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列王纪下第二十五章拾穗

 

【王下二十五1「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对城安营,四围筑垒攻城。」

围城约始于主前五八八年一月十五日。参:耶利米书三十九1,五十二4;以西结书二十四1~2谓第九年。此次围城长达一年半,可能是因为(i)尼布甲尼撒不在利比拉,同时要分心围堵腓尼基海港,以及(ii)他对埃及有可能上来干预支持西底家(耶三十七511)的警惕。──《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路撒冷最后的围攻从主前588年的一月开始,并且维持了一年半。――《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这里作者首次注明准确的年月日,从而忠实地记录以色列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西底家是犹大国的最后一位君王,他「作王十一年」(二十四18),于主前597~586年执政。在此期间,可能受到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tik II,主前595~589年在位)的鼓动,朝中许多人怂恿优柔寡断的西底家投靠埃及,与以东、摩押、亚扪、推罗和西顿组成反巴比伦的联盟(耶二十七2~14),假先知也发表假预言支持(耶二十八2~4),百姓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在盲目的乐观中,「西底家和他的臣仆,并国中的百姓,都不听从耶和华借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耶三十七2)。──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西底家「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1),大约是主前588年,巴比伦第三次进攻耶路撒冷。围城持续了一年半。埃及法老合弗拉(Apries,主前589~570年在位)曾经来援,让巴比伦军队暂停攻城(耶三十七5),但很快就被打败,巴比伦军队继续攻城(耶三十七7~10)。──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1),并不能带来国家的独立,因为神的管教早已命定(耶二十五8~14)。神的百姓离弃了神,无论是落在巴比伦王手中、还是落在埃及法老手中,结局都是作外邦人的奴仆。但神既然使用巴比伦作为管教百姓的器皿(耶二十五9;二十七6~8),百姓就应该顺服神的管教,认罪悔改,等待七十年后的复兴(耶二十五12)。但西底家却不肯顺服神,想努力摆脱神的管教(耶二十五8~14);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导致巴比伦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这次围城的细节,记录在耶利米书第三十七至三十九章。──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作王第九年」:大约是公元前589588年。  375~10 记载埃及法老阿普里斯曾经来援,让巴比伦军队停止攻城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埃及军队被打败,巴比伦军继续攻城。――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 耶路撒冷之围】巴比伦人于主前五八七至五八六年围攻耶路撒冷所筑的垒,显然是攻城「墙」而非惯常的坡道。亚述史料描述以撒哈顿于主前六七二年,征服凡湖以南之乌拉尔图王国舒尔比亚(Shurbia)时,所用的也是同样的器械。

  以撒哈顿形容他的部队「攀过攻城墙作战」。攻城墙大概比城墙为高,攻城的士兵才能爬到守军的城墙之上。正如主前七○一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之围一样,巴比伦也是有系统地歼灭犹大全地的城堡;拉吉是其中一个(见:耶三十四7)。铲除耶路撒冷周围一切军事威胁的另一个原因,是阻吓埃及不得干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1  兵临城下,耶路撒冷堪危……】犹大受到巴比伦人三次入侵(2412410251),正如以色列人受到亚述的三次入侵一样。尽管人民受到当得的惩罚,神却再一次显出怜悯,一再赐他们悔改的机会。――《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1~2这是巴比伦军第三次掳掠耶路撒冷,时为主前587年。起因是西底家王与埃及结盟(1~5),尼布甲尼撒因此废去西底家的王位,立基大利为省长管治犹大(22~26)

    西底家是约西亚的第三子,为约雅斤的叔父。他在国中反巴比伦力量的催迫下背叛巴比伦,改亲埃及。当时且有假先知起来,预言巴比伦将败亡,被掳的人可以回归(耶二十八1~4)。可是西底家一决定靠拢埃及,巴比伦的大军便掩至,攻陷了耶城(主前586),西底家逃走,在耶利哥被擒(5)。这是犹大国的第三次被掳。(有人将此次当作第二次,而以《耶利米书》五十二30所记当作第三次,本注解不采此说,看《耶利米书》﹤参考数据﹥。)――《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王下二十五1~7巴比伦王攻陷耶路撒冷:西底家王背叛巴比伦,是在主前五八八年。这次叛变可能与埃及王法老合弗拉(见耶4430)在该年登基有关   当时埃及王曾一度威胁巴比伦的攻势 (参耶375 11)  西底家意欲借助埃及人的势力背叛巴比伦。耶利米却劝他降服巴比伦 (3817)  并预言埃及必败,巴比伦将攻陷耶路撒冷(377~10)。但西底家始终不肯听从耶利米的忠告 (代下3612 372) 结果巴比伦王于主前五八六年攻取耶路撒冷,并将西底家押返巴比伦去,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见注9 11)――《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2「于是城被围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王上二十五2~3巴比伦起初倚靠「守望塔」(NEB,「围城塔」,REB;希伯来文 da{ye{q;而非「筑垒」,RSVNIV、和合)以严严地封锁,准许那些想离去的人离去(参:11节;耶三十八19,三十九9),但却能使城中的人饿死(耶三十八2~9)。──《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3「四月初九日,城里有大饥荒,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

         「四月初九日」(3)之后一个月,就是「亚布月九日 Tisha BAv」,相当于阳历七月中至八月初。「亚布月九日」后来成为犹太人禁食纪念的「圣殿被毁日」(耶五十二12~13),是犹太人最悲伤的一天,他们要在这一天诵读《耶利米哀歌》。历史上,犹太民族在这一天遭遇了许多重大的劫难,包括:

   1.犹太传统认为(《他勒目 TalmudTaanit 29a),出埃及第二年的亚布月九日,旷野中的以色列人听信十名探子的报告而拒绝进入应许之地,被神判决飘流旷野40(民十三至十四)

   2.主前586年亚布月九日,第一圣殿被尼布甲尼撒带领的巴比伦军队毁灭,犹大国灭亡。

   3.主后70年亚布月九日,第二圣殿被提多带领的罗马军队毁灭,大约110万犹太人被屠杀,97万被流放。

   4.主后135年亚布月九日,罗马皇帝哈德良镇压了巴尔•科赫巴率领的犹太人起义,屠杀了大约58万犹太人,把所有的犹太人都赶出犹太地,400年内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罗马帝国将耶路撒冷彻底铲平,在原址重建罗马城市,圣殿及其附属区域被犁开并破坏地基,另建罗马神庙;耶路撒冷被改名为艾利亚(Aelia Capitolina,大日神主城),直到主后638年被穆斯林攻占。君士坦丁皇帝以后,犹太人才能在亚布月九日到西墙哭泣。

