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第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供職之人與城牆告成禮】 一、供職之人(1~26節) 1.在耶書亞時的祭司和利未人名單(1~9節) 2.耶書亞的家譜(10~11節) 3.在約雅金時的祭司族系與名單(12~21節) 4.在約雅金時的利未人名單和其族系溯源(22~26節) 二、行城牆告成禮(27~43節) 1.祭司和利未人聚集耶城並行潔淨禮(27~30節) 2.分兩隊在城上繞行直到神的殿裡(31~42節上) 3.大聲歌唱、獻大祭,大大歡樂(42節下~43節) 三、設立司庫分配當得的分給祭司和利未人(44~47節) 貳、逐節詳解 【尼十二1】「同著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回來的祭司與利未人記在下面:祭司是西萊雅、耶利米、以斯拉、」 〔呂振中譯〕「以下這些人是同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耶書亞一起上來的祭司和利未人:祭司是西萊雅、耶利米、以斯拉、」 〔原文字義〕「撒拉鐵」我問過神;「所羅巴伯」在巴比倫傳播;「耶書亞」耶和華是被拯救;「西萊雅」耶和華是統治者;「耶利米」耶和華所指定的;「以斯拉」幫助。 〔文意註解〕「同著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回來的祭司與利未人」:這是指被擄歸回的第一批猶太人,所羅巴伯是猶大王室的子孫,當時可能只是民間的領袖,後來當了猶大省長(參拉二2;該一1),耶書亞是當時的大祭司(參該一1;亞六11(兩處的「約書亞」與「耶書亞」原文同字)。 「祭司是西萊雅、耶利米、以斯拉」:本節的耶利米並非先知耶利米,因他被迫下到埃及地;而本節的以斯拉也非指祭司文士以斯拉(參36節),因第一批歸回的事乃發生在大約八十年前,而祭司文士以斯拉則是第二批歸回猶太人的首領(參拉七章)。 【尼十二2】「亞瑪利雅、瑪鹿、哈突、」 〔呂振中譯〕「亞瑪利雅、瑪鹿、哈突、」 〔原文字義〕「亞瑪利雅」耶和華說,耶和華已應許;「瑪鹿」謀士;「哈突」聚集。 【尼十二3】「示迦尼、利宏、米利末、」 〔呂振中譯〕「示迦尼、利宏、米利末、」 〔原文字義〕「示迦尼」與耶和華同在者;「利宏」慈憐;「米利末」提升。 【尼十二4】「易多、近頓、亞比雅、」 〔呂振中譯〕「易多、近頓、亞比雅、」 〔原文字義〕「易多」他的見證;「近頓」園丁;「亞比雅」耶和華是父親。 【尼十二5】「米雅民、瑪底雅、璧迦、」 〔呂振中譯〕「米雅民、瑪底雅、璧迦、」 〔原文字義〕「米雅民」右手而來的;「瑪底雅」雅巍的裝飾;「璧迦」高興,快活。 【尼十二6】「示瑪雅、約雅立、耶大雅、」 〔呂振中譯〕「示瑪雅、約雅立、耶大雅、」 〔原文字義〕「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約雅立」耶和華論辯;「耶大雅」耶和華所認識。 【尼十二7】「撒路、亞木、希勒家、耶大雅。這些人在耶書亞的時候作祭司和他們弟兄的首領。」 〔呂振中譯〕「撒路、亞木、希勒家、耶大雅。這些人當耶書亞的日子做祭司的首領和他們同職弟兄的首領。」 〔原文字義〕「撒路」有重量的;「亞木」深;「希勒家」耶和華是我的分;「耶大雅」耶和華所認識;「耶書亞」耶和華是被拯救。 〔文意註解〕「當耶書亞的日子」:指耶書亞作大祭司的日子(參1節註解)。 「作祭司和他們弟兄的首領」:意指祭司班次的首領;祭司共分二十四班次,每一班次設有一名首領,但本章一至七節僅明記二十二位首領的名字。 【尼十二8】「利未人是耶書亞、賓內、甲篾、示利比、猶大、瑪他尼。這瑪他尼和他的弟兄管理稱謝的事。」 〔呂振中譯〕「利未人是耶書亞、賓內、甲篾、示利比、猶大、瑪他尼:負責稱謝之事的、是這瑪他尼和他的同職弟兄。」 〔原文字義〕「賓內」被建立;「甲篾」神是上古者;「示利比」耶和華已使成焦土;「猶大」讚美的;「瑪他尼」耶和華的禮物;「稱謝」讚美詩歌。 〔文意註解〕「利未人是耶書亞」:這個耶書亞並不是大祭司耶書亞,而是指另一個利未人耶書亞(參九5;拉二40)。 「這瑪他尼和他的弟兄」:參閱十一17。 「管理稱謝的事」:指當祭司在獻祭的時候,負責指揮唱詩讚美稱頌的事。 【尼十二9】「他們的弟兄八布迦和烏尼,照自己的班次,與他們相對。」 