东西葬在坟墓里,以求憎恶的事不再发生(371~14;赛1419)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6~7节是洁净圣殿,8~10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边的木柱型态出现。――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6 将灰撒在坟上】乌加列文献也曾使用「烧、磨、撒、喝」四部曲,作为一个神祇被彻底摧毁的表示──每个具破坏性的行动都已展开。将灰撒在坟上对偶像而言是最终极的污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6  耶和华的殿里竟有偶像,怎么回事?】可憎的亚舍拉柱像是恶王玛拿西立在耶和华殿中的(217)。居民常将她看作海上女神,又是巴力的妻子。她是迦南人的主要女神,敬拜她的人以性与战争为夸耀,并且有娈童,就是男妓,供敬拜之人行污秽的事。――《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7「又拆毁耶和华殿里娈童的屋子,就是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

         有关「庙妓」(RSVAV 作「娈童」)见:列王纪上十四24。此字乃是阳性名词(q#d[e{s%i^m),因此许多解经家将之译为男()(NIVNEB),但此字通常可以指男性及女性(参:申二十三17;创三十八21~22)。此希伯来字基本上乃是指「圣洁,分别出来」,在此显然是指非耶和华的敬拜。

「娈童的屋子」(ba{tte^)可以解释为「垂挂物」(RSV)或「编织的帐子」(ba{tti^m;亚喀得文 bittu,毛衣),乃祭司的穿戴,或指巴比伦妓女们所穿戴在头上的「辫绳」434。──《丁道尔圣经注释》

         “娈童”。参看列王纪上十四章24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娈童”:参《申命记》二十三17;《王上》十四24;十五12;二十二46. ――《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娈童」:见王上1424注。――《串珠圣经注释》

         娈童:妓女的反意(2317;王上142415122246)。在古代近东地区举行拜偶像仪式时,作为仪式的一种娈童与女祭司发生性关系,或作同性恋者的伴。但在律法中,同性恋是非常丑恶的行为,要处死(18222013)。而犹大百姓却在神的殿里专门为这些娈童准备屋子,除了举行拜偶像仪式外,还以同性恋为乐。这就不难看出以色列人的悖逆之程度。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娈童」:字义是「在神殿里的男娼」、「男庙妓」。这是为了女性崇拜者预备的「男庙妓」,相对于为男性崇拜者预备的「女庙妓」。都是为了敬拜者用性交的仪式来敬拜巴力。

         ●「织帐子」:原文是「编织」,但实际的意义为何并不清楚。――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7 娈童】「娈童」一语的希伯来语原文(qedeshim),是「称圣的男子」的意思。现时对这习俗所知甚少,但按照被谴责的彻底程度,很可能和祭仪娼妓有关(见:申二十三1819)。亚喀得语和乌加列语也有同源的字眼,但其功用也不明确。字根的意思是在礼仪上洁净。在亚喀得语中,qadishtu 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子。她在庙宇中担任特定的职务(收生婆、乳母、奉献在庙中事奉神祇的人),但这些职务没有一个和性欲有明显的关系。乌加列的情况亦大致相同。他们在本节中遭受谴责,可能与他们事奉外邦神祇有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并且从犹大的城邑带众祭司来,污秽祭司烧香的邱坛,从迦巴直到别是巴;又拆毁城门旁的邱坛,这邱坛在邑宰约书亚门前,进城门的左边。」

         「邱坛」:见王上32注。

          「迦巴」与「别是巴」:分别代表犹大北面及南面的边界(参王上1522),可见约西亚的改革遍及全国。――《串珠圣经注释》

         从迦巴直到别是巴:“迦巴”是便雅悯的城邑,位于基遍的东北方向。这城邑是分给利未支派为产业(2117;代上660)。迦巴是犹大的北部边界。“别是巴”是以色列的南部边界(201;撒上320) 城门旁的邱坛:城门指耶路撒冷城门,是以色列百姓举行集会的非常宽敞的场所。而当时这地方也有邱坛,可见在邱坛拜偶像的现象非常严重。从历史上看,佛教堕落时出现了很多寺庙,僧侣也迅速增多;儒教堕落时办了很多书堂,而且造就出了很多儒生;而中世纪教会堕落时,也出现了很多修道院。今天的教会也要以史为鉴。有的人认为教会增多是好现象,但这不能不说是缺乏历史之眼光的说法。因为教会的数量急剧增多,与水平的下降以及诸多腐败现象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神会预备剑,(2217;玛31~6)。而神之所以长久忍耐,是因为为国家和教会而痛哭祷告的信徒的缘故(221920)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迦巴」(8)位于耶路撒冷东北,是亚撒王修建的北方边界要塞(王上十五22),代表犹大国的北界。「别是巴」(8)是犹大最南端的城市,代表犹大国的南界。「从迦巴直到别是巴」(8),代表犹大全国。──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城门旁的邱坛」(8),指耶路撒冷城门旁的邱坛。这是百姓集会、交易的热闹地方。在热闹的城门旁设立邱坛,表明拜偶像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迦巴」:字义是「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北10公里左右。此处的意思应该是「犹大国的北界」。

         ●「别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以撒曾经在此筑坛  262325 ,字义是「七倍盟誓之井」。此处的意义应该是「犹大国的南界」。

         ●「邑宰」:「城市统治者」。――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8 污秽邱坛】在圣地执行遭禁的祭仪,能使圣地污秽。利未记一书概述了如何保持耶和华圣地洁净的律法。有些事物所以能够污秽圣殿,是因为它与耶和华的临在互不兼容。导致其他神祇之神庙污秽的,或许是不同的活动。然而也有一些共通的活动,能够产生污秽的效果。圣地若被用作坟场(14)或厕所(见十27),就会永远污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迦巴到别是巴】迦巴(今名贾巴)是便雅悯境内一条小村,约在耶路撒冷以北六哩。当地未曾进行挖掘,但表层勘测结果显示有铁器时代的遗迹。这地与密抹在司文尼干河的峡谷两岸遥遥相对,俯瞰从北面通往耶路撒冷一带,横越这深谷的战略性渡口。其功用大概是兼为神庙的边城。在本节中,与犹大最南的城市别是巴相对。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个拆散了的有角祭坛,可能是在约西亚年间被毁。无论如何,这句话清楚显示约西亚在犹大全境中(自北至南),清除了一切外邦崇拜的活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城门旁的邱坛】但城的柱像是在城门口内的神庙中发现,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学者相信这些柱像是代表某些被以色列所攻取之城市的神祇。若然,这祭所还的就是向这些神明所许的愿(可能是帮助以色列人倾覆与他们作战的城市)。有关柱像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十七章10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 约书亚的门】约书亚的门并没有在其他经文中出现,其确实位置不明。它可能是耶路撒冷其中一个城门的别名。这门大概是邑宰的门;邑宰在城市政府中是地位最高的官员。一个主前七世纪的犹大印章,上有刻着「邑宰」字样的椭圆徽饰,并有令人联想到亚述标志的艺术背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8~9 238~9 的意思应该是这些邱坛的祭司也是利未支派的祭司,但是却在各地的邱坛带领对耶和华的敬拜。约西亚王将这些邱坛污秽,将这些祭司集中到圣殿,养活他们。只是不让这些曾经背叛正统的祭司参与圣殿的敬拜活动。