   5.1290年亚布月九日(718),英国驱逐犹太人。

   6.1492年逾越节前夕(331),西班牙驱逐犹太人,命令所有的西班牙犹太人必须在当年亚布月九日(731)之前离开。83日哥伦布首航美洲,1012日发现新大陆。

   7.1914年亚布月九日(81),德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欧洲犹太人的大规模动荡,最终导致二战期间的犹太人大屠杀。

   8.1941年亚布月九日(82),党卫军司令希姆莱正式接到纳粹党批准的「最终解决方案」,大屠杀开始,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被杀。

   9.1942年亚布月九日(723),纳粹开始把波兰华沙犹太人驱逐到灭绝营(Treblinka)。──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公元前587729日。――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4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王就向亚拉巴逃走。」

         当时的城市北面被攻破460,而非如 NEB 所说的「门户大开」(REB 作「投降」),因为敌军的攻势乃受到顽强的抵抗。此时有些士兵从东南边俯视 Kedron 的两道城墙的缺口中逃走(有关两道城墙,参:赛二十二11)。他们的用意可能是想要在犹大山间继续抵抗,借着逃经亚拉巴隙谷及死海以南,可以与亚扪的 Bealis 会合。显然军队分散开来以免被掳。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次的经历便是俄巴底亚书2~14节的预言应验。──《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主前586年七月十六日,“城被攻破”。“向亚拉巴逃走”。亚拉巴即约但河谷。西底家王在耶利哥被捕(5)――《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两城中间」:原作「两道城墙中间」(参赛2211),位于耶路撒冷城之东南。

          「王」:有古卷作「他们」(见耶527)

          「亚拉巴」:即约但河谷。――《串珠圣经注释》

         「王园」(4)即「御花园」,可能位于城南。「两城中间的门」(4)原文是「两道城墙中间的门」,位于耶路撒冷城东南。「亚拉巴」(4)就是约旦河谷。巴比伦军队于午夜破城,西底家从南面的壕沟逃走(结十二12;《犹太古史记》卷108136),打算在耶利哥附近的约旦河渡口过河,逃往河东的摩押或亚扪(二十七3)。但他功亏一篑,最终没能逃过神的追讨,巴比伦人在距离渡口只剩下几公里的耶利哥平原抓住了他(5)。──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园」:即「御花园」,在  315 这个词与西罗亚池(pool of Siloan)及上大卫城的台阶并提。可能是在城南靠近「泰路平谷」(Tyropean Valley),所以此处提及在「两墙之间」(东山和西山的墙)吻合。

         ●「两城中间的门」:「两墙中间的门」。

         ●「亚拉巴」:字义是「荒野」。指犹大旷野和死海连接的约但河谷。渡过约但河就可以逃到摩押或亚扪。――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4 突围军队】按照上文下理,可以假定这句难以翻译之经文的意思,是王与他的卫士试图往东逃走。「一切兵丁」可能是指攻破防线入城,促使西底家逃亡的巴比伦士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4~5王园:位于西罗亚池附近(315),接近欣嫩子谷和汲沦谷交界处。因此,希底家和他的军队逃亡的地点在耶路撒冷城的最南端。亚拉巴:亚拉巴溪谷是指从加利利海一直向南经过约但溪谷和死海直到亚客巴湾的河谷,即大溪谷。耶利哥平原:指约但溪谷一带亚拉巴的部分地区(510;耶39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5「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

         ●耶利哥的「平原」:原文是「亚拉巴」的复数型态,表示西底家已经逃到耶利哥(接近约但河)附近的亚拉巴,但是还是被抓到。

           394~5 提及西底家的逃亡计划是在耶利哥附近的约但河渡口过河,逃往摩押或亚扪寻求庇护。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平原的路长约24公里,是条陡峭的下坡路,沿途尽是不毛多石的山头,所以无处躲藏,没有岔路也没有可守的山寨。本来西底家也几乎成功了,因为巴比伦人追上他时,距离约但河只有几公里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5 耶利哥平原】王所走的是亚拉巴的路(4),即从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道路。耶利哥位于约但河裂谷的草原地带。耶利哥平原是耶利哥城东面平坦干旱的空旷地带,因此他们逃跑没多远,便被巴比伦军轻易捕获。──《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6「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

这应验了以西结的预言:西底家将会被带去巴比伦,但却看不见那地(结十二13)。使战俘眼瞎乃极为罕见的情形(参:士十六21),因为大多数的战俘都被视作苦力被奴役。若西底家听从先知的话,则可能拯救耶路撒冷及他自己(耶三十八14~28),因为他将会死在巴比伦(结十二14)。──《丁道尔圣经注释》

         关于“ 利比拉” 的位置, 参看二十三章33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利比拉」:见王下2333注。――《串珠圣经注释》

         「利比拉」(6)位于大马士革和迦基米施中间,是亚兰境内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从埃及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大路岔口。在迦基米施战役之前,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的指挥部设在这里;迦基米施战役之后,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也把这里当作大本营。埃及法老尼哥曾在这里锁禁约哈斯王(王下二十三3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利比拉」:字义是「肥沃」。在以色列东边界在线之一处,是在叙利亚一个大平原上。为哈马的一个城,在巴比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大路上,是叙利亚境内的奥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冲,也是埃及通往米索不大美亚的要道的岔口。根据 王下 2333 法老尼哥二世曾经使用此地作为迦基米施之役的军队集结地,并曾在这囚禁约哈斯。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以这里为军队的大本营,在进兵巴勒斯坦时在此驻扎,后也在这审讯囚犯。――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作为他穿过亚兰攻打迦基米施的军事总部(王下2333) 

 

【王下二十五7「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

         耶利米已经警告西底家,说他将看见尼布甲尼撒(耶三二4;三四3),以西结却预言他不会看见巴比伦(结一二13)。这两个预言是多么准确地应验了!――《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先知耶利米曾预言西底家要亲见尼布甲尼撒王(耶三十二4;三十四3)。先知以西结则预言他要被人带去巴比伦,却不能看见那地(结十二13)。两者都应验了,因为西底家被掳去巴比伦时,眼睛给挖掉。――《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剜了西底家的眼睛:在古代近东地区,战败国的王被挖眼睛或被杀死是很常见的事。例如,非利士人剜参孙的眼睛,使他不得再反抗。而且在波斯也把罪犯的眼睛剜掉,以防再犯。王登基时剜其兄弟的眼睛,从而防止王位争夺。另一方面,希底家丧失视力的记录解释了以西结书的预言,说他将被掳到巴比伦并死在那里,但他看不到那地(1213)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先知耶利米已经三次预言西底家必被巴比伦王所擒(耶三十二4;三十四3;三十八23),先知以西结也曾预言西底家将被带到巴比伦,但却看不见那地(结十二13)。而先知耶利米被西底家囚禁之后,神还借着耶利米赐下了新约(耶三十一31~34)和复兴(耶三十三1~26)的应许。但西底家却把这一切都当作耳旁风,拒绝顺服神的管教,以致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因此,西底家的遭遇虽然可怜(7),但完全是咎由自取。今天,神也不断借着圣经和圣徒警告世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三18)。但世人也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不作不死」。──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剜」西底家的眼睛:「使瞎眼」。

