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尼希米記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城牆的情形(史百克)

一位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人(于宏潔)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認清需要(1~11)(Alan Redpath)

開工以前之祈禱(1~6)(賈玉銘)

尼希米記第一章釋義(林獻羔)

尼希米記箋記(一章)(于中旻)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一章)(張策)

 

 

城牆的情形(史百克)

 

尼希米的行動

前面我們曾說過,尼希米並非置身事外,一味的加以消極的批評。他不像那只能指出錯誤卻不知道為著神的榮耀應當怎樣行的人,他不僅關切耶路撒冷城,並且有進一步的實際行動。《聖經》中(至少在舊約是如此)如果有一卷以行動為特點的書,尼希米記就是這樣的一卷。

尼希米在行動之先,首先使自己對當時的局面有一個完整而準確的認識,我們在尼希米記一章二節讀到這樣的話: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後來尼希米自己到了耶路撒冷,他的行動可以從下面這一段描述的話看出來:

“我夜間起,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做什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裡。當夜我出了穀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二12-13

這是尼希米花工夫去觀察的情形,他要知道當日局面的實際情況。他當然已得到不少消息和報告,也曾致力於從那些曾親身經歷過的人聽取局面的狀況。但他一到現場,立即親自跑去證實這報告的準確性,以及情況究竟如何。我願意這樣說:照此原則,當主論到祂見證的恢復時,那些與祂同工的人,也同樣需要對當前局面有準確而詳盡的認識。可能你曾從別人那裡聽見局面的光景,縱然是最詳盡的,仍不可以這種第二手的報告為滿足,對於事情的真相,你必須有頭一手的認識。你我對於今日屬靈的光景,若知道得不夠準確和詳盡,也不知道需要作些什麼,那麼我們在神手中很難有什麼用處。我們必須實在有所看見,親身有所體會,不能以耳代目。

今天我們無論到哪裡去,難免不碰見為著發現神百姓屬靈光景低落而悲哀的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事實。他們的感覺(從主要一面來說)是對的,雖然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過的,許多人除了抱怨、批評、不滿之外,並不能在積極方面有什麼擺上;對神子民屬靈的光景,也無法使之改善或補救。然而他們所注意到教會屬靈情形的可悲,誠然是實在而普遍的事。以今日教會而論:沒有一件事是準確的,沒有一件事符合主所要的,也沒有一件事是照著她所該有的光景的,雖然大部情況實在是不對,但我們不能僅有一點含糊籠統的感覺,我們必須有切身的認識,真知道今天的錯誤在哪裡。我並不是建議你們去查察,把所有的錯處找出來,將今天那些令人悲哀的失敗開列一張很長的清單;我的意思乃是這樣:如果我們要和神同工,要使事情能像主所要的光景,我們心中必須先對今日的光景,有頭一手的認識和親身的體驗。我們絕不能只做客觀的抱怨專家;相反的,我們必須由於深知今日的屬靈情形,因而心裡背負苦難,又因我們的眼睛看見了,而且看得那麼清楚,因此眼之所見就成了心中的困苦。

尼希米所做的正是如此:他開頭先讓自己對當時的局面有直接的認識,當日的局面誠然會使任何人灰心喪志,那局面很可能使尼希米失望,因之半途而廢,重回巴比倫去,說:“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從最壞處打算,盡力而為,因為情形完全出乎想像,除了令人失望以外,可說是無一是處,任何打算都屬無用。”如果那晚你和尼希米一同去察看城牆,我想你很可能要說:“啊!這豈是我們所能為力的!我們什麼也做不了,這情勢毫無指望。”但尼希米卻不是這樣,他不以這種情形為絕望而放棄,我想他是舊約中最勇敢的人物之一,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所面臨的情勢雖然可怕,但他依然憑信行事,因為他不單知道局勢的險惡,他更知道神正在行動,要使局面改觀。神要做一件事,無論我們認為多麼不可能,我們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祂必要作成,因此,既然神的旨意要扭轉這個局面,尼希米就不放棄他的行動,而且要認真的面對著這個局面。

我心裡有許多感覺,很難找出合適的發表,來解開這些信息,但我從整本《聖經》(特別是新約)來看就會看見。我想到使徒保羅是這個時代中的尼希米,他在基督徒中所面對的情勢是何等的情勢!他所遇見並要對付的是何等棘手的事!當我們來讀哥林多前書的時候,我們會立刻感覺說:這樣一班烏合之眾還有什麼盼望!這哪裡是教會!我們會從心裡棄絕他們。但是請你看保羅,他沒有放棄他們,卻是那麼英勇而堅強的面對當時的情勢。

令天我們也可能深感失望,很容易覺得在今天這種情勢下,要有一個能夠榮耀神的清楚完滿的見證是不可能的。你看今日的教會受到何等的破壞!我們很可以把今日的教會比作當日的耶路撒冷,城牆被毀,城門被焚。換句話說,整個的見證已經被撕裂、遭毀壞!是的,情勢誠然令人失望!但我們卻必須面對這一個問題——神是否願意使情勢改觀?是要教會有正常的光景?抑或已將她放棄?神是否願意並期待——祂何止期待,豈不正在行動,為要得著一個與今日情況完全不同的見證呢?如果有任何跡象足以證實神今天正積極關切此事,我們就不敢放棄,但是這需要極大的勇氣,需要唯獨神能賜給我們的勇氣,才能面對當前的情勢。稍有經歷的人,就知道我並未誇大其詞。

尼希米的異象和感召

現在我們要看,尼希米如何把別人帶到他的異象和關切中的事:起先這個異象和關切在他心中深藏著,只是他和神之間的事,他也從不告訴任何人;經過詳細的考查和勘察之後,他有了確切的決定,他才把他心中的事向人敞開。這樣的步驟是很美麗的,也是值得注意的。我們往往輕易的把我們的觀念廣播出去,卸給別人;這與首先開始於我們和神之間的關切有何等的不同!先因所面臨的情勢而受壓,又深感責任之重大,等到一旦有了決定,這事必須成就,這才是帶別人進入我們的異象和感召的時機。

從《聖經》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神使尼希米成為一個具有驚人感動力的人,有磁性的性格和驚人的感召力。由於他的異象和感召,那些曾沉浸在失望的深淵裡的百姓,都被拉上來,踴躍的投身於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業。尼希米真是一個大有能力的領袖。也是真正的領袖。你是否深有所感?覺得這正是今日極迫切的需要——需要一班有異象的人,他們權衡過每一件事的輕重,面對著整個的情勢與其後果,對於神深具信心,知道今日光景原非神的本意,因而確信神要使局勢改觀;他們那種積極的衝擊力,影響了其他的人,因此也加入他們的行列。這誠然是今日最大的需要。在今天僅僅做一個客人,一直被別人背負是容易的;或者做一隻寄生蟲,專靠吸取別人而生活是輕省的;但在這地上做一個能激勵人,並成為別人的感召者,感召人來從事主的工作,實在幫助人進入神所要得著的事,那是一件大不相同的事“尼希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願意對你們這樣說:如果你們有人覺得,今天的光景已經不照著神的心意;又感覺神願意得著祂所要得著的,那我們就應該在這件事上積極,並在這件事上成為別人的感召。

尼希米權衡了每一件事的輕重,非但不因情勢而沮喪,反因深感手中工作偉大而投身其中,並全心全意的致力於此,因此就感動了其他的人,他的心向著他們敞開,以致他們同心說:“我們起來建造吧!”哦!巴不得神今天也得著一班這樣的百姓!一班洞悉今日光景的百姓,他們也知道何以情勢發展至此,又一同起來說我們在這件上應該有所作為,我們起來建造吧!

