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于宏潔)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得力的秘訣八1~12)(Alan Redpath)
講經大會(八1~18)(賈玉銘)
尼希米記第八章釋義(林獻羔)
尼希米記箋記(八章)(于中旻)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八章)(張策)
第八章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于宏潔)
第八章我們定的主題是根據第10節:「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其實這句話更準確的翻譯,在所有的英文翻譯版都譯作“for the joy of the Lord is your strength”就是“主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或是“ 神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沒有“靠”這個字,這句話很清楚地指出一條在主面前得力的秘訣。基督徒怎樣生活有力,滿了生命,滿了能力,在主面前能蒙 神悅納,討 神喜悅。當 神的心喜樂時,這個喜樂就成了我們的力量,讓我們有力量去面對所有人生的挑戰、困難,甚至仇敵的攻擊。這也是我們所有事奉主的人,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一定要常到主面前去重新得力。怎麼樣得力呢?當然主有很多方法讓我們重新得力,
但有一個最直接,而且應該要有的經歷,就是當我們在主面前能討 神喜悅,當 神喜樂的時候,我們一定得著力量。
第八章一開始就說:「到了七月」至於是什麼時候,哪一年,聖經上並沒有明說。很可能就是尼希米回來的那一年,大概是主前444年,也有人說是445年,我想這是不同的算法,沒有關係。因為在第9節提到了尼希米,所以這裡所說的:七月份,以色列人如同一人聚集。跟《以斯拉記》第3章那次的聚集是不一樣的。《以斯拉記》是在公元前536年,這兩件事情中間隔了90多年。
「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七月初一日,」在《利未記》23章講到「七月一日」是以色列七個大節期中的一個,叫做“吹角節”。在那個節日裡,以斯拉把律法書帶到會眾的面前,他「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底下講到他們認真地聽 神的話。聽了 神的話,他們裡面非常有反應,被 神的話光照和感動,也被主責備覺得虧欠而悔改。很多人聽了 神的話就哭了。尼希米和其他的領袖就勸他們說:因為今天是聖日,吹角節是一個大的日子,他說:「你們不要憂愁,
神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所以叫大家一起在主面前歡喜、快樂、及感恩。
第二天「眾民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裡,要留心聽律法上的話。」當以斯拉繼續誦讀 神的律法時,他們聽到了七月份還有住棚節,所以他們就照著聖經上住棚節的規矩,就去砍各樣的樹枝搭棚子。然後在一些寬闊的地方,就在那裡搭棚子慶祝和敬拜 神,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住棚節一共有八天,他們在前面七日守節,第八日有嚴肅會,聖安息日。這是整章的故事。
為什麼尼希米講「 神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呢?因為他看見 神百姓在主面前對 神話語,甚至可以說就是對這位說話的 神,他們的反應和表現,讓尼希米非常受感動,所以他講了這句話。今天也希望這句話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也是每一個教會的一個鼓舞,就是讓我們看見對 神的話,或是對說話的 神,我們應該要有怎樣的態度,好叫主的心喜樂。而當主的心喜樂時,你發現真正蒙福,真正得著力量的是我們自己。
在這一章, 從當時的百姓對 神話語的態度上,看看什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以下是我歸納、整理出的幾項重點:
第一、說到他們裡面的渴慕。
這章聖經一開始,是他們請文士以斯拉,把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傳的律法書帶來,念給他們聽。所以他們心裡主動對
神的話有一個渴慕,在聖經裡發現,他們不僅當天聽,以後又繼續聽,每一天都來聽,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天都在念 神的律法書。弟兄姊妹,我們真的求 神把這樣的一個愛慕 神話語的心賜給我們,就算不能像大衛那樣愛慕主的話,愛慕到心碎了,但是至少我們求 神把這個渴慕賜給我們,讓我們每一天如果不讀主的話,裡面就覺得少了什麼,