         这段经文可能是指在耶路撒冷以外所做的工作(4~5)。有关邱坛,见:列王纪上三3。从迦巴直到别是巴乃指犹大行政及宗教的北界及南界,一如列王纪上十五21所示435

  城门旁的庙祠(NIV 边注作邱坛)只在此处出现,NEB 加上「魔鬼的」(has*s*#`i^^ri^m "satyrs" 「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但必须要修改 MT 的「门」(has%s^#`a{ri^m;参:代下十一15;利十七7)Yadin 认为这乃是指在别示巴发现的一个被约西亚摧毁了的邱坛436。处置多余的祭司的方法便是按申命记十八6~8的规定供应他们生活所需,在此可能是按照身体有残疾的祭司之例来办理(利二十一16~23)437。──《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9「但是邱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只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这些假祭司显然也获得生活上的支持,却不能献祭。――《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曾在邱坛烧香的祭司一律不得亲近神(参串15),因为他们没

有按照律法的规定(见申125~6 13~14) 竟在耶路撒冷以外献祭,所以约西亚把他们在圣殿中献祭的职务革除了。――《串珠圣经注释》

         邱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在邱坛主持拜偶像仪式的利未祭司被剥夺了祭司职务。约西亚之所以在耶路撒冷召集邱坛的祭司并惩诫他们,是因为:①支持没有拜偶像的祭司,②根除邪教的祭祀。解放后的韩国教会因没有严肃处理教会领袖参拜神社的问题,而饱尝了分裂的苦果(33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南国犹大「邱坛的祭司」(9)也是利未支派的祭司,但却带头违背律法,在各地的邱坛烧香,灵里已经有了残疾。约西亚将这些祭司集中到耶路撒冷,按着律法对待残疾祭司的规定,养活他们、但不再允许他们参与事奉(利二十一17~23),免得亵渎圣所(利二十一23;结四十四10~14)。──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2117~23 记载这种养祭司而不让他们事奉的状况,只有祭司身体残疾的状况下,为了怕亵渎圣所才采取这种方式。也就是约西亚王等同于认为在邱坛事奉过的祭司就已经同于「残疾」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0「又污秽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

         “陀斐特”。位于欣嫩谷的一个地方,在耶路撒冷以南,人们在那里把孩童献给摩洛。参看第十六章3节和耶利米书七章31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欣嫩子在耶城南面。以色列民曾在此献人祭,后来变成堆废物的地方。“陀婓特”不是地方名,而是作“火炉”解的普通名词。――《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欣嫩子」:是耶路撒冷城南面之山谷。

          「陀斐特」:指献人祭给摩洛的地方;或指为此而设的祭坛。

          「使儿女经火」:见王下163注。――《串珠圣经注释》

         陀斐特:是耶路撒冷南城外的欣嫩子谷,即哈西得门(陶瓷雕刻的门)一带陶匠田地附近的场所(3033;耶731~321916),一般认为位于与汲沦溪谷相邻的低平而广阔的地区。这里原是迦南人视为神圣的花园,后来成了堕落之犹大人拜巴力和摩洛之神的中心(3235)。亚哈斯和玛拿西拜偶像时用自己的儿子献祭的地方也是位于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代下28333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欣嫩子」(10)原文是「欣嫩之子」,意思是「悲叹之子」。「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谷(10),亚哈斯王在此焚烧儿女献祭(代下二十八3 ),后来变成耶路撒冷的垃圾场。到新约的时代,欣嫩子谷成为地狱的象征,希腊文「地狱 Gehenna」一词源于希伯来文「欣嫩谷 Gehinnom」。──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陀斐特」(10)的意思是「焚烧之处」,是献儿童为祭给摩洛神的场所,可能位于欣嫩子谷的边缘、尚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欣嫩」子谷:字义是「悲叹」。可能是外来语。是耶路撒冷以南的山谷。圣经中最早记载有人在此献儿女给摩洛神,是在 王下 163  代下 283 亚哈斯王年代。

         ●「陀斐特」:字义是「焚烧之处」,是献儿童为祭给摩洛神的场所。一般认为陀斐特位于欣嫩子谷的边缘,尚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

         ●「摩洛」:字义是「神」,迦南地的太阳神,敬拜时献小孩为祭。――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0 欣嫩子谷、陀斐特、摩洛】「陀斐特」是以儿童为祭献给摩洛神的祭仪场所。这个希伯来字眼大抵是指放置儿童的火炉,它在乌加列语和亚兰语中的对应词汇是「炉、灶」的意思。学者相信陀斐特是在欣嫩子谷的边缘,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按考证欣嫩子谷是大卫城西南面的拉巴比干河(Wadi er~Rahabi)。很多学者认为摩洛是冥界的神祇,源自迦南的祭祖礼仪。一个主前八纪的腓尼基碑文记述基利家人与敌军作战之前献祭给摩洛。摩洛一名似乎与希伯来语动词 mlk「统治」有关。给摩洛的祭是在巴力的设施献上,可能表示摩洛是巴力以及其他神祇的别号(耶三十二35)。──《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10~11此次的改革连较不见经传的异教崇拜都不放过。陀斐特或作「火地」,与敬拜摩洛神(乌加列文 mlk)及使男女经火(NIV 作献祭)之行为有关,座落于耶路撒冷西南方倾倒垃圾的欣嫩子谷,因而得名「阴间」(GehennaGe~,「谷」,Hinnom;希腊文及拉丁文意为「受折磨的地方」)。「经火」一字使得许多解经家将此与腓尼基人献儿童为祭的习俗相提并论,但在圣经时代极少有这种作为的证据支持。见:列王纪上十一5(参:申十二31;王下十七31;耶七31,十九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1「又将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旁、太监拿单米勒靠近游廊的屋子,向日头所献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日车。」