         ◎先知以西结曾预言   1212~13 西底家将被带到巴比伦,但是却看不见那地。

         ◎「剜出眼目」作为叛逆惩罚的其他例子:参孙 1621 )亚扪人恐吓要剜出基列雅比人右眼之事撒上 112 )

           5211 提到西底家最后是死于巴比伦狱中,但没有指明他被监禁了多久。

         ◎这是耶路撒冷第三次被巴比伦人攻陷。――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7 西底家的待遇】在古代近东,失明是悖逆奴隶(甚至属国君王)普遍得到的待遇。亚述的藩属条约对将来违背效忠誓言的人,亦宣告同样的咒诅。其他亚述史料则提到盲掉战俘一目,使他可以作为劳工,但失去作战能力。西底家被囚于「刑罚之家」,这是亚述语中「监狱」的对应字眼。──《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8「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伦王的臣仆、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

         「尼布甲尼撒十九年」:即犹大亡国那年(主前五八六年)――《串珠圣经注释》

         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他登基的第八年,向犹大发动了进攻,并掳走约雅斤,立他的叔叔西底家作犹大王(2410~17)。后来他为了惩罚背叛自己的西底家再次进攻耶路撒冷,围攻了两年,终于在西底家1149日占领了耶路撒冷。这一年是尼布甲尼撒王十九年。由此可推,以下的事件很可能发生在尼布甲尼撒王占领耶路撒冷约一个月后。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8),这句话表明犹大已经亡国、大卫王朝已经结束了,所以历史事件的年份也不能再按犹大王的执政年数来记录。此时是主前586年,正是中国的春秋五霸刚刚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护卫长」:「侍卫领袖」。

         ●「尼布撒拉旦」:字义是「尼波已经种下种子」。――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8~10 耶路撒冷失陷】巴比伦军司令尼布撒拉旦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一个大臣名单中,被称为「膳长」。「膳长」和「酒政长」一样,都是亚述和巴比伦高官的古称。这些人经常受遣担任外交或军事任务(例如拉伯沙基就是西拿基立的酒政长;王下十八17)

尼布撒拉旦的责任包括拆毁耶路撒冷,押解犹大的达官贵臣前往处死(8~12节、18~21),几年之后再把一批犹大人掳走(约主前582年;耶五十二24~30)。尼布撒拉旦按照亚述和巴比伦的惯例,拆毁了城中的主要公共建筑物和防守之用的城墙,使之不能抵挡进一步的攻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8~17这是犹大第三次被掳的记载,耶城陷敌,圣殿、王宫被劫掠,复遭火焚,城墙被拆毁,城里的人全掳走,只剩下少数穷人。犹大遭到北国以色列同样的灾祸和刑罚(参申二十八36)――《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王下二十五8~21巴比伦王掳去人民财物:巴比伦王攻陷耶路撒冷之后便把城焚烧,掳走犹大的百姓和圣殿的宝物,并处决一些可能与西底家叛变有关的领袖。――《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9「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

         用火焚烧耶和华殿和王宫:圣殿完工于所罗门王第118(王上638)13年后即所罗门第24年王宫竣工(王上71;代下81),这一年是B.C.946。这圣殿和王宫被尼布甲尼撒王烧毁的时间是西底家11年即B.C.586。就这样,建筑453年的圣殿和440年的王宫毁在尼布甲尼撒的手里。另一方面,这表明神对所罗门的警告成为了现实(代下720)。神警告以色列百姓如果违背神的诫命而敬拜偶像,神就必将以色列人从这地上拔出,并且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这是根据申命记的祝福与诅咒之原则所宣布的。圣殿的被毁同时预示了基督将以他的身体为殿(217~22)<5212~13,圣殿被毁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耶和华的殿和王宫」(9)、「耶路撒冷的房屋」(9)都是用耶路撒冷特有的白色石灰石建成的,遇火会被烧成石灰粉。在此之前,百姓已经把圣殿变成了敬拜偶像的污秽场所(结八3~514~16),还在城中各家敬拜偶像(结八10~11),神的荣耀早已离开徒有虚名的圣殿和圣城(结十一23),巴比伦军队烧毁的只是物质的外壳。──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大户家的房屋」:「任何大的房屋」。

         ◎耶路撒冷的宫殿与圣殿,都是用白色石灰石建成的,这种石灰石遇火会被烧成石灰粉。所以尼布撒拉旦的举动是要完全毁灭耶路撒冷。――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0「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

         巴比伦军队前两次攻打耶路撒冷(二十四110),并没有大肆破坏,百姓还可以继续在耶路撒冷居住。但由于百姓毫无顺服悔改之意,不停地折腾挣扎,所以神宣告「要以忿怒行事,我眼必不顾惜,也不可怜他们」(结八18),第三次才允许巴比伦人「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9),并且「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10)。这是「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哀二8),也是「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哀二8),好夺走百姓在地上所有的倚靠,不得不顺服神的管教,等待七十年后被神带回(耶二十九10)。耶路撒冷的城墙从此荒废了一百四十多年,直到尼希米带领回归的百姓重建城墙(尼二17)。──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五11「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都掳去了。」

被掳之人包括被留在城中的人及「大众」(RSVMT heha{mo^n)或民众(新译)所剩下的人,有些解经家将后者译为「匠人」(现中;NEB读为 ha{~a{mo^n,参:耶五十二15)。这些广义的名词增加解释精确数目的困难度(参二十四16)。──《丁道尔圣经注释》

         「大众」:有学者认为应译作「技工」。――《串珠圣经注释》

          2511 记载掳去的人  5228~29 记载人数是832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1~12经过尼布甲尼撒的前两次进攻,耶路撒冷城内只剩下了最卑微贫穷的人(2413)。这是尼布甲尼撒的第三次进攻,又将所剩不多的人掳到巴比伦,但耶路撒冷城内仍剩下了极少的穷人,其中有先知耶利米,圣经通过他留下了唯一的被巴比伦掳掠后耶路撒冷境况的记录(40~45)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12「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使他们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