這就是尼希米行動的開始,我相信你們都同意,這誠然是一個行動。我們當然不至於把這件事僅僅當作人間的事來看,若不是借著聖靈所加的力量,沒有一個人能在這工作上持久。再看使徒保羅他對於當日的一切情形已經瞭若指掌,當日神子民的光景,非但無助於情勢的改善,只有增加沮喪和失望。但保羅的禱告是:“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借著祂的靈,叫你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弗三16

“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西一11)唯有運行在我們裡面神的靈那大有權能的力量,能使我們繼續往前去。我們必須讓神在尼希米身上平生所做的工,也作在我們的身上,並在我們裡面有夠大的地位。唯獨如此,才能使我們對今天的局勢有所作為。

目標——城牆

我們在頭一篇已經說過:這卷書的特點有三,就是城牆、工作和爭戰,或者說目標、作為與衝突。現在我們先從主要的一個特點——目標或城牆來開始。尼希米要修理的城牆究竟代表什麼?我們必須先弄清楚。關於城牆,我要說到三個很基本的點,藉以明白當日的城牆是什麼,今日的城牆又是什麼。

第一、當日的城牆乃是一個界限,因為它劃定了一個範圍,這界限如果用屬靈的話或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解釋,照著神聖的思想,乃是一個清楚的說明,說明什麼是基督,什麼不是。耶路撒冷的城牆,劃定了一個特定的區域,一塊特別的土地。城牆立在那裡,仿佛對人說:“凡在城牆裡面的,在這個標記之內的,是屬於某一個等次,有某一種的性質;凡在這範圍裡面的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當然可以這樣說城牆內事物的性質,是城中心的殿所賦予的;而城牆的作用乃是一個說明,現在暫不詳細述說。目前我們必須要說的是在恢復並成全主的見證這件事上,對於什麼是基督,什麼不是基督,必須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因為今天的情形混亂得可怕,城牆已經倒塌了,以致城裡竟然有許多垃圾,我且不說這些垃圾,請先注意一個事實,那是原先城牆所在的地方,現在已成為亂堆。今天許多神的百姓,對於什麼是屬基督的,和那些只不過是基督教的,已經缺少認識、分辨和鑒別的能力。基督教裡面滿了可怕的混雜。因此,重建鮮明的城牆、好明確的向人指出基督之所是,使基督能清楚的被人認識,被人知道,而一切足以使人產生混亂和攙雜的因素,盡被除去,這是今日最急切的需要,此點至為明顯。

城牆就是一個這樣的說明。因此,城牆在屬靈方面的意義,乃是代表基督的真實性質。我說過我裡面有許多話,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我所想到的就是城牆。從整本《聖經》來看城牆,始自歷史性的城牆,一直看到最終在啟示錄末了,那包括一切的偉大城牆——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的城牆,我發現城牆最主要的功用乃是說明牆裡所有的性質。這一點在《聖經》末了新耶路撒冷的城牆上豈不是表明得非常清楚嗎?它主要的特點乃是說明城的性質、榮耀、美麗和純潔。基督的見證頭一件事乃是說到它的性質,這是首先必須建立的一件事,並且須要建立得清楚而明確。

第二、城牆說明分野。也許你會認為這和界限沒有什麼兩樣,但二者確乎是不同的,因為城牆所代表的乃是區別。在這裡沒有一件事情是混雜的,城牆在這裡乃是宣告一個事實,說明這見證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見證。它並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也不是許多不同事物的總和,不!它乃是一件非常明確的事,而且與一切有鮮明的分別。城牆無異對眾宣告:“只有屬於基督的方能經過此牆,方能有份此城。”

這一點的確摸著人的深處,當然也非常令人注意。我們往下看的時候,還看見尼希米的弟兄哈拿尼成了一名守衛者,他和所有的門警一樣,負著看守眾城門的職責,對付那些企圖潛入的人。他對付那些商人,今日也有許多商人,他們竟然找到了門路,進到主耶穌的見證裡,謀求他們自己的利益,做他們的買賣,將許多商品帶到屬神和屬基督的範圍中。城牆對這些情形嚴厲的說:“不准!”你若一直讀到這卷書的末了,就能看見尼希米和那些守衛的人怎樣對付那些商人。但他們所做的,還是趕不上主在世之日,用繩子作鞭子,將那些買賣牛羊鴿子的趕出聖殿那樣厲害,遠趕不上。簡單的說:城牆是貴重和卑賤之間的分野。這一點所包含的極為廣泛,城牆也將那些什麼是出於神的靈的,和那些出於另一個靈的,加以絕對的區別。

第三、城牆又代表防衛。城牆的責任乃是保護神的利益,並保護主的百姓,使他們不受侵擾,也不至受到會使他們改變性質的攻擊和敗壞。主需要一個見證,這見證能夠考驗每一件事,不讓一件不全然出於主的事過去。今日教會就在這件事上有了錯失,使神的利益和神的百姓受到虧損,有太多不出於主的事,竟然容讓它們偷偷的進入,而且有了地位;另一面對於什麼是出於主的,卻缺少一個夠強的見證,起來抵擋這光景。

從新約中你會發現,在開始的時候,那屬靈的城牆初被建立,它在聖靈的權能之下,是那樣堅強,明確,甚至許多人懼怕得不敢去參加他們。當時的情勢是:無論什麼時候,若在什麼事上和神的關係不對時,人的心中就產生出一種懼怕;而另一面呢,有人來俯伏在他們面前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主今天不正需要一個這樣的見證嗎?一個十分堅強、非常明確的見證,會使那些對神無所謂、不把神當一回事的人,心存畏懼:用通常的話來說,是把一切都清理出去。“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約一,二19)這正是健全的記號,這種事情只能在情形良好的時候發生;情形很糟的時候,你們唯恐失去任何人,因此緊緊抓住人不放。主卻說:用不著去抓住人,更用不著去拉人。這見證,這城牆是一重防衛,是一個保護,防守並抵擋任何人任何事的侵入。當尼希米的日子,城牆對耶路撒冷是何等的需要!整卷尼希米記都說到這一點,你只要看出城牆對於多比雅和他的同黨如何,就能看出它的功用。他們知道那屹立的城牆是何等的堅強,他們斷乎無法越過它而進到裡面。

這是城牆頭一層的意義。現在我們要在這方面再稍微多說一點,城牆代表基督的兩面:從一面來說,城牆代表基督之于外面的世人和列國;而另一面呢,城牆又代表基督之于祂自己的子民。用一句話來說:這城牆就是神兒子豐滿的見證,也就是神兒子的意義顯於今世,並在世人中的光景。

城牆修復的必要

我們必須在這裡加上一句話,免得人誤解我們的意思。尼希米並非從根基上重築城牆的全部,如果你仔細讀尼希米記,就可以看出他們乃是修補城牆,將那些倒塌和傾覆之處修復起來。我之所以要說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從神所承受的託付和所蒙的呼召,並不是從根基上來建造。感謝神!那根基已經立定,那城牆早在起初時已經築成。行傳給我們看見那城牆,那是豐滿完美的見證,滿了榮耀和能力,是那麼壯麗和偉大,是一道極其堅強的防線。這見證之於列國來說,是大能的啟示,面對於祂自己的百姓,是基督權能的彰顯,這些在當初就已經存在。尼希米並非開始來著手建立這件事,他乃是來到那曾經是豐滿、明確、完美,而現在卻已經傾覆、倒塌、毀壞的場所,所以他的工作乃是修理,使它恢愎原初的完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站的地位,倘若我們蒙了主的呼召,來從事任何工作的話,這就是我們要進入的工作。神並未召我們去做使徒們當日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如今仍然存在,但是從他們那時候起,有許多尼希米。當日的光景發生——就是傾覆、敗落、分裂、被擄等等,因此需要恢復它原初的光景。這誠然是今天我們蒙召所進入的事工。

