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尼希米記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祢說的(于宏潔)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戰略與奉獻(十一、十二章)(Alan Redpath)

聖城行告成禮(十二27~十三31)(賈玉銘)

尼希米記第十二章釋義(林獻羔)

尼希米記箋記(十二章)(于中旻)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十二章)(張策)

 

 

第十二章 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說的(于宏潔)

 

《尼希米記》十二章很清楚的分為三段:

一、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單

第一段,又是長長的名單,這個名單的特色是特別記載到利未人,包括祭司、一般的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或是作領袖、作族長的,整個名單就是他們是利未支派的。聖經再次提醒我們 ——  神非常注重那些事奉祂的人,把自己分別為聖,或是被  神召出來事奉  神的人。我講過:我們不光是蒙恩的罪人,我們每一個都是罪人,但是耶穌基督救贖了我們;我們也是蒙愛的兒女,每一個兒女  神都愛,而且是用永遠的愛愛我們;但是更高的一個層次 —— 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是蒙召的祭司。《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蒙恩的罪人,蒙愛的兒女,蒙召的祭司,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三重身份。

 

神救贖我們,目的就是叫我們起來事奉祂。《希伯來書》914「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 祂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嗎?」基督來,祂把自己奉獻給  神,流血、捨命救贖我們,這個過程中祂洗淨我們的心,除去我們的死行,最終的目的是要叫我們事奉永生  神。就連在我們人生,  神兒女們在埃及的遭遇,被世界的王、法老轄制,被督工逼迫,  神把他們救出來,  神差摩西去的時候也是說:「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同樣的,在《路加福音》174-75「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祂。」

 

首先我們要看見,  神非常在乎我們能看見人受造的目的:不光是要成為一個蒙愛的兒女,更是要成為一個君尊的祭司,能侍立在  神面前事奉祂。救贖不過是因為人墮落了,  神在這裡挽回,仍然要把人帶回到  神起初造人的那個  神聖的目的 —— 讓我們成為蒙愛的兒女,更讓我們成為君尊的祭司。

 

《尼希米記》12章的主題:「  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是指著妳說的!」這個城裡所充滿的,都是被主所救贖回來,是蒙愛的,更是要起來事奉  神的人。所以,12章一開頭的名單記載的,不光是記載祭司、利未人的族長、帶領的、成熟的,那些特別被  神分別的,作領袖的,這裡也記載了守門的、歌唱的,換句話說,雖然我們可能不同的召,不同的生命和度量,在  神家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恩賜和職份,但是在主面前,  神在乎每一個事奉祂的人。

 

 

二、獻城的典禮

《尼希米記》1227-43,是第二大段:獻城的典禮。整個城蓋好了,大家極其的歡樂,所以在這裡有一個獻城的儀式。1230「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我們看見真正獻殿,獻到  神的面前,幾方面的事:

1 要潔淨自己

器皿要潔淨,我們的見證或工作,所帶下來的事奉也需要被潔淨,從人開始。是從  神家的領袖,從  神家屬靈上帶頭的人開始。這是  神一慣的原則,從中心到圓周;  神的祝福也是這樣,  神的審判將來也是這樣;審判是要從  神的家起首的。從《以西結書》,從其它的經文都可以看見,  神的審判是從  神家的長老開始,從  神家的領袖開始。祝福,也是藉著領袖傳遞出來;使命也是藉著領袖傳遞出來;榜樣也是藉著領袖帶頭,影響會眾;同樣的,將來  神的審判也是從  神家的領袖開始,多給的多要。所以,在整個獻城的典禮,祭司、利未人先潔淨自己,才可能去潔淨會眾。然後再帶著所有的人,給城門並城牆作潔淨的禮。

2、獻城之禮,有三方面局面:

1    誇勝的局面

他們帶著隊,帶著詩班。1231節,尼希米記說:「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稱謝的人,英文聖經譯成:就是像詩班一樣,稱謝的分為兩大隊。他們上了城上以後,就吹角、吹號,用大衛的樂器讚美,帶著詩班上去讚美。所以,第一件事情,我們看見一個誇勝的局面。從前,當尼希米在王宮的時候,他聽到的消息是城牆被毀,城門被火焚燒。因為百姓活在一個沒有城牆,沒有保護,沒有分別界線的局面裡,所以,仇敵可以自由進出,自由的傷害他們,羞辱、搶奪、腐化他們,所以那時,聖經上講到:百姓遭大難,受凌辱。沒有城牆的結局是非常可怕的,不僅  神家沒有見證,讓百姓遭大難、受污辱。城牆好了以後,仇敵被分在外面,不能夠再自由的進出,來傷害、羞辱  神的百姓。他們脫離了從前的軟弱、失敗、無能、受辱的情形,現在,在城上遊行。這個遊行,本身就是一個誇勝,尤其他們帶著吹號的,帶著樂器和詩班。

