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上第十章拾穗

 

【代上十1「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杀扑倒的。」

         本章直到《代下》九31,都是以色列王国未分裂前的史事,着重介绍显赫辉煌的大卫与所罗门王朝时代。

    本章的记事也见《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介绍完扫罗的家谱之后(39~44),本书的文体和节奏突然一变,异军突起,把读者带入一场扣人心弦的激烈争战。──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基利波山」(1)位于耶斯列平原的东南边,是应许之地的腹地。非利士人原来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现在却北上深入基利波山,可以在平原地带发挥战车的优势,切断以色列的南北交通,占据全国最肥沃的平原地带。──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101~12 撒上 311~13 几乎完全一致。

         这一段直接由扫罗的死亡开始,应该是假设读者都已经熟悉扫罗的事迹,所 以就省略扫罗作王的历史,直接透过扫罗的死切入大卫王朝的开始。

         「基利波」:字义是「隆起之堆」,海拔517公尺。―― 蔡哲民等《历代 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1~6扫罗战死基利波山】当时以色列人在扫罗的领导下截断了非利士人通往内陆的商路;非利士人为了从以色列人手中夺取主要通路的控制权,冒险把军队开入耶斯列谷。虽然基利波山一役非利士人终获胜利,可是本身亦实力大损,无力往东继续推进。有关此役的历史、地理等资料,参撒上廿八4注及卅一章注释。——《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1~14这段描述扫罗之死的经文,跟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相同。参看那里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扫罗之死:历代志的历史部分是由十章开始,首先复述以色列首任君王与顽敌非利士人的最后决战,内容与撒上31章大同小异。

 作者为什么不从扫罗的登基说起?大概他假设读者(被掳归回后的犹太人)对扫罗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认识。

 那么作者编排本章的用意又何在呢?有人认为这是给日后大卫的登位作个引子;有人认为作者利用扫罗悲惨的收场比对大卫的成功;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借扫罗在位时政治宗教的败落,影射王国后期甚至被掳归回后的光景,而大卫的出现即是指民族救星的来临。――《串珠圣经注释》

         扫罗之死:对作者而言本书的主人公是大卫而不是扫罗。因此本章截去了扫罗在以色列历史的转换期所作之工,仅仅记述了其最后的结局,自然地引出了大卫王朝之史:①扫罗的悲惨命运体现了违背神的旨意而偏行己意者的末路。关于他所犯的罪请参照833的注释;②扫罗王政的失败既是以色列国史的阴影,同时也是对王政的警告。 ――《圣经精读本》

  1~12节与撒上311~13是相对应的,几乎完全一样,除了少数细节的差异。――SDA圣经注释》

 

【代上十1~30以大卫家族为中心的以色列历史:至此,本书以家谱为中心介绍了以色列历史的大致内容。自10章起历代志作者则以大卫家族为中心记录了真正的以色列王朝史。作者为了强调大卫统治的正统性,对比了扫罗的王政失败与大卫的伟大信仰。撒母耳记记录大卫时而犯罪、时而痛哭,时而则痛苦地向神悔改,赤裸裸地描绘了其人性的一面,然而,本书所记载的大卫生涯无瑕疵而全备。大卫不仅平定了扫罗死后混乱的以色列社会而建立统一王国,而且成功地完成了对外征服事业。尤其是,借着安置约柜及预备建殿工作昭然显明了大卫以神为第一的信仰。总而言之,大卫既是英勇无比的征服者与卓绝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与信仰之人。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2「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

         曾与大卫一起共同谱写美好友情的约拿单竟在疆场上悲惨地死去。他是一个懂得重义理而轻骨肉之情、重国家与民族轻私己安逸的人。只是他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未能更加积极地去纠正扫罗的逆行。总之,约拿单及其弟兄之死,是基于神审判扫罗家族而兴起大卫家族的主权性护理。 ――《圣经精读本》

         「紧追」:SH 1692,「紧紧跟随」、「紧靠」。

         102 中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伊施巴力)」没有被杀,扫罗军队的元帅 押尼珥也幸免于难。――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3「势派甚大,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势派甚大」(3),原文是「战事重压扫罗」。──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势派甚大」:原文是「战事重压扫罗」。