論到城牆的倒塌,尼希米記二章十七節這樣說:“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淩辱。”末了那句話,正好摸著這件事的癥結。請你注意!那個神和基督的大仇敵,也是我們主見證的大仇敵,他那持久不變的目的,就是要使主的名受到淩辱——不惜任何方法,不擇任何手段,無論是直接的攻擊,或用詭計滲透、顛覆,目的就在使主的名和主的見證蒙受淩辱。尼希米說:“免得再受淩辱。”神的百姓都該受這個動機的支配,免得主和祂百姓因為他們荒涼的光景受到仇敵的淩辱。

荒涼因於拜偶像

說到恢復之前,我們應當先追查一下,導致荒涼的基本原因(也是最終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本書和前幾卷書中得到一個結論,只要用一句話,就能把整件事的根都找出來,這一句話就是“拜偶像。”如果你看見那城牆傾覆的斷壁殘垣,你在那裡默想並查問說:“這是什麼緣故?何以竟會落到這個地步?其原因究竟何在?”最基本最完全的答案就是——拜偶像。

如果你認清了以色列國之所以被擄到巴比倫——拜偶像的中心去,正是他們拜偶像的結果,(也是為要使他們拜偶像的病得醫治)這事必定使你印象彌深。你能從那立起的大像,知道巴比倫乃是世上偶像的中心。以色列既然容讓他們中間有偶像,主就打發他們到那世界性的偶像中心去治療拜偶像之病。我說這件事令人印象彌深,意思是指主有時將我們所貪戀的,以加倍的量加給我們,作為醫治之劑。(有如以毒攻毒似的——譯者注)他們貪婪、拜偶像的淫行,曾使眾先知為此向他們勸告、呼喊,甚至對他們流淚、哀哭,為這事受苦,目的就是要百姓離棄偶像,不再暗中和周圍外邦列國的假神犯淫亂,但是他們卻不肯,因為他們已經與外邦人結親了。於是主說:“好吧!就照你們所要的給你們吧,而且加倍的給。”結果他們得的實在太多了,主就是用這方法,使以色列人拜偶像的事上得了醫治,從此她的歷史上,再沒有發生過拜偶像的事。這並不是說他們連拜偶像的靈都得了醫治,這一點我們往下還要說到,但是他們那種公然和邪惡勢力勾結的行為,已經借此摧毀了。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證。作詩的人論到以色列人在曠野時,有這樣一句話:“祂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詩一○六15)他們不願放棄神所不允的要求,他們硬著頸項說:“我們非要不可!”於是主說:“好吧”!結果他們看似得著,其實卻是失去。

這個原則直到今天仍是適用。今天,世界竟然在教會中、在基督教裡面有了地位,神的教會進到世界裡去,就把世界也帶到教會裡來;教會和世界的靈有了聯結,世界的靈在基督教裡面有了很大的地位。雖然我不願說到這些事,但我們不能不忠心。(也許是由於無知或失察)連福音的基督教裡面,也把許多世界的原則,把那些不是屬靈的原則帶到其中,就如用那些名稱、頭銜、財物等等,來做神的工;還有許多暗中和世界的勾結,為要得著世界的好感與利益。在這事的背後,有一個靈,就是拜偶像的靈,這靈竟然掌握了神的百姓。就任憑教會去得她想要的,於是今天教會就失去了她的能力與超越的地位,只因為世界在教會中有了太多的地位。看來她似乎是很有所得,但是她的得著正是損失!(得之於失)這件事難道不夠明顯嗎?

這原則今天也適用於個人,倘若你的心一直嚮往著某一件事,不願接受主所說的“不”,你堅持著,你一定要,甚至威脅主:(話不一定這樣說法)若不給你,你就不前去,和主到此為止。如果你這樣,主會給的,祂會讓你得著所要的,但我要告訴你:你所得著的將成為你的咒詛。亞伯拉罕之得著以實瑪利就是一個例子,多可怕的咒詛!在此你能看見這個原則:這一班百姓既然在他們的生活中、靈裡面和一切原則上,容讓拜偶像的事進入;並且塞耳不聽主所差遣的先知每早晨的提醒與呼喚,所以主說:“好!照你們所要的去吧!你們可以到巴比倫去拜個夠。”結果他們失去了一切!

什麼是拜偶像?並不是向木、石所雕刻的偶像俯伏叩拜才算是拜偶像;偶像的面目何止千萬!它用種種詭詐的方式出現,而且很少用直接的方法得著人的敬拜。簡單的說:凡在心裡和那些取代神地位的,或是阻擋神道路的那些東西有交通,這交通就是拜偶像。這裡所包含的又是何等廣!這種交通最終的影響,就是使主受到挫折、攔阻、無法得到祂所要得的。這就是拜偶像的原則。偶像是取代主地位的,所以拜偶像使主遭遇許多艱難。

前面說過,以色列雖在拜有形的偶像這件事上得到了醫治,但並未除去拜偶像的靈或拜偶像的原則。當主耶穌在肉身的日子,以色列人崇拜傳統,傳統就成為他們的偶像。傳統的確能夠成為偶像,你很可能向著傳統十分虔誠,完全服在傳統之下,以致主得不著一點機會。傳統能夠攔阻主的道路,就像當日尼希米受到斷牆亂石的阻擋,使他所騎的牲口無法通過一樣。那些死的傳統、枯乾的歷史和早已過時的陳舊事蹟攔阻了主的道路,讓這些傳統掌權正是拜偶像的原則。這就是使城牆倒塌的最基本並最終的原因,所出現的斷壁殘垣和廢墟,正是由於拜偶像——在心裡和那些不是出於主的有了聯結和交通。

尼希米記裡面,滿了極壞的情況,滿了出於邪惡和錯誤的光景,正與城牆的情形一致,當你們觀看並細察城牆時,你們能看見當日神百姓的情形和城牆完全一樣,神的百姓中間有各樣的惡行、邪汙和錯誤,這就是那些亂堆和倒塌的城牆,城牆正是神子民屬靈光景的說明。因此當你去細細研究那城牆時,你會看見實質上你所摸著的並不是物質的城牆,而是神百姓的屬靈情況;尼希米致力於修復城牆的時候,同時又得好好對付神子民屬靈的情形。城牆和百姓屬靈的情況是一件事。單在外面築一道美麗的城牆,任令城裡的百姓和城牆的外貌完全矛盾,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盼望你們能領會我們的話:你的見證必須和屬靈的情形一致,見證的背後必須有屬靈的內容,有屬靈的內容方能支援你的見證。你們永遠不能用不是真理的東西,來建造什麼。

關於城牆的意義和它的構成,我們還要進一步來看,願主讓我們此刻能進入祂自己的異象和意願中;並且以那抓住尼希米、保羅以及主眾僕人的大能,也抓住我們;使我們能以被祂使用,更多恢復祂兒子的見證。

── 史百克《恢復神兒子豐滿的見證》

 

 

第一章  一位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人(于宏潔)

 

在開始看第一章以前,我們先簡短的復習一下在尼希米記總論裡,曾經交通的幾個重要的點。首先,必須知道也承認我們舊造的生命是一個被擄的生命,我們的生活常常不小心就掉到被擄、被轄制的光景。所以我們裡面一定要有一個強烈的心願:不甘心被擄,而且渴慕歸回到  神給我們起初蒙愛、蒙恩而且榮耀的地位。

 

一個愛  神的人,當他被擄時,他的心很痛苦

詩篇137篇是一篇很有名,神兒女們被擄的時候作的詩歌,他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他們在那裡把琴掛在那邊的柳樹上,因為擄掠我們的要叫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叫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詩人在底下就接著反應說:「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詩1371-6)這就是一個真正愛  神的人,當他被擄的時候,他心中一個痛苦的發表。

 

