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導論例證與靈感集錦 【本書概說】“我們的教會很需要……”“我們怎能信任這種政府,如果是我執政,我一定會……”“學校裡凡事都看不順眼,為何無人出來做點事!”這個世界實在充滿了怨天尤人、挑剔指責、好發議論的人。分析探究問題並不難,但空談何用?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去幹的人。 尼希米為問題而痛心,但他沒有抱怨、愁煩、自憐和悲歎,只是積極行動解決問題。他明白神要他動員猶太人去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也知道神會使用他的才能,使工作順利完成。當尼希米得悉耶路撒冷的城牆和城門破敗失修時悲痛不已,決心要重建城牆。他抓緊適當時機,請求亞達薛西王批准他返耶路撒冷重建城垣,王一口允准了他。於是他辭去波斯政府中的要職,手持諭旨回歸耶路撒冷,去完成神的託付。 他一抵達耶路撒冷,所有人就都知道他是負責人。他組織、管理、監督、激勵百姓,把他們分成小隊,分派他們負責城牆各個部分(3章)。重建工程並非毫無阻力。參巴拉、多比雅還有其他敵黨用羞辱、譏笑、恐嚇和破壞的手段,企圖阻止工程進行,百姓因此膽怯消沉。但尼希米每次都靠著禱告、鼓勵、防衛和鞏固等策略,挫敗了敵人(4章)。外憂解決了,內患卻更棘手。一班財雄勢大的猶太人壓榨工人,尼希米就當面怒斥他們(5章)。城垣重建工程即將完工時,參巴拉、多比雅和他們的同黨還想做最後一搏,不過,尼希米態度堅定,城牆終於在短短五十二日內建成。這座城牆見證著神的慈愛和信實,不論敵友,無一不知神幫助以色列人(6章)。 城垣建成後,尼希米繼續組織以色列民,委任守門的、利未人和各種官員(7章)。以斯拉帶領全民敬拜神並宣讀律法書(8-9章)。以色列人立志忠心事奉神,信仰得到復興(10-11章)。 本書最後以一列支派領袖名單、城垣告成和掃清罪惡作結束(12-13章)。閱讀此書,仔細察看尼希米的行動,學習他,立志作個讓神使用和信賴的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如山一般的人】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羅斯福先生是一位有大擔當的領導者,在他任期內可說是毀譽參半。曾有一個熱忱的欽慕者對他高喊:『羅斯福先生,你是個偉人!』而他以他誠實的特性回答說:『不,羅斯福只是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但他有高度的動機。』他的回答說迷了大多數的偉人,包括尼希米。 艾德文.馬克韓也向林肯總統表達過類似的欽慕之語:『這是一位能與世界抗衡,堪比之於高山大海的人。』 當神把祂的手放在一個祂要明定為領導著的身上時,那個便被賦予如高山般的能力。原本是一位凡夫的尼希米,後來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領導者之一,他便是具有高度的動機,要在滿佈艱困的環境中,為神完成一件工作。―― 查理士.司溫道《再遞塊磚來――從尼希米記看有效的領導方法》 【挺身而出的人】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英國一艘大郵船首次開航,越過大西洋到美國去,當郵船在大西洋中航行時不幸撞著冰山沉沒了;相信各位也記得這艘船就是鐵達尼號。那時船上非常混亂,因為各人都想不到會有意外,所以顯得徬徨!有些人大聲呼喊,有些人忙著找出路;有些人搶著跳上救生艇,若慢了就會遇難。有一位乘客克約翰牧師,他感覺混亂得不知怎樣好;忽然他站在高處大聲喊著:大家不要驚惶!請凡是基督徒的站出來。即時就有幾個人響應牧師的呼籲,站在一旁不再與其他人爭著找出路;牧師與他們一起祈禱。牧師說這正是基督徒站出來為眾人祈禱的時候,雖知船快要下沉,但基督徒還怕死麼?他們禱告後唱了一首聖詩「願與我主相近」,一邊唱詩,一邊祈禱;這艘鐵達尼號就沉沒在海底裏── 劉少康《來吧!我們重新建造》 【被擄的經歷人人都有】我們如果很心平氣和的想想自己,先不要去管別人。有的人沒有辦法控制他的脾氣;有的人沒有辦法控制他對電視、對電腦的癮;或是對愛吃的東西,煙、酒,或是對娛樂、享受,或是肉身的需要,像有人就沒有辦法禁食,他不吃東西整個人都跨掉了。這就是保羅說的:凡事我都可行,但是總不受它轄制。任何東西在我們身上成為捆綁,成為轄制,
都說到我們這個人在某個角度被擄。不是外面不能不看電視、電腦,不能不吃什麼、不喝什麼,可是在那個深處,都說到我們的生命是活在某種被擄的光景裡面。—— 于宏潔《尼希米記查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