渾身不舒服,也讓我們裡面有一個神聖的不滿足。真的求 神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向 神作這樣的禱告,求 神製作一個很深的渴慕在我們裡面,讓我們愛慕主,愛慕祂的話如鹿切慕溪水一樣。他們對主的話充滿了渴慕,每一天就是來幾個小時,從清早到晌午,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他們對 神的話語非常地敬虔
從第五、六節可以看出,當以斯拉把律法書一展開時,眾民全部都站起來。弟兄姊妹,這是一個敬畏的態度,因為知道以斯拉要讀的是 神的話,不只是一些律例、典章,而是從
神來的。所以,他們裡面非常敬畏 神,以斯拉一展開聖經他們就全部站起來,然後當他們聽見「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 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你就發現他們的敬虔帶進了真實的敬拜,一個真實的敬拜絕對來自於人對 神的敬虔和敬畏,從心靈和誠實裡來敬拜祂。他們站起來,甚至面伏於地。我甚至很希望不久的將來,在我們擘餅時,當弟兄要擘開餅的時候,巴不得我們所有的人都站起來,因為這是一個神聖的時刻。我在很多的地方,特別在中國參加聚會時,他們一擘餅所有的弟兄姊妹都站起來,餅、杯傳到的時候,他們也是站起來接受餅、杯,然後飲用餅、杯。這是一個敬畏的態度,我真的很希望我們對神的話也是這樣。
第三、講到他們對主的話非常認真
他們很認真,不僅念律法書的時候,他們是清清楚楚地念。這個不要小看,很多的時候,我們讀聖經很馬虎,碰到家譜、人名,或是不想讀的,我們就跳過去。可是他們對
神的話是清清楚楚的讀,而且講明意思,然後讓百姓也都明白,這是認真的態度。念,認真地念;解釋,清清楚楚地解釋,直到讓百姓們明白了 神到底在說什麼,這是一個非常認真的態度。
第四、講到他們對 神的話非常有反應
在外面,當他們聽見 神的話時,他們就舉手,就說「阿們,阿們!」,甚至面伏於地敬拜 神;而裡面,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就都哭了。弟兄姊妹,這是一件非常寶貝的事,尤其對老基督徒來說,我們有一個危機,就是我們讀神的話已經沒有感覺了;我們常常就是麻木地讀,或是責任性地,習慣性地讀,或是為了服事,為了預備講章,預備帶小組查經而讀聖經。我們已經缺少了一種新鮮、柔細,一種屬靈的敏銳,缺少了在主面前對 神的話該有反應。你看見約西亞,有人從聖殿裡面找到聖經,在他面前一念,他聽了就撕裂衣服,在 神面前悔改,也為百姓悔改;他後來也起來發動,帶領百姓起來悔改,然後驅除所有的偶像,他向 神的話非常有反應。而他的兒子,當耶利米在那裡念 神的話時,他就拿起刀來,把書卷切了,然後丟到火裡燒掉(耶36:23)。你發現同樣是對 神的話,同樣是一家人,爸爸和兒子,對 神的話語卻是完全不同的態度。真希望 神憐憫我們, 就算我們不是每一次讀 神的話都哭,有那麼細,那麼深的感覺,但是至少讓我們裡面也不是麻木的,不是讀完後沒有感覺。
第五、他們對 神的話非常的順服
他們聽見主的話, 就起來照著去作。當尼希米和其他的人勸百姓說:你們今天不要哭了,因為靠耶和華而喜樂;今天是聖日,不要憂愁;大家應該去吃,去讚美
神,去大大地快樂,有人沒有東西,要分給他們吃,他們就照著領袖們的吩咐去作。不光是這樣,他們更是順服神。讀到律法書上說到住棚節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完全照著聖經所說的就去作,去準備。
第六、他們對 神的話不僅有渴慕和認真的態度,而且非常謙卑受教
這是怎麼讀的出來呢?第13節「次日,眾民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裡,要留心聽律法上的話。」領袖們帶頭渴慕主,謙卑地來受教。這些作祭司,作利未人的,照摩西的律法,他們教導神百姓律法書上的事情,在
神百姓的眼中是當老師的,本身就是教導
神律法的。可是你發現他們自己本身帶頭,那麼謙卑地來到文士以斯拉的面前,他們願意謙卑受教,願意再來認真聽 神的話,要明白到底 神的話是怎麼說的。
今天很多人聖經稍微熟了一點,人就滿了,就驕傲了,就不能再聽別人的交通了;不能再用一個更深的渴慕、謙卑的態度來接受新的亮光或是別人的分享,或是更深的意義,或是對我們自己領會錯誤的一種校正。為什麼很多教會會分裂?很多是起因於大家對聖經真理解釋不同,當然個性的問題是最主要的。天然肉體生命、自私、屬肉體沒被對付是教會分裂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很多時候也是因為一些的看法不同,再加上人還不夠屬靈,所以攪和在一起,常常造成分門結黨,或是不合一的事。這些族長、祭司、利未人,他們非常的渴慕,那天聚了幾個小時會,第二天他們自己帶頭,主動地先來到文士以斯拉的面前。這影響了 神百姓的渴慕,他們本身作領袖的,帶頭渴慕,謙卑受教,帶動整個神家對神話語的認真。
第七、他們讀、聽聖經,講解聖經,充滿了生命和 神的祝福,因而 神的心得到了喜悅
所以,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神喜悅他們在這裡的表現,他們所作的,所存的態度,向著
神的心,對 神話語的認真跟渴慕,統統都叫 神的心喜樂。所以你發現他們自己都在主的面前得了力量。主耶穌在《約翰福音》6:63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真實的讀經,真實碰著主的話,應該都會讓我們碰著生命,都會叫我們得到力量,
