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尼希米記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籌建聖城城牆】

   一、向王提出請求

         1.禱告直到神的時候來到(1;二1)

         2.表情顯露出心中的負擔(1~3)

         3.一面向神默禱,一面向王提出請求(4~6)

         4.因神施恩,得王的差遣、保護和供應(7~8)

   二、遭受仇敵的反對

         1.護送到河西的省長那裏(9)

         2.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10)和亞拉伯人基善(19)

         3.聽見有人來為以色列人求好處就甚腦怒(10)

   三、夜間隱密勘察城牆毀壞情況

         1.在耶路撒冷住了三日(11)

         2.夜間起來,僅帶少數幾個人(12)

         3.詳細察看城牆(13~15)

         4.沒有告訴官長和平民(16)

   四、勸勉猶太人重建城牆

         1.向同胞指明聖城荒涼毀壞的光景(17)

         2.也說明重建城牆的目的――免得再受辱(17)

         3.見證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他(18)

         4.猶太人受到激勵(18)

   五、不顧仇敵的反對

         1.仇敵的策略:

               (1)嗤笑、藐視

               (2)造謠――『要背叛王麼﹖』(19)

         2.宣告自己是天上神的僕人(20)

         3.指明仇敵對聖城無分、無權、無紀念(20)

 

貳、逐節詳解

 

【尼二1「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

   〔呂振中譯〕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即正月三四月之間〕、有酒在王〔原文:他〕面前,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原文:他〕面前都未曾有過愁容。

  〔原文字義〕「沒有(複詞)」不出現,未顯露;愁容」悲傷的,不愉快的。

  〔背景註解〕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波斯曆制的年份是從新王登基的月份算起,亞達薛西王於提斯利月(波斯曆制的七月,相當於陽曆九、十月)即位,故尼散月仍屬第二十年。

  〔文意註解〕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參閱一1註解。

         尼散月」:是當時波斯曆制的正月,相當於陽曆三、四月間。從基斯流月(參一1)至尼散月相隔約四個月。

         「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即斟酒給王喝,這是酒政(參一11)的工作。

         「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陪伴君王時不可露出愁容,以免破壞歡樂的氣氛,否則會被問罪,甚至賜死。

  〔話中之光〕()尼希米自從基斯流月得悉聖城城牆和城門被毀的消息(參一1~3)至今,已歷約四個月,他仍耿耿於懷,可見關切之深。

 

【尼二2「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

   〔呂振中譯〕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心中有憂愁罷。』於是我非常懼怕。

  〔原文字義〕「心中」內心,情緒;愁煩」悲傷,邪情,惡劣;懼怕」畏懼,害怕。

  〔文意註解〕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病容和愁容不同,外人一見可知。

         「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心情所繫,不知不覺流露出來。

         「於是我甚懼怕」:伴君如伴虎,不小心會惹來殺身之禍。

  〔話中之光〕()尼希米並非故意在王面前面帶愁容,因此感到十分懼怕。這種情形表示,他對神家的關心,竟超越過對自己的處境。

         ()信徒的屬靈情形若是正常,應當對教會的情況滿懷負擔,甚至超過對自己身家的關懷才對。

 

【尼二3「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

   〔呂振中譯〕我對王說:『願王萬歲〔原文:永遠活着〕!我列祖廬墓所在的京城荒廢,它的城門被火燒燬,我哪能不面帶愁容呢?』

  〔原文字義〕「萬歲」繼續活著,維持生命;荒涼」廢棄的,荒蕪的;愁容」發抖,顫抖。

  〔文意註解〕願王萬歲」:這是臣子對王說話時的通常開頭語(參但二4;三9)

         「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即指耶路撒冷城;尼希米在此特意不提城名,而提到列祖的墳墓所在地,比較容易得到諒解和同情。

         「那城荒涼」:指城牆被拆毀(參一3)

  〔話中之光〕()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

         ()你們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四5~6)

 