         拜太阳的行为被废止了。――《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这是圣经中唯一人用马向日头献祭的记载。古代亚述文献中有此记载。――《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马」与「日车」:都是献给亚述人所拜的太阳神。――《串珠圣经注释》

         向日头所献的马:对太阳神的敬拜早在埃及已经流行。用亚兰语记录的B.C.8世纪的碑文中发现,当时太阳和巴力是一起敬拜的<2521,与旧约有关的碑文>。由此可推,亚述人的偶像敬拜在犹大,与迦南人的偶像敬拜并存。因此圣经写偶像敬拜时多次提到“太阳神像”(2630;代下1453447;赛178279;结646)。而且给太阳献马的习俗在古代很多民族中盛行,但把马与车一起献的仪式是从波斯时代开始流行(代下333)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这些马是供游行之用,表示尊敬太阳。――《灵修版圣经注释》

         11~12节是洁净圣殿,13~14节是洁净南国犹大的城邑。──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日车」(11)原文是「太阳的战车」。玛拿西和亚们引进了许多外邦的偶像崇拜,包括太阳崇拜(结八16)。马车是献给太阳神的坐骑。──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犹大列王」在耶和华殿门:指的应该是「玛拿西」、「亚们」。

         ●「拿单米勒」:字义是「王的礼物」。

         ●「游廊」:「公开的厅房」。

         ●「日车」:「日头的战车」、「太阳的战车」。

           816 中以西结也提到圣殿中存在对太阳敬拜的事情。敬拜太阳,主要是亚兰和亚述的习性,马是对太阳崇拜的重要元素。亚述文献中有用白马崇拜太阳的记载。――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1 献给日头的车马】亚述在重要仪式中使用白马,其诸神系统中的重要神祇亚述神和辛神都与之有关。白马要在某个神祇的脚前奉献。并且好几个亚述神祇在节期之时都要乘坐马车。在亚述神话中,太阳()乘坐马车横越天际,驾车者名叫拉基布伊珥(Rakib~il)。从本节的混合宗教角度看,耶和华大概被人当作是太阳神崇拜,祂所乘坐的就是这些车马。反映本节的考古证据,包括一些设有日轮的铁器时代马像,和刻在他纳出土之祭仪台上的一匹背着日轮的马。这马与作为底座的金牛犊,和作为脚凳的约柜,在意象上也有共通之处。三者都是宝座的代表,不是神的代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廿三11日车是什么?】

答:日车Chriots Of The Sun,在犹大末叶,道德堕落之际,各种崇拜偶像之风传入境内,敬奉天象亦在其中。日车与日马即为人民所崇拜者,相传此为犹大某王所赠置于殿中。犹大王约西亚以此举为直接违命,以火焚烧而毁灭之。——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王下二十三12「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沦溪中。」

         「楼顶上所筑的坛」:是为拜星象而设的祭坛。

          「两院」:见王下215注。――《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顶上所筑的坛:结合上下文来看,“亚哈斯楼顶”可能是建在圣殿内。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楼是圣殿院内靠门的建筑物之一,而且可能是亚哈斯挪移王从外入殿的廊子时建造的。因为根据耶利米书354的记录,靠门的屋子上面还有一层楼。另外,本文提到“犹大列王”将坛筑在楼顶,这说明希西家推行改革时拆除了亚哈斯所建的坛,但后来玛拿西重新修建。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犹大列王」(12),特指玛拿西王和亚们王。──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楼顶上所筑的坛」(12),是为拜星象而设的祭坛。──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12~13有关屋顶上用来敬拜天象的祭坛可与亚哈斯(二十11)及玛拿西(二十一3;参:耶十九13,三十二29;番一5,可见当时的风俗)相对照,有关两院,见:列王纪下二十一4~5。对坛采取的具体行动为何不详;「打碎」(15)乃根据 LXX,参:NEB 译为「打碎成灰」,其希伯来原文:「从那里将它们打成碎片」颇为难解。

耶路撒冷以异教敬拜处所原来是为了要取悦所罗门的外邦妻子们(王上十一5~11)而设立的。邪僻山(har hammas%h]i^t[,「摧毁者之山」,参:王上十一7)位于橄榄山南端(现代的 Jebel Batm el Hawa)NEB 取其音,将之改动为「油山」(hammis%h]a^,但这种改动实属不必要。──《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3「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边,为西顿人可憎的神亚斯他录、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筑的邱坛,王都污秽了,」

         “邪僻山”。橄榄山,异教的神庙建立在这里。参看列王纪上十一章57节的脚注。死人的骨头使这些地方变成污秽,所以显然不会作希伯来宗教的用途。――《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邪僻山”即所罗门曾建造外邦神庙宇的橄榄山(看王上十一57及注)――《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前」:指东面。

          「邪僻山」:原作「行毁灭的山」(参耶5125);有学者认为原文应译作「受膏的山」(于原文仅一字母之差),指橄榄山。

          「右边」:即南面。此节所提的假神,见王上115注。――《串珠圣经注释》

         邪僻山:所罗门时代以后,称耶路撒冷以东一带的山为邪僻山,此地建有外邦神的邱坛,而且把死人的骨头扔在这里,因此受希伯来人的蔑视(王上117)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邪僻山」(13)原文是「毁坏山」,指耶路撒冷东面的橄榄山。所罗门曾经在此为他诸多的外邦嫔妃建造偶像的邱坛(王上十一7)。这些邱坛很可能是天然石头构成的,所以拆不掉,只能使其污秽。──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邪僻山」右边:字义是「毁坏山」,也就是橄榄山。

         ●「亚斯她录」:常被当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叙利亚北方的人称之为亚拿特神(Anath)。乌加列文本中的亚拿特神常以「童贞女」的形像出现,是巴力的妹妹,与巴力一样是诸多作为的神明。这些生育神祇的敬拜仪式每每包含放荡堕落的行为,包括献婴孩为祭,迦南地尤以为烈。

         ●「基抹」:字义是「镇压者」,是一个残暴的战神。

         ●「米勒公」:又名「摩洛」。敬拜这个神要把婴孩经过火献祭。

          王上 115~7 记载 2313~14 所记所罗门建筑的邱坛。――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4「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将人的骨头充满了那地方。」

          2314 把人骨头堆在邱坛上,就是要彻底污秽那个地方,让人无法原址重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5「他将伯特利的坛,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的那坛,都拆毁焚烧,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伯特利的坛」显示约西亚的权柄向北伸展,这并非如一些解经家所主张的,乃为后来一位编者(DtrP)急于在文中编入应验的预言才添加的。其毁坛(15~17)显示在耶路撒冷以外的改革工作亦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焚烧一座坛似乎很难解,可能是指在其上焚烧(骨头)的简写,NEB 将之改变为「将其石瑰打成碎片」亦即将 wayy#s%abbe{r~et ~@b[a{na{w 读为wayyis*rop~ et[habba{ma^。──《丁道尔圣经注释》