叫我們這個人得到祝福。何等希望我們在讀主話語的事情上,常常也有這樣的結果。有人說叫做“生命讀經”,我們不要誤會這個字,或者把它變成專有名詞。其實所有的讀經都應該在生命的境界裡,也應該達到生命的果效,讓我們得著更豐盛的生命,因為主的話本身就是生命,就是靈。
第八章,我們可以看見 神百姓對 神話語的一些值得我們效法的態度。其實對 神話語認真、敬畏、渴慕、謙卑的受教……等等,這些都說到我們重視那位說話的 神,這件事要叫 神的心得到喜樂,也會叫我們蒙福,叫我們得力,得生命。也讓我們有力量在主的面前站立得住。
我很希望以後我們的個人讀經也好,教會週五的查經聚會,或是我們主日的講道,……任何 神兒女們的聚集,當 神的話語出來的時候,是那麼的實在、豐富,真的是滿了生命和神的祝福。
聽說史百克弟兄到台灣去的時候,他很驚訝說:“在這邊,在遠東,有這麼多渴慕愛主的弟兄姊妹。”他說他的信息是被神兒女們的渴慕吸出來的。好像在那裡有一個無底洞,水怎麼樣出來都灌不滿,所以那個水流就湧流不絕。不是碰到一些封閉的器皿,剛硬的器皿,關閉的器皿,而讓 神的祝福,讓 神的話語碰壁,被反彈。而是出去了,就被
神的兒女們吃進去了,不僅吃進去,甚至話語從史百克弟兄裡面給吸出去了。他的形容詞非常獨特,我們很能夠明白,尤其我自己是講道的。有時會講同樣的信息,可是在不同的地方,我就知道聖靈的工作,或是這些話語出來所達到的果效就是不一樣,所以很在乎 神百姓們對 神話語,更直接的說,就是對這位說話的 神的態度到底是什麼! 神百姓在這一段艱難的階段重建,周圍充滿了仇敵,有這麼多的代價、挑戰,艱險的環境裡面,我們看見了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就是他們對 神話語的認真,對 神話語有反應,對 神話語極其渴慕。
今天交通的七個點,希望在主面前能夠激起弟兄姊妹對神話語的渴慕,開始恢復或建立非常穩定的靈修生活,讓我們今天不讀經,就寧可不吃飯;沒有先見著主,就不願意去見人,把那個渴慕,作在我們裡面。弟兄姊妹,愛 神其實是蒙福的事情;真正愛 神,叫 神的心喜樂,蒙大福的是我們,我們一定也就喜樂,一定也就得力量,因為主的話告訴我們:「
神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
讀經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你要遇見說話的 神;第二,要讓 神的話語來改變我們的生命,來影響我們的生活。每一次聖經研讀班開始的時候,我都會再重復一次。希望我們也彼此用這樣的話來勸勉,每一次打開聖經讀主的話,我們都要來遇見這位說話的 神,我們也都要讓 神的話,來改變我們的生命,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禱告:
主耶穌,謝謝祢!祢的話語何等的可貴,但願祢對我們的應許和提醒,就是讓我們先來滿足祢,當我們叫祢的心得到喜樂時,我們知道我們全人都要重新得力;我們要在祢面前,被祢的喜樂油所膏、所充滿。主啊!祝福我們每一個人的靈修生活,更是祝福我們對祢話語,對祢這位說話的 神的態度, 讓我們每天都渴慕打開聖經,來到祢位說話的 神面前,讓我們藉著讀經、禱告來遇見祢這位說話的 神;也讓祢藉著祢的話語來改變我們的生命,影響我們的生活,好讓我們再也不一樣,好讓我們的生命不斷地被更新,得生命,而且得的更豐盛;得力量,而且不斷的得著從上頭來的力量,讓祢的喜樂滿溢在我們的裡面,也滿溢在我們的生活中。謝謝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于宏潔《同心合意恢復見證》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得力的秘訣八1~12)(Alan Redpath)
10得力的秘訣(尼八1~12)
【使百姓明白神的律法】「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裏。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文士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備的木臺上。瑪他提雅、示瑪、亞奈雅、烏利亞、希勒家和瑪西雅,站在他的右邊;毘大雅、米沙利、瑪基雅、哈順、哈拔大拿、撒迦利亞和米書蘭,站在他的左邊。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耶書亞、巴尼、示利比、雅憫、亞谷、沙比太、荷第雅、瑪西雅、基利他、亞撒利雅、約撒拔、哈難、毘萊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他們清清楚楚的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民聽見律法書上講的話都哭了」(八1~9)。
在此大工告成之際,最需要的一件事,莫過於使神的百姓明白神的律法,並且使他們對於將來得勝的屬靈秘訣有一種認識。文士以斯拉比尼希米早十三年先回到耶路撒冷,此時是他領頭教導神的百姓。
第八章記載一次極其動人的民眾大聚會。全體百姓聚集如同一人,恭聽神的訓誨。會中不但宣讀了神的律法書,同時也清清楚楚的向會眾講明其中的意思。結果,他們便看見自己的失敗與虧欠,使這偉大勝利的日子,竟變為他們為罪自責,深深傷痛、悲哀的日子。每一次我們在生活中,更多嘗到各各他十字架的恩典滋味,更深體驗到主復活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就更多看見自己的敗壞。神從來不叫我們見祂之後,存著我們已變得更好、更聖潔的意念而走開。