〔呂振中譯〕「他們的同職弟兄八布迦和烏尼按着職守和他們相對。」 〔原文字義〕「八布迦」耶和華荒廢;「八布迦」受苦的;「照自己的班次」(原文無此句);「相對」守衛,看守,掌管,功能。 〔文意註解〕「照自己的班次,與他們相對」:指唱詩時分成兩班,彼此相對而立,以啟應方式輪唱。 〔話中之光〕(一)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9)。 【尼十二10】「耶書亞生約雅金;約雅金生以利亞實;以利亞實生耶何耶大;」 〔呂振中譯〕「耶書亞生約雅金,約雅金生以利亞實,以利亞實生耶何耶大,」 〔原文字義〕「約雅金」耶和華高舉;「以利亞實」神修復,重建;「耶何耶大」耶和華知道。 〔文意註解〕十至十一節乃大祭司的家譜,當時的大祭司乃世襲制度。而尼希米時代的大祭司是以利亞實(參三20),故這份家譜可能是後來加記的。 【尼十二11】「耶何耶大生約拿單;約拿單生押杜亞。」 〔呂振中譯〕「耶何耶大生約哈難〔傳統:約拿單〕,約哈難〔傳統:約拿單〕生押杜亞。」 〔原文字義〕「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押杜亞」認識,知道。 【尼十二12】「在約雅金的時候,祭司作族長的:西萊雅族(或作“班”。本段同)有米拉雅;耶利米族有哈拿尼雅;」 〔呂振中譯〕「當約雅金的日子、祭司做父系族長的屬西萊雅的有米拉雅;屬耶利米的有哈拿尼雅;」 〔原文字義〕「約雅金」耶和華高舉;「西萊雅」耶和華是統治者;「米拉雅」叛逆;「耶利米」耶和華所指定的;「哈拿尼雅」神已眷顧。 〔文意註解〕「在約雅金的時候」指約雅金作大祭司的時候,約雅金是大祭司耶書亞的兒子(參10節)。 【尼十二13】「以斯拉族有米書蘭;亞瑪利雅族有約哈難;」 〔呂振中譯〕「屬以斯拉的有米書蘭;屬亞瑪利雅的有約哈難;」 〔原文字義〕「以斯拉」幫助;「米書蘭」朋友;「亞瑪利雅」耶和華說,耶和華已應許;「約哈難」耶和華已施恩典。 【尼十二14】「米利古族有約拿單;示巴尼族有約瑟;」 〔呂振中譯〕「屬米利古的有約拿單;屬示巴尼的有約瑟;」 〔原文字義〕「米利古」謀士;「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示巴尼」耶和華所加增的;「約瑟」耶和華已增添。 【尼十二15】「哈琳族有押拿;米拉約族有希勒愷;」 〔呂振中譯〕「屬哈琳的有押拿;屬米拉約的有希勒愷;」 〔原文字義〕「哈琳」獻身的;「押拿」安憇,歡愉;「米拉約」叛逆;「希勒愷」耶和華是我的份。 【尼十二16】「易多族有撒迦利亞;近頓族有米書蘭;」 〔呂振中譯〕「屬易多的有撒迦利亞;屬近頓的有米書蘭;」 〔原文字義〕「易多」他的見證;「撒迦利亞」耶和華記念;「近頓」園丁;「米書蘭」朋友。 【尼十二17】「亞比雅族有細基利;米拿民族某;摩亞底族有毗勒太;」 〔呂振中譯〕「屬亞比雅的有細基利;屬米拿民的有某某人;屬摩亞底的有毘勒太;」 〔原文字義〕「亞比雅」耶和華是父親;「細基利」值得記念的;「米拿民」由右手來的;「某」(原文無此字);「摩亞底」雅巍的時候;「毗勒太」我的釋放。 〔文意註解〕「米拿民族某」:原文在此沒有記載名字,故中譯文簡稱『某』,意指名字不詳。 【尼十二18】「璧迦族有沙母亞;示瑪雅族有約拿單;」 〔呂振中譯〕「屬璧迦的有沙母亞;屬示瑪雅的有約拿單;」 〔原文字義〕「璧迦」高興,快活;「沙母亞」有盛名的;「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 【尼十二19】「約雅立族有瑪特乃;耶大雅族有烏西;」 〔呂振中譯〕「屬約雅立的有瑪特乃;屬耶大雅的有烏西;」 〔原文字義〕「約雅立」耶和華論辯;「瑪特乃」耶和華的禮物;「耶大雅」耶和華所認識;「烏西」強壯。 【尼十二20】「撒來族有加萊;亞木族有希伯;」 〔呂振中譯〕「屬撒來的有加萊;屬亞木的有希伯;」 〔原文字義〕「撒來」有重量的;「加萊」快的,敏捷的;「亞木」深;「希伯」區域以外。 【尼十二21】「希勒家族有哈沙比雅;耶大雅族有拿坦業。」 〔呂振中譯〕「屬希勒家的有哈沙比雅;屬耶大雅的有拿坦業。」 〔原文字義〕「希勒」耶和華是我的分;「哈沙比雅」耶和華已思量;「耶大雅」耶和華所認識;「拿坦業」神的賜予。 【尼十二22】「至於利未人,當以利亞實、耶何耶大、約哈難、押杜亞的時候,他們的族長記在冊上;波斯王大利烏在位的時候,作族長的祭司也記在冊上。」 