         弓箭手「追上」:「找到」、「发现」。

         「甚重」:SH 2342,「痛苦扭动」。――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

         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被未受割礼者所杀与为女子所杀一样是极其蒙羞的事情(95354)。扫罗最后以自杀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撒上3134,自杀与安乐死):①他虽然懂得看重世俗的自尊心或名誉,却对真正的羞耻甚是无知;②他的最后行为如实地反映了他的生命中的顽梗之心终于未能得到转变。扫罗的这种态度正是“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处完全的,却尚在悖逆,还要受责打”之辈的行径(156)。割礼: <179~14,割礼与信仰> ――《圣经精读本》

         「未受割礼的人」(4),指非利士人。「割礼」是割除男性包皮的礼仪,神把「割礼」作为与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立约的证据」(创七11),表明人与犯罪的旧生命隔绝,单单信靠神、「不靠着肉体」(腓三3)。以色列男孩在出生后第八天行割礼(利十二3);埃及、以东、亚扪、摩押和阿拉伯人也行割礼,但不是出生后第八天;而非利士、迦南、亚述、巴比伦人则不行割礼。──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扫罗曾经打败过非利士人(撒上十三~十四),也曾多次想借非利士人之手杀害大卫(撒上十八1721),最后自己却倒在非利士人面前(4~5),这既是一个讽刺,也是神的审判。神说:「以色列啊,你与我反对,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你曾求我说:给我立王和首领。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何十三9~11)──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未受割礼的人」:指「非利士人」,以色列附近仅有非利士人不行割礼。

         「凌辱」:「戏弄」、「恶意无情对待」。这时代中战争被掳的君王经常会 被人伤害成残废,并且终身受尽凌辱。 16~7 1625 ――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5「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历代志》所记录的史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作者略过了扫罗作王四十年的事迹,不提前因后果,而是单单提到扫罗之死,并且加上属灵的评语(13~14)。在人看来,他们倚重的君王已经被杀,百姓已经逃跑,国度已经彻底失败了。但在神的旨意里,人的国度的失败,正是神的国度的起头:人所拥立的王「伏在刀上死了」(5),神所拣选的王才能被接受(十一1~2);人的宝座被拆毁了,神的权柄才能被高举。──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伏在」刀上:「跌落」、「倒下」、「仆倒」。―― 蔡哲民等《历代志 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6「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并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他的全家”。即所有与他一起打仗的人。他有些儿子和军队却仍存活(撒下二8;二一8)――《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他的全家”指扫罗的三个儿子和随从,并非所有的家人;因他家中还有其他儿孙(撒下二8;二十一8)――《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并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作者并未忘记扫罗的后人伊施波设和米非波设依然生存,他着重的是「扫罗家」(即扫罗王朝)的结束。――《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全家:虽然米非波设(撒下91~8)等扫罗的亲人还在世上,作者却说扫罗一家全都死了。这可能是:①对(撒上316)的简略的概要;②也有可能是意指随着扫罗之死,其家族所拥有的王权也随之结束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本书故意把《撒母耳记》中的「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撒上三十一6),改成「扫罗和他三个儿子,并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6)。实际上,作者很清楚扫罗的四子伊施波设并没有被杀,后来还在河东继续作王,长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也留下了许多后裔(40~44)。「家」(6)和代表「王朝」的「家室」(十七10)是同一个词,用来暗喻扫罗的「王朝」结束了,神的国度却没有失败;人的危机,实际上是神所带动的转机。──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106 作「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撒上 316 作「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 同死亡」。实际上扫罗还有其他的儿孙撒下 28 218 ,此处的「全家」应该是撒 母耳记处的意思,或者是隐喻扫罗的王朝就此走向灭亡。―― 蔡哲 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不是说扫罗的家就没有幸存者(撒下28),而是说他完全的失败。扫罗的家无法再掌权。――SDA圣经注释》

 

【代上十7「住平原的以色列众人见以色列军兵逃跑,扫罗和他儿子都死了,也就弃城逃跑,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