【尼二4「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

   〔呂振中譯〕王問我說:『那麼你要求甚麼?』於是我禱告天上的神,

  〔原文字義〕「要求」尋求,渴求;默禱」干預,介入,祈禱。

  〔文意註解〕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意指你想從我得到甚麼幫助。王有此問,表示神感動王心,樂意幫助尼希米成全他的心願。

         「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希米深知他雖然站在王面前,但有一位天上的神,祂執掌地上一切的人事物,王只不過是神手中的工具而已,所以他藉默禱仰望神的旨意和帶領。

  〔話中之光〕()「你要求甚麼?」我們在說話以先,應當在心裡清楚,說這話的目的何在,而不說沒有用的話。

         ()「你要求甚麼?」正說出神對我們的問話。許多人雖有禱告的行為,卻好像無所求,沒有特定的祈求,難怪也就無所得著(參太七7~8)

         ()一邊和人對話,一邊和神交通,用聖靈所賜的言語,回答別人的問話,信徒無論是個人交談或是向大眾釋放信息,都當以此為榜樣。

         ()尼希米作事不忘禱告,一面作事一面禱告(參四4~59;五19;六14;十三142229),這是他作事成功的秘訣。

         ()最好的禱告乃是:(1)「主阿,你是誰?」(徒九5;廿二8)——更多認識主;(2)「主阿,我當作甚麼?」(徒廿二10)——凡事仰望神旨並討祂喜悅。

 

【尼二5「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呂振中譯〕就對王說:『王若認為滿意,僕人若在王面前蒙恩寵,請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它。』

  〔原文字義〕「蒙恩」蒙喜悅,使滿意,得厚待;喜歡」愉快的,以為合適;差遣」打發,送走;重新建造」建造,重建,建立。

  〔背景註解〕這一位王是亞達薛西一世,他曾經下詔勒令停止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參拉四17~22)

  〔文意註解〕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意指下面所求需王特別開恩,歡然允准。

         「求王差遣我往猶大」:有二意:(1)准他暫離酒政之職;(2)准他擔任猶大省長(參五14),方便推動工作。

         「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就是到耶路撒冷城去(11)

         「重新建造」:就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17)

  〔話中之光〕()以賽亞在異象中遇見神時,聽見神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立時回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六8)

         ()信徒若在靈裡對神的事工有負擔,受神呼召的感動,也該回應說:我在這裡,求神差遣我。

 

【尼二6「那時王后坐在王的旁邊。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我就定了日期。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

   〔呂振中譯〕那時王妃坐在王的旁邊。王問我說:『你的行程要到甚麼時候?你甚麼時候可以回來?』這事在王面前既認為滿意,我就給王一個指定的日期。

  〔原文字義〕「旁邊」附近,結合;多少日子」直到何時,多久;幾時」(多少日子」同字)日期」特定的時間。

  〔文意註解〕那時王后坐在王的旁邊」:暗示王后或對尼希米存有好感,可能對他的請求曾向王有所美言。

         「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表示王有意允准他的請求。

         「我就定了日期」:可能只有兩三年,但後來獲准延長到十二年(參五14;十三6)

 

【尼二7「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

   〔呂振中譯〕我又對王說:『王若認為滿意,請給我詔書、通知大河以西那邊的巡撫准我經過,直到我抵達了猶大;

  〔原文字義〕「詔書」書信,公文;西」對面,那邊。

  〔文意註解〕求王賜我詔書」:指王的正式公文命令,通知沿途各級行政官長准予通行並給予必要保護。

         「大河西的省長」:原文複數詞,當時在大河(幼發拉底河)以西地區設有大省長(總督)統管猶大、撒瑪利亞、亞捫、亞拉伯等較小的省長們(巡撫)

  〔話中之光〕()尼希米處事謹慎,事先研究此行任務可能面臨的反對與危險,而有週詳的對策;任何服事主的人,也該有充分的準備,熟悉所要投身的工作環境。

         ()任何事奉主的工作,都會遭遇到正反兩面的反應,故如何充分利用和防範未然,乃是準備投入事奉者的課題。

 

【尼二8「『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呂振中譯〕又賜詔書通知看守王園林的亞薩,叫他給我木料、作附屬於殿的營樓之門的橫梁、作城牆、和我自己要進住的房屋的處。』王就賜給我所求的,因為我的神至善的手幫助了我。