神喜樂看見祂的百姓,從被擄的光景裡覺醒

一個軟弱的人被擄的時候,他就甘於被擄,也習慣於被擄。可是一個真正愛  神,真正有心於神的見證和神旨意的人,雖然也可能被擄,可是在每一次被擄的時候,我們裡面就有一個深的痛苦,我們不甘心被擄,我們渴慕出來。而且我們在被擄的裡面,再也沒有喜樂了,我們沒有辦法在巴比倫的河邊唱錫安的歌。這樣的感覺希望在我們的裡面是強烈的。上一次我們也交通到  神是非常渴慕,也喜樂看見祂的百姓從被擄的光景裡面有覺醒,而且願意起來歸回;是祂不肯放我們的愛,也是祂永遠不失敗的旨意,讓我們從一切被擄的裡面,能夠靠著祂的幫助走出來。

 

神有三個呼召:寬恕、接納、醫治

耶利米書第3章是一個非常讓人感動的信息,你仔細去讀,發現  神有三個呼召,祂在呼召背道的兒女趕快回來。耶利米書312節,  神呼召我們回來,祂說祂要寬恕我們的罪。到14節,祂呼召我們回來,祂願意作我們的丈夫,說到祂在愛中願意完全的接納我們,照顧我們。到了22節,祂說:背道的兒女們回來吧,我要醫治們一切背道的病。這裡有三個關鍵的詞1.寬恕。2.接納。3.醫治。

 

神希望所有被擄的兒女們都回來,因為祂要寬恕我們,祂赦免我們所有犯過的罪。祂要接納我們,像丈夫愛妻子一樣,祂完全的接納,祂甚至跟我們聯合。這是  神不肯放我們的愛。祂不僅僅愛我們、寬恕我們,接納我們,祂還要醫治我們,讓背道的病,被擄的生命能夠被  神醫治。 每次讀到  神的心,我們就感動。我們可以說《路加福音》15章那個老父親寫出孤單的  神,他多麼希望他流蕩、失迷的孩子能夠回來。同樣的,在天上的  神,永遠希望祂的教會,希望祂的子民都能夠回到祂的旨意、回到祂對我們的愛和期望上。

 

被擄歸回:是我們得勝生命的彰顯

另外,我們也講到被擄歸回,不只是一件在舊約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它不僅是一件過去的歷史,不僅是  神對未來的一個應許,它更是我們在今生、在現在得勝生命的彰顯。同樣的,被擄歸回它不僅是一個呼召,也是一個淘汰;它不只是一個應許,也是  神的要求;不僅是一個心願,更是需要有順服的行動。真正的歸回的人,  神的心得喜樂, 神說:們是我眼中的瞳人;  神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亞114)當這些百姓回來的時候,  神每一個都數算,連牲畜,連僕婢,驢,駱駝,這些祂都在數算,數算到個位數。所以,我們可以稍微揣摩,可以摸著  神的心。

 

上次我們講到百姓分三批被擄,而且有三批的歸回,這三批的歸回,他們都有偉大的重建。第一批歸回.重建祭壇,重建聖殿

第二批歸回.重建聖言的地位,恢復  神家聖別的生活

第三批歸回.重建聖城。

他們每一批的回來都有一個重建的工作,帶進了偉大的復興,帶進了屬靈的恢復,帶進了屬靈的醫治。這是我們讀以色列被擄、歸回史的時候,我們裡面一直要很清楚的一件事。

 

尼希米是第三批歸回的人

是在主前445年,或是444年,第三批帶領神百姓回來的。他的回來主要是重建聖城。祭壇恢復了,聖殿恢復了;神的律法,神話語的地位也恢復了,可是城牆卻被毀,城門被火焚燒。城牆被毀, 仇敵可以自由進出。雖然我們恢復了一些的東西,可是我們如果不恢復城牆的話,我們沒有保護,我們仍然沒有分別的界線,我們仍然在主的面前沒有該有的見證。

 

尼希米記的歸回重建城牆,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重建屬靈的城牆

重建城牆三個重要屬靈的意義:1、保護;2、分別的界線;3、具體的見證。

第一.保護 沒有城牆,仇敵可以自由進出,盜賊可以隨便的來“偷竊、殺害和毀壞”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城牆的人,發現仇敵很容易轄制他。一個沒有城牆的家庭,仇敵可以自由進出,藉著網絡,藉著罪惡,藉著很多外遇的事情,錢財的迷惑,可以把整個家都摧毀了。同樣的,教會沒有城牆就很容易分裂,很容易有很多仇敵的工作。

 

第二.界線。這一個城牆出現的時候,它就把屬  神的,不屬  神的分開了;把屬土的,把屬天的分別出來了;把  神要的,  神不要分別出來了;把屬肉體的,屬靈的分別出來了;把屬土、屬地、屬天的分別出來。發現城牆是一個界線,它很清楚的告訴我們, 什麼是  神要的,什麼不是  神要的,這個東西今天在神的兒女們中間非常的脆弱。神家裡也是一樣,有各式各樣人的作為,人的計劃,人的看法,帶進了神家,我們缺少一個看門的,一個明顯的界線,讓我們知道這些東西不是  神要的。

 

主耶穌來的時候,在聖殿裡面,聖殿居然充滿了作買賣的,買賣牛羊、鴿子、兌換銀錢。整個聖殿都混亂,因為沒有守門的。大衛建立事奉祭司的時候,他特別安排守門的,閑雜人不能進來,外邦人不能進來,不聖潔的不能進來,不是  神要的不准進來。今天在教會,在個人的生活,在家庭的生活裡面,到底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城牆?到底我們有沒有人這樣的把準繩清清楚楚的畫在神家,讓我們知道不屬  神的不得進這城。啟示錄第二十一章說到:從今以後「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慌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這是  神的心意,城裡、城外分得清清楚楚的。

 

第三.見證 你蓋一個小小的籬笆和築一道圍牆,見證或是豐滿的度量,榮耀的度量就不一樣。古代的君王、侯爵他們都有自己的城堡。城的度量、城的榮耀是一個見證的發表。聖城新耶路撒冷降臨的時候,長、寬、高都是四千里(啟2116),這是一個偉大的聖城。這麼偉大的城牆的和聖城都說到榮耀的見證。

 

我們今天讀《尼希米記》的時候,我們要知道  神在這裡恢復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城牆被拆毀的話,我們也知道它指的到底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當尼希米聽見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的時候,他的心中有這麼深的痛苦,我們也能夠稍微明白一下。

 

神家的見證被摧毀

我們從《尼希米記》第一章,馬上可以看見,當尼希米聽見從家鄉來的人告訴他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淩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這其實就是一個見證被摧毀,牆被拆毀,城門被焚燒,帶下來的結果:百姓們遭大難,受淩辱。因為仇敵得到了自由進出的管道,神的家中再也沒有保護,神的家中也再沒有分別的界線,我們從後面可以看到百姓的妥協,他們安息日作生意,他們與外邦人混雜、結婚。所以,就知道整個的見證被摧毀了。 

 

尼希米是一位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人

每一章都會有一個主題, 讓我們知道怎樣集中在重點上交通;很多的細節我們可以當作補充,但是重點一定要抓住。尼希米記第一章就讓我們看見一位真正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人。尼希米是一個非常有使命感, 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一個人,他雖然在波斯的王宮作王的酒政,可是當他一聽見有人從耶路撒冷來,馬上打聽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情形的到底怎樣,他整個的心關心神家,真的是以神家的興亡為他的已任。他一聽見神家受凌辱,遭大難,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聖經上說:「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禱告。」(4)

 

我不知道怎麼去述說,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器皿,還不在乎你是不是全時間的傳道人,你的職業是什麼,你在作什麼?而是在乎我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關不關心神家,我們人可以在世界裡面,甚至人可以在王宮裡面,但是我們的心卻不屬於這個世界,我們知道我們在為什麼活著!我們知道我的身份的什麼,到底我的使命是什麼!當尼希米聽見這個的時候,從他的反應就讓我們看見他是一個關心神家,以神國興亡為已任的人。

 

尼希米的第二個特點:他真是一位禱告的人

他是一個為著神家復興,迫切禱告的人。當他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禱告。尼希米記裡面充滿了禱告,他講講話,他就突然禱告;處理一件事,好像在描述一個危機,底下就突然插進了尼希米的禱告,整卷尼希米記17次提到尼希米的禱告,他是一個時時禱告的人。他的禱告是有清楚的對象,他每次禱告的時候,他說:“天上的   神”,或是“我的   神”,他知道他在跟誰講話,他知道他所禱告的   神,他所信的是誰!