 

2)合一的見證,合一的局面

以斯拉、尼希米這兩個人在舊約歷史裡都是被  神重用的器皿,他們在同一個時代,幾乎是活在同時。但是他們兩個人,彼此卻是這樣的同心、配搭。《以斯拉記》第九章,《尼希米記》第九章,都看見他們帶領百姓們悔改、歸向  神,給  神家帶來祝福和復興。當城牆蓋好時,基本上是以斯拉帶領一隊,上到城上以後,他們向右走。尼希米帶領另外一半,一些官長、領袖,他們上了城以後,雖然聖經上沒有明說他們是向左走,但是因聖經上記載到他們兩隊是相迎而行,等於是從兩個不同的方向走。因為城像一個舟,至終他們相會。等於他們是分兩隊,一個向右,一個向左,在城上誇勝,在城上遊行、感恩和讚美,當他們相會了以後,就全體一起來到聖殿裡會合,聖經上說:他們就站在  神的殿裡,他們繼續在那裡大聲的敬拜、讚美、歡樂。這是一個合一的局面,  神家同心建造,同心抵擋仇敵,然後同心把這個結果與榮耀歸給  神。這是非常美好的見證。

 

3)、一個歡樂的局面

他們相會後,《尼希米記》1242-43,「…歌唱的就大聲歌唱,…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  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孩子們對大人的事不見得有興趣的,可是這件事太榮耀了,太喜樂了,所以聖經特別說:「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歡樂的程度不光是遍及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而且是極大的歡樂,聲音大到一個地步:「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

 

在這裡我們看見整個獻殿之禮的榮耀。先是他們在主面前潔淨自己,以後才能夠奉獻,我們必須先是一個對的人。祭司、利未人,帶頭潔淨自己,然後眾人都潔淨,潔淨了百姓,潔淨了城門和城牆,這時他們起來在主面前:

第一個,我們看見誇勝的見證,或是誇勝的局面;

第二個,是同心的見證,同心的局面;

第三個,是歡樂的局面,真的是在耶和華面前歡樂。

 

 

三、城中榮耀的事

第三大段是講到城裡榮耀的事。不光是城本身是一個榮耀,它成了見證,一個分別的界線,把仇敵隔在外面;它成為一個保護,把仇敵隔在外面;它真的是一個分別,這麼清楚的分別,把不屬  神的事給除去了。《撒迦利亞書》講到:耶和華為錫安極其火熱,祂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作其中的榮耀。講到  神不僅要來保護這個城,而且  神自己要充滿在這個城,成為這個城的榮耀。我們上一次讀到《啟示錄》21章,講到聖城耶路撒冷從天而降,講到聖城榮耀的時候,講到城中有  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裡面就開始形容,各式各樣的寶石,城門是十二顆珍珠,城中是精金街,碧玉城,各種的寶石,到後面,再次講到「列國要在城的光裡行走,地上的君王也要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啟2124

 

《詩篇》873 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妳說的。」《尼希米記》的這個榮耀雖然對當時百姓來說是極其寶貴的事,非常難得的事,但是這不過是將來聖城新耶路撒冷的一個小影罷了,它的程度、範圍或度量統統和將來耶路撒冷不能比的。《詩篇》873節,「榮耀的事」,是指著將來的。但是在地上,每一次當  神的兒女們,照著  神的旨意起來恢復  神家該有的見證,  神的榮耀就立刻充滿他們。這是我們在舊約的歷史上,在教會的歷史上,甚至在我們自己有限的經歷裡,都可以看到,也可以經歷到的。

 

我們這一次買會所,我們何等希望在主面前,主把一些真實、恢復的工作,作在我們身上;把一些真實的見證作在我們中間,讓我們這個小小的聚會裡,真是被  神的榮耀充滿,也讓我們新買的會所,照著  神在《民數記》14章所給我們的應許:「遍地要被祂的榮耀充滿」,真的希望  神的榮耀充滿在這, 因為祂居住在這。我們看見第三大段講到城中一些榮耀的事。雖然記載的不多,但是在44-47節記載的,提到幾件事情:

 

1、甘心、全面的奉獻

第一,開頭和結尾都講到他們的奉獻。他們在主面前有非常美好,而且全面的奉獻生活。44節:「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份,都收在裡頭。」你發現這是一個全民的奉獻,  神的百姓按照各城的田地,照著摩西律法上所講的,他們都把當納之物,十分之一都奉獻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奉獻,很美好的奉獻。

 

到了47節:「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守門的,每日所當得的份供給他們。又給利未人當得的份;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份。」在舊約的摩西律法裡,百姓需要把十分之一奉獻給利未人;利未人收到奉獻,他們需要再把十分之一給亞倫的子孫,給祭司。這個奉獻不僅是全民的,就連這些服事主的人,也都在主面前有非常美好、認真奉獻的學習。我們看見城裡的第一個特色:大大小小,  神的百姓都過分別自己,奉獻給  神,為  神活著的生活。他們把錢財,把所得的,都甘心的奉獻出來。