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被留下来作修理葡萄园的人。耶路撒冷以北的地区(米斯巴、基遍、摩撒)及附近的 Tell Beit Mirsim、伯示麦及 Ramat Rahel 均被征用,供给巴比伦军队及宫廷所需用的酒。这些地方的名字出现于一些出土的印玺之中,证明这些地方供应上述所需的酒466。「种地的人」(RSV、吕译;「劳工」,NEBMT yo^g#b[i^m 惟有出现于此处及耶五十二16)最好读为田地(NIV、和合、Vulg.,不需改变子音,y#ge{b[i^m)。──《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13「耶和华殿的铜柱,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

 

【王下二十五13  铜海是作甚么用的?】圣殿前的铜海,是个盛大量食水的贮水池,供祭司洗濯之用,使他们在礼仪上成为洁净的。铜海,铜柱与盆座的铜皆极其贵重,但都被巴比伦军队打碎,运到巴比伦去了。――《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13~17圣殿之物被拆散运送至巴比伦的细节很可能来自另一个清单(耶五十二17~23;参:王上七15~45)。有关铜海,参:列王纪上七23~26;支架用的铜牛未被提及,因为它们早就被亚哈斯拆除了(王下十六17)

  巴比伦视金子比银子更为珍贵(15节,参十八14~15)。这里的清单中有些未加解释的差异:雅斤及波阿斯铜柱(王上七15~22)的尺寸相差三肘。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清单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整修改变所致(参:耶五十二22)

  在利比拉被处决者的名单(18~21)乃随从当时一般的通俗,除去叛党领袖及任何可能于将来反叛的人。拉吉浮雕中亦有描述西拿基立从事同样的清除异己之行。那些仍留在城中的人(19节,NIV;和合作「从城中」)可能是指当别人逃走而企图躲藏于城中的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文记录了圣殿内的所有器具被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毁坏或转移到巴比伦的情景。圣殿内的部分器具已在尼布甲尼撒王前两次进攻中被掠到了巴比伦(2412 ;但12)。事实上这些事是神早已通过先知预言了的(206;耶2719~22)。也就是说,神毁坏了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并将殿内的所有器具都交在了外邦人手中,任其掳掠一空。从一方面来讲,这表示神向以色列百姓发了猛烈的震怒 ;另一方面则预示了弥赛亚降临这世时,将废去所有形式的祭祀,人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420~26;罗121)。因为神毁掉为他名所建的圣殿,证明了看得见的圣殿不是最终而永恒的敬拜场所(105~18)。另请与本文并行的耶利米书5217~23作比较。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13~15节所列出的圣殿装饰和器具,都让人想起所罗门昔日的黄金时代(王上七49~50)。被掳的铜「多得无法可称」(16),也叫人想起当年建造时的盛况(王上七47)。而两根铜柱的细节(17),更让人回想起圣殿昔日的荣耀(王上七15~22)。受管教的是百姓,付代价的却是神;为了管教自己的百姓,神暂时放弃了自己在地上的荣耀。──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圣殿的器皿已经被巴比伦人掳掠过两次(二十四13;但一2),剩下的这次被全部掳走。神早已通过先知以赛亚预言了这些事(二十17),但神也宣告:这些器皿只是「被带到巴比伦存在那里,直到我眷顾以色列人的日子。那时,我必将这器皿带回来,交还此地」(耶二十七22)。──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百姓既然离弃了神,神也就放弃了徒有虚名的圣殿。教会若是没有了基督,沦为地上的慈善、社会与政治活动组织,神也照样会放弃徒有虚名的教会。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圣殿和王宫彻底被毁,过去神对所罗门的警告,现在成了事实:「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事奉敬拜别神,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王上九6~7)。──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五14「又带去锅、铲子、蜡剪、调羹,并所用的一切铜器、」

         「蜡剪、调羹」:见王上749~50注。

          「所用的」:原文作「用于(圣殿)礼仪的」。――《串珠圣经注释》

         又带去锅并所用的一切铜器:亚述彻底地施行了铲除被征服地宗教的政策。目前已发掘的许多亚述雕刻品中就有很多军队从圣所掠夺器皿的情景。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此处所记载的就是圣殿中的器物,可以参考 王上 715~51 都被掳去。

         ●「铲子」:可能是清理祭坛用。

         ●「蜡剪」:剪灯芯用。――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5「火鼎、碗,无论金的银的,护卫长也都带去了。」

 

【王下二十五16「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一个铜海,和几个盆座,这一切的铜,多得无法可称。」

         “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详情记载于列王纪上七章1550节。――《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王下二十五17「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铜顶,高三肘,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都是铜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样,也有网子。」

         此铜柱铜顶的高度与《王上》七16所记有出入,当为抄写之误。――《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十八肘」:约八公尺(廿七英尺)

          「三肘」:约一又三分一公尺(四英尺半)――《串珠圣经注释》

         ◎「柱上有铜顶,高三肘」: 王上 716 记载「又用铜铸了两个柱顶安在柱上,各高五肘」。数字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柱顶有装饰,这些装饰造成高度差异(相差两肘,约90公分左右)――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8「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副祭司西番亚和三个把门的,」

「把门的」见王下十二9注。

「西莱雅」他的祖父(见代上六13~14)是约西亚王修理圣殿时发现律法书的大祭司希勒家(王下廿二8)——《串珠圣经注释》

西莱雅在此首次被称为「大祭司」(二十三4;此头衔常出现于历代志及以斯拉记中),他的儿子约萨答被掳至巴比伦(结七1~5),以斯拉为他的孙子。

西番亚乃西莱亚的副手,为希勒家之孙(二十五18;耶五十二24),可能便是耶利米书二十一1所指的祭司。这里提及的五名资深祭司可能表示他们乃反巴比伦运动之主导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30节一般当作本书的附录看。讲两件事:立省长,约雅斤获释。――《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把门的」:见王下129注。

          「西莱雅」:他的祖父(见代上613~14)是约西亚王修理圣殿时发现律法书的大祭司希勒家(王下228)――《串珠圣经注释》

         护卫长所抓住的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躲在城里的官员和士兵(18~19),所以他把这些人带到几百公里外巴比伦远征军的总部「利比拉」(20),交给巴比伦王来审讯和处置。──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此人是大祭司希勒家的孙子代上 613~14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西莱雅。