  〔原文字義〕「通知」向著,朝著;亞薩」收集人;「屬殿(複詞)」附屬的房屋;營樓」殿宇,城堡;允准」允許,給予。

  〔文意註解〕管理王園林的亞薩」:指御園的管理人,相當於今日的林區負責人。亞薩為猶太人名,或被波斯王任命擔任御園管理人。當時在利巴嫩地區可能設有園林管理局(參王上五6)

         「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指聖殿西北面的城堡大門,以及各個城門和城牆護牆板所需的木料。

         「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指建造省長官邸所需的木料。

         「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意指神感動王心,使他允准所求。

  〔話中之光〕()尼希米一再提到「神大能的手」和「神施恩的手」(參一10;二818)的幫助,可見他對神的信靠異於常人,凡事仰望祂,並歸功於祂。

         ()信靠神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九33;彼前二6);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尼二9「王派了軍長和馬兵護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長那裏,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

   〔呂振中譯〕我到了大河以西那邊的巡撫那裏,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王又差遣軍官和馬兵護送着我。

  〔文意註解〕尼希米既有王的詔書和軍隊的保護,所以一路平安順利到達耶路撒冷。

  〔話中之光〕()信徒在世為人,有時候也需借重國家的公權力和警察的保護。當使徒保羅面臨死亡的威脅,只好被迫求助於羅馬該撒皇帝(參徒廿三13;廿五9~10),他並非有意要控告本國同胞(徒廿八19)

 

【尼二10「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聽見有人來為以色列人求好處,就甚惱怒。」

   〔呂振中譯〕和倫人參巴拉和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聽見了這事,就大大不高興有人來為以色列人謀求福利。

  〔原文字義〕「參巴拉」力量,力氣;為奴的」奴隸,臣僕;多比雅」耶和華是美善的;好處」美好的,可愉悅的,可喜的。

  〔文意註解〕和倫人參巴拉」:位於耶路撒冷北面撒瑪利亞居民的領袖,他們的祖先是亞述王由巴比倫等地遷徙來的外邦人(參王下十七24)。和倫原名伯和崙,屬便雅憫支派的地業(參書廿一17),鄰近撒瑪利亞,此時已為外邦人所佔居,參巴拉大概出身該地。

         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位於東面外約但(參士十9)亞捫人的領袖。多比雅在發迹前可能原為猶太人的奴隸,後來成為外約但的省長(參六18)

         「聽見有人來為以色列人求好處,就甚惱怒」:他們可能認為猶太人的強盛,將會剝奪他們的既得利益,甚或威脅到他們的生存。

  〔話中之光〕()教會的建造與興盛,必定會引起仇敵撒但的惱怒,攪動屬世和屬肉體的人,多方阻擾。

         ()信徒為教會和弟兄姊妹求好處,不要指望一切都平安順利、風平浪靜,遲早總會有一些事故發生的。

 

【尼二11「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裏住了三日。」

   〔呂振中譯〕我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裏呆了三天。

  〔文意註解〕我到了耶路撒冷」:從書珊城到耶路撒冷長途跋涉,估計約需時三、四個月。

         「在那裏住了三日」:指休息了三天(參拉八32)

 

【尼二12「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裏。」

   〔呂振中譯〕我夜間起來,我和幾個人和我一同起來;但我的神使我心裏起意要為耶路撒冷作的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跟着我。

  〔原文字義〕「牲口」家畜。

  〔文意註解〕我夜間起來」:表示他體認到情勢險峻,故即將採取的隱密。

         「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他們大概是他的親信隨從,也可能包括他的肉身親兄弟哈拿尼(參一2;七2)

         「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可見他是對於神的事工胸有成竹的人,他不和屬血氣的人商量,也沒有告訴人他心中要作甚麼事。

         「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裏」:牲口在此指坐騎,僅有一匹坐騎,避免驚動眾人。

  〔話中之光〕()事奉主的工作,切忌大事張揚,免得節外生枝,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有基督徒的朋友是好的,但是事事太隨便對人說也是危險的事。在你心中應當有一個密室的地方,只有你和神交通、知道,別的人不能知道。