 

主耶穌曾經說過: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太621)。所以,財寶拿不出給  神家,交不出來給  神,常常也說到我們裡面的情形,我們沒有把主,或是把永恆看得這麼寶貴,以至今生的財物都能奪了我們的心,讓我們交不出來。瑪門在我們身上有捆綁的力量。聖經上的教導講得這麼清楚: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所以當瑪門在我們身上強的時候,我們不可能事奉  神。

 

《約翰壹書》215「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雅各書》44節,講的更直接,更嚴重了,「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  神為敵(為仇的)。」所以,我們千萬要小心錢財在我們身上。人對了,其實  神很樂意把錢更多的交給我們,因為祂可以很放心的交給我們。錢,不會成為我們的傷害;錢,可以透過我們這個人成為眾人的祝福;  神也能夠藉著我們手中的錢財,因為我們自由,我們乾淨,  神可以藉著它來行  神蹟,好讓那些正在禱告,正在需要中的人,突然得著了  神的供應,他們心裡受到激勵,知道  神眷顧他們。弟兄姊妹,當我們真愛  神時,一定要學習奉獻。在主的面前,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不管信主時間長或短,不管是全職或帶職事奉主,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好奉獻的功課。

 

2、各站其位、各盡其職

第二,看見他們各站其位,各盡其職。歌唱的歌唱,守門的守門,作祭司的作祭司,管理的就專心認真的管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圖畫。這也是講到  神兒女們生命健康,跟  神的關係對,照著  神的旨意活著的時候,大家就都在主面前,各站其位,各盡其職。這一段聖經只是一個小影,藉著提這兩件事情,讓我們看見原來耶路撒冷那種混亂,被仇敵羞辱,百姓大受災害的那種局面,祭司沒有辦法事奉,都回到田地去工作的那種情形全改過來了。他們的奉獻生活正常,事奉生活正常,這是一個非常榮耀的局面。

 

今天在新約裡,在教會裡,  神要得著的,這兩件事情也都是不可少的。將來在永世裡,這兩件事也是一個很明顯的見證,人的心都歸向  神、愛  神,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  神。同樣的,人的心都向著  神,都願意起來事奉  神。願意花時間,花代價,花工夫,願意照著  神給的恩賜,  神給我們擺的地位,在身體中盡功用,在  神家裡用我們的恩賜來服事  神的百姓,叫  神家得到造就,叫人得到祝福。這一章是講到恢復之後,城牆建好之後,  神家復興的一個局面,一個復興的小影,也希望成為我們的激勵。

 

 

禱告:

主耶穌,謝謝!再次藉著聖經來激勵我們;也幫助我們整個教會在面前,能夠靠著主向仇敵誇勝;也能夠在  神家裡為著的見證,和的榮耀, 除去一切不合一的情形, 除去  神兒女們中間任何比較、爭競、或是抱怨的情形。主啊!我們也求幫助我們在的家中,願意全然盡忠,各人在所量給我們的崗位上盡心竭力地事奉,而且把我們生活中所得著的恩典、收入、及一切的祝福,都願意把最好的先來獻給。謝謝主!求祝福的教會,祝福的兒女們!禱告、感謝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于宏潔《同心合意恢復見證》

 

 

基督徒勝利的工作──戰略與奉獻(十一、十二章)(Alan Redpath)

 

12戰略與奉獻(尼十一1~220~23;十二27~3043)

【屬靈爭戰中的戰略】在尼希米那時候,以色列百姓從被擄之地波斯歸回住在耶路撒冷的只有五萬人,因此使他們特別容易受敵人的攻擊,所以他們需要很快學習屬靈戰爭的功課,就是「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一個賢明的領袖,要使每一個人都能人盡其才,並且派到所指定的工作。仔細研讀尼希米記第十一及十二章,就可以看出在此種形勢之下,尼希米之所以成功為屬靈領袖,乃是因為他運用了三個策略:佔領(Occupation)、委派(Delegation)、告成(Dedication)

 

【第一個戰略──佔領】「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十一1~2)

       很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耶路撒冷的堡壘當有精兵把守,因此他就他計劃好首領必須住在城內,而百姓中有十分之一由抽籤選出來的,也必須住在城裏面。

       在屬靈的爭戰中,有某些戰略地帶,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予以保守的;為要達成此種任務,我們需要真正被神託付,樂意遵行神的旨意,承擔起某一事工的人,再加上有一班人願意守住各自的崗位,來作為他們的支持者。