         「平原」(7)指耶斯列平原。经过基列波之战,耶斯列平原完全落入非利士人之手,应许之地被分割为南北两半。当初百姓执意要求以人为王(撒上八19),目的是为了寻求安全感;现在这些百姓却纷纷「弃城逃跑」(7),失去了应许之地中最肥沃的部分,光景比立王之前更糟。──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对于本书最初的读者来说,这个「弃城逃跑」的最终经历,就是耶路撒冷城被毁、百姓被掳。而「非利士人便来住在其中」(7),也让本书最初的读者感同身受,因为他们周围就有大量迁入应许之地的外邦人。回归的百姓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得着应许之地,也不是如何回归应许之地,而是如何长久生活在应许之地。以神为王、还是以人为王,决定了最初的读者将来是否还会「弃城逃跑」;同样,跟随神、还是跟随人,将决定今天的信徒能否长久在基督里得安息。──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平原」:「山谷」、「低地」,指的应该是「耶斯列山谷」。 ―― 蔡哲 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平原。即耶斯列平原(见撒上291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上十8「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儿子扑倒在基利波山,」

         「剥....的衣服」:SH 6584,「剥」、「夺」。意思应该是「劫掠被杀的人」、 「劫掠战利品」。――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8~10犯罪之人的失败:选民以色列的失败就是神对自己犯罪之民的惩罚,因为他们丧失了作为选民的姿态。然而,神必审判藐视其名,苦待其民的外邦民族。 ――《圣经精读本》

 

【代上十9「就剥了他的军装,割下他的首级,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报信与他们的偶像和众民,v

         「军装」(9),原文与「兵器」(4)是同一个词,被示众的可能是扫罗的兵器或盔甲。──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军装」:SH 3627,「器具」、「用具」。应该是「兵器」。

         「首级....军装」:都是单数,指非利士人仅对扫罗这样做。

         扫罗这次的失败是相当严重的,让以色列人直接丧失整块地区的控制权。显 然非利士人并不知道扫罗和他儿子已经被杀了,直到隔天整理战场,取战利品时才 发现。――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10「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神的庙里,将他的首级钉在大衮庙中。」

         “大衮”。非利士人的神。参看撒母耳记上五章2节的脚注。――《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大衮为非利士人所拜的神(比较撒上五1~4)。扫罗的尸体悬挂在伯珊的城头;盔甲置于亚斯他录庙中(撒上三十一10);头胪挂在大衮庙中。――《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非利士人除了敬拜迦南的巴力,还有自己的农神「大衮」(10)。「大衮」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东岸流传的一个掌管五谷或菜蔬的神明。──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10),尸身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撒上三十一10),军装被「放在亚斯她录庙里」(撒上四十一10)。非利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证明他们的偶像胜过了以色列的神。──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扫罗活的时候要面子(撒上十五30),死了还是要面子(4),但却偏偏彻底丢了面子,尸体和军装被仇敌分作三处凌辱、示众(9~10)。我们肉体的本相也是这样,无论自尊、自怜、自爱还是自卑,都是为了自己,结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太十六25)──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大衮」:是一个管理五谷和菜蔬的农业神,有文献显示他是巴力的父亲。 此神流行于公元前2000年的米所波大米。――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他们神的庙。指“亚斯他录庙”(撒上3110)。亚斯他录是美索不达米亚女神亚斯他在迦南的翻版。她是性爱和战争女神(见对士213节的注释)

         将他的首级钉。《撒母耳记》没有提到这个细节,而是说扫罗的尸体钉在伯珊的墙上(撒上3110)。这是《历代志》所没有写的。

         大衮庙。非利士民族的神(对撒上52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上十11「基列雅比人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一切事,」

         「基列·雅比」(11)位于在约旦河东,距离伯·珊大约20公里,扫罗曾经救过这里的居民(撒上十一1~11 ),所以现在他们冒险抢救扫罗和众子的遗体。过去拯救百姓的英雄,现在却从历史舞台黯然退场,让读者唏嘘不已。──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基列雅比人」: 撒上 111~11 记载扫罗曾经拯救过这一族人。基列雅比 人是玛拿西的的后裔,与便雅悯人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都是拉结的后裔) 218~14也记载了便雅悯人与基列雅比可能的亲属关系。――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 研经资料》