〔呂振中譯〕「至於利未人呢、當以利亞實、耶何耶大、約哈難、押杜亞的日子、他們父系的族長都曾被登記過;祭司們做族長的也都被登記過、直到波斯王大利烏二世執掌國政的時候。」 〔原文字義〕「大利烏」主。 〔文意註解〕「當以利亞實、耶何耶大、約哈難、押杜亞的時候」:即指從大祭司以利亞實以降,一直到押杜亞任大祭司之時為止,這一段時間內。當尼希米作猶大省長的時候,是以利亞實作大祭司,故在他之後的大祭司們,應不是尼希米預先所能知道的,正如10~11節的註解所言,本節也可能是後人所加記的,用意是在佐證尼希米在本章所記祭司和利未人的家族有文獻可查。 「波斯王大利烏在位的時候」:本句有三解:(1)若是指當押杜亞當大祭司的時候,則應指波斯王大利烏三世(B.C.336~331年),被希臘亞歷山大王所滅;(2)若是指以利亞實至約哈難當大祭司期間,則應指波斯王大利烏二世(B.C.424~405年);(3)若是指更早期,在以利亞實當大祭司以前的時候,則應指波斯王大利烏一世(參拉四24;五6;六1)。 「至於利未人…他們的族長記在冊上;…作族長的祭司也記在冊上」:意指利未人和祭司的族長均有文獻可以佐證本章的族系都屬實。 【尼十二23】「利未人作族長的,記在歷史上,直到以利亞實的兒子約哈難的時候。」 〔呂振中譯〕「利未人做父系族長的、都曾登記在日事記上,並且直到以利亞實的孫子約哈難的時候。」 〔原文字義〕「歷史(原文雙字)」文件,書籍(首字);言語,言論,事件(次字)。 〔文意註解〕「利未人作族長的,記在歷史上」:此處的「歷史」,有人認為是指聖殿的大事記、年鑑、編年錄之類的書面記錄;但也有人認為是指《歷代志》(參代上九14~16等)。 「直到以利亞實的兒子約哈難的時候」:約哈難亦名約拿單(參11節),他是以利亞實的孫子,聖經往往將孫子稱作兒子;根據猶太人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考證,《歷代志上下》是文士以斯拉在約哈難年間編成的。 【尼十二24】「利未人的族長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篾的兒子耶書亞,與他們弟兄的班次相對,照著神人大衛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讚美稱謝。」 〔呂振中譯〕「利未人的族長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篾的兒子耶書亞〔稍加點竄作:示利比、耶書亞、賓內、甲篾〕,和他們的同職弟兄相對着,根據神人大衛的命令一班對一班地讚美稱謝。」 〔原文字義〕「哈沙比雅」耶和華已思量;「示利比」耶和華已使成焦土;「甲篾」神是上古者;「耶書亞」耶和華是被拯救;「班次相對」(原文無此詞);「神人(原文雙字)」屬神的人;「大衛」受鍾愛的;「一班」看守,禮儀;「讚美」發光,誇耀;「稱謝」讚美,稱讚。 〔文意註解〕「與他們弟兄的班次相對」:指唱詩時分成兩班,彼此相對而立,以啟應方式輪唱(參9節)。 「照著神人大衛的命令」:神人意指「屬神的人」,大衛因得神的喜愛(參徒十三22),他在聖靈感動下所寫的《詩篇》含有預言(參可十二36;徒一16),他為聖殿的運作所下的命令,也含有神聖的性質,故為後世所遵行。 「一班一班地讚美稱謝」:指按照所命令的儀式讚美稱頌。 〔話中之光〕(一)信徒可以稱作「屬神的人」(參提後三17;彼前二9),但絕不是「神而人」或「人成為神」。 (二)邁爾說,大衛所以被稱為「神人」,乃因為他有三個「完全」:完全奉獻給神,完全從神領受,完全為神所用。 (三)舊約時代即有唱詩班的存在,故新約時代也不須特意反對教會中設立唱詩班。 【尼十二25】「瑪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亞、米書蘭、達們、亞谷是守門的,就是在庫房那裡守門。」 〔呂振中譯〕「瑪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亞、米書蘭、達們、亞谷、是守門的;職守城門的庫房。」 〔原文字義〕「瑪他尼」耶和華的禮物;「八布迦」耶和華荒廢;「俄巴底亞」耶和華的僕人;「米書蘭」朋友;「達們」壓迫者;「亞谷」險惡的;「庫房」貯存品,貯藏室。 〔文意註解〕「守門的,就是在庫房那裡守門」舊約時代守門人的主要任務是看守聖殿的門和庫房的門(參代上二十六15)。 〔話中之光〕(一)新約時代也應有專人負責教會的財務,並須有二人以上的見證,以昭公信(參林後八20~21)。 (二)教會中也應有人看守羊群,免得被盜賊和豺狼傷害(參約十10~13;徒二十28~30)。 【尼十二26】「這都是在約撒達的孫子、耶書亞的兒子約雅金和省長尼希米,並祭司文士以斯拉的時候,有職任的。」 〔呂振中譯〕「這些人都是當約撒達的孫子耶書亞的兒子約雅金的日子、當巡撫尼希米和祭司經學士以斯拉的日子、任職的。」 〔原文字義〕「約撒達」耶和華是公義的;「耶書亞」耶和華是被拯救;「約雅金」耶和華高舉;「尼希米」耶和華撫慰;「以斯拉」幫助;「有職任的」(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省長尼希米,並祭司文士以斯拉的時候」:意指當他們兩人還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的時候(參八9)。 「有職任的」:指名單上的這些祭司和利未人都是當時有份於服事神的。 【尼十二27】「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 〔呂振中譯〕「當耶路撒冷城墻行奉獻禮的時候、眾民從各處去尋找利未人,要帶他們到耶路撒冷來、用稱謝、歌唱、響鈸、琴瑟、歡歡喜喜地舉行奉獻禮。」 〔原文字義〕「告成」奉獻,分別為聖;「各處」立足之地,地方;招」尋求,要求;「稱謝」感恩,感謝;「歡歡喜喜地」喜悅,歡樂。 〔文意註解〕「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指耶路撒冷城牆重建完成時的奉獻禮。 「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指當時分住在猶大和便雅憫城邑自己地業中的利未人(參十一3,20,36),全都聚集到耶路撒冷城來。 「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前兩項用口唱和,後三項用各種樂器伴奏(參代下五12~13);鈸、瑟、琴是最主要的三種樂器(參代上十五16)。 「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指歡喜快樂地將重建成果分別為聖、奉獻給神。 〔話中之光〕(一)凡有氣息的,當用口和各種樂器讚美神(參詩一百五十篇)。 (二)城牆重建工作的完成,既然是出乎我們的神(參六16),神的物就當歸給神(參太二十25),所以我們手中工作的成果理當分別出來奉獻給神。 【尼十二28~29】「歌唱的人從耶路撒冷的周圍和尼陀法的村莊,與伯吉甲,又從迦巴和押瑪弗的田地聚集,因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立了村莊。」 〔呂振中譯〕「有歌唱的人聚集了來,是從耶路撒冷四圍一帶平原、從尼陀法的莊院、從伯吉甲、從迦巴和押瑪弗的田莊而來的;因為歡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建造了莊院。」 〔原文字義〕「尼陀法」圓形的;「伯吉甲」有滾輪的地方;「迦巴」山;「押瑪弗」一生剛毅,至死方休;「田地」農耕地,放牧地。 〔文意註解〕「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立了村莊」:這裡顯示歌唱的人之居住地有兩個特點:(1)他們居住在鄰近耶路撒冷的周邊地區,便於必要時立刻到聖殿裡盡職;(2)他們同行群居在一起,平時方便練唱。 〔話中之光〕(一)信徒平時也當常做好準備,以應付不時之需(參彼前三15)。 (二)事奉神是我們的主業,而我們的職業工作和生活是我們的副業;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都應當是為著事奉神。 【尼十二30】「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 〔呂振中譯〕「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眾民、和城門城墻。」 〔原文字義〕「潔淨」清潔,純淨。 〔文意註解〕「潔淨自己」:可能指行彈灑除罪水、剃毛髮、洗身、洗衣等潔淨禮(參民八7)。 「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可能指藉獻贖罪祭、按手、灑血等行潔淨禮。 