       我們若是在神的旨意中擔負一種事工,神必賜給與工作相等的恩賜。這就是保羅對以弗所教會所說的:「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四7)。我總想在教會事工方面,其所以發生許多不愉快的事,是因為好多基督徒不是甘心樂意的去做主所呼召他們做的工作,而是用許多時間去妒忌別人所有的恩賜及所擔負的工作。

       每一個基督徒在他為主而作的事工上,都會受到仇敵的攻擊。但是,擔負事工若是行在神的旨意中,並向祂支取夠用的恩典,那工作就不再是苦役,乃變成一種快樂的享受。

       誠然,守住神所召你的工作範圍,甘心樂意遵行祂的旨意,這便是教會工作者自己滿足的祕訣。這也是一種訓練,引人進到更大、更重要的聖工範圍。

 

【第二個戰略──委派】「其餘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都住在猶大的一切城邑,各在自己的地業中。尼提寧卻住在俄斐勒;西哈和基斯帕管理他們。在耶路撒冷,利未人的長官,管理神殿事務的,是歌唱者亞薩的子孫...王為歌唱的出命令,每日供給他們必有一定之糧」(十一20~23)

       每一個工作人員有他被指定的工作,並且每一個人都有人關心看顧。從這些經節中你可以看到,管理神殿事務的是歌唱的人,並且王出命令,每日供給他們必有一定的糧。這些歌唱的人可能會想到他們自己是無用的人,他們對整個團體生活並無多大貢獻,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很重要,他們的工作是鼓勵全會眾向神頌讚感謝。

       你是否有時覺得你的生活太乏味且無用,似乎你沒有甚麼恩賜,也沒有甚麼辦法使你可以服事主。但是,有一天當我們面對面見主的時候,必定有好多令人十分驚奇的事情。我們當中有好多在主的工作上居顯要職位的人,到那時並不見得就是那麼顯要的人物;同時另有好多平時完全不露面的、孤單的、不被人注意的,他們的工作從來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稱讚的,卻是最先受主稱讚說:「好!」的人。

       我們必須認定一個原則,就是在萬王之王的工作中,那些最隱藏的工作(比方:躺在病床上仍為眾人代禱),若是行在神的旨意中,是與那些最顯露的工作同樣的重要。這兩種人是同樣的需要,同樣的有用,彼此相成,沒有任何一種是可以不需要的。

 

【第三個戰略──告成】「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的行告成之禮。...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十二27~3043)

       在重建城牆的時候,他們經歷了許多恐懼戰兢;但在告成的那一天,他們充滿了勝利的喜樂,正如詩人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他們的喜樂就是耶和華的喜樂。這真是一個極其喜樂的日子,甚至他們的歡聲聽到遠處。然而這種喜樂不是膚淺的,他們已經認識到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他們與神的關係。

       在此,他們感謝神一切的恩慈憐憫,使他們能完成這工作。就在這一個告成的日子,神使每一個人的心受感動,他們潔淨自己和城門並城牆。他們知道:他們若要在神的手中被祂使用,便必須潔淨自己,並把自己分別出來,存著絕對誠實的心和堅強的決心去完成工作。同時,他們也把整個城市和城牆分別出來獻給神,置於神保護之下,因為他們相信若不是耶和華保守,他們所建的城牆必歸於徒然。

 

【戰略的配合──奉獻】「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分,都收在裏頭...(十二44)

       在告成那一天,他們不但心中受感,他們的錢袋也解開了,他們當場收集十分之一及其他供物,並且予以適當處置。是的,作戰的策略和生命的奉獻必須配合起來,這兩樣都必須做得澈底。今天許多教會工作所缺少的恐怕就是這一點。我們的作戰策略不是神所計劃的,我們的奉獻也不夠完全。我恐怕我們太多人只過著一半奉獻的生活,所給神的不過是這裏一點,那裏一點,從來沒有把自己完全給神。

       還有,奉獻並不是只獻上一切 ─ 又是支取一切。有人說,使我們每日有力量而得勝的,並不是因我們給主甚麼,乃是因我們向祂所支取的一切。我們生活中可悲的事就是我們支取得太少。如果我們在神的工作上顯得太貧窮、太痛苦,我們不要怪責別人,只當怪我們自己。在神的工作上,認識到我們的問題不在乎把一切交給神,而是在於向祂支取一切,這也就是奉獻更深一層的意義。――Alan Redpath《基督徒勝利的工作――尼希米記的訊息》

 

 

聖城行告成禮(十二27~十三31)(賈玉銘)


第十二章 聖城行告成禮

1227 1331

尼希米書唯一要題即重建聖城。尼希米平生最大事工,亦重建聖城。重建聖城之工,原甚不易;因有種種的阻難,以致事工迫不得已而忽作忽輟,自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出令重建(時巴比論尚未亡國,以尼布甲尼撒瘋狂.亞達薛西代理國政,故得出令重建聖城。)迨古列登位時,尼希米第三次返國,聖城即於是年完工(615)。本處所論即猶太人旋國後之大復興。