         ●「副祭司」:「第二等级的祭司」。

         ●「西番亚」:字义是「耶和华所珍爱的」。

         ●「把门的」:「门口的守卫」。有三个人负责此职位 5224 王下 129 显示这个职位相当被尊重,所以可以管圣殿维修经费。――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18~21这些人大概是带领群众起来反抗尼布甲尼撒的头目,也可能是防卫耶路撒冷的领袖。――《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本文与8~12节相关联。列出被掳到巴比伦后在巴比伦王面前被处死的人的名单。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怂恿西底家实施反巴比伦政策的人。因为后面紧接着记录的是亲巴比伦派与国粹派之间的矛盾。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19「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或作“太监”),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

国家官员包括军队将领(十八17sa{ri^sNEB「管理兵丁的太监」)。王的参谋(当代)是「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希伯来文)是那些能在王面前出入的人,形成「王的咨询顾问」(RSV)

军长的书记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参:NEB「副将军」)。另外的六十位征募国民的可能是主要的地主或是一群代表性的团体(NEB「人民」)而非犹大省的显要人物(Gray)。──《丁道尔圣经注释》

         「常见王面的」;指王的顾问。

          「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指负责征募百姓的官员。――《串珠圣经注释》

         一个管兵丁的官:太监原是照管宫内杂务的人。因为这些人平时在王的左右伺候,所以历史上有过很多太监借机掌权的例子。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2519 记录的大概是留守城内的次要官员与寻常百姓,但是这些人还是被巴比伦王处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0「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这些人带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

         “利比拉”:参二十三33注。――《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将这些人带到利比拉巴比伦王那里:  在众多俘虏中被带到巴比伦王面前的是西底家和他的几个儿子,以及以大祭司西莱雅为首的主要官吏。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21「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这样,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

         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亚述人处死俘虏时一般用一些非常残忍的方法,如吊死在十字架上,或砍头,或扒皮,或仍进火炉烧死,或喂猛兽,或肢解等。巴比伦也用类似的方法,伯希斯顿碑文中就有有关的记录。考证圣经的历史真实性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考证数据就是石头或粘土板上记录的碑文。与圣经的历史有关的碑文有:①以色列百姓定居迦南之前的碑文:i.埃及语:在埃及发现的碑文一般用来考证部族头领时代和与以色列百姓定居迦南有关的历史事件。最具代表性的是咒语。ii.索美尔语和亚卡得语:索美尔和亚卡得位于米所波大米,因此与以色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发现的有包括以汉莫拉比法典为主的诸多法典,与部族时代的习俗有关的很多数据,以及记录创造与洪水事件,反映B.C.15世纪迦南地区的社会政治结构。②定居迦南以后的碑文:i.埃及语:埃及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以色列”名字的文献和记录与箴言2217~2314的内容相似的智慧文献,以及在神殿刻录的有关罗波安统治事迹(王上142526 ;代下122~9)的碑文等。ii.亚卡得语: 这里有撒缦以色三世、狄格拉彼勒赛三世、西拿基利刻录的碑文,与以色列和犹大有直接的关系。iii.亚兰语:与王上1518有关的便哈达的碑文是用亚兰语记录的,此外用亚兰语记录的碑文为亚兰王国的历史及亚兰语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过去是「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十七23),现在是「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21),历史竟然重演了,南国犹大根本没有从北国以色列的灭亡中学到教训,也没有从自己的多次被掳中学到功课。犹大人前后分六次被掳往巴比伦:

   1.尼布甲尼撒元年,即主前605(耶二十五1;四十六2),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击耶路撒冷,约雅敬王和部分圣殿器皿被掳(代下三十六6~7),先知但以理也在这次被掳(但一16)。约雅敬后来被释放.

   2.尼布甲尼撒七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二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犹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耶五十二28)

   3.尼布甲尼撒八年(二十四12~16),即主前597年,耶路撒冷城被围三个月后陷落,约雅斤王和所有的犹大精英被掳(二十四14~16),先知以西结也在这次被掳(结一1~2)

   4.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三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八百三十二人」(耶五十二29)

   5.尼布甲尼撒十九年,即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圣殿被毁,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掳(11)

   6.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刺杀后,「掳去犹大人七百四十五名」(耶五十二30)。──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尼布撒拉旦的工作相当彻底,准备把犹大国连根拔起。圣殿中可以带走的任何资源,所有的人与次要官员,所有的城墙与建筑,全部清理干净。――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1  以色列、犹大均国破家亡,民被掳,原因何在?】犹大和以色列一样对神不忠。所以神按照祂的警戒,让他们国破家亡、人民被掳(参申28)。耶利米哀歌是先知耶利米看到耶路撒冷被毁时发出的哀叹。──《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22「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

基大利在拉吉以身为西底家宫廷成员而出名,是亲巴比伦、支持耶利米的亚希甘之子(耶二十六24),是曾参与约西亚改革的沙番之孙(二十二12)。基大利(lgdlyh「掌管全屋者」)的印玺已在拉吉出土467。家庭的影响往往装备一个人在成长后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大利以温和宽宏著称(约瑟夫,《犹太古史》x.9.1),这一点却被他的敌人利用。──《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大利”。耶利米的朋友(耶三九14),他是一位称职的省长,后来因信任一些不可靠的人而被暗杀(23节;比较耶四○14)――《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犹大国现在变成巴比伦的一省,没有了王,由省长官治。第一任省长基大利为亚希甘的儿子。这位亚希甘就是曾经救过先知耶利米的那人(耶二十六24)

    基大利也是沙番的孙儿。这位沙番很可能就是曾积极帮助约西亚革新运动的那人(二十二3)――《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基大利的父亲亚希甘曾在耶利米受逼害时保护先知。(见耶2624)――《串珠圣经注释》

         尼布甲尼撒把西底家王掳到巴比伦以后,就设立一个省长代替他治理犹大,省长基大利忠心执行巴比伦的政策。――《灵修版圣经注释》

         「沙番」(22)是约西亚王的书记(二十二3),他和儿子「亚希甘」(22)都积极参与了约西亚王的复兴(二十二12),「亚希甘」还保护过先知耶利米(耶二十六24),基大利是耶利米的朋友。基大利可能反对投靠埃及,所以得到巴比伦王的信任,被任命为巴比伦犹大行省的省长(22)。巴比伦和亚述一样,都想在犹大建立一个效忠巴比伦的政府;但巴比伦并没有像亚述一样,把其他地方的人迁到犹大(十七24)。──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沙番」:字义是「石獾」。 王下 236 约西亚王时担任书记一职。