〔話中之光〕(一)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神(參來十二14)。 (二)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一15)。 【尼十二31】「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 〔呂振中譯〕「我帶了猶大的首領上城墻,將稱謝的人立為兩大隊,排列而行;一隊在城墻上往右邊向糞土門走;」 〔原文字義〕「城」牆;「排列而行」(原文無此詞);「行走」行進。 〔文意註解〕「我帶猶大的首領」:實際上,尼希米是帶猶大首領的一半(參32節)。 「上城」:指上到城牆上面。 「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按照古時閃族人的習慣,面朝東邊然後定方向,故往右邊即向南面,而糞廠門就在城的最南端(參三13註解)。若他們是在谷門上城牆的話,那麼他們就是逆時鐘方向行走。 【尼十二32】「在他們後頭的有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 〔呂振中譯〕「在他們後頭走的有何沙雅和猶大首領的一半;」 〔原文字義〕「何沙雅」耶和華已經拯救。 〔文意註解〕「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何沙雅大概是何細亞(參十23)另譯,由他帶另一半猶大首領。 【尼十二33】「又有亞撒利雅、以斯拉、米書蘭、」 〔呂振中譯〕「又有亞撒利雅、以斯拉、米書蘭、」 〔原文字義〕「亞撒利雅」耶和華已幫助;「以斯拉」幫助;「米書蘭」朋友。 【尼十二34】「猶大、便雅憫、示瑪雅、耶利米。」 〔呂振中譯〕「猶大、便雅憫、示瑪雅、耶利米;」 〔原文字義〕「猶大」讚美的;「便雅憫」右手之子;「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耶利米」耶和華所指定的。 【尼十二35】「還有些吹號之祭司的子孫,約拿單的兒子撒迦利亞。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示瑪雅是瑪他尼的兒子;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撒刻是亞薩的兒子。」 〔呂振中譯〕「還有專門帶着號筒的祭司:約拿單的兒子撒迦利亞;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示瑪雅是瑪他尼的兒子,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撒刻是亞薩的兒子;」 〔原文字義〕「號」號角;「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撒迦利亞」耶和華記念;「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瑪他尼」耶和華的禮物;「米該亞」有誰像神;「撒刻」留意的,注意的;「亞薩」收集者。 〔文意註解〕「吹號之祭司的子孫」吹號是祭司的職責(參代下五12;七6)。 【尼十二36】「又有撒迦利亞的弟兄示瑪雅、亞撒利、米拉萊、基拉萊、瑪艾、拿坦業、猶大、哈拿尼,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文士以斯拉引領他們。」 〔呂振中譯〕「又有撒刻的族弟兄示瑪雅、亞撒利、米拉萊、基拉萊、瑪艾、拿坦業、猶大、哈拿尼、都拿着神人大衛的樂器;經學士以斯拉在他們前頭帶領着。」 〔原文字義〕「撒迦利亞」(原文無此字);「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亞撒利」神已相助;「米拉萊」能言善道的;「基拉萊」又份量的;「瑪艾」慈悲的;「拿坦業」神的賜予;「猶大」讚美的;「哈拿尼」優雅的。 〔文意註解〕「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大衛曾用松木製造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參撒下六5)。 「文士以斯拉引領他們」:他們是指指吹號(參35節)並奏樂器的祭司。 