一、重獻聖城之必要 耶路撒冷必須成聖歸主。同為此聖城,原是表明國家;聖殿,原是代表宗教。且耶路撒冷不僅代表國家,亦是代表國家與宗教;聖城傾倒,城門焚毀,不但表明以色列人失了有形的保障,也是表明他們失了屬靈的保障.即在靈性上失去神的護衛了。因耶路撒冷稱為聖城(111),即神的城(詩464873),乃是屬神的,也是誠實之城.或真理之城,是神真理之發源地。為耶和華的所在(結4835),耶和華自己住在其中。亦為耶和華的寶座(耶317),神不僅親自臨格其中,且在其中有寶座,是他榮耀的地方。亦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耶哀215),因耶路撒冷意即平安的所在。神的子民住在其中,可以與神交通親密,有神為他們的避難所,為他們的榮耀,為他們的真理與平安,真是享受不盡屬身屬靈的福氣與快樂。一旦城垣傾覆,不但聖民失了保障,亦好像神國的根基動搖了;所以這聖城當然有重建的必要,且是必須奉獻。不過此有形之城所代表的新耶路撒冷,永生神城邑的根基.是永不動搖的,在新天新地中,就必顯見此榮耀聖城,自天而降了。

二、重獻聖城之快樂 他們為聖城行告成禮之快樂與讚美,略微可以表現耶路撒冷聖城將來當有的榮耀,與當受的讚美。

(一)拯救牆你必稱你的牆為拯救(賽6018)。此時牆垣已建造成功,神的百姓,可以在其中蒙蔭庇,被保護得平安。此後敵人不得任意攻擊侵淩,有神在其中,與百姓同住,其牆垣可稱為拯救牆。在千禧年,更必要顯見這拯救牆的實際。你地上不再聽見強暴的事,境內不再聽見荒涼毀滅的事(賽6018)。

(二)讚美門 人也必要稱你的門為讚美(賽6018)。此時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唱歌、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尼希米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直行到朝東的水門。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直到羊門,就在護衛門站住。如此兩隊相迎即經過耶路撒冷的眾城門。各城門之序,于第2章所載,與本處合起來.可知共有十二門,表明將來新耶路撒冷亦有十二門(啟112)。

1
、羊門(123931

2
、魚門(123933

3
、古門(123936

4
、谷門(313

5
、糞廠門(1231314

6
.泉門(1227315

7
、護衛門(1239325

8
、水門(1237326

9
、馬門(328

10
、東門(329

11
、以法蓮門(1237

12
、哈米弗甲門(331

時日一至,必聽見有歡呼的聲音說: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被舉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榮耀的王是誰呢?……萬軍之耶和華,他是榮耀的王!(詩247~10

(三)全美城 耶路撒冷原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哀215)。其牆既稱為拯救牆,其門亦稱為讚美門,當然全城即可稱為全美城,且為全地所喜悅的城了。當城垣重新建造完畢時,全會眾歡呼奏樂,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1243)。不過耶路撒冷在以往的時間裡,雖稱為全美城,究竟美中多有不足處;今日雖重建,仍不能名符其實;必待新天地中之新耶路撒冷,方真無愧為全美城呢!

三、重獻聖城之精神 此次會眾為聖城行告成禮,歡喜快樂,把城獻與神,不是徒然行一種規矩典禮,按精神上說,亦實在是將全城奉獻與神。(一)會眾皆滿了喜樂——且是大大喜樂,連男帶女都喜樂。(二)全會眾獻大祭——並獻各樣禮物(143~44)。(三)潔淨教會——例定亞捫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神的會;與一切閒雜人絕交;並將多比雅與他所有什物,皆自殿中除去(131~9)。(四)准定嚴守安息日——“在安息日的前一日,耶路撒冷城門有黑影的時候,我就吩咐將門關鎖,不過安息日不准開放131~9)。(五)更嚴禁與外邦聯婚——“猶太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再不像所羅門王被外邦女子引誘犯罪1323~29)。如此就潔淨了會眾,與外人離絕。(六)派定祭司各盡其職——照例各按班次各盡其職,獻奉初熟土產等物(1230~37),正是表明這城的百姓,真果是屬於神,無愧為神的兒女。不然,雖把可見的城獻與神,而不將全城會眾獻與神,那就是獻而未獻。會眾如此潔淨奉獻,這就是獻城的真精神。

(七)最後特別祈禱 會眾皆快樂地獻大祭,並獻各種禮物,即是獻城的重要典禮。繼而潔淨會眾;准定嚴守安息;再不與外邦聯婚;並派定祭司,各盡其職;皆是獻城的重要條件。最後又特別禱告:一則為犯罪的祭司禱告(13~29節);求神紀念這罪,要親自負責,為軟弱的會眾保守眷顧,免致觸犯神怒。一則為個人禱告;求神紀念,為神家盡忠,施恩保守這聖城,永為神所在之地。