         15~18节是洁净北国敬拜偶像的中心伯特利。──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的大扫除不单限于南国犹大,也包括早已沦为亚述行省的北国以色列。伯特利的金牛犊(王上十二32)可能一百年前就被亚述掳走了(何十5~6),但亚述王曾经派一个被掳的祭司回到伯特利教导百姓敬拜神(王下十七28),所以耶罗波安所筑的祭坛又成了敬拜偶像的中心(15)。──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三百多年前,神早已派一位神人向耶罗波安所筑的坛宣告:「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王上十三2)。──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此时伯特利的金牛犊 王上 1228~33 应该已经被掳走了,祭坛还在。后来 王下 1727~28 记载亚述派遣一个祭司回到此处教导百姓敬拜。那时伯特利的祭坛应该被重修了。这时距离那位祭司回到伯特利,已经过了一百年左右,很可能此处又变成宗教中心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5~20拆毁北国的邱坛:约西亚的改革不单限于本国,连已落在亚述手中的北国也受到整肃。约西亚主要针对耶罗波安私自在伯特利所立的祭坛和祭司(见王上1228~32),将人的骨头烧在坛上面,使它不能再供献祭之用,又把祭司杀在坛上,应验了三百年前先知所说的预言(见王上132)――《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了约西亚将宗教改革运动扩大到已灭亡的北以色列地域的事迹。这反映了约西亚的改革意志,其内容如下:①洁净伯特利(15):北国以色列灭亡前,伯特利一直作为偶像敬拜的中心,是被耶罗波安正式指定的(王上1226~33)。北国灭亡之后,移居这里的外邦人用他们的混合宗教继续玷污这城邑(1724~41)。也就是说,自王国分裂到约西亚时代,伯特利一直是偶像敬拜的中心。约西亚之所以在伯特利推行宗教改革,是因为此地的偶像敬拜很可能再次被引入到已得到净化的南犹大。可见,约西亚是一位彻底的改革者,对一切可能的罪恶要素执意斩除。②预言应验(16~20):据王上132的记录,300多年前的一位犹大的先知曾预言约西亚王将i.处死邱坛的祭司,ii.焚烧死人的骨头。本文详细地记录了这一预言的应验。正如耶稣说“就是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518),神的话都会成为现实。因此信徒要坚信尚未成就的预言都必应验,神通过圣经与我们所立的约也必成就,要以信忍耐到底(彼后39~13)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16「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列王纪上十三1~2的预言在此得到应验。NEB 采取较长的希腊文版本「如此便应验了当耶罗波安站在祭坛旁时神人所宣告耶和华的话。当他望见应验此事之神人的坟墓时,他问道……」?──《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西亚遍寻异教祭司的坟墓,把他们的骸骨烧在异教的坛上,然后才把这些坛粉碎(王上一三2)――《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据三百年前神人向耶罗波安说的预言,约西亚会毁此拜金牛犊的坛,并将假祭司的骨灰撒在其上,永远不能再用(参王上十三13)15节只说坛,未提金牛犊,可能早已在北国沦亡时运往亚述。――《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指 王上 131~2 的记载。――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6 掘尸】约西亚在此应验列王纪上十三2的预言。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十恶不赦的罪犯皆不得埋葬,其尸骨不是火烧就是被弃于野外。这是最悲惨的命运,因为他们相信灵魂和肉体是缠结不可分的(进一步数据见:民三1213;书八29的注释)。尸骨一旦被毁,这人亦不复存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16~18这段经文所提到的预言,记载在列王纪上132032节。――《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17「约西亚问说:“我所看见的是什么碑?”那城里的人回答说:“先前有神人从犹大来,预先说王现在向伯特利坛所行的事,这就是他的墓碑。”」

此「碑」(NEB;希伯来文:s]i^yu^n)乃很显眼的地标(耶三十一21),一如其他的墓碑一样(参:结三十九15之「标记」)。──《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神人从犹大来:参见王上131~32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18「约西亚说:“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不动他的骸骨,也不动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的骸骨。」

         参看列王纪上十三章3132节。――《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撒玛利亚”指整个北国,而非单指撒玛利亚城,因这位曾欺哄神人的老先知是从伯特利来(王上十三11),而三百年前,撒玛利亚城尚未建造(王上十六24)――《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从撒玛利亚来那先知」:即王上1311所提到的老先知,他本住在伯特利,在这里「撒玛利亚」大概是用来代表北国。――《串珠圣经注释》

         「撒马利亚来那先知」(18),就是当年住在伯特利、哄骗神人的老先知(王上十三11)。──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撒马利亚来那先知」: 王上 1311 记载「老先知住在伯特利」,此处说明这个先知是「撒马利亚来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19「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玛利亚的城邑建筑邱坛的殿,惹动耶和华的怒气,现在约西亚都废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

约西亚又将势力范围伸展进入亚述省撒玛利亚,加上此处提到的伯特利(41519)及可以控制玛拿西、以法莲、西缅甚至远达拿弗他利境内(代下三十四6~7,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理想化图片)之宣称,都使人可以看到约西亚国势的扩展迅速。

他加强了亚拉得的防御工事,由那里所挖出的此时期的考古出土物包括以利亚实439、死海西岸的隐基底、Mes]ad Hashavyhu 440 lmlk 之印玺等之上的碑文均可印证上述之国势的扩展。有些解经家认为约书亚记十五21~63所提出的地区名单正可以反映出此时的行政重组441。见:二十二1~二十三30注释内之约西亚的王图。──《丁道尔圣经注释》