【尼十二37】「他們經過泉門往前,從大衛城的臺階,隨地勢而上,在大衛宮殿以上,直行到朝東的水門。」 〔呂振中譯〕「在泉門那裏、在上城墻的地點、他們從大衛城台階向前面一直上去,高過大衛宮殿,直走到東城的水門。」 〔原文字義〕「臺階」階梯,登高;「隨地勢而上」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他們經過泉門往前」:泉門是在東面城牆,位於糞廠門和水門之間,所以是在糞廠門稍北處。 「從大衛城的臺階,隨地勢而上,在大衛宮殿以上」:請參閱三15註解。 「直行到朝東的水門」:水門前有寬闊處,便於聚集(參八1)。 【尼十二38】「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在城牆上過了爐樓,直到寬牆。」 〔呂振中譯〕「第二隊稱謝的人往左邊走;我在他們後邊、和眾民的一半、在城墻上、高過灶爐譙樓、直走到寬墻,」 〔原文字義〕「相迎」對面,在前面。 〔文意註解〕「第二隊稱謝的人」:指尼希米所帶的一半。 「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指與以斯拉所帶的第一隊反方向繞城牆,最終和第二隊的人迎面會合。 「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指尼希米和所帶的一半猶大首領,跟隨在第二隊稱謝的人後面。 「在城牆上過了爐樓,直到寬牆」:這第二隊的人大概也是在谷門上了城牆,依順時鐘方向往北行。爐樓和寬牆均在城牆的西面,位於谷門以北。 【尼十二39】「又過了以法蓮門、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直到羊門,就在護衛門站住。」 〔呂振中譯〕「過了以法蓮門、舊城〔或譯:舊墻〕的門、魚門、哈楠業譙樓、哈米亞譙樓,直到羊門,就在護衛監門站住。」 〔原文字義〕「以法蓮」兩堆灰塵,我將獲雙倍果子;「哈楠業」神已眷顧;「護衛」監護,牢房。 〔文意註解〕「又過了以法蓮門」:關於以法蓮門,請參閱八16註解。 「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直到羊門」:這些都在北面城牆,依次從東端到西端。 「就在護衛門站住」:護衛門並不是城門,而是護衛院(參三25)的門,靠近王宮和聖殿(參耶二十1)。 【尼十二40】「於是這兩隊稱謝的人,連我和官長的一半,站在神的殿裡。」 〔呂振中譯〕「於是這兩隊稱謝的人就站在神的殿那裏,我、官長的一半也跟我一同站着;」 〔原文字義〕「於是」(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於是這兩隊稱謝的人,連我和官長的一半,站在神的殿裡」指兩個反方向進行的隊伍,最終在聖殿會合。兩個隊伍的最前頭分別是稱謝的人(參31,38節)),其後面跟著首領的一半(參32,38節),再後面是吹號和奏樂器的人(參35~36,41~42節)。而兩隊分別由尼希米(參31節)和以斯拉(參36節)帶領。 【尼十二41】「還有祭司以利亞金、瑪西雅、米拿民、米該雅、以利約乃、撒迦利亞、哈楠尼亞吹號。」 〔呂振中譯〕「還有祭司以利亞金、瑪西雅、米拿民、米該雅、以利約乃、撒迦利亞、哈楠尼亞、拿着號筒;」 〔原文字義〕「以利亞金」神建立;「瑪西雅」耶和華所作的;「米拿民」由右手來的;「米該雅」有誰像神;「以利約乃」我眼向耶和華看;「撒迦利亞」耶和華記念;「哈楠尼亞」神已眷顧。 〔文意註解〕「祭司…吹號」:指第二隊吹號的人;第一隊則記在35節。 【尼十二42】「又有瑪西雅、示瑪雅、以利亞撒、烏西、約哈難、瑪基雅、以攔和以謝奏樂。歌唱的就大聲歌唱,伊斯拉希雅管理他們。」 〔呂振中譯〕「又有瑪西雅、示瑪雅、以利亞撒、烏西、約哈難、瑪基雅、以攔、以謝、和歌唱的、奏樂。歌唱的、出了大聲音,有伊斯拉希雅做指揮。」 〔原文字義〕「瑪西雅」耶和華所作的;「示瑪雅」被耶和華聽見;「以利亞撒」神已幫助;「烏西」強壯;「約哈難」耶和華已施恩典;「瑪基雅」我的王是耶和華;「以攔」永生;「以謝」寶物,財富;「大聲歌唱」被聽見,發出大聲;「伊斯拉希雅」耶和華將照耀;「管理」監督,官員。 〔文意註解〕「又有…奏樂」:指第二隊奏樂的人;第一隊則記在36節。 