我們讀第1章頭數書,看見尼希米如何為聖城憂傷,禁食祈禱;讀末二章,看見聖城如何重建,為城垣行告成禮,奉獻與神,這真是一件可慶賀的事!因重建聖城,不但工程浩大,且阻難太多,尼希米終能任勞任怨、恒心毅力的成此大功,不能不唱哈利路亞,將榮耀歸與神。

 

 

尼希米記第十二章釋義(林獻羔)

 

第十二章  名單與奉獻禮

 

屬第2次革新(1113章)。城牆建好,遷徙到耶路撒冷城內。

12章主要是奉獻禮。前一段是關於聖殿:祭司及利未人的名單(126節),後一段是城牆落成禮(2743節)。

一、祭司與利未人的名單(126節)

他們是被擄歸回的人。

1. 祭司與利未人(111節):西元前538年第一批歸回

1)祭司的名單(17節):由所羅巴伯帶領。

大衛將祭司分為24班輪流進入聖殿侍奉(代上24719)。尼希米記1217列有22個班次的首領。

2)利未人的名單(89節):“照自己的班次”(9節)。

3)大祭司的名單(1011節):

“以利亞實”,協助重修城牆的大祭司。

“約拿單”,是約哈難(23節)。

2.“在約雅金的時候”作族長的祭司(1221節)

這裡重載17節,但缺“哈突”(2節)。

3.以利亞實以後作族長的利未人(2226節)

“以利亞實”是耶書亞的孫子;“約哈難”(22節)於西元前408年作大祭司;“押杜亞”是希臘入侵波斯時的大祭司。

“記在歷史上”(23節),聖殿大事記有名單。

聖殿供職的班次(2426節)。

二、城牆落成禮(2743節)

這段應接615節。

歸回的餘民,接受宣讀的律法(6章),哭泣認罪(9章),訂條例給他們遵守(10章),記下歸國人數和所居地的範圍(11章)後,現在記獻城禮(1227)和全民歡樂(43節)是最好的時候。

大大歡樂的原因(27節)。如果不完全靠神和放棄自己,我們就沒有經歷神的大能和扶助。

“尼陀法的村莊”(2830節),近伯利恒;“伯吉甲”,在耶路撒冷北11公里;“迦巴”,是便雅憫西部的一城;“押瑪弗”,是屬便雅憫的。

行潔淨禮(30節,民8622)。

不單重視告成禮,更重視全人的投入(尼1228294345)。

三、兩大隊詩班(3143節)

“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31節):“稱謝的人”,是指詩班。

1.第一隊(3137節)

由以斯拉帶領(36節),大約是從穀門出發。“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在城上”,在城牆頂向東站。“右邊”是南邊,逆時針行走。

每隊詩班有祭司吹號,並有利未人演奏其它樂器。

1)前排是稱謝的人。

2)第二排(32節):“有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

3)第三排是:祭司(3334節)、吹號的祭司(35節)。

4)最後是:奏樂器的利未人(36節),“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參撒下65),就是琴、瑟、鼓、鈸、鑼。

大衛被稱為“神人”(尼122436):他受阻而不埋怨,他專心依靠神,大有喜樂。

2.第二隊(3843節)

第二隊與第一隊在同一地點出發,但第二隊向北順時針行走。

由尼希米帶領。“和官長的一半”(40節)、吹號的祭司(41節)和利未人。

兩隊在聖殿水門與護衛門之間匯合,然後進入聖殿地區。43節是本章第4次的“歡樂”,這是何等的歡樂。歡樂之因(4344節),接受禮物和福氣,很高興;付出金錢和祭物。

四、在聖殿獻祭與供職條例

4447節)

他們供聖殿中禮拜的需要;包括庫房的管理與利未人盡忠職守。

 

 

尼希米記箋記(十二章)(于中旻)

 

  奉獻城牆

  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尼一二:27

  建造城牆是一件大事。
  稱為“聖”的基本條件,是從不聖,或俗當中分別出來。在古時,顯然可見的記號,就是一道畫分圈內,圈外的城牆。城牆不僅分開,還有保守的作用;在現代武器和飛行器沒有發明以前,造在山上的城,有堅固的城牆,嬰城固守,敵人很難有方法進來,攻取要付極大的代價,還不一定有成功的機會。
  當城牆建造好了,人民的安全感和信心都增加了,也提高了社群感,能分別“我”和“非我”。

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的行告成之禮…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尼一二:27,30