         ●「亚希甘」:字义是「我兄弟已经高升」, 王下 221214 记载其参加了约西亚王的革新运动。

         ●「基大利」:Gedaliah,「耶和华是伟大的」,是亚希甘的儿子。亚希甘就是  2624 提到在祭司和先知控诉耶利米为假先知时为耶利米挺身而起的那一个。而基大利的祖父沙番则是约西亚时代的御文书,是沙番将发现的律法书读给约西亚王听,并协助约西亚王推动宗教改革(王下 228~10 )。所以基大利算是显要家族的成员,但不属大卫家。考古学家在拉吉发现了一个具有基大利名字的戳印,显示这人有行政经验。――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2 省长】基大利可能从前曾经是西底家王的臣子,因为在拉吉出土的一个主前七世纪末之印章戳印,上有「王室家宰基大利是属」的字样。但这印章可能是属于同时代的另一个基大利的(见:耶三十八1)。此外,基大利一名又出现在亚拉得出土的一块陶片上。这人大概是耶路撒冷「亲巴比伦党」中的要员。

  巴比伦和亚述一样,都是希望能够在犹大建立一个大力支持巴比伦的政治核心体。但和亚述不同,巴比伦人并没有把帝国其他地方的人迁来犹大,在此重新殖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22~26基大利作省长被杀:犹大亡国后便成为巴比伦帝国中的一省,基大利被立为省长,但他却被亲埃及派的以实玛利杀死,于是剩下的犹大人都逃往埃及。――《串珠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401~4430对本文的内容有更加详细的记录。其内容可概括如下:①尼布甲尼撒立耶利米的朋友基大利为省长(3914),来管理犹大百姓。基大利和其父亲亚希甘与耶利米关系很亲密(2624),这说明他们是敬畏神的人。②基大利被国粹主义分子所杀害(25)。即杀死基大利的人就是因耶利米规劝犹大投降巴比伦而企图杀害耶利米的那群人(2624),他们是坚持靠自己的力量恢复犹大的人。这如保罗归主之前为神大发热心(91~9),把自己的意思放在了神的旨意之上(1916~20 ;箴1921)。③杀死基大利的一群人挟持耶利米逃到了埃及(26节;耶4115~17431~7)。即回到神用神迹领他们出来的埃及地作他们的奴仆(彼后222)。就如信耶稣的人受世俗之迷惑而作世俗的奴仆<41~31>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23「众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长,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尼陀法人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玛迦人的儿子雅撒尼亚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

「米斯巴」(可能是耶路撒冷以北十四公里的 Tell en~Nasbeh)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行政中心(撒上七5;王上十五22)。以实玛利之名出现于当时的两个印玺上468。虽然耶利米就此人提出警告(耶四十14),基大利却仍然信任他。他的祖父以利沙玛曾作约雅敬的书记(25节;耶三十六12),但他现在却效忠于亲亚扪人一派。

以实玛利所作所为受到约哈难之反对(耶四十一11~18)。西莱雅的祖籍可以将他与同名的大祭司分别出来,他的家庭源于伯利恒的附近(有关尼陀法,请参:代上九16;尼十二28)。雅撒尼亚的玛瑙官印(刻有 y~znyh「王的臣仆」之字)出土于 Tell~en Nasbeh(米斯巴)469。──《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大利以米斯巴为省会。耶利米要求留在犹大,也住在米斯巴,协助基大利(耶四十1~6;四十二1~四十三3)

    以实玛利等人逃脱巴比伦回犹大后,向基大利效忠。基大利的左右手约哈难曾劝他小心,恐防有诈;但基大利未听(耶四十13~14),后为以实玛利所杀。――《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米斯巴」: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十四公里(九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行省的首府「米斯巴」(23)位于便雅悯境内,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扫罗就是在米斯巴设立的(撒上十17)。现在,百姓又回到了「米斯巴」,却是「服事巴比伦王」(24)。神的百姓厌弃神作他们的王(撒上八7),坚持像列国一样以人为王(撒上八5),但他们折腾了五百多年的结果,却是「服事巴比伦王」。信徒若不肯以基督为王,而是随从世界、高举人本主义,虽然也可能像以色列人一样建造圣殿、拓展国度,事奉得热热闹闹,但最后的结果必然也是「服事巴比伦王」。许多历史上的教会团体和福音机构,今天已经沦为「服事巴比伦王」的慈善福利组织,这都是我们的鉴戒。──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尼探雅」:字义是「耶和华所赐的」。

         ●「以实玛利」:字义是「神会听见」。

         ●「加利亚」:字义是「秃子」。

         ●「约哈难」:字义是「耶和华已赦免」。

         ●「尼陀法」人:字义是「落下」。

         ●「单户篾」:字义是「安慰」。

         ●「西莱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统治者」。

         ●「玛迦」人:字义是「压」。

         ●「耶撒尼亚」:字义是「耶和华已聆听」。

         ●「米斯巴」:字义是「瞭望台」,Mizpah。此地最为学者接受的地点,是耶路撒冷北面约八英哩(13公里)近以色列边界(在便雅悯和犹大的边境上)的纳斯贝泉堆丘(Tell en~Nasbeh)。这个地方从士师时代开始就是军事宗教的中心( 201~3   撒上 75~14   撒上 1017  王上 1522 )。米斯巴离拉玛401 )不远。根据 撒上 1017~25 的记载,以色列的首任君王就是在「米斯巴」选立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3~25 米斯巴】作为犹大残余部分首都的米斯巴,是耶路撒冷北面约八哩外,占地八英亩的城址。有关这城较早期的历史,可参看:撒母耳记上七5;历代志下十六6的注释。近日重评在此的挖掘,确认了这时代的文化层。在此出土的文物之中,包括一个属于「王的仆人雅撒尼亚」的印章,这人可能就是本章第23节中提及的雅撒尼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24「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只管住在这地服侍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

基大利起誓就任省长官职,或许他奉神的名宣誓效忠以保证他的安全。他劝勉人民接受神对犹大施行的审判,维持一个亲巴比伦的政策。耶利米对被掳者宣扬的信息(二十九4~7)亦是要他们和平地住在这地。当外族的统治明显是神的审判工具时,这种消极的反抗反而更加有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离开神后的悲惨和浮萍一样飘泊不定的生活使他们不得不依靠了巴比伦。应当说犹大人基大利作了殖民地的省长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基大利所说的“服事巴比伦”看似是世故之人的所为,但这实际上反映了要保护剩余之民的神的旨意,因此值得称赞。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基大利叫百姓「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24),不是贪生怕死、卖国投降,而是顺服神的管教。这正是神给西底家的劝诫(耶二十七12~13),也是神给被掳百姓的应许(耶二十九10~14),所以百姓「就可以得福」(24)──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二十五25「七月间,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