         ()主的話告訴我們,要蓋一座樓之前,先坐下算計花費,看能不能蓋成,免得開了工卻不能完工(參路十四29~30);我們凡事也應計算代價,然後投入工作。

 

【尼二13「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野狗:或譯龍),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呂振中譯〕我趁夜出了谷門,到了龍井的對面,到了糞土門,視察着耶路撒冷的城墻,就是曾被拆過破口,城門曾被火燒燬了的。

  〔原文字義〕「井」眼睛,泉源。

  〔文意註解〕當夜我出了谷門」:谷門位於當日耶路撒冷城的西面偏南,正對著欣嫩子谷。

         「往野狗井去」:野狗井位於谷門的南面,即按反時鐘方向沿欣嫩子谷往南行。

         「到了糞廠門」:糞廠門位於當日城牆的最南端,人們由此門將垃圾傾倒入欣嫩子谷中。

         「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即察看城牆被破壞的情形。

  〔話中之光〕()仔細觀察,掌握實情,計算代價,然後付諸實行,這是事奉之先所該有的準備工作。

         ()建造教會,也應小心謹慎,謀定而後動,切不宜像今日一些傳道人,到任後還沒瞭解實況,就大事宣揚其目標。

 

【尼二14「我又往前,到了泉門和王池,但所騎的牲口沒有地方過去。」

   〔呂振中譯〕我又往前走、到了泉門和王池;但是沒有地方可以讓我騎着的牲口過去。

  〔文意註解〕我又往前」:指沿汲淪溪谷轉向往北行進。

         「到了泉門和王池」:泉門位於耶路撒冷城牆的東南面,即糞廠門的東北面;王池即西羅亞池(參約九7)

         「但所騎的牲口沒有地方過去」:意指路徑被拆毀城牆的亂石堆堵住,坐騎不能通過。

 

【尼二15「於是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

   〔呂振中譯〕我仍然趁夜沿着谿谷而上,視察着城墻;又回轉身進了谷門、回來。

  〔原文字義〕「察看」(原文有兩個字)審視,仔細地檢查(首字)折斷,打碎(次字)

  〔文意註解〕沿溪而上」:意指下到汲淪溪谷,沿溪行進。

         「察看城牆」:按原文是仔細地檢視城牆的破損(斷牆破壁)情況。

         「又轉身進入谷門」:這裡沒有講明究竟是否沿汲淪溪按反時鐘方向繞城一周,或僅往北行走一段路程後即轉身由原路順時鐘方向返回谷門。

 

【尼二16「我往哪裏去,我做甚麼事,官長都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做工的人。」

   〔呂振中譯〕我往哪裏去,我作甚麼事、官長們都不知道;就這樣、我也沒有告訴猶大人、或祭司、或顯貴的人、或官長、或其餘的工作人員。

  〔文意註解〕官長都不知道」:意指尼希米當夜的行動,並沒讓和他前來耶路撒冷的波斯官長們知曉。

         「猶大平民」:有二意:(1)猶太人(與外邦人有別)(2)住猶大地區的猶大支派。

         「祭司」:也有二意:(1)概指利未人;(2)利未人當中專供祭司職份者。

         「貴冑、官長」:前者指具有世襲的貴族身份者;後者指猶太人中奉派擔任波斯官員者。

         「其餘做工的人」:指耶路撒冷城的城市工作人員。

  〔話中之光〕()對於所將要從事的準備工作,必須有第一手的資料,且越少人參與越好。

 

【尼二17「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

   〔呂振中譯〕以後我卻對他們說:『我們所遇見的患難,耶路撒冷怎樣荒廢,它的城門怎樣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修造耶路撒冷的城墻吧!免得再受恥辱。』

  〔原文字義〕「難」罪惡,苦難,傷害;荒涼」廢棄的,荒蕪的;凌辱」責備,辱罵。

  〔文意註解〕以後,我對他們說」:他們指16節後半所有的人們。

  〔靈意註解〕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城牆預表教會的見證,教會應當是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參太五13~16),但若教會的屬靈情況不佳,會被世人恥笑。