【喜樂是得力的秘訣】「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於是利未人使眾民靜默,說,今日是聖日,不要作聲,也不要憂愁。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次日,眾民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裏,要留心聽律法上的話。他們見律法上寫著,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節住棚;並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傳報告說,你們當上山,將橄欖樹、野橄欖樹、番石榴樹、棕樹和各樣茂密樹的枝子取來,照著所寫的搭棚。於是百姓出去,取了樹枝來,各人在自己的房頂上,或院內,或神殿的院內,或水門的寬闊處,或以法蓮門的寬闊處搭棚。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裏。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書。眾人守節七日,第八日照例有嚴肅會」(八10~18)。
當一個人被神的話光照,認識自己的失敗與罪過,而難過、憂傷、哭泣的時候,小心可能會被撒但利用來達到牠的目的。牠會向我們耳語說:「我沒有用!我是一個沒有盼望的罪人,算了吧!」牠企圖把我們打倒,最好不讓我們再起來。但是聖靈感動人的真正用意並非這樣。祂工作的用意,是叫我們認識自己完全無能力,藉以使我們知道,在我們的主基督裏有無限的力量可以支取。「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這是我們得能力的秘訣。
甚麼是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呢?第一,這是由於罪蒙赦免而有的喜樂。我們蒙赦免並不是因為我們為罪表示抱歉之故,神的赦免唯一的理由乃是基督的死。赦免乃是我們所接受的神的恩典,並不是我們用甚麼換取來的工價。
第二,乃是在苦難中長大而得的喜樂。一個基督徒應該常常喜樂,但不是逢人就喊:「哈利路亞!」屬靈的東西並不是常用聲音來代表的;毋寧說,一個真正有喜樂的基督徒,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保持鎮定安詳。
那裏有喜樂,就一定在那裏也有擔子。神把擔子放在一個人的生活中,乃是要他像葡萄一樣被壓搾,然後有酒流出來。許多人只看見喜樂的美酒,而沒有看見在喜樂的背後,有種種試煉的壓搾。
第三,不是由於工作的成功,而是由於遵行神的旨意而得的喜樂。主耶穌喜樂的秘訣,是在於遵行父所差祂去行的。若照人的眼光來看,主耶穌的工作結果似乎是失敗了;被人拒絕,無人接受,然而祂繼續往前不退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2)。遵行神的旨意,順服神的命令 ─ 這些是叫人喜樂的事情。一個為主作工的人,要準備在別人的眼中被看為一個失敗的人。在任何主的工作中,成功與否無關緊要;唯一最重要的,就是你遵行神的旨意,並且你是順服神的命令,靠著祂聖靈能力行事。這樣,在你心中就常常有一種根深的喜樂。
第四,真實的喜樂是不受環境支配的。基督徒要知道一件事,就是他人生中任何遭遇,若非先經過主的准許決不會臨到他。是主自己允許我們經歷許多試煉,而且我們所遇見的試煉,決不會超過我們所能忍受的,並且在試煉之時──不是在以前,也不在以後,乃是正當其時──祂會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所以,在痛苦患難臨到之時,我們所要問的最大問題不是:「為甚麼呢?」(why),乃是:「甚麼呢?」(what)。我們不是問:「為甚麼這事臨到我?」乃是問:「在這一切事中我當學習甚麼功課?」如此我們所得到的喜樂,可以使我們在黑夜歌唱,正如保羅、西拉在監獄裏歌唱一樣。雖然我們遭遇到極傷心的事,但在我們心靈深處仍有一種喜樂,是任何人所不能奪去的。
主耶穌的喜樂,就是使我們的眼目不看自己,乃是一直不斷的仰望祂。正如有人說的一句老話:「喜樂的秘訣就是:J─O─Y,依著英文字母的次序,是把耶穌(Jesus)放在第一,把別人(Others)放在第二,你自己(Yourself)放在最末後。這樣,當你似乎被撇在一邊,或是你辛勤工作也沒有人感謝你,也沒有人欣賞你的時候,你仍能喜樂。主耶穌工作從來不受人的稱賞。我們若指望的別人的稱許,我們就會很快的失去喜樂。當我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一2)。只有主耶穌的喜樂,使我們在試練之中仍能歌唱。
喜樂乃是聖靈的果子;在仁愛與和平之間,有喜樂的果子(加五22~23)。喜樂這件事,靠你自己是無法做得到的,這乃是神所賜給祂兒女的恩典。你若讓主充滿你,喜樂就會如同一條溪流那樣自然地輕輕出聲。同時請記得,這種喜樂也是人人都能看得見的見證。