         北国已在亚述人的控制下,但约西亚的革新运动也为这块以色列人旧土上的人所欢迎。他可以尽去其邱坛,并杀掉那里的迦祭司。――《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撒玛利亚的城邑:代下3467详细地记录了“撒玛利亚城邑”的名字及约西亚在此所行的事。当时撒玛利亚受亚述的统治,因此约西亚究竟如何进入这里并进行宗教改革的真实的情况至今不得而知。只是推测约西亚作王时期亚述的国力可能非常虚弱。因为:①直到希西家统治时期,埃及在亚述面前毫无抵抗力。到了约西亚时期,埃及法老尼哥为了攻打亚述,上到伯拉河沿岸。这说明亚述的国力变得异常虚弱。②亚述在亚述巴尼帕王死后国力衰弱,受到玛代和巴比伦的夹攻。在这种情况下,约西亚可以不费大力把领土扩张到撒玛利亚。因此约西亚才可能从北以色列剩余的民那里征税(代下349)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19~20节是洁净北国撒马利亚的城邑。──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洁净「撒马利亚的城邑」(19),最远到达「拿弗他利各城」(代下三十四6)。撒马利亚早已沦为亚述的行省,但此时的亚述已经无力阻止约西亚了。──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20「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乃指北方的邱坛,这是导致以色列败坏的原因(参:王上十三2,十八40;王下十18~25)。──《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也应验了那位神人的预言(王上十三2)――《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约西亚把北国邱坛的祭司杀掉,但却没有杀犹大邱坛的祭司(本章9),原因是前者并非利未人(见王上1231 1333;代下139),根本不应来到神面前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见民310)――《串珠圣经注释》

         约西亚杀了北国「邱坛的祭司」(20),却没有杀掉犹大「邱坛的祭司」(9),可能因为北国的祭司并不是利未人,根本没有资格作祭司献祭,律法规定这些人要被治死(民三10)。──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21「王吩咐众民说:“你们当照这约书上所写的,向耶和华你们的 神守逾越节。”」

         ◎约西亚守逾越节最独特之处在于羊羔都是由利未人宰杀。――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21~23命百姓守逾越节:这是摩西律法所规定的修例:以色列人每年须守逾越节,纪念神领他们出埃及,与他们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见串38),但自从撒母耳之后他们已没有严谨地遵守这例。代下30章提到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当时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没有完全符合律法的要求(见代下302~3 17~19)――《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1~23命百姓守逾越节】这是摩西律法所规定的修例:以色列人每年须守逾越节,纪念神领他们出埃及,与他们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见串38),但自从撒母耳之后他们已没有严谨地遵守这例。代下卅章提到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当时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没有完全符合律法的要求(见代下卅2~3 17~19)——《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2「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犹大王的时候,直到如今,实在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

         “这样的逾越节”。自从士师的日子以来,没有一个逾越节是严格地按照律法来庆祝的,虽然希西家也守过逾越节(代下三○)。这个逾越节的细节记载在历代志下第三十五章。――《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代下》三十章说,以色列民在希西家作王时也守过逾越节。这里是说,自从士师时代迄今,以色列民无论在北国或南国,都没有举行过这末严格遵循律法的规定,又这末盛大的逾越节;而其中最特出之处,是献祭的羊只完全由利未人宰杀(代下三十五章)――《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自从撒母耳之后,以色列人就没有如此合一、严谨、盛大地守过逾越节。──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希西家王曾召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但在时间和洁净的条例上都来不及完全遵守律法的要求(代下三十2~317~1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23「只有约西亚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

 

【王下二十三24「凡犹大国和耶路撒冷所有交鬼的、行巫术的,与家中的神像和偶像,并一切可憎之物,约西亚尽都除掉,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所得律法书上所写的话。」

         「家中的神像」:在圣经里这些偶像的用途主要与占卜有关(参结2121 102)

          「成就」:或作「履行」,即满足律法的要求。――《串珠圣经注释》

         家中的神像:参见创3119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家中的神像」(24)原文是「家神 Teraphim」,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迦南人都有许多「家中的神像」,代表祖先或家族的守护神,可以用来占卜,也可以作为遗产继承权的凭证(创三十一19)。「家中的神像和偶像」(24)都不是公开的,而是家庭的隐私,不能只靠国家的力量来除掉,所以约西亚在全国守完逾越节之后才进行,以激发百姓敬畏神的心。──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家中的神像」:  3119 提及拉结偷了拉班的神像。

         ◎此处所提及的,比较不是公开的偶像崇拜,而是较为隐密、私人的信仰行为,因此约西亚王选择在全国守完逾越节之后才进行,这些行动需要个人的密切配合,而不能仅靠国家力量来推动。――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24~25玛拿西所设立的异教崇拜被除掉,包括巫术(见:王下二十一6及申十八11之咒诅)及个人的或家中的神像\cs8(t#ra{p{i^m,创三十一19),可能用作占卜(参:士十七5)或其它错误用途(撒上十九13~16)。约西亚此举赢得了作者的赞扬(参:王下十八5;申六4~5)。「摩西的……律法」(王上二3)一词并不一定是如后来的指全部律法的同义词。约西亚因为在这几个主要的方面遵行律法而受称赞(参:申六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4~27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刑罚仍难避免:约西亚的改革是列王中来得最彻底的一次,但犹大因玛拿西的罪恶,仍要面临亡国的命运。――《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25「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

         意味着约西亚彻底遵行律法,在以色列列王中无人能及他。作者曾对希西家王也作了类似的评价(185),但有所区别。希西家王是比任何王都要依靠神,而约西亚是比任何王都彻底遵守了神的律法。他们的共同点是“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183222)。本书的作者为了强调希西家和约西亚比其他王更彻底地行了神眼中看为正的事,评价他们为“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约西亚「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25),是对律法的回应(申六5);不但在形式上遵守摩西律法的教导,里面也顺从律法的精意。虽然约西亚回转得如此彻底、影响力如此之大,却仍然不能带起百姓真实的复兴,所以「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25)。今天,我们若想倚靠人的努力来领人归主、改革社会,最多也超不过约西亚的程度。──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尽心」:「全部的心」。

         ●「尽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  65 的要求。――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26「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

         约西亚的回转是彻底的,但百姓的心却仍然不肯离开玛拿西败坏的诸事(耶三6~11),所以「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26)。鉴察人心的神宣告:「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耶三10)。百姓的心若不肯转回,外表的复兴就成了形式,圣城和圣殿也失去了属灵的意义。物质的圣殿并不能保证神的同在、悦纳和保护,所以神借着先知耶利米宣告:「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七3~4)──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26~27有些评论家希望将这里的预言成分除去,若按他们的心意来作则所剩下来的经文将不具任何意义。改革使得审判延迟到来,但是却并未取消审判。神对圣殿及耶路撒冷之选择一语曾在列王纪上八16;列王纪下二十一4713中出现过。──《丁道尔圣经注释》