 

【代上十12「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送到雅比,将他们的尸骨葬在雅比的橡树下,就禁食七日。」

         禁食:<41~17,关于禁食> ――《圣经精读本》

         「雅比的橡树」(12),可能是「垂丝柳树」(撒上三十一13)的另一种称呼。「垂丝柳树」是一个罕见字,圣经中只出现过三次(创二十一32;撒上二十二6;三十一13),所以作者改为比较通用的「橡树」。──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以色列的王死了,但还有基列·雅比人这样的勇士。神百姓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王,也不是缺乏勇士(12),更不是缺乏忠心的人(5),而是因为从百姓到王都不肯顺服神,所以挡住了神的旨意(撒上二十八6)。但神的旨意却高过人间短暂的得失,因为百姓经过了基利波之战,看到了以人为王的结局,然后才肯回转顺服神,专心跟随神的受膏者(十一1~2)。过去,以色列人需要经过「基利波山」(1)的彻底失败,才能离开以人为王的幻想,跟随大卫;今天,我们也需要经过生命中的「基利波山」,才肯「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路九23)基督。──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禁食」:应该是为了表达对扫罗死亡的哀悼之意。

         「橡树」:SH 4244 撒上 3113 说是「垂丝柳树SH 8155」。―― 蔡哲民 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代上十13「这样,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

         扫罗的死是由于他不听从撒母耳的吩咐(撒上一三89;一五39),并且自己去寻求邪灵的意见(撒上二八)――《历代志上雷氏研读本》

         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撒母耳去世后,事实上圣殿(撒上13)未能发挥好其功能,因未能具备集中以色列百姓之信仰的中央圣所与祭司仪式,所以持续了属灵空白期。因此,在百姓中间迅速波及了一种未经分辨的追求神秘的运动(John Bright)。旧约所记录的巫师都是召出死者之魂而占卜的人(2218;申181011)。撒母耳去世后,扫罗曾欲顺服律法而驱逐了以色列境内的交鬼之人与行巫术之人(撒上283)。然而,自神的灵因其过犯而离开他之后(撒上153~23),他并没有悔改,反而更加刚硬起来,积极地去找交鬼之人。泛滥于现代社会的恩赐宗教运动与其说是使人认识真理,不如说它不过是刺激人的感情并使其兴奋的咒术行为。虽然如此,许多人愚昧地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在这些上面<231~30,关于咒术> ――《圣经精读本》

         「这样,扫罗死了」(13),原文是「这样,扫罗因不忠而死」(英文ESV译本)──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干犯耶和华」(13),原文是「背叛耶和华」。──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干犯」耶和华:SH 4604,「不忠实或背叛的行为」。

         「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 撒上 283~25 记载这件事。―― 蔡哲民等《历 代志上研经资料》

         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撒母耳记》没有这样写。这反映了《历代志》作者的特点。他不断告诉人犯罪的可怕后果和行义的福气。

         没有遵守。扫罗的大罪就是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令(见撒上1313)

         交鬼。扫罗不听神的命令,却通过交鬼的妇人向魔鬼请教(见撒上287~20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上十13~14这两节经文讲出扫罗死亡的两个原因: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参看撒上一三~一五),并且求问交鬼的妇人”(参看撒上二八)。历代志的作者对扫罗的评判是:他死是因为他背逆神。他全家也与他一同渐渐消灭(正如在末了确实出现的情形)。他的背逆不但引致自己和他全家的死亡,而在原则上,也引致以色列全家的死亡”──形容以色列全家已不再享受那维持国计民生之国土的丰富。——马唐纳《历代志上》

         本章几乎一字未易重载《撒上》三十一章,但加了这最后两节,指出扫罗的死因,和把国归给大卫的理由。耶和华神是历史的掌管者,扫罗的过犯包括寻问交鬼的妇人(撒上二十八3~17)。这罪难逃神的刑罚(参申十八10~14)――《启导本圣经历代志上注释》