正如第八章十節所說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沒有一件別的事比一個喜樂的基督徒更富有傳染性。他的喜樂,對於他周圍那些傷心痛苦的人,是無比的祝福;同時,對於他每日生活中的屬靈爭戰,是一種力量的源頭。――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講經大會(八1~18)(賈玉銘)
第十章 講經大會
(8:1~18)
聖經是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不論信徒個人虔心讀經,或會眾共同聚會解經,或講經,莫不收良好效果。可怪異的,是許多教會,大家會集時,只是為講說或演講,最好亦不過是為講道,不是講經。講道與講經原有不同,有多少人只是道其所道,非主所謂道。甚至有人聚查經會,或講經會,亦只是按人意謬講,不能照經文之真義、原義解釋,雖然多多聚會,亦屬枉然。當尼希米為省長時,曾與以斯拉同工,于重建聖城、聖殿以外,更求重整民心,重建聖會;故特召集講經大會,使民族復興。不然雖聖城重建,聖殿重新,如民德、民心不改,亦不過僅屬形式而忽略靈性.如何能有真復興呢?
一、講經會之召集 以斯拉之講經大會,誠可以為我們歷代門徒召集查經會之模範:
(一)時間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裡。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8:1)。他們也曾如此同時同心地聚集為建築城牆(拉5:1)。七月是收成月,是最快樂的時間。今日各處教會亦應趁機會召集會眾,聚查經會,最好是在十一月,趁農隙之時舉行。
(二)地點 因為聚會人多,無堂可容,即一同“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8:1)。這是露天講經大會,可見他們聚會是極踴躍的。
(三)講員 講員即文士以斯拉,並有輔佐他的瑪他提雅等,分列左右,站在以斯拉旁邊,每邊各六人,共有十二人,為助講員(8:4)。他們講經的秩序:
1、執經——“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8:1)。
2、登臺——“文士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備的木臺上”(8:4),這是臨時預備的講臺。
3、展卷——“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8:5)。
4、朗誦——以斯拉即與助講員,“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8:8)。
5、宣講——並且“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8:8)。歷來各教會最需要的,即有像文士以斯拉這樣的人,深明聖經真理,常開查經大會,使大家都有真理的知識。
(四)聽眾 此查經大會,不但有好講員,且是有熱心求道之會員。既有深明其理之講員,又有熱心求道之會員.兩下合起來,方使查經會有活潑精神。
1、同心——“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裡。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8:1)。各在自己城裡,散處各地;竟能如同一人聚集,這是何等同心!
2、請求——“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此查經會,是由於會眾的請求,並非領袖隨己意召集。
3、站立——以斯拉一展開書卷,“民眾就都站起來”(8:5)。這是表現一種極敬虔的態度。
4、側耳——以斯拉等“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8:3)。
5、舉手——“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8:6)。如此舉手應聲,不但表示贊成,也是應許照著聖經的話去行。
6、俯首——眾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8:6)。如此低頭崇拜,是表明謙卑與順服的態度。
7、恒切——此次聚會時間甚長,即“從清早到晌午”(8:3),會眾皆耐心站立聽講,可見他們慕道之恒切。
8。聽明——“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使百姓明白律法……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8:2,3,7,8)。
二、講經會之效感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此次查經大會,在教會中所顯能力,幾不可以言喻:
(一)先哭 “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8:9)。哦!會眾聽見律法上的話,就都哭了!可見經上的話,真是有感力。或是因為違背神律法而哭。神的律法是聖潔嚴厲的,他們竟敢干犯背逆,會中亦多人娶外邦女子為妻,既已清楚聽明律法上的話,怎能不哭呢?或以辜負神恩而哭。經上歷歷記述神如何恩待他的子民,是口舌不能述盡,會眾竟將神的大恩辜負,怎能不抱慚悲痛呢?亦或以感激主愛而哭。人雖背逆辜恩,神仍是照常恩上加恩,把一些悖逆子民,又從巴比倫領回來,神的恩愛在他們身上,真是永不改變,怎能不因此感激流淚呢?