         尽管约西亚施行了善政,但神依然没有改变灭犹大的旨意。其直接的原因就是玛拿西的罪(26节;211~16243;耶154)。那么这是不是违背神的应许,即如果百姓离开其罪归向神,神就应该改变心意(2878)。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理解这两句话:①废去罪行累累的旧约的以色列,复兴在耶稣基督里永远的以色列国,这便是神永恒的计划(3131~34;结3725~28;太39;罗96~8;加61516)。②因约西亚在神面前行了神看为正的事,所以神取消了对他的审判。但对于犹大百姓,因他们表面上被动地追从约西亚的改革运动,而内心没有完全离开玛拿西所传播的偶像敬拜的各种罪,因此神对他们的震怒依然继续。因此神没有止息“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可见,蔑视神的忍耐而继续陷于罪中的人,神就象把以亚摩利族为首的迦南人赶出家园一样(2111;创1516;王上2126),将他赶出家园或除灭。因此信徒也要在神的审判到来之前,停止犯罪。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27「耶和华说:“我必将犹大人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弃掉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立我名的殿。”」

         虽然约西亚「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25),但神并不满足于个别人的属灵,因为祂所要的是整体的见证,过去是合一的十二支派(结三十七22)、「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今天是合一的教会(约十七23;弗四3)、「基督的身体」(西一24)。因此,神既不会因为约西亚的敬虔而取消对百姓的管教,也不会为了保存圣城和圣殿而免除对百姓的刑罚。同样,在教会里,没有一个信徒可以满足于个人的属灵,应当「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来十24),「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才能让神「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弗三21)。──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28「约西亚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王下二十三29「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

         “埃及王法老尼哥(主前6095 9 4)上到(更可作:上去)……攻击亚述王” 帮助亚述王对抗巴比伦王拿波普拉撒(Nabopolassar)。详情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五章2024节。――《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此事当发生在主前609年,新兴的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王的领导下,征服了亚述帝国。亚述城在主前614年沦陷,两年后,经过长期苦战,首邑尼尼微也失守,应验了先知西番雅的预言(番二13)。亚述余众在哈兰负隅顽抗,埃及法老尼哥于主前609年率军北上援救,图阻巴比伦的气焰,保持埃及中东强国地位。犹大王约西亚不愿埃及有机会帮助(原文无“攻击”含义)犹大国宿仇亚述,图在米吉多截拦,结果为埃及军射死,运回耶城埋葬(代下三十五2024)――《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当时巴比伦已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西迁以求作垂死挣扎,向埃及求救。埃及王法老尼哥于是北上去会合亚述王(「攻击」于原文亦可译作「帮助」:这样的译法与历史记载较为吻合)。约西亚一向与亚述敌对,自然想阻止埃及王援助亚述,结果被埃及王所杀。――《串珠圣经注释》

         有关约西亚和埃及的战争,请参考代下3520~27的注解。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埃及王法老尼哥」(29),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哥二世(Necho II,主前610~595年在位)。──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29),原文是「上到幼发拉底河,到亚述王那里」。尼哥是去援助亚述王,而不是攻击亚述王。主前612年,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10年,巴比伦围攻哈兰一年。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率军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但哈兰仍被攻陷。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巴比伦和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犹大和周围国家落入巴比伦的势力范围。──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埃及王经过沿海大道北上援助亚述,必须借道米吉多平原,并没有打算侵略犹大。但约西亚可能担心埃及帮助宿敌亚述,会对犹大造成不利,所以勇敢地在米吉多平原拦阻埃及大军。虽然约西亚战死沙场(代下三十五23),但很可能因着约西亚的阻挡,埃及援军没有及时增援亚述,哈兰沦陷。埃及于四年后兵败迦基米施(耶四十六2),从此亚述灭亡、埃及衰落。──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尼哥」:这是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君王「尼哥二世」,于公元前609~595年在位。曾经攻取了非利士的迦萨,也于公元前609年于米吉多一役中击败并杀死约西亚王。将势力扩张到整个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

         ●「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原文是「上到幼发拉底河,到亚述王那里」。事实上这后来演变成为公元前605年的迦基米施之役,尼哥是去帮助亚述王,不是去攻击亚述王。

         ◎关于「迦基米施之役」 (公元前605年,约雅敬第四年) A.迦基米施可说是古代近东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当时最庞大的亚述帝国终于崩溃,制造了更加庞大的波斯帝国,也引进了短暂的新巴比伦时代。埃及虽然暂时取得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大军继续从迦基米施乘胜而来,于公元前604年控制了全叙利亚巴勒斯坦。B.其实亚述首都尼尼微早已在公元前612年被拿布波拉撒率领下的巴比伦、玛代联军所毁,于是亚述的末代君王亚述乌巴列二世迁都哈兰,但这要塞于公元前610年也被攻取。C.之后亚述乌巴列二世与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结盟,仍勉强算占据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土地几年。然而公元前605年在迦基米施覆灭的,只不过是昔日号称无敌之亚述大军的「残余」而已,率军击败他们的正是太子尼布甲尼撒。法老尼哥在迦基米斯战败后,犹大和周围国家就落在尼布甲尼撒的势力范围下。

         ◎当约西亚进行改革,下场却是死在战场,当然许多人会认为改革也没用,甚至认为改革才造成失败,因此整个改革就停滞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29  约西亚壮志未酬身先死……】埃及王法老尼哥取道犹大,前往救援被攻的亚述(“攻击”依原文亦可译为“帮助”)。他们二国联盟,要与巴比伦争战,因巴比伦有成为超级强国的趋势,将来会成为他们的威胁。约西亚想到这联军与巴比伦争战以后可能再攻击他,所以想阻止埃及军队经他国境前往亚述。不幸,他本人被杀,军队被打败,犹大国变成埃及的附庸(公元前609)。历代志下352025节有更详细的记载。――《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0「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国民膏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他父亲作王。

         约哈斯又名沙龙(见耶2211),是约西亚的第四子。(见代上315)――《串珠圣经注释》

         约西亚战死沙场,并不是「不得善终」,而是「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二十二20),被神在「这地变为荒场、民受咒诅」(二十二19)之前平安接走。今天,信徒「离世与基督同在」(腓一23),也是息了地上的劳苦,「好得无比」(腓一23)。我们所当求的不是尽量延年益寿,而是不要虚度光阴,好在交账的时候听到主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的牺牲,使犹大的复兴嘎然而止,并不是意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是神结束了他的使命。因为约西亚的使命并不是复兴以色列,而是要拿掉百姓的借口。从前百姓的败坏,可以借口玛拿西、亚们上梁不正,也可以借口亚述的逼迫,但现在神赐下属灵的好榜样、好领袖约西亚,又挪走了环境的压力,但百姓仍然不肯一心归向神、只是假意归祂(耶三10)。因此,百姓在审判面前已经无可推诿,约西亚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我们也常常抱怨教会节目太少、牧师教导不够、同工缺乏爱心、环境压力太大,似乎只要外面的条件满足了,自己就会变得属灵、长进。神也把约西亚的见证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省察自己的内心:是像约西亚,「要尽心尽性顺从耶和华」(3);还是像百姓,不过是假意归祂(耶三10)。不要找到了一个约西亚,结果却是定罪自己。──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约哈斯」: 字义是「耶和华已夺取」。又名沙龙  2211  约哈斯是约西亚的第三或四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1「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约哈斯」(「耶和华已抓住」)可能是王朝名,他自己的名字是沙龙(耶二十二11;代上三15)。因他哥哥(以利雅敬)显示出反埃及倾向,长子继位的风俗在此情况下没有被采用。