         「宗室」:指有王室血统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了解殖民统治之残暴的人,就不难理解在巴比伦殖民专政统治下的以色列百姓之悲惨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以实玛利刺杀基大利,是受亚扪王巴利斯指使(耶四十14),想把剩下的百姓掳到亚扪(耶四十一10)。基大利的助手约哈难救回了这些百姓,但害怕巴比伦人报复(耶四十一18),所以请先知耶利米求神指示前面当走的路(耶四十二1~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以利沙玛」:字义是「我的神已经听到」。

         ●「宗室」:「王室后裔」。

         ◎以实玛利刺杀基大利的可能动机: a.认为基大利是卖国贼(臣服于巴比伦王) b.忌妒基大利,因为以实玛自己是皇室的成员,认为领袖的地位应该由自己担任c.为了减弱巴比伦的势力,所以把刺杀基大利当作报复行动d.可能是亚扪王巴利斯收买了以实玛利,因为亚扪王企图将犹大占为己有 4014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5~26此处所记载基大利被暗杀的故事十分简短,耶利米书四十13~四十一15的详细记录则指出示剑、示罗及撒玛利亚人亦同时被杀。这种反巴比伦之举自然引起不安,挑起人民对巴比伦人的惧怕。先知耶利米被迫流亡至埃及,当时埃及是亚比里斯(合弗拉)为王(二十四20)。耶利米认为离开是违抗神的话语(耶四十二7~四十三7)

巴比伦于主前五八二/一年采取反应,尼布撒拉旦又一次将七百四十五名犹大人掳至巴比伦,并暂将犹大归划为撒玛利亚省之一部分(耶五十二30;约瑟夫,《犹太古史》x.9.7)。此故事以犹大成为撒玛利亚(原来的北国,是神的子民中首先被掳者)的一部分而告终。撒玛利亚人后来成为犹太人的世仇。──《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26「于是众民无论大小,连众军长因为惧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神明确回答:「不要怕你们所怕的巴比伦王」(耶四十二11),并且应许:「你们若仍住在这地,我就建立你们,必不拆毁,栽植你们,并不拔出」(耶四十二10)。但是,这些人却不肯顺服神的话(耶四十三1~3),坚持逃往埃及(26),结果却更加热衷敬拜偶像(耶四十四15~19)。所以神又宣告:「我向他们留意降祸不降福;在埃及地的一切犹大人必因刀剑、饥荒所灭,直到灭尽」(耶四十四27)。──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2526 的意思是以实玛利又一次背叛巴比伦人,杀了官派省长。虽然后来约哈难把米斯巴的人口拯救回来,但不知道巴比伦王会怎样看待这件事,犹大人应该会怕遭遇巴比伦人的严厉报复,所以不听先知耶利米的劝告,逃往另一个大国「埃及」。

           5230 记载:尼布甲尼撒第23(公元前582/581),巴比伦王掳走犹大人745人。圣经没有记载原因,不过很可能是报复基大利被刺杀的事件。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于公元前568567年入侵埃及。埃及无力反抗,任巴比伦掠夺。当时埃及王法老阿玛西虽然战败,但并没有完全被巴比伦占领,后来还与巴比伦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至少初期埃及是受到巴比伦的蹂躏、劫掠。――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7「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提他出监,」

「被掳后三十七年」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按照约雅斤被掳的年数来计算日子(结一2)。约雅斤待遇得改善之日期可由巴比伦文献中得知,是尼布甲尼撒的继任者作王(参现中;巴比伦文 res% s%arru{ti)的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好是主前五六二/一年的三月二十二日至四月四日之间。

「以未米罗达」(希伯来文:~@wi^l mrdk)乃按音直译(并非加上元音后之发音)巴比伦文为 Awe{l~Marduk。他于主前五六二年十月接续他父亲尼布甲尼撒为王,作王直到主前五六○年,便因为「用无法无天的手法」治理国务而被他的姻亲 Nergal~s%arraus]ur(Neriglissar)谋杀篡位。──《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未米罗达即历史上的亚美玛尔杜克(Amel~Marduk),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儿子。他在位只有两年(主前562~560),是他把约雅斤从狱中释放,并赐给他高于被掳其他诸王的地位。――《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27),大约是主前561年。这一年尼布甲尼撒去世,他儿子「以未·米罗达」(27)继位。以未·米罗达(Amel~Marduk,主前562~560年在位)莫名其妙地善待约雅斤。巴比伦出土的食物配给名单上出现了约雅斤的名字,证明他和五个王子都得到了国库的食物供应。──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以未米罗达」:字义是「米罗达的男人」,是尼布甲尼撒的儿子公元前562560年统治巴比伦。之后他的姐夫尼甲沙利薛 393 )叛变将之杀死后接续统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7  新巴比伦王是个怎样的人?】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以未米罗达,在公元前562年作巴比伦王,那是在犹大人集体被掳的二十四年以后,也是约雅斤王从耶路撒冷被带走的三十七年以后。新君王厚待约雅斤,更准许他与自己同席吃饭(2529)。以未米罗达后来被他的内兄弟尼甲沙利薛阴谋杀害,并取代他作了巴比伦王。――《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二十五27~30巴比伦的泥版证实约雅斤、他的儿子,还有其它人都得到尼布甲尼撒仓库的配给。尼布甲尼撒死后,以未米罗达欲取得被掳之犹太人的好感,便把约雅斤从狱中释放出来,并加以善待。――《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巴比伦王恩待约雅斤:主前五六一年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登基。他恩待被掳的犹大王约雅斤。作者以此事结束全书,是要表明大卫的后裔并没有断绝,犹大虽然亡国,但仍有复兴的希望。此时西底家已死在巴比伦 (见结1213),神所应许给大卫后裔的王位,是由被掳的约雅斤继承 (参太112:「耶哥尼雅」即约雅斤)――《串珠圣经注释》

         尼布甲尼撒进攻犹大时约雅斤尽管立即向他投降,但还是免不了掳到巴比伦被监禁的命运。后来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以未米罗达登基后,便释放了被父亲监禁了37年的约雅斤,并恢复了他一定的地位。约雅斤的恢复意味着耶利米所宣布的70年后将归回故土的预言开始应验(2919)。因为宽待犹大王约雅斤就等于宽待了犹大百姓。如此这般,神通过恢复约雅斤的地位,从而给予了犹大的百姓回到本土的希望。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作者不详)

 