 

第三個特點:他的禱告內容非常具體

他對神家的情形非常的了解,神家需要什麼他也知道,他知道神要的是什麼,所以他能夠禱告。許多的時候我們不會禱告,因為第一.我們跟 神要的是什麼我們不清楚,以至於我們不知道怎麼禱告;第二.我們對自己真實的光景不夠了解,以至於我們不能夠很具體,很生命的禱告;第三.因為我們的心常常都是集中在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先求神的國和 神的義。所以,我們的禱告常常集中在我的感覺,我的看法,我的興趣,我的需要,我的喜歡。

 

但是尼希米不是這樣子的人,他知道神要的是什麼,他也知道我們真正的光景是什麼。所以當他知道神家該有情形是什麼,而神家實際的光景是什麼的時候,這兩個的落差、不同,叫他裡面痛苦,叫他裡面禱告帶著火焰,帶著負擔,帶著一個迫切的靈。我們很多時候,常常覺得好像是在報告,我們禱告不出來,這都是剛才所說的情形:

1、我們不知道 神要的是什麼

2、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真實的光景是什麼

3、我們太注意到我們個人了。

 

尼希米的認罪、禱告是非常有擔代的禱告

以至於我們在禱告上我們常常覺得平乏無味,不知道怎麼禱告。尼希米不是這樣子的人。尼希米記第一章11節,就看到他開始禱告:「主啊!求側耳聽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名眾僕人的祈禱。」他就開始非常清楚的禱告,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 他的禱告是一個非常有擔代的禱告,他說:「我們向所行的甚中邪惡」(7節)。他的認罪的禱告,他不是說:「他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他是把自己放在認罪的裡面。尼希米很愛主,他是一人有這樣強烈負擔的人,可是當他認罪的時候,他沒有把自己和百姓的失敗分開了,他一直說:我們,我和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所行的甚是邪惡。

 

他的禱告是一個管理環境的禱告

11節,他不僅僅求主聽他的禱告,他說:「求使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  「求使我在這個人面前蒙恩」,中文譯成「在王的面前蒙恩。」其實在人裡面,是有王,是有在上掌權的,他順服他。可是當他禱告的時候,他乃是來到天上的王面前,地上的王在他的眼中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他的禱告是一個充滿信心,充滿權柄,是一個管理環境的禱告,他說:神啊!求叫我在這個人面前能夠蒙恩,不讓這個王,這個人攔阻了在我身上的託付,要差我回去,他不可以把我留下來。他的禱告是一個非常直接、非常有權柄的禱告,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

 

尼希米的禱告是隨時隨地的

24『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 神。』他人在地上,是站在地上的王面前,可是他裡面,他的心卻是在天上的王面前站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讓我們看見:他人是在地上的王的面前,可是他的禱告卻是向著天上的王去。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事。

 

被擄、歸回這個屬靈的意義

希望帶查經的弟兄姊妹好好聽前面的總論,能夠把被擄、歸回這個屬靈的意義講得清楚,讓人看見,讓人承認,也讓人不甘心留在被擄的光景裡面,然後我們願意在主的面前有歸回,我們也看見城牆需要恢復的重要到底在哪裡?接下來我們看見尼希米他是一個真正有使命的人,他是一個以神家興亡為已任的人,他是一個不憑著自己,是一個那樣倚靠神,藉著禱告來到天上的 神面前,能夠為著神家祈求。所有的復興是從這裡開始。很多事情  神可以作,但是  神不願意作,祂要等著我們來和祂配合。

 

新的挑戰

我們願不願意成為尼希米這樣子的人?希望我們有一些新的挑戰,到底我們怎樣的在今天這個忙碌的生活,有人說矽谷(硅谷)是巴比倫,有人說整個美國就是大巴比倫,矽谷更是大巴比倫,是一個繁華的世界,是一個擄掠人心的世界。這太合適我們今天讀尼希米記的背景。尼希米在波斯的王宮中。弟兄姊妹,到底我們在今天的世界裡面,我們一樣有我們的職業,一樣過我們的生活,關鍵不在於我們的職業是什麼,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在台灣,在中國,在香港,還是在美國,關鍵是在於我們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們怎樣才能夠成為一個有使命感的人,真正成為一個會禱告的人?

 

尼希米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尼希米是一個禱告的人,從他的身上我們真的有很多的功課可以學習。希望我們小組結束的時候,結束在一個很深、很好的禱告,不只是聖經的討論,或只是故事的討論。

 

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把尼希米這麼寶貴的一個器皿擺在我們面前,他所處的世代和我們今天所處的世代何等的相似。主啊,我們求幫助我們,在這個被擄,到處充滿了仇敵工作的世代裡面,不管個人、家庭和神家,我們到處看見的都是荒涼,好像都是仇敵自由的工作,在那裡偷竊、殺害和毀壞。主啊,我們需要城牆,我們需要保護,我們需要有具體的見證。主啊,為這個世代興起更多的尼希米來,他們在這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他們的心不甘心神百姓被擄、受羞辱的情形。 讓我們裡面產生這個痛苦,讓我們裡面因著這個痛苦也產生負擔,產生使命,產生一些真實的禱告,好讓的旨意能夠成就在我們中間,好讓真實伸手來拯救我們,好讓真實的復興臨到神家。

 

主啊,我們向呼求,特別在這樣的世代裡,特別在我們這些這麼軟弱的人身上,我們求加倍的憐憫我們,不要任憑我們,呼召我們起來答應,讓我們起來作一群歸回的人,作一群真實重建的人。謝謝主, 聽我們的禱告,祝福各小組的交通。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于宏潔《同心合意恢復見證》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認清需要(1~11)(Alan Redpath)

 

01認清需要

 

【尼希米記總論】尼希米記這一卷書可以說是全部聖經中論及個人為神工作的經典著作。我們在世界中所從事的任何一種職業,或在教會裏所參加的任何一種服事,都是為神作工。你若不注意到甚麼是神的旨意,也不明白基督徒事奉神的真正原則,這等於說你有主權選擇你自己的工作,規定你自己工作的範圍,處理你自己的生活,而把最首要的事,就是救主耶穌對你的主權置於不顧。

       神的旨意在你身上所能成就的程度,完全是看你全部生活的細節和祂的旨意相合到甚麼地步,而且只有祂的旨意在你身上得以成就的時候,你的一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求聖靈在我們所有的人心中深深地作工,使我們深知主耶穌基督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有最高的所有權。也求神引領我們大家得以清楚明白何為神的旨意,並且使我們都能更完全的認識一切基督徒事奉工作的原則。

 

【尼希米記和以斯拉記、以斯帖記概述】在全部聖經共十七卷的歷史書當中,以斯拉記、以斯帖記和尼希米記,算是三卷最末後一段歷史的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兩卷書都是分為兩部分。以斯拉記的前六章是說到聖殿的重建;而後四章則說到敬拜的恢復。以斯拉記前六章和後四章之間相隔了六十年的時間。在那六十年當中就發生了以斯帖記中所記的事情,即整個猶太民族的生存遭遇了很大的危險。尼希米記的前六章是說到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而後七章則說到對神子民再一次的教導。

 

【尼希米記的歷史背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之久。主前五三零年,波斯王擊潰巴比倫帝國而取得政權之後,即鼓勵猶太的遺民返回他們的故國。於是立時就有五萬猶太人回國,並且開始重建聖殿的艱鉅工作,這是因為聖殿對於猶太人敬拜神的生活關係至為重要,但是有一班乘猶太人被擄期中佔住猶太國的外邦人起來反對,又因建殿工作過於艱鉅之故,猶太人不久只立了重建聖殿的根基,便讓工程停頓下來。