         作者对扫罗之死的评论:他认为扫罗得此下场是由于:

 1 没有遵守神的话 ── 即不等候撒母耳就自行献祭(参撒上13)和没有把亚玛力人全部消灭(参撒上15)

 2 求问交鬼妇人(撒上28)

 3 没有求问耶和华。撒上286说扫罗曾求问耶和华,只是耶和华并没有回答他。 ──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上十14「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

         没有求问耶和华:扫罗到了最后一刻也没有求问神,这是因为:①圣灵已离开了他;②不肯信靠神而只愿依靠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之人的骄傲与悖逆。 ――《圣经精读本》

         「扫罗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借梦,或乌陵,或先知回答他」(撒上二十八6),而是反过来谴责扫罗「没有求问耶和华」(14)。因为扫罗一面求问神,一面「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13),表明他只想知道前途、并不想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在神看来等于「没有求问耶和华」。神的旨意只显明给那些愿意遵行的人。许多信徒平时不肯顺服神,急难时才临时「求问」,神的回答是:「他们以背向我,不以面向我;及至遭遇患难的时候却说:起来拯救我们。你为自己做的神在哪里呢?你遭遇患难的时候,叫他们起来拯救你吧」(耶二27~28)──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本书最初的读者都熟悉旧约,所以作者并没有重复扫罗作王的细节,而是总结了扫罗之死的原因:不是政治的失误,也不是军事的弱小,更不是个性的欠缺,而是属灵的失败。扫罗第一对神不忠,「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13节;撒上十三8~14;十五9~29);第二对神不信,「求问交鬼的妇人,没有求问耶和华」(13~14节;撒上二十八3~25)。对神的不忠和不信,也是犹大被掳的属灵原因。──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国」(14),原文是「王权、王位」。大卫作王,并不是人的革命;扫罗之死,也不是国度的失败。神的「国」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王权的更替,是神「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14)。同样,犹大诸王的失败,也不是大卫之约的废弃,而是神主动的管教。现在,神既已带领百姓回归,就会负责在拆毁之后重建,正如祂向大卫所起的誓:「我要建立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要建立你的宝座,直到万代」(诗八十九4;赛九7,五十五3;结三十七24~26)──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扫罗已经从交鬼的妇人那里预先得知了失败的结局(撒上二十八19),但却没有撇下百姓逃跑,而是回到军中与非利士人争战,表现了人的最大勇气,牺牲不可谓不壮烈,但在神眼里却是「不忠、背叛」。按着人的标准拥立的扫罗王,以彻底的失败揭开了国度的序幕;而神在扫罗最黑暗的时刻拣选了大卫,用来显明那将要来的国度和圣殿。扫罗「求问交鬼的妇人」,「大卫求问神」(十四10),神用这两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国度的实际不在于势力、才能或勇气,而是对神的敬畏和顺服。── 历代志上圣经综合解读

         「国」归于:SH 4410,「王权」、「王位」。

         此处强调扫罗的死,是肇因于扫罗对神不忠,所以神将整个王权转移给大卫。

         扫罗的死亡,也成了犹大被掳的预告。犹大后期的王一样是背叛神,终究导 致被掳的厄运。―― 蔡哲民等《历代志上研经资料》

  没有求问耶和华。扫罗到隐多珥咨询交鬼的女人之前,曾竭力想得到神的回答,却得不到(撒上286)。耶和华不愿意听扫罗的。如果扫罗真心悔改,谦卑地来到耶和华的面前,神是会垂听的。但他求助于恶者的代表,说明他已落入了犯罪的深渊(见撒上2867注释)

         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本节从神子民的早期历史过渡到大卫王。《历代志》接下来主要记叙大卫王朝。――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0)

 1 作者将扫罗的败亡作为全书历史部分的起首,你以为有什么作用?扫罗失败的原因(1013~14)给你什么警惕?

 2 扫罗从前追赶敌人,又追杀大卫;现今却被敌人追赶,又被弓箭手追杀(101~3),天理循环,神的公义何等真实;这给你什么教训?

  ──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