【尼十二43】「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 〔呂振中譯〕「那一天眾人宰獻了大祭,歡喜快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都聽到遠處。」 〔原文字義〕「大;大大(原文同字)」巨大的,重大;「歡樂」歡喜,快樂(第一、三句,第二句原文雙字中的首字);喜悅,高興(第二句中的次字);「歡聲」(原文與第二句中的次字同字)。 〔文意註解〕「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大祭指大量的祭牲和祭物(參王上八5;拉六17)。為感謝所獻平安祭牲的肉,一般人都可吃(參利七15),所以有節期歡樂的氣氛(參出三十二6)。 「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參八10,12。 「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參拉三13。 〔話中之光〕(一)「大聲歌唱」(參42節)、「獻大祭」、「大大歡樂」連續三「大」的形容,來表示對所作「大工」(參六3)完成時的自然回應。 (二)「歡樂」、「大大歡樂」、「都歡樂」、「歡聲」: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一百二十六3)。 【尼十二44】「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份,都收在裡頭。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就歡樂了。」 〔呂振中譯〕「那時候有人受派來管理貯藏室,將供應品、提獻物、初熟物和十分之一獻物、都收在裏頭,以便分給各市鎮的首領〔傳統:給各市鎮的田地〕,昭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分兒;因為猶大人都喜歡侍立供職的祭司和利未人。」 〔原文字義〕「派人」分派,指派;「庫房(原文雙字)」寶物房間;「舉祭」奉獻,貢獻;「初熟之物」首先,最好的;「份」一份;「供職」站立,侍立;「歡樂」喜悅,高興。 〔文意註解〕「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尼希米沒有絲毫拖延,就在行城牆告成禮那一天,指派專人管理奉獻財物的事。 「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舉祭原文指捐獻,初熟之物和十分之一指田地出產所當獻的分。 「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份」:說明前句的意思。 「都收在裡頭」指收在庫房裡;整個工作包括登記、保管、分配等。 「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就歡樂了」:祭司和利未人因為得到生活上的照顧,所以不必再去為生活而工作,可以全力服事神,也就為全體聖民帶下神的祝福,因此全民喜樂。 〔話中之光〕(一)教會有專人管理奉獻和開銷,收支分明,連帶使聖徒們更甘心樂意的奉獻,可見財務管理和奉獻意願關係至密。 (二)神職人員和一般信徒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忠,乃是教會增長和喜樂的根源。 【尼十二45】「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並守潔淨的禮。歌唱的、守門的,照著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也如此行。」 〔呂振中譯〕「祭司利未人〔原文:他們〕守盡他們的神所吩咐的職守和律法所定〔傳統:潔淨〕的職守;歌唱的和守門的照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也這樣行。」 〔原文字義〕「遵守」留心注意,保守;「所吩咐的」職務,功能;「潔淨」清潔,純潔;「禮」(原文與「所吩咐的」同字);「也如此行」(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並守潔淨的禮」:請參閱30節註解。 「照著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實際上乃是大衛所制定的例(參24節),而所羅門則重申他父親的命令(參代下八14),故提到他們兩個人的名字。 