  奉獻城牆的禮儀,是為了向神感恩稱謝。在這典禮中,需要照神所命定的,由利未人執行(代上二三:28)。
  不過,人必須先經過血的潔淨,才可以到神面前。利未人多已離開事奉的崗位,回到自己的田業;必須先潔淨自己,然後潔淨眾民(利一六:14-30)。雖然是奉獻城門和城牆,卻必須先有奉獻的人。在新約時代,不是用牛羊的血潔淨,而是相信主,認罪悔改,“憑著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一:19),使罪人得蒙赦免,成為神的兒女;現在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作神的真教會,而且將來得以進入新耶路撒冷(啟二一:27),與神永遠同住。
  奉獻並潔淨之後,稱謝的會眾分作兩大隊,在城牆上反方向而行,在神的殿前會集(尼一二:31-42)。這顯明神的子民要合作,有秩序,有共同的目標:以聖殿為中心,不可隨私意偏行。到殿裏在壇上獻祭,是我們有同一十字架,主耶穌是我們稱義的根基,也是喜樂的泉源。
  教會合一的標識,是洋溢的歡樂;但不同於肉體的歡樂,而是“神使他們大大的歡樂”。他們也派定管理庫房的人,顯明神家的豐富充足,百姓樂意奉獻,利未人和祭司,也都得到供應,能夠事奉盡職。(尼一二:43-47
  願神的聖靈在教會動工,使祂的子民合一,歡樂,能見證神的豐盛榮耀。

 

 

尼希米記文字釋經證道(十二章)(張策)

 

13

 

聖職人員名錄

   

讀經:尼12

內容:

一、聖職人員名錄

1、第一批回歸時期

12:1  同著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回來的祭司與利未人記在下面。祭司是:西萊雅、耶利米、以斯拉、 

12:2  亞瑪利雅、瑪鹿、哈突、 

12:3  示迦尼、利宏、米利末、 

12:4  易多、近頓、亞比雅、 

12:5  米雅民、瑪底雅、璧迦、 

12:6  示瑪雅、約雅立、耶大雅、 

12:7  撒路、亞木、希勒家、耶大雅。這些人在耶書亞的時候作祭司和他們弟兄的首領。 

12:8  利未人是:耶書亞、賓內、甲篾、示利比、猶大、瑪他尼。這瑪他尼和他的弟兄管理稱謝的事。 

12:9  他們的弟兄八布迦和烏尼,照自己的班次,與他們相對。 

本章先記下了回歸的祭司和利未人的一張比較詳細的名單。開頭這裡記下了第一批回歸時期的祭司(1-7節)和利未人(8-9節)。大衛為王時將祭司分為24個班次,進入聖殿輪流侍奉(代上24:7-19)。這裡1-7節列有其中22個班次的首領。

1節提到的以斯拉80年後率領另一派批猶太人回國的以斯拉不是同一人(拉71)。

2、耶書亞後代

12:10  耶書亞生約雅金,約雅金生以利亞實,以利亞實生耶何耶大, 

12:11  耶何耶大生約拿單,約拿單生押杜亞。 

這裡記下從耶書亞打到押杜亞的大祭司,其中以利亞實是協助重建城牆的人(3:1)。

根據下文22節所記名單,在大祭司耶何耶大和押杜亞之間是約哈難,而23節說這位約哈難是以利亞實的兒子,因此有人認為11節提到的約拿單應當是約哈難

3、約押金時期

12:12  在約雅金的時候,祭司作族長的:西萊雅族(注:或作。本段同)有米拉雅,耶利米族有哈拿尼雅,  

12:13  以斯拉族有米書蘭,亞瑪利雅族有約哈難, 

12:14  米利古族有約拿單,示巴尼族有約瑟, 

12:15  哈琳族有押拿,米拉約族有希勒愷, 

12:16  易多族有撒迦利亞,近頓族有米書蘭, 

12:17  亞比雅族有細基利,米拿民族某,摩亞底族有毗勒太, 

12:18  璧迦族有沙母亞,示瑪雅族有約拿單, 

12:19  約雅立族有瑪特乃,耶大雅族有烏西, 

12:20  撒來族有加萊,亞木族有希伯, 

12:21  希勒家族有哈沙比雅,耶大雅族有拿坦業。 

這裡記下在約押金時代祭司當中作族長的。開頭1-7節所列祭司家族的名字均重載於此,但缺少哈突(2節)。

4、以利亞即時期

12:22  至於利未人,當以利亞實、耶何耶大、約哈難、押杜亞的時候,他們的族長記在冊上。波斯王大利烏在位的時候,作族長的祭司也記在冊上。 

12:23  利未人作族長的,記在歷史上,直到以利亞實的兒子約哈難的時候。 

12:24  利未人的族長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篾的兒子耶書亞,與他們弟兄的班次相對,照著神人大衛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讚美稱謝。 