约哈斯的母亲是立拿人(应当是在约西亚手下收复的犹大失土,参:王下八22),如此便可区分她父亲和先知耶利米的不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哈斯”即沙龙。参看耶利米书二十二章10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约哈斯又名沙龙(代上三15;耶二十二11)――《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参见代下361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哈慕她」:字义是「岳父是靠山」。

         ●「立拿」:字义是「铺过的道路」。

         ●「耶利米」:字义是「耶和华所指定的」。此人不是先知耶利米。――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1 年代小注】约哈斯短短三个月统治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发生在主前六○九年。这时正值亚述帝国在哈尔兰覆亡不久,埃及和巴比伦即将开始激烈争夺近东霸权之时。──《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1~34本文记录了约哈斯作王3个月期间发生的事迹。他的事迹可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结果他被掳到埃及,并死在异地。他在短短三个月的统治期间还如此作恶多端,由此看来:①与其说他象亚哈斯和玛拿西一样积极拜偶像,不如说是他放纵或支持陷入偶像敬拜之中的百姓任意作恶作孽,②先知以西结证明,他的性格象一个少壮的狮子一样残暴(193)。本书的作者对性格残暴的约哈斯作了“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的评价。约瑟夫也评价说“他是一个缺乏信仰而性格不纯洁的人”。综上所述,约哈斯的短暂的统治给我们的教训是,人在世上长寿还是短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神面前的所作所为。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31~3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既破,王又如何……】犹大人立约西亚的一个儿子约哈斯接续王位。但埃及王法老尼哥不满意,把约哈斯带到埃及,他也死在那里。尼哥又立约西亚的另一个儿子以利亚敬作犹大王,为他改名为约雅敬,约雅敬差不多也是傀儡君王。埃及在公元前605年被巴比伦打败,于是犹大又变成巴比伦的附庸(241)――《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2「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32),不肯施行公平和公义(耶二十二1~12),结果「作王三个月」(31)就被埃及掳去;神的国度成了埃及的附庸,神百姓的王也变成了法老的傀儡。因此,在属灵的实际中,犹大已经被掳了,所以在主耶稣基督的家谱里,把约西亚算作被掳巴比伦之前的最后一个王(太一11)。──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三33「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

「利比拉」位于俄隆提斯河,在 Homs 以南三十四公里处,是埃及军队驻扎处,把守进入Beqa' 山谷的主要通道。尼布甲尼撒王后来以此地为他的基地(王下二十五620)

征收的贡银可能都是一次性的支付,对埃及人而言,银(3.75)比金子(34公斤)更宝贵。──《丁道尔圣经注释》

         “利比拉”。大马色以北约七十五英里(104公里)。另参看第二十五章671821节。贡银约有银子十二万安士(3.75吨或3.4公吨),金子一千二百安士(75磅或34千克)――《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哈马地的利比拉在大马色以北的奥伦提斯河(Orontes)上游,是往幼发拉底河的通道。埃及法老的总指挥部设在这里,后来成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指挥总部(二十五620)。约哈斯先被囚于此,后来带往埃及。约哈斯如何被囚禁,圣经未有说明,但知埃及法老等于把他人质,逼犹大国纳贡(代下三十六3)――《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利比拉」:位于哈马之南约三十二公里(二十英里),通常是从北面入侵的军队所驻守的地方(参王下256)

          「一百他连得」:约重三公吨。

          「一他连得」:重三十公斤(六十七磅)――《串珠圣经注释》

         罚:一般一个王征服他国时,要求献贡品。但法老尼哥却让约哈斯罚银,而不进贡。“罚银”是对某种过错的处罚(1919)。由此可见,埃及王法老尼哥侵略犹大,是因为犹大对埃及犯了某种错误。本书并没有说明原因,但有可能是约西亚在与埃及的战斗中战死后,犹大百姓未经埃及的同意,将约哈斯立为王的缘故。其依据是,法老尼哥攻打犹大后,将约哈斯监禁在利比拉,立哥哥以利雅敬作犹大王,并改名为约雅敬。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利比拉」(33)位于大马士革和迦基米施中间,是亚兰境内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从埃及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大路岔口。在迦基米施战役之前,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的指挥部设在这里;迦基米施战役之后,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也把这里当作大本营(二十五6)。尼哥此时要继续北上援助亚述,所以将约哈斯带到在北边的「利比拉」,迦基米施战役结束之后,再「将约哈斯带到埃及」(34),囚禁在那里当作人质。──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哈马」地:字义是「堡垒」。

         ●「利比拉」:字义是「肥沃」。在以色列东边界在线之一处,是在叙利亚一个大平原上。为哈马的一个城,在巴比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大路上,是叙利亚境内的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埃及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要道的岔口。法老尼哥二世曾经使用此地作为迦基米施之役的军队集结地。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以这里为军队的大本营,兵巴勒斯坦时在此驻扎,后也在这审讯囚犯。