【王下二十五27~30 在巴比伦的约雅斤】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是主前五六○年。以未米罗达(巴比伦语作阿默珥玛尔杜克〔Amel~Marduk〕,意即「属玛尔杜克的人」)在主前五六二至五六○年统治巴比伦。他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儿子暨继承人,被尼里格利萨(Neriglissar)所弒,兼夺其位。他短暂之统治只有极少史料存留于世。以未米罗达赐给约雅斤的是「座中之座」,显示巴比伦还有其他被囚的君王。恩格尔棱柱(Unger Prism)上记录了以未米罗达任内被囚君王的名单。推罗、迦萨、西顿、阿尔瓦德(Arvad)、阿尔帕德的王都榜上有名。巴比伦的食物配给名单亦有提到约雅斤的名字,显出他确实是与巴比伦王同席吃饭,进一步证实了圣经所提供的数据。──《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二十五28「又对他说恩言,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

「在王面前吃饭」意味定期收到谷、油、肉及衣物等并非一定是宫廷用品的俸给。记录显示这种恩典包括住所及田地,足够受者有充足入息可以回馈王室472

身分的转变可表现于在庆典中有一个更高的地位()(有关「高过」,见:路十四10)同时导致协约的成立(MT 对他说恩言)而非仅止于一般性的和颜悦色地和他说话(NIV)。──《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王」:大概是指同被掳到巴比伦的其他国王或首领。――《串珠圣经注释》

         ●「恩言」:「好话」。――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9「给他脱了囚服。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

         ●「脱了囚服」:「改变他的囚犯衣服」。――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二十五29~30约雅斤又名耶哥尼雅(耶二十四1;二十八4;二十九2),简称哥尼雅(耶二十二24),《马太福音》一章,耶稣的家谱,用耶哥尼雅作为第二个14代之始。他作王只三个月,便被掳往巴比伦(二十四815)。现在“脱了囚服”,穿回王服。巴比伦楔形文字泥版,刊有约雅斤和他五子领用食物的记录。

    《列王纪》作者用乐观笔调,记载这位被囚37(主前598~561),年近六十的犹大王受到礼遇的事。以色列民虽被掳,生活异邦,但大卫王一脉并未断绝。――《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王下二十五30「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赐他一份,终身都是这样。」

         「约雅斤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二十四9),但却将被神抬举。因为神所立的大卫之约是无条件的(撒下七16),并不倚靠人的属灵光景来成就。人眼中的好人和坏人,在神的眼里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我们的神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祂使用约雅斤延续了大卫后裔的血脉,他的孙子所罗巴伯将带领百姓回归(拉二2),并且成为基督的肉身祖先(太一11~12)。只要是神动工,不管多么狂傲的人都不得不降卑降服,然后祂才「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撒上二8)。──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此时,第一次被掳已经过了44年,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耶二十九10),已经剩下不到一半时间,到了黎明前的黑暗。不肯顺服管教、逃亡埃及的百姓灭亡了(耶四十四27),而不得不顺服管教、被掳巴比伦的百姓,却看到大卫的后裔约雅斤被巴比伦王抬举(27~30)。这是神向百姓显明的回归曙光,印证了祂的宣告:「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二十九11)。当本书的第一批读者、被掳的百姓读到这里,就知道神还在掌管一切,祂并没有忘记自己所立的大卫之约。因此,百姓只需要顺服管教、安静等候,就能等到神刑罚巴比伦、带领百姓回归(耶二十五12;二十九10)。果然,二十二年后的古列元年(主前539),波斯王就下令神的百姓回归耶路撒冷(拉一1)。──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列王纪》的最后两章让我们看到,神的百姓在管教中挣扎或顺服,就会带来两种结局。今天,信徒若离开神,就会落在神的管教之中,无论怎样挣扎,都只是从埃及换成巴比伦、从一个轭换成另一个轭。因此,我们应当放弃自己的挣扎、顺服神的管教,甘心接受圣灵来对付我们的肉体。那时,神就应许我们:「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二十九12~1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列王纪》以大卫的去世开始,以大卫的后裔被抬举结束,神的百姓经过了起起伏伏,最终落入深渊,但却看到了一丝曙光。神借着人的全然失败,显明了祂救恩的奥秘:人既然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救恩就只能倚靠神来主动做成;人只有被神换上新心(结三十六26),才能以神所赐的信心接受神所成就的救恩。因此,神要与百姓另立新约,「把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三十一31~34);并且借着大卫的子孙基督,最终成就大卫之约。──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巴比伦找到的食物配给名单上有约雅斤的名字,显出他确实是与巴比伦王同席吃饭。但为何巴比伦王要提升犹大王的地位?在让人匪夷所思,难以理解。

         ◎为何此处要记载约雅斤获得比较好的待遇?可能是要说明犹大被掳的百姓已经渐渐在巴比伦站稳脚跟,即使被掳到巴比伦,大卫的后裔也获得比较好的地位与尊重,因此犹大人必须静待神毁灭巴比伦,让犹大归回的时间来到。

         ◎二十二年后,到了波斯王古列元年,约雅斤的孙子所罗巴伯就带领第一批犹大人归回了。――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廿五章)

 1 耶和华对犹大的审判终于来临。你看到神的子民堕落和圣殿被毁,心中有什么感受?这对你的属灵生活有什么提醒?

 2 先知预言中的审判和犹大亡国的情景是否吻合?为什么这些审判的警告在多年前提出,却到这个时候才应验?读完了整卷书,你学到什么属灵的功课?

──《串珠圣经注释》

 

【南国犹大亡于巴比伦】:一、埃及法老尼哥前往幼发拉底河帮助亚述抵挡巴比伦,约西亚在米吉多截击被杀,次子约哈斯继位(王下二十三29~30);二、坏王约哈斯登基三个月,被法老尼哥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立其兄以利亚敬为傀儡王,改名为约雅敬(王下二十三31~35);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打犹大,坏王约雅敬臣服三年后背叛,尼布甲尼撒用铜链锁着约雅敬带到巴比伦,掳走圣殿里器皿,约雅敬之子约雅斤继位(王下二十四1~6);四、坏王约雅斤登基三个月,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掳走圣殿和宫中的宝物,并掳走国中精英,立约雅斤叔叔西底家为王(王下二十四8~17);五、坏王西底家登基第九年背叛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第十一年城被攻破,西底家被掳,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百姓大部分被掳到巴比伦,南国犹大从此灭亡(王下二十四18~二十五17);六、巴比伦所立犹大省长基大利被谋杀,犹大余民逃往埃及(王下二十五22~26)。──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