(二)後笑 尼希米與以斯拉等,“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8:10~12)。不論在查經大會,或奮興大會中,令人先哭後笑,是自然的情形;因會眾受經言感動.心靈蘇醒,不能不以悔改己罪而痛哭,及至痛哭以後,又不能不以心靈中得到赦罪平安而歡樂。常有聚會時,會眾哀哭之聲與歡樂之聲兩相交合,以致不能分辨是哀哭的聲音,或是歡樂的聲音。非哭不能笑;既已哭,亦不能不笑。哭是笑之因,笑是哭之果。
三、查經會之結果——住棚節神人同樂 此次查經會最大效果,即令會眾大家遵照律法書上所載,同守住棚節。查經會是在七月初一(8:2);是月十五即住棚節。“他們見律法上寫著,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節住棚。……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按住棚的意義:一則為紀念他們得釋放,從埃及出來,在曠野住棚。二則為表明神在人間,與他們一間快樂。三則為表明將來在千禧年中神與人同住的喜樂。此次查經會的結果,令大家守住棚節,正是表明他們因為經言的效感,使大家都在靈中得了釋放,並深覺神在他們中間,神也成了他們的喜樂;此種喜樂具有莫大能力,因為神的喜樂,就是他們的力量(8:10)。真的,深明經義的教會領袖,不論在何地方聚查經大會,莫不使信徒在靈道中更有進步,滿了從神而來的喜樂,也就無形中在精神上守住棚節了。
我們信徒個人讀經,固然要緊;有時聚查經會,講明真理真意,亦不可忽略。嘗見會中在靈道中進步之信徒,多是因查經會,或奮興會之效感,所結之美果;可知查經大會,有如何緊要了。
尼希米記第八章釋義(林獻羔)
第八章 以斯拉宣讀律法書和守住棚節
第8章至第10章是講耶路撒冷的復興。
建城完畢,派人防守、宣讀律法書和守住棚節。
1-7章是尼希米的回憶錄。8-9章是以以斯拉為主角,接上以斯拉記第10章。
一、百姓請以斯拉宣讀律法書
(1-8節)
建城牆,又建靈命(1,8節),但我們必須要有神的話。
以斯拉受命教導律法(拉7:6,10,14,25-26),但他回城後13年才第1次公開讀律法書,這是出人意外的事。
1.“七月初一日”(尼8:1-2)
這日是吹角節,西元前445年10月8日。他們停工,有聖會。住棚亦是這月的15-22日。
2.“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1節,3節)
這裡是能通往耶路撒冷主要水源基訓的城門。城門前有大廣場,能容下許多人。
3.律法書(1節)
是以斯拉從巴比倫帶回的摩西五經。
4.“從清早到晌午”(3節)
百姓站了5-6個小時。婦女通常不參加他們的聚會。但這次是嚴肅會,婦孺(12歲以上)聽了能明白。以斯拉朗讀申命記。
5.有講臺,左右侍立(4節)
右邊是百姓的領袖;左邊有利未族長(11:16,拉8:33,10:23);其他是利未人(尼9:4)。
這是在聖經裡講到第1次安排人聚會聽道的經文(代下32:6)。
6.“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尼8:5)
後來拉比根據這裡使會眾站立聽律法。當拉比把聖經一展開,百姓就站立,是肅立恭聽。東正教會在聚會中,眾人都站立。
7.“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尼8:6)
以斯拉說:“至大的神”,民就“舉手”說:“阿們”。
他們聚會舉手,眾民“就低頭,面伏於地。”個人敬拜伏地,有如亞伯拉罕的僕人(創24:52)、摩西(出34:8)、約書亞(書5:14)。
8.13個利未人幫助以斯拉(尼8:7-8)
百姓分成許多小組,“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每組有一個利未人邊念邊講解。這種方式一直延用在會堂裡的聚會。
二、要大大地喜樂(9-12節)
尼希米使百姓在敬拜中“轉悲為喜”。
1.“不要悲哀哭泣”(9節)
百姓從律法書的教訓看見過去的失敗和悖逆,感到悲傷。本來為罪哭泣是適合於“贖罪日”。現在是“吹角節”,應當歡樂,尤其是建城完畢,更當歡樂。
2.與人同樂(10-12節)
尼希米教訓百姓,在喜樂的同時,當與貧窮人共樂(林前11:20-22,雅2:14-16)。
三、守住棚節(尼8:13-18)
他們通過讀、聽之後,明白了律法,才知道要守住棚節(13-14節,利23:34)。他們在被擄期間停守70年,青年人不知住棚節。約書亞之後,以色列人不是沒有守,但形式不同。
1.開始搭棚(尼8:13-16)
會眾聽完律法和有關住棚節的規定,就開始搭棚。
橄欖樹(15節):要30年在無戰亂時才能成長。
“水門的寬闊處”(16節):是耶路撒冷最古老防禦土牆的一道門,被尼希米重建。
2.以色列人從來沒有這樣行(17節)
所羅門獻殿和被擄歸回的第1批人,都慶祝這節,但從約書亞到如今沒有這樣“大大喜樂”。
3.“第八日照例有嚴肅會”(18節)
“眾人”:全體與小組(2節,13節,18節):我們不要忽略其一。