       大約過了十六年以後,神興起哈該和撒迦利亞兩個人。他們責備百姓只顧自己享受的生活,竟把神的事情忘掉了。百姓們受這兩個人的感召,重建聖殿的工作又再開始。這一次重建聖殿終於作竟全功,這是約在第一批猶太人被擄歸回的二十年以後的事。

       又過了大約六十年以後,於主前四五八年,又有一批猶太人在以斯拉領導之下歸回耶路撒冷,要在那可憐的光景中重新建立起他們道德和靈性的生活。以斯拉的工作受到許多人的阻擋,有好多工作都未能做到成功。他們各方面都受到當地居民的為難,從前打發他們回國的波斯國王沒有力量再給他們武力的支援,因此之故,自第一批猶太人歸國以後不止九十年之久,耶路撒冷的城牆仍然荒廢,神的子民在痛苦和羞辱中過日子。

       正在此時,即主前四四五年,神興起了一個人來應付那時代的需要。在以斯拉回國之後十四年,神對尼希米說話,預備了他從事這項工作,並且呼召他服事耶和華,進行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本書第一章的開頭給我們看到關於他所得到的呼召和準備,以及他從事於神召他作的事工的目的。

 

【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屬靈意義】城牆代表與世界的分別,也代表救恩的見證;城門則代表讚美的見證。那時,「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3),意即代表救恩和讚美的見證都失敗了,神子民的靈性生活被拆毀與破壞,在世人面前不能為主作見證,與世界沒有分別。

       親愛的,你那與世界有分別的城牆如今是怎樣的光景呢?你禱告、讀經生活的城牆到了甚麼光景呢?你與神同行的城牆到底如何呢?你個人奉獻生活的城牆到底怎樣呢?你常常在別人面前為主作見證的城牆有否倒塌呢?你那活像基督的生活見證究竟如何呢?在神的眼目中,這些城牆是否焚毀了呢?你所處的教會的見證城牆是否無恙呢?你的屬靈團契對於你周圍社會的影響今天究竟是如何呢?

       在你的靈性方面說,你有一個城牆需要建造,你的教會需要建立起見證,需要建造城牆;就整個神的國度來說,在全世界也需要建造一個見證的城牆。這是本書所給我們的一個極大的屬靈教訓。

 

【身在深宮,心繫耶城】首先我們必須看一看尼希米對他的工作在內心方面的準備。「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我是做王酒政的」(111)。尼希米在王宮中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作王的酒政 ─ 在朝廷中這是很重要的位置。然而他所關心的並不是波斯王朝的興盛發展,他所有的關懷都集中於神對於祂在耶路撒冷的子民所預定的目的。弟兄姊妹,你我所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享受和前途呢?還是神對於祂百姓的心意與計劃呢?

 

【尼希米為耶城的光景哀哭】有一天,尼希米的兄弟和另外一些猶太人去到耶路撒冷作一次短短的訪問,然後他們回來向尼希米報告那邊的情況。他們所述說的是個很悲慘的故事:「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焚毀,城門被火焚燒」(3)。這個報告使他心中有很重的負擔。他知道神的心意是怎樣;他開始覺到那些猶太人的生活和神所預定的目的相差何等的遠。由於這種認識以及擺在他面前的情勢向他挑戰,使尼希米整個人生改變了。當他聽見他們的報告之後,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4)

       我們大家要向尼希米學習這一個教訓:除非你在心靈中覺得有工作的負擔,你不會覺得工作的擔子是輕省的。神必須先開你的眼睛,叫你看到實際的光景,然後你才可以被神使用把祝福帶給別人。這是基督徒事奉神唯一的先決條件。尼希米蒙神選召從事建造城牆,但他在未建造之前,先要為被毀的殘垣廢墟哀哭。

       在你開始為神作任何工作之前,你首先要觀察在你周圍被焚毀掉的殘垣廢墟。我勸你先對自己的靈性生活深深省察,並澈底認識它的實際光景,否則是不能得到神的賜福的。你應當為自己和基督徒們的冷淡不關心而哀哭,為周圍人心的敗壞哀哭一場。只有當我們看到一種工作的實在情景而為它哀哭、悲傷,為它禁食、禱告的時候,我們才算是真正開始了事奉神的一生工作。

       尼希米是在他哀哭之後才開始工作。他是在失望之後而產生了決志。如果我們能為現時的教會荒涼而悲傷,我們就會覺得不能不完全依靠我們的神。這就是尼希米成功的秘訣,這也是一切基督徒為神工作的起點。

 

【尼希米禱告的榜樣】()根據神的話禱告:請你現在好好注意尼希米的禱告(5~11)。很明顯地,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熟讀神的話的人。在這一章中他的禱告是根據神自己所啟示的而傾吐出來,這種的禱告必不至於落空。

       ()為認罪而禱告:他為他自己和百姓在神面前的光景向神認罪,承認他們已往沒有順從神,承認這一切的災難都是因為他們不順從神的緣故。

       ()根據既往的事實禱告:他禱告說:「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10)。在這段話中尼希米回到一千年前的事實:他敢於向神提到以色列人出埃及,賴羔羊血的保護而免死,以及一路得勝進入蒙福之地;他敢於向神再提到神對以色列人所應許的約,說他們有一天要承受那地。尼希米的禱告是根據神以往的作為,他從其中看到神對於將來的計劃。這就是尼希米的禱告得蒙神應允的原因。

       不論你我的靈性是多麼的失敗;不論你我所處的教會失落見證到了如何的地步;也不論今天世界佈道事工的需要是多麼的大;若是你我回頭看看神以往的作為,並且把我們的禱告建立在十字架上,建立在贖罪的寶血之上,建立在復活升天的主耶穌身上,我們就能在這些事上清楚地看到神對於這個世界以及對於我們的一切計劃了。真正的禱告是根據神自己的應許以及寶血所立的約。要專心注目於主的十字架和祂肋旁流出的寶血,然後你才會知道怎樣作有功效的禱告。

       ()在禱告中提到需要:尼希米在禱告中,一方面提到神的名字,另一方面提到一個人,就是波斯的王。因為尼希米的頭一件事是,他必須得到王的允准他告假去耶路撒冷作神所召他作的工作。雖然他在宮廷中居那麼顯要的地位,但是若神不干預促成此事,他的離開必為不可能的事。

       ()無畏的決志:尼希米這個人不單是有工作的異象,和為工作付上了了禱告的代價;請看他對於工作的決志。他說:「求你使你僕人現今亨通」(11)。你能否想像那一天尼希米經過為一切要來的事情禱告之後,他怎樣在神面前站起來,然後戰兢走到王那裏去?他就開始他的工作。他不顧他自己的地位和享受,他不顧他的似錦前途,他也不顧王如何的反應,他抱著堅定的心志,憑著神的能力開始進行艱鉅的工作。

       在今天,基督徒為神工作的原則仍然是不變的。我們要服事主,必須決心肯犧牲自己。然後我們才算配得做那工作,然後我們才可以從神得力量,去赴那需要我們做的工作。願神給我們有破碎的心,有明亮的眼睛,有能夠領會神目的的頭腦,有順服的意志,以及一種不畏縮退後的決心,去從事祂所要我們為祂作的事工。――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開工以前之祈禱(1~6)(賈玉銘)


第四章 開工以前之祈禱

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禁食祈禱1l26

看以斯拉書,當會眾未建殿之前,先築祭壇。本書則記尼希米未建城之前,首先祈禱。全書第一段,即記載尼希米祈禱;最末後一段也是記載尼希米祈禱;此聖城之建築,是以祈禱開始,複以祈禱完工;祈禱即建城之起源、能力、與究竟。而且尼希米之祈禱,亦大可為我們今日信徒祈禱的模範。