「歌唱的、守門的,…也如此行」:他們在值班時不僅要潔淨自己,守門的並且要把守聖殿的各門,不准不潔淨的人進去(參代下二十三19)。 〔話中之光〕(一)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 (二)我們在事奉神的事上,若要蒙神喜悅,便要將身體獻上,成為聖潔(參羅十二1),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祂(路一75)。 【尼十二46】「古時,在大衛和亞薩的日子,有歌唱的伶長,並有讚美稱謝神的詩歌。」 〔呂振中譯〕「過去時候當大衛和亞薩的日子、有歌唱班長,並有頌讚稱謝神的詩歌。」 〔原文字義〕「古時」從前,上古;「亞薩」收集者;「伶長」高階,首領。 〔文意註解〕「古時,在大衛和亞薩的日子」:古時即指在大衛的日子,亞薩是大衛王的伶長,指教唱歌(參代上二十五2)。 「有讚美稱謝神的詩歌」:收集並記載於舊約《詩篇》,其中大多數乃大衛所作,出於亞薩的也有一些(如詩50篇;73~83篇)。 【尼十二47】「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時候,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守門的每日所當得的份供給他們。又給利未人當得的份;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份。」 〔呂振中譯〕「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日子、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守門的日日應得的分兒給了他們,又將奉獻物分別起來給利未人;利未人也將奉獻物分別起來給亞倫的子孫。」 〔原文字義〕「所羅巴伯」在巴比倫傳播;「尼希米」耶和華撫慰;「供給」奉獻,供應,付工資;「亞倫」帶來光的人。 〔文意註解〕「亞倫的子孫」:即指祭司。 〔話中之光〕(一)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這是從主所受的命定(參林前九14)。 (二)教會中全時間勞苦事奉神的人,當配受加倍的敬奉(參提前五17)。 叁、靈訓要義 【蒙神悅納的事奉】 一、獻身——神職人員名錄(1~26節;參羅十二1) 1.祭司 2.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 二、獻工作成果——行城牆告成禮(27~43節;參羅十五16;彼前二5) 三、獻財物——獻初熟之物和十分之一(44~47節;參林後九7;來十三16)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 一、照自己的班次,與他們相對(9節) 二、一班一班的讚美神(24節) 三、分為兩隊,排列而行(31節) 四、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的分(44節) 五、將…所當得的分供給他們(47節) 【神人大衛】 一、照著神人大衛的命令讚美稱謝(24節) 二、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36節) 三、從大衛城的台階隨地勢而上(37節) 四、照著大衛的命令守潔淨的禮(45節) 【歡樂的原因】 一、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43節上) 二、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43節下) 三、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就歡樂了(4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尼希米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尼希米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