我們應當有“敬拜”、“認罪”、“禱告”與“安靜”。
尼希米記箋記(八章)(于中旻)
喜樂與力量
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八:10)
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誤意,就是以不快樂為敬虔,以悲苦為聖潔的表現;發現誰有歡樂的跡象,就以為是屬世。其實,照聖經的教導,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五:22)。
不過,這裏所說的,不同於屬世的歡樂,不是像拜偶像的節慶,“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出三二:6)。真正的喜樂不反對吃喝,但不是吃喝產生喜樂:“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一四:17)
歸回的以色列人,住在有城牆,有聖殿的耶路撒冷,現在建築物有了,人也有了,但請不要滿足,也不可誤會,因為那不是神賜福的條件。神的子民必須明白神的話,遵行神的話。
七月初一日,他們在水門前寬闊的地方,一同聚集,預備了一個木台,“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宣讀給會眾聽。神的聖言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會眾卻大半只懂通用的亞蘭語,因此需要經過翻譯,才可以達到所有的人聽了明白的效果(尼八:1-8)。
以斯拉在眾民眼前,一展開書卷,眾民就都站起來,表明他們對神的話的敬畏。許多年以後,他們在宣讀神的話時,總是肅立恭聽。聖經說:“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三:20)。聽了神律法的人,才知道罪是那樣可惡,省察自己犯罪的情形,就失聲痛哭起來,一時聖會變成集體舉哀。
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八:9-10)
神的話打開,人才會認罪悔改。但不是一直悲哀哭泣;應該產生赦罪的喜樂。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一○:10)豐盛生命的表現,是滿有喜樂,滿有力量。這是蒙恩的記號。豐盛的生命,是滿而溢出的生命,因此,自己蒙恩,也必分給缺乏的人。
於是,大會由宣讀神的話,而認罪,而守住棚節,那是記念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曠野住在棚裏,表明神與人同住:離開罪,才有神的同在,而有喜樂。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八章)(張策)
第09講
宣講律法
讀經:尼8章
內容:
一、邀請以斯拉
8: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裡。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
時間很快到了宗教曆的七月初一(陽曆主前445年10月8日),也就是城牆竣工的六天之後(6:15;以祿月是宗教曆六月)。宗教曆的七月(陽曆九、十月間,秋雨開始,進入雨季)是個重要的月份,不單是民事曆的新年,而且有很多的宗教節期:七月初一,是一年一度的吹角節,全民停止工作,熱烈慶祝;七月初十,是贖罪日,大祭司只有在這一天才能進入至聖所為全民獻祭贖罪;七月十五至二十一是住棚節,紀念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曾經住在棚裡(利23:23-43)。
7:4-73講到尼希米準備增加耶城居民人數,並且舉行了人口調查,本章並沒有繼續講這個內容,顯然是暫時擱置下來。他可能認為七月正是教導神律法的大好時機,因此就邀請以斯拉講解摩西律法。教導的地點是“水門前的寬闊處”。水門是通往耶城主要水源基訓泉的城門,城門前必定有較大廣場,可以容納群眾。
正如前面的分享裡面講過的,尼希米深知僅僅建造物質的城牆是不夠的,必須在更重要的屬靈城牆上花大氣力,就是引導百姓學習神的律法,學習敬畏神、順服神。教導律法至少是持續到七月二十四(1節;9:1),接近一個月,從此可見他是多麼重視建立屬靈的保障!他的屬靈眼光和智慧是多麼可貴!等教導律法的事情完滿結束之後,他才又繼續做移民至耶城的工作(11章)。
二、釋經證道
8:2 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
8:3 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
8:4 文士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備的木臺上。瑪他提雅、示瑪、亞奈雅、烏利亞、希勒家和瑪西雅站在他的右邊;毗大雅、米沙利、瑪基雅、哈順、哈拔大拿、撒迦利亞和米書蘭站在他的左邊。