一、為了工作特別祈禱(1章) 有特別事項,特別情形時,亦當有特別祈禱。尼希米於未工作之前,即為工作特別祈禱。

(一)祈禱之原因(1l~3 此祈禱並非為個人和私事,乃是為了神的城與神的民,即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當亞達薛西王第二十年基斯流月,即國曆三月,聖曆九月,在書珊城,即波斯王度冬避寒之處,有尼希米之弟兄哈拿尼(71),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報知耶路撒冷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淩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等情,尼希米即為神國神民傷痛祈禱。腐敗的教會,危亡的國家,所最急需的,即代禱有力,堪站在城垣破口防堵的人。如神對以西結說: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2230);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297)。

(二)祈禱之態度(14 其祈禱的態度,大可為我們的模範:

1
、在神面前——祈禱之要端,即在神面前。若非祈禱於神前,徒然向空發言,是最無意識的事。

2
、坐下哭泣——“哭泣是表明祈禱之懇切。不是得與不得無關緊要的事,乃是最傷痛,最關心,正如保羅之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羅92)。

3
、禁食祈禱——不但哭泣,且是禁食。特別祈禱,常是禁食的祈禱,如但以理(93),以斯帖等(斯416;太42;徒132)。

4
、悲哀幾日——此祈禱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乃是一連數日,晝夜禁食祈禱。既是付了祈禱的代價,自然就顯有祈禱的能力了。

(三)祈禱的事項(15~10節)

l
、對己一方面 對自己一方面沒有別的,只是認罪:(1)我們的罪——把自己也列在犯罪的人中,會眾是一體的,團體的罪當然於自己有分。(2)我與我父家的罪——以歷代先祖之罪,也與子孫有關,所以說我和我父家的罪。(3)我們所行邪惡之罪——“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看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我們真是悖逆之家,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要承認,要完全承認,在神面前毫不隱瞞。在神前用眼淚與破碎的心,把罪都傾出來。

2
、對神一方面 在神面前只求憐憫施恩。承認罪,即蒙憐得恩最要的條件。所求於神的:(1)求神睜眼——求神看我們何等可憐!被擄的人遭大難,受淩辱,城牆傾毀,城門被焚,神豈沒看見嗎?(2)求神側耳——我們的哭聲、歎息,並認罪求赦的哀告,神豈沒聽見嗎?神啊,求你睜眼看,側耳聽!(3)求神守約——“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的……守約。神啊!你曾向我們立約,立了帕勒斯聽之約——領回帕勒斯聽地——豈能不照約而行呢?(4)求神踐言——“求你紀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求神踐言,紀念他的話,即抓著神的應許,這是祈禱最要的條件;因神既應許,不能不紀念他的應許,抓著神的應許祈禱,神就不能不照應許而行了。(5)求神負責——神啊!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110)。我們是你的,你為我們負責,負了全責。我們的失敗,是你的失敗;我們受苦,你也憂傷。神啊!你怎能不憐憫我呢?哦!人祈禱頂要緊的,即靠著神的慈愛禱告。我們是他的,他為我們負責,把自己的百姓交托他,他決不會推辭我們的交托,因我們是他的。

二、急欲工作不住祈禱(21~9 尼希米為耶路撒冷悲哀哭泣,禁食祈禱時,為基斯流月,即聖曆九月。本處所言尼散月(21),為聖曆一月,是自特別祈禱至今,已過了四個月,回國建城之工仍無把握。等待之時愈久,建城之心愈切。及至四個月已過,急欲建城之心,即無時或忘,亦即無時不在祈禱中。甚至正當為王獻酒時,亦口不言而心禱,此真如保羅所言不住地禱告了。

(一)祈禱的時候——亞達薛西王二十年與王獻酒時神的事工,皆有神的時候;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即神的時候,是神所預定的。自這年起,何時聖殿告成(七個七),何時受膏的被剪除(六十二個七),何時有災期,並災期有何經過(末一七),皆在神的旨意中。尼希米於此時祈禱,正是在神旨意裡祈禱,且是神運用他的旨意在尼希米心中,使他的祈禱適合神旨。我們信徒須注意,神工作之定例,常是:(1)事工是出於神自己的原旨。(2)將此旨意放在信徒心中。(3)使信徒照此旨意祈禱。(4)神在信徒心內開工成全他的旨意。尼希米此時祈禱,正是祈禱在神旨意中,合於神的時候,是以神為原動,運行大力在人心中(弗320),事工即成就了。

(二)祈禱的進行——面帶愁容默禱於神,尼希米此次祈禱,適在為王獻酒時:(1)默默地禱告——既在地上君王面前禱告天上的君王,當然必是默默祈禱。(2)即刻的禱告——王問說:你需要什麼?不一直回答王,先心中默禱,以後再回答;不但因此得蒙神賜福,且不致回答有誤。(3)最短之禱告——既在答覆亞達薛西王問言之前祈禱,或不過在轉念之間,已將心事奏告於神了。(4)適宜之祈禱——此禱告雖短,卻是最適宜最合時。

(三)祈禱的表現 尼希米在為王獻酒時默然祈禱,足可顯出:(1)是成聖生活之證明——這是於俗務中作聖工,不以王的事阻礙神的事。不為世事廢掉聖工;所以在獻酒時,仍懷念聖城切切祈禱,是在事奉人時事奉神。事奉神原不拘形式,不論在何地、於何時、作何事,皆可與神有靈裡的交通。(2)是習慣祈禱之結果——在王前獻酒仍口不言而心禱,這是以祈禱成了習慣,成了他的生活。屬靈生活即祈禱的生活。(3)是謙卑不自是之標記——不先祈禱居然對王發言,恐有錯誤,或不生效力;所以就先見神,後見人,先求神指示,再對王講話。

(四)祈禱的效果 最可喜的是這最短促、最急迫的默禱,竟顯有極大效果。(1)王后贊助——“那時,王後坐在王的旁邊25)。此王后相傳即以斯帖,既有以斯帖坐在王旁邊,當然不能不贊成他的請求。(2)蒙王允許——“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26)。王不但允許,且是歡喜差遣,非有神靈默示其間,何得有此效果呢?

尼希米不但於工作前特別祈禱,于工作之時更多方祈禱。如:被人藐視時祈禱(44);被人擾害時祈禱(49);被人恐嚇時祈禱(69);受人譭謗時祈禱(414)。於工作後也是藉祈禱把事工奉獻與神,如:聖城告成即招集會眾,歡聲頌贊;行獻殿禮(9章),工作完畢即奏告神,求神紀念(1314223)。尼希米建城以祈禱開始,以祈禱進行,更以祈禱告成,真可為作聖工者之榜樣。

 

尼希米記第一章釋義(林獻羔)

 

第一章  尼希米關心耶路撒冷

 

尼希米的“問”(2節)、“聽”(4節)與“坐下哭泣、禁食祈禱”(4節)。他對耶路撒冷的情況感到驚愕。

我們對神家荒涼是不是“不聞不問”?