12:25  瑪他尼、八布迦、俄巴底亞、米書蘭、達們、亞穀是守門的,就是在庫房那裡守門。 

12:26  這都是在約撒達的孫子、耶書亞的兒子約雅金和省長尼希米,並祭司文士以斯拉的時候,有職任的。 

這裡記下從大祭司以利亞實到押杜亞的時候的利未人的族長。

23節提到的記在歷史上,此處歷史大概指聖殿的大事記,刊有各種記錄和名單。

二、城牆奉獻禮

1、準備工作

12:27  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 

12:28,29  歌唱的人從耶路撒冷的周圍和尼陀法的村莊與伯吉甲,又從迦巴和押瑪弗的田地聚集,因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圍,為自己立了村莊。 

12:30  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 

本章接著記下了城牆的奉獻禮。這是尼希米歸國後侍奉的高潮。一群被擄回國的餘民,敬虔的接受了律法的宣讀(8章),哭泣認罪,懇求神的拯救(9章),依照律法的原則訂立條例,讓大家在生活中遵守(10章),紀念艱苦創建的先賢,記下歸國的人數和所居地範圍(11-12章)之後,現在是記聖城耶路撒冷城牆奉獻禮的最好時候。

這裡記下奉獻禮的準備工作。眾民把聖職人員招聚到耶城,主要是歌唱的利未人。聖職人員就作潔淨的工作,既潔淨自己(比如洗淨衣服,停止房事以及其他禮儀上的不潔的行為),也潔淨百姓、城門和城牆。

29節提到的伯吉甲在耶城北面,迦巴是便雅憫地西部一城,押瑪弗也屬便雅憫。

2、上城遊行

12:31  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 

12:32  在他們後頭的有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 

12:33  又有亞撒利雅、以斯拉、米書蘭、 

12:34  猶大、便雅憫、示瑪雅、耶利米。 

12:35  還有些吹號之祭司的子孫,約拿單的兒子撒迦利亞。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示瑪雅是瑪他尼的兒子,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撒刻是亞薩的兒子。 

12:36  又有撒迦利亞的弟兄示瑪雅、亞撒利、米拉萊、基拉萊、瑪艾、拿坦業、猶大、哈拿尼,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文士以斯拉引領他們。 

12:37  他們經過泉門往前,從大衛城的臺階,隨地勢而上,在大衛宮殿以上,直行到朝東的水門。 

12:38  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在城牆上過了爐樓,直到寬牆。 

12:39  又過了以法蓮門、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直到羊門,就在護衛門站住。 

12:40  於是,這兩隊稱謝的人連我和官長的一半,站在 神的殿裡。  

12:41  還有祭司以利亞金、瑪西雅、米拿民、米該雅、以利約乃、撒迦利亞、哈楠尼亞吹號。 

12:42  又有瑪西雅、示瑪雅、以利亞撒、烏西、約哈難、瑪基雅、以攔和以謝奏樂。歌唱的就大聲歌唱,伊斯拉希雅管理他們。 

12:43  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 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

這裡記下了奉獻禮的主要儀式:上城遊行。遊行隊伍分成兩大隊,第一隊的行進路線是:糞廠門——泉門——大衛城的臺階——水門(31,37節);第二隊的行進路線是:爐樓——寬牆——以法蓮門——古門——魚門——哈楠業樓——哈米亞樓——羊門——護衛門(38-39節)。最引人注目的是利未詩班發出的讚美(35-36,41-42節)。最終匯合地點是聖殿(40節),獻祭讚美,大家都非常喜樂,這種喜樂在也在耶城上空洋溢(41-43節)。

36節提到的大衛的樂器見《撒母耳記下》6:5,有琴、瑟、鼓、鈸、鑼。

三、聖殿供應

12:44  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份,都收在裡頭。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就歡樂了。 

12:45  祭司利未人遵守 神所吩咐的,並守潔淨的禮。歌唱的、守門的,照著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也如此行。 

12:46  古時,在大衛和亞薩的日子,有歌唱的伶長,並有讚美稱謝 神的詩歌。 

12:47  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時候,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守門的每日所當得的份供給他們。又給利未人當得的份;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份。

本章最後記下了對聖職人員的供應。庫房現在有專人管理,民間奉獻也有專庫收存,聖殿的供應不斷,整個社會就正常有序,充滿歡樂。可以說,對聖殿的重視程度,是衡量猶太人與神關係的一個重要尺規,因為其本質上是對神的態度。

尼希米多次憶述在敬拜時創立詩班的大衛(3645節)。在大衛的年代,以色列是一個朝氣勃勃、敬畏神的國家。回歸的以色列人希望重建耶路撒冷,作為日後複國的中心,所以他們甘心將自己和耶路撒冷城獻給神。

四、反省反思

1、本章分別記下了哪些內容?

2、為什麼說對聖殿的重視程度,是衡量猶太人與神關係的一個重要尺規?