  〔話中之光〕()指明教會的情況和需要,激勵眾人參與事奉,這是教會領袖應負的職責。

         ()教會在世人面前若沒有好的見證,乃是一件非常羞辱的事。

 

【尼二18「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

   〔呂振中譯〕我告訴他們、我的神的手怎樣很有利地幫助了我,並且也告訴他們王對我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就奮勇着手積極進行。

  〔原文字義〕「施恩」仁慈,美好,可悅;奮勇」(原文兩個字)堅定,強壯(首字);人手,力量(次字)善工」(原文和施恩」同一字)

  〔文意註解〕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神在環境中的特別安排,和當權者的正面反應,乃是兩件值得用來鼓舞眾人的大事。

         「他們奮勇做這善工」:意指全力以赴,堅定不移地投身重建工作。

  〔話中之光〕()先有神的手『施恩』幫助,後有人的手奮力從事『善工』,必然手到事成。

         ()信徒應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善,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

 

【尼二19「但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亞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做甚麼呢?要背叛王嗎?』」

   〔呂振中譯〕但是和倫人參巴拉和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跟亞拉伯人基善聽見了,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幹的甚麼事?是你們要背叛王麼?』

  〔原文字義〕「基善」雨;嗤笑」嘲笑,譏笑;藐視」輕看,鄙視。

  〔文意註解〕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參10節註解。

         「亞拉伯人基善」:位於耶路撒冷南面亞拉伯人的領袖。亞拉伯人可能是以東或以實瑪利的後裔;基善可能是亞拉伯行省的省長,或亞拉伯人的酋長。

         「你們做甚麼呢?要背叛王嗎?」:控告猶太人反叛和悖逆,這是仇敵慣用的伎倆(參拉四15),企圖藉波斯王的權勢來阻止重建城牆。

  〔話中之光〕()事奉神的事,難免會招致世人的嗤笑和藐視,甚至誣衊我們對國家社會不但沒有甚麼貢獻,反而使其受虧損。

         ()那些被撒但利用的人,往往藉政權壓迫、殘害教會與聖徒,歷史一再重演。

 

【尼二20「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記念。』」

   〔呂振中譯〕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一定使我們成功;我們是他的僕人;我們要起來建造;至於你們呢、你們在耶路撒冷是無分、無權、沒有甚麼可以給人留念的。』

  〔原文字義〕「亨通」昌盛,興隆,成功;分」產業,一份,一部分;權」公義,判決獲勝;記念」記錄,記憶,記念品。

  〔文意註解〕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此話暗示天上的神遠超過地上的君王。

         「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此話暗示我們的身分是天上之神的僕人,遠超地上君王的臣僕。

         「無分、無權、無記念」:意指沒有財產可得、沒有合法的權利、不值得被懷念。

  〔話中之光〕()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記念。」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林後14~15)

 

叁、靈訓要義

 

【尼希米重建城牆成功的秘訣】

   一、與神同心,憂神所憂——「心中愁煩」(2)

   二、默禱靠神,應對合宜——「默禱天上的神」(4)

   三、神手幫助,獲王允准——「神施恩的手幫助我」(8)

   四、心中籌劃,按部就班——「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作事」(12)

   五、暗中觀察,掌握情況——「當夜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15)

   六、見證神恩,激勵眾人——「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18)

   七、信靠神恩,堅拒仇敵——「神必使我們亨通,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記念」(20)

 

【重建城牆乃是一件美事】

   一「王喜歡差遣我去」(6)——王看為好

   一「神施恩的手幫助(818)」——神美好的手(Good hand of God)

   二「為以色列人求好處」(10)——以色列人得好處

   三「他們奮勇作這善工」(18)——作美好的工

 

【仇敵反對的步驟】

   一、惱怒(10)

   二、嗤笑、藐視(19節上)

   三、恐嚇(19節下)

   四、假意參與(20節;參拉四1~2)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尼希米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尼希米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