一、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13節)

1.他的父親哈迦利亞(1節上)

尼希米記只有兩次提他父親的名字(101)。

1)出生不詳,提他父親的名,以免使我們以為是另一個尼希米(拉22,尼31677)。

2)名意:“耶和華安慰”或“耶和華有憐憫”。

3)他不是祭司:

他好像以斯拉,是得波斯王重用的被擄者(111下)。

2.時間(1節下)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即西元前4451112月。

3.地點

“書珊城的宮中”(1節下),是4個都城之一,是冬宮。

4.“哈拿尼”(2節)

“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他是尼希米的弟兄。尼希米回波斯期間,曾派他管理耶路撒冷(72)。

5.問答

1)尼希米問:“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12下)呂振中譯本譯:“沒有被擄餘民的光景”。

2)他們答:“那些……遭大難,受淩辱……城門被火焚燒。”(3節)“城門”,是木門扇。

二、尼希米哀哭與禁食祈禱(411節)

尼希米聽了第3節的消息,他憂傷難過,就禁食祈禱。

1.哭泣悲哀與禁食祈禱(4節)

“就坐下哭泣”:“坐下”,是禁食悲哀的姿勢。

猶太人在被擄期間經常為亡國禁食。

2.注重認罪悔改

尼希米的禱告有如以斯拉(拉95)和但以理的禱告。

1)讚美(尼15):

他禁食祈禱之前,先是讚美。“大而可畏”、“守約施慈愛”。

2)祈禱(6節):

“願禰睜眼看,側耳聽……。”

3)認罪(6節下-8節):

① 包括自己與家人:“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禰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6節下)

② 因百姓犯罪(7節)。

③ 要受神的懲罰(8節)。

4)求神按摩西律法施恩(911節):

810節為基礎。89節是申命記3015的綜述。

5)尼希米願採取實際行動去復興國家(11節,238)。

3.“我是王的酒政”(111下)

“酒政”,是波斯宮中的要職,包括為王試酒,又要護衛王的內寢。是王極信任的人。

 

 

尼希米記箋記(一章)(于中旻)

 

  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一:3

  尼希米得到波斯王的寵信,身在王宮,耶路撒冷的苦難離他甚為遙遠,毀滅的火燒不到他身邊。
  但尼希米不是隔岸觀火的人。他時時在關心耶路撒冷的景況,聽到有人來,就探聽那邊的消息,想知道那些被擄歸回的人處境如何。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一:2-3

  尼希米不是祭司,卻有祭司的愛心;不是先知,卻有先知的遠見和負擔;不是君王,卻有君王的威嚴。他是神特別興起的器皿,作中保和牧人,給他的世代帶來復興。

  有社群的意識

  尼希米的身分,跟一般的難民不同;但他與他們有深切的認同感,與他們同憂共苦,對他們的患難如同自己的患難。他不是獨善其身,站在圈子外面,指責甚至譏笑,說是我比你們好,你們的痛苦是自己犯罪的報應;他承認自己是他們的一部分,與弟兄相同(尼一:6;來二:11),他肯說:“我們”。

  是禱告的勇士

  尼希米為了本族同胞,在神面前悲哀,禁食,晝夜在神的面前,為了神的“眾僕人以色列民祈禱”。他是恆切的禱告,從亞達薛西王第二十年基斯流月(主前4461112月),至尼散月(主前44534月),持續達四個月之久,以至面容憔悴,雖然沒有故意表示,王也看得出來(拉一:6,二:1)。

  深知神的話語

  他不是隨自己的意思妄求,而是根據神的話禱告。尼希米向神說:“求你記念”(申九:27;尼一:8,五:19);這絕不是說神健忘,需要誰提醒,而是完全相信神的信實。他提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並在那約的根基上,藉摩西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申三○:1-5,四:31)。蒙神應允的禱告,是抓住神的話禱告。因此,會禱告的人,必然是熟悉神的話的人。
  人在優裕的環境,要記念受苦的肢體(來一三:3),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因我們是同為了這國受苦(帖後一:5)。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一章)(張策)

 

02

 

流淚祈禱

   

讀經:尼1

內容:

一、得知慘景

1:1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 

1:2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1:3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淩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本章記下了尼希米為同胞受欺壓而禁食祈禱的事情。開頭這裡,講到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尼希米在書珊城,遇見自己的弟兄哈拿尼;問及回歸的猶太人和耶城情況,得知情況很糟糕:同胞被淩辱,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焚燒。

尼希米的出身,除了知道他的父親叫哈迦利亞(1節),讓讀者不至於其他幾個尼希米(3:167:7;拉22)混淆外,其他不詳;只知道雖然不是祭司,但像以斯拉一樣,是獲得波斯王朝重用的一個被擄的猶太人(11節)。他的名字有耶和華的安慰耶和華有憐憫之義。

1節提到的亞達薛西王是指亞達薛西一世(主前465-424年);二十年相當於主前446年;基斯流月是宗教曆九月,陽曆十一、十二月間。書珊是波斯王的四個都城之一(比較拉6:2)。

2節提到的哈拿尼是尼希米的同胞弟兄,後來奉派管治耶路撒冷,有同副省長(見7:2);尼希米返回波斯期間,他可能代行省長之職。

3節提到的回歸的猶太人被欺淩,《以斯拉記》4:6-23記有撒瑪利亞當局在亞達薛西一世登位初年,成功阻止猶太人重建耶城城牆的事情;雖然沒有拆毀城牆、焚燒城門、受淩辱、遭大難等具體記述,但那裡23用勢力強迫他們停工一語應當包括這些暴力行動。

二、流淚祈禱

1:4  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禱說: 

1:5  “耶和華天上的 神,大而可畏的 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1:6  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 

1:7  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 

1:8  求你紀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 

1:9  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1:10  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 

1:11  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聽到同胞及聖城遭難的消息,尼希米極為震驚和悲哀。顯然,他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因此雖然生活在宮廷的錦繡膏粱中,卻沒有樂在其中,貪圖個人安逸,而是時刻牽掛的是自己的民族、同胞,時刻不忘國破家亡、寄人籬下的恥辱(比較拉93137:5;但6:10)。他為自己的同胞禁食禱告:

1、稱神是天上的神,是大而可畏的神;提出神的一個特性:向愛神、遵守神誡命的人信守承諾,施慈愛給他們。神也曾經向摩西說過,以色列人因犯罪被神分散在萬民中的時候,如果能夠認罪悔改歸向神,遵守神的誡命,神必定招聚他們返回家園(5,8-9節;出34:6-7;申30:1-10)。

2、他和他的家族、民族都是罪人,犯下了許許多多的罪,因此被擄往外邦。他為著以色列人的罪晝夜在神面前認罪,承認他們一再所行的都是邪惡,因此求神按照向摩西所應許的赦免他們,憐憫他們(6-7節)。

3、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僕人、百姓,是神用大能大力拯救出來的,現今他們雖然因著神的憐恤返回故國,但仍然遭大難、受淩辱(3節),因此求神繼續憐憫他們。他想向王請求回到故國建造城牆,使聖城和同胞都能得到保護,但不知道王能否同意,因為他是王的酒政。他求神憐憫,使他能在王前蒙恩,准許他的請求(10-11節)。酒政是波斯王宮中一個重要官職。據希臘史家辛羅芳(Xenphon)說,酒政的職責包括為王試酒,以防有毒;同時護衛王的內寢。可見尼希米是王極其信任的人。

我們看到,尼希米像以色列人一樣注重認罪悔改(6-7節)。這對經歷亡國慘痛、面對重建家園重任的猶太人餘民來說,是最重要也最迫切的一件事。尼希米不只為以色列人求,也承認自己和家人的罪,禱告中用我們而非他們。一個人越是敬畏神、親近神,就越會戰戰兢兢祈求神的赦免和幫助(10節),因為他在神不斷光照下不斷看見自己本相的敗壞和污穢。

4節提到的坐下是猶太人習俗上舉哀和禁食的姿勢。他們在被擄期間常常為亡國之痛禁食(斯4:16;但9:3;亞7:3-7)。

9節提到的立為我名的居所指的是耶路撒冷(王上11:13)。

11節提到的在王面前蒙恩中的原文作這人。在尼希米看來,王在神眼中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能和無所不能的神相比。他堅信曾經拯救以色列人過紅海、出曠野的神,現在一樣能夠拯救他們。

三、反省反思

1、尼希米對什麼事情感到震驚和悲哀?他是怎麼做的?從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人?

2、尼希米祈求什麼?他又是抓住神的什麼特性來祈求?

3、尼希米既然是為同胞代求,為什麼在認罪的時候不使用他們,而使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