         ●「一百他连得」:3400公斤。

         ●「一他连得」:34公斤。――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3 与埃及的关系】亚述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年崩溃之后黎凡特地区变得很不稳定。埃及和巴比伦为本区霸权激战。主前六一○至六○九年时,埃及显然有意为亚述余下的惟一重镇哈兰解围,但不能成功。犹大王约西亚试图阻止埃及入侵叙利亚,但在米吉多负伤,后来因伤致死。本区的权力真空,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国(主前609608)。埃及一度受耽延后,四年之后北上迦基米施与迦勒底军会战,但却一败涂地(主前605)。主前六○一至六○○年迦勒底乘胜进军埃及,但却伤亡惨重。无论如何,犹大只有一段短时期在埃及治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3 哈马地的利比拉】利比拉(现代的泽拉遗址〔Tell Zerr'a)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之加低斯附近的行政军事重镇,约在亚兰都城哈马以南二十哩。主前八世纪时亚述曾于此地建筑城堡。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以之为西方战线的大本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3 强制犹大朝贡】本节的金额远不及希西家必须缴纳的罚款(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王下十八14)。金(七十五磅)(七千五百磅)的比率也有不同(从前是101,如今是1001)。──《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3~37埃及王另立约雅敬为犹大王:约哈斯作王仅三月,埃及王法老尼哥北征归来,不许他作犹大王,另立约西亚的次子以利亚敬(即约雅敬)代替他,并且逼使犹大付出罚金作为赔偿,由此可见约西亚死后埃及对犹大的控制。――《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三34「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由以利亚敬(「神已经建立」)改名为约雅敬(「耶和华已经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要标志他新的联盟关系(参:王下二十四17),而并不是表示对耶和华崇拜的认同。埃及人无疑会宣称耶和华是站在他们的那一边。──《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雅敬是埃及所立的傀儡王,此时犹大已成埃及的附庸国。――《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给他改名叫约雅敬:把他名字的第一个字“以”改为“约”,但名字的“由神所立”的原意并没有变。法老尼哥要求更名,并不是因为名字不妥当,而是作为一种服从命令的标志。有关希伯来人的名字,请参考何西阿绪论的研究资料。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约雅敬」(34)的意思是「耶和华兴起」,「以利亚敬」(34)的意思是「神举起」,两个名字的意思差不多。法老替「以利亚敬」改名为「约雅敬」,只是替换了前面两个希伯来字母,可能是表示对犹大王行使主权,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藩属国。──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以利亚敬」:字义是「神建立」。

         ●「约雅敬」:字义是「耶和华建立」。字义与「以利亚敬」差异不大,改名可能是要表示这是「耶和华授权」的改立行动。此人是约西亚的次子。

         ◎「将约哈斯带到埃及」: 代下 364   2210~12 。显然尼哥将约哈斯先安置在北边的利比拉,再送回埃及监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4 更改名字】他的名字只作出些微的更改。名字中神名构词(theophoric)的成分由「以利」(神明的统称)改为「约」(即耶和华)。新名大概与向新宗主立誓效忠有关,亚述诸王也有这习惯。在一代以前,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把森美忒库一世(Psammeticus I;法老王尼哥的父亲)立为地区性统治者时,将他名字改为纳布舍齐班尼(Nabushezibanni)。留意但以理等四人的名字也被更改(但一67)。──《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5「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

国民虽然是反埃及的,却因为要进贡而被征收金银,一如玛拿西当年为了要进贡鉅额贡银而征税一样(王下十五19~20)444。然而约雅敬同时却耗费资材大兴土木,使用服苦之人兴建一个新的王宫(耶二十二13~19)。──《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雅敬”成为埃及的藩属四年,向国民征收贡银(但他也为自己建了一座奢华的王宫;耶二二1314)。参看耶利米书二十五章1节和但以理书一章1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王下二十三35~37记录了约雅敬11年的统治事迹。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三36「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

         ●「西布大」:字义是「给与」。

         ●「鲁玛」:字义是「高度」。

         ●「毗大雅」:字义是「耶和华已赎回」。――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三36 年代小注】约雅敬在位的十一年是主前六○九至五九八年。在这期间,巴比伦在埃及边界打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但不分胜负。双方军队的人数都严重损耗,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无力进攻埃及。这可能是助长约雅敬背叛巴比伦的因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三37「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

         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约雅敬所行的恶有两方面:①他向国民征收金银(35),为自己建造豪华的宫殿(221314),是一个不体恤百姓的疾苦,享受奢华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如此贪得无厌,神就会夺回他的位(341~16)。②他杀死了先知乌利亚(2620~23)。乌利亚是预言耶路撒冷将灭亡的先知。但约雅敬却因此杀死了乌利亚。可见,残暴的统治者不仅眼中没有神,而且拒绝聆听神真理的声音,甚至杀死发出真实声音的人。如,杀害约翰的希律(143~12),杀害耶稣的大祭司、文士和法利赛人。但真实的声音是属于神的,因此决不会消失(1940)――《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犹大百姓在「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总不离开」(代下三十四33) ,但是他们不是跟从神,而是跟从人。所以神说:「犹大还不一心归向我,不过是假意归我」(耶三10)。──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果然,约西亚一死,百姓就暴露了本相,连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3237)。约雅敬一面「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35),一面为自己大兴土木兴建楼房(耶二十二13~19),还杀死了先知乌利亚(耶二十六20~23);而百姓中间的各样可憎的恶事也纷纷从隐藏变成公开(结八5~18)。本书的第一批读者、被掳的百姓读到此处,心里就清楚地知道:犹大的罪已经定了。《列王纪》的最后两章,全部都是神的审判。──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北国以色列被掳之后,南国犹大到了最后的日子,神兴起了最敬畏神的两个王,却没有扭转百姓败坏的趋势。因为在神的救赎计划里,复兴以色列的时候还没有到。这两个王的一生,都是要让我们承认人的败坏、信服神的救恩:

   1.神让我们看到,希西家敬虔爱主,但却不能在凡事上都顺服神,最终体贴肉体、拣选了自己所爱的「次好」,埋下了被掳巴比伦的根源(二十17~18;二十一1~2;二十三26;二十四3)。希西家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亚当的后裔纵然敬虔如希西家,也不可能靠自己作出正确的拣选、维持神百姓的地位。

   2.神也让我们看到,约西亚彻底洁净了应许之地,却无法洁净百姓的内心。「背道的以色列行淫」(耶三8),结果被掳亚述,但「她奸诈的妹妹犹大,还不惧怕,也去行淫」(耶三8)。所以神宣判:「背道的以色列比奸诈的犹大还显为义」(耶三11)。约西亚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亚当的后裔即使表面敬虔,内心也会存着「奸诈」(耶三7),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连犹大诸王中最敬虔的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都不能带起百姓真正的复兴,因为亚当的后裔已经「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完全丧失了倚靠改革、改良而复兴的能力。但神是拯救的神,祂必要复兴以色列(结三十七21~28)。祂让我们看清这一切,是要让我们对自己彻底绝望,转而信服、接受祂的救赎之路。所以神在犹大国最黑暗的时候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三十一313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第廿三章)

 1 试列出约西亚宗教改革所牵涉的偶像、地点、事物及人物。在改革之前,他先做了些什么事情?

 2 有什么因素使约西亚的改革在他死后不能持久?见32节。你对宗教改革有什么新的体会?

 3 虽然约西亚已经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耶和华仍不止息怒气?你认为这样是否对以后的犹太人不公平?你对神的公义和慈爱有什么认识?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