8:5 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
8:6 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 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
8:7 耶書亞、巴尼、示利比、雅憫、亞谷、沙比太、荷第雅、瑪西雅、基利他、亞撒利雅、約撒拔、哈難、毗萊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8:8 他們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這裡記下了以斯拉教導律法的具體情形:
1、準備工作。為以斯拉特地準備了木台(4節),顯然是個高臺,因為5節說他“站在眾民以上”,就像今天教會的講臺;又安排了13個利未人,分成兩組站在以斯拉的左邊、右邊(4節)。
2、宣講程式。1)、以斯拉上了木台,展開律法書;2)、百姓自發的起立,顯示對神律法的尊重(5節);3)、以斯拉獻上感恩的禱告,百姓作出回應,並且俯伏敬拜神(6節);4)、宣讀並且講解律法。以斯拉講一句,兩邊的利未人重複一遍(也可能是作出翻譯和解釋,因為歸國的猶太人大多只懂亞蘭文,朗讀希伯來文寫的律法書,必須用亞蘭文譯出並加以解釋,才能使百姓明白),為的是遠近都可以聽得到、聽得懂(7-8節)。
顯然,這是最早的釋經證道,因為以斯拉宣講程式和今天的講道程式很相似(就差詩歌的獻唱了,6節以斯拉的“稱頌”很可能就是詩歌獻唱),或者說後世教會的講道程式很可能就是對這裡的模仿。
三、鼓勵安慰
8:9 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
8:10 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8:11 於是利未人使眾民靜默,說:“今日是聖日;不要作聲,也不要憂愁。”
8:12 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
釋經證道從清早持續到晌午(3節),是該吃飯休息的時間了,但是百姓被神的話感動,看見了自己的污穢和敗壞,傷心痛悔,現場哭聲一片。尼希米、以斯拉及助手利未人就安慰鼓勵他們,叫他們停止哭泣,安靜下來;不但不應當憂愁,反而應當歡喜快樂,在上午的釋經證道結束之後去享用神賜予的食物;並且應當照顧那些無法預備食物的人,使這些人也與他們一同分享神的恩典和節日的快樂。他們就聽從吩咐,擦乾眼淚,歡歡喜喜的去吃喝。
9節提到尼希米的時候,不再是前面1-7章的第一人稱的形式(“我”),而是“省長尼希米”,可見本書的作者不是尼希米本人,而是以斯拉。前面1-7章是引用尼希米的回憶錄(1:1),這裡因著他的介入,就又站在敘事者的角度來記敘。下文12:27-13章又繼續引用尼希米的回憶錄。
四、守住棚節
8:13 次日,眾民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裡,要留心聽律法上的話。
8:14 他們見律法上寫著,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節住棚,
8:15 並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傳報告說:“你們當上山,將橄欖樹、野橄欖樹、芭樂樹、棕樹和各樣茂密樹的枝子取來,照著所寫的搭棚。”
8:16 於是百姓出去,取了樹枝來,各人在自己的房頂上,或院內,或 神殿的院內,或水門的寬闊處,或以法蓮門的寬闊處搭棚。
8:17 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
8:18 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 神的律法書。眾人守節七日,第八日照例有嚴肅會。
本章最後記下了百姓守住棚節的事情。他們在次日,就是七月初二,繼續聆聽以斯拉講解律法(2,13節)。他們聽到了律法上講到神對住棚節的有關教導,時間就在本月十五,因此就著手準備,上山取樹枝回來搭棚(14-16節)。然後在十五日守住棚節,大家都非常喜樂。在為期一周的節日期間,以斯拉繼續教導神的律法(17-18節)。
17節說從約書亞至今,以色列人沒有守過住棚節,而所羅門獻殿(代下7章)和被擄後第一批人回歸時(拉3:4)都曾慶祝過此節。可能這裡要表達的意思是,從喜樂的程度上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
五、反省反思
1、尼希米為什麼放下移民耶城的事情,轉而邀請以斯拉講解律法?
2、以斯拉的釋經證道主要的程式有哪些?百姓